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媒體技術特點范文

時間:2024-01-24 17:46: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字媒體技術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數字媒體技術特點

篇1

有人說藝術是反映社會的一面鏡子,有什么樣的社會,就會繼而產生有之密切相關的藝術形式,隨著數字科技的發展與電腦的普及,視覺工作者開始改變傳統的以紙和筆記錄社會變化發展的方式,開始使用電腦與數字科技來描述生活、表達思想、傳播信息。一種被稱為數字媒體的新藝術形式應運而生并在上世紀末獲得了迅猛發展。是一個年輕、多元、高速發展著的新藝術領域,數字媒體藝術不是特指某一種特定的藝術形式,而是基于現代計算機數字平臺創造出的多種媒體藝術形式。

1 新時期數字媒體藝術界定

數字媒體藝術是在計算機技術與網絡媒體發展的大環境下產生的新藝術形式,信息技術是數字媒體藝術產生的先決條件,同時也為數字新媒體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技術支持。目前學術界對數字媒體藝術的范圍界定基本可以概括為:以計算機數字化技術為支撐,革新藝術方式,打破傳統藝術創作手段、傳播途徑與承載媒介,由功利到審美,繼而在倫理界發生深刻變革的一種新型藝術形態。

數字媒體藝術的產生,是人們對更高層次的審美追求的結果,傳統的藝術形式如版畫。雕塑等只能滿足人們的視覺需要,但是視覺只是人們多種感知方式之一,還有味覺、觸覺、嗅覺等。對于傳統藝術形式的作品而言,永恒性與靜態性是其明顯特征,人們對于作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只能被動接受,正是在這樣的原有資源不能滿足審美需求的情況下,數字媒體藝術應運而生,它不但能夠運用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更高更快的傳達信息,同時人們可以加入到其中進行藝術的創作,并且他們的參與體驗作為作品的一部分被記錄下來。

2 新時期媒體藝術的特點

數字媒體藝術包含了多種學科的元素,導致科學技術和藝術的區別越來越不清晰。新時期的媒體藝術特點表現在:

2.1 技術特征明顯

所謂技藝,傳達的信息是技術與藝術是分不開的,藝術的發展需要技術來做支撐,傳統藝術由于其強大的感染力,技術的作用并沒有得到重視與發揮,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與數字媒體藝術的興起,科學技術與藝術的關系日益密切,技術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技術,甚至發展到關注技術本身,因為這是實現藝術創作的必經途徑。隨之而來的是現代藝術對科學技術的依賴性越來越高,技術成為藝術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2 數字化創作與表達方式

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創作與展示都離不開技術,計算機的軟件是實現藝術創造的工具,計算機硬件與投影設備是展示藝術作品的手段,與傳統藝術作品不同,數字媒體藝術是以0和1構成的虛擬數據為承載媒介,而非實際存在的自然界物質元素。因此,數字媒體藝術與傳統藝術相比在作品的創作與展示上都有很大區別。

2.3 信息傳播途徑多感官化

目前在電影院看故事片的人越來越少,視聽感受強烈的動作、科幻電影受到了人們的青睞,追求多感官享受與真實空間感的數字化立體電影是影響未來的發展方向。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多感官信息傳播途徑不是將人體感受機械撮合,而是在融合之中保留各個器官的不同。數字媒體藝術的多感官信息傳播途徑融合了計算機技術、網絡與通訊技術、音樂學、影視學、藝術美學等多種學科的藝術創作形態,最終協同為一體。

2.4 數字媒體藝術的偶發性與交互性

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創作有時是由計算機操作程序進行控制,在此可以將計算機理解為創作者與觀者的對話媒介,二者通過計算機實現信息的傳遞與反饋,在數字媒體藝術中,觀者同時也是參與者和創作者,參與方式不同,感受到的藝術表現形式也不同。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由于其交互性有偶發性的特征,這種偶發性的特點改變了傳統藝術作品一成不變的形式,實現了藝術創造的多樣性。

2.5 數字媒體藝術的超越時空性與沉浸特征

沉浸感是和交互性處于同等地位的一個數字媒體藝術特征,人們在觀看數字媒體藝術作品時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中使用虛擬內容代替實像,依然可以使人獲得真實的感受。同時數字化技術大大拓寬了藝術家的創作視野,使藝術創作范圍得到極大拓展,甚至超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進行藝術創作。

2.6 數字媒體藝術的創作走向平民化

傳統的藝術形式需要創造者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與特別的創作風格,而數字媒體藝術的誕生使創作大大改變了以往人們對于藝術創作的群體認知,出現了平民化的現象,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藝術作品的創作者,藝術創作不再是少數人的事情。

3 數字媒體藝術出現偏離藝術本體的現象

3.1 數字媒體藝術的風格趨向標準化和同質化

處于數字時代的當今社會用寫作管理模式思維,將包含人在內的客觀世界作為征服與控制對象,為實現管理的方便,導致世界日益趨同,豐富性與多樣性減少。數字時代用封閉性網絡進行構架,統領對人類發展有益的資源,在這個構架內,有已定標準引導人們進行藝術創作,所有的創作必須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而任何與協議標準不符的內容都會被過濾掉,數字時代的這種限制大大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壓制了人們的創作渴望,減少了藝術創作的獨創性與多樣性,藝術創作風格趨向標準化和同質化。

3.2 過度信仰技術,偏離了藝術本體

計算機的操作使用并不是藝術家的強項,因此他們在技術面前可能會不知所措,導致過分追求技術制作的完美而忽視了對藝術本身的關注度。盡管對于很多人來說,他們并不清楚信息對他們自身有什么價值以及獲得這么多信息做什么,但已經相信整個社會已經處于信息時代,我們身邊的每臺計算機都是信息的傳播者,在紛繁復雜的信息沖擊下,人們開始懷疑自我獨立存在的價值,甚至開始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工智能系統將主宰未來世界,人們再難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分辨開來。

3.3 藝術創作出現模塊化問題

科技的發展對藝術創作有利有弊,計算機操作的便捷性與模塊化改變了傳統的藝術創作形式,很多人認為創作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要有想法與創意就能夠就行創作,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很多人在藝術創作之前不再進行積累與思考,而是希望利用計算機獲得意外的創作效果。人類在人工智能中逐漸失去了獨立的存在價值,思想越來越多的受到技術的制約,隨著計算機實現合成功能越來越強大,創造性在藝術中也越來越少 ,藝術創作過分依賴技術會使其變成機械生產,有人預測,按照這樣的形式繼續發展下去,終有一天藝術作品也會像普通商品一樣可以進行批量生產。

4 總結

數字技術改變了傳統的藝術創作方式,技術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并成為進行藝術創作的一個關鍵部分,但是數字技術有機械性的特征,如果將其作為進行藝術創作的主要實現形式,會導致藝術創作的多樣表現形式和獨特的藝術觀念受到影響,藝術創作應回歸到藝術創作的人類本體,打破觀念束縛,實現思想的解放,使藝術創作不再受技術的束縛。

參考文獻:

[1]朱潤.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特性研究[C].山東師范大學,200904.

[2]李若巖.數字媒體藝術的特征與本體研究[C].藝術探索,201202(01).

