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安全監測制度范文
時間:2024-03-09 16:06: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職業安全監測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出臺背景
職業性放射性疾病包括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亞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內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膚疾病、放射性腫瘤、放射性骨損傷、放射性甲狀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復合傷以及根據《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標準(總則)》可以診斷的其他放射性損傷。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國務院職業病防治工作推進會的有關精神,根據福建省衛生健康委辦公室《關于印發2020年放射衛生監測項目工作的通知》(閩衛職健明電〔2020〕413號)、《泉州市衛健委關于印發2020年泉州市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監測工作方案的通知》(泉衛職健發明電〔2020〕150號)要求,決定在全區范圍內繼續開展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監測工作(以下簡稱監測)。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二、工作依據
(一)監測方法
2021年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監測采取常規監測、職業健康檢查、醫學隨訪、現場調查、網絡報告、質量控制工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市疾控中心負責本監測項目的具體實施、指導、技術培訓、質量控制等總體技術支撐工作。區衛生計生執法大隊根據區實施方案的要求,完成相關監測內容及任務。
(二)監測內容
1.放射診療機構職業健康管理基本情況調查。監測內容包括全區的放射診療機構數量、放射工作人員數量、個人劑量監測率和職業健康檢查人數等有關數據。
2.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情況。監測內容包括開展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的基本情況、本年度職業健康檢查的情況、在崗期間的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分析情況、眼晶狀體健康檢查情況、甲狀腺檢查情況和職業健康檢查數據庫情況等。
3.過量受照人員醫學隨訪。監測項目承擔機構負責收集、整理轄區內既往職業性放射性疾病患者、事故受照人員及年劑量≥20mSv放射工作人員的基本情況。對上述人員開展醫學體檢,總人數原則上不少于2例,提交健康檢查數據,撰寫過量受照人員醫學隨訪報告。
4.醫院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情況。監測內容包括監測醫院基本情況、個人防護用品配備情況、放射防護配套設備和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監護等情況。
本方案監測內容所涉及的相關表格詳見《工作手冊》,《工作手冊》由省衛健委另行下發。
三、工作范圍
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監測項目包括放射診療機構職業健康管理基本情況、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情況、過量受照人員醫學隨訪和醫院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情況四部分。
(一)放射診療機構職業健康管理基本情況、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情況、和過量受照人員醫學隨訪。監測覆蓋全區放射診療機構、職業健康檢查機構。
(二)醫院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情況。監測對象為泉州市泉港區醫院、泉港區婦幼保健院、泉港合眾醫院。
四、落實措施
(一)組織實施
1.局綜合監督和政策法規股負責本轄區內監測項目的組織實施,制定本轄區具體工作實施方案。
2.區衛生計生執法大隊協調組織監測醫院開展監測工作,督促監測機構按時報送轄區內監測醫院基本情況、監測數據和工作總結等監測項目內容,確保監測工作順利進行。
(二)監測工作報告與監測數據的利用
區衛生計生執法大隊將職業性放射性疾病監測實施方案、業務培訓、過程管理、抽查、實驗室間比對、質量考核或質量評估、經費分配與使用、各分項工作評估等情況分別于2020年10月15日、12月15日前上報市衛生計生執法支隊。
區衛健局及時組織區衛生計生執法大隊對監測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與整改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依法處置。
篇2
1、建立健全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管理機構,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職業健康管理人員。
2、單位主要責任人是本單位職業危害防治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職業健康管理全面負責。
3、建立健全職業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規程。
4、存在職業危害的作業場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其他規定。
5、對從業人員要進行崗前、崗中職業健康培訓,督促從業人員遵守相關職業危害規定。
6、新建項目的職業危害防護措施,嚴格執行“三同時”規定。
7、存在職業危害的場所,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告知作業場所存在的危害因素。
8、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職業危害防護用品,并督促指導從業人員正確佩戴使用。
9、單位必須經常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進行維護、檢修、保養,并定期檢測,保證其處于正常狀態。
10、加強對作業場所危害因素的異常監測,檢測結果,及時公布。
11、單位應當為從業人員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12、單位應當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替代產生職業危害的技術、工藝、材料、設備,對可能產生職業危害而隱瞞使用的,要追究其責任。
13、單位必須按規定對職工進行崗前體檢和職業危害體檢。
二、職業危害申報制度
1、單位應按照國家申報規定及時、如實申報職業危害,并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管理。
2、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在竣工驗收之日起30日內必須進行首次職業危害申報。
3、作業場所危害申報必須提供下列資料:
(1)生產經營單位的基本情況;
(2)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生產技術、工藝和材料的情況;
(3)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和強度的情況;
(4)作業場所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數及分布情況;
(5)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情況;
(6)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從業人員的管理情況;
(7)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資料。
4、作業場所職業危害每年申報一次。
5、各分公司、有關部室負責職業危害申報技術資料的準備。
6、安全部負責職業危害申報資料整理及上報工作。
三、職業安全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制度
一、職業安全健康宣傳
1、公司利用《礦山安全報》、電子公示欄、版面進行職業健康宣傳。
2、分公司要通過墻報、公示欄、會議、培訓、張貼標語等形式開展職業健康宣傳。
3、生產車間要利用班前班后會、安全報閱讀、現場崗位職業危害講解以及職業危害標志牌標識、公告欄等進行職業健康宣傳。
二、職業健康教育培訓
1、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
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分公司經理、副經理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專職安技人員分別由省、市安監部門負責培訓、考核和發證。根據證件有效時間,到期進行復訓。
2、入廠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訓
凡入廠新工人、新調入人員、新分配的大中專學生、來廠實習人員,由用人部門通知安全部門,并由安全部門組織進行礦山、車間、班組三級安全生產教育,井下作業人員培訓時間不少于七十二小時,露天作業人員培訓時間不少于四十小時。經考試合格后,方準上崗工作,成績歸檔存查。
1)分公司安全教育由分公司安全科組織進行培訓,教育內容:
①黨和政府關于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令、《職業病防治法》、《安全生產法》、《作業場所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等。
②分公司安全生產奮斗目標、管理組織、實施措施及生產工藝基本情況。
③綜合安全知識,分公司主要危險區域和典型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④分公司的各種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術總則。
2)車間級安全教育由車間安全組或兼職安全員負責組織進行培訓,教育內容:
①本車間安全生產組織及生產工藝流程。
②本車間的安全技術規程、職業健康操作規程,安全制度與規定。
③本車間的主要職業危害因素和典型事故的經驗教訓以及防范措施。
3)班組教育由班組長或指定專人負責進行培訓,主要內容:
①本班組生產組織及生產工藝流程。
②本班組作業中的危害因素和應急防范措施。
③本班組崗位勞動保護用品佩戴、使用規定。
④本班組主要設備性能及安全規程以及主要環節的危害防范注意事項。
⑤本班組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和職業危害防治措施規定。
⑥制訂實施師徒合同、包學、包會、保安全、尊師愛徒。必需在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工作4個月后,才能單獨作業。
3、調換新崗位和采用新工藝人員的教育培訓
凡調換新崗位人員和采用新設備、新工藝的崗位人員,要重新進行安全教育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準上崗作業。
1)分公司安全科負責組織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內容按《入廠新工人安全教育制度》執行。
2)采用新設備、新工藝的崗位人員,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學習,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3)告知崗位工人,新設備、新設備存在的危害因素以及防范措施。
