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育研究方向范文
時間:2024-01-30 17:47: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體育教育研究方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體育教學模式 現狀 未來發展方向
0前言
對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是目前教育體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傳統的體育教學來看,是我國教育當中的薄弱環節,由于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模式研究對象的理解程度不夠全面系統,在這樣的情況下,直接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整體效果,隨著體育教學觀念的不斷改變,需要對體育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以此來從整體上提高體育教學的整體水平。
1體育教學模式研究的現狀
1.1首先是理論高于實踐
體育教學是一種重視實踐的教育課程,在對基礎體育知識和理念進行了解的情況下,通過相應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由于我國體育教學模式的類型正在不斷的增多,這就需要在際的體育教學當中增加實踐活動所占的比例,以此來提升整體的體育教學效果,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無法滿足實際的體育教學,具體表現在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理論越來越多,種類也在不斷豐富,但是在實際的實踐訓練當中,沒有將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使兩者之間發展的距離相差較大,也就是所謂的理論高于實踐的現狀。
1.2缺少規范化的體育教學模式概念
對于我國的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來說,目前還沒有較為明確的定義,對于其中的研究標準也沒有得到統一,教育人士在對體育教學模式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由于研究的出發點和所選角度的不同,使研究的最終結果也各不相同,在體育教學模式研究多樣化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形成概念上的共識,同時由于缺少統一的定位和理解,在對其進行實際指導的過程中,也容易出現一定的偏差,導致體育教學質量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1.3缺少規范性的體育實踐
體育實踐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體育實踐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實踐的主要特點,來和相應的理論進行結合,這樣才能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結合具體的實踐內容來課堂設計進行優化,目前在高校的體育教學當中,往往會出現學生對教學實踐進行自由安排,而不是根據教師的指導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體育教學模式理論研究的主要意義將得不到體現。另外是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發現教學模式當中所出現的實際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體育教育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2體育教學模式研究的未來發展方面
針對上述體育教學模式研究中所出現的問題,目前隨著人們對體育教學模式研究重視程度的提高,雖然其中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從整體上來說,其發展方向較為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首先是素質教育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
從廣義上來說,素質教育主要指的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發展,就目前體育教學當中的素質教育來說,主要指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下,教育部門逐漸提高了對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相應的體育教師也通過對課程的優化設計和對體育的進一步理解,提高了學生心理和身體的綜合素質。在這樣的過程當中,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的職業素質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能夠結合目前素質教育的主要特點,將實踐與理論相互結合,創新出適合素質教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
2.2體育教學中實踐活動所占比例逐漸增多
在體育課程得到相關重視之后,在目前的體育教學當中,其實踐活動所占的比例在逐漸增多,學校較大對體育的資金投入力度,引進了各種體育設施,來滿足體育教學中實踐活動場所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體育教師也能夠對各種教育模式進行研究和實踐,并且結合目前體育教學的實際要求,合理的掌握過程結構教學,完善教學方法,改善教學體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對目前的體育模式進行創新,實現了理想的體育教學效果。
2.3重視對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和評價
在體育的不斷發展過程中,體育教學模式研究的重要性得以體現,在目前的體育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已經掌握了相對較為合理完善的教學評價手段,并且結合相應的體育教學模式,來對學生的整體成績進行評價。在這樣的過程中,傳統的重視考試成績的現象已經得到較大的改善,學生學歷的動力和興趣有所增加,另外,隨著教學評價模式的不斷研究和發展,目前教學評價的重點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增加了學生實時評價和自我評價等模塊,這些評價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體育教學模式研究的發展,使體育教學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得到了體現。
3結語
體育教學與我國的綜合實力息息相關,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綜合國民素質,就需要結合目前體育教學的發展特點,對體育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在對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的基礎上,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相互結合,全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通過對教學的培訓,也可以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技能,實現對體育教學課程的優化,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體育教學模式研究的發展將會進一步提高。
作者簡介:蔣聰(1980-),男,河南夏邑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參考文獻
[1] 李森.論體育教學模式研究的現狀與未來發展[J].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4(10):52.
篇2
高校體育教學問題改革方向高校體育教學,旨在增強我國高校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使學生能夠以良好的身體狀態來面對日常學習和生活,并對學生的內心情緒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使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達到對內心不良情緒的釋放和發泄,從而避免學生心理疾病的產生,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學需求,因此,必須要采取合理的手段,把握良好的改革方向,不斷優化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促進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內容方面
教學內容重復性,是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所存在的重要問題。重復性的知識理論和課堂教學,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在實際聯系過程中也就缺乏一定的新鮮感,學生在實際學生過程中,也就失去了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導致教學質量的嚴重下滑。比如,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會教育學生相應的籃球知識,以及正確的投籃、運球的姿勢,這些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有所涉及,在高中體育教學中也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在大學體育課堂上仍然要重復性的開展相關教育教學工作,如此一來,難免會讓學生出現厭煩情緒,使得高校體育教學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2.教學方法方面
教學方法對于教學質量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多樣性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趣味性,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就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來說,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單一性,老師負責有關動作的講解和示范,學生負責學習和掌握,并在練習過程中進行鞏固,最終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和測驗,并通過測驗結果來反映學生的課堂學習水平。這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顯然讓體育教學失去了基本作用,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難以感受到愉快和刺激,缺乏良好的學習氛圍,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是應付測驗而被動的接受相關知識理論,從而嚴重影響到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際質量。
3.教學隊伍方面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師隊伍來說,也存在很大的問題和不足。由于長期的觀念影響,導致高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體育教學并不重視,很多教師只懂得基本的教學嘗試,能夠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必要的課堂教學,卻無法使課堂內容豐富化,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情趣。同時,我國高校部分體育教學缺乏良好的學習意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接受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不對新型體育項目進行了解和掌握,從而難以保證體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嚴重影響到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此外,隨著我國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發展,以及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高校體育教學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場館器材出現一定的不足,使得體育教學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對學生的體育興趣也無法得到很好的培養,阻礙了我國體育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方向的分析
1.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的改革
加強教學內容的優化和改革,是促進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首先,應該針對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向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和豐富,加強重視教育教學觀念,適當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針對性,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興趣的培養。其次,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為目的,使學生能夠熱愛體育鍛煉,使學生能夠根據個人愛好和興趣開展相應的體育活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加強對學生運動潛能的開發,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積極開展體育活動,促進個人身體素質的提升。同時,高校體育教學必須要加強對教學體系的改革,重視對課堂教學的深化,使高校體育教學多樣化發展、可持續發展,將增強學生體質同終身教育相結合,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實用性,充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2.重視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傳統性,難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重在對學生體育知識和體育理論的教學,卻忽略了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影響到整體的教學質量。教學方法方面也存在較大的單一性,老師負責灌輸相關知識,負責對動作的示范,學生被動接受和掌握,從而限制了學生的思想和創新意識,對于學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必須要加強對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加強對新型教學方法的引進和應用,比如游戲教學法,互動性教學法,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體育教學的重要開展方向,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際質量,為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3.重視高校體育教學隊伍建設,加強教學設施建設
為實現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順利開展,加強高校體育教學隊伍建設,將起到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校方面應該加強對優秀教學人才的引進工作,提升教學隊伍的師資力量;學校方面應該定期開展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幫助體育教師了解和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實現教師素質的有效提升。為保證高校體育教學的多樣化開展,高校及政府方面應該加強對教學設施的建設,加大資金投入,改善體育教學環境,對教學場地和器材開展必要的優化工作,確保高校體育教學健康穩定的發展。
三、總結
高校體育教學,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有利于增強學生體質,緩解學生壓力,確保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隨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和落實,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創新,以充分發揮高校體育教學的作用,使高校體育教學能夠適應社會及要求發展需求,促進我國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劉萌,謝中.淺析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方向[J].文學教育(中),2011,(02).