篇2

【關鍵詞】數字媒體技術 人才培養 核心能力

數字媒體是近年來一個新興產業,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其經濟增長點僅次于IT產業,被譽為21世紀知識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全國各地高校為應對數字媒體專業人才需求,紛紛開辦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但由于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專業方向定位模糊,課程設置拼盤化”現象,導致學生缺乏專業核心技能,大多數畢業生并不能夠勝任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工作崗位。因此做好專業人才定位和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能夠切實培養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的人才培養體系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一、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內涵與核心能力

《2005中國數字媒體技術發展白皮書》給“數字媒體技術”的概念做出了解釋:根據數字媒體創意設計,以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計算機圖像圖形技術、網絡技術等為支撐,主要研究圖、文、音、像等數字媒體的捕獲、處理、存儲、傳播、運營管理,再現各個環節相關的技術,就是數字媒體技術。根據以上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定義和理解,可將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核心能力分為數字媒體認知能力、數字媒體創意能力和數字媒體制作能力三大類。

數字媒體認知能力主要是對數字媒體的藝術審美、文化、傳播等方面的認知,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基礎能力。數字媒體創意能力決定了數字作品的優劣,是數字媒體技術的靈魂。數字媒體制作能力包括媒體軟件操作能力、程序設計與系統開發能力、媒體內容安全控制和相應的管理能力,是數字媒體專業的關鍵能力。

二、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一)制定適應市場需求、突出核心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出來的人是否掌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核心能力,需要市場對人才進行檢驗,因此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結合學校自身特點,緊跟市場需求的變化,制定和調整人才培養目標。以下是對數字媒體技術主要制作崗位的工作內容與能力要求的分析,如表1所示。

嚴格來說,底置教寮際躒瞬諾吶嘌目標應是從認知能力、創意能力和制作能力多層次角度培養應用創新復合型人才。但是,如果不結合高校自身辦學特點和優勢進行人才培養,必然會導致學生核心能力不突出、泛而不精。目前,開辦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院校可分為三類:理工類院校、文科藝術類院校和綜合類院校。

(二)抓住核心能力,構建合理的專業課程知識體系

數字媒體技術行業是一個融合了人文、藝術設計和計算機技術的新興行業,所包含的知識點非常多,綜合全國高校數字媒體技術的專業核心課程多達50門以上。我們應該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教學模式,來構建具有核心能力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知識課程體系。

根據跨學科的特點,應整合課程資源,確定技術與藝術相融合的基本教學指導方針。在對學生進行三種核心能力培養的基礎上,開展數字技術、交互技術、多媒體技術與人文修養、藝術創意等課程,如圖1所示。

這種技術與藝術結合的教學計劃不是簡單的課程堆積,而是根據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核心能力和專業知識體系進行科學設置,有利于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專業建設與發展。一方面兼顧了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核心能力中人文藝術、技術和創意思維三個能力,對于每個方面能力的培養都單獨開設了課程,保證了專業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另一方面,這三種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各種能力均有相互的交叉,交叉部分也開設了課程,體現了能力之間的關聯性。三者的交集為數字媒體創作與開發,著重培養學生將三者綜合運用的能力,體現技術、人文藝術素養和創新性的統一。當然,各院校可根據自身的辦學特點和優勢,增加或更改其中的課程設置,使其適應市場需求,更具競爭力。

(三)校企協同,實現核心能力協調發展

為實現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實踐型、應用型數字媒體技術人才培養目標,學校應該盡可能多地與社會上的企業、事業單位建立聯系,并與有較多聯系合作的企業建立實習基地。數字媒體企業機構里擁有大量成功經驗的專家能手,高校要尊重他們的知識、技術,聘請他們為學生教學,指導學生實踐,這樣能夠使學生更有效地掌握數字媒體技能,也可使高校數字媒體教育與產業實現成功對接。

學校應成立學生創新實驗中心,并配備相關的設備、設施、師資和資金等條件,學生可根據項目成立研究小組,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意能力。借助企業的實際項目展開工程實踐訓練,了解企業項目的實際開發流程,可提高學生的項目意識和項目規范能力,最終實現數字產品創意和制作能力的提高。

校企實踐的協同,能解決“眼高手低”的頑疾,把天馬行空的創意落地,增強嚴謹規范的工作能力,有利于核心技能協調發展。

三、結束語

此種設計是基于核心技能人才培養機制的有效嘗試,針對專業核心能力對課程進行設置,強調課程之間的融合性和學科知識的系統性,改進了以往數字媒體技術人才培養機制中存在的核心能力培養模糊、交叉學科課程意識淡薄等現象。其制定了以核心技能為中心的跨學科的人才培養機制,確保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數字媒體產業發展迅速,而我國的數字媒體產業剛剛起步,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還處在探索階段。從第一所高校開辦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至今已過去十余年,隨著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希望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能逐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國數字媒體產業發展培養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潘琪.數字媒體跨學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3(4):5-8.

篇3

從口頭相傳到文字傳播,從大眾傳媒到分眾窄播,傳播媒體的更新改變著人類獲取信息的途徑、方式,進而影響著生活的狀態與文化的形成。如果說大眾傳播以點對多的方式實現了形式上接受信息的平等、極大地擴展了信息傳播的范圍,卻忽視了受眾個性化需求的滿足與信息源頭控制的潛在單一性,那么建立在網絡傳輸特點基礎上的數字媒體的出現,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

作為新世紀以來迅猛發展的媒體技術與文化產業,數字媒體至今沒有明確的范圍界定與概念解析。綜合國內研究專家的分析我們可以將數字媒體的獨特性質總結為以下幾點:(1)元素化:數字媒體是由各種不同的元素組成,它只有格式的區別。(2)互動性:信息在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流通,數字媒體是以網絡或者信息終端為介質的互動傳播媒體。(3)智能化:數字媒體是軟件化的元素組合,可以按照自動或人的指令操作。(4)文化的簡潔化:傳統的媒體需要我們在文化和經濟上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數字媒體更容易被接受。

基于數字媒體的性質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特點,才有了其形式上的不斷拓展,不斷滿足我們對于信息的需求。目前比較常見的數字媒體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IPTV、數字電視、移動電視等。

從數字媒體多樣的形式不難看出,由于數字化的技術特點,數字媒體更為便捷,可以無地域性地觸達,實現無時無地不存在。同時,數字媒體的受眾在接受媒體信息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主動性,在大量的信息中摘選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制造信息,從而形成了流動性和隨意性的特點。

數字媒體在當下的信息爭奪中顯出其優勢。近一兩年大熱的“微博”,就是對數字媒體優勢的一個很好佐證。“微博”是博客的衍生品,最早出現在網絡媒體上,以其短信化的風格方式得到了眾多網民的喜愛。隨著手機上網功能的不斷普及,“微博”逐漸成為了手機媒體的寵兒。從“微博”來看數字媒體,它給我們所帶來的是一個“全民記者”的時代,它充分體現了數字媒體的自媒體性。這種去中心化的傳播方式,使得信息的來源更加廣泛,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制造者、傳播者。

不難看出數字媒體在很多方面搶了風頭,但卻并不能簡單地用“取代”來形容。數字媒體同樣也具有不及傳統媒體之處,雖然數字媒體可以在時間上搶占先機,但是對于信息的完整性、連貫性以及對于信息的深度挖掘是不夠的。這也正是當下媒介環境中傳統媒體的優勢所在。從媒體發展的外部形態來講,傳統媒體也在不斷擴展自己的發展方向,建立自己的數字媒體平臺。如《紐約時報》在報社平面媒體那層樓開辦了一個電視臺;BBC也開辦了自己的電視臺網站;中央電視臺也開辦了自己的網絡平臺。這樣不僅使受眾更加詳細地了解到傳統媒體的信息內容,而且還實現了信息內容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時從受眾的角度來講,傳統媒體的數字化媒體平臺的拓展所帶來的也是自身受眾范圍的擴展,受眾可以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到傳統媒體的內容信息中。

篇4

關鍵詞:網絡技術;數字媒體藝術;美學特征;藝術風格;交流

0引言

伴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可以說我們的藝術創作形式已經進入到了數字化的時代。藝術創作者們的藝術創作理念在向數字化的方向過渡,他們的藝術創作手段也開始漸漸具有了數字化的特征。這樣一種新生代的藝術風格樣式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審美特征。

