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的教學計劃范文
時間:2024-01-31 17:53: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體育的教學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在尊重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開展體育教學
傳統的體育教學當中,教師很少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而是根據指定的教學計劃和教材的要求開展體育教學,忽視了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對于教師的體育活動設計不感興趣,將會嚴重影響到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里,教師應該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教學設計。當然,不同的學生興趣和愛好有較大的差異,有性別的差異,又有生活接觸的差異,男孩子一般喜歡具有競技性的體育活動,比如說足球、跳遠、跑步、乒乓球等,女孩子偏愛運動量適中、具有健美塑體特點的活動,在組織過程中可以男女分開活動。
2.積極提倡和實踐體育游戲教學
游戲是低年級小學生的最愛,一些研究表明,在小學體育教學當中,開展體育游戲活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體育活動興趣,還能提高他們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適合小學體育的體育游戲有很多,比如說貼鼻子,在黑板上畫一個沒有鼻子的大象,再用一個硬紙板畫一個象鼻子,在距離大象2米的地方畫一道白線,讓學生輪流站在線上,用黑布將孩子的眼睛蒙上,在看不見的情況向大象走去,在自己認為可以摸到大象鼻子的地方停下來,將大象的鼻子貼上去,準確地貼對位置的可以獲得一朵小紅花,在月底評選一次月度之星。
二、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的生活化
1.挖掘生活化的教學資源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從生活當中挖掘教學資源,通過生活化資源的利用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第一,充分挖掘學生自身的生活課程資源。小學生雖然對體育活動還一知半解,但是本身對于體育活動也有獨立的看法,比如說他們對于某種運動的認識,這些認識當中包含著他們對于運動與生活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加深體育與生活關系的理解。比如說爸媽的工作與體育之間的關系,有的學生爸媽是坐辦公室的,長期缺乏鍛煉導致頸椎疼痛、肥胖等健康問題,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這是缺乏鍛煉的結果,讓學生帶著父母在早上起來積極地進行鍛煉。第二,挖掘學生生活世界中的教學資源。比如說指導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進行鍛煉,早晚飯后散步、騎自行車等。當然也要講解在生活當中鍛煉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鍛煉過程中應該如何保護自身的安全。這樣的教育對于學生的生活、安全、體育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2.實現體育教學與學生生活的結合
除了要在生活當中挖掘體育教學資源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比如說可以將體育活動搬到學校之外,組織開展“快樂旅途,錦繡家鄉”此類的活動;帶領學生走到室外,正確地認識交通規則和社會體育文化事件,比如說在北京,可以結合北京悠久的歷史,設計一些學生戶外活動的體育活動,如參觀故宮、北京動物園等,在路上可以學習紅綠燈指示,讓學生體會到戶外體育活動的快樂。同時,很多地區還會舉辦一些體育文化活動,比如說體育明星見面會、明星校園活動等,教師可以爭取這樣的機會,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這些活動的組織當中,了解體育背后的文化故事,端正自己的體育思想,在一些體育明星的影響下逐漸地喜歡上體育活動。
3.教學內容和方式的生活化
篇2
關鍵詞: 小學體育 教學實踐 基礎訓練
一、雙手向前投擲實心球觀摩課的啟示
上投擲課,確切地說應該是模仿教學實踐中關于雙手向前投擲實心球的公開課,因為聽了別人投擲的公開課后,我有很多感想,而且認為那位老師將那堂課上得非常成功,既考慮到器材的一材多用,又把一堂課串聯密切,上課內容層層深入,充分讓學生在交流、評價、互學中逐步提高,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堂氛圍也很好。但同樣的教材內容,同樣的年級學生,同樣的上課流程,我與那位老師教學效果卻大相徑庭。課后,與指導老師溝通后,才明白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上課風格,有不同的設計思路,更何況是年輕教師,常常由于經驗不足,水平、能力有限,模仿其他教師上課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整堂課下來,發現自己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課前準備還不夠充分。器材準備不夠及時,而且準備的器材數量也不夠,本來需要扁球40多個,但是實際上只備了22個,影響到課中學生練習密度及練習方法;場地考慮不夠周全,沒有更詳細、更具體地落實到每個小點。
2.時間把握不夠理想。這個問題是我一直存在的,第一部分講解時間過多,導致后面的教學任務不能很好地落實,甚至最后一個換球接力跑無法進行。主要原因是講解還不夠精簡,組織能力還不夠,課的連貫性不夠強。
3.模仿環節出現偏差。重要的一個環節模仿出現差異,導致本課的教學重點沒有把握住。在基本部分,學生拿扁球及實心球進行通過一定高度投擲時,設施高度離學生出手點“太遠了”,而且設置高度也不夠,導致學生投擲實心球時出手的角度沒有很好掌握,直接影響到投擲的遠度,從而影響學生學習投擲的成就感?!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看似簡單的一堂模仿課,卻上出了不同的教學效果,通過向兄弟學校體育課的教學模仿,深刻體會到:要上好一堂體育課,不僅要從表象去學習,更要通過多次實踐,從本質上體味,這樣才能有更深層次的改進。
二、耐久跑教學的定期測試
在對小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耐久跑教學時,采用的方法是首先讓他們認識籃球場上一些基本的線,以便讓他們對籃球場有個大概了解,其次,籃球場上擺放1至10的數字及加號、減號、乘號、等號等標志物,用做數學題目的形式讓全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沿著籃球場上的各條線跑過標志物進行練習。雖然設置了小組長,進行了小組討論,課堂氛圍很好,學生練習積極性也比較高,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進,主要有以下幾點:(1)學生對整個練習的方法還不是很清楚;(2)跑得過程當中,碰到標志物的現象比較多;(3)生對小團體概念還不夠強,插隊現象較多,隊形較為散亂;(4)每次完成任務后返回起點,躺在地上的現象較多,隊形也不夠整齊。
