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英語啟蒙教育范文

時間:2024-03-26 16:53: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嬰兒英語啟蒙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嬰兒英語啟蒙教育

篇1

關鍵詞:啟蒙教育;語言;興趣;兒童;教師;創造性;示范性;專業性;熱愛性

2010年末的一項市民調查顯示,我國目前家庭投資的最大熱點為教育。這項調查還顯示,年齡在4—23歲孩子的家長中,約64.4%都在為孩子的教育做儲備。這些孩子的年齡出現了顯著的下降趨勢,而這種現象其實在我們周圍早已出現。常聽說某些家長在為自己的孩子找幼兒藝術班或英語學習班,各種學習班的招生簡章也常見諸于各報、各電臺、電視臺,甚至大街小巷,樓道車筐,尤其是針對兒童。種種現象足以說明,在知識爆炸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兒童的教育問題,人們對教育問題的關注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這充分應證了偉大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

隨著接受教育群體年齡的下降,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教育的對象發生了變化,我們的教學工作該如何應對呢?說“應對”其實并不確切,因為這么說顯得很被動。我們應該主動地去研究、去探索這種低年齡段的教學問題,即所謂的啟蒙教育。我們通常把“使初學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叫做啟蒙,那么啟蒙教育就是使初學者受到基本的、入門的知識的一種教育。這種教育的對象包含的范圍很大。凡是初學的人,不計年齡,都可以視為在接受啟蒙教育。另外啟蒙教育的內容涉及的范圍很廣,有藝術類的,有文史類的等等,而我在這里僅對兒童英語的啟蒙教育略抒拙見。

先入為主是人的天性,因而兒童英語的啟蒙教育就尤為重要。從教育對象的角度來講,這種英語啟蒙教育的對象是兒童。他們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不懂得如何去理性思考,所以學習起來主觀性極強,換句話說就是學習隨性。往往他們喜歡學英語是因為喜歡英語老師或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并不是意識到這門課的重要才來學。因此,啟蒙教育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孩子今后對這門課的學習態度?,F實的情況是,目前大部分升入初中的男同學不喜歡學英語,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他們這種無興趣,甚至是厭惡的學習情緒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效果。所以這些同學在上初中時就被甩掉了。這種現實值得我們深思。從語言的角度來說,英語本身是一種語言,它對中國的孩子們來說是一門外語,且與我們的母語有很大差別,因此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腦分為兩個半球,分管語言的半球是左半球。它對語言的控制很特殊,僅有一種語言通道是打開的,也就是說孩子們的語言環境決定了這條開著的通道是英語、法語、漢語或是其它語言??傊?,只有一種語言形成通道,其他的無法開通。這就是說任何人學習外語所達到的程度都不會超過本身以這門外語為母語的人。所以啟蒙英語教師不要一味地定下一個目標,從小教授英語就能使學生可以像說母語一樣說外語。這是兒童英語啟蒙教育的一種誤區。英語啟蒙教師應設立的目標是,盡可能的增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多學、多用;會學、會用;愛學、愛用。盡力使他們的英語越來越像母語,即所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達到這種狀態的關鍵因素就是成功的英語啟蒙教育。

既然兒童英語啟蒙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我們該如何開啟兒童英語啟蒙教育的成功之門呢?首先,我們要掌握兒童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記憶規律及學習取向,然后根據這些特點來進行教學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心理特征:兒童對新事物都有強烈的新鮮感,從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而且兒童有好動的特點,這樣,在教師的組織下有序地好動便成了課堂游戲。而游戲中便會產生競爭,兒童就會產生好勝的心理。勝利后希望得到認同,受到表揚,產生成功感。這樣一來,教師便很自然地誘發了兒童學習的直接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積極、自發地去學習的動機)。(二)生理特征:理論上說,人腦的發育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兒童大腦發育尚不完善,在其某個區域內細胞活動太多就會引起大腦局部缺氧而產生大腦疲勞,于是大腦就會形成保護性抑制,這時兒童的注意力開始不集中。所以,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很短暫,大約在15分鐘左右。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注意動靜結合,規劃課堂活動的時間,安排好授課程序。(三)記憶規律。兒童的記憶方式以機械記憶為主,然后逐步遞加理解記憶的比重,發展運動記憶和情緒記憶,利用多種感官協同記憶。只有當兒童把獲取的有效信息意義化了,才能達到長期記憶的效果,因此兒童對語言有較強的記憶力。(四)學習取向:基于兒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及記憶規律,兒童對于形象性強的學習內容更感興趣,易于學習、掌握。目標教育對兒童來說很難奏效。教師要不斷培養、鞏固并發展兒童學習英語的興趣。可以說兒童學習英語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與兒童興趣淡化做斗爭的過程。

其次,教師要具備一定素質才能成功地完成啟蒙教育。在教學活動中,兒童無疑是教學圍繞的中心,但教師是引導這個中心的關鍵所在。兒童英語啟蒙教育的特點決定了從事教學的教師應具備極強的創造性、良好的示范性、出色的專業性以及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性。在啟蒙教育中,要激發并鞏固兒童的學習興趣就必須不斷地在教育方法上有創新,而這里指的示范性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學術方面的示范性。兒童學英語方言的干擾很小,母語的保護系統也不成熟,這樣,兒童學英語時極易受啟蒙教師語音、語調、語速等方面的影響。所以,英語啟蒙教師一定要有準確的示范性及用英語思維的方式。其二是文化習慣方面的示范性,教師要通過教授語言本身來傳遞西方國家優秀的文化、特有的習俗和個人品質。如處世方式、各種體態語、守時觀念等。出色的專業性是每位教師應具備的基本條件。無論在語音、語法、口語、聽力、寫作等哪一方面,啟蒙教師都應做到時時強、樣樣強。這就是說啟蒙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刻苦鉆研,并具備教學預見能力、指導能力以及應變能力。此外,對教育工作的忠誠與熱愛也極為重要。試想一位不熱愛教育事業的老師怎能全情投入教育工作?尤其是從事兒童英語啟蒙教育事業的教師,一定要時刻牢記自己所從事工作的重要意義,不讓一位孩子從你這里掉隊。面對孩子要充滿愛心和童心,影響他們走進英語的世界,主動探詢英語知識。

最后我們來談談具體的教學方法。兒童英語啟蒙教育應選活潑有趣的內容為教材,例如童話故事、生活故事等,引起兒童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應做到“四個為主”。(1)以語言練習為主;(2)以使用英語授課為主;(3)以學生之間練習為主;(4)以口頭練習為主。這樣教師就要精心研究適合兒童學習的一套教學方法。現在很多兒童英語學校都在試行課堂游戲教學。兒童學習英語時心理障礙小,害羞意識淡薄,進行游戲教學既可以學到知識,又給了他們一個展現自己的舞臺。如果這種方法運用得當,必定會取得突出的成績。那么,如何把課堂教學游戲化呢?這就涉及到游戲設計的原則問題。其實原則就是在滿足兒童好模仿、自制力差,自我表現欲強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因此所投計的游戲應具備:(1)猜測性。如:在教了幾個單詞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猜,老師心里想的是這幾個單詞中的哪一個。這樣就鞏固了他們所學的內容,教師還可進行糾音。(2)對抗性。兒童的好勝心極強,關注游戲結果,希望自己獲勝。如:可以把學生分組,看哪組同學能快速補充老師所說的句子。(3)趣味性。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時一個簡單的動作孩子們就能重復很多遍。因此把教學內容動作化,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4)可控性。教師要隨時掌握課堂的教學進程和課堂紀律,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效果。(5)授課時要注意每個游戲均為一定的教學目標服務,為掌握課堂的教學內容服務,為復習、鞏固以前所學知識服務,并且應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另外,版書要活潑多變,多用簡筆畫來吸引孩子們的視線。在游戲教學前教師應有充分的準備,包括物質上的(卡片、頭飾等)、知識上的(所應掌握的知識)、還有心理上的(對游戲過程中突發事件的應對)。教育還應注意游戲教學中應遵循順序性、公平性、把握讓學生多說,多練的原則。

兒童英語啟蒙教學是英語教學基礎的基礎,理應引起我們大家的重視。據有關資料表明,在美國,幼兒學外語的有關雜志就有二千多種。而在日本,高中學生就可以流利地掌握一門外語。這就是日本能夠從二戰的廢墟中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重視啟蒙教育是“科教興國的關鍵環節”。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的不斷加強,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英語已成為中國連接世界的一條紐帶,學好英語對于每個中國人來說迫在眉睫。英語啟蒙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于此。盡管目前我們的教學研究,教學條件、對啟蒙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有一定距離,但我們仍然看到這種狀況在迅速發生著改變。相信不久之后會有更多的人來參與研究啟蒙教學,更多的孩子可以自由快樂地在這個地球村中生活、成長。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小詞典》,1989年

2、趙霞:《中學外語教與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3、桂詩春:《心理語言學》,2004

4、《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s》,penny U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篇2

1.實施前提是理解幼兒

從幼兒出生開始,就具有自己建構及其與他人建構的文化、體格及知識等。在不同歷史背景及文化下,對幼兒教育也有不同觀念。在教育過程中,幼兒應有與成人一樣分享的權利。并在后現代主義觀點下,教師應創造適合幼兒學習的良好環境,并為幼兒提供自由的創造天地,耐心聆聽幼兒心聲,與幼兒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當然,也應充分認識到幼兒仍處于發展的起始階段,沒有足夠的能力及知識完全選擇或應學習什么內容,這是需要成人的適當引導及幫助,進而促進幼兒更好發展。

2.實施目標具有多樣性

所謂實施目標的多樣性,主要是因為在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文化背景及社會階層中,應尋找適合幼兒英語發展的教育目標。適宜的教育內容必然導致教育目標的多樣性。在現代教育課程中,忽視了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而后現代主義教育強調幼兒、家長、教師等參與到教學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及教師與家長的互動。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講,幼兒啟蒙教育應充分考慮周圍社會及文化的多樣性,同時還應考慮到社會的不確定性及不可預期性,使得教育目標具有多樣性。

3.實施課程具有差異性

幼兒英語啟蒙教育課程主要是根據幼兒自身實際情況進而制定教學課程。早有學者提出幼兒教育課程主要從兒童發展、文化價值觀及文化知識等三方面制定。長期以來,現代課程中具有普遍性,將所有幼兒看成是在同水平上,并未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實施差異性教學。因此,這種傳統教學觀念逐漸被一種新觀念所取代。新觀念提倡幼兒教育是發生在具體情境中的,并涉及社會復雜性及文化差異性。此外,應對每一個幼兒的長處及短處加以反饋,使每一位幼兒都能夠知道自己的長處、短處或別人的長處、短處,實現取長補短,促進幼兒多樣化發展。

4.實施過程具有動態性

英語已逐漸成為日常生活中的第二語言,逐漸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在后現代主義理論下,提倡教育的動態性、互動性,對于幼兒英語啟蒙教育也不例外,同樣需要體現出動態性。所謂動態性則是根據幼兒自身發展規律、讓幼兒教育凸顯其特殊性、啟蒙性及趣味性,使幼兒快樂學英語,并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中。