4、特殊工種的安全教育培訓
對從事電氣作業、機動車駕駛、起重起吊、金屬焊接、壓力容器、爆破、卷揚、通風、尾礦、水泵等特殊工種的作業人員,必須進行特殊工種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
1)、由市安監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培訓教育,經考試合格,領取操作資格證后,方可上崗操作。并根據證件的有效時間,到期進行復訓。
2)、每年公司要對其進行一次安全生產教育培訓。
3)、凡新增或調換的特殊工種人員,必須由市安監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教育培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資格證后,才能上崗作業。
5、一般職工安全教育培訓
1)由公司或分公司每年對基層領導干部、班組長、專職安全人員進行一次安全管理和職業健康知識安全教育培訓,并考試存檔。要求必須有簽到表、教案、考試卷紙及考分花名表。
2)為了不斷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防治職業危害意識,增強安全責任感。分公司每年必須對在職工人進行不少于二十小時的安全教育培訓,要有計劃、簽到表、培訓教案、考試卷紙及考分花名表。
3)一般“三違”人員由分公司安全科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時間不少于一天;嚴重“三違”人員由公司安全部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時間不少于一周。安全科、安全部,并將“三違”人員安全教育培訓情況存檔。
四、職業危害防護設施、
應急救援裝備維護檢修制度
1、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必須通過三同時驗收。
2、生產單位要定期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進行檢查、維護、保養,保證其正常運行。
3、任何人不得隨意拆卸、毀壞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標志。
4、如在維修設備時需要拆除防護設施,在維修安裝完成后應該將防護設施恢復原狀。
5、生產單位要妥善保護公司配備的應急救援設備(醫療箱、氧氣袋、擔架、隔離式呼吸器等),不得隨意損壞。
6、公司要定期對應急裝備設施進行監測,分公司要定期進行檢查、維護、保養,保證應急設備裝置處于良好狀態。
7、對配備的救援裝備應登記建檔,專人管理,不能隨便領取,私自損壞。
五、勞動防護用品
采購、驗收、發放、使用、報廢管理制度
為規范勞動防護用品的管理,保障職工安全和健康,保護勞動者免遭或減輕事故傷害和職業危害,根據國家經貿委《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試行)》,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制度。
一、勞動防護用品的采購、貯存和出入庫
公司供應部負責勞動防護用品的采購和貯存。所采購的勞動防護用品的質量和性能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必須具有安全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和安全鑒定證;一般勞動防護用品,應該嚴格執行其相應的標準。公司安全技術部負責對購進的勞動防護用品進行驗收,審核勞動防護用品供貨廠家資質、產品質量檢驗資料,監事會和工會組織督促檢查。
勞動防護用品的保管和出入庫工作由供應部統一管理,要設立勞動防護用品專用貯存庫,各倉庫具體負責勞動防護用品保管、出入庫和日常管理工作,保證勞動防護用品的貯存安全,防止腐爛變質,如有庫存不足、品種不全等情況,要及時報告給供應部安排采購。
二、勞動防護用品的發放
(一)勞動防護用品的發放標準。
1、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和使用周期,由公司安全技術部組織,勞動防護用品評估人員參與,根據《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以及本企業各工種的勞動環境和勞動條件制定,配備具有相應安全、衛生性能的勞動防護用品。
勞動條件、工作環境發生變化時要及時調整發放標準,滿足生產需要。一般情況,一年進行一次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和發放標準修訂。
2、對于生產中必不可少的安全帽、安全帶、絕緣護品,防毒面具,防塵口罩等特殊勞動防護用品,必須根據特定工種的要求配備齊全,并保證質量。
3、凡是從事多種作業或在多種勞動環境中作業的人員,應按其主要作業的工種和勞動環境配備勞動防護用品。
4、生產管理、調度、保衛、安全部門等有關人員,應根據其經常進入的生產區域,配備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
5、企業應有公用的安全帽、工作服,供外來參觀、學習、檢查工作人員臨時借用。公用的勞動防護用品應保持整潔,專人保管,如有丟失,要查清責任,折價賠償。
6、在生產設備受損或失效時,有毒有害氣體可能泄漏的作業場所,除對作業人員配備常規勞動防護用品外,還應在現場醒目處放置必需的防毒護具,以備逃生、搶救時應急使用。用人單位還應有專人和專門措施,定期保養,保證其處于良好待用狀態。
(二)勞保防護用品的發放。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全公司的勞動防護用品的發放,按照《勞保用品管理系統專用軟件》實施要求和《公司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建立和健全職工勞動防護用品發放登記卡片,按時記載發放勞動防護用品情況和辦理調轉手續,定時核對各工種崗位勞動防護用品的種類和使用期限。
新工人上崗前安全教育,要專門進行有關正確使用和保養勞動防護用品的培訓,各分公司綜合辦勞保管理員在發放勞動防護用品時,也要向領用人講清正確使用方法,提醒職工自覺進行勞動防護用品保養。
發放程序如下:
1、公司人力資源部每月31日前對員工按工種、標準造出下月《月份勞動防護用品預發表》。各分公司綜合辦勞保管理員可以登陸《勞保用品管理系統》(網絡版)進入固定物品發放——預發登記——車間(分公司)選擇——打印——打印設置——打印《月份勞動防護用品預發表》,或者到公司人力資源部索取。
2、各分公司綜合辦勞保管理員按照《月份勞動防護用品預發表》中的護品名稱、預發時間,由職工本人簽字后,對個人開出手工《領料單》,領用人到財務部駐分公司材料會計處換取《出庫單》,倉庫保管員憑《出庫單》發放勞動防護用品。
3、每月26日前,各分公司綜合辦勞保管理員對本單位當月的勞動防護用品情況,按礦山、選礦、管理勤雜等部門分別匯總,編制《月份勞動防護用品匯總表》,連同《月份勞動防護用品預發表》一并報公司人力資源部進行登記、入賬。
三、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
(一)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原則和要求
1、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根據勞動條件、需要保護的部位和要求,科學合理地進行選型。
2、必須進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培訓,讓使用人員熟悉勞動防護用品的型號、功能、適用范圍和使用方法。
3、勞動防護用品,必須嚴格按照規定正確使用。使用前,要認真檢查,確認完好、可靠、有效,嚴防誤用或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護具。
4、特殊防護用品,如防毒面具等還應經培訓、實際操作考核合格。
5、職工進入生產崗位、檢修現場,必須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并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6、不許穿戴(或使用)不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品,不許濫用勞動防護用品。對于在易燃、易爆、燒灼及有靜電發生的場所、明火作業的工人,禁止發放、使用化纖防護用品。防護服裝的式樣,應當以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為主,做到適用美觀、大方。
7、勞動防護用品應妥善保護,不得拆改,應經常保持整潔、完好,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如有缺損應及時處理。
(二)、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管理
1、員工在工作時必須按要求正確佩戴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否則按違章處理。
2、車間、班組要對員工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情況,隨時進行檢查。
3、分公司車間、班組在組織職工安全教育時,幫助職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鼓勵職工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監管和教育新員工如何正確佩戴和使用;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班組員工有不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要及時更正并予以批評教育。
4、公司安全部門負責對全公司員工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維護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違章按“三違”處罰規定進行處理。
四、勞動防護用品的保養和檢測
發給職工的勞動防護用品由職工本人按要求定期保養;供外來參觀、學習、檢查工作人員臨時借用的公用勞動防護用品指定專人保管,定期保養,應保持整潔,保證各種勞動防護用品始終處于良好狀況。
勞動防護用品的檢測,除上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安監部門例行質量檢測外,單位內部檢測由安全技術和供應部門聯合進行,每半年一次,保證勞動防護用品質量穩定、可靠。
五、勞動防護用品的評估
每年的一月和七月,由安全技術部組織,安全管理人員、職業衛生、職業醫務專業人員和職工代表參加,召開勞動防護用品的評估會議。針對企業生產自身風險,以及為職工的頭、手、眼睛、臉、聽力、腳、呼吸、熱、凍、觸電等方面保護所提供的勞動防護用品適應程度、配備標準、使用年限、質量要求進行全面評估,通過作業場所的風險分析,識別勞動防護用品的需求,為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制度和發放標準修訂提供可靠依據。
六、職業危害日常監測、檢測、評價制度
1、公司、分公司要指定專人負責職業危害日常監測工作。
2、監測人員要將監測危害因素濃度變化情況,記錄存檔。
3、職業危害因素監測、采樣、布點要符合國家標準。
4、公司每年委托有資質的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對各分公司職業危害因素檢測一次,每3年至少對生產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現狀評價一次。
5、生產單位要對監測、檢測結果不符合標準的立即采取治理措施,確保本單位生產作業場所符合職業健康環境和條件。
6、公司要將職業危害監測、檢測評價報告,下發到各生產單位,并登記存檔。
七、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1、新工人入廠必須到規定的醫院進行體檢,要將體檢情況存入個人健康檔案。
2、對接觸粉塵、噪音等危害職業的人員必須要進行上崗前、在崗時、離崗前的健康檢查。
3、從事職業危害的人員,公司每兩年組織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健康體檢。
4、生產單位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癥的人員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5、生產單位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對本人和胎兒有危害的作業。