[2]劉永河.試論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04).
篇3
〔關鍵詞〕體像煩惱;父母教養方式;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09-0007-04
一、引言
體像(body image)或稱軀體意象,是指個體對身體的主觀感受,它包括了我們對自己身體的知覺、想象、情感與物理性質的感知等。這是一個隨著我們的心境、環境和身體經驗而時刻變動著的概念,是后天習得并在發育成長中完成的心理現象[1]。中學生正處于一個生理與心理發生巨大變化的發展階段,在這個時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由于中學生開始對自己的容貌、身材、第二性征等表現出一定的關注,因此,中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對自身這些方面的現狀感到困惑或不滿,表現出體像煩惱問題。體像煩惱是一種介于正常體像心理和體像障礙之間的不正常的體像心理。它是由于個體自我審美觀或審美能力偏差導致自我體像失望而引起的心理煩惱。其特征為:過分關注自己的體像,有強烈的改變自身某方面體像的欲望,同時伴隨著一些消極情緒。它比體像障礙更具有普遍性和彌散性。
我國學者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關注體像障礙、體像煩惱,并對它們在青少年學生中的現狀及影響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強調體像障礙的病理學特點,對體像障礙者的節食、減肥等行為研究較多[2-6]。但實際情況是,學生中有體像障礙的比例遠遠少于體像煩惱。因而近年來也有學者開始對體像煩惱與社交問題[7]、體像煩惱與主觀幸福感[8]、體像煩惱與自我完美主義傾向[9]等的關系進行研究。而中學生還沒正式踏入社會,平時接觸較多的人就是父母親,父母親的教養方式會對中學生的體像煩惱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對這一點國內還未有前人研究。本研究從中學生的體像煩惱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入手,以期對中學生對于自身體像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
本研究選取江門市新會區4所不同類型中學的在校學生,實施青少年學生體像煩惱問卷與父母教養方式量表調查。共發放問卷 950 份,回收942份,回收率99.2%。剔除兩題以上未做者,獲得有效被試754人,有效率80.0%。其中男生304人,女生450人;初一254人,初二166人,高一177人,高二157人;職業中學137人,普通高中199人;普通中學199人,重點中學219人;居住地在城市的369人,農村的385人。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學生體像煩惱問卷
此問卷采用由高亞兵,彭文波和周麗華等人[10]編制的青少年學生體像煩惱問卷。該問卷包括四個主成分:容貌煩惱、形體煩惱、性器官煩惱和性別煩惱,共由25個問題構成。問卷為三級評分,分別為符合、不置可否以及不符合。其中有16個條目為反向計分,總分范圍是25~75分,分值越高,體像煩惱程度也越高[10]。
2.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EMBU)
此量表采用由瑞典Umea大學精神醫學系 Perris等人于1980年編制,岳冬梅等人[1]1993年修訂的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EMBU)。該量表包括母親量表和父親量表,母親量表5個維度,父親量表6個維度。量表中各題目按1、2、3、4評分,分別代表“從不、偶爾、經常、總是”,得分越高,表明父母在某個因子上的行為表現越多[11]。
(三)施測方式
以班級為單位,召集被試在教室里團體測試,調查問卷為匿名,使用統一指導語,測試完后當堂收回問卷。
三、結果
(一)中學生體像煩惱情況
男中學生體像煩惱的得分為41.80±7.40,女中學生為46.69±8.05;初一學生體像煩惱得分為44.56±8.51,初二學生為43.83±7.64,高一學生為45.60±7.84,高二學生為43.83±7.64;職業中學學生體像煩惱得分為46.59±8.24,普通高中學生為44.40±7.87;普通中學學生體像煩惱得分為44.68±8.44,重點中學學生為43.84±7.93;城鎮組學生體像煩惱得分為44.99±8.20,農村組學生為44.46±8.10;總體中學生的體像煩惱得分為44.89±8.37。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中學生體像煩惱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t=-8.456,p
(二)中學生體像煩惱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
1.不同體像煩惱水平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的差異比較
根據體像煩惱得分的高低,將中學生分為三組:體像煩惱分數由低到高25%的中學生為低體像煩惱組,由高到低25%的中學生為高體像煩惱組,其余為中等體像煩惱組。三組不同體像煩惱水平中學生父母教養方式的結果與差異比較的結果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知,三M中學生報告的結果除母親偏愛被試這個因子外均存在顯著差異(p
2.中學生體像煩惱與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
中學生體像煩惱與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如表2所示。
從表2相關欄(r 欄)可以看出,中學生體像煩惱與父親和母親的情感溫暖方式都呈現顯著負相關關系,而與父親和母親的懲罰嚴厲等其他教養方式均呈現出顯著正相關(p
從表2偏相關欄(pr欄)可以看出,在控制母親教養方式的影響時,中學生體像煩惱與父親偏愛被試存在顯著正相關(p
四、討論
(一)對中學生體像煩惱結果的討論
本研究發現,中學生體像煩惱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女生的體像煩惱得分@著高于男生。出現這個結果可能包括內部主觀原因和外部客觀原因兩個方面。從內部主觀因素來講,一方面隨著青春期身體發育,女生的第二性征更為明顯,自己感覺身體漸漸地變得陌生了,漸漸地被不太勻稱的成人的體形所替代,產生一些身體的自我不滿意感,從而引起煩惱和焦慮;另一方面,由于對自己體像的過高的自我期望,從而出現自我丑陋或者過分夸大自我缺陷,最終產生煩惱和焦慮的現象。從外部客觀因素講,媒體及影視作品對骨感美的“狂轟濫炸”和過分渲染在女生體像煩惱的產生過程中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另外,本研究發現,中學生體像煩惱無年級、學校類別、城鄉差異。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解釋是,現代中學生受到各種媒體及影視作品的影響基本是一樣的。
(二)對中學生體像煩惱與父母教養方式相關關系的討論
本研究發現,在保持母親各因子相同的情況下,中學生體像煩惱與父親只有偏愛被試這個因子有顯著正相關,與父親其他因子相關不顯著;在恒定父親教養方式情況下,體像煩惱與母親情感溫暖存在顯著負相關,與母親拒絕否認、懲罰嚴厲、偏愛被試等因子有顯著正相關,與母親過分干涉保護無顯著相關,這個結果可能與父母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有關。在我國傳統家庭中父母形象一般都是“嚴父”“慈母”。父親與子女的關系較母親疏遠,因而父親的懲罰嚴厲、拒絕否認等對子女體像煩惱的影響不大。而母親跟子女的關系比較親密,子女也更容易接受來自母親的各種影響。如果母親多采用情感溫暖方式,子女會傾向于更多地自我接納,其體像煩惱水平會越低;反之,如果母親多采用拒絕否認、懲罰嚴厲的教養方式,子女也會傾向于不接納自我,其體像煩惱水平會越高。如果父親或母親更多偏愛子女的話,子女會傾向于更多地關注自我形象,其體像煩惱也越高。
五、結論
(一)中學生體像煩惱有性別差異,無年級、學校類別、城鄉差異。
(二)中學生體像煩惱與母親情感溫暖存在顯著負相關,與母親拒絕否認、懲罰嚴厲、偏愛被試等因子有顯著正相關,與母親過分干涉保護無顯著相關;與父親偏愛被試有顯著正相關,與父親其他因子無顯著相關。
參考文獻
[1]路紅,祁祿.性別、抑郁、自尊與體像評價:關于大學生體像的調查研究[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41(5):98-102.
