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習范文

時間:2023-04-11 23:51: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生學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生學習

篇1

關鍵詞:小學生;奧數;必要性

近幾年來關于小學生是否有必要學習奧數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眾說紛紜。有人說,學習奧數的好處多,通過奧數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從而開發小學生的智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拿到相應的奧賽獎勵還能成為孩子上好中學的敲門磚……有人說,學習奧數沒必要,學習奧數是加重了小學生的學業負擔,題目過難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我認為,探討小學生是否有必要學習奧數,作為小學生的引導者,需要先了解以下幾個問題: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與小學奧數學習

人們經常說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思維在小學生數學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沒有數學思維的參與,就沒有進行真正的數學學習,而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在思維和情感品質等方面得到了鍛煉和提高。而奧數升華了小學數學教學的這一職能,因為奧數培訓常常是通過解決一些有趣的、結合實際的問題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的。所以奧數活動是一項全面培養學生能力,尤其是數學興趣的活動。

二、讓孩子學習奧數的動機是什么,這樣的動機可能會帶來的影響

學習動機決定學生的學習方向:為什么學(目的)以及朝著什么方向努力;決定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是否持之以恒;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不良的學習動機會影響到整個學習過程,不僅會導致學習態度差,而且對學生的自信心的保持也不利。

若孩子學習奧數的動機是認為自己是班級甚至是學校的佼佼者,數學成績不差,奧數也一定能學好。或是若是奧數獲得了什么樣的成績,家長或是學校就會有很高的獎睿我一定要獲得這個獎勵。在這樣的動機下學習,學生的心理總處于焦慮中,對一道題,學不會就恐慌不已,學會就感覺終于松了一大口氣。心情總處于高度緊張當中,無法體會到奧數學習中的樂趣和奧妙,奧數中的思想就難以得到沉淀和融合。

但如果家長和老師能夠正確引導,讓孩子先明確學習奧數的目的,鼓勵孩子們積極地參與到數學研究的活動中來,不一味追求結果,體會奧數學習當中思考的快樂,這種情況下孩子一般會慢慢地喜歡上奧數,越學越有信心,進而形成自己的數學思維,并將其運用到生活當中去。

三、您的孩子是否學有余力

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學習奧數,如果不尊重學生的自身條件和教育規律,不僅不會得到預想的效果,而且不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學習奧數的前提之一是占用很多的課余時間,現在社會輔導班一次奧數輔導時間在1~2小時。若是放到周一到周五晚,會占用孩子一個晚上的時間;若是放到周末,則是半天。由此可見,奧數學習需要占用大量時間。如果您的孩子對學校日常教學任務感覺剛合適,或還稍有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若還堅持讓孩子拿大部分時間參加奧數學習,對仍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身體和精神的摧殘。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對學校的學習感到非常輕松,有空閑時間,想嘗試探索奧數的學習,那是需要支持的。

四、您的孩子是否有興趣學習奧數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您的孩子對學習奧數充滿興趣,學習起來自然事半功倍。畢竟奧數的學習是個持續枯燥的過程,學習的內容大多是高于正常教學的內容,其中所涉及的數學概念和方法都是較為深奧的。而且學習的時間是在正常教學之外,可以說奧數的學習會占據很多學生的娛樂時間。如果參加奧數學習的學生沒有興趣作為基石就很難堅持學習,甚至因為長時間高難問題的訓練產生消極作用,導致厭學。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知道,小學生可以學奧數,但并不是每個小學生都適合學奧數。同時,小學生學習奧數要在各方面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奧數教師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這對小學奧數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他們必須具備較高的數學素質。所以要選擇有專業素養的奧數教師。他們寬闊的視野,較強數學教學能力,不僅在教學伊始能盡快帶領學生感受到奧數的精神;同時教師在奧數教學過程中,也會注意聯系小學實際和學生實際,能有重點地選擇教學內容,而且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同時加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真正領悟到奧數精神的真諦,并通過不斷地訓練形成自己的數學思維。

以上論述表明了筆者對小學生學習奧數的基本觀點:適當、適度的奧數學習對于小學生的思維訓練有幫助。但要在一個長時期里通過奧數的學習達到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從而達到開發小學生的智力的目的。這就需要家長和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動機以及教師的專業化教學,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更多地注重學生的學習思考過程而不是只看分數結果,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本之外獲得更大的思維拓展空間。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學習方法; 從指明到嘗試; 從示范到模仿; 從回顧到概括

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是對立統一的,教法與學法只有同步研究、同步發展、互相協調和相輔相成才能真正提高學習質量,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什么是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學生學習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的手段和途徑。以課堂教學為主線,可以把學習方法組成一個體系,正確的學習方法其基本特征應由科學性、目的性、程序性、功效性、實踐性、獨立性等六個方面組成互相聯系的整體。學習方法從高到低可分為適合于各科的普通學習法、特定課程的分課學習法及分課學習法中的單項學習法等。

二、小學生學習的基本方法

小學生學習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為模仿性學習方法、抽象概括的學習方法、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邏輯推理和總結提高的學習方法。

