社會勞動實踐具體內容范文

時間:2024-04-01 18:17: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會勞動實踐具體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社會勞動實踐具體內容

篇1

從實際出發并不是只要浮光掠影地抓住一些個別現象就可以下結論,還需要從現象入手去探尋其內部的聯系,只停留在“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各個片面以及這些事物的外部聯系”上,“還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論理(即合乎邏輯)的結論”。只有“抓著了事物的本質,事物的全體,事物的內部聯系”才能“循此繼進,使用判斷和推理的方法……產生出合乎論理的結論來。”

美學界前輩朱光潛先生在他的《談美書簡》中論及研究美學是從現實生活中的具體的事例出發,還是從抽象概念出發時說:“現在有些人放棄親身接觸過的和感受過的事物不管,而去追問什么美的本質這個極端抽象的概念,我敢說他們會永遠抓不著所謂‘美的本質’。……就算你找到‘美的定義’了,你就能據此來解決一切文藝方面的實際問題嗎?”我認為朱先生的話很有道理,特別是我們研究藝術審美問題的人更應該重視朱先生的意見,使我們的研究工作從具體的藝術實踐出發。我們強調從實際出發并不是排斥理論的指導,朱先生在《談美書簡》中說:“研究美學如果不弄通,那就會走入死胡同。”為什么這樣說呢?朱先生在《美學拾穗集》中說:“對美學帶來了一個最根本的轉變,就是從單純的認識轉變到實踐觀點。已往的美學都大半從認識論出發,只滿足于解釋一些美學現象。美學卻首先從實踐觀點出發,證明文藝活動是一種生產勞動,和物質生產勞動顯出基本一致性。在這種生產勞動中,人發揮人所特有的‘本質力量’來改造自然,而人在改造自然之中改造和提高他自己。人與自然互相改造,互相提高,就推動著歷史向前進展。”方法問題說到底是和世界觀密切聯系著的,我們正是從這一點上強調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哲學對戲曲審美研究的指導意義。但是,這種理論雖然可以給我們指出一種正確的研究方法,卻不能代替從實際出發的具體研究,我們不能從哲學直接推導出戲曲美學來,還是得從實際出發,對實踐經驗進行分析、概括,從現象中抽象出規律來,才算是進行戲曲美學研究。

我們研究戲曲審美規律,就要從審美角度研究戲曲的本質、創作方法、形式和風格、觀眾、社會功能等一系列問題,只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去探討,問題總會一個一個地逐步解決。

中國戲曲是一個無比豐富的藝術寶庫,它擁有三百六十多個劇種,上萬個劇目,包容了歌、舞、說、表等各種表現手段,有近千年的實踐經驗,研究戲曲審美問題真可謂“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讀起”,千頭萬緒難于下手。但是從戲曲審美活動構成的角度看,它也不外是由審美對象和審美者之間的關系構成的,審美對象就是舞臺上演的戲曲劇目,審美者就是觀眾。觀眾看戲曲演出就會評判這演出是否美,美就欣賞,不美就不欣賞,這其中有某種規律,我們應該努力從戲曲實踐中找到客觀的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審美規律,這種規律是不能由人們主觀地隨意編造的,只能從實踐中發現它。審美對象和審美者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就是我們研究的對象。

我們研究審美對象,主要就是研究戲曲如何獲得獨特的美的魅力。但是“如何獲得美的魅力”實在是一句泛泛之談,可以這樣解釋,也可以那樣解釋,譬如說,我們編寫一本戲曲程式大全,把唱、做、念、打的所有程式一一羅列出來加以介紹,能說這與戲曲“美的魅力”無關嗎?當然不能。因為戲曲藝術的形式美就是建立在這些程式之上的。可是這樣一本程式大全如果只停留在現象上,而沒有去揭示現象間的本質的聯系,它可以屬于戲曲藝術學的范疇,卻不能稱它為戲曲美學。戲曲美學是探求戲曲審美規律,因此,它就需要進行抽象的邏輯分析和哲學的概括,從現象中抽象出規律來,只羅列一些實踐中的表面現象而不揭示現象內部的本質的聯系就不是研究美學的方法,界限就在這里。但也不能只去追求對審美對象的抽象論述,戲曲藝術是具體的,研究戲曲審美問題不論述戲曲的劇本、演員、舞臺美術、音樂、導演……等具體問題也不行,相反應該對這些具體內容深入、細致地進行分析,因為戲曲藝術美的獨特性就包含在這些具體內容中,正如同志在《矛盾論》中所說:“每一物質的運動形式所具有的特殊本質,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規定。”只有把具體內容研究透了,才能概括出規律,否則你的概括就是無根之樹,無源之水,立不住,流不遠。研究戲曲美學不能怕接觸具體現象,現象間存在著某種內在的本質聯系,破壞了這種聯系,戲曲獨特的審美價值就消失了,這樣的研究在廣義上說也不妨叫作“研究戲曲如何獲得美的魅力”,但我認為它屬于美學研究的性質,因為畢竟是探討了戲曲審美規律。

僅僅研究審美對象還不是全面的科學的方法,前人早就發現美并不是單純由審美對象本身所決定的。笛卡兒說:“所謂美和愉快所指的都不過是我們的判斷和對象之間的一種關系”;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與崇高在現實中的客觀存在也要配合人的主觀看法”。都承認了審美者在審美活動中的重要地位。所以研究戲曲審美問題不僅要研究舞臺上演的戲,還要研究觀眾。

我們研究觀眾,主要就是研究觀眾的審美心理,這就必然要涉及心理學上的一系列問題,一般心理現象(知覺、記憶、想象、意志……)和個性發展的心理特性(要求、興趣、感情……),都是我們研究的對象。我們所研究的觀眾不是與世隔絕的,而是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以我們不僅要研究心理與生理的關系,還要研究心理與生活的關系,這就必然牽涉到社會、倫理學、教育學等一系列范圍廣泛的問題,我們要研究這一切在戲曲審美中的作用。我們還要研究觀眾的隨機與適應能力的特性,要研究創作與觀眾之間的同步或對抗等問題,要研究觀眾的創造欲與安全感在戲曲審美活動中的作用……研究這一切,還是那句話: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地、系統地觀察觀眾在看戲中的反應和看戲后的感想,根據這種觀察來探尋觀眾審美心理的規律。

