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管控措施范文
時間:2024-01-24 17:46: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質災害管控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
地質災害防治是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也是各級政府維護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的重要職責,責任重于泰山。為加強對全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防治,年初局建立2021年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系統及實行轄區管理責任制,明確各自任務職責。同時要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為防災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對在地質災害防范和處置中、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二、加大汛期地質災害防災工作力度
1.加強隱患點監管。局屬各單位、鄉鎮(街道)自然資源管理中心,要進一步掌握本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分布、類型、規模、活動周期、新增隱患點及主要誘發因素,對本轄區內本年度的地質災害進行預測,對活動趨勢、危險程度作出評價,落實監測、報警、搶險的組織單位和主要責任人;認真修訂完善本鄉鎮(街道辦)地質災害制度建設,對每處隱患點要建立《地質災害防災預案表》、《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明確監測、治理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對受地質災害威脅對象發放《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確保其明確熟知避險措施、避險地點、避險線路。要充分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群測群防”監測網絡建設,確保地質災害信息及時上傳下達。
2.加強隱患排查。各地要發動廣干部大群眾深入開展轄區全域內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并結合我區地質災害風險性評估調查,確保排查全覆蓋不留死角,不留盲區。認真執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三查制度。對場鎮、學校、醫院、聚居點、景區、車站碼頭等重點區域重點排查。各自然資源管理中心要配合屬地政府對排查出的隱患點登記造冊,留存影像,抓好痕跡管理,落實防災責任人,監測員,做好應急預案。
3.做好預警預報。各相關部門要利用好自然資源、水利、應急、氣象等部門的監測預警聯動機制,及時把信息傳達到各級各隱患點,確保受威脅對象及時知曉。
4.落實主動避讓。各相關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主動避讓、預警避讓、提前避讓”和“三個緊急撤離”要求,在強降雨來臨前或出現臨災征兆時,要果斷提前組織受威脅群眾疏散轉移,對不愿撤離人員迅速采取強制撤離措施。要通過廣播、電視、墻報和大型活動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和搞好應急演練,確保群眾遇險能快速撤離。切實履職盡責做好撤離群眾安置管控工作,在險情解除前嚴禁擅自返回,避免因管控不力造成人員傷亡。
5.加強值班值守。各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險情巡視制度、災害速報制度和定期查詢制度,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向社會公布地質災害報警電話,接受社會監督。區地災辦按要求督促值班人員、防災責任人、監測人員到崗到位、履職盡責。嚴格執行地質災害信息報送制度,做到及時、準確、規范,杜絕瞞報、謊報、遲報、漏報現象發生。
三、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綜合治理
1.根據省、市地災防治工作有關會議精神,結合全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危害程度,目前全區實施地災治理項目9個,已完工7個。一是加強在建工程的技術指導和質量監管,必須要求施工單位按圖規范施工文明施工確保安全;二是加強已竣工項目的后期維護和監管工作。
篇2
一、加強領導,進一步增強地災防治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近期,市地質災害防治專項督查組對我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了全面督查,發現存在預案編制分工不明確、內業檔案資料不完善、值班安排不規范,值班交接記錄不完善等問題。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姚橋新區管委會,區國土分局、水務等區級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嚴峻性,切實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防范意識,深刻了解地質災害的復雜性、突發性和破壞性,堅決克服懈怠情緒和麻痹思想。要按照主要領導要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層層落實責任。堅持“防范勝于救災”的理念,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將地質災害監測和防治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監測員和責任人。進一步完善業內檔案,制定科學的防災預案、落實相應的防災預警措施、完善定期巡查排查制度。同時,要進一步部署和落實各項防范應對措施。
二、增添措施,切實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一)認真開展防災措施落實情況“回頭看”。在前期安排部署的基礎上,各鄉鎮、街道、姚橋新區以及區國土等區級相關部門要立即組織開展“回頭看”,看防災工作是否落實到位。區國土、水務、交通、住建、文旅等單位要加強對在建工程、道路交通、旅游景區等再次進行隱患排查,落實防治責任人,加大對施工企業防災減災工作落實情況的督促和檢查,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加強部門協同,齊抓共管聯合防災。區國土、交通、水務、安監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做到各司其責,加強本行業內防災工作的同時,做到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協作防災。
(三)加強監測預警和值班值守。嚴格執行“汛期值班、險情巡查、災情速報”三項制度,加強汛期應急管理,完善交接班記錄,強化領導帶班、專人值守和24小時值班制度。地質災害點檢測員汛期要確保通訊暢通,嚴格按照“雨前巡查、雨中排查、雨后核查”的要求到崗到位開展監測預警工作,并做好監測記錄。
(四)嚴格管控,抓好在建工程監管。加大對地質災害易發區域在建工程和工礦企業的督查力度,重點抓好大深村青衣江左岸棄土場、雅康高速C4標段周公山隧道棄土場棄土的清運工作,確保河道通暢。同時,由區國土資源分局賡即組織雅康公司、南郊鄉政府、東城辦事處聯合開展一次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避險演練。
(五)實事求是,加強信息管理與報送。一是加強信息報送的時效管理,災情發生后,要嚴格執行災情速報制度,加強災情續報和信息反饋,確保信息傳達及時。二是加強信息報送的內容管理,提高信息報送的專業性和嚴謹性,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科學表達,確保信息報送準確。
三、強化應急保障,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區國土資源分局、民政局、應急辦、防汛辦等相關單位要進一步抓好各類防汛、地質災害等搶險救災應急物資的儲備。適當增加防汛搶險人員數量,如出現災情或險情要立即采取應急措施,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迅速組織群眾轉移并做好安置工作。區級各有關責任單位、人員要迅速到位,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及時組織災害點的隱患動態排查巡查,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篇3
1.檢修戰線不斷延伸隨著大渡河流域梯級水電站的相繼投產,檢修公司所承擔的工作將由兩廠四站進一步向大渡河流域梯級電站延伸,戰線不斷拉長,任務逐漸倍增。水電站設備不同于其他行業,幾乎檢修任務都集中在枯水期,枯水期時就面臨幾乎所有電站同時施工的情況,點多面廣、人員分散、管理力量薄弱將常態化,水電站檢修經常出現搶工期、搶進度、搶發電現象,也將成為檢修公司安全管理的難題。同時,新投產電站大量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檢修人員又面臨新設備、新環境考驗,安全隱患無處不在,使檢修公司成為電力生產系統安全風險最高的單位之一。
2.小作業面管理難度加大水電站設備檢修是多班組、多工種共同配合,交叉作業多,協調難管理度大。檢修項目常常分成若干個小作業面,企業安全管理目標的實現,就需要保證每一個小作業面每一次都安全作業。小作業面臨許多管理難題,一是點多、面廣、人員少,安全監管難度大,對作業人員自身安全意識、責任意識要求較高;二是對班組長要求較高,需要班組長有明確的班組管理思路,下移安全管理重心,做好安全細節管控,落實管理責任及預防措施。
3.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目前,檢修公司在崗職工456人,35歲及以下121人,35歲~45歲229人,45歲以上106人。35歲以下以新近大學生為主,有較好的理論基礎,但工作時間短,技能水平、操作能力欠缺,工作經驗不足;35~45歲職工中,低學歷較多,且部分為轉崗職工,因之前從事工作和專業的不同,水電站檢修知識匱乏,又缺乏學習動力和工作熱情,成才較慢,短時間內難以獨當一面;45歲以上職工雖然工作經驗豐富,但由于個人發展前景原因,對新技術、新設備、新環境接受能力較差,工作動力不足。勞務派駐工大部分學歷偏低、安全意識淡薄、技能欠缺,且人員流動性大;另一部分學歷高、技能強的派駐工,出于工作環境、薪酬及個人職業規劃等原因考慮,在國內水電站大量投產的沖擊下,造成人才嚴重流失。總之,勞務派駐工人員流動較大,使安全風險加大。
4.對外工程安全管理難度大對外工程,面臨陌生地質條件、陌生環境、陌生設備,導致危險源分析不全面,設備運行狀況了解不透徹、當地交通地理民風民俗不了解,使安全風險倍增。同時對外工程存在安全責任意識淡薄、制度執行不到位、安全監管力量薄弱、隱患排查不徹底等安全管理薄弱環節。高強度、長期奔波的工作可能造成職工情緒波動和身心疲憊,職工的技能水平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檢修任務的需要,都給安全生產埋下了安全隱患,安全管理面臨巨大的壓力。