1關于數字媒體藝術

數字媒體藝術指的是傳統藝術與計算機圖形圖像數字化技術的融合。新一代的數字媒體技術包括傳統的影視、廣播、電視媒體向數字視音頻、數字電影方向的快速發展,也包括日益普及的虛擬現實技術、計算機動畫技術等[1]。簡單來說,就是利用計算機對圖形和圖像進行的創作、設計和制作,從而產生能讓人們感到無比真實的立體動畫和場景。數字媒體藝術包含了聽覺和視覺上的感受,它是一種動態的藝術。數字媒體藝術審美主體涉及到了三維虛擬場景、動態構圖、角色形象、運動規律、音效、燈光照明等多個方面,這些審美主體所包含的內容比傳統藝術要多很多。具體來說,數字媒體藝術包括著以下的領域:數字圖像(數字圖形圖像藝術創作、數字二維繪畫);數字動畫(數字影視后期藝術創作、數字三維動畫);數字音頻藝術(電腦合成音樂、聲波藝術、數字音樂創作等);網絡數字藝術作品的創作;虛擬現實藝術;電影、舞蹈、戲劇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數字媒體藝術。在數字媒體藝術看來,即使是同一件數字媒體藝術作品,如果不同的藝術家來賦予它不同的藝術審美特征,那么創作出來的作品風格也就迥然不同了[2]。

2數字媒體藝術審美

在來談數字媒體藝術審美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審美的概念。審美,指的是領悟和感受客觀事物或者現象本身呈現出來的美,它是人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與客觀事物或現象所構建起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性關系。審美成為了人類認識和掌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它做到了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統一,理智與情感的具體統一,從而能夠追求發展,追求真理。具體到數字媒體藝術的審美,指的是人們通過觀賞藝術家們根據數字媒體藝術理念和數字媒體藝術創作方式創造出來的數字媒體藝術作品,從而感受到和領悟到數字媒體所帶來的一種別樣的藝術之美。它的審美對象便是動態的或者靜態的二、三維數字化圖像作品。在高度的信息化社會里,以計算機為主要代表的數字媒體藝術,將會對當前的藝術審美產生革命性的、顛覆性的、深遠的影響[3]。在數字媒體藝術審美與一般審美的關系問題上,我們先要看到它們的差異性。由于審美對象的不同,一般審美是對現實美的感受,審美對象為現實的自然物和社會物,它們并不是專門為了審美而存在的。而數字媒體藝術審美對象為藝術作品,它們的存在則以審美價值為體現。不過數字媒體審美藝術和一般審美在實質上卻是相同的,它們的審美都歸根結底的指向了人類的審美精神,都歸根結底的來源于現實。

3數字媒體藝術的美學特征

3.1數字媒體藝術表現著技術之美

技術的發展是數字媒體藝術的最大特點,技術與藝術作品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技能美。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發展直接決定了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技術環境為審美價值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每一次新技術的采用,都造成了新的視覺上的沖擊。因此,與傳統藝術相比,數字媒體藝術審美價值更多表現為技術之美。如著名導演卡梅隆創作的熱播影片《阿凡達》,從它驚人的票房業績就可以看出此片高超的藝術與科技價值。在全新的3D數字特效的支撐下,人們在影院中享受到了漂浮在云中的山巒、旋轉飛行的蜥蜴、夜間發光的森林、一落千丈的飛流瀑布,這些拍攝手法和特技效果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都是不可想象的。在這些真實而脫俗的美妙視覺的背后,有著眾多數字媒體技術手段的支持,他們搭配著全新5.1聲道AC―3音響環繞的聲音效果,給電影增添了巨大的震撼力。另外,先進的動作捕捉設備、自主研發的數字拍攝系統和強大的CG制作團隊都支撐了這一完美藝術作品的出現。

3.2數字媒體藝術表現著動態之美

數字媒體藝術體現著視覺元素在空間中的不斷變化和運動,與傳統藝術的靜態畫面相比,它不僅包含了光影、構圖、色彩等要素,而且還具有空間、時間、運動等數字媒體所特有的藝術特點。它的藝術元素并不是固定某點,而是隨著時間的變化不斷的在移動,時而加速運動,時而減速運動,有著豐富的變速運動,這就構成了一種動態的秩序,表現著數字媒體藝術的動態之美[4]。

3.3數字媒體藝術表現著互動之美

數字化的藝術作品,在作者和觀眾之間、創作者與受眾之間是一種共同參與、溝通互動、角色換位、共同分享的藝術模式。在網絡藝術的互動性數字平臺上,不管你是任何人,處在何地,只要進入到數字網絡系統中,就可以找到你感興趣的藝術作品驚醒補充、修改和再創造,他們可以對這些“開放式”的作品進行多次的再創造,不斷注入新的想法和內容,在這個互動過程中,原創者和藝術家們扮演者向導的服務角色,每一個參與者都品嘗著藝術參與的和藝術家的榮耀,在此,每一個觀眾都能夠找到與自己有著共同點的藝術作品,他們享有更大的修改權和選擇權,形成了藝術家與非藝術家之間的互動,使藝術創作得到了換位思考和真誠的對話機會,因此,數字媒體藝術表現著互動之美,人們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陶冶和滿足。

3.4數字媒體藝術表現著未完成之美

在傳統意義上,一件藝術作品,如果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創作者的目的,作者就會對作品進行收筆,而數字媒體藝術正在改變著這一局限,開放式的作品結構使得作品在共同參與和互動中可以隨時刪改、剪切和復制,這樣就無限延續了它的創作動機和創作期盼,在這種大眾化的創作鏈接中,你很難看到終結,只要有人欣賞和接受,作品就會在互聯網中無限創作,無限傳播,永不會結束和停息,藝術家們永遠在期待著意想不到的藝術奇觀的產生。

4結語

在數字媒體時代,傳統的藝術形式得到了無比廣闊的延伸,傳統的藝術審美理念也被重新定義和詮釋著。只有力圖把握住數字媒體藝術的美學特征,才能進行深入的探索,從而對現代藝術進行正確和科學的定位。

參考文獻:

[1] 邱曉巖.試論數字媒體藝術的新美學特征[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2022.

[2] 王偉毅.數字媒體藝術的多種可能性[J].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05.

[3] 馬凌燕.論新媒體藝術與數字藝術的異同[J].湖北社會科學,2007.

篇5

[關鍵詞]數字新媒體數字新媒體產業鏈數字內容產業跨媒體出版

一、數字新媒體的概念及特征

“如今的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網等傳播渠道,以及計算機、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移動電視、數字電視等都是數字新媒體的表現形態,從信息傳播角度看,它具有多媒體化、集成性、交互性、超鏈接性的特點。

二、數字新媒體產業鏈

數字新媒體產業鏈的組成包括內容提供商、軟件及技術提供商、網絡運營商、平臺提供商和終端提供商。

內容提供商指內容的制作者和提供者,數字新媒體的內容提供商主要源于四個方面:擁有傳統內容資源優勢的專業內容提供商;提供通道的電信運營商和移動運營商;實力強大的門戶網站;新媒體受眾。

軟件技術提供商是在整個產業鏈運作中服務、資費、管理等環節的軟件提供者和技術提供者。網絡運營商擁有骨干和核心網絡資源,通過建立虛擬網絡來進行運營服務,為平臺提供商提供網絡支持,包括無線網絡運營商、固網運營商、數字廣播網絡運營商等。平臺提供商提供內容呈現平臺,為網絡交易、分享等服務提供空間、技術支持、服務支持的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網絡運營者。終端提供商指提供數字終端工具的廠商。

在數字新媒體產業鏈中處于內容提供商位置的傳統出版社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做好做強自己的本分。雖然同時作為網絡運營商的電信和移動運營商也介入內容提供商的行列并且在與傳統內容提供商的合作中顯示出極大的強勢,但與在這個領域努力多年的出版社而言么無論是作者資源還是編輯經驗,都會相形見絀。

數字新媒體技術和數字新媒體服務平臺的迅猛發展,催生和推動了數字新媒體內容產業的崛起與發展數字新媒體技術和數字新媒體服務平臺為內容傳送提供更多渠道的同時,也對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質和量上的要求。傳統形式的內容形態不能簡移到數字新媒體的內容形態上,需要針對不同數字新媒體服務平臺的形態特征設計相應的內容創意和制作流程。