6、對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人員不得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
7、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時、單位必須如實、無償提供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
8、生產單位發現疑似作業病、職業病人時要及時向公司職業健康管理部門報告。
9、生產單位要根據公司規定對從事接觸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給予適當的崗位津貼和保健措施。
10、公司、分公司職業衛生檔案設專人負責管理,不得隨意損壞、丟失、傳播,永久保存。
11、各種記錄材料要按規定及時存檔,并進行分檔歸類管理。
12、檔案的調閱應經單位負責人或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的批準。
八、職業危害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制度
1、各分公司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害的生產作業場所,設置通信報警裝置,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
2、生產單位對可能發生急性職業危害的生產作業場所要配置滿足需要的現場救援設施。
3、發生職業危害事故時,現場人員要立即向班組長匯報,班組長要向車間匯報,車間要向分公司值班經理匯報,值班經理要向公司指揮中心或者值班經理匯報。
4、發生事故后,生產單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或者消除職業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擴大。
5、對在事故中遭受職業危害的人員,要及時組織救治。
6、公司、分公司要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施行分級管理,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調查處理職業危害事故。
一般職業危害事故由分公司安全科調查處理,嚴重職業危害事故由公司安全部調查處理。
7、對發生職業危害事故的單位,公司要根據安全目標管理責任制規定,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
8、各單位要建立職業危害事故臺賬,事故調查的有關資料要存檔保存。
9、如發生重大職業病事故,公司要及時向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上報。
九、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預防管理制度
1、新建擴建項目要委托有資質的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進行預評價。
2、將預評價報告及審查資料向縣安監局部門上報備案。
3、建設項目在初步設計中必須編制職業危害防治專篇,并將職業危害防治專篇,報安監局備案。
4、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所需費用要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
5、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要委托有資質的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
6、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項目設施必須依法進行竣工驗收審查。
7、建設單位要將職業危害控制評價報告、職業危害防護設施驗收批復文件,報安監局備案。
8、建設單位主管部門、安全部門要對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預防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向施工單位提出整改要求。
十、職業衛生監督檢查制度
1、公司職業健康管理科負責對各單位進行職業危害防治工作檢查。
2、對各單位的職業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進行檢查指導,督促其建立健全各項職業健康管理制度。
3、定期對生產單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進行巡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責令整改。
4、每月要對井下生產作業場所進行兩次粉塵監測,對選場車間每月進行一次粉塵監測。
5、分公司要對作業場所衛生環境不定時巡回檢查,保證作業場所清潔、干凈。
6、單位職業健康管理員定期對作業現場職業危害因素情況進行檢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要求現場作業人員整改。
7、班組長要經常對作業崗位防護設施情況進行巡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處理。
8、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要經常檢查督促崗位職工正確佩戴和使用個體勞動防護用品。
篇3
榆林勝利集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大柳塔礦項目部
二0二一年
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目錄
第一章 總則…………………………………………………………1
第二章 職業危害防治管理機構及其職責………………………3
第三章 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4
第四章 職業危害防治管理…………………………………………6
第五章 職業危害防治管理…………………………………………6
第六章 職業危害告知………………………………………………15
第七章 職業危害防治工作檢查考核與獎懲………………………16
第八章 附則…………………………………………………………16
榆林勝利集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大柳塔礦項目部
作業場所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貫徹執行大柳塔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方面的政策和標準,加強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提高職業危害防治管理水平,保障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健康與安全,根據《大柳塔煤礦及承包商作業場所安全健康管理制度》規定,我公司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煤礦職業危害主要指以下職業危害因素:
粉塵:煤塵、巖塵、水泥塵等;
化學物質: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氫等;
物理因素:噪聲、高溫等。
第三條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
第四條凡本公司內發生職業衛生事件,依照本制度執行。
第二章職業危害防治管理機構及其職責
第五條為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保護員工的健康及其相關權益,持續改善生產作業環境,做好職業衛生工作,按照礦規定要求,成立榆林勝利公司大柳塔礦項目部職業危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總經理蔡泳明
副組長:馬宇迪 馬成虎 高凱
成 員:王維娜、申喜軍、賀俊英、賈煒、劉克玉、拓振貴、霍相春、劉雄虎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項目部技術組辦公室
按照礦規定和管理要求,王維娜和申喜軍負責職業危害防治管理日常工作。
第六條職業危害防治領導小組職責:
(一)貫徹執行礦有關職業衛生管理規定,安排部署公司職業衛生管理工作。
(二)向勞動者提供符合職業危害防治要求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積極改善勞動條件。
(三)依法組織對勞動者進行職業衛生教育與培訓。
(四)依法組織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應急時的職業健康檢查,發現有不宜從事本崗位的員工,要及時調離原崗位,并妥善安置。
(六)定期、不定期組織職業危害防治工作檢查,對查出的問題及時處理或落實相關責任人按期限解決。
第三章 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
第七條總經理的職責
(一)認真貫徹礦有關職業危害防治方面的政策和標準,落實各級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確保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健康與安全。
(二)對全公司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健全職業危害防治管理機構。
(三)組織召開職業危害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聽取工作匯報,研究和制定年度職業危害防治計劃與方案,落實職業危害防治所需經費,督促落實各項防范措施。
(四)根據“三同時”原則,公司新開的工程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應由礦方審核同意方可進行施工,切實做到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六)組織職業危害事故的調查和分析,對有關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
(七)是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第八條各隊負責人的職責
(一)認真貫徹落實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
(二)負責本隊職工進行職業衛生培訓、教育工作。
(三)督促職工嚴格按操作規程生產,確保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嚴禁組織違章、冒險作業。
(四)定期對隊里的設備、防護設施進行檢查,對存在的問題要采取措施及時解決。
(五)發生職業危害事件時,迅速上報,并及時組織救治。
(六)是本隊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第四章 職業危害防治管理
第九條各隊在項目部職業危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履行各自職責。建立健全職業危害防治管理機構,制定職業危害防治規劃、年度計劃和機構設置、職責分工、經費落實等工作,加強對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領導。
第十條建立健全職業危害防治管理機構,配備專職管理人員,負責職業危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一條建立健全各項職業危害防治制度。
第十二條各隊要使有害作業和無害作業分開,盡可能減少接觸職業危害的人數和接觸時間。
第十三條礦按照《煤礦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用品配備標準》規定,為接觸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提供符合要求的個體防護用品,并指導和督促其正確使用。
