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個人情況總結范文
時間:2024-03-19 16:58: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生個人情況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因為有追求,所以我們愿意嘗試,才有了超越與創新。因為做了,所以有了了解與熟悉。經歷了這些“所有”之后,我們更加成熟與自信,更加熱愛生活與學習。
時光飛逝,當我們回憶這一年快樂的學校生活,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才感覺又到了期末。在這一個短短的學期里學生會的成員在學生處老師的指導下,各項活動都進展順利,大大豐富了同學們的校園文化生活。現將學生會2010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文藝部:和實踐部聯合舉辦了第二屆“五子棋比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臨近期末的“慶元旦迎新生”文藝活動辦得非常成功,讓同學們的多才多藝盡情的展現出來,同時給新生提供了一個自我表現的舞臺。
體育部:舉行了一次“定點投藍”還有期末期間針對新生的排球比賽,豐富了大家的體育生活,提高大家煅煉身體的積極性。
實踐部:今年新成立的一個部,和文藝部舉行的第二屆“五子棋比賽”,還有臨近期末的寒假超市實習的統計得到很多同學的參與。
秘書處:這個學期率先舉辦了一次校園互動活動“放飛心聲”不僅起到了帶頭作用而且影響良好,活躍了校園氣氛,讓同學們有了心與心的溝通。
紀檢部:每天都要對各班晚自修人員情況進行檢查,將上課情況進行考勤匯總。因為平常工作較忙所以沒有活動!希望下學期有更好的表現。
生活部:每周報紙的發放,周六電影播放,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食堂問卷調查架起了食堂與同學們的橋梁。臨近期末以舉行了“我寢我秀”活動,電表抄寫等,使同學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培養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
學習部:隨著黨的十七大的勝利召開,學生會的成員也積極的響應,進行了“十七大征文比賽”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宣傳部:各期的黑板報都和團委合作完成,各個部門的前后期宣傳也都配合良好,漂亮的版面設計和娟秀的字體為校園的宣傳增加了美麗的色彩。希望下學期再接再勵!新晨
總體來說學生會的工作開展得不錯,從以上這份學生會工作總結報告中可以看出,不足之處有以下各方面:
1、學生會各部之間的聯系合作意識還不夠深入。
2、學生會成員的工作還不夠積極主動;
3、學生會成員的整體力量還不夠集中,有一些散漫;
介于這些,我們在未來的時間里一定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學生會工作是做好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要不斷拓寬思路,做好學生會工作計劃,繁榮校園文化,以身作則,為同學們創造一個和諧文明健康的大學生活環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篇2
新疆阜康市第一中學 王宗生
發現問題的過程與基本的事實依據
通過近幾年,本校物理教師對本校高一至高三學生學習物理情況的了解,以及學生家長反應學生物理學習興趣不濃、物理成績上不去等問題,物理學困問題日漸突出。物理學困生人數不減反增,學困現象提前出現(以往高三出現的物理學困問題,近幾年,高一、高二就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學困問題突出,但幫困活動收效不明顯。因此,我們開展本課題研究。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對較難學習的一科,“物理難學”,物理學困問題困擾著部分教師、家長和學生。新教材改革注重對學生自我學習的培養,強調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更是一門實驗科學,注重觀察與實驗以及邏輯思維的培養,另外涉及知識點多、靈活、技巧性強和應用廣泛。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生動手實驗獲得知識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物理的成績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通過此課題研究,分析學困問題原因,找到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法,開展切實可行的幫困活動。
1、研究目的和意義
通過對學困生情況展開調查,進一步了解本校學生物理學習現狀;對學困生情況分類統計,分析學困原因;針對不同的學困原因研究探討相應的幫困辦法;通過調查、研究、實驗和總結經驗,初步形成改變物理學困現狀和幫困活動的有效辦法與建議;將幫困辦法推廣應用,高速有效地解決高中生物理學困問題。
2、研究的基本內容
1)、了解學困生的個人情況。
2)、了解學困生的分布情況以及和學困生家長交流溝通。
3)、對有關文獻的研究學習。
4)、分析學困生的學困原因。
5)、聽取學困生任課教師意見。
6)、幫困辦法研究和實驗、總結。
7)、提出改變學困現狀的辦法及建議。
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通過對高中各年級中大部分學困生、學優生學習物理情況的進一步了解;和部分學困生家長的交流和溝通;聽取部分學困生的任課教師對學困生情況的反應以及意見和建議,全面分析原因,探索出幫困活動的有效辦法。在研究過程中運用的主要方法有:調查法、行動研究法、文獻研究法、實驗法。
4、研究的進度計劃
研究初期:
1)、對學困生的個人情況展開調查。
2)、對學困生的分布情況展開調查。
3)、有關文獻的研究學習。
4)、通過家訪、電話等方式和學困生家長聯系,全面了解學困生情況。
5)、征求學困生任課教師意見。
6)、通過排查、調查將學困生個人、家庭和分布情況列表統計。
研究中期:
7)、學困生的學困原因及階段性分析。
8)、幫困辦法研究和實驗、總結。
9)、改變學困現狀的辦法及建議交流、實踐。
10)、在教學和幫困實踐中發現問題,研究、總結、交流、改進。
研究后期
11)、將合理有效地幫困方法全面推廣和落實。
12)、匯總各階段的調查、分析、研究、交流、實驗的有關記錄。
13)、撰寫有關內容的論文或總結調查報告。
5、已具備的工作基礎和有利條件
首先,我們有較好的學生資源;我校是阜康市唯一一所高中學校,學生人數多,學生學習物理的情況不同,學困問題較突出且多樣,學困生分布范圍較廣,為我們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了優勢資源,同時更顯現了開展此課題的必要性,也為我們全面、深入研究提供了條件。
其次,我們有課題研究的基礎,同時,對本課題研究也有一定的準備;我校物理教師致力于物理教育事業,在怎樣上好物理課,開拓學生物理思維、提高學生動手實驗能力等方面不斷探索。《運用信息技術實施高中物理探究教學研究》,是在我校2002年開展的“探究式教學研究”課題的基礎上,依據中國中學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2003―2006教育科研課題《運用信息技術構建創新物理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的子課題研究工作,此課題順利結題并獲阜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填補了阜康市教育科研的空白。我校物理教師每周開展教研活動,交流經驗、心得;探討關于物理教學、學生學習物理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此課題參與的物理教師更是有著課題研究精神和研究熱情。
第三,我校領導對開展教育教學科研和課題研究工作高度重視,并能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以支持;我們物理組以前的課題研究,正是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才順利結題并獲阜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在此項課題研究過程中,除我物理組全體教師外,學校還投入信息技術組教師4人,攝影攝像人員1人,打印文印人員1人,投入資金15000元之多。目前,學校領導依然鼓勵和支持我們搞課題研究,學校每學期給每個教研組都有一個小課題研究任務,我們的小課題研究就是按學校的要求開展的。
6、預期研究成果與得到解決的問題
預期研究成果:通過調查問卷、談話、教育引導等方式,對高中各年級中大部分學困生、學優生學習物理情況的進一步詳細、全面了解;通過家訪、電話等方式與大部分學困生家長的交流和溝通以及聽取部分學困生的任課教師對學困生情況的反應以及意見和建議,全面分析、總結、歸納出造成物理學困問題的主要原因。
通過研讀相關文獻;教師交流探討,探索出新課改后,幫困活動的有效辦法以及具體實施細則。
總結實施幫困活動過程中的問題,進一步改進、完善幫困活動。
得到解決的問題:以學生為本,客觀地總結、歸納出造成學困問題的主要原因(對于特殊原因的學生特殊對待)。
篇3
一、切合實際的計劃、安排、組織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前提。
語文面廣,知識點繁密,教師和學生在學習前首先面臨的就是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的問題。長期以來,很多老師和學生都在埋怨語文讓人老虎吃天無法下抓,尤其是面對平時四平八穩的課堂教學和突如其來的各種考試,兩種反差極大的情景,使教學雙方感到了空前的迷茫和無奈。原因何在,就是我們沒有站在宏觀的角度解決學什么的問題。作為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明白教什么,讓學生明白學什么,然后還要讓學生清楚所學內容對自身成長進步及最切身利益高考的作用和意義,即為什么學,那么緊接著的是怎樣教,怎樣學的問題。解決好這三個問題便將語文教學導入了正確的軌道。其具體做法如下:
1、教師要通讀教材,確定語文教學的目標任務。只有教師把教材通讀后才會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識結構,明確重難點,激活自己的思想頭腦,產生引進教材相關的課程資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僅明確了教學目標任務并且有了實施教學目標任務的思路和做法。