1.摹仿性學習方法。摹仿學習是學習技能的捷徑,人們學習技能特別是各種基本技能一般都是首先通過摹仿來進行的。摹仿學習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學習方法,有的不可能用其他的學習方法來代替。有的模仿學習是具有強制性的,比如社會的道德品質、行為規范、生活習慣等對學生是具有強制性的。雖然摹仿是一種基本的學習方法,但它有比較明顯的局限性和保守性,這種學習方法往往只注意按照學習對象進行摹仿,而不大注意創新。

2.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思維活動產生于問題,不注意發現問題或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也就不會去主動思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習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習怎樣解決問題的過程。解決問題的學習能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解決問題就是要在已知知識和未知知識之間產生聯系,使已知知識成為理解未知知識的基礎,未知知識成為已知知識引申、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樣就可以通過解決問題的學習,使學生已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結構予以擴大而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3.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以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作為基礎,向未知領域進行延伸的重要途徑就是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其推理過程就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主觀能動性的積極作用,這種積極作用是符合學生理解知識和發展智能的需要的。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的本質就是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它是對已知知識的引申和發展而獲得新知識,它的思維過程是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也就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思維活動。

4.總結提高的學習方法。總結提高的學習方法大體有三個途徑:第一是應用知識,要真正掌握知識和技能就需要應用知識來解決各種作業和實際問題,使初步理解的知識不斷擴大加深,使掌握不好技能趨于熟練;第二總結整理已有的知識使其形成結構化;第三是回顧學習的方法,學習了一個階段之后,總結回顧一下是怎樣開展學習活動的,取得了哪些經驗,作了哪些無用之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方面,在發展智能方面有什么心得體會,今后應該怎樣更好地進行學習。

三、小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途徑

要使小學生取得掌握學習方法的最佳效果,必須找到符合兒童年齡特征、個性特點、知識內容的學習途徑。筆者從事小學教學工作十余年,逐漸在課堂教學中摸索和總結出,小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途徑可以概括為從指明到嘗試、從示范到模仿、從回顧到概括等三個層次。

1.從指明到嘗試。從指明到嘗試是學習的初級階段。“指明”是指教師的主動指點、提示和說明;“嘗試”是學生依照教師指明的方法去試著做。學習方法的掌握如同知識的獲得一樣,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不會到會的發展過程。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教師的指明,沒有學生的嘗試和運用也是不行的。學生只有結合學習實踐,運用老師指明的學習方法,進行反復多次的嘗試練習,才能收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2.從示范到模仿。從示范到模仿是學習的第二階段。“示范”是老師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方法做示范演示;“摹仿”是學生領悟到恰當的學習方法,并運用它學習新的同類知識。小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應依據兒童善于摹仿的心理特點,無論是入學初期還是進入中高年級學生,都需要教師有意的、準確而明晰的給學生做出示范。把理解某類知識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驟展現給學生,進而引導其進行分析推理。學生能從教師的教法中產生摹仿的心理,從而用教師示范的方法去學習新的同類的知識,真正做到“教法舉一,學法反三”的作用。從“示范到模仿”和從“指明到嘗試”不同,它是一種無形的指導,是學生心理內部從感知到理解的活動過程,是通過看不見摸不著的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屬于更高一層次的學習過程。

3.從回顧到概括。從回顧到概括是學習的最高階段。“回顧”是通過對自己過去學習方法的回顧,是進行概括的前提;“概括”是在回顧的基礎上,對學習同類知識所運用過的學習方法進行評價和概括,總結出科學的合理的學法體系結構。

每一個學生其知識基礎和個性發展不盡相同,因此應當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尋求適合自身特點的不同方法。“學有規律而無定法”就是要選擇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學習方法,創造和發現的學習方法,比教給的學習方法管用得多。不少學生確實創造了許多好的學習方法,應當選擇時機,安排時間,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反思運用過的學習方法,逐一分析、比較,剔除已經證實無效的學習方法,概括出符合學習客觀規律的科學方法,經過整理使一些具有創造性的正確方法能夠肯定下來。在回顧的基礎上必須及時概括,只“回顧”不“概括”,不能逐步形成結構嚴謹的學法體系,零散的方法不能實現有效的知識遷移。“回顧-概括”在教學中一般安排一個環節進行,比如可在學期中或學期末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學習方法交流”活動,通過同學間的橫向交流,可以促使學生在概括自身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對比其他同學的方法,從而深入地探索和總結出更加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

從“指明到嘗試”、到“示范到摹仿”再到“回顧到概括”是一個辯證統一的掌握學習方法的發展過程,它們是相互依存,不能分割的;是三個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途徑,是由低向高,由淺入深的過程。要依據不同學習內容,不同水平學生的具體情況而選用。有時還可以相互滲透,交叉配合。

篇3

【關鍵詞】小學教育;小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教育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階段,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小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從而提高了小學生的學習效率。由于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自制力不強,加上外界因素的影響,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進而讓小學生的學習從被動教育向主動學習轉變。

一、影響小學生學習興趣因素

通過對小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影響小學生學習因素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自身的內部因素,另一個方面是外界因素。內部因素多是自身的原因,外界因素多是外部的環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困擾,這些因素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老師對學生的教育。

(一)內部因素

影響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因,內部因素的影響是主要原因。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辯證法證明,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主要是自身的天性所致,由于小學生年紀比較小,對玩比較感興趣,特別是互聯網的時代,學生對電腦的沉迷。小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觀念,學習沒有目標和方向,甚至認為學習只是完成家長和學校布置的任務即可。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沒有理解知識的深層意義,知識量和學習量的與日俱增,在這些壓力下,學生不愿意去學習,學習興趣就越來越低。