[2]鄭日昌.北京女青少年節食狀況及相關問題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6):340-342.
[3]肖廣蘭.北京女中學生進食障礙和節食行為的調查與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北京大學,2000.
[4]杜文東,王挺,劉娜.青春期女性體象障礙與心理反應關系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3,(6):70-71.
[5]朱武,杜乾君,易運連,等.女性減肥者的體像問題與社會支持及性格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3):149-151.
[6]劉曉海. 女大學生自我體像問題與瘦身行為現狀調查[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126-128.
[7]周麗華,駱伯巍,彭文波,等.初探青少年學生體像煩惱與社交問題 [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1):64-65,24.
[8]許浩川,劉毅,陳韻婷. 廣州市大學生體像煩惱與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J]. 社會心理科學,2009,1:60-64.
[9]李玉環,宋靈青,趙富才. 大學生體像煩惱與自我完美主義傾向的關系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8:962-964.
[10]高亞兵,彭文波,周麗華,等.青少年學生體像煩惱問卷的編制及信效度研究 [J].中國學校衛生,2005,26(12):1005-1006.
篇4
1 市場經濟條件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1.1 突出個性,堅持改革與體育發展的戰略相結合
因為受到地區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發展的不平衡,高職院校體育發展也各不相同。個性的本質在于創造,所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方向要進一步突出各所高職院校個性,換句話說也就是要突出教學改革的個性,突出教學改革的創造性。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方向要確保總目標的引導地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全面考慮各所高職院校的獨特特征和條件,充分發揮其優越條件,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走自己的路,堅持將高職院校體育改革和該校體育發展戰略相結合。而高校體育發展戰略指的是在一個時期內,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發展的目標與所采取的策略。教學目標是指參與教學工作的人對實踐所期望取得的結果。一個國家、省市、地縣乃至學校,尚若沒有制定出和自身體育發展狀況相符合的具體戰略,對自身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體育發展所要實現的目標、所要達到的水平以及今后所要發展成什么樣子都沒有予以考慮的話,必將使得體育改革走向迷茫,迷失方向而駛入盲目之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戰略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改革的內容、手段與方向,有著導向、激勵以及動員的強大作用。實際情況是,高職院校體育發展戰略目標不僅是高職院校發展的目標,而且還是促進發展戰略得以實現的戰略,換句話說也就是對一切與戰略目標要求不相適應的因素加以清楚與改革,特別是傳統的指導思想、觀念導向、教學手段與方法以及各種阻礙性規章規定等。總的來說,唯有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與該校體育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明確改革過程中教學手段與方法的具體方向,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方向高度把握,對于改革途中的種種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1.2 改革過程中注重對課程資源的科學、有效的開發,堅持“健康第一”教學
高職體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教學改革方向要注重對課程資源的科學、有效而合理的開放與利用,那么這就需要對傳統運動技術教學辯證看待。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講,他們的身心都相對比較成熟,都具有一定的運動基礎。因而在大學學習階段就應該始終學習運動技術、提高運動技術和健康教育、素質教育結合起來,確保“健康第一”教學思想得到充分體現。體育教學活動的本身屬性在于身體的練習,身體練習是一項以運動技術為手段的學習方法,具體而系統的運動技術和鍛煉形式有助于確保體育教學活動健身塑體功能的充分發揮與實現以及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能力的提高。在改革方向中要著重把握好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嚴格遵循運動的規律,堅持因材施教的科學教學方法,從而將身體教育與健康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這就需要在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可以感受到快樂,這不僅是體育運動的功能所在,而且也是“健康第一”這一思想得提出的源泉,這一思想可以使得體育教學由表象變為具體。然而對于脫離體育性質而開展的課程資源開放與利用對“快樂體育”思想觀念的貫徹來說是不利的,很容易使得其變成了體育教學的主要渠道。因而,在高職院校體育改革與教材編寫過程中要對“健康第一”、“快樂體育”教學思想加以重視,明確改革的中心、主題與方向,避免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在指導思想上有所混亂,以免人為地給體育功能貼上標簽,從而限制了體育的范圍。
1.3 將體育納入升學考試科目體系中,充分發其激勵作用
現階段,因為深受商品經濟、升學率以及明星體育等方面的影響,不少學校體育在理論地位與實際地位之間產生了極大的落差,名不副實。再加上我國片面追求升學率態勢越來越嚴重,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那么,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之所以會出現片面追求升學率而不注重德育和體育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在招生過程中,體育和德育沒有受到像智育那樣得到各級各類高校的重視,更不用說嚴格考核了,理論上堅持“德智體全面衡量,再擇優錄取”,可是實際情況是錄取全憑智育而定。換句話說也就是我國教育政策還不是很完善,在發展過程中缺乏科學而理性的指導,關于黨的教育方針在全面落實與貫徹上也顯得步履維艱。而將體育納入升學考試科目體系中,明確改革過程中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具體方向,不僅可以充分發其激勵作用,而且還可以確保體育理論地位與實際地位相一致,有效維護了國務院頒布《體育工作條例》的法律地位和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2 結語
總的來說,高職體育教學改革起步事件相對比較晚,而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則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新契機與新角度。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明確其在教育課程體系、教學手段與方法、教學管理以及教學內容和評價體系等各方面的總體方向,審時度勢,與時俱進,把握時代的主流和脈搏,從而促進學生體制的增強和健康水平的提高,確保學生在大環境大背景下個性化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的不斷增強。
參考文獻
[1] 宋亨國,周愛光.論體育全球化與新世紀中國傳統體育的文化身份[J].體育文化導刊,2006(2).
