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的發展范文
時間:2023-12-22 17:49: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慧物流的發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十三五”時期,國家實施“互聯網+”戰略,智慧物流迎來了發展機遇期, 個人認為,智慧物流就是指以互聯網為依托,在物流領域廣泛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設備,通過互聯網與物流業的深度融合,實現物流產業智能化,提升物流運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的新興業態。郵政當前正處于新一輪科技和專業改革的關鍵時期,通過進一步加快智慧物流的應用,將深刻影響生產和流通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進一步為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所以智慧物流加快轉型升級的腳步已成為必然趨勢。
首先是連接升級。預計未來5年,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進入成熟期,物流人員、裝備設施以及貨物將全面接入互聯網,呈現指數級增長趨勢,形成全覆蓋、廣連接的物流互聯網,“萬物互聯”助推智慧物流發展。其次是數據升級。隨著郵政信息系統的建設、數據對接協同和手持終端普及,物流數據將全面做到可采集、可錄入、可傳輸、可分析,物流數字化程度將顯著提升,“全程透明”強化智慧物流基礎。三是模式升級。眾包、眾籌、共享等新的分工協作方式將得到廣泛應用,打破傳統的分工體系,重構郵政業務流程和經營模式,“創新驅動”成為智慧物流動力。四是供應鏈升級。智慧物流將引領智慧供應鏈變革,憑借靠近用戶的優勢,智慧物流帶動互聯網深入產業鏈上下游,以用戶需求倒逼產業鏈各環節強化聯動和深化融合,助推“協同共享”生態體系加快形成。
那么智慧物流對當前的郵政企業又能起到多大的幫助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緊缺人工的替代者。郵政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工緊缺已經成為行業普遍難題。例如,我國快遞業從業人員缺口率在20%左右。勞動力緊缺局面直接反映在勞動力工資持續上漲,近年來保持在10%~15%的增長水平。郵政企業加大技術和裝備升級力度,提升物流信息化、自動化和機械化水平,實行“機器替代人”戰略將有效的緩解人工緊缺的現狀。
二是個性需求的滿足者。隨著消費需求持續升級,消費體驗成為價值驅動力。智慧物流借助分布式物流資源網絡,能夠以快速、便捷、低成本、個性化的方式滿足消費者需求,極大提升了消費者體驗。例如,我國快遞時效已經接近3天,高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繼續縮短時效面臨巨大的邊際資本投入。智慧物流能夠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前將所需貨物布局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實現即時物流需求滿足,大大提升客戶體驗。
三是綠色生態的創造者。根據數據顯示,物流業能耗排在工業和建筑業之后,大量能耗浪費在無效的長距離運輸、商品庫存、過度包裝等物流環節。智慧物流通過智能規劃和資源共享減少無效物流的能耗排放,為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馬云曾提到:通過使用電子面單,一年內為快遞行業省的所有紙張相當于少砍了400萬棵樹。
當然,智慧物流之于郵政還屬于較新的事物,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比如基礎設施投入不足,智慧物流關鍵技術及設施設備研發投入不夠。傳統企業運用互聯網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不足,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受傳統監管模式和體制機制制約,物流業和信息化復合型人才嚴重匱乏,與物流互聯網相關的物流大數據、物流云等智能基礎設施與實際需要還有較大差距,物流互聯網的覆蓋度和精確度尚顯不足。還有企業觀念急需轉變。當前,面對新一輪技術改革,傳統物流企業的觀念轉變和戰略轉型速度稍顯不足。如何推動物流企業擁抱互聯網,加入到智慧物流生態體系的構建,形成“協同共享”的產業新生態是郵政智慧物流下一步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
篇2
關鍵詞:物流產業集聚;區位熵;空間面板數據模型;集聚結構與特征
中圖分類號:F5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101(2015)05-0014-08
產業集聚是經濟全球化和產業轉移背景下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和經濟活力的關鍵,物流產業集聚具有的產業聯動性和基礎服務性能夠降低產業發展的交易成本和企業資產的投入,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安徽經濟發展總體仍處在工業化的中期,部分地區還處在工業化的初期,物流產業的發展在工業化過程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綜合性的物流園區、大型的沿江港口以及密集的物流網點加速區域企業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傳遞反饋,提高區域經濟發展的效率和速度。產業集聚是城市化發展的經濟基礎,服務業集聚、制造業集聚、農業集聚等共同加速城市化進程,作為服務業的物流產業集聚,在帶動服務業本身發展的同時,聯動相關制造業發展,加快農產品流通,推動城市化發展。本文立足于安徽省制造業工業,研究物流產業集聚,探討區域不同城市物流產業集聚對制造業發展的影響。
一、文獻綜述
產業集聚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分工與專業化理論[1],后來在馬歇爾(Mashall)的規模經濟理論、韋伯(Weber)的工業區位理論、科斯(Coase)的交易費用理論、克魯格曼(Krugman)的中心理論等經典理論中均有涉及。產業集聚的定義首次由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提出,他認為產業集群是特定領域內相關企業和機構在地理上的集中[2]。國內學者對于產業集聚的研究基本是在波特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發展起來的,仇保興和王緝慈是我國較早研究產業集群的學者。后來眾多學者從不同的視角發展了產業集聚理論,魏守華(2002)、蔡寧(2002)、吳結兵(2008)等研究了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王今(2005)、王子龍(2006)、賀燦飛(2007)等研究了產業集聚如何測度;涂山峰(2005)、吳玉鳴(2007)、雷鵬(2011)等研究了產業集聚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同時,學者們還從不同產業的角度研究產業集群的發展,劉志彪(2005)現代服務業集聚,陳建章(2009)生產業集聚,李杰(2010)金融產業集聚,李玲(2012)農業集聚等。產業集聚理論在我國已經成熟,研究重點逐漸向產業集群升級、地方性特色產業集群、產業集群與新型城鎮化等方向發展。
國外物流產業集聚的研究處于起步階段。有關物流產業集聚的研究,大部分是從物流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研究的。Porter(1998)研究荷蘭運輸業時,發現以鹿特丹港為代表的港口物流集聚提高了荷蘭運輸業競爭力[2]。英國商業趨勢研究公司等(Trends Business Research Ltd et al)對英國中東部地區物流產業集群現狀進行了實證分析;Hun Soo Lee (2003)認為,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較有潛力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物流樞紐,但其成功與否取決于能否迅速吸引大量關鍵的全球物流服務提供商[3];Olli Pekkaxinen(2005)在他的論文中探討了俄羅斯西北利亞地區的物流產業集聚與競爭力問題[4]。Yasamir Kayikci(2010)認為,聯運貨運物流中心在實現社會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側面反映了物流服務業集聚的經濟效應[5]。Yossi Sheffi(2012)認為“物流產業集聚是地理上與物流相關的一些列商業活動的集合”,物流產業集聚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6]。國內物流產業集聚研究方面,吳萬敏(2010)、溫曉麗(2014)在不同角度下研究物流園區的發展[5-6];劉明菲(2008)、王瑞榮(2014)等研究認為物流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發展密切相關[7-8]。實證研究方面,王珍珍等(2009)通過省級面板數據計算得出物流產業集聚度的地區差異導致了制造業增加值發展水平的差異[9];關高峰等(2012)采用區位熵和灰色關聯分析法就物流產業集聚度與六省區域經濟發展關聯性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中部六省物流產業集聚度存在差異性[10];王健等(2014)利用動態面板數據模型得出不同區域物流服務業集聚水平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效應不僅具有空間差異,而且存在動態的時間滯后效應[11]。以上理論分析表明物流產業集聚是物流業升級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安徽省物流產業發展規模經濟不明顯、物流集聚尚處于初級階段,物流中心城市還有待發展。本文從安徽省市級層面考察物流產業集聚與區域制造業的關系,利用區位熵測度安徽1998年以來物流產業集聚的發展水平和空間的差異性,以及三大空間格局物流產業集聚發展的比較;根據安徽物流業實際情況分析物流業集聚發展的模式選擇。同時,通過動態空間面板數據模型分析不同空間物流產業集聚對制造業的影響,并提出物流產業集聚發展的政策建議。
