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運營規劃方案范文
時間:2024-02-23 17:50: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直播運營規劃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字】 電信運營商 承載網 設計 建設
一、背景
隨著移動用戶ARPU值的下降,以及家庭寬帶業務具有用戶穩定,控制家庭入口的優點,隨著業務轉型的升級,拓展固網寬帶用戶成為了各大運營商關注重點。但隨著用戶行為習慣和內容源的變化,繼語音、寬帶、流量后,視頻即將成為運營商基礎業務,對運營商骨干承載網絡造成了一定沖擊,如何搭建一張高性能、高可靠、智能敏捷的承載網絡,成為了運營商面臨的新問題。
本文對省級電信運營商承載網建設方案進行研究,力圖為省級電信運營商承載網搭建方案提供借鑒。
二、承載網業務定位
運營商承載網的定位是數據、語音、視頻等業務的綜合承載網絡,提供多種業務在省內/城域內的互聯及骨干網/省網的接入。承載網的業務可分為互聯網接入類、虛擬專線/專網、語音和多媒體類三大類。
三、承載網架構
省級承載網向上連接國干網絡,向下接入用戶端設備。可以劃分為:省網匯聚層、城域網核心層、城域網業務控制層、城域網匯聚層。
省網匯聚層:省網匯聚層由省網匯聚層路由器組成,是城域網核心層的接入匯聚點,同時又是骨干網在地市的接入點。
城域網核心層:城域網核心層由城域核心路由器組成,城域核心路由器是BRAS/SR的接入匯聚點,同時又是省網在地市的接入點。
城域網業務控制層:城域網業務控制層由BRAS/SR組成,BRAS/SR分別為家客、集客業務提供網絡接入。
城域網匯聚層:城域網匯聚層包括匯聚交換機等,用于匯聚寬帶接入網的各類接入設備(如PON網絡的OLT等)到BRAS/SR。
四、承載網規劃設計方案
4.1需求調研
考慮項目周期,按照本年度建O規模,滿足至下一年年底的要求,進行需求調研。需求調研分為寬帶用戶、互聯網電視用戶、專線客戶等,需要按照地市、區縣進行調研。城域網核心層擴容規模由地市用戶規模確定,BRAS/SR擴容規模由所在區域覆蓋用戶數決定。
在業務控制層新增和擴容時,還要考慮對下行接入端口的調研,對OLT等接入需求進行調研,以確定下行接入規模。
4.2用戶模型
隨著用戶行為習慣和內容源的變化,用戶模型也在不斷變化,是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預計未來五年每用戶平均流量將增加10倍以上。結合流量變化情況,建議按照視頻點播、視頻直播、上網業務進行流量細分。
1、視頻模型
視頻用戶滲透率:IPTV用戶數/寬帶用戶數。
點播用戶平均碼率:用戶占比*碼率(標清、高清、4K)。
點播并發率:在線看點播的IPTV用戶數/IPTV用戶數。
寬帶用戶平均視頻點播速率:點播用戶平均碼率*點播并發率*視頻用戶滲透率。
直播用戶平均碼率:標清點播用戶占比*標清碼率+高清點播用戶占比*高清碼率。
直播并發率:在線看直播的IPTV用戶數/IPTV用戶數。
寬帶用戶平均視頻直播速率:直播用戶平均碼率*直播并發率*視頻用戶滲透率。
2、上網模型
上網用戶在線率:在線上網用戶數/寬帶用戶數。
在線上網用戶平均速率:上網業務總流量/在線上網用戶數。
寬帶用戶平均上網速率:在線上網用戶平均速率*上網用戶在線率。
寬帶用戶平均速率:寬帶用戶平均視頻點播速率 +寬帶用戶平均視頻直播速率+寬帶用戶平均上網速率。
4.3承載網容量規劃
省網匯聚層:統籌考慮上下行接入需求,上行為至國干出口,下行為各城域網核心層、IDC、核心網、業務系統、IT支撐系統等接入。設置業務匯聚交換機,對于一些接入業務顆粒度較小的業務,先經系統內部交換機匯聚后,再統一接入省級業務匯聚交換機。對于一些接入業務顆粒度較大的業務,可直接接入省網匯聚路由器。
城域網核心層:上行為至省網匯聚層,下行考慮業務控制層BRAS/SR接入需求,逐步考慮采用高密度板卡對低密度板卡的替換,后續下行以10G為主,上行以100G為主。
城域網業務控制層:應綜合考慮業務發展、網絡建設成本、故障影響面、光纖/傳輸資源和機房條件等因素進行設置。在業務規模不大時,采用集中設置,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逐步進行分裂部署。
城域網匯聚層:主要依據下行接入需求,按需新增及擴容。
4.4網絡演進
遵循按需建設,精準擴容,適當超前的原則,根據業務需要將省網匯聚路由器、地市核心路由器設備升級為集群路由器,支撐業務爆發式發展帶來的端口需求。同時根據技術演進,適時引入1T等大容量設備,采用SDN/NFV等新技術,提升網絡智能化水平。
4.5內容網絡建設
內容網絡是構建在IP承載網絡之上,具備內容自動化分布及流量集中化調度控制能力的疊加網絡,對運營商而言,是全面支撐流量經營及數字化服務戰略轉型的內容型基礎設施。內容網絡能夠將源服務器中的內容分發至分布式部署的邊緣節點中,并支持多樣化流量調度技術。
在內容網絡建設上,應以提高內容本網率,提升用戶感知,提升網絡管控能力,降低骨干承載網壓力為目標。平衡投資和效率,CDN等按需逐步下沉。依據用戶規模,逐步實現CDN與承載網絡協同建設。
4.6網絡安全建設
為實現網絡安全可控,提高網絡健壯性,在承載網絡建設時,應協同考慮DPI、上網日志、僵木蠕、異常流量攔截等系統建設。
篇2
一、目標任務
為貫徹落實《省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建設方案》和省、市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工作推進會精神,全面完成好我縣廣播電視“戶戶通”覆蓋工作任務。實現省委、省政府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部署,努力建設“結構合理、運行高效、服務優質”的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2014年,全縣完成50380戶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以下簡稱“戶戶通”)的安裝建設任務,使全縣有線電視網絡未通達的農村地區群眾能收聽收看到中央和地方的衛星廣播電視節目。
二、基本原則
(一)政府主導、廣電實施。縣政府是“戶戶通”工作的責任主體,廣電部門是工作的實施主體,廣電網絡企業、“戶戶通”設備供應商參與,整村推進安裝建設。
(二)群眾自愿、惠民利民。堅持以人為本,在農戶自愿購買接收設備的前提下,落實惠民補貼政策,免費提供中央和地方廣播電視基本節目。不搞強行攤派,嚴禁違規收費,防止增加農民負擔。
(三)統一標準、規范運營。堅持質量第一,統一技術標準、服務要求和服務規范,統籌抓好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建立長效機制,確保農戶長期受益。
(四)可控可管、協調發展。直播衛星戶戶通只限于在批準的服務區域內入戶,加強區域管理和用戶管理,嚴格實行接收設備銷售專營制度,做到衛星、有線和無線協調有序發展,確保廣播電視節目播出安全。
三、實施步驟
(一)調研啟動階段(2014年5月至7月)。在加強調研的基礎上制訂實施方案,明確建設任務,落實補助資金。各鄉鎮與縣政府簽訂“戶戶通”目標責任書。
(二)組織實施階段(2014年8月至11月)。8月上旬組織完成技術骨干培訓,協調做好“戶戶通”設備的入庫、調運、供貨等工作;8月中旬至11月;全面實施安裝調試、開通運營,爭取11月底前基本完成50380套建設任務。
(三)總結驗收階段(2014年12月)。采取階段性完工、驗收同步進行的方式做好工程初驗,認真把好質量關、時間關,確保工程優質、服務優良、檔案齊全、售后跟進。從2014年12月初,組織完成縣級驗收,并迎接國家省市檢查驗收。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戶戶通”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讓黨和政府聲音進入千家萬戶的便捷渠道,是實現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有效途徑,是今年省、市、縣民生工程實事各鄉鎮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戶戶通”工作的重大意義,齊抓共管,切實將“戶戶通”建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抓緊抓好,抓出實效。
(二)強化組織領導。縣廣播電視全覆蓋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建設的組織領導,縣廣電新聞中心具體負責全縣“戶戶通”建設的組織實施、督查指導、推進落實等工作。
(三)落實建設經費。我縣“戶戶通”安裝采用雙模接收設備,接收設備由受益用戶自愿購買,每套價格400元,產權歸購買用戶所有。其中中央財政補助100元,省財政補助100元,市財政補助20元,縣財政補助80元,其余部分(100元)由農戶承擔。
(四)完善服務區域劃分。各鄉鎮要切實摸準摸實,不通有線電視網絡的盲區村組,用戶個人信息(含身份證號碼,聯系電話)將設備安裝調試開通等工作落到實處。
(五)建立長效機制。各部門要按照省、市有關工作要求,創新直播衛星公共服務運行模式,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妥善處理好有線、無線和直播衛星之間的關系,促進有線電視和直播衛星公共服務協調有序發展,為廣大農村用戶提供長期、優質服務。
(六)加大輿論宣傳。通過新聞媒體報道、印發宣傳材料、刷寫墻面廣告、進村入戶宣講等形式,廣泛宣傳“戶戶通”工程的相關政策、功能模式、節目內容及建設進度,努力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讓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支持和參與“戶戶通”工程建設。
