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生嬰兒院內感染隱患防控應對策略
時間:2022-01-19 09:54:00
導語:探究新生嬰兒院內感染隱患防控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生兒院內感染是當前醫院感染管理和醫療護理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易感性和潛在隱患的特點,現對456例住院新生兒采取前瞻性監測和回顧性調查,分析發生潛在隱患原因,為預防院內感染提供必要的防控措施結果20例患兒發生院內感染,醫院感染率為4.38%,感染部位依次為:呼吸道、臍部、消化道、皮膚軟組織感染。結論:醫院感染必須強化重點環節管理、綜合監控、消除隱患、措施到位。堅持無菌技術原則,落實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切斷傳播途徑,加強手衛生及環境清潔衛生工作,控制外源性感染。規范運用抗生素,增加病原微生物送檢率,縮短住院天數。
【關健詞】綜合醫院新生兒院內感染易感隱患防控措施
近年來,院內感染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尤其是新生兒是醫源性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由于其免疫系統和各個器官系統功能發育不成熟,另外一些侵入性操作、使用等均可使院內感染發生的幾率大大增加。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已成為醫院內感染工作的重點。我院自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共出院新生兒患兒456例,采用前瞻性監測和回顧性調查分析統計共發生院內感染20例(4.38%),現就新生兒院內感染易感隱患及特點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控措施。
一、呼吸道感染
發生呼吸道感染包括新生兒肺部感染8例,主要為獲得性肺炎,感染率為1.75%。
1.1易感隱患
1.1.1口咽部細菌定植和誤吸,口咽部定植菌誤吸是患兒獲得性肺部感染的最主要隱患。吞咽和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時、昏迷帶鼻胃管、胃反射抑制、胃排空延遲及胃腸張力下降者則易發生誤吸。當吸入菌量大、毒力高時患兒容易發生肺部感染。
1.1.2胃液酸度降低,新生兒胃酸濃度減低胃內細菌大量繁殖,胃內細菌引起獲得性肺炎的機制可能是直接誤吸胃液。鼻胃管大小、營養支持的方法、患兒的體位和胃腸動力是影響胃液吸入的重要因素。
1.1.3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損害了正常的防御機能,其不利影響包括:(1)損傷鼻腔粘膜上皮和引起炎癥反應;(2)削弱咳嗽和纖毛清除功能;(3)刺激氣道分泌,氧氣囊上方分泌物滯留和下漏;(4)惡化口腔衛生,易并發鼻竇及鼻咽部炎癥;(5)導管本身還可以成為細菌粘附繁殖和自鼻腔向后移行的便利通道。
1.1.4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呼吸功能不完善、防御功能不健全,細菌病毒易侵入引起上呼吸道炎癥。
1.1.5空氣、手、水和食物的污染:(1)空氣:新生兒監護室內呼吸治療器械產生大量帶菌氣溶塵埃,懸浮運動下能使之進入下呼吸道和肺泡;(2)手:由于醫護人員的手傳播細菌造成醫院感染;(3)水和食物,鼻飼飲食很容易引起呼吸道誤吸;
1.1.6呼吸治療器械污染,氧氣濕化瓶、液,氣囊面罩、霧化器、導管等污染引起。
1.2防控措施:
不斷加強和改進醫院感染監控工作,全員強化培訓教育,科內醫務人員要掌握全面的感染知識,并具備較強的防控意識。認真執行院內感染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認識,樹立高度責任感;建立健全醫院感染三級網絡責任制,凝有醫院感染者,督促留取樣本送檢培養及藥敏試驗。對確診為院內感染病例,及時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組織監測新生兒所有可凝感染源,找出致病菌,分析引起醫院感染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1.2.1減少或消除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和防治誤吸:
1.2.1.1喂養過程中盡量減少誤吸隱患因素,抬高頭部后胃內容物不易反流,而平臥位及保持平臥位的延長是引起誤吸的主要原因。鼻飼時,用小號胃管少量持續喂養,鼻飼速度不可過快,鼻飼后,及時清除口腔內容物。
1.2.1.2控制胃內容物的返流,喂完后豎起患兒,不斷拍背部,將胃內空氣排出。
1.2.1.3小兒胃管勿扭曲、擠壓,定期更換,按時消毒。
1.2.2加強基礎護理特別是口腔護理,每日3次,根據口腔PH值選擇漱口液,PH值<7時,用2%碳酸氫鈉;PH值>7時,用2%硼酸水;PH值中性時,用1%~3%雙氧水。口腔有潰瘍時,用制霉菌素粉沫涂抹口腔,并與魚肝油軟膏交替使用。
1.2.3營養護理:積極適量給患兒補充氨基酸、脂防乳、微量元素,適時注射丙種球蛋白,增強患兒機體抵抗力。必要時輸新鮮血漿,進一步增加患兒的體質。
1.2.4切斷外源性傳播途徑:
1.2.4.1洗手:嚴格按手衛生標準洗手,執行有效的洗手制度,保證手的細菌菌落數<10cfu/cm3。洗手是為了消除手部皮膚附著的致病微生物,切斷通過手傳播感染疾病的途徑。經醫務人員的手傳播細菌造成的醫院占30%。
1.2.4.2公用器械的消毒滅菌,每48小時更換1次管道。如果已發生下呼吸道感染,應該增加更換管道的頻率,減少細菌吸入。氧氣濕化瓶液體4小時更換1次,濕化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10小時。
1.2.4.3醫務人員必須戴專用口罩、帽子,每4小時更換1次,保持個人衛生,不留長指甲。
1.2.5呼吸治療機械應嚴格消毒滅菌,濕化瓶、霧化器、氣囊面罩等用10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10小時,晾干備用。
1.2.6適時吸痰,吸痰過于頻繁可導致不必要的氣管粘膜損傷,而氣道損傷是并發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吸痰不及時又可造成呼吸道不暢,通氣量降低、窒息,甚至發生心律失常,所以適時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感染的關鍵。
二、臍部感染
本組共發生臍部感染5例(包括人院時臍炎,住院后又感染其它致病菌者),感染率為1.09%。
2.1易感隱患
2.1.1新生兒缺乏抗細菌定植能力,免疫系統不成熟,機體抵抗力低等高危因素構成新生兒易感特性。
2.1.2新生兒母嬰同室,病房病床多,陪護多,消毒隔離制度不嚴格,易造成空氣污染,而屋內飛沫間的傳播難于控制時,易引起交叉感染。
2.1.3與醫務人員手、鼻帶菌有關。
2.2防控措施
2.2.1改善病室環境,保持病室空氣新鮮、流通,室溫控制在22~24℃,相對濕度55%~65%,每日紫外線空氣消毒二次,每次60min。或用空氣消毒機消毒每日3次,每次3小時。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3次,同時擦拭床頭柜、椅、床架、門把手、治療車及各種監護儀等表面2次/日。患兒出院后,床單位進行終末消毒,病室空氣消毒采取紫外線照射1小時,或用乳酸熏蒸1小時。晨晚間開窗通風。
2.2.2暖箱、新生兒藍光照射儀等,是消毒隔離的重點部位,新生兒暖箱溫度一般控制在34~36℃,濕度控制在65%~75%。分別采用紫外線照射消毒1小時,同時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胃管按時更換并沖洗消毒管口。使用一次性胃管,隔日更換1次。醫務人員進入新生兒監護室應更換隔離衣,帶口罩;換尿布、操作治療前護士應洗手,有感冒及傳染性疾病者禁止進入新生兒監護室。嚴格預防交叉感染。
2.2.3加強健康教育,提倡純母乳喂養,及時接種疫苗,增強患兒抵抗力,降低陪護率,有感染性疾病者禁止探視陪護患兒。
2.2.4合理應用抗生素,嚴格掌握用藥指征,加強臨床病原學分析,提倡應用一種抗生素治療,減少抗生素聯合用藥,嚴格控制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2.2.5臍部每日用1%碘酊擦洗1次,并用無菌紗布包扎,如發現患兒有膿性分泌物,及時進行實驗室檢查,預防交叉感染,控制炎癥的發展。
2.2.6縮短住院時間,合理安排病室,減少感染機會,因為住院天數與醫院感染有密切的關系,相互影響。住院天數越長,醫院感染發生率越高,同樣發生了醫院感染又延長住院天數。
三、消化道感染
新生兒消化道感染是細菌侵入消化道及各種原因引起的菌群失調所引起的炎癥、腹瀉等,本組發生4例,感染率為0.87%,由于新生兒消化系統功能不健全,消化功能差,醫院感染率僅次于呼吸道感染。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常見病、多發病,在新生兒病房易引起爆發流行。
3.1易感隱患
3.1.1母乳喂養新生兒前,母親未用溫水擦洗乳頭;人工喂養新生兒的奶頭消毒不徹底或連續使用;醫務人員的手帶有腸道致病菌均可引起新生兒患者的消化道感染。