篇2

一、我國勞資關系現狀與人力資源管理的缺失

目前,我國勞資關系的現狀不容樂觀,還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以下將具體分析我國勞動關系的現狀與人力資源管理的缺失。

第一,我國勞資關系現狀。勞資關系是現代經濟生活中最基本的社會關系。目前,勞資矛盾的發展已經影響到我國企業的健康發展和競爭力,我國勞資關系陷入發展困境。縱觀當前我國勞資關系的現狀,我國勞資關系呈現三種特征,一是勞動關系市場化已經基本形成,勞動關系主體雙方的自由度越來越大,但市場化調整尚不完善。二是勞資力量發展極端不平衡,勞動者的權力得不到保障,勞工權益受損、勞資矛盾加劇,勞動爭議和勞資沖突事件時有發生。三是勞工意識、勞工階層、集體勞資關系正在形成。我國的勞動關系正在從“個別調整”向“集體調整”轉變,勞資關系中潛隱的實際張力正在加大。面對當前我國勞資關系呈現的特征,我國學術界和企業界迫切需要尋找解決當前勞資矛盾的有效途徑。一些學者將眼光更多地轉向勞資關系外部機制建設上,如獨立工會、集體談判、國際勞工組織介入等,很少從企業內部尋找解決勞資爭議和勞資沖突的有效機制。從長遠來看,我國確實需要建立外部獨立工會、通過集體談判等形成行之有效的勞資關系制衡機制。但在當前政治、經濟和工會制度下,這些機制在短期內還難以形成和有效發揮作用。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仍需從企業內部出發,尋找構建和諧勞資關系、緩和勞資沖突的內部機制。西方國家勞資關系與人力資源管理發展過程中的整合趨勢,為我國電力企業緩和勞資關系,促進勞資關系和諧提供了參考。

第二,人力資源管理的缺失。人力資源管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困擾著我國企業的發展。我國人力資源的發展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人力資源在我國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人力資源管理還存在著缺失,制約著我國企業的發展。就本企業而言:傳統的電力企業人事管理對員工進行統一管理,沒有針對電力行業的特性進行人力資源管理,隨著近年來電力企業改革的發展,電力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呈現出新的特點,電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呈現出七個特點,即人力資源的社會性、人力資源的長期性、人力資源的動態性、人力資源的可化解性、人力資源的時限性、人力資源的磨損性和人力資源的弱化傾向性,這些新特點使得我國電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著缺失。另外,人力資源管理的缺失主要表現在缺少勞資關系職能方面,我國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認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主要在于運用各種管理技術和方法幫助企業在選人、用人、留人、育人等方面減少成本,提高效率。而很少考慮人力資源管理在勞資關系管理中的作用。

二、人力資源管理與勞資關系的整合

人力資源管理與勞動關系的整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變革驅動過程中的人力資源管理與勞資關系的整合、高績效工作系統的人力資源管理與勞資關系的整合、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整個三個方面的內容,其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變革驅動過程中的整合。根據變革驅動力量的不同,可以將企業變革驅動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和勞資關系分為三種類型,即管理驅動型、工會監督型和管理—工會聯盟型。其中,管理驅動型是指在管理驅動型變革中,工會被排擠在變革之外。企業管理層是企業變革的決策者和實施者。第二種是工會監督型。企業管理層仍然是企業變革的決策者和發起者,但企業管理者承認工會在代表員工利益方面具有合法的角色。企業管理層通過與工會談判達成改革協議。第三種是管理—工會聯盟型。企業管理層在變革初期就與工會進行協商。工會被企業預期可能推動企業變革,它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有助于變革的成功。企業管理層與工會聯合推動企業變革。

第二,高績效工作系統的整合。人力資源管理和勞資關系管理是兩個互相獨立的運作系統。人力資源管理與勞資關系的整合,可以通過高績效工作系統整合勞資關系與人力資源管理。20世紀80年代后期,一些學者發現,工會的介入并沒有帶來績效的提高,相反,帶來了更多的勞資雙方對抗。一些學者開始研究通過高績效工作系統替代傳統工會的作用,塑造良好勞資關系,形成了勞資關系的高績效模式。通過實施自治的工作團隊、廣泛的信息分享程序、合理化的技能培訓、工作安全保證、全面的質量保證、靈活的生產方式以及合理的改善工作環境等計劃,把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勞資關系銜接起來,實現勞資關系的有效管理。該模式的支持者認為,員工參與公司問題的解決,有助于迅速就集體合同問題達成協議,并減少不必要的繁瑣的工作規程。同時,在對雇主的限制上,這種方式比政府直接干預少,會給雇傭雙方帶來雙贏。

第三,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整合。勞動關系和人力資源管理的相互影響,在勞資關系的各種協調機制中,人力資源管理與勞資關系的整合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整合勞資關系,進一步深化了勞資關系政策與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匹配的具體內容,將勞動標準、勞資爭議、集體協商、勞工福利、職業健康與安全等勞資關系考慮納入到各種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中,可以通過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實現勞資關系相關職能。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整合,對緩解當前我國企業勞資矛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實現勞資關系職能,將勞資關系具體內容納入到人力資源管理框架下,有助于貫徹勞資關系政策,緩和勞資矛盾,實現企業目標。

三、構建新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策略

在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和人力資源管理與勞資關系的整合的基礎上,構建新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策略,可以從實施高績效管理模式、設立勞資關系專員職位、將勞資關系納入人力資源管理三個方面入手,下文將逐一進行分析。