2、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要開展好教學,計劃十分重要,近者一學期,遠者三年,必須要有長遠的打算。這是實施教學以及可持續提高教學質量的工程體系。計劃可分以下幾部分:
(1)課堂教學計劃。重點是理念更新和傳統模式的改變問題,以及課堂結構的優化問題。課堂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主陣地,必須要有詳細的計劃。且要安排詳細重點講授內容和研究性內容等。
(2)第二課堂計劃。這里將課堂以外統稱為第二課堂。其包括作業的種類及要求。落實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渠道和做法,學生語文成績測試的方式以及活化語文知識的活動安排等。這些計劃的制定,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的運作。因此要十分重視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
(3)安排組織是關鍵。如何落實計劃,安排組織是關鍵。重點是安排學校規定的時間,如早讀、課堂、輔導三塊時間的安排。筆者是這樣做的。為了細化語文教學任務,且保證任務落實到位,本人給自己所帶的班級成立了學科委員會,其成員根據語文任務項目而定。這些成員必須是在語文學習的某一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如:筆者按早讀、課前三分鐘演講、作文、隨筆、測試六大塊,分別任命了六名同學為語文學科委員,這六個人負責每一項任務的安排布置、督促、落實,并及時上交相關作業,反饋信息。每一天提前通知全體學生,指明時間、具體任務、完成時間等,要求十分具體。比如演講負責人,必須提前兩天通知演講者,準備相應的內容,提出要求,并在中途檢查了解情況,確保演講質量。比如負責隨筆的學生要收交隨筆還要按我所制訂的評定標準統計隨筆質量,并及時通報給學生。平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科委員開會,布置任務,并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此促進工作。
這樣的做法,效果明顯,改變了以往老師一人布置任務,學科代表一人艱難工作的局面。通過學科委員的帶動作用,學生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激活了語文學習現狀。
以上做法不僅從老師角度解決了教什么的問題,也從學生角度解決了學什么的問題,為進一步展開語文教學提供了組織保障。形成了良性的學習氛圍。
二、課堂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明確了教什么、學什么的問題,下一步就是怎么教、怎么學的問題。方法很多,但要落實到主陣地――課堂。老師必須明確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他是將師生個人語文學習公開化、透明化,是師生交流語文學習心得,互相學習語文學習方法、切搓技藝的舞臺,其不僅包括方法技術的演練,也有個人情感、態度、思想、言行、習慣的熏染。其產生的效應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課堂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作為教師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要堅持不懈的致力于更新自己做人理念和語文教學理念。 理念帶動一切。一個人成長的標志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第一因素是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斷開創新的自我才會創造語文教學的新理念。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個人情感態度、思想精神領域的革新,耳聞目睹的一切都將影響語文教學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的理念,自主、創新、研究、合作等學習方式自然會成為自己語文教學的成分。
2、注重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陳舊的模式。語文教學要堅決擯棄一講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學生聽、老師講的單一方式為學生自主學習、老師適時引導、點撥的方式,打破以往簡單單一的結構模式,要使課堂成為師生、生生交流的平臺,形成動態的結構,拓展語文學習面,真正使語文課堂教學激情洋溢。
3、注重語文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必須重視語文能力的落實,本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口語訓練。二是課堂上注重啟發提問學生,重在問為什么,以此鍛煉學生的思辯能力。三是注重誦讀能力的培養,以此增強學生的語感。四是注重情感氛圍的渲染,以此達到培養學生情感態度的目的。
總之,更新理念,改變方法,重視能力培養是語文教學的起點和歸宿,課堂教學務必落實之。
三、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容忽視第二課堂的重要作用。
1、為了鞏固學習方法以及強化應試能力,必須有計劃地利用好課余時間,給學生布置適當的學習任務,如堅持階段性地下發上乘的高考模擬題,讓學生加強訓練。
2、開展與語文有關的文體活動。如:作文競賽、演講比賽、課本劇表演等,以此活化語文教學內容,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篇4
一、班級形成發展三部曲。
1、班級建立伊始,班干部的選舉,班訓班風班規的制定,量化措施的頒布,值日小組和衛生大掃除的分工,公物責任人的分配等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鋪展開來,一個積極進取的班級初見雛形。
2、隨著師生之間的深入了解,班級的管理日趨民主和科學,班級文化的宣傳和熏陶,值勤生輪流制的體驗,一人一事的主人翁意識的培養,學習方法的集體討論,都讓每個學生快樂成長受益匪淺,一個欣欣向榮的班級大局已定。
3、經過一個學期的磨礪和成長,班風正學風濃已蔚然成風,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班干部小組長率先垂范身先士卒,“讀書思考,知道做到”的校訓深入人心,為育才爭光添彩更是體現在日常行動上,一個自信自強的班級正勇往直前……
二、長抓不懈好習慣的養成教育。
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生,針對初一學生的特點,特制訂了一些便于接受的習慣口訣:“上課前,要坐好,拿書本,不喧鬧。老師來,要問好,坐端正,不斜靠。讀書時,洪亮好,思考時,安靜妙。答問題,積極好,有疑難,及時了。放學時,凳放好,關門窗,不打鬧,常預習,不可少,勤復習,是高招。個人物,整理好,個人事,要記牢。勤動手,多動腦,練身體,個子高。往前看,有目標,天酬勤,成績好。”當然習慣涉及方方面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長抓不懈堅持下來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
三、學習小組的組建和管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交流,組建學習小組的時機日趨成熟,加之學生尖子生優秀后進生也比較多的學情特點,為了共同進步相互幫助,成立學習小組更是一種需要,所以學習小組應運而生。一種模式只有靠正確方法的引導和堅持才能看出其可取之處,為此,小組長的培養,小組學習的常規方法指導,小組合作與競爭的開展,學習、紀律、衛生三位一體的小組精細化管理都在日常學習中不斷滲透并且貫穿始終。學無定法,真正讓學生提高成績并快樂學習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學習小組的很多環節仍需探索和總結,但是我相信踏踏實實的挖掘并發揮其優勢和特點就能更好的促進班級的進步和成長。
四、積極開展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文化既能凈化學習環境,又能美化學生心靈,給學生以無窮的學習動力。學期之初便積極拉開了班級文化建設的序幕,經過近幾次持續建設,“夢在遠方,路在腳下”的班級文化已賞心悅目沁人心脾。讓同學們在感受環境優美的同時更能奮發圖強的為理想而努力拼搏。班級博客的建立進一步升華了班級文化,在博客里有學習方法的心得體會,有班級活動的精彩剪影,有防治流感的貼心提示,有放眼世界的寬廣胸懷,有班級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班級文化已經成為同學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班級也成為同學們茁壯成長的快樂園地。
五、開展定期家訪增強家校聯系。
篇5
一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與就業能力的內涵
(一)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2002年3月由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聯合推行的,基本內容是以大學生人力資源為著眼點,進一步整合深化教學主渠道以外有助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各種活動和工作項目。在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與其他等六個方面引導大學生完善智能結構。該計劃注重課內外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主要圍繞職業設計指導、素質拓展訓練、建立評價體系、強化社會認同四個環節,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Ⅲ
(二)大學生就業能力
美國教育與就業委員會關于就業能力的定義是:就業能力是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進一步講,就業能力是在勞動力市場內通過充分的就業機會,實現對自身潛能的自信。國內常見的定義或描述有:所謂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也有的指人們從事某種職業所具備的能力,包括基本就業能力與特殊能力。也有的認為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指在校期間通過學習或實踐而獲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晉升的能力。總的說來,就業能力是一種就業競爭能力、一種與職業相關的綜合能力。
