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發展現狀及趨勢范文

時間:2023-07-14 18:05: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慧農業發展現狀及趨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智慧農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篇1

關鍵詞:物聯網;智慧農業;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91.4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農業產業規模的不斷提高和土地集中化耕種的推行,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在大棚中培育,傳統的人工控制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精準農業的要求[1]。

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是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新潮流[2],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它既能提高農業精細化水平,又能節約資源、增產增效,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1 系統設計

1.1 系統目標

基于物聯網的智慧農業大棚系統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室內溫度和土壤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等環境參數,經由無線信號收發模塊傳輸數據,根據用戶需求,實現對大棚的遠程智能控制[3]。

該系統還可推廣到園林園藝、畜牧養殖等相關農業領域,為實現對環境進行自動控制、智能管理,對農業綜合生態信息自動監測提供科學依據[4]。

1.2 系統架構

系統通過環境參數傳感器和高清視頻攝像頭等組建了一個可以遠程感知的數字大棚,采集的數據通過3G移動網絡傳輸到控制中心進行數據關聯、數據分析,實現智慧農業大棚一體化解決方案。

系統的總體架構分為傳感信息采集、無線傳輸、遠程控制和數據分析處理四部分[5]。

圖1 系統總體架構圖

傳感信息采集系統:主要負責大棚內環境參數的采集與控制;采用高清網絡攝像機,實時拍攝大棚內視頻信息。

無線傳輸系統:將采集的環境參數和視頻信息,通過3G移動網絡傳送到控制中心。

遠程控制系統:通過控制設備和繼電器電路可以自由操控各種農業生產設備。

數據分析處理系統:用戶可隨時隨地通過電腦或移動終端進行數據查詢與分析,為用戶提供決策依據。

圖2 系統組成圖

2 系統功能特點

基于物聯網的智慧農業大棚系統,內置先進的無線感應器,不用布線,可實時監測溫室大棚中的溫、濕度等信息,通過無線ZigBee技術,與相關設備連接,當室內溫、濕度、光照等信息超過或低于系統設定范圍時,可自動打開或關閉相關設備進行調控,營造作物適宜生長環境。

圖3 系統管理示意圖

主要系統功能特點如下:

(1)系統可實時、連續的采集各項環境參數,以數字、圖形、圖像等多種方式進行記錄和顯示。

(2)系統可對傳感器采集的溫濕度、光照等數據在后臺實現自動處理,與設定閾值比對,并根據結果自動調節大棚內溫濕度、光照控制設備,實現大棚的全自動化管理。

(3)系統可設定各監控點的報警閥值,當出現數據異常時自動發出報警信號。

(4)無線網關設備具備豐富的硬件接口,可以提供有線、無線等多種方式的通訊手段。

3 結語

相關資料表明,在智慧農業大棚中,每平方米一季可產番茄30kg-50kg,黃瓜40kg,相當于露地栽培產量10倍以上,其他各類作物在這種環境下的產量也將得到明顯的提升。另外,由于溫、光、水、肥、氣等諸多因素綜合直接協調到最佳狀態,據計算,可有效節水、節肥和節藥,使整體能耗降低15%—50%。

基于物聯網的智慧農業大棚系統將互聯網從桌面延伸到田野,讓溫室實時在線,從而實現農業大棚與數據世界的完美融合。

圖4 產量比較圖

圖5 能耗比較圖

參考文獻

[1] 施連敏,陳志峰,蓋之華.物聯網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J].農機

化研究,2013(06):250-253.

[2] 劉琪.物聯網技術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展望[J].科技風,

2013(04):225.

[3] 劉明.國內外溫室產業發展現狀與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

學,2008,21(2):26-28.

[4] 盧闖,等.物聯網在設施農業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網絡信息,

2011(09):10-13.

[5] 郭陽雪,等.農業大棚溫度遠程實時監控系統設計[J].安徽農

業科學,2013(03):1308-1310.