因此,數字新媒體環境下的內容產業應該是“依托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與各類信息產品行銷渠道,向用戶提供數字化的圖像、字符、影像、語音等信息產品與服務的新興產業類型,它包括軟件、信息化教育、動畫、媒體出版、數字音像、數字電視節目、電子游戲等產品與服務等,是智力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

三、數字復合工程的開啟將拉動傳統出版產業的升級

復合出版,又稱跨媒體復合出版,是指對內容文本經過一次編輯、加工、標記之后,既可以以圖書、雜志、報紙等形態出版,又可以以游戲、卡通、動漫等方式呈現,一次加工,多次使用。復合出版是未來出版的重要形式。

2008年7月16日,上海張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掛牌成立。作為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建設的第一個數字出版基地,該工程的順利實施必將促進傳統出版發行業的產業升級,促進我國數字出版的發展壯大,進而帶動整個文化產業的進步與變革。國家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工程在實現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將大力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別將推動內容產業和創意產業的發展。數字復合出版將為內容產業注入豐富的高質量出版內容資源,實現內容的深度開發和多維應用,同時,數字復合還將為創意產業提供多樣化的表現平臺。傳統出版產業經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工程改造后,將實現數字化轉型,從而將出版生產力和產業化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四、傳統出版社應加強數字出版意識

首先,要對數字出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數字出版在數字新媒體浪潮中更應稱為數字內容管理或數字內容產業”。對于出版單位這種具有內容生產特點的企業來說,并不是單純生產某一介質的產品,而是生產“內容”。數字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對于作為文化產業的出版業并不是毀滅性的沖擊。相反,由于數字新媒體產業鏈的逐漸清晰,專業化分工更加細化的基礎上,傳統出版商將更加趨于其文化創意產業的本質。數字出版對于傳統出版商就是要做好選題的原創性開發、內容的數字化管理,為數字新媒體產業鏈提供可供多種媒體傳播的內容。“在數字出版的時代,誰擁有具有競爭優勢的內容,誰就有了話語權”。各出版社在結合特色定位的同時,要進行立體開發,掌握內容資源的主導權,加強在數字出版產業鏈中的控制地位。

其次,要做好數字內容管理。數字內容管理對出版單位而言,意味著對產品內容進行統一的數字化加工和生產。今后的出版,出版單位將演變為內容提供商(ContentProviders),進行復合出版,對內容一次加工完成,以不同媒體形式出版。內容管理的目的是把非結構化的信息,制作成圖書、報刊、光盤、網頁等產品,供用戶以各種媒體形式進行閱讀、檢索、查詢、分析和共享。當出版單位采用了以數字內容為核心的管理系統以后,傳統的編、印、發環節將被改變,這就是所謂的“流程再造”。出版單位可以通過流程再造,打通產業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跨媒體出版。

最后,要加強出版產業的縱向和橫向合作。出版產業的縱向合作是指各個出版單位和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和內容資源的集合。數字新媒體時代,內容的同質化現象也難以避免。為避免資源的浪費和同行的惡意競爭,各個出版單位應時刻關注業內風向,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進行選題開發,切忌不切實際的跟風。數字內容產業的一個特點就是內容的集成性,越是擁有海量內容資源的出版社,在市場競爭中越有優勢。在縱向合作上就表現為出版社之間的重組、并購。出版產業的橫向合作是指在數字新媒體產業鏈中擁有獨自核心競爭力的各個產業環節之間的合作,包括出版企業與軟件開發商、網絡運營商、平臺運營商、終端運營商之間的項目合作,也包括與這些企業之間的重組、并購,形成大型的傳媒集團。

參考文獻:

張文俊.數字新媒體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曹勝玫.當前數字出版產業鏈的相關問題及思考.編輯之友,2009.

數字內容管理與出版流程再造.

篇6

1難以展示全貌和細節

在使用傳統的方式進行國畫藝術展示時,一般都使用實物展示,以懸掛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在這種情況下,受到展示空間以及畫幅大小的影響,觀眾較難欣賞到作品的每一個部分,特別是對大幅作品的上部與下部。

2受時空限制

使用傳統媒體的展覽方式,觀眾只能在特定的時間去特定的場所進行欣賞,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嚴重。由于空間的限制,每次展覽只能服務當前或是周邊城市的觀眾,影響面受限。同時一次展出的國畫作品也有限,無法將更多優秀的作品展示給觀眾。

3難以展示說明信息

國畫藝術展示過程中,除了對畫作本身的展示,還需要提供畫作相關背景信息的展示,比如作者生平、創作風格、創作時代背景、作品藝術價值等。傳統媒體展示主要通過展板方式展示這些說明信息,但是這種方式無法平衡大量文字不便閱讀和少量信息不足以幫助觀眾理解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具有時代背景或者反映歷史事件的國畫作品,如何讓缺少相關背景知識的觀眾較好欣賞國畫作品已經成為傳統媒體展示方式必須面對的挑戰。4缺乏互動性與趣味性近年來隨著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的不斷擴展,人們逐漸改變了接收信息的習慣,越來越傾向于通過圖像、聲音、動畫等方式接收信息,并且追求與信息傳遞者之間互動的效果。而傳統媒體進行國畫展覽時信息傳播是單向的、靜態的,缺乏趣味性與互動性。

二、數字媒體技術特點及在國畫展覽中的優勢

1展示能力強

使用數字媒體技術可以全方位地展示國畫作品,有效彌補實物展出時展廳空間、照明限制以及缺乏細節展示的缺陷。比如使用高清數字掃描技術將國畫作品轉化為數字圖像展示給觀眾,可以對作品任意部位進行局部放大、旋轉等操作,觀眾可以欣賞作品整體的同時品味每個部分的細節,特別是對于大型畫作效果更為明顯。又比如使用數字修復技術,將已經受損的國畫作品進行復原,讓觀眾可以欣賞完整的作品。

2不受時空限制

數字媒體技術由于其虛擬化和數字化特點,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傳播,打破了傳統展示技術的時空限制。例如故宮博物院將其館藏畫作的高清數字版本放到網站上,方便人們欣賞,觀眾不受到參觀時間和參觀地點的限制,可以對國畫藝術作品進行更細致的觀賞和學習。在網站上同時也提供了方便的查詢功能,讓觀眾方便地在大量作品中找到目標作品,提供了更好的觀賞體驗。

3內容信息量大

傳統展示技術因為受到展板或展廳面積的限制無法大量展示的信息通過數字媒體技術可以容易的實現。將國畫藝術展覽所需要的背景知識和相關信息等錄入計算機,構成信息數據庫,在展廳中部署信息查詢設備,讓觀眾可以根據需要瀏覽畫作相關信息。查詢系統可以容納大量數字信息,有效設計交互方式后可以高效地提供信息。同時極大地節約了展館空間,也避免了大量展板引起的雜亂,幫助觀眾全面了解展覽作品。

4互動性與趣味性

使用數字媒體技術,可以將傳統媒體展示技術中單調的信息轉化為視頻、動畫、游戲等豐富的展現形式提供給觀眾,增強了展示的趣味性與觀眾的接受度。使用數字媒體展示可以提高觀眾的參與度和展示的互動性,將信息的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的交互。觀眾在互動中可以有針對性的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時將意見反饋給展覽方,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針對性和目標性,讓觀眾獲得更好的觀展體驗。

三、數字媒體技術在國畫藝術展覽中的應用原則

1形式與內容相統一的原則

在國畫藝術展覽中應用數字媒體技術的首要原則就是形式與展覽內容的一致性。傳統媒體的展示方式是描述性的,而數字媒體的展示屬于闡釋性的。傳統媒體可以先確定展示內容,然后根據內容設計形式。由于數字媒體可以提供更大的信息量并且更具有交互性,因此在策劃展示內容時就需要同時考慮展示的形式,并且根據展示形式的不同調節展示內容。