5.外委工程管理不嚴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各專業不斷精細化,因此越來越多的檢修、施工項目將轉包給其他專業的施工單位,問題隨之產生題。外委單位安全理念、管理水平、人員素質層次不齊,一是缺乏對施工單位嚴格的審查制度。外委工程要重視施工單位的選擇,對施工單位的專業程度、企業資質、人員資質、設施等情況的審查。二是缺乏對施工單位工程安全措施的審核。對安全措施審核不嚴,安全措施是否全面、細致,施工方案是否科學、合理,導致施工單位盲目施工,安全風險加大。三是缺乏與施工單位協調機制,外委工程應有完善的制度約束,包含安全管理協調。四是缺乏施工過程監督,有無專人全程監督,直接體現了安全管理重視程度和管理水平。若所有事項全由施工單位處理,這不僅會產生質量缺陷,而且還為生產事故創造了條件。
6.地質災害頻發水電站大多處于深山峽谷之中,地質環境復雜,山體穩不定,汛期滑坡、塌方、泥石流、路面沉降坍塌等頻發,枯水期牲畜踩踏、狂風呼嘯都會使山石滾落,造成落石傷人,給正常的生產活動及交通帶來極大的風險。其次,西南地區是我國地震高發區域,地震會給壩體、廠房、辦公樓、宿舍樓造成嚴重破壞,同時地震會造成山體松動,滾石頻頻,造成交通中斷,補給困難,給企業的帶來極大的安全風險。
二、針對新形勢采取的措施
1.科學的安全管理理念大渡河流域水電站的陸續投產,安全管理難度增加,要從科學的安全管理方法著手,重視完善安全生產“五要素”,即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只有處理好這五個要素才能應對不斷延伸的檢修戰線。安全文化是安全生產工作的基礎,建設安全文化,加強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普及安全常識,要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生產管理原則,落實各種事故防范措施,加強職工培訓,確立“四不傷害”的安全生產理念,使安全要正真的做到警鐘長鳴,居安思危。安全法制是指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健全完善企業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將切實可行的方法措施上升為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違章必究,充分體現安全管理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嚴格、科學的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系,層層落實,強化行政問責制,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安全科技是實現安全生產的手段。安全需要科技的支撐,實現科技興安是企業應有的認識。利用科技手段、技術改造,消除安全隱患,完善安全防護設施,鞏固和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安全投入是保證安全生產必須的經費。安全生產的實現要靠投入的保障作為基礎,提高企業安全水平,需要成本,這成本既是代價也是效益。
2.加強小作業面安全管控加強小作業面安全管控就要提升對班組長素質要求:一是自身安全意識、安全技能過硬,責任心強;二是班組安全管理思路清晰,堅持原則;三是內外協調能力突出。能及時、準確的處理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四是具有較強的洞察力,能隨時掌握班組人員思想動態和班組安全管理的問題,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措施。
3.提高員工素質提高員工素質,一是要針對不同年齡員工的不同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和激勵措施,調動各個年齡層次員工工作積極性。二是完善用人管理機制。在招收人才時要抓好源頭,重視綜合素質考察,嚴把進人關,并完善淘汰機制,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考核測評,淘汰不合格的人,剔除害群之馬。同時采取建立平等用人機制、提高薪酬等措施,留住技能人才。三是以企業文化為依托,加強安全宣傳教育,普及安全知識,營造員工的敬業精神和奉獻意識,提高員工的執行力。四是加強員工培訓,針對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不斷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和安全技能,尤其是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和應急預案的演練,使員工掌握緊急情況的處理方法,及時消除安全危險因素,將影響和損失降至最小。
4.加強對外工程管理措施加強對外工程管理,首先在對外項目選擇時,充分考慮工程的安全風險與效益之間的平衡優先選擇安全風險小、效益好、生活條件好的項目。其次要嚴格項目經理選拔機制,明確項目經理應具備的條件、素質、能力,能勝任項目的安全管理要求。最后,建立定對外工程安全風險辨識匯報制度,充分排查設備狀況、地質條件、交通情況、民風民俗、住宿伙食等方面的隱患,將現狀和采取的措施及時匯報安全管理部門,形成對外工程遠程安全監控機制。
5.加強外委工程監管措施一是建立施工單位評價機制。對施工單位的企業資質、專業水平、技術力量、設備狀況、管理水平等進行全面的審查和評價,嚴把審查關,確保施工單位有能力安全、高效的完成工程。二是強化過程監督。實行內外無差別化管理,加強監督過程控制,委托安全意識高、責任心強、有扎實專業基礎的人員進行全程監護,督促施工單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安全措施、查找整改安全隱患。三是強化人員管理。確保施工單位特殊工種持證上崗,如:起重司機司索、電焊工、電工等。確保不懂不作業,不持證不上崗,操作證按期復審,強化對技術人員的安全施工管理。
6.地質災害一是對地質災害進行危險性評估。每到一座新電站,首先向電廠管理方了解當地的地質條件、民風民俗,掌握泥石流、滑坡、落石、氣象、民風等危險地方,對危險程度進行分級。二是積極采取措施,避讓危險地段,減少在地質災害危險地停留時間,合并用車減少交通風險。三是建立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利用當地的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及預報預警系統,及時掌握災害情況,加強應急預案演練,提高地質災害應急處理能力。
三、結束語
篇4
一、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充分認識做好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切實把汛期行業安全生產工作擺到突出位置,按照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的要求,對汛期安全生產工作早謀劃、早部署、早落實,切實將汛期各項防范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要求,層層落實責任,做到職責明確、責任到人、措施到位。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專題研究部署汛期安全生產工作,分管負責同志要親自督促檢查落實情況。各生產經營單位要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完善各項安全生產措施,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堅決有效地防范和遏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確保汛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二、全面排查、嚴厲整治安全隱患
各縣、區工能局(經能局、經發局)要圍繞本地區、本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重點和薄弱環節,制訂詳實的檢查方案,在汛期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行動,全面檢查企業安全制度是否健全、安全責任是否落實、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特別是對重點區域、重點部位和重點環節,要組織精干力量,深查細排,全面查找漏洞和隱患,確保不留盲區和死角。對排查發現的隱患,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對重大安全隱患,要實行掛牌督辦,跟蹤落實,逐一整改銷號;對一時難以完成整改的,要實施24小時一對一嚴密監控,措施做到五落實。
三、抓住關鍵,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管控
要針對重點行業和領域的突出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一)煤礦。要嚴格督促煤礦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各煤礦企業必須成立雨季三防工作機構,配備專人,落實措施,完善水文資料檔案,進一步摸清礦井周邊煤礦及本礦井范圍內的水文地質情況,重點排查汛期地表水涌入、臨近礦井水害隱患和溶洞水、山塘水威脅災害,制定嚴密的防汛、防水、防災措施,完善預警預報系統和應急預案,備齊防汛物資,落實防范措施。要加大水害隱患排查力度,嚴防因自然災害引發淹井、透水等事故的發生。要及時將暴雨、雷電等氣象信息傳達到煤礦企業,一旦發現險情,煤礦必須立即撤出井下全部人員。
(二)非煤礦山及尾礦庫。井工礦山要嚴格落實防洪和防治水措施,加強對礦井采空區、塌陷區、積水區的巡檢、排查,加強礦井涌水量觀測,堅決杜絕淹井事故;尾礦庫要加強排洪設施、干灘長度、安全超高和壩體穩定性的監測監控和檢查,對存在潰壩、潰堤危險的尾礦庫提前治理、除險加固或采取泄載等措施,并要采用有效手段實施24小時監測監控,確保壩體安全可靠。
(三)危險化學品及民爆行業。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要嚴格執行各項安全技術規程和工藝要求,加強對生產儲運設施的監控,做好防雷電、防洪工作。對遇濕或高溫容易分解出易燃、有毒氣體的原材料和產品,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水、防潮、降溫措施。易受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威脅的化工企業要提前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防止危險化學品泄漏。民爆企業必須加強防汛、防雨、防潮、防雷、防靜電管理,定期檢測,維護防雷和防靜電設施。
(四)工業園區。開展園區汛期安全檢查,正在建筑施工企業必須全面排查治理施工作業現場存在滑坡、崩塌、洪水、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全面掌控、超前防范、徹底治理。企業必須加強對施工作業現場的防災保護工作,遇雷雨、大風等極端天氣時,要按規定停止相關作業。