作者簡介:

篇2

福建省泰寧縣旅游資源豐富,20世紀90年代泰寧縣確立了以旅游業為主導產業的發展規劃,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發展旅游業,取得了明顯成效。本文采用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等方法,分析金融服務與旅游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并就完善旅游金融服務提出建議。

關鍵詞:

旅游業;旅游經濟;金融服務;相關性

近年來,隨著福建省泰寧縣對旅游業的持續投入,該縣先后獲得世界地質公園、中國十佳魅力名鎮、國家5A級旅游區等15個國家級品牌,品牌效應日益凸顯,旅游收入大幅增長,由2005年的5億元增至2014年的16億元,在全縣第三產業中占據“半壁江山”。本文以泰寧縣為例,就金融服務與旅游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問題進行研究。

一、金融支持旅游業發展總體情況

旅游業作為泰寧縣的主導產業,在當地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金融支持對旅游業的良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近年來,泰寧縣加大旅游產品創新力度,完善旅游金融服務,累計向旅游業投放信貸資金63億元,為旅游興縣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積極配套資金推進重點文化產業建設。針對泰寧縣旅游開發、保護資金需求量大的特點,當地銀行機構向福建金泰旅游有限公司、泰寧縣古城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分別貸款2億元和3000萬元。當地政府以財政資金作為還款來源,以泰寧古城旅游開發公司為承貸主體向國家開發銀行貸款2億元,建設古城劇場、“慈航宗教文化園”和“鄒氏公祠”等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二)創新旅游信貸產品,加大旅游信貸投入1.“助旅寶”貸款助力旅游產業發展。結合泰寧縣旅游業發展現狀,中國人民銀行泰寧縣支行(下稱“泰寧人行”)在多次對金融機構和涉旅企業調查走訪的基礎上,協助金融機構推出針對該縣享受年終返利的旅行社或旅行社主要負責人的“助旅寶”信貸產品,以拓寬旅游業融資渠道。2.推出游船抵押貸款,提升旅游層次。為進一步體現泰寧旅游業特點,有效解決游船升級改造資金難題,展現旅游新形象,該縣創新游船抵押貸款信貸模式。當地有游船貸款需求的客戶可根據游船改造資金需求狀況,用現有的游船做抵押,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金融機構則根據游船的評估情況發放信貸資金,至今累計發放游船抵押貸款4400余萬元,使泰寧縣大金湖航運公司80余艘游船在短短10年內實現從木板船到鐵殼船再到游輪的飛躍,有效滿足了游客需求。3.推行未來收益權抵押貸款,為旅游業的健康發展注入活力。未來收益權抵押貸款是以門票收入等未來收益為質押的信貸模式,為促進該業務的廣泛推廣,泰寧人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出臺《泰寧縣旅游企業未來收益權抵押貸款實施意見》。自2002年該業務推出以來,當地旅游企業累計獲得金融機構信貸資金11余億元。在銀行信貸資金的有效支持下,當地旅游業發展駛入快車道。4.依托政府擔保平臺,打造旅游產業鏈。旅游業涉及面廣、產業鏈長,近年來,泰寧旅游業的崛起對家庭農場、生態莊園等新型經營主體起到積極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泰寧人行先后出臺《泰寧縣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加大信貸投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實施意見》等文件,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現狀提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具體措施,積極推動、引導涉農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入,并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在人民銀行的引導下,泰寧晉農商大金湖村鎮銀行出臺《新型家庭農場農場樂貸款管理辦法》,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配置信貸資源。以泰寧縣瑤坪生態家庭農場為例,該農場主要種植提子、櫻桃、桑椹等水果用于觀光采摘。村鎮銀行借助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擔保功能,向其發放信貸資金50萬元,支持農場擴大規模。在金融機構的扶持下,農場年接待人數從2013年的2萬余人次增加至2015年的2.5萬余人次,營業額也由2013年的將近200萬元提升至2015年的260余萬元,并被列入旅游觀光景點。

