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盈利模式范文

時間:2023-12-15 17:29: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直播電商盈利模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直播電商盈利模式

篇1

網紅是什么?

“網絡紅人”是指在現實或者網絡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他們是社會各行各業的人氣明星,受到無數粉絲的熱捧。網紅的形成,并不是一個偶發事件,而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網絡推手、傳統媒體以及受眾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體綜合作用下的必然。

網紅變現模式的探索

隨著微信微博的迅速發展,新媒體已然成為廣大用戶獲取信息的一種最為便捷的方式,借助新媒體平臺,一大批網紅的迅速成長也助推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形態——網紅經濟。在網紅經濟漸漸興起時,淘寶平臺上已經出現了以莉家和榴蓮家為代表的網紅孵化公司。這些孵化公司原本是比較成功的淘寶商家,但在跟網紅的合作中,網紅們負責和粉絲溝通、推薦貨品,孵化公司則將精力集中在店鋪日常運營和供應鏈建設以及設計上。這種強強聯手的模式,已經體現出了威力。比某些知名網商,手握眾多知名網紅,除了打造出一個個皇冠淘寶店鋪外,還吸引到了風投的關注。

直播+網紅

目前,網紅和直播相結合的方式成為了電商界的一個新經濟增長點,電商參與直播共同的邏輯在于,相比于傳統的文案加圖片的商品展示,網紅加直播的方式更容易聚合消費群體,更大范圍的引流,而邊娛樂邊消費的場景模式,將會極大提升產品的轉化率。

因此此次韓都衣舍的推行的韓國網紅的穿搭直播之旅也正式代表了電商界網紅變現模式和這種新型經濟形態的信心。

篇2

隨著“中星9號”的成功發射,直播衛星(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s,dbs)再次在國內引發熱議。幾年前人們還在認識直播星的覆蓋、成本、容量優勢,討論其在帶動相關產業 發展 上的意義,如今發展直播衛星是我國廣電業發展的必然逐漸成為共識。美國directv、英國bskyb等的大踏步發展,更是或多或少讓我們對當初沒能抓住時機盡早發展直播衛星感到些許遺憾。

劉勰在《文心雕龍》里有“跡堅求通,鉤深取極”的表述,意即在分析問題的時候,緊緊圍繞重點、難點進行深入探求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探求萬事萬物 規律 性的一個基本方法。那么我國的直播衛星在未來發展中“跡堅”之處何在,又如何“求通”呢?

確定盈利模式

“中星9號”的升空恰逢我國廣電、電信領域的數字化浪潮,在有線數字電視、移動多媒體廣播、iptv等的重重包圍下,為直播衛星的社會角色和業務范圍作出定位,是使其能夠“盈利”——既收獲應有的社會效益,也獲取較好的 經濟 效益——的基本前提。

國外直播衛星電視大多為付費的商業頻道,我國則不同,目前被定位為公益平臺。衛星采購、發射及維護成本全部由國家財政支出,一期48套標清數字節目、48套立體聲數字廣播和數據廣播業務全部免收上星費,購置了終端接收設備的用戶可免費接收。換句話說,作為完全出資人,國家對直播星一期建設的要求很明確,即擴大 農村 地區覆蓋,解決全國已通電但廣播電視不通達的20戶以上 自然 村收聽、收看的問題。WWw.133229.Com

國家“十五”規劃要求解決50戶以上自然村的廣電覆蓋,“十一五”規劃則把這一要求提高到20戶以上自然村。多年來,政府依靠地面推進“村村通”,這一做法初期取得了一定得效果,但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地形復雜,最后5%左右的人口覆蓋遲遲得不到有效解決。利用直播星傳輸節目是提高我國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改進信號傳輸質量、避免與境外節目共星的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這也是為什么政府首先把直播衛星定位為公益平臺,計劃調撥13億專項資金支持直播星“村村通”的原因。

但細思量,這一定位還有許多值得推敲之處:首先,實現偏遠地區人口覆蓋意義固然重大,但放棄城市人口顯然沒能使先進的技術手段和巨大的經濟投入產生的社會效益最大化;第二,“中星9號”一期運營只使用了22個轉發器中的4個,剩下的18個轉發器長期閑置,不僅將面臨資金壓力,也讓人對沒能充分利用直播星產生社會和經濟效益感到惋惜;第三,僅完成政府要求的“規定動作”并沒能充分發揮直播星在大容量、交互、移動等方面的性能,而缺乏真正的直播星業務的廣播電視業是不完整的;第四,從帶動經濟發展、解決就業的角度看,發展直播星及相關產業潛力巨大,如按全國20戶以上的71.6萬個自然村,每個村以20戶、每臺接收設備以300元 計算 ,僅“村村通”帶來的終端硬件銷售額就近43億元,此外還有衛星制造、發射、維護,節目生產、銷售,直播星增值服務等等產業鏈上巨大的“作為”空間。因此,直播衛星電視顯然不能只是作為有線電視覆蓋上的補充、解決偏遠地區的“村村通”,也應該進入城市,參與數字電視市場的競爭;不能只是作為公益性的平臺,而應定位于“公益平臺+商業運營”,只有這樣才能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皆有所獲,從而擺脫依靠“輸血”的狀態,形成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

直播衛星的管理、運營通常分為空間段和地面段兩部分。空間段相對簡單,主要負責衛星發射及運行測控;地面段負責的內容比較龐雜,包括接收終端、節目內容、用戶體系、各類服務等等。空間段和地面段的運營關系構成了直播衛星不同的管理運營模式:合一運營,即衛星的正常運營、用戶管理、售后服務各環節都是運營商獨立運作,以美國為代表;分段運營,以歐洲為代表,歐洲各國有關衛星的法規不甚相同,因此一般都是各國衛星公司租用國際衛星組織的轉發器,然后自行運營地面段。

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直播衛星的空間段和地面段將分開運營。根據國家規劃,空間段實施公司體制的市場化運營,2007年12月成立的 中國 直播衛星有限公司是直播星空間段運營的惟一主體(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各占50%股份);地面段則由廣電系統負責。借鑒推行付費電視的經驗,有關部門必須盡快明確地面段的運營主體和開辦條件,并在開辦主體、合作主體方面有所突破,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允許各類市場主體進入地面段運營競爭,這樣才能有效推動直播衛星電視步入健康發展軌道。

從“公益平臺+商業運營”的定位出發,地面段也可以分為公益運營和商業運營兩類。

目前公益部分采用“專營、專控”的方式運行,還沒有涉及內容生產。問題在于,直播衛星電視應該不會永遠只是地面頻道和節目的上星,有朝一日直播衛星開辦新的公益性頻道靠什么運行?政府投入?還是廣告?法國總統薩科齊今年初提出一項針對廣播電視領域的動議,意欲打造可與bbc國際頻道和cnn比肩的法語新聞頻道。為了提升公共頻道品質,禁止其播放廣告,由此造成的每年6億美元廣告收入的流失,將通過對法國私營電視臺廣告收入、手機通信費或互聯網接入服務費收稅來彌補。公共電視臺員工擔心廣告取消后收入將難以跟上,舉行了大規模的罷工。為此,薩科齊已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委員會,研究法國公共廣播電視取消廣告后的資金來源問題。法國公共電視面臨的問題中國也遲早要面臨。公共廣播電視中廣告的口子一開,公眾利益便難免受到商業的侵蝕,那么拒絕廣告如又何生存?我國直播星作為公益平臺如何運營的確需要認真研究。

商業運營部分則應按市場規律、行業提點和觀眾需求出發,實現通過“訂制費+增值服務費”發展自身、服務公眾。在節目銷售方面,衛星直播電視要比有線電視更靈活。前者既可以將若干頻道組合在一起打包(package)付費、也可以選擇頻道個別簽約(premium)或者按次付費(ppv),價格亦可以依據頻道和節目的質量分級;而后者則是捆綁銷售,每年必須繳納固定的收視費,為自己不喜歡的節目掏錢容易導致用戶流失。

實現直播衛星電視商營部分“訂制費+增值服務費”的盈利模式,更重大的意義在于其對整個電視產業盈利模式的影響。電視的傳輸模式分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三種,不同的傳輸模式有不同的盈利模式:無線主要靠廣告,有線主要靠收視費,直播星主要靠訂制費。我國已有的無線和有線電視基本上屬于免費收看(有線電視的收視費只是一種象征性收費),近30年來,媒體依賴壟斷性資源在相對封閉的經營環境中靠廣告收入維持運行。這種單一結構的盈利模式存在明顯的局限性:一是廣告市場總量有限,一旦廣告市場告別高速發展或有更多的競爭者進入,電視媒體的收入將不可避免地出現滑坡;二是媒體經營開拓的重點一旦集中于廣告,難免會忽略對內容的挖掘和新技術的探求,我國電視業節目市場遲遲培育不起來和數字技術推進的不盡如人意,不能不說與單一的贏利模式沒有關系。國際上成熟的直播衛星產業多數由用戶付費支撐,大容量、多樣化的內容和互動性的服務使付費電視的現實產出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電視廣告。面對不進則退,甚至是進得慢則退的國際媒體競爭態勢,中國廣電業迫切需要增強自身實力迎接挑戰,而尋找新的收入來源是一個有效途徑。對于已經習慣于免費或低收費的無線和有線電視來說,改變既有的盈利模式絕非易事,而直播衛星電視作為一個新的領域,如果能在最初定位時恰當地把握好盈利模式,將有可能帶來整個產業鏈條的深刻變革,促成電視業結構更為合理的“廣告收入+收視/訂制費+增值服務收入”多元盈利模式。