二、后現代主義教育下的幼兒英語啟蒙教育策略

1.多樣化教學,激發幼兒學習欲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最大的學習動機是對所學知識有強烈興趣”。幼兒具有好動、好奇及愛玩心理,因此,激發學習興趣是實現英語啟蒙教育效果的重要舉措,要使他們擁有強烈的求知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首先,可選擇與幼兒生活貼近的內容,如常列舉幼兒玩具的顏色、書本上的圖畫及家具名稱等。也可帶幼兒去逛超市,遇到較常見的東西,用英語反復說。如遇到漂亮衣服可說“beautiful”。其次,創設英語學習情境。可在班級學習園地中張貼一些英文字母及國際音標等,如“A、B、C、D···”“[i:]、[蘅:]、[蘅]、[u:]、[藜:]、[藜]、[蘧]、[覸]”“/蘧/、/鬑/、/藜/、/覦/、/覸/”等。也可要求家長在自家冰箱上張貼牛奶(milk)、水果(apple、banana、orange、coconut、grape等)的圖片及英文單詞,幫助幼兒學習。最后,可充分利用CD、錄音機,開展英語詩歌對唱,觀看簡單的英語電視節目,聯合視聽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可運用多媒體技術、幻燈片及投影等刺激學生學習欲望。如學習動物名稱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現各種小動物,讓學生在觀看小動物時,了解每一種小動物名稱,如,馬(horse)、鳥(bird)、狗(dog)、貓(cat)等。若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中說這些單詞,顯得較單調,且容易使學生感覺到枯燥,若將這些內容直觀形象展現出來,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并加強記憶。

2.互動學習,讓幼兒自然習得英語

互動教學是構建快樂課堂的前提,只有引導幼兒感受英語魅力,讓幼兒自然習得英語才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所謂互動教學,不僅是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更應該是幼兒與幼兒、幼兒與家長間的互動。在互動過程中教師即是演員,又是導演,通過各種各樣的游戲、歌曲或故事等方式,活躍課堂氛圍,創造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在互動中理解英語、掌握英語,最終習得英語。如在進行字母教學中,可開展舉卡片的游戲,當說“A”時,幼兒應快速舉出A圖片。在畫字母的活動中,可設計各種字母畫,并引導幼兒看圖,從圖片中尋找大小字母。又如開展猜字母的游戲中,兩個幼兒組成一組,其中一位幼兒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與字母極像的圖案或者實物,讓另一位幼兒猜猜這些是什么字母。通過這些活動,讓幼兒在互動中獲得英語知識。

3.因材施教,讓幼兒感悟英語魅力

后現代主義教育認為教學應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實施差異性教學。幼兒英語教學中也應根據幼兒特點實現因材施教,加上英語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周圍環境,將其運用到生活中,這就需要家長的配合。如在每一天早晨起床后,可跟幼兒說“goodmorning”;走了,可說“goodbay”;當其他幼兒幫助自己了,可教幼兒說“thankyou”。又如家里來客人了,提醒孩子說“wel-come”;坐下用“siddown”;站立用“standup”。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并不是所有教學都是在課堂中完成的,也可在課外進行。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幼兒說、聽能力,而且還能夠提高交際能力,為以后的人際交往奠定堅實基礎。

4.動態思維,讓幼兒學會駕馭英語

篇3

一、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現狀

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能影響兒童正在發育的大腦并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從而有助于邏輯與抽象思維、記憶力和創造力的開發,這一觀點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和支持。[3]在嬰幼兒早期教育中,音樂啟蒙教育已經越來越高亮起來。

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被作為重要的研究課題,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趯η懊嫠峒暗南嚓P理論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國佐治亞州州長澤爾?米勒已提出了一項令人叫絕的建議:作為該州預算計劃的一部分,拿出10.5萬美元,使該州所有新生兒(每年約10萬名)出院回家的時候,帶上一張古典音樂激光唱盤或一典音樂磁帶。

又如,英國正開展“音樂一對一計劃”,這個項目致力于總結適合兩歲以下兒童發展的教育實踐?!耙魳芬粚σ挥媱潯绷D將關于嬰兒音樂性的最新理淪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幫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適宜的教育方法。計劃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樂活動、對家庭音樂生活的態度、教師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礎上探討怎樣將音樂應用到兩歲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師必須與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認同的伙伴關系:同時.教師必須找到適宜并受到雙方認同的教育模式這類與家庭相關的靈活工作為音樂教師的職業規定提出了挑戰。

再如,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作為連接母嬰間音樂紐帶的親子歌曲。探討音樂如何成為親子活動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兒歌和用音樂育兒的方式,音樂對她們的觀念、情感和作為母親的身份認同感的影響,以及通過音樂游戲和表演與孩子形成的互動類型和相互關系。

此外,還有許多國家也對嬰幼兒的教育極其重視很早就提出了應對0~3歲的嬰幼兒進行智力的開發。比如,新西蘭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從出生開始。秘魯、加納等國家把0~3歲教育已列入了國家行動計劃。他們認為:3歲以前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是早期教育的關鍵期,也是嬰幼兒心理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口語、數字邏輯概念掌握的關鍵期,是行為、性格、人格發展的奠定期。[4]

在我國,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終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對嬰幼兒實施良好教育成為廣大家長更加強烈的愿望,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也開始重視對嬰幼兒音樂的啟蒙和智力的開發。

總之,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對發展嬰幼兒智力、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增強幼兒聽力和記憶力,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5]早期音樂啟蒙不僅可以增進嬰幼兒對音樂的感受,還能開發右腦,從而使左右腦平衡發展,猶如給寶寶的想像力、創造力及記憶增添一副飛翔的翅膀,使之能發展得更卓越。

二、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的方法

對嬰幼兒早期音樂能力發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樣化,母親對孩子輕柔說話語氣和歌唱節奏、讓嬰幼兒聆聽更多的聲音和各種風格的音樂,以及親子間的簡單音樂游戲都是適宜的形式。嬰幼兒早期的音樂感知能力與其后兒童期、青少年期音樂認知能力的發展具有承繼性,為嬰兒營造一個豐富的音樂環境,讓嬰幼兒沐浴在與其音樂感知能力相適宜的音樂環境里,將能提升和培養其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并對其今后音樂能力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傾聽

在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中,傾聽應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為聽覺是音樂體驗和學習的基礎。一般說來,嬰幼兒各種生理器官都處于未成熟的發育階段,因此給他們聆聽的音樂應以優美、歡快、流暢的樂曲為主,還可以結合語言的發展學唱一些兒歌童謠。同時,對于嬰幼兒而言,應將音樂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諧的日常生活中接觸和體驗音樂,既能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他們能的身心健康成長。

(1)音樂

嬰幼兒,特別是嬰兒,主要是通過聽音樂促進其聽覺能力的發展。在聽音樂的過程中,他們獲得音樂藝術美的熏陶和娛樂的愉悅感。聽音樂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動來進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動聽音樂,主要目的是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氣氛和情緒,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適,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無意識記的特點,在頭腦中積累美好的音樂印象,為培養嬰幼兒的音樂文化素養,發展音樂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礎。

(2)媽媽歌

對嬰兒來說,母親的聲音是他/她最喜歡、最能接受的聲音。媽媽的歌聲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擔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親唱歌時,可將嬰兒抱在膝蓋上、懷抱里或陪著嬰兒入睡。這樣,既有肌膚的接觸,又有母親的體味包圍,加上聽到母親的聲音,促使嬰兒一起感覺,對嬰兒大腦產生極佳的影響。[6]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可以教孩子學唱歌在教孩子學唱時,要讓孩子看著媽媽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著媽媽的歌聲學,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領會內容,吐字清楚地表達歌曲的內容和情感。[7]

2、交流

研究發現,快樂的核子們都擁行——些共同的素質,包括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等良好的親子交流,將有助于形成良性的親子依戀關系,促進嬰幼兒各項能力,以及社會性的發展。在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中,互動歌曲、音樂游戲、律動體操這些親子交流活動形式與內容,同樣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動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親子的互動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類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這些歌曲,以及動作類互動歌曲(躲躲貓和躲藏游戲等)和帶有豐富手勢的歌唱互動,對于幼兒的語言習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能在咿呀哼唱這些互動歌曲時,通過這種對單詞和對應動作的配對情境,學習特定的語言元素。成人可與幼兒一起聽音樂、唱歌,并引導幼兒做有節奏地拍手、敲擊等游戲,用愛心來開啟幼兒的音樂之門,幫助他們感受音樂的樂趣,進行音樂體驗。[8]成人可以和幼兒一起玩能制造各種聲音的游戲:如讓幼兒配合音樂來用小木棒敲擊翻過來的桶、鍋、盆、陶器以及各種能敲擊出悅耳聲音的用具;和幼兒一起將沙子、小石頭裝入廢棄的紙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種小“沙錘”,讓幼兒區分不同的聲音并用它們來打節奏;家長可以準備多個同樣的碗或玻璃瓶,分別裝上不同量的水,讓幼兒用湯匙輕輕敲打,傾聽它們發出聲音有無區別;家長還可引導幼兒用不同材質的物品,如玻璃紙、紙袋等發出聲響??傊扇丝梢猿浞掷靡磺兄車h境中可用的東西,增進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與感受。

(2)音樂游戲

音樂游戲是在音樂伴隨下進行的游戲活動。它與其它游戲活動的主要區別在于用音樂配合、指揮、促進、制約游戲活動及其變化和發展。在音樂游戲中,音樂與游戲活動的關系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音樂伴隨著動作,使之更加生動、活潑、協調、優美,同時,動作又能幫助幼兒具體形象地感受、理解音樂,獲得相應的情緒體驗,促進智力才能的發展。[9]

父母可在家里為孩子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音樂環境。

如經常播放音樂,并根據孩子“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以動作來表達和理解內容,引導孩子隨著樂唱唱、跳跳、玩玩,把音樂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這種在音樂伴隨下的游戲活動,是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智力才能,協調和發展幼兒的動作,促進幼兒在德、智、體、美幾方面健康成長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嬰幼兒年齡特點,為他們所喜聞樂見的一種音樂啟蒙教育方式。

3、律動體操

在嬰幼兒教育的傳統觀念中,存在著重知識輕運動的認識。然而,這其實是一種思想誤區,因為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身體成熟是第一位的。嬰兒的骨骼、關節、肌肉由瘦小、稚嫩發展到粗壯、有力,這些都與運動分不開。成人在注重孩子學習的同時,也一定要督促他們加強體育運動。在音樂伴隨下做動作是孩子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嬰幼兒在律動和體操中,不斷發展這手腳活動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體驗音樂的節奏和韻律。

嬰兒主要通過感官及身體動作來探索周圍世界,在看、聽、抓、滾,爬的過程中,了他們周遭的世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以較寬廣的的方式來探索世界。他們學會了擺弄物體,了解語言,以及描述他們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動作技巧的發展方面,他們則是對自己的身體,以及自己的身體能做什么有比較清楚的了解。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在所處的空間里有目的的移動身體。[10]

