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校園范文

時間:2023-04-06 12:42: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數字化校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數字化校園

篇1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信息化學習環境;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073-02

一、數字化校園在國內外研究的現狀

“數字化校園”是以校園網為背景而建構的集教學、管理、娛樂為一體的新型數字化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是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將現實校園的各項資源數字化,形成的一個數字空間,使現實的校園環境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延伸。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幾乎所有的中小學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與因特網連通,約10%的學校建成了無線網,少量學校已達到了學生人手一機的水平,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由傳統教育向基于數字平臺教育的轉變。然而在我國,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只是剛剛起步。我們認為,建設數字化學校,培養具有良好信息素養、能適應數字化社會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夠提供基于數字平臺的教育的學校,將為中國的教育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我國《數字化校園與學校管理現代化研究》實施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硬件條件的限制。部分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電腦數量不夠,其配置不符合要求。網絡不能覆蓋全校。

二是受軟件制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信息素養需進一步提高。教師及領導的教育觀念需與時俱進,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

二、我校數字化校園現狀

我校創辦于1965年,為湖北省示范學校。2005年遷入新校區,學校占地319.2畝,建筑總面積6萬多平方米,全校42個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電教平臺、液晶投影,開通了千兆“校園網”,現已建有校園網站、校園論壇、數字圖書館等系列數字化資源;分批購置500多臺電腦(筆記本),先后裝備三個70座學生網絡教室、三間多媒體教室,三個學術報告廳,并為各處室配備辦公電腦,每位教職工配備筆記本。教師自主開發、制作了一批教學軟件,構建了部分教學資源庫。教師們在每一個教室內都可以進行多媒體教學。網絡覆蓋全校,擁有校園電視臺,可進行現場直播、轉播。擁有天文觀測臺、校園廣播系統、電子閱覽室等先進的教育技術裝備。搬入新校區后我校的硬件設施不斷完善提高,但是軟件應用方面有還待完善,特別是如何提高學校現代化管理,并將數字化校園與學校管理現代化如何更好地融合一起是目前迫在眉睫的問題。

從促成元素上看,一是作為湖北省示范高中,我校承擔的《網絡環境下自主探究性學習策略的研究》、《“學科網站群”高一語文、數學學習資源的設計與開發研究》等課題已順利結題,為我校數字化校園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學校注重創設數字化的多樣平臺來促進學生個性、潛能的發展,多年來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值得總結與進一步提升。二是結合全國“十二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要點,按照湖北省2011年度教育信息化專項課題申報工作的要求,我校深刻認識到未來數字化對學校發展所帶來的廣泛空間。三是需要對這些年來數字化對中學的挑戰與中學教育改革實踐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三、我校數字化校園的設計目標

1、總體目標。 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水平和理論水平,以形成實施“校園數字化和學校管理現代化”的共識,努力探究出數字化中實施現代化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的管理水平,促進學校工作大步跨越,促進教師隊伍的全體提升,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2、具體目標

(1)充實校園網絡資源。 在目前已建成集教育教學、教學管理、教學服務由校內到校外,雙向高速的數字化網絡的前提下,進一步強化措施,充實網絡資源:首先是對本校教育教學、教學管理成果進行整理,整體梳理、精心選擇,形成本校教育教學資源庫。并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充實、調整和更新,為使師生更充分享受資源創造條件;其次是結合本校教育教學實際,借助互聯網,為教師、家長、學生收集并提供教育教學資源,為他們應用教育教學資源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

(2)建立網絡管理平臺。 通過建立網絡管理平臺,促進學校管理模式的變革。把對教師和學生的管理,對教育和教學的管理,與網絡緊密結合進來,發揮網絡的短平快效應,以促進校長、教務人員、教師與學生進行工作、學習與交流的快捷和高效,加快學校內部、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各層面的信息傳遞速度,使校園與社會、校園與家庭更緊密的結合成一個綜合的教育環境。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一支適合“數字化校園”的教師隊伍。

用數字化的要求培訓教師,使全體教師了解數字化、理解數字化,并主動、積極、有效地參與到數字化積累和數字化服務中來,逐步把數字化資源服務納入學校日常工作。

(4)重視管理模式的研究。 對數字化校園中管理模式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形成能夠促進學校不斷超越、教師整體提升、學生全面的高效管理模式。

四、我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內容及應用

第一部分 數字化校園建設

數字化校園的硬件建設。

數字化校園的平臺建設。

第二部分 學校現代化管理

數字化挑戰下的學校德育管理。

數字化挑戰下的學校教與學的管理。

數字化挑戰下的教師專業發展的管理。

數字化挑戰下的后勤服務管理。

上述兩部分相輔相成,數字化校園建設為基礎,為學校現代化管理提供保障。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完善校園網站,強化實用功能,建立運轉平臺。

篇2

一、我校數字化校園現狀

我校校園網始建于2000年1月。通過校園網絡系統的建設,已實現了學校的各種PC機、工作站、終端設備和局域網的連接,并通過中國電信網獲取INTERNET網上的教育資源,形成了結構相對合理,溝通內外的校園計算機網絡系統,建立了基本上能滿足教育教學、管理、決策和科研工作需要的軟硬件環境,初步構筑了教育教學管理系統和學生管理系統平臺、無紙化辦公系統、彈性學習制度管理系統、教學資源庫、師生食堂IC卡管理系統和安防管理系統。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提高了學校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

各主要建筑內均進行了綜合布線,網絡通達每一個工作區。形成了以校內千兆為骨干,百兆接入各教學場所及辦公桌面的網絡拓撲結構。對外與教育寬帶網連通,并30兆連接中國電信網作為輔助信息接入端口。

目前教學管理和辦公網絡化覆蓋率已達85%。全校辦公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房、實訓室全部接入校園網。信息化建設已在學校教育教學、教學管理、科研改革、生活服務、圖書閱覽、網上辦公、師生食堂IC卡等方面發揮作用。

二、數字化校園建設目標

完善校園網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技術先進、擴展性強、安全可靠、高速暢通、覆蓋全校的校園網絡環境。建成一個接入方便,穩定可靠,能夠滿足學校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需要的高速數字傳輸平臺,實現數字化教學、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生活;配合“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建

三、學生的自我控制

學生的自我控制是學生的自我管理技能,它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與學生的認知和社會的發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良好的自我監控能力是現代新型人才應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學生正處于長知識、長經驗而又缺乏社會實踐鍛煉的時期,主要表現為缺乏一定的自覺性和持久性,存在著較大的從眾性和不穩定性,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自我控制對學生時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調節學生內在的潛能,使自己得到最好的發展。因此,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幫助他們實現良好行為的心理控制,是學校和班級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有些自覺性好的班,學生基本上可以達到自我控制。但是對于組織紀律不太好的班級,就需要教師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導。如:幫助學生實施自我鍛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等,最終實現自我控制,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從心理學上來說,師生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強化和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具有主觀能動性,他們渴望被理解和尊重。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因材施教,盡力為學生創造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動的發展。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技能,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健康向上的情感,樹立正確的學習、生活及處事態度,形成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科學的價值觀。上好信息技術課,需要學生、教師的共同努力,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找到樂趣,讓教師教得舒心,學生學得愉快。

參考文獻

[1]陳滿琴.淺談如何組織好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J].科教文匯,2009(8).

[2]曾燕.淺談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2).

篇3

【關鍵詞】校園一卡通;數字化;規范管理

21 世紀是人類全面進人信息化社會的世紀,隨著IT技術對全社會各領城的滲透,“數字化校園”建設成為中國大學高水平建設的重要內容,而校園一卡通就是這其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我院校園一卡通系統成立于2011年,經過三年的探索和努力,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校園卡采用非接觸式加密IC芯片的技術,具有在校園內各類消費和校園管理的功能,使我院廣大師生在校園內的生活更加便捷、衛生以及豐富多彩。

1 校園一卡通及其設計目標

校園一卡通系統也稱為計算機校園卡工程,它集計算機及校園網、IC卡、讀卡設備和管理軟件的技術開發、應用推廣、市場開拓為一體, 是高校校園管理的一項“金卡”工程。校園一卡通系統的建設主要利用IC卡具備的存儲功能形成電子錢包,在校園網的支持下,另外通過與銀行網絡系統的連接,共同建設了先進的管理手段和高效的服務質量,具有高應用水平的應用系統。其設計目標如下:

(1)在全院形成了統一管理的信息平臺、促進教育信息的標準化、構建起優良的數字空間和信息共享環境。在學院實現教學資源數字化、數據傳輸網絡化、用戶終端智能化、結算管理集中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在全院實現了電子支付和費用收繳管理的統一化功能,解決了很多日常的生活問題,并為全院師生的消費提供的便捷的服務,免去排隊、等候、找零的困擾,不但節約了大量的時間而且非常衛生。