2科學嚴謹的原則

在使用數字媒體追求展示效果華麗的同時,必須堅持展覽內容的科學性與嚴謹性。所展示的文字、圖片、影像都必須有完整的學術依據,系統地對國畫作品相關信息進行展示。用數字媒體技術進行場景再現時,要特別注意對場景歷史真實性的把握,不能憑空臆造。設計的展示方式必須生動活潑,寓教于樂,但不能是拋棄客觀事實的純粹的娛樂。

3合理適度的原則

在國畫藝術展覽中,必須確立展覽的主體為國畫作品本身,數字媒體技術是展示過程中使用的輔助手段,控制數字媒體技術應用的范圍和頻率,讓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畫作上,不可以喧賓奪主。合理適度的原則是指合理安排數字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比例,既不讓觀眾長時間被動接受信息,也不能讓觀眾把時間都花在多媒體展示項中。根據相關研究和實踐表明,多媒體展示項占據觀眾的參觀時間大約控制在總時間的30%左右可以達到最好的展示效果。

四、國畫藝術展覽中數字媒體技術應用設計制作流程

1確定展示需求

在國畫藝術展覽中使用數字媒體,首先必須確定展示需求,作為傳統展示方式的補充,數字媒體應用主要滿足以下幾種需求:全景或細節的展示,大量背景知識與相關信息的展示,與觀眾互動的需求,網上作品展示等。根據國畫作品自身特點與傳統手段展示的不足,確定數字媒體展示方式,并且確定在數字媒體上需要呈現的內容。比如使用數字媒體技術展示《清明上河圖》,其需求一是展示畫作的全景和各部分細節,二是重現北宋繁華的景象,三是展示畫作時代背景知識與作者相關信息。因此可以選擇數字媒體技術,利用歷史資料結合作品重現畫作場景。明確需求是后續工作開展的基礎,必須進行充分的分析和調研才能確保需求的準確。

2策劃與設計

根據需求就可以選擇合適的數字媒體技術,并且對展示方案和方式進行設計。在進行策劃與設計時必須遵守上述討論的原則,達到展示形式與展示內容的高度統一,并且以歷史事實為依據。對國畫藝術展覽來說,設計依據主要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畫作本身,任何展示技術都必須建立在忠于原作的基礎上;其次是對該畫作的研究成果,可以廣泛采納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豐富展覽信息,幫助觀眾欣賞畫作;再次就是畫作年代社會歷史背景資料,對畫面內容做合理的擴充,以達到全面認知的目的。

3實施要點

篇7

目前,數字報刊已經呈現出以“原版原式”為基本特點的多種數字報刊應用技術,有關新媒體和報刊數字化的營銷模式也在積極探索之中。

數字報刊技術現狀分析

1997年,北大方正推出了第一個用于報紙信息的電子報系統,陸續提供了網頁、版面圖和PDF及CEB版式文件等在互聯網上展現報紙內容的數字化技術。10年來,報刊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創新。

2006年,新聞出版總署在《全國報紙出版業“十一五”發展綱要》中提出了發展數字報業的目標。一年來,全國報業對數字報刊和新媒體的探索與嘗試可謂精彩紛呈。以下對數字報刊及新媒體應用的四類典型技術做一個簡要分析:

基于版式文件的數字報刊技術 用于展現數字報刊的版式文件主要包括基于TIFF/JPEG的版面圖和PDF/CEB的版面文件等版式瀏覽技術。這類技術的共同特點是基于標準的數據格式,相應的瀏覽/閱讀軟件可免費下載/內置,便于應用與傳播。這是最早應用的一種“原版原式”的數字報刊技術。

版式文件可以通過報紙排版或輸出軟件轉換生成,制作方便;生成的數字報刊以文件形式在網站上,無須特殊技術平臺,運營方式簡單、成本很低。此外,通過集成DRM技術可以支持收費發行。但是,標準版式文件的閱讀形式以版面縮放和鼠標拖動為主,與互聯網的browse&click閱讀模式相差較大、也有別于紙張報刊的翻閱模式,閱讀體驗一般;其互動技術和多媒體展現技術受版式文件格式的局限,擴展性較弱。相應地,報紙版面廣告的多媒體化和替換更新比較困難,不利于數字報刊的增值運營。

基于版面圖的HTML數字報刊技術2006年,以版面圖導航、版面和稿件分欄顯示的HTML數字報刊技術(以下簡稱HTML數字報刊)迅速在全國報社廣泛應用。這類技術以通用的HTML格式展現數字報刊,并提供“原版原式”的版面圖為基礎的圖片熱區鏈接技術,點擊文章區域即可閱讀相應圖文內容;也可以加入相應的視音頻和Flash內容。因此,符合互聯網的瀏覽習慣,便于傳播。

HTML數字報刊數據量較小,且跨瀏覽器、跨操作系統,具有HTML網頁的擴展性好、互動性強與多媒體表現力強等特點,閱讀體驗比較好。此外HTML數字報刊便于搜索引擎的索引和檢索,檢索結果可以精確定位到相應內容網頁;對于數據量大的視音頻、Flash數據,可以緩沖、延遲下載,先展現報紙版面的文字和圖片內容,以保證網頁展現的響應時間。

通過一個網站平臺,就可以方便地展現以文字圖片為主的HTML數字報刊,一期數字報刊的數據量也比較小,存儲和帶寬資源要求相對適中,運營成本可控;此外,HTML數字報刊的制作通過版面反解標引和自動轉換生成HTML網頁兩個步驟即可實現,基于排版文件的反解和標引1~3分鐘即可完成,制作成本較低。

HTML數字報刊支持訪問控制技術,可以方便靈活地實現基于版面、疊和日期的付費閱讀和訂閱服務,可以方便地實現數字報刊的收費發行。免費的數字報刊,對數字報刊的HTML版面和文章的點擊可以大大增加網站的點擊量,從而提升網站的廣告價值,有利于互聯網免費閱讀、廣告營銷的業務模式。

基于Flash等多媒體專有格式的離線數字報刊技術 Flash等多媒體專有格式的數字報(以下簡稱離線數字報刊)主要繼承和應用了電子雜志技術,可利用Flash等多媒體制作技術加工報刊內容,展現形式絢麗多彩,按報紙期刊打包所有版面,提供以離線閱讀為主的多媒體數字報刊,也可以提供閱讀控件實現在線翻閱。

離線數字報刊的多媒體展現形式多樣、支持可動和擴展,有很好的閱讀體驗。但是,大量的多媒體內容容易導致數據量過大,帶求了閱讀體驗、運營與制作成本等方面的消極因素,并制約離線數字報刊的應用規模。

例如,離線數字報刊一期30~50M的數據量,使其下載和在線速度受到制約,降低了閱讀體驗:且帶來存儲空間和下數帶寬等運營成本的提高。此外,制作和審核這些多媒體新聞信息內容需要相應的編輯制作團隊,人力資源和靜作成本較高。

與雜志不同,報紙是每天制作發行、當天閱讀的大眾新聞出版物,隨著讀者和報紙數量等運營規模的擴大,離線數字報刊的數據量(以10萬人每天閱讀50M數字報刊為例)將成為制約其運營規模擴大的重要制約因素。

在商業模式方面,專有格式的離線多媒體數字報刊,其下載和翻閱點擊不直接帶來網站點擊率的提升,免費發行的廣告收益模式不易見效。而基于Flash的離線數字報刊需要DRM(數字版權保護)技術才能夠實現付費發行,但相關技術尚未成熟。

移動數字報刊技術 移動數字報刊技術目前主要有基于電子閱讀器的數字報刊(以下簡杯電子報)和彩信手機報兩種形式。

電子閱讀器是專用電子設備,支持DRM技術,可以實現數字報刊的收費發行,訂閱下載之后可以像紙張報刊一樣,方便地隨時隨地閱讀。但是,由于普及率低,目前的設備價格還比較高,因此,電子報的大規模應用需要閱讀器的價格降低和普及。