針對以上問題,經過仔細琢磨后,有些地方有待改進。如利用掛圖,加上教師的語言加以強化,使學生更直觀,更清晰明了;較小的標志物可改為較大的標志物,而且可采用繞標志物跑一圈,這樣學生碰到標志物的可能性就會小些;教師平時上課對小組長、體育骨干的培養不是很好,對學生的團隊精神培養不夠,對學生的課堂紀律管理也不夠,等等。
三、有效開展小組合作練習
主要對搏擊操教學進行更深一步的開展。在某些學生能掌握搏擊操的基本動作的基礎之上,讓基礎較好的學生熟練整套動作要領,并提高每個動作技術的質量,同時讓這部分學生帶動對搏擊操整套動作還不夠熟悉及規范的某些學生一起進步。因此,我采取分組合作的教學手段,讓學生之間有更多的交流與幫助,增強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但在上課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值得思考,主要有以下幾個:
1.學生的積極性不夠高。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搏擊操缺乏興趣,教師的鼓勵、獎勵不夠多,教師平時對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不夠等。
2.學生熟練程度不夠,如轉身方向經常相反,左右手、左右腳不分。主要原因是教師教的動作不夠細致入微,不能讓學生更直觀清楚地學習動作要領。
3.教師對體育骨干的培養力度略為欠缺。由于平時教師對體育骨干的組織和領導能力方面的培養不夠,導致班級以小組為單位練習搏擊操時,有個別小組練習效果不是很好,動作技術要領提高不明顯。同時,小組練習時發現三三兩兩的學生乘機講空話,自娛自樂,影響到班級其他學生的練習。
搏擊操是體育課程中較難掌握的一部分,雖然在教學中出現以上問題,但相信隨著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及學生學習興趣的逐步提高,該課程會受到更多學生的喜歡,教學效果也會越來越顯著。
四、結語
小學體育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教學內容之一,是實踐學校整體體育素質總目標的重要保障。隨著學校體育教學的全面開展,體育教學的具體任務在不斷向強化素質教育方向發展。因此,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以提高身體素質為總體目標,把近期教學成果當做途徑和手段,把強化素質教育當做最終理想。平時體育教師要帶領學生共同欣賞各種形式的體育競賽活動,讓小學生模仿傳統體育運動中的一些內容進行活動訓練,增強他們的體育運動信心,進而實現體育強國夢。
參考文獻:
[1]陳玉鳳.小學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原則[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05).
篇3
一、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對話教學”概念不清
經過在不同小學長期的走訪聽課,我們發現,多數教師沒有完全理解“對話教學”的概念,認為對話教學就是在教學中的對話,有的教師認為對話教學就是為了打破教育中的“一言堂”,讓學生也參與的“熱鬧課堂”。沒有理解對話教學的實質,對“對話教學”概念的誤解,直接導致了教師在英語課堂中對話教學的質變。
(二)“對話教學”理念誤用
1 缺失主體意識的形式對話
由于我們的教學長期運用灌輸與形式化對話的教學模式,小學英語教師雖然以自由會話的形式進行教學,但無論是師生對話或生生對話,都或多或少的忽略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在課堂上真正賦予學生自由思考與對話的權力。
2 忽視教學內容的情境對話
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指出“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快樂英語》教師用書中指出對話教學應“在自然的情境中操練”。但我們發現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雖然教師采用在自然情境中操練學生英語會話,但對話中的內容都是教師自己預先設計好并讓學生生搬硬套原樣不動模仿執行的,忽視了學生對知識和能力的生成和構建。
二、改善小學教師對話教學實施的策略
(一)明確對話教學概念
弗萊雷認為,對話不主張靜態的傳授知識,而是在認知和再認知學習目標的過程中將教師和學生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共同活動。我國學者鄭金洲在新課程提出后指出“對話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借助有意義的交流,不斷探究和解決教學中發生的問題,以增進教學主體間的理解,提升師生教學生活質量的過程。”
(二)改變教師觀念
1 學生也是主體
課堂中教授和學生都是主角,教師和學生是兩個相互依存的主體。對話教學要求教師能平等的看待每一位學生,轉變“教師至上”的教學理念,教師是學生群體中“平等中的首席”,應做到在與學生的每一段對話中能認真傾聽和適時的引導、恰當的介入,真正成為知識學習的促進者、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而不是扮演教學過程中的指揮者、領導者。
2 教學是共贏互惠的
“教師不再只是‘教授者’,他自身也在與學生的對話中受教育,他在被教的同時也在教別人。教師和學生成為同一個過程的共同負責者,在此過程中,他們共同成長?!苯處煈饤墏鹘y的教學觀念,認為教學就是單純傳授知識或是為了應付考試,任何違反教材教參的內容都是無用的、錯誤的。應使英語對話教學內容具有“敞開性”,在師生、生生的溝通對話中相互啟發、分享見識,在對話教學中“教學相長”。
(三)優化對話教學設計
1 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師對于對話教學目標的確定首先要根據每堂英語課特定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和難點。使對話教學具有方向性、針對性,應該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三維目標”精心設計英語對話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都有新的積累。其次對話教學目標設計要依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發展水平,對話教學的目標確定對教師來說應該具有可操作性,對學生來說應該最大程度的實現每個學生發展的可能性。
2 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主題的設計
在明確了英語對話教學的目標后,就應該進一步設計達成對話教學目標的話題或主題。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主題應該是以教師主導的預設型為主,輔以課堂動態教學過程中師生對話產生的生成型對話教學主題。生成性的對話教學主題打破了預設型的僵化模式,為小學英語課堂增添了活力,使師生對話更有“現場感”。
3 小學英語對話教學情境的設計