(3)借助校園一卡通系統提供的基礎數據,整合且帶動學院內各類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為各個管理部門提供了綜合的信息服務和輔助科學決策,全面提升了學院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4)促進了學院網絡應用基礎平臺建設,逐步完成了應用系統結構的升級。

2 校園一卡通的領取和應用范圍

在每年八、九月份新生報到,我學院采用“先周轉后正式”的方式為新生發卡。正式卡和周轉卡的區別在于:周轉卡為不實名卡,每張卡片都采用編號命名。而正式卡擁有教工或學生的全部信息(包含了姓名、系部、班級、性別、身份證號、學籍號等等)在新生報到的第一天開始發放周轉卡,這樣一來保證了每一位新生進入校園后都能正常的使用一卡通進行消費。用每張周轉卡的編號編輯制作成表單,領取周轉卡的學生都要在表單的對應表格內填寫真實的信息,以方便丟卡后的掛失及補辦。我院卡務中心人員利用1個月時間從學院各部門收集新生信息并且制作出一卡通學生正式卡后,再發到每一位新生手中。

校園卡可作為電子錢包使用,電子錢包可在院內各商業網點進行消費,逐漸免去校園內的現金流通。我院目前開通的消費范圍包括: 食堂、超市、百貨店、面包房、飲用水開水器、理發、洗浴、洗衣、驗光、配鏡、打印、復印、繳納話費、宿舍買電、體育鍛煉等。持卡人在校內各個消費網點持卡消費,從校園卡內的電子錢包中將金額扣除。同時消費流水通過“校園一卡通”專用網絡傳輸到我院卡務中心。卡務中心工作人員經收集、統計、分類后,,即可進行商戶的結算,同時也為商戶提供消費明細和營業額查詢。

校園一卡通內的lC芯片有較大的存儲空間,且封面設計包含了學院標志性建筑、學生相片、系部、班級、姓名、性別、一卡通賬號。在門禁考勤、圖書借閱、各類考試等中起到了可以代替各類證件的功能。 卡內lC芯片還具有城市卡的功能,可乘坐公交、地鐵等交通工具。

3 校園一卡通的充值途徑

由于用卡的學生和教師較多,“校園一卡通”的充值是一個關鍵的問題,該項工作屬卡務中心管理。一卡通的充值系統設立在卡務中心內部,窗口式開放。充值分為人工充值、網銀自助充值、充值POS機自助充值三種。

(1)人工充值只需將卡片放置在讀卡器上,點擊“一卡通系統”的充值按鈕,輸入金額即可完成充值。另外還可不需要卡片進行遠程充值,例如:為學院教工補發每月誤餐費。一卡通操作系統雖功能強大,但操作過程比較簡單。為學生辦理掛失及補卡的業務非常便捷,為一名學生補辦一張新卡只需3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

(2)網銀充值的操作首先要在銀行卡通網上銀行功能,然后在銀行網站進行簽約后,利用K寶登陸充值界面進行自助充值。在網上也可辦理查詢余額、掛失等業務。

(3)充值POS機自助充值需要攜帶銀行卡至充值POS機所在處。刷銀行卡后執行如下步驟:①輸入銀行卡密碼。②在充值POS機上輸入“校園一卡通”賬號。③核對屏幕顯示的信息,確認無誤后。④點擊充值即可。

4 校園一卡通的安全保障

校園卡擁有獨特加密系統,可在一卡通圈存機上自助修改。密碼分為查詢密碼和消費密碼。查詢密碼用于在圈存機處自助辦理:查詢余額、自助掛失、解掛等業務時使用。為了防止一卡通丟失后被盜用,一卡通消費每日有限定的額度(初始額度為:每日50元)。根據不同人群消費能力可在圈存機處自行修改額度,此時修改消費額度輸入消費密碼即可完成。

為了保障全院師生的財產安全,每一張“校園一卡通”在POS機上刷卡消費的記錄數據都會實時的傳輸到卡務中心一卡通系統上。記錄數據包括:一卡通賬號、持卡人姓名、持卡人所在班級(部門)、交易金額、交易時間、操作類型、賬戶余額、證件號、消費類型、流水號、POS號。在學院內,每一處刷卡消費POS機上方都配有高清攝像監控設備來提供最真實的證據。所以在校園內,即使卡片被盜或丟失,都能有據可查。

由于一卡通系統運行的是金融交易數據, 為了使整個系統能夠安全的運行, 我學院在以下兩個方面做了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

(1)卡片安全作為信息載體的基本單元,“校園一卡通”系統采用的非接觸式加密IC芯片。芯片共有16個扇區,每個扇區有獨立的二組密碼及訪間控制,密碼標準采用國際標準DES算法。每張卡片具有全世界唯一的序列號,并具有嚴密的邏輯運算和邏輯加密功能,操作時卡機數據校驗采用CRC方式,需經雙向三次論證,確保卡機在數據文換之前。兩者進行互相身份合法性鑒別,從而使卡片的安全性有了保證。

(2)網絡安全。“校園一卡通”專網與校園網隔離,專用的物理通道保證了各層次網絡連接和信息傳輸的安全性。網絡內部通過MAC端口地址與IP地址綁定,封鎖交換機空余的端口,配置用戶口令,使用不同級別的命令等措施從三方面即網絡互聯、網絡邊界、網絡內部來確保整個專用網絡的安全。

5 總結

“校園一卡通”工程是數字化校園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工程,它為數字化校園提供了全面的數據采集網絡。今后我院還要加強校園一卡通的有效管理,實現校園數據共享,為促進校園一卡通系統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平臺,并結合學院的管理信息系統和校園網絡在教學科研生活等方面的各種應用系統形成全院范圍的數(下轉第182頁)(上接第171頁)字空間。“校園一卡通”還有很多潛在的能力沒有被挖掘,還有更多的功能沒有被使用,而現在學院各個部門都在推動信息化管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學院內還會有更多的領域需要使用到一卡通,那么它將更加便捷的為全院每一位師生服務,這也是對一卡通工作者更大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吳海容.校園一卡通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4):346 - 349.

[2]孫小泉,鄒麗英.校園一卡通的方案設計與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3):29 - 31.

篇4

關鍵詞:藝術院校;數字化校園;網絡建設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800(2013)006-0112-03

作者簡介:楊明成(1983-),男,上海戲劇學院信息中心網絡工程師,研究方向為信息化教育、多媒體教育資源開發;陳永東(1970-),男,上海戲劇學院信息中心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信息管理、媒體創意;張加存(1978-),男,上海戲劇學院信息中心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

0引言

所謂數字化校園建設就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在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將教育、科研、管理、服務等相關資源以數字化手段進行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其得到充分的優化利用。通過實現從環境(如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課件等)到應用(包括教育、科研、管理、服務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空間環境,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空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能力,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數字化、信息化,從而達到學校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的目的[1]。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專門列出一章指出,要加強高等院校數字化校園的建設與應用,利用先進的網絡和信息技術,整合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礎設施,開發整合各類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建立高等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推進高等教育精品課程、圖書文獻共享、教學實驗平臺等信息化建設。可以說,數字化校園網絡建設提高了高等院校的教育質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效率,便捷了在校師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1藝術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數字化校園已成為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和實現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標志之一,各級院校都予以了高度重視。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高校數字化校園網絡建設大體經歷了如下3個發展階段:校園網硬件平臺建設階段、信息應用系統建設階段和數字化、智能化校園網絡建設階段。從目前來看,我國大多數高校已基本完成了第二階段的建設,正在向以信息資源整合和信息服務集成為核心的數字化、智能化校園網絡建設階段邁進。在這一發展過程中,藝術院校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在數字化校園建設及普及方面還存在著如下一些問題:

(1)信息化觀念仍較薄弱。與其它一些專業院校或者綜合性大學相比,藝術院校的學生乃至教師由于其自身的專業特點,對計算機以及相關的信息技術及其應用能力還相對薄弱,信息化素養不高。有些藝術院校的師生乃至領導對數字化校園網絡建設的意義、建設的內容認識不夠全面,片面認為數字化校園建設在高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只起輔的作用,不會影響學校的發展大局,習慣按照常規思路管理學校和進行教育教學活動[2],忽視了數字化校園在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優勢;或者有些領導認為數字化校園建設就是多建設一些信息應用系統,忽視了各應用系統之間在教育、管理、科研以及生活服務之間的數據共享與協同聯動作用。

(2)規劃和建設相對滯后。由于藝術院校師生信息化觀念、信息化素養相對薄弱,加之部分藝術院校相關領導不夠重視,對從整體上建設數字化校園網絡的需求還不夠清晰、目標還不夠明確,缺乏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導致各藝術院校信息應用系統不夠齊全、數字化教學資源不夠豐富,從而嚴重影響了師生在教育、科研、管理、生活服務方面的信息化需求。