第一,實施高績效管理模式。現代企業管理事實上就是人力資源管理,構建新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實施高績效管理模式是關鍵。對企業而言,應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和勞資關系的整合,把構建和諧勞資關系作為一個重要內容。在競爭手段上,企業應轉變勞動成本的基本競爭手段,通過實施高績效管理模式構建企業和諧勞資關系。與此同時,企業的創新能力對企業的發展壯大也尤為重要,實施高績效管理,還應以提高本企業創新能力為基本競爭手段。在整合人力資源管理和勞資關系的基礎上,變高控制工作系統為高績效工作系統,由原來低成本管理轉向高績效管理。通過員工參與、工作自治、工作設計等高績效實踐,將能給用人單位帶來吸引人力、激勵員工、提升凝聚力等效力,便于構建和諧勞資關系。

第二,設立勞資關系專員職位。人力資源部門處理得恰當,對于人力資源管理和勞資關系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設立勞資關系專員職位,是構建新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有效途徑之一。總體來說,在人力資源部門增設勞資關系專員崗位,有利于促進人力資源管理和勞資關系整合的規范化,促進勞資關系處理的專業化程度。在當前我國勞資關系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勞資關系專員的專業程度要求也越來越高,應增加人力資源管理的勞資關系職能。勞資關系專員職位的設立,在聘用勞資關系專員時不僅需要具有專業背景,還應具備良好的專業訓練。一般要求人力資源或者管理類專業本科以上學歷,有處理勞動爭議的相關經驗,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勝任處理當前企業日益復雜的勞資關系問題。

篇3

關鍵詞:和諧社會 礦業企業 社會責任

自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課題以來,全國各行各業都積極地投入到這一宏偉目標的偉大實踐當中。企業作為社會的基本經濟單位,對于推進社會的和諧有序發展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近十幾年來,特別是跨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進入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階段。與此同時,為其他產業提供能源、原材料和礦產品的礦業產業更是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據統計,我國現階段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來源于礦產資源,礦業企業的經濟效益在近些年得到了大幅提高。礦業行業的迅速發展得益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然而,在礦業行業繁華表面的背后隱藏著諸多不和諧因素,例如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污染、技術水平落后、安全生產意識薄弱等。礦業企業存在的這一系列問題嚴重阻礙了其自身的發展,破壞了自身的形象,延緩并阻礙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因此,礦業企業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成為構建和諧社會隊伍中的主力軍。

1.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

1.1國內外學者和組織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

從19世紀世界工業革命之后,歐美等國家的企業迅速興起并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隨之也產生了不少社會問題,比如:盲目追求自身利益出現欺詐行為、隨意浪費自然資源、生產方式對環境污染嚴重、對公司員工的生產生活環境保障不力、勞資關系不融洽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制約了社會的和諧發展,引起了許多國內外學者和組織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與思考。以下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國內外學者和組織從不同角度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

國外學者Davis(1960)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做出的那些至少部分超越了其經濟或技術利益的決策和行動。Carroll(1983)提出企業社會責任乃某一特定時間社會寄希望于企業履行的義務;社會不僅要求企業實現其經濟上的使命,而且希望其能夠遵法度、重倫理、行公益,完整的企業社會責任為企業的經濟、法律、倫理和自由決定其履行與否的責任(慈善責任)之和。

國內學者常凱提出:所謂企業社會責任是指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的責任除了為股東追求利潤外,也應考慮相關利益人,即影響和受影響于企業行為的各方利益。其中,雇員利益是企業社會責任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內容。王紅一認為,公司的社會責任意味著重新定義公司的目標,除了利潤最大化外,還要加入一些社會價值。也就是公司的經營者應當將他們有關公司目標的看法擴及公司的決定對于其他成員所導致的影響,如雇員、社區和環境等。換言之,公司被期望帶著社會良心活動。

國際組織世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把企業的社會責任定義為企業致力于可持續性的經濟發展和員工、員工的家庭、本地社區和社會最大范圍共同協作以提高它們的生活質量的承諾。社會責任商業聯合會提出企業社會責任即“通過遵守道德觀,尊敬人、社區和自然環境來達到或取得商業成功”。

1.2現階段適應我國當前國情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經濟社會發展要與環境發展相協調。因此,本文綜合學術界廣泛認可的Carroll提出的企業社會責任四成分說(即企業社會責任包括四種責任: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慈善責任),將我國現階段企業社會責任定義為: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對于社會、經濟可持續和諧發展所必須承擔的事情,是企業的經濟責任、法律責任、社會責任、環境責任的總和。

1.3適應我國當前國情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

企業的法律責任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必須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例如公司法、勞動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等。

企業的經濟責任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除了必須保證股東的經濟利益,還應保證包括債權人、債務人、員工、社會共同利益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經濟利益。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必須合乎社會道德規范,通過參與社會公益和慈善活動來回報社會。

企業的環境責任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必須承擔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義務。

2.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論礦業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

2.1礦業企業的法律責任

礦業企業必須遵守國家的產品質量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為生產生活提供質優價廉的礦產品及后續加工產品。產品的質量反映了企業生產工藝先進程度、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業滿足客戶需求、獲得利潤的基礎,也是企業生存的根基。

篇4

【關鍵詞】工會;職工合法權益;維護;措施

太原煤氣化股份有限公司鐵路運輸公司擔負著集團公司下屬的所有鐵路運輸任務的管理和協調以及礦區原材料和產品外運的鐵路運輸任務。生產職工和工會職工在數量方面懸殊很大。為確保公司安全高效的運行,在加大安全投資力度的同時還需要工會保障和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只有保障和維護了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才能激發其工作的積極性,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歸屬感才能得以加強,才能更好的確保公司各項運輸任務的順利、安全、高效的完成。由此可見,工會工作任重而道遠,那么應該如何維護好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確保企業安全高效的運行呢?本文結合自身工作實踐,提出以下幾點分析及拙見。