(三)豐富金融服務方式,提升旅游服務水平1.推進金融電子化,建設刷卡無障礙旅游區。從2006年開始,泰寧縣聯合福建省銀聯全面推進POS機、ATM機業務及網上銀行業務,加快刷卡無障礙旅游區建設步伐。截至目前,全縣三星級以上賓館及90%以上的商戶、加油站、超市均安裝了POS機。火車站、狀元街、景區售票處等游客活動集中區域POS機、ATM機投放力度加大,旅游區內“吃、住、行、游、購、娛”刷卡消費無障礙的目標已基本實現。2.加大旅游電子服務支持力度,開啟“智慧旅游”新模式。為進一步推進旅游產業升級,適應“互聯網+”的時代,同時保證游客享受高效、便捷的服務,在泰寧人行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農行泰寧縣支行與縣旅游管理委員會簽訂10億元的授信戰略合作協議,向當地旅游產業提供授信融資、電子銀行、現金管理等服務。泰寧縣大力推進世界地質公園升級改造,加快開發旅游O2O平臺、景區GIS地理信息系統、電子門禁系統、電子票務系統、安全管理預警系統等智慧旅游項目,持續完善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短信通、轉賬電話等電子銀行服務及B2B、B2C電子商務平臺服務;豐富門票銷售支付方式,實現通過移動支付、POS機刷卡等多種方式銷售景區門票;建立多元化電子支付平臺。目前在全縣景點購買門票實現了POS機刷卡全覆蓋,景區GIS地理信息系統、電子門禁系統正在穩步開發中。隨著信貸資金的持續投入和金融服務的不斷完善,泰寧縣旅游業蓬勃發展,旅游收入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且輻射帶動效應明顯,家庭旅館、飯店、餐館生意火爆,部分農戶依托旅游產業發展走上致富道路。2005~2014年,全縣旅游信貸投入從2億元增至6億元,旅游收入由5億元增至16億元,10年間增幅高達220%。在旅游業強勁發展的帶動下,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度也由2005年的30%提升為2014年的40%。在信貸資金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全縣共有四星級以上賓館3家,三星級賓館7家及眾多符合行業規范的家庭旅館。全縣旅游及其相關行業從業人員超過4萬人,人均年收入達4萬余元。

二、金融服務與旅游經濟發展相關性實證分析

近年來,泰寧縣通過加強金融對旅游業的支持,不僅有效地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還帶動了地方經濟的快速增長。為探索金融服務與旅游經濟發展的相關性,本文采用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等方法進行分析。

(一)指標及數據來源。本文分析指標包括信貸指標(x)及旅游收入指標(y),x以旅游行業信貸投入GDP與的比值來表示,y以旅游總收入增長率來表示。數據來源于泰寧縣統計局、當地金融機構及相關部門。

(二)檢驗方法。在進行時間序列數據分析時,必須進行數據的平穩性檢驗,否則容易產生偽回歸。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對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方程中γ、a、δ、β均為常數,ut為方程的隨機誤差,p為保證ut為白噪聲的最小值。假設條件均為存在一個單位根,平穩性檢驗從方程3開始檢驗,當檢驗到一個單位根時停止檢驗。只要有一個方程拒絕零假設,就可稱該時間序列為平穩序列。Johansen協整檢驗是一種在系統下,采用極大似然估計檢驗多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本文選取的兩個變量如果都是單整變量,并且單整階數相同時,就有可能存在協整方程。在協整的情況下,表明兩個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進而說明金融投入與GDP有長期均衡的關系。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可以對具有長期均衡關系的變量進行因果關系的確認。在因果關系檢驗中,如果通過x和y過去的值共同來預測y的值,比單獨用y的值來預測更具準確性,則表明x和y之間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

(三)實證分析1.平穩性檢驗。由表1可以發現,在5%的置信水平下,變量x和y均非平穩,但其一階差分序列d(x)、d(y)是平穩的,表明變量x和y存在一階單整。2.協整檢驗。表2表明,旅游收入與信貸投入存在協整關系。標準化后的協整關系為y=2.0549x,由此可知信貸投入與旅游收入呈現正相關關系。為了說明加強信貸投入有利于旅游收入增加,而不是反向的關系,還需進行因果關系檢驗。3.因果關系檢驗。表3顯示,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旅游信貸投入是旅游收入增長的原因,而旅游收入增長對旅游信貸投入的影響不顯著。

三、制約金融服務旅游經濟的因素分析

(一)有限的財政收入制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泰寧縣是農業縣,經濟基礎薄弱,地方財政收入較少。2014年全縣財政收入2.933億元,而當年地方用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達1.6億余元;另一方面,旅游輻射帶動工業經濟發展能動不足,新開工企業少、規模小、科技含量低。工業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制約了財政收入的持續增長,旅游經濟發展受到資金瓶徑的制約。

(二)旅游綜合金融服務亟待加強。泰寧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現狀看,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品種較少,主要是傳統的存貸款、結算、匯兌等,且在旅游景區銀行網點稀少,給游客辦理業務帶來不便。銀行卡使用在大型賓館、飯店、商場等較為常見,真正服務景區的用卡環境還有待提升。近年來興起的“智慧旅游”在泰寧縣推廣進程緩慢,仍處于初級階段,景區電子商務業務拓展力度有待加大,金融機構與旅游業間系統化產品對接體系不夠完善。