篇3
三網融合是中國“十一五”規劃的重要目標之一,尋找固網的戰略增長點也已經成為中國電信運營商戰略轉型的現實需要,而IPTV業務,正是未來網絡技術戰略性應用和實現企業轉型的最佳選擇,并得到全球業界各電信運營商的廣泛關注。此前中興通訊IPTV解決方案曾多次得到各運營商的首選以及中外媒體、咨詢機構的高度評價,而隨著IPTV多媒體產業的不斷發展,中興通訊再次大膽做出科技前瞻,推出“網絡視訊”解決方案。
中興通訊“網絡視訊”專為寬帶網絡和電信業務運營商設計,旨在IP網絡上開展包括網絡特色視音頻業務和豐富增值業務的電信級端到端、全業務解決方案。該方案集中體現了中興通訊所倡導的IPTV解決方案立足網絡、視、訊三方面的優勢,通過統一平臺幫助運營商提供全業務、綜合性的多媒體解決方案的特點。
中興通訊“網絡視訊”解決方案核心自主研發,提供包括STB終端系統、分布式流媒體服務系統、內容處理系統、數字版權系統、運營支撐系統、內容管理系統、EPG系統、增值業務系統以及寬帶網絡設備及相關網管系統等。系統可擴展能力很強。系統從構架、存儲均方便擴充。系統提供多家內容提供商的接入,方便內容引入。網絡視訊由內容運營、業務運營、業務網絡、承載網絡和家庭網絡五部分構成。其邏輯結構如圖所示。
業務先行,護駕商用進程
上海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都市,上海電信也是中國電信最有影響力和示范效應的分公司之一。作為中國電信的領頭羊,上海電信IPTV項目從2005年IPTV的試點到如今的塵埃落定,通過與上海文廣的深入合作,上海電信IPTV項目已經從小范圍試驗進入正式規模部署實施階段,而它所帶來的示范效應也必將推動未來中國IPTV的走勢。
不同于以往的傳統電信業,多媒體娛樂時代的到來,IPTV如何吸引用戶成為其能否制勝的關鍵。1年多的探索與試點,上海電信針對新興市場做了大量的調查與研究,將著力點放在了業務。中興通訊基于和中國電信多年深入合作和深刻理解,也將業務實現作為其所提供的解決方案的關鍵點。
目前,上海電信推出直播、點播、信息服務、應用服務四種主要的IPTV業務模式。直播:一共可提供央視15個頻道、文廣12個頻道、數字電視20個特色頻道、9個各地優秀衛視等58個直播電視頻道。可提供導視頻道、熱門劇場、熱門娛樂、上海一家門、超級影院、真實紀錄、精英體育等9個由眾多精彩節目編輯而成的9個虛擬頻道。點播:目前點播節目已達3000小時,內容包括電影、電視劇、音樂娛樂、紀實節目、少兒、體育以及教育等分類內容。信息服務:搜索、時事、健康、房產、餐飲、生活六大主題;應用服務:影像空間、電視黃頁兩大個性業務。
最近,中興通訊又為上海IPTV成功實現“證券之星”業務,不日也將與廣告用戶見面。除此之外,目前中興通訊已經能向運營商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IPTV多媒體業務包括互動電視、卡拉OK、互動投票、視音頻通信、在線游戲、信息服務等多個領域,大多為“一鍵式操作”,同時照顧到了IPTV與NGN、3G等業務的融合性。
快速響應,推進市場繁榮
IPTV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全新的技術和市場環境,對各方參與者提出了比以往更多的機遇,也提出了更為復雜和艱巨的任務。面對市場的巨大轉型,中興通訊除了保持一貫穩健的作風,更是以其積極投入、主動參與的精神在歷次電信IPTV項目中獲得一致好評。
快速響應,是推進IPTV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中興通訊對IPTV一直秉承的態度。中興通訊有超過1000人的IPTV運作團隊、強大的本地化研發力量、遍布全球的服務體系,以及全網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為IPTV項目實施和市場推進提供了強大的保障。
目前,中興通訊IPTV已經在中國電信公司和中國網通公司得到廣泛應用,并得到了IDC、瑞銀證券等第三方咨詢機構的高度評價。2006年3月,IDC在報告中指出,中興通訊獲得了云南、陜西、江蘇、廣東、北京等地的IPTV項目,在設備制造商中處于領跑地位。2005年12月,歐洲最大的投資銀行瑞銀證券對中國IPTV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推出了一份專題研究報告,認為中興通訊已經占據了中國IPTV最大的市場份額,綜合實力值得肯定。
上海電信IPTV項目從2006年9月1日正式放號,整體放號進展非常順利,截至到10月23日,上海電信的IPTV用戶數已經突破20000用戶大關,并且以每日數百近千的用戶規模持續增加中,顯示了強勁的用戶需求和市場空間。
除了上海電信IPTV案例外,中興通訊“網絡視訊”已經在云南電信、陜西電信、廣東電信、江蘇電信、北京網通等多個地區中標應用,并在多個地區協助局方共同進行放號推廣策劃和運營。經過了多個項目的錘煉,中興通訊“網絡視訊”在不斷完善IPTV基本視頻業務的基礎上,與運營商共同探討增值業務發展方向,大力發展其在增值業務方面的能力。信息服務、卡拉OK、視音頻通信、游戲、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視頻通訊、VOIP、移動短信、家庭郵箱、電視上網、投票、競猜、關聯點播、購物、證券之星等豐富多彩的業務陸續展現,同時提供酒店、學校、政府等完善的行業應用方案。在成為國內IPTV解決方案供應商最大贏家的同時,中興通訊“網絡視訊”攜公司國際市場拓展的大旗,中標應用哥倫比亞、希臘等多個國家。
與目前已開展IPTV業務的其它地區相比,上海的IPTV模式更具有代表性和可復制性,一旦成功,可以順利向其它地區推廣。更重要的是上海模式探索了一條電信、廣電、設備廠商與IPTV產業鏈其它各方相互合作、共擔風險的商業模式,這對于IPTV的良性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篇4
宏觀關鍵詞
[1號文件?名大于實]
1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鼓勵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成為由六大部委聯名具署的08年1號文件!文件明確了“數字電視由有線切入”、大力推進‘三網融合’、鼓勵廣電提供增值電信業務、支持電信參與數字電視接入網建設等”。
[點評]剛出臺時大家很興奮,但多個部委的產業行動與合作委實應該快些、再快些,否則1號文必然“名大于實”。
[部局合作?下一代廣電網]
12月4日,科技部部長萬鋼與廣電總局局長王太華共同簽署《國家高性能寬帶信息網暨中國下一代廣播電視網自主創新合作協議書》,預計用十年時間建成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核心傳輸帶寬超過1000Gbps、每戶接入帶寬超過60Mbps,成為新一代同家信息基礎設施。
響應1號文的具體行動,打響廣電翻身的大戰役,但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有線電視關鍵詞
[整轉?模式搞活]
截至08年11月底,中國有線模擬電視用戶數6008.2186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數4765.2814萬戶,全同數字化率達44%(絡達咨詢數據)。08年全同有線整轉駛入快車道,各地模式也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如上海收視費不上漲、免費贈送兩臺機頂盒;大慶用戶則可選擇4種裝機模式等。
[點評]整體轉換并非僵化的統一行動。從08年各地進展看,整體轉換的藝術感和節奏感都有質的提升。
貴州、江蘇、廣東,省網整合之風從年頭刮到年尾,從東部沿海到兩南內陸,令全國有線人深感觸動。剖析此輪整合,一個明顯特征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公權力的介入深度、廣度前所未有。深究下去,越是發達地區,地市級網絡利益存量越高,對省網整合的抵觸情緒越高,非公權力介入不足以解決;再者,有線數字網絡作為國家信息化中堅力量的地位不斷提升,亦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的原因。
[點評]點評領導重視、效率很高,但關鍵考驗還在后面――能否盡快將網絡規模轉變為市場優勢、資本優勢,將成本、技術和用戶管理的集約優勢充分發揮,將決定省網整合的真正成敗。
在全球金融危機大規模爆發前,深圳天威趕上國內IPO末班車,成為2008年有線行業難得的金融亮點。但“深不見底”的金融危機,已經從虛擬經濟蔓延到實體經濟領域,整轉過程中的物價聽證、維護費上漲和貸款申請,門檻都越來越高。
更致命的是,依據有關法規召開第二次有線物價聽證會時,不少地區的有線運營商已遭遇“降價危機”。同時,隨著各方社會矛盾的累積,旦整轉細節處理不好,就會成為老百姓的“出氣簡”,甚至引發社會問題。
[點評]整轉結束,絕不意味著數字化完工大吉――這一點將在今后兩年體現得越來越明顯。
2008年,一直被視為有線數字電視競爭對手的IPTV表現很一股忙于重組和3G,使三大電信運營商疏于推進IPTV。但更可怕的競爭塒手已經出現――互聯網!新浪高調大做新聞視頻;搜狐和優酷廣泛簽約電視臺和影視公司,聲稱改變電視劇產業模式……
電視臺對互聯網的“蜂擁投靠”,為有線人敲響一記警鐘!沒有了媒體內容的壟斷性,傳輸媒介的壟斷性就沒有意義。其實電信運營商也“痛恨”互聯網,因為這是一個無中心、無權威、無法真正把控的賽博空間。
[“天地”融合]
2008年,以杭州華數為代表的“廣電全業務運營模式”雛形初現。杭州“無線數字城市”以無線寬帶城域網、移動多媒體網絡和多應用平臺綜合構建而成,以有線無線一體化方式實現了城市的數字化、信息化及現代化。
[點評]行業間的“三網融合”,亦以行業內的“一網融合”為基礎:電信也是如此,要不提什么FMC(固網與移動網融合)呢?