二 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大學生就業中的核心問題是就業能力的不足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我國社會轉型與經濟高速增長的短期不平衡問題在就業領域的突出表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經濟性因素也有社會性因素。而從學生自身來看,最重要的就是就業能力的不足。而著力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引導大學生科學擇業,是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核心環節。要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就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個性發展和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以及職業素養能力的提高,在求學期間提高心理素質,陶冶高尚的情操,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綜合素質高、發展較全面的人才。
(二)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有利于大學生就業
我國的教育體制雖然不斷改革,但是仍未能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大學生還無法實現理論上和現實上的全面發展,通過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可以逐步消除這一弊端。課堂知識的積累、課外活動的鍛煉、社會生活的完善,有利于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另外,素質拓展計劃可以在大學生的在校期間,利用不同的素質教育新途徑,針對學生的個人情況進行職業設計導航,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對其畢業后的擇業就業有很大幫助。因此,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必然要求。
三 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促進個性全面發展
大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至少包括兩個方面:―是自主性的全面發展。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主體是學生,高校以大學生的自主設計確定素質拓展的內容和方式。自主性原則不但保證了學生在素質拓展計劃中的主體地位,而且能夠保證學生的個性特征在素質拓展過程中得到尊重和張揚,學校通過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從而實現大學生自主性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大學生擇業過程主動性的發揮。二是獨特性的全面發展。目前市場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具有獨特性素質的人才更受親睞,但獨特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學生只有在不斷的成長和發展中、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在社會實踐鍛煉中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性。高校可以通過開展素質拓展活動,如演講比賽、主題設計活動、各種文體活動都可以培養和展示大學生的獨特性,尤其是設計活動,能夠激勵大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聰明才智展現個人魅力。當然,學生的獨特性因人而異,高校只有充分開展各種不同的活動,才有利于大學生在參加各種活動的實踐中逐漸形成自身的獨特性,為將來的就業積累資本。
(二)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主要是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目前多數用^單位要求求職者具備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據了解,大學生就業難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工作經驗”。然而,我國高校教學偏重理論教育,輕實際操作能力培養,企業也不大愿意為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造成學生缺乏社會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在求職就業中就會遇到很大困難。在高校教育中,除了鼓勵學生自身加強實踐能力的鍛陳之外,高校就要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本質屬性就充分突顯出它的實踐性特點。通過組織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等多方面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在活動中由于有了大量鍛煉表達自己和動手操作的機會,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機結合,做到學以致用,提高自身運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能力。
(三)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建設自主創新型國家需要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倉4業意識的高科技人才。而大學生就業時所需的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可以通過開展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方面的素質拓展訓練進行提升。通過開展科普宣傳和“挑戰杯”等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成立大學生科技小組,開展發明制作競賽、學術論文競賽等,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開展大學生科技論壇、創業講壇活動,邀請科技專家、創業精英、成功校友等方面的突出人才為大學生傳授科技創新經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通過定期開展創業計劃培訓及創業計劃大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為學生提供就業實戰鍛煉的舞臺。充分利用好大學生創業見習基地、創業實習基地和創業園等創業實踐基地,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創業經驗。在素質拓展創新創業的活動中配備得力的指導教師,特別是要加強對創業受挫學生的心理引導,幫助其總結失敗的原因和教訓,不斷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為日后的就業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高校通過實施素質拓展計劃,鼓勵學生在學校范圍內組織成立各種不同的社團,如文學社、藝術協會、心理協會等,并跨系跨專業定期開展不同的社團活動。通過成立社團、管理社團或參加不同的社團活動,既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也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溝通和交流的橋梁,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大
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工作、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的活動,如社會服務活動、社會公益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等,可以盡早了解社會現狀、認識現實社會、懂得人與社會的關系,鍛煉其社會交往與社會活動能力,為日后能夠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五)提高職業素養與能力