處理競合關系

直播衛星電視必然帶來收視市場的重新分割,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有線電視受到的沖擊最大。的確,直播衛星電視與有線電視存在不可回避的競爭關系,兩者的市場交集明顯。長期以來,以一地一網模式發展的有線電視一直沒有競爭對手,雖然國家目前把直播星作為有線的延伸和補充,但有線已感受到了競爭的壓力。按照目前的態勢看,廣電部門有意借直播星的技術準備和運營磨合,為有線再保留一段發展時間。如果說這是因為有線電視正處于數字化的關鍵階段,還可以理解,但若意欲長期通過行政指令規定二者的競爭空間和業務領域,最終會錯失產業發展的契機。畢竟,競爭并不僅僅來自廣電業內部。

當前,全球有三個較為普及的信息入戶終端:電視機、計算機和手機。廣電、電信、互聯網等行業拓展業務、掌握終端、爭奪用戶、占領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電信積極調整發展戰略,正在由通信運營商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為了能在未來的“三網融合”中取得優勢地位,電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利用“村村通”工程的契機,積極推進和完善農村地區的光纖 網絡 建設,開展iptv實驗等等。一旦政策放開,若廣電地面網絡和衛星只能傳輸廣播電視基本業務,不具有綜合數據業務能力,電信網絡便能夠以“裝電信寬帶,能打電話、上網、看電視,還能享受綜合服務”的優勢,將廣電用戶轉化為自己的用戶。互聯網 企業 則躍躍欲試,不僅把計算機作為自己的終端,還力圖憑借自身內容豐富、數字化程度高的優勢把電視機、手機作為自己的終端。

然而,這些依舊不是競爭態勢的全部。

英國的經歷頗值得借鑒。長期以來,公營的bbc與商營的itv(英國獨立電視臺)競爭激烈,并逐漸形成了bbc1臺對itv、bbc2臺對第4頻道的雙頭壟斷體系。隨著有線電視和直播衛星電視的 發展 ,情況發生了變化。1990年天空衛視與bsb合并為bskyb,默多克成為bskyb的最大股東,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改變花較少的錢收看公共電視臺節目的習慣,愿意花訂制費收看bskyb的節目。bbc和itv終于意識到他們真正的競爭對手并不是對方,而是那些想盡辦法去贏得觀眾的國際商業媒體,而此時bskyb已經從他們手中搶走了大量的用戶。

英國的經歷提醒我們,切不可缺乏戰略眼光,人為地壓縮自身的發展空間,為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使整個行業陷入內耗局面。有線 網絡 整合就是一個教訓,盡管已經進行了多年且耗資巨大,但目前仍是一張沒有互連互通的散網,毫無整體優勢;“三網融合”也值得反思,不少國家在天上也初步實現了三網合一,而我們還在因為不同部門的利益難以調和而裹足不前。我國廣電業應該一開始就將事業的發展置于國際競爭的大環境中加以考量,既要積極競爭,也應善于合作,要在競爭與合作中增強行業的總體實力。有關部門也考慮到了這一點,試圖將衛星與地面的優勢結合起來,走聯合發展戰略。但這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技術上如何將機頂盒做成“地面+衛星”雙模產品,或者通過電視一體機實現雙模接收?直播星與有線的成本相差甚大,利益如何分配?兩者聯合,會不會因缺乏競爭喪失活力并傷害公眾利益?等等。

直播衛星的發展還需要許多“合作”。節目制作及提供商、節目集成及播出機構之間需要合作,設備與軟件的制造商以及網絡建造和運營商之間需要合作,廣電、電信、互聯網也需要合作……,這樣才能使產業鏈條順暢,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推進國家信息化建設。

實現政策法規匹配

直播衛星電視發展十余年來,美國、歐洲、日本、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韓國、印度等數十個國家都開展了dth(direct-to-home)業務。各國政府也都適時修改相關法規或出臺政策,規范市場行為,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在我國,有線電視在政策法規上得到了很多支持:《廣播電視有線數字頻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更多體現出支持和鼓勵的態度,三部委(發改委、財政部、稅務總局)為鼓勵有線數字化的積極性,在稅收、財政上給予了一定的照顧……而直播衛星電視的發展卻首先面臨著是否合法的問題。

1993年國務院頒布了《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129號令)及其《實施細則》,明確指出:未經許可從事衛星地面接收設施的安裝和使用均屬違法行為,利用衛星地面接收設施接收、傳送電視節目,必須取得接收許可證;禁止利用各種傳輸載體向居民住宅傳送境外及港澳臺地區的衛星電視廣播節目。從該規定出臺的背景看,其監管的核心重點主要在“境外頻道”,因為當時我國沒有上星節目,衛星地面接收設備接收到的都是境外節目。但“個人不得安裝和使用衛星地面接收設施”客觀上限制了直播星的發展,致使十幾年來我國在該領域的發展幾近于零。因此,有關部門已著手進行129號令的修訂,這是直播星正常運營的基本前提。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此次修訂有必要為直播星的商業運營預留下發展空間,否則政策滯后將使已經落后一大截的我國直播星事業越落越遠。

商業運營部分首先面臨著憑借什么吸引用戶掏“訂制費”的問題。對于包括直播星在內的整個數字電視產業來說,內容是盈利之本。直播衛星電視對節目數量和質量的要求都很高,沒有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內容,付費收視就無法實現。這在有線電視數字化的過程中已經得到了驗證:有關部門靠付費電視推動有線數字化的設想并沒能達到預期效果,其原因說白了就是用戶對現有的付費頻道的內容不買賬,這才有了“青島模式”、“佛山模式”帶有政府色彩的整體置換。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美等國家直播衛星電視恰恰就是依靠的內容贏得一席之地的。比如bskyb將市場細分,對200多個頻道實施專業化定位,其中,定位于原創節目和劇集的天空1頻道、側重關注重大國際時事的天空新聞的、長于提供賽事直播的天空 體育 以及天空電影類頻道最受用戶歡迎。bskyb豐富而細分的內容獲得了回報,上一財年(截至2007年6月)訂戶接近860萬戶,成長率約5%,本財年(2007/2008)僅第一季度公司總收入就達11.85億美元,同比增長11%。

可見,必須大力解決廣電業內容市場發育不良,內容生產和發行機制殘缺不全,內容管制手段相對僵化,內容經營在經營活動中所占比重不足等問題,否則直播星靠訂制費運營的設想就無法實現。其實,有關部門早已意識到了內容的重要性并出臺了一系列規定,特別是2004年的《中外合資、合作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 企業 管理暫行規定》開始允許外資媒體公司入股 中國 的廣電節目制作經營企業,開展節目制作發行業務。但是幾年過去了,效果并不是很明顯。分析原因,與節目平臺、傳輸平臺開放程度不配套相關。可見,單純鼓勵內容生產、交易還不夠,政策出臺還要講究配套。另外,在制度供給上還應改變以往“鼓勵”、“提倡”等偏“虛”特點,通過一些具體的規定加大可執行性。比如英國政府早在1987年出臺了一項規定,要求國內兩大廣電壟斷媒體組織bbc和itv播出的節目中必須有25%來自獨立制作公司。幾十年來該節目配額政策有效地保證了電視節目在形態、內容、風格等方面的多樣化,并有助于bbc和itv在競爭中保持活力,值得我們在為直播星發展供給制度時借鑒。總之,要盡快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法規,在保證公益平臺不受侵害的基礎上,打破媒介資源壟斷,改變我國電視業傳統的“前店后廠”的生產方式和“自產自銷”的播出方式,推動社會力量介入直播星的節目制作,打造公開、公平和暢通方便的市場環境,完善節目市場和流通渠道。

直播衛星產業的另一個盈利點是增值服務。在這方面,特別需要通過政策、法規推動技術創新及其應用。因為新技術及其應用直接影響著增值服務的種類與水平,更為重要的是,積極有效的開發利用可以使其轉換成巨大的現實效益。2007年美國兩大直播星公司directv和echostar就通過開展高清電視業務贏得了訂戶數的迅速增長。目前美國直播星用戶已占到電視家庭的1/3,在與有線電視的競爭中已經牢牢地站穩了腳跟。

就我國直播星的發展策略來說,用好節目推動其發展這一國際上普遍的發展思路不一定最快見效,因為在中國,相對稀缺的高質量原創內容集中在開路頻道中,因此通過為用戶提供包括節目預約、節目背景信息、逛商店、銀行、交友、游戲、公共信息、遠程 教育 和 電子 郵件等增值服務尋找盈利空間未嘗不可作為一個發展思路。這就需要用政策推動寬帶、移動性、交互、多媒體等數字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篇3

12月15日,香港聯交所,美圖公司無疑是當天上市的三家公司中最受關注的一家。這家估值約360億港元的科技公司,在港股市場中,成為僅次于騰訊、第二大估值的互聯網公司。

據公開資料顯示,美圖公司成立于2008年,旗下擁有美圖秀秀、美顏、美拍等多款APP,據了解,目前這些軟件的日活S量已經突破4億。

不過從目前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卻并不樂觀,美圖發行價為8.5港元/股,股票發行后一直震蕩下行。截至12月23日收盤,已跌至7.68港元/股。

Wind資訊顯示, 2013年~2016年上半年,公司實際虧損額達到了11億元,由于近兩年來手機業務收入占總營收約九成的比例,也使得公眾對于公司是否過度依賴美圖手機業務,從而對未來盈利的確定性產生質疑。

針對近期美圖公司上市的相關問題,記者希望能與公司在未來發展、盈利模式等方面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記者向公司媒體采訪/合作部門發送了采訪提綱,并多次撥打公司電話,但遺憾的是,截至發稿前并未收到相關回復。