(五)地質災害。督促工業企業對危及其自身安全和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進行排查。要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密切關注和防范突發性暴雨、山洪誘發的山體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引發事故,認真落實好防范應對措施。要加強巡查、監測、監控,及時將受山體滑坡、洪水和泥石流威脅的人員撤出威脅區域。不能及時撤出的,要采取果斷有效的預警預防措施。
四、加強督促檢查
各縣(區)工能局要切實履行職能職責,全面排查,層層督導,加強督促檢查,督促相關企業落實防汛的各項措施和要求,及時解決處理防汛工作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確保責任到人、措施到位、科學防范。
(一)企業100%自查自糾。汛期前,要督促轄區內所有企事業單位、作業場所必須100%制定方案,100%開展自查自糾,100%完善管理臺賬,100%落實整改。
(二)縣級全覆蓋檢查。各縣(區)工能局要認真制定檢查方案,成立專項檢查組,全覆蓋開展汛期行業安全檢查。
(三)市級專項檢查。為切實抓好汛期行業安全生產工作,市工能委成立九個督查組,對各縣汛期安全生產工作開展專項督查。
企業汛期安全工作方案二: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安委辦《關于切實做好五一期間和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委定于20**年5月12日至5月20日,在監管企業開展汛期安全大檢查工作。方案如下:
一、檢查時間
20**年5月12日至5月20日
二、檢查內容
結合汛期安全生產特點,對監管企業全面深入細致地排查整治安全隱患,落實監督管理責任,堵塞安全生產監管的漏洞,對存在的生產安全隱患責令整改,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工作分工
1、第一檢查組
成員:顏昌平、陸世球、蔡如貴、鐘貽光、劉旭
負責檢查欽州礦務局。
2、第二檢查組
成員:陳寶元、吳鏑、閉慶、劉旭
負責檢查市印刷廠。
3、第三檢查組
成員:香梅、鄺全柏、徐萬杰、黃霞
負責檢查市百貨總公司。
4、第四檢查組
成員:陸世球、梁冠礽、蔡如貴、曾傳琳
負責檢查市食品總公司、市農業機械供應公司。
5、第五檢查組
成員:劉文披、鄭兆輝、黃善凌、胡曉琳
負責檢查市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市銀盾押運公司、藍盾保安服務中心。
篇5
一、地質勘察質量主要風險及識別
(一)人員風險。人員風險是由于缺乏專業技能,導致勘察質量達不到標準。勘察人員是項目建設的直接參與者,若在勘察過程中缺少專業知識或操作技能,必然會影響到項目建設效率,不利于地質勘察項目規劃與改造進程。
(二)報告風險。報告風險是由于勘察報告在提交之后出現的異常風險,主要表現為報告內容與實際地質情況的差異性,影響了勘察項目作業流程的有序進行。比如勘察報告中,對原始數據收集缺少審核指標,一些潛在的地質病害未能及時發現,影響了項目風險規劃與改造工作,這本質上是數據類型的失誤與風險之一。
(三)安全風險。“安全意識”是一種基本的職業素養,缺少安全意識使現場勘察作業具有風險,這會造成勘察項目安全指標降低,不利于工程地質建設活動的有序進行。對于潛在的地質安全隱患,要做好全面分析與勘察工作,才能不斷提升項目的開發水平,若失去足夠的安全意識,勘察風險指數會不斷提高。
二、影響工程地質勘察質量風險的原因
(一)人為因素影響。一些勘察人員工程概念不明、勘察側重不清、操作方法失當、勘探手段和使用設備相對落伍。分析勘察數據時,勘察人員使用的參數分析方法和計算公式不當、適應條件不清等,造成工程勘察?u價報告中基本地質條件不清、主要工程的地質問題界定模糊、地質危害論證不充分、遺漏地質數據或報告錯誤數據等問題。
(二)地質環境復雜和氣候變化影響。工程地質勘察目標之一是自然地質,山川、河流、盆地、丘陵等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地質形態,一個勘察范圍內會出現復雜多變的地質條件。野外勘察時,勘察條件有限,勘察工具搬運困難且穩定性差,加之巖層風化,取樣后分析困難。同時,野外氣候變化頻繁,晝夜溫差較大且降雨量不均導致巖體不規律的干濕變化和熱脹冷縮等給地質勘察和取樣造成不便,影響了勘察結果的精確性。
(三)管理因素影響。巖土工程勘察工作缺乏規范制度,巖土工程地質勘察市場缺乏調控,勘察工作缺乏監管。地質勘察的作業環境主要在野外,勘察過程由勘探單位獨立操作,其勘察工作是否全面、取樣是否充足、實驗是否客觀都無從考證,其提供的勘察數據可靠性、真實性、全面性無法得到保證,以至于延誤工期,使工序復雜化。
(四)市場因素影響。作為巖土勘察市場需求方的建設單位由于缺少勘察方面專業知識而忽略了工程地質勘察的重要性,在選擇地質勘查合作單位時以節約經費為主要考量,對勘察單位實力、勘察技術、勘察結果要求很低造成巖土工程勘察市場門檻低,業內競爭激烈,從而演變出一些以低報價、低質量搶占市場份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三、防控地質勘測風險的措施
(一)地質保護。為了進一步落實地質勘察流程,要建立相對穩定的地質保護方案,提高勘察項目質量監督與控制水平,解決傳統勘察模式存在的不足。要從項目規劃與分析角度考慮,避免早期勘察中潛在的風險。例如,地質勘察前期做好風險評估與規劃工作,對潛在地質災害進行綜合防護,加快區域地質改造流程,構建符合現代化的地質防護體系。
(二)優化管理。地質勘察作業是企業內部經營重要事務,對內外調控管理形成了綜合性保障體系,可降低地質災害防控不足產生的風險損失。為了更好地參與市場經營,企業要優化勘察項目管理平臺建設體系,以風險分析為依據,全面調整原有的勘察項目管理模式,共同完成長期經營改革目標。勘察項目管理合作階段,既要懂得相關勘察項目管理方法,也要懂得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
(三)風險預警管理。新時期,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風險預警體系,重視地質區土地規劃與分配改革,構建符合現代化發展風險識別系統方案,這樣才能帶動地質區改造與建設的協調。結合風險識別系統中對勘察項目的要求,需從總體規劃、管線布置、平面布局、綠化布局等方面,提出用地準則土地建設的具體對策,為地質區土地開發項目施工提供性指導。
(四)綜合決策管控。勘察項目管理為企業提供足夠的信息保障,讓施工單位有足夠的風險防控措施,并參與技術領域研究工作,利用高科技控制地質災害對項目施工造成的危害性,這些將決定最終的項目收益水平。科學設計是先進戰略決策,地質改造工程必須依賴于設計合理,才能構建符合生產運行的新模式。
篇6
一、指導方針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隱患勝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的要求,切實做到防患于未然,真正把各項防范措施落到實處。
二、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把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做到立刻補救,確保不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2、防補結合,以防為主,健全責任體系,落實各項防范措施,積極做好災前預防。
3、全黨動員,全民參與,依靠和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安全防范工作,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4、統一指揮,協調配合,安全生產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政府統一指揮,各村(居)民委員會、企(事)業單位、鎮級各部門要積極配合參與。
三、組織機構
為使應急工作有序開展,特成立“三防一抗”應急工作領導組,名單如下:
四、工作要求
按照“政府負總責,部門齊抓共管,社會積極支持,群眾廣泛參與”的總體要求,根據“一崗雙責”要求,明確各單位部門相關責任。
黨政辦:一是落實“三防一抗”24小時值班人員工作責任制,并督促24小時值班人員按時值班,做到值班人員電話公開;二是完善應急預案;三是負責應急事件處置的人員組織和車輛調配等工作;四是負責“三防一抗”宣傳工作。
鎮安辦:負責“三防一抗”工作總體安全。一是落實安全生產監管人員,做到隨時檢查,擬定應急預案,尤其是對重點地區的監控管理;二是做好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技術的培訓;三是隨時做好安全生產災害的應急反應,配備相應的應急物資,并向黨政主要領導提供安全生產監控情況。
財政所:負責“三防一抗”工作的物資儲備資金保障。
民政辦:負責“三防一抗”工作所需的物資儲備配備和管理,負責“三防一抗”工作后勤保障。
交管站:負責道路交通總安全。一是擬定相關軟件資料和駕駛人員的宣傳培訓;二是開展道路交通經常性排查。
食藥監所:負責食藥品總體安全。一是擬定食品藥品事故應急預案;二是開展食藥品經常性排查;三是負責食藥品安全應急事件處置等工作。
派出所:一是災情發生后立即奔赴現場,積極參與施救;二是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查明事故原因。
中心校:一是組織全鎮中小學校開展“三防一抗”工作的宣傳教育;二是擬定學校“三防一抗”工作預案。
廣播電視站:一是廣泛宣傳教育“三防一抗”工作內容和相關知識;二是幫助指導合格完善廣播室,一旦發生事故及時通過廣播、高音喇叭等以號召廣大群眾立即奔赴現場施救。
國土所:負責地質災害總體安全。一是抓好場鎮公共設備設施的監管監控;二是明確地質災害點及管控范圍,擬定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三是規劃好場鎮消防通道,排除安全隱患。
水務所:負責水務總體安全。一是抓好塘庫堰和人畜飲水隱患排除;二是落實防汛抗旱工作安全責任制;三是擬定防汛抗旱、人蓄飲水等應急預案和檢測監控。
鎮船管站:負責水上交通總體安全。一是落實水上交通水情檢測、監控;二是落實安全責任制;三是擬定汛期應急預案。
衛生院:負責衛生防疫總體安全。一是災情發生后及時派出醫務人員趕赴現場進行施救;二是做好各項救治準備工作。
畜牧站:負責動物防疫檢疫總體安全。一是負責擬定動物防疫檢疫應急預案等資料;二是負責動物防疫檢疫日常性工作和動物食品安全等工作。
其他部門(單位)應根據事故發生情況,按照各部門(單位)的工作職責,全力投入到補救工作中,特別是發生重大事故時,要顧全大局,服從鎮政府的統一指揮和統一調派。
五、應急工作安排
1、各村民委員會、各企(事)業單位、政府有關部門如遇災情,應迅速組織當地群眾搶救,并在第一時間報告鎮應急領導組辦公室。
2、鎮應急管理辦公室接到報告后認真核實,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開展處置工作,立即通知災情發生地的單位部門立即投入搶救工作中并根據災情情況上報主管部門。
3、領導組到達事故現場后,立即成立現場指揮領導組,統一調配搶救力量,科學安全組織搶救,保持通訊暢通,及時報告鎮后方應急領導組,確保是否需要增援,有序組織搶救。
4、后勤組應隨時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根據前方現場需要及時供給物資。
5、醫療組隨時做好搶救所需的醫療設備和藥物保障,及時趕赴現場,全力搶救傷員。
6、完成現場清理,確定無遺漏傷員后,方能撤離現場。
