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班級管理規劃范文

時間:2024-03-25 18:13: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班級管理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班級管理規劃

篇1

關鍵字:職業生涯規劃;班級建設;工作模式

“班級是大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因此,我們關注高職院校的發展,就離不開高職生的管理工作,開展高職生的管理工作, 就不能忽視對班級管理的研究。

同時,職業生涯規劃也對高職生的擇業就業帶來直接幫助,還能有效促進高職生的學習自覺性與主動性,對高職生管理工作帶來間接幫助。

1 職業生涯規劃與導班級管理相結合的價值與功能

1.1 目標引領,變傳統管理為主動選擇

以高職生個體職業生涯規劃為手段,使高職生在提升個人實力,獲得長期職業發展優勢的努力中,促進其個體的覺醒,增強其行動目的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將高職生注意力轉到注重自身發展的目標上來,使他們為增強自身的優勢而不斷完善,為自己的職業目標而不斷追求,這樣,就使班級管理工作做到了潤物細無聲,無為而治,從而改變說教式、管束式的傳統班級管理模式,提升班級管理的效果。

1.2 評估簡單,變無從考核為輕松考核

以往的職業生涯規劃的瓶頸在于,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周期較長,很難考核。而將職業生涯規劃與班級管理相結合之后,可以結合班級考核來考核班級目標達成情況,從而細化到到底是哪個學生期初的職業生涯規劃沒有完成而造成了班級的扣分。由于班級管理已經有成熟的評價標準和目標,后期的評估考核工作就相對非常的簡單。

1.3 注重合力,變個人行為為班級行為

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的班級管理,既能通過優化班級管理而促進個人的發展,同時班級管理也會得到前所未有的認同而倍增活力:班級的學風、班風是要靠每一位同學一起努力、一起研討后才確定的,通過這樣的人性化的前期規劃和整合,職業生涯成為了班級的紐帶,把所有的同學都擰到了一起。

1.4 解放導師,變個人管理為共同管理

班級導師再不是日常瑣事的管理者,而變成了學生共同成長的見證者。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班級導師,可以讓班級導師更大程度地發揮專業、職業方面的特長,給予學生更專業更前沿的學術指導。

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班級管理相結合模式的具體內容

通過研究探索,如何使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有了明確的方向:根據職業生涯理論,有計劃、有步驟、科學地幫助學生樹立人生目標,制定和實施人生發展規劃,通過每個學期重點地開展系列的活動,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樹立正確的成才意識,增強競爭力。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以“學期”為單元,把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知識,即:自我探索、職業探索、決策、行動計劃、反饋調整等五個部分滲透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圍繞著“認識自我—認識職業—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提升職業素質與能力—順利就業”這條主線,逐步制定和完善了高職生涯規劃階段的目標、任務、具體活動安排,編制了一目了然的圖表,不同年級遵照執行。

3 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與班級管理相結合的模式的幾點成功經驗

3.1 加強本專業班級導師導學功能

改變以往班主任疲于應付日常事務的狀態,整個三年以學業職業生涯規劃為線,大一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學業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大二依托專業課堂教育與多種職業技能大賽,提升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大三以就業服務為導向,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就業指導與服務,提升學生就業、擇業與創業能力。

3.2 賦予了學生個體努力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的動力

以往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多停留于規劃本身,學生做好規劃后就認為萬事大吉,很難跟進并真正實施自己的生涯規劃。而我們是根據高職生各階段的需求開展分階段的活動,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增強了職業意識,也就在這樣的不斷發現問題,不斷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激勵高職學生一步步計劃并實現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3.3 推動班級形成良好班風、學風

根據專業特點和職業發展方向,開展的一系列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具有專業特色的活動,高職生在個人職業素質提升的同時,也逐漸遵循由個體自覺、自知到自悟的發展過程,降低了班級管理的難度,增強了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恒亮.學業規劃[M].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2]賈立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班級管理相結合的模式探討[J].科技風,2009(11).

[3]吳建紹.論高校學習型班級中職業生涯規劃的創立[J].出國與就業,2011(1)

篇2

【關鍵詞】班級管理;存在問題;教學模式

一、現階段大學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生的學習任務由教師進行統一安排,學生只需要按照教師的要求按部就班的進行學習即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偏弱。而進入大學后,需要由學生自己安排學習時間,許多學生表現出無所適從和不知所措等現象。因此,大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較為嚴重,一部分學生具有較好的自律性,或是對某一專業具有濃厚興趣,能夠明確學習目標;而另一部分學生則缺乏學習和生活規劃,往往沉迷于網絡游戲或是無所事事。目前來說,大學班級管理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一)班級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輔導員在開展班級管理或學生教育工作時,只能參照學校的總體規章制度或學生規范。但是這些規章制度過于宏觀,并不具備普遍適用性和個體針對性,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往往不具備很好的實踐應用效果,學生的接受和認可程度較低。部分輔導員雖然嘗試制定班級管理制度,但是這些制度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實踐效果都有待商榷,并未得到很好的普及與推廣。如果沒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做保障,輔導員的班級管理工作也很難高質量開展。(二)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不高同一大學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有部分海外交換生,每個同學之間在文化觀念、生活習慣、民族習俗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班級活動或是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因習俗、理解差異引發矛盾。除此之外,大學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學生自由活動時間較多,因此社團概念要高于班級概念,也是導致大學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強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輔導員要想組織開展活動,往往很難得到全部同學的積極相應,教學活動的開展受到影響。(三)輔導員與學生交流偏少輔導員不僅要負責學生的政治教育和班級事務管理,還要完成學校或二級院校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定期參加各種培訓、學習活動等。因此,許多輔導員很難抽出足夠的時間與班級內的每個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而是只能借助于班委成員,大致掌握班級情況。

二、大學班級管理的“一統、三化、兩轉變”模式

(一)樹立統一明確的管理理念從輔導員角度來看,只有樹立一個明確的、統一的管理理念,才能為今后的班級管理工作提供參考思路,進而以此為出發點,結合班級內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短期、長期管理目標,幫助學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各個階段的學習任務,實現學生專業學習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本理念,是輔導員大學班級管理工作能夠高效率、高質量開展的核心理念,輔導員只有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貫徹人本理念,才能營造公平、積極、和諧的班級氛圍。(二)積極進行班級工作的“兩轉變”大學教育工作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輔導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也必須要與時俱進的進行轉變和更新,以適應學校的教育要求和學生的成長需要。一方面,輔導員要實現個人工作思路的轉變。輔導員在管理班級中需要轉變工作思路,以“貴人”為核心,平等尊重學生、熱情對待學生、真誠關懷學生,認可學生,鼓勵學生。第二,轉變輔導員工作方式。輔導員的工作方式方法應結合管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的理論知識,充分考慮此階段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實際,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達到班級有效管理的目標。(三)班級管理的“三化”一是規范化。輔導員進行班級管理的基礎工作就是規范化,杜絕工作中的隨意性、盲目性,避免班級資源的浪費。班級形象是一個集體內的人共同分享的價值和信念。要設計代表班級特色的班徽、口號等,共同的班徽、口號能夠迅速使班級學生產生價值共鳴,增強集體主義信念。二是多樣化。為了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依托學校、學院,立足于班級,輔導員應該積極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發展平臺。三是職業化。

結語

高校擴招已經成為當前高校發展的一種普遍現象,但是在高校生源數量增加的同時,高校班級管理質量卻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這對于高校辦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個人成長發展都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輔導員應當根據班級內學生的整體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學有所長,為今后畢業求職、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研發,馮偉濤.形象設計視野下的專業導向型班級管理模式———大學一年級班級管理模式創新的實踐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3(07):164-165.