第十四條依法履行職業危害告知義務。公司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時,要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職業危害防護措施和相關待遇如實告知員工,并在勞動合同中載明。
第十五條發生職業危害事故后,要及時向項目部和礦相關領導匯報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者消除職業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擴大。對遭受職業危害損害的從業人員,要及時組織救治,并承擔所需費用。
各隊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瞞報職業危害事故。
第五章 職業危害告知
第十六條各隊要將工作場所的職業危害和防護措施如實告訴勞動者,公布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
第十七條對產生嚴重職業危害的作業崗位,在其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后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一)在員工崗前培訓時,要告知員工本單位主要存在哪些職業病危害因素,應如何預防。
(二)在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時,要告知員工在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及其后果,職業危害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并在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者欺騙。
第十八條 煤礦粉塵危害防治執行如下條款。
(一)煤礦作業場所粉塵接觸濃度管理限值判定標準如下:
粉塵種類
游離SiO2含量(%)
呼吸性粉塵濃度(mg/m3)
煤塵
≤5
5.0
巖塵
5~10
2.5
10~30
1.0
30~50
0.5
≥50
0.2
水泥塵
<10
1.5
(二)粉塵監測采樣點的選擇和布置要求如下:
類別
生產工藝
測塵點布置
回采工作面
采煤機落煤、工作面多工序同時作業
回風側10~15m處
司機操作采煤機、液壓支架工移架、回柱放頂移刮板輸送機、司機操作刨煤機、工作面爆
在工人作業的地點
風鎬、手工落煤及人工攉煤、工作面順槽鉆機鉆孔、煤電鉆打眼、薄煤層刨煤機落煤
在回風側3~5m處
掘進工作面
掘進機作業、機械裝巖、人工裝巖、刷幫、挑頂、拉底
距作業地點回風側4~5m處
掘進機司機操作掘進機、砌碹、切割聯絡眼、工作面爆破作業
在工人作業地點
風鉆、電煤鉆打眼、打眼與裝巖機同時作業
距作業地點3~5m處巷道中部
錨噴
打眼、打錨桿、噴漿、攪拌上料、裝卸料
距作業地點回風側5~10m處
轉載點
刮板輸送機作業、帶式輸送機作業、裝煤(巖)點及翻罐籠
回風側5~10m處
翻罐籠司機和放煤工人作業、人工裝卸料
作業人員作業地點
井下其他場所
地質刻槽、維修巷道
作業人員回風側3~5m處
材料庫、配電室、水泵房、機修硐室等處工人作業
作業人員活動范圍內
露天煤礦
鉆機穿孔、電鏟作業
下風側3~5m處
鉆機司機操作鉆機、電鏟司機操作電鏟
司機室內
地面作業場所
地面煤倉等處進行生產作業
作業人員活動范圍內
(三)呼吸性粉塵濃度監測應在正常生產時段進行,呼吸性粉塵可采用定點或個體方法進行。監測周期如下:
監測種類
監測地點
監測周期
工班個體呼吸性粉塵
采、掘(剝)工作面
3個月1次
其他地點
6個月1次
定點呼吸性粉塵
1個月1次
粉塵分散度
6個月1次
游離二氧化硅含量
6個月1次
(四)粉塵監測人員及設備配備要求如下:
測塵點數量
測塵人員數量
測塵儀器數量
<20
≥1人
≥2臺
20~40
≥2人
≥4臺
40~60
≥3人
≥6臺
>60
≥4人
≥8臺
露天煤礦和地面工廠
≥2人
≥4臺
(五)必須建立完善的防塵灑水系統。永久性防塵水池容量不得小于200m3,且貯水量不得小于井下連續2小時的用水量,并設有備用水池,其貯水量不得小于永久性防塵水池的一半。防塵管路應鋪設到所有可能產生粉塵和沉積粉塵的地點,管道的規格應保證各用水點的水壓能滿足降塵需要,且必須安裝水質過濾裝置,保證水質清潔。
(六)掘進井巷和硐室時,必須采用濕式鉆眼,沖洗井壁巷幫,使用水炮泥,爆破過程中采用高壓噴霧(噴霧壓力不低于8MPa)或壓氣噴霧降塵、裝巖(煤)灑水和凈化風流等綜合防塵措施。
(七)在煤、巖層中鉆孔,應采取濕式作業。煤(巖)與瓦斯突出煤層或軟煤層中瓦斯抽放鉆孔難以采取濕式鉆孔時,可采取干式鉆孔,但必須采取捕塵、降塵措施,其降塵效率不得低于95%,并確保捕塵、降塵裝置能在瓦斯濃度高于1%的條件下安全運行。
(八)炮采工作面應采取濕式鉆眼法,使用水炮泥;爆破前、后應沖洗煤壁,爆破時應采用高壓噴霧(噴霧壓力不低于8MPa)或壓氣噴霧降塵,出煤時應當灑水降塵。
(九)采煤機必須安裝內、外噴霧裝置,內噴霧壓力不得低于2MPa,外噴霧壓力不得低于4MPa,如果內噴霧裝置不能正常使用,外噴霧壓力不得低于8MPa。無水或噴霧裝置不能正常使用時,必須停機;液壓支架必須安裝自動噴霧降塵裝置,實現降柱、移架同步噴霧;破碎機必須安裝防塵罩,并加裝噴霧裝置或用除塵器抽塵凈化。放頂煤采煤工作面的放煤口,必須安裝高壓噴霧裝置(噴霧壓力不低于8MPa)。掘進機掘進作業時,應使用內、外噴霧裝置和除塵器構成的綜合防塵系統,并對掘進頭含塵氣流進行有效控制。
(十)采掘工作面回風巷應安設至少2道自動控制風流凈化水幕。
(十一)井下煤倉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以及地面帶式輸送機走廊,都必須安設噴霧裝置或除塵器,作業時進行噴霧降塵或用除塵器除塵。其中煤倉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采用噴霧降塵時,噴霧壓力不得低于8MPa。
(十二)預先濕潤煤體。煤層注水過程中應當對注水流量、注水量及壓力等參數進行監測和控制,單孔注水總量應使該鉆孔預濕煤體的平均水分含量增量不得低于1.5%,封孔深度應保證注水過程中煤壁及鉆孔不漏水或跑水。在厚煤層分層開采時,應采取在上一分層的采空區內灌水,對下一分層的煤體進行濕潤。
(十三)錨噴支護防塵。打錨桿眼應實施濕式鉆孔。錨噴支護作業時,沙石混合料顆粒的粒徑不得超過15mm,且應在下井前灑水預濕。距離錨噴作業點下風流方向100m內,應設置2道以上風流凈化水幕,且噴射混凝土時工作地點應采用除塵器抽塵凈化。
(十四)轉載及運輸防塵。轉載點落差應小于0.5m,若超過0.5m,必須安裝溜槽或導向板。各轉載點應實施噴霧降塵(噴霧壓力應大于0.7MPa)或采用密閉塵源除塵器抽塵凈化措施。在裝煤點下風側20m 內,必須設置一道風流凈化水幕。運輸巷道內應設置自動控制風流凈化水幕。
(十五)露天煤礦鉆孔作業時,應采取濕式鉆孔;破碎作業時應采取密閉、通風除塵措施;應加強對鉆機、電鏟、汽車等司機操作室的防護;電鏟裝車前,應對煤(巖)灑水,卸煤時應設噴霧裝置;運輸路面應經常灑水,加強維護,保持路面平整。
第十九條 煤礦噪聲危害防治執行如下條款。
(一)煤礦作業場所噪聲危害判定標準:煤礦作業場所從業人員每天連續接觸噪聲時間達到或者超過8小時的,噪聲聲級限值為85dB(A);每天接觸噪聲時間不足8小時的,可根據實際接觸噪聲的時間,按照接觸噪聲時間減半、噪聲聲級限值增加3 dB(A)的原則確定其聲級限值,最高不得超過115 dB(A)。
(二)煤礦作業場所噪聲每年至少監測1次。
(三)煤礦作業場所噪聲的監測地點主要包括:露天煤礦的挖掘機、穿孔機、礦用汽車、帶式輸送機、排土機和爆破作業等地點;井工礦的風動鑿巖機、風鎬、局部通風機、煤電鉆、乳化液機、采煤機、掘進機、帶式輸送機、運輸車等地點。在每個監測地點選擇3個測點,取平均值。
(四)井工礦在通風機房室內墻壁、屋面敷設吸聲體;在壓風機房設備進氣口安裝消聲器,室內表面做吸聲處理;對主井絞車房內表面進行吸聲處理,局部設置隔聲屏;在巷道掘進中應使用液動鑿巖機或鑿巖臺車;在采煤工作面應使用雙邊鏈條刮板輸送機等措施控制噪聲。
(五)露天煤礦應及時對機械設備進行維護、檢修,避免機械部件松動,并采取對駕駛室進行密閉隔音處理等措施,控制露天煤礦噪聲。
第二十條煤礦高溫危害防治執行如下條款。
(一)煤礦生產礦井采掘工作面的空氣溫度不得超過26℃,機電設備硐室的空氣溫度不得超過30℃;當空氣溫度超過上述要求時,必須縮短超溫地點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并給予高溫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的空氣溫度超過30℃、機電設備硐室的空氣溫度超過34℃時,必須停止作業。
(二)進行高溫監測時,作業場所無生產性熱源的,選擇3個測點,取平均值;存在生產性熱源的,選擇3~5個測點,取平均值。作業場所被隔離為不同熱源環境或通風環境的,每個區域內設置2個測點,取平均值。
(三)常年從事高溫作業的,選擇在夏季最熱月測量;不定期接觸高溫作業的,選擇在工期內最熱月測量;作業環境熱源穩定時,每天測3次,工作班開始后及結束前0.5h分別測1次,工作班中間測1次,取平均值。
(四)應當實行通風降溫,采取減少風阻、防止漏風、增加風機能力、加強通風管理等措施保證風量,并采用分區式開拓方式縮短入風線路長度,降低到達工作面風流的溫度。
(五)局部熱害嚴重的工作面應采用移動式制冷機組進行局部降溫;非空調措施無法達到作業環境標準溫度的,應采用空調降溫。
(六)露天煤礦應盡量采用機械化作業,減少高溫和熱輻射的影響;合理調整作業時間,避開日照最強烈的時段作業。
第二十一條煤礦職業中毒防治執行如下條款。
(一)煤礦作業場所主要化學毒物濃度限值如下:
化學毒物名稱
最高允許濃度(%)
一氧化碳CO
0.0024
氧化氮(換算成二氧化氮NO2)
0.00025
二氧化碳CO2
0.5
硫化氫H2S
0.00066
(二)化學毒物監測時應選擇有代表性的作業地點,其中應包括空氣中有害物質濃度最高、作業人員接觸時間最長的作業地點。采樣應在正常生產狀態下進行。在不影響作業人員工作的情況下,采樣點要盡可能靠近作業人員,空氣收集器盡量接近作業人員工作時的呼吸帶。
(三)氮氧化物至少每3個月監測1次、硫化氫至少每月監測1次、碳氧化物至少每3個月監測1次,煤層有自燃傾向的,根據需要隨時監測。
(四)加強礦井通風,采用通風的方法將各種有害氣體濃度稀釋到《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標準以下;加強個體防護,佩戴合格的個體防護用品。
(五)工作面采空區應及時予以封閉,設立警示牌,需要進入時,必須首先進行有害氣體檢查,確認安全后方可進入;需要進入閑置時間較長的巷道進行作業的,必須先通風、后作業。盲道或廢棄巷道應及時予以密閉或用柵欄隔斷,并設立警示牌。
(六)煤礦井下實施爆破后,為防止氮氧化物中毒,局部通風機風筒出風口距工作面的距離不得大于5m,加強通風增加工作面的風量,及時排除炮煙。人員進入工作面進行作業前,必須把工作面的炮煙吹散稀釋,并在工作面灑水。爆破時,人員必須撤到新鮮風流中,并在回風側掛警戒牌。
第六章 職業危害防治工作檢查考核與獎懲
第二十二條檢查要求
(一)職業危害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參加,每季度檢查一次。
(二)在日常動態檢查中,都要對職業衛生管理工作進行檢查。
第二十三條檢查內容
(一)各隊執行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情況。
(二)生產隊、庫房現場主要檢查:總體衛生狀況,警示標識,防護設施運行情況,應急救援設施、通訊報警裝置運行情況,工人個人防護用品使用情況,工人操作規程執行情況,規章制度執行情況。
第二十四條檢查結束后要落實隱患整改措施,明確整改責任人,按照公司《安全管理獎懲辦法》實施獎罰。
第七章 煤礦職業危害事故認定與處理
第二十五條煤礦職業危害事故按所造成危害的嚴重程度,分為一般職業危害事故、較大職業危害事故、重大職業危害事故和特別重大職業危害事故四類。
(一)一般職業危害事故,是指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人以下或者急性職業中毒死亡3人以下;
(二)較大職業危害事故,是指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急性職業中毒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
(三)重大職業危害事故,是指發生急性職業中毒5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者急性職業中毒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
(四)特別重大職業危害事故,是指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0人以上或者急性職業中毒死亡30人以上。
第二十六條為加強煤礦作業場所粉塵危害防治工作,呼吸性粉塵濃度超過接觸濃度管理限值10倍以上20倍以下且未采取有效治理措施的,比照一般事故進行調查處理;呼吸性粉塵濃度超過接觸濃度管理限值20倍以上且未采取有效治理措施的,比照較大事故進行調查處理。