二、安徽物流產業集聚的測度與特征性分析
(一)安徽物流產業集聚的測度
產業集聚的測度基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度量方法,市場角度的集中度指數(CRn)、企業角度的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HI)、行業角度的空間基尼系數(GiNi)、綜合企業與行業的EG指數以及要素空間集聚的區位熵指數(EI)等。
本文借鑒產業集聚度的度量方法和已有物流產業集聚的測度研究,結合物流產業集聚的特點,選取區位熵指數度量物流產業活動的空間集聚水平。
區位熵指數被認為是辨識區域產業集聚的手段之一,借以衡量某一區域要素的空間集聚,反映某一產業的專業化程度,用LQ表示。計算公式如下:
LQ=(Eij/Nj=1Eij)/(Mi=1Eij/Ni=1Mj=1Eij)
Eij表示某一區域 i 產業 j 的就業或產值。N表示該區域產業總數,M表示區域數量(行政區劃數量或經濟體數量)。
數據均來源于《安徽省統計年鑒》(1999-2014年),在此基礎上測算了安徽省16個地級市依據物流產業產值所測算的物流產業集聚度LQ1和依據物流業從業人員所計算的物流產業集聚度LQ2,并測算了歷年的平均值(見圖1,圖2)。LQ1最高的三個城市分別是蕪湖、蚌埠和宣城;LQ1最低的三個城市為馬鞍山、安慶和淮南。LQ2最高的三個城市分別是蕪湖、蚌埠和合肥;LQ2最低的三個城市為六安、宿州、淮北。同時,根據物流產業聚集的均值,將安徽省各市物流產業集聚發展分為三個層次,其空間分布見圖3和圖4。
(二)安徽省物流產業特征性分析
1. 各市物流產業集聚存在空間差異性和片區性。
安徽省各市物流產業集聚存在空間的差異性。有關產業集聚程度的指標尚未統一,本文按照以1、1.25為臨界點(王珍珍、陳功玉,2009),將物流產業集聚程度分為缺乏集聚、初步集聚、中度集聚。在依據物流產值測算的物流產業集聚中,缺乏集聚的城市、初步集聚的城市與中度集聚的城市比例為,2:1:1(表1)。而按照從業人員計算的產業集聚中(表2),安徽省各市物流集聚度差異明顯,大部分城市還處在缺乏集聚和初步集聚階段,尚未形成有效的集聚規模。蚌埠、蕪湖是僅有的在兩種統計指標中都保持較高集聚的城市,前者得益于其便捷的交通,而后者得益于其快速地經濟發展和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上文中圖3、圖4可以直觀的反映出安徽省物流產業集聚具有片區性。圖3中大體包含北部片區、中部片區和南部片區。圖4中主要包括西南山區片區、合肥中心片區、東部片區以及皖北片區。西南山區片區和皖北片區,由于交通不便以及工業化發展尚處于初期等原因集聚程度較低,合肥中心片區和東部片區物流集聚程度較高。
2. 按不同指標計算的物流產業集聚存在差異性。
依據物流產值指標和物流從業人員指標計算的物流產業集聚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見表1,表2)。物流產業中度集聚中,LQ1包含黃山、蚌埠、宣城和蕪湖四個城市,在LQ2中僅有蚌埠和蕪湖,而合肥、馬鞍山、銅陵三個城市在LQ1中處在缺乏集聚的一欄中。由于黃山、宣城物流產業產值在其GDP中所占比例較高,其他產業創造產值能力相對較低,所以按照物流產業產值計算的集聚程度較高。合肥、馬鞍山和銅陵是安徽省工業發展較快的城市,城市綜合競爭力較強,物流產業產值占GDP比重較低,所以集聚程度較低。物流產業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需求較大,同時根據城市的實際發展情況,產業從業人員能更好的反映物流產業集
聚的發展。如何提高物流從業人員的GDP創造能力,是物流產業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3. 各市物流產業集聚級別及類型存在差異。物流園區是物流集聚的一種典型模式,安徽省已建成各類物流園區近70個,在建的近100個。合肥被確定為國家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安慶、阜陽、馬鞍山、蕪湖被確定為國家二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其他城市則是物流節點城市。各級物流園區之間緊密聯系,形成輻射性物流網絡(如圖5)。全省物流以合肥為物流中心城市,作為省外物流的鏈接基點和省內物流的運轉中心。不同城市物流產業集聚的類型存在差異,銅陵屬于資源型城市,逐漸建成以銅及銅制品、化工為特色的物流中心。依托兩淮能源和重化工產業基礎,建成以能源和重化工產品為特色的物流中心,發展資源型物流產業集聚。依托當地優勢產業,將宿州建成以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為特色的物流中心,促進農產品物流產業集聚的形成。依托現有的中藥材市場,進一步完善現代物流的功能,支持亳州建成以中藥材原料及醫藥產品為特色的物流中心,促進中藥材物流產業集聚的形成。發揮旅游城市人流集中的優勢,支持黃山建設以文化旅游商品為特色的物流中心,促進旅游產品物流集聚的形成。
4. 三大物流區域產業集聚水平存在差異。
安徽省物流行業規劃(2009-2015)將安徽物流產業空間布局分為合肥物流圈、皖江外向型現代物流產業帶、沿淮物流產業帶三大物流區域。合肥物流圈,主要依托和服務于合肥經濟圈,包括合肥、淮南、巢湖、六安、滁州;皖江外向型現代物流產業帶,主要依托和服務于皖江城市帶,包括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池州、安慶、黃山;沿淮物流產業帶。主要依托和服務于沿淮城市群,包括蚌埠、亳州、阜陽、淮北、宿州(如圖6)。合肥物流圈、皖江外向型現代物流產業帶、沿淮物流產業帶的LQ1值分別為1.13、0.88、1.06,LQ2值分別為0.97、1.02、
1.03。三大物流區域LQ1值相差較大,而LQ2值幾乎處在統一水平,按照上文的集聚分類方法,三大物流區域集聚水平處在初步集聚階段,存在較大的發展潛力。
三、安徽物流產業集聚對制造業的影響
物流產業集聚通過降低交易費用、提高交易頻率、建立信任機制和監督軟約束、擴大規模經濟等來降低制造業的成本,提高制造業的生產效率,促進制造業升級發展。物流產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是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戰略之一,本文基于動態空間面板數據模型實證分析安徽省各地級市物流產業集聚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的程度與經濟效應。
(一) 模型設計和變量、數據選擇
物流產業集聚對制造業的經濟效應理論模型尚未成熟,本文參考王珍珍等(2009)利用古典經濟學理論構建兩者之間的理論模型。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為物質資本、人力資本、自然資源和技術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此理論基礎上,本文將物流產業集聚作為制造業的投入要素引進模型,為簡化模型,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形式:
M=ALαKβLQγ (1)
其中,M表示制造業增加值,L表示人力資本,K表示物質資本,LQ表示物流產業集聚度,A為自然資源(技術)變量,α、β、γ為變量的彈性,0
lnM=lnA+αlnL+βlnK+γlnLQ (2)
假定短期內某一地區自然資源和技術不變,根據上式理論模型建立計量模型:
模型一:
lnZit=α0+α1lnLit+α2lnKit+α3lnLQit+μit (3)
模型二:
lnZit=α0+α1lnLit+α2lnKit+α3D1lnLQit+α4D2lnLQit+α5D3lnLQit+μit (4)
模型三:
lnZit=α0+α1lnLit+α2lnKit+α3D4lnLQit+
α4D5lnLQit+α5D6lnLQit+μit (5)
其中,Zit表示安徽省i市t年的工業增加值,以各市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值為衡量指標;Lit表示安徽省i市t年的人力資本,以各市從業人數為衡量指標;Kit表示i市t年的物質資本,以各市固定資產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原價)為衡量指標;LQit表示i市t年物理產業集聚度,以LQ2為衡量指標;D為虛擬變量,μ為誤差項。各虛擬變量表示的含義如下:
D1=1,缺乏集聚0,其他
D2= 1,初步集聚0,其他
D3=1,中度集聚0,其他
D4=1,江淮物流帶0,其他
D5= 1,合肥物流圈 0,其他
D6=1,皖江物流帶0,其他
以上指標的數據均來源于《安徽省統計年鑒》(1999-2014)。
(二) 模型估計與檢驗
本文采用eveiws6.0軟件的面板數據模型對安徽省物流產業集聚與制造業的關系進行實證檢驗。面板數據模型通常有三種:混合數據模型、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在固定效應模型中包含個體固定效應模型、時點固定效應模型和個體時點雙固定模型。判斷模型中是否存在固定效應通常有兩種方法:F檢驗和Hausman檢驗。在選擇個體固定效應模型和個體隨機效應模型時,Hausman檢驗結果P值小于0.05,模型應該采用個體固定模型;在選擇混合數據模型和個體時點固定效應模型時,F檢驗p值小于0.05,表明模型應該采用個體固定模型(見表3)。所以,本文采用個體時點雙固定模型。
(三) 實證結果與分析
采用個體時點雙固定模型對上文中的模型一、模型二和模型三進行實證檢驗,實證檢驗結果見表5。
