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重點范文

時間:2024-01-05 17:45: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素質教育的重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素質教育的重點

篇1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一、培養學生“自主”觀念,重視學生自我發展

要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的習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其從中嘗試學習的快樂體驗,引導學生愿學、會學、樂學、愛學,首先得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要求學生學會確立自我發展的長遠目標、中期目標、短期目標、近期小小目標。同時計劃實現目標的行動方案。然后再培養學生自我監督的習慣,教師在教育與管理過程中,能時時想著學生,處處為學生著想,視學生為“學習型的老板”,為學生創設更多自我鍛煉,自我表現的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肯定與激發其潛能,最終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倡導的“教最終是為了不教”。

二、充分調動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課堂四十五分鐘是進行教學的寶貴時間。這短短的有限時間的教育,是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途徑,以“情景問題”的方式復習與本節課相關的知識點,然后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學習新知識,同時,提出“達綱目標”,然后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想去練去問,必然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最后教師針對大部分學生的疑難知識點進行全面重點講解,這就避免了過去“教師滿堂灌,學生成機器”的弊端,在-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僅是“導演”,而學生是真正的“演員”。教師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將得到了培養。月月日日如此訓練,周而復始,學生的素質將得到一定的培養和提高。

三、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其一技之長

社會的快速發展需求各種各樣的人才,學校教育應重視人才的培養,教育者應通過各種方式發現人才且重視塑造人才。課堂四十五分鐘固然是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主要時間,然而.課余時間也是學生們進行素質鍛煉的廣闊天空。有的學生愛好吹、拉、彈、唱,就讓他們到音樂室進行鍛煉與提高,有的學生對運動感興趣,就組織他們去踢球、投球……總之,學生們有什么樣的興趣與愛好,就盡力為他們創造條件,有目的地進行鍛煉與提高。也許有些人擔心這樣做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其實未然。社會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教育應培養出各種各樣的專業人,使其在相應領域內大顯身手。

在教育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他們的素質,不僅要為他們提供條件,還要定期與不定期地開展一些競賽項目,對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的作用,培養其能力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占有一定的主導地位。如:在建立班委會時,就可根據其人的特點,給予相應的職責。這樣既可增強其自信心和自我約束力,又可以使其在實事中培養處理,解決事情的能力。就科任教師而言,仍可以發揮自己的管理才能,設立“學科標兵”,分層管理,實行崗位負責與淘汰制。

五、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

篇3

關鍵詞:初中 英語教學 素質教育 思考

一、 引言

素質教育的宗旨是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培養大量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初中時期,學生逐漸成熟,對世界的認知能力越來越強,在這個時期實施素質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受到傳統英語教學理念的影響,我國的初中英語教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為應試服務,脫離了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學手段也乏善可陳。這種填鴨式的被動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對英語的愛好,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學生英語能力的建立。隨著素質教育在我國的全面鋪開,不少教育專家意識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內容,是現今廣大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的重點工作。中學英語的教育目的,不僅要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成為具有創造力的人。鑒于此,初中英語教師應該主動轉變觀念,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材施教,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對英語知識的學習熱情,將素質教育的理念潛移默化地融入英語教學里去。同時教師還應該通過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與自身的生活其實是緊密相關的,在課程上學習的英語知識可以充分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切實感受到英語的應用價值,自覺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逐漸形成探索與創新的能力。

二、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

(一)、重視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英語建模能力的培養

有人將英語比喻成一種語言,是認識世界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英語運用能力是一個成年人必備的素質之一。要想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首先應該重視學生所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對相關英語知識的教授過程中,教師們不能僅僅只是將教材上的內容傳授給學生,而是應該重視對這些知識背后的原型的介紹和分析,讓學生知道相關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更好地了解知識的用途,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其次,教師還應該加強對學生場景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構建適當的英語場景,是運用英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大前提。讓學生構建英語場景,也就是要求學生親身體驗運用英語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從教材中選擇一些場景,也可以從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中選取一些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場景訓練。最后,還可以創造條件讓學生將構建的場景運用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英語的樂趣,提高應用英語的能力。

(二)運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嘗試運用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啟發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一個教育經驗豐富的初中英語教師,應該能夠充分挖掘出英語教材里蘊含的啟發性材料,構建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啟發學生去主動學習和思考。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在開放式的課堂教育氛圍中,往往會萌發出大量的新思維,此時,教師不能僅僅局限在對教材的教授,而是應該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將課堂內容引入到現實生活中去,啟發學生運用所學到的英語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們的個人觀點,耐心傾聽他們的思想,平等地參與討論,這樣的角色轉換不僅能讓教師與學生更好地融為一體,增進感情,同時還能夠從過去枯燥的課堂氛圍中解脫出來,讓學生的思想更加開放,促進創新思維的產生。讓學生可以將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感受表達出來,課堂氣氛更加活潑,學生打開思維的禁錮,暢所欲言,有利于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三)、轉變教學觀念,樹立素質教育觀