在3歲之前,幼兒應該能感覺穩定的節拍,也能依照穩定的節拍走路。這種基本時間感及節拍能力是讓幼兒毫無困難的獲取早期基本動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簡單的動作經驗課促進幼兒動作技巧的發展。

[11]

在音樂伴隨下做動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學習符合營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和情緒做動作,能夠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在身體各部分做動作時,能通過運動神經去感知音樂藝術美,同時,又通過協調優美的動作去表達音樂的內容情緒,這些活動可以發展嬰幼兒的動作和節奏感,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地發育成長。[12]

三、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的注意點

1、正確的育兒觀

我們培養孩子的目標應該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對于3歲前的幼兒來說,音樂啟蒙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們成為從事音樂工作的專業人士,但音樂啟蒙給予幼兒的早期的豐富感官刺激和運動經歷,可以改善大腦神經通路的結構和功能,對以后各種學習能力的形成具有終生的影響。

必須走出音樂啟蒙教育是為了成名成家的這一誤區,這不應成為嬰幼兒音樂啟蒙教育最終目的。音樂啟蒙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感受音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素養及審美能力,培養對“美”的追求和創造愿望,會使他們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讓孩子具有審美能力,體會和聯想音樂中所傳達的感情,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樂的選擇

在選擇對嬰幼兒進行音樂啟蒙教育的教材時,需注意教材的難易程度,既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接受能力,同時也要適當的給他們一些提高。采用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的原則,讓孩子從小接受這種優美、明朗、向上音樂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們健康地成長。具體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內容的考慮:

(1)音樂作品的內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賞的音樂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應當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應當是健康活潑的,旋律應是動聽的,為孩子所喜聽樂唱的。切忌要把父母愛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為這種歌曲的內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難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節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難以勝任。

(2)親子歌曲的音域

親子共唱的幼兒歌曲應當考慮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為幼兒的肺活量不大,聲帶正在發育,如果所選歌曲音調過高或音程跳動太大,會造成幼兒聲帶過度緊張和呼吸不協調,影響發省,甚至造成聲帶的損傷。因此,選用親子歌曲時應充分考慮幼兒的這一生理特點。一般而言,三、四歲幼兒演唱音域為3度或4度,年齡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親子活動的設計

篇4

一、實施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的必要性

國內外的很多研究表明在個體的發展中,個別行為的習得有一個關鍵期,期間,個體處在一種積極的準備和接受狀態,如果給予必要的刺激和幫助,某種行為能力就會迅速發展起來, 并產生長久的影響。學前期幼兒可塑性強,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要求的理想時期,更是禮儀等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對幼兒進行禮儀啟蒙教育,有助于促進幼兒社會化的進程,對幼兒今后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尤其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但隨著社會的慢慢發展我們發現,幼兒對禮儀知識知之甚少,禮儀認知與禮儀行為相脫節。針對禮儀教育中的存在問題,我們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的實踐與探索,探討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禮儀教育方法、原則和途徑,以豐富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的實踐經驗。

二、幼兒禮儀教育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1.生活禮儀

①用餐禮儀:要學會恰當的用餐姿勢,注意保持桌面、地面以及碗內的干凈及整潔;初步學會與人共餐時的禮節。②儀容儀表:能養成保持身體和服裝整潔、衛生的習慣;學會用正確的姿勢坐、站、走。③交往禮儀:在與人交往中,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初步學會與人交談的禮節;初步學會作客的禮節;能尊重父母、長輩,會根據具體情況與他們打招呼。

2.公共場所禮儀

大概的了解“七不規范”的要求,能夠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規則;在公共場所活動時,能謙讓,會尊重和原諒別人。

3.學習禮儀

在搞活動的時候要做到會舉手、會聽,服從活動的規則;在活動室內要做到三輕:走路、說話、搬桌椅輕;學會商量,能夠尊重別人的意見;觀看同伴演出的時候,能夠保持安靜、守秩序,結束后,會鼓掌表示感謝。

三、禮儀教育的具體措施

1.優化教育環境,形成幼兒講禮儀的良好氛圍

①美化幼兒園的環境,使孩子生活在整潔、優美的環境之中,感受到幼兒園環境的美,用美的環境引導幼兒注意環境的整潔衛生。根據禮儀教育的要求,在墻面上布置一些與主題相一致的兒童畫面,用視覺語言暗示、提示幼兒。

②制造講禮儀的氛圍,讓孩子在講禮儀的氛圍當中,學會禮儀規范。在班級里放置一塊整容鏡,讓幼兒隨時整理自己的儀容儀表。教師的為人處世、言談舉止、儀容儀表對幼兒要有表率作用。良好的禮儀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利于幼兒禮儀行為的養成。

③利用美好的社會環境,在大教育觀念的指導下,要不斷創設良好的幼兒園環境,同時也必須要選擇、發掘和利用好的家庭、社會環境中的教育資源正確引導幼兒。

2.愛心教育為核心,審美教育相結合,培養幼兒的禮儀行為

愛心是禮儀的重要核心,幼兒愛心的形成也是整個實踐的過程。在教育中,為幼兒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確提出是非的評價標準,通過講故事、表演、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獻愛心捐款等,讓幼兒在活動中,與他人的交往中,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逐步學會關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們的禮儀行為成為內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內心美與外在行為美的統一。

3.豐富幼兒的禮儀認知,提高幼兒的道德認知水平

幼兒的思維是比較直觀、具體形象的,通過看錄像、講故事、念兒歌、玩游戲棋等形式,豐富幼兒的禮儀認知,讓幼兒明確禮儀規范的要求,激發其內部情感。我們還通過討論、爭辯,建立新認知,提高其道德判斷能力。

4.創造條件,提供幼兒實踐的機會

幼兒良好禮儀行為的培養,重要的環節就是由“知”到“行”的轉化,為此,我們組織了各種實踐活動:①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學會了在不同場合、不同角色的禮儀行為。②情景表演:情景活動是一種事先設置好的情節和場面,由老師和小朋友扮演角色,進行表演活動。它具有生動形象、生活化的特點。③任務活動:為了使幼兒的禮儀認知在真實的情景中得到體現,使知行統一,我們利用各種機會,給幼兒分配“任務”,讓幼兒的禮儀行為在實際情景中得到練習。④社會活動:讓幼兒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在社會活動中增加經驗,豐富其情感體驗。

5.家園同步教育

篇5

>> 中醫養生的常見誤區及方法 英語筆譯中的常見誤區及對策探討 走出幼兒文學啟蒙的誤區 幼兒教育中常見的誤區及解決策略 淺析幼兒英語啟蒙教育的幾種方法 私營企業常見稅務誤區及避免方法 淺議銷售經理常見管理誤區及對策方法 線損分析的誤區及常見分析方法 英語情境教學中常見的誤區及有效對策 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常見誤區及應對策略 國際貿易中商務英語翻譯常見誤區及改進的思考 小學英語課外閱讀的常見誤區及改善對策研究 初中英語情境教學中常見的誤區及有效對策 淺談小學英語課外閱讀的常見誤區及改善對策 看圖作文審題的方法和常見誤區 英語學習中的常見誤區與學法指導 現代英語教學中常見的誤區 英語取名的常見誤區與技巧 淺析小學英語教學中常見的誤區 淺談小學英語中常見的誤區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幼兒英語啟蒙的方法及常見誤區 幼兒英語啟蒙的方法及常見誤區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周霞")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 要】幼兒時期是孩子學習語言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因此,必須好好把握這個關鍵時期,為孩子將來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本文主要就幼兒英語啟蒙的方法和常見誤區進行分析。 【關鍵詞】幼兒 英語啟蒙 教學方法 常規誤區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2-0132-02

一 引言

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其重要性不言自喻,深受啞巴英語毒害的“80后”的年輕父母對此更是有著深刻的認識。但很多父母由于各種原因,對于幼兒英語啟蒙常常走入誤區。本人通過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和反思,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兒英語母語化啟蒙方法,希望能給廣大幼兒英語啟蒙教育者一些參考。

二 幼兒英語啟蒙的方法

1.把握孩子語言學習的黃金期

相關研究證明,人的一生中有一個固定的時期比其他任何時期都更容易習得語言,過了這段時期以后,很難習得“完美”的母語。人類大腦中掌管語言學習的區域叫“布洛卡斯”區,3~12歲是這個區域的靈敏期,此時被存儲的語言會被大腦認為是“母語”,12歲之后,絕大部分人的“布洛卡斯”區會關閉,此時再學語言,大腦會將這些語言存儲在“記憶區”,運用時就不再那么自如靈活了。雖然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錯過敏感期或成年后英語學習成功的例子,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年齡越大,需要付出的努力愈多,學成的概率愈低,并且很多人都學成了啞巴英語。國外研究證明,辨音能力9個月之內最強,剛出生的寶寶都是世界公民,可以辨別母語以外的語音,并且可以把任何一個國家的語言學成母語。

2.注重聽力輸入,像學漢語一樣“磨耳朵”

出生在任何國家的嬰兒學習語言都要經歷兩個階段,即接收信息階段和表達信息階段。接收信息階段就是大量地聽各種簡單和復雜的詞語和句子。聽的目的是鍛煉耳朵的辨音能力,感知語言本身的韻律、節奏等,英語的學習同樣需要經歷這樣的階段才能真正掌握。幼兒對于英語的辨音能力、敏感度是大人望塵莫及的。在幼兒接觸英語的初期階段,孩子是懵懂的,但是通過持續的、大量的泛聽即“磨耳朵”的過程,幼兒逐步掌握聲音與具象之間的關聯,從而形成聽音辨物的能力,時間久了,幼兒會在大人不經意間蹦出英語詞匯甚至是短語、句子,這樣的英語習得過程是符合幼兒母語養成規律的,可以說幼兒完全是用母語的習得方法去習得英語,也是人類語言的通用習得方法。

素材的選擇上可以先從英語兒歌開始。兒歌節奏簡單、歌詞重復、朗朗上口、富有韻律感,適合兒童學唱和用于“磨耳朵”。幼兒可以在聽兒歌的過程中感受到來自于音樂的美,同時自然感受英語的音律。大概經過兩三個月的音樂磨耳階段,可以適量加入一些符合幼兒年齡段的英文原版動畫,如粉紅豬小妹、恐龍班尼、朵拉歷險記等富有童趣的優秀動畫。英語原版動畫很大程度上還原了真實的英語生活環境,給孩子們創造了生動的英語語言環境,對于沒有能力讓孩子上雙語幼兒園、出國的家長,這是個省錢、省事而且很有效的好方法。英文動畫片選擇的原則就是以孩子喜歡為原則,千萬不要強迫孩子看不適合孩子年齡段或不喜歡的節目從而破壞了孩子的興趣,要記住動畫只是語言的載體。家長也不要擔心孩子是否聽得懂,孩子們是天生的語言大師,給他一點時間,他可以習得任何一種語言,英語對孩子們而言也只不過是一種方言,就像上海話、閩南語,不需要刻意去學習,只需要耳濡目染就可以了。實踐中我們發現,剛開始孩子看英語原版動畫片的時候,他們會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地聽,后來跟著又蹦又跳,再后來開始跟唱,雖然有時發音并不完全正確,再到后來不知道什么時候,孩子嘴里居然蹦出原汁原味的英文了,這就是幼兒英語從輸入到輸出的神奇過程。