篇7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全市安全生產工作有關會議精神,針對夏季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特點,密切結合我鎮實際,在全鎮范圍內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認真查找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有效防范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二、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結合黨的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立足于防大汛,救大災,克服麻痹思想和厭戰情緒,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建立以孔娜鎮長為組長,各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安委會各成員單位為成員的汛期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安監辦,由彭煒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各村和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三、突出重點,扎實做好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監管
要針對夏季高溫和汛期多雨的特點,各部門要組織人員對重點領域、關鍵環節、重點設施進行診斷式檢查,排查治理自然災害隱患點和重大安全隱患,切實做好以防風、防雷電等為重點的夏季汛期安全生產工作,嚴防各類事故發生。
(一)切實做好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采取科學有效的防范措施,認真抓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運輸、使用等各個環節的安全監管工作,組織專家不間斷地進行安全檢查,對涉及危險工藝的,要抓好審查,加強日常監管,抓好關鍵點,切實提高管理水平。要督促從業單位嚴格執行各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落實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嚴密監控重大危險源,確保安全生產。要針對暑期溫度高、雨水多、濕度大的特點,認真做好對各類設施、管道的降溫、防雷和安全設施維護保養等工作。對易積水的生產區、儲存區,要采取圍堰和加高防護堤壩等措施;對遇水容易分解產生易燃、有毒氣體的原材料和產品,要采取嚴格的防水、防潮措施,嚴防發生各類爆炸、泄漏、中毒等重特大事故。相關部門要開展聯合執法,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取締關閉力度,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危險化學品的行為,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
(二)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派出所、交警、交管等部門,要針對夏季氣溫高、駕駛員易疲勞等特點,加強對公路客運、貨運和公共汽車司機等駕乘人員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和守法的自覺性。要認真排查道路交通危險路段,狠抓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嚴查無牌、無證、酒駕等交通違法行為。要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管理工作,突出抓好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安全專項整治,凡不符合安全條件的運輸企業,一律不得進入危險化學品運輸市場;凡不符合安全條件的運輸車輛,一律不得上路行駛;凡不符合安全條件的貯藏設施,一律不得繼續使用。要繼續開展聯合執法,嚴查非法和超載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并采取嚴密的處置措施,確保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安全。派出所、交管和農機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三輪汽車和拖拉機違法載客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要重點抓好國道和省道、鄉鎮公路的安全管控工作,認真做好暴雨等惡劣天氣下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確保道路安全暢通。
(三)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監管。派出所、安監等部門要加強對煙花爆竹運輸、儲存、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安全監管工作,督促煙花爆竹銷售點認真做好防雨、防潮、防高溫和防雷等安全措施。要針對汛期高溫及多雷雨天氣,加強監控。派出所、安監、工商等部門要積極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嚴厲打擊非法生產、銷售煙花爆竹行為。
四、完善制度,切實做好汛期應急值守工作
各部門各單位要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建立快速、有效的重特大事故監測預警和應急救援機制。水利、廣播站等部門和單位,要建立氣象信息通報制度,并督促相關企業、單位制定汛期應急救援預案,儲備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成立搶險隊伍,并有針對性地做好預案演練工作。各黨總支、村、各企事業單位要加強汛期值班工作,嚴格執行領導帶崗值班和24小時值班制度,隨時掌握雨情汛情動態。要針對汛期安全生產特點,及早排查治理自然災害隱患點,嚴格執行自然災害預報預警預防制度,嚴防各類事故災難發生。要堅決執行惡劣天氣停產撤人制度,遇有惡劣天氣,對有可能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廠房、建筑工地、旅游區域和學校、幼兒園、集貿市場等人員聚集區及各類單位,要立即撤人疏散,確保安全第一。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和重大險情,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要靠前指揮,及時組織搶救并迅速上報,把事故損失和影響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五、工作要求
1、各成員單位要認真組織好監管和檢查,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任何死角,確保排除所有安全隱患;
2、對檢查出來的問題,各檢查組要將整改意見下發到整改單位,并報鎮安委會;
3、汛期值班人員,嚴格按照值班安排表執行,不得擅離職守。
汛期安全工作方案二:為切實做好我鎮汛期安全生產工作,避免和減少各類災害所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全鄉經濟發展,按照縣安委會《關于進一步做好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緊急通知》的通知精神,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我鎮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立足于防大汛,救大災,克服麻痹思想和厭戰情緒,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建立以主要領導掛帥的汛期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張阜興(鎮長)。
副組長:吳蘭青(副鎮長)、張友登(宣傳委員)
二、明確責任,落實防范措施
鎮政府與各村、各企業分別簽訂汛期安全生產責任狀,要求各村、各企業,制定細致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做好防汛搶險物資準備,落實安全防范責任和措施,建立不少于30人的搶險小分隊。
三、切實做好各采石場、服裝加工廠、加油站的安全防范工作
由鎮安辦牽頭,組織國土所、供電所等單位,在全鎮范圍內開展汛期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對查出的安全隱患,責令企業立即整改到位,不能即時整改到位的,要堅決采取臨時停產措施,限期整改到位。企業要按照規定調整露天作業人員的作息時間。適當減少或避開高溫時段,盡可能減少員工的作業時間,改善勞動條件,確保安全生產。
四、切實做好建筑施工安全防范措施落實
對建筑工地的整體提升系統,腳手架及起重機械裝拆的工程,實行嚴格的動態監管,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嚴格執行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切實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與現場管理,凡進入坑、池、罐、溝以及井下管道作業的,要按照有關規定采取強制通風,空氣檢測,佩戴專用防護用具等安全措施,嚴防各種中毒等事故發生,要做好大中型機械、庫房、深基坑支護等周邊排水暢通,防止基礎沉降變形發生坍塌,造成事故發生。
五、切實做好地質災害安全防范措施落實
根據我鎮地質環境條件,我鎮的鳳陽、溪乾等村的部分區域形成采空區,在強降雨的作用下,易造成地裂、沉降、塌陷等地質災害,各村要加強群測群防網絡建設,明確檢測責任人,埋設警示牌,發放防災避災明白卡,對群測群防人員進行培訓教育,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的基礎作用,對地質災害隱患區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和巡查,尤其是連續或集中降雨期間和降雨后,國土所要對各村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督導和檢查,重點檢查隱患點檢測責任人,防災避難措施,值班到崗等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六、切實做好住房困難戶的安全措施落實
1、對列入民心工程的房屋,各村要落實責任,趕超時間,必須在雨季前完工,使困難群眾住進新房。
2、對沒有列入民心工程的困難家庭,采取鄉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戶的方法,明確責任,確保住房困難戶安全度汛。
七、切實做好學生、校舍安全防范措施落實
1、向學生發入明白卡,宣傳單普及防汛度汛率安全知識,加強對學生防汛、防雷、防署等安全知識教育,落實安全措施,防止各類交通和淹溺等意外事故發生。
2、各學校在署假期間要按排好值班,對校舍進行不定期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篇8
編制重要礦區礦產資源專項規劃