[2]魏國兵,劉光旭.關于大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年級差異性的調查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17):131-133.

篇3

1.1有較強的法律意識,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較弱

當代大學生具備較強法律意識,會自覺地采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但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自我控制力上卻往往較弱,兩個方面形成顯著的不平衡性。這些學生很容易產生“對別人,對自己自由主義”的行為趨勢,從而對班級和諧建設形成巨大的潛在壓力。

1.2有積極參與班級管理意愿,但是班級管理能力差

大部分大學生進校之后都表現出積極的參與班級活動和管理班級的意愿,但是他們只是簡單地認為只要自己積極配合班主任工作就可以,他們對大學班級并不了解,同時管理能力與要求不對稱。由于大學與高中在學習和生活等各方面都具有本質區別,所以大學班級管理不能只憑一腔熱情,班級管理團隊必須具有較強的綜合管理能力才能勝任班主任分配的任務。

1.3物質生活豐富,但是精神生活相對貧乏

當代大學生的成長環境都比較優越,特別是在物質水平上表現得非常突出。經調查,現在大學生一般的月消費都在1000元左右,其中交際費還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他們進入大學就沒有了目標,有的沉迷于游戲,有的熱衷于戀愛,有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甚至出現道德下滑。與物質生活對比,他們在精神生活層次上表現得相對貧乏。

1.4個性強、想法奇特,但是合作意識弱

9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大學生生活在一個思想相對比較活躍和開放的和平年代,所以他們張揚個性、思維活躍、想法奇特,但是面對一個問題,很少通過合作的方式去征求更多同學的看法和建議,最終導致問題不能及時和高效地解決。這種合作意識弱的特點極大地阻礙了班級管理團隊的建設和降低了班級管理團隊的工作效率。

2班級管理措施

2.1完善班級制度建設,提高紀律性和約束力

對于班級制度而言,它是在一定范圍和條件下形成的規范或一定的行為規則。在法家法治管理思想的指導下,班級管理者制定一套完善的班級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在法律意識比較強的大學生潛意識中,很多事情我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班委對具有這種思想的同學沒有任何約束力,他們甚至連班主任都無所畏懼。對此,制定一套周全、詳細的班級制度就顯得十分必要了。在班級制度制定過程中,班主任組織班級管理團隊起草,然后在同學中討論,并獲得大多數同學同意而最終確定為班級制度,最后要求每一位同學簽訂一份遵守班級制度的協議書。這樣既可以增強同學的法律意識,也可以提高班級對同學的約束力和紀律性。

2.2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增強凝聚力和和諧氛圍

班級文化與企業文化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作為一個班集體,它也需要形成一種具有共同理想、基本價值觀、學風、生活習慣和行為規范的良好氛圍,這種氛圍對班級成員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眾人的興趣、需要和行為統一起來。在儒家以和為貴的管理思想的指導下,班級文化建設中,正確價值觀的樹立、人生目標的確立、道德風尚的推廣等成為建設主要內容。以全體同學為具體對象,班級管理團隊通過專業知識宣傳、主題班會討論、群體娛樂和聯誼活動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統一同學學習意志,規范學習和生活行為,凝聚班級力量,最終構建一種和諧、團結的班級文化氛圍。

2.3深化理想教育,將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結合

通俗地講,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可能實現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向往與追求,而理想教育就是告訴人們如何將自己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呈現出來。在大一新生入學教育階段,班主任就有意識地要求班級同學進行長期目標的規劃和確定;在大二、大三專業學習階段,班級管理團隊將定期要求同學根據自己的長期目標去制定短期計劃,然后帶領大家共同努力以實現各自的目標。在經過堅持不懈的奮斗之后,整個班級的大部分同學都可以完美地將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結合起來,最終實現自己的大學夢。

2.4組建高效班級管理組織,實行班主任、班委和團支部分級逐層管理

大學班級管理組織一般由班委,團支部和班主任組成。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組織的最高領導,班主任對班級管理具有權威性和指導性;班委和團支部是班級管理組織的基本機構,兩者主要對班級的各項制度、班級計劃和其他具體事務進行建設和管理。在法家分級法治管理思想的指導下,班主任將和班委和團支部定期舉行班委會和進行組織管理方面的培訓與教育,通過這種方法將總體思想和具體管理方法正確傳送給每一位班級管理成員,然后管理成員再逐層管理整個班級。該方法既可以讓班主任統籌全班的思想趨勢,也可以調動管理成員的積極性,讓他們高效地帶領整個班級開心地度過大學四年美好的生活和學習。

3基于法儒管理思想的班級管理效果

經過實踐證明,基于法儒管理思想的班級管理措施在江西農業大學等學校取得較好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實現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夯實了班級管理的制度化;第二、實現了以和為貴,以班為榮,促進了同學情感的成熟化與理性化;第三、實現了人人有理想,事事定目標,增強了同學學習的主動性;第四、實現了管理團隊積極主動地管理班級,提高了管理效率。

4結束語

篇4

本文選取了陜西省新建本科師范院校――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文化與旅游系、政治經濟系2012級、2013級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過程中依次按系發放調查問卷,并依次填寫收回。本次項目研究功法調查問卷450分,實際收回426份,有效收回率為95%。其中男生23份,女生403份。另外,還對個別輔導員、班長、團支部書記、家長進行了訪談。通過兩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對師范生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自己的對策和建議。

一、數據統計與分析

1、學生對班級凝聚力的認識分析

有72%的學生對同班同學處于“還可以,大部分認識,但不怎么聯系和交流”,在問到“是否會積極組織或參加聯絡班級感情的活動時”,78%的學生選擇“會積極參加”,31%的學生更喜歡參加小團體活動,只有8%的學生更喜歡參加班級活動。

2、學生對學習的認識分析

有26%的學生會選擇參加娛樂休閑類的社團,32%的學生會選擇志愿類的社團,只有8%的學生愿意選擇專業類的社團。大多數學生加入社團是為了鍛煉自己,擴大朋友圈。87%的學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社團工作所占用的時間。

3、學生對未來規劃情況分析

71%的同學對未來“大概知道自己的發展方向”。但只有5%的學生“有較詳細的規劃”。43%的學生會遵循自己的專業,從事教育職業,27%的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規劃“隨遇而安,走一步看一步”。

4、男生情況分析

本次收回的調查問卷中,有23份是男生的反饋問卷。其中,大多數男生不認可班干部、輔導員的管理方式,不想學習,對未來沒有明確規劃。參加社團主要是為了鍛煉自己,與女生不僅為了鍛煉自己還為了交朋友明顯不同。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班級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班級精神是班級管理的基礎。筆者認為,班級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缺失的原因有:第一,同學們認為班級只是一個四年相聚的群體,沒有將之視為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集體,所以淡化了班級精神上的建設;第二,班級管理者沒有把握班級精神的內涵;第三,社會上不良習氣的影響。