(三)涉貸主體自身特點弱化了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一是授信主體自身的缺陷。由于大部分涉旅企業為中小企業,公司治理機制不夠完善,部分企業經營發展水平偏低,抗風險能力弱,信用等級達不到信貸準入的基本要求,獲得銀行信貸資金支持存在一定難度。除少數幾家旅游企業被評為A級以上企業外,大部分涉旅企業仍難以通過正常渠道從金融機構獲得信貸資金支持。二是旅游項目開發需要大量資金,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投資回收慢,且行業本身易受季節、自然災害、經營管理等風險影響,現金流不穩定,制約了銀行信貸資金介入的積極性。三是缺乏有效抵押物。旅游文化企業往往只有承包經營權,自有資本少,實物資產占比低,經營主體無自有產權,抵質押物不足。

(四)金融生態環境欠佳。近年來,受經濟持續下行等多重因素影響,泰寧縣整體金融環境欠佳,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風險持續暴露。2015年10月末,全縣不良貸款率高達9.09%,部分涉旅企業信貸風險頻發。2013年以來幾家規模稍大的涉旅企業就形成不良貸款近1億元,金融機構出于資金安全考慮,對此類貸款持審慎態度。

四、完善金融服務旅游業發展的對策

(一)構建立體、長效的金融支持體制。一要力爭獲得國家政策性銀行扶持。要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的溝通協調,推薦發展潛力大、前景好的項目,吸引政策性銀行支持縣域旅游開發與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景點開發列入其貸款規劃。二要提升金融機構綜合服務水平。縣域金融機構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要立足當地實際,結合旅游業發展現狀及規劃,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進一步加大對投資需求大、綜合效益好且具有示范作用的旅游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加快“智慧旅游”的推廣步伐,通過大力宣傳、推廣非現金支付結算方式,加大POS機的推廣力度和ATM機的投放,推動景區實現金融電子化,擴大旅游影響力。三要積極吸收民間資金,建立利益共享的分配機制,激活民間投資熱情。如,以地方財政為保障,由地方政府全額控股公司設立旅游發展投資基金,通過一定回報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個人、企業投資,吸納民間資本參與旅游基礎設施以及旅游企業建設。

(二)創新和豐富旅游信貸方式。金融部門必須結合當地旅游業發展現狀,集思廣益,不斷創新,推出多種適合旅游業發展的信貸品種。一要繼續推廣未來收益權抵押貸款、游船抵押貸款、農村住房抵押貸款等原有的信貸創新模式,拓寬金融服務受益面,促進旅游轉型升級。二要結合地方旅游發展特點,有效增加信貸投入。通過銀團貸款、聯合貸款等方式,重點解決重點建設項目大宗信貸需求,加強與旅游主管部門的溝通協作,嘗試辦理旅游保證金抵押貸款,改善旅游企業、旅行社基礎服務設施,提升服務水平。三要加強對旅游產業鏈薄弱環節的扶持。結合旅游商品和娛樂消費特色,在旅游產品開發和娛樂消費場所建設方面加大投入,完善旅游產業鏈。

(三)推動金融資源和旅游資源對接。政府部門要因地制宜,出臺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運用財政資金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的投入,提升旅游層次,展示旅游新風貌。進一步加強政銀企協作,充分發揮政府在銀企之間的橋梁作用,主動為項目找資金、為資金找項目。促使金融機構圍繞地方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重點加大信貸投入,實現金融資產的最佳配置;同時建立有效的信貸投入激勵機制,通過提供優惠政策等方式調動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積極性。

(四)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一要完善社會擔保體系,實行政、銀、企相互協作,充分發揮擔保公司的融資中介作用,推動旅游及相關行業信貸有效增長,促進縣域經濟的良性發展。二要加強征信宣傳與教育工作,通過采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符合經濟發展特點的征信宣傳工作,改善社會信用環境。三要發揮征信對信貸的推動作用。結合信用村、戶創建工作的開展,不斷拓展信用評級制度的覆蓋面,逐步實現信用鎮、縣評定;依托征信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信用記錄好、有效益的企業、個人的信貸投入,有效提高全社會的信用守法意識。

參考文獻:

[1]李孝輝.張家界旅游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9.

[2]李彪.泰寧縣金融支持旅游及旅游文化產業實證及思考[Z].

[3]廖慧穎.金融支持旅游產業發展的策略選擇與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金融經濟,2015,(6).