直播衛星關鍵詞
[升空?村村通]
6月9日,中星9號順利升空,6月20日成功定點于東經92.2
根據廣電總局規劃,直播星覆蓋范同為有線難以覆蓋到的偏遠地區,但對農村用戶比例較高的地區來說,直播星必然會對有線造成巨大沖擊。
[點評]協調不同廣電網絡在同一區域內和諧發展,不妨在運營主體的統一性上下功夫,從而帶來業務服務的層次性。
[招標?皆大歡喜]
12月16日,直播星電視接收設備第一期招標結果出爐,7家機頂盒廠家中標,共366.0448萬臺機頂盒、總金額超13億元。2009-2010年還將舉行兩次招標,新增標的金額約21億元――國家總出資額達34億元。
[點評] 一旦放開直播星運營,市場上有的是大單,“黑盒子”的泛濫就是明證。
地面數字電視關鍵詞
[國標?奧運]
1月1日,央視免費開播國標地面數字高/標清電視信號,“6+2”城市在奧運前的全面開播,標志延宕多年的地面國標終于進入產業化階段。
編解碼國標AVS,也終于在地面數字電視領域找到“自留地”,在廣州、上海、杭州、青島、太原、陜兩及四川等地實現了規模商用,并形成完整產業鏈。
[點評]播出效果一般,覆蓋還很不夠。
[財政?25藝苑]
廣電總局計劃用3-5年時間完成全國地向數字電視系統覆蓋,同家財政將出資25億元扶持。下一階段,存37個大中城市實現高清和標清同播,在333個地市及2861個縣實現標清同播。
[點評]預計推進速度不會很快
[車載電視?冰火兩重天]
12月1O日,尼爾森調研數據顯示,08年國內主要城市公交移動電視總體收視到達率堪比甚至超過傳統電視。但各地移動電視運營兩極分化嚴重,京、滬、深等大城市運營商步入良性運營,中小城市則舉步維艱;華視傳媒業績不錯,世通華納則開始收縮。
尤其當CMMB強勢崛起,能否獲得當地CMMB運營權,成為眾多移動電視公司焦慮的問題。
車載移動電視的市場已經遇到了天花板,從受眾特征出發,CMMB總公司應在各地充分結合市場經驗豐富的移動電視運營主體,與后者并獲生機。
CMMB關鍵詞
[第二階段?大規模技術試驗]
奧運后,CMMB開始進入第二階段規模技術試驗,涵蓋技術標準、傳輸覆蓋、業務和服務四大體系。第一期在100個地級市開展地面覆蓋網試驗和重點場所的室內增補覆蓋試驗,完成五項功能應用和四大方面服務體系的開發、測試。預計2009年下半年進入商用階段。
[點評]CMMB成功打響第一炮,但還要快些、再快些!
[全國運營?體制雛形]
截至12月中旬,全國已有26個省級廣電單位向廣電總局上報了參與CMMB統一運營的方案,其中四川、吉林、上海、江西、內蒙古的方案較為成熟可行,中廣衛星移動公司已基本與五省市就框架合作協議達成一致,上述省市CMMB運營合資公司將率先成立。
[點評]如何針對“窮兄弟”和“富兄弟”的不同態度、和諧推進,將成為總公司在2009年的首要考驗。
[終端集采?市場拉動]
12月15日-17日,CMMB百萬終端招標采購會在京舉行;102家企業參加競標,共400余款CMMB終端,均價約800元,總金額約8億元。
篇5
中星9號―――我國第一顆廣播電視直播衛星將于明年升空,這將為我國數字音視頻產業的發展創造巨大發展空間。我國自主制定的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標準AVS的壓縮效率是傳統標準的一倍以上,能夠使直播星的節目容量提高一倍,也將為發展自主解碼芯片和衛星接收機提供重要機遇。建議首顆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采用自主AVS標準、芯片和整機產品,以形成規模大、實力強的衛星產業。
直播衛星營造重大產業與技術機遇
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規劃的高技術工程,其目標是促進航天工業、廣播電視媒體制作業、衛星接收設備制造業、軟件等產業的快速成長,創造出千億元人民幣的內需市場,形成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系統的關鍵技術包括衛星通信技術和數字音視頻技術兩大部分。中國航天事業四十多年來的迅猛發展,為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系統的建立和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信息產業作為迅猛發展的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完全能夠為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系統提供自主的產品,我國自主制定的數字音視頻標準AVS,達到了第二代音視頻編碼的最新水平,采用AVS的中國直播星比采用第一代標準的國外直播星系統領先了十年。因此,我國的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系統不僅是自主知識產權的,還將是全球領先的信息服務平臺,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
信源編碼標準更新換代,專利許可成為障礙
數字電視標準最重要的是信源編碼標準和信道編碼標準。信道技術即通常所說的傳輸技術,包括射頻技術和調制解調技術(數字電視才需要),解決在不同的傳輸物理介質上傳輸數字信號的問題。信源編碼技術解決的重點問題是數字音視頻海量數據的編碼壓縮問題,故也稱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無論采用何種信道技術,信源編碼都是必要的。
眾所周知,數字化視頻的原始數據量是十分龐大的,例如,標準清晰度的數字視頻每秒的數據量超過200M比特,高清晰度數字電視每秒的數據量超過1G比特。數字音視頻要在消費電子產品中得到應用,必須采用先進的壓縮編碼算法進行大幅度壓縮。而反映壓縮效率的壓縮比也就成為數字電視乃至數字音視頻產業的“基本指數”。
國際上音視頻編解碼標準主要有兩大系列: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國際電工委員會第一聯合技術組(ISO/IEC JTC1)制定的MPEG系列標準,數字電視采用的是MPEG系列標準;ITU針對多媒體通信制定的H.26x系列視頻編碼標準和G.7系列音頻編碼標準。標準發展過程如圖1。
MPEG是ISO/IEC JTC1 1988年成立的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的簡稱,全稱為ISO/IEC JTC1第29分委會第11工作組(ISO/IEC JTC1/SC29/WG11),負責數字視頻、音頻和其它媒體的壓縮、解壓縮、處理和表示等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工作。從1988年開始,MPEG專家組每年召開四次左右的國際會議,主要內容是制定、修訂、發展MPEG系列多媒體標準。視音頻編碼標準MPEG-1(1992)和MPEG-2(1994)、基于視聽媒體對象的多媒體編碼標準MPEG-4(1999年)、多媒體內容描述標準MPEG-7(2001)、多媒體框架標準MPEG-21。目前,MPEG系列國際標準已經成為影響最大的多媒體技術標準,對數字電視、視聽消費電子產品、多媒體通信等信息產業的重要產品產生了深遠影響。
1994年制定的MPEG-2標準是國際音視頻標準領域的一個里程碑,是音視頻行業遵循的基本標準。近十年來,音視頻編碼技術本身和產業應用背景都發生了明顯變化。ITU-T于1997年提出的一個長期的視頻標準化項目H.26L,ITU-T并在1999年8月推出該標準的第一版測試模型。為了響應ISO/IEC MPEG對先進視頻編碼技術的需求,從2001年開始,ISO和ITU開始組建了聯合視頻工作組(JVT,Joint Video Team ,ISO/IEC MPEG和ITU-T VCEG聯合視頻工作組),在H.26L的基礎上開發新的視頻編碼標準,目標定位在制定一套兼顧廣播和電信、覆蓋從低碼率通信到高清晰電視的廣域標準。在ISO/IEC中,該標準的正式名稱為MPEG-4 AVC(Advanced Video Coding)標準;在ITU-T中的正式名稱為H.264標準。2003年下半年,ISO/IEC以MPEG-4第十部分(ISO/IEC 14496-10)的名義正式了這項標準。
MPEG-4 AVC/H.264是代表最新技術水平的一項國際標準,但正如它的名字復雜到讓人難以理解一樣,其技術方案也過于復雜。首先,這項標準覆蓋的應用范圍過寬,從低碼率通信到高清晰度廣播,碼率從幾十K到幾十M,相差三個數量級,任何一個實際應用,都只會選擇其中的一個子集,因此,作為標準,過于臃腫。其次,在標準制定過程中,一些成員拼命加入自己的技術,有很多技術提案對整體壓縮效率的貢獻很小,但“你不讓我進,我也不讓你進”,平衡的結果是不得不加入了一些沒有什么用的技術(往往是專利),不僅增加了標準實現的復雜度,也為將來繁雜的專利爭執埋下了禍根。
然而,決定MPEG-4 AVC/H.264未來的最大因素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長期困擾MPEG標準的專利授權問題。MPEG-1沒有專利授權問題,MPEG-2有國際工業界可接受的專利授權政策,MPEG-4則被變本加利的專利費所扼殺,現在,這個問題又降臨到MPEG-4 AVC/H.264頭上。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了解標準背后的專利問題。
MPEG作為ISO/IEC下屬的標準工作組,只負責制定標準,知識產權方面遵守ISO的RAND通則。MPEG LA 是1996年在美國成立的專利授權公司,雖然從名稱上似乎和MPEG標準專家組有聯系,但事實上沒有任何法律關系。
MPEG LA 1997年啟動MPEG-2 (視頻和系統部分)所涉及的專利許可業務,1998年12月獲得美國司法部審議認可(EC Comfort Letter)。