教師要成為學生心靈的對話者,就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想法和訴求。對于初中教育來說,課堂是教師授課的主要場所,也是激發學生創造能力的場所。這就要求廣大教師逐漸改變以往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素質教育觀,只有在教師全面理解了素質教育的理念之后,具體教學過程中的素質教育觀才有可能不斷被激發出來。另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與學生的平等教學環境,重視賦予學生平等學習的權利,因材施教,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思想,以保證學生能夠進行一種自我探究的學習,而不是仍然拘泥于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最后,不論在教學理念上,還是在教學手段上,初中英語教師都應該不斷尋求創新與突破,時代在進步,學生的思想也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影響,教師必須要加強自我知識體系的更新,才能夠保證素質教育能夠在課堂上得以順利實施。

三、 結語

未來的國際競爭,實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是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鑒于比,初中英語教學作為基礎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做到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探索更好的素質教育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成為能夠滿足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麗文. 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 成才之路 2011(7)

篇4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 素質教育 途徑

21世紀,和平和發展是它的主旋律;而競爭則將是它的另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不論是政治上或軍事上的競爭,還是經濟上或科技上的競爭,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素質高低的競爭。

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影響和決定著學生的素質和發展方向。思想政治課程,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一門學科,它在素質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能代替的。

怎樣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政治課教學中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課題,下面我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思考。

一、認清思想政治課在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確立全面的育人觀。

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目的,在于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型人才。要實現這一目的,關鍵在教師,特別是教師自身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的變革。

學生進入到中等職業學校后,其學歷層次不算高,如何能在激烈的競爭社會中立足呢?這就需依靠他們的專業技能。他們雖然理論知識不夠深厚,但技能嫻熟,一到用人單位馬上就能上崗,適應性很強,工作也很安心,頗受用人單位的好評。用人單位在選擇畢業生時十分看重學生的技能等級。然而在這種招聘標準的指揮下。學校為了使學生在競爭中取勝,將技能等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從而導致學校抓技能、任課老師抓技能、班主任抓技能、家長抓技能,在這種“全民抓技能”的氛圍中,難免出現“重技輕德”的弊端。這種錯誤的導向,往往造成政治教師忽視思想政治課教學,不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上。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看到這種情況。有的學生逃課,或者政治課的理論知識雖然背得很熟,考試成績也很好,但他的思想素質、道德修養并不高。這樣的情況從反面來講,思想政治課程在育人方面存在著不足。

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最根本的是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塑造。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首要任務。只有認清、認準思想政治課程在中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課程落實素質教育才有可靠保證,才能為實現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提供可能,克服在教育實踐中出現的片面追求就業率,重智育輕德育等現象,從而真正實現從傳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才能在思想和實踐中重視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使思想政治課程的育人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二、思想政治課教師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是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的基本條件。

思想政治課教師首先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它包括教師的政治立場、政治品德、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等,這是思想政治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素質。思想政治教師的素質關系著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方向,因為只有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才能準確地理解馬列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準確無誤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其次,政治教師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只有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在教學工作中做到愛崗敬業、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教師才能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只有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教師才能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起到示范作用,這正是我們常說的身教重于言教。

最后,思想政治教師要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是一門專業性、理論性都很強的學科。要把課本中較抽象的思想政治課程內容講得具體、生動、通俗易懂,把書本知識轉化成學生實踐的行為準則,政治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多種能力,這樣才能把書本知識融會貫通,使書本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轉化成一種教學才能。

三、認真備課,駕馭教材是思想政治課程進行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結合實際生活認真備教材。

思想政治課教材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依據和載體。在每一次教學活動中,只有教師做到生動具體地聯系實際,才能克服單一說教、照本宣科的教學現象;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中接受教育,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多種能力。

(二)結合教材內容備學生。

一個優秀教師在認真備好課、講好課的同時,絕不會忘記備學生。同一班級的學生無論性格、愛好,還是生活環境、知識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會各不一樣。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在備課、授課時一定既要考慮面向全體學生,又要考慮兼顧不同學生,因人而宜,站在學生角度去考慮學生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他們渴望得到教師什么樣的指導和幫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以使其在今后的人生設計中能以國家利益為重,服從社會需要,也能使學生體會到思想政治課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學習相貼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

四、重視學生在教與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是思想政治課滲透素質教育的著眼點。

素質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重視學生在教與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是思想政治課滲透素質教育的著眼點。

(一)掌握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引導學生鞏固和發揚積極的思想主流,促進其思想的健康發展。