(3)數據分散、共享水平較低。由于沒有整體規劃與頂層設計,藝術院校內部各部門的信息化應用大多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開發或引進滿足本部門業務需求的數據庫和應用系統。這些來自不同廠商的信息應用系統在數據編碼、信息標準等方面各成體系,互不兼容,造成各信息應用系統之間數據分散,導致各信息應用系統之間以及部門之間難以整合已有的信息資源,相互之間難以實現數據共享和交互,從而形成眾多的“信息孤島”[3]。

(4)個性化服務能力不足。Web2.0時代,移動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以及移動終端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支撐了諸如移動信息平臺、移動辦公、移動學習等移動服務,從而使得師生使用不同終端完成移動協同辦公、在線學習,按需隨時隨地獲取信息成為可能[4]。而傳統的校園網絡信息服務模式顯然已經很難滿足師生的這些個性化信息服務需求。

(5)組織機構不夠完善。數字化校園建設階段涉及到跨部門、跨業務的信息系統建設,那么突破部門利益、打破業務界限,成為數字化校園建設階段必然要解決的問題。而當前藝術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組織機構與教育信息化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單一部門替代組織機構,導致缺乏統籌規劃。在部門設置中,有些藝術院校的網絡中心(或教育技術中心)隸屬于學校圖書館或科研處或宣傳部,沒有成立專門的信息化組織機構,把數字化校園建設當作一項項目工程,其規劃、管理和實施大多由網絡中心(或教育技術中心)來進行,甚至最終決策都是由網絡中心(或教育技術中心)來決定,這種弊端顯而易見;二是組織機構形式松散、缺乏行政決策權,導致職責不明、推動力度不夠。有些雖然成立了專門的信息化組織機構,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由于人員組成不合理、整合難,加上組織機構行政職能弱小,特別是缺乏跨部門行政決策權時,很容易出現決策難、協調難、“拍板”難等現象[3]。

2藝術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問題解決對策

(1)提高對數字化校園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學不僅僅是學術研究處于國際前沿、學術大師匯聚、師生素質很高的地方,校園網絡帶寬是否通暢、上網是否方便快捷、數字化資源是否豐富、是否具有良好的網絡教學、辦公、科研環境,也是衡量一所現代化大學發展、辦學水平至關重要的因素。因此,藝術院校的各級人員尤其是校級領導要提高對數字化校園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切實把它當作一項推動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促進教學改革的系統工程,統一部署,制定出總體規劃,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步驟。此外,將信息技術課程納入藝術院校學生的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同時為教職員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舉行教育技術方面的培訓,以提高全校師生的信息化教育教學應用能力。

(2)制定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整體規劃和設計。數字化校園涉及到校園建設的方方面面,在制定數字化校園建設方案時,要根據現實與長遠發展需要進行各信息應用系統的總體規劃與設計,綜合教育、管理、科研以及信息技術部門等各方面意見,確定本校的具體建設目標、技術路線和實施方案。規劃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各信息應用系統擴展性以及相互之間的兼容性,為以后的業務發展留下足夠的空間。同時要確保信息系統數據標準的統一、系統之間的集成和數據共享,這樣才能消除“信息孤島”,最終構建一個科學完善的數字化校園環境,從而為藝術院校的教學、科研、管理以及生活服務提供一個良好的信息化支撐環境。

(3)加強個性化服務需求,拓展網絡信息功能。在Web2.0環境下,個性化信息服務要取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得到用戶支持,即能夠吸引用戶接受個性化信息服務,使用個性化信息服務功能。而吸引用戶接受個性化信息服務的第一步就是細分不同用戶,增強對用戶的信息需求分析,突出個性化。例如,在校園信息門戶平臺建設方面,內容上,要盡量多地集成更多更好的功能,這些功能不但可以分類管理,而且可以按需組合;形式上,要提供更好的個性化支持,不但要有豐富的頁面模版,而且用戶還能自定義頁面內容,調整頁面顯示風格;交互模式上,要提供可定制的信息推送和自主服務;訪問方式上,要提供更多類型的終端支持。具體而言,就是要實現單點登錄,統一身份認證,個性化使用環境,信息與推送,實現信息的綜合高效檢索等功能[3]。

(4)建設滿足藝術院校學科發展特色的藝術類數據庫。作為藝術院校,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對內對外演出,期間積累了大量珍貴的音視頻及圖片資料,這些資料對教學科研具有重要作用。將這些珍貴資料進行數字化管理,根據學科需要建設一批有針對性的藝術類特色資源數據庫。

(5)健全組織機構,加強制度保障。數字化校園建設是一項涉及高校各個方面的全方位工作,必須建立一個跨部門、具有高度權威的組織機構。該機構由校級領導擔任領導職務,同時建立相關保障制度,實現責權統一。此外,應建立數字化校園建設信息化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小組、項目實施小組三級組織。數字化校園建設領導小組應有常設辦事機構,如信息化辦公室,承擔日常的事務性工作,并賦予該機構一定的行政職能。機構領導由相關主管的校級領導兼任,人員構成要注意業務與技術相融合。

3上海戲劇學院數字化校園建設規劃

3.1總體規劃思路

作為一所藝術院校,上海戲劇學院數字化校園建設起步較晚,但起點較高。為了滿足全校師生各類數字化教學資源需求、打破各級應用系統之間“信息孤島”弊端,真正實現數字化校園網絡環境,上海戲劇學院“十二五”期間數字化校園建設以協同學理論為指導,以服務于學校的教學、科研、演出為核心,以“跟進、跨越、特色”為建設原則,通過借鑒國內外一流藝術大學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技術水平、運行模式和發展趨勢,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通信設備[5],建成與“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現代化藝術大學相匹配的高帶寬、高性能數字化校園網絡環境,為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演出以及生活服務提供一個高速、高效、穩定、可靠的數字化網絡傳輸平臺;依托各相關部門,通過制定全校統一數據標準與接口,對學院的教學、管理、科研、演出、資產、財務、后勤、辦公等各類信息應用系統進行數據集中與整合,實現各部門之間信息系統的協同與聯動,從而實現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數據統一與共享,達到高校信息化發展第三階段的建設目標——信息資源整合和信息服務集成,使上海戲劇學院在數字化校園建設方面達到國內外一流藝術大學的水平。

3.2主要建設內容

3.2.1信息化應用系統建設

目前,學院已建立并投入使用的各類信息系統包括:教務管理、圖書管理、媒體點播、OA自動化辦公、郵件服務、學生信息管理、招生管理、人事管理、檔案管理、財務管理、校園資產管理、校園一卡通、職工薪酬查詢、視頻等。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通過調研發現目前現有的各類信息系統還難以滿足師生在教學、科研、演出中的應用需求。對此,上海戲劇學院“十二五”數字化校園建設期間將進一步加強信息化應用系統建設,重點建設兩類具有藝術特色的信息應用系統:

(1)教學科研演出類應用系統。根據學院藝術學科建設發展以及對外演出需要,建設學生入學/離校管理系統、智慧教室、精品課程管理、藝術人才體質檢測系統、遠程互動藝術創作教學實驗室、E創平臺、科研項目管理系統、演出管理、服裝道具管理、虛擬現實合成、影視剪輯演播等系統。

(2)藝術類特色數據庫。作為一所藝術院校,學院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對內對外如表演、舞蹈、影視、戲劇戲曲、新媒體創意等各種珍貴素材資料,針對目前各類資料分散化、紙質化等現象,將逐步建設一批藝術類特色數據庫,如戲劇戲曲學數據庫、設計學數據庫、舞蹈數據庫、電影電視數據庫、電子期刊數據庫、創意素材數據庫、數字媒體資源庫以及圖書管、檔案館、博物館三館合一建設等。

此外,在建設過程中,根據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將逐步升級校園網絡帶寬,實現教職工高速上網;建設無線網絡系統,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進行機房改造,實施服務器虛擬化;建設學院公共數據中心,實現全院數據共享;建立網絡安全系統和信息運維系統,實現校園安全運行保障。

3.2.2信息系統集成建設

為了實現學校信息化發展第三階段的建設目標——信息資源整合和信息服務集成,在“十二五”數字化校園建設期間,還需要逐步建設以下三大系統平臺:

(1)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統一身份認證系統(Unified Identity System,簡稱UIS)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基礎性平臺之一。通過建立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及其相應的基礎支撐平臺,為校內其它各部門的信息應用系統提供明確的數據接口、應用接口、用戶接口規范以及服務權限,實現對原有信息應用系統的集成與新應用的擴展。通過對學校內各信息應用系統的分析研究,找出各信息應用系統的接口和相應的協議標準,特別是對各個業務部門的需求進行再分析,找出它們的共性,加以整合,最終實現認證系統的統一。