篇3

關鍵詞: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建議;南雄市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190-02

1 引言

南雄市是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是粵北重點林區和珠江源頭之一。該市現有林地面積15.96萬hm2,占全市國土面積的68%,活立木蓄積量900萬m3,森林覆蓋率66%。近年來,南雄市堅持生態與產業并重,大力推進生態、產業、文化三大林業體系建設,不斷改善生態狀況,發展現代林業,著力打造粵北綠色生態屏障,成效顯著。發展林下經濟,有利于縮短林業經濟周期,增加林業附加值,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實現大地增綠、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源的目標。林下經濟是南雄市近幾年涌現出的新生事物,它充分利用該市現有林地面積大的優勢,在發揮森林改善生態環境作用的同時,綜合利用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種植業、養殖業和森林旅游業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實現農林畜等各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為了充分發揮林地資源優勢和空間環境優勢,提高林地綜合利用效率,需進一步加強對該產業的科學規劃和政策扶持,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農民持續增收。

2 發展現狀

2.1 模式多樣,品類較為齊全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南雄市積極探索推廣了林菌、林禽、林畜、林果、林藥等林下經濟高效生產模式。如南畝鎮五黑雞養殖采取的是龍頭企業+農戶的模式;江頭鎮黑山羊養殖采取的是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珠璣鎮核桃種植是采取專業合作社+林農的模式。其發展項目和品種也比較豐富,如江頭鎮利用林蔭優勢發展種植食用菌、養殖黑山羊;帽子峰林場利用獨特的森林資源開展森林旅游;珠璣鎮、界址鎮、江頭鎮利用林地資源種植金銀花,鐵皮石斛;南畝鎮利用林下空間資源養殖黑山羊、五黑雞等,并依托綠色有機產品開發農家樂項目,開展生態特色旅游,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特色優勢。

2.2 加強指導,產業化經營趨勢漸顯

為更好地服務林下經濟發展,提升林下經濟技術水平,增加林下產品的科技含量,各地區普遍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組建技術服務隊,定期指導林下經濟發展。如南畝鎮聘請了華南農大、佛山畜專等院校的教授成立專家組,定期到林間為種養大戶提供技術指導。二是組建專業協會。如鄧坊鎮上湖村按照“群眾自愿,民主管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組建了上湖高山果專業合作協會。協會加強對市場預測的研究,建立市場預警機制,健全技術服務體系,負責統一供種(苗),聯合儲存、運銷等一條龍服務,促進林下種養農戶加強合作,提高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有效提高規避風險的能力。

2.3 政策扶持,林下經濟規模迅速擴大

2012年韶關市林業局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我市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韶林〔2012〕40號),南雄市立足實際,陸續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和優惠措施,重點培育林下經濟示范點,以點帶面,擴大規模。如對種養大戶進行補助,對達到一定規模帶動農戶增收能力強的林下經濟項目給予3~5萬元的補貼,南雄市財政每年拿出300 萬元用于群眾發展林下經濟的貸款補貼、獎勵和服務;掛點幫扶單位重點對林下經濟所需的基礎設施和材料進行投資幫扶,均收到了較好成效。在各級政府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林下經濟發展迅猛,面積迅速擴大,涌現出了金友公司、珠璣紙業、松林樹脂等龍頭企業,到2015年已發展到10萬畝,年產值超過2億元。預計到2018年,全市林下經濟發展可達30萬畝左右,年產值超過6億元。

3 存在的問題

3.1 規模小而分散

南雄市林下經濟發展一個明顯的特點是點多面小、布局分散,形不成規模優勢和產業體系,難以打造特色產品,形成品牌優勢。據林業部門統計,目前全市100畝以上的林下種養大戶只有112家,平均一個鎮不足7家,單靠如此規模,很難培育出特色產業和龍頭企業,更無法形成有效的輻射帶動作用。

3.2 政策扶持資金較少

國家對林業、農業扶持資金優惠政策較多,但對發展林下經濟的政策獎勵資金很少,發展林下經濟效益不明顯,發展積極性不高。

3.3 資金制約嚴重

一是土地流轉成本不斷提高,土地租賃價格已經由發展之初的畝均20元,提高至目前的100元以上。二是基礎設施建設成本較高。大多處于相對偏遠地帶,且道路崎嶇不平。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相對落后,改造所需資金數額較大,而林下經濟又未能連片集中,集中幫扶難度較大。三是融資困難。林權制度改革后,農民擁有的林權證原則上可流轉、可入股、可抵押貸款,但在實際操作中金融機構很難評估和保全,貸款十分困難。如位于珠璣鎮的三佳村生態觀光園,林下經濟面積300多畝,是以林果采摘、林藥種植、林下養殖、野戰休閑和農家樂為主題的生態莊園,經營模式成熟,經濟效益可觀,市場風險不大,但因融資困難,擴大種養規模的計劃一直無法落實。