3.設計符合幼兒心理的互動游戲,在游戲中加強語言實踐

中國的多數家長認為學習是嚴肅而神圣的事情,但是對于注意力、理解能力還比較弱的孩童而言,試圖讓他們端坐在小板凳上認真學習文化知識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在嬰幼兒的語言學習過程中,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到開心和有趣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游戲無疑是最好的手段之一。

例如:游戲“開火車”

玩法:教師充當火車頭,火車開到一名幼兒面前,提問“What’s your name?”,幼兒回答“My name is…”,回答對之后該幼兒上火車,老師與幼兒一起開到其他幼兒面前,二人繼續問該問題,其他幼兒回答對后陸續上車,火車繼續開,直至成一列長火車為止。

在整個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會覺得是在玩一個好玩的游戲,而不是枯燥的語言學習,語言點巧妙地隱藏到了游戲過程中,孩子們不僅開開心心地學到了語言知識,而且感受到了自然而真實的語言情境。

4.創設英語運用場景,在交往中完善語言表達

語音學習是個長期而辛苦的過程,如果英語的學習讓孩子們覺得無用武之地,時間久了,孩子們便想要放棄。所以家長可以跟有同樣訴求的家長結成聯盟,利用各種資源創設一些真實場景來讓他們開口運用簡單的英語,家長在整個過程中只需要引導,不可以幫辦,讓孩子成為活動的獨立主體。比如筆者參加過的一場兒童聚會,主題叫“漢堡小達人”,是幾個家長共同組織的旨在幫助孩子們感受真實英語運用情境的活動,活動邀請了一位外國友人作為主持人,教小朋友們做漢堡。在制作過程中,外國友人會用相對簡單的語言介紹活動的內容、材料的名稱和操作的步驟,現場沒有人翻譯并且要求“no Chinese”,在老外的英文示范下,孩子們每進行一個步驟都需要舉手跟老外申請材料,不說不要就沒辦法制作下去,所以現場的情形是孩子們爭先恐后舉手跟老外申請材料,遇到困難的小朋友還會大方地請求老外的幫助。整個過程當中孩子都是在用英語進行交流,因為他們知道老外只聽得懂英語。雖然都是比較簡單的語句,但孩子們在無比開心的玩樂派隊中完成了英語的實戰運用,這樣的過程其實跟他們學習母語的過程是一致的。孩子通過這樣的活動明白了原來英語也是用來交際的,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三 常見誤區

1.以認字母、背單詞為目的學習英語,不注重聽說能力培養

很多中國家長認為學英語就是認字母、背單詞,這樣的英語學習過程,對于中國的廣大父母而言實在是太熟悉了,可是不管我們掌握了八千還是一萬的詞匯量,我們多數人都不得不承認學的是啞巴英語,學了十幾年英語的我們卻沒有自信去跟老外聊天。中國傳統的英語教育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字母和單詞都是死的,對于一種語言來說,理解是最重要的,考試不是目的,能交際才是王道。當一個人聽到某個詞語、某句話,他要能跟特定的事物關聯起來,這樣的外語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對于英語學習,這樣的關聯其實跟母語一樣是需要大量的聽力練習即“磨耳朵”才能慢慢建立的。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牙牙學語的小寶寶雖然只能蹦出一兩個單個的詞,但是他對于家人說的很多話是有反應的,是聽得懂的,證明他是理解詞語和事物、動作之間的關聯的。而這些對寶寶而言有關聯意義的詞并不是我們拿著書本、卡片一個個教的,而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從周圍人的日常語言中學會的,經歷了長期“磨耳朵”的過程。慢慢地,孩子掌握的詞語多了就能串聯成句,直至變成“小話癆”。英語的習得也需遵循這樣的自然規律才能真正掌握。

2.幼兒英語啟蒙一定要找專門的培訓機構

很多家長雖然意識到幼兒英語啟蒙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家里沒有英語比較好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求助培訓機構。近幾年,五花八門的幼兒英語培訓機構讓很多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很是心動。一開始,培訓機構的教學方法確實能夠吸引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容易短期見效,孩子往往學了幾堂課就能蹦出一些單詞來,但每周一兩堂課的英語學習模式的遠期效果是不理想的,語言的輸入必須達到一定的量才能達到質變,所以學習語言最好的環境還是日常生活而不是課堂。個人認為,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提供“磨耳朵”的機會以及真實的英語交流情境是最重要的,要把語言信息的輸入放在首位,不能急于求成追求快速輸出。

四 結束語

篇6

摘 要

所謂早期教育指從人出生到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狹義主要指上述階段的早期學習。一些國家出現提前開始學習讀、寫、算,提前開始正式教育的探討和實驗。但另有人主張早期教育應重在發展智力。還有人認為早期教育應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親懷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對早期教育有重大影響,本文就早期教育在我國的發展狀況做出調查與分析。

關鍵詞

學前教育 早期教育 早教原則

一、早期教育的概念

早期教育是全民終身教育的開端。目前大家對早教有一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學齡前教育就是早期教育也就是0~6歲,然而目前我們各大院校的早期教育系所規定的是0~3歲才是屬于早教范疇,大家比較認可的歸納為對0~3歲的孩子教育稱為啟蒙教育或者小童教育,4~6歲孩子教育為大童教育。

目前我國除了一些直轄市和發達地區有官方的早期教育機構外,其他都為商業早教機構,根據迪杰特2011年度上半年的數據統計,中國大陸地區有早期教育機構12450家,其中外資投資占比17.8%。目前全國早教市場最活躍的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四個城市,根據數據,這四個城市2011年上半年度早教中心同比新增33.6%,達到5112家。新增英語類早教中心達到48.6%,啟蒙類新增23.5%,思維類新增21.8%,其他運動類、益智類、音樂類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以及敏感期的發展特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側重開發兒童的潛能,促進兒童在語言、智力、藝術、情感、人格和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對于早期教育兒童年齡的分界,學界有以下兩種看法:早期教育廣義指從人出生到6歲入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對0~6歲兒童進行的以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為目的的教育而一般幼兒在3歲進入幼兒園,所以3~6歲兒童的早期教育又稱了幼兒教育。狹義主要指0~3歲幼兒階段的早期學習。

早教的意義幼兒期是人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抓緊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學習效果。

二、什么是幼兒早期教育

幼兒在2~3歲期間是學習口頭語言的最佳年齡;外語學習最遲也不能超過4~5歲,因為在這時幼兒學習外語不會與本國語言相混淆;5~5.5歲則是掌握數概念的最佳年齡;6歲是發展大小、方位知覺最佳年齡。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1964年出版了《人類特性的穩定與變化》一書,提出了有名的智力發展的假設:5歲前是兒童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日本學者木村久一認為,兒童的潛在能力遵循著一種遞減規律。即生下來具有100分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一出生就進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從5歲開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從10歲開始教育,就只能成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期教育能促進大腦的發育。一些家長擔心,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會累壞孩子的大腦,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經用動物的大腦和生化的變化。事實說明,早期豐富的環境刺激與學習機會不但不會傷害大腦的發育,而且還會促進大腦的發育。

三、為什么要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

早教專家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根據敏感期和大腦發育理論,人類對各種信息和各項能力發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現在生命的最初幾年,這個時期是人一生中獨特和重要的發展階段,也是孩子發展的機會之窗,就是寶寶獲得智慧的最佳時機。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個教育營養豐富的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從而為其日后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美國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對貓頭鷹進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它們的大腦產生持久的生理變化,這樣它們在幼年學習到的技能也能保存到成年時期??茖W家們引申說,對孩子進行的早期益智教育,也會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永久印記。

四、早教的基本原則

(一)興趣原則

我們不可能期望二三歲的寶寶用意志和努力來學習,但只要引起孩子興趣,他們也可以長時間地專注于一項活動。只要父母發現了孩子的興趣就能創造很多教孩子學習識字和閱讀的情境。

我的孩子從小就喜歡看天氣預報。一到天氣預報時就全神貫注跟著電視里的播音員念詞。我突然想到何不趁這個機會讓他也認識一下各個城市的名稱呢,于是在預報員說“北京”時,我就指著熒屏上“北京”兩個字念一遍,于是他知道了他每天讀的城市與熒屏上出現的漢字的關系。

孩子還是個車迷,帶他逛街,看到馬路上來往的車輛就手舞足蹈,嘴里念叨著:“三輪車、摩托車、小汽車、大卡車、拖拉機……”從認識數字時起,他的一大愛好就是讀車前車后的牌照,這種興趣幫助他很小時就能流利地讀阿拉伯數字。

我們也很重視他的這一愛好,我先生買的一本“小小車迷”成了兒子長久喜愛的讀物。他不但認識上面的各種車輛,而且連車名都認識,即使手寫在紙上他也能流利地讀出來,像“重型運輸車”“攪拌車”“工程維修車”“英國摩根概念車”“日本豐田考斯特中型客車”等等。走在街上,兒子常常連噴在車體上的字也會念一遍。

但是,對于故事書,那就得看他那天是否有興趣了。我給兒子買了些諸如《漁夫和他的妻子》《寶寶睡前故事》之類的書,他幾乎從來不看,但我先生給他買的一些圖畫簡單,字又不多的書如《小熊胖嘟嘟》、《狼來了》等,他都非常喜歡看。有時居然能自己趴在沙發看上40分鐘。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他就求助:“爸爸念念”或“媽媽念念”。

(二)生活化原則

不要聽到“閱讀”就想到書,其實,生活中,現成的“教材”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而且孩子對他們非常感興趣。讓孩子閱讀各種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養他的閱讀能力,而且能幫助他拓展生活空間?!澳愠缘氖鞘裁窗??”和兒子一起讀一讀包裝盒上的字,等他會讀了我才讓他吃,通過這種鍛煉,兒子很早就會讀“旺旺雪餅”“南瓜餅”“阿爾卑斯棒棒糖”“大白兔奶糖”“福滿多方便面”了。

在時間充裕的時候,我會帶孩子到超市去,讓他坐在手推車上,從貨架上隨手取下商品讓他讀一讀。現在,兒子在超市已經很“老練”,他指著商標大聲念:“洗發露”“花露水”“鈣片”……

家里買了洗衣機后,包裝箱放在客廳里讓兒子玩了很多天。先是讀上面的字,然后把大盒子當房子玩。

(三)教育性原則

二三歲的寶寶正是觀察、模仿能力最強的時候,但他們對行為的辨別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教他們識字閱讀也要注意教育性原則。

筆者帶孩子在街上散步時,每次看到垃圾箱或垃圾車兒子都很感興趣:“這是什么?”其實他每次都是明知故問。我則每次都和他在垃圾箱邊站一會,指著上面的字讓他讀一遍,然后問他:“垃圾箱是干什么用的?”兒子吃了餅干、雪糕或喝了飲料后,我都會提醒他把包裝盒拿著一直走到垃圾箱附近才扔進去。扔之前,我會讓他把盒上的商品名稱再念一遍,然后說:“咱們把空的‘匯源果汁’的盒子扔進去吧?!?/p>