篇5
一、新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新機遇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網站、論壇日漸沒落的今天,高校需要積極創新宣傳思想工作方式方法,關注新技術的發展,緊跟新平臺的建設,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思想工作,在重大形勢政策宣傳、輿論引導、輿情應對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在自媒體急速發展的今天,思想教育工作就要做到學生在哪,學校就在哪。現在,我們的學生都轉移到了社會媒體平臺上來了,學校就要跟上這個趨勢。我們在一些高校的班級中做過這樣一個統計,智能手機在學生中的普及率基本達到100%,學生大概百分之九十都在相關的網絡媒體上,包括騰訊的QQ空間、微博、微信,新浪微博、人人網等,還包括其他的一些網絡媒體。
從學校來講,能夠把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思想、做法,還有一些學生開展活動的事情向社會宣傳,新媒體給高校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平臺。高校要積極利用這樣的新興媒體,對學生的教育活動進行更多的展示,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現在新媒體出來以后給了我們很多機會,過去常用傳統媒體,報紙、雜志、電視等,都要取得媒體的許可,新媒體自媒體的時代,學校就在信息上有很大的主動權。
二、新媒體豐富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手段
面對移動化的趨勢,學校要不斷嘗試對現有網絡資源進行移動化改造,使學校官方媒體在移動互聯網上占據位置,發出自己的聲音。一是可以通過開通學校官方微信平臺,及時將學校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校園生活以及青春勵志等方面的信息推送到師生員工和校友中,通過新技術在互動性方面提高學生參與度;二是通過技術改造,將學校現有網站進行移動平臺適配,從而實現學校網絡信息與移動終端的即時同步,以最小的工作量完成了學校資訊從電腦平臺向移動全平臺的轉換;三是可以開發學校的客戶端系統,使學生可以方便地進行成績、考勤、考試、課程、班級通訊錄等與學習相關的服務,教師可以獲取學生信息、教師信息、郵件信息、迎新查詢、干部通訊錄等相關常用信息,為用戶提供一個隨時隨地了解校園動態及個人信息的窗口,實現校園生活的移動化。
此外,學校還可以通過各級團學組織在校、院、班三個層面搭建起了以QQ群、微信群、飛信群為主要交流工具,以微博為主要信息平臺的信息化網絡,基本做到了“一個班一個固定QQ群”,確保了由各級團學組織掌握的信息網絡覆蓋到班級,形成書報、手機短信、QQ群、微信、飛信、校內網、視頻、微博、博客等多種傳媒全方位互動傳播模式。
處在媒體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站、微博、貼吧等平臺信息量十分巨大,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獲取輿情信息,通過人工檢索來發現相關的信息已經是不可能的任務了。為了解決信息獲取的問題,可以在百度和google兩大搜索引擎上都進行了與學校相關的關鍵詞的新聞訂閱。這樣,在搜索引擎獲取到指定關鍵詞信息時,就會將相應頁面內容發送到指定的電子郵件中,再通過手機的郵件實時推送功能,就能實現特定關鍵詞的全自動實時網絡監控,為進行網絡輿論監督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保證。針對網絡中學生反映的問題及時回復,對熱點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打通現實教育與虛擬網絡環節,形成網上問題,現實工作中及時解決,網上熱點及時回復,網上網下良性互動,不斷營造青春向上的網絡生態環境。
這些新媒體的應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傳統的“單向說教”走向應用型“互動傳播”,宣傳陣地進一步擴容,覆蓋面不斷放大,工作實效得到切實增強。
三、新媒體時期開展好網絡思政教育的思考
從當前最火熱的網絡和手機應用上可以看出,自主、互動和交流是新媒體時代網站服務和手機應用的核心思想,這也就對高校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出更加復雜和緊迫的要求。要么跟上網絡時代快速更替的技術和理念的變遷,去學習去發展,去改變自己適應時代和學生的需求,要么就在自說自話中,沉浸在自己的獨角戲中被時代被學生所拋棄。
篇6
關鍵詞:高職高專;熱動核電;課程體系;研究實踐
作者簡介:孫為民(1966-),男,河南鄭州人,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動力系,副教授;張瑋(1972-),男,河南鄭州人,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動力系,工程師。(河南鄭州450004)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2-0078-02
一、職業發展狀況及背景分析
三十年來,我國核能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核電工業大體上經歷起步、初步發展、騰飛和持續發展三個階段。
1995年前可稱為起步階段。期間,秦山、大亞灣核電廠相繼投產。1995~2005年可稱為初步發展階段。期間,秦山二期、嶺澳、秦山三期、田灣核電廠相繼投運。然而,由于我國核電體制存在的弊端及認識等問題,已建項目形成了多種堆型、多國引進的局面,客觀上不利于我國核電國產化。總體上來說,核電國產化水平不高。2005年以后,稱為騰飛和持續發展階段,即核電大發展的階段。秦山二期擴建、嶺東核電(嶺澳擴建項目)、遼寧紅沿河核電、福建寧德核電項目PSAR已經審評結束;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開始PSAR的審評;浙江三門核電、福建福清核電、廣東陽江核電、山東海陽核電、廣東臺山核電、浙江方家山核電(秦山擴建)等項目處于PSAR的審評階段。
2007年,我國“十一五”規劃《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容量的4%,核電年發電量達到2600億至2800億千瓦時。實際上,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可能調高到6000萬千瓦,2030年核電比重預計將達到16%。
為了適應這種新形勢和新要求,開設電廠熱能動力裝置核電方向專業,根據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及參照電廠熱能動力裝置的人才培養方案,研究及實踐電廠熱能動力裝置核電方向專業職業教育課程體系。
二、專業的社會需求預測
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是教育的根本宗旨。電力教育必須與電力工業的改革和發展相適應。
通過對核電工業形勢的分析可以發現,核電工業的發展加速,對核電人才的需求也將持續增加,即年均可達0.5萬人左右。作為為電力工業提供人才的專業院校并沒有大的變化,為此學生的就業形勢將好于上年。
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核電方向與核力發電廠有直接關系,專業特色突出,近幾年就業形勢良好。但因就業面窄,所以電源建設形勢對學生就業影響很大。為防范就業風險,此次教學改革中繼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畢業生職業技能,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根據專科學生的培養層次,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在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最佳切入點,所以我們決定繼續在畢業生中推行“雙證書”制度,改變畢業生“理論知識強、應用能力弱”的局面,全面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
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構建人才培養方案
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要求改革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結合的專業教學模式。
1.專業定位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經過大量調研和與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共同研討,確定了電廠熱能動力裝置核電方向專業定位(見表1)。
從而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具有(核力)發電廠系統分析能力、機組運行能力、事故處理能力、具備(核力)發電設備及輔機的試驗能力、(核力)發電設備安裝及檢修能力、現場組織管理及節能分析能力、較高職業素質、較強社會適應性的技術應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2.電廠熱能動力裝置核電方向專業的專業課程設置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基于工作過程開發構建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核電方向的課程體系(見表2)。
四、以“工學結合、項目為中心、案例驅動教學、邊講邊練”為核心,搞好課程建設
以“電廠汽輪機運行”課程為例說明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1.課程設計理念
(1)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從事汽輪機組運行、熱力設備安裝、檢修等方面的知識、技能為導向,組織課程教學內容。
(2)以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培養學生汽輪機組運行、熱力設備安裝、檢修的能力為重點,組織課程的知識和實踐環節教學。
(3)以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為基礎。以實際工程中的汽輪機運行工作任務為基礎,組織課程教學內容,以其工作過程為基礎,序化教學內容。
(4)以項目任務為載體。以實際工程中汽輪機運行設計項目和設計任務為載體,重構課程教學內容,組織課程教學。
(5)以學生為主體。在課程教學活動中,將以前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課程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
(6)“教、學、練、做”有機融合,理實一體。采用以“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為主線,“教、學、練、做”有機融合,理實一體化的課程教學模式。以項目任務為載體,講練結合,做到“學中做、做中學”。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貫穿于課程建設和課程教學的全過程。
2.課程設計思路
(1)從知識過渡到能力的培養。把汽輪機結構、原理、凝汽設備、汽輪機調節、汽輪機運行作為課程教學內容,提出課程的專業能力目標為:一是訓練學生進行汽輪機組的啟動、汽輪機正常運行與維護、汽輪機組的試驗、汽輪機組的停機、汽輪機組的事故預防與處理的技能,培養他們根據工程要求,分析汽輪機的變工況運行特性;分析汽輪機凝汽設備的工作原理及運行特性;分析汽輪機調節保護系統的基本原理與組成、操作控制汽輪機運行的能力。二是培養學生的行業標準意識、規范意識、質量意識及團結協作意識,進行溝通與表達訓練,學會團隊工作。
(2)從“項目導向”過渡到“工作過程導向”。以汽輪機運行能力培養為核心,與多家企業合作,將實際工程設計項目、典型工程案例作為載體引入到教學中,基于工作過程構建教學過程(學習項目),采用項目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在各教學環節融入標準、規范、協作及質量體系的內容,將課程建設成為集能力培養、職業素質養成和創新教育于一體的教學平臺,使之成為電力類專業的特色課程。
將“電廠汽輪機運行”課程分為五個教學項目,即項目一汽輪機組的啟動、項目二汽輪機組正常運行與維護、項目三汽輪機組的試驗、項目四汽輪機組的停止、項目五汽輪機組的事故預防與處理,每個教學項目都以實際工程項目、典型工程案例為載體,構建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學生在完整的工作過程中進行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3)保持課程的開放性。一是學習項目載體可以替換。本課程的學習項目采用模塊化設計,以目標、內容要求為基礎構建學習項目框架。后兩個學習項目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更換。二是項目中的案例可以替換。每個項目中有多個案例,教師教學時可以直接使用這些案例,也可以從實際工作中引入新的案例。