(二)外部因素

提起小學教育,影響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外部因素有許多,比如同學之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甚至是社會環境,這些外界因素的壓力,使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牽制。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對同學成績之間的比較,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互聯網時代,電子計算機的發展,誘惑孩子的游戲多種多樣,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對于學校的教育方法,針對六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面對升學的壓力,學生可能就會為了學習而學習,對知識根本沒有學習興趣,這就需要調動老師的主體地位,傳授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不再是傳統的教育,更不是應試教育的教學,而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努力。

二、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根據影響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對小學生興趣的培養和激發,提出以下的幾個方法,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打下基礎。通過這些方法,讓小學生有了自己的學習方式,建立自主學習的體系。老師通過對相關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改進,進一步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的教學的質量,促進了學生的身心。

(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創設情景教學

針對小學生的教育,老師多采用講授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知識,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多數情況下是老師在進行枯燥無味的語言式灌輸,一味地“填鴨式”教學,根本沒有調動學生的興趣。小學教育中傳統的教育方式單一且枯燥,打破這種單一式的教學方式,需要老師在進行講授的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發現學習的轉變。

情景教學法就是創設學習的場景,老師運用具體的情景作為參考媒介,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參與到學習的環境中。例如,對小學生古詩的講授,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古詩的朗誦視頻,調動學生的“五感”,讓學生參與到朗誦的環境中,學生從中感受古詩的語氣,接著,老師通過朗誦,學生進行第二次的閱讀,這種方法明顯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從而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學生從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加強師生溝通,提高學習興趣

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需要學生和老師雙方面的努力,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從而緩解學生面對老師的緊張感和壓力感。學生只要喜歡老師,學習興趣就有了前提。師生之間的溝通,老師在生活里面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來源,從而幫助和解決了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在提高學生興趣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多多鼓勵學生,讓學生有自信心,對知識的學習就有了動力。對于那些學習興趣低的學生我們要發現問題的所在,給學生合理的建議,以老師引導,學生主導的教學模式,從而產生行之有效的學習結果。

(三)老師及時反,激發學習動力

小學生學習興趣是否濃厚,這就需要老師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針對學生平時的表現和作業來進行分析,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給學生提出合理的建議,讓學生改正不足之處,強化他們正確的學習方式。例如,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學生回答問題,對正確的進行表揚,對于錯誤的答案,老師要耐心地引導,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進而讓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在課堂之外,對作業的及時反饋和評價,進而使學生受到鼓舞,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結束語

總的來說,小學教育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只要了解了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對影響小學生學習興趣因素就有了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老師起到關鍵性的地位,在小學教育過程中,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創設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環境,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馮榮華.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及提高[J].高考,2015,(2):92-92

篇4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 學習心理壓力 解決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壓力逐漸增大,但小學生學習壓力增大的現象卻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這就需要學校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并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教育的行政部門需增加農村學校教育經費的投入,從而努力營造有利于農村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與氛圍。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小學生在學習上更加的有活力和積極性。

1.造成小學生產生心理壓力的幾個方面

1.1 家長與老師對小學生的期望值過高。有的家長或老師帶有功利色彩看待孩子的學習,并把孩子的成績作為衡量孩子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而忽略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平時孩子的狀態和態度家長或老師很少會記得,對于孩子的成績有所提升時,家長或老師不能及時的有效的予以表揚鼓勵;孩子成績一旦不能達到家長或老師的要求與目標時,就會對孩子施加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對學習就會喪失興趣。

1.2 家長與老師滿足不了小學生的需求。學習的興趣對于孩子來說屬于較高層次的認知需要。現在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安全的需求有保障。如果家長過于嚴厲,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愛他們往往會缺乏歸屬和愛的需要;老師講授的課程內容孩子不喜歡,成績不好,孩子就會遭遇挫折,缺乏自尊自信;內向的,不善于溝通交流的,很難融入到班集體的小學生,會缺乏歸屬感。

1.3 傳統文化的影響造成了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傳統的中國文化和教育模式對我國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但其負面影響也是巨大的,它造成了教育中的“分數至上”、“考核領導、教師的標準”等弊端,導致學生學習死記硬背,出現了考試與升學競爭的白熱化的現象,阻礙了素質教育的開展。這是學生課業負擔原因之一。

1.4 片面追求成績。熱愛關心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這里的關心熱愛應該是全方面的,既包括對學生學習的關心,也包括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關心,但許多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只停留在對學生的學習關心上,認為只要自己教出的學生比別人強,自己就盡了教師之責。因此,不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如何,也不考慮學生的身體健康,過度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各行各業都存在著競爭,目前小學競爭也很激烈。這也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學校考核教師的方法,主要是教師所帶班的成績,這也促使教師片面強調成績而丟失了教師的初衷。

1.5 家庭因素。由于祖祖輩輩務農,既沒有讀過書,又沒有償到過知識的甜頭,即使極個別讀過書的,反倒起著反面例子的作用,所以仍然是務農。因為沒技術沒資金,沒有膽量,沒有開拓創新意識,經若干次的幻想落空,若干次的碰壁,若干次的失敗,僅有的一點積極性經衰減再衰減,不得不演變成封閉保守,帶有濃厚“鄉土特色”惰性。