在回歸之前對各個變量進行了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表明所有變量在取對數后均不存在單位根,表明模型中的變量具有穩定性;協整檢驗結果表明各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所以,回歸結果消除了偽回歸,回歸結果具有一定的真實性。由表4可知:
在模型一中,變量、模型均在1%上水平上顯著,物流產業集聚、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共同影響制造業的產值。其中物質資本系數最大,表明在推動安徽省工業化過程中,物質資本作用最大,其次是人力資本,物流產業集聚作用相對較小。這也一定程度反映安徽省工業化進程仍處在工業化中期的前半期階段,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開展,資本需求巨大增長。
在模型二中,變量D1lnLQ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其他變量均通過。D1lnLQ表示缺乏集聚區域的物流產業集聚,未通過檢驗表明該區域物流產業集聚尚未對制造業產生顯著性影響。缺乏集聚區域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北部、皖南山區,自然資源相對匱乏、交通不便,農業產值占比較高,大部分處在工業化初期階段。在物流產業初步集聚和中度集聚區域,物流產業集聚對制造業都具有促進作用。中度集聚的貢獻度高于初步集聚表明隨著物流集聚的提高,其對制造業的作用增大。在中度集聚區域均有城市特色的主導型產業,如蕪湖汽車產業、文化旅游產業等;蚌埠交通運輸業、玻璃產業、濾清器產業等,帶動服務于主導產業的物流業集聚的發展,物流產業集聚又進一步推動制造業的發展。在初步集聚區域,馬鞍山、淮南、銅陵自然資源稟賦優越,帶動了服務于資源型工業的物流產業集聚的發展。
在模型三中,變量均通過顯著性檢驗。合肥物流圈、皖江外向型現代物流產業帶、沿淮物流產業帶三大物流區域對制造業的產值都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其中,合肥物流圈區域物流產業集聚對工業的貢獻最大,皖江外向型現代物流產業帶和沿淮物流產業帶對其貢獻幾乎相等,這與安徽省經濟發展的現狀基本吻合。合肥物流圈得益于省會城市的吸引力,聚集省內大部分物流技術人才,提高物流產業對制造業的聯動效率。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建立對于區域物流發展提出較高要求,物流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產業轉移的速度與效率。沿淮物流產業帶發揮淮河水運優勢推動制造業集聚的形成和發展,加速皖北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物流產業集聚的研究仍處在初步階段,理論不足、數據缺乏,根據物流產值和物流從業人員指標計算物流產業集聚只是總體上反映物流產業集中的程度,缺乏微觀數據的支持。
(一)根據上文分析,本文主要有以下結論:
1. 安徽省物流產業集聚總體水平較低,各市物流產業集聚存在空間差異性。
通過區位熵計算的安徽各市物流產業集聚水平大部分處在缺乏集聚和初步集聚階段,物流產業尚未形成有效的集聚規模。物流存在空間的差異性和片區性,地域分割、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使得物流資源整合和集聚化發展存在一定的枷鎖。物流產業輻射網絡尚未形成,區域性物流集聚中心發展緩慢。安徽市縣物流發展明顯落后,影響了安徽省物流總體水平的提高。
2. 物流產業集聚對安徽省制造業促進作用明顯,集聚水平越高,貢獻度越大。
安徽物流產業集聚對制造業影響效果顯著。不同的集聚水平,影響效果存在差異,集聚階段越高,對工業促進作用越明顯。物流圍繞城市主導型產業向集聚化方向發展,進一步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提高制造業的生產效率。物流集聚規模的擴大的技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業選擇物流服務外包,企業可以專注于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降低固定資產的投入,提高資產的收益率。
3. 三大物流區域物流集聚水平存在差異,對制造業的貢獻度不同。
三大物流區域物流分別處在安徽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決定了物流產業集聚水平的差異,物流產業集聚水平的差異形成了對制造業聯動效應的不同。合肥物流圈、沿淮物流產業帶以蚌埠市物流產業集聚水平最高,形成以蚌埠為物流集聚中心、其他周邊城市為的沿淮物流產業帶空間發展布局。皖江外向型現代物流產業帶主要以長江為軸,其他沿江城市為點,形成物流產業點軸發展模式。合肥物流圈是安徽省物流發展的總樞紐,輻射全省,向網絡型方向發展。
(二)政策建議
根據實證結果和結論,結合安徽目前物流業發展現狀,提出促進安徽物流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1. 政府統籌物流園區建設,形成合理的物流空間布局。
物流產業作為生產型服務業, 其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局限在區域范圍內, 發展規模受到市場需求量和輻射范圍的嚴格限制。在安徽全省物流園區建設方面,政府需統籌規劃,在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大型綜合的物流園區(如阜陽、蚌埠、合肥、蕪湖、馬鞍山、安慶市),其他區域建設與當地產業發展、市場需求相匹配的物流園區規模,或者建設物流基地、物流節點等小規模物流集聚區(其他市縣)。在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包括鐵路中轉站城市(蚌埠、合肥)、沿江港口城市(如蕪湖、馬鞍山、安慶)、重要航空城市(黃山、安慶、九華山)建設鐵路、水路、航空三位一體的物流中轉中心。
2. 政府應該重視物流集聚化發展與工業發展的協調性。
集聚化、規模化發展是物流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物流產業集聚化發展,形成規模經濟和外部性,降低交易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隨著制造業的深度發展,物流服務外包將是企業選擇的主要物流模式,物流集聚對工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愈加明顯。政府在促進區域制造業升級的同時,要重點關注物流發展水平,促進制造業與物流產業協調發展。各市應該發展與其特色主導型產業(合肥高新技術產業、蕪湖汽配、銅陵有色、蚌埠玻璃等)相適應的特色物流產業集聚。安徽是東部產業轉移的重要接受地,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物流發展水平,形成工業園區物流集聚,能更好吸引優質企業的轉移。
3. 提高物流企業的創新能力,實現物流集聚的優化升級。
創新是企業、產業、區域經濟體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的動力。集群創新是集聚內企業發展的新動力,物流產業集聚形成的物流集群創新是物流企業提高創新能力、推動物流集聚優化升級的重要模式。物流集群創新通過物流產業的集聚優勢、隱流、知識溢出和技術轉移提高集聚內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動力。隨著安徽物流產業的發展,其面臨的優化升級問題將日趨嚴重,創造有利于創新的集聚氛圍、加強物流企業創新的政策支持與資助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物流創新分為自我發展創新和外界需求創新,自我發展創新是企業自身的主動創新,而外界需求創新則是由于產業升級發展或者新的產業形態的出現―淘寶村引致的物流企業創新。蕪湖市2014年擬計劃建設100個淘寶村,這種新的業態發展引致新的物流需求。
4. 加強物流產業信息化建設,形成物流虛擬集聚發展。
企業虛擬集群是指以合作創新與共同發展為內容和目的,借助先進的通信技術和互聯網絡,相互關聯的企業及其他組織機構通過正式和隱性契約所構成的相互依賴共擔風險且長期合作(在虛擬空間)的集聚體[12],阿里巴巴、淘寶、京東等電商就是企業虛擬集聚的代表。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對物流產業提出了更高的信息化、實效性要求。加強物流產業信息化建設,形成物流虛擬集聚發展是物流集聚發展中重要模式之一。通過建設物流信息平臺,搭建物流需求方與供給方信息交流與分享平臺,提高供需雙方的匹配速率。同時,公眾信息平臺有利于形成監督與誠信機制,降低不確定風險。雖然已經建立安徽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但是活躍度較低,并未發揮平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亞當?斯密.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2] Porter, M.E.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76(6): 77-90.
[3] Hun soo Lee,Han Mo Yang. Strategies for a Global Logistics and Economic hub: Incheon International Airpor[J].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2003 (3): 113-121.
[4] Olli Pekkarinen.Northwest Russian Transport Logistics Cluster:Finnish perspective [J].Lappeenrant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orthern Dimension Research Centre,2005(14):76-78.