在礦產資源規劃體系中,重點礦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專項規劃是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在空間上的具體細化和延伸,是推進整裝勘查和資源整合的重要抓手,同時對新發現大中型產地實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充分發揮規劃對資源配置的統籌和調控作用,解決了新發現礦產地如何納入規劃管理的問題,適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在空間上變化。重點礦區專項規劃編制的對象從實現規劃功能定位的角度,礦區專項規劃編制對象包括三類,一是全國和省級礦產資源規劃中劃定的重點勘查區和重點開采區;二是國家規劃礦區;三是新發現的大中型礦產地和擬開發的大中型礦區,以及資源狀況和技術經濟條件發展重大變化的大中型礦產地等。2010年8月,國土資源部已部署開展了241個重點礦區的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重點礦區專項規劃編制與實施的重點重點礦區專項規劃編制首先要對總體規劃的目標任務、規劃指標、布局安排和準入條件等進行全面落實。著重加強礦產資源規劃區的劃分,將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的新變化,納入到規劃當中,特別是要依據規劃編制技術指南,全面細致的劃分勘查規劃區塊和開采規劃區塊,為礦業權的設置、調整等提供重要的空間依據。科學預測礦產資源市場形勢,做好技術經濟評價和可行性分析,提出礦產資源開采總量調控的要求。通過編制和實施專項規劃,明確勘查開發的準入條件,對礦區的勘查開發工作做出部署,為礦業權的設置和整合工作提供依據。針對礦區礦產資源勘查和開采活動,通過實施重點礦區專項規劃,有效指導礦業權設置方案、礦產資源勘查方案、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方案、礦山環境綜合治理方案等的編制和實施工作,逐步消除“各管一段,條塊分割”的管理局面,并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建立礦產資源規劃實施年度計劃制度
通過礦產資源實施年度計劃,將總體規劃中確定的礦產勘查、總量調控、結構調整、礦業權設置、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等目標和任務,按年度分地區進行分解落實,明確責任主體,促進規劃的全面實施。同時根據礦產資源供需形勢的變化,通過調整年度的資源開采總量和礦業權設置數量,適應礦產資源開發在量上的變化。規劃實施年度計劃制度的基本原則1)嚴格執行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合理調控礦產資源開采總量,切實保護戰略礦種特別是國家規定實施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2)以礦業權設置引導資源開發的合理需求,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3)優先保障整裝勘查、綜合利用和重大整合項目的資源配置。4)保護和改善礦山地質環境,保障礦產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規劃實施年度計劃的主要內容分解落實重點礦種開采總量依據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和國家產業政策,分解落實鎢、錫、銻、稀土、高鋁黏土、螢石等國家實行總量控制重點礦種的年度開采總量指標。科學制定并分解落實本省實行總量控制重點礦種的年度開采總量指標。調控礦業權投放(設置)數量分別提出年度探礦權和采礦權投放(設置)的總數,并提出實行總量控制礦種的探礦權和采礦權投放(設置)年度數量。礦業權投放(設置)數量要分解到市、縣。優化開發利用結構提出本年度禁止勘查開采規劃區內已有礦業權的退出數量。按照礦山開采規模與礦床(區)儲量規模相適應的原則,綜合考慮礦床(區)資源儲量規模、開發利用技術經濟條件變化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等因素,提出大中小型礦山結構調整年度指標。規劃實施年度計劃的設計流程借鑒土地利用規劃年度計劃的實施程序,結合礦產資源分級分類管理的結構,從礦產資源規劃的自身特點出發,設計規劃實施年度計劃的流程分為七個部分。礦產資源規劃實施年度計劃的實施主體是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年度計劃指標的上報和指標的分解落實,市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主要礦山企業是計劃的主要實施者;國土資源部負責下達指標和對計劃實施情況進行監督管理;相關事業單位或行業協會負責對計劃實施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作為下一年度指標下達的重要依據之一。
探索礦產資源規劃動態調整機制
目前,國內相關規劃的動態調整并不多見,只是在人力資源規劃和城市規劃中控制性詳規開展了相關工作。探索礦產資源規劃的動態調整符合資源勘查開發的動態性特征,能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空間變化、工程投入、技術革新、時序調整等內容及時納入規劃,并定時更新,在提高規劃科學性的同時,又減少了規劃調整的頻次,變規劃的“被動調整”為“主動調整”,對促進發揮規劃的管理依據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相關規劃動態調整的具體情況人力資源規劃的動態調整不存在法律約束,主要側重于規劃調整后的實施。人力資源規劃動態調整主要針對外部人力資源條件和內部勞動力需求的變化以及企業自身戰略的調整,對規劃做出相應的調整。調整內容主要包括人員調配規劃、晉升規劃、培訓開發規劃、工資規劃以及人事政策制定等。規劃調整的措施有三種方式:一是常規方式,即按照常規的程序性處理方法來應對調整出現的差異;二是專題解決方式,針對人力資源規劃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或者機會進行專題分析、突擊解決,主要是戰略層面的問題;三是專家模型方式,即根據相關人力資源規劃的經驗和自身的具體情況,專家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建立專家應急模型,以備出現嚴重問題時及時響應。城市規劃中控制性詳規的動態調整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因此側重對調整程序、機制的細化。調整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類:①強制性內容的調整(法定圖則);②指導性內容的調整(管理圖則);③控規內容的優化調整,如公共設施位置與用地形態、“六線”線位、除容積率與用地性質之外其他指標的適度調整等;④控規內容的更正調整,如土地權屬邊界變化引起的調整等。控規調整的核心內容是以土地開發強度和配套公共設施為主的控規指標調整。控規調整程序分為申請與立項、可行性研究、初審、協商、批準、驗收與更新六個階段。由控規組織編制機關提出規劃調整方案報告后,根據調整內容的不同,分別向不同層級的規劃管理部門申報,審批的具體流程也有所差異。最后根據審批結果,對規劃成果進行修改并更新規劃管理系統。其他規劃在動態調整方面也有一些探索,如《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在實施過程建立了規劃項目動態調整機制。通過《關于啟動實施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項目動態調整機制的通知》(川國土資發〔2010〕124號),明確動態調整的范圍適用于汶川地震災區39個縣(市、區)內的原規劃的地質災害防治項目和突發或新增的地質災害隱患,體現了地質災害發生的動態性特點。提出項目動態調整的主要原則包括資金總量不變、防災效益不減、突出動態實效和確保專款專用等,還明確了對動態調整的主體和調整的程序。礦產資源規劃動態調整的基本原則符合規劃調整的程序安排規劃動態調整要由原規劃編制單位按照法定程度提出調整方案,并經原審批機關批準同意方可進行,調整后有關內容要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報批后頒布實施。充分論證調整內容的科學性規劃調整的內容要符合礦產資源形勢的變化,資源勘查開發空間變動,重大資源產業政策調整等要求,要經過認真的科學論證,調整的內容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強。調整結果及時納入管理系統將調整的內容要及時納入礦產資源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并通報給相關部門,以便充分發揮規劃在管理中的依據作用。礦產資源規劃動態調整的內容礦產資源勘查規劃區塊和開采規劃區塊根據上年度新發現礦產地和礦業權調整、滅失等情況,提出勘查開采規劃區新增和調整的具體情況,包括規劃區塊名稱、工作程度、面積、拐點坐標、主要礦種、資源儲量、已設礦業權數量等。重大工程按照礦產資源規劃中重大工程部署,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出需新增和調整的中央和地方財政出資安排的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儲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礦區土地復墾、綠色礦山建設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等重大工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鼓勵、限制和淘汰技術目錄根據礦產資源開采、選礦等技術水平發展需要,提出需新增和調整的具體準入技術。
篇9
(一)基本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業化與社會化相結合,著力提高基層應急隊伍能力和社會參與程度;堅持立足實際,按需發展,兼顧各地財力、物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現有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逐步加強和完善各類應急隊伍建設,形成規模適度、管理規范的應急隊伍體系。
(二)工作目標。力爭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市級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全面加強重點領域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普遍建立鄉鎮、街道、村(組)、企業等基層組織和單位應急救援隊伍。同時,不斷規范應急志愿服務組織,基本形成統一領導、協調有序、專兼并存、優勢互補、保障有力的應急隊伍體系,使應急救援能力基本滿足本區域和重點領域突發事件應對工作需要。
二、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機構建設
應急管理機構建設是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隊伍建設的基礎,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強市、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應急機構建設。各地、各部門要成立相應的管理指揮機構和辦事機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并落實一至兩名工作人員具體負責應急管理。各鄉鎮(街道)、村(社區)除成立應急機構外,鄉鎮(街道)要確定1-2名應急管理協管員,村(社區)要確定一名應急信息報送員。力爭在年內真正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管理組織體系,保障全市應急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建立健全全市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