1.6 家庭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重要來源。現在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愿更加強烈,有些家長為了購買輔導資料,省吃儉用,不遺余力的強迫孩子博取高分,孩子成為家庭的學習機器。也有些家長不惜重金選擇重點中學,為了考取高分,要求孩子不斷機械重復那些單調的基礎練習。隨著社會對孩子的發展和成長提出更高的要求,家長依照個人主觀意愿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必然給孩子造成較重的思想壓力和心理負擔。

1.7 自身因素。模糊的學習動機。動機是直接推動人去活動的內部動力,許多孩子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因此,學習缺少必要的壓力,上課不專心、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態度不積極,不會主動尋求適合自己的靈活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為了“奉父母之命”,實現家長的愿望,應付老師的“差事”,完全在家長和老師的檢查督促下被動學習。孩子的精神壓力、學業負擔過重。家庭、社會、學校的壓力這“三座大山”,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多數家長認為孩子要有好前途就必須“小學力爭上游,初、高中爭取重點,大學要上名牌”,把孩子學習的那根弦繃得太緊,把孩子逼得很累,孩子深受應試教育的高壓,片面升學率的威逼,心理負擔的困擾,根本享受不到任何學習的樂趣,從而使學生把學習視為一種苦“差事”,并由對學習的不滿轉變為對學習的厭倦。

1.8 教育教學方法不當。現在枯燥的學習生活和教師的“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尤其是山區教師,漠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不到發揮,很容易產生厭煩的心理。

1.9 師生關系不融洽。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當師生關系融洽時,學生學起來就會覺得特別有干勁;當學生與教師關系緊張時,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學了,反正老師也不能把我怎么樣。久而久之,學生的逆反心理就會轉化為對學習的厭煩。

2.解決小學生壓力的途徑

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農村的社會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令人眼花繚亂,一些不健康的社會風氣就會侵襲校園。由于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期,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還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擋社會上一些不良的思想的影響,加之家長沒有及時、正面的教育和引導,很容易侵蝕他們純真的心靈,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迷惘,不知為什么而學,學什么,最終厭學。那么,要解決小學生的壓力,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注重意志品質的培養。學校、教師本身就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要求他們一下子改變這種制度是不切合實際的,可以從教育方面來尋找突破,學校教育應注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與學習有關的意志品質主要是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等堅強意志。因此,學校教育應在提倡愉快學習的同時,重視學生堅強意志品質的培養,使之克服厭學。

2.2 樹立教學新觀念,調動學生主動性。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要更新教育觀念。改革傳統的師生關系,建立教會學生學習和學會如何學習的新型教學體系,更好地讓學生明白“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好,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學,不培養自學能力,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因此,課堂教學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在教學這一雙邊活動過程的參與程度,由消極被動地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

2.3 減輕學生負擔。要使學生從持續緊張的精神狀態中解脫出來,只能從減輕學生負擔入手,相對地壓縮學習時間,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社會、學校及家庭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才觀,通過適當降低理論要求、降低教學難度、減少作業量和考試頻度,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參加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習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夠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

2.4 學校、社會、家庭齊努力。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學校,社會,家庭要結合,形成一種目標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齊下的機制來解決厭學。作為家長,要時時處處給孩子做出表率,多為孩子著想,使孩子能夠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同時,切忌急躁,教師和家長不能對學生隨意遷就,也不能嚴厲粗暴,要多和孩子交流,通過教育引導,使學生始終有明確的努力方向。就社會而言,通過教育體制、就業體制改革給學生制造實現人生理想的有利條件,使廣大學生在升學、就業方面少一點思想壓力,多一點進取精神,在公平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農村學生自主學習方式

針對農村的特殊情況,我們要結合特殊的實情尋找適合農村小學生的學習方案。比如: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有效的進行自主學習,一方面要轉變教師傳統的教育觀念,改變以往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單向度、“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廣大教師應當確立全新的學生觀,相信學生們個個都是好孩子,每一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在學業上獲得成功;承認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不可替代和復制的個體,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一切教育教學都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獨特而全面的發展。教師的作用應是引導和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潛力,使之樂學、會學,要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賦予學生應有的自主性與能動性,讓他們自己去發現新知識、探索新問題,并能主動的尋求答案。教師要學會重新審視和定位學生所扮演的角色,也要重新思考自己是否處在“平等”中的首席,要從知識的傳播者和灌輸者過渡到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意識,化被動為主動。

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表現為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為實現自我生動、活潑的發展而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要發展學生的這種主動性,就要與學生多進行交流,走進學生的世界,了解他們把握的問題視角和學習生活的處事原則,從而建立一種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師生關系,這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擁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小學生,尤其是農村的小學生來說,新奇的事物很多,大千世界中有太多的事物能引起他們強烈的好奇感與探索欲望,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從而來精心設計課堂實施的手段和方式,運用多媒體技術和游戲等直觀和生活化的場景來吸引學生注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使他們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真正從“要我學”走向“我要學”,就像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的:“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最終,學生成為在生活世界中生成的人,是具有完全人格意義的人,是得到充分發展、具有豐富個性的人,是具有懷疑品質、批判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人,而不是在理論的科學世界中得到成長的單向度的人。