美圖背后站著兩個男人

很難想象,那一系列讓年輕女性變美的軟件背后竟然是兩個神秘的男人,一個是美圖的董事長蔡文勝,另一個則是美圖創始人吳欣鴻。

在近日慶祝美圖成功上市答謝宴上,美圖董事長蔡文勝,回顧了其過去30年的創業史,并對創業路上曾經幫助過他的人表示感謝,吳欣鴻顯然在名列之中。

兩人相識于2000年,“那時候,欣鴻還是高二學生,在論壇上一聊天,我才知道他也在泉州,就和他約在泉州百源清池附近的大榕樹下見面,這也是我第一次和網友見面。”蔡文勝在感謝信中寫道。

實際上,在成為合作者之前,蔡文勝、吳欣鴻兩人相似點頗多,例如都以域名投資發家。據了解,百度旗下的奇藝網、視頻網站土豆網、大街網等著名網站的域名,都是出自蔡文勝之手,他率先注冊了這些域名,再轉手賣給需要的公司,從中賺取利潤。吳欣鴻的域名投資生意幾乎與蔡文勝同時進行,當時吳欣鴻還只是個高中生,父親開工廠,他創業的基金來源于家人給的1萬多元,不過剛開始,吳欣鴻并未從域名投資上賺到錢,反而讓1萬元打了水漂,后來,他專門找到期的域名,從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進行搶先注冊,2000年,吳欣鴻迎來了第一筆交易,一家美國公司花費3000美元從他手中買了“”域名,這筆錢幾乎覆蓋了成本。

從發明火星文到轉型美圖

在蔡文勝上市的感謝信中還披露了這么一個細節,2000年前后他同時投資了吳欣鴻、孔德菁及姚劍軍三個人,“這是我第一次做天使投資。”蔡文勝寫道。目前,孔德菁的易名中國已經在新三板上市,姚劍軍的飛魚科技早兩年也在香港上市了,而當時他投資的吳欣鴻項目反倒失敗了。

2002年,吳欣鴻在做一個叫做“”的交友網站,然而兩年之后就關閉了,“但這次失敗促成了我們一起做成更大的美圖。”蔡文勝說道。

此時距美圖成立還有6年的時間,在這6年時間里,蔡文勝、吳欣鴻不斷在各個領域進行投資、創業,值得一提的是,數年前流行于90后年輕群體的“火星文”創始人竟然是吳欣鴻,2007年春天,火星文正式上線,到2007年年底,用戶已突破4000萬。用戶數量增長迅速,吳欣鴻苦惱于商業模式的變現,但又不愿意丟掉火星文背后規模龐大的用戶群,在一次閑聊中,蔡文勝提到了兩個可能的產品方向:文件壓縮和圖片,吳欣鴻毫不猶豫選擇了圖片。

2008年,美圖公司正式成立,2008年10月份,美圖秀秀正式上線,年底用戶數量已突破100萬人。

在近期吳欣鴻接受媒體采訪中,他講述了公司發展的4個重要節點,第一是2011年2月14日,美圖秀秀iPhone版正式,軟件從PC端向移動端轉型。第二是2013年5月16日,美圖手機正式,迎合了當年軟硬結合的大趨勢。第三則是2014年5月8日,美拍正式推出,意味著公司從工具向社區轉型,開啟了公司的平臺化進程。第四個重要節點則是美圖對未來的投資,“但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吳欣鴻表示。

未來發展的第一步是上市

吳欣鴻總結的四個節點幾乎概括了美圖從成立至今的整個發展歷程。截至目前,美圖旗下的核心應用共包括美圖秀秀、美顏相機、美拍、美妝相機、潮自拍、beautyplus,這些軟件主要以自拍、視頻拍攝、直播等功能為主。今年6月份,這些應用的月度活躍用戶數量達到了4.46億人次。吳欣鴻對媒體感嘆說,“是時候談談未來了。”

12月15日,美圖正式于香港聯交所上市,發行價格為8.5港元/股,總募集資金約6億美元。其中,京基實業和寶姿國際成為IPO的基石投資者。據美圖招股書顯示,公司自創立以來共進行了5輪融資,總融資金額高達5億美元,投資者包括李開復的創新工場等。公司上市之后,蔡文勝、吳欣鴻分別持股38.32%和15.51%,坐擁138億港元和56億港元,毫無疑問,上市給兩人帶來了不菲的財富。

按照美圖方面的說法,此次于香港上市,主要希望能夠使品牌得到放大,希望美圖能夠變成一家國際化的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美圖的海外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3.7億人次,占比大約20%。

在美圖成功上市之后,吳欣鴻給員工發了一封內部信,信中也對公司未來的發展進行了一番闡述。吳欣鴻表示,今后,美圖將繼續推進平臺化、國際化、商業化三大發展戰略。

不過從股價走勢來看,美圖表現并不太好,截至12月23日,總共7個交易日內股價已跌去9.6%,收盤價僅為7.68港元/股。雖然這期間受到美聯儲加息等事件的影響,但僅從股票震蕩下降的走勢來看,或許能反映出投資者對于美圖復雜的心情。

盈利模式并不明朗

這主要源于公眾對美圖公司盈利能力的質疑。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6年上半年這三年半的時間里,公司總虧損金額達到了63億元,不過要注意,這些虧損金額并不是真金白銀,而是與轉換優先股這種記賬方式有關,經過調整,美圖2016年上半年虧損2.6億元,再加上2013年~2015年的虧損,實際累計虧損大約為11億元。蔡文勝表示,這些虧損主要是源于在海外營銷成本增加,及對研發成本投入的增加。

不過,虧損上市的科技類公司并不少見,當年騰訊也是虧損上市。所以資本市場更擔心的是公司目前仍未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互聯網公司普遍存在的盈利思維是,只要擁有足夠多的用戶,只要提供給用戶所需要的功能或服務,那么公司盈利只是時間的題。

但實際上流量變現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最簡單的手段無疑是植入廣告,但從披露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美圖僅有0.3億元的廣告收入,其收入的構成更大一部分來源于2013年進軍的硬件行業――美圖手機,這也是目前美圖披露的旗下唯一產生利潤的業務。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圖營收達6億元,其中5.5億元均來源于智能硬件即美圖手機銷售帶來的收入,2015年,美圖手機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也高達90%。《投資者報》記者在美圖官網上發現,目前公司總共擁有6款手機,其中3款已呈現出售罄狀態,這些手機價格從2000元~4500元不等,每部手機利潤為353元,自手機生產發售至今年10月份的三年時間里,美圖手機總銷量僅有100多萬臺,公司方面希望客戶端的用戶能夠轉化成手機用戶,但實際轉化率不足1%,不過這100多萬臺手機依然為公司帶來了約5億元的利潤。

實際上,手機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除了拍照功能,美圖手機在其他方面的競爭力則微乎其微,甚至在拍照方面,美圖手機也可能面臨著其他品牌手機的競爭,如華為P9的徠卡鏡頭等。美圖手機價格既不便宜,相關的手機功能也并不出彩,何以在市場拼搏呢?

蔡文勝近日對媒體表示,美圖手機對公司來說是非常好的補充業務,更多是一個軟硬件結合的方向,“我們通過已經建立的智能手機團隊,會逐步往智能化硬件,特別是女性智能硬件延展。”但智能硬件行業在2016年年底甚至已經開始經歷資本寒冬,后續進入能否盈利確實存疑。

擬做直播做電商賺錢

廣告收入不佳、硬件盈利狀況尚不明朗,美圖只能也隨大流轉入直播和電商業務。

今年6月份,美圖旗下的美拍推出了道具系統,用戶可以進行直播打賞,蔡文勝表示,直播打賞的“效果明顯”。確實,直播可謂是互聯網的風口行業,微博、陌陌、花椒等直播平臺已經如火如荼,如2011年即開始做直播的陌陌也是在近兩年才依靠直播實現了盈利,并且陌陌有著天然的社交優勢,這是美拍所稀缺的,也是直播最需要的,如何能夠迅速與用戶之間建立起社交聯系,提高用戶使用頻率及時長是目前所要考慮的問題,短時間內實現盈利的可能性并不大。

篇4

“內容為王”是媒體成長發展的公理和鐵律。但從產業的角度看媒體的內容建設與其盈利模式密切相關。沒有投入不可能制作出有價值的內容,但有價值的內容并不一定必然盈利(除非不要求盈利),而能否盈利或暴利則取決于媒體盈利模式的建立與選擇。同時,媒體盈利模式也決定媒體內容的整合與取向,如電視頻道專業化等等。

總之,媒體內容建設與媒體盈利模式之間存在互動的邏輯關系,這種關系最終決定媒體的可持續發展。

“內容為王”與媒體盈利模式

盡管遇到重重困難,但網絡媒體還在發展,網絡的技術服務在不斷優化,內容服務更是日益豐富。但是,這就像一個吝嗇而饑腸轆轆的食客面對豐富的自助午餐,飯菜可口,選擇性強。如果**他可能立刻動手,而如果付錢他也許調頭就走。目前網絡媒體的內容提供就像這**的自助午餐,食客雖然越來越多(我國網民已達3370萬,比上年增長49.8%),但是并不能盈利。雖然餐廳周圍也有不少廣告牌,這些廣告牌甚至有礙觀瞻和方便,但食客并不在意,也許看都不看一眼。食客就餐的這種自由方式決定這些廣告不可能值錢,因為它們并不能吸引食客的注意。