MPEG-2最初的收費對象為解碼設備和編碼設備,每臺專利授權費4美元。從2002年開始,降為2.5美元。由于當時MPEG-2是數字音視頻領域唯一可用的技術標準,而且相對合理,因此MPEG-2的產業化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對MPEG-2收費取得成功的情況下,MPEG-4 LA公布的MPEG-4標準的收費模式為:消費者使用解碼設備,除購買設備時需要繳納的一次性專利費外,還將按使用時間進行收費,通常這個費用是通過提供視頻服務的節目發行商(如音像出版公司)或運營商(如電視臺、視頻點播服務提供者等)收取的,其總的收費額度每年高達數百萬美元。此收費政策一出,美國在線-時代華納代表媒體運營商率先反對。MPEG-4因為收費問題,成了一個主流應用運營商不支持的技術標準。MPEG-4 AVC/H.264是MPEG專家組和ITU VCEG專家組2003共同完成的視頻編碼標準,MPEG-LA一直在制定其收費模式。2003年11月17日,MPEG LA 宣布H.264/MPEG-4 AVC的必要專利權人就聯合許可條款達成了協議,要求根據節目、訂戶和本地發射臺數等參數來對運營商收費。歐廣聯(EBU)隨后發表2003年度第96號聲明,表示“十分遺憾的是,EBU看到AVC的許可條款對廣播商是極端不合理的”。對于中國的廣播電視系統來說,近2000家電視臺和大大小小的有線電視網需要繳納的專利費總額十分龐大,中國數字電視運營產業MPEG國際標準,將面臨巨大經濟負擔。2004年5月,MPEG LA收費政策最后敲定,對運營商收費的條款基本沒變。
AVS標準抓住機遇,
推動我國音視頻產業的跨越發展
音視頻編解碼技術的進步和標準的更新換代為我國后來居上提供了歷史性發展機遇,AVS正是在這樣的國家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AVS標準的完成,使得全球范圍內可選的第二代標準變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國際標準 MPEG-4/H.264、中國牽頭的制定的AVS,一些公司提出的標準。國際標準MPEG-4/H.264雖然開放,但背后的專利授權問題難以負擔;公司標準受到公司控制,難以得到業界廣泛接受。我國牽頭制定的AVS,性能達到國際標準同樣水平,而且方案簡潔,知識產權政策明晰,應是國際范圍內第二代標準的上選。
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工作組(簡稱AVS工作組)由信息產業部科學技術司于2002年6月批準成立。工作組的任務是:面向我國的信息產業需求,聯合國內企業和科研機構,制(修)訂數字音視頻的壓縮、解壓縮、處理和表示等共性技術標準,為數字音視頻設備與系統提供高效經濟的編解碼技術,服務于高分辨率數字廣播、高密度激光數字存儲媒體、無線寬帶多媒體通訊、互聯網寬帶流媒體等重大信息產業應用。目前工作組分為需求與測試組、系統組、視頻組、音頻組、實現組、版權保護組、知識產權組等專題組開展工作。會員單位從2002年度的30多家增長到130多家,覆蓋了國內本領域的主要產品開發生產廠家與研究單位。AVS工作組成立以來,已經召開了12次全體會議,30余次專題會議。
在國家標準計劃中,AVS標準的正式名稱為《信息技術 先進音視頻編碼》。AVS標準包括系統、視頻、音頻、數字版權管理等四個主要技術標準和一致性測試等支撐標準。AVS標準和相關國際標準的時間對應關系以及AVS工作組已經開展的工作如圖2所示。
AVS工作組2003年度完成的視頻標準報批稿是《信息技術 先進音視頻編碼》的第二部分,代表了當前視頻編解碼領域的最新水平。視頻標準是AVS標準中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一個部分,其編碼效率是MPEG-2的2-3倍(根據視頻畫面尺寸不同有所不同)。AVS在保證編碼效率的前提下,實現復雜度明顯比最新的MPEG-4 AVC低,在高清晰度應用方面處于領先水平,是我國高清晰度數字電視和激光視盤機產業的最佳選擇。
2004年11月15日-12月26日,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AVS視頻標準進行了測試,測試時間進一個半月。試驗采用雙刺激連續質量標度(DSCQS)法評價AVS視頻編/解碼系統處理后的圖像質量相對于未經壓縮的原始圖像質量的差別,評價AVS視頻壓縮方案的性能,參加評價人員共計56人。試驗結果表明AVS視頻編/解碼方案在圖像格式為720×576i/50Hz、壓縮碼率為2.5Mbps時,可察覺經編/解碼處理后的被評價對象與原始素材圖像質量的差別,但差別小(總平均分差6.4,百分制)。在圖像格式為1920×1080P/25Hz、壓縮碼率為6Mbps時,被評價對象為圖像質量與原始素材圖像質量的差別很小(總平均分差3.6,百分制),不易察覺。
2004年12月29日,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召開了AVS標準審定會。評審委員會由信息產業部電子科技委主任童志鵬院士任主任,全國音頻、視頻及多媒體系統與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徐順成研究員任副主任,包括汪成為、王越、李國杰、何新貴等院士在內的共11位專家任委員,對AVS工作組提交的《信息技術 先進音視頻編碼第二部分:視頻 》(送審稿)和《信息技術 先進音視頻編碼第一部分:系統 》(送審稿)進行了審定。 審定會認為,該項標準是數字音視頻編碼領域非常重要的基礎性標準,對產業發展意義重大。工作組在推動技術、專利、標準和產業協調發展方面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探索出一條開放式自主制定重大信息技術標準的道路,是卓有成效的。
審定委員會一致認為,AVS在技術、專利、標準三個方面創新突出,AVS軟件和芯片已經開發,AVS標準是關系到國家數字音視頻產業發展和重大利益的基礎標準,建議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在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等重大音視頻應用領域采用這一自主標準,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推動自主AVS高清晰度軟件、芯片、產品和系統的產業化,推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數字音視頻產業群的形成。
通過對國際、國內相關專利的認真仔細的調查分析,我們認為AVS自主專利技術和公開技術構成了AVS標準的主體。AVS視頻標準作為國家標準,我國在知識產權方面具有明顯的技術主動權,能夠妥善解決知識產權問題。在國際范圍內,AVS自主技術也占據明顯優勢,具有在國際范圍內推廣應用的良好基礎。公開技術、自主專利技術和愿意加入“AVS專利池”構成了完備的AVS技術方案,AVS標準侵犯其它專利的風險極小。憑借自主技術的明顯優勢地位和公平合理的“AVS專利池”統一許可模式,完全可以全面解決知識產權問題,并為全球范圍內協調標準和專利關系問題探索出一條新的道路。
與其它類似標準相比,AVS有兩大優勢:基于自主技術和部分公開構建的開放標準,較好地解決了知識產權許可問題;中國日漸強大的產業化實力和市場提供了良好土壤。在這兩大翅膀的助推下,AVS已成為全球范圍內最有可能成為事實標準的第二代音視頻編碼標準。
AVS是一套適應面十分廣闊的技術標準,優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于我國創新技術和部分公開技術的自主標準:編碼效率比第一代標準(MPEG-2)高2~3倍,而且技術方案簡潔,芯片實現復雜度低,達到了第二代標準的最高水平,可節省一半以上的無線頻譜和有線信道資源;
2、第二代音視頻編解碼標準的上選:AVS通過簡潔的一站式許可政策,解決了MPEG-4 AVC/H.264被專利許可問題纏身、難以產業化的死結,與一些公司提出的標準相比,AVS是開放式制訂的國家、國際標準,易于推廣;
3、為音視頻產業提供系統化的信源標準體系:MPEG-4 AVC/H.264是一個視頻編碼標準,而AVS是一套包含系統、視頻、音頻、媒體版權管理在內的完整標準體系,為中國日漸強大的音視頻產業提供了完整的信源編碼技術方案,正在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合作,進入國際市場。
直播衛星采用AVS標準的重要意義
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AVS是我國采用自主創新技術和部分公開技術自主制定的第二代信源編碼技術標準,AVS的壓縮效率比本領域沿用了近十年的第一代標準MPEG-2提高了一倍以上。
采用自主AVS標準是直播衛星領先的關鍵。廣播電視直播衛星采用AVS標準的重要意義在于:
1、音視頻節目的壓縮效率能夠提高一倍,意味著直播衛星的節目傳輸能力提高一倍,“一顆星可以當成兩顆星來用”;
2、 音視頻解碼芯片是衛星接收機內最核心、最重要芯片,相當于計算機的CPU(中央處理器),每年數千萬臺直播衛星接收機采用自主解碼芯片將有力推動我國芯片產業的發展;
3、AVS標準達到了國際最新水平,解決了相應國際標準背后高昂的專利許可費問題,顯著提高我國直播衛星數字電視系統的技術自主性,是繼衛星技術之后的另一高新技術制高點;
4、采用自主芯片和Linux操作系統的接收機,完全清除了安全隱患,而且價格可控制在500元內,有利于全國范圍內各個地區廣泛推廣。
廣播電視直播衛星已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應用并形成一種新的技術產業。中國有3.7億多戶家庭,其中約1/3是有線電視用戶。發展直播衛星系統,不僅能夠向其它2/3直接提供數字電視和相關信息服務,還將為現有有線電視用戶提供新的選擇,為音視頻芯片、整機和媒體制作、運營產業創造廣闊的舞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AVS不僅在性能上與最新國際標準相當或更高,而且比國際標準更精簡,芯片和產品實現復雜度比最新國際標準約低30%。利用當前的芯片技術完全可以實現。采用自主的AVS標準,就可以重點扶持國內芯片設計和生產企業,我國企業在芯片、軟件、整機、系統等產品就可以先行一步。
篇6
【關鍵詞】移動公共服務平臺 視頻云服務層 媒體混合云 智能家庭網關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12.019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010(2016)12-0086-6
引用格式:鐘文清,陳凱渝,姜寧. 基于移動公共服務平臺的視頻云服務層設計[J]. 移動通信, 2016,40(12): 86-91.