加大學校教育經費的投入。我國投在教育中的經費總額一直不足,并且其中大部分的資金都流向了大城市的重點小學,留給農村學校的經費就嚴重短缺,造成農村與城市的學校之間產生巨大的剪刀差。要改善農村的教育現狀,首要任務就是要加大教育投入,使農村的教育硬件設施水平有所提高,縮小與城市學校的差距。“窮了誰也不能窮了教育”,國家應給予落后農村學校以經濟上的幫助與支持,完善對于自主學習所需的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農村有再好的教師、再努力的學生,但沒有提供學生學習的物質前提與基礎,農村學生的自主學習實難開展。所以,改善農村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加大經濟上的投入,提高現有的辦學條件,從而對農村學生學習的教育資源有所保障。

總而言之,無論是城里小學生,還是農村的小學生,我們都應該要合理的用不同的方法去教育他們,讓他們在快樂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去學習,讓他們有個美好的童年。同時也要不斷進行自我的學習技能的提高,從而滿足學生的不同的喜好,使他們不斷地發展它、實現它,最終使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既是作為老師們的期待,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

參考文獻

[1] 郭黎巖.《小學生學習壓力與輔導》.

[2] 王一軍.《創建語言文化環境,樹尚德博學師風》.

[3] 伍新春.《兒童學習與教育心理學》.

篇5

【關鍵詞】小學生;藝術素養;國粹傳承;呂劇;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2-0239-01

一直以來,學校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藝術素養,都會在校內進行多種多樣的音樂教學課程,音樂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大腦思維,而這樣的音樂教學環境可以輔助呂劇在校園內的發展。但目前學校開展呂劇學習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還需要學校以及教師在學生呂劇學習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保證他們在校內學習到純粹的呂劇文化。

一、呂劇的形成

呂劇的形成大概分為三個階段,其先后經歷了山東琴書、化妝揚琴,最終形成了呂劇。最早出現的山東琴書,起于魯西南一帶,以民間小曲連唱的形式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坐唱揚琴的表演形式已經不能讓觀眾盡興,自1900年前后,我國許多民間藝人將坐唱揚琴的表演形式進行了創新,在演出過程中使用驢作為道具來豐富戲劇表演,獲得了很大反響,從此人們戲稱其為“驢戲”。1950年開始,山東省文聯著手挖掘地方戲曲,正式將化妝揚琴定名為“呂劇”,并流傳至今。

二、正確認識呂劇

呂劇屬于山東特色文化,屬于當地的一種娛樂方式,政府責無旁貸要對其進行保護,推動其發展。但呂劇的發展不能完全依賴舞臺演出。如今電視、電腦、手機等都可以讓人們方便地觀看各種視頻,呂劇應與時俱進,依靠現代科技手段開辟市場。

三、我校開展呂劇進課堂后的學習建議

我校小學部自2013年就將呂劇引進課堂,有不少小學生都對呂劇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在學校的教育和指導下,我校的小呂劇團在縣里演出,多次獲得好評,在此過程中,我們也總結出一些經驗,在今后的小學生呂劇學習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加強學校整體對呂劇傳承的意識。在新時代的發展中,各種新媒體的誕生帶來了許多流行文化。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下,人們不可避免對流行音樂、流行文化興趣增多,包括學生在內,很少有人能真正靜下心來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認真品味,我校想要將呂劇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下去,首先要加強我校教師與學生對呂劇的認識,開展更多關于呂劇文化的鑒賞活動,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呂劇題材,激發小學生對呂劇的興趣,為今后開展的呂劇學習奠定基礎。

(二)開發系統性教材體系。我校學生一般都是通過紙質教材來進行呂劇的學習,小學生思維開闊,并且生性活潑,如果學習呂劇還使用死板的教學模式,必然無法激起學生們的興趣。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具,通過視頻以及圖像對學生進行輔助教學,還可以在學生中進行“我最喜愛的呂劇劇目”投票,將票數最高的呂劇劇目錄制成音頻,來增加學生對呂劇學習的熱情。

(三)注重呂劇的教學改革。呂劇教學不能使用常規的教學模式,可以在課程教學中按照小學生的年齡和接受能力,來進行呂劇課程的學習。比如在課后,教師以同一劇本為主體,組織學生進行呂劇表演比賽,學生可以分組參加,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單獨片段參與其中。比賽最終選出“呂劇小行家”,并給予獎勵,從而加強學生學習呂劇的自主性,增加呂劇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加呂劇的傳承力度。

(四)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呂劇創作。小學生雖然生活閱歷不多,但觀察力非常強,并且具有很強的創造力。學生在課上學習的呂劇,大多都是傳承已久的劇目,時間長了自然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在呂劇教學中增加學生自主創作環節,不要求有嚴謹的邏輯性,只需要學生在呂劇的基本形式與風格上進行內容的編寫,鼓勵學生從身邊發生的事中尋找靈感,這樣不僅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從創作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激起學習呂劇的熱情。

四、結語

呂劇根植于齊魯大地并世代流傳,凝聚著民間戲曲藝術的精華,是齊魯文明的生動體現,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從小學階段進行呂劇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并促進呂劇的發展,使其逐步成為一項被社會積極傳承的文化產業,促使我國的文化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王筱筱.呂劇發展規劃探微[J].通俗歌曲,2016(7).