(2)統一共享數據庫系統。統一共享數據庫系統建設是解決各類信息應用系統之間“信息孤島”所帶來的信息屏障的有效手段。從技術上來說,突破“信息孤島”,就是要將各部門的信息應用系統數據庫相互關聯起來,使這些彼此孤立的數據相互聯系在一起,實現數據交換,最終達到信息共享的目的。數據倉庫、數據挖掘技術、跨平臺技術等諸多新技術為信息應用系統集成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

(3)統一信息門戶系統。統一信息門戶系統是一個面向全校師生的個性化應用集成和信息整合平臺。它為師生訪問數字化校園網絡的應用服務和相關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統一入口。該系統要擁有風格管理、頁面設置、日程安排、收藏夾、信息訂制推送等友好而又靈活的個性化設置功能;通過深入的應用集成,把目前師生最常用的電子郵件、OA自動化辦公系統、人事、學工、教務、數字教學資源庫、檔案、校園一卡通、圖書館、招生就業等信息應用系統整合在一起,并提供了大量工作、學習、生活方面的服務信息。

上海戲劇學院數字化校園建設按照功能描述,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

4結語

數字化校園建設是一項宏大、復雜、長期的系統性工程,涉及校內各個部門院系的方方面面,在建設過程中必須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分步實施、信息共享”的要求有序推進。不僅要認識到位、技術到位、措施到位,而且要不斷創新發展,只有這樣數字化校園建設才能步入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譚義東.“十二五”期間西部新建文科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新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1(2).

[2]邱樂,劉軍,程學新.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21).

[3]舒暢.高校數字化校園的壁壘——信息孤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5).

篇5

論文摘要:文章闡述了數字化校園建設服務的重心與主要內容,指出了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的認識誤區,提出了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策略及可持續發展的步驟。

1數字化校園建設服務重心與主要內容

1.1數字化校園的概念

數字化校園的說法來源于“數字地球”.它是一個全新的事物。人們對數字化校園給予了不同的詮釋,但目前還沒有比較權威的定義。一般認為,數字化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系統為依托,支持學校教學和管理信息流,實現教育、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應用,使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網絡化無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數字化校園服務重心

學校的中心任務是教學,教學是學校的本質屬性,是學校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它規定著數字化校園建設必須圍繞著教學進行,一切技術與手段都應為“教學服務”而展開。據美國在l999年進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園計劃”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學認為“科技與教學的有效結合是目前面臨的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和挑戰”。負責該項課題研究的凱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調查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始意識到,對于大學應用信息技術來說,最關鍵的問題實際上并不在于技術和產品,而在于人。換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師和學生……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們逐漸認識到,在使用信息技術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幫助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這些設備。”這充分說明了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核心是為教學服務的。

1.3數字化校園建設主要內容

硬件建設:備課和示教設備(如備課用計算機、掃描儀、數碼相機、攝像機、資源管理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室等);學習設備(如計算機教室等);管理設備(如校務、教務、政工、財務、后勤等管理用計算機、打印機等);網絡設備(如服務器、交換機、網卡、網線、光纖等)。軟件建設:操作系統,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軟件,課件制作平臺及工具軟件,示教及學習軟件。理論建設:教育理念建設.教育體制建設,教育模式建設,學習模式建設,教師角色形成機制建設,教育評價機制建設。

2數字化校園建設認識上的誤區

2.1重硬件.輕軟件,忽視理論建設

目前,數字化校園建設中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嚴重。主要表現在投資少,維持基本教學必須的軟件在數量、品種和質量上都嚴重不足,無法使硬件的功能得到發揮;忽視軟件版權問題,使用盜版操作系統等軟件,埋下了潛在的危機,一旦遇到嚴格的維權行動。就可能帶來巨大的損失;沒有形成權威的機構和配套的政策、制度來保證示教和學習軟件的開發、升級、維護以及地方化,使師生能夠及時方便地得到適用的教、學軟件。而理論建設研究滯后,多是零散的、初級的,缺乏組織性和系統性,極大地制約了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進程和健康發展。

2.2用技術提供的可能性替代現實實施的可行性

軟硬件企業出于贏利的動機。其設計的各種軟硬件方案,從理論上講,具有明顯的先進性,但在實際上,往往了忽視了我國學校實施的可行性。(1)忽視了方案的經濟可行性。中國是窮國辦大教育,除少數發達地區外.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教育經費一直十分緊張,根本不可能拿出大筆資金滿足那些先進方案的開發建設。(2)淡化了方案的技術可行性。由于數字技術發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學校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又使得教師無法率先獲得對先進的軟、硬件進行學習和演練的機會,使得這些先進的方案常常難被學校師生全面掌握。(3)模糊了學校對方案功能需求的必要性。為增強產品競爭力和方案對學校的吸引力,企業常常在方案中應用新的技術,在宣傳中也大量使用帶寬、升級、擴展、浮點運算、網絡拓樸、資源庫等概念加大營銷力度,而這些企業著力渲染的功能,多數是學校根本不需要或很少能使用到的。

2.3硬件建設中的本末倒置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備課和示教設備以及學習設備是與學校中心工作聯系最緊密、對教育質量影響最直接、對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改革促進最大的因素。備課和示教設備、學習設備是數字化教學必不可少的工具,管理設備是提高管理水平,營造良好教學環境的工具。而網絡設備則是將前三類設備聯系起來,實現資源共享、發揮系統功能的工具。如果沒有足夠的和合理利用的前三類設備,再好的網絡設備也是無法發揮其作用的。

由于對數字化校園認識的局限性,許多學校忽視了我國教育所能提供的經費條件、人員素質等辦學實力的現狀,表現出一種浮躁的心態,在實施數字化校園建設中有技術上的一步到位和時間上的立馬實現的思想,把數字化校園建設這樣一件長期而又艱巨的工程簡單化,把發達地區和重點高校的特化經驗普通化,盲目應用到地方學校和中小學,使數字化校園建設失去了持續有序的發展動力。一些“校校通”工程建設也暴露出問題。2002年8月26日《中華工商時報》網絡版有文章指出:教育全連接,80%沒有充分利用。IT廠商們接下了一個又一個的校園網建設大單,花費學校大量經費,苦心建起的校園網卻大部分閑置起來,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3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建議

3.1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理論研究

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理論建設是相對于硬件設、軟件建設更為薄弱、滯后的部分。而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決定了理論研究應該超前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理論研究已是迫在眉睫。(1)建立必要的組織機構,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大問題進行識別、分解.為研究的開展提供課題指南。(2)從企業、科研機構、高校、中小學、教育管理機構等部門遴選研究人員.建立數字化校園建設的人才資源庫,使研究人員結構合理。(3)以系列課題形式將已識別的問題分解到相關研究人員手中進行系統的理論研究。(4)對研究的結論進行有組織的驗收、評估、實驗、改進和推廣應用。

3.2調整數字化校園建設核心和順序

調整數字化校園建設核心和順序,即調整現行“先建網——再開發資源——最后應用”的建設步驟,按照“先從教學應用著手——通過需求達到或超過供給的內在動力促進資源和網絡建設”的技術路線進行。(1)以服務教學、實現教學數字化為建設核心。將投資重點和優先項目調整到目前已經成熟和穩定的對教學起直接作用的設備上來。(2)管理設備及管理軟件的建設應注意數據、接口標準的統一,并圍繞提高管理效率、優化教學環境的主題展開,為后期聯網奠定基礎.同時注意加強管理數據挖掘功能,讓管理設備成為學校及各部門領導提高決策水平的得力助手。(3)學校網絡建設應在教學設備和辦公設備的建設與利用達到一定水平.對數據共享與交換需求較旺盛,網絡技術標準趨于成熟時加大投入;應本著先內部網絡、后因特網的原則進行規劃,尤其是在中小學,不應過于強調互聯互通和適時交互的功能,與因特網相連可以在專線、拔號等方式中靈活選擇。  3.3推出符合實際的經濟型解決方案

不同地區學校的經濟環境和發展水平差異大.應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案和建設進程。(1)高校和經濟發達地區學校可從現行企業的大量解決方案中選取適合的方案進行快速開發。(2)各地中小學應根據自身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技術方案和建設步驟.建設中注意因陋就簡.在保證基本功能的情況下.盡量采用經濟的產品。(3)教育主管部門應根據不同級別、不同地區學校的實際情況提出多種建設目標、進程和評估方案.避免不發達地區和地方學校不顧自身能力與發達地區或重點高校盲目攀比現象.使建設持續有序地進行。