許多學子考上大學后,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成功感和優越感,自信心增強的同時也易于自我感覺過于良好,自我評價過高,不能正確、全面地認識和評價自己,以至于不清楚自己的未來走向,等到臨畢業時才匆忙進行職業選擇。據調查,大部分大學生不太關注自己的求學生涯規劃和中長期職業發展計劃,而是過分依賴已有的經驗,缺乏與就業指導機構的溝通交流,對就業政策、就業環境、就業形勢等缺乏及時而全面的了解。他們多按照培養方案與導師指導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以為只要獲得文憑就意味著完成了就業準備,就能順利就業,結果往往是措手不及,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被動就業。通過素質拓展計劃,針對學生個人情況進行職業設計導航,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確立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與目標,以實現準確定位,做好自己的職業選擇和決策,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和能力。同時,有針對性地參加本專業和非專業的技能培訓,考取各類技能證書,也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六)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隨著競爭的加劇和不確定性的增強,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考察應聘者的挫折承受能力。所謂挫折承受能力,就是指在失意、困難、失敗等面前要有很強的抗挫折的耐力。當前的大學生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普遍具有心理脆弱、遇事敏感、抗挫折能力差等顯著特點。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在求職過程中,經常會遭受這樣或那樣的打擊,特別是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極易陷入焦慮、迷茫和抑郁等心理狀態,不僅逃避現實,甚至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個別人還走上了極端道路。大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差,已經成為影響畢業生就業能力提高和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加強承受挫折的訓練顯得極為重要和必不可少。高校可以通過開展素質拓展計劃,進一步做好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心理教育資源,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社會心理學、自我調節、就業觀等方面的培訓和引導,使其正確評價自己,了解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克服自卑、浮躁、依賴、恐慌等心理,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在素質拓展的社會實踐中,學生必定會經受失敗、遭受挫折,但是往往只有在失敗中才能更好地成長,學生會自覺和不自覺地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增強克服挫折的信心,提高社會適應力,才能在將來為展示自己的才華踏出第一步。
參考文獻
[1]李卓慧,鄭澎,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實施現狀實測調研報告[J]中國成人教育,2010(2)
[2]杜德省,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現實考量與培養策略[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
篇6
分層教學模式是一套有效的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根據在充分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和以及個人潛力發展程度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把學生群體劃分為若干小組,使美國小組內學生的水平盡量接近,并以此為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再針對每個小組進行差別化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教師恰當分層策略以及學生個體相互作的影響下,實現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分層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照顧個體差異,便于因材施教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涉及到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而且還涉及到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審美取向以及個人情感因素。例如,有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并沒有建立起足夠的英語閱讀興趣,有的學生只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對國外文化和表達方式不感興趣,由于每個學生的這些復雜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就顯得更為必要。
2.消除智力歧視,實現互助合作
在高中英語閱讀中實施分層互動的教學方式具有明顯優點,一是能夠讓學生們在在各自的小組內,帶著積極的“游戲心態”去共同完成共同的閱讀任務。二是可以培養學生在組內交流互動的過程中互相幫助,緊密合作,潛移默化地提高交際能力。
3.鼓勵獨立學習,提升自學能力
教師再實際的分層式教學過程中,可以要求每一名學生閱讀指定的文章,然后針對閱讀理解中藥回答的問題,經由各自所在的小組進行交流研討,從而得到小組大部分成員一致認可的答案。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每名學生暢所欲言,表達出自己對英文文章的閱讀方法以及各自的解題思路,并鼓勵小組成員相互切磋,再將好的閱讀方法和解題思路在小組中進行集中展示,使大家能夠對好的成果進行有效借鑒。這樣一來,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并從中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成果總結能力。
三、分層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對學生群體進行科學分層
教師可以把全體學生劃分成如下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的學生英語略讀能力相對最高,日常具備較大的閱讀量,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并能夠形成自己的有效閱讀風格,能夠讀懂高于教材難度的英語文章,并且還能進行口頭描述和內容總結。第二類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居中,平常會偶爾涉獵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英語文章,對于難度略高于教材要求的文章,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理解。第三種類型的學生閱讀能力相對較差,對英語不感興趣,學習英語感到很困難,并且一看到英語文章就會產生排斥心理。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方式對全體學生進行分類,從而能夠在今后有的放矢地實施相應的教學策略。
2.對教學目標進行梯度分層
對全體學生進行有效分層后,教師再設計出能夠適應三個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水平的閱讀材料。具體而言,第一個層次學生的閱讀能力相對較高,教師可以要求他們通過上下文內容的邏輯關系以及單詞的構詞法推斷閱讀理解中生詞的含義,能夠通過文章的表達方式來真確感受作者的主觀情緒,并且能夠在對文章進行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口頭講述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總結出作者的觀點。第二個層次學生的要求可相應降低一些,可以鼓勵他們對長難句進行劃分,并由此進一步理解全文大意,至于一些生詞,如果不影響學生對全文的理解,教師可以不必強行要求學生推測出其含義。對于第三種類型的學生,教師再對他們提供閱讀材料之前,可以先對他們講述材料北京,作者意圖,從而讓學生對材料有一定的熟悉感,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興趣。
3.對教學方法進行策略分層
對于第一種類型的學生,教師可以對他們提高要求,不僅要熟練掌握課本中的文章,還可以要求他們泛讀,例如鼓勵他們閱讀注入《英語世界》《新東方英語》之類的期刊,并且要有一定的泛讀速度,同時還要保證一個較高的準確率。對于第二種類型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只要掌握課本中文章的內容,這些文章中的每個單詞都應該記住和理解,在高中開設英語作品選修班,或組織英語學習小組,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購買課外材料進行泛讀訓練。對于第三種類型的學生,教師首先應該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如可以鼓勵他們平時多看看原版的英美電影,讓他們在輕松的狀態中培養興趣,對于課本中的精讀內容,可以讓他們在把握全篇內容的前提下,跳過一些難度較大的細節,今后再專門花時間去研究這些細節。
作者:黃華首 單位: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校本課程;小學;整體規劃;實踐摸索;反思完善。
[Abstract] the elementary school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urriculum develops, should by the school collective power primarily, have to practice while consummates. Builds between one kind of school mutually to exchange the study, mutually supervises the advance the good atmosphere is the region whole advancement effective policing method. The establishment appraisal feedback mechanism can unceasingly move towards for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urriculum maturely provides the system safeguard.