手機作為“第五媒體”,因其4.8億的廣泛用戶群而越來越受到關注。彩信格式的手機報發現和閱讀方便,包月收費的模式已經受到用戶認可,應用前景廣闊。例如,中國移動包月收費的移動手機報已經擁有1000萬讀者。

但是,目前的彩信手機報閱讀體驗還需要提高,尤其是實現形式單一、信息量受限且內容統一、單詞。手機報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更多的技術創新,以便在數據量和屏幕的雙重限制下,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和精準的內容服務。

一年來,眾多報社在應用上述四類數字報刊技術的過程中,對數字報刊的運營模式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主要分為收費訂閱、免費發行加廣告營銷兩種。

《廣州日報》HTML數字報刊已經提供了1年的免費發行服務,其數字報刊的點擊量占大洋網()的62%;而《廣州日報》的紙報訂閱量在同期還略有提升。這一方面說明,在網絡信息泛濫的今天,符合網民瀏覽習慣的HTML數字報紙可以依靠品牌和內容吸引大量網民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說明數字報刊技術促進了未訂閱紙報的網民閱讀數字報刊、并進而訂閱紙報,是吸引網民(特別是已流失讀者)回歸的重要方式。

另一方面,《溫州日報》、《健康報》、《中國交通報》等地方相行北類報刊,以提供有特色的區域性和專業類新 聞信息開展了收費發行服務。從國外來看,Newsstand和Newspaper Direct等網上數字報刊發行商分別發行數百份報刊,并全部采用了有償發行數字報刊的服務模式。可見,有償發行服務是未來非常重要的運營模式之一。

其中,手機報作為已經成熟的收費發行服務,除中國移動之外,《人民日報》手機報、浙江手機報、《廣州日報》手機報等已經形成了有穩定客戶群和規模收益的手機報運營服務。

在互聯網發達、二十年內紙報發行不斷下滑的美國報業,《紐約時報》2006年數字運營總收入達到2.74億美元,占公司總收入的8%;其中,在線廣告收入增長41%。《華爾街日報》首創收費網站運營模式,網絡報紙發行達80萬份,收入達1.5億美元,在線訂閱已超過印刷版發行收入。這兩種分屬大眾類與專業類的報刊采用了不同的運營模式,但都獲得了成功。而日本以特有的I-mode技術實現了手機報的普及和大規模商業服務。

如果說200份數字報刊的成功應用標志著數字報刊的“播種期”已經基本結束,那么,中國數字報刊的“成長期”已經到來。

這一時期,如何實現數字報刊的健康發展,即實現數字報刊業務的不斷增長和持續盈利是當前在發展數字報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這也是報業成功轉型、實現數字報業戰略的關鍵課題。

在報社探索數字報刊盈利模式的過程中,面臨收費訂閱和廣告營銷兩種可能的運營模式,數字報刊技術又將如何發展和演變?

數字報刊的技術發展方向

簡要地說,數字報刊技術將向提高生產與運營效率、降低制作與運營成本、提供更好用戶體驗、支持傳統和數字業務的良性互動和全面發展的方向演變。可以預見:

數字報刊制作將與采編/排版系統集成,提供高效、準確和自動的數字報刊制作技術。

數字報刊廣告將與報社廣告系統集成,共享廣告業務資源和管理技術。廣告技術集成具有重要的應用背景和現實意義――當前報業每年數百億的廣告收入已經擁有廣告市場的較高份額,依托紙報的廣告優勢實現傳統報紙和數字報刊廣告的互動經營,才能保證數字報刊廣告營銷模式的良好發展,相應地,報社將是經營數字報刊廣告的主體力量。

數字報刊制作將與報社檢索系統集成,快速形成歷史數字報刊資源;并提供數字報刊圖書館技術,實現數字報刊的B2B營銷模式,作為B2C發行的有效補充。

在線數字報刊將與網站平臺整合運營。一方面,改善在線數字報刊的多媒體表現力,利用數字報刊的點擊量提升網站影響力;另一方面,形成數字報刊與網站新聞內容資源和廣告資源的整合互動,減少數字報刊多媒體內容制作的重復投入。

數字報刊將與移動技術充分結合,全面提升手機報閱讀和運營技術。

北大方正最新研制的手機報技術,可以提供鏈接跳轉功能的目錄導讀和圖文混排的閱讀體驗。此外,還提供了全文檢索、好友轉發、語音朗讀和書簽標注等改善用戶體驗的閱讀技術。相關技術創新將使手機報得到更多用戶的認可和喜愛。

此外,改變網民的閱讀習慣,提高數字報刊的影響力也是數字報刊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北大方正近期推出的“愛讀愛看”數字出版平臺(.cn),提供了聚合的數字報刊發行和內容服務,將提高數字報刊的公眾影響力。

從數字報刊的展現形式上看,依據第一部分對現有四種數字報刊技術的特點分析和上述數字報刊技術發展趨勢的判斷,個人認為以下三種形式將憑借各自的技術優勢和特點,相互補充,形成數字報刊發展階段的主要盈利模式:

在線數字報刊服務 將以HTML數字報刊技術為基礎,結合網站平臺,形成面向大眾客戶的大規模閱讀服務模式,并以閱讀方便、快捷且互動性強的用戶體驗為特色。既可以提供大用戶量的數字報刊收費訂閱服務,又可以與網站平臺相結合,實現免費發行和廣告營銷的盈利模式。

篇8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 網絡技術 媒體藝術 作用 發展 應用

1 概述

媒體廣告的作用是介紹給大眾媒體產品的新款式,新變化,新價格或新的服務,并且幫助他們在眾多的市場同類型產品中選擇某項特別的產品或者服務。它在宣傳別人的商標、產品、服務、構想時,其實也是在宣傳自己的品牌。換言之,它是一把雙刃劍,廣告可能成為一種提高產品競爭力、強有力的銷售推廣工具,也可能只是在浪費資源,所以,我們在做廣告時一定要有目標和周詳的計劃。一個好的媒體廣告,不僅能宣傳自己的形象,也能讓投放廣告的單位增加利潤和財富,從而壯大公司和銷售網絡。在現在這個信息技術時代,廣告客戶為了得到更優質的服務,一般都會要求媒體廣告能快速的掌握現代信息技術。那么何為信息技術呢?一門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為基礎的新興的高新技術就是信息技術。廣義的說,信息技術是人類對各種信息所進行的采集、處理、存儲、傳輸和檢索的經驗、知識及其手段、工具的總和,信息包括數據、文字、語言、聲音、圖畫、影像等,特點是超速度、網絡化、信息流、數字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等。傳統的媒體廣告營銷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隨著世界經濟體制和技術的發展而改變的社會需求了。尤其是70年代后,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產生,許多的藝術家在繪畫作品的時候開始使用計算機,表達創意的時候也越來越多的開始使用多媒體技術。

2 媒體藝術研究發展

多媒體藝術不僅僅是一種“純藝術”,也是多媒體電視、電影、音樂、廣告等表現形式的重要手段,它是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應運而生的。多媒體藝術的形成和發展需要計算機技術的推進,計算機技術是多媒體藝術的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大發展的情況下,計算機技術讓傳統藝術有了新突破。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加快了多媒體藝術的形成和發展,使其更具交互性、虛擬性、大眾性等特點。多媒體藝術的網絡傳播需要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多媒體藝術的“交互性”,創造多媒體藝術的虛擬性,營造多媒體藝術的大眾化。

現在是計算機電子信息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多媒體走進了人們的生活。那么什么是對媒體,又有什么樣的特點?是人們一直思考的問題,其實,一個好的多媒體作品可以是各種內容組合在一起的,不管是文字、圖片、視頻,還是聲音、動畫、計算機圖形等,但都并不是簡單的排列和組合。在現代社會中多媒體因其自身涵蓋的多種媒體優勢,成為一種信息傳遞的新媒體。交互性是它的最大特點。顧名思義交互,就是用戶在使用多媒體的時候通過操作,改變某些元素的特征,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戶在某種程度上的參與就是交互性,從某種方面來說,多媒體就是用戶、硬件、軟件和設計師的參與這四項來共同實現的高技術藝術作品。