當代學生是思想敏銳的一代。視野的觸角延伸到校園以外的廣闊世界,尤其是對國內外的熱點問題懷有較大的興趣。然而在思維方面,他們開始轉向抽象思維,重視理論與現實的聯系,大膽質疑教材與教師課堂講授,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可喜的進步狀態。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講解熱點問題,可謂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當然。學生渴望了解的熱點問題多種多樣,有的與教材有關聯,有的則沒有關聯,還有理論與現實碰撞在學生思想上引起強烈反差的。對此,僅僅憑借思想政治課的有限的課時是不可能得到完全解決的。但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完成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任務,又必須解決不可。這就需要教師在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的基礎上,將學生所關心的熱點問題歸類,采取多種形式加以解決。對于與教材有關聯的熱點問題,可以結合教材進行講解。對于與教材無關的熱點問題。則可開設時事專題講座。對于因缺乏閱歷和生活經驗,以及正確的世界觀指導而產生的思想疑慮和錯誤認識。可以采取辯論會的形式,讓對壘的雙方各抒己見,逐漸辨明是非;亦可采取黑板報的形式,給予正面的科學的回答。只要教師能夠準確地捕捉住學生思想方面的熱點問題,巧妙地質疑解惑,學生就會對思想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較好地掌握科學的理論觀點,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貼近現實生活,把握職業特點,調整教學內容。

篇5

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其學科特點,努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做好德育教育與學科知識教育相結合的工作,因此,全面實施素質教學,對于該學科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顯得格外重要,還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的知與行的統一,以滿足對于思想政洽課的教學的更高的要求。仔細分析初中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其主要的教學任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使得學生的政治理論水平能夠得以全面的提升;二是使得使得學生的政治覺悟水平、思想品德有所提高,能夠更好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提高自身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2]。關于在政治課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探討以下幾點體會。

一、自身素質進一步提高

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因為“打鐵先要自身硬。”這里所謂的教師素質,主要從兩方面探討,一是教師的道德覺悟、言行修養要進一步提高;二是教師的自身的業務能力要不斷提高,專業知識要更新,要更加扎實。只有做好這點,才能有效的推行素質教育,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工作。對于提高教師素質方面,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不斷實踐,使得自身的業務能力不斷提高。對于具有深厚學科知識的教師來說,還應該積極提倡參與實踐活動,使得自身的業務能力加以提升。要求教師對于教學研究應該積極參與,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進行因材施教,善于總結,并勇于實踐,為了更好有效推行素質教育,應該對于學科教學的好方法進行不斷地探索和掌握。

第二,不斷學習,使得自身的專業知識不斷提高。目前,深化改革進一步發展壯大,相應的政治理論正在不斷發展和豐富,政治教師絕對不能滿足于學歷所代表的知識水平,不能局限于原有的知識框架,而應該不斷更新、不斷學習新知識,這樣才能滿足時展的需要,滿足政治深化改革的需要。

第三,努力做到以身作則,明確正人先正己的原則。教師應該用高尚的言行舉止來帶動學生,讓學生自覺地進行修心立品,以高尚的師德作為學生的楷模,體現出教師的偉大職責。這就需要教師注意以下方面。(1)舉止上,應該注意處處要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教師應該首先做到;(3)言論上,教師應該做到對國家、對社會和對學生負責,即便對于某些社會問題存在一定的不同看法,也不應該去誤導學生,在學生中間去發表不恰當的言論。另外,教師還應該熱衷做好事,使得在學生中傳揚美好的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

二、充分利用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則依然是初中政治課堂素質教學的主要渠道。在中學德育大綱的要求下,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只要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同時,對于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完善,才能讓學生較好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使得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有所提高,改善良好的教學環境。在實際的教學中,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則是運行“讀、議、講、練”的四字教學方法。所謂“讀”,則是要求學生應該對于最為基本的知識進行掌握,應該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閱讀,并提高讀的質量。還應該在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下,對于重點和難點進行有效講解,明白精讀和讀懂的區分,從而更好掌握基本知識。所謂“議”,則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相互學習的過程,這是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教師應該在掌握好主體的前提下,進行思維的開拓,并進行發散性的引導,使得學生的觀點得以充分表達和發揮,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能有效培養。所謂“講”,則是教師對于關鍵的重要問題的講解,對于學生進行及時的解惑和糾偏,對于課堂中的重點知識要點應該進行重點的講解。所謂“練”,則是應該讓學生培養能力和知識鞏固的環節,還應該及時對于教學存在問題進行補缺處理,有助于學生形成知識樹,讓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有效鞏固。

對于不同的課題,我們應該積極思考而采取不同的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充分結合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探討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的適用性,比如討論式、導讀式、探求式等等。應該明確的一點則是,一定要體現學生為主題、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努力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知識水平,能夠完成好傳授知識的要求。同時,還應該使得教師進一步發揮德育教育功能,使得學生的政治素養和道德覺悟也能有所提高,做到知與行的統一。

篇6

【關鍵詞】美術課程;審美能力;素質教育

引言

課程改革是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核心,因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并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多元智能理論是本次新課程改革的心理學基礎,通過研究證實人類大約有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特長運動、增長形象思維等九種智能。我們的教育應做到因材施教、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