[Key word]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urriculum; Elementary school; Whole plan; The practice tried to find out; Reconsidering consummation.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地教師自主開發的課程,是體現國家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發揮學校和教師在課程開發建設中的主動積極性,展示學校辦學特色,實現教師學生個性化教學追求的一門課程。校本課程的有效開發和實施,對提升學校辦學理念,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以上認識,我區從2002年秋季開始,在全面進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同時,把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當作課改實驗的一項重要任務,展開了全面嘗試探索實踐。
1總結已有經驗,研究區情實際,確定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總體思路
在2002年以前,我區個別學校在創建學校辦學特色,開展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活動中,已經初步進行了課程教材的開發編寫嘗試,如城區10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活動,在2001年就開發編寫出一冊教材。還有城區40校的“消防教育”活動,也是開展多年,且有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教學計劃安排和教學設計。由此,我們在決定開展校本課程開發工作之后,馬上就組織教研室精干力量,聯系有關學校人員,進行調研討論,總結已有經驗,研究我區學校、教師實際,最后形成三點基本認識:①我區所屬全部為小學,教師絕大多數都是中師畢業,個人設計課程體系,開發編寫教學綱要、教材能力不夠。同時校本課程開發是一項綜合性工作,需要學校在設施、經費、教學資源、人力資源等的全方位支持,因此學校集體力量應是開發校本課程的主體。②開發校本課程對于我區廣大學校、教師來說,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這項工作只能是一個邊摸索、邊總結、邊完善的過程。③在開發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問題和困難,為保證學校開發研究工作能夠堅持下去,需要全區性的有效管理指導。在此基礎上,最后我們確定全區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總體思路為:學校整體規劃為主,教師個人開發為輔,先計劃,后實施,先課時內容安排,后具體教學活動設計。而后,我們制定了《大同市城區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方案》,決定區教研室組織學識水平比較高的教研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指導組,各學校成立校本課程開發領導組和開發組,并擬定每學年全區召開一次校本課程開發匯報交流會。這些,為我區校本課程開發工作制定出了明確的整體工作規劃和步驟安排。
2集中培訓,安排任務,做好校本課程開發前的思想認識準備
之后,我們隨之組織召開了校本課程開發培訓會,各校選派分管領導和骨干教師參加培訓。會上,我們講了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開發過程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式。還給大家介紹了城區10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開發的初步經驗,讓大家明白我們完全有能力進行課程教材開發工作,從而克服畏難情緒。會議另外安排了各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工作任務:①各學校校本課程開發領導組帶領開發組成員,按照全區校本課程開發總體思路步驟,認真研究學生需要,研究學校教學資源和教師資源實際,研究本地及學校附近社區資源情況,集體討論,制定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及教學計劃;②學校根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具體分配任務給任課教師設計課時教學內容;③組織任課教師互相交流討論教學設計,最后由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組成員集體確定形成教案;④學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不斷發現問題,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完善課程教案,在此基礎上,有條件的學校可編印教學用書。經過培訓及任務安排,各校領導和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認識,由此使我區學校形成了領導高度重視,參與教師干勁十足的良好校本課程開發氛圍。
3匯報交流,個別指導,做好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方法研究與工作督促
為了交流經驗,互相借鑒,共同提高,也為了能夠督促各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工作不斷向前發展,我區每學年舉行一次校本課程開發匯報交流研討會。會上,要求各學校匯報校本課程開發工作進展情況,提出研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大家共同討論,總結經驗,肯定成績,尋找不足,研究解決辦法。通過匯報交流活動,工作開展好的學校,其成果得到展示,工作開展較差的學校,其差距也被暴露。這樣,在大家互相學習借鑒的同時,也起到了互相監督,鞭策后進的作用。通過匯報交流活動,大家對校本課程開發中各種問題的認識得到不斷深化,不斷明確。
比如在開始階段,相當一部分學校認為校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應以鄉土特色為主,以本地風土人情為主,經過反復實踐討論,大家認識到,校本課程開發教學如果僅僅局限在一個領域,不僅反映不出學校特色,更限制了教師課程開發的多樣化個性特長,限制了學生課程學習的多樣化個性發展。因此,在明確了這一認識之后,學校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的視野越來越開闊,現在我區各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教學內容不僅有風土人情教育,文化歷史教育,有環境教育,禮儀行為養成教育,也有食品衛生教育,生活常識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還有學科教學的延伸補充內容,如書法教育,詩文賞讀教育,學習方法教育等等,校本課程開發教學內容越來越豐富多彩,學校特色越來越鮮明。在教案設計和教材編寫方面,開始大多數學校采用選用選編方式,形式以文字敘述為主,經過不斷摸索,大家牢牢把握為學生服務,著眼于學生發展這個中心,從學生的需要著想,不斷改進校本課程教材的呈現方式,目前各學校所開發出來的校本課程教材更加適應小學生的心理水平,圖文并茂,卡通畫、漫畫、拼音,形象生動,好讀易認,其中有好幾所學校的校本課程教材也完全是自己獨立開發編寫出來的,如城區10校的《健康成長》系列教材,城區30校的認識學校、認識周圍環境《校本課程教材》,城區32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城區38校的《交通安全知識》、《衛生保健知識》、《疾病預防知識》、《飲食保健知識》、《養成教育》、《自理能力》教材,城區40校的《消防教育綜合實踐》教材。校本課程教學方式也靈活多樣,既有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如城區14校的《科技》,城區18校的《飲食與健康》,城區25校的《古詩文賞讀》,城區43校的《口語交際》;也有以學生調查為主的,如城區1校的《街道歷史》,城區7校的《名人名街名店》;也有以實踐活動為主的,如城區40校的《消防教育綜合實踐》,城區41校的《航模》,《種植》。各學校在校本課程教學方面,能夠注重使學生動腦動手相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主動探究主動發展的空間。
幾年來,在不斷實踐,不斷摸索,不斷交流討論,不斷反思中,使我區的校本課程開發工作能夠始終沿著一個比較正確的軌道前進,不斷成熟,不斷完善。平時,教研室人員還隨時與學校溝通聯系,進行個別指導和個案研究討論,這些都有效保證了學校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良性發展。
4檢查評價,展示表彰,做好校本課程開發成果及經驗的認定推廣