3 計算機技術與數字媒體

數字媒體藝術是一個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寬口徑的以技術為主,藝術為輔的新專業,是計算機專業與傳統的動畫專業相結合的交叉學科。目的是培養一些復合型的應用設計人才,這些人才既要懂得技術也要懂得藝術,能在進行設計或者創作的時候自如的使用新的媒體設計工具。新一代的傳播媒體已經產生,它們是數字音頻、數字視頻、數字電影、電腦動畫、虛擬現實等等,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字通信技術的發展和結合,傳統的廣播數字媒體藝術、電視、電影早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數字媒體藝術開設的主要課程有:西方新媒體藝術(外教授課)、電視畫面編輯、電視藝術美學、視聽語言、造型藝術基礎、動畫運動規律、雕塑與三維造型、數字音視頻制作、三維動畫、數字攝影與攝像、計算機圖形學、數字高清原理與應用、影視剪輯藝術與實踐、電視制作新技術、電視頻道與欄目包裝、數字影視特技、數字影視合成技術、數字影視作品創作等。該專業通過教學各種數字媒體制作軟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一些專業的技術人才,比如具有很好的美術鑒賞能力和美術設計能力,能使用新的數字媒體工具從事平面設計、游戲、動畫制作、數碼視頻編輯和數字化園林景觀設計等方面的人才。

4 數字媒體技術應用

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越來越迅速,調研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1/3的媒體正在使用數字策略,在硬件方面開發了移動端App應用程序,在軟件方面制定了數字新聞政策,如果數字化趨勢持續加速發展,那么我們至少會看到以下兩方面的變革。首先,移動設備上的觸屏界面讓媒體和傳播行業不得不思考以一種嶄新的方式來呈現故事,例如對圖片、大數據和文字重新編排,讓他們更具有交互性,給讀者帶來更豐富的閱讀體驗;其次,新聞生產將出現兩極分化,一方面是在移動屏幕上的“短快頻”和轉發,確保實時消息的及時性,另一方面通過傳統的新聞渠道,例如紙媒、電視和門戶網站進行深入報道。

數字媒體的優勢是只要消費者需要獲取信息,無論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都可以滿足要求。新媒體的特性是能植入消費者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廣告行業必然要以其作為經營理念,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隨之改變的也有廣告公司的廣告經營模式。

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的信息需求應該是廣告公司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經營理念。廣告公司也隨著該理念的產生而變得多元化。UGA(User Generated Ads)憑借傳播樣式多樣、滲透性強的特點,成為未來廣告發展的一大重要趨勢。在新媒介環境下,隨著SNS網站的興起,社群好友間的病毒式傳播、媒體口碑傳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增加了用戶的互動度和參與度,拉近了品牌和受眾之間的距離,表現手法也更加豐富。以視頻網站為例,雖然業界不看好它當下的盈利模式,但是它一定會成為最具發展性的廣告空間,專業人士預測在未來的五年內,視頻網站的盈利的量一定會超過目前所有的數字化媒體,它的傳播價值會被完全的開發出來。視頻網站是一種具備媒介終端的逆向生產功能的媒體,它創造出來的內容能夠聚集注意力,使投放廣告的新空間,受到許多廣告客戶的歡迎。此類視頻上傳網絡充分調動了融合終端的內容逆向生產能力,廣告公司憑借獨到的內容資源,自身優秀廣告作品的獲取渠道得到開發,堅持廣告產品創作和的模式優化轉型,得到競爭優勢。

5 數字媒體藝術與文化傳播

新媒體藝術――當前的動畫數字化主要指動畫制作數字化,近年來,數字技術發展迅速,數字化技術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動畫這個綜合性的視聽藝術領域中。數字技術的介入讓動畫擺脫了技術條件的制約,讓藝術想象力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實現。新媒體藝術在目前來說主要指動畫制作數字化,即指的是計算機技術對包括前期創作、實際拍攝乃至后期制作在內的完整的工藝過程的全面介入。新媒體技術正在給影視動畫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我們正在目睹視聽奇觀。在新媒體時代,動畫藝術受到了以往任何技術都難以企及的深刻影響,產生了深刻變革,并且該影響仍在深入和加快。藝術家的想象力被實現的可能性會隨著新媒體制作技術的廣泛應用而逐漸的加大。

參考文獻:

[1]丁江.淺談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10).

[2]王彥富.淺談多媒體應用于高校教學的利與弊[J].中國校外教育,2011(20).

[3]朱建群.信息化環境下計算機管理探討[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10).

[4]羅紅華.計算機技術在科技管理過程中的應用[J].硅谷,2011(19).

[5]李銳.屏面中新媒體技術對信息傳達的品質提升[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黎映川.新媒體藝術表現的導視系統設計[D].北京印刷學院,2010年.

[7]鄭良斌,程明智,劉華群.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實踐能力探討[A].第一屆全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規范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張夢曉.數字技術與影視創作觀念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1(13).

篇9

【關鍵詞】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分析

0 前言

數字媒體技術在諸多領域中得以應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中,數字媒體技術能夠滲透到文化、教育、商業經濟、社會交往、影視娛樂等領域中,在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基礎上,符合社會發展步伐,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對于數字媒體技術的實際應用分析,對于其技術優化具有較為一定研究價值。

1 常見的數字媒體技術

數字媒體與傳統媒體形式對比,具有較大的差別。該種媒體形式對于計算機網絡系統的依賴性比較大,在進行媒體內容傳播環節中借助計算機網絡將數字媒體作品傳播到終端上或者是用戶平臺。從發展形式上分析,該種技術與傳統媒體發展的媒介載體不同,數字媒體傳播采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其信息傳播面更加的廣泛,實現了無紙化的信息傳播。目前,在我們的生活中與數字媒體技術相關的技術有: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數字音頻處理技術、計算機圖形處理技術。

(1)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是數字媒體技術中最為基本的技術,該種技術針對數字媒體傳輸內容M行處理。如針對數字信號進行取樣、量化處理、編碼等。該種技術處理能夠將大容量的數字信息進行壓縮,當數據信息轉化完成之后,將數據信息進行統一化的整理。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關鍵在于數字信號的輸入、識別、提取以及圖像輸出等[1]。

(2)數字音頻處理技術。在數字媒體中包含了大量的聲音信號,為了提升數字媒體作品傳輸質量,需要通過數字音頻處理技術,對于這些信號聲音進行綜合化的處理。首先,進行數字音頻的取樣、量化,其次進行數字信號的編碼,將聲音信號直接轉換為數字信號。數字音頻編碼技術關鍵在于能夠針對音頻信號進行壓縮與管理,在音頻編碼技術中包含了三種技術:聲學參數、模仿人類聽覺特性以及聲音統計。

(3)計算機圖形處理技術。當聲音信號、數字圖像等通過數字信號的方式進行傳輸,在用戶終端中需要通過計算機技術對數字圖像、聲音進行處理,保障數字信號傳輸下的圖像清晰。計算機圖形數據處理過程中需要具備準確、高效的特點,力求能夠滿足不同領域對于數字媒體信息的要求[2]。

2 數字媒體技術的主要應用

數字媒體技術以其技術優越性,符合社會發展要求,在不同領域中都有應用。如,在教育領域、文化產業、娛樂產業以及建筑領域中的應用。

2.1 數字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

在教育領域中,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教育發展實現了現代化。數字媒體技術通過課堂上的遠程教學、多校聯合教學,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其中最為典型的數字媒體教育系統為“慕課”,該種教育模式使得全球的學生都能夠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提升了教育質量。同時在數字媒體技術引導下的教育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豐富了課堂組織形式[3]。