情景設計的優良是小學英語對話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首先,小學英語對話教學的課堂應該是建立在讓學生心理具有安全感的環境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從對話空間的設計到對話教學的語言的設計都具有親和性。在對話空間的設計上,教師應嘗試舍棄固有的秧田式座椅排放,嘗試有利于小學生進行英語對話表演的舞臺型座位排放,有利于孩子自由交流的不分等級先后的圓桌式座位排放等,讓學生在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圍中敢提問、敢作答。在對話語言的選擇上,教師應以尊重、鼓勵、啟發性的語言貫穿課堂始終,消除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緊張感,特別是對于一些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更應該在對話教學中多鼓勵,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感到自己被認可、被理解。其次,對話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教師對問題情境的創設啟發孩子主動提問,積極對話。小學英語的問題情境創設要建立在孩子已有的認知基礎上,貼近他們的生活世界,在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獲取知識。
篇4
關鍵詞:教師教育;教師教育一體化;實施模式
2001年5月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首次在官方文件中使用“教師教育”一詞,教師教育漸有取代師范教育成為改革的趨勢。經過多年探索,中小學教師教育一體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作為教師教育一體化“先行官”的職前職后機構一體化在推行中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同時也預示著教師教育體制改革漸入深水區。
一、中小學教師教育一體化的實施模式
教師教育一體化實施模式主要是指如何劃分高師院校及綜合大學、教育學院和中小學校三者之間在一體化實施中的權責,即學者們探討的教師教育職前職后機構管理一體化。近十多年來,我國教師教育機構一體化探索模式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綜合性大學和非師范院校設立高教所、教科所,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教學;二是普通高校(含師范或非師范院校)通過合并省市級教育學院成立教師教育學院,開展教師職后培訓;三是師范院校組建教師繼續教育學院,開展教師職后培訓;四是省級教育學院招收普招師范生,開展教師職前培養;五是省級教育學院開展成人學歷教育,其主要對象是中小學教師。[1]關于一體化實施模式,筆者通過對已有研究的梳理歸納出有三種主要觀點,詳見下表。
我國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統一的中小學教師教育一體化推行模式,可在具體實施中仍以教育學院與高師院校合并為主要模式。據官方統計,截至2008年,1999年的166所省市級教育學院中,有21所合并到高等師范院校,有10所改為高等師范??茖W校,有34所并入綜合性地方院校。[8]由于高師院校和綜合大學在承擔教師培養任務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參與到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之中,實際上已成為職前職后教師教育一體化的實施主體。但是,教師教育機構一體化進程中缺乏合理規劃,對各種實施模式的利弊缺少科學論證,加之操之過急,使得機構一體化過程中衍生了系列問題。
二、中小學教師教育機構一體化存在的問題
(一)重職前輕職后
教師教育機構一體化作為一體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官”,經歷了不斷的探索和嘗試,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問題。雖然通過不同模式的實踐嘗試初步實現了教師教育機構一體化,但是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依舊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教師繼續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概而言之,整合后的教師教育機構及管理體制暴露出重視職前培養忽視職后培訓的問題,從而進一步導致了教師教育的質量的滑坡。
(二)重理論輕實踐
近年來推行的職前職后教師教育機構一體化中忽視了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只是從形式上統整了負責職前培養的師范院校與承擔在職培訓的教育學院的相關資源。可是,兩個機構的內部整合工作并沒有做好,教師培養與教師培訓之間如何分工和銜接等方面在一體化的教師教育機構中沒能很好的體現出來,現實中的情況依舊是兩者各行其是、互不關聯。教師教育職前職后辦學機構的重整,僅是實現了教師教育形式上的一體化,機構一體化的深層次問題,如一體化課程設置、師資配置等并未得到有效解決。
三、對策
(一)樹立一體化的教師教育目標觀
教師教育職前職后機構的統整需要建立在一體化總目標及階段目標基礎之上。通過明確一體化的目標以引導教師教育機構改革的實踐方向。教師教育一體化的總目標是指最大限度的促進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打造一批高素質的中小學教師隊伍。職前教師教育的目標是為那些將來準備從事教師行業的人員進行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入職教育的重點是關注新教師的適應能力。在職培訓的重心則是促進教師專業持續發展。因此,教師教育機構整合必須建立在一體化目標的基礎之上,既關注職前培養,又重視入職教育和職后培訓環節。
(二)大力推進職前職后教育內容的一體化
為了克服教師教育機構一體化進程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弊病。教師教育一體化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職前職后教育內容的一體化。這里所說的教育內容一體化主要是指職前職后的課程設置以及師資配備等方面的一體化。課程設置上首先要確定目標的一體化,在一體化課程目標的引領下科學合理的構建職前職后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突出職前與職后階段課程開發的重點,同時也要注重職前職后課程之間的關聯和銜接。但是,不管課設設計的多么科學與完美,最終還要落實在實踐層面,而教師是影響課程實施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一體化所追求的理念最終還需要一批高質量的師資隊伍來實現。師資配備的一體化主要是指選擇一批既掌握深厚教育理論知識又擁有豐富教育實踐經歷的教師擔任一體化機構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蔡麗紅.教師進修院校發展現狀與反思――教師教育一體化的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12(05).