一、注重生態性教學

適應工業化大潮而加速培養專業人才的教育是應試教育時期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教育希望能快出人才,因此靠大量灌輸知識來培養知識淵博的人才,可是結果適得其反,帶來了災難性的結果。雖然學生得了高分,學到了知識,但是卻嚴重破壞了學生的心理生態結構,使得學生失去了創造能力,也使得學習環境受到了污染。因此,在高中美術教學中關鍵就是掌握好一個度,處理一切問題要把握好這個“度”,它是和諧發展的。在教學中還應著眼于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使得教育的真正意義受到了破壞。

通過生態系統中物種的多樣性,我們得知保持教學中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因素就是課程內容的多樣化就象生態物種的多樣性。學校美術教育應不僅在技術教學中積極拓展生存的空間,還應一個學生多種選擇學習的模塊。

二、去真正的感悟藝術生命

“潤物細無聲”的潤澤教育,感悟是藝術生命教育的方式就是生命教育。佛教中“拈花微笑”就是關于生命感悟的一個故事:“古印度一位傳布生命道理的老師叫釋迦牟尼,他常常講說生命的真諦在叢林花樹中,也就是后來他弟子記錄下來的《佛經》。據說有一次講課中弟子都在等待他說話,可是他卻忽然沉默不語了。他撿起一朵地上的落花并傳給每一位弟子看,大多數弟子們都不懂是為什么,其中叫迎葉的弟子就向老師微笑了。釋迦很開心,把花遞給迎葉,表示一切生命的真諦是心與心的領悟而不僅僅只靠語言文字。”

高中美術教學在當前的文化情境下,都會有一次自我解放、自我覺醒的機會。就像歷史上的每一次社會變革或者社會轉型一樣,不僅帶來了困惑、矛盾、沖突,也帶來了希望和激情。站在這歷史的關口,回想高中美術教育走過的歷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們的美術教育正繼往開來。

今天,美術教育正用文化教育代替了知識教育。人們更清晰的看到這個變化是美術教學觀念的一次洗禮,而并非是單單的教學原則、方法和策略的改變。

三、注重教學生活化

美術的教學應當注重生活化,作為美術的教學來說應當是教師同學生的一次雙方面的交互。因為,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教師同學生之間不僅能夠分享到彼此的經驗和知識,而且對于彼此的情感交流也是非常有利的。

作為生活化的教學還應當充分重視教學環境的情感設計。它的設計重點就是在于怎樣讓學生能夠在一個良好的、充滿自信的、民主的、互助的氛圍當中去專心致志的學習。我們可以適當的在樓宇當中懸掛一些學生們自己的書畫作品,在節日里舉辦一些學生的美術作品展覽等,相信這樣一定能夠讓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審美能力在潛移默化的環境當中得到不斷地提高,情操得到陶冶。

當然了要從生活中來,也要到生活中去。有的時候我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將學生在生活當中所熟悉的事例當作是美術鑒賞的教學材料,這樣絕對能夠讓學生感到由衷的親切、自然、樂趣,從而不斷地去引發學生的對學習美術的求知欲望。在當學生充分地掌握了這些貼近生活的知識之后,就能將其應用到生活當中去,這樣就能夠體驗到所學習知識的美,能夠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和成就感。

四、關于新課程的評價理念

在素質教學下的新課程評價理念,其實就是要體現出美術的一個多樣性、個性以及創造性等特征。應當一改以往的傳統評價模式,如:讓學生畫畫的具體內容、形式等,作為素質教育的教學評價應當是因人而異的,同時學生也可以進行自評、他評,以此來體現自身的主體地位。在評價的過程中,特別應當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科當中各科內容之間的聯系,美術同其它學科是不一樣的,不是靠簡單的拼湊就可以的,更應當去要求學生找尋科學的真理。

與此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評價的同時,開闊視野,從而來提高學生的個人的修養以及綜合素質。讓他們知道在面對著自己的生活和內心需要的時候,他們有著自己的審美方式。面對著生活,發現自己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問題,并且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獲取到快樂。

結束語

素質教育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在實行素質教育的當下,在美術課程以及教學方法上面的選擇上應當因地制宜,應該選取復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而且還要注意在教學過程當中對學生的評價。因此,教師在教學生必須應當選擇一個能夠結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要充分的發揚創新精神,以此來讓高中的美術教學道道一個全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尹少淳主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解讀[C].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篇7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育思想。“應試教育”是淘汰選拔的教育,用汰劣來“選才。’面向的是少數尖子學生,它緊緊圍繞著“升學”這一目的來設計培養目標,它不注重獨立思考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等的培養,而素質教育則不同,它切實反映了基礎教育的本質,即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展學生個性,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它強調潛能開發、心理素質培養和社會文化素養訓練的整體教育。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健體、如何生活、如何審美等,為他們以后的生活、成長奠定基礎。