如果孩子偶爾隨手將不用的東西扔在路上,我會撿起來拿著,走到垃圾箱旁時再交給他投進去?,F在,他基本上養成了不亂扔廢物的好習慣。

孩子喝牛奶等保質期短的飲料時,我會問他:“過期了嗎?”然后找出寫有保質期的一行字,讓他讀一遍,之后我會告訴他已經生產幾天了。現在,每次帶兒子到超市買食品的時候,兒子都會問我“過期了嗎?”這樣的好處是,現在我買的東西都不會過期!通過這種鍛煉,我相信“保質期”的概念已經在兒子幼小的腦子里扎了根,并形成了習慣。

草坪、花園邊的告示牌,是既方便又有教育意義的閱讀材料。每次帶他路過草坪前的告示牌前,我們都停下了腳步,現在他已經認識和明白“保護”這兩個字及這兩個字代表的意思了,然后我教他讀下一行“僅是多走一步”。等他學會以后,我就給他解釋是什么意思。在我撰寫本文的時候,兒子在我身旁玩積木。我用鋼筆把這幾個字寫出來讓他讀。結果他立刻很流利地讀出來了。

(四)孩子的格調要從小培養,從小事開始培養

有很多因素影響著孩子大腦的發育,包括遺傳因素,營養狀況,家庭環境,日常經歷和身體鍛煉。過去,一些科學家們認為大腦的發育是由遺傳決定的,擁有什么樣的基因就發育成什么樣的大腦,發育的過程遵循一個既定的程序。但現在越來越多人相信,早期經歷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大腦和特定回路的形成。

外界環境通過感官來刺激我們的大腦——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

嬰兒第一次聞到媽媽皮膚傳來的味道(嗅覺),父親渾厚的聲音(聽覺),房間里色彩明亮的一件玩具的顏色(視覺),或者溫暖大手的輕柔撫摸(觸覺),這些感受都會傳入大腦,共同塑造大腦回路的形成。

若把孩子的大腦想象為一棟房子。在生命的前三年中已經擁有成年時80%的腦體積的大腦,就已經完成了它80%的造房子工程——龐大的地基,添磚加瓦,屋頂房梁。下一步就是內部裝修。買電線,裝開關,連接各個房間電路,確保房子的正常運行。只不過大腦的回路要復雜的多得多。我們仿若置身于神經細胞形成的巨大星系之中,但這些細胞之間的連接還并沒有建立。此時的大腦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每一個回路的連接正確建立,讓它們最大效率的運行,并不斷完善它們。

人類的大腦擁有超過千億的神經細胞。這個數字可能很難想象,它是整個銀河系恒星數目的10倍,或者地球上所有人口的20倍。神經細胞會分出很多枝杈(樹突),和其他的神經細胞形成連接,傳遞化學信號。這些化學信號決定了這個細胞是否活躍或沉寂。因為正常的大腦發育在3歲以前最快,出生時腦重量為370克,此后第一年內腦重增長速度最快,6個月時為出生時的2倍,占成人腦重的50%,而兒童腦重要到10歲才達到成人的50%??梢姶竽X發育大大超過了身體發育的速度。

第一年未時,腦重接近成人腦重的60%,到第二年未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占成人腦重的75%,到三歲時,腦重已接近成人的腦重的范圍,以后發育速度變慢。寶寶在出生后2~3年內,良好的刺激對腦力的功能和結構,無論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響。

嬰幼兒時期是心理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年齡越小,發展越快。在3歲以下,特別是在0~1歲,小兒的智能發展日新月異。

寶寶一生下來就有很多潛能,如果不給予豐富的環境刺激,使這些能力發揮出來,就會受到窒息,永遠發揮不出來了。所以寶寶學習的黃金時期是3歲以前,最好從新生兒期開始教育。

從新生兒期開始早期教育的效果,愛樂祺已通過種種實驗研究結果得到了證實。對于人來說,無論學習蒙氏半日制國際班、音樂、還是創作坊、外語,都是早期好。因為在人的這一行為可塑期,學習進步快,人的智力發展,年齡愈大愈慢。

所以要發揮人的大腦的最大潛能,應特別注重0~3歲的早期教育。

四、關于早教的誤解

早期教育由成人對嬰幼兒實施的教育。這是人生的啟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義。0~7歲是兒童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如果這時能夠豐富兒童的生活,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給予正確的教育,就能加速兒童智力的發展,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早期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是以兒童早期發展理論為基礎的。教育者不僅應考慮客觀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視兒童的成熟狀況和發展的可能性。一般認為早期教育從兒童出生時即可進行。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教育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如周歲以內的兒童以感官功能訓練、動作訓練、語言發聲訓練和親子交往為主;周歲至3歲兒童除上述訓練外,還應加入感知動作思維,連貫性動作與活動,語言、玩伴交往及個性形成等方面的訓練和培養。早期教育是對0~6歲嬰幼兒及其父母、嬰幼兒與父母或養育者之間開展的、有助于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與健康成長的互動式活動。

(一)誤解之一

教育對象的誤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對嬰幼兒的教育,更是對父母與養育者的教育。父母與養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與心理素質,很容易將早教導向更大的誤區。

(二)誤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誤解。我們在調研中發現,70.5%的家長以為早教就是提前學習英語、識字與數學。結果,導致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厭倦上學。調查表明,我國小學生的厭學情緒呈低齡化,厭學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學的調查表明,小學一小年級的厭學率兩年內上升了7個百分點。厭學者大都過早接受知識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輸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長的教育,開發智力是應該的,但學知識還不是它的目標。

(三)誤解之三

教育內容的誤解。目的的失足必然導致學習內容的偏失。有些家長讓孩子很早就學寫識,讀英語,學畫畫,學鋼琴。但你看看周圍那些過早學習十八般武藝的孩子,長大了有幾個學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鋼琴就想離開。過于緊張的幼兒早期教育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還會阻礙孩子其他技能的發展。雖然還不能確切知道各種知識信息是怎樣進入兒童大腦的,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當兒童心情不愉快時,記憶的大門是不可能打開的。父母花一個小時的時間用提示卡片來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這一小時里他就什么也沒有學到。

(四)誤解之四

教育方式的誤解。中國人長期習慣了灌輸式教育,80后父母們自己是被灌過來的,也無形中接受了這些模式,雖然他們反對灌輸,但又做不到不灌輸。對話,互動,這才是早教的本質。但我們接觸的博士父母也習慣于對孩子進行灌輸。并不說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

五、錯誤早期教育

對早期教育的無知,讓中國的孩子們深受其害,他們沒有了幸福的童年。 更讓人擔心的是,錯誤的早期教育讓我們的孩子們在人格、情感、心志、精神層面缺乏感受力,對美、對愛、對善,缺乏熱愛。這才是教育的最大失足。

1.不準掰手指數數。

有些父母,在教寶寶數數時,看見他們掰著手指頭數,就會制止,覺得掰著手指頭數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影響孩子的智力開發。心理學家說,這種教寶寶數數的方法并不科學。

正確做法:數數時不妨讓他們數數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讓他們從具體的東西開始。

2.過分溺愛。

有時候,父母的精心呵護反而會“傷”了寶寶。

正確做法:家長應該放開手,讓寶寶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飯,摔倒后讓寶寶自己爬起來,這樣才能使寶寶更快樂,更有成就感。采取正確科學的早教方法,家長就能讓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長,避免走一些彎路。

3.早教等同于學習。

目前,不少家長把早期教育視同于早期學科教育,孩子1歲以內學認字,3歲以內學外語。會識字、會背詩只是簡單的記憶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至3歲的孩子正處于情緒情感和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早教的重點是把握好語言、智能、體能、感官等七個幼兒身心發展的順序和規律,采取鼓勵性學習,創造快樂環境,開發其本身已有的潛能。開發體能、想像力、社交能力的娛樂課;幫助記憶、提高語言能力的音樂課;提高想象力和體能的藝術課比單純的學習和機械記憶更適合這個階段的孩子。

六、早教注意事項

很多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德智體全面發展,所以在早教中心報了很多課程。

爸爸媽媽們以為學習越多的課程,越能讓寶寶全面發展。其實只是把自己和寶寶弄得疲憊不堪。如果寶寶喜歡課程內容,上課的時候就會特別積極和老師互動,進步也不小。如果早教課程報得太多,從表面上看是各有側重,但對寶寶智能的提高并沒有加倍收效,還會造成寶寶的大腦疲勞,不如悉心選擇一兩門寶寶喜歡的更有效。

作為一個合格的家長,爸爸媽媽們應該摸清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你的寶寶一直在接受早期教育而沒有任何進步的話,不要去懷疑孩子是否天分不夠,可能是作為家長的自己,沒有摸清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能做到以上一點,并選擇一家專業可靠的早教機構,那寶寶一定回饋一些驚喜給你。

孩子在家里和父母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通過談話,做游戲,做運動等方式來實現和父母的良好溝通,能讓親子關系更融洽,這樣對于孩子以后注意力以及行為習慣的培養都非常重要。早教機構提供了孩子們和家長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也能學到一些促進親子互動的知識,是否去參加學習還需要是家長根據自己的需要權衡。

如果準備上早教班,要注意早教班的課程的內容、上課的形式還有教學環境等。一個好的教育機構不是只培養孩子的技能,而是更重視孩子的能力培養。寶寶創造力的培養也很重要,重點要選擇不會限制孩子想象力的早教機構。根據專家的分析寶寶的成長離不開運動,所以早教機構的活動場地的空間和衛生環境,設施的安全程度,都是要達到一定標準的。我的寶寶在美吉姆上課,他們有音樂、藝術和歡動3個課程,上課的形式也是多樣化的,在寶寶玩的過程中又會加入紀律性原則,讓寶寶自然而然地形成紀律感;我覺得對寶寶的學習興趣跟潛能的培養特別有幫助。而且美吉姆的教具都是從美國進口并且有專人維護的,所以孩子在那邊上課家長也放心。

早教不是單純的找老師給孩子上課,額外強加給孩子訓練,家長要做到“以情為先”“以養為主、教養結合”,每天至少花一小時與孩子語言交流,與他們在生活和游戲中良好互動等。

專家指出,嬰兒從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家長要關注并培養其身體、情感、認知、社會活動能力等。

進行早教需要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進行相關的教育,需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能操之過急,過早的早期教育開發只能提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無端給孩子今后的發展增添壓力。因此建議家長謹慎選擇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

進行早期教育過程中,家長或教員應以安全為第一。不可為了達到某個課程目的而不考慮安全隱患。

七、早期教育效率最高的年齡段

出生后6個月是嬰兒學習咀嚼和喂干食物的關鍵年齡,進干食物整個月后,就能伸手抓東西,過了這個關鍵年齡,嬰兒就可能拒絕咀嚼從口中吐出食物。出生后9個月至1歲是分辨多少、大小的開始。