[2]張玉梅.淺析呂劇的傳承、發展與未來[J].戲劇之家,2015(1).

篇6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興趣;師生關系

作為一門語言,英語的學習不同于漢語。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有廣闊的環境,學生每天都生活在這個大環境中,上學前就具有了一定的基礎。英語則沒有這些優勢,特別是農村小學生,接觸的就更少了,幾乎是從零開始。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顯得尤為必要了。那么,如何培養和保持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1.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學生對學科的情感常取決于對任課教師的喜好,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小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尤為突出。課堂上,教師應盡可能地用抑揚頓挫、風趣幽默、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教師還要以積極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尊重學生,關心學生,賞識學生,利用策略性的評價,(以鼓勵為主,評價有針對性、要具體化,同時注意評價方式和評價主體的多樣性),在輔以教師真誠的語言、親切的語調、和藹的表情、寬容的態度來調控評價過程,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成功的體驗。即使學生說錯了,教師也不能簡單直接地說No,而是要微笑著說一些 “Please think it over”“Try again ”之類鼓勵的話語。尤其是面對那些膽小、基礎差的學生時,更不要吝嗇親切的微笑和鼓勵性的語言。換句話說,只要學生能勇敢地站起來回答問題,教師都要予以表揚。而活潑多樣、層次分明的評價手段,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更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了點滴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也就是說,一次成功將促起第二次成功乃至多次成功,多次的成功能讓學生喜歡上英語,認為英語是他能學好的課程,從而堅定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2.優化教學內容和形式

學生喜歡教師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教師“會說話”,能發現并放大學生的閃光點,而是教師那生動有趣、精彩無比的課堂教學。所以,教師要悉心鉆研教材,在對學生已學的和要學的內容做到了然于胸的基礎上,大膽地超越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盡可能地把這些語言材料放入各種能聽、能看、能觸摸的情景中去,生動靈活地呈現出來,使學生覺得一節英語課上學到的不僅有少量單詞或一小段對話,還有一些能在許多場合用得上的富有生氣的語言材料。此外,還要注意新舊知識的串聯,做到以舊引新,以新溫舊。這樣,復習舊課時就能為新課埋下伏筆,教授新課時能很好地復習已學知識。于是,學生所學的知識就能隨著時間的增加而滾雪球似地累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大大增強。最重要的是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小學生好動、好玩、好勝的特點和思維的發展規律,采用多種活動形式來為教學增加色彩,提高學習質量。如做游戲,講故事,繞口令,謎語,唱歌,跳舞等,讓學生在視、聽、聞、觸、摸、動等感知活動中積累與學習內容緊緊相關的豐富表象,提高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動物類單詞時,請一學生模仿cat、dog、bird、panda、monkey等動物的動作,其他學生猜,誰猜對了就請他來做動作。鞏固時,又播放bird、cat、dog、elephant等動物的聲音,請學生聽音辨物,說出對應的動物,并做相應的動作。因為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記憶,所以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又如,在練習I’d like…句型中,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競賽,比一比誰會的多,哪個組說得多。學生就爭搶地說:I’d like some eggs. I’d like some milk?…這樣,就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情緒飽滿,集體合作精神得以增強。更重要的是給學習優秀的學生創造了表現的機會,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鋪墊了臺階,增強了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動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3.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學習好,必須學會學習的方法,具備學習的能力。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得當,學習事半功倍,學生會越學越愛學,信心會越來越強。反之,方法不對頭,學習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學生會越學越厭學,甚至喪失信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保持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學習方法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教師可以將艾賓浩斯的記憶規律告訴學生,讓學生在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時都遵循艾賓浩斯的記憶規律。但是除此之外,具體到某個學生的學習方法,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進行,幫助學生找到和逐漸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避免一味“抄襲”好學生的方法。通過運用適合自身的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地取得較大的進步,進而提高他們對學習英語的熱情,形成良性循環。如在學生記憶單詞方面,我們可以教給他們一些好的記憶方法:(1)讀音記憶法:Santa;(2)聯想記憶法:book—cook—look(拼寫記憶法) \\ship—car—bus—bike(意義聯想)\\cold--hot--hungry--jump(感覺動作聯想);(3)編順口溜:apple,一個A放兩個P后面跟著LE,等等。又如,不少學生朗讀特別好,可聽力水平卻不盡如人意。我們可以告訴他們,當拿到聽力材料后,要在錄音播放之前盡可能地把各個小題都詳細地看過一遍,做到心中有數。聽的過程中可以整句聽整句理解,也可以抓住關鍵的單詞,有時間的可以速記下來,可以寫的不規范,只要自己認得就行。如果有的地方沒聽懂或沒聽見,千萬別停下來或焦躁不安,要心平氣和地往后接著聽,待聽完后再綜合考慮,進行邏輯推理。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篇7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習興趣;興趣激發

眾所周知,學習過程中,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許多學生不愿學英語,關鍵是他們對英語沒有興趣。因此,小學英語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想盡辦法去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影響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因素