為保證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科學性、嚴肅性,我們也按規定結合課改工作制定了《大同市城區校本課程評審制度》,成立了大同市城區校本課程評審委員會。但考慮到校本課程開發具有開創摸索特點,特別是起步階段,應以鼓勵大膽探索為主,因此,我們的校本課程審議工作在實際操作中不進行預先立項審批,只作結果認定評價。在這種工作思路指導下,我們每學期結合校本課程開發匯報交流研討會,推選出幾所工作比較好的學校在會上作重點發言,給大家介紹經驗,展示成果,以示表彰。兩年來,先后做過經驗介紹和成果展示的學校有城區10校、38校、39校、25校、24校、7校、45校、14校、18校等。另外,我區教研室每年集中組織一次課改工作檢查,其中也包括校本課程開發實施情況檢查,對此,我區教研室人員通過看教案、聽課、訪問學生等,了解各學校校本課程實際教學情況,及對學生發展需要的適應情況。每年年終,召開全區教學工作總結表彰會,在此期間,我們對學校上報的校本課程開發成果進行集中審議評價,并結合了解到的日常教學工作情況,給予認定總結,對于開發成果有價值,平時教學比較好的學校,在大會表彰,并總結經驗,加以推廣。同時,我們積極推選優秀校本課程開發成果參加省、市評選,其中城區10校、38校的校本課程獲得2003年大同市課改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等這些,都極大地鼓勵激發了學校、教師投身校本課程開發教學工作的積極性。2005年底統計,我區各學校共開發校本課程100多種。
5研究新情況,制定新策略,使校本課程開發工作不斷前進
篇8
【關鍵詞】家訪 大學生 健康成長
1高校家訪的目的和意義
家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的重要渠道,是連接家庭與學校的有效載體,是傳遞學生個人信息的橋梁,是學校社會化教育的時代產物。通過家訪高校教師可以逐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動態和心理動態等,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為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其次,家訪能夠增強家長的責任心并幫助他們以科學的理念教育孩子,讓家長對孩子的現在和未來有一個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與了解。
通過開展高校大學生家訪活動,促進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便于有針對性地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學校與家庭、教育者與家長的聯系,形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強大合力;促進高校教師深入了解社會實際,增進與學生及其家庭的感情,提升工作能力,進一步提高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水平。
2家訪活動的實施過程及方式
2.1深入實地家訪
遼寧省輔導員老師從2008年開始走訪各個層次的學生家庭。從走訪的每一戶學生家庭著手,進行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調研,獲取學生家庭基本信息。家訪工作不僅為輔導員老師們的工作打開了一扇窗,搭建了與學生家長的橋梁紐帶,同時也在走訪家庭過程中受到了歷練與成長。家訪過程雖有可喜的成績但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的學生因家境貧困而自卑,有的擔心老師到家里告狀,也有的覺得家訪只是走形式,輔導員來不來無所謂,所以經常會遇到學生不愿意讓輔導員家訪的情況,無論是否被歡迎,當輔導員真誠地走入學生家庭,在離開時所有的學生和家長都滿懷謝意。聘請學校心理中心的專家教授精心設計《家庭教育調查問卷》,旨在通過了解不同家庭教育模式給學生成長帶來的影響,研究出更好的教育培養學生方式方法。同時,在輔導員家訪隊伍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師也參與其中,選擇了性格古怪、心理壓力較大的學生作為家訪對象,在心理老師的陪同下進行了家訪。經過家訪拉近了學生和老師的心理距離,也讓輔導員老師學會運用心理學知識幫助這些學生走出陰影,調整心態,更加積極努力的面對生活。
2.2召開學生家長會
高校的家長會因學生遍布全國,學生家長層次不一,很難具體實施。而很多高校本著嚴謹的育人態度,在新生入學伊始,便集中召開新生家長座談會。從學校的教學模式、管理制度、校風建設、思想培育各個方面促進家長全面了解學生所在的學校。讓家長放心、舒心、安心的將孩子交給學校,為學生的職業之路打下夯實的人文基礎,為學生的發展之途勾畫出基本框架。除此之外,高校要利用寒暑假的時間深入各地召開學生家長會。通過家長座談會的形式促進老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的廣泛溝通和深入交流,共同探討教風、學風、校風建設等工作,領域寬,涉及面廣,與創業就業相結合,探索創新改革的路線,針對性的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方案。為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家庭支撐,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更加優越的環境背景,為學生的未來職業之路提供可行性建議。
2.3電子、書信家訪
通過書信、QQ、電子郵件、飛信、博客的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內容包括學生在學校這個大家庭里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個人情感,綜合素質,讓學生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思想進程,學習動態,所得成績,社交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水平。設計“家長問答”一欄,讓家長與學生溝通,并歡迎家長對學院的管理和教育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家長電話、書信、電子郵件等多種途徑的積極回饋,有的放矢的做學生工作,使學生變得更加成熟和自立。
2.4電話家訪
因實地家訪受時間、經費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對學生覆蓋性家訪,為了建立與全體學生家庭聯系的綠色通道,可以采取電話家訪的形式。輔導員利用學生離校后兩周時間對所負責的學生進行電話家訪,通過電話家訪老師能夠全面的“走近”學生家庭,感受到家長的熱情、對學生的關切以及對學校的支持,而家長也從以往只關心孩子吃穿到主動詢問孩子綜合素質的發展,在電話家訪溝通的過程中,老師們也提高了溝通的技巧,掌握了談話的藝術。
同時,通過電話家訪,讓職業生涯規劃走進家庭。結合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個人情況,階段性的為每位同學制定學習、實踐、工作一體化的藍圖。幫助他們分析就業前景,并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普惠制教育,及時調整就業定位。對于部分有厭學情緒的同學,建議這部分同學假期到相關單位進行見習,通過見習讓學生對專業萌生興趣。
3高校家訪對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體會
家訪中我們發現有些在學校表現得家庭富裕的學生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用著高檔手機的學生父母也不過就是普通工人,申請困難補助的學生穿著名牌服裝。這引發了我們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思考,高等學校并非貴族學院,我們所倡導的同樣是節約、樸素的生活作風。通過家訪活動認識到我們急需對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和責任教育,通過讓他們體會父母的艱辛來調整自身的價值觀,通過“給大學算比帳”、“和家長算筆帳”以及理財教育等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作風,而如何促進學生的感恩教育與責任教育是我們進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校大學生家訪活動開辟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基地。家訪工作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素材。這種系統全面的教育模式,將“和諧、民生、育人”作為家訪活動的核心觀念。這些家訪的經歷也是對今后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有益的教材。家訪工作能夠了解學生的思想,能與家長達成對學生幫助教育和引導的共識,了解學生和家長對學校教學和管理工作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以家訪活動為平臺,讓老師、家長和學生三方面得到更充分的交流與溝通。
本文是遼寧省 “十二五”高等教育研究2013-2014年度課題《家訪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效果研究》(課題編號:GHYB1314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陶慧.遠程家訪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與研究.管理觀察,2009,6
[2]姜維軍,白雪峰.高校輔導員家訪實效性研究.高校輔導員,2010,(4)
[3]郭金海,韓雪.高校家訪工作實施路徑初探.科技向導,2011,(26)
篇9