(一)全面建設市綜合性應急隊伍。要以現有消防隊伍為主體,其他專業應急隊伍為依托,組建一支用現代先進救災技術裝備,反應迅速、技術過硬、作風頑強、精干高效的市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除承擔消防工作以外,還能有效執行地震等自然災害,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安全生產事故,恐怖襲擊等社會安全事件的搶險救援任務,并協助有關專業隊伍做好防汛抗旱、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森林火災、非煤礦山事故、危險化學品事故、環境污染事故、水上事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的搶險救援工作。市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由市消防大隊牽頭,市安監、衛生、公安等相關部門協助,市財政將對購置的必要設備和所需工作經費方面給予支持。
(二)加快建設鄉鎮(街道)綜合性救援隊伍。要指導、督促鄉鎮、街道加快推進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以民兵、預備役人員、保安、基層警務人員、醫務人員為基礎,組建街道、鄉鎮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人員不少于50人,名稱為“××鎮(鄉、街道)綜合應急救援隊”。發揮他們在防范和應對各類突發事件中的就近優勢,參與搶險救援、維護社會秩序,配合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開展各項應急處置工作。同時發揮信息員作用,發現突發事件苗頭及時報告,協助做好預警信息傳遞、災情收集上報、災情評估等工作,參與有關單位組織的隱患排查整改。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增強防災減災意識,加強應急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強化應急培訓,切實提高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應急保障能力。
市工業園區也要結合實際,以公安、城管等隊伍為依托建立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
四、進一步加強全市各類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一)強化防汛抗旱隊伍建設。針對我市地處江淮分水嶺地區易旱易澇的特點,市水務部門要依托水利工程管理和科技人員、公安、武警、消防、民兵、預備役人員、農技人員、村民和相關人員等組建市、鄉二級防汛抗旱專業隊伍,開展有關培訓和演練工作,做好汛期巡堤查險、險情處置、人員安全轉移和干旱緊急情況下應急供水等,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同時,合理儲備防汛抗旱物資和裝備,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資、裝備調用機制。
(二)加強氣象災害應急隊伍建設。我市氣象災害頻發,市氣象部門在進一步抓好人工降雨、防雹、防雷等氣象專業技術力量建設的同時,全面完成每個鄉鎮(街道)1-2名氣象協管員,每個村1名氣象信息員的聘任工作,接收和傳達氣象預警信息,收集、報告災害性天氣實況和災情,宣傳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協助鄉鎮(街道)、村制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組織群眾緊急避險,參與氣象災害應急處置和災情調查上報等工作。
(三)加快地質災害應急隊伍建設。市國土部門要加快組建地質災害應急隊伍,及時開展相關區域地質災害調查及預警預報和趨勢預測,提出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建設和措施;承擔地質災害應急值守、險情和災情匯總上報;協助組織遇險人員轉移,參與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和應急處置;開展地質災害防災知識宣傳和應急處置培訓。
(四)進一步強化地震應急隊伍建設。市地震局在進一步擴大地震應急隊伍規模的同時,加強地震應急隊伍的演練培訓,開展好地震監測和跨區域的聯防聯動,大力宣傳應急避險知識。要認真吸取地震應急救援的教訓,為在地震應急救援時能及時調用社會資源,為地震應急救援隊伍提供必要的大型設備,市地震部門應建立吊車、挖掘機、推土地、裝載機、破碎鎬等大型設備信息資料庫。
(五)推進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市林業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林業企事業單位、民兵、基層干部群眾等力量作用,組建森林消防隊伍。督促國有林場建立專業森林消防隊伍。指導從事大面積森林資源培育的單位和個人建立消防力量。要建立與公安消防、武警部隊、駐明、預備役部隊的聯動機制,滿足森林防火工作需要。
(六)進一步加強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市安監部門要會同消防、經貿委等部門,依托大中型骨干企業,采取與企業共建的方式,建立配備有較高標準專業救援車輛、裝備和滿足救援工作需要的各類救援物資,具有快速反應和較強的業務能力及技術水平的應急救援隊伍。根據我市實際,應分別建立1支非煤礦山應急救援隊和1支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及演練工作經費除在企業安全生產費用中列支外,市政府將給予適當的經費補助。市安監部門還要督促非煤礦山和危險化學品企業依法建立由專職或兼職人員組成的應急救援隊伍。
(七)加強環境保護應急隊伍建設。市環保部門要依托環境監測、監察機構專業力量,會同相關單位人員組建環境保護應急隊伍,開展好環境質量監測預警,特別是加強對飲用水源地、重點污染源、輻射污染源等區域內環境的監測,開展有毒有害化學品重點污染源及污染隱患調查,積極參與環境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八)加強道路運輸保障應急隊伍建設。市交通運輸部門要督促寧洛高速公路運營企業,組織國省道和縣鄉道養護管理部門、路政部門、公路養護工程企業等組建交通運輸保障應急隊伍,做好道路緊急搶通、清障保暢等任務。特別是針對我市境內高速公路里程較長,且地處江淮分水嶺丘陵地帶,易多霧、易路面結冰等情況,在及時督促高速公路運營企業組織應急救援隊伍搶通道路的同時,加強與公安交警、氣象部門的信息溝通,提高協調處置能力。要依托重點客貨運輸企業組建運輸保障應急隊伍,完善應急運輸車輛儲備管理機制和征用補償機制。
(九)強化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和水上援救應急處置隊伍建設。市公安部門要依托交警、消防等專業力量,組建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應急處置隊伍,承擔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現場交通管制、被困人員施救、交通疏導等工作。要建立與衛生、危險化學品、道路搶通、氣象、環境保護等專業應急隊伍的信息溝通和聯動機制,提高快速有效處置能力。市交通、海事等部門要會同公安、水務、氣象、農業、衛生、鄉鎮(街道)等單位和部門,組建淮河、池河流經水域及女山湖等湖泊水上救援應急隊伍,開展水上搜救、打撈等應急處置工作。
(十)進一步強化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托現有衛生醫療機構相關專業人員組建衛生應急隊伍,配備必要的醫療救治和現場處置設備,并開展好對鄉鎮(社區)基層衛生醫療機構人員的培訓,做好傳染病、食物中毒、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其他突發事件受傷人員的醫療救治等任務。市衛生、農委、質監、工商、商務、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能,加強協作,強化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做好食品安全監測預警,參與食品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和調查評估等工作。
(十一)進一步加強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隊伍建設。市農業(畜牧業)主管部門要會同衛生、公安、工商、質監、林業等部門,建立由相關行政管理人員、動物衛生監督人員、動物疫控技術人員、有關專家、執業獸醫等組成的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隊伍。市農業(畜牧業)要保持應急隊伍的相對穩定,定期進行技術培訓和應急演練,同時加強應急監測和應急處置所需要的設施設備以及疫苗、藥品、試劑、防護用品等物資儲備,做好疫點、疫區、受威脅區動物的監測、封鎖、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無害化處理、緊急免疫接種以及高風險人群的監測防控等任務。
(十二)進一步推進市政公用事業保障應急隊伍建設。市主管市政、供水、排水、燃氣、供熱、市容的建設、城管等部門,要依托本地有關企事業單位懂技術和有救援經驗的職工,分別組建市政公用事業保障應急隊伍,承擔相關領域應急搶險救援任務,要充分發揮設計、施工和運行維護人員在應急搶險中的作用,配備必要的應急搶險設備,做好經費保障,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應急搶修保障能力。
(十三)強化電力和通信應急隊伍建設。市供電部門要依托供電和電力施工企業專業技術力量組建電力應急隊伍,承擔電力設施運行維護、應急搶修等任務,保障電力供應。要加強專業應急裝備、交通工具配備和相關物資設備的儲備,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技能培訓、技能競賽和應急演練,建立區域性合作應急機制,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市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鐵通公司等通信運營企業要依托專業技術力量組建通信保障應急隊伍。市人防辦要充分發揮城市防空警報設施和移動應急通信指揮平臺優勢,建立應急通信保障分隊。
(十四)加強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市質監部門要依托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機械等方面的專業技術力量組建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隊伍,承擔風險隱患排查、應急救援處置等任務。擁有特種設備的企業要建立專職或兼職應急救援隊伍,提高應急能力。