[5] Yasanur Kayikci. A Conceptual Model for Intermodal Freight Logistics Centre Location Decisions [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3):6 297-6
311.
[6] Y. Sheffi. Logistics clusters: delivering value and driving growth[M]. Cambridge:MIT Press, 2012.
[7] 吳萬敏,倪良新.承接產業轉移中安徽物流業發展戰略的思考[J].華東經濟管理,2010(6):32-34.
[8] 溫曉麗.現代物流產業集聚區發展問題探討―基于地區產業價值鏈的視角[J].物流技術,2014(3):39-42.
[9] 劉明菲,孫君軍.物流產業集聚度與區域經濟關聯性分析[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8,30(6):8-11.
[10] 王瑞榮,李志彬. 區域經濟發展與物流產業集聚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物流技術,2014(6):246-248.
篇3
關鍵詞:智慧物流;區域;發展
一、智慧物流的含義、發展背景、現狀及趨勢
智慧物流就是傳統物流與信息物理系統(CPS)相結合,是信息物理系統應用于物流領域所產生的一種新型物流業態。信息物理系統(CPS)是融合了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形成的技術體系,是物質世界互聯互通、虛實融合的智慧系統,這個系統的產生與發展,給社會及國民經濟各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推動著包括物流業在內的各行業的發展創新。智慧物流的提出最早源于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概念,最初理解是在物流運作的各個環節都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納入信息系統的控制之下,實現系統全面的感知、處理、調整,使物流更好地服務于社會。隨著物聯網(IOT)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我國于2009年提出了“智慧物流”概念,開始了智慧物流的探索與發展。隨著“智慧物流”三大核心系統的發展,2017年以來,智慧物流已經成為業界高度關注的話題,無論是電商企業還是物流企業,都開始大力發展智慧物流。特別是各級政府也認識到智慧物流的重要性,開始推動智慧物流的發展。2009年國務院提出了“感知中國”建設戰略,物聯網被正式列為五大新興戰略產業這一。2010年,“智慧物流”入選物流業十大關鍵詞。2016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與物流深度融合,推動物流業乃至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這是中國物流業的‘供給側改革’”。這標志著智慧物流的發展上升到國家層面。物流業是應用物聯網技術最主要的行業,隨著二者的深度融合,智慧物流已經進入全面發展的時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信息感知、采集的技術與產品全面應用。倉儲盤點、物流分揀、快遞收件與配送等領域手持終端已經全面普及。特別是在快遞領域,手持終端設備正在向與手機融合、小型化化方向發展。2018年物流領域手持終端產品產銷量同比增長30%以上。二是人工智能技術得到深度探索與初步應用。物流機器人全面發展。僅2018年銷量增長至少在2萬臺以上,同比增長50%以上。無人機、無人倉、無人港開始出現并快速發展。無人機配送網已經在江蘇、陜西、云南、廣東等地嘗試常態化配送,預計目前物流領域參與貨運、配送的無人機有1萬架左右。從企業看,京東于2018年2月獲得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的授牌,成為陜西省無人機航空物流多式聯運創新試點企業,也是國內第一家以省域為范圍進行無人機物流配送的國家級試點企業。2018年3月,京東無人配送站開始運營,可以實現無人配送中轉。2018年3月,順豐速遞獲得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管理局無人機航空運營(試點)許可,可以在指點的授權空域內商業化運營。同年5月,中國郵政EMS水陸兩棲無人機試飛成功,“餓了么”獲準開辟中國第一批無人機即時配送航線,目前已有17條無人機航線,覆蓋面積達到58平方公里。等等。無人駕駛貨車開始上路進行測試,“無人配送車”開始在特定區域常態化運營,并在繁忙的市區繼續進行配送測試。在青島、廈門、上海,無人港碼頭空無1人,巨大的集裝箱被穩穩抓起、平移、放下,無人駕駛車輛來回穿梭運輸。三是倉儲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全自動化倉儲系統已經日趨成熟完善,倉儲系統是到目前為止物流智慧化水平最高領域。特別是在制造業物流領域,無人的全自動化物流系統發展最早,由于產品品類簡單,產品包裝標準,智慧無人化倉儲已經越來越普及。四是大量物流裝備已經接入互聯網。據有關媒體報道:到2018年底,全國已有600多萬輛道路運營車輛、近4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000多座內河導航設施,近3000座海上導航設施使用北斗定位導航。使用GPS定位導航的貨運車輛估計更多。這些接入互聯網的貨運車輛,以信息互聯、設施互聯帶動物流互聯,推動了智慧物流的發展。五是貨運互聯網吸引了大量資金投入。利用物聯網打造的車聯網,實現了貨物運輸的透明化管理,實現了貨運資源優化整合與最佳配置,降低了車輛空駛率,提升了貨物跟蹤與追溯的信息化水平,是近幾年來物流領域資本投資的熱點,吸引了大量資金投入,資本聚集已呈飽和狀態。目前,5G應用已經開始試點。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傳統物流領域各環節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將迎來快速發展。
在制造業物流領域,自動化立體倉庫、自動輸送分揀系統、裝卸、搬運機器人等將高速增長。物流系統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將成為工業互聯網的一部分。在電商物流領域,手持智能終端系統、智能終端自提貨柜快速增長。在物流配送中心,智能揀選系統、機器人等也快速增長,智能化、網絡化水平不斷提高。在信息系統領域,大數據、云計算等與物聯網不斷融合,成為引導電商物流配送、整合物流資源、建立物流網絡的神經系統。云倉儲系統將得到較大發展。在商貿物流領域,倉儲業轉型不斷升級,智能物流系統快速發展。帶托運輸、按托盤進行貨物的定位與追蹤、按托盤訂貨交貨將快速增長。智能周轉箱循環共用系統增速較快。在智能追溯領域,各項感知技術和自動識別技術如RFID、視頻技術、傳感技術、條碼技術等應用更為廣泛。物流技術裝備的可視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發展空間巨大。在“物流業+物聯網”創新方面:智慧物流操作系統將開始應用,并推動全面的創新與升級。人工智能在物流系統各個環節得到應用并不斷創新。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不斷融合,推動供應鏈金融等領域應用與創新。物流領域大數據計算模式將不斷創新,邊緣計算、霧計算出現,會朝著實時/離線計算融合方向發展。機器視覺技術應用更為廣泛,在倉儲自動化、管理智能化方面發揮更重要作用。倉儲柔性自動化系統和作業模式不斷成熟,相關技術標準將得到全面推廣。
二、智慧物流得到高度重視的客觀必然性
智慧物流的產生源于物聯網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目前尚處于研發推廣期,還沒有發展到大規模的應用階段,之所以受到高度關注,在于:
(一)這是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決定的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被定位為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是融合了運輸、倉儲、信息、金融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十分重要地位。對于其重要性,有專家學者曾這樣論述:在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地區,可以沒有工業、農業,但絕對不能沒有物流業。國家也十分重視物流業的發展,從出臺《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到印發《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再到《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既彰顯了物流業的重要性,也為物流業的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
(二)這是解決我國物流業目前存在問題的必然途徑我國雖是世界第一物流大國,但也存在著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突出問題。據統計,我國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4%左右,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則在8%~10%之間。存在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物流各個環節存在信息不對稱、資源利用率運營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諸多因素。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推進互聯網與物流業的深度融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集約物流各環節資源,不斷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加大物流設施裝備升級改造力度,提高物流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水平。
(三)這是信息化時展的客觀要求信息時代信息和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數字化、網絡化、電子化是信息社會新的經濟運行模式。《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來,各行業各領域與信息化的融合不斷深化,轉型升級不斷加快,信息化助推經濟發展的作用凸顯。在社會信息化水平日趨提高的環境下,物流業智慧化水平水漲船高是客觀必然。