1.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數學教學相對于其他學科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基礎好的學起來就容易,基礎薄弱的學起來就吃力。傳統的一竿子教學已經不能改變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個體差異較大的現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地進行分層教學,針對學生的數學基礎及數學學科的學習期望,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這樣可以把握教學的大方向,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十分必要。分層教學是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都進行分層,從而有效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科學地確定學習目標,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調動老師對教學資源的利用,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這對于初中數學教學的長遠發展有重要意義。總之,無論是從教學目標,還是學生自身,乃至長期教學,分層教學對于初中數學教學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科學化、規范化地開展。
2.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
分層教學的推行已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實施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但縱觀現下的實施情況,分層教學的實施并沒有提高教學質量反而出現了各地實施程度不一,老師要求也不一的現象,致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差異較大,甚至使得原有的學生之間的差異加大。對于學生而言,由于分層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沒有把握好分層的標準及學生的個人情況,致使學生中出現“攀比”心理,基礎較好的學生中出現盲目自信的現象,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則產生悲觀心理,二者的反差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形成惡性循環,使得教學不能健康科學地開展。再次,由于各地區的分層教學沒有統一的大綱指導,分層教學大多是根據老師的經驗實施,然而老師個人的意見是局限的,有的老師為了更好地分層,在分層的指標劃定上花費很多時間和資源,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也過于追求教學的“層次性”,譬如要更好地體現教學的分層,要分班,分班結束后還要分教材等,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學資源的不必要投入,且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總的來說,學生不能在分層教學中得到很大的進步,現狀不容樂觀。
3.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
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適宜長期推廣,但縱觀當前的實施情況,分層教學的實施不容樂觀。下面筆者將結合教學的目標和分層教學的意義對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加以探索。
3.1教學目標的分層
分層教學是將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將其分為不同的層次進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及教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因此在教學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即分層教學的首要任務便是進行教學目標的分層。目標的分層不是全部分層,而是科學地分清楚什么目標可以共有,什么目標需要分層,譬如在進行數學某一章節的教學時,共有的目標是學生要對所有的基本概念的掌握及基本運算能力的掌握,但是對于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深入就應該由層次性把握,譬如,對于幾何教學中的一般知識點,就應該確定共有目標,采用一樣的教學方式,讓基礎薄弱的學生認識到基礎好的學生與自己沒有太大的差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在實現目標分層之余增強層次低一級的學生的信心。
3.2教學過程的分層
教學過程的分層是分層教學的主要核心組成部分,即分層教學的實施。教學過程的分層指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教學要有層次性,但不是說非要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在不同的教室或是運用不同的教材進行教學,而是教學有層次性的教學內容即可。具體在實施過程中建議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同一教室教學,在內容上可以由易到難地進行備課,上課過程中對于簡單的知識著重進行講解,重點關注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增強他們的信心;同時也應對教學有知識上的深入,重點關注基礎較好的學生,問題的設置對于簡單獲取知識有平穩的過渡,讓基礎薄弱的學生也有聽懂和掌握的機會。這樣一堂課下來,不論是哪個群體都會得到自己的所需,同時也可以加深基礎的鞏固,拓展基礎薄弱學生的提升空間,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更好地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打破嚴格死板的分層帶來的學生之間的“身份懸殊”,使分層教學更科學健康地發展。
3.3教學考核的分層
在目標的分層中要注意目標的共有和分層,教學中的分層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層且還不能失去造成分層帶來的學生之間的“身份懸殊”感。在教學考核中的分層和目標的分層有相似之處,應采取統一考核、分層對待的方式。所謂統一考核指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最直接的是采取相同的一套試卷進行,分層對待則是對考核的內容進行層次性編排,在大范圍內實行基礎知識的考核,這就要求所有學生都作答,同時還要體現小范圍的難點知識掌握的層次性,設置一部分有難度的考題,當然考題的難度也應有層次性,從而激發學生的挑戰心和學習熱情。
篇10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角色體驗;課程教學;《區域旅游規劃原理》
一、研究案例
(一)案例內容
清晨的陽光照在大學校園里年輕的臉龐上,男生們和舍友邊說邊笑,談著昨天大家“臥談會”的焦點內容;女生們則穿著不同顏色和不同風格的衣服,盡顯她們青春的色彩。走進教室,桌椅、投影儀和黑板有序的擺在那里,一切是那么的有序;老師表情嚴肅,邊在電腦上為他上課前做著最后的準備,邊思量著今天的兩節課他將要完成的教學內容。在教室這種有序、嚴謹的氛圍下,走進教室的男生、女生們,各自坐到了他們習慣的位置上。上課的鈴聲一響,老師開始了課程的講述,一張一張幻燈片閃過,老師抑揚頓挫的講課聲,也似乎也變成了一個頻率。玩玩手機、發發呆、在筆記本上畫著玩玩,或者干脆趴著小憩一會。在學生被動應付和呆滯的眼神的反饋中,老師認為他們是對講課的內容沒聽懂或者不
理解,于是他努力對所講的問題進一步的闡釋……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匆匆收拾東西,奔往下一個教室。老師邊收拾東西,邊為他剛才進一步闡釋學生有沒有聽懂而感到困惑……
(二) 案例分析
這是我們很多大學校園課堂的一種常態。如果將這常態形容成一個生命體的話,這個生命體雖然能夠完成它的呼吸,卻沒有一點鮮活的氣息。這與傳統課堂教學在認識上存在的三個錯誤的假設有關。一是:認為教師與學生都是為認知而存在的,他們的個人情緒將不會給教學帶來決定性的影響;二是:認為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可以消解, “別人都會了為什么你還不會”、“這個問題我講過多少遍了你還不懂”之類的批評隨處可見;三是:認為學生是可以被動接受的,給予了學生就會收到效果,積少成多,量變引發質變。這三個錯誤假設,造成了傳統課堂教學無論在實踐取向上還是在價值取向上,都過度追求統一 [1]。古羅馬喜劇作家泰倫修有一句話:“我是人,我認為人類的一切都與我血肉相關。”是的,作為一個人,不僅是物的化身,還有生命的精神意識[2]。而我們這種教育的常態中,卻忽略了教師和學生們的情感需要。在固化的空間(教室)中,追求統一,使得課堂缺乏生命體自由呼吸的空間。
二、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的內涵
(一)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的概念
中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源于拋錨式教學。但這一理論更加適用于技術學為基礎的課程,而對于很多的社會學和經濟學的課程則并不適用。我國學者袁銀枝將“任務驅動”教學法定義為: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把課程體系設計成不同的工作任務,把教學內容分解到具體任務中,讓學生以分組的方式承擔工作任務,從而系統地學習、掌握理論知識和崗位技能的一種教學模式[3]。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對原來的任務驅動法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將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定位于喚醒情感與角色體認相融合的教學理論與模式體系。主要表現在:該種教學方法更加注重教師和學生這兩個課堂主體的情感喚醒,讓學習的過程更加具有生命力;更加強調了以創設教學情境、引導生命體驗為手段,使得情境與體驗都成為可供操作的概念。