2、班級凝聚力比較弱

凝聚力比較弱,主要體現在一部分同學對班級的團結度不夠認可,平常生活中自行其是。筆者認為,造成師范生班級凝聚力弱的原因有:第一,大學生追求目標多元化;第二,平常生活、學習主要以寢室為單位進行;第三,班干部、輔導員沒有形成個人魅力或示范、帶動作用。

3、班級學習風氣不夠濃厚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第一,應試教育體制下,傳統的填鴨式教育,使得學生養成了被動接受的學習習慣,沒有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意識;第二,一部分學生對大學生活有誤解,認為大學就應該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就應該積極加入社團,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對學習并不看重。

4、班級的未來規劃不夠明晰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第一,就業壓力過大,已經超出了學生的承受能力,學生只能依賴家人、其他社會資源的幫助;第二,教育管理中存在著要求同一化、統一化的模式,制約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第三,學校對學生的職業規劃引導、指導不夠。

5、男生比較弱勢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第一,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男子做老師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第二,師范院校中,性別比例嚴重失調;第三,學校對男生群體的忽視。

三、相應對策及建議

1、班級精神方面

(1)建立專門的學生意見箱,每周定期派專人整理收集,并對學生的問題積極解決。

(2)定期組織一些鍛煉學生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發現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3)建立流動班干部制度,設置一個班干部職位,主要負責每天的考勤、教室衛生的管理等,為每位學生提供擔任班干部的機會,提高學生責任感,讓學生在體驗中享受自身價值實現的滿足感。

2、班級凝聚力方面

(1)建立家長互動交流群,家長們可以在此群中交流孩子近期動態,在養育、教育孩子中出現的問題,分享對孩子的教育經驗。

(2)學校積極做好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工作,建立家長通訊錄,主動地聯系家長,定期匯報學生的情況。對于特殊家庭背景的學生(如單親家庭、留守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

(3)輔導員每周選擇5名學生分別進行面對面的深度交流,了解學生近況。鼓勵學生敞開心扉,主動說出自己遇到的生活和學習上的問題。

(4)定期組織有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戶外活動,如拔河、跳大繩、接力賽等,通過老師與學生的合作參與的活動,以增進學生與老師的了解,培養學生與老師的感情。

3、班級學習風氣方面

(1)邀請社會上的成功人士或者成功校友來校進行經驗交流,探討他們成功的原因,傳授成功經驗,為學生答疑解惑。

(2)加強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加深理想和信仰教育。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坐標和定位,確定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發展觀。

(3)以學生自愿組成的學習團體為單位(團體一旦形成便固定下來),輪流承辦班級活動,在每學期末進行優秀團體即優秀活動的評比,以帶動學生學習風氣的養成。

4、班級未來規劃方面

(1)在學生大一時開設《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對師范生進行師范專業性質、特點、內容進行教育,讓學生邁進師范專業的門檻,初步了解教師這個神圣而偉大職業的基本情況。同時,幫助學生解決在未來職業規劃上的困惑,有一個較為明確的發展方向。

(2)安排一個專門解決學生未來規劃問題的老師,與學生直接進行未來規劃的商討和交流。

5、男生弱勢方面

(1)加強男生舍風建設,使男生打破自己的獨立空間,促進男生之間的交流。定期組織體育競賽活動,以宿舍或者系為單位進行組織,以增進男生之間的相互了解。

篇5

關鍵詞:職業素養;班級管理;特色晚自修;班會;考核

中圖分類號:G6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1-018-02

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都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根據國家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在職業院校推動現代工業文明進校園”的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學生管理必須加以改革,圍繞高職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來設定。班級管理是高校學生管理的基石,在當今社會轉型關鍵期,如何圍繞職業素養教育加強班級基層組織管理,改革學生管理模式,從而提升高職教育核心競爭力,為社會輸送職業能力充分發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已成為高職學校應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與現代化管理改革的重要命題。

職業素養包含以下四個方面:職業思想(意識)、職業道德、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技能,其中職業思想(意識)是最根本的內容,職業人才的合格與否要看職業技能的表現水平,而創新學生管理模式則能巧妙撬動專業教學、滲入職業素養教育工程,使學風建設與職業能力發展融為一體。

一、高職學生班級管理現狀分析

以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根據本校調研報告,并且結合周邊高職院校的情況,發現高職班級在班風、學風上不夠凝聚向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載體,再加上高職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強等主體因素,導致了高職學生班級管理跟不上新時期素質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的發展要求。主要是:

1、高校改革給班級管理帶來的問題。首先,隨著高校學分制的全面實施,學生上課突破了傳統的班級范圍,同一班級的學生在一起交流的機會少了,再加上大學沒有班級活動的固定場所和基地,使得班級概念淡化。其次,高校擴招帶來了人數規模上的擴大,也使同一班級內部差異性相對增加,給管理增加了難度。

2、班級管理投入不足。主要是班級制度建設較為薄弱,很少為班級建設和管理設立專項制度,現行的制度大多圍繞班主任、輔導員教師的管理職責,而沒有以學生為主體反映其班集體的主人翁意志。另外,班級管理人員配給不足,由于班主任都是兼任崗,而年級輔導員則更應接不暇,很難保證對班級大小活動、每項事務都有足夠充分的關注和參與。還有,位于學生管理基層的班級管理也沒有適合這一層級的工作載體和陣地。

3、高職學生班集體歸屬感不強。一方面,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相對較弱,對課堂學習、晚自修等缺乏興趣,因此班集體在發揮學習組織功能上任務繁重卻“先天不足”,需要有力指導;另一方面高職生的集體規范意識不強,同時隨著時展,大學生的個性越來越強,對于集體活動的積極性也有所下降,這些都不利于集體凝聚力的形成。

二、基于職業素養教育的高職“五位一體”班級管理的必要性

“五位一體”班級管理是對傳統師生互動性差、學風建設易流于形式、局限于課堂模式的晚自修和班會組織管理方式的改良和創新。基于職業素養教育,高職推出“五位一體”班級管理是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

1、是高職教育的基本性質所決定

高職教育旨在為學生今后職業活動持續發展奠定職業技術基礎和素養。因此,重視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綜合發展職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這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最基本和主要任務。高職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更是一種職業教育,教學工作必須以應用、實用、就業為導向。

2、是高職學生就業成才所需要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 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在學生求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職業素養的高低關系著學生擇業就業的競爭能力,而基于職業素養教育的“五位一體”班級管理可以有效運用日常思政教育、管理師資建設、學生干部培養、就業指導、學生活動、創新創業等手段全面植入職業素養培養,從思想價值觀、到專業技能、再到自我管理能力、時間管理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等。

3、是國內外高職教育發展背景所要求

世界發達國家把職業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稱為“核心能力”或“關鍵能力”,并列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我國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也要求“既要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應用性,又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日本、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許多大企業成功秘訣都與員工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精神有很大關系。