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年齡,也是計數發展的關鍵年齡。

2歲半~3歲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規矩的關鍵年齡,應使之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遵守作息制度的習慣。

4歲以前是形象視覺發展的關鍵年齡。

4~5歲是開始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時期。

5歲左右是掌握數學概念的關鍵年齡,也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時期。

5~6歲是掌握語言詞匯能力的關鍵時期。

之所以要在這兒對早期教育詞條作補充,是因為大家看到了,下面主要還是在講知識教育。作為一家有責任、有良知的早期教育機構,必須堅持一種理想主義,這樣才能推動我國早期教育的健康發展。

初生嬰兒認識周圍世界,和外界取得聯系是通過感知覺來實現的,因此對嬰兒的教育應著手于發展感知覺方面的訓練。所謂感知覺,是指人類通過眼睛、鼻子、耳朵等感覺器官,對周圍環境中物體的顏色、氣味、味道、形狀等各種特性的認識。父母應該及時給予嬰兒適當的刺激,鍛煉他們的各種感覺器官以及相應的神經系統、大腦等有關部分,促進嬰兒智力的發展。

父母應給嬰兒布置一個“小天堂”。為了使嬰兒的視覺提早發展,可為他布置一個舒適的、色彩鮮艷的環境。如在嬰兒睡床的周圍,可為他掛一些紅、綠、黃等色彩鮮艷的玩具或實物,放些鮮花或塑料花等;嬰兒的衣服、被子等用品,最好也用不同顏色制成。當嬰兒醒來時,通過觀察可刺激他的視覺,促使其功能的成熟。

可讓嬰兒多聽悅耳的音樂。嬰兒一般都喜歡音樂,通過悅耳動聽的音樂,可以給嬰兒快樂的刺激和滿 足。經研究表明,多聽音樂的嬰兒與一般發育的同齡兒童相比,眼神和表情要機靈得多,動作和語言也要早熟一些。但給孩子聽音樂時要注意音量不要太大,同時音樂的聲源不宜離孩子的耳朵太近,以免損害小兒的聽力。

讓嬰兒動手動腳。嬰兒動作的發展,反應了神經系統的健全和發展程度,因此嬰兒要加強動作訓練,多活動手腳。5~6個月后的嬰兒可以自己玩玩具和實物了,一般多挑些色彩鮮艷的玩具讓嬰兒玩耍,品種要經常調換,以提高他的興趣。此外,還應適當地讓嬰兒在床上練習翻、滾、 爬、蹬、踢等。動作的發展增加了孩子對外界接觸和觀察的范圍,可提高他們對外界認識的能力。

讓嬰兒多接觸大自然。1歲以內的嬰兒應經常到大自然中,如抱他們去公園或田野,看看綠色的世界,看看五彩繽紛的田園風光,接受自然美的熏陶;可帶他們去動物園看各種動物,或看家禽、小鳥等,提高嬰兒觀察的興趣,發展其好奇心;經常可抱嬰兒去看看商店中陳列的各種商品、畫片、模特兒等,在觀察的同時,對孩子進行親切的解說。這樣,不僅有助于發展孩子的視覺、感覺和聽覺,豐富嬰兒感性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為孩子良好的心理發展打下基礎。另外,經常在大自然中出現能呼吸到新鮮空氣,接受陽光的沐浴和活動四肢,使嬰兒的身體健康成長。

讓嬰兒多與成人交往。為了發展嬰兒的語言和表達能力,大人應該多跟嬰兒接觸,經常與孩子“說話”“提問”,引逗他們發聲和發笑;訓練他們叫“爸、媽”等單音詞,教他們做些簡單的動作;給他們講解動畫片的內容等。成人,經常與嬰兒交往,不僅使他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 發展,同時能使他獲得一種身心發展的重要環境。不僅孩子身心感到舒適、愉快和滿足,而且嬰兒的智力能也得到發展。

八、如何選擇早教產品

早教產品對于嬰幼兒來說,生活就是游戲,嬰幼兒在游戲中不斷成長,而玩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它能鍛煉肌肉,促進動作的發展,啟迪孩子的心智;孩子在游戲中,不斷體驗到成功與失敗,自由與規則,過程與結果,在滿足玩的樂趣的同時,豐富了自己人格的內涵。但玩具有多種類型和功能,玩具的類型不同,對孩子的影響和作用也不同,對一個沒有上學的孩子,玩具就是他們的教課書。孩子通過玩具去認識世界。因此,為了讓孩子能在游戲中健康成長,家長要合理地選擇玩具,最好的玩具往往是最簡單、最普通、最便宜的,如七巧板、積木、皮球、布娃、長毛熊、白紙、蠟筆等。依照玩具能產生的教育效果,可分類為:教育益智類玩具這是多數家長愿意選購的玩具,如套迭用的套碗、套塔、套環,可以由小到大,幫助學習到序的概念。拼圖玩具,拼插玩具,鑲嵌玩具,可以培養圖像思維和進一步的創造構思部分與整體概念。配對游戲、接龍玩具等既能練手,又能練習動腦。

1.動作類玩具。

這是幾代人都離不開的玩具,如拖拉車、小木椅、自行車、不倒翁,它能鍛煉嬰幼兒的肌肉,增強感覺運動協調能力。

2.語言類玩具。

成套的立體圖象、兒歌、木偶童謠、畫書,可以培養寶寶視、聽、說、寫等能力。

3.建筑類玩具。

如積木,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既可以建房子,也可以擺成一串長長的火車,還可以搭成動物醫院??傊婢呖梢宰尯⒆与S心所欲地使游戲變化,充分發揮想象力。

4.模仿游戲類玩具。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幾乎每個學齡前兒童都喜歡模仿日常生活所接觸的不同人物,模仿不同的角色做游戲。因此,鍋碗瓢匙;城市、街道、汽車、房子;娃娃與醫院,玩具商店等,通過模仿,鞏固和擴大見聞,了解家庭生活、社會的規則。

5.科學類玩具。

第三代早教玩具采用的是國際最新光學圖像識別技術和先進的數碼語音技術開發而成的,更加智能,能充分調動眼,耳,手,腦等感官系統。最具代表的第三代早教玩具是點讀筆和兒童學習電腦。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刺激大腦的開發,不僅讓孩子學到綜合學科的知識,為孩子入學奠定良好的基礎,還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塑造,品質的養成,全面提高孩子的智力和素質。

6.交互式早教產品。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好的教學必須能喚起兒童的思維”。國內外權威教育機構研究證明,在幼兒早教中采用交互式情景課件,運用互動式教育模式,啟發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可以取得很好的啟蒙益智效果。

交互式早教產品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融合情景和互動為一體,充分啟發孩子思考能力,主動解決問題,有利于兒童多方面素質的全面培養。

九、關于音樂早教須注意的問題

音樂本身即是一項才能的教育,它并不屬于專業者,而是一種人人觸手可及的學識與涵養。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音樂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課題研究組人員對0~6歲兒童因材施教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得出了初期的成果——

1.音樂可以提升注意力。

嬰幼兒的注意力不僅短暫,而且很容易轉移,一般來說10分鐘左右就會產生疲勞。然而極具親和力的音樂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持續增長。

“音樂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課題組在實驗階段,讓一組5歲左右的孩子每天聽一首經典兒童古典音樂,如《小狗圓舞曲》《電閃雷鳴波爾卡》《時鐘店》等,一個月后,再經實驗測試表明,這些孩子的注意力廣度比未經訓練的孩子提高了4倍。

2.音樂提升語言能力。

音樂本身是一種語言,讓孩子把聽到的講出來是最好的語言能力訓練。

匈牙利音樂教育學家柯達依倡導過這樣一種教學法:先是讓孩子聆聽莫扎特、貝多芬或巴赫的古典名曲,孩子們可坐可臥,閉上眼睛,保持一種輕松狀態,老師跟著節奏、隨著音調的變化在一旁給他們講解,直到樂曲終了。然后,讓孩子們自己跟著音樂講解一遍。如此下來,孩子在音樂方面的提升暫不用說,意外的是,經過一個月的訓練,語言能力比同等水平的孩子提高了許多。

3.音樂提升記憶力。

沒有誰天生記憶就好,都是經過后天的訓練逐漸加速和延長記憶的持續時間,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音樂正是培養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教材。

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鎮一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請一些剛生過孩子的母親給嬰兒聽古典音樂中的精品,循環反復,不斷放給嬰兒聽,不斷給他們講解。直到嬰兒5個月的時候,又進一步實驗,把一些他們從沒聽過的曲子夾在已經聽熟的曲子中放給他們聽,當聽到那些從沒聽過的樂曲時,嬰兒臉上帶著驚訝和不安的神情,而聽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時,他們則露出會心的微笑。這個結果說明5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夠記住樂曲了。

4.音樂提升想象力。

音樂是培養一個人直覺思維和想象力的有效手段。

一個年僅8歲的小姑娘立志當一名文學家,她在語言學習和寫作上下了很多工夫,但成績偏偏不能令人滿意。后來經過著名音樂家的指點,開始練習鋼琴。奇跡發生了!她的作文開始突飛猛進,她說:“音樂讓我有了靈感,我有寫不完的想法。我再也不相信自己沒有寫作天賦了?!逼鋵?,小姑娘的變化是很自然的,因為她在接受音樂訓練的過程中,大腦得到了強烈而有效的刺激,從而培養了想象力和藝術的直覺。

5.音樂的不當選擇和使用。

父母教孩子欣賞音樂時,常會犯以下錯誤:

(1)選擇的音樂不當。

父母隨意拿出音樂帶就放給孩子聽,不管他愛聽不愛聽、能不能理解。

(2)不注意孩子的情緒。

父母在放音樂給孩子聽時,不注意他的情緒。 如孩子正在興奮地玩耍時,讓他聽搖籃曲。

(3)教孩子欣賞音樂的方法不恰當。

只用語言將音樂的內容描述給孩子聽,忽視讓他自己用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4)缺乏經常性.