第二十七條煤礦職業危害事故調查處理程序和權限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煤礦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安監總政法〔2008〕212號)和公司《生產安全事故報告搶險救援和調查處理規定》執行。
第八章附則
第二十八條本制度如有與礦有關規定相悖之處,以礦有關規定為準。
篇4
【關鍵詞】 醫院感染;檢測
醫院感染管理是當前醫院管理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醫療護理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是衡量醫院管理水平、評價醫療質量及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加強醫院管理,進行必要的監測控制,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關鍵。我院對影響醫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因素進行管控,針對薄弱環節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治措施與對策,強化醫院感染各環節的管理,嚴格執行原衛生部出臺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消毒技術規范》,使醫院感染率控制在最低,醫療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1 案 例
2013年,安徽省淮南市新華醫院血透患者感染丙肝,74名透析患者中,新增丙肝患者12人,抗體陽性22人,被認定為是嚴重醫院感染事件。自2013年1月以來,淮南市新華醫院陸續報告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發現丙肝病毒感染者,省、市衛生行政部門立即組織專家組多次進行現場調查。調查發現,該院接收的門診透析患者共74人,透析前篩查出丙肝患者12人,乙肝患者6人;2012年陸續發現新增丙肝患者3人。今年1月上旬,該院對74名透析患者全部進行病毒標志物篩查,又新增丙肝患者9人,抗體陽性22人。經專家組現場調查分析,認為此次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透析機消毒不徹底,同時存在透析室布局不合理、制度不健全、分機透析執行不到位、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低、操作不規范等問題,調查結論為“嚴重的醫院感染事件”。
2 分 析
在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著不少的隱患,例如:醫護人員感染防控意識需要強化、多重耐藥菌患者隔離措施的落實不到位、手衛生依從性不高、消毒隔離技術操作流程不規范、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規章制度不能認真執行,醫院感染可能隨時發生??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加強感染管理。
2.1 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體系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體系是預防醫院感染的前提。建立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科、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組成的三級監控網絡,明確各級各類人員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職責,實行分級目標管理,責任落實到人,依據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醫院感染管理綜合目標考核方案,嚴格考核,發揮醫院感染管理科的組織管理和業務技術指導作用,體現管理的作用。進行醫院感染監控、管理、信息反饋和交流,共同搞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完成醫院感染管理預定的目標。
2.2 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醫院感染意識,重視人員培訓
2.2.1 健全醫院感染管理、監測、控制制度 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訂培訓計劃,加大監管力度,檢查措施執行、落實情況。醫院感染管理科對臨床科室、醫技科室行使指導、檢查、考評和監督職能,發現問題,及時分析、評價、反饋,持續改進。完善工作制度是做好院內感染預防控制工作的重要保證。把加強院內感染管理納入日程,建立健全各類規章制度,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從制度管理的角度解決“重治輕防”的觀念。
2.2.2 加強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強化院內感染意識教育 宣傳教育是預防醫院感染的一項重要手段。醫院應該及時分層次對各類人員采取針對性的培訓,特別是對進修生、實習生、新上崗人員一定要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崗前培訓,考試合格后方能上崗。培訓教育要使廣大醫務人員充分認識到醫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使其掌握醫院感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同時,通過各種途徑加強患者入院時的健康行為宣傳和住院期間的自我健康保護意識,使其積極地配合護理治療。患者和醫務人員共同努力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2.2.3 重視醫務人員手衛生 手衛生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和醫務人員職業安全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醫院可以通過舉辦手衛生講座,并通過宣傳標識及展板在全院范圍內向職工、患者及家屬強調洗手的重要性,洗手池上方統一張貼六步洗手法宣傳圖片,以加強醫院感染控制宣傳、加強日常督導,提高醫務人員的洗手依從性,切斷醫院感染的第一道傳播途徑。
2.2.4 加強重點科室的管理 加強重點科室感染質量監測與管理,有效預防院內感染發生。感染性疾病科、手術室、口腔科、重癥監護室等都是易發生醫院感染的科室,必須對其加強管理。各種醫療用品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對各種污染材料、器械應及時按不同要求消毒處理;供應室保證消毒、滅菌質量。將手術室、重癥監護室及各科病房儀器、設備及環境的消毒和患者出院后的終末消毒作為重中之重。
2.4.5 合理使用抗生素 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等文件要求制定《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定期開展抗感染藥物應用情況及圍術期預防用藥專項檢查,對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匯總、反饋,并及時指導整改。檢驗科對細菌培養及耐藥性進行分析、監測。
2.4.6 一次性醫療用品及廢物的管理 加強職業衛生安全防護知識的教育。為了防止交叉感染,控制醫源性傳染病的傳播,醫院要對一次性醫療用品從購入到使用都嚴格把關,對所進物品進行質量驗收,索取相應的證件,合格后下發到臨床科室使用。用后按《醫療廢物分類目錄》進行分類收集,放置于黃色防滲漏的塑料袋或耐刺的容器內,統一回收。對回收后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須進行消毒、毀形,并按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重復使用。交接登記由雙方簽字。對生活垃圾和醫用垃圾分開管理,要嚴格執行國家消毒衛生管理法規,醫用垃圾用黃色塑料袋裝,標志醒目,由專人、專車運送到指定地點處理、焚燒,減少環境污染,降低醫院感染率。
3 抓好醫院感染管理,加強醫院感染的監測與控制
醫院感染的監測與控制工作是預防醫院感染的基礎。醫院通過醫院感染監測,可以取得第一手資料,及時分析醫院感染的原因,發現薄弱環節,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據,并通過監測來評價各種措施的效果,有力地防止醫院感染。
4 開展職業健康教育,增強安全防護意識
篇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76
傳染病醫院是針對特殊群體進行治療及開展預防工作的??漆t院,具有與其他綜合醫院不同的特點,所面對的都是特殊對象,服務對象決定是感染性疾病高發的人群。服務對象中有很多呼吸道傳染病的患者,很容易造成檢驗科空氣的污染,環境衛生學也不容易達標。檢驗科作為傳染源高度集中的場所,很容易成為醫院感染的發源地?,F就檢驗科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如下探討,便于制定更好的防范措施,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檢驗科存在醫院感染的隱患,表現為人員的生物安全意識、工作環境、防護措施及醫院的重視、人員的防范措施尚有不足。應當加強醫院感染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重視和加強檢驗科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
檢驗科存在的生物安全隱患
檢驗科是患者各種血液、體液、排泄物和組織標本高度集中的區域。日常操作中,檢驗人員密切接觸血液、體液及排泄物,時常會有職業暴露現象的發生。操作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生物溶膠,隨空氣擴散及人員流動而污染實驗室空氣,工作人員防護不當,而容易造成感染。
檢驗人員缺少生物安全知識:由于醫院在平時的理論及業務考試、培訓中只傾向于本專業知識的考試、培訓,忽視生物安全知識的教育和考核,所以造成檢驗人員生物安全知識的匱乏。
檢驗人員職業暴露常有發生:由于工作的需要,檢驗科人員經常使用針、刀、剪等利器,往往因為疏于防范而造成職業暴露現象的發生。
檢驗人員自我保護意識不足:檢驗人員工作時間時間段的集中,造成因工作忙亂而忽視自我保護,醫用垃圾的處理意識往往不夠強。
檢驗科的醫院感染控制措施
檢驗科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必須受到高度的重視,制度上的落實及自我防護意識的改變是重中之重。
領導重視、制度落實:醫院領導高度重視檢驗科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并狠抓落實,嚴格的制度約束是保障一切工作的前提。
開展醫院感染知識培訓,增強檢驗人員的生物安全意識:集中開展醫院感染知識的各項培訓,特別強調生物安全意識,要求檢驗人員應知應會,納入年底的業務知識考試,使檢驗人員在思想上充分認識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加強細菌學的監測:感染管理科每個月對檢驗室的空氣、物表、手及使用中的消毒液進行常規監測,檢驗室也有專人負責本科室的空氣監測,發現問題及時向感染管理科匯報、查找原因,及時進行糾正和改進。
加強職業暴露工作的管理:感染管理科不定期加強對檢驗人員的著裝防護的檢查,并將此項工作納入質控考核,加強對職業暴露工作的管理,制定職業暴露的處理流程,使每個人即使發生職業暴露,也能得到及時的處置,保證了檢驗人員自身的安全。
加強醫療廢物的管理:制定醫療廢物處理流程,嚴格區分垃圾的種類,保證醫療廢物處理有章可循。
綜上所述,嚴格規范檢驗科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保護檢驗人員的職業安全,是全體醫院感染控制人員共同的使命。
參考文獻
1 康立忠,王立志,常桂紅,等.傳染病醫院住院部醫院感染管理現狀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2):3083.