三、區域推動智慧物流發展的對策建議
智慧物流的發展顯然還處于初級階段,還很不充分。盡管如此,智慧物流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已經顯現。這種不平衡主要表現為,東部、南部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物流企業的智慧化水平明顯優于中西部、北部等經濟欠發達地區。既使在同一行政區域內部,經濟條件優越的地方物流企業的智慧化水平也高于經濟條件弱的地方。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各地政府不同程度地把推動智慧物流發展提上了議事日程。根據多年來的學習、考察及思考,同時借鑒了有關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對各級政府如何引導推動本區域內智慧物流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創新從業務角度看,智慧物流涉及工信、交通、商務、科技等部門。從現行的管理體制看,對物流的管理卻比較分散,各地政府主管部門并不統一。有的發改部門管理,有的交通部門管理,有的商務部門管理等等。這種多頭管理的方式,造成了管理職責不清晰、投入分散、辦事效率低下、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不利于智慧物流的發展。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將管理物流的職責進行集中。為此,有的地方政府成立了物流局(辦),作為政府管理物流的職能部門,有的地方成立了物流工作專班,將過去的分散決策、分散投資統籌起來,為物流企業發展提供最優的資源、最短的流程,全力引導推動智慧物流有序快速發展。上述創新做法,取得了較好效果,值得各地學習借鑒。另外,最好將既懂信息化又熟悉物流運作的專業人才充實到行政管理隊伍中,用專業的人管專業的事。
篇4
一、課程建設任務和目標
本課程從物流金融特點及需解決的核心問題入手,引入物聯網及智能技術在其中的關鍵作用介紹,同時詳細介紹不同物流金融模式下各方參與者、業務流程,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與組織實施,物流金融風險控制以及基于物聯網的解決方案,最后針對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讓學生探討在該業務中引入物流金融對案例的流程及供應鏈績效的影響,培養學生初步的業務管理能力。本課程目標: 2.能力培養目標:(1)掌握智慧物流下的作業流程,具備融資對象評價、監管合同和倉單質押監管服務制訂的能力。(2)能制訂并組織實施物流金融作業任務。(3)掌握利用智慧物流技術,實現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綜合管理創新。
二、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物流金融課程內容
基于工作過程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習物流金融課程體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物流金融業務分析與需求分析,質押與監管方案設計,監管項目合同簽訂,倉單質押監管服務與組織,動產質押監管服務與組織,抵押監管服務與組織,貿易監管服務與組織,物流金融業務綜合實訓,供應鏈一體化物流服務運作,物流金融風險控制,物流成本控制與績效考核。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物流金融課程,在教學內容的組織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1.現代物流與金融服務概述。包括物流概念,物流金融的概念與產生過程、地位與作用,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應用,物流金融智慧化趨向幾個部分。教學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各環節的重點工作,了解智慧物流及其發展對物流金融的促進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智慧化的新趨向。
2.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業務架構。包括:RFID與物聯網簡介、了解物流信息技術發展背景、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業務流程架構、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業務管理系統架構。
3.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業務風險降低的技術措施。了解如何利用智慧物流,降低不同環節的風險。掌握通過構建智慧倉儲、智慧安全監督、智慧物流,實現“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運輸流”為一體的“物流金融”業務與服務,降低物流金融風險。
4.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業務的增值模式。了解如何依托智慧物流,構建智慧倉,掌握通過提供倉儲、物流、金融、商貿創新服務,增強與供應鏈上合作伙伴的聯系,提供更多可行的增值服務。
5.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業務的應用案例。教學要求:熟悉中儲物流、柏亞倉等物流金融方案及智慧物流金融解決方案。
篇5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智慧物流;管理;應用
1物聯網技術與智慧物流管理
物聯網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的產物,其核心與基礎是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是對互聯網技術的延伸與拓展,即物與物相連接、物與物之間交換信息,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物流行業,可實現物流企業的可視自動化操作,形成一個互相交換信息的完整的通信網絡體系。物聯網技術可以對貨物進行實時監控、識別、跟蹤與定位,是對物流管理方式的創新。物聯網技術通過傳感設備對貨物的ID與屬性進行編制,將貨物的靜態屬性標準化并儲存于標簽,再采用相關設備對貨物的屬性信息進行識別,并將獲取的信息轉換為可以傳輸的格式,然后物流企業通過網絡系統將各項信息上傳到信息處理中心,以此完成貨物信息之間的數據處理與通信。智慧物流是在物聯網技術支持下發展起來的一種物流網絡體系。智慧物流管理可以全程監控物流的運輸、存儲以及配送情況,同時獲取貨物所處的位置與狀態,自動、實時地掌握全程物流信息,并采用物聯網技術對物流信息進行處理,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物流業的運行效率。智慧物流管理能通過深入分析與挖掘物流信息數據、了解用戶需求等,及時做出智能化決策。
2物聯網技術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應用
物聯網技術是在關鍵性技術、支撐性技術與共性技術相互融合的基礎上形成的,它是一種網絡系統技術。物聯網技術系統的綜合應用充分體現了它的應用價值。物聯網技術不同層面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物聯網感知互動層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應用
物聯網感知互動層的主要作用是識別、定位與跟蹤,其涉及的技術主要包括無線射頻技術、GPS定位系統以及無線傳感器網絡等,這些技術在智慧物流管理中有不同的應用。其一,無線射頻技術即RFID技術,又叫射頻識別技術,它實現了非接觸的雙向通信,是物聯網技術的重要技術之一,也是物流行業中應用比較廣泛的關鍵技術。該技術通過使用電子標簽對貨物做上標記,自動識別、采集貨物的有關信息,對物流車輛進行動態的監控跟蹤,實現了對貨物的智能配送與指揮調度,而且,它能對倉儲中的產品真偽情況進行有效辨識,實現了物流業中的可視化管理,進而幫助物流業掌握貨物運輸中的各種信息。其二,GPS定位系統。GPS定位系統可以對全球范圍內的物流進行實時監控與定位,同時根據電子地圖上反映的信息,及時掌握當時物流的交通情況、跟蹤貨物所處的狀態與地點,進而調整與優化運輸路線,科學、合理、實時地配送車輛,完成緊急救援工作,使物流過程能更加快捷,從而為物流的快速配送提供保障。其三,無線傳感網絡即WSN。無線傳感器網絡采用無線通信,為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以及人與物之間搭建了一個平臺,使它們之間相互聯系,形成了一個完整而龐大的網絡系統。它結合多種技術,實時、自動、遠程地獲取各項物流信息數據,然后對數據的可靠程度進行檢測,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與時效性,進而遠程掌控整個物流運輸的狀態,以便對信息進行及時反饋,并針對物流的狀況或出現的問題進行智能調控與自動決策。此外,該技術還能監測車輛的運輸、倉庫的環境以及貨物的配送等情況,從而實現物流管理的智慧化。
2.2物聯網網絡傳輸層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應用
篇6
關鍵詞:中國;物聯網;RFID技術;智能物流
1 目前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水平
1.1 以傳統的經營方式為主、信息化程度低
我國目前對現代物流的認識還是比較膚淺的,絕大多數把物流管理看作是物品的運輸、倉庫、配送、流通加工等各個環節各自獨立的管理活動。從觀念上還停留在傳統的物流的觀念上,物流供需雙方往往都關注價格而忽視“供應鏈”所能帶來的總成本降低的優勢,許多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程度極低,仍普遍采用電話、傳真等傳統設備開展業務,從而使企業反應遲緩、效率低下。少數一些物流企業雖然已經開始了信息化建設,但其使用的相當一部分國產物流管理軟件仍停留在“電算化”的層次,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不能實現集成和實時控制,無法從根本上降低運營成本及提高效率。
1.2 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缺陷、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落后