3-4開展教、學軟件的開發模式研究及實施解決教育軟件的版權問題、軟件的開放性和適用性問題。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加強選擇軟件平臺的技術指導.把好軟件學習、使用人門關。以政府批量采購的措施降低采購成本。以政府控制軟件版權的策略解決教學軟件的開放性問題。(2)充分利用教師隊伍中科研能力強的群體自行開發實用的軟件。也可與企業聯合共同開發。

4持續搞好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步驟

4.1認識階段

在各級各類學校只有少量的計算機單機運行時。師生員工通過各種學習資料、媒體和參觀等形式對數字技術的用途開始形成理性認識并有意識地關注此領域的相關信息。學校領導開始關注兄弟單位建設情況。咨詢數字化教學對本校的發展可能產生哪些影響.在不同層次、不同進程和使用程度上開始進行建設規劃和經費、人員的安排和骨干人員的培訓與人才儲備。

4.2學習階段

學校的計算機數量有了大量增加.主要的辦公場所都有了配備.人們都可以從身邊直接感受到計算機應用給教學帶來的便利.只要愿意還可以有一定的上機學習時間。人們開始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操作一些比較有名的商業教學軟件和由各種渠道交流、獲得的軟件。開始嘗試制作自己的課件,參加各種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教學競賽。開始嘗試在自己的一些課堂上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管理人員也開始運用各種管理信息系統進行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水平。學校與外部的數據交流大部分并不是通過專門的網絡.而是以光盤等硬件存儲傳遞。有時也通過調制解調器上網傳遞。

4.3使用階段

學校計算機設備和數字化資源已經初具規模.基本能滿足大部分正常教學的需要。大多數教師也具備了駕馭設備、運用資源開展數字化教學的素養.并能夠根據學校教學實際進行資源的二次開發。計算機在學校Et常工作管理中的使用已經實現常規化.并能運用各種數學模型進行統計、分析.為學校的評估、規劃、決策等提供一定的參考。數據的傳輸和交流可以通過少量的電話線上網來進行。

4-4網絡化階段

由于數字化教學已經常規化。對于數據的需求、傳遞、交互的要求越來越大、越來越頻繁,建設校園網成了當務之急。通過校園網把已經運行的教學系統、教務管理系統、學校行政管理系統、后勤保障系統等構成一個統一體.形成了完整的學校管理信息系統。由此。學校內部各環節工作有機地協調起來,許多工作自動完成.不再需要人工的參與.學校管理和教學已經相當輕松,具有很明顯的研究性質.管理人員和教師的精力主要放在數字化資源的改進與完善。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方面。在這一階段。校園網已經通過寬帶與Internet互連.對外數據交流的流量也漸漸增大。但總的來看。學校還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整體。對系統外部的依賴性還不是很強。

4.5信息化階段

篇6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規劃;建設

    數字化校園是利用計算機、網絡、通訊、多媒體等,一系列現代技術來實現對學校的管理與服務功能,這一技術能將學校所有的信息進行數字化,然后由學校的相關人員對這些內容進行管理與整理,把校園建設成為一個面向社會的虛擬空間,從而提升學校的知名度。下面,筆者將對數字化校園進行詳細的分析,并進行規劃與設計。

1.建設數字化校園的要求

數字化校園的網絡應覆蓋到整個校園,并且網絡必須運行穩定,一般情況,都會采用有線網絡,而在一些特殊場合則設置無線網,所謂特殊場合主要是指一些不宜布屬線纜路由器等設備的公共場所,如階梯教室、圖書館、操場、食堂、體育館等。

數字化校園必須將所有管理和服務覆蓋到整個校園,一般而言,學校的教學、管理、生活等各個方面都應涉及到,而這些內容主要是建立在校園一卡通系統上面的,而校園一卡通系統的各個功能都是按照每個校園的不同情況而設定的,一般,會有信息查詢功能,消費功能,圖書管理功能,考勤功能等,其他內容則因校而異。

數字化校園除了以上功能外,從大的角度來看,應實現數據的共享功能,對校園內的用戶按照不同權限進行統一的管理。數字化的虛擬校園在網絡上是一個龐大的數據中心,為學生提供實時的網上教學,并提供學術研究的交流平臺等一系列在線服務,讓學生享受到隨時學習隨時交流的便捷服務。

2.數字化校園規劃注意點

在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規劃中,其實有許多注意點,但是,這些注意點卻往往是人們最愛忽視的,對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不要盲目進行規劃,必須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只有這樣,建設出來的數字化校園才能夠達到真正的目的,才能真正被使用到現實中,下面,筆者歸納了幾個注意點,以幫助規劃。

(1)注重教學應用

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教學,因此,在作建設規劃的的時候應以在教學中的應用為主。不管是對交流平臺的應用,還是資源共享的應用,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幫助學習,為師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務。不過,不少學校對校園進行數字化建設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教學,更著重于對校務的管理,而教學方面的應用相對來說要少得多,筆者認為這樣的數字化建設效果并不是很好。根據四川省教育局研究得出,目前,學校最急需要的幾大應用系統為教務管理系統、教學與學習系統、電子政務管理系統以及校園一卡通系統。

(2)硬件與軟件的建設必須雙管齊下

在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中,硬件設備的使用是基礎,而軟件系統的使用也是一種保障,現在的許多學校都過于重視對硬件的建設,卻忽略的對軟件的建設,要知道,硬件建設的再好,如果軟件不足,對于許多功能的應用是非常難以實現的。有的學校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并且想讓自己的學校看起來條件更好,于是,將大量經費投入到硬件的建設中,卻忽略的對軟件的建設,而事實上,如果只有硬件建設,忽略對軟件的建設,投入的經費再多也不一定能夠得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對于硬件的建設與軟件的建設必須雙管齊下,哪個都不能被落下或直接省去。

(3)資源的共享是重點

在數字化校園中,他的典型特征就是擁有大量的信息資源,而這一點從它的名字——數字化校園中,就可以深刻地體會出來,如果沒有這樣的特征,那就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校園。到目前為止,數字化校園已被許多學校所應用,因此這個名詞已經不陌生了,這些校園也都擁有自己的校園網站,但是這些網站的信息量非常少,這一現象表現在:校園網上的信息許多天甚至好幾個月才會更新一兩次;老師學生沒事不會上校園網,即網站訪問量少。這樣的校園網站就完全沒有意義了,學校對數字化校園投入的經費完全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個有生命力的數字化校園是需要資源共享的。這一平臺是數字化校園的數據匯聚點,是數字化校園的運行支撐點,那么數據共享平臺的重要性也就顯而易見了。

(3) 應用系統

在選擇應用系統方面,應選擇技術比較成熟的系統,一般應用在教學方面的,技術比較成熟的系統有:辦公系統、學生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綜合查詢系統等,以下就不一一例舉了,對于這些應用系統而言,雖然功能比較齊全,但是并非完全符合本校的情況,筆者建議有能力的學校最好自行開發應用系統,或者二次開發,這樣才能夠與本校的實際情況完全進行聯系起來。

(4) 應用支撐平臺

數字化校園應用系統支撐平臺主要由門戶信息、認證信息、管理信息以及安全系統組成,通過對這一平臺的設計與建設,使數字化校園成為一項可以持續發展的項目,具體能夠實現的目標有六個,第一,將全校系統的數據信息編碼規范化;第二,全校師生訪問學校資源的時候可以 按照不同權限進行操作,該系統將統一進行身份認證;第三,全校師生可隨時訪問學校資源,該系統直接提供了相應的入口;第四,全校師生訪問資源的時候,該系統會將全校的數據和信息編碼放在統一的數據入口;第五,該系統能夠有效維護網絡的正常運行,對網絡進行管理,使網絡更安全[5]。

(5)制度和人才

想要建設數字化校園,光有先進的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對于數字化校園的管理需要有好的制度與能夠勝任此項目的人才,能夠很好的管理數字化校園才能夠很好的使用數字化校園。因此,在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過程中,制度和人才相當關鍵。我們應組織專門的人才團隊對數字化校園進行管理,并對數字化建設的管理制定出完善的制度,這樣才能真正的將數字化技術合理地應用到校園生活中。

現在是一個文明的社會,走到哪里都需要知識,學習成了人類的首要任務,因此,校園成為了人類最熟悉的生活場所,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個便捷的,管理有素的環境中,那么,對校園進行數字化建設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只有建設好數字化校園,教育事業才會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菲利普·G·阿特巴赫,覃文珍. 全球化與大學——不平等世界的神話與現實[J].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06,(01) .

[2] 趙國棟. 數字化校園:理想與現實[J].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07,(01) .

[3] 韓錫斌,楊娟,陳剛. 基于知識管理的大學數字校園的概念、架構和策略[J]. 中國遠程教育, 2005,(08) .