(4)合理使用“錄像”、“圖片”、“仿真”等教學手段。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汽輪機運行錄像、工程圖片、汽輪機設備模型、135MW仿真機、200MW仿真機、300MW仿真機、600MW超臨界仿真機和汽輪機動畫等教學手段,使學生理解汽輪機結構、運行的知識,指導學生控制汽輪機運行。
五、打造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
專業教學創新最根本的內容是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的創新,集中體現于教師從觀念到行為的變化。就業導向教學要求高職教學必須面向職業領域或職業崗位群,緊緊圍繞培養目標形成培養合力。對于教師,只有把握專業培養目標,達到教學內容與自身素質的雙重協調,才能使專業教學創新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提高學生職業競爭力,教師起著主導作用,這就對教師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應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且必須具備工程實踐素養,即教師必須具備雙師素質。為此,學校應進一步完善新穎的配套政策,鼓勵和吸引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學校應進一步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選拔優秀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積極創造有利條件,選派教師到現場一線參加工程實踐,采取多種措施,作好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鼓勵教師立足本職工作,走產學研相結合之路,提高科研學術水平,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與合作。
1.措施
(1)以老帶新。實行每位青年教師在指定的老教師指導下教學。要求青年教師經常聽取老教師的講課,學習老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講課經驗,盡快提高其教學能力,試講通過后才能走上講臺。
(2)集體聽課。每學期組織兩次以上教研室教師集體聽課,對教師講課的內容、語言藝術、板書(或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案進行評價,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3)采取進修、提高學歷、參加學術交流等措施,改善師資隊伍整體結構,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
(4)理論聯系實際。聘請有豐富經驗的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到學校講課,做專題報告,密切聯系生產實際,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每學期教師輪流帶領學生到發電廠等工地一線實習,并選派教師到學生頂崗實習集中的單位或工地,一邊指導學生頂崗實習,一邊向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學習。
(5)提高實踐能力。要求青年教師到企業一線鍛煉不少于半年,在企業中,拜有經驗的技術專家為師,積極學習崗位技能,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組織教師到現場學習,參加新技術調研,提高工程意識等。如在2010年暑期秦山二期核電機組建設和調試過程中,組織教師到秦山二期核電站跟蹤學習,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6)積極推進“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到2009年10月本課程組教師均為“雙師”素質教師。
2.成效
(1)青年教師愛崗敬業、教學認真,教學能力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好。
(2)青年教師均到生產單位接受過鍛煉或培訓,取得汽輪機運行、汽輪機檢修、發電機組集控運行等考評員資格證書。教師的實踐能力得到顯著提高,雙師隊伍結構得到明顯改善。
(3)聘請在電力企業工作的技術骨干或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或實訓指導教師,幫助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
六、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教學方法上實行啟發式教學,活躍學生的學習氣氛。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鼓勵教師根據課程需要,采取多種方法,既采用經典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更提倡采用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情景教學、案例教學、邊講邊練、現場教學、專家講座等方式教學。如專業課程采用經典傳統的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模型教學、專家講座等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具有較扎實的基本職業技能,又在專業領域有較強的超前意識,為其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七、采取靈活的培養考核方案
在培養考核方案上,應根據學生個人能力和不同特點,貫徹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個性的教學原則,采用學分制教學計劃,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教學目標為考核內容,力求按照工程環境和技術標準的條件考核學生。采用平時表現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法確定成績。期末考試采用多種形式如書面答卷、口試并結合實際操作等。按照承認學生既有能力,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已具備或自學達到課程教學大綱所規定的能力要求者,經考核認定,可以免修該課程。從而使學生有可能多學其他課程。在考核方案中實行雙證書制度,除了學生完成必備的學習任務獲得畢業證書之外,還進行技能鑒定工作,使學生畢業時能獲得中級工證書。
八、創建良好的工程實訓環境
從提高學生職業競爭力的需要出發,充分利用以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設備先進、貼近工程實際的現代化實驗室和校內實習基地。充分利用鍋爐實驗室、控制原理實驗室、熱工試驗室、噴管實驗室、三沖量實驗室、熱力測試實驗室等,完成本專業工程技術類實踐性教學。充分利用清潔煤燃燒實訓室、電站仿真運行實訓室(125MW、200MW、300MW仿真機)、汽輪機振動實訓室、熱力設備(模型)實訓室等在校內建設的實訓基地,完成對學生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
除此之外,學校必須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子,與有關電力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進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依托行業,堅持開放式辦學,實現學校與企業相結合,在人才培養、師資培訓、科技開發等諸多方面進行合作,開辟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又一重要途徑。
九、開發與課程體系建設相配套的適用教材
提高學生職業競爭力的重點之一是把專業培養目標及指導思想、課程體系方案通過課程建設去實施。因此,必須開發與其相配套的適用教材,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用性。學校近兩年主編了多部中國電力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如由中國電力出版社即將出版的孫為民主編的十二五規劃教材《核能發電技術》等,教材選題充分考慮了高職高專教育的教學條件、生源素質、工程技術與設備的應用及其自學的需要,力圖使課程通過其教學完成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盡管這樣,仍有一些課程待開發與之相配套的教材。
篇7
[關鍵詞]流體力學 板書教學 多媒體教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TB1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012-0052-02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課程的板書教學被多媒體教學取代。流體力學作為機械、土木、能源、采礦等專業的基礎課程,主要是研究包括液體和氣體在內的流體在靜止和運動時的力學規律及其與固體壁面間的相互作用力的一門科學。流體力學的研究方法與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彈性力學等有所不同,其主要反映在用場論的觀點處理力學問題上。
流體力學中介紹了拉格朗日和歐拉法之間的區別,我們原來都是用的拉格朗日法來解決問題,即對物體的某個質點屬性進行研究。而由于流體力學中的研究對象流體具有易流動性,因此某個質點的研究就不能代表整個流體,此時我們引入了歐拉法,即將物理參數(速度、壓強、動量等)通過空間點的屬性來進行研究,這是在學習中容易造成混亂的一個地方。此外,流體力學在研究不同問題時分別都做了各種假設條件。例如,N-S方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般解的存在,那么在對N-S方程求解時,就必須做一些假設來簡化該方程使其求解,這也是不太容易理解的一個地方。
流體力學被認為是高等數學在工程力學中的應用。因此,要想學好流體力學,首先要有扎實的高等數學、工程力學及大學物理的基礎。流體力學還有許多抽象的概念,如什么是黏性,在流體中體現在什么方面,黏性隨溫度、壓力變化的關系等都需要教師去認真細致地講解。所以學習流體力學首先要改變觀念,要有比較強的建立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的能力,這樣才能學好這門課。那么如何教授這門課、將復雜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容易理解的物理概念,并讓學生理解且記住,這就是教學方法的問題了。
一、板書教學方法
我們知道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板書加講解,有的時候會用到一些教具,但這些都是靜態的,對于一些抽象的難理解的概念很難表達清楚。流體力學這門課程具有理論性強、概念抽象等特點,傳統的板書教學方法只能口述進行概念講解,學生看不到實物,即使和實驗課相結合,有部分概念還是無法表達清楚。而且除了概念以外,該課程還有大量的方程推導,很多的文字說明、畫圖等需要大量的板書,每次課幾乎都是在不停地寫、不停地擦,不僅教師感到筋疲力盡,學生也難以理解,因此很多教師和學生都反應流體力學是很枯燥無味的一門課,但是很重要,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學。
二、多媒體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現在被越來越多地使用。但現在絕大多數的課程都是在幻燈片中放上講課的內容,在上課的時候放出來進行“照本宣科”,有的干脆只是課本的掃描,上這樣的課,絕大多數學生都是昏昏欲睡。
多媒體教學不僅是幻燈片在課堂上的應用,還應該包括二維及三維動畫的演示,甚至是視頻或者實驗錄像、現場工程錄像等。多媒體教學為理解難懂的概念、定義提供了先進的手段,尤其是豐富的現場工程、實驗的圖片、錄像等不僅豐富了課程的信息量,更能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學生的思路、開闊學生的視野。
但對于流體力學這樣的課程如果僅有幻燈片加板書的內容,那么對公式的推導也不能很全面地講解。我們知道,公式推導就是邊講解邊思考邊進行,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如果省略板書學生對于前因后果都不太容易理解,且信息量大,沒有思考時間。
如何將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并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一直是很多高校教師在研究的問題。
三、板書和多媒體教學有效結合的教學方法