父母有空閑、情緒好時就教孩子欣賞音樂,忙或者情緒不好時就中斷。

十、早教目的性探究

教二三歲的寶寶進行早期閱讀,不能期望他和成人一樣達到一定的閱讀目的。成人閱讀是為了學習或消遣;而教寶寶閱讀,只要能培養起他的閱讀興趣,目的就達到了。孩子有了閱讀興趣,就會產生出更多“深入”學習的動力。

1.與識字大卡結緣。

在兒子差二個月二歲時,我給他買了一套60多個字的識字大卡。這是一套單張的、紙料很厚的卡片??ㄆ恼媸且环蟛蕡D,右上角或左下角的田字格里寫了一個與圖有關的字,背面是這個字的毛筆正楷寫法。一開始,兒子顯然把這些卡片當成了玩具。他饒有興趣地認識卡片上的動物或物品。一個月后,有一天我無意中雙手拿起一張卡片把背面的毛筆字面向兒子,然后搖來搖去嘴里說:“嘀答答,嘀答答,這個念什么?”兒子對這個游戲很感興趣,他大笑起來,當然,他不認識。我把卡片翻過來讓他看到圖畫,并指了指圖畫旁的小字,念了兩遍,再翻過來讓他看毛筆大字,再念兩遍,然后我又問“嘀答答,這個念什么?”兒子就能正確地念出來,我很夸張地表揚了他,還親了一下他的額頭,然后大聲說:“哎呀,你真聰明!”之后,我又找了另外三個筆劃比較簡單的字,用同樣的方法教會了他。

到下一次玩這個游戲時,我先找出了第一次念過的四個字,問他:“嘀答答,這個念什么?”兒子居然記得了其中的三個。我又把另外幾個比較簡單的字混入其中,繼續跟兒子玩這個游戲。兒子漸漸地有了成就感,因為他居然能讀出一些“奇怪”的字,當然,作為鼓勵,表揚是不可少的。

2.美妙的睡前游戲(早教案例)。

后來我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睡覺前玩一會“讀字”游戲。差不多 一個月后,他已經認識了六十多個字了。就算我把字寫到其他的紙上,他也能認出。

識字的過程中也免不了出現笑話。在認識了“胖”字后,每次玩游戲時,兒子都要先把“胖”字找出來扔到床下,嘴里嘟囔著“不要胖”。我很莫明,為什么他不喜歡這個字,可能因為這張卡片上畫的是一個露著肚皮的又丑又胖的男人吧!

經過一段時間的“游戲”,如今,諸如兒歌三百首之類的兒童讀物,他也能很流利地朗讀了,表明他已經完成了基本的閱讀。

3.方法得當,掌握原則是成功的關鍵。

從教兒子早期閱讀的一年多來的經驗看來,早期學習閱讀,只要方法得當,擴大孩子的生活空間,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并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寶寶最好的學習范本就是你。跟寶寶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起開心的笑——每天的親子交流就是最有效的學習。但有的時候,你是不是很難想到促進寶寶大腦發育的新方法。

十一、50種有趣、科學的親子招術

1.眼神的交流。當可愛的寶寶睜開雙眼時, 你一定要把握住這短暫的第一時刻,用溫柔地眼神凝視她。要知道,嬰兒早期就能認清別人的臉,每次當他看著你的時候,都在加深對你的記憶。

2.呀呀兒語。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張天真無邪,不諳世事的小臉,但不妨給他一點機會,讓他也能和你交談。很快,他就會捕捉到與你交流的節奏,不時地插入幾句自己的“言語”。

3.母乳喂養。盡可能地用母乳哺喂寶寶。媽媽在哺乳的同時,給寶寶哼唱兒歌,輕聲細語地與他交談,溫柔地撫摸他的頭發,這樣可以增進你們的親子關系。

4.吐舌頭。有實驗表明,出生2天的新生兒就能模仿大人簡單的面部表情。

5.照鏡子。讓寶寶對著鏡子看自己。起初,他會覺得自己看到了另外一個可愛的小朋友,他會非常愿意沖著“他”擺手和微笑。

6.呵癢癢。笑聲是培養幽默感的第一步。你可以和寶寶玩一些小游戲,比如“呵癢癢”等,有助于提高孩子參與的積極性。

7.感覺差異。把兩幅較為相似的畫放在距離寶寶8~12寸的地方,比如,其中一幅畫中有棵樹,而另一幅中沒有,寶寶一定會兩眼骨碌碌地轉,去尋找其中的不同。這對寶寶今后的識字和閱讀能力大有幫助。

8.共同分享。帶寶寶外出散步的時候,不時地跟他說你所看到的東西——“看,那是一只小狗!”“好大的一棵樹啊!”“寶貝,有沒有聽到鈴聲了嗎?”……最大限度地賦予寶寶擴充詞匯的機會吧。

9.一起傻。小家伙非常喜歡和你一起發出傻呼呼的聲音——“噢咯”“嗯哼”等,偶爾還會發出高八度的怪叫聲。

10.共同歌唱。盡量多學一些歌曲,不妨自己改編歌詞,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給寶寶唱歌,還可以讓寶寶聽一些優美動聽的歌曲,研究表明,在音樂的熏陶下,有助于孩子數學的學習。

11.換尿布時間到。利用這一時間讓寶寶了解身體的各個部位。一邊說,一邊做,讓寶寶的小腦袋瓜與你的言行同步。

12.爬“圈”。媽媽躺在地板上,讓寶寶圍著你爬。這是最省錢的“運動場”了,而且很有趣,它可以幫助寶寶提高協調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購物時光。留點空閑,去超市逛逛。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物品,不同的顏色,會使寶寶歡欣鼓舞。

14.提前預告。睡覺關燈之前大聲地宣布:“睡覺嘍!媽媽要關燈了。”讓寶寶慢慢地領悟因果關系。

15.沒事逗著樂。輕輕地對著寶寶的臉、胳膊或小肚肚吹氣,逗寶寶“咯咯”笑。

16.揉紙巾。如果寶寶喜歡從盒子里抽取紙巾,就隨他去吧!看著他把紙巾揉成一團,再看著他將其展開,花幾分錢就能有一個可以訓練寶寶感官能力的好玩物,何樂而不為呢?你也可以把小玩具藏在紙巾下面讓他找,不過,當寶寶找到的時候,一定要大加贊賞哦!

17.小小讀書郎。給8個月大的寶寶讀故事,兩三遍之后,他就能夠意識到文字的排列順序了。給寶寶讀書,對他的學習語言真的很有幫助哦!

18.躲貓貓。玩捉迷藏的游戲能讓寶寶笑聲不斷。他會認識到消失的東西還會回來。

19.觸覺體驗。用不同質地的布料(絲綢、絲絨、羊毛、亞麻布等)輕輕地撫摸寶寶的面頰、雙腳或小肚肚,讓他體驗不一樣的感覺。

20.感受寧靜。每天花幾分鐘時間,和寶寶靜靜地坐在地板上——沒有音樂,沒有亮光,也沒有游戲。在寧靜中感受周遭的世界。

21.家庭影集。將家人和親朋好友的照片制作成影集,經常翻翻,有助于寶寶增進記憶。當姥姥來電話時,不妨讓寶寶一邊聽電話,一邊看著照片上姥姥慈祥的面容。

22.與食物親密接觸。為寶寶準備一些小零食——青豆、面包片或蘋果片,訓練他的抓捏功夫,探索手眼協調能力。

23.丟丟撿撿。看著小家伙把東西從桌子上一樣又一樣地扔到地上,雖然你的頭都快氣炸了,可你還得堅持不懈地去撿哦,因為你的寶寶正在探索“地球引力”的奧秘呢。如果方便,你還可以給他幾個乒乓球,并在他的桌子下放一個籃子,讓他瞄準,發射!

24.試試運氣。挑選幾個空盒子,把一個小玩具放在其中一個盒子里,不斷地掉換盒子的位置,讓寶寶猜猜玩具在哪里?

25.越過障礙。把沙發墊、枕頭或靠枕放在地板上,和寶寶一起爬過去,繞過去,看看誰更快。切記要讓寶寶多贏幾次,這樣他才會更有積極性哦。

26.“走走看看”。在房間里布置一些玩具,讓寶寶以不同的速度爬行,并可以不時地在一個有趣的地方停下來看一看,玩一玩。

27.接受挑戰。寶寶長大了,他會發揮自己最大的想象力向你挑戰,那就得看你是否能做得跟他一樣好了。譬如發出奇怪的聲音、向后爬或是啃玩具。

28.做鬼臉。鼓起你的腮幫子,當寶寶摸你的臉頰,你就吐氣;當他拉你的耳朵,你就吐舌頭;當他摸你的鼻子,你就鄒眉聳鼻……不時地變換方式,讓寶寶有一種新鮮感。

29.觸摸物品。抱著寶寶在房間里到處逛逛,用他的小手觸摸窗戶、電話機、冰箱及電視機摁紐等,一邊摸一邊告訴寶寶它們的名字。

30.編故事。挑選一些寶寶最喜歡的故事,把其中的主人公換成他的名字,他會覺得更有趣。

31.自制動物書。去動物園的時候,給動物拍照,結集成一本相冊。時常拿出來和寶寶一起欣賞,讓他找一找大象、海獅和老虎,你也可以在一旁為動物配音。

32.讓寶寶自己做主。在適當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在兩者之間自由選擇,例如讓他自己挑選吃飯的小碗。這樣他會感到非常自豪,因為他的決定受到了你們的重視。

33.回憶“過去”。和寶寶一起觀看家庭錄像帶,回顧他第一次洗澡、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叫媽媽,一邊看一邊講述,這不僅能增強寶寶的記憶力,還能提升其語言能力。

34.點點數數。數一數樓梯的臺階,數一數寶寶的手指,數一數家里有幾個人。養成一種大聲數數的習慣,很快的,寶寶就會加入其中和你一起數數了。

35.看圖回答問題。找一本寶寶熟悉的圖畫書,指出其中的細節,從抽象到具體向寶寶提問,如“小兔子愛吃蘿卜嗎?”(抽象)或者“小兔子在吃什么呀?”(具體)

36.關掉電視。寶寶需要和你親密交流,這是電視節目無法給予的。

37.尋找“小汪狗”。不時地把書本合上,考驗一下小家伙的記憶力,看看他是否還記得書中的小汪狗在哪里。

38.轉起來吧,寶貝。抱著寶寶像芭蕾舞演員一樣旋轉起來。

39.匹配游戲。挑選寶寶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特寫照片,一式兩份。將照片正面朝上擺放在地板上,幫助寶寶找出兩張一樣的。

40.雨中游戲。在小水坑里踩踩,在濕草地上坐坐。雖然有點臟,但非常有趣,寶寶會在快樂中感覺干與濕的區別。

41.捕捉昆蟲。和寶寶一起在書籍或雜志中認識昆蟲(瓢蟲、蟋蟀及蝴蝶),然后到大自然中去捕捉。

42.培養幽默感。指著爸爸的照片叫“媽媽”,然后告訴寶寶弄錯了,大家一起為“錯誤”而開懷大笑,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寶寶的幽默感。

43.穿衣游戲。讓寶寶穿上爸爸的舊襯衫,看看他的反應,相信他的創造力一定會讓你感到吃驚。

44.感知容量。準備兩個大小不一的杯子,在洗澡的時候,讓寶寶把水從一個杯子倒入另一個杯子。有的時候會溢出來,有的時候卻裝不滿,那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哪個杯子大,哪一個杯子小吧。

45.認知顏色。選定一種顏色,帶著寶寶一起尋找家中所有相同顏色的物品。

46.干家務。當小家伙蹣跚學步時,他就會幫你扔垃圾啦!不信?你就試試吧。

47.圖書館一游。千萬不要錯過了講故事、看書的好機會哦。

48.認識ABC。每周一個英文字母。例如,在冰箱上貼A字母磁貼,吃A字形的餅干,把水果切成A字形,用樹枝在沙地上寫出A字母等。

49.老玩具新玩法。把一些舊玩具翻出來,你會驚奇地發現寶寶有了一些新的玩耍方式。

50.情感交融。臨睡前抱著寶寶,問他這一天里什么讓他最高興,什么讓他最傷心?幫助他回憶今天,感知過去,及時了解他的情感。父母應堅持這一職責,直到孩子跨入大學校門。