篇7

一、處理好“路、車、貨、人”四個要素間的關系

“路”就是指要有一個適合本校實際,并有一定發展空間的網絡硬件環境;“車”就是指網絡硬件平臺上所能運行的各種軟件;“貨”就是指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及各種行政管理所需的資料庫和數據;“人”就是指駕馭網絡的使用者。

在建設前期,要認真做好需求分析,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做出一個總體方案,然后根據投入的資金到位情況,一般采用總體設計,分步實施,使校園網的建設有整體性,可發展性。在需求分析設計方案中,主要完成校園網中結點數量(包括今后有可能設點的)及位置的確定、網絡實現的功能分析、網絡結構的選型分析、網絡操作平臺的選擇及接入Internet的方案分析等。

網絡功能,對于學校來講一般可歸納為實現教學與辦公自動化、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流、校務管理信息化。在網絡功能分析中,要在眾多的功能模塊中,有急、緩之分,難、易之分,及各模塊間的相互關系,為分步建設網絡環境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二、根據校園建筑實際和發展需求綜合布線

在網絡建設過程中,綜合布線是網絡建設中的重要工程,關系到今后網絡運行的好壞。一定要根據需求和校園建筑情況及將來的發展需求情況,進行綜合考慮,認真設計,一次完成。如是新建樓宇,綜合布線應在建筑設計中加于考慮,在建筑工程中進行預鋪。綜合布線要遵守如下原則:性價比高,實用性強,靈活性好,易擴充,易管理。

三、認真做好教職員工的培訓工作

為確保網絡投入應用后,就能發揮其作用,需要認真做好教職工的培訓工作。在培訓中,對全校教職員工、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有針對性的培訓,讓他們了解校園網能做什么,自己該做什么,掌握什么知識等。通過網絡的運用,在教與學上有什么提高,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有什么變化,充分發揮大家的思維空間,為全面實現素質教育及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提供更多的機會。以此保證相關人員能正確、高效地運行和開發校園網及其資源。

四、建立校園信息平臺

在數字化信息資源的建設過程中,作為網絡管理維護者,除了做好資源的收集、整理,上傳到網絡服務器的工作外,還要在校園網上建立一個信息平臺(即校園網站),只少應設立如下服務項目:

1.推薦優秀網站,建立超級鏈接,使本校師生都能快速地了解外部網站情況,有選擇、有目的地瀏覽相關站點,收集信息,并為下一步的開放性教學實驗環境做好知識和技能上的準備。

2.校園內的動態新聞,及時報道校內的各種情況和事件,使網站成為一個新的師生交流窗口。在條件成熟后,為各班級、教研組在校園網上建立自己的站點,并做好服務、技術保障。

3.建立一個網絡數據庫平臺,收集優秀教案、試題、課件及各種素材資源,供全校師生學習工作所需。

五、要注意的幾個具體問題

在校園網規劃建設中,應注意避免如下幾個問題:

1.重硬輕軟,投入資金分配不合理,造成硬件建設不遺余力,設備檔次非常先進領先,但軟件卻非常貧乏,甚至沒有一個正版軟件,不能真正發揮校園網的作用。

2.有網絡外形,無網絡實質,電腦是連起來了,但實際還是單機作業,既沒有在網上辦公,也無網絡應用的開發,甚至網絡的基本功能都未運用。

3.網絡建設了,但管理跟不上,沒有相應的制度、規范等,使網絡不能正常運行和應用。

4.在網絡建設中,配置不合理,功能閑置多,要么一味追求廉價,要么一味追求新高,結果是高的閑置多,低的功能不夠用,造成使用不久,就要升級更新,造成重復建設。

篇8

數字化校園 規劃 設計

近期,學校加強了校園信息化的建設步伐,各個高校已陸續成功建立了教務管理系統、學校門戶系統、學校郵件管理系統與圖書館管理系統等。這些應用系統的建立,有助于學校的建設與進一步發展。可由于學校信息化建設存在集成度偏低、信息孤島現象嚴重以及信息化建設無法滿足高校的需求等缺點,因此,啟動“數字化校園”建設顯得尤其重要。所謂“數字化校園”建設,指的是以網絡作為基礎,運用具有先進性的信息化設備與工具,把校園內部的資源全部數字化,從而使得校園形成一個數字化的空間。“數字化校園”有利于學校實現由教學環境(如教學設備與教師等)、教學資源(如圖書與課件等)至學校活動(如校園內部管理、服務和辦公等項目)全部的數字化。

一、“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目標與原則

“數字化校園”建設應當于傳統校園作為基礎,從而建立起一個數字化的空間,進一步拓展校園內部的時間與空間的維度;進一步提升傳統校園的辦事效率;進一步拓展傳統校園的管理功能,最終達到實現高校在教學過程當中的全面信息化,實現高校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科研成果與管理水平的目標。

“數字化校園”建設應當完成的目標:(1)校園網絡系統的信息、接口標準擁有統一性;(2)“數字化校園”的數據網絡具有高性能,且能夠供應有線和無線一體化網絡服務,保證用戶管理與安全管理性能優質;(3)能夠成為全校服務的數據中樞,其中包括主機托管服務、數據備份與安全服務等;(4)構建校園內部的電子身份系統,使得全校的用戶以統一的電子身份使用網絡應用系統,以確保用戶的電子身份具有唯一性與真實性;(5)構建學校的一卡通體系,以實現IC卡和教務系統與人事系統等密切集成等。

“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基本原則:(1)經濟性與實用性。“數字化校園”應當從高校的實際需求出發,設計除了滿足當前高校的應用需求外,還必須滿足未來的應用需求;(2)先進性、標準性與延續性。堅持使用符合國際標準化的新技術,并且嚴格參照國際相關規定進行設計與施工,確保網絡系統在長周期內不會過時;(3)系統具有可靠性與穩定性。除了保證技術具有先進性與開放性外,還應當加強系統結構和技術措施等方面的建設,以保證系統運行具有可靠性與穩定性,使得系統運行的無故障時間達到最大化;(4)易管理性與易維護性。系統應當易于管理與調整,以保證當系統中的部件出現故障的時候,能夠及時提供有效性的方案排除故障;(5)靈活性與可拓展性。對高校當前的業務以及未來業務發展需求,要求系統具有升級便捷性,有利于今后系統服務的拓展;(6)安全性與保密性。在系統應用平臺的設計當中,除了能夠保證信息資源具有共享性外,還應當確保保護與隔離信息資源。應當針對不一樣的應用系統與網絡通信環境,采用不同的技術,以保證系統運行具有安全性與保密性。

二、“數字化校園”網絡規劃與設計

1.構建信息標準化體系

“數字化校園”的信息標準化構建以國標和部標為基礎,并且結合各個標準的兼容性、統一性和可拓展性,構建形成一整套適應高校自身的實際信息化標準系統。在此基礎上還應當構建高校信息的管理標準集,以指導高校的信息化構建、服務以及運行、維護保障等。“數字化校園”的信息標準化要求信息于收集、處理、轉換和傳送等過程當中保證具有統一性、科學性以及規范性的分類與描述,以實現相關信息數據在傳送和轉換過程當中具有規范性,使得信息能夠有序地流通,充分發揮信息資源有效的綜合效益。

2.身份認證平臺的統一性

統一的用戶身份認證平臺作為“數字化校園”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能夠滿足各個應用系統的集中式用戶身份認證操作,能夠提高“數字化校園”的應用系統具有安全性。運用相應的集中認證技術,有利于實現應用系統用戶的管理接口具有統一性,有利于實現統一集中式管理全部的新建系統用戶的認證,最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集中認證。統一的用戶身份認證平臺系統確保“數字化校園”的全部用戶身份認證的統一性和有權限進行交付。用戶經過統一的信息門戶實現其單點的登錄,可避免整體上的重復投資。該系統構建的重點為:用戶相關資料的集中性存儲以及管理;對用戶的身份進行集中式的驗證;用戶的訪問權限控制與管理。具體的包括用戶的目錄服務、認證和單點登錄服務、角色與授權管理、信息數據的維護和用戶的日志管理等。該系統于性能上應當著重考慮其傳輸信息的安全性、信息數據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和系統的容錯性與可拓展性。

3.信息門戶平臺的統一性

統一的信息門戶在“數字化校園”體系結構當中的最上層,能夠實現“數字化校園”各個應用系統和用戶之間交互服務的過程,是“數字化校園”信息對外展示窗口,同時也是各個應用系統當中的應用服務集成與部署的平臺。統一的信息門戶平臺能夠有效地組織“數字化校園”所分立的每一個業務系統當中的不同功能,以提供統一的用戶信息服務入口。

4.信息數據的中心平臺

當前,高校所構建的“數字化校園”當中的每一個業務應用系統存在信息的孤島現象,信息數據中心平臺的構建可為信息數據的共享和交換提供一個平臺,該平臺可面向相關業務應用,具有安全可靠性、操作簡易性、技術先進性、靈活性、可拓展性以及統一規范性。該平臺經過對數據的交換工具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數據過濾、清洗以及雙向性的傳遞等,可實現“數字化校園”各個業務系統與數據中心交換平臺之間進行數據的交換與共享。有利于學校在教學、科研以及管理、服務等方面提供統一性、規范性、技術性和精準性的權威信息數據服務。

三、總結

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發展與進步,高校所擁有的計算機數量逐日增多,并且其辦公自動化日益普及。“數字化校園”是高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和基礎設施,也是高校進行教學與科研必不可少的硬件環境之一。所以,合理科學地構建“數字化校園”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胡伏湘.高校信息化建設與數字化校園的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5,(10):54-56.