盡管我國已出現了一些專業化物流企業,但物流服務水平和效率還比較低。尤其在物流方案設計以及全程物流服務等更高層次的服務方面還沒有全面展開。另外,物流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低,多數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缺乏必要的服務規范和內部管理規程,經營管理粗放,很難提供規范化的物流服務。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與經濟以及物流產業的發展要求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各種物流設施及裝備的技術水平和設施結構不盡合理,設施和裝備的標準化程度較低,不能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設施的效率。
2 物聯網發展促進智能物流的建設
當前,物聯網發展正推動著中國智慧物流的變革。隨著物聯網理念的引入,技術的提升,政策的支持,相信未來的物聯網將給中國物流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中國智慧物流將迎來大發展的時代。據專家預測分析未來的物聯網在物流業的應用將出現如下幾個趨勢:
2.1 利用RFID技術促使供應鏈與生產融合并實現智能化
目前在物流業應用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術,今后隨著物聯網技術發展,傳感技術、藍牙技術、視頻識別技術、M2M技術等多種技術也將逐步集成應用于現代物流領域,用于現代物流作業中的各種感知與操作。但是我國物流業現狀中較為注重供需雙方的價格成本,并沒有估量采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供應鏈”的優化成本遠遠低于以前的傳統運輸成本。如果物聯網中RFID技術與傳感器網絡得到普及,使得物與物互聯互通,將給企業的物流系統、生產系統、采購系統與銷售系統的智能融合提供平臺,而隨著我國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物聯網的普及必將產生智慧生產與智慧供應鏈的融合,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業。
2.2 利用發達的互聯網網絡開創智慧物流網絡
物聯網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聚合型的系統創新,必將帶來跨行業的網絡建設與應用。如一些社會化產品的可追溯智能網絡能夠融入社會物聯網,開放追溯信息,讓人們可以方便地借助互聯網或物聯網手機終端,實時便捷地查詢、追溯產品信息。這樣,產品的可追溯系統就不僅僅是一個物流智能系統了,它將與質量智能跟蹤、產品智能檢測等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融入人們的生活。
3 智能物流的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智能物流的建設離不開網絡信息的鏈接,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網絡安全問題,而且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對著大量的各種消費需求與客戶訂單,怎樣能使物流業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更加滿足人們的需求,并能在最優化的條件下實現效益最大化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3.1 實施智能物流的成本開發高
實現智能物流RFID技術開發的成本對于建設智能物流道路來說是一個難以逾越的一道墻,盡管RFID技術有很多優勢,但提到RFID應用是很多人會有疑問,那就是誰來為RFID買單?“以RFID標簽開發為例,當前可以實現遠距離掃描的標簽每個成本要1美元或更多,一個解讀器成本大約為1000美元甚至更多,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成本還包括接收設備、系統集成、計算機通訊、數據處理平臺等綜合系統的建設等。這對低利潤率的物流產業可謂是難堪重負。業界預計,只有當標簽成本將降低到5美分左右才可能得到大范圍的應用。”所以在我國RFID的推廣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要實現智能物流的道路還任重道遠。
3.2 難以形成統一的業界標準
物聯網是一個多設備、多網絡、多應用、互聯互通、互相融合的一個大網,相關的接口、通信協議都需要有統一標準來指引。整體上來看,由于各行業應用特點及用戶需求不同,國內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物聯網技術標準規范,這成為了物聯網發展的最大障礙。標準的研究要有權威性、應用性、被行業接受,就目前而言,美國、歐洲基本實現了物流工具和設施的統一標準,如托盤采用1000mm×1200mm標準、集裝箱的幾種統一規格及條碼技術等,大大降低了系統運轉難度。在物流信息交換技術方面,歐洲各國不僅實現企業內部的標準化,而且也實現了企業之間及歐洲統一市場的標準化,這就使各國之間的系統交流更簡單、更具效率。韓國產業資源部正在起草的物流發展五年計劃提出了推行物流設施的標準化問題。所以我們國家可以效仿一些國家的有用經驗來發展我國的物流業。
3.3 政府政策要有所側重并付諸實踐
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的相關扶持政策更多地還僅僅停留在紙面上,真正落實到實踐上的很少,我國很多物流企業都是自主經營的,這就是我國物流業得不到提升的一大障礙,如果政府能在資金技術上對一些小型物流企業進行支持并且不斷融合一些小型物流企業與大型物流的整合,物流也不斷得到統一化標準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推快我國實現智能物流的步伐。
4 結語
社會是不斷的發展的,我國憑借強大的物流產業的市場,以及在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下最終我國會實現物聯網與物流業的整合,從而轉型我國的物流產業,使得產業化不斷升級,最終為我國經濟帶來可觀的效益。
參考文獻
[1]張福生.物聯網開啟全新生活的智能時代.[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2]楊剛.沈沛意.鄭春紅.物聯網理論與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寧煥生.張彥.RFID與物聯網.[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4]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物聯網及其對物流供應鏈影響之展望,2010.
[5]佚名.物流行業物聯網發展問題,2011.
篇7
文/本刊記者龐彪
伴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其影響已經開始深入到當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物流行業也不例外。如何為傳統物流業插上信息的翅膀,充分挖掘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海量信息優勢,破除信息孤島難題成為當前最熱門的話題。隨著我國貨運司機移動互聯化程度的全面普及和提升,互聯網思維已經變革了傳統公路物流,“滴滴打車”的模式在物流領域的跨界已然成為了一種趨勢,而羅計物流作為這一領域的佼佼者正迅速崛起。
強強聯合
6月19日,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與羅計物流戰略合作會在京舉行。福田戴姆勒汽車攜手智慧物流020平臺羅計物流,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改造傳統物流行業,實現物流裝備制造企業與物流信息互聯網平臺的“互補互促,互聯互通”,通過整合線上線下物流信息,建立起更高效的“互聯網+物流,十車輛”的智慧信息平臺,擁抱“互聯網”引領行業智慧發展。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公路物流行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全國3300萬左右的貨車高達40%的空載率則顯示出公路物流行業在突飛猛進的同時,依舊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不過,隨著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大大提升了物流業的信息化水平,以互聯網思維助推我國公路物流轉型升級的趨勢正在改變這一現狀。近年來,公路物流領域信息技術應用大幅提升,公路物流企業開始逐漸邁人信息化時代,通過破解“信息孤島”難題,大幅降低了物流業的運行成本,提升了運行效率。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福田戴姆勒汽車與羅計物流攜手擁抱互聯網,借助雙方優勢資源,實現車隊資源與貨運資源對接,從而優化調度貨車運力,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匹配車貨,提升物流效率,打造創新的智慧物流商業模式。雙方將以規模取得成本優勢,共創共贏,整合物流“上下游業務鏈”打造出一個涵蓋貨主、司機、經銷商、服務商,“互利共贏”的物流生態圈。
“面對新的市場環境,我們需要以新思維創造新商業模式,強強聯合實現共創共贏。”福田戴姆勒汽車副總裁張偉表示,與羅計物流形成戰略合作后,將圍繞“貨主”、 “司機”的核心需求開發增值服務業務,以批量取得成本優勢,打造新的“生態圈”,在不增加投入下,提高新車銷量。同時也能夠由過渡依賴新車銷售向汽車后市場延伸,形成均衡的盈利來源,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穩定模式。不斷將業務拓展滲透到所有物流環節,將傳統的上下游業務鏈橫向打造成“互生共贏”的生態圈。
“在‘互聯網+’的趨勢影響下,雙方利用資源整合創新的優勢,重新構建智慧物流價值鏈,打通供需信息通道,從而形成專業化、社會化、定制化的智慧物流需求,為物流用戶帶來更為高效的利益。”張偉指出,福田戴姆勒汽車與羅計物流的深度合作,是物流裝備制造企業擁抱互聯網,探索物流020商業模式,構建全新的智慧物流生態圈的一次嘗試。
“通過與福田戴姆勒汽車的優勢資源匹配構建物流價值鏈業務,共同探索全新的物流運輸新模式,將有效整合貨源與運力,大幅降低空駛率,節約成本,提升貨物運輸效率,造福物流用戶,助力物流行業發展。”羅計物流CEO宋睿先生表示,羅計物流開創全新大智慧物流平臺的同時,通過實體重卡資源與互聯網的有機結合,將進一步促進傳統物流模式向智慧化物流的轉型升級。
目前,作為行業佼佼者的羅計物流智慧平臺,現有司機端客戶125萬,貨主端客戶112萬,日貨源數達到12萬條。羅計智慧物流通過其主要產品物流移動信息平臺,包括“羅計找車”、“羅計找貨”APP等以精準高效的信息匹配撮合貨源方與司機方交易。而福田戴姆勒汽車作為國內領先的重卡生產企業,其下歐曼品牌重卡擁有超過80萬的市場保有量,800多家經銷商,3400多家服務商與2000多家配件店,雙方的深度合作,讓貨源與車主之間的信息更對稱,運營更高效。應該說,福田戴姆勒汽車與羅計物流的此次深度戰略合作,依托了各自的核心資源、抓住物聯網發展的機會,將會不斷提升物流運輸中人、車、貨的匹配效率,將強大的“無憂物流”理念注入到全新智慧物流生態圈。