所以,如果設問人們對網絡媒體是否有需求,是否有依賴性等問題,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更不用說未來寬帶的誘人前景。但如何收回午餐成本才是網絡媒體最頭疼的問題,否則**的午餐不可能持久。網絡媒體的盈利模式也許確實存在,但至今還沒有人能使其付諸實踐并產生顯著效益。如果這個盈利模式建立不起來,網絡媒體在內容上就只能是傳統媒體的延伸和整合,而不可能獨立,原因是網絡媒體目前還無法承擔內容獨立的成本。網絡的文字內容如此,網絡的視音頻內容更是如此。而一旦網絡媒體在內容上不能獨立,我們還能稱其為獨立媒體嗎?如果當初與報紙相比廣播沒有獨立的原創內容,電視與廣播相比也沒有獨立的原創節目,那么廣播電視還能稱其為獨立的第二、第三媒體嗎?因此網絡媒體是新媒體,而且從技術層面說網絡媒體確實有傳統媒體不具備的諸多優勢,但其能否成為獨立的第四媒體還是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解答不僅要視網絡媒體在閱讀和收視技術上的獨立,而且還要視其在內容上能否獨立。而獨立的前提是網絡媒體能否找到適位的盈利模式。

媒體具有經濟產業和文化政治的雙重屬性。經濟產業屬性是指媒體可以盈利,文化政治屬性是指媒體傳播的內容可以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并進而控制社會。如將這種雙重屬性具體到操作層面就可以看出媒體總是把這兩種屬性相互作為前提和手段。媒體的性質不同決定各自選擇的目的和手段正好相反。例如,美國商業電視媒體關注的是其經濟產業屬性,以盈利為目的,但必須以節目(文化政治屬性)為手段,因為,沒有節目就不可能**。而中國中央電視臺作為國有媒體關注的是其文化政治屬性,以社會效益為目的,但又必須以盈利(經濟產業屬性)為手段,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就不可能制作有社會效益的電視節目。

早在網絡熱還在持續的時候,2001年1月4日,世界傳媒巨頭——新聞集團就帶頭“撤離”互聯網。同時,默多克斬釘截鐵地宣布:新聞集團根本不會考慮收購雅虎。不知默多克作出上述決策是否與其看不到網絡媒體的盈利前景有關。

人們常把互聯網與信息高速公路聯系在一起。這使人想起我國的高速公路建設速度。為什么十幾年前高速公路對我們來說還是一種奢望,而目前我國的高速公路卻已四通八達了呢?原因很簡單——設卡收費。否則,如果高速公路都是**使用,高速公路建設不可能快速發展。雖然高速公路邊上能看到廣告牌,但如果不*收費而是指望這些廣告收回建設成本,豈不是天方夜譚。

以此比喻網絡媒體似乎恰當。資料表明,在網絡媒體的總收入中,廣告收入占80%。另據報道,新浪網的廣告收入在十大網站中名列前茅,但2001年的廣告收入僅為一千萬左右。與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商業網站的內容基本是**午餐,離盈利預期還有相當的距離。盡管最近有網絡媒體負責人聲稱其今年將盈利或持平。

網絡媒體內容豐富,適位性強,但以什么模式實現盈利仍是目前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從網絡媒體的第一次銷售(銷售載體)看,要讓網民付費點擊還不現實,至少現在如此。而網絡媒體以廣告模式(媒體的第二次銷售)盈利可能也是錯位的,原因是在廣告方面傳統媒體在空間和時間上的強制性比網絡媒體更有優勢。

電視頻道專業化能走多遠

盈利模式問題正困擾著網絡媒體的發展,但受困于此的也有傳統媒體。就頻道專業化而言,電視媒體的盈利模式也存在錯位問題。

“千臺一面”、“專業頻道不專業”是業內、甚至觀眾見怪不怪的一種電視現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國2000多家電視臺在形態上大同小異,數千個電視頻道在節目內容上個性少而共性多呢?盡管一些電視臺主觀上在按專業頻道設計,但客觀上是專業頻道不專業或專業化程度很低,一些電視臺甚至就是名義上是專業頻道而實際上是變相的準綜合頻道。此外,這種趨同性還可以從一些電視臺所屬各頻道之間的欄目形態、內容取向、風格定位等諸多特征上一目了然。例如,“南北笑星火辣辣”、“真情對對碰”等欄目不是出自湖南衛視頻道,而是出自湖南經濟頻道。又例如,許多電視臺都設有財經頻道,但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個財經頻道能與CNN的財經頻道(CNNFN)相比。相差之處不在于內容的采訪制作水平,而在于頻道結構的欄目設置和內容的對象性。CNN財經頻道的觀眾對象是投資者,而我國電視臺財經頻道的觀眾對象卻大都是消費者和投資者,且以消費者為主,而幾乎每個觀眾都是消費者。這樣的觀眾定位很難使我們的財經頻道專業化。目前歐美,甚至我國港臺等地的電視頻道專業化程度已經很高,“國家地理”、“科學探索”、“歷史”這樣的專業頻道我們已經不陌生。美國還有“電視指南頻道”、“氣象頻道”、“機場頻道”、“宗教頻道”等等。

有人認為,中國電視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主觀因素造成的,是缺少專業電視人才,是電視策劃者和決策者缺少辦專業頻道的決心和水平,我認為實際情況并非完全如此。

從客觀上說,各個電視臺的決策者都明白頻道要專業化,對象化,個性化,而且這些決策者大都是業內精英,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影響我國電視頻道的專業化進程呢?

主要癥結就在于前面提到的媒體盈利模式問題。

媒體盈利基本上有兩種模式,也就是媒體的兩次銷售。媒體的第一次銷售是銷售載體。如印刷媒體第一次銷售的是報紙或雜志本身,它們都有定價。廣播電視第一次銷售的是頻道或節目,它們也都是有價格的。媒體第二次銷售的是讀者或觀眾,也就是發行量或收視率,具體說就是廣告。但從歷史上看,印刷媒體最先盈利是*第一次銷售,而電視媒體最先盈利是*第二次銷售。在國外,無論是印刷媒體還是電子媒體,兩次銷售都是同時存在,有時是合并使用。

我國印刷媒體的盈利模式與國外基本相同,而電視媒體的盈利模式與國外差別很大。這就是,我國的電視媒體只銷售廣告(收視率)而不銷售電視頻道(載體)。據統計,目前國內各電視臺95%左右的收入來自廣告。例如,中央電視臺2000年總收入為57.4億元,其中廣告收入為53.6億元,占總收入的93%以上。

廣告收入基本上是與收視率呈正向互動的,而收視率又與大眾化密切相關。這就是說廣告商投放廣告要看收視率,收視率的提高必須使節目大眾化,而大眾化與專業化背道而馳。

這就是我國電視頻道不能專業化的根源所在。

我們主觀上是想辦專業頻道,但媒體使用的卻是大眾化(廣告)的盈利模式。這種錯位而單一的盈利模式導致了一個悖論:要頻道專業化就可能影響收視率并降低廣告收入,而要增加廣告收入就必須使節目大眾化進而提高收視率。大眾化的結果致使各頻道都追求綜合化或準綜合化,頻道由此而雷同。

單一的廣告盈利模式對大眾化電視頻道是適位的,而對專業化電視頻道卻是錯位的。例如,當地的電視頻道許多都有新聞節目、娛樂節目、影視劇節目、體育節目等等。因為一旦沒有這些節目,頻道就無法提高收視率,就無法吸引廣告。從這一點分析,像“陽光衛視”這樣的文化歷史頻道雖然整體內容不錯但即使允許在內地落地,由于其非大眾化定位也不可能只依*廣告盈利,更何況目前只允許其進入三星涉外賓館了。所以,除非出現奇跡,否則“陽光衛視”不可能在中國內地**。那么,為什么國外與“陽光衛視”類似的“歷史”頻道、“國家地理”頻道和“科學探索”頻道能生存并可以盈利呢?原因是這些頻道都不使用單一的廣告盈利模式,而是使用在銷售頻道(數字電視)的基礎上銷售廣告的雙重盈利模式。在美國1999年有線電視收入結構中,頻道付費收入為47.5億美元,而廣告收入則為26.82億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兩倍。

付費系統決定電視頻道專業化進程

在目前的地面電視(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和衛星直播電視三種電視廣播中,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選擇。美國以有線電視為主,擁有有線電視用戶7600萬戶,是衛星直播用戶的七倍。日本則以直播衛星用戶為主。但不管選擇那種電視廣播形式,從經濟產業的角度看電視的進一步發展必須依賴對用戶的控制。否則,電視媒體只能*單一的廣告或銷售節目實現盈利。

要實現對有線電視用戶的控制首先必須建立用戶管理系統,把用戶的需求分為不同層次。用戶要得到額外層次的服務就必須支付額外的費用,這就是所謂的數字電視。數字電視目前分衛星數字電視和有線數字電視。我國的政策取向是發展有線電視。原因是人口密集的特點本身就適合發展有線電視,而更關鍵的因素是有線電視是今后互動電視的必然載體。資料表明,2000年我國有線電視用戶已達8000多萬戶,而且每年還在以20%的速度增加。按此計算2001年我國有線電視用戶已超過1億戶。2005年將超過2.5億戶,約占當時我國電視總戶數的70%。這正是目前美國有線電視用戶占總家庭戶數的比例。而根據目前政策,我國將在2004年后才開始實施直播衛星電視。由此可見,有線電視將是今后一段時間我國最主要的電視廣播形式。

頻道專業化是國內外電視媒體發展的潮流。這個理念已在我國電視節目制作者、策劃者、決策者之間形成廣泛共識。但有趣的是目前還沒有發現與“專業頻道”相對應的英文詞匯。境外的中文媒體有稱主題頻道(THEME)的,但并無“專業頻道”之稱。特納國際亞太有限公司的梅燕女士告訴我,她也曾經遇到過如何把中文的“專業頻道”翻譯為英文的困難。她說“專業”一詞英文中只是指學科的門類,用于電視頻道會使人產生誤解。梅燕女士無能為力最后只好將“專業頻道”簡化為“頻道”。她說,美國只有頻道之稱,而并不把頻道分為綜合頻道和專業頻道。我認為,不管國外如何劃分頻道類別,我國使用“專業頻道”和“頻道專業化”這樣的概念是準確的。一是“化”本身是一個過程,目前我們正處于這個過程之中。二是用“專業”一詞可以更準確地表達電視頻道細分的總體狀況和形態。這里的“專業”一詞不是指科學的門類,而有“專門”、“專用”和“專題”之意。