篇9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研究熱點;研究趨勢;CiteSpace

中圖分類號:TP3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3)009000403

作者簡介作者簡介:熊頻(1977-),女,碩士,華南師范大學網絡中心實驗師,研究方向為數字校園、校園一卡通、教育信息化;劉志純(1991-),男,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學生,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

1研究背景

數字化校園,始于1990年由美國克萊蒙特大學教授凱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1990)發起并主持的名為“信息化校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的大型科研項目。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各高校紛紛在校園內建設局域網。隨著CERNET的建成和全面開通以及教育信息化、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等戰略的實施,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網絡多媒體教學應用逐漸成為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主流,即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對學校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等有關的所有信息資源進行全面的數字化,并運用科學規范的管理對這些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集成,以構成統一的用戶管理、統一的資源管理和統一的權限控制,把學校建設成面向校園、面向社會的虛擬大學。顯然,數字化校園是基于校園網的概念發展而來的,但是在內涵上卻要豐富得多,數字化校園既有傳統的硬件設施和網絡系統的建設,同時又為教學科研、管理、生活服務等各方面提供數字化服務。

2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詞頻分析工具CiteSpace,將定量研究與定性分析相結合。CiteSpace是一種模擬人類進行數據分析,幫助某些領域的判斷、決策、預測的科學知識圖譜工具,由美國德克賽爾大學的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陳超美博士開發。CiteSpace可以在識別突現詞和突現文獻的基礎上,給出這些突現文獻的施引文獻聚類,這為我們準確快速地辨識和探測研究前沿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CiteSpace能夠通過引文網絡分析,找出學科領域演進的關鍵路徑;找出學科領域演進的關鍵節點文獻(知識拐點);分析學科演化的潛在動力機制;預測學科或知識領域的研究前沿[3]。

本研究在具體運用CiteSpace時,采用了科學計量、信息可視化分析與統計分析等策略,包括引文分析、共被引分析、聚類分析等具體的技術手段。文獻的被引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獻的影響程度和質量的高低,通過引文分析,結合信息可視化技術,找出高被引文獻,也就是學科領域發展的關鍵節點文獻,就可以探索學科演進的關鍵路徑,揭示學科發展的背景,挖掘學科演進的動力。文獻的共被引是指兩篇文章的共被引頻次,該頻次越高,表明文章間關系越密切,意味著兩文獻的學科背景越相似。借助信息可視化技術,可將期刊、文獻、作者等分析對象之間的復雜關系通過共被引網絡簡化為較少的若干聚類群之間的關系,并通過科學知識圖譜形象地表達出來,進而研究學科演進的結構和特點。聚類分析是對具有多項指標的數據進行分類的一種多元統計方法,用相似性尺度來衡量事物之間的親疏程度,并以此來實現分類。根據層級聚類的原則,即相似性從大到小,依次將所有的研究對象進行聚類,使文獻間的親疏關系得以明晰化。

3數字化校園研究熱點

本研究以“數字化校園”、“數字校園”、“digital campus”、“campus computing”等為組合關鍵詞,在CNKI、CSSCI、Web of Science(SCI、SSCI和A&HCI)3個學術數據庫中進行主題詞檢索,并繪制了近5年國內外“數字化校園”研究的趨勢圖(圖1):從2007-2012年間,關于數字化校園的研究不斷熱化。

通過運用CiteSpace軟件對數字化校園關鍵詞的文獻數據進行計量分析,可以繪制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對研究熱點問題進行可視化,總結我國當前數字化校園研究的熱點理論及其發展趨勢,其網絡圖譜如圖2所示,而中心度高的關鍵詞匯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見,首先國內更多采用“數字化校園”的表達,部分采用“數字校園”的表達。其次,2008年前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主要著重于對資源環境的建設:從無線網絡的覆蓋到基于J2ee和Webgis等的平臺建設,主要著眼于通過一體化數字校園的頂層設計與規劃,構建關聯整合的信息系統和有機集成的支撐環境,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貼切服務。同時,由于對概念的提出和設計,這一時期的論文主要旨在搭建數字化校園的基本框架,確定了數字化校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術。到2010年,學者們引進了新技術,同時結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有關教育信息化的意見,數字化校園在逐步走向應用和融合階段,重點在于加大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高等教育與網絡教育信息技術之間的深度融合,并推動自成一體的數字化校園系統和廣域性的數字化社會的對接。

4數字化校園研究聚類

對論文形成的網絡進行自動聚類,共出現了13個聚類(見圖3),當用sigma指數來衡量這些聚類的時候,選取其中sigma指數最高的7個聚落(如表2)。可以發現,除了數字化校園(Digital Campus)以外,其他大多屬于技術層面的關鍵詞,如網格(Grid)、負載平衡(Load Balance)、數據挖掘(Data Mining)、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泛在計算(Ubiquitous Computing)等在近幾年頻繁出現。而這六個關鍵詞從分布上來看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可見,對于數字化校園的研究,目前國際上的前沿主要是在新型計算模式的引領下,為校園數字化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作為數字化校園中的一種承載形式——校園卡(Campus Card),也有著較高的sigma指數,受到關注。

同時,sigma值較小的聚類包括吞吐量、響應時間(Response Time)等,這些關鍵詞有別于傳統的數字化校園研究中對框架的構建和基本技術的應用,而逐步轉移向網絡邊界、平臺支持等方面發展。更多的關注點落在了如何更好地運作平臺,而不是如何去搭建新平臺。這和我們現實生活中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已經初步成型且需要不斷完善和推進這一點是不謀而合的。相對于技術層面的研究,人文理論的研究在數字化校園研究中就極少見到,其中人事系統(Personnel System)為關鍵詞的聚類雖然不大,但是明顯獨立于傳統的數字化校園和數字校園為中心組成的網絡之外,是一個新興的研究熱點。同時,在傳統的以“數字校園”、“數字化校園”為中心構成的網絡結構中,也看到了一些中心度不高的點,它們主要集中在安全、管理、維護、數據挖掘等方面。這些都是數字化校園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要點。網絡的復雜性與數據的特殊性使得數據安全尤為重要。同時數據的管理和挖掘將有效地發掘和延伸數字校園的功用。

5數字化校園研究趨勢

5.1以校園實際需求為導向

隨著數字化校園建設的不斷推進,專家和學者開始越來越重視實際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新技術等。在全國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學術交流會(NCDS-K12)上,深圳南山實驗學校從學校、家長、學生、教師和課程五大角色的需要出發,提出“數字文化引領學校內涵發展”的建設指導思想,進行數字資源、數字化平臺、技術應用和移動學習探索四個層面的建設,創新教學模式,推動學校信息化的整體發展[4]。也就是說,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不僅要從傳統的技術層面考慮,更要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將校園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5.2以常規化應用為訴求

國內外政府部門和高校對校園信息化工作近年來不斷加大投入,更多的高校制定了信息化整體建設規劃和財務預算,將數字化校園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工作來做。建立系統建設和推廣的長效機制,在公共服務平臺的基礎上進行應用拓展,服務教學、科研和管理,推進機制變革。

5.3以發展特色、探索新應用為導向

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需要著眼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特色化和新應用。最近興起的許多新技術都可以和數字化校園良好地結合在一起,比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電子書包資源對課堂的拓展,以及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對數字化校園數據處理能力的提升。研究人員對數字化校園理論的建構已經基本完成,但是對于技術的實現和應用的拓展卻仍在繼續。只有不斷融入新的技術和概念,才能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進一步提升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萬立鵬,陳雅,鄭建明.中國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思考[J].情報科學,2004,22(3).

[2]劉菁,董菁,韓駿.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國內移動學習演進與前沿熱點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2(2).

[3]白書弟,王玉.對數字化校園網絡體系結構的研究[J].中國科技博覽,2008(18).

[4]蘇文生.基于數字化校園的校園一卡通構建[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5,27(1).

[5]李海霞.數字校園中資源中心的研究與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05(1).