物理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注重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難以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中學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有較大的優勢,該文將從以下6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素質和能力的培養。

1 培養敏銳的觀察力的素質

物理學科是一門自然基礎學科,它與日常生活實例聯系非常緊密。許多例子展示了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盡量地應用電化教學手段把一些較常見、直觀的例子展現在學生面前,叫學生去觀察,總結物理規律。例如講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定律內容時,我們可以放一段錄像片把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現象形象展示,叫同學們觀察、分析并總結規律;又如講摩擦力方面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許多同學不易理解,可以放一段汽車后輪打滑的錄像,學生通過觀看錄像經過分析能夠加深理解。經過長期的洲練,學生們就能養成一種仔細的觀察的習慣。

2 培養聯想思維能力的素質

物理教學不但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通過觀察能夠分析規律,而且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聯想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液體壓強公式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柱形物體對水平面產生的壓強以及壓強公式的有關推導的錄像,然后提出液體產生壓強有什么規律呢?啟發學生由此而聯想,分析后設想一個小液柱,最后再放一段動畫效果的小液柱,讓學生自己推導,總結規律。又如重心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教師可以編輯一段錄像,也可以用實物投影展示“不倒翁”的例子,進而糾正生“重心一定在物體上”的錯誤觀念,為以后處理不均勻杠桿的重心問題打下了基礎。可以說聯想思維對學生知識體系的熟練掌握,思維的擴展尤為重要。

3 培養創造思維能力的素質

創造思維首先起源于聯想,有了一定的聯想思維基礎,經過分析、設計就會有創造。中學物理電化教學不但要注重培養聯想思維,還更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素質。因為只有創造,才能使學的東西真正“活”起來。比如講阿基米德定律時許多教師直接做實驗,驗證排開液體的重量等于物體受到的浮力。我在教學時首先啟發學生猜想浮力與哪些因素有關,是否與物體密度、物體形狀、物體體積、液體密度、排開體積等有關?然后再一段一段地放預先攝好的錄像證明展示,叫同學歸納總結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進而叫同學設計出驗證該定律的方法;又如講微小形變的觀察也可以啟發學生自己設計出方法等,這樣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4 培養實踐和動手能力的素質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中學物理電化教學不但要重視學生觀察力的培養,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實踐和動手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盡量多做實驗,特別是指導學生親自上臺做實驗,并進行實物投影展示,讓學生觀察并指出一錯誤操作;還可以引導學生搞一些小制作、小發明,并讓學生上臺演示,講述,讓學生領略成功的喜悅。這樣把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增強實踐和動手能力的培養,為以后他們的學習,甚至從事科學研究都很有好處。

5 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的素質

在進行中學物理教學時,還應注意寓思想教育于課堂教學之中,滲透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培養良好的品德。中學物理教學內容中有許多關于能源,環境變通常識,科學家的故事等,有的老師教學中不講或講得不生動,我認為這些應當引起足夠重視。老師可以攝制一些錄像片,比如包括環境污染,能源浪費,違章操作,編輯一些科學的故事。讓學生觀看后從自己做起,學習科學家的探索精神,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使他們成為愛祖國的“四有”新人,從而實現人生的價值。

6 培養自學能力的素質

篇8

一、電化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

世界面臨著競爭、世界面臨著挑戰、教育首當其沖。人們受舊傳統教育教學觀念的束縛和禁錮,對教育現代化缺乏認識。部分教師認為,他們的教師就是用“黑板和粉筆”把他們送進大學的,之后又當了教師,他們也可以再用“黑板和粉筆”把他們的學生送進大學繼續深造。當大部分教師已步入聲、像、影的多媒體電化教育教學手段的迷宮時,這部分教師才如夢初醒,才意識到電教媒介是不能用“黑板他粉筆”代替的,而電教媒體的作用是能比較生動活潑地描述事物隱蔽的諸多內在因素不可缺少的手段。這就是電化教育在中學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具有極豐富的表現力。將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現象、過程全部展現于課堂,從而知道太空到海底、遠古到現在、自然到社會、異國到本土、宏觀到微觀的世間萬物,都可以通過電教的手段展現在學生身邊。除此之外,電化教育的另一個特點是可再現數以萬計各種類型一事物就諸事、并能遠程教學。這就達到教育的全員性與個性的關系、整體性與特殊性的關系、主體性與基礎性的關系,達到“不求人人升學、只求個個成才”的目的。

二、電化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電化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設計,它以不同于傳統教育的特點和功能,發揮著更好更大的作用。

(一)促進素質教育的現代化

教育現代化的六個原則:即,終身教育原則、民主群體性原則、可滲性原則、基礎知識領先原則、擴大教育陣地原則和組織形式的靈活性原則。電教在教學中,這六個原則教可以發揮好的作用。