當明確了“頻道專業化”和“專業頻道”這兩個概念之后我們可以發現,像美國的“發現”和“歷史”等專業頻道本身是與有線電視密切相關的。可以說,沒有有線電視就不可能有專業(主題)頻道。原因是這些專業頻道都是有線電視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的產物。而我們現在用無線電視辦專業頻道和在有線電視中**提供專業頻道的方式也許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美國的有線電視萌發于50年代初期,而大發展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之所以在這個時期涌現大量的專業頻道,是因為有線電視由小鎮進入大城市之后在這時具備了大發展的幾個前提。一是通信衛星出現后,由衛星發送的信號同時把不同地區的小有線網聯成了大的有線網。二是技術上有了巨大突破,可以用一根同軸電纜傳送50套以上的電視節目,使得頻道資源迅速增加。三是有線電視得到了經營額外數字電視的政府許可。額外數字電視就是,除有線電視的基本業務付費之外,用戶如需要另外的頻道服務需要額外付費。

由此可見,開辦專業頻道沒有以上三個條件是不可能的。前兩個條件我們都不陌生,但后一個條件我們還沒有真正認識和理解。

根據目前國內外電視頻道的現狀和形態,除地面(無線)電視的綜合頻道之外,我暫且把電視專業頻道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大眾化專業頻道,如新聞、電影、電視劇、娛樂、體育等頻道。第二是分眾化專業頻道,如財經、歷史、探索、國家地理等頻道。第三是小眾化專業頻道,如機場、高爾夫等頻道。由于這三種專業頻道的價值和受眾面不一樣,其收視率和占有率大致呈依次降低的趨勢,廣告價格和份額也依次遞減,這體現了供求關系決定價格的經濟規律。當然,專業頻道的價格也不僅僅取決于廣告的多少,它還取決于頻道本身的價值,如電影頻道的價值就很高,這樣的頻道在數字電視系統里即使沒有廣告也有很好的盈利空間。目前,我國能盈利的專業頻道都只能停留在第一個層次,如CCTV—2經濟生活服務頻道、CCTV—3綜藝頻道、CCTV—5體育頻道、CCTV—6電影頻道、CCTV—8電視劇頻道等等。這些頻道都可以通過廣告盈利,至少有盈利的潛力,因為它們都是大眾化的。

依據目前我國電視媒體單一盈利模式的狀況,我個人認為中國電視頻道專業化的進程將相當緩慢。中國的電視媒體不可能進入像“歷史”這樣的分眾化專業頻道,更不可能進入像“機場”這樣的小眾化專業頻道階段,否則就將步入雷區,付出沉重代價。現在有些電視臺開辦少兒頻道就存在這種危險,除非他們承擔起非盈利的公益或公共的義務。

得出這個結論的根據是,目前我國幾乎所有電視頻道都是**入戶而只采取單一的廣告盈利模式,但這種盈利模式與專業頻道的經營是錯位的,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在此方面,專業頻道發展較早的美國已有前車之鑒。

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美國人托馬斯P.索斯威克著的《美國有線電視50年》一書非常值得中國電視媒體人士一讀。美國電視經歷過的許多經驗教訓可令我們茅塞頓開。托馬斯說,80年代初期,美國三大廣播網看到有線電視發展紅火也想在有線電視系統辦自己的頻道。

第一個嘗試的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于1981年10月開辦了有線電視文化頻道,而且在開播時還舉行了一場特別盛大的晚會。頻道內播出的節目也都精致完美。但不到一年,在虧損了大約3000萬美元之后就關張了。步其后塵的是全國廣播公司,只是其經營時間更短(僅九個月)就以失敗而告終。

托馬斯得出結論說,“地面(無線)電視網歷來是鼓勵在節目提供上大量花費,然后完全*廣告獲得經營收入。這個常規對有線電視來說行不通”。“有線電視的優勢在于雙重收費模式”。托馬斯說的雙重收費模式是指,專業電視頻道要*用戶的額外付費和廣告來同時盈利。

這一教訓對我國的電視媒體來說應該是相當深刻而耐人尋味。

但托馬斯在其著作中也同時告訴我們了一個同樣耐人尋味的成功案例。這個成功案例就是專播探險紀錄片的“發現頻道”。這個頻道由亨德理克斯于1984年創辦。頻道開辦初期每況愈下、岌岌可危。但后來在四家有線電視網組成的財團向“發現頻道”注資后,奇跡出現了,原因是他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盈利模式。這就是:用戶的所付費用可以維持“發現頻道”的所有運營開支,廣告則體現為利潤。而且“發現頻道”還做了一個經營發明,按過去的有線電視運營慣例,廣告全部由節目提供商所得,而作為節目提供商的“發現頻道”卻拿出廣告的一部分與網絡服務商分成。這樣可以刺激網絡服務商不斷擴大用戶,擴大用戶的反作用就是廣告的增加。

目前在我國,有線電視用戶管理系統正在建立之中,數字電視幾乎是零。全國所有電視臺的所有頻道幾乎全部是**進入各有線電視網,甚至有的上星頻道要進入異地有線網不僅不能收費而且還要交費。按目前政策,全國只有中央電視臺的3、5、6、8套節目經國家計委批準在進入有線網時允許收費。但各地有線網普遍通過瞞報用戶數量的方式只把部分收入付給中央電視臺。2000年中央電視臺所得收視費只有3億元,而同期全國有線電視的總收入為118億元。資料表明,1999年在美國有線電視總收入構成中,基本業務收視費占63.72%,額外業務收視費占13.08%,而廣告收入只占7.4%。

由此可見,在有線電視網絡中,數字電視系統看起來只是一個技術問題,但它卻關系到中國電視的發展進程,更關系到電視頻道專業化的走向。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專業頻道的運作經驗和教訓來分析我國的頻道專業化前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中國有線電視(包括未來的衛星直播電視)用戶管理系統建立和額外數字電視政策出臺之前中國的電視頻道專業化不可能有長足發展。即使已有的專業頻道,如影視劇、體育、娛樂、新聞等頻道也是大眾化的。分眾化,甚至小眾化的專業化頻道對中國觀眾來說只能是想象而已。不是觀眾沒有需求,而是電視媒體沒有能力只依*廣告回收其成本,這是由目前單一的電視盈利模式決定的必然結局。

當然,數字電視系統一旦建立并投入運作,內容提供商或電視臺就面臨理念和決策方面的變革。以廣告盈利就必須追求收視率和大眾化,而以用戶付費盈利就必須考慮如何才能捕獲訂戶并提供有效的服務,從而滿足他們專業的對象性需求。

單一盈利模式制約電視媒體發展

媒體經濟學或媒體產業化研究是時下的熱門話題,國內外的諸多資本也在關注媒體市場的動向。尤其是一些合資媒體的成功和電視媒體廣告效應的巨大誘惑,更使人們認為媒體是暴利的行業。甚至有人斷言,“媒體是大投入大產出,小投入不產出”。但近一年多來的實際運作情況并非完全如此,至少電視媒體的情況不是這樣。例如,湖南經濟頻道的“南北笑星火辣辣”銷售得不錯,但湖南電廣傳媒號稱投入8000萬巨資制作的“財富中國”,據說2001年回收資金還不到100萬。北京銀漢傳播公司的起步投資比北京光線制作公司的起步投資大得多,但其經營效果遠不如后者。而就光線公司本身而言,幾十萬元起步經營的“中國娛樂報道”(娛樂現場)曾經紅紅火火,但其再投入更多資本制作的“中國網絡報道”等節目并不能盈利。印刷媒體的情況似乎好一些。去年新創辦的《北京娛樂信報》和《京華時報》等都經營不錯,前景看好。但我認為,社會資本介入印刷媒體的情況之所以好于電視媒體主要原因是印刷媒體已經打破壟斷,而且政策相對寬松,更重要的是印刷媒體不僅僅是依*廣告這種單一的模式盈利。有資料表明,在中國期刊的總收入中,87%是發行收入(銷售載體),廣告收入只占13%。報紙的發行收入比例雖然不可能這么高,但其至少也能回收相當的成本,加上廣告就可以盈利。

而電視媒體的情況則完全不一樣,無論是媒體自己制作節目,還是社會制作公司提供的節目都只能依賴廣告盈利。從這一點分析,像“財富中國”和“網絡報道”這樣的非大眾化欄目想*廣告盈利是錯位的,出現經營困難完全在意料之中。

80年代初,美國廣播公司和W集團有線電視公司曾合力對特納有線電視新聞網發起攻擊并相繼開辦了兩個新聞頻道。他們的想法是利用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的新聞采訪能力,會同一批地方地面電視臺為這兩個24小時有線電視新聞頻道制作節目。一個頻道每半小時播出不斷更新的新聞,另一個頻道則把專題節目和深入報道合在一起。這些節目**向全部有線電視系統提供,還按照每個訂戶50美分給簽約的有線電視系統發獎金鼓勵。但在特納的強力競爭下,美國廣播公司和W集團在不到兩年的運營中虧損了一億多美元。托馬斯說,兩個頻道都**向有線電視網提供節目,但他們不可能銷售出足夠量的廣告來維持龐大的節目制作費用。特納則相反,他有每個訂戶的收視費和廣告費兩個收入來源,所以他能打敗比他強大的對手。梅燕女士說,在CNN各頻道的收入中,所有頻道都是用戶費大于廣告費,CNN財經頻道更是如此。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CNN財經頻道才比我國的財經頻道辦得更專業,觀眾對象定位才只是投資者而不是一般消費者。