一、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根本前提

工會作為企業與職工之間的溝通橋梁,要想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就必須加強工會組織的建設,因而要采取以下幾點強化措施:一是始終將職工作為公司的主體,在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全體工會職工參加多種培訓,并盡可能的以博學多能的形象服務廣大職工;二是認真履行各項工會職能,精通各項工作業務,并始終把工會職能的履行與公司的戰略發展目標和核心業務有機結合,增強說話辦事的底氣,增強在職工中的威信和號召力;三是確保工會職能行使及時有效,始終將反映和呼吁職工合法權益和合理訴求作為主要任務,并時刻關注國家出臺的有關工會工作的法律法規,提高自身法律意識的同時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及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由此可見,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根本前提就是加強自身建設,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

二、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具體內容及措施

1、切實維護職工的政治權利

只有維護廣大職工的政治權利,才能確保工會工作順利開展,因而我們在維護職工政治權利時始終將職工作為工人階級的主體,著力發揮職工在公司建設過程中的職能,參與公司民主管理,使廣大職工享有公司各項事務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在維護職工政治權利方面,作為企業工會組織首先應堅持并不斷完善職代會制度,從而確保職工的政治權利得到制度上的保障,只要是企業的一切重要變革以及與職工自身利益有關的事項,必須經過職代會討論來決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從而盡可能地確保企業各項重大決策的有效性以維護職工民益;其次堅持廠務公開制和民主監督制度,將職工所思所想與自身切身利益有關以及容易激發矛盾的熱點問題當做廠務公開內容,把企業的運行狀態、領導行為以及各項重大事務置于職工的監督之下。再次,還應在日常工作中從空間、時間和形式上不斷完善廠務公開制度,充分借助現代網絡技術,打造陽光工作,把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落到實處。

2、切實維護職工的經濟利益

在經濟利益方面,職工經濟利益至高無上。首先要建立集體合同、平等協商等機制,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以盡可能覆蓋全體職工經濟利益為宗旨,并充分發揮工會的特殊作用,建立系統完善的職工保險體系。在維護職工權益方面,作為企業的工會組織應規范職工的勞動合同,從源頭上杜絕出現勞資糾紛,做到協商平等,結合企業的戰略目標和職工需要針對性的協調和充實并完善勞動合同內容,始終代表職工參與企業的重大決策和重大改革方案的編制,以合理化和科學化的法規政策構筑一道保障職工經濟權益的重要防線,在合同簽訂過程中,既要注重職工所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的解決,又要注重合同條款的落實,并定期對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將出現勞資關系糾紛的現象盡可能的扼殺在萌芽狀態。其次,要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及時了解職工所思所想,并盡可能的幫助職工解決實際問題,對弱勢職工群體,特別是對困難職工的幫扶工作,是新時期工會維權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在重大節假日發放慰問金,對困難職工實行一幫一對口幫扶制度,落實廣大職工的四險一金等等,以培養職工的歸屬感和忠誠度。要深入了解困難職工和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生活,積極促進下崗職工就業,為大病職工、困難職工申請低保及相關救助。對困難職工和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扶助,建立困難職工幫扶和維權服務中心,為弱勢群體提供常年性的援助和服務,為職工提供法律援助,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3、切實維護職工的精神文化權益

當前一些企業只注重經濟利益而忽視了企業精神文化的建設,職工的精神文化權益被極大的忽視,從而給企業的發展造成重大影響。作為工會組織,必須切實維護職工的精神文化需要,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氛圍,結合時展特點,充分了解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重新定位基層文化。與此同時,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到來,只有不斷提高職工文化技術與素質水平,才能更好的開展新時期的工會工作,因而要主動積極配合行政,將自身與職工緊密聯系的優勢發揮出來,采取多種方式著力提升職工文化技術與素質水平,以盡可能的滿足時展的需要,開展一系列具有群眾性和廣泛性特點的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維護廣大職工的長遠利益。

4、切實維護職工的勞動權益

隨著社會的進步,作為工會組織應引導廣大職工充分抓住當前社會背景的大好機會,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幫助其全面適應企業發展和技術發展的需要,使職工自身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為企業建功立業,同時使自身價值得到體現。職工隊伍的素質建設,不僅是企業整體素質的一面鏡子,也是工會職工組織最根本的維權內容,同時又是維護職工權益的基礎和保障。只有不斷提高廣大職工自身素質,才能真正維護好職工的勞動權益,才能為最終獲得平等發展創造條件。

三、結語

綜上所述,工會工作任重而道遠,作為企業工會組織,只有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才能體現自身的真正價值,才能提高工會工作質量,成為一道企業與職工之間溝通的橋梁。在日常工會工作中,應加強工會組織的建設,并切實維護職工的政治權利、經濟利益和精神文化權益以及勞動權益等合法權益,真正發揮工會職能作用,提升工會形象,培養職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歸屬感,從而更好的確保企業各項任務順利、安全、高效的完成,在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同時實現企業與職工的和諧發展。

篇5

榮辱與廉恥,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又是推進社會進步的一種精神力量。小康社會的到來,不僅對倡導榮辱觀提出了需求,而且提供了可能和條件。

大約在2600年前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管仲就對“榮辱”與“廉恥”有過精辟的見解,他的“衣食足而知榮辱”,表明榮辱觀和形成倡導與人的生存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內在聯系。他還提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其中將廉恥作為支撐國家大廈的兩根重要精神支住,可見廉恥二德之重要。歷史一再證明,一個不辨榮辱、寡廉鮮恥的社會,就難有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在中國傳統道德中一直將“恥”作為一德。難道世上還有“恥德”?還要提倡“”?不是如此理解。而是強調“知恥”和“有恥”,反對“”。儒家創始人首先認為,“恥,乃人禽之別也”,在如此認識的前提下,又提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的治國之道。民若“”,政與刑再多、再重,也難以抑制犯罪率的攀升。然而,一旦國民能夠“有恥”和“自律”,就會自覺自愿地按照社會規范和法律,調整自己的行為,社會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和諧與安定。