[2]李建輝.教師教育實行“一體化”模式的探討――兼談高師院校在不同模式中的發展策略[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0(11).
[3]曹士云.高師教育在教師教育一體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1).
[4]敖四江,張勁松.新形勢下教育學院構建教師教育一體化模式的思考[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
[5]蔡麗紅.教師進修院校發展現狀與反思――教師教育一體化的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12(05).
[6]張愛珠.教師教育一體化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0130-73
篇5
【關鍵詞】多媒體 小學語文 童話教學 應用 分析
一、引言
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網絡的推廣深入,正在逐步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也影響著人們思維方式的變化。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少年兒童開拓性思維的發展和他們追求新奇的興趣。在童話教學當中運用多媒體可以幫助孩子們更好的理解童話內容,體驗領會童話所蘊含的思想精神,體會其積極的情感,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多媒體技術下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應用作出分析與研究。
二、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結合
(一)以多媒體導入課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代教育家孔子有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學生只有對童話課程產生了興趣,才會積極地進行學習,而激發學習興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所以在童話課程當中靈活運用多媒體的音像技術,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就能良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求知欲望和學習的熱情,從而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童話學習當中。
(二)運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僅有效應用于童話教學的導入部分,更貫穿于整體童話教學的過程當中。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所以,可以說聞和見在教學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教學的基礎。借助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的內因。雖然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插圖,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體感不強,這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生動悟意。
(三)運用多媒體,巧設朗讀,融情于文,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和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領會,進而創新。而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特別是多媒體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使學生們傾聽、感悟聲情并茂的錄音,觀看栩栩如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學生就會有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產生激動人心的情景效果,從而自發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生發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三、多媒體在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多媒體教學課件華而不實,不能緊扣教學內容
課件是多媒體技術用于教學的靈魂之一,我們提倡利用多媒體的視聽優勢進行語文教學,以彌補文字不能給學生帶來直觀感受的遺憾,但制作的課件不能過于娛樂性,更不能盲目從眾,脫離學生實際,將別人的課件挪為己用,應該注重課件的實用價值,保證使用的科學性。但教師在課件的制作中容易過分地強調華麗的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主義的東西。如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動畫、音響、圖片等,在課堂上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過多依賴多媒體教學,忽視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部分教師沒有理解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內涵,認為只要使用了現代教學設備,就是進行了多媒體教學。因而在教學中沒有注意把媒體與教學內容充分整合,過分依賴媒體技術,不重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課件的放映員,學生成為缺乏活力的觀眾。這樣就難以發揮多媒體的巨大功能。
(三)盲目使用多媒體,忽略傳統教學手段的作用
多媒體教學是在傳統教學基礎上增加了多媒體這一特殊工具的教學,它不可能拋棄所有的傳統教學手段[7]。部分教師備課時沒有對多媒體課堂的教學程序進行周密的設計,只是片面、盲目的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認為多媒體對教學的作用是至高無上的,從而忽略了傳統教學手段的作用。這樣,容易造成教學內容與手段脫節,不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缺乏對童話學習中的虛擬提示,現實指導不足
童話因其豐富的想象和超現實的情節而吸引學生,但在學習當中,在以多媒體技術進行渲染輔助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對學生進行童話虛擬性的提示,使他們明白童話的道理,同時懂得這是非現實的東西,在實際的學習當中,領悟和學習其中好的行為與思想而不能一昧地追求童話當中的一些效果,使孩子們懂得學習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和進取。
結語
多媒體教育技術的發展為語文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它可以利用多種媒體教學來活躍課堂,利用多種媒體教學來進行課外延伸,利用多媒體教學來突出重點”,但在結合運用過程中也不能忽視由此帶來的一些問題和不足。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良好運用多媒體這把“雙刃劍”,適時、適量地運用多媒體,有效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對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相結合這一課題,做到充分認識,清晰把握,使多媒體技術真正起到有效推動小學童話教學的作用。
篇6
中職教育的首要目標,就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向社會提供具有專業技術的職業人才。所以,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養,還應該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機電一體化作為中職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培養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以及良好的操作技能的維修電工和編程控制師,既需要有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要在熟練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加以應用和擴展,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職業院校的信息化教學提供了支持。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推進機電一體化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一、明確改革目的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應用型的跨學科的技術,這就首先需要教學過程必須做到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在學生掌握具體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強化專業技能的培養。其次,將未來工作內容和現今的學習內容結合,主要是指老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內容應為今后工作的實際服務,以更好地增加課程實用性。所以,針對社會的新要求,我們提出了以下具體的改革方法:立足課堂、面向學生,崇尚實踐,把課堂教學與課題研究和專業實踐教學緊密相結合,充分合理地把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應用于專業實踐教學中,有效整合專業實踐教學資源,以“行動研究”為主,在專業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提高,豐富實踐經驗,形成初步的理論成果。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學校專業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益,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和職業綜合素質,提高專業教師,特別是專業實習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