三、基于職業素養教育的高職“五位一體”班級管理模式

基于職業素養教育的“五位一體”班級管理模式力圖使大一晚自修從課堂教學的附屬地位上升到學生形成職業素養的有機組成、日常基地和長效平臺;使大二、大三的班會納入班級管理標準化建設,統一形成主題化、常規化、系列化的主題班會和畢業班班會的實踐模式;使班助隊伍既有效促進班級管理標準化建設,又上升為學生干部隊伍的正式組織;為班級建設提供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考核平臺,保證班集體在學生群體基層中的號召力與凝聚力。

1、大一特色晚自修活動,以班風促自學能力

大一為大學適應期,對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和學風建設應注重激發興趣,保持學習動機,順應學生不同階段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因此在集中組織學生晚自修時可以轉變晚自修不上課又不活動的呆板模式,引入活動形式,同時充實晚自修內容,實行特色晚自修。特色晚自修以專業實踐活動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為特色,打破坐式自修的形式和書面學習的窠臼,拓展晚自修的組織思路與模式。一是入學教育,充分利用新生思想奠定期來進行職業道德、職業思想(意識)的養成,通過對院系專業、學校文化、行業產業等介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職業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職業觀。二是素質活動,以活動促自學,可以定期開展一些通用型的能力競賽,如外語能力、普通話演講、計算機應用、職業禮儀競賽、辯論賽、參觀文明寢室和寢室美化活動等,培養綜合能力。三是技能訓練,以訓練帶自修,可以以學長學姐參加職業技能大賽和考證為契機,在自修時創造交互式學習氛圍,讓學生們自學自練專業基本技能,強化職業實踐操作意識。四是通識教育,包括人文、藝術欣賞,心理健康講座,時事形勢解讀等,在本校就有幾個院系試行了愛國主題電影教育、詩詞寫作、連書法等特色自修課程,促發和陶冶大一學生的審美情操。

2、大二主題班會,以班風促職業能力

大二是大學成熟期,對于高職學生職業素養養成也是關鍵的形成期,大量的專業課及實訓實習開始“唱主角”,正適合班主任全面展開日常職業素養教育,與課堂教學緊密銜接,與專業教師互相配合,營造學生苦練技術、勇于競爭、形成專長的濃厚氛圍。大二學生不要求晚自修,而主題班會就運用班級教育和管理的基本組織形式,發揮班集體集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寓職業行為和技能教育于師生交流、學生討論和教育活動等班會中。

一是職業素養思想教育,一方面通過先進典型、案例教育、校友回訪等深化學生職業認識和就業意向,另一方面要結合時代形勢并聯系行業專業特點加強對學生的形勢教育、誠信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從根本上加強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擇業觀教育。二是備賽訓練,大二是參加各種職業技能競賽的黃金時期,班主任可以以備賽為主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各種大賽,并且聯系院系專門組織班內比賽,進一步加速學生的優勢形成。三是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從宏觀到微觀幫助學生明確和分解本階段規劃,本學年要達到的外語要求、職業技能要求、證書要求、職業素養要求(包括語言表達、行為規范、人際交往、品格要求)等。

3、大三視頻會議,以班風促就業能力

大三是大學定型期和沖刺期,高職學生將在此階段完成從實習到工作的轉變,因此就業能力培養是大三班級管理的中心任務。通過視頻會議解決學生外出實習的不便,與班主任屏幕相見、網絡傳聲、報送平安,是一個較為便利簡捷而又時尚新意的班會形式。一是就業信息,通過班主任集中傳達告知近期院系、學校及各級招聘會和各種渠道的招聘信息。二是就業技巧訓練,可以邀請就業指導老師作視頻講座或播放網絡視頻就業指導講座,加緊幫助學生樹立明確務實的就業、崗位意向。三是實習情況講評,班主任與學生就實習中碰到的問題和需求做交流講評,讓學生及時反饋信息。四是創業教育,可以通過個別關注和個人自我匯報的方式介紹其近期創業動態,了解其創業過程中的問題,并與其他同學做現場交流,增加對就業形勢的了解。

4、班助標準化建設,以班風促自我管理能力

班主任助理制度旨在規范班主任助理隊伍的工作職責和管理標準,進一步提升班助工作和班級管理效率,強化新生教育管理效果,打好學生管理的組織和年級基礎,同時樹立一支職責分明、樂于服務、基層輔助、唯一與班級管理掛鉤的學生干部隊伍,培養高年級學生幫助新生、愛護新生、指導新生的服務精神,密切高低年級之間的交流交往,完善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工作網絡和體系。班助標準化方案應該從班助的選拔標準、聘任程序、工作職責、考核與獎勵等方面予以規定,明確指出班助在新生管理和班級管理中的職責內容,將班助工作與班主任工作主副配套推入新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入學、日常思想心理教育、學風班風、寢室、班干部建設、信息傳達等。另外,對班助的考核管理要制定班主任和輔導員雙重負責,細分考核指標、分數比例和等級,相應給予獎勵待遇。班助工作要緊密結合本專業學習與職業發展的內容對新生加以推行。

5、班級綜合考核評價,以班風促發展能力

班級綜合考核評價將彌補班級管理責任不到位的制度盲點,以班級為單位構建學生管理考核和學生考核的雙重新網絡,促進院系-年級-班主任一條線漸進加強班級組織的基層建設和管理,從而加深集體輻射力,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歸屬感和團隊合作能力,也為學生各項評優評獎增添了一類新的參考依據,促進學生以班集體為依托提升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班級綜合考核評價體系應圍繞職業素養的育人目標,設定考核指標、考核負責人和考核獎懲,應就晚自修、主題班會、視頻班會、和班助建設全部納入考核項目中,指標應該量化,注意要調動起班助和班級學生的積極性,以班級考核促進班助自身能力和威信的提高及班級學生對班集體的凝聚力,同時充分吸收班主任、輔導員、院系學工領導和學工部多方面的參考意見,以科學、公平、育人的原則評定班級綜合表現,激發班級學生對專業學習、職業競賽、實踐活動、思想進步、素質拓展等興趣和投入,為職業素養教育的層層落實、廣泛展開、深入細化激勵保障。

在特色晚自修和班會建設中,每一模塊都不限于采用一種方式,每個班級可以根據專業特點和學業進度主次并用,搭配組合,摸索形成適合本班級的特色晚自修和班會課程方案。

參考文獻:

[1] 陸剛蘭.論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中國成人教育2008(12).