篇6

關鍵詞:會計信息資源;管理;內涵

當今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沖擊著整個世界,給社會各個領域帶來巨大的影響。信息化作為一種新的形態崛起在世界舞臺,其核心是信息以及信息技術的運用。信息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對經濟將產生重大的影響。財務信息化建設是當代經濟建設的重要發展趨勢,而對會計 信息資源的管理是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和探討有關會計信息資源管理的內涵及其具體內容是一項基礎工作。

一、會計信息資源

會計信息資源是財務領域所涉及的會計信息資源的集合。它包括信息內容資源以及收集、處理、傳播、、使用、儲存信息內容的技術、設備、網絡和人等資源。會計信息資源具體是指與會計活動相關聯的,并可以開發、組織、利用的信息的集合。會計信息資源主要包括:會計核算信息;會計標準制度信息;市場相關信息等。

1.信息內容資源是在會計專業領域產生的和通過收集、處理、傳輸、、使用、儲存和整理的信息,有文字的、口頭的或以數據庫、紙質和縮微品、光電介質等介質保存的任何消息、知識、數字、圖形等,可稱作狹義的會計信息資源。財務部門通過擁有的信息設施存儲和處理信息,分配相關會計信息。業務人員是會計相關信息內容的開發者和利用者,也是信息資源的載體,因此他們也屬于會計信息資源的范疇。

2.信息技術設施資源是有組織的人員、硬件、軟件和物理設備的集合。它是會計部門用來收集、處理、傳輸、、使用、儲存信息內容資源的手段,包括所使用的各種人員以及信息技術和設備資源。

3.人是會計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都分,一是因為它是會計信息系統人機系統的主體,是信息系統的主宰,二是因為它是會計信息內容資源的創造者和使用者。

二、會計信息資源管理的含義

根據信息資源管理的概念,結合會計部門的管理實際,可以認為會計信息資源管理是指運用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等,提高財務部門的管理、決策和業務水平。具體來說,它是指財務系統為實現會計信息資源的充分、高效利用,確保會計保障有力而對會計信息資源進行采集、組織、存儲臉索、開發、利用和再生產,以及在此過程中所采取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措施。

三、會計信息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

會計信息資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會計信息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進行信息資源管理的出發點。針對不同的用戶,會計信息需求是不盡相同的。幫助決策的會計信息需求般具有總體性,是對會計總體狀況的確切描述。

2.會計信息源的確定

會計信息源,就是會計信息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會計人員。主要是指參與會計工作的人員,他們所掌握的會計知識和所進行的會計活動是會計信息資源的最主要來源。二是會計環境。即會計活動所處的社會、經濟、法制、科技等領域,這些領域的許多信息也與會計活動密切相關,所以也是會計信息的來源。

3.會計信息采集與轉換

會計信息源一旦確定,下步的工作就是會計信息的采集與轉換。會計信息采集,其實就是會計信息的選擇過程,即根據需求從己經確定的會計信息源中連續地搜索選擇、提取有用信息的過程。會信息轉換是伴隨信息采集而產生的各種實踐活動。主要包括信息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轉換、信息資源符號的轉換、信息記錄方式的轉換,信息載體的轉換等方面。

4.會計信息組織

信息組織就是將處于無序狀態的特定信息,根據一定的原則和方法,使其成為有序狀態的過程。在會計信息資源管理活動中,為了控制信息的流速和流向、數量和質量等,把傳遞中的雜亂無序的信息整理為系統有序狀態的活動就是會計信息組織。

5.會計信息分析

會計信息分析是對會計信息資源內涵的開發。它使原有的會計信息在更深入、更全面、更綜合、更適用的層次上凝結為全新的信息內涵,從而上升為科學的信息理論。它是建立在科學的分析研究方法基礎之上,并融入信息分析人員大量智慧的高級信息勞動。

6.會計信息存儲

信息存儲就是按定的規律將信息存放在定的空間介質中,以便于信息的再次利用。就信息存儲的基本方式來講,會計信息存儲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手工存儲。二是計算機存儲。

7.會計信息檢索

信息檢索是信息組織的逆過程。組織會計信息的目的就是將零散的會計信息組成一個有序的體系,使會計人員能夠迅速地從整個信息體系中搜尋出所需的信息。會計信息檢索方法可分為手工檢索、機器檢索、計算機檢索三種。

篇7

轉眼間,我們已從懵懂頑童,變成了一個個壯志凌云,隨時準備展翅高飛的少年。五年的少先隊生活中,酸甜苦辣伴隨著我們一天又一天,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一點一滴中成長起來。自從我站在少先隊這個廣闊的大舞臺上時,自從我佩戴上紅旗的一角——紅領巾的那一天起,有過我多少爛漫的笑語;又有過我多少傷心的回憶……

那一次,我流淚了

那是在五年級的時候,一次,我因參加學校活動,中午沒有來得及吃飯。正在我急得團團轉的時候,同學們竟把家長給自己準備的食物全部推到我的桌子上。還一邊說著:“李月昊,吃我的吧!” “你為了集體才餓肚子的,我真佩服你……”聽著這些安慰的話,看著這些食物。一陣暖流涌上心頭,猝不及防地,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一般從臉上滾落下來……

那一次,我感受到了和大家一起勞動的快樂

記得四年級,那一次少先隊組織春季社會實踐活動,具體內容就是挖紅薯。我是在農村出生的,“實踐活動”(也就是采摘等活動)當然也不少參加。可是這么多人齊心協力一齊挖倒還是第一次。這一次。我們不但學會了挖紅薯的技巧和方法,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而且還帶回了勞動的成果----紅薯。回到家,紅薯蒸熟后,吃著自己挖的香甜的紅薯,想著同學們一起挖紅薯的過程,我不禁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生活中,少先隊的力量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感動。

其實想想,同學之間的團結、友愛、互助,不正是為我們灌輸的理念嗎?每一次想起這一次次平凡而又難忘的小事時,我總會感到全身充滿了力量。也許這就是少先隊帶給我的吧……

篇8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

2010年7月3日,我國國內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紫金礦業位于福建上杭的紫金山(金)銅礦突發滲漏環保事故,在造成汀江重大污染9天后,紫金礦業于7月12日晚間公告予以披露,違反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所規定的“上市公司應當自該事件發生之日起兩日內及時披露事件情況以及對公司經營和利益相關者可能產生的影響”,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再次引起了我們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視。