1、電化教育實施終身教育的有效途徑。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育提出的使社會成員享受終身教育的迫切要求。實現終身教育,教育必須在時機、規模和質量上保障。電化教育可以在這三點上發揮作用。

2、化教育可以使教育更加民主化。傳統教育受社會制度、學校規模和學習者經濟條件的限制,做到民主化有一定的困難。電化教育的開展,使教育的規模擴大,對學習在經濟上的要求不那么高。因此,有可能使教育走上民主化和全民化。

3、電化教育可以保證教育的可滲性。為了適應社會不斷變化的需要,學校體系的組成也應具有橫縱向兩個方向的可滲性,一方面,低年級的高材生有可能就原來所學的專業跳入高年級學習,是縱向的可滲性;另一方面,同一年級學生可以到不同的班組聽課、可增強互相聯系和溝通,也可改變原來所學的專業特長,是橫向可滲性。此外,電化教育在擴大教育陣地,使教學的組織形式更具有靈活性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對教師來說,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學任務;對學生來說,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學到比原來更多的知識。

要提高教學效率,主要是提高學習速度。時間性速度。電化教育教學能縮短教學時間,也就提高教學效率。

下面,具體談電化教育在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方面的具體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1、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動機

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多樣化、趣味性,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幻燈、投影、電影電視等教學手段可以直觀、形象地再現客觀事物現象;它的生動性、趣味性本身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況且,這些教學手段以其多樣化的信息作用于學生的多樣器官,再配以教師有計劃的講解,對學生提出復述等要求,能使本來比較抽象的枯燥的材料學起來感到容易。

2、有利于提供感性材料的認識

在學生學習的教材內容中,有些可以通過參觀、演示、實驗等活動直接提供有關事物的感性材料,但是大量內容是不必要也可以直接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的。首先,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可能再現或使學生直接接觸所有學習的客觀事物現象。其次,有些客觀事物現象即使學生看了外形,也不能見到其內部的工作過程。如學生學習物理課的“氣壓機、水壓機、內燃機”部分或化學課中的“合成氨”的生產流程,可以到工廠進行參觀。另外,有些知識反映客觀事物的一個時期的發展過程或一瞬間活動;大至宇宙空間、小至微觀世界、肉眼根本看不見的現象。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實際生活中不能直接取得感性認識材料的。電化教學的充分利用,可用幻燈、投影、電視電影,電子顯微鏡進行各種間接處理,使學生看得清楚,從而獲得有關的感性材料知識。

3、促進知識的理解和智力的發展

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個過程中,不僅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發展了智力。尤其是在自然科學的教學中,有些概念、原理的學習要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抽出事物的本質特征。現代化教學技術可以幫助這一過程的進行,在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了事物之間的聯系和關系、培養了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觀點。

4、有助于技能的訓練

教學中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強了理論與實踐的聯系。通過視頻信息和音頻信息提供了理論知識在實際中運用的各種范例,使學生了解應如何去應用知識、進行仿效。錄音和錄像不僅能反復播放,讓學生進行反復練習、仿效,還能給學生的練習提供反饋信息,錄下他們的朗讀(或動作),與正確的信息進行比較、發現差異、找出缺點、加以克服。這樣就可幫助學生在練習的基礎上更好地形成技能。利用錄音帶訓練語言學習,可訓練閱讀技能、利用錄像帶訓練動作技能,不僅正確率高,而且大大縮短了教學時間。

5、便于知識的鞏固和發展

在現代化教學技術的幫助下,由于教材和教法直觀、生動、形象,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因而能提高知識的成效。此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眼看、耳聽,而且還有口說,手動等多種分析器件參加活動。這恰恰是提高識記成效的重要條件。還有,電教手段有利于有意識記和無意識記的結合,可以提高記憶效果。更重要的是,電化教育為學生通過復習、反復學習,在時間和空間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知識也得到了較大的鞏固和發展。

6、縮短教學時間,提高質量、照顧個別差異

篇9

關鍵詞:教養方法 涵養方法 遷移方法 主導作用

在物理教學中,對素質概念和素質教育的理解及素質教育的實施和要求的探討具有有實際意義。為此,我查了十多種雜志上有關素質教育的文章,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就當前如何落實素質教育,從內容,形式,要求和實施提出一些初步設想。

一、素質的判斷和發展形式

目前對素質教育的概念和認識雖沒有統一的觀點,但對素

質教育的判斷已趨于一致。人的素質高低可用個體行為表現進行推測,高素質者能對各種環境和事物,尤其對意料之外的或從未從事的或從未遇到的事物與環境,能夠進行正確或較好的處理,這一結論與被譽為“當代教育思想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的核心觀點,“學會生存”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也與日常生活一致的;在自己學過的專業領域取得成績,被稱為“能力強”,而在相當廣的領域中取得成果的人被譽為“素質高”。