以互聯網思維擁抱公路貨運
“我發現中國物流行業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發達國家的社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為8%左右,而在中國這個數字是18%,相當于10萬億都用在了物流成本上。貨車司機返程空車率接近40%,貨主和車主通過向信息‘黃牛’付費對接,成本高,效率低。”宋睿表示,公路貨運物流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信息化沒有做好,國內物流行業現狀非常需要改善。
篇8
關鍵詞:連鎖零售業;城鄉一體化;智慧物流;配送
一、引言
中國自入世以來,國內流通市場競爭加劇,使得作為生產服務型行業的物流業在中國經濟中的基礎性和戰略性地位更加突出。近期兩會的政府報告中也相繼提出了“營改增”、“一帶一路”、“淘金內需”、“物流基建”、“農村物流”等物流行業利好政策。為了適應經濟新常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傳統物資流通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的改革迫在眉睫。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日趨完善,城鄉經濟不斷融合,城鄉流通體制改革也不斷深化。連鎖經營憑借“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核算、統一管理、統一標識”的競爭優勢,有力地推動了“農資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物資流動,成為刺激城鄉經濟增長和提升城鎮居民消費潛力的重要途徑。在信息經濟時代,“互聯網+”思維大行其道。電子商務、O2O等創新模式推動了小城鎮連鎖零售的快速發展,物流在企業運營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為了促進小城鎮連鎖零售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對現有物流模式進行積極探索,并借助新一代網絡通信技術,打造面向互聯網、面向未來、面向戰略的城鄉一體化智慧配送模式,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優化物流配送服務。
二、智慧物流模式
在國務院的《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加快農村寬帶網絡和快遞網絡建設,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核心思想是打造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以開放數據資源、提高流通信息化水平。運用于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則催生了一種全新的城鄉經濟發展模式――智慧城鄉,即依靠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城鄉中的交通、商業、信息、能源等領域以智能化、互聯化、感知化的方式連接起來,形成一體化城鄉系統。在此基礎上,搭建小城鎮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商品集散平臺和物流中心,通過精細動態的科學管理,開展智慧物流示范,啟動智慧物流配送模式,并逐漸形成以城鄉分撥中心、配送中心為樞紐,以連鎖便利店、便民服務網點、宅配服務站點、末端智能自助提貨柜為基礎,以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為支撐的城鄉一體化配送網絡。進一步推進農產品進城、農業生產資料下鄉,實現城鄉要素公平交換和城鄉資源優化配置,有效緩解農產品“買難”、“賣難”壓力,提高農民收入,帶動城鎮化高質量、可持續健康發展。
與傳統配送不同,智慧物流配送模式借助RFID射頻識別技術、通信技術、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及先進的管理方法,形成了訂貨、提貨、送貨、退貨管理的雙向通信路徑,以及補貨提醒、配送路徑優化等智能管理功能,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柔性靈活、快速響應等優勢。為滿足新環境下智慧物流配送模式的發展要求,小城鎮零售業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三者融合,從而充分發揮連鎖經營的網絡與配送優勢,提高企業規模化、集約化、信息化水平,優化供應鏈管理,降低流通成本。在具體的實施路徑上:首先,鼓勵連鎖超市、便利店和老字號企業擴大直營連鎖規模,培育連鎖便利示范店,發揮連鎖經營的規模經濟優勢。其次,開展農村電商物流試點,推廣基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共同配送,并鼓勵大型家電、家居企業提供“一站式到家”、“個性化定制”等O2O物流增值服務,構建智慧城鄉綠色物流體系,形成“互聯網+”形態的便民商業服務新模式,解決運輸分散、信息不對稱、“最后一公里” 等配送問題。
三、基于智慧物流的網絡訂購配送模式
近幾年,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為順應“互聯網+”的新趨勢,大力推動現代智慧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發展多層次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從而提高小城鎮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水平,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并逐漸形成了以大型批發市場豐富的產品資源為依托、以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網絡訂購配送模式。
以內蒙古食全食美公司為例,2011年公司建立了自營物流配送中心,并逐步形成了以生鮮副食品、肉食水產品、工業和進口食品、日用百貨為主體的四大配送體系和覆蓋酒店飯店、企業食堂、超市等輻射呼市和周邊旗縣區的的配送網絡。歷時四年的用心經營和管理,2015年9月,推出了由企業自主研發的、面向中小餐飲企業和小飯桌等客戶的生鮮配送電子訂單系統。客戶通過手機或者網絡線上下單,公司迅速接單并送貨上門,方便快捷。且網絡平臺的規模采購優勢和價格公開優勢,有效解決了客戶采購難、采購成本高、食品安全無保證等問題。同時,中小餐飲企業和小飯桌等龐大的客戶群體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快速占領市場并形成規模經營,從而降低配送成本,獲取規模效益。
電子訂單、線下配送作為一種現代化智慧物流配送模式,省時省力省心。公司引入了更先進的運輸設備,并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和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通過芯片記錄,實時、快速地匯集和處理包括采購、分揀分包、倉儲、配貨送貨等商品周轉環節的信息,建立了商品的安全可追溯體系,實現了從采購到最終配送全程的標準化、智能化、精確化,且企業可充分發揮零庫存優勢進行線上下單、線下配送操作,消除庫存冗余風險,降低庫存成本。這些改進措施從根本上提升了配送效率、降低了配送成本、實現了配送的信息化、智能化、專業化,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
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推進和城市配送網絡的日益完善,食全食美集團將在原有的生鮮商品電子訂單系統的網絡平臺上,啟動“前店后配”模式、拓展區域配送業務,加快形成跨越呼市市四區和周邊旗縣區的區域生鮮網絡經營配送體系,重點培養便民菜市場和便民連鎖超市的區域配送能力,打造更加智能化、標準化的區域智慧城鄉配送模式,順利實現呼和浩特節點與全國生鮮電商網絡的有效銜接。
四、結束語
“十三五規劃”以來,中國出臺了一系列物流行業的利好政策,物流在中國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加強。面對經濟新常態,中國經濟步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對傳統物流行業的商業模式產生了一定的沖擊。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日趨完善和“互聯網+”思維的日趨成熟,形成了以需求為導向的流通市場和連鎖零售的經營模式,對物流的效率、服務質量和信息化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依然存在物流管理不規范,配送模式落后、效率低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企業績效的提高。因此,為了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提升物流服務質量、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促進城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城鄉一體化的智慧物流配送模式。
參考文獻:
[1]邵占鵬.農村電子商務的興起與新型城鎮化的破局[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20-25+122-123.
[2]李堯林.推進“智慧城鄉”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先鋒隊,2015,25:10-11.
[3]盧美麗.基于城鄉物流一體化的連鎖經營配送網絡優化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2,22:71-78.
[4]何梅芳.城鄉一體化構架下推進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發展研究[J].物流技術,2014,05:59-61.
[5]王曉洋.基于城鄉一體化優化餐飲連鎖企業原料配送物流業務外包[J].物流技術,2014,19:99-101.
[6]朱蘇琴,馬剛.山東推進智慧物流配送體系建設[N].國際商報,2016-01-07B01.
[7]羅文麗.智慧物流起步[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6,05:33-35.