對于制作的課件(包括幻燈片、動畫、影片等)應該與課本結合緊密,包括章節名稱、講解順序、重難點等都要根據課本內容在PPT中按照板書表達出來。這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不能一次出現整頁的文字,這樣不僅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也沒有時間思考,直接就能看到結果,根本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應該逐字逐句通過人為的控制出現。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邊講解邊讓學生思考,逐漸地出現我們所需要的答案。當然這樣做需要很多的時間,但教學效果會大大提高。下面具體說明怎樣將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
首先,對于第一章緒論部分的講解,可以結合大量的實例,如都江堰、大禹治水、足球射門、火箭升空、消防等動畫或視頻對學生講解本門課程的目的、學習方法和意義,以此可得出該課程與社會各領域之間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對流體力學課程產生興趣,感到該課程并不難。
其次,對于難理解概念的講解,可以制作動畫來表現。例如,流體質點,我們定義的文字敘述是指體積無限小的流體微團,即宏觀尺寸充分小,微觀尺寸足夠大。那么如何來理解這兩句話呢?如何利用動畫來表示?我們首先可以在一個流體中取出非常小的一個點,指出該點就是一個流體質點,由于是一個點我們可以說它是沒有尺寸的,這個尺寸指的就是宏觀尺寸。再利用放大功能將該點無限放大,此時該點的區域內部存在無限多個細小顆粒(點),這無限多個點就代表了足夠大的微觀尺寸,再將放大鏡去掉,那么就又回到了宏觀上一個無尺寸的點。通過這個動畫很好地表達了我們的第一個概念――流體的研究對象:流體質點的定義,形象直觀,并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于其他的內容,如拉格朗日法、歐拉法的說明,以及流線、跡線等概念的解釋都可以用動畫來表達清楚。這樣,學生對于這個生澀的定義就有了很好的理解。
再次,對于公式推導方面的講解,可以和板書相結合。例如,在講解靜止流體對平面壁的作用力時,用幻燈片給出已知條件即平面壁面積,與水平面所成的夾角,重心、型心所在的高度等,以及示意圖。但是,公式的推導過程必須使用板書,推導時給示意圖添加一些當時所需要的力或假設條件,得到結論以后,就可以通過幻燈片對每一個物理量進行更深層次的講解。例如,平面壁上的總壓力P=γhcA,這里說明A是淹沒面積,此時根據需要,幻燈片上的淹沒面積就可以用另一種顏色表示出來,這樣學生對公式的每個數學符號在計算時就不會帶錯值,對公式也能有很深刻的認識。
另外,對于實驗方面,可以將動畫和實驗視頻相結合播放給學生觀看并講解。以雷諾實驗為例,可利用flas對該實驗裝置進行描述,再逐一播放動畫使學生了解層流和紊流的定義,以及各自存在的條件。等學生有了最初的印象后,再播放整個實驗過程的錄像。這樣學生在做實驗之前就能對該實驗有一個大概的印象,真正實驗時就能更好地記住實驗的條件、過程以及結論,并能很好地記住該實驗的結果及一些注意事項。
最后,對于例題、作業的講解,如果是選擇題、填空題都可以直接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如果是計算題、證明題可以和公式推導類似,大屏幕上顯示題目和圖,利用黑板進行講解。
四、結語
多媒體教學并不意味著摒棄一切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而對于流體力學這門課的多媒體教學方法更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探索。多媒體教學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板書教學方法,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發揮出最佳的教學效果。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讓學生感到流體力學這門課上起來是生動有趣的,讓教師感到一節課下來是輕松愜意的。
[ 參 考 文 獻 ]
[1] 李忠寶,王梓.生命化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大學教育,2012,(12):79-80.
[2] 陳二云.多媒體技術在工程流體力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0,(3):247.
[3] 吳益華,謝洪勇.流體力學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初探[J].陜西教育,2009,(8):65.
篇8
0 引言
目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了信息化社會、新媒體時代,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新媒體環境中,大學生每天都接受到豐富的信息資源,對大學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方面豐富了大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大學生的成長,這是積極方面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消極影響,使大學生對新媒體產生了過度的依賴,并且沉溺于網絡中而忽視了現實世界的交流,阻礙了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容易使大學生受新媒體傳播的暴力、黃色信息的影響,破壞大學生道德素養的養成。而且,也給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難點。因此,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中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新媒體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勢分析
1.1 開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
新媒體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使其具有豐富的資源信息并且還有傳播廣泛、覆蓋面廣等特點。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了新媒體,從而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將準確的思想內容和積極向上的信息傳遞給大學生,擴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因此。可以說,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論是教育資源上還是教育方式上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極大方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1.2 增加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在一般的高校思想政治授課的過程中,采用的還是傳統的授課方式即,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處于從屬地位,并且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十分有限。但是將新媒體技術引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遠程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趣味性。并且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如微博、微信等方式,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同時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
1.3 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應用優勢也受到越來多人的關注,并且在教育工作中也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利用新媒體技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理念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真正的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主動的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自我修養。
2 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消極影響分析
2.1 新媒體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產生不良的侵蝕
任何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具有兩面性,人們在享受新媒體帶來的便利生活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新媒體帶來的不良因素的影響。因為新媒體環境具有較高的開放性和自由性的特征,網絡監管難度較大,在新媒體中人們較為容易接觸到許多不良信息。所以,在這種環境中,如果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缺失或是效能得不到發揮,大學生的道德行為極容易被侵蝕,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嚴重時將給自己或家人以及社會帶來嚴重的危害。
2.2 新媒體影響了大學生對現實生活能力的把控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人們之間的交流溝通越來越依靠網上交友軟件的進行,受時間、地域的影響逐漸減小。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一直在一個虛擬的環境中交流,并且在這個環境中,人們的交往可以不用付任何社會責任,因此學生們可以在其中無所顧忌,長期發展下去,大學生在虛擬的環境中享受到極大的自我滿足,并其沉溺其中,但對現實的交往能力正在逐漸的弱化,嚴重時會使大學生失去基本的社會生存能力。
3 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3.1 根據新媒體環境特點,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上文中已經明確指出,我國的大學生受到新媒體環境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對我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也帶了重大的挑戰。因此在這種環境下,必須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改革,使其更加具有實效性和針對性。首先應該樹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一是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理念。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將課堂主體放在學生身上,并且遵從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生在教學工作中的參與性,并且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化為主動的學。
二是樹立層次教學理念。新時代的大學生都具有自己的不同特點,并且喜歡彰顯自己的個性,因此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須建立層次化教學,針對大學生不同的發展需求、個性,制定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從而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是樹立快樂教學的教學理念。思想政治課堂中所講授的內容大部分都十分的枯燥、無味,很容易引發學生的厭學心理,教學效率十分低下。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中提高了思想政治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2 因勢而變,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新技能