如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我們根據調查、研究、歸納出了在教育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素質的四種方式,它們相輔相成,相互滲透。

教養方法:通過制定各種律已性條文和守則,教育和嚴格要求學生牢記和遵守并養成某些習慣:從而使遇到事件時表現出相應的良好學習習慣。

修養方面:通過學生自身的主觀積極性和能動性,提倡指導和輔助學生在廣泛的時空范圍內律已:從而使學生在上述各種守則所涵養和未涵養的范圍內,要求自己選擇自我認為正確的處理方法。

涵養方法:通過各種渠道擴展學生內涵,提高理性積淀的內容和水平:使學生對不熟悉和未通過的環境和事物,做出客觀上被認為正確的行為選擇.

遷移方法:通過將所學知識和已有能力遷移于其他的領域解決問題,成功應變.達到完成新領域中任務.

涵養方式和遷移方式適用面較廣,更具有內在,能動和本質的層次上提高學生的素質的特征.特別是能力遷移,當遷移的領域與原培養領域距離越遠,說明學生的應變能力越強,生存能力越強,素質提高

二、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方式的保證

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學習起著積極的決定性作用,可以說,未來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歸根到底是對教師的要求,無論是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教育內容的組織與要求,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將取決與教師的素質.教師不會做的事,很難讓學生會做,教師不具備的品質,也很難在學生身上培養出來:沒有素質的教師,就培養不出高素質的學生:沒有創新性的教師,就很難培養創新性人才.因此教師的科學素質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1教師必須有敬業、樂也、勤業的精神,教師為學生的敬業、勤業、樂業的精神對激勵學生奮發學習、積極探索和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2教師應具有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要能夠整體把握物理學的理論體系結構、能居高臨下地分析和處理教材。3教師必須掌握系統的科學方法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以科學方法論為指導,精心地設計和控制教學過程。4教師應具備較高的教學藝術水平。教師教學藝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的教學的效果,為此,教師應進修教學論、課程論物師教育學,物理心理學、教育測量學、智力心理學等課程,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修養并結合教學進行教育研究,以逐步提高教學藝術水平。此外要培養創造性人才,還要求教師視野開闊、見多識廣,逐步培養自身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成為“全能型”、“創造性”的教師。

三、物理課堂素質教育的實施

素質教育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絕不能忘記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人的人體和集體的統一,協調發展。只有認清了事物的本質,才能正確掌握素質教育在課堂教育中的規律。

1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素質教育的顯著特點就使受教育者能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要使學生的積極地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從物理現象的展示、實驗現象的發生開始,就要讓學生注意觀察,掌握現象的特征,開始認真地思考和猜想、判斷當一系列的思維活動,然后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廣泛討論,看能否透過“現象”抓著事物的本質。這樣就使學生自學、主動地進入了知識獲取的過程。

要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得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去。這必然遇到一個時間和空間問題。在空間上教師要主動讓出自己長期以來一直牢牢控制的位置,給學生去思考討論問題,去探索規律,獲取知識。在時間上,一節課40分鐘稍縱即逝,在實踐上要放手讓學生充分討論,就不能再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這是一個矛盾。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好學生的主導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獲取知識過程去,要做到:

2.1合理處理好材料,做到詳得當,主次分明,本質問題要突發出強化,主要問題要單刀直人,防止突泥帶水,充分展示學習內容的實用意義。

2.2教學思路要清晰,要圍繞中心內容展示,層次要清楚,過程要流暢,過渡銜接要自然、要精心設計。

2.3學生的認知水平要掌握清楚,思維障礙要了如指掌,問題設計實事求是,切合學生實際,提問要有技巧,因人設疑、靈活多變。

2.4課堂教學結構要嚴謹,前面的教學內容因是后面的“鋪墊”,后面的知識因是前面的發展,一環扣住一環,環環扣緊。

2.5要不斷變換教學手段的教學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情感作用,以情調動學生的積級性,以情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靠老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個停頓,話語的抑揚頓挫刺激學生的興奮點,來減輕學生的疲勞,以獲得教與學雙方最佳的配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篇10

關鍵詞:素質教育;教學改革;電工電子學

高等教育本科教學體系是由基礎理論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這三大部分組成的。其中專業基礎課程以基礎課程的理論為基礎,在服務于專業課程需求的同時,也面向本專業的實際應用。因此教育界將專業基礎課程稱為各專業知識結構中的“腰部”。因此,學生在專業基礎方面所具備的素質對其后續的發展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素質教育”是專業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非常重視的問題。

專業基礎課程的典型的特點是:既有系統、完整的一套理論體系,又有豐富、多向的實際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完全按照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實施教學,那就會使課程內容基本浮于理論面上,成為理論課程的教學,沒有體現其實踐性;但如果過多地講授實際應用的內容,又容易使課程理論基礎薄弱,偏離專業基礎課程的基本教學要求。