篇6

關鍵詞:高校班級;管理現狀;對策研究

班級是高校對學生實施常規管理和素質教育的基本單元,學校許多工作都是通過班級來具體實施和體現的,認真做好高校班級管理工作責任重大,其成效如何,將直接關系到大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1]。

一、高校班級管理現狀

1.班級缺乏向心力

當前高校大學生群體主要為“90后”,做為新時期獨生子女的一代,同學們思維活躍,追逐一種自由、開放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他們希望自己的個性在大學里能夠得到充分展示,往往將自己的價值實現和個性展示凌駕于班級利益之上[2]。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他們不愿意參加班級和學院組織的活動,認為此類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很難滿足自己個性的發展,因此對班級團體性的活動參與率較低,因而班級總體而言缺乏向心力。

2.班級管理制度傳統化

目前,高校的班級管理主要借助于高校領導者共同商討制訂的剛性條例,其內容已固定,易造成班級管理長期停滯在規章制度層面,管理方法過于傳統,同學自身僅僅只是規章制度的執行者,班級管理的創新性嚴重匱乏。

3.班干部缺乏團隊意識

新時代下大學生普遍自主性都很強,有自己的想法,但集體意識淡薄,缺乏相互間配合[3]。一旦老師布置的工作需要多個班委配合完成,而他們在短時間內很難統一思想,則往往無法短時間內高效地完成指定任務,并且如果工作中出現問題,則常常表現為互相推卸責任。

4.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動力

一個團結、互助、向上、充滿活力的優秀班集體,應該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班級的每一位同學之間應該有著高度的互依性,同時也都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班級有著共同的生活、學習目標[4]。但實際上由于大學班級中的每個人就是一個個體,他們的個性極其鮮明,自制力較差,同時大學空閑時間相對于個人而言較為寬裕,因此外界新鮮事務極易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從而導致同學的學習主動性降低、最終造成個人學習目標不明確,生活缺乏動力支持。

5.班級不良競爭頻繁出現

高校在目前的班級管理中存在著一系列不良的競爭現象,特別在學校獎、助學金評比等方面尤為明顯。在新時期下,國家針對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力度逐年提高,這也給高校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班級同學之間的比較關注點嚴重失衡,往往大家并不在意學習的程度如何,而側重于對比家庭的貧困程度,致使班級同學間的關系易陷入一種惡性狀態之中[5]。這種不良競爭不僅會影響學生在高校中個性的健康發展,而且會給同學間的關系帶來諸多不良影響。

二、高校班級管理對策研究

針對以上在高校大學生班級管理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亟需探討,否則這不僅將給高校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同時也會對在校期間大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產生較大影響。本人在高校輔導員崗位上已工作五年時間,現對于新時期下如何提升高校班級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議僅供參考。

1.豐富班集體活動模式,營造集體歸屬感

學生管理工作者要注重強化新生入學教育,使大家盡快適應并融入大學生活,開展班級活動從低年級抓起,同時做到系列化和規范化,調動全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強化同學們的班級歸屬感、凝聚力和榮譽感[6]。新班級組建之初是營造班級風氣的關鍵時期,要充分調動班級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團結力。班級是每個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展示個人綜合能力的舞臺。通過活動可以有效提升班級同學間的團隊協作能力,這樣不僅達到了課外娛樂自我的目的,更是促進了班集體同學間的關系,提升了大家的集體歸屬感。

2.以互聯網為載體,提高班級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高校班級管理可建立以網絡為載體的班級管理模式,使網絡成為溝通輔導員和學生的橋梁。輔導員老師可以借助網絡有效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通過建立QQ群、飛信和班級博客等方式,把有用信息及時傳達給學生,讓大家了解學生工作的相關政策。同時,對于不方便和學生當面溝通的問題輔導員可通過QQ、微信等聊天形式進行,在虛擬的環境里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從而有效地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加強了班級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7]。

3.倡議學生進行班級自主管理

所謂學生自主管理,是指學生在學校的指導下根據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要求,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的過程,是學生自我認識的提高,自尊心的形成,自覺行為習慣品質的養成和自我奮發精神的培養的過程[8]。由于當代大學生在生理與心理上都已趨于成熟,他們具有各自鮮明的思想特征,因此,我們需要引導大家在班級事務管理方面積極發揮自主能動性,都能夠自愿參與班級的管理活動,從而最終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

4.輔導員對班級管理進行有效指導,營造優良班風

班級管理工作的好壞與輔導員的有效指導密不可分,輔導員是大學生在高校中接觸最多的老師,充當著同學們的知心朋友和未來職業生涯規劃導師的角色。在班級管理中,輔導員老師不僅要處理好班級具體事務,同時應當充分做好學生的思想引導工作,積極主動的與班級“三困”群體(生活困難、學習困難和心理困難)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幫助他們改變現有困境,形成一股班級同學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進而營造優良班風。

5.精選班級干部,提升班級管理水平

班級干部是班級管理的基石,是班級各項活動順利開展的保障,老師的各項班級管理的指令實行都需要干部來傳達和落實。因此,在班級干部隊伍的建設上,要進行科學的制度制定,選拔干部要堅持以人為本,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個性,使得具有管理才能的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在班級上的力量,為集體做出貢獻。因此要選拔那些成績優秀、認真負責、群眾基礎好、公道正派、組織能力強、工作積極主動的學生來為班級服務[9]。高校育人工作是一項全面系統的教育工程,做好班級管理更是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學生管理工作者們要有設計、有思路、有想法、系統地去設計和引導班級成員的健康成長,為和諧班級、和諧校園的構建而不懈努力。

作者:劉慶生 張婕 單位:淮南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敏.加強高校班級管理對策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105-106.

[2]蒲綠荷.對高校班級管理工作的思考[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117-119.

[3]張曉紅.創新性班級管理模式的構建[J].教學與管理,2012(24):47-48.

[4]周怡.高校班級凝聚力建設探析[J].教育教學研究,2010(6):110-112.

[5]柏匯崧,楊濤.大學生班級管理及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2010(7):35-38.

[6]鐘啟泉.班級管理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孫志強.高校班級管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學園,2014(12):28-29.

篇7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班級管理

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工作、開展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班級建設的好壞,對整個學校具有重要的影響與作用,對班級中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直接關系。要想提高班級的綜合素質和質量,就必須從狠抓班級常規管理人手。

團體心理輔導是心理咨詢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在團體的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適應能力的過程[1]。

一、當前班級管理中出現的新問題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中最重要、問題最多的一環。由 90 后組成的學生班集體,自然免不了出現新問題、新情況。一是個人意識極強的 90 后學生很難被墨守成規的班級制度約束,導致很多的班規流于形式,缺乏認同感,班級制度也就很難執行到位。班級的組織架構及班級制度應該依照本班特點逐步建立和完善;二是學生班干部分工不明確,工作職責也不夠細化;三是缺乏團隊意識及凝聚力。90 后學生的班級集體歸屬感普遍不高,導致班級缺乏較強的凝聚力,90 后學生依賴性較強,許多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對未來缺乏規劃。

二、團體心理輔導與班級管理的相關性

1.在團體情境中,人是團體輔導的主體,團體輔導主張用間接的方法來改變人的思想與行為。人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們在團體中,彼此交流、彼此影響;班級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學生。管理不是目的,而是規范和完善學生的品行,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提升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班級管理應隨著學生的需求而變化,可以說團體心理輔導與班級管理都是做人的工作。

2.團體輔導的目標是助人自助,通過一系列團體活動后,使成員的思想與行為有所改變,可以幫助個人解決問題,減除困苦、緩解癥狀,由自我了解、自我接納,增強自信心達到自我統一和自我實現;班級管理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通。在管理中,班主任發揮引導作用,必須想方設法構建學生自我管理體制,為學生設置多種崗位,讓每個學生都有服務同學、鍛煉自己、表現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2]。可以說團體輔導與班級管理的目標相似,都是改變人的思想與行為,使參與者自我成長。