1.英語本身的特點

由于英語不是母語,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如今天學的單詞明天就忘了,課后沒有說英語的語言環境,怕說得不好被教師、同學笑話。這會使許多學生產生膽怯心理和畏難情緒。如果學生對學好英語缺乏自信心,遇到困難就逃避,問題就會越積越多,問題越多就越害怕,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2.學校教育方面

雖然我國在教育上早已高舉起“素質教育”的大旗,但實際上,衡量學生與教師成功的標尺還是分數。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仍然以“灌輸式”“填鴨式”為主。不恰當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內在動力,當然會認為學習是一件苦差事。

3.學生自身因素

學生自身因素主要表現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懶惰等方面。兒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穩定的特點,注意力的集中和轉移都有一定的困難,學習被動,上課時不專心,不積極配合教師,甚至搗亂,課后不鞏固復習,不認真完成家庭作業。

二、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卡魯爾(J.B.Carrol)認為,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中心,只有培養起學生對外語的興趣,激發起他們的學習動力,他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外語。現代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通過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鮮艷色彩的對象都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引人入勝,無疑是吸引學生注意力非常有效的一種手段。它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而且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拓寬他們的思路,促進其組織語言能力的發展。

2.利用英語游戲、英文歌曲活躍課堂氣氛

(1)學唱英文歌曲。我發現學生很喜歡唱歌,于是就利用英文歌曲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在教學Turn right/left時,為了避免學生混淆和感覺枯燥,就可借助歌曲Follow me來輔助教學,讓學生一邊唱一邊學,以唱促學,并在唱的同時輔以手勢,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并且增強了記憶力。

(2)做英語游戲。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將游戲作為教學輔助手段穿插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起到“劑”的作用,能夠調整情緒、活躍氣氛、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教Give me…句型時,我先讓學生帶好自己的學習用品,如pen,pancil,ruler,eraser等,上課時先出示有關的單詞卡片,讓學生逐一讀出有關學習用品的單詞,然后讓學生舉起自己的學習用品,用Give me…的句型說出來,最后進行聽音樂傳實物游戲,音樂停時,實物在誰手中,誰就要說出實物名稱。這樣,學生興趣盎然,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

3.通過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故事是小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材料,教師可以在英語課堂上隨機安排一些小故事,能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消除他們過于緊張的焦慮情緒,使其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習效率。

4.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烏申斯基說過:“如果最初的教學充滿了形象、色彩、聲音,總之,能夠為兒童的多種感官所接受,這時,我們就使自己所講授的知識為兒童所接受。”

語言是迫于交際而產生的,此時設置情境尤為重要,讓每一種語言形式均呈現于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情景交融,能擁有一種良好的周圍環境和條件,是難能可貴的。例如:在學動物名詞時,把教室布置成學生喜歡的動物園;在學水果時,將教室變成果園;在上Shopping一課時,教室又成了一個商店。在這樣一個個真實的情境下,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了學習興趣。

5.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習興趣

篇8

一、善用資源,讓英語教學成為充滿樂趣

課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新課程特別強調社會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生活中有著豐富的學習資源,一事一物都可以為教育利用和借鑒。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與生活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系。合理地利用生活資源,對于學生學習英語,培養英語學習興趣是有益的。

在英語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到生活中自主識單詞。先讓學生自己收集英語的單詞,如:路邊的郵局、中國銀行等,再到班級里來交流。通過自主學習,學生認識了“post”,“bank”等單詞,還能寫出來。學生們爭相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表現出極大的學習單詞的熱情。我認為這就是在生活中學習英語。絕不僅僅停留在一節課、一個單詞上,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英語學習充滿情趣。

二、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現代信息技術服務課堂教學

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創造性地制作教具(如圖片、實物或實物模型),創造性地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如投影儀、幻燈片、錄音機、多媒體課件,等等),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如在學習“fruits”一課時,我買了各種水果,孩子們一下興趣高漲。上課時,我說:“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水果,你們想不想要?”學生們都說:“想。”我說:“只要你們能夠說出他們的英語名稱,我就把它獎給你們。”這時,每位學生都情緒高漲,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結果,所有學生都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掌握了有關水果的單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使用計算機等多媒體進行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有動感的多媒體課件,對教學內容進行創造性的處理,這樣就可以使課程內容與生活現實聯系起來,讓英語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貼近生活。

三、鼓勵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走進課堂,是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的一種新舉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這種教學模式可使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得到鍛煉機會:培養集體合作的精神,達到交流與提高的目的。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手段將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去感受新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1.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安排一些競賽活動,以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競賽方式可以按性別角色分為男生組和女生組,也可以把班級分為幾個小組,獎勵品以小紅花、小五星、小紅旗為主。通過課堂上的競賽活動,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全班學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配合教師的教學,使緊張、愉快的學習氣氛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使英語實踐成為一種需要。每個小組都組成一個講英語的小社會:學生要使所在小組獲得成功,就必須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討論學習中的問題,積極主動投入語言交流中。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運用剛剛學習的語言材料,結合原有的語言知識發展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加強聽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情景中強化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達到熟練正確使用語言的效果。