1 引言
近年來,視頻業務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最具增值能力的公共服務。考慮到媒體融合發展的總體規劃,基于移動公共服務平臺的視頻云總體規劃和設計方案,依托中國移動“大云2.0”云計算平臺的已有資源,借力外部合作方的私有云/公用云資源,充分考慮到視頻業務大數據的特點,采用面向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的視頻云平臺架構,以智能家庭網關為云端通信樞紐[1],為未來的中國移動用戶家庭接入便捷、實用、安全的視頻應用類公共服務。
視頻云的基礎業務模式為:使用移動用戶的各種家庭終端,如家庭電腦、智能電視、手機、平板、攝像頭等其他智能可聯網設備,連接到符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2014年的企業標準――《中國移動家庭網關設備互通技術規范接入標準(版本號:1.0.0)》的智能家庭網關,訪問視頻云接入層接口,最終與視頻云服務層后臺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從而開展流媒體(視頻直播、點播及交互業務)、全天候安防、家庭物聯網、健康醫療云服務等多種基礎業務[2]。
視頻云服務層的設計方案采用“媒體混合云”彈性架構,實現了基于對象的云存儲網絡、基于海量數據檢索的云媒資系統、基于最新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高效率視頻編碼)編碼標準的云轉碼平臺、基于數字證書和數字水印的云安全技術、基于視頻檢測和大數據挖掘的云識別引擎,并通過定制的第三方云媒體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內容分發網絡)對外提供實時高效的媒體數據公共服務。
2 業務架構設計
基于移動公共服務平臺的視頻云主要由家庭終端、智能家庭網關、視頻云接入層以及視頻云服務層四大部分組成。基于視頻云的移動公共服務平臺業務架構如圖1所示:
2.1 家庭終端
家庭終端是移動用戶連接智能家庭網關的交互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家庭電腦、電視、手機、平板、攝像頭等多種可聯網的智能終端設備。該類終端支持家庭場景中各類音視頻數據的采集、顯示以及雙向人機交互。不同的家庭終端之間如滿足指定的互聯互通協議支持,即可以實現家庭局域網的多屏融合業務應用。
2.2 智能家庭網關
智能家庭網關是位于移動用戶家庭的平臺配套設備,是家庭用戶日常使用的各類家庭終端與視頻云接入層之間的連接樞紐,也是家庭(個人)局域網設備連入移動互聯網的接口控制點。該網關設備采用的精簡性設計體現在僅實現了網絡連接、視音頻解碼、雙向通信交互以及身份認證等基本功能,而其他功能則全部交由上層計算能力、通信性能更為強大的優勢資源,即視頻云接入層、視頻云服務層去完成。
2.3 視頻云接入層
視頻云接入層為移動公共服務平臺視頻云服務提供了云端統一門戶。家庭用戶使用不同的家庭終端,通過各種類型網絡訪問云端統一門戶,可以控制智能家庭網關與視頻云接入層的雙總線進行業務交互。
視頻云接入層雙總線包括視頻云服務總線、視頻云媒體總線,它們分別負責控制通訊數據、視音頻媒體數據這2種不同類型業務數據的處理。視頻云服務總線會根據來自云端統一門戶的不同類型業務的訪問請求,自動轉發給相應業務的云平臺服務器,啟動該服務的接入應答處理。視頻云媒體總線則根據云端統一門戶請求的媒體具體內容,完成視音頻等媒體數據的文件上傳、下載服務或是文件流直播、點播分發服務。
2.4 視頻云服務層
視頻云服務層目前設計提供4種基于視頻云的移動公共服務基礎業務:流媒體云服務、全天候安防云服務、家庭物聯網云服務及醫療健康云服務。其中,流媒體云服務是視頻云平臺最核心的增值業務,其業務需求決定了視頻云服務層技術架構的設計思路。
視頻云服務層采用了基于“媒體混合云”彈性架構的設計方案[3],主體部分是依托現有移動云計算平臺的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而成,同時與第三方視頻內容提供商云平臺實現媒體內容對接,與第三方云媒體CDN網絡實現源站節點對接。中國移動內部的私有云與第三方視頻內容提供商、云媒體CDN提供商的私有云/公有云之間,按各方的服務約定實現云平臺的存儲、網絡、媒體內容及計算機硬件等各種資源的無縫對接,即該平臺混合云架構的具體技術實現。彈性架構設計中的“彈性”特點主要體現在云平臺之間資源的彈性調度。視頻云服務層基于自定義的彈性調度算法和策略實現了不同資源、不同場景下的調度框架,并依據此框架完成存儲資源池的動態擴容及跨池調度、網絡服務池動態擴縮容及跨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聯網數據中心)調度、媒體文件智能遷移調度、高可用調度等功能。
通過視頻云服務的云端統一門戶的接入,視頻云服務層構建了直接面向移動用戶家庭的多種云端視頻服務基礎業務,如視頻點播、視頻直播、互動直播、視頻錄制回放、遠程視頻通話、遠程視頻會議、遠程教育課堂、安防視頻監控、安防智能報警、兒童老人遠程看護、人體跌倒狀態監測報警、智能家居監測控制、家庭成員基本健康狀況監測、日常運動飲食情況監測、醫療資源遠程預約、遠程醫療檢查及診斷等。
3 技術架構設計
該平臺視頻云服務層的具體組成部分在本設計方案里主要包括五大部分:云存儲、應用業務層、云媒體CDN、云安全、服務接口。視頻云服務層的技術架構設計如圖2所示。
3.1 云存儲
云存儲即基于對象的分布式數據云存儲網絡,其主要功能組成包括元數據管理、存儲設備管理兩大部分。元數據管理功能通過元數據服務器集群實現,該集群提供名字服務和元數據服務,包括名字的組織、映射和查找,客戶端可以用名字來訪問文件或者目錄,而無需關心文件的實際存儲位置和給其提供服務的元數據服務器的物理位置。存儲設備管理功能通過基于對象的存儲設備分布式集群實現,提供數據的讀寫操作,能夠自動管理其上的數據分布,支持數據的預取,優化磁盤的性能。
基于對象的云存儲網絡內部原理圖如圖3所示。
基于對象的云存儲網絡方案實現了數據通路(數據的讀或寫)和控制通路(元數據)分離管理,可以有效地進行負載均衡[4],提高整個系統的可用性。通過存儲分配服務管理存儲設備,能夠在線擴充存儲單元,完成有效地平滑線性擴展,并支持混合云平臺的存儲資源池彈性擴容以及跨池調度等特性。對于存儲組件的故障,不僅僅依賴于硬件本身的容錯,還要在軟件層做到自動容錯,多文件副本管理以保證在磁盤損壞、節點失效、網絡中斷等情況下數據的高可用性。
元數據服務器集群采用動態子樹劃分方法來管理文件系統的元數據[5],文件系統的目錄被劃分為若干子樹,由不同的元數據服務器來管理,通過周期性比較元數據服務器的負載情況進行目錄子樹的劃分和遷移,保證集群中負載的均勻分布和均衡。元數據請求多數由元數據內存緩存來滿足,當一個節點失敗時,分布式的元數據操作日志可以使另一個備用節點快速恢復失敗節點的內存狀態。
基于對象的存儲設備分布式集群實現了數據的自動分布和管理,將文件分割成若干個對象來存儲,可以保證數據的均勻分布。為了解決小文件對象的存儲低效問題,采用EBOFS(Extent and B-tree base Ojbect File System,擴展的基于B+樹對象文件系統)為任意大小的對象在磁盤上分配連續的存儲空間,使對象存儲設備能夠具有良好的性能。
3.2 應用業務層
應用業務層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云媒資、云轉碼、云識別、流媒體播出以及計費管理模塊,以此實現對視頻文件存儲管理、視頻實時轉碼、視頻文件轉碼、視頻內容識別、監測模型迭代、流媒體直播、流媒體點播、計費管理等前端和后臺業務的應用、管理及控制。
基于移動公共服務平臺的視頻云這一新業務所構建的完整生態鏈中,該層是最具投資和運營價值的一部分,實現了服務平臺的計費管理,獲取、存儲并深度挖掘了海量的用戶大數據,開設了智能家居人體跌倒檢測、電子尋物、日常健康監測管理、遠程醫療問診等新興的特色增值服務。
(1)云媒資
通過云計算平臺配置的媒資管理服務器虛擬集群實現,用于對所有的云存儲網絡中媒體內容(包括視頻、音頻、圖片、字幕、圖文模板等)進行導入、編目、檢索、存檔以及修改等工作。媒資管理系統使得其中的每個媒體內容都具備唯一素材ID以及其他相關元數據。該媒體內容在整個移動公共服務視頻云平臺中,不管是存儲在第三方媒體內容提供商私有云、移動內部私有云還是第三方媒體CDN公有云/私有云,也不管其數據文件遷移調度至任一服務器集群任一節點,均是依靠這個唯一的素材ID得以識別,以保證此視頻云平臺整體互操作流程的正常有序運行。
(2)云轉碼
通過云計算平臺配置的轉碼服務器虛擬集群實現分布式實時、離線轉碼[6]。云轉碼的基本功能如下:
一是對來自外部的各家視頻內容提供商,或來自云端各智能家庭網關的用戶帳號上傳的不同編碼、封裝格式、分辨率、幀率或幅型比的視頻文件或實時視頻流,根據策略管理模塊的配置,按具體業務需求進行統一切片、編碼或轉碼處理及輸出。
二是對來自云端各智能家庭網關的當前網絡傳輸速率進行自動檢測識別,并采用自適應碼率的智能控制策略,依靠云轉碼系統的實時轉碼功能,實現了系統自動選擇與云端網絡環境匹配的合適碼率輸出。同時與云媒體CDN邊緣節點協同工作,充分利用其流媒體邊緣分發能力,實現了邊轉碼邊傳輸。
(3)云識別
通過云計算平臺配置的視頻檢測服務器集群、檢測模型迭代服務器集群等分布式云計算資源實現。對不同智能家庭網關的用戶帳號上傳的各種視頻文件或實時視頻流,結合相應家庭中不同位置、不同類型傳感器的回傳數據,根據相應帳號和業務對應的預置模型(如已配置個人相關數據信息的安防監控模型、人體跌倒檢測模型、健康狀況模型等),自動進行視頻內容及其他數據的特征提取、比對和識別,并對符合個人預定義閾值的識別結果進行智能報警。
云識別的智能化體現在其對家庭個性化大數據的深度挖掘處理以及個人模型的自學習功能。云平臺會將有效的個性化最新數據與個人歷史數據、同類別的公共歷史大數據進行數據融合和挖掘,同時利用最新最全的大數據訓練集合對相應模型不斷進行訓練,自動完成各類檢測模型的自學習和快速迭代更新,使得模型的識別精確度、準確率和速度得以逐步提升。
(4)流媒體播出
通過云計算平臺配置的流媒體服務器集群配置,實現對云轉碼系統生成的視音頻文件或實時視音頻流進行解碼和輸出,支持使用媒體混合云的彈性擴縮網絡帶寬資源的調度框架。對于視頻云服務平臺提供的不同業務,流媒體播出核心服務器集群也采用了不同的設計架構和工作模式。
對于各類視頻點播業務、OTT(Over The Top,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直播、交互直播業務,流媒體核心服務器集群設計目標為高并發性,部署專用的實時操作系統,單臺物理服務器支持9600個3.25 Mbps視頻流的高并發量輸出,可通過增加流媒體服務器集群中主機的物理數量,實現該播出集群的視頻流并發支持能力的線性擴展。
對于IPTV視頻直播類業務,流媒體核心服務器集群設計目標是采用低時延、高帶寬、高可用性的架構。在外來直播節目源的接入方面,可以支持多種不同傳輸協議、編碼格式的源信號,其播出模塊輸出也全面支持RTMP(Real Time Messaging Protocol,實時消息傳輸協議)、HLS(HTTP Live Streaming,Apple的動態碼率自適應技術)、HTTP-FLV(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Flash Video,超文本傳輸協議-流媒體)、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實時傳輸協議)等各類主流的流媒體直播協議,支持不同編碼格式、分辨率和碼率,確保快速、靈活、穩定地實現視頻流的預處理、轉碼和輸出。
(5)計費管理
通過云計算平臺配置的計費管理服務器實現,支持對云端用戶消費的各項不同業務進行實時分項計費,根據不同業務、不同時段、不同帳戶級別、關聯業務的計費策略,在后臺生成相應的計費統計結果,并負責這些計費結果的存儲、檢索和維護等管理工作。同時,移動專用智能家庭網關的預置用戶帳號要求與移動用戶的手機SIM卡帳號進行一對一捆綁,從而支持對智能家庭網關用戶的帳號信息、計費信息、業務權限、業務功能、私有空間等進行管理。
3.3 云媒體CDN
CDN作為構建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上的一層智能虛擬網絡,其核心技術為負載均衡、內容分發加速,以此實現跨運營商的互聯網云端應用的內容訪問加速。
與傳統CDN不同,云媒體CDN為獲取更高的內容播出分發效率和可用性,引入了云計算、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軟件定義網絡)技術,針對我國網絡流媒體業務的視頻數據量、節目內容、業務類型、地域性等特點,通過使用CDN專用路由器、新一代智能分發策略算法[7-8],實現了特有的“異地多中心多源站”分布式架構。該架構設計的指導思想是CDN節點“下沉”。使用了該架構的CDN網絡,其全國網絡中任一位置的節點服務器都同時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作為源站使用,單獨進行其自有視音頻內容的播出和。
3.4 云安全
由于移動公共服務平臺的視頻云服務層采用了“混合云”架構設計,除了原云平臺的信息安全措施外,還需重新制定信息安全對策。業務上涉及不同第三方內容平臺的資源對接,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媒體內容版權保護、用戶帳戶信息等問題。
本部分云安全設計方案是基于視頻云服務層的業務需求,但實質是面向平臺進行全局規劃部署的。從邊界安全、數據安全、傳輸安全、主機安全、應用安全方面入手,采用網絡安全區域劃分、高防一體化安全網關、數字版權保護系統、傳輸流加密加擾、雙因素身份認證、敏感信息標識保護、實時風險監控報警、日志集中審計等技術手段[9-10],加上信息安全等保障體系的各類管理手段以及合作雙方簽署相關法律文件,嘗試為混合云架構的平臺提出合理、有效、可控的信息安全解決方案。
3.5 服務接口
視頻云服務層在業務上需要與第三方內容平臺、第三方CDN存在互聯互通,但其接口實現是由視頻云接入層負責完成的。作為整個視頻云核心組成的視頻云服務層,其服務接口主要是與視頻云接入層完成對接,負責視頻云接入層與視頻云服務層不同功能組件之間的數據或控制的接口實現,同時負責混合云平臺中跨平臺資源的彈性調度算法和策略的具體實現。
4 結束語
本文設計思路是立足于中國移動已有成熟的公共服務云平臺,考慮將廣電系統豐富的視頻資源在中國移動現時力推的智能家庭網關落地,從技術可行性及業務具體實現模式兩方面仔細考量提出了視頻云服務層設計方案。該方案便于中國移動打造新一代獨具特色的上下游高清視頻業務全產業鏈,有利于中國移動在移動運營業務“四網協同”發展過程中搶占相關產業鏈主導地位。
參考文獻:
[1] 董裕藝,黎福海,何凱青. 智能家居控制系統的設計研究[J]. 移動通信, 2012(11): 39-43.