一、企業社會責任會計

“社會責任會計”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的戴維?林諾維斯于1968年在《會計職業與社會進步》一文中提出來的。由于我國對其的研究起步較晚,因此國內理論界對其涵義的爭論較大。綜合起來主要是指即企業在謀求股東利潤最大化的主要目標之外所負有的對企業利害相關人及社會公共利益的責任。近年來企業社會責任的觀念逐已漸深入人心,其主要是運用會計的方法對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進行計量、記錄和分析,從而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社會成本和社會收益進行核算,最終向政府及公民全面反映企業對社會的各種影響,實現社會凈貢獻最大化。

二、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內容

社會責任會計的對象是指社會責任會計反映和控制的客體。由于企業與社會的相互關系體現在多方面,因而,企業的社會責任所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環境的污染及治理、能源的開發及綜合利用、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解答社會公眾的熱點等。結合我國國情及其會計現狀,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應包括如下一些內容:(1)能源利用方面的信息。利用盡量少的能源消耗獲取盡量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將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任務。(2)企業職工方面的信息。一是企業為職工所提供的工作本身,即招聘錄用、技術培訓以及為職工提供的發展空間;二是職工收入方面的信息,如職工的工資、獨生子女保健費、離退休人員的勞動保險、勞動條件以及向社會保險機構繳納的在職職工的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障費和醫療保險費等。(3)環境保護方面的信息。包括周邊環境和生產環境的保護和治理等相關指標。(4)保護消費者利益方面的信息。

三、目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從法律上看,屬于義務的范疇,需要通過法律手段規范和保障公民和組織履行其義務。在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是通過其他具體的法律法規構建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具體內容主要分散在《公司法》、《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諸多法律法規之中。而從目前的制度規定來看,證監會、證交所、國資委和財政部在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上所作的規定只要求企業披露相關信息,但對于計量標準、披露形式、披露的具體內容、信息審驗等并未進行強制性規定。

2.企業提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成本過高。與傳統財務會計核算內容相比,社會責任會計所要求核算的內容更為復雜多樣,包括企業收益的社會貢獻、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產品的質量和服務水平、生產安全、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對社會公益的責任等。目前我國部分企業還多處于初級階段,企業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提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致使企業提供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成本過高,尤其是對一些中小型企業而言,極大地影響了企業建立社會責任會計的積極性。

3.企業對社會責任的認識不清。公司社會責任不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方面,尚處于引入、探索階段,目前的社會責任報告也不免出現認識偏差或誤區。最為突出的是公司對社會責任的涵蓋范圍認識不足。公司社會責任要求公司的經濟、社會、環境責任并進,但容易造成公司矯枉過正,對股東利益只字不提、或者將社會責任等同于社會捐贈、環保、“企業辦福利”。

4.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機制不完善。第一,披露內容不充分且披露的力度不夠。目前我國政府有關部門沒有強制企業披露統一標準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在報告中,企業報喜不報憂,只披露其對社會所做的貢獻,很少提及其對社會的不利影響或忽略其應該承擔而未承擔的社會責任。第二,披露方式是以會計基礎型居次要地位,而非會計基礎型居主導地位。企業在對有關的社會責任情況進行披露時,更多的時候是使用大量的文字信息對其進行描述,會計基礎型的定量描述幾乎沒有。這種方式很難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使其披露內容的有用性大打折扣。第三,社會責任會計科目不單列。在日常的業務處理過程中,由于沒有相應的社會責任會計科目,導致企業將發生的社會責任項目歸入傳統的會計科目內,將企業的社會責任事項納入常規的財務會計事項進行核算,這是目前我國企業會計核算過程中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第四,缺乏獨立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現有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中沒有要求企業要編制獨立的社會責任會計報告,也沒有明確規范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的格式和內容。

四、完善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建議

1.完善社會責任的法規建設。為了體現公平原則,國家必須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具體內容用法律規定使之法律化,并對企業給社會造成的“外部經濟”進行獎勵以鼓勵其發展,對給社會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企業進行懲罰。目前,社會責任相關法規覆蓋面較窄,盡可能使法律涵蓋所涉及的社會問題,法律條文要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必須盡快地制定出產品安全、產品責任、職工保障、少數民族平等權利、治理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規。

2.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應鼓勵企業在運用社會責任會計過程中,通過實踐工作中社會責任會計所發揮的作用,提高企業領導和會計人員的認識,為社會責任會計的推廣應用掃除認識上的障礙。

3.完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模式,可以根據不同企業的規模分別采用不同的披露模式。第一,對于小型企業可以采用敘述性的披露模式。第二,對于中型和大型企業可以在現有的四大財務報表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項目或者在報表附注中進行披露。例如在固定資產科目下設置“社會責任固定資產”明細科目,用來核算企業為履行社會責任而購建的固定資產;在“其他應交款”下設“應交排污費”、“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應交礦產資源占用費”等明細科目,這種形式可以與傳統會計報表相銜接。第三,對于上市公司應當編制獨立的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社會責任會計報告可包括:“社會責任資產負債表”,反映企業因為社會責任問題擁有多少資產存量,背負了多少債務以及它們各自的構成情況;“社會責任利潤表”用以反映會計主體因承擔社會責任而發生的收支情況以及利潤的形成情況;“社會責任現金流量表”動態地反映了企業因承擔社會責任而使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發生變動的情況。

參 考 文 獻

[1]李峰.以“紫金礦業”事件為啟示再議構建我國社會責任會計[J].中國市場.2010(39)

[2]劉茹.金融危機背景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探討[J].現代商業.2010(10)

[3]胡承德.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09(6)

[4]李豐團.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構建[J].商業會計.2010(17)

[5]范睿.我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0(15)