篇6
【關鍵字】高職 課程開發 工學結合 校企合作
一、高職課程開發融入行業企業標準的必要性
職業教育課程開發中應制定質量標準,質量標準適用于學科課程體系或一門獨立課程的開發工作。在實際應用中,還要有各項配套標準和各種規章制度一起發揮作用,才能保證質量標準的有效執行。這些規章制度有必要延伸到職業教育以外的行業企業工作環境,只有職業教育的內外環境都有效地支持職業教育工作,質量標準才可能被全面執行。
二、校企合作課程開發的現狀
高職教育一直在尋求參與實際工作的可能性,學校中的各個專業都在試圖與社會企業合作,以期建立長期合作和建起實訓基地,這種努力確實收到了一些效果,一些實訓基地建立起來,院校和企業也有了一些初步合作,但是從整個校園的學生學習內容和實驗實訓開出數量和效果來看,這些校企合作遠遠沒有達到促使職業教育格局轉變的作用,絕大多數學生封閉在校園里,學習著無趣的課程,對學生有吸引力的是學完課程、修夠學分可以得到那個可以作為找好工作敲門磚的畢業證。
三、高職工學結合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主要辦學主體關系需進一步協調
在現有的體制格局下,高職教育要徹底實現工學結合,有三道大門需要打開。一是高職院校對外的大門,這個大門已經開啟了一部分,高職院校在主動和外界尋求合作,但是這扇門開的還不夠徹底。二是行業企業對高職院校的大門,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行業企業已經開始試圖與職業院校進行表面的合作,但是這個合作的大門其實并沒有開啟,企業只是做做樣子獲得點好評或者政府的政策而已,因為行業企業現在既不需要職業院校提供技術,多數職業院校的多數教師僅僅熟悉理論而已,也不需要職業院校提供人力,現在社會上最不缺的就是畢業生,高職畢業生可以做的,高中甚至初中畢業生也能做,尤其是人力資源成本低。三是國家或者說政府對高職院校的大門,國家一直有支持高職院校發展的想法,比如一些支持政策的出臺,也有支持高職院校的做法,比如經費投入和為促使企業與高職合作而制定的政策,但是為什么說國家并沒有打開從根本上支持高職教育的大門呢?因為我們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區別不大,作為高職的學生甚至教師,需要的是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參與實際工作,用實際工作效果來不斷檢驗教學內容,用實際工作歷練來發展職業能力,而不是在課堂里空想工作情景、理論灌輸學生。
(二)國家對企業應加強政策性引導
國家可以用兩種政策向高職打開實際工作的大門,一是國家政府職能內的具體工作可以由學生去完成一部分,比如類似食品安全控制的程序設計和執行檢查、行業企業執行強制性技術和安全標準的執行檢查、各種國內國際信息收集等等,@些工作并不在乎多一個或幾個人去做,但是對于學生則是至關重要的實踐;二是國家制定政策規定與職業院校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向學生提供一些可以操作的工作,或者允許職業學校直接開展行業企業的業務。
國家不應孤立地重視職業教育,而應盡快意識到向高職學生敞開實際工作這扇大門的意義何其重要,政府主導的諸多的社會功能并沒有做到盡善盡美,甚至有些功能還很薄弱,比如食品安全方面的法規建設以及標準執行方面急需提高,環境保護方面的監測以及數據都存在一些模糊現象,這些方面的社會監管過于單一,以至于有些企業更愿意對上級管理部門公關,而不愿意整改,其結果是腐敗了一些人,坑害了老百姓,禍害了子孫后代,而治理污染的技術因為沒有必要也不會得到發展。如果除了監管部門之外,還有研究機構、職業院校的相關專業學生一直在依據制度進行著企業三廢的檢測和結果,不良公關就會變得無用也無效,污染治理會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這個“制度”一定是政府來制定,制度一定要約束企業按照規定的方式進行三廢的處理,公開排廢水渠道,開放廢水監測采樣點,公開廢氣排放時段,開放廢氣監測點和檢測方法,明示廢渣處理地點和方式,對待污染不應只停留在有后果才治理,而應嚴格到只要在程序上違規就追究企業責任,只要有隱患就責成整改,這種監督機制要增加很多人力,這些增加的業務完全可以交給相關聯專業的學生來做。
四、工學深入結合,將行業企業標準引入高職教育
食品安全的責任國家明確地交給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監管和監測工作十分繁重,僅僅靠農業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是不夠的。按照職業院校辦學的基本方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由農業院校承擔一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邊學習邊將國家的技術法規標準轉化為針對單個農業產品生產加工的操作手冊,并向從事這些作業的農民進行宣傳,督促農民和小加工作坊嚴格執行購藥登記和使用記錄制度。這類業務由監管部門聯合相關專業的高職甚至本科學生進行監測監管,學校即聯系了實際,業務又有了覆蓋面。
行業企業一直在順應政府的管理,政府應提高對企業的技術要求,尤其是標準化方面的要求,當政府的一些社會職能工作對職業院校敞開大門,又對行業企業做出規定之后,行業企業自然也會開啟對職業學生實習實踐的大門,學生可以在做中學,同時不斷思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也是學校教學內容更新的動因。相關行業企業在高從業標準的要求下就不可能隨便招收沒有能力的工作者,高職畢業生的就業也可以得到保障。國家提高對企業的技術要求,也是一種對企業長遠利益的保護,要強于為了發展經濟而降低技術要求、犧牲環境的思路,任由低技術含量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無序發展是一種低水平高代價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發展。強制行業企業嚴格執行技術標準,引入職業院校學生進行監管監測和過程控制工作,改變監管上的單線格局,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是地區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環境污染、提高核心競爭力,保證國家標準在各個行業有效的貫徹實施的一個方法。
參考文獻:
[1]王建中.關于高職院校承擔社會責任的思考[J].遼寧高職
學報,2013(10)
[2]邱致裕.高職院校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研究[D].湖北工業大
篇7
關鍵詞:食品安全監測 存在問題 實效性 對策
中圖分類號:TS20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4)10-0049-02
我國現階段正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但是,發展過程中的弊端也日益呈現。食品安全就是其中矛盾比較突出的種類。食品安全是民生問題,食品安全關系到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我國能否位置基礎發展的穩定性。在這樣的形勢下,食品安全監測工作,是保持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推動因素。食品安全監測工作的有效實施需要進行多方面的改革。從質量標準制定,到適宜的解決方案,都要進行逐級審批和監督。食品安全的監測工作需要在實際操作中,逐漸拓寬思維和方法。
1 我國食品安全監測工作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監測工作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是食品安全監測設備陳舊老化,監測能力差,不能滿足現代監測要求;檢驗方法標準滯后,監測方法落后,各種監測尺度不統一;監測隊伍整體水平、技術能力、研發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低下,嚴重缺乏監測人才;監測制度不完善,制度缺乏執行力,不能有效地落實;缺乏科學技術支持體系,不能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
2 提高食品安全監測實效性的對策方法
2.1 加大監測“硬件設施”建設,是提高食品安全監測實效性的基本條件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食品安全監測實效性,首先要解決的是加大監測設備投入,滿足食品安全監測需要,由于食品品種的日益增加,食品中安全衛生指標限量值逐漸降低,各式各樣的新型食品擁入市場,給食品安全監測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對監測人員、監測設備和監測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檢驗檢測也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而“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向著高技術化、便攜化、信息化和速測化邁進,要加大對監測設備財政投入,將監測建設投入納入經費預算,落實設施、儀器、科研等各項資金,只有不斷更新新型的監測設備,才能更全面的進行食品安全監測,運用各種先進的檢測分析手段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快速篩選、分析各種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信息,才能有效的降低食品安全風險,是人們食用健康食品的基礎保障。
2.2 加大監測“軟件設施”建設,是提高食品安全監測實效性的重要工作
再先進的監測設備和技術手段,沒有專業人才和職業道德素質高的人去實施也是等同于沒有。目前,從食品安全監測角度來看,存在的嚴重問題就是“人”的問題,比如,監測人員技術水平落后、思想落后、道德素質不高,制度管理和落實不到位現象明顯,缺乏有效的監測體系等問題,亟待解決。
(1)要加大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人才是企業發展的競爭對象,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唯一條件,在食品安全監測工作,人才的建設和培養對整個監測工作也是同等重要,對于質檢監測機構來說,要從單純的檢驗檢測提升到檢測技術研發方向發展的轉變,離不開人才,所以,質檢監測工作要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不斷提高監測人員的個人素質和能力素質,積累和儲備各種人才。首先,將現有的骨干人員培養成為科研人員。要挖掘質檢監測機構的隊伍中的潛力骨干,確定重點培養對象,通過培訓和培養使其成為科研人員,帶動監測能力提升,其次,要提高質檢機構的準入門檻,將一些真正具有專業、有能力、有水平的人才招錄進來,凈化和純潔監測隊伍,提高整體監測水平。
(2)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和落實各種監測制度。對于食品監測工作,要建立一支有力的領導機構,全面負責項目的規劃和實施,發揮組織帶頭作用,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合理分配,要利用現有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監測作用,建立健全各項食品安全監測制度,建立監測信息分析制度,績效考核制度和食品安全監測與風險評估制度,并強化落實,發揮制度管理的作用,將制度化、法制化和規范化應用的具體的監測工作,最大化地提高食品安全監測實效性。
2.3 建立有利的科技支持體系,是提高食品安全監測實效性的有效保障
有關質檢機構要將食品安全監測作為提升檢驗和科研能力的切入點,推動檢驗標準和建議方法的不斷進步,逐步發展運用高端、精密儀器,縮短監測時間、提高監測標準、降低人為因素差距,是建議設備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大力發展建議科技,力求在檢驗儀器、建議技術方面不斷有新突破,不斷提升檢驗標準,并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將檢驗結果及時,最大化地降低人為干擾因素,真正建立食品安全防護體系。
3 結語
我國的社會發展現實決定了必須要進行基礎行業的深化改革。食品行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在深化改革過程中,需要進行徹底的模式轉變。食品安全監測工作要在未來的發展中,確立制度的完整性,實施過程的嚴格性,結果處理的嚴肅性。在監測過程中,做好新先進設備的引進利用,專業檢驗人員的選擇和培養,信息技術的應用,逐步建立科學聯動的體制,保證食品安全監測工作能夠為食品工業服務,在實際操作中,擴大監測的技術范圍,形成發展型的監測模式。
參考文獻
[1]陳念.我國食品安全政策的實效性分析[J].武漢科技大學,2012.
[2]陳嘯宏.提高認識,依法履責,扎實做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0(2).
[3]劉瑞蘭,徐麗芳,范洪斌.淺談基層食品安全應急檢驗工作的現狀與發展[J].預防醫學論壇,2010(11).
