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信號超低延時直播的設計
時間:2022-07-27 11:27:09
導語:現場信號超低延時直播的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介紹了模擬信號、DVB數字信號和基于互聯網協議3種直播信號傳輸技術方案,分析比較了SRT與WebRTC兩種傳輸協議,歌華有線應用WebRTC協議完成北京冬奧場館超低延時直播系統研發,為冬奧賽事直播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后續廣電網絡運營商IP化改造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持。
關鍵詞:冬奧會;超低延時;視頻直播
1引言
冬奧場館體育賽事的直播須兼顧實時性和流暢性,不僅時延要低,還要保障賽事直播視頻的流暢性和清晰度。同時,直播系統要兼顧“節儉辦奧運”的主旨,基于有線電視網絡的傳輸環境,滿足用戶使用電腦、手機、平板等智能終端進行觀看的需求。
2技術方案
不同技術方案呈現效果與實現路徑差異較大,基于當前有線電視網絡背景,我們選取了3種技術手段,分別是使用模擬信號、DVB數字信號和互聯網協議傳輸直播視頻數據,并搭建對比環境,從多種維度考察這3種技術方案的優缺點。
2.1模擬信號傳輸方案
北京2008年奧運會時,為應對奧運會場館超低時延直播需求,采用了模擬信號傳輸的方案,較好地完成了直播工作,如圖1所示。Compound區提供本場館的多套HD-SDI基帶信號,配置SDI光發機傳輸至有線電視機房,使用SDI光收機完成HD-SDI基帶信號接收。經過SDI轉AV轉換器將數字HD-SDI基帶信號轉換為模擬AV信號,并使用模擬調制器完成模擬電視射頻信號調制。經有線同軸分配網傳輸至各接收終端,終端電視機可以直接收看低延時模擬信號。該技術方案相對成熟,時延低,故障率低,維護簡單,易于使用,但清晰度低,已經無法適應當下觀眾對賽事視頻收看清晰度的要求,亦無法滿足多樣化終端帶來的收看需求,且設備賽后不可回收再利用,不符合節儉辦冬奧的主旨。
2.2數字DVB傳輸方案
除模擬信號傳輸技術,亦可考慮使用數字DVB傳輸技術實現賽事的本地低延時信號傳輸。如要保證350ms以下的端到端時延,則需要SDI編碼器、傳輸處理設備、機頂盒等均具備低延時特性。數字DVB低延時信號處理如圖2所示。Compound區可提供本場館的多套HD-SDI基帶信號,配置SDI光發機傳輸至有線電視機房,使用SDI光收機完成HD-SDI基帶信號接收。經過SDI低延時編碼器將數字HD-SDI基帶信號轉換為IP信號,并使用IPQAM調制器完成數字電視射頻信號調制。將數字射頻信號與專網數字電視射頻信號混合后,經同一張有線同軸分配網傳輸至各接收終端。終端電視機可以通過機頂盒收看低延時數字信號,同時還可收看專網數字電視信號。從運維角度來說,該方案機房內設備操作較模擬處理設備復雜,需要一定專業知識,同時場館內終端機頂盒數量較大,會增加維護量。此外,根據時延測試結果,使用歌華普通高清機頂盒觀看,端到端時延在620~1240ms;使用歌華4K高清機頂盒觀看,端到端時延在400~660ms,達不到小于350ms時延的目標。
2.3基于互聯網協議的傳輸方案
隨著視頻領域的不斷創新,大量的直播業務涌現,同時用戶對體驗要求越來越高,推動了低時延、高碼率IP直播技術的發展。為了逼近時延的極限,這些方案不約而同地都選擇了基于UDP協議的視頻傳輸,如QUIC、SRT和WebRTC。近年來,隨著對GoogleQUIC協議研究的深入,不少項目開始用RTMPoverQUIC替代傳統的RTMPoverTCP。QUIC已成為HTTP3的標準協議,在超低時延傳輸方面有很多優勢,最重要的就是其復雜度非常低。但QUIC作為低延時直播協議也有2個缺點:第一,其本質上是一個可靠協議,無法便捷的主動控制協議延時;第二,QUIC是傳輸層的通用協議,無法針對音視頻提供端到端的優化方案。除QUIC,還有2種專門針對視頻場景優化的超低時延傳輸協議,即SRT和WebRTC,二者是基于UDP協議實現的超低時延視頻傳輸解決方案。下面將對這兩種方案進行比較,并介紹歌華有線在冬奧項目中的應用情況。
3SRT與WebRTC分析比較
3.1優點比較
在安全方面,SRT支持AES加密,保障端到端的視頻傳輸安全;在可靠性方面,SRT通過前向糾正技術(FEC)保證傳輸的穩定性;在低時延方面,SRT底層使用UDT協議,UDT協議是一個基于UDP的可靠傳輸協議,但原生的UDT傳輸延遲較高,SRT在此基礎上優化了相關擁塞控制策略,以降低傳輸時延。當前,SRT在跨國傳輸場景下有不少的應用,取代了一些過去需要使用衛星作為傳輸媒介的場景。WebRTC主要用于Web端實時音視頻通信的互聯網協議,應用層有JS的接口,使得Web網頁具備音視頻的采集和播放能力。此外,WebRTC的傳輸協議還支持P2P傳輸,提供了DataChannel,用于應用層傳輸其他的數據,便于對直播增加交互等擴展功能。
3.2抗抖動性比較
視頻超低時延傳輸的核心挑戰是保證播放流暢度,除了提升傳輸通道可靠性,還需要傳輸協議具備良好的抗抖動性,在保持低延遲的同時穩定播放。SRT的解決方法是設置一個固定的Latency,并在每個包頭寫入發送時間,在讀取時,按照發送時間延遲Latency讀取,復制編碼器的輸出。WebRTC則使用JitterBuffer來對抗網絡抖動,其實現原理與SRT的方法類似,但有2個不同點:一是根據當前網絡抖動的程度來調整延遲,網絡越穩定,延遲越??;二是從JitterBuffer出來的幀,盡量保證以均勻的速率輸出,但不一定與發送方編碼器輸出一致。SRT的Tsbpd機制可以精準地控制Latency,結合重傳機制,相對于其他協議有更低的延遲,缺點是不能動態調整。WebRTC將傳輸抖動和編碼渲染結合相互反饋調整,過程相對復雜。綜上所述,二者在核心抗網絡抖動和傳輸上性能基本接近,但WebRTC優點是其在各個平臺上都有相應的成熟SDK,可以極大地減少整個系統的開發、升級和維護,同時解決不同終端播放的兼容性問題。因此,最終選擇WebRTC協議完成冬奧賽事的超低延時直播系統研發。