[2] 肖陽,寧艷芝. 視頻云計算技術打造云時代互動電視增值業務運營平臺[J]. 廣播與電視技術, 2013,40(3): 117-120.
[3] 偉,傅建明,李拴保,等. 彈性移動云計算的研究進展與安全性分析[J].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2015,52(6): 1362-1377.
[4] 熊安萍,劉進進,鄒洋. 基于對象存儲的負載均衡存儲策略[J].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12,33(7): 2678-2682.
[5] 方圓,杜祝平,周功業. 基于對象存儲的新型元數據管理策略[J]. 計算機工程, 2012,38(3): 25-27.
[6] 李蕾. 基于分布式視頻轉碼技術的視頻云平臺[J]. 西部廣播電視, 2013(12): 125.
[7] 盧笛,馬建峰,王一川,等. 云計算下保障公平性的多資源分配算法[J].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4(3): 162-168.
[8] 周景才,張滬寅,查文亮,等. 云計算環境下基于用戶行為特征的資源分配策略[J].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2014,51(5): 1108-1119.
篇7
【關鍵詞】每PDP流量 核心網分組域 SGSN Direct Tunnel 3GPP R8
1 引言
近年來,運營商之間競爭激烈,傳統語音業務增長空間有限,各運營商都極為重視數據業務營銷。而隨著產業鏈的日趨成熟與用戶使用習慣的初步養成,運營商的數據業務營銷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特別是在3G網絡正式商用以來,每用戶數據業務流量產生了激增。根據相關統計數據,中國移動全網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間,分組域流量增長接近300%。
抽樣統計部分省份2G、3G分組域用戶數及流量,截至2009年10月,3G用戶占分組域業務比例統計如表1:
表13G用戶占分組域業務比例分析
3G用戶占分組域用戶比例 3G用戶流量占分組域流量比例
中國移動 小于1% 30%~40%
中國聯通 小于3% 80%~90%
可見,3G網絡每PDP流量遠大于2G網絡(根據抽樣統計,TD網絡單PDP速率為EDGE單PDP速率的93倍),隨著3G業務的發展,運營商將面臨數據風暴。
2數據業務流量激增原因分析
(1)用戶使用習慣已初步養成,數據業務產業鏈初具規模:產業鏈逐步成熟,社區類業務、網絡直播等新興業務已培養了大批忠實用戶。已成規模的用戶群體進一步刺激了新業務環境的壯大,增強了ICP/ISP的投入信心,極大豐富了內容平臺,從而推動了用戶數據流量的持續激增。
(2)無線網絡覆蓋范圍擴大:3G HSPA網絡覆蓋范圍擴大,中國聯通WCDMA與HSPA網絡同步建設,中國移動HSPA網絡覆蓋范圍也超過了55%,HSPA實際網絡速率可以達到或超過固定寬帶,從而刺激用戶流量的激增。根據國外運營經驗,HSPA在達到50%的覆蓋率后,流量將會有一次跳躍。
(3)運營商積極營銷:作為今后的利潤增長點,各運營商積極進行數據業務營銷,推出靈活多變的套餐,數據業務資費實際已經明顯下調。資費下調一定會引發用戶數和流量增長,從國外資費調整經驗來看,資費每下調1/3左右,流量增長4.5倍。
(4)智能終端日益普及:以Symbian、Windows Mobile、Android等為主流操作系統的智能終端已經非常普及。不同的終端有著不同的終端行為,例如iPhone手機是一部永不下線的手機,永遠在線對分組網絡來說是一個考驗。根據經驗統計,智能終端相對普通終端平均流量增長5.5倍。
3 流量激增對核心網分組域的影響分析
分析某運營商2009年分組域設備配置模型與2010年實際業務模型,如表2:
從上表可以看出,現網實際統計數據較配置模型有較大增長,現網設備將達不到規劃設計指標。以2009年配置模型采購的100萬容量的SGSN設備為例,設計支持100萬附著用戶、30萬忙時PDP激活次數,則吞吐能力為300Mbps;該套設備在2010年的實際網絡中,僅可支持(300Mbps/1.4kbps)/38%=56萬附著用戶,僅達到規劃設計值的56%。同理,以2009年配置模型采購的GGSN設備為例,實際可支持的忙時PDP激活次數僅達到規劃設計值的71%。
可見,數據業務流量激增在增加運營商業務收入的同時,也對核心網分組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主要是由于用戶業務模型的變化,導致網元能力不能達到原規劃設計指標,特別是現網SGSN的吞吐能力將成為業務發展的瓶頸。
4 流量激增解決方案分析
應對流量激增可以考慮以下幾種解決方案:
方案一,擴容分組域,增加SGSN設備數量和容量,從而滿足流量激增的需求。
方案二,引入Direct Tunnel技術,解決SGSN吞吐能力瓶頸。Direct Tunnel實現用戶面數據在“直達通道”中傳送,不再經過SGSN,實現網絡用戶面扁平化;SGSN負責控制面的處理,從而規避了SGSN吞吐能力瓶頸。
方案三,引入PCC(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基于策略的業務控制和計費),實現分組域差異化運營。
三種解決方案分析對比如表3。
方案一為常規手段,無需贅述。方案三從本質上是實現分級接入、提高運營商每bit收益的手段,而不是滿足流量增長的方案,也不展開闡述。方案二則是解決流量激增的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下文將予以重點介紹。
4.1 Direct Tunnel技術簡介
(1)Direct Tunnel技術概述
Direct Tunnel是在傳統3GPP 3G網絡結構基礎上提出的一項創新性的網絡優化技術,SGSN控制建立RNC到GGSN的“直達通道”,用戶面數據在“直達通道”中傳送,不再經過SGSN,實現網絡用戶面扁平化,適合在3G網絡中部署,以提高運營商的網絡投資效益、網絡擴展性及降低運維成本,并支持向LTE網絡平滑演進。
在3GPP標準中,分組域的演進路標如圖1所示:
可見,Direct Tunnel在3GPP R7中已經引入,而在3GPP R8中則是必須的;因此,在現網引入Direct Tunnel技術,可以平滑演進到LTE/SAE。
(2)Direct Tunnel技術要點
與2G分組域網絡相比,3G分組核心網絡結構一個重要特點是Iu-PS接口(RNC-SGSN間接口)上控制面和用戶面可以完全分離,即信令通道和數據通道可以走不同的鏈路,這使3G分組域用戶面網絡扁平化演進成為可能。
傳統3G網絡連接如圖1中HSPA R6所示,即控制面和用戶面均走RNC―SGSN―GGSN,稱之為Two Tunnel(雙GTP通道)。Direct Tunnel如圖1中Direct Tunnel HSPA R7所示:由SGSN作為Direct Tunnel的中心控制節點,信令控制面消息仍然走RNC―SGSN―GGSN,用戶面數據則從RNC直接GGSN,數據流量旁路了SGSN節點。
Direct Tunnel的呼叫流程如圖2所示。
從整個流程來看,SGSN通過增加第7和第8步將Two Tunnel轉換成Direct Tunnel,過程中沒有增加新的消息類型,所以對RNC和GGSN沒有新功能要求,要求現網RNC和GGSN支持GTP版本1即可。
從呼叫流程可以看出,使用Direct Tunnel功能會增加2條更新PDP上下文消息,但該消息在整個信令流程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并不會對SGSN的負荷有很大影響;使用Direct Tunnel會減少SGSN準入控制的操作,從而釋放了SGSN的相關資源以用于其他功能;使用Direct Tunnel后,數據流量旁路了SGSN設備,SGSN設備的吞吐能力不再成為瓶頸,可以提高SGSN設備利用率,減少設備數量。
4.2 Direct Tunnel引入分析
(1)Direct Tunnel版本選擇
Direct Tunnel技術在3GPP R7已經引入,從3GPP R8起成為必須的技術。現階段引入Direct Tunnel技術,需要比較選擇哪個版本為宜,見表4:
因此,從長期演進角度考慮,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建議直接選擇R8 Direct Tunnel。
(2)Direct Tunnel引入條件分析
從前文可知,現階段數據風暴就要來臨,Direct Tunnel技術作為最直接有效的解決核心網設備性能瓶頸的利器,其引入應該及時納入日程表。
從技術成熟度、設備成熟度來看,引入Direct Tunnel技術是可行的。以沃達豐為例,先期已經在技術上做好準備,并有少量部署,在2009/2010財年大規模引入3G Direct Tunnel。而國內也已經有運營商在現網進行了Direct Tunnel試點,達到了預期目標。可以說,現階段已經具備了引入Direct Tunnel的條件。
(3)Direct Tunnel引入方案
Direct Tunnel技術部署簡單迅速,只需SGSN啟用Direct Tunnel軟件功能即可,其他網元如GGSN和RNC無需作任何變動,對運營中的業務沒有影響。
SGSN能夠配置Direct Tunnel RNC列表、APN列表,只對列表內的RNC、APN使用Direct Tunnel功能。運營商可以選擇將流量較大的RNC、APN配置為Direct Tunnel,而其余RNC、APN仍然保持現狀,從而更加平滑地實現現網升級改造。
(4)注意事項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Direct Tunnel僅僅增加了2條信令流程,對SGSN、GGSN信令負荷增加不多,各廠家SGSN設備性能下降在1%~5%之間;但由于各廠家設備實現方式的不同,部分廠家GGSN設備性能下降會達到20%~30%。對于性能下降超過10%的設備,不建議引入Direct Tunnel。
5 結束語
數據風暴時代即將來臨,它將給運營商的核心網分組域網絡帶來極大沖擊。必須及時啟動相應解決方案,以盡可能低的成本處理盡可能多的有收益流量,進而逐步通過策略控制與計費,提高每bit的實際收益,而Direct Tunnel技術是吸收流量的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1]張力宏. Direct Tunnel技術在3G網絡中的部署[J]. 信息通信技術,2009,3(5).