二、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
教學方法的創新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到教學質量,因此,教師首先要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的束縛,注重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信息技術具有集圖像、文字、聲音、動畫等于一身的特點,能夠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形象生動的演示,提高教學效率。例如,“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原理”的教學,如果用語言講清楚電動機是如何轉動起來的,非常困難,學生不易明白。如果把其原理制成課件來說明,學生既有興趣,也容易理解了。又如,在講授《液壓轉動系統》一課時,教師可放棄以前那種在黑板上畫圖說明的方法,借助PPT、視頻等形式,將整個轉動系統的組成元件及工作原理清晰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情境中融合視覺和聽覺積極參與,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印象。
其次,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加快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為專業技能的培養的教學模式轉變。對課堂教學重新定位,確立起以向社會提供更多的適應職業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標戰略。注重將具體的社會需求和未來工作中的實際需要引進到課堂的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知識、技能、態度的綜合培養,并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深刻的體現,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實踐,從總體上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
第三,要將虛擬教學和實際教學相結合。通過打造現代信息技術平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使學生能夠通過網絡,強化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充分加強自身對專業技能的了解,合理地利用各方面的優勢資源,來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技能。在水平提高的過程中,樹立中職學校師生的良好形象。
三、不斷優化教師隊伍建設
篇7
秋風颯颯,在這金秋的季節,我有幸參加了區教育局組織的健康教育培訓學習, 讓我了解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培訓過 程中聆聽了眾多專家的精彩講座, 他們都用一個個鮮明的事例闡述了 心理健康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 并且通過理論學習讓我們意識到心理 健康教育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教育,同時也讓我們知道, 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減少甚至杜絕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 作,了解自我, 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 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善于選擇自己 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通過培訓我還意識到要實現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的人格健 全發展的目標 , 教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這 幾天的培訓學習中,我都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做好筆記,學好 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學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這次培訓讓 我獲益匪淺,下面我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師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培養能超過自己的 學生” ,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熟悉本體性知識,也就是所學學科的知 識,還要掌握條件性知識。
教師被公認為幸福的職業,勞動條件優越,桃李滿天下,收獲真摯的感情, 而在這個美麗而神圣的光環背后也承受著太大的壓力。 我 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首先, 我們要樹立職業幸福感。 而這個標準是你是否感到幸福快 樂。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 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會; 是圣者——不會犯錯; 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 教 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 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 影響。我們天天面對著朝氣蓬勃的孩子,通過每天的言傳身教,潛移 默化的啟發學生智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孟子云“得天下英才而教 育之” ,這是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幸福自在,全 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中。
篇8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外語教學;國際化;高校
一、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與高校外語教學的國際化
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逐漸走向全球化,而經濟的全球化必然要求教育的全球化與之相適應。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于高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的政策性文件》中不難看出,當今高等教育正越來越朝向國際化方向發展,因此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已成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教育思潮之一。目前,關于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涵義有定義為“高等教育在國際間開放、交流的過程及其結果。它包括高等教育機構、人員(學生、教師、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學習與研究活動、課程及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國際化”[1],也有從歷史、政治、經濟和教育的視角出發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一個歷史過程,目的是為國家利益服務,外在動力在于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利益,內在要求則是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2]。綜合學界觀點,本文認為: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就是各國大學間的互相交流,資源共享,信息與技術互通和國際環境對學生與教師的培養。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也給中國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根據種不離屬的原則,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屬性也涵蓋了高校外語教育的國際化,本文簡要討論中國高校外語教學的國際化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向深入與廣博方向發展的趨勢,通用語言在高等教育國際化中的地位日益凸顯。這不僅表現在英美等英語國家正在大力向全球推廣英語,德法等歐洲非英語國家為吸引和接納外國留學生紛紛增加許多英語授課課程,而像中國這樣以英語作為第一外語的大國每年更是有數以億計的學生和各界人士學習、運用英語,國家為此還設計了檢驗大學生英語水平的各類等級考試。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為向發達國家學習、借鑒先進科技和管理經驗,將外語教學尤其是英語教學作為了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必要條件擺在突出位置。高等教育要走向國際化,外語教學可以先行并起帶頭作用。因此,外語教學的國際化實際擔負著提高外語運用能力和增強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重任。2003年中國教育部啟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試點,指定了180所高校進行教學改革,2007年又正式《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其目的就是為了加快國際性人才的培養步伐,這無疑對我國高校以英語為主的外語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適應了當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趨勢。