3.團體領導者的任務是教會那些在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任務方面需要幫助的正常人,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為。在團體中以一種“經驗分享歷程”的團體討論方式,可促進成員獲得正確的觀念與適當的態度。這有助于解除成員遇到挫折時產生的煩惱和憂慮感,在情緒穩定上更加成熟。班級管理的的基本內容是班級組織紀律、班級環境、班務、衛生管理等,這些工作的進行性,最終目的是教育學生形成端正的品行,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可見,團體輔導與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都是教育。

三、團體心理輔導在班級管理中應用的可行性

在班級里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存在著許多有利的條件。一是學生班級是穩定的輔導群體,因此在班級內進行團體輔導是可行的;二是班級中每個學生,既對班級有著某些共同的期望,但又是互有差異的獨立個體,他們面臨著共同的發展課題,非常關注同伴對自己的評價,更容易接受來自同齡人的反饋和建議,適宜進行團體輔導加以解決;三是在團體中,隨著人際關系的發展,會逐步建立起一種開放的、包容的、支持性的團體氛圍,每個學生可以輕松自然地進行自我表露,并參與到班級事務中,這樣可以滿足學生尊重與自我實現的需要,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從而使班級具有很強的凝聚力。

四、團體心理輔導在班級管理中應用的優點

1.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幫助輔導員(班主任)改善教育效果。

部分輔導員(班主任)存在的強制性管理方式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對教育的實施產生大的阻力,班級建設中運用團體心理輔導使輔導員以與學生作為平等的朋友或是團體的“局外人”的身份去指導學生自己發現、認識、解決問題,從而減輕他們的逆反心理。同時,作為團體輔導的指導者,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認識,改進工作方法,在對處于迷茫、彷徨、困惑,或違犯一些非原則性錯誤的學生進行教育時,將情感移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走進學生心里,探索行為背后的原因,增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2.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提高輔導員實施教育的效率。

針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共性問題,進行統一輔導,從而能在短時間里解決更多問題,同時通過輔導中的交互活動,參加的學生相互討論、交流,可以節省指導者的時間和精力,提高輔導的效率。

3.團體心理輔導可以使大學生在開放式的互動中學習。團體心理輔導能夠發揮團體所特有的多維人際互動,產生去個性化的效果,很容易使個人“融化”在團體中,個人同時也可在團體中獲得一種安全的歸屬感。

五、團體輔導在班級管理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1.團體心理輔導存在個人深層次的問題不易暴露、個體差異難以照顧周全等缺點,所以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如果發現個別學生沉默不語、不積極是,應在團體輔導結束后進行個別訪談,以確保教育的全面性。

2.團體心理輔導對輔導教師要求高,所以教師應對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與方法有全面的了解,在實施的過程中,能夠調動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并對突發事件有應急處理的能力,否則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

我們期待,通過將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與技術運用于班級管理中,參考團體心理輔導的模式,使學生在團體(班級)活動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他們面臨的共性問題,進而創建一個有著良好班級氛圍、充滿凝聚力的班級。

參考文獻:

[1]柏匯崧.大學班級管理及對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4)

[2]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清華大學出版,1996.1-3,58-92.

篇8

關鍵詞:班級管理;模式;創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高校學生面臨的成長環境、生活背景都在發生重大變化,對高校班級管理工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新形勢下如何根據高校學生的現狀提出科學合理的班級管理模式成為當前高校面臨的主要難題,因此需要高度重視高校班級管理工作的創新。

一、高校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乏班級榮譽感

目前高校學生大多是95后出生,這部分學生無論是思想觀念還是性格特征都與70后、80后有著較大不同,他們更加追求自身的發展和個性化培養,因此性格方面比較自我。再加上高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生活環境和家庭背景存在較大差異,個性化特征更加明顯。上述種種原因都造成了高校缺乏班級榮譽感,即便生活學習在同一個班級同學之間也缺乏交流和溝通,對班級嚴重缺乏歸屬感。甚至在不少班級內出現小團體的現象,經常以寢室、同鄉為單位,從內心深處對班級這個大團體沒有認同感。

2.缺少學習風氣

在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壓之下,多數學生在高中階段都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那種高壓式的學習生活壓抑了學生的性格,導致學生剛進入大學校園后會產生一種迷茫感。大學生活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團學活動、充裕的自由時間和外界的多種誘惑,高校學生在眾多活動中無暇分身,不能理性安排自己的娛樂時間和學習時間,致使許多學生大學期間都未去過圖書館學習。這種浮躁的學習風氣會影響到更多的高校學生,不能在高校中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此外,許多學生在報考志愿時并未考慮自己以后就業方向、興趣點,缺乏人生定位,喪失人生的方向和目標,因此沒有學習的動力。

3.抑制學生自由發展

第一,當前高校輔導員仍然采用傳統的管理方法,對所有學生采用同樣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第二,輔導員更多關注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而常常忽略了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個人發展。尤其是對于高校這種人數較多的班級,如果將班級管理重心過多的放在班干部和成績優異者身上,會嚴重削弱其他學生的積極性。由于輔導員采用這種班級管理方式,導致許多學生高校生活結束后也未參加過活動,不能鍛煉自身,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嚴重抑制了學生的自由發展。

4.單項化班級管理模式

傳統高校班級管理模式一般以單項化為主,過分強調服從指令和安排,要求班級學生要嚴格服從班級管理制度,沒有參考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此外,由于輔導員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工作任務繁重,沒有過多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不能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班級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的全方面發展。

二、高校班級管理創新路徑

1.巧選班委

班委作為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橋梁,是構建和諧班級的基礎和關鍵,為了有效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就應當創建一支充滿活力、創新的班干隊伍,而如何創建也是高校輔導員面臨的主要難題。為了在班級內選出具有領導才能的學生,輔導員要搭建一個學生展示的平臺。例如在大一剛開學時,每位學生與老師都比較陌生,輔導員不能掌握每位學生的潛能和能力,可以通過策劃素質拓展活動的方式加深對學生的了解。輔導員在選擇素質拓展活動時需要注意,盡量選擇一些參與人數多、需要團隊協作的活動,這樣才能在活動中看到每位學生的特點和潛能。多次活動后輔導員會對每位學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可以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長和表現來確定班委,采用這種巧選班委的方式來確定班級的管理人員,讓班委輔助輔導員對班級進行管理,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也是創新班級管理的重要方式。

2.建立班級管理長效機制

當前高校存在一人身兼數職的現象,高校輔導員不僅要承擔輔導員工作,還具有任課老師的身份。這部分老師不僅要承擔繁重的授課任務,還要承擔管理學生的責任,由于精力有限很難兼顧,這時就需要借助學生干部的力量來加以輔助。而傳統學生干部管理模式的弊端也日益顯現出來,很多事情都無人管,為此需要建立班級管理長效機制,實現“事事有人管”。例如除了日常設置的班長、學習委員、團支書外,舍長管理也是班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寢室為單位進行管理,輔助班長完成班級日常管理工作。為了拉近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距離,也更方便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在班級內部設置兩位班級信息員,班級信息員要及時將班級內的情況反饋給輔導員,便于輔導員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完善班級管理長效機制。