中國電視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對用戶接收來說現在已經由無線傳播方式進入了有線網絡傳播時代。在這個時代,美國電視媒體的任何教訓都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也就是說,我國電視媒體單一的盈利模式必然制約電視媒體和電視產業的發展。

首先是單一盈利模式制約了電視頻道專業化進程和電視節目的多樣化。這種模式迫使各個電視臺和電視頻道都追尋大眾化路線,最終結果是“千臺一面”。在電視臺內部則是大眾化節目資源的浪費和惡性競爭。一個電視臺內部不同部門都制作相似內容和形態的節目,如新聞節目、娛樂節目等等,以致出現同一新聞現場有同一家電視臺的七八套攝像機。同一部電視劇由于不同頻道的競爭使其價格不斷提高。而同樣是因為頻道之間的競爭,廣告的價格正好相反。這種“剪刀差”效應使許多地方電視臺深受其苦。

其次是制約電視媒體做強做大。一個社會的廣告總額是與這個國家的GDP互動的。也就是說,在一定時期內廣告總額雖有消長,但它是有規律可尋的,額度是一定的。所不同的只是這個總額在各媒體之間的分配比例。從這一點看,不管電視臺的廣告額每年增長多少都只能視其為常規發展。電視媒體的大發展必須擺脫這種單一依*廣告的常規發展模式,而轉變為既要掏企業的腰包,也要掏用戶(觀眾)的腰包。這就是所謂的數字電視。這是目前除電視廣告市場之外的另一個巨大市場,也是電視媒體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新的重要增長點。當然,要讓觀眾付費看電視并不能是無理的索取,而是要提供可令其自愿付費的節目和服務。按目前我國1億有線電視用戶計算,每個用戶每月用10塊錢購買一個他所需要的頻道,一年就是120億,兩個頻道就是240億。即使按十分之三的用戶有此需求計算,效益也相當可觀。

再次是制約電視節目制作公司的發展。我認為,在真正的電視專業頻道形成規模之前,社會電視節目制作公司很難有大的作為。具體說就是,在目前單一的廣告盈利模式下,各個電視臺不可能把黃金頻道和黃金時間段交給社會節目制作公司,同時也不會把容易拉到廣告的節目形態交于社會節目制作公司制作。而且許多電視臺對社會節目制作公司提供的節目是否在當地經營廣告十分敏感,原因是如果這樣會沖擊當地電視媒體在當地的廣告份額。所以,地方電視臺與節目制作公司簽約時都有類似“不能經營本地廣告”的明確條款。據了解,在社會化的電視節目市場中,除電視劇和部分國外進口的專題片之外,大部分社會節目制作公司制作的專題或專欄性節目都是以帶貼片廣告的方式在各級地方電視臺播出。這就是說,社會節目制作公司也是在本已你死我活的廣告市場領域與電視媒體競爭。如果這樣,優勢肯定不在制作公司一邊,原因是社會制作公司拿到的一般都是下腳料或拾遺補闕的時段。此外,由于社會制作公司使用的盈利模式與電視媒體相同,這必然導致這些公司制作的節目與電視臺的節目一樣也必須追求大眾化,這種節目取向完全重復和趨同的結果就是留給社會制作公司的空間相當有限。現在看,目前經營較好的一些社會節目制作公司制作的節目大都是新聞和娛樂類的,這些節目的供應對象基本是一些對此類大眾化節目有需求,但又不能自己制作的地市級電視臺。根據國家將要出臺的撤銷此一級電視機構的政策,在整個電視媒體制播分離體制建立之前,社會制作公司的下一步發展空間將更加嚴峻。

篇5

YouTube目前的數據是每個月有8億獨立訪客,視頻觀看量超過40億小時,每分鐘有72小時的節目被上傳到YouTube網站中

FanBridge調研了100多家YouTube上的頻道所有者,其中有77%參與了YouTube平臺的廣告盈利計劃,直播事件,電商,贊助和產品植入等盈利模式也在興起

除了YouTube平臺,Facebook,Twitter等其他平臺也是這些內容制作商分享內容的場所在與用戶的互動方面,電子郵件的使用率在提高。有26%的頻道通過電子郵件與觀眾互動,沒有使用電子郵件的頻道中有52%打算明年使用電子郵件互動

篇6

直播平臺幾成資本斗獸場

從2014年開始,中國的直播平臺如雨后春筍一樣擴展開來,平臺商看準機遇力圖在這片紅海中分得一杯羹。據艾瑞咨詢此前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存在接近200家在線直播平臺。據悉,直播形式主要是電商直播、網紅直播和游戲直播等。目前市場上存在的直播平臺主要包括以游戲直播為主的戰旗、虎牙和龍珠等,依靠顏值和藝值起家的花椒美顏,還有走多元化路子的斗魚和熊貓。除此之外,市場中不斷有其他玩家參與這場游戲中來。小米、陌陌、微博、淘寶等都加入戰局。

今日的直播平臺已經成為各大資本的斗獸場,平臺背后幾乎都擁有幾家資本巨頭支撐。據悉,斗魚和龍珠直播背后資本方有騰訊,YY LIVE背后是歡聚時代以及“雷軍系”,熊貓TV來自王思聰,戰旗屬于浙報傳媒。花椒直播含著360的金湯匙長大,黑金直播則在小米旗下,加上網易BoBo、陌陌直播等產品,巨頭的身影可謂無處不在。

最終存活或不到10家

面對映客斗魚們的競爭,擁有先發優勢及資本優勢的YY要動真格了,日前還了一款“YY LIVE直播機”的全高清編碼直播盒子的硬件。根據歡聚時代公布的2015年財報數據,YY在線音樂及娛樂業務的營收達33億元,此外YY注冊用戶已超過10億。

不過,目前的直播平臺主要依靠廣告和打賞從中抽成獲得盈利,因此網站的流量和當家主播成為各大平臺爭搶的焦點,后者尤甚,而這些流量是平臺獲得融資的重要保證。

“諸侯割據”的場面看上去一片生機勃勃,但有人卻擔心行業越積越大的泡沫終有一天會破裂。有業內專家分析稱,從目前行業的發展來看,行業內大部分平臺還沒有找到真正適合的盈利模式,依靠簡單的廣告變現和打賞模式已經顯現疲乏狀態。

篇7

本文作者作為資深站長,從2001年做第一個個人主頁以來,已經在網絡上混跡了八年,期間經歷了互聯網發展的風風雨雨。不妨來聽聽他對草根站長以及盈利思路的分析。

草根站長三級跳

入門級站長 此類站長大多是剛剛涉及網絡,對網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看見不少成功網站的崛起,也想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網站。但是這個級別的站長對于網站的期望值普遍不高,大多是出于業余愛好,平常沒事的時候就更新下,發給周邊好朋友們看看,顯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對于網絡盈利并不抱多大的期望。大多覺得有點收入最好,沒有也無所謂,這個檔次的站長整體心態都比較好,也都能以輕松的心情去對待自己的愛好。

業余級站長 此類站長大多是已經涉網一段時間,網站擁有一定的人氣和訪問量,并且有了一定收入,從而把網站當成自己收入的來源之一。他們很熱衷于研究自己的網站如何做得更好,如何能通過廣告或者聯盟等方式獲取更多的收入。不少站長更是辛苦更新到半夜,就是為了豐富網站內容吸引網友。他們可以說是三個級別的站長中最辛苦的。此類站長為了能更好地向知名成功站點學習,還喜歡參與各類站長聚會和站長講座活動,向同行學習交流。可以說此類站長是目前所占比重最大的草根站長,但是其中少部分人會因為網站長期收入不佳而經常煩惱,影響了做站帶來的輕松和樂趣。

專業級站長 這類站長已經擁有比較穩定的網站運營模式、穩定的網站訪問用戶和高訪問量,能夠保持長期穩定的網站收入來源。他們更新網站的模式和方法也比較穩定,每天定時按照習慣進行更新和維護。網站的收入一般都是此類站長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他們也都是各大聯盟和廣告商的常客,擁有著良好的信譽。由于網站收入相對穩定,站點發展盈利模式清晰,此類站長反而心態更輕松,不少站長都會樂于交流,把自己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在站長圈也自然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人氣。

細分受眾建網站

分析完目前草根站長的現狀,不難發現,目前占全國站長比重最大的應該就是業余級站長。所以,我們應該從專業級站長成功之處來分析業余站長應該怎樣賺錢,怎樣成長為專業站長。

談這個之前,先跟大家分享個事情。幾天我無意中認識了一個草根站長,他是一個建筑設計類社區的站長,當時他找我請教如何選擇合適的空間,我先訪問了他的社區,發覺在線率只有幾十人,發帖量也不高,一天大概幾百帖,感覺是個剛起步的社區。沒想到他告訴我這個站已經做了一年半,而且已經為他賺取了三萬五千多元,這讓我非常吃驚!于是和他進行了深入交流。原來他有個非常有創意的思路――采用股份制,整個網站一萬股,每股十元,他總共賣出去30%的股權,獲得了三萬的投資。除此之外,他現在用的筆記本電腦是商家包年投入的廣告費五千余元買來的。他又告訴我他針對的人群是白領,基本上每個月的工資都是3000元以上。

另外,通過目前的社區平臺,他已經建了38個專業QQ群,擁有大量專業的建筑設計愛好者。由于群內聚集了不少業內專家,有著豐富的人脈資源,他便計劃搭建專業的建筑人才網,求職的人員可以上傳5~10MB大小的附件(即他們的優秀作品),對提高求職成功率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前景非常可觀。