[6]李惠陽.當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探討[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3)

[7]劉曉紅.完善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J].商業會計.2010(12)

[8]萬壽義,張佳偉.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0(6)

[9]黃麗,彭卉.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商業經濟.2010(13)

[10]劉紅旗.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構想――基于全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北方經濟.2010(6)

[11]孟敏子.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0(5)

[12]林松池.論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構建[J].財會通訊.2010(9)

[13]沈洪濤,宋獻中,許潔瑩.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J].財經科學.2010(4)

[14]李曉蕾.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以及對策[J].會計師.2010(1)

[15]張本靜,田月昕.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淺析[J].當代經濟.2010(1)

[16]李勇.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實證分析[J].會計師.2010(2)

[17]劉戀,劉勝.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披露的相關問題研究[J].經營管理者.2009(24)

[18]于增彪.關于企業社會責任與社會責任會計的探討[J].中國總會計師.2010(7)

[19]王東飛.社會責任會計在我國的應用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0(7)

[20]劉程蕾,梁希.關于社會責任會計對我國經濟推動作用的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0(5)

[21]李靜.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0(11)

[22]陽秋林.中國社會責任會計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23]黎精明.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

[24]黎精明.關于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04(6)

[25]陽秋林.中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的構架[J].當代財經.2005(6)

[26]王凱.淺析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研究[J].會計師.2010(4)

[27]劉建娜.試論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J].經營管理者.2009(3)

篇9

本期和大家一起分享日常HR工作中典型勞動關系短信離職解除勞動關系的案例。員工給公司人事經理的離職短信能作為證據使用嗎?案件當事人以手機短信作為證據呈交法院能被支持嗎?很多人對此都存在不同理解。筆者以案例分析為基礎,同時結合我國審判實踐及現有規定,對離職短信解除勞動關系的認定與對法律行為性質的認定問題給予明確的探討和分析,提出了個人觀點。

案情簡介

王某于2009年3月入職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擔任公司綜合部軟件開發管理工作,公司與王某依法簽訂了四年的勞動合同。2011年10月14日,王某由于近期工作壓力大,同時家中有事,于是王某以短信形式向公司人事經理提出離職。短信內容為:“某經理,您好!這段時間,身心疲憊,無論怎樣努力,總是不盡人意。為不影響后續的工作,在此向您提出離職。離職交接期間的工作,我會照常進行,請您及時儲備合格的人選。感謝公司領導及您的培養。”公司出差外地的人事經理接到短信后立即向公司領導作了匯報。公司會議決定同意王某的辭呈,同時要求人事經理及時招聘信息,加強候選人的甄選。同日,人事經理回復王某短信,告知公司同意其離職。巧逢周末雙休,王某經仔細思量后反悔。于是,王某10月17日(周一)又到公司上班,以其未提交書面辭職信,離職短信不具備法律效力為由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否則要求公司給予經濟補償。公司以其離職短信證明王某已主動提出離職為由拒絕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據此雙方發生爭執。2011年11月20日,王某一紙訴狀,將公司至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要求公司承擔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庭審中公司出示了王某手機離職短信的證據,證明王某主動提出離職,公司不存在支付經濟賠償。但王某以自己未提出書面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為由,主張離職短信無效。勞動爭議仲裁委未支持王某的申訴請求。王某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

裁判過程及結果

一審人民法院認為:手機短信是數據電文的一種,它符合證據屬性,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可以作為證據使用。根據我國《電子簽名法》的規定,電子簽名是指數據電文中以電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識別簽名人身份并表明簽名人認可其中內容的數據。數據電文是指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收或者儲存的信息。手機電話短信即符合電子簽名、數據電文的形式。本案手機短信確屬王某手機發出,公司人事經理電話收件箱中的信息是只讀文件,具有不可修改特點。從手機短信的基本內容來看,打開手機收件箱,其信息均帶有發信人的手機號碼、發信時間和具體內容(文字、符號、圖像)等具體資料,而且網絡操作系統中也有相應記錄。同時,本案手機短信能夠有效表現所載內容并能夠識別數據電文的發件人、收件人以及發送、接收的時間。法院通過對公司提供的手機短信生成、儲存、傳遞數據電文方法的可靠性,保持內容的真實性及完整性,最終采信了王某手機短信內容作為證據。

二審中級人民法院經調查審理,采納了一審人民法院觀點,做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例評析

在當今社會,手機已成為人們信息溝通的主要通信工具之一。手機短信當證據是否有法律依據,法庭能否采信?答案是肯定的。手機短信如果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的有關規定,手機短信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原件形式要求的可以作為訴訟證據使用。

2005年4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以上簡稱《電子簽名法》)承認了數據電文中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電子簽名法》第2條第2款規定,“數據電文是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收或者儲存的信息。”第7條規定;“數據電文不得僅因為其是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收或者儲存的而被拒絕作為證據使用。”《電子簽名法》第5條規定:“符合下列條件的數據電文,視為滿足法律、法規規定的原件形式要求:(一)能夠有效地表現所載內容并可供隨時調取查用;(二)能夠可靠地保證自最終形成時起,內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但是,在數據電文上增加背書以及數據交換、儲存和顯示過程中發生的形式變化不影響數據電文的完整性。”因此,《電子簽名法》為手機短信作為證據使用提供了相關的法律依據,在司法實踐中,被越來越廣泛地利用。

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對各種證據形式均沒有做出確切的界定,導致理論界和實務界在對證據形式的認識上界限模糊,認識不一。電子證據不同于一般的傳統證據,同七種傳統的證據形式相比,電子證據并非是創造的一種全新證明機制,我們應研究短信作為證據效力的法律理論和實踐問題,大膽突破現有證據的表現形式,承認電子證據為獨立的證據種類,從而消除電子證據處在書證和視聽資料之間的尷尬地位。