除了“高等教育國際化”,還有“高等教育國內國際化”。后者具有相對成本低、受益面廣的優勢,可以充分利用國內既有資源,其主要方式包括接收留學生和外國訪問學者、舉辦國際性學術會議、制定國際化培養目標、開設國際化課程和參與國際交流等。不過,這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外語讀寫能力和一定的聽說能力,以便較為順利地與外國學者或留學生互動。所以,無論是“高等教育國際化”還是“高等教育國內國際化”,都是當今高等教育的總體要求,與外語教學緊密關聯。日本教育理論家喜多村和之教授提出過大學國際化的三項指標———“通用性”“交流性”和“開放性”[3]254。在這“三性”中大學外語教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為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國際性課程建設需要外語為媒介,國際交流需要外語為基礎,國際合作要以外語為工具,國際合作辦學更以外語為支撐。由此可見,高校外語教學國際化是高等教育國際化賴以實現的基礎條件,只有實現國際化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跨文化交際意識、語言實踐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高質量國際化人才。
二、目前我國高校外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既已成為世界范圍的發展趨勢,也就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在21世紀發展的必然選擇。對中國的大學而言,它們須采取有效措施在外語教育中加強語言能力,加大課程中的國際性知識和國際理解的比重,加強學生、教師的國際流。然而,當前我國高校中的外語教學在教學理念、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仍然與國際化人才的培養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這是我國高校在培養國際化外語人才過程中需要注意和解決的問題。其中主要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問題。(1)單純追求外語專業考試的通過率,忽視了外語專業應達到的聽、說、讀、寫、譯等基本功教學要求,造成了外語教師和學生只注重教學和習得語言知識,卻忽視語言應用能力培養與養成的現象。在課堂教學中,多數外語教師仍采用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聽的填鴨式授課模式,缺乏教學中的互動,實際教學效果不理想。(2)國際化外語人才的培養目標之一,是要掌握目的語國家的語言、文化、經濟、政治、科技等綜合知識并懂得本國的人文、科技方面的綜合性一般知識,但目前大多數學生對這兩項綜合知識的學習并未達到預期標準。與之相對應,不少外語教師雖然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卻對上述知識大多較為欠缺,這也影響了教學的效果。(3)高校近年來大規模的“擴招”,也導致了在教學資源緊張的情況下外語教學班型的膨脹化,尤其是英國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班級比較大,大課堂授課的情況也不鮮見。語言學習需要師生之間盡可能多的頻繁交流,因而小班上課更符合外語教學的規律,班級人數過多難免降低教學效果。(4)我國高校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須花兩年時間完成“大學英語”的課程學習,而在教學上則幾乎是以單詞、句子為講授的核心,并未脫離中學固有的英語教學方法與模式,結果就導致了新生對大學英語學習上的全新期盼和老套教學感受之間的反差,因而難免產生厭學情緒。如此一來,學生一方面覺得學英語毫無用處,另一方面又必須考試過關以增強就業競爭的砝碼。在此狀態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實際外語應用能力很低,難以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更遑論在國際背景下的工作需要。(5)經過了1~2學年的學習,學生從大學三年級開始提高外語水平的前提是使用原版教材,而要在前兩學年就使用原版教材,須要求大學生在中學階段就具備相當水平的外語能力,如此推斷,則需要在小學三四年級起開設外語課程,還要提高中學階段的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而這是涉及到教學體系的問題,并非是一所大學所能夠解決的?;谏鲜龇治?,大學外語教學還需要在教學理念、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管理等方面做出適當調整以適應國際化的要求,這樣外語教學才能在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和國際競爭力人才的過程中發揮應有作用。教育部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這雖然主要是就英語的教學目標而言,但同樣也適用于其他語種的教學目標。
三、對高校外語教學國際化問題的幾點思考
(一)樹立外語教學的國際化理念
大學的外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工具課,還肩負著在教學中將知識、能力、素質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總目標的重任。因此,大學外語課程也是一門拓寬學生多學科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教育課程?!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而為達到“綱要”提出的國際化人才培養要求,就必須樹立外語教學的國際化教學理念,借鑒和引進先進的教學經驗,不斷探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化外語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
(二)轉變外語教學方式
在國際化背景下,外語教學要將填鴨式教學方式轉變為釋疑式教學方式。外語教師在傳授外語知識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不能只作為灌輸者和傳授者,而應成為傳送(transmission)教學者和釋疑(interpretation)教學者的統一體[4],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氛圍,以此改變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缺乏、自主學習能力薄弱及語言運用能力、學習策略意識不強等狀況。這樣才能使學生成為獨立、自主、有效的學習者并具有可持續的學習能力。另外,針對當前大學生的個性化特征,教師還應注重個性化教學,使學習者可根據自身水平與興趣進行選擇性學習、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等。
(三)注重外語教師隊伍的國際化
外語教學要實現國際化,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是關鍵。而要實現教師隊伍的國際化,外語教學就須盡快完成由傳統的“知識接受型”向“知識創新型”的轉變,將重點放在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上面,而不能局限于傳授知識的層面。這不僅需要改進課堂教學方法,還要轉變教學管理機制和完善教育體系。為滿足外語教育國際化趨勢的需要,我國高校外語教育今后還要對外語專業的學科類型、專業方向及人才培養模式等進行調整和改革,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外語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是關鍵,因為要使學生具有“國際理念、國際競爭和國際合作意識”[5],就要求教師先具備國際理念、國際視野,了解國際信息,掌握國際先進的教學方法。
(四)重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我國高校以往的外語教育,片面重視外語中的文化而忽略了母語文化的傳承及其與外語文化之間的觀照??缥幕浑H能力包括語言文化能力和社會文化能力,后者包含了其他國家的風俗習慣、價值觀、道德準則、行為特征等。外語教育應培養既有外語文化知識又有母語文化知識和跨文化交際意識同時具有傳播中華文化能力的人才,因為國際化人才需要適應不同文化背景,其交流活動不僅包括語言交際,還包括文化層面的交流,他們必須具有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和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
(五)創設全外語教學環境
在某一專業領域使用外語進行國際溝通,需要在聽、說、寫、譯方面達到相應的外語水平,這樣才能適應專業領域的環境并實現可持續發展。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倡導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它所指的學習環境包括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要素。學生只有進入到一個全外語的學習環境,才能夠快速地跨越聽力關、開口關、交流關。除上述以外,建立和完善我國外語教材的建設、更新機制和外語原版教材的引進機制也勢在必行,教材的適應性與實用性也是實現外語教學國際化的重要因素。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高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的政策性文件》里提出:“高等教育在即將進入二十一世紀之際所面臨的各種復雜的挑戰要求各方面的力量的參與并需要多種觀點與方法。所以,這一項研究應被視為對其他國際及地區組織與機構在這一領域里正在開展的工作的補充?!叩冉逃龁栴}也需要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保?]高等教育國際化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變革與發展趨勢,也給我國高校的外語教學國際化提出了新要求,實現國際化目標將會極大提高我國高校外語教學的整體質量。
作者:王玲玲 單位:淮海工學院
參考文獻:
[1]周文鼎.高等教育國際化界定及內涵[J].理論月刊,2010(9):80-81.