【作者簡介】
篇8
關鍵詞:廣電集團 媒體融合 深圳廣電集團
融合發展是廣電行業發展必然的趨勢。近年來,深圳廣電集團在媒體融合發展與建設過程中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大力推進改革和轉型升級,整合各類新聞資源推動改革發展,“堅持做高水平、有品質的新聞,使主流媒體的新聞內容能夠快速地以符合互聯網傳播特點的方式廣泛傳播,使主流價值觀能夠在互聯網上發出更響亮的聲音”。
深圳廣電集團媒體融合實踐
一、建設融合新聞中心。融合新聞中心建設是深圳廣電集團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重點項目,目的是希望通過融合新聞中心的建設和使用實現“三個融合”:一是實現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的團隊融合,有效增強生產能力;二是實現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的生產流程融合,有效提升工作效能;三是實現廣播電視與新媒體平臺的融合,有效擴大傳播效果。2015年5月,深圳廣電集團完成了融合新聞中心一期工程。一期工程是“物理變化”,完成了物理空間和技術平臺的建設,在技術上構建集電視內容生產的全媒體匯聚、共平臺編輯、多渠道以及辦公與信息化應用等業務于一體的全臺網業務平臺,建成了分布式云計算媒體數據中心,更好地支撐廣電媒體融合發展。在業務上,通過新聞資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內容的統一策劃和協同生產,實現從傳統媒體“單一渠道采集、封閉式生產、點對面單向傳播”的運作模式向“全媒體匯聚、共平臺生產、多渠道分發”的新型制播方式轉變。
當前,深圳廣電集團正在推動融合新聞中心二期項目建設。和一期項目相比,二期項目主要是通過配套系統和機制的建設,實現更為深入的“化學反應”。其主要發展任務是在總結一期項目基礎上,繼續推進新聞融合生產體系建設,將一期項目經驗總結和最佳業務實踐推廣到全集團各新聞欄目,實現全集團新聞內容生產模式的轉型升級。其重點任務是完成演播室制作系統高清化升級改造,建設完善全媒體新聞生產指揮中心建設,構筑企業級全業務云平臺建設,并按照媒體一體化運作理念將新媒體業務平臺內化,建立多渠道融合的內容體系,實現從融合生產到融合運營的轉變。
截至目前,二期項目中“全媒體新聞指揮中心”已初步投入運行,進一步推進了新聞資訊信息匯聚平臺、信息編審平臺、指揮調度平臺、業務交互平臺等子系統的建設,這也標志著深圳廣電集團在新聞內容生產、傳播模式的轉型升級上取得又一階段性成果。在新媒體業務平臺內化的目標中,建立了“融合內容管理系統”(CMS)、視頻內容管理系統(VMS)以及微信微博矩陣管理平臺,支撐了“壹深圳”、微信微博公眾號等內容管理與,實現了微直播、直播互動、全景視頻VR直播等新功能。
二、全媒體內容融合平臺初步建成。一直以來,深圳廣電集團都非常重視新媒體、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積極探索推進媒體融合。深圳廣電集團在融合新聞中心建設的基礎上,著力打造“兩微矩陣”,實現集團各類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訂閱號以及應用服務等的統籌管理和協同聯動。目前,深圳廣電集團融合新聞中心已接入包括“第一現場”“直播港澳臺”“快樂1062”“先鋒898”等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及較多粉絲的微信公眾號。深圳廣電集團根據不同需要提供更多伴隨式開發服務,目前集團官方“兩微一端”已經突破兩千萬用戶規模。
一是建設城市聯合網絡電視臺(CUTV)。新媒體的發展推動傳媒產業鏈實現了從單向到雙向、從單邊到多邊的轉變,在這種形勢下,深圳廣電集團通過立足自身區域性地方媒體的定位,依托城市聯合網絡電視臺(CUTV)實現信息、內容以及服務的有效和傳播。目前,CUTV已擁有聯合開辦臺、成員臺和緊密合作媒體近80家,初步構建了面向城市臺的云服務平臺,并成功為國內10多個城市臺提供“一攬子”新媒體解決方案和移動互聯網業務和技術服務,打造了初具規模的CUTV網站集群,形成擁有3000-5000萬用戶規模的移動互聯網業務平臺,大大加快城市臺的媒體融合發展步伐。同時,CUTV還充分整合城市臺的內容資源,探索內容辛迪加運營模式,在河南省11個城市臺推進了以內容聯合制作為核心的頻道合作運營,實現了頻道收視和收益的雙提升。近幾年的發展和取得的成果表明,CUTV的“網臺融合、聯合發展”模式十分有利于城市臺的內容資源、品牌資源、技術資源和人才資源,不僅能有效解決城市臺發展新媒體時所遇到的共性問題,同時,還能進一步提升各臺的內容品質和品牌價值,強化各臺在新形勢下的傳播力、影響力和競爭實力,對于鞏固和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和重要意義。
二是建設“壹深圳”APP。CUTV深圳臺2015年9月29日推出“壹深圳”APP,積極開始媒體融合的嘗試。“壹深圳”APP在內容生產和盈利模式進行積極探索,依靠廣電傳統媒體和對外合作快速形成影響,經過一年的發展,步履堅定,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壹深圳”作為深圳廣電集團唯一重點打造的客戶端出口,聚合各頻道、頻率新聞內容資源,實現了節目直播、點播互動、新聞首發、城市公共服務等一系列功能。“壹深圳”上線以來實現捆綁現金廣告收入1000萬元,實物廣告贊助4000余萬元。2016年初,“壹深圳”與集團各頻道頻率建立了全媒體記者隊伍,至今全媒體記者供稿達上萬篇。
2016年,手機直播作為行業熱門,受到市場及用戶追捧,“壹深圳”洞悉手機直播優勢,結合自身資源快速切入直播行業,產生轟動效應。“動物園直播”項目通過與深圳野生動物園合作,對熊貓過生日進行系列直播,完成了“壹深圳”首次手機直播嘗試。其中與深圳廣電集團都市頻道實現并機直播,為“壹深圳”打造直播核心功能奠定基礎。同時在“壹深圳”客戶端開設了“24小時手機動物園”直播頻道,更是進一步豐富了“壹深圳”的直播內容。“交警直播”項目通過與深圳交警聯合進行執法直播,包括“獵虎”行動、“禁摩限電”行動、“鐵騎執法”行動等多場次多個主題的系列直播,直播累計在線觀看人數達300萬人,呈現良好的效果,也得到多方的充分認可并引起廣東省公安廳重視。
“壹深圳”通過與深圳廣電集團新聞頻率先鋒898《鏗鏘麥克瘋》節目合作,推出全景VR直播,將傳統電臺節目與VR相結合,開創深圳廣電集團VR直播先河,也為廣播節目轉型和盈利模式探索提供新的機遇。“壹深圳”短期目標是在現有良好開局的基礎上快速做大做強,力爭2016年年底沖擊150萬用戶下載量,進一步提升客戶端的日活躍度。深圳廣電集團要借助傳統頻道頻率之力,放大“壹深圳”的新媒體品牌,設立“壹news”全媒體新聞直播頻道,在客戶端、網站、IPTV等多頻分發,統一品牌推廣,充分融合,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傳統媒體的自身資源,打造真正意義上的融合媒體平臺。
三、規劃發展媒體大數據。目前深圳廣電集團正在規劃建設“媒體大數據平臺項目”。媒體大數據項目,旨在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全集團媒體相關海量的業務數據、用戶數據、系統運行數據以及第三方數據進行整合、處理和分析,逐步發展媒體內容大數據、用戶渠道大數據、廣告營銷大數據和新媒體大數據,建立媒體大數據平臺,以更好的服務以及指導廣播電視節目生產和業務運營,進而建立具有內容生產智能(PI)和商業智能(BI)的管理決策支撐體系,更好地服務媒體融合發展,服務社會輿論宣傳,服務政府城市管理。
四、內部管理機制及相關運行機制。啟動媒體融合項目后,深圳廣電集團將機制建設作為集團融合新聞中心二期建設的重點工作,并在技術、內容生產及管理、考核等配套方面率先突破,建立了較為完備的制度體系,切實服務媒體融合。能不能真正建立起完全適應全媒體傳播環境的采編隊伍和配套機制,將是決定傳統媒體融合發展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因此,深圳廣電集團制定并推行了“融合新聞中心新聞早班會運行機制”“全媒體記者培訓及相關考核機制”“跨平臺稿件使用及考核機制以及集團‘兩微一端’運行管理機制”等,就是要通過組織架構、隊伍配置、采編流程、考核方式、獎懲機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打破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新聞采編上“各自為政、多頭出擊”的現有局面,著力打造一支“一采多發、一專多能”的全媒體新聞采編隊伍,有效提高生產力、釋放產能,使深圳廣電集團真正具備不斷提升新聞節目即時性、交互性、豐富性和權威性的能力。
關于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思考
一、盈利生存問題。受限于現有媒體管理體制的影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尚處于較為明顯的“兩張皮”狀態,即傳統媒體的公信力與專業化并未能與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和互動能力有效融合,且未能出現能夠快速復制的成功模式或范本。而另一方面的現實在于,傳統媒體廣告下滑、市場份額逐步萎縮,生存成為當務之急。重新審視媒體的融合發展,更需要長遠聚焦經營與盈利模式的構建。這不僅僅是注冊運營若干微信、微博、客戶端那么簡單,而是要在按照市場規律和時代趨勢重置自有的造血功能,改革調整原有的組織結構,再造采編流程,建立全媒體內容生產流程整體架構,注重市場開發,培育內外部市場的運營能力。而這一過程的探索任重道遠,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傳統媒體必須在融合中找到盈利模式和增長點才能持續發展,是一種從根本理念上的市場化行為,要按企業的投入產出比來有標準地量化經營,而非一窩蜂地為融合而融合,不惜血本持續地加大投入。