篇8
年,職業安全健康監管工作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科學發展”理念,緊密結合我區實際情況,以職業健康建設年為主線,按照“夯實基礎、完善機制、穩步推進”的工作要求,重點推進“職業病危害申報和分類管理”兩個制度,探索實施分類管理、綜合治理的監管模式,逐步提高職業病危害綜合監管能力。
一、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進一步做好職業安全健康監管工作
(一)督促指導企業建立完善職業病危害申報制度。對職業病危害申報工作情況進行調度和總結,研究解決申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強職業病危害申報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指導企業定期檢測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認真填寫《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申報表》,如實申報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
(二)督促指導企業建立職業病危害檢測監控制度。依法開展職業危害檢測,年底前重點行業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率達到60%。加強監管與引導,督促企業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相關規定,建立健全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日常監測制度,確保監測系統、設備處于正常運行狀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檢測、評價工作,檢測、評價結果存入職業衛生檔案,同時向勞動者公布。
(三)督促指導企業建立完善職業病危害警示告知制度。開展專項檢查和執法,督促企業認真執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和《高毒物品作業崗位職業病危害告知規范》等標準規范,建立完善企業內部警示標識及危害告知卡懸掛、設置管理制度,在作業場所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告知卡、劃定警戒線等。嚴格落實職業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年底前重點行業職業危害告知率達到60%。
二、積極探索,研究實施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新模式
(一)探索實施分類、分級管理辦法。增強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防治意識,落實用人單位主體責任,改善工作場所作業環境,預防、控制、減少和消除職業病危害,有效緩解及控制職業病高發勢頭,根據市局工作部署,逐步開展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試點工作。
(二)開展職業健康管理示范企業創建活動。各街道安監辦(中隊),根據轄區內企業職業危害特點,在職業危害嚴重的行業,分別推薦并培育職業健康管理標準化企業,全區共培育標準化企業20家(街道及各4家),其中重點培育職業健康管理示范企業5家(街道及各1家),確立全區職業健康管理標桿企業,以點帶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實現“達標一家、帶動一批”的效果,推動企業職業健康管理工作健康發展。示范企業培育推薦名單請與3月31日前報區安監局。
三、依法行政,深入開展重點行業職業病危害治理專項行動
開展重點行業職業危害專項整治工作,按照省、市安監局工作部署,將制鞋及皮革加工、木質家具及人造板兩個行業納入治理范圍,進一步核實底數,建立整治臺賬。督促指導企業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相關要求,認真開展自查,徹底消除職業病隱患,并指導企業建立健全職業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配備必要的防護設施,將職業危害因素控制在國家標準以內。對職業病危害嚴重且拒不整改的,要依法嚴厲查處,切實保障勞動者的生命健康權益。
四、以宣傳貫徹《職業病防治法》為重點,深化職業健康宣傳和培訓工作
(一)深化培訓教育工作。采取召開座談會、邀請專家講座等多種形式,對《職業病防治法》主要精神及重點內容進行宣貫。加強職業健康法規標準知識培訓工作,提高安全監管部門及企業負責人、管理人員依法履職能力。
(二)開展職業健康宣傳活動。在5月份“《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6月份“安全生產月”宣傳活動期間,會同有關部門聯合開展宣傳活動,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職業健康法律法規標準和職業病危害防護知識,努力營造職業健康“政府大力倡導、全民廣泛支持、職工自覺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要組織力量開展送法上門服務,切實使《職業病防治法》宣傳活動深入基層、深入企業。
五、有關要求
(一)各街道安監辦(中隊)要充分認識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嚴峻性,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履行職責,嚴格監督管理,全面落實職業病防治各項工作。
篇9
關鍵詞:煤炭企業人本管理健康
一、實施背景
山東良莊礦業有限公司建企于1957年,是一家有著50多年煤炭開采歷史的綜合現代化大型煤炭企業。一直以來,該公司高度重視職工安全健康管理,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把職工生命健康、安全生產作為公司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構建“三項平臺”,完善組織機構,落實主體責任,加大投入,改善作業場所環境,有效控制了職業危害,確保了職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了企業的和諧健康發展。
二、實施經過
1、防患未然,構建健康宣教平臺
一是立足于防范為主,定期對安全健康隱患進行排查、整治。嚴格落實礦井“五級隱患”排查制度,定期開展安全健康隱患排查活動,對查出的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整治,各負其責,層層深入,全面覆蓋,確保了隱患排查整治的閉合。
二是對危險源監控得力,建立了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按照“預防為主”的原則,為從源頭上控制職業危害因素的產生,對新建、改建、擴建、續建的項目,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和職業危害因素項目申報制度。對塵毒的綜合治理,嚴格堅持“革、水、密、風、護、管、教、查”八字防塵方針。積極推廣應用有利于職業危害防治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使用低毒替代高毒,無毒替代有毒,確保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濃度或強度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為預防、控制和消除作業場所的職業危害因素,保護職工人身安全和健康,根據礦井的實際生產能力,配備了專職測塵員,均持有上崗資格證。配備了定點大流量粉塵采樣器、個體粉塵采樣器,建立了儀器設備檔案,所有設備均定期進行校檢。定期聘請有資質的監測機構對有關場所進行監測,建立健全了記錄臺帳和粉塵監測報告。
三是定期開展群眾性的安全培訓教育。為提高職工的職業危害自我防護意識,公司始終把職業危害防治知識教育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緊、抓實、抓好。對職工力爭每年進行一次輪訓,對新招收的職工,嚴格執行先培訓后上崗制度。通過開展群眾性的安全教育培訓活動,提高了職工的自我保護意識,變“被動防護”為“主動防護”,做到了從“要我防護”到“我要防護”的轉變,減少了職業病及安全事故的發生。
2、源頭控制,構建現場防護平臺
一是粉塵控制方面:綜采、綜掘工作面采用了捕塵網技術,回采工作面回風巷使用了2道自動凈化水幕,其中1道與煤機聯動,實現了煤機運轉的同時噴霧開啟降塵功能,對粉塵、煤塵進行清潔。綜采工作面使用了自動光控噴霧和架間自動噴霧。煤機運轉、移降架時,光控水幕與移降架噴霧相應動作,有效地降低了回采工作面的粉塵濃度。炮采工作面每20米安設了1道炮區自動水幕。放炮時,開啟水幕,降低了因放炮產生進入到工作面風流的粉塵及有害氣體濃度。礦井其它巷道執行了按周期沖刷煤塵制度。采掘工作面作業人員配備使用了防塵口罩,有效降低了職業病發生率。
二是有害氣體控制方面:根據生產地點變化情況,每月編制通風作業計劃,嚴格按照作業計劃進行配風,保證了工作地點風量充足,有害氣體不超過國家有關規定和行業標準。及時進行通風系統調整和通風系統優化,加強井下通風設施管理,保證井下通風系統合理可靠。配備了專用的有害氣體、溫度監測儀器,定期對井下生產地點的有害氣體及溫度進行測量,發現隱患,及時采取措施處理。配備粉塵監測儀器對生產性粉塵現場情況進行樣品采集和現場檢測。粉塵濃度樣品采集分總粉塵和呼吸性粉塵;粉塵游離SiO2含量樣品現場采集沉降塵三個取其平均值。委托新汶礦業集團公司職業病防治所,對生產作業場所生產性粉塵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評價報告。
3、完善福利,構建職工保障平臺
一是公司建立完善了《勞動工資管理程序》、《考勤管理程序》、《長病、長傷人員管理程序》等。同時,建立了職工意外、醫療、重大疾病和養老保障及補充性保障等制度。按照上級文件精神,對職業病患者,按要求調離原工作崗位,安排治療和療養,并根據《企業職工工傷保險實行辦法》落實其工傷保險待遇。對可疑職業病患者住院觀察期間,按照《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要求,享受職業病待遇。職業衛生檔案、資料專人專柜管理,各種檔案內容填寫準確、完整,并及時充實更新,做到了職業健康監護查體檔案保管完善、有序。措施的建立健全、實施有效。為增進職工的身心健康,開闊視野,促進交流,進一步調動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到工作、療養與健康的有機結合,公司每年都組織職工到中國煤礦泰安療養院進行短期健康療養。公司每年組織優秀班組長40-45歲的職工進行健康體檢,對患有慢性病的職工進行特殊照顧。
二是公司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山東省職工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發放、使用、管理辦法》、《山東省職工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2008年11月19日2009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行業標準AQ1051-2008《煤礦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用品配備標準》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編制《良莊礦業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用品配備標準表》。為加強職工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保護用品,勞保用品管理人員定期深入到各個工作現場進行檢查,督促職工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特別是對有毒有害工作崗位的勞保用品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的嚴格檢查,對使用不及時、不正確的給予了及時糾正,并對責任人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重要意義。
三是按規定組織職工進行崗前檢查,積極安排職工進行職業病診斷,對疑似和已發職業病的職工積極安排治療并妥善安置。對新招收的職工以及準備從事接塵接害作業的職工均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崗前預防性健康查體,并建立健康監護檔案。所有準備從事井下粉塵作業的新工人,一律增加胸部高仟伏攝片,并經新汶礦業集團公司職業病防治所閱片。對新調入的職工,在調入前進行職業性健康查體,凡是有職業禁忌癥的職工不安排從事所禁忌的作業。
三、效果評價
1、職工健康管理提升
建立了完善的職業安全健康和職業病防治工作體系,形成了長效機制。實現了“六個百分百”:一是職工個人防護用品配備率100%;二是職工教育培訓覆蓋率100%,三是職業病查體率100%;四是職業危害檢測覆蓋率100%;五是職業病人治療、療養率、妥善安置率100%;六是工傷保險覆蓋率100%,勞動合同簽定率100%。