3.4 抗風險能力薄弱

林下經濟對技術要求高,受市場發展狀況和自然條件影響大。主要體現在:一是受市場波動的影響,2009~2010年南雄市林下經濟產品銷售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種養戶盈利空間大幅減小,部分農戶甚至虧損,發展積極性不高,持續發展的速度低于預期,步伐明顯放慢。二是受病蟲害的影響,如禽流感等病蟲害的偶然發生,很可能造成農戶的血本無歸。三是惡劣氣候條件的影響,2009年鮮蘑菇市場行情走好,但是一場大雪壓壞了幾乎所有的菌類大棚,極大挫傷了農戶種養積極性。四是長期儲存能力不強,林下產品的冷藏保鮮缺乏必要手段,抵御市場波動的能力很弱,市場即使短暫低迷,也往往造成農戶損失慘重,甚至放棄林下經營轉而務工,重新發動和組織起來十分困難。

4 對策與建議

4.1 加強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形成優勢

一是堅持以林為主,保護第一的原則,在確保森林資源安全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利用。二是堅持集約化經營,產業化開發的原則。注重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的配套發展,加快形成種養加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體系。三是堅持龍頭帶動,示范引導的原則,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鄉鎮或某些重點區域,加強示范引導,著眼于建立“政府引導、企業帶動、農戶參與、共同受益”的林下經濟新格局,扶持龍頭企業,引導農戶認識經濟規律,樹立戰略眼光,抓住林業大發展的有利時機,突出特色,形成優勢。

4.2 拓寬融資渠道

一是深化林權制度改革。盡快研究出臺實施辦法,提高林業資源資產評估的可操作性,大力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拓寬融資渠道。二是形成合力。按照性質不變、渠道多樣、捆綁使用的原則,使林下經濟發展與農業綜合開發、經濟結構調整、畜牧養殖、扶貧開發、科技推廣等項目,在資金使用上有機結合起來。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入民間資本,培育龍頭企業,進而搞好林產品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做大做強林下經濟企業,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四是鼓勵農民以林地入股。借鑒福建省三明市的做法,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公司),把農民土地以入股形式流轉起來,種植高效經濟作物,并吸納原有農戶進入公司,作為雇工獲取報酬,既降低了企業發展初期的資本投入,又提高了農民參與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

4.3 提高抗風險能力

一是爭取為林下經濟項目投保。借鑒外地政府出資幫助農民投保農業險的做法,與各保險公司進行洽談對接,由財政出資補貼,解除農戶發展林下經濟的后顧之憂。二是加大科技投入。聘請專家,制定本區域林下經濟發展規劃和技術標準,培訓壯大基層技術力量。通過行業協會,組建專業的技術服務隊伍,圍繞特色產業搞好技術支持,解決共性問題,降低技術成本。三是完善儲存設施。通過建設冷庫、購置真空包裝設備等手段,提高林下產品的保鮮、儲存能力,幫助農戶避開市場低谷,減少經濟損失。

4.4 加強政策扶持,加大產業培育力度

一是政策扶持。由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林下經濟的意見》。借鑒農業發展的經驗,加大提供貸款利息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培訓服務力度。二是完善產業格局。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走產業化經營道路,鼓勵種養大戶依托林地資源,開發系列產品,發展深加工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建立一批起點高、規模大,效益好的龍頭企業,形成市場帶龍頭、龍頭連基地、基地連萬家的林下經濟發展格局。三是實施品牌戰略。林下經濟最顯著的特色是“綠色、有機、無公害”,作為全國林下經濟發展較早的地區,南雄市要抓住起步早、影響大的有利條件,打造優勢產業形象,加大推介力度,切實做好“無公害產品”的硬件和軟件配套,提高林下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從而推動南雄市林下經濟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于小飛,吳文玉,張樂升,等.林下經濟產業現狀及發展重點分析[J].產業工業,2010(4).

[2]王宗星,馮博杰,高智慧,等.關于林下經濟發展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13(4).

[3]林國財.經濟轉型期如何挖掘低產經濟林的效益與潛力[J].吉林農業,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