如何緊密結合專業基礎課程的特點,體現“素質教育”的現代教育觀是我們近兩年來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和實踐的主要目標。下面將我們在“電工電子學”課程中的教學改革實踐的經驗體會介紹如下:

一、構建符合現代工程師培養要求的具有“素質教育觀”的課程教學結構

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經深入了人們生活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對現代工程師必備的素質也有了新的要求,即:除了具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外,還要具備利用信息化手段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因此院校教學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時展的要求。

為此,我們對“電工電子學”課程的教學結構進行了新的規劃,新增了“計算機仿真設計”教學環節,與理論教學環節、實驗教學環節一道形成了相互聯系并各有培養目標的有機整體。該課程教學結構設計分工如下圖所示。

該課程教學結構由三部分組成:理論教學、EDA教學、實驗教學。從整體結構上可以看出:所要達到的培養教育目的符合現代工程師必備的三項素質的需求。由于課程設置是按照“電工電子學”和“電工實驗”這兩門課程分別實施的,因此就把EDA教學分別融合在上述兩門課程中,但在理論課和實驗課中的EDA教學內容不盡相同,理論課程側重于利用EDA手段形象地分析理論問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實驗課程則側重于利用EDA手段進行電路系統設計,加上實際動手的實驗便形成了“電工實驗”課程的全部教學內容。

二、構建“面向工程化”的體現“素質教育”特點的教學主線

“電工電子學”課程在內容包括電路分析基礎理論、磁路與電機學、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等諸多環節,基本涵蓋了電學和磁學的絕大多數內容;教學實施環節上,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教學實施方法上,分為課堂講授、實物動手實驗和EDA分析設計。這些都反映了該課程體系內容多、環節多、方法多的特點。但這一些特點的負面影響是容易給學生造成雜亂繁多、遇到問題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覺。而當今高等教育的一個主要教育理念就是強化學生知識結構的整體感、系統感和框架感,因為這三個方面對學生的思維意識影響很大。

為了使“電工電子學”這門電類專業基礎主課的教學具有整體感、系統感和框架感,使課程教學面向工程化,使課程體系的內容貫穿著一個清晰的思路、圍繞著一個明確的中心問題,我們采用了“以機電一體化控制系統典型模型的技術需求作為課程教學主線”的教學改革思路。

之所以以“技術需求”作為教學主線,就是使各個教學主題和課程的主要知識點具有實際工程針對性;之所以選擇“機電一體化控制系統”,是因為該系統具有綜合性,這樣做就將整門課程的內容整合在一個系統之下,形成一個相互聯系又各有功用的整體。站在系統的高度老師可以對教學內容旁征博引,學生可以對整門課程的知識融會貫通;站在技術環節的角度老師可以將教學內容精雕細鑿、舉一反三,學生可以對有關內容進行深入思考、仔細推敲。

利用系統模型構建課程教學主線,使本課程教學的目的跳出了“專業基礎課程為專業課程打基礎”的傳統認識,而是本著提高能力素質實施了“面向工程化”的系統教學,其課程自身就形成了從理論到實際的完整結構。

三、實施體現“面向工程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本著“科學上的合理性”,課堂教學過程我們按照如下思路進行了實踐:

“問題提出”:每堂課的教學內容絕大多數是從“系統模型”中的某個技術需求中展開的,使整堂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具實際性和針對性。

“理論探討”:相關章節內容及知識點的規范的理論描述、嚴謹的公式推導、純理論的例題演算,充分體現出專業基礎課程的理論性。不可因“面向工程化”而忽視理論知識,要打牢扎實的理論基礎。

“實際應用”:結合本堂課提出的“系統模型”的技術需求,以例題的形式或專題討論的形式將理論內容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之中。

“歸入系統”:把“實際應用”環節中得出的結果放入“系統模型”中探討其適用性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能夠啟發學生思考的具體問題。

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性地融入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容易遇到的相關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一些實際工作經驗,可強化學生的“工程化”意識。

本著“藝術上的完美性”,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貫穿了“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活躍了課堂氣氛,啟發了學生們的思維,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參與意識,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學熱情。

四、繼續發揮傳統教學手段在“素質教育”方面的獨特作用

“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工作中確實發揮了其形象、直觀、生動、信息量大的特點。但是實踐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傳統的教學手段仍然能夠發揮無法替代的作用。不可因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先進性而違背了高等教育的教育宗旨。

傳統教學手段的突出特點是:充分融合了教師的思想、思路和思維方式,是將教師的素質以最為“可親”“可近”和最為“人性化”的方式傳授給學生的方法。特別是在“教書育人”方面,傳統教學手段,很容易使教師“由感而發”地引出教書育人的話題和內容。這是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所無法比擬和替代的。

參考文獻:

[1]秦曾煌主編.電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