3.1.2新生兒蛋白質或脂肪吸收障礙,抗生素不能合理應用,腸道菌群失調,引起新生兒蛋白質或脂肪吸收障礙。
3.1.3氣候驟變,藥物反應,易引起新生兒腹瀉。
3.1.4鼻飼新生兒的流質溫度、濃度及輸注速度不準確。
3.2防控措施
3.2.1母乳喂養前要用溫水擦洗乳頭;人工喂養新生兒奶頭用沸水煮30分鐘消毒后使用。接觸新生兒的手應用肥皂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手。醫務人員進入監護室要更換衣服、鞋等,戴口罩、帽子,禁止有病的陪護人進入監護室。
3.2.2新生兒消化功能不健全,母親應忌食辛辣、冷等食物。給新生兒洗澡時間宜短,洗澡后及時在溫箱內保暖。換尿布時應避免時間過長,防止受涼,腹部注意保暖。洗澡間紫外線空氣消毒每日2次,每次60min。澡池一人、一膜、一池、一用、一消毒。
3.2.3調整好鼻飼液的濃度、溫度及輸注速度,一般鼻飼液溫度以40~41℃為宜,過冷易引起腹瀉,初起應鼻飼速度慢,10~20ml/h,數量宜小。如發現腹脹應隨時調整鼻飼液的濃度、溫度和輸液速度。由于鼻飼管較細,應經常用溫開水沖洗保持其通暢。加強吃奶及鼻飼用具的清潔消毒,確保輸注系統各環節不被污染。
四、皮膚軟組織感染
發生院內感染3例,感染率為0.65%。臨床常見有膿皰瘡、藥物疹感染等。
4.1易感隱患
4.1.1新生兒皮膚粘膜屏障功能差,易誘發皮膚感染。
4.1.2皮膚薄嫩,易破損而造成皮膚局部感染,如尿布皮炎等。
4.1.3新生兒用藥不當容易引起藥物疹,藥物疹治療不及時可引起感染。
4.1.4新生兒嬰兒服、尿布消毒不徹底或有些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無菌觀念淡漠,在操作治療過程中執行消毒隔離制度不嚴格,嬰兒用品混用,可直接或間接造成新生兒皮膚感染。
4.2防控措施
4.2.1加強新生兒皮膚護理,針對新生兒發育特點,在其預防能力尚未完善、抵抗力差的情況下,做好相應護理,如保持體溫恒定,每日溫開水洗澡,注意皮膚皺折處和外陰部清洗,同時涂抹嬰兒粉。嬰兒所用浴皂、撲粉、浴巾均為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2.2產后早開奶及純母乳喂養,使嬰兒吃到足夠的初乳,以增加自身免疫功能。
4.2.3醫務人員應加強責任心,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增強無菌觀念,接觸新生兒患兒前,必須用快速手消液擦手,勤換尿布嚴防發生尿布皮炎,所用尿布均應高壓消毒。wWw.gWyoO
4.2.4在患兒治療過程中,因用藥引起藥物疹,應找出引起藥物疹的藥物,立即停藥并對癥處理,避免抓破,嚴防感染。
五、結論
總之,新生兒患兒院內感染要想得到有效的控制,必須認真貫徹《醫院感染管理條例》,加強院、科、個人三級監督監測控制網絡,認真執行各項院內感染制度,明確各級人員工作職責,強化院內感染知的培訓學習。重點抓好新生兒監護室、母嬰同室、新生兒穿刺室的消毒隔離工作。醫務人員熟練掌握空氣消毒,地面消毒,物品消毒的方法。熟知消毒液的濃度、消毒時間,定期做好工作人員體檢;縮短住院天數,增加病原微生物送檢率;合理運用抗生素;積極保護患兒免疫機制;加強手衛生及環境清潔衛生工作。落實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控制外源性感染,堅持無菌技術原則,切斷傳播途徑,避免交叉感染。由于我院嚴格院內感染管理,認真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科內醫務人員工作到位,職責明確,一年來,未發生新生兒院內感染流行,全年院內感染發病率為4.38%。
參考文獻:
[1]董秀華、武淑賢,新生兒科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護理措施,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4年第25卷第2期。
[2]李嫦珍、基層醫院感染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3):308—309。
[3]高琦、李桂臻、高眠、綜合醫院兒科病房感染分析與對策,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1(1):21
[4]俞慧菊、施劍能、朱建幸等綜合醫院兒科醫院感染分析,當代兒科雜志,2006.8(3):242—244
- 上一篇:大學體育部工作規劃
- 下一篇:馬克思經濟學的人性假設含義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