各專業應急隊伍的人數一般為15-50人,名稱為“市××專業應急(救援)隊”。其它行業、有關部門也應結合工作實際,組建專業應急隊伍。
五、加強應急管理專家和志愿者隊伍建設
(一)進一步充實應急管理專家隊伍。市民政、安監、衛生、公安等部門要建立由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以及綜合管理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政管理人員組成的應急管理專家組,積極參與各類突發事件的防范和應對,并提出對策和建議,提高有效應對處置能力。
(二)進一步加強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共青團、紅十字會、青年志愿者協會等團體組織,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災、消防安全、環境保護、衛生防疫等領域為重點,在社區、企業建立應急志愿者隊伍。積極支持社會民間組織建立自籌資金、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應急志愿者隊伍或組織。鼓勵應急志愿者隊伍參與應急管理科普宣教、應急救助和恢復重建等工作。
六、應急隊伍建設的主要措施和保障制度
(一)加強領導與統籌規劃。各級政府是推進應急隊伍建設的工作責任主體,要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的要求,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全力推進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應急管理專家隊伍建設,積極引導、扶持應急志愿者隊伍建設。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根據需要,確定本轄區應急隊伍的數量和規模。市公安、國土房產、交通運輸、水務、林業、氣象、安監、環保,電力、通信、建設、衛生、農委等有關部門要明確推進本行業本系統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
(二)強化經費保障與裝備建設。要進一步完善應急隊伍經費保障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和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同時拓展經費渠道,按照政府補助、組建單位自籌,社會捐贈等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應急隊伍經費保障體系。要加強應急隊伍裝備建設,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同級財政按照一定比例適當補貼。要對應急志愿者隊伍開展培訓和參與應急救援給予適當補助。
(三)協同配合完善應急隊伍運行管理機制。各類應急隊伍組成人員平時在各自單位工作,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立即集結到指定位置,在當地政府或應急現場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下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綜合隊伍、專業隊伍和志愿者隊伍之間的協調配合,實現信息共享和應急聯動,提高應急隊伍的協同應對能力。
(四)加強應急隊伍的培訓和演練。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需要,結合實際,制定應急隊伍年度培訓和演練計劃,經常開展多種應急隊伍參加、多部門協同配合的綜合性應急演練,提高合成應急、有效處置的能力。要依托現有的設施和條件,進一步加強應急救援基地、演練基地、救援培訓基地建設。
(五)進一步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應急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街道、鄉鎮等基層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作用,加大宣傳力度,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應急管理積極性,建立群防群治隊伍體系。鼓勵現有各類志愿者組織在工作范圍內充實和加強應急志愿服務內容,為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應急志愿服務提供渠道。把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志愿人員納入應急救援隊伍,并加強對志愿參與應急人員進行培訓和管理。
篇10
(一)編制目的
為規范安全生產事故及自然災難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地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建立健全自然災害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規范應急救助程序,完善應急準備,提高救助能力,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維護災區社會穩定,保障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和《縣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單位所負責的本縣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安全生產事故及自然災害,以及發生在本單位所負責的本縣行政區域外但對本縣已造成影響的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工作。其他類型突發事件發生后的應急救助工作,可參照本預案執行。
本預案所稱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旱災、水災,冰雹、雪災、低溫冷凍、風災、沙塵暴等氣象災害,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
(四)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減少損失。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完善機制,確保受災人員基本生活,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財產損失。
2.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在局領導統一領導下,各科室按照分工密切合作、協同應對,確保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3.分級負責、專人專責。根據各科室各自職責,按照分級負責、專人專責為主的要求,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
4.政府主導、社會動員。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公益性社會組織的作用,引導和支持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開展自救互救。
二、組織體系
(一)領導機構
本縣發生安全事故及自然災害嚴重影響我縣時,成立縣城市建設服務中心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主要領導顧小輝任組長,分管領導任于海濤、劉迪副組長,各科室有關負責人為成員。
縣城市建設服務中心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職責:組織實施有關應急救助、防災減災工作,組織協調開展重大救災活動,完成本單位范圍內救災工作部署。
(二)辦事機構
縣城市建設服務中心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臨時辦公室設在安全科。安全科主要職責:
1.負責縣縣城市建設服務中心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日常工作,承擔全縣救災綜合協調工作;
2.貫徹落實國家、省、市、縣應急救助工作方針、政策,制定本縣備災規劃;
3.負責修編安全事故及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并負責落實到位;
4.負責收集、匯總、報告災害信息、災區需求和抗災救災工作情況;
5.分析災區形勢,評估災情,提出應急救災工作建議:
6.組織對災情進行調查核實,指導地方開展抗災救災,實施救助;
7.負責審查新聞宣傳報道材料,適時組織召開新聞會;
8.完成市救災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相關科室職責
相關科室職責按照各自職責開展工作。
1.辦公室:組織新聞單位對災情和抗災救災工作進行宣傳報道,對災害的防治的科普宣傳。
2.后勤科:負責保障糧食供應和物資保障。
3.審批科、規劃科、法制科:收集、匯總損毀情況;幫助災區恢復正常秩序,組織指導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4.公用事業管理科:負責維護災區社會治安秩序,協助有關部門妥善處置因災引發的,協助組織群眾安全撤離或轉移,協助做好搶險救災物資運輸車輛通行工作。
5.財會科:承擔因自然災害導致家庭基本生活難以維持的困難家庭,給予臨時性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6.指揮中心:負責指導安全事故及地質災害監測、評價和預警工作;組織協調重大地質災害的應急調查處理等。
7.市容市貌市場管理大隊:做好應對災害的各項建設物資、設備的準備工作;指導做好城鄉危房、建筑工地的安全工作;協調設置人防應急疏散基地和地下應急避難場所,為災區救助安置提供支撐。
(四)專家機構
縣城市建設服務中心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建安全事故及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專家咨詢組,為本單位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工作提出決策咨詢建議和技術支持。
三、災害監測預警和信息管理
(一)災害預警預報
縣城市建設服務中心自然災害救助臨時工作領導小組根據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組織專家進行分析評估,及時災情預警,根據自然災害可能造成的嚴重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的人員情況,應做好應急準備或采取應急措施。
(二)災情信息管理
災情信息報告內容: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災害造成的損失,已采取的救災措施和災區的需求。
災害損失情況包括以下指標:受災人口、因災死亡人口、因災失蹤人口、因災傷病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絕收面積、毀壞耕地面積;倒塌房屋、損壞房屋、直接經濟損失、農業直接經濟損失。