目前,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休閑以及娛樂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該積極地利用新形勢、新方法,不斷擴寬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時代感和有效性。同時,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使自身能夠適應新媒體發展的改變,具有較強的信息應用能力。并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借助新媒體技術提供的思想政治新載體,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的具有時效性和主動性。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積極的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并且提高與學生的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使學生具備較高的抵御新媒體不良信息的侵蝕,保證大學生身心健康,同時也使大學生具有較高的道德素質。
3.3 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創新教育教學載體
目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了信息化社會,而新媒體是信息化社會的主要產物,具有信息資源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以及交流便捷等特點,這些特點也使新媒體成為大學生接受外來信息和交流的主要窗口。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積極利用新媒體技術和手段,使其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符合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時代感,增加其效能。
首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并且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對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具有充分的了解,能夠運用新媒體平臺,創建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實效性;
其次,充分利用新媒體,使其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重視新媒體技術運用,不斷開展與大學生發展特點相適應的新媒體載體,充分利用新媒體影響力大、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實效性強的特點,增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傳播途徑。例如,對高校貼吧、微信、QQ等交友軟件進行利用,并且與學生進行在線溝通和交流,方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實效性。
篇9
1、課題提出的現實意義
①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設置的德育課程《思想品德》倡導的課程文化是一種學生文化。她堅持“回歸生活”的課改新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從學生的生活世界出發,確立生活主題,營造學生文化,強調對學生生活的服務、指導和提升。
②現行的思想品德課程重視淡化教育痕跡,啟發道德自覺,強調在主體認知中自主建構,致力于情感的浸潤和培植,追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美育境界。
③現行的品德課程倡導自主合作、體驗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努力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自身的觀察、反思等進行活動和相互交流、深化認識,在自主的參與和體驗中,習得道德素質。
2、思想品德課教學出現的問題
思想品德課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而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在認識和實踐上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把道德、品德從人的社會生活中剝離出來,把他們作為一種孤立現象來對待,以知識的機械復制、行為的刻意規訓為主。新的思想品德課程她忠實地體現了新課改的價值取向,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改革思想,特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但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①忽視學生主體 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是學習的主體,“以人為本”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而當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導,主客體顛倒現象還較嚴重,忽視學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變化特點,忽視學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發展性,學生主體意識得不到喚發,學生習得過程簡單,方式單一,自主建構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養,
②輕視學生生活 學生的生活是品德課程的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來源于學生真實生活,最后回歸學生生活。而當前品德教育中針對性、實效性還不強,輕視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學與學生生活脫離,學生知行脫節,機械唯本現象仍有存在。
③漠視資源利用 品德課標指出:“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目前,教師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對學生生活資源的提煉和生成資源的捕捉,缺少對教材、學生、家庭等資源的開發、吸納和整合。
④無視學生文化 品德課程標準倡導的是一種學生文化。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育往往忽略學生發展環境,把學生看作“小大人”,習慣用那墨守成規、刻板僵化、居高臨下的化來組織教學,學生自由、自主的天性受到禁錮,生命的活力、張力無法施展。
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品德課程實施的教育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課題的研究,將提升思想品德課程實施的效果。
3、課題研究的應用價值
本課題研究以課程文化和學生文化的諸多影響因素為理論框架,通過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文化的特點,梳理、整合思想品德課程實施的內容,將之趣化、人本化,對思想品德課程實施中文化缺失的問題加以分析和研究,為豐厚思想品德課程文化、教師實施思想品德課程提供有效途徑,切實提升思想品德課程實施的實效。
二、課題界定
以思想品德教材為藍本和載體,立足于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實踐,細化、活化、趣化課程內容及資源,著重突出思想品德學課的實用性,讓思想品德課從生活中來,再回歸到生活中去。改變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枯燥無味的課程的認識。對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引入現代教學理念,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改革教學評價體系,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支撐。
三、課題研究目標
1、教師發展目標:形成正確的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理性水平和實踐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2、學生成長目標:細化、活化思想品德課程內容和相關資源,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合作、體驗探究中建構、體認、感悟、形成道德;豐富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情趣,濃厚學習氛圍;充分挖掘家庭、社會教育資源,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提升品德修養的同時,提高文學素養和生活情趣。
3、課題成果目標:構建關于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的理論框架與操作方式;開發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的課程資源;撰寫課題研究的相關論文。
四、研究的內容
1、對學生學習、生活、交往中的實際問題及環境的調查研究。
通過調查,了解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和知識傳授式德育過程中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和困惑,存在哪些干擾、影響學生成長發展的不利因素,教師德育工作方式上存在哪些不足,為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撐,以便確定以生活為主題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
2、構建以學生生活實際為活動主題的思想品德課內容體系的策略研究
研究制定以生活實際為活動主題的思想品德課內容體系,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以影響他們成長的興趣、特長、個性特征、能力傾向、價值觀取向、道德觀導向等因素,來構建思想品德課內容體系。每項活動都從生活實際中來,與學生的道德觀導向等相吻合,同時確定明確的目標,通過生活實踐把德育、心育結合起來,把道德、知識、行為結合起來,并通過教師的發現、喚醒、引導,來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和困難。例如:在學生中開展以“怎樣生活”、“怎樣學習”、“怎樣玩”、“怎樣做人”、“怎樣競爭”、“怎樣對待他人”、“怎樣對待父母”等為主題的活動進行自我設計,培養學生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和科學的道德觀,促使學生勇于承擔責任,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
3、在生活中體驗、在實踐中學習的策略研究(即著重研究促使學校思想品德課生活化的具體方法和策略)
① 組織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思想品德實踐活動。使學生成為思想品德課的主體。思想品德課實踐活動應該與學生真實生活相聯系,增加道德人文關懷成分,善于在最現實、最本質的生活中,撥動學生心靈深處那根善良之弦,讓正直之舉、同情之心成為他們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生活行為。如:開展“一日家長”、“一日校長”、“一日班主任”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和家庭的聯系,參與學校的常規管理,對教師工作進行評價等,使他們學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對生活充滿憧憬,對生命學會尊重、關懷和愛護。在宣揚生活真善美的同時,要敢于讓學生面對和剖析生活中的矛盾和丑惡現象。如:開展“關于學校收費問題的調查”、“影響家鄉經濟發展的社會調查”、“單親家庭生活狀況調查”、“家庭體罰情況的調查”等活動,通過知、情、意、行的辯證統一形成過程,來促使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形成和內化。
② 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以學生生活為主題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班集體生活是學生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班集體內一種生活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人生初期思想品德觀形成的重要支柱和基石,教師可以用自己的遺憾警示學生,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學生。可以以班級、年級、學校為單位,開展有關德育生活化的大討論、沙龍等活動,組織指導學生走進生活,探究、思考人生發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歡樂和苦惱。