篇9
物聯網即一種巨大智能網絡,具體來說,就是按照約定的協議,通過信息傳感設備、系統以及短距無線自組織網絡,把具體的物品和互聯網實現連接,然后實現在互聯網上的信息交換,對農業信息進行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并且管理。農業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把物聯網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上。利用物聯網技術融合、處理獲取的海量農業信息,再進行智能化操作,對農業生產全過程實現過程監控、科學管理,以實現即時服務。
二、物聯網在廣西現代農業物流中的應用現狀
與國際形勢相適應,廣西壯族自治區在農業生產多個方面如農產品溯源以及精準農業等諸如這些現代農業物流中也開始引入物聯網的技術應用。如依托物聯網技術,省會城市南寧市已經建立了蔬菜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統建設的試點。如廣西牛博物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廣西成立最早的農業物聯網企業,在山西太谷2萬畝的紅棗基地、百色澄碧湖上千畝的芒果基地,用物聯網技術監控均獲得成功,兩個基地的農產品均成為國內同類最優;其它城市,如梧州、凌云也已開展了一些信息管理試點項目,如無公害蔬菜、茶葉質量安全追溯。在這個追溯體系中,消費者可以通過網站、電話或手機短信,方便、快捷地掃描獲取柑橘運輸車輛以及柑橘的信息,并實現快速放行。當前,為了增加農產品的安全性,廣西壯族自治區內多項農產品在其生產和流通環節都已經開始使用RFID電子標簽技術,借此技術建立了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檔案。RFID技術推廣應用也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該技術畢竟屬于新興技術,其價格尚且偏高。令人欣慰的是,隨著農產品市場的擴大以及需求的增加,RFID技術也正在逐步走向尋常百姓,實現進一步推廣和應用,今后,在廣西物聯網農產品溯源技術中,RFID技術將會是主流應用形式。再如有些市實施了衛星定位配方測土施肥。在計劃施肥中,就可以減少化肥使用量,減少投入即增加收益。如金光農場就實施自動化控制,還應用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通過這些現代信息技術,已經可以采集和控制遠程數據,所有與農作物生長有關的包括溫度、風速、風向以及蒸發量、日照輻射量等在內的數據都會被精準采集到,從而有助于土壤中水含量的測定,在對作物進行澆水、施肥時,都可以及時提供科學準確的信息。借助于現代物聯網技術,實現有效節約水、肥以及農藥。
三、智慧物流:物聯網與現代農業物流的結合
1.物流網在廣西畜牧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隨著廣西農業生產的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水產畜牧業也穩步發展,但與其生產相比,其質量安全水平仍然比較低。而且,和畜牧產品質量的國際通用標準要求相比,廣西的畜牧水產的質量安全仍有較大差距。為了縮小差距,提高畜牧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迫切需要在畜牧養殖過程及其物流中引入現代技術。而物聯網可以使這一想法變為現實。如可以在畜牧養殖過程中植入電子標簽,通過電子標簽,為每頭牲畜建立檔案,并且設置相應傳感器,并適時監測建立檔案的牲畜體征,準確感知其生長發育狀況。此外,還可以依托網絡遠程控制系統實現對牲畜的投料喂食的智能化。也可根據不同養殖品種的不同需求,在線采集、處理和傳輸水質環境的參數。信息處理平臺還可以實現對增氧設備和飼料投放設施的智能控制,對它們的增氧或喂食也可以實現遠程遙控,通過這些現代物聯網技術,一旦監測到異常情況,就可實現及時預警。
2.在農產品流通中的應用前景
廣西是水果之鄉,這里的特色水果很多,如荔枝、龍眼、芒果、香蕉等,大多保鮮期短,鮮嫩易爛。在運輸過程中,借助物聯網技術,不妨利用CPRS、WCDMA等2G或3G等技術,可在農產品運輸車輛上安裝GPS定位及溫度、濕度等傳感器。通過這些傳感器,可實時地向調度中心傳遞運輸車輛的相關信息,有效降低農產品運輸的損失率。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農產品運輸車輛及貨物的快速識別,有效防止偽造和涂改通行證,同時也可實現遠程運輸。
3.智慧物流:物聯網與現代農業物流的結合
篇10
(“互聯網+”時代,下一個千億級“風口”)
作者簡介
文丹楓:博士、獨立作家、互聯網觀察家,國內醫藥健康創客空間~“醫創社創客空間”聯合創始人、中山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廈門大學?中國電信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副主任;八百方醫藥健康商城(醫藥電商平臺A證試點)、金天醫藥(香港上市企業)、霍英東?鶴年堂等多家企業移動營銷顧問,著有《移動營銷》《微信力》《微營銷》《解密社群粉絲經濟學》《移動營銷新解密》《IT到DT》《再盈利》《互聯網+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融合與創新》《互聯網+醫療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醫療健康革命》等系列書籍。
王先慶:教授,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廣州市現物流與電子商務發展研究基地主任;商務部、廣州市政府、北京百榮集團、廣百集團、中國商業聯合會、廣東省工商業聯合會等全國各地30多個政府部門、企業與行業協會的咨詢顧問或行業專家。中國流通三十人論壇(G30)、廣東智庫等專業智庫成員,主持、承擔和參與全國各地各級政府各類課題150余項,專著《產業擴張》、《市場進入戰略》、《現代服務業集聚研究》、《國際會展之都研究》、《渠道控制權》等10多部,主編《現代零售叢書》、《粵商研究叢書》、《現代國際商都研究叢書》等。
李征坤:廣東財經大學碩士生導師,原廣東省電子商務市場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美國硅谷ITU訪問學者,廣東財經大學流通經濟研究所、廣東現代專業市場研究院、廣州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發展研究基地研究員,廣州市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廣州市電子商務與網絡經濟學會法人代表兼常務副會長,廣州市博士科技創新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電子商務協會常務理事暨專家委員,廣東省互聯網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電子商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湖南省電子商務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深圳市電子商務協會專家顧問,東莞市電子商務協會高級專家。中國邏輯學會辯證邏輯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科學邏輯專業委員會委員、法律邏輯專業委員會委員。
內容簡介
互聯網+時代不僅能對物流行業的資源進行整合,有助于改變我國物流行業整體“散、亂、小、差”,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中間過程冗余,標準化程度不高等方面缺陷。而且,互聯網與物流的結合,能夠使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等元素也融入到物流行業的當中,提高物流行業的附加值。在“互聯網+”時代,物流必將是下一個千億級“風口”,至于如何在經濟新常態下,把握物流業的發展機遇和戰略選擇,本書能夠給相關從業者們帶來些許啟發。
目錄
Part 1互聯網+物流:經濟新常態下,物流業的發展機遇與戰略選擇
“互聯網+物流”:一場顛覆傳統模式的物流信息化革命
機遇與挑戰:深度揭示“互聯網+物流”的10大新特征
一個嶄新的藍海時代:“物流+電商”引發的商業核裂變
變局VS洗牌:物流與信息的深度整合,重構物流生態圈
轉型VS重生:互聯網時代崛起,構建新型物流服務體系
第一物流:移動互聯網時代,顛覆傳統物流產業“四重奏”
Part2再造商業模式:“互聯網+”時代,顛覆與重構傳統物流商業價值
群雄逐鹿時代,“互聯網+”引領物流企業的“模式競爭”
全新的物流生態圈:互聯網物流企業的5大主流商業模式
贏在移動端:快遞企業布局APP,搶灘移動互聯網“風口”
物流+互聯網思維:互聯網給物流業帶來怎樣的商業啟示?
物流園區模式:“天網+地網”融合背后的物流供應鏈變革
自建物流模式:電商企業“野蠻生長”背后的4大物流路徑
“物流+O2O”模式:O2O模式如何突破“最后一公里”難題?
Part3物流4.0戰略:物聯網時代,智慧物流引領現代物流新變革
智慧物流:物流4.0時代,基于物流互聯網的產業大變革
物流+物聯網:物聯網在物流業的4大應用領域及未來趨勢
自動化物流倉儲:電商需求驅動下倉儲物流的“智慧之變”
智能無人機+倉儲物流:自動化物流裝備帶來無限想象空間
瓶頸VS破局:物聯網時代,傳統物流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
“豐巢”智能快遞柜:順豐布局社區快遞背后的物流生態戰略
Part4物流+電商:優化物流配送體系,開啟電商與物流的互通之路
決戰電商物流:2015年電商物流領域將呈現哪些趨勢?
癥結與突破:打造高效物流配送,提升電商核心競爭力
電商物流的“落地”策略:降低物流成本的3大發展路徑
物流+農村電商:渠道下沉,農村電商如何做好配送服務?
物流+生鮮電商:生鮮電商平臺如何突破冷鏈物流的制約?
“物流企業+微商運營”:物流平臺如何玩轉服務型微商?
菜鳥網絡VS順豐速運:電商與快遞的混搭與跨界經營戰略
Part5物流+供應鏈金融:如何實現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三流合一”?
“物流+電商+金融”模式:為消費者打造一站式服務方案
即將到來的物流“三國殺”:如何實現物流一體化運作模式?
順豐VS“四流合一”:順豐布局互聯網金融背后的戰略思考
UPS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與創新
騰邦物流:“價值供應鏈+互聯網金融”,引領商業模式創新
Part6物流+大數據:物流大數據時代,物流企業的自我顛覆與謀變
物流+大數據:大數據重構物流生態圈,開啟物流變革時代
大數據時代下的供應鏈管理:大數據如何推動物流業變革?
顛覆VS變革:大數據給傳統物流業帶來怎樣的模式創新?
優勢VS應用:“物流+大數據”的4大優勢及4大落地實踐
揭秘亞馬遜“神奇物流”:優質配送服務背后的大數據玄機
Part7跨境物流:跨境電商開啟黃金時代,得供應鏈者得天下
跨境電商迎來嶄新的黃金時代,給跨境物流帶來怎樣的機遇?
跨境電商2.0時代的供應鏈管理:從注重貨源渠道到物流為王
跨境物流供應鏈管理:跨境電商如何完善供應鏈一體化服務?
跨境物流的5大類型:跨境電商賣家如何調整物流資源配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