3.注重細節管理和交流

高校班級管理是一個系統且復雜的工程,需要輔導員高度重視,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不僅要采取強硬的管理方式,更要將管理落實到細節上,注重培養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例如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可以進行團隊心理輔導,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波動。此外,高校學生面臨著就業、升學的壓力,為了緩解壓力,可以開展考研交流、就業訓練等活動,讓學生掌握最新的就業方向,對今后的職業規劃有個大致的了解,激勵學生好好學習。另外,高校班級內部都會有一些性格較孤僻的學生,為了攻破這部分學生的心理障礙,提升這部分學生的個人魅力,輔導員可以起帶頭作用活動,專門為這部分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讓這部分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同學之間的關心,學會溝通,增強整個班級的凝聚力。

4.班級管理制度與班分制度相結合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想真正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就應當制定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為了提高班級管理制度的民主性和科學性,班內每位學生都可以是參與者和立法者,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每位學生都提出班級管理辦法,制定上課考勤制度、班委例會制度等。此外,為了量化獎懲指標,可以將班分制度與班級管理制度相結合,班內學生獎懲時會得到相應的加分和減分,將班分與評優、評獎學金進行掛鉤。通過上述做法完善班級的管理工作,將班級管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5.建立班導制度

建立班導制度主要針對大一新生,由于新生剛剛步入大學校園,大學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為了能使大一新生在最短時間內熟悉班級內的同學,使班級管理進入正軌,就應當建立班導制度。輔導員要根據大一新生情況在高年級中挑出幾位優秀學生干部組成班導隊伍,深入大一新生中,幫助學生了解學校,使大一新生能在較短時間內適應大學生活,跟上同學的步伐。另一方面,建立班導制度對高年級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學生干部可以借助這個機會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促進今后的發展。實踐證明高校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需要輔導員傾注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不僅要吸取傳統班級管理方式的教訓,更要打破思維定勢進行創新,不斷提高管理能力,保證高校班級管理的順利進行。需積極引導高校輔導員加強工作研究、深化實踐成效、提升理論素養,促進輔導員工作規范化、科學化,加強對研究全過程的指導和管理,及時幫助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作為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聶邦軍.高校班級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10):64-65.

[2]劉峰.高校班級管理創新模式探析[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3,23(2):37-39.

篇9

【關鍵詞】組織行為學 大學班級 自我管理 建設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8-0129-02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班級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要著力加強班級集體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等活動,發揮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職能。”大學班級是大學生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集體組織,是高校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重要載體。因此,強化班級建設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大學班級建設的研究現狀

國內對班級建設的研究論文成果較為豐富,每年都有數千篇相關論文公開發表,近些年,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學科均成為大學班級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跨學科的研究思路為我國的大學班級建設實踐提供了大量的理論、經驗支持,并開辟了新的研究思路。隨著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班級管理中,出現了教師管理、科學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等多種管理的理念與模式。班級管理的發展從“專制式”、“放任式”管理向民主式管理過渡的傾向愈加明顯,逐漸開始注意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大學班級建設中出現了自主管理、人本管理等管理模式的研究。例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鐘曉龍等編著的《大學班級自我管理的實踐》從自主管理這個新的視角來分析大學班級管理,豐富了大學班級管理方法。其內在邏輯是從班級自我管理的角度,以班級為載體、以班級愿景和集體目標為出發點,以剛柔并濟、柔性為主的管理理念為指導,以班級文化培育為目的,以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為基礎,通過開展一系列的班級活動,把理論和實踐結合到了一起,提出了符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滿足當代大學生需求的大學班級建設模式。

二 大學班級建設的理論基礎

面對新情況、新問題,學生工作者要準確把握時代脈搏,掌握新時期學生特點,不斷拓展工作視域,創新工作思路,充分挖掘班級內部資源,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大學班級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助推作用,為實現上述目標,將組織行為學引入到大學班級的管理當中,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組織行為學開端于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梅奧的“霍桑試驗”,該試驗證實:只有把人看作“社會人”,而不是看作理性的經濟人,才能創造出高效率。20世紀60年代,組織行為學正式形成,并通過吸納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知識成果不斷豐富、發展。組織行為學是行為科學在管理領域的應用,是綜合運用各種與人的行為有關的知識研究一定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科學,其研究范圍定位于組織系統,研究重點是行為特征及其規律,最終目標是提高組織運行的有效性。

三 大學班級建設的模式探索

1.大學班級的內涵分析

要想完善大學班級的建設模式,首先要了解班級的內涵。班級是隨著17世紀班級授課制這一教學組織形式的產生而出現的。班級組織是一個有一定人數規模的學

――――――――――――――――――――――――

* 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編號:12544114)

生集體,是學校行政根據一定的任務、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組織起來的有目標、有計劃地執行管理、教育職能的正式小群體。它既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層組織單位,又是學生生活及開展活動的集體單位,也是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單位。大學班級是一個有著緊密聯系的集體、是一個有著共同目標的集體、是一個有著獨特認同感的集體,因此,班級對學生的影響是無形的,且是巨大的,好的班級風氣和積極健康的班級輿論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樂觀向上的個性,每個班級成員都能從集體中汲取不斷奮斗的動力和溫暖心靈的熱度。

2.大學班級建設理念的明晰

組織行為管理能力主要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差異管理能力、溝通管理能力、團隊管理能力、變革管理能力、道德管理能力、跨文化管理能力七種能力。其中,自我管理能力是組織行為管理能力的基礎,自我管理是一種靜態管理,是培養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識和經驗轉化為能力的催化劑,正如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所說:“在這個世紀里,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帶有計劃經濟體制特征的以“他律”為主的大學生管理模式,既不能充分地發揮大學生的創造性,也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已無法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對于大學班級管理而言尤為重要,只有強化培育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大學生才能全面認識自我,合理規劃人生發展路徑,自覺參與班級建設,對于大學班級管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大學班級文化的培育

組織文化是根植于組織之內的特定的價值觀和基本信念,這種價值觀和信念為組織提供行為準則,并指導組織的一切活動和行為。班級文化作為組織文化的一種特殊形式,充分體現了班級成員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思想和情感。班級文化是在班級成員形成一定認同感、責任感和歸屬感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文化氛圍,這種文化氛圍會激發成員對班級目標、核心價值觀、行為準則的認同和遵循,從而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使學生與班級之間建立十分密切的相互依存關系。班級文化對于班級管理的建設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與功能,它不但與班級組織的各種因素息息相關,更是班級組織教育管理的源泉,它以無形的方式深刻地滲透到班級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在學生們的一言一行中。當遇到外在壓力和內在矛盾的時候,可以利用班級文化來增強團結的力量,當班級發展遇到瓶頸的時候,可以從班級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因此,注重大學班級文化的培育對于班級的有效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文化建設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從學生入學之時就著手培育、需要將校園文化作為班級文化建設基礎、需要學生工作者長期堅持推進。