不知道大家從這個事情感覺到了什么,我個人感覺就是細分專業。首先,他自己就是建筑設計的愛好者,對于建筑設計非常了解,所以搭建這個社區的時候有著豐富的資源。而且行業站點會是未來網站發展的大方向,比如鋼鐵網、化工網等細分行業站點都有很高的收入,有的甚至都上市了。草根站長能抓住行業內的一點去深挖都有可能走向成功。所以,有條件的站長首先就要考慮做個細分專業的行業站。

電子商務有“錢”途

如果要問當今的互聯網上哪種網站最紅火,絕對非電子商務莫屬。從SHOPEX網店系統目前超過33萬的總用戶量就可以看出,現在網店系統的受歡迎程度。再看看淘寶網的交易量,2008年已超越國內最大綜合零售商的銷售額,占全國零售總額的1%。所以,電子商務的潮流已經是大勢所趨,還有大把的商機等著大家去爭取。那么,在如今的網絡環境下做網站,開一家獨立網店是一種新興的,但是非常有“錢”途的選擇。

有不少站長會提出:“我沒有貨源怎么辦?對于這個問題,“豬八戒網”的市場總監江瑤就教過廣大站長一個簡單的好方法:在淘寶或者阿里巴巴找貨源,然后通過自己的運作,做“提籃子生意”,把商品轉手放在自己的網店銷售,價格可以稍高一點,商品展示圖片則可以從淘寶店里復制粘貼過來。這是比較方便的盈利模式,而且風險很小。等到自己的獨立網店已經有了固定客戶,再去找廠家談貨源自然就輕松許多。

除此之外,站長還可以加強站點的商品關鍵詞推廣,或者做“淘寶客”讓網友在自己的站點訂購其他網店的產品,從而賺取分成,也是很輕松的盈利模式。所以,在傳統站點的“蛋糕”已經被分得差不多的今天,草根站長不妨換種思路,多考慮電子商務站點的盈利模式。

Web游戲勢不可擋

再談談游戲方面吧,特別是Web游戲(網頁游戲)。草根站長做網站多半是做下載站點或者影音站點,很少會想到去做游戲網站。似乎一說到游戲,大家腦海中浮現的就是《魔獸世界》之類的大型網游。但是,隨著九維互動、51WAN等知名Web游戲運營商的崛起,Web游戲已經成為目前國內最火的游戲模式。

前不久我和動網論壇創始人沙灘小子聊了聊,了解到他現在運營的《商業大亨》等Web游戲已經有了近20 0組服務器,上百萬游戲玩家,而且他們現在的收入也非常可觀,正朝著年交易額億元大關邁進,比以前做社區程序的收入高了許多倍。這樣一款推出一年不到的Web游戲發展如此迅猛,可以看到現在的Web游戲的產業經濟已經非常驚人了,從而衍生的站點盈利模式也會形式多樣。

有位朋友曾經做了個社區,命名為“中國網頁游戲論壇”,當時我都不知道什么是網頁游戲,也沒想到Web游戲會有這么大潛力。從我認識他到現在已經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了,現在他的社區每天有上萬在線率,而且由于對象明確,有著很好的廣告投放量,收入也相當可觀。回想起來,其實他就是抓住了Web游戲這么個新生事物最終獲得了成功。

影音站點的新思路

篇8

對調查結果李竹很滿意。據業內人士透露,此前P2P最大的同時在線人數出現在美國,但只有20多萬人。

認證

作為PC端網絡電視業務軟件和服務的提供商,有兩個認證可以證明你在這個行業已經成功立足了。一個是內容提供商的合作,一個是風險投資商的投入。

“當時央視也在物色類似的技術支持方。”李竹說,“我們從視音頻的編解碼、P2P傳輸到播放器都是自己的知識產權,傳輸的質量、穩定性都比較好,所以當時央視在多家技術提供商中選擇了我們。”

在舉辦網絡春節晚會之前,UUSEE與央視網絡有過多次全球直播的合作。在2005年9月到12月期間,這些活動有:“CCTV中秋晚會”、“CCTV2005模特大賽總決賽”、“CCTV精彩中國”、“神六”專題直播、“奧運會吉祥物揭曉”、“CCTV2005年度歌壇十大新人評選”、“CCTV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評選”等。與此同時,UUSEE與上海文廣、北京電視臺、遼寧電視臺等國內十多家電視臺也建立了技術和內容合作關系。

給李竹信心的不僅僅是合法豐富的內容,還有Sequoia Capital和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s (SIG)的資本支持。這是Sequoia Capital進入最早的投資案例之一。兩家VC的投資總額至今仍沒有透露,但據與這次交易相關的人士表示:這次融資總額不低于一千萬美元。

在Sequoia和SIG進入之前,資金是由李竹和他的團隊自己投的。當你是一個沒人知道的公司,你可以隨便穿點休閑裝,但當你成為了主流之一時,你就不能再過以前的日子了。于是,李竹想到,要把事情做大,就要融入更多的資金。

“想起來要融資也是去年七八月份的事情了。當時我們找的主要是技術類的VC。Sequoia就是在業界名列前茅的技術VC。他們先評估的是技術,然后是商業模式。當時只接觸了幾家。”李竹說:“我們和Sequoia見面一個半月以后,他們就表示要投UUSEE。”

李竹看重的是Sequoia在業界的地位和資源,而Sequoia看重的是UUSEE的技術和健康的應用。Sequoia中國基金董事周逵認為擁有和傳播正版內容是UUSEE的亮點:“企業是產業鏈的一個和諧的結合,在這一點上我們一直在尋找健康的企業。所以我們首先關注的是(流媒體的)內容是不是正版。”

Sequoia Capital合伙人張帆很早就已經關注寬帶視頻領域了,這次趕上Web2.0的浪潮,還有一個獲得了眾多內容授權的P2P流媒體技術企業,張帆又怎么不心動呢?

像很多清華的高材生一樣,這兩位也走在了中國新經濟發展的前端。雖然都是清華人,但他們之前并不認識,直到去年他們為了同一個行業的發展,以技術和資本兩個領域的代表人物走到一起。

核心

李竹認為,得到央視網絡內容和頂級VC資本兩大認證“最關鍵的還是技術。”

“在互聯網上要有創新的技術和創新的模式,資金和合作伙伴才會融到這個平臺上來。創新的技術保證了一個進入的門檻,創新的模式使你在產業鏈中的定位很清晰,使大家很容易一起合作。”

“很多廠商的P2P技術開發主要集中在客戶端方面,而實際上在開放的互聯網上要保證傳輸的質量,服務器端也要做一些處理。我們的技術實際上就是P2P,P2S(Server)P。在這些方面,我們的經驗比較多一些。在跟天天在線、央視和很多地方電視臺的合作中,使我們有過多次系統宕機的教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積累了很多大規模并發的P2P流媒體的經驗。這種經驗融入到技術里面便成為了一種門檻。”

P2P技術進入門檻不高,但要做精做細并不容易。在大并發量的直播事件中就能看出優劣來。就像是國外的大學,進入容易,但要拿到證書卻并不簡單。而經過兩年積累的UUSEE已經拿到了自己行業中的合格證。

在網絡春節直播時,面對如此龐大的同時在線用戶,李竹也并不是一點擔心都沒有。事后李竹感嘆道:“悠視網的技術后臺和運營經驗得到了全方位的測試和驗證。”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候自強教授說:“客戶機~服務器(CS)的模式不足以支持IPTV,目前的IPTV大都是CS加上組播的模式,只是替代了一個區域的有線網,這種模式不可能像今天這樣達到在全球播放的效果。今天我們能看300K、400K碼流,VCD質量的網絡電視,是基于 P2P技術,它實現了在公共網絡上流媒體的傳播,這是有意義的,將來無論是廣播還是點播,P2P是方向。”

而在實踐中積累起來的P2SP技術使UUSEE經受住了考驗。候自強認為,目前中國在P2P網絡電視領域的技術在全世界都是領先的。這對中國來說是一次機會。所以美國的VC也跑到中國來掘金了,正如周逵所言:”我們相信這個領域領先的公司很可能會在中國產生,因為領先的市場會孕育領先的公司。”

遐想

像所有突然崛起的互聯網公司一樣,UUSEE的收入比資本的融入要慢一些,但流媒體的廣告讓人有無限的遐想。

根據Nielsen NetRatings的研究,2006年與2005年美國廣告市場的投放量比較,在紙媒、電視、網絡等四個主流媒體的廣告中其中有三個增長減緩,只有一類媒體的廣告在快速增長,那就是互聯網互動媒體。

李竹表示,作為一個平臺,廣告將會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目前UUSEE提供60~70個得到授權的頻道。其中還包括一些在其它渠道需要付費才能看到的節目。在四月份,UUSEE將推出新的客戶端,希望借此占據用戶PC終端。這些都會成為UUSEE廣告收入的來源。

在UUSEE最新公布的一份廣告價格表中,價格最高的是網站首頁視頻區Loading廣告,尺寸為400×300像素,價格每天1.5萬元人民幣。還有客戶端選臺界面的視頻區Loading廣告也有同樣的價格。

當問起目前廣告情況時,UUSEE旗下時越公司副總裁王劍表示,廣告業務剛剛起步,還需要發展。王劍表示,UUSEE有兩種盈利模式:“一個是廣告和互動,在給網民提供免費內容的同時獲得廣告投放,同時設計互動業務,可以通過短信等方式互動來盈利,比如央視的音樂十大新人、網絡春節、即將舉行的世界杯等。這種方式是目前比較流行的。還有一部分是包月,我們會拿出一些好的內容,針對部分人群提供包月業務。”