(二)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的適用范圍
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的核心是角色體驗與任務驅動。首先,要求該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操性;其次,課程專業知識在運用中有角色性的特征,實操性的工作任務,在課堂內難以實現,通過借助校園外的一些環境,在任務驅動下,學生對所承擔的角色進行體驗,完成對知識點的學習與探究。
三、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的特點
(一)拓展了課堂教學的空間
傳統課堂中,教室是一個封閉的“靜聽”環境,學生的知、情、意、行,無法經歷發生和發展的全過程,動態生成機制也就無法形成,使課堂教學的各環節封閉、沉悶和程序化。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不僅可以將學生上課的物理空間進行擴展,而且也會擴大學生學習和思考問題的空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走出封閉的教室,去與角色相關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中,履行角色所賦予的義務與責任。另外,在學生角色體驗的過程中,他們會與不同的任務相關群體進行交流,群體不同,對問題思考的角度也會不同,這樣也就突破了老師、同學以及自己的三元思維結構,學生的思考空間也就更大。
(二) 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培養與保護
傳統課堂對教學內容以被動接受為主,久而久之,使得課堂氣氛愈加沉悶,以致有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出了學生“啟而不發”的感嘆。學生主體的落實不應停留在理論層面上,更應成為教學實踐的探索方向。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在喚醒學生主體參與情感的基礎上,從任務的接受到角色的選取,都是學生自我決策的結果,在“目標有我選”的基礎上,還拓展出“工作過程由我選”、“任務結果由我定”的內容。這樣學生專業學習的“我”意識得到增強,這就起到了學生主體意識培養與保護的雙重任務。
(三)將學生個人情感的表達與角色扮演相融合
在前面的案例講述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個人情感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壓抑,學生沒有途徑將個人的情感與學習內容聯系起來有關。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任務和角色是學生自己采擇的,采擇的過程就是學生對該任務與角色的認同過程。而在角色體驗過程中,由于工作任務的驅動,學生將慢慢地把自己的個人情感與角色扮演結合起來。這樣,既考慮到了學生的個人情感的表達,也使得任務的驅動更加溫情和人性化。
(四) 在團隊成員間的交流中認識自己并感受快樂
隨著網絡的普及,很多學生加入了“宅男”、“宅女”行列。虛擬的空間,讓原本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更加脫離班級群體和社會。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中的任務,是由承擔不同角色的學生分工協作完成的,在任務進行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有更多的交流時間,角色分享與小組討論能夠讓學生在同齡人的評價中,更加清晰的認識自己,感受成長的快樂。
四、基于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的《區域旅游規 劃原理》課程設計
(一)《區域旅游規劃原理》與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
《區域旅游規劃原理》是一門實操性非常強的課程。目前,主要從事區域旅游規劃工作的是一些旅游專家和博士、碩士生。該門課程對于本科生,主要是掌握區域旅游規劃的工作流程以及基本的技術要點。區域旅游規劃的工作,必須與具體的區域相結合,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雖會選取的各種規劃案例來補充教學,但由于學生對案例所涉及的區域了解度不夠,對相關知識只能停留在表面。引入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通過主體目標下的各子任務的驅動,促進學生從區域旅游規劃的角度來進行調研和思考,這將大大提高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另外,區域旅游規劃工作在實施中,是以團隊形式完成的,每個人承擔不同的規劃任務,分工協作。這樣,學生承擔不同的角色來完成規劃任務,更能掌握該工作的要領。
(二)基于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的《區域旅游規劃原理》課程設計
《區域旅游規劃原理》專業課程,在我國本科旅游專業教學中,所占的學分有所不同,從2-4個學分不等。各學校上課的總周數也很有差異,有的學校一門課程上14-16周,而有些學校一門課程會比較集中的上8-9周。但32個學時還是該門課程基本的一個課時量。本文以2學分16周為例,運用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對《區域旅游規劃原理》進行課程設計。
五、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的重點
(一)任務的設置問題
任務是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的核心。而以往的課堂任務設置,任務很多時候是有固定的答案。而為數不多的開敞性的問題,問題的回答又多是脫離實際的一些空想。由此,在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任務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體驗度和積極性。譬如:《區域旅游規劃原理》可選取校園或者學校所在的地區為研究區域。第二:關注學生角色成長。結合學生對角色認知的成長來布置任務。譬如:在區域旅游規劃的任務設計中,二手文獻方法分享、實地調研經歷分享和核心問題討論就是從學生進入角色的過程來進行設計的。第三:任務能讓學生更多的展示自己。譬如:在區域旅游規劃的任務設計的最后考評中, 設置小組工作風采展示片的任務,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
(二)小組的組建與角色分工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小組的變動不大。久而久之,就為一些同學制造了偷懶的溫床。在角色體驗視角下任務驅動法中,小組是課堂的單元,而個人的角色則是組成要素。要求學生尋求合作伙伴,小組成員和小組長的確定,要建立在大家充分討論的基礎上。角色分工要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和個性來分配。并通過明確的工作分工和角色討論,讓每個成員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在積極地參與自我評價、評價他人和對師生評價的再評價中塑造角色。以上《區域旅游規劃原理》的課程設計中,在小組任務工作前,在小組成員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制定《小組工作計劃》,就是避免小組成員角色認同不高、任務工作懶惰的有效方法。
(三)學生角色體驗的激勵
角色體驗的程度決定了任務完成的質量。而由于學生的社會經驗缺乏,在到實際環境角色體驗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恐懼感。由此,對學生角色體驗的激勵特別重要。譬如在《區域旅游規劃原理》課程中,通過大家分享調研經歷的活動,給學生一個“倒苦水”和“分享快樂”的機會,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學生會有更大的信心去面對挑戰。
(四)學生成績的考評
成績是學生學習課程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以往大學課程成績評定主要有三大誤區。第一:教師單方評定的模式,忽視了學生參與自我評價的情感訴求。第二: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比重過大,忽視了平時學習和課堂參與的重要性。第三:作業交了就可以的評定方法,忽視了作業完成過程中學生的成長和對作業的分享。為了突破這三大問題,在《區域旅游規劃原理》的課程設計的成績評定中,將教師分數評定與小組長分數評定相結合,通過“調研過程分享”和“規劃成果分享”環節,以增加學生對作業的感情投入。在成績考評上,也避免了“一考定成績”的考評方式,將學生的成績與各階段性任務成果相結合,多方面考量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
參考文獻:
[1]張志勇.喚醒情感:情景體驗教學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