[6]張敬濤,丁新.美國、香港中小學數字化校園與支持服務體系考察報告[J].中國電化教育,2012(2).

篇10

關鍵詞:大數據;數字化;校園云存儲;安全;控制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在當前的社會形勢下,互聯網已經與各行各業進行了深度融合,當今時代儼然已經成為大數據的時代,信息的時代,互聯網的時代。在此背景下,全國各大高校也逐漸將大數據利用到了學校的資源管理當中,通過將數據儲存在云端,來解決當前高校發展過程當中存儲資源空間不足的窘狀。但是鑒于網絡的不穩定性,如何保障校園云儲存的安全,就成了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以如何保障信息的安全為研究對象,對這一過程當中應當使用何種措施進行安全保障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1云計算技術的基本概念及服務層次

1.1云計算技術

所謂的云技術是指利用互聯網的硬件以及軟件設備將所有的信息進行存儲。在此技術下進行存儲,只需要進行虛擬空間的管理。在管理的過程當中可以分門別類組成不同的文件夾進行管理,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只需要對不同的文件夾進行點擊,就能夠實現對于信息的查看。查看的空間與時間都不受任何限制,十分便利,儲存的空間也較大,能夠滿足大容量的信息存儲。

1.2云計算技術的服務層次

云計算技術能夠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其環節都包括哪些,需要如何進行操作,本文將對其進行簡要的分析。首先,應當明確云計算技術的使用需要建立三個不同的系統,不同的系統承擔著不同的作用。其次,本文將對三個不同的系統進行分析,具體如下:第一,整個系統的利用需要建立一個虛擬的平臺,在此平臺內可以實現對于數據的資源管理以及利用,通過簡便的指令就能夠實現對于資源的查看刪減等內容,此平臺的建立需要硬件資源以及軟件開發。對于此平臺,我們可以將其視作為中介的頁面,通過此中介就可以實現對于資源的管理。第二,在使用這個平臺的過程當中需要進行指令的操作,而系統當中就應當對指令的操作進行提前的輸入,保證用戶在使用過程的當中下達指令,系統就能夠自動完成指令,此過程當中需要運用到軟件設計。第三,如何保證下達的指令能夠獲取到相關的文件呢,那么就需要將計算機存儲的設備與指令輸入相連接,當下達指令之后,計算機存儲設備部分就能夠自動的完成對于數據的發送。通過上述三個環節的設立就能夠實現對于云計算技術的應用。最后,這三個環節相互作用,相輔相成,能夠為大數據時代如何進行信息的安全存儲,提供技術保障。本文通過圖1,將三個系統進行了圖示化的設計。

2云計算技術在網絡存儲中的應用

云計算技術所涉及的科學,技術含量較高,能夠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在此過程當中,用戶可以通過支付相應的費用來獲取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而云計算技術的應用,也能夠通過經濟利益的獲取來實現自身的價值。

2.1云計算技術在網絡存儲上的優勢

在傳統的信息管理過程當中,高校會通過購買大量的機體和設備來實現對于資源的管理。在此過程當中需要首先對市場進行調查,綜合本校的預算選擇最適合的設備進行購買。但是在此過程當中的支出會耗費相當一筆費用,并且,還需要相關的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支持與指導,才能夠完成對于資源信息的管理,有時還需要承擔系統的卡斷對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教務系統正常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但是在云計算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無須花費大量的成本進行設備的購買,既能夠節約經濟的支出,又能夠對信息的存儲實現高質量的保證。

2.2基于大數據下數字化校園云存儲模型

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在校園存儲需求的過程當中,需要進行特殊化的定制。簡而言之,就是在上述三個系統相互連接相互作用的過程當中,通過一根線纜與云儲存建立聯系,在此情況下就能夠滿足對于數據的利用。線纜與云儲存的相互連接需要通過接口來實現,在此過程當中涉及了對于存儲系統的指令應用,也涉及了對于整個平臺的應用,而訪問的過程中涉及對于訪問層的設計。首先,對這一整個系統操作過程中的基礎環節進行簡單介紹。在存儲層當中應當能夠實現對于各種資源的管理與集中式的存儲,通過對指定的反映,能夠對資源進行整合,在此過程當中還能夠實現對于資源的動態化管理過程。當存儲環節出現問題時,可以通過自身的反應機制進行靈敏的反應。其次,對這一系統運行過程當中的核心部分進行介紹。基礎管理層的設置,其目的在于能夠在用戶使用的過程當中為用戶提供指引,能夠保證獲得許可的用戶,切實享受到這一系統帶來的便利,通過對平臺的操作實現對于資源的集中化管理。在這一環節當中涉及了對于身份系統的識別,因此技術含量較高。再次,對這一系統應用過程當中的連接環節進行分析。上文當中已經簡要提及,這一系統的應用,需要通過將用戶與整個存儲系統進行連接,幫助用戶成功的登錄系統,進行各種內容的操作。最后,在進行系統操作的過程當中,應當能夠為用戶提供一個訪問平臺,在進行系統的登錄過程當中,通過不同的技術手段都可以完成對于平臺的登錄,然后實現對于數據的管理。此階層就是接入訪問層。

3云計算環境下網絡安全問題

這一技術的應用為資源的管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由于互聯網具有不穩定性,在此過程當中可能會受到攻擊。因此,云計算環境下的網絡安全保證問題就成了值得思考和關注的重點問題。

3.1云計算環境下網絡安全現狀

在此節,本文對當前的網絡安全現狀進行了分析,在此過程當中可以發現當前的網絡安全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數據通訊存在漏洞。在進行云計算技術的應用過程當中,需要對數據進行傳輸,在傳輸的過程當中由于科學技術的手段較為高明,因此可以對數據實現竊聽或者是篡改,在此情況下數據的安全就會產生被泄露的危險。如果數據被泄露,那么這一技術的應用也就失去了其價值,安全無法得到保障。第二,網絡系統需要完善,在進行網絡系統應用的過程當中,本身就存在被詬病的環節。其在于網絡系統具有不穩定性,極易被具備一定技術的人進行攻擊,而如果無法保障數據的傳輸以及網絡本身的安全,就無法對這一技術進行真正的利用。舉例說明,在進行網絡信息瀏覽的過程當中,彈出的頁面可能會指導你進入某一個網站,進行鏈接的點擊。但是可能在鏈接點擊過程當中,會出現本部電腦當中的個人信息也會被泄露的情況。在社會新聞當中經常報道,這種網站的出現導致個人信息被泄露,進而發生了經濟損失的情況。對于云計算技術的使用也是如此,在進行數技術使用的過程當中,資源也有可能會被泄露,通過任何鏈接的點擊都可能將會對這一電腦本身產生威脅。而云計算技術的使用,在電腦的操作過程當中同樣也會受到威脅。

3.2云計算環境下網絡安全優化措施

為了切實的發揮云計算技術在資源管理過程當中的應用,本文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分析,制定了如下措施,希望能夠為實踐當中的資源開發與管理提供保障。第一,在進行云計算服務使用的過程當中,應當注重平臺數據安全的保護。在實踐當中發生被攻擊的現象,通常是由于個人防范意識不強。意識對于行為具有指導作用,如果無法樹立安全使用的意識,那么將會對實踐中的操作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必須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在用戶使用的過程當中,對于一些不明網站或者是不明的鏈接都不應點擊,予以忽略,以此來保障平臺的安全使用。第二,為了保障用戶的資源管理安全,應當制定相應的措施。用戶之所以能夠選擇這一技術進行資源的管理,是因為這一技術所具備獨特的優越性。此時應當有配套的機制,幫助用戶完成對于此項技術的應用。在高度信任的情況下,結合相應的配套措施進行資源的管理,能夠保證這一技術的應用更加具有效率。配套機制的建立應當是一個完善的系統,例如定期對此技術的應用進行系統的防范升級與系統加固。總而言之,當今時代是互聯網的時代,是信息取勝的時代。信息作為一種虛擬的財產能夠對人們的生產生活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幫助人們獲得經濟利益。在面對龐大的信息群的過程當中,如何對信息進行管理就應用到了云計算技術。這一技術的應用為存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簡化了很多流程,但是云計算技術本身也是存在劣勢的,在這一過程當中如何保障自己的信息安全就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本文對當前的云計算技術使用過程當中會產生的安全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思考,并給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希望能夠為實踐中的信息安全提供思路,切實的保障資源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張偉陽.淺析云存儲安全問題[J].中國科技縱橫,2011(16):121-121,128

[2]陳磊.新時期面向云存儲的安全存儲策略探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2):185-185,187.

[3]王亞楠.云端數據存儲安全技術分析[J].儷人:教師,2016(007):281.

[4]張一名.大數據背景下云數據安全存儲技術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9,20(9):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