2、安全生產穩步發展
通過多層次、大密度宣貫,以人為本、人文關懷意識深入人心,企業安全文化氛圍日益濃厚,職工“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能安全”意識不斷提升。礦井實現了安全生產,安全態勢平穩。
3、企業管理績效卓越
職工健康管理文化激發了隊伍活力,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能,節能減排等重點工作成效顯著。精細化管理模式不斷完善,工藝流、資金流、價值流、信息流等管理流程更加優化,促進了礦井經濟效益的持續提升,礦井生產、經營等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創出歷史好水平。
篇10
山東省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是一所專門從事輻射防護、輻射監測、輻射效應和核醫學研究的省級專業科研機構。現有在職正式職工 44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23人??妥芯繂T和副研究員68人,其中,院士1人。
研究所主要開展放射衛生防護管理、輻射防護監測與評價、放射防護標準的研制、環境放射性水平監測與評價,職業健康監護、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放射病防治、核輻射醫學救治基地的建設、山東省濟南地區環境放射性本底常規監測以及核醫學基礎與臨床研究、放射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等工作。承辦“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志”——《中國輻射衛生》,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2003年7月,研究所通過了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2012年6月通過了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實驗室資質認定。2008年8月獲得衛生部甲級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2011年8月通過了國家安監總局的甲級資質換證,2012年8月分別通過了衛生部和國家安監總局的甲級資質延續;2011年8月獲得了山東省衛生廳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乙級資質、通過了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資質的續展。
研究所對職業衛生工作高度重視,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實驗室,購置超低本底液體閃爍計數系統、α譜儀、γ能譜儀、低本底αβ測量儀、6150A/D環境劑量儀、防護劑量儀、中子劑量儀等輻射檢測設備。同時,加強人才培養,先后派出2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培訓班,均取得了個人評價資質證書。
研究所發揮科研優勢,近幾年承擔了各級科研課題30余項,取得各項成果獎10余項。受衛生部放射衛生標準專業委員會委托為國家制修訂《工業X射線探傷衛生防護標準》《工業γ射線探傷放射防護標準》等10余項國家標準,為規范核技術在國民經濟各領域的利用起到了積極作用。
放射防護評價與檢測
科學研究
研究所主要承擔輻射防護檢測與評價及環境輻射監測方面的研究和相關標準的制訂,重點關注放射工作人員及受檢者或患者的輻射防護及相關措施,及環境放射性對公眾的輻射監測及防護研究。
在放射防護評價與環境放射性監測方面,研究所每年承擔科研項目10余項,其中包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攻關計劃、省衛生廳重點科研項目等科研水平較高的項目,以及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研究與制定。
研究所制訂的《油(汽)密封放射源測井放射防護標準》《油(汽)田非密封放射源測井放射防護標準》《工業γ射線探傷放射衛生防護標準》等國家標準、國家職業衛生標準20余項,對規范核和輻射技術應用單位的放射防護技術與管理起到了積極作用。
技術服務
放射防護監測評價科室目前配備超低本底液閃、高純鍺γ能譜儀、低本底α、β測量儀、中子劑量率儀、熱釋光測量儀、環境X-γ劑量率儀等大中型監測儀器。
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檢測與評價??剖颐磕隀z測工業探傷設備20余臺,密封放射源200枚左右,總體看來,由于《職業病防治法》修訂的原因,造成衛生與安監部門對工業企業的放射衛生監管出現了銜接真空,因為缺少監管力度檢測的覆蓋率比較低。
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評價是技術服務的主要工作,評價范圍涵蓋了工業加速器、輻照中心、工業用放射性儀表等。
目前,研究所已經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合作完成了榮成石島核電的放射防護評價工作,完成了包括齊魯石化等大型企業放射源的檢測工作,多個輻照中心以及工業加速器項目的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評價工作。
個人劑量監測。配合國家法律法規對放射工作人員加強管理的要求,積極開展個人劑量監測。每年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人數逐年增加,2011年度監測人數達6000余人,其中大部分為放射診療工作人員,工業企業放射工作人員開展個人劑量監測的在逐年增加。
環境放射性監測。每年監測濟南地區大氣沉降物中90Sr、137Cs沉降量、濟南地區生物樣品中90Sr、137Cs活度濃度和濟南地區露天水源水中90Sr、137Cs活度濃度。每年對送檢礦泉水、地熱水、稀土等樣品進行放射性檢測、分析。
核事故應急監測。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后,衛生部召開日本核事故對我國食品及飲用水放射性污染應急監測會議,由研究所負責山東省食品和飲用水樣品的應急監測工作,向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員會上報檢測數據,完成了應急監測任務。
山東海陽核電站運行前放射性本底調查工作。山東省海陽核電站1、2號機組將于2014年并網發電,目前研究所承擔著山東海陽核電站運行前連續2年的放射性本底調查工作,負責核電站周圍20km2范圍內全部水樣(飲用水、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海水)和底部沉積物的放射性調查工作。
職業健康監護和職業病診斷工作
職業健康監護工作
研究所于2004年獲得了職業健康檢查資質。作為省級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承擔了山東省省直和多個地市的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監護工作,研究所發揮專業技術優勢,開展科技服務與技術咨詢,加強與各地市衛生防疫、醫療部門合作,不斷擴大服務范圍。獲得資質以來,每年職業健康檢查人數5000余人次,職業健康檢查項目覆蓋了衛生部55號令《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所涉及的各種項目。研究所不斷的完善實驗室,查體項目日趨完善,儀器先進,染色體全自動分析儀能進行染色體畸變率、微核細胞率分析;自動生化分析儀可進行肝功、血脂血糖等全套血生化分析,同時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功能測定也處于領先水平。實驗室建立了自己的染色體畸變率和微核率的劑量效應曲線。自2007年參加全國輻射生物劑量估算比對,比對結果均合格。
在健康檢查過程中,研究所堅持客觀、準確的原則,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部分不適宜繼續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與用人單位協商調離了工作。研究所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科研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現已逐步發展成為學科齊全、優勢突出、科研力量雄厚、儀器設備先進、綜合科研能力較強的醫學科研機構。
研究所科研計劃項目來源逐步擴大,計劃項目數逐步增加,項目級別和經費額均有明顯的提高。課題“濟南市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狀況分析與防護對策研究”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該課題根據我國有關放射防護法規與標準,針對濟南市放射防護的實際情況,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對濟南市有X線機進行防護調查測試與改造;擬制《X射線的防護》錄像科教片,編寫材料,對濟南市放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個人劑量與環境監測,研究相應的防護措施;針對存在的問題,制成了濟南市放射防護6項管理辦法與制度,對濟南市放射工作人員進行了全面的健康查體,對其健康狀況作了深入的分析,對發現的可疑病例均做了相應處理,尤其是提出的染色體畸變與微核率,其放射損傷診斷價值具有獨見性。該項研究是一項劑量監測、衛生防護和健康調查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工作,具有實際應用和推廣價值,并取得了明顯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在職業健康監護過程中,研究所主檢醫師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每一位進行健康查體的放射工作人員進行詳細的問診,了解放射線接觸史,建立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填寫《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表》,對每份《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表》,由主檢醫師審核后填寫檢查結論和處理意見并簽名。處理意見根據職業健康檢查結果,提出對受檢者從事放射工作的適任性評價意見;檢查結果如有異常,需要復查的,明確給出復查的內容和事件,發現疑似放射損傷的,提示受檢者提交職業病診斷機構,進一步明確診斷,并通知放射工作人員所在的放射工作單位。在工作中,研究所的主檢醫師隨時可以向各類放射工作人員提供必要的職業健康咨詢和醫學建議,并接受放射工作人員對健康檢查結果的質疑或咨詢,如實向放射工作人員解釋檢查結果和提出的問題,保障了山東省各類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
放射性損傷診斷工作
研究所2005年獲得職業病診斷機構資質,近5年來在放射職業病的診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為放射病診斷組成員,承擔了4名超劑量受照人員長達30余年醫學觀察和臨床處置工作,積累了輻射損傷救治和醫學隨訪、觀察的寶貴經驗。取得診斷資質以來,先后診斷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內障等放射性損傷26例,并按照職業病病例報告的相關規定,報送本地衛生行政部門。
加強放射衛生防護工作
隨著《職業病防治法》的修訂,工業企業職業健康監管的主體由衛生部門轉變為安監部門,前期存在的工業企業放射衛生的監管薄弱必將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強而得到改善。
建議安全生產監督部門加強對核和輻射技術用單位的監督管理,特別是對承包經營企業或私營企業的監督監測力度,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成立專門的放射防護組織,確立放射防護負責人,將安全保管責任落實到責任人。
長期小劑量電離輻射可引起機體多方面的異常變化,為保護放射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應加強有關法律、法規及放射防護有關知識的宣傳教育,嚴格按有關規定加強放射防護設施的基礎建設,提高放射工作人員的防護意識,加強對他們的健康管理,減少受照劑量,減輕放射損傷,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和安全。
- 上一篇:日常監督工作實施辦法
- 下一篇:企業經營規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