3.有利于培養學生小組協作和團體競爭的精神。小組成員要取得成功,就要培養于小組成員的互相協助精神和其他團隊競爭的意識。這對于培養學生的素質,具有重大的意義。

四、優化教學,讓課堂成為智慧的土壤

1.培養感情,讓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摯友。教學的過程不僅是教與學的過程,而且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過程。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到學生的認知活動。一般說來,學生對某位教師喜歡,其課堂氣氛就會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濃厚。因此,教師要重視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誠的愛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語言要準確、優美、富有感染力,使學生聽了是種享受。老師還要注意態度的和藹親切,有親和力,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學生不怕出錯誤,敢于開口說英語。重視學生情感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想方設法地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這對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篇9

一、用英文歌曲激情

兒歌的形式短小、活潑、語言簡明,音韻優美和諧、節奏輕快鮮明,并且孩子們較為熟悉甚至都會吟唱。如果兒歌作為引人入勝的開頭,不但能喚起孩子們的注意,而且能營造英語氛圍,將孩子們帶入神秘的英語王國。所以,每次上課前三分鐘我都要為孩子們播放旋律優美的、不同的英文歌,最好是與本節課的內容相符或相近。例如,我在教三年級上冊Unit 1 Hello!時我緊緊地抓住孩子們對英語的新奇感,一上課我就給孩子們播放Hello song:Hello John,do oh do.Hello Amy,do oh do.Hello Lily,do oh do. Hello Hello Hello.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接著我就問:“孩子們,剛才你們聽到的是講英語國家的問候語,你們想學嗎?”孩子們大聲回答“想”,“那今天老師就教你們”,然后趁熱打鐵轉入英語第一課的學習;在本節課的最后幾分鐘,我把歌曲中的名字換成我們班孩子們的名字唱,孩子們的歌聲把課堂再次推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用故事激情

我們都知道,孩子們最愛聽故事了,根據孩子們這一特點,我常常把每一課內容都編成具體、生動、形象、活潑、富有感情的小故事,這樣孩子們每次上英語課,都能聽到新故事。在表演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學會了英語,不知不覺地喜歡上了英語課。如我在講三年級下冊Lesson 21時,說:孩子們,從前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女孩叫白雪公主,她雖然住在皇宮,但她的媽媽死了,她繼母經常虐待他,并派獵人來追殺她,白雪公主逃進了原始森林,她又累又餓遇見了誰?誰收留了美麗的白雪公主?他們成為好朋友了嗎?下面請翻到21頁,來看看吧!這樣一步步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

三、用游戲激情

精心設計富有兒童趣味、直觀形象的游戲,不但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藝術和重要的教學環節,還能達到讓學生樂學英語的目的。如在講三年級上冊Unit 3時,在學了How are you時,我設計了一個問答游戲。幾個學生圍坐一圈,學生甲站在圈中,學生甲隨時快速向周圍坐的任一學生提問。被提問的學生要快速正確地做出回答。如果答錯了或不能馬上回答,只要替代甲,站到圈中問其他人。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會了問候語。

四、用多媒體激情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較快地接受所學的英語,并對所學的知識保持最深刻、持久的印象。例如,我在教what are you doing?這一課時,以I’m drawing pictures /doing dishes/ cooking dinner /reading books /answering the phone,為主要句型自制了一組形象逼真的動畫幻燈片,深深地印在孩子們的腦海里,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五、用TPR激情

TPR全身活動教學法就是根據學生愛動的天性,讓學生充分地活動起來,讓英語課堂動起來,盡可能地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三年級Unit 3 One two three go!時,根據學生已經學習了身體部位eye,nose,ear,mouth 等英語單詞的情況,我采用了TPR教學法,聽指令、做動作,看誰反應快,孩子在做的同時,不知不覺中記住了英語。

篇10

一、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自始至終地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

學習是學生的自主活動,這種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誰也不能代替。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體驗、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將教科書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例如在講解圓面積公式時,引導學生將自己準備的圓對折3次之后展開,這時的圓已被平均分成了8份。請學生沿其中的任意一條折痕剪開,這時的圓已被平均分成了2份,再選取其中的任意一份涂上顏色,之后再把這個涂色的半圓沿折痕平均分成4份并將它們4個扇形像擺西瓜一樣圓心角向上整齊擺好;然后請學生將另一個半圓沿折痕平均分成4份,再將它們4個扇形圓心角向下擺在剛才擺的圖形間。引導學生觀察擺成了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它與剛才的圓有什么關系——近似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這樣學生就會很容易看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圓的面積,圓周長的一半等于平行四邊的底,圓的半徑等于的高;平行四邊的面積=底×高。學生通過觀察和想象,進而理解圓面積S圓=πr2的道理。通過直觀教學,由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更有利于學生獲得清晰的數學知識。練習部分,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所設計的自學習題,不只是讓學生計算出正確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創造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條件,使學生領悟新知識,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

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推進提高其學習能力

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如: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等都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它,學生可以輕松快捷地學好知識。反之,一個人如果養成書寫潦草、做題馬虎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不僅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而且有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習習慣的養成問題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從小抓起,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

2.循序漸進,逐步發展。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結合能力增長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小到大,持續穩定地得到發展。

3.嚴格要求,密切配合。小學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鞏固為止

4.樹立榜樣,啟發自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家長、教師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況下形成的,所以設身處地,樹立榜樣,不僅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對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5.整體發展,互相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養成的,它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漸形成的過程。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單槍匹馬孤軍作戰,不僅要與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等結合起來,還要與學校、家庭結合起來,互相促進,共同發展。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