[2]徐海寧.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多視角分析[J].江蘇高教,2006(2):51-53.
[3]喜多村和之.大學教育國際化[M].町田:玉川大學出版部,1984.
[4]曹劌生.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英語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自主[J].文教資料,2007(3):191-193.
篇9
關鍵詞:小學禮儀教育;社會文明;美德
我國自古就以“禮”作為一種美德,這也是一個社會文明的標志。一個國家的禮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個國家發展的水平。在世界的歷史中,我國的“禮”文化在五千年的進程中不斷完善,中國的文明影響著當時的世界。在我國目前社會主義的發展中,禮儀文化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禮儀文化教育屬于道德教育范疇。
一、我國禮儀文化教育現狀
1.我國小學禮儀文化教育的特點
小學生中每個年級的心理特點不同,需要分別教育。首先,男學生的習慣養成不如女學生。這不是因為在智商上存在差異,而是在性格特點方面存在不同。男學生比較多動,而女學生比較穩重,因此在教育方式上也應有所不同。其次,小學教育時間長,每一年級的學生思想和意識也不同。因此,不同的年級要根據其學生的心理變化規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家庭和學校是學生生活的兩個中心,在德育方面,兩者存在不平衡。比如,有的家庭家教嚴格或是父母素質水平高,從小就注重孩子的文明禮貌,這種家庭的孩子到了學校,已經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學校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另一種家庭則不注重孩子平時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家長在家中對孩子比較寵溺,不在乎平時的待人接物,這種孩子即使到了學校接受了學校的道德教育,回家后有的家長不在乎甚至抵觸這種行為禮儀的教育,因此,學校的培養可能會沒有效果。
禮儀文化教育重在堅持。在學校要求行為規范的最初一段時間,學生做得會比較好,但是長時間下來,學生就會懈怠,特別是這種情緒還可能會傳播開來。學校需要定期進行禮儀文化教育,并且對于不同年級,需要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他們進入到新的環境會有一定的適應時間,因為不是少先隊員,所以,平時要行鞠躬禮;二年級的學生大部分都加入了少先隊,必須行隊禮;四五年級的學生因為完全適應了學校的生活,有一定的獨立性,而且在思想上也發生了變化,因此,需要對其思想觀念進行一定的引導。
2.我國小學生禮儀文化教育現狀
我國進入新世紀后,不斷地強調公民的道德教育,但是這些年的效果并不好。在一項課程調查中,思想品德課被很多學生選為最不喜歡的課程。究其原因,與我國的禮儀文化教育方式有一定的關系。首先,在教育的內容上,道德規范與學生的心理特點有一定不符,很多都是講教育內容寫成條條框框,本是應該貼近人性魅力的道德課成了枯燥無味的說教。其次,禮儀文化教育應該是貼近生活、體驗生活的,而我國的教育方式則是在教室中聽教師講課。最后,道德教育課的結果也是用試卷來測試的,這也增加了學生的反感。
二、與韓國禮儀文化教育的對比
韓國的禮儀起源于儒學。儒文化自古就對韓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韓國國民至今保持著良好的禮儀風尚。全球化進程中,西方國家的文化思想也影響著韓國。韓國在尊重自己的禮儀文化的基礎上,融合了西方的文化思想。
與中國刻板的禮儀文化教育不同,韓國不僅是注重學生平時的行為舉止,更注重學生的人格養成。在小學一二年級,學校開設“正直生活課”,課程范圍很廣,主要是講述和生活有關的各方面禮節和道德規范,包括家庭、學校、民族等各方面內容。三年級以上,開始培養學生的道德理念。除了學校,韓國的家庭和社會也有很濃厚的禮儀氛圍。筆者認為,韓國政府對傳統節日的重視影響著韓國的社會。傳統節日幫助韓國人民記住了自古流傳下來的禮儀文化,受到傳統禮儀和習俗的熏陶。
韓國的禮儀文化教育在教學內容上與我國相近,但是教育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社會服務輔助課程教學、傳統節日使學生受到熏陶等,真正做到了將上課的內容回歸于生活。環境對于孩子的成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國的禮儀文化源遠流長,是在我國古人生活中積淀下來,逐步形成的。目前我國禮儀文化教育還需要繼續努力。改善教學方式,與生活相融合;提高社會文明,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禮儀環境。這些不僅需要政府積極倡導,還需要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濤.中小學禮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0).
[2]吳芳文.創設校園禮儀環境 營造德育精神氛圍[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01).