4WebRTC協議的應用
根據服務規劃及北京冬奧組委的相關要求,計劃在競賽場館和鳥巢為固定座席提供毫秒級超低時延直播服務,并在部分場館提供基于5G網絡的無線接入超低時延無線CATV服務,觀眾將不再因為短暫離席或座位角度欠佳錯過關鍵比賽內容,為觀眾帶來更好的觀賽體驗。4.1主要流程在本項目中,基于WebRTC典型的工作流程如圖3所示。客戶端A:WebRTC的客戶端,此處特指機頂盒設備或瀏覽器終端。RTCSTUN:WebRTC的STUN服務,用于客戶端與服務端之間建立雙向通信通道。RTC信令系統:WebRTC的信令服務,用于交換客戶端與RTC媒體系統之間的控制信令。RTC媒體系統:用于實現面向客戶端的高并發流媒體服務。(1)客戶端A首先創建PeerConnection對象,打開本地音視頻設備,將音視頻數據封裝成MediaStream,添加到PeerConnection中。(2)客戶端A調用PeerConnection的CreateOffer方法創建一個用于Offer的SDP對象,并保存當前音視頻的相關參數。通過PeerConnection的SetLocalDescription方法保存該SDP對象,并通過Signal服務器發送給媒體系統。(3)RTC媒體系統接收到客戶端A發送過的OfferSDP對象,通過PeerConnection的SetRemoteDescription方法將其保存起來,并調用PeerConnection的CreateAnswer方法創建一個應答的SDP對象,通過PeerConnection的SetLocalDescription的方法保存該應答SDP對象并將它通過Signal服務器發送給客戶端A。(4)客戶端A接收到RTC媒體系統發送過來的應答SDP對象,將其通過PeerConnection的SetRemoteDescription方法保存起來。(5)在SDP信息的Offer/Answer流程中,客戶端A和RTC媒體系統已經根據SDP信息創建好相應的音頻Channel和視頻Channel并開啟Candidate數據的收集,Candidate數據可以簡單地理解成Client端的IP地址信息(本地IP地址、公網IP地址、Relay服務端分配的地址)。(6)當客戶端A收集到Candidate信息后,PeerConnection會通過OnIceCandidate接口給客戶端A發送通知,客戶端A將收到的Candidate信息通過Signal服務器發送給RTC媒體系統,RTC媒體系統通過PeerConnection的AddIceCandidate方法保存起來。同樣的操作RTC媒體系統對客戶端A再來一次。(7)這樣,客戶端A和RTC媒體系統就建立了音視頻傳輸的點對點通道,客戶端A接收到RTC媒體系統傳送過來的音視頻流,會通過PeerConnection的OnAddStream回調接口返回一個標識RTC媒體系統音視頻流的MediaStream對象,在客戶端A渲染出來即可。4.2實現效果最終,經過全流程調優,在使用指定1080i50信源的情況下,編碼時延80ms,分發時延40~60ms,IP傳輸5~10ms,終端緩存解碼時延100~120ms,電視機時延35~70ms,除去差異較大的顯示終端,端到端時延控制在300ms以內,實現了對異構終端、異構網絡的覆蓋,達成了項目預期目標。當然,WebRTC方案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不支持音頻AAC編碼和44.1KHz采樣率;不支持視頻B幀、H265等編碼特性,對多slice編碼支持性較差;在QoS策略方面,WebRTC的原生應用場景是通話,基本策略是延遲優于畫質,這個策略在直播中不一定成立。因此,在后期存在一定的定制化優化改造空間,即在保留WebRTC核心傳輸相關模塊(RTP/RTCP、FEC、NACK、Jitterbuffer、音視頻同步、擁塞控制等)的基礎上,利用定制化播放器封裝以上WebRTC的核心功能,解決以上存在的缺陷,在可控終端或者自有APP中實現更好的播出效果。
5結語
歌華有線通過對超低時延直播相關領域的研究,比較了現有各種直播標準、協議的優劣,再有針對性地對最終選型結果的信源編碼、傳輸、終端解碼全流程進行測試和調優,確保端到端時延在350ms以內,實現了異構終端和異構網絡下的業務分發,完成了項目設計要求,為后續廣電網絡運營商的IP化改造提供了知識和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屈振華,李慧云,張海濤,等.WebRTC技術初探[J].電信科學,2012,28(10):106-110.
[2]何明亮.WebRTC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南京:南京郵電大學,2014.
作者:楊敬一 張辰 單位: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傳統零售企業電商化轉型及經營績效測度
- 下一篇:電力設備周圍動土在線監測裝置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