篇9

yy

yy是一款以即時語音聊天為主的軟件,2008年問世的yy,最早投身于游戲語音平臺,借助于《魔獸世界》等知名網游的語音需求,成功突破qq的封鎖。

yy成功的亮點在于他的直播平臺打開了宅男市場,宅男用戶可以跟美女主播的真人實時互動,這對于一些缺乏現實社交圈的用戶非常重要,他們能在直播室內重新找回存在感,給自己的女神獻花、送禮物,去“打賞”自己的“寵妃”。

不過這種模式不僅越走越窄,而且面臨更多競爭:現在各個大型網站大多都推出了自己的真人直播平臺,去瓜分yy的市場。這也迫使yy思考新的出路,拓展到教育領域,實現破局。

微信

2011年,微信誕生。微信的設計初衷是作為手機qq的實踐性產品,也就是騰訊社交市場的“炮灰”級產品。騰訊早年便看中了移動網絡市場,為了搶先占領高地推出了手機版qq,但是用戶普遍反映手機qq更像是從pc端硬“搬”到手機上的,加之飛信等產品的推出,騰訊面臨在虛擬社交領域被稀釋的風險。此時再用手機qq做實驗,實在太危險。于是微信1.0誕生,目的是為手機qq積累經驗。騰訊設定通過綁定qq開通微信的超低門檻,使得微信的推廣異常容易。

當我們習慣微信之后,會發現它更像是一種必備的通訊方式,陌生人社交方面的功能日后也并未努力開發。近兩年,微信開通支付功能挑戰阿里電商,且微商的興起讓原本私密的朋友圈,很快也被代購、微店占領。如今的微信正在努力實現電商、媒體、im的閉環發展。但是,用戶們真的適應這樣高大全的發展模式嗎?

陌陌

在2011年8月,微信正在虐殺米聊的時候,唐巖帶著他的團隊開發了陌陌。陌陌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方式實際上是對米聊的二次開發。它規避了米聊過于草根的短板,創造了功能更大膽更有新意、且目的更加明確的社交方式。讓陌陌更有吸引力的是他的“社交”,這個無法擺在臺面講的概念,確是存在于大多數人的心中。他的原理就像yy直播,主播言語間充滿,客戶就開始買單。但不同于yy主播,陌陌的“橙色”社交更現實,更靠近生活,觸手可得,這非常適合被鋼筋混凝土隔離卻又沒有時間出去的年輕人。

但陌陌的問題很快暴露出來,一方面性工作者充斥其中,使得陌陌越來越滑向法律底線,另一方面陌陌難以憑借社交實現盈利,這也是為何騰訊放了陌陌一馬,扭身拼阿里的原因。為了彌補這一問題,陌陌引入了類似58同城的功能,即同城信息服務,但似乎這個功能暫時還沒讓用戶摸清楚頭腦。剛剛上市圈了一大筆錢的陌陌,是否能一轉頹勢實現盈利至關重要。而對于我們用戶而言,一代神器能否繼續專心做社交,還待推敲。

美拍

高速的4g網絡在2014年迅速全國鋪開。此時的微信在忙電商、陌陌還在苦約中尋找盈利模式,似乎所有人都忽視了短視頻社交平臺這塊大蛋糕。美圖運用其在圖像美化方面的優勢,推出了“視頻版的美圖秀秀”美拍,并迅速贏得了一大批用戶,借助高速移動網絡迅速攻克短視頻社交平臺領域。

而這一介入時機很恰當其時。雖然美拍目前還沒有公布用戶數,但從一組橫向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美拍如今的火爆程度。新浪微博發展半年后,才出現中國首位粉絲數破百萬的賬號姚晨。而美拍誕生至今也只有半年,已經有6位粉絲數破千萬的賬號了。

異于傳統的移動社交方式,視頻更豐富、更具象,這使得用戶對于美拍的第一感覺都很好,新奇、好玩、有創意助力美拍圈定第一波用戶。相比其新浪微博努力扶持大v,美拍更像是所有普通人的舞臺。很多普通人都在美拍找到了才藝的發揮空間,并積累了粉絲,而有更多普通人用美拍記錄自己每天的生活。

篇10

市場“蛋糕”不大

涌入直播領域的風險投資大幅度增長,據不完全統計,知名直播平臺的投資2013年約為1.7億元,2014年約7.9億元左右,而2015年增長到了23.7億元,年均增長率在300%左右。隨著手機價格下降、流量價格下降、寬帶網速提升以及娛樂化直播平臺的發展,直播會成為一種殺手級商業應用。華創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2015年直播行業具有120億元的市場規模,艾媒咨詢的報告認為直播市場規模約為90億元。可以看出,包括廣告、增值服務等在內的網絡直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百億元級別。艾媒咨詢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為2億,大型直播平臺每日高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接近400萬,同時進行直播的房間數量超過3000個。從長遠來看,網絡直播的模式或將演變為視頻對話,市場空間進一步擴大。根據華創證券的預計,未來網絡直播市場的用戶數量、平臺類別、變現方式等會進一步發展,2020年中國的網絡直播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根據方正證券的預計,2016年直播市場規模將達到150億元,2020年直播市場的規模將達到600億元。

但從行業競爭角度來看,大家需要警惕。據騰訊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在近兩年直播平臺數量爆發之后,產業整體臨近“吃水線”,產業競爭已然“紅海化”。根據文化部4月公布的數據,國內網絡直播企業約有200家,這一數量目前還在保持增長。也就是說,有200多個平臺在爭奪2億用戶,競爭不可謂不激烈。假定2016年市場規模可以達到150億元,那么,平均每家平臺獲得的份額不足1億元,市場碎片化程度很嚴重。“蛋糕”小而“食客”多,行業整合在即。

成本高企“剩者”少

直播平臺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廣告贊助、增值服務、會員付費、電商導流等方式,部分游戲和體育平臺還提供比賽競猜等內容。目前,廣告贊助和增值服務是直播平臺的核心盈利模式。在增值服務方面,主要是打賞費用的分成。網絡直播平臺為主播和粉絲提供平臺,主播在直播平臺上提供經驗分享或者才藝表演等內容,依靠粉絲的紅包打賞或虛擬禮物來獲得收入。在利潤分配上,平臺收入約占六成。

網絡直播運營需要消耗的服務器、帶寬成本以及人力資源成本很高。直播中所有信息數據的存儲、傳輸都在云端,需要大量服務器和帶寬支持,僅看CDN一項,按業內標準,假設峰值在線人數為100萬,每人消耗1M流量,則帶寬至少為1T(1T=1024G),1T帶寬的市場價大約是每月2000萬元。

知名游戲電競主播在各大平臺的爭搶下成為搶手資源,主播的身價也水漲船高。平臺與知名游戲主播的合作方式大多是巨額底薪加分成模式。據媒體報道,今年2月,“電競女神”miss簽約虎牙,年薪高達3000萬元。由于直播的運營成本較高,帶寬等基礎技術投入很大,聘請知名主播也有很大成本投入,很多平臺處于虧損狀態。直播平臺的盈利方式看似多樣,但主要依靠增值服務,商業模式比較單一,直播平臺的盈利情況仍不理想。

成本高企,決定了網絡直播成為“貴族的玩具”。按照互聯網行業規律,能在直播行業生存的平臺數量可能進一步縮減為3個以內。直播是“燒錢”的行業,符合“砸錢”規律:錢大的砸錢小的,錢快的砸錢慢的,誰錢多誰勝出。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之下,直播行業出現了斗魚TV、美拍等“獨角獸”平臺。在動輒“燒”掉上億美元的投資面前,那些初創企業和早期平臺,除了展示一下“玩票”的情懷,還會剩下什么?

直播的未來之路

網絡直播平臺如果能把握未來趨勢,將來自然容易占領行業優勢地位。未來可能出現的趨勢包括:名人化、商業化、移動化、短視頻。

直播平臺不僅捧紅了一大批草根網紅,越來越多的名人、明星也開始參與到直播中來。不夠平穩的鏡頭,色調平常的場景,自由聊天的氣氛,這些更具“煙火氣”的情景讓粉絲感到自己仿佛離明星近了很多。明星希望通過直播平臺展現親切感來增加人氣,或者出于某種特定的需求,最常見的是宣傳品牌、節目、電視劇等;網絡直播平臺則希望借助明星的人氣為平臺帶來流量。直播平臺有了名人、明星參與,互利共贏的“微直播”營銷將會成為趨勢,也將有更多的品牌商為其埋單。

以個人室內外表演和游戲直播為代表的生活類直播進入平穩期,商業化直播值得關注。5月25日,雷軍獨自完成了國內企業史上第一場產品會直播。雷軍在直播中表示:“手機直播這一偉大的時代來臨了。這種方式有全新的互動形式,希望企業家也來玩一玩。”5月27日,熊貓直播平臺直播了王健林的一天,包括其在私人飛機上斗地主的場景,一時引發眾多網友關注。目前各大平臺的直播功能還處于初級階段,未來需要進一步提升產品功能和穩定性,以滿足企業對實時視頻會議的需求。

直播行業向移動端發展已成定局。隨著移動化趨勢的發展,老牌直播平臺紛紛推出移動端,還有更多的移動直播應用不斷產生。移動端視頻的用戶比例從2012年開始爆發;2014年,網絡視頻的移動端使用比例超過PC端,成為用戶的首選方式;截至2015年10月,用戶用手機觀看網絡視頻的比例已經達到76.7%,PC端用戶的比例下降到54.2%。直播平臺向移動端轉移符合其發展需要,而且移動端產品的開發難度比PC端產品低。移動直播還解放了PC端的場景限制,走到哪里都可以直播,形式多樣的戶外直播因此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