4.大學班級組織設計形式的創新

組織設計形式是指組織內部各個組成部分之間聯系的方式,及外在的組合狀態,當前大學班級主要采取的是單一“職能式”的組織設計形式,輔導員、班主任負責班級學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班級內部根據日常管理需求又設置了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等學生干部職位,是一種縱向的組織設計形式,這種形式雖然保證了班級組織的權責分明,但其結構過于僵化,不同職位、不同時期學生干部的工作量差距較大,且僅對少部分學生的能力具有提升作用,缺乏全員自主意識的調動效果。為克服上述問題,應采取矩陣式組織班級管理形式,把按常規職能設置班級管理職位與按特殊需求組建班級臨時自治組織進行有機組合,在同一組織內部既建立縱向報告關系,又建立橫向聯絡關系,實現了規范教育、管理與學生個性化發展之間的有效平衡,并能充分調動班級所有成員參與班級管理、思考自我發展的自主意識。

黨的十報告將人才的轉型升級工程作為重點內容之一,“要實行人才優先的戰略布局,建設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由人才大國邁入人才強國”。然而,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學習基礎、性格特點、生活方式都不盡相同,差別越來越大,情況更加復雜,面對種種問題,要實現人才培養的轉型升級,學生工作者必須在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基礎上,不斷開拓思路,積極引入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實現跨學科研究,從多方面探索有效的學生管理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管理的效率、增強為學生服務的效果,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高凌風、陳文亮.當代大學生班級自我管理模式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2(2):96

[2]張潔.“霍桑試驗”與思想政治教育[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院報,2009(3):30

[3]謝洪明、王成、葛志良.核心能力:組織文化和組織學習作用[J].南開管理評論,2006(4):104

[4]李國梁.關于大學班級文化的構建[J].高教論壇,2008(6):222

篇10

大學生作為受教育的群體,內在存在著許多復雜的非線性因素。首先,每位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各自的成長歷程,如:家庭條件好壞、地域差異、個人喜好等,這些初始條件造就了不一樣的學生個體。其次,每位大學生面對人際交往和環境適應以及就業等各方面的壓力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應變承受能力。再者,大學生的心理成長還不成熟,看待分析事物特征過于主觀片面。種種原因都有可能促使大學生出現思維和行為的偏差,最終導致在很多事情上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2013年4月,復旦大學醫科院在讀研究生黃洋在校遭受室友投毒不治身亡,該事件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層面進行進一步思索。針對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諸多非線性因素,教育工作者應該將不良誘因排除在源頭,鼓勵引導正面因素的積極發展,并建立全面系統的心理教育模式,抓住初始時機,更好地防患于未然。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筆者思考應從學校、系部、輔導員層面采取如下具體管理模式:

1)學校要建立新型的心理健康網站,并設計相關的在線心理調查問卷。心理輔導老師要組織班級全體同學集體參與完成問卷,通過科學的方法統計數據、得出結果。這為輔導員老師幫助和了解學生提供一定的依據。當然輔導員不能全靠數據說話,更多的是真誠的關心與交流,只有做到真正的人文關懷,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從細節上感覺到溫暖。

2)系部負責學生工作的教師要多渠道地關心學生的心理。發揮網絡通信優勢,建立諸如以電話、短信QQ、微信、博客、微博等為信息模式的交流平臺。讓師生之間做到心與心之間的真誠交流。同時也可避免師生面對面的拘束感,使學生暢所欲言。而教師在交談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觀察細節,發現問題,排除危機,實現心理輔導工作的精細化。

3)輔導員應發揮班級群體的集中優勢,開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從基礎知識層面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這樣,不僅學生增加了心理健康的知識,而且輔導員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自我認識。

4)輔導員必須發揮以心理委員、班長等班干部的骨干帶頭作用。引導他們關心身邊的同學,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的接觸中了解同學們的情緒變化,并定時定期將信息匯總傳達給輔導員老師,讓老師對學生的了解更加全面具體。

5)輔導員應保持與學生家長及時溝通。及時地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情況和生活動態,參與到學生的教育中去,從而保證家庭和學校雙方面起到更好地關心和愛護學生的作用。6)輔導員要特別關注貧困生這一特殊群體。輔導員除了要做好貧困生家庭情況調查匯總工作,讓貧困生獲得助學金的經濟資助外,要更多地與他們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了解他們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擾,及時地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貧困生中往往存在著一批在生活學習態度上不夠樂觀的學生,輔導員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培養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

2用好敏感性因素,從制度上完善班級管理,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班級環境作為大學生步入大學生活的一個重要的學生活動場所,該環境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把握文化氛圍這一初始條件的敏感性,利用學生在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圍中,能夠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激勵全面發展的特性,輔導員應該幫助班集體強化班級管理制度,努力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建立結構嚴謹的科學管理制度體系。同時使學生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生活方向,養成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等終身受益的好習慣。我校09級會計2班連續兩年榮獲校優秀班集體榮譽,在專轉本考試中達到百分之六十的通過率,且有兩個宿舍全體同學通過考試,順利升入本科院校深造。這個班集體有著良好的班風、學風和集體榮譽感。從剛進入大學時,輔導員就幫助他們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和學習目標,及時地抓住了大一新生對大學環境的憧憬和對知識的渴望,并不斷地鼓勵和鞭策他們向自己的目標努力。該案例告訴我們,在高校班級管理中如果輔導員有效發揮了混沌理論對初始條件的敏感性的積極作用,及時抓住了大學生對初始條件的依賴,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就一定能夠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營造良好的氛圍環境,并達到顯著的效果。在完善班級管理制度這一初始條件中,不僅要強調公平、公正、公開、凸顯班級特色,更要集思廣益,發揮班級的團體力量,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班級制度的規劃中。只有這樣的制度才能得到認可,方能更好地執行。筆者在班級管理實踐中,總結具體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班委的民主選舉和自我管理。堅持從民心、順民意,通過自主選舉產生班級干部,并制定監督管理制度,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到班級的建設中。這樣也可促使班委各擅其職、積極主動管理和組織好學校班級的各項事務和活動,發揮模范帶頭的作用。

2)建設有自身特色的班級文化。班級文化建設是附屬于校園文化建設當中的,因此應該在明確校園文化的主體建設方向的基礎上,彰顯班級特色,營造一個積極向上、互幫互助、講誠信、講文明的班級團體。

3)輔導員主動參與學生的學習,幫助同學們制定學習目標,明確學習方向,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定期與各科任課教師交流,了解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幫助有偏科現象的同學。對在專業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主動幫助聯系專業教師進行指導、輔導,幫助他們樹立專業學習的信心。

4)將班級活動和學校活動的參與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考核體系中,調動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增強班集體凝聚力、歸宿感和榮譽感。

5)加強宿舍管理,發揮小集體敏感性強的正效應。宿舍是學生在校期間不可忽視的重要場所,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宿舍度過。輔導員要俯下身去,深入宿舍管理,發揮小集體敏感性強的正效應,在班級管理制度中增加宿舍各項評比制度,設計如:學習集體進步、活動參與度、宿舍衛生環境美化、寢室文化建設等指標。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