③ 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品德課文化活動,培養學生高雅的文化情趣。由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課只注重道德的說教和灌輸,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師可以通過舉辦校內廣播、校刊、報告、參觀、集會、訪問、繪畫、書法、工藝制作、戲劇等文化藝術方面的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緩解學生的壓力和生活情緒。進而培養他們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和培養學生體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愛好和特長;
五、研究的方法
①理論研究:邀請專家作理論講座;讀理論書籍,寫讀書筆記;結合課堂教學中的共性問題,開展專題研討。
②調查研究:課題研究實施前的問卷調查;課題研究結題時的問卷調查。
③行動研究: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對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診斷,從而發現問題,制定出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案,開始行動(觀察、記錄),進而作出評價(分析、歸納)。
④經驗總結:定期撰寫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定期舉行課堂教學改革論文或比賽活動;定期編輯師生作品與研究成果。
⑤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問題學生的個案跟蹤分析,不斷總結與反思,以促使思想品德課真正回歸生活。
⑥另外,再采用實證研究法、實證與理論相結合研究法。通過理論分析,確保課題研究的科學性科學性。
六、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能力
①為了加強課題研究的有效性,學校制訂了嚴格的課題管理制度(包括學習制度及成果獎勵制度等)。
②課題組組長、副組長都參加過省級課題和市級課題,并都獲獎,已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課題組成員勻已參加過二輪以上的課題研究工作,對課題研究的方法、手段、途徑等勻有所了解,并能合作開展研究工作
2、時間保證
本課題確立后,課題組成員將花費更大的精力,利用每周三教師業務學習時間加強對教師的現代教育理論業務輔導和研究課題實施進展情況,每月對課題研究情況一次調研,布置研究工作,每學期對課題組教師的研究情況做一次總結考核,切實保證課題研究深入、有序的進行。
3、設備保障
學校先后組建多功能綜合媒體教室,購置了實物投影儀、視頻展示臺、刻錄機、掃描儀、數碼相機等設備,為該課題的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今年學校已投重資組建了校園網;學校圖書室有教師用書二百余冊,供實驗教師借閱;課題組教師都是中青年教師,掌握了現代教育技術,并能在課堂教學中熟練運用,每個教師都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可隨時上網查閱資料。
七、課題實施計劃
1、準備階段:XX年年10月至2010年6月
①課題研究網絡組建;②課題研究方案設計;③學習相關課程理論;
2、實施階段:2010年6月至2010年10月
①策略研究;②分專題開展行動研究;③收集研究案例。
3、總結階段:2010年10月至2010年10月
①課題總結報告。②整理課題研究成果材料。③完成與品德教材配套的課件等。
八、預期研究成果
1、研究總結報告
2、教師專題論文集(論文、教學隨想、教學日記)
3、思想品德課教案集(初中各年級,word形式)
4、思想品德課教學課件集(初中各年級,ppt形式)
5、與思想品德教材匹配的教學視頻(初中各年級,avi、wmv、rm等形式)
附:主要參考文獻
①《思想品德課程標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②《教學行為策略》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篇10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課程整體設計;實踐研究
圖形圖像制作專業是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掌握設計理論知識,熟練運用AutoCAD、3DMAX等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進行平面與裝飾裝修設計制作的高技能人才,可以適應廣告公司、裝飾裝修公司等與專業相關的設計制作工作。目前該行業的畢業生,普遍存在適崗能力不太理想的狀況。這種狀況的產生與學校的專業培養方案、課程內容、教學模式都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在其培養過程中,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職業經驗和職業技能的獲得。如何實現教學情境和工作情境對接,讓學生更好的獲得最一線的職業技能,從而能更快的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急需研究并付諸實踐。
1 教學改革理念及思路
1.1課程設計理念
(1)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作為教學重點;(2)突出“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工學結合”的現代職業教育理念;(3)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途徑,以職業崗位分析為基礎,以校內外實訓基地為依托,重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4)實現教學項目與工作任務一致性,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一致性,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一致性。
1.2課程設計思路
建立基于工作崗位過程的項目課程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崗位技能和專業拓展能力。
課程選取真實的項目任務為載體,創建真實工作環境,以完成任務為中心,整合任務需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實現“學習的內容就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職業道德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體驗企業對實際崗位的需求。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培養市場需求、解決學生就業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途徑。
面向就業崗位設計工作流程與實施6環節如下:
電腦制圖員與其工作流程:接受并分析任務單——繪制和處理圖形圖像——客戶溝通修改——作品。電腦設計師與其工作流程:需求分析——總體設計——分配任務——審核最終效果確認。六個實施環節:即項目情境、解決方案、合作實踐、客戶反饋、產品匯報、項目總結。
2 教學方法改革具體實踐方案
2.1改革目標
基于電腦制圖員與設計師工作崗位過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真實的項目任務為載體,創建真實工作環境,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實現“學習情境即是工作情境”,體驗企業對實際崗位的需求。建立基于工作崗位過程的項目課程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崗位技能和專業拓展能力。
2.2課程定位
室內設計方向課程包含了室內設計效果圖表現、3dsmax等系列課程,該方向課程培養目標是使學生熟練掌握室內設計基本理論及Auto CAD等設計軟件操作技能,能夠從事電腦繪圖員、電腦設計師等工作崗位,同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職業道德,具有高度責任心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2.3課程設計
本課程在設計時,與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設計了項目課程的教學模式:任務驅動——解決方案設計——合作實踐。
(1)教學內容模塊化
以知識夠用為原則,摒棄了一些不常用的知識,對本課程模塊化設置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目標體現崗位就業目標,與職業特性相結合,使學生真正掌握某一職業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充分體現職業特點,以下對本課程進行的模塊劃分即“平面圖形圖像處理與制作”、“三維圖像處理與制作”、“建筑動畫后期”三大模塊。
(2)項目設計
以項目和真實生產任務為載體,依據職業成長規律,設計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學習模塊。教學進度雙線并行,項目A是基礎技能的訓練,項目B拓展能力的培養為貫穿項目。兩個教學項目既強調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又突出了職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同時還融入了素質養成的理念與內涵,符合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教學內容的設置同時兼顧了就業、繼續學習和職業發展三方面的需求,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2.4考核方案
本課程操作性強,鑒于平時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學習效果即時可測。考核由過程考評、期末考評組成。比例如下:
學期教學評價=過程評價70%+結果評價30%
過程考評評價:70%學習時數、學習態度、合作能力、課上項目和課下項目設計成績。
期末考評評價:30%綜合考核auto cad、3d max、Photoshop等軟件綜合操作能力。
3 整體課程體系設計特色與創新
3.1重整課程體系
通過對建筑裝飾行業的市場調研、召開工作任務分析會以及同類院校相關專業課程開設情況的比較研究,改革高職圖形圖像制作專業室內設計方向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進行課程整合,以崗位工作任務為依據重組課程體系,重構教學關系,依據工作過程設計學習過程,實現教學情境與工作情境對接。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
3.2項目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法相比最大的區別
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以課本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由以課堂老師講授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實際工作技能的培養為中心。所以,在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學生是認知和技能掌握的主體,是知識與能力的主動建構者。新教法:創設情境、自主學習,然后分小組合作練習、探究,得出結論。
4 小結
通過項目化教學的高職圖形專業室內設計方向整體課程設計實踐研究,加強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學生借助特定的情境能夠親身體驗專業教師、企業員工以經驗形態存在的知識,掌握職業活動的基本技能自覺縮小就業意向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逐步形成比較務實的擇業觀,使學生更好的走向社會。
參考文獻:
[1]林靜.商業空間展示設計課程教學的探索[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
[2]楊京玲.周波.關于國內高校設計課程設置與教材編寫的幾點建議[J].美術教育研究,2011,(03)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體育市場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