篇10
關鍵詞:中職學校 一體化教學職業技能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一體化教學是一個熱門名詞,關于一體化教學的討論,更為熱烈。許多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闡釋。但究其實質,所謂一體化教學,就是結合地區、學校、專業的實際情況,將理論課與實習課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獨立的教學模塊,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的教學方式。其最終目的,是培養出素質優良、技術過硬、單項技能拔尖的技術型人才。
一、一體化教學方法的內含和特點
一體化教學方法就是將理論和實踐教學有機融合為一體,把教學場地直接安排在一體化教室或實驗室,課堂上師生雙方邊講邊練、邊練邊學,講練結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同步進行,是一種融知識傳授、實踐操作、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為一體的教學模式。最鮮明的特點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同步進行,而且由同一位教師承擔,徹底改變傳統教學的先理論,后實驗,再實踐理論和實踐教學相脫節的教學模式,學生的知識學習、實驗驗證、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同步并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反復實踐觀察,逐步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學比較形象直觀、簡單易懂,方便基礎差的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掌握和理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一體化教學的實施條件
一體化教學的實施,需要很多條件。要實施一體化教學,首先必須有一體化的教材。同時,學校和老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充裕的實習時間、優越的實習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實施一體化教學,必須有“一體化”教師,也就是集“教授(講師)”和“工程師(技師)”為一體的“雙師型”教師。例如,電專業老師在上《電力拖動》一課中,如點動控制線路的原理與安裝一課中,教師要能夠結合原理圖、布線圖、元器件,一邊講解,一邊進行設計安裝。老師在講到控制線路時,可以把課堂搬到實習場地,結合實物,現場教學,一邊進行理論指導,一邊教學生進行控制線路安裝,對學生在實習中遇到的難題當場指導解決。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知識的積極,而且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克服了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相脫節的問題。只要教師具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及職業道德規范,具備高超的技能,精通實習操作技能及熟悉安全操作規程,同時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廣博的知識面,就一定可以勝任一體化教學的任務。
當然,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情況,實施一體化教學,還有很多困難。目前,技術學校所招收的學生,知識結構層次上有較大的差別,有的知識結構比較完整,有的卻連三角函數都沒學過,有的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技術技能,有的則對設備和工具茫然無知、一竅不通。他們進入學校后,給一體化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教師在講授課程的時候,不可能搞“一刀切”,制定統一的教學進度和計劃;也不可能具體到對每個學生進行單獨的輔導,只能根據學生實際知識和教學實際劃分模塊,進行分檔次、分層次的模塊教學。也就是,一體化教學必須與模塊教學結合起來,才能順利實施。
四、一體化教學當中職業技能的培養與模式的構建
1.教學大綱與職業技能的基本要求一體化
中職學校培養的是掌握專業工種的實用性人才。每個工種的職業技能要求是不一樣的,讓不同工種不同行業根據實際制作大綱,使大綱與各行業的具體要求緊密結合,并服務于社會所需工種技能要求,進而避免大綱脫離實際。如電子操作工的職業技能要求是首先掌握電子專業知識,如能識別各種規格及型號的電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在電路中的作用和用途,能看懂電路圖;其次,掌握正確安裝及焊接技術;再者,掌握元器件的基本檢測方法鑒別和區分元器件的好壞優劣等。
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一體化
根據職業能力要求,將實驗實訓環節融入到各門課程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形成教學模塊同步進行,實現認知水平與實踐行為的一致。在制定電子技術基礎課教學計劃時,圍繞教學大綱以電子技術中的典型項目為載體,將電子技術的基本理論與實訓結合起來,制定若干個項目或情境單元。如小夜燈制作項目,涵蓋的基礎理論是認識晶體二極管及整流、濾波電路,技能要求是檢測二極管,識別元器件和組裝電路,先理論后實踐,充分體現理論指導實踐的客觀效果。在一體化教學中合理安排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理論教學占1/3,實踐教學占2/3,給學生發揮形象思維能力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3知識考核與能力訓練一體化
理論學習為實際操作打基礎,實際操作將抽象的理論學習具體化。沒有理論基礎的實做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理論脫離實踐又將變得枯燥乏味。理實一體化是理論與實做有機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采用先理論后實做的方式展開教學,通過電路安裝與焊接,加深對各個元器件的識別、電路工作原理的認識理解。考核則是檢驗知識與能力掌握程度的手段和方式,通過理論的考核,強化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實踐檢驗動手能力,如二極管極性識別與二極管的特性考核相結合,達到既會識別管子的極性,又強化了對二極管特性的認識,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創造客觀條件。
學生能力培養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如認知能力、溝通能力,自制能力等等。社會實踐證明,現代社會對人的職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職業能力直接影響職業活動效率,是職業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從能力與職業崗位的關系來看,職業能力分為具體崗位能力、專業基本能力和通用職業能力。其中,通用職業能力是指從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都必須掌握的技能,包括團隊合作的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等。而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可著重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實訓小組,在每個實訓任務實施中體現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而與此電路相關的理論知識的解答填寫工作單或任務單由第三個同學完成,此理論考核成績三人分享。以后每組的三個同學輪流替換完成實訓程序,并將成績作為平時考核成績,期末再安排實做和理論口試考核,每個同學獨立完成??傇u成績以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各占50%為計。
4職業技能與學生意志品質一體化
中職畢業生大多會從事相對艱苦的工種或在艱苦地區工作。從中職學生就業反饋可以了解到,大多數學生在就業一段時間后,就擅自或主動放棄工作崗位。因此,在一體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各個項目安排按梯度設計,由簡單到復雜,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在簡單的項目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到復雜的項目培養勇于挑戰吃苦耐勞的精神。如簡單的分立元件,與集成器件的焊接及電路的布局設計,難易程度是有區別的。多數同學喜歡簡單的制作,而對復雜的制作就有畏難情緒。此時教師就需要將不同項目任務的難易程度與考核成績掛鉤,鼓勵同學承擔更多復雜任務的設計及焊接任務。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 對于中職學校來說, 培養具有一定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的中、高級應用型人才是目前學校的主要教學目標。由于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多、學科雜、內容廣, 如何根據中職學校的教育特征和規律, 建立與中職學校教學特點和教學要求相適應的教學模塊, 采用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提高教學質量, 培養合格人才, 已成為我國中職學校教學改革面臨的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 宋作林.淺議技工學校的一體化教學[J]. 職業. 2011(03)
[2] 楊毅.創新一體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 中國培訓.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