因災需救濟情況包括以下指標:需口糧救濟人口、需救濟糧數量;需衣被救濟人口、需救濟衣被數量;需救濟傷病人口;需恢復住房間數、需恢復住房戶數。
已救濟情況包括以下指標:投親靠友人口數量、借住房屋人口數量、搭建救災帳篷和簡易棚人口數量;已救濟口糧人口、已安排口糧救濟款、已安排救濟糧數量,已救濟衣被人口、已安排衣被救濟款、已救濟衣被數量、已救濟傷病人口、已安排治病救濟款、已安排恢復住房款、已恢復住房間數、已恢復住房戶數。
(三)災情信息
1.發生一般以上自然災情,縣城市建設服務中心自然災害救助臨時工作領導小組災情發展情況做好后續信息工作。
2.信息堅持實事求是、及時準確的原則。要在第一時間向社會簡要信息,并根據災情發展情況做好后續信息工作。
3.信息的內容主要包括:受災的基本情況、抗災救災工作措施及成效、下一步工作安排、需要說明的問題等。
四、安全生產事故監測預警和信息報告
(一)監測和風險管控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定期全面排查安全風險,確定風險等級,加強重大危險源登記建檔和檢測、評估、監控工作,強化對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生產經營系統、生產區域和崗位的重點管控。
(二)預警信息
生產經營單位發現生產設施設備及環境異常可能導致生產安全事故時,應當本單位預警信息,并及時向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必要時,報請本級人民政府通報相關地區,并及時通過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手機短信、微信、微博、當面告知等渠道或方式,向社會公眾預警信息。
(三)預警行動
預警信息后,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立即進行安全風險排查和評估,加強重大危險源、關鍵設備設施巡查檢修和監測,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工作,必要時組織停產撤人;同時,組織相關應急救援隊伍和人員進入待命狀態,做好應急準備。
1.組織有關部門和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和專家,及時收集、分析預警信息,研判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制定預警行動方案,建立并保持信息渠道暢通。
2.組織協調涉險區域有關單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發生事故或降低事故損害。必要時,采取區域警戒和交通管制,疏散、轉移和妥善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限制使用或者關閉易受生產安全事故危害的場所。
3.通知應急救援隊伍、負有特定職責的人員進入待命狀態;通知有關部門做好應急資源調運準備。
4.及時事態信息,公布應急措施,回應社會關切,回答公眾疑惑,維護社會正常秩序。
(四)信息報告
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應當立即向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及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同時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分別撥打110、119、120等公共安全救援電話求救。
事故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單位名稱,聯系人,聯系電話;事故發生地點和時間(年、月、日、時、分);人員傷亡情況(死亡人數、重傷人數、輕傷人數、失蹤人數、中毒人數和性別與國籍等);危險化學品或有毒藥物名稱和危害污染程度;經濟損失;事故類別以及事故概況等。
(五)生產經營單位應對
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采取下列一項或者多項應急救援措施,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告事故情況:
1.迅速控制危險源,組織搶救遇險人員;
2.根據事故危害程度,組織現場人員撤離或者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
3.及時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響的單位和人員;
4.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擴大和次生、衍生災害發生;
5.根據需要請求鄰近的應急救援隊伍參加救援,并向參加救援的應急救援隊伍提供相關技術資料、信息和處置方法;
6.維護事故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和相關證據;
7.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應急救援措施。
五、應急響應
(一)應急領導小組快速響應
1.及時向縣政府、局機關報告安全生產事故及自然災難基本情況、事態發展和救援進展情況。
2.開通與縣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相關專業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通信聯系,隨時掌握事態發展情況。
3.通知相關應急救援指揮機構隨時待命。
4.派出有關人員和專家趕赴現場參加、現場應急救援,必要時協調專業應急力量增援。
5.對可能或者已經引發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突發事件的,領導小組要及時上報,同時負責通報相關領域的應急救援指揮機構。
6.協調落實其他有關事項。
(二)指揮和協調
發生和可能發生事故,有關部門及其人員要及時報告城建中心長,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立即按照預案組織相關應急救援力量,配合地方政府組織實施應急救援。有關應急隊伍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密切配合,共同實施搶險救援和緊急處置行動。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現場應急救援的指揮,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成立前,事發單位和先期到達的應急救援隊伍必須迅速、有效地實施先期處置,事故及自然災難發生后人民政府負責協調,全力控制事故及自然災難發展態勢,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發生,果斷控制或切斷事故災害鏈。
(三)緊急處量
現場處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置力量。事故及自然災難發生后,每個人要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措施。根據事態發展變化情況,出現急劇惡化的特殊險情時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依法及時采取緊急處置措施。
(四)醫療衛生救助
事故發生后要及時撥打120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以便及時開展緊急醫療救護和現場衛生處置工作。
(五)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根據需要攜帶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需要具體協調、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
(六)群眾的安全防護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組織群眾的安全防護工作,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單位與當地政府、社區建立應急互動機制,確定保護群眾安全需要采取的防護措施。
2.決定應急狀態下群眾疏散、轉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圍、路線、程序。
3.指定有關部門負責實施疏散、轉移。
4.啟用應急避難場所。
5.開展醫療防疫和疾病控制工作。
6.負責治安管理。
(七)社會力量的動員與參與
領導小組要及時報告縣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由其組織調動本行政區域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六、災后救助與恢復重建
(一)災后救助
1.縣城市建設服務中心自然災害救助臨時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調查本行政區域內的災民生活困難情況,建立需救濟人口臺賬,組織實施災民生產生活救助工作。
2.縣城市建設服務中心自然災害救助臨時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赴災區開展災民生活困難狀況評估,核實災情。
(二)恢復重建
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堅持“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的救災工作方針,采取自建、援建和幫建相結合的方式,以受災戶自建為主。建房資金應通過政府救濟、社會互助、鄰里幫工幫料、以工代賑、自行借貸、政策優惠等多種途徑解決。房屋規劃和設計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學規劃,避開地質災害隱患點、泄洪通道等,提高抗災設防能力,確保安全。
七、保障措施
(一)應急資金保障
財會科負責救災預算資金,并按照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資金分級負擔。
(二)應急物資保障
后勤科按照救災物資儲備規劃,建立縣級救災物資儲備庫,根據風險分析和應急救災工作需要建立必要的物資儲備庫,儲備必需的救災物資,并為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
(三)應急隊伍保障
統籌規劃建立自然災害專兼職救災隊伍,強化救災設備維護和應急人員培訓,指導協調相關單位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災害救助能力。
(四)預防措施保障
1.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2.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強化安全生產教育;
3.車間、庫房加強通風、完善避雷設施;
4.采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報警措施;
5.保證消防設備、設施、器材的有效使用;
八、培訓與演練
(一)各部門定期組織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知識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