十二、早教注意事項

數千年來人們也總把教育與“傳道、授業、解惑”連在一起,認為教育就是上課,是大人講、孩子聽的說教和灌輸。不少家庭陷入了早期教育的誤區:

例如重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活動,輕視同齡人的游戲、自由交往和人際關系的融合;重智力開發,輕視性格培養;重知識傳授,輕心理發育;單純把希望寄托在幼兒園和學校,忽視家庭早教的重要性;只顧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缺乏豐富的精神生活和廣泛興趣的培養;一味的“血緣愛”“溺愛”“賞識”而毫不懂得“教育愛”和“雙向愛”,還有人誤以為早期教育是小學課程的下放和提前……這樣就把早期教育的“經”念歪了。

1.5歲以下兒童不宜學鋼琴。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學鋼琴越早越好。但專家建議,5歲以下的幼兒最好不要安排正式學習鋼琴。

因為此時的孩子骨骼、關節還未完全發育,骨關節、韌帶和骨節囊都較松弛,過早練習鋼琴或練習時間過長、用力過猛,都會影響這些部位的發育,嚴重的還可能使骨骺受損。而骨骺會直接關系到骨骼的生長,手指骨關節骨骺受損以后,可能導致手指長短、粗細發生變化,嚴重者握拳都會困難。

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由于注意力不能十分集中,在練琴時會不自覺地扭曲身體,可能會造成脊柱側彎、雙肩高低不平衡、胸部左右不對稱的情況。

2.著裝影響孩子一生。

著裝是一種綜合藝術,線條、色彩、結構等對兒童的行為、心理有很大影響。著裝也可以說是成人對兒童早期審美教育的一種物化行為,這種教育和引導從兒童的視覺渴望那一刻開始,伴隨孩子一生。

3歲~5歲的孩子,對色彩的認識逐漸成熟,這是培養兒童對色彩感受、形狀認知變化、衣物貼身感受的時期。所以父母有針對性地進行著裝教育非常必要。不得體,也不美觀的著裝,對孩子審美觀的形成不利。

專家們認為,著裝教育是一個社會問題,服裝設計師有很大的責任,服裝設計師應針對不同年齡特點的兒童設計不同的服裝,引導其對美的欣賞和接受,可以彌補父母審美的不足。國外學生著裝多樣,有便裝、節日裝、運動裝等,孩子在不同的環境著不同的服裝,能不斷加深對服裝文化的理解,也是一種文明的標志。

3.對孩子的各種表現保持高度“敏感”。

沒有人能夠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我們才是伴隨孩子一步步成長的最親近的人。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其實都包含著許多能力發展的敏感期,有些敏感期可能通過“不良現象”表現出來,有些敏感期則容易被當作正常行為而被忽視,需要家長掌握一定的規律和借助一定的手段來發現。因此,家長需要對孩子的各種表現保持敏感。

4.與孩子年齡特點相符的育兒方法。

當我們對孩子的成長保持高度“敏感”后,接下來就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不同年齡的孩子,在出現相同的問題時,所需要采取的方法也要有所區別,以布奇樂樂園中解決“叛逆”問題為例,如果是1~3歲的孩子,轉移注意力、冷處理或正話反說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是3歲以上的孩子,我們可能就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正面的學習榜樣,也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親自嘗一嘗這種行為所帶來的“后果”。因此,家長需要掌握各種與孩子年齡特點相符合的育兒方法。

篇7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院校 學前教育 專業男生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適應時代科技化、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趨勢而產生的,它實現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打破了職業教育培養定位的局限,與傳統大學相比,它更側重于對學生基本素質和應用技能的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因其實用性強,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故更適合這類院校開設,其中男生由于其性別和性格的差異,因而在對其進行培養時不應完全照搬應用于女生的模式和方法,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適宜的培養環境

傳統的社會偏見和幼兒教師待遇不佳是影響學前教育專業招收男生的主要問題,特別是對男性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傳統偏見,使許多優秀男生對該專業“望而卻步”。

要吸引更多的男生加入學前教育專業,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應采取多種形式,尤其要加強電視、報紙等熱門媒體的宣傳,使人們看到幼兒教師性別單一帶來的不良后果,認識到男性參與到幼教行列中的重要性、緊迫性與可行性,盡快轉變傳統觀念,吸引更多的男性來和女性一同承擔起這項事業。其次,應制定一定的政策和法規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學前教育隊伍。比如男生報考學前教育專業可以在政策方面給予減免學費、推薦工作等優惠;幼教機構對接收的優秀男性教師,要盡力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保證他們的工資及福利待遇。

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再加上優厚的待遇,一定能夠吸引更多的男生報考學前教育專業,從事學前教育工作。

二、革新現有的培養方式

學校在制定培養方案時,應該考慮到男生的性別特點和特殊的職業發展目標,設立適合于男生的專業方向,使得他們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和目標。針對男生的培養目標,可強調男生具備從事幼兒園課程開發和教學能力,在某一領域有所專長,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體魄,也可鼓勵他們今后繼續深造成為幼教研究人員、幼兒用品開發人員、幼兒園管理人員等。

在制定課程計劃時,學校也要考慮到性別差異,讓男生在完成專業必修的課程外,適當選修器樂、書法及體育類等課程,培養他們自信、自立、自強的心理品質和體態自然、心胸開闊、意志剛強的陽剛之美,使他們勝任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等其他教育活動。要突破單一的學科設置模式,實行開放的課程,適時增設“早期教育”“學前保育”“幼教管理”“學前特色教育”、“嬰兒教養”、“衛生保健”、“營養配餐”、“家政服務”等課程,并以此為職業功能模塊,相應地開設“文化課”“專業理論基礎課”“專業技能實訓課”等多樣課程。

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充分發揮男生思維敏捷、動作靈活、富有創造性的特點,尊重他們“打破常規”的做法,幫助他們克服學習中的粗心大意,鼓勵他們使用自然、直率、溫和、精煉的教學用語,不要苛求他們做違背性格或性別的事。

三、加強專業技能的培養

幼兒教師是一個特定的專業技術崗位,由于幼兒特殊的生命特征和生命規律,決定了幼兒教師必須具有嫻熟的教師專業技能,才能成功地對幼兒實施教育影響。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在校期間就應得到良好的專業技能培養。

首先,學校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運用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示范教學法、項目訓練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進行現場示范,也可以模擬幼兒園活動情景,組織男生扮演教師、幼兒,完成指定的活動任務。這些活動可以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男生實踐智慧與能力的形成。如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中,進行幼兒園模擬教學訓練,可使男生在體驗教師角色的過程中掌握教學技能。另外,教學方法改革還要利用音像反饋,使學生通過音像記錄直接、清晰地觀察體驗自己的教育行為,并能進行討論反饋,提高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這種融感知練習、模仿練習和評價練習于一體的技能訓練,可以突出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學、做、思的有機結合,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教育技能。

其次,學校要加強教育實踐活動。鼓勵并創造機會讓男生每學年到幼兒園或社區見習,參與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教學、保育、心理咨詢與家長訪談等活動。畢業實習也是重要的實踐機會,教師要指導男生選定適合自身特點的活動方向,是科學活動、美術教育,還是綜合活動,然后和幼兒園帶教老師配合,指導其進行所選主題的教學設計,寫出教案或者講稿,進行說課并在班內試講,指導教師和其他學生一起聽課,提出意見和建議,最后到幼兒園進行實地教學,雙方教師共同指導,并進行點評,促進其實踐技能的提高。

再次,學校要開展廣泛的課外實踐活動,使男生獲得多方面的技能。例如,圍棋、象棋與跳棋大賽可鍛煉綜合思維能力,羽毛球、籃球、足球、排球等比賽能增加對球類體驗,踢毽子、跳繩等可增加對體育趣味游戲的認識,科普知識競賽可提升科學素養,主持人大賽、演講比賽可鍛煉語言表達及駕馭現場的能力,等等。還可以組織畢業班技能匯報演出、幼兒教師專業技能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從而使技能在活動中不斷得到錘煉。

最后,學校要提供有力的條件保障。為了使學前教育專業男生更好地進行專業能力訓練,學校應該在政策、財力、物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梢杂幸庾R地讓男同學擔任院、系及班級學生干部,使其積累管理經驗;系內辦公用電腦無償向男生開放,提高他們的電腦水平;學院教務處允許學前專業的男生選修外語系的專業課,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對他們舉辦的各種活動提供必要場地和資金支持,使其能順利開展,等等。

四、促進人文素質的提高

學前教育專業男生不僅應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而且應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因為他們將來的工作是幼兒教師,從事的是啟蒙教育,是幼兒人格的塑造者、幼兒心理衛生的保健者、幼兒教育科學的研究者和國民素質教育的奠基人,對幼兒、國家和整個民族的未來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將直接影響到孩子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教師人文素質的缺失必然會對孩子們產生不良影響,影響他們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成長。

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人文素質,學校首先要通過思維方式教育、傳統文化教育、榜樣示范教育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意志力和愛心等。其次,應該著力培養學前教育男生的自我人格的塑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摒棄性別壓力,雖置身女生群中而不被女性同化,保持自身的性別優勢,全身心投入專業知識學習、輕松面對挑戰;畢業后,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在理想與現實發生嚴重矛盾沖突的情況下,在得不到社會充分理解、尊重的情況下,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夠隨機應變、找準定位、不卑不亢地從事幼兒教育工作。

五、培養幼教研究的能力

科研能力也是幼教工作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嘗試科研實踐,如要求學生寫作課程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參與教師科研課題,進行畢業設計創作,等等,在科研實踐中依據理論知識對自身和他人的教育行為和教育技能進行觀察、比較、判斷、評價,從而訓練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教師要在實踐中教會學生記錄和分析現場保育和教育工作的方法,不要停留于“做什么?”“怎么做?”,而要進一步引發他們思考“為什么這樣做?”“采用什么方式做會更好?”的深層理由,由此一步步走向科學研究。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實際中開展應用性研究活動,使研究與學習內容、實踐鍛煉緊密結合,使研究成為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運用和對教育技能的全面掌握。學生可結合小課題、畢業論文和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等途徑,進一步掌握在實踐中開展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如何尋找實際問題,提出研究問題,開展實踐研究,收集實踐資料和歸納總結實踐經驗等,嘗試運用專業理論開展實踐研究,驗證他人先進的教育技能,并嘗試創新教育技能、研發教育玩具與教育軟件,大膽提出和設計獨創性的教育技能和教育產品,經過研究使之規范化和科學化,直接為學前教育機構所運用等。

總之,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完善對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培養,實現其知識、能力、素質的和諧發展,是一項新課題,也是一項實用型課題,需要學前教育界同仁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史麗君.從建設應用型大學的視角透視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J].梧州學院學報,2007,(10):92.

[2]王萍.教學型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當代教育科學,2009,(11):57.

[3]王佳媛,賈玉霞.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培養中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學前教育,200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