筆者認為,手機短信是一種視聽資料,可以作為證據使用。1.從手機短信的合法性來講,手機通過辦理合法的入網手續或卡后,合法使用手機,手機收到的短信能作為合法的證據使用。2.從手機短信具有的關聯性來看,兩個號碼收發指定,具有對應性。每個手機號碼只能在一個手機上收發短信,有發信人的手機號,有時間,有內容,有的還有姓名,通過短信內容查到手機號碼,具有涉案關聯性。3.從手機短信內容封閉且不可修改性來講,一般的手機功能是不能修改短信內容的,手機收件箱中的信息是只讀文件,只有在轉發的情況下才能刪改,轉發后只要不刪除,仍然恢復到接收時狀態。而且從手機短信的基本內容來看,打開手機收件箱,其信息均帶有發信人的手機號碼、發信時間和具體內容(文字、符號、圖像)等具體資料,相關操作系統中有相應記錄。故手機短信具有認定事實的合法性、真實性、客觀性、不易修改的特點,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當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相關規定,數據電文如果直接作為認定事實的證據,還應有其他書面證據相佐證。結合本案,本案從其所述的情況來看,公司人事經理有王某手機離職短信的證據,同時公司還提供了相關間接證據,王某親筆填寫的入職信息登記表、《勞動合同書》聯系方式等信息,該組證據中內容體現的王某聯系方式確是手機號碼,證明發送離職短信的手機確為王某所屬,當時體現了王某離職意愿,另外公司提供了人事經理出差證明及出差期間回復王某的短信,其短信內容上及時間上均有連貫性、關聯性,手機電話短信內容中載明的辭呈及人事經理同意離職事實、時間與公司人事經理出差時間回復短信內容上均相符,多份證據具有關聯性。故法院根據本案舉證情況認定了離職短信具有合法效力,支持了公司觀點。

溫馨提示

手機短信作為證據可以被采信,但是效力的確定非常困難,也不能單獨作為定案證據。電子證據在證據保全、采集、審查和演示上需要有獨特的方法以及專業人員的支持。實踐中,當事人在利用手機短信作為證據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為防止手機短信滅失,在收到手機短信后、提訟前,可以將手機短信進行公證,公證時注意保存手機型號,品牌,這份公證所具有的證據效力遠遠大于短信本身。依據《民事訴訟法》第67條的規定,當事人可以請公證機關對手機短信予以公證。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公證證明的除外。因此,當事人訴前可以考慮進行公證。

2.為避免手機短信滅失,在提訟后,可以立即向法院申請證據保全。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4條規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證據保全,請求人民法院以勘驗、制作筆錄等方式將短信內容固定下來。因此,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證據保全。

3.要注意取證手段的合法性和取證環節的完整性,即證據的收集方式或程序等要合法,使證據的形成不存在瑕疵。如證據中當事人要有證據證明該手機號碼確屬對方所有,且屬于雙方前期確認的聯絡方式,該手機號碼不存在被盜取,所用手機收件箱中短信應屬只讀文件,不能修改等情況。

4.短信是間接證據,因此當事人要盡量多的提供對自己有利的其他證據,使之彼此印證。所有證據保持一致,形成完整、有效、嚴密的證據鏈,就比較容易達到證明事實存在的效果。

法 規 導 讀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數據電文是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收或者儲存的信息。”

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第五條規定:“符合下列條件的數據電文,視為滿足法律、法規規定的原件形式要求:(一)能夠有效地表現所載內容并可供隨時調取查用;(二)能夠可靠地保證自最終形成時起,內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但是,在數據電文上增加背書以及數據交換、儲存和顯示過程中發生的形式變化不影響數據電文的完整性。”因此,《電子簽名法》為手機短信作為證據使用提供了相關的法律依據,在司法實踐中,被越來越廣泛地利用。

篇10

河南了河南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與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文件中明確指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不是主要依據,除學業水平考試外要考察綜合素質,包含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學校老師要把學生在校的一切相關內容記錄在《河南省初中學生成長紀實報告》相應欄目中,活動記錄和事實材料務求真實,有據可查,作為中招錄取的重要參考。

濮陽中考科目、內容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將《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納入考試的范圍。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由全省統一命題、統一試卷、統一考試時間。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地理、生物七個科目實行閉卷考試;道德與法治、歷史兩個科目實行開卷考試。

體育與健康和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考試納入學業水平考試統一管理,由省教育廳明確統一要求,各省轄市(含省直管縣、市,下同)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藝術(音樂、美術)等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學校課程,也要進行考核,由省轄市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以初中學校為主實施,相關特長表現體現在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

在考試內容方面,將依據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確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內容,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題庫建設,開展試卷評估與分析,提升考試命題質量和水平。

濮陽中考時間安排

【重點】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及高中錄取計分科目包含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成績以分數呈現,總分80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每門120分,物理、道德與法治每門70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每門50分,體育70分,理化生實驗三科滿分30分。

綜合實踐活動(含信息技術、勞動與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和藝術(音樂、美術)等未納入中招錄取計分科目的課程,考核成績原則上以等級呈現,具體等級要求由省轄市統一規定。經教育廳批準的地區,也可以選擇部分科目,統一組織考試,并以一定分值計入中招錄取成績。

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基本依據。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學業水平考試結果的研究與分析,做好教學反饋與指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根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給學生排隊,不得僅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依據。

【變化】

綜合素質評價從2017年入學的初中一年級新生開始實施

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是發現和培育學生良好個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制度。

初中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利用寫實記錄材料,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科學分析,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材料將作為中招錄取的重要參考,提供給高中階段學校錄取使用。這也就意味著,中考一考定終身的時代將要遠去,未來綜合素質評價機制將會越發完善與成熟,同時意味著學生的課外生活會越發豐富。

此外,高中階段學校在招生時要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要求,制定科學規范的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使用規則,報教育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高中階段學校的綜合素質評價材料使用的相關要求應在招生前提前向社會公布,綜合素質評價從2017年入學的初中一年級新生開始實施。

評價內容和評價程序

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初中學校要基于學生發展的年齡特征,結合當地教育教學實際,科學確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內容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