二、版權秩序問題。在市場化的探索中,版權問題也是困擾傳統媒體的重中之重。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系統的新聞法,而針對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法律法規更加薄弱,新聞環境發生巨大變化,新媒體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信息傳播媒介,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新聞法制建設都未能跟上,導致新媒體大量侵權,肆意侵犯傳統媒體勞動果實。
目前,我國對互聯網管理歸口部門是政府信息產業部門,主要依據是國務院制定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這個辦法雖然劃分了經營性和非經營性互聯網服務的類別,但對互聯網作為新聞媒介的功能管理較弱。
三、“集體無意識”問題。另一方面,傳統媒體“集體無意識”的問題值得重視,傳統媒體的新聞從業人員在媒體融合之初,缺少長遠規劃,為了維護諸如廣告和受眾群等急劇流失的資源,不得已將新聞信息、節目內容、采編成果等無條件進行網絡媒體傳播,以免費的形式向受眾開放,而此種做法為傳統媒體陷入生存困境埋下隱患。
在版權營銷的意識和能力上,傳統媒體對其采訪制作的各類作品的權屬關系及其版權管理沒有明確規定,媒體和其新聞工作者之間對新聞作品的版權歸屬也缺乏明晰而有效的合同約束,導致在與新媒體進行版權訴訟時無法厘清權利主體和權利邊界。缺乏將新聞作品作為版權資產進行管理、運營和維護的能力,缺乏獨立參與市場競爭的手段和市場營銷能力,自然也缺乏版權實務運營經驗,對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應對不足。比如,直播的電視節目上有廣告,但有些渠道提供這些內容的點播時,就把廣告過濾了,甚至替換為自己的廣告。這就是無償占用了傳統廣電的資源,是極不合理的。建議一定要形成授權關系,在收益上也應該有三七、四六、五五分成的概念,這就迫切需要建立起來新秩序、新格局,從而能夠保障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協調共生。
篇9
關鍵詞:交互式網絡電視;組播;MPLS VPN;服務質量
中國分類號:TN915?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3824(2013)03007405
0引言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網絡技術和媒體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產物。與傳統的定時和單向廣播電視相比,IPTV滿足了人們收看自由度方面的需求,提供了強大的交互功能,真正實現了媒體提供者和消費者之間的實質性互動。
IPTV業務的發展,為通信運營商在視頻流媒體服務及其增值業務方面帶來了巨大的商機。然而,運營商傳統的IP城域網主要是為滿足寬帶上網業務而建設的,是基于“盡力而為”的理念構建的,不能滿足實時視頻類IPTV業務對承載網絡提出的更高的承載需求[1]。
本文通過在IP城域網中進行一系列的技術部署,提升網絡承載能力,同時對現有IP網絡資源進行整合,做進一步的精細劃分和利用,使基于IP城域網承載IPTV業務成為可能。
1IPTV業務承載需求
目前,IPTV業務的服務質量指標主要為媒體傳輸質量(media delivery index,MDI)[2],它是由思科公司和IneoQuest共同提出的,對視頻流在IP網絡中的傳輸質量進行評估的測量指標。MDI包括了2個參數:DF和MLR。
延遲因素(delay factor,DF):表示被測試視頻流的延遲和抖動狀況,單位為毫秒(ms)。
媒體丟包速率(media loss rate,MLR):表示被測試視頻流的傳輸丟包速率,單位為每秒的媒體封包丟失數量。
根據行業規范,由機頂盒至IPTV平臺的單向流,客戶感知滿意的質量指標要求如表1所示。表1IPTV MDI指標要求
指標名稱單位要求DFms≤50MLR個媒體封包/s≤8
2IP城域網技術部署方案
2.1技術方案概述
目前,通信運營商IP城域網是基于IP的“盡力而為”的傳輸模式,無法滿足對網絡質量要求較高的實時類視頻業務(IPTV)的承載要求。因此,需要對現有IP城域網進行升級改造,通過部署一些技術對其接入和承載能力進行相應提升,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業務接入。IPTV和寬帶業務的統一接入,對接入終端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具有多個接口、支持業務區分和隔離且支持QoS策略的終端,同時需要對各業務的IP地址進行規劃,以實現業務的接入和端到端QoS保障。
2)業務承載。承載大帶寬的視頻業務時,需要在網絡中部署組播,以節省網絡帶寬,減小大量的視頻流量對網絡帶來的承載壓力。
3)業務認證。需要在網絡中部署IPoE[3](DHCP+option)認證方式,以有效支持組播策略,并保障業務認證安全。
4)業務隔離。為了對上網、IPTV等業務的業務流進行區分和隔離,需要在網絡中部署VLAN/QinQ和MPLS VPN技術。
5)業務保障。為滿足視頻流質量指標MDI的要求,需要在網絡中部署QoS[4],對IPTV業務的視頻流進行保障,保證用戶良好的業務體驗。
2.2IPTV系統架構
以某省運營商為例,IPTV系統一般分為省網、本地網兩級IPTV平臺:省平臺負責用戶注冊、認證、計費以及以單播方式下發IPTV節目源;本地IPTV平臺接收從省平臺下發的節目,同時本地平臺也作為IPTV的組播源下發組播流至機頂盒(STB)。
其中,省平臺部署在IP承載網中,本地平臺部署在本地城域網內,兩者通過1對ASBR實現MPLS VPN業務互通。本地平臺通過3層交換機(L3S)接入城域網業務路由器(SR)設備,SR與PON接入網絡相連,IPTV終端機頂盒(STB)通過寬帶接入終端接入PON網絡,最終實現接入IPTV系統。IPTV系統架構圖如圖1所示。
圖1IPTV系統架構圖2.3業務接入設計
2.3.1接入終端選擇
IP城域網現有業務主要為公眾上網業務,開展IPTV業務后,為了在同時開通了IPTV和寬帶等多種業務的用戶端實現2種業務的區分和隔離,以及對IPTV業務流的質量保障,對放置在用戶家中的接入終端提出了新的要求。
1)PVC/VLAN,要求終端能夠支持多PVC/VLAN上行,實現對IPTV業務和寬帶業務的區分和隔離;
2)端口數量:具有2個或以上以太網端口,分別接入IPTV機頂盒和寬帶上網電腦終端;
3)QoS:能夠支持QoS功能,實現對IPTV業務流端到端的質量保障;
4)可網管性:支持集中式網管,便于對終端的統一管理和排障。
目前的家庭網關設備和FTTH的ONT設備均可滿足以上要求,推薦在大規模部署IPTV業務時,使用家庭網關或ONT作為業務接入終端。
2.3.2IP地址規劃
IPTV業務地址分為單播地址和組播地址2類,單播地址用于支持業務認證和點播業務,組播地址用于支持直播業務。
篇10
定位已明確
IPTV發展的最大障礙來源于廣電部門。適逢廣電系統面臨有線電視整體數字化平移,IPTV以其互動性和個性化的最大優勢,將會對有線網絡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中國電信在廣電牌照的門檻前往往動不了局。但從上海一帶的運營經驗上看,IPTV的定位已漸漸明晰,并在新產業轉型方面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區別于傳統電視,向小眾化和個性化轉變。鎖定高端人群是思路的核心部分,以時移、點播、資訊等為最主要特色的IPTV,并不能依靠傳統的直播節目來取得業務上的進展,事實上,整個廣電產業300億的收視費用并不是電信眼中的“大蛋糕”,增值業務以及廣告收入才是其想要獲得的大的盈利點。因此,為內容的深加工和產品化做好服務,放眼高端用戶群的基礎上拓展業務,再將內容進行捆綁整合,以市場化運營的手段去推進,這才是區別于傳統電視,規避同類競爭的關鍵所在。
政策有利好
雖然三網融合的口號提出已久,但中央推進融合的決心卻始終沒有變。尤其在近半年期間,更是先后出臺相關政策來進行鼓勵。今年2月,為拉動我國內需經濟,國務院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在《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中明確了視聽產業要整體化升級,落實數字電視產業政策,推進三網融合。近日,發改委《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思路則顯得更加的明確:“落實國家相關規定,實現廣電和電信企業的雙向進入,推動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雙向進入”意味著三網融合的演進過程將得到催化,廣電部門在合作與競爭的要求下不僅會調整自身發展的步伐。同時也將放松原有對IPTV的抵制政策,并在某種程度上加以支持與協作。
經驗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