2.2 數字媒體技術在影視領域中的應用

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提升,對于文化娛樂類的媒體內容格外關注。在新時期,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到影視領域中,有效的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數字媒體技術所呈現的載體越來越多,人們能夠通過手機、電腦、平板電腦、車載電腦、便攜式接受終端等了解影視信息。數字媒體技術的接收端變得豐富多彩,并且逐漸的豐富了數字多媒體節目形式。如,3D電影、數字全息影視等效果呈現,都是數字媒體技術的創新性研發。如,全息技術在3D成像的基礎上,廣泛的應用了測量、存儲、加密、防偽等技術,該種技術能夠應用于需要快速處理信息的三維信息測量記錄、圖像識別等方面,此外也在科研的顯微成像中廣泛的應用。

2.3 數字媒體技術在游戲領域中的應用

數字媒體技術在游戲娛樂領域中的應用,能夠充分的實現游戲環節中的人機交互,其中體感互動的AR技術設備就是數字媒體技術在游戲領域中的杰出代表。該種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能夠運用體感識別與手勢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輔助技術與人體肢體語言的交互,實現體感動作識別。當人凌空做手勢時便可以與游戲大屏幕之間進行交互,并且不需要佩戴任何的感應設備。參與游戲的人能夠輕松的控制內容,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AR技術增強現實的含義,在數字媒體技術支持下,通過計算機系統,為用戶提供比較真實的視覺感知,換言之,該種游戲技術能夠將虛擬信息轉變為現實畫面,產生極強的視覺效果[4]。

2.4 數字媒體技術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近年來,城市建設步伐逐漸加快,新時期,城市建設也漸漸的實現了現代化、數字化。數字媒體技術以其覆蓋面廣的特點,在城市建設中也有應用,一種“數字城市”應運而生。數字城市實際上就是計算機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相互結合的產物,以互聯網發展體系為核心,針對城市建設進行定位、遙測、虛擬、仿真等。在這樣的技術應用下,城市建設能夠符合城市發展要求,還能夠完善建設流程。數字城市在城市信息大數據庫中,挖掘到有助于建設發展的數據信息,為實際的建筑工程提供數據依據。

3 結論

綜上所述,數字媒體技術是新時期科技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目前,在我們的生活中與數字媒體技術相關的技術有: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數字音頻處理技術、計算機圖形處理技術。數字媒體技術以其技術優越性,符合社會發展要求,在不同領域中都有應用。如,在教育領域、文化產業、娛樂產業以及建筑領域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鐘慶悅.淺析數字媒體技術及其相關應用[J].電子世界,2016(08):165+167.

[2]李莉.淺談數字媒體技術及其主要應用[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5(09):224.

篇10

關鍵詞:數字媒體;民族文化;傳播方式

一、數字媒體傳播的興起與特點

數字媒體傳播是基于數字媒體技術的一種傳播方式,與舊的傳播方式的被動性有所不同。數字媒體表現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建立在傳統媒介如報紙、電視等基礎上與數字媒體相結合的媒體形式,這種傳播方式由于受到歷史因素的影響因而其傳播具有單向性特點;二是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構建下的如新浪、百度等網絡媒體;三是以移動通信網絡為基礎構建的如手機移動終端。這三種傳播方式與傳統傳播媒介相比具有傳播者與受眾、受眾與受眾的雙向互動性,在內容上具有可編輯和復制性,傳播速度在有的方面比傳統媒介快。數字媒體傳播在傳播內容上不僅限于我們所看到的內容,還伴隨著聲音甚至是交互,具有傳播方式多元性特點,通過聲情并茂的展示方式吸引更多的受眾。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主動去了解自己喜歡的方向,從人們的需求出發尊重受眾的個性,雙向互動性和超越了一般文本的信息表現形式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因此在社會商業活動中被廣泛實用。數字媒體技術開發者和投資者正是看中這些優點,把產業和數字媒體技術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經營模式,當然許多博物館以及民族文化開發也會運用與數字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對其進行資源開發與保護。

二、數字媒體在民族文化中的體現――以皮影為例

手工皮影是我國重要的民族文化,隨著傳統技藝的漸漸流失,保護和傳承顯得越發重要。運用新技術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至關重要,在數字管理方面可借鑒敦煌數字壁畫數字化技術,該工程包含了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交互現實三部分,集文化保護、教育、旅游為一體。對于手工皮影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借鑒,在傳播方式上對皮影進行數字化數據整理、分類、保存、展示等,方便人們了解和繼承。

皮影藝術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皮影為載體向人們講述故事,所以在應用數字媒體傳播大多也是通過展示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皮影藝術在表演時是集講說、樂器演奏、皮影表演為一體的,和數字媒體傳播方式多元化相交集,以影視展現的傳播方式將會是皮影藝術傳播最主要的方式。不僅如此數字博物館也在近幾年興起,人們可以從網絡上直接觀看館內的展品,照片拍攝精度的提高也為數字博物館提供了技術支持。以上三種關于皮影藝術傳播方式在當今已經有了技術上的支持,更多的還是要我們樹立保護民族文化的意識,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指觸傳媒公司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方面對傳播進行了改變,推動AR技術在中國博物館和各類歷史文化景區領域的發展。很多大型博物館被注入了新的血液得以在當前的窘境面前又一次地以新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已有1800多年歷史的兵馬俑對于現代的人們來說存在著巨大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們只能隔著冰冷的玻璃和隔離帶來觀賞這個蘊藏著中國古老文化的藝術品。這只能讓我們從視覺方面去感受它,也只有去秦始皇陵才能觀賞到這樣的奇觀,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較高。指觸傳媒公司發行的指觸磨卡兵馬俑系列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較強的交互方式,這樣有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這款帶有悠久歷史的文化藝術產品。該系列卡片利用文物三維模型配合聲音、文字和特效來生動的展示館藏文物,這種較新的視覺與互動體驗突破了傳統文創產品缺乏創新的本質,其優點是能突出展品的直觀性、多維性、較強的知識性同時克服了博物館硬件設施的制約。與指觸魔卡相似的還有故宮出品的《紫禁城祥瑞》、《胤G美人圖》、《皇帝的一天》、《每日故宮》。近年來,隨著政策以及技術上的支持,越來越多的民族文化傳播的數字化的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出。

三、數字媒體與中國民族文化相結合的必要性和環境支持

(一)時展的需要

中國的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然而自近代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不斷的沖擊,伴隨著現代化進程與商業化社會的發展,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正在急速消亡,在這同時國外早已利用數字技術對本國文化進行保護和傳播。將數字媒體技術賦予到中國特色文化中,汲取國外先進技術并樹立創新意識,中國傳統文化必然會得以更遠更廣的傳播。

(二)對于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播有著促進的作用

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舊的文化傳播手段有的已經不能符合大眾的消費需求和現代人的審美。數字博物館的出現、民族傳統文化和App的結合等數字傳播手段的出現,能讓人們隨時隨地了解民族文化。3D漫游、虛擬仿真等能讓人們置身于中國民族文化的海洋。

(三)環境支持

對于傳統文化的再生,以目前技術水平來說,要想讓人們獲取傳統文化知識大多數是通過展示的形式呈現,成本低、傳播速度快。通過紙質媒介、數字媒介等二維平面來展示,現在還出現了沉浸式體驗的3D電影、4D影院、VR眼鏡等,這些都無不體現出數字媒體發揮的優點。然而要想讓這些技術在國內發展壯大首先政府應該給予鼓勵,建立完善的產業發展模式。其次還應鼓勵老舊的具有深厚文化的企業,他們畢竟有較深的文化傳播經驗。最后還應建立完善的專利法律法規,保護產品專利,嚴防山寨和侵權行為的發生,營造和諧、快速的競爭環境。此外,數字媒體的發展還和數字媒體教學、研究、展覽等相關學術和商業活動密切相關,在大眾普及程度上應建立以民族特色為基礎的教育研究體系。(作者單位:四川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 楊逐原.新媒體環境下民族文化視聽產品的開發[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4: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