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樣性調查范文
時間:2023-12-22 17:49: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植物多樣性調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嶗山;豆科;藥用植物;資源;生物活性成分
中圖分類號:S567.9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5)06-0056-06
Investigation on Resources Diversity of Legumes
Medicinal Plant in Laoshan Mountain of Qingdao City
Xue Jie, Yuan Lu, Zhang Li, Zhou San*
(Pharmacognosy Department, Pharmacy School,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21,China)
Abstract By methods of species investigation,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and literatures retrieving, the legumes species and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medicinal value of legumes medicinal plants in Laoshan Mountai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gumes medicinal plants in Laoshan Mountain belonged to 90 species, 42 genera,accounting for 5.40%and 24.42%of the total species and genera in China respectively. Forty-three species belonging to 25 genera were the typical medicinal plants, and 21 among them had been listed into “China Pharmacopoeia”(2010 Edition). The legumes medicinal plants in Laoshan Mountain had complicated pharmaceuticals such as flavonoids, steroidal, saponins and anthraquinones and various bioactivity. They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pharmacodynamic effects.
Key words Laoshan Mountain; Leguminosae;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 Bioactive component
豆科(Leguminosae)為被子植物中僅次于菊科及蘭科的三個最大的科之一,分布極為廣泛,無論平原、高山、荒漠、森林、草原直至水域,幾乎都可見到豆科植物的蹤跡。豆科植物約有650屬,18 000種,廣布于全世界。我國豆科植物資源豐富,已知有172屬,1 485種,13亞種,153變種,16變型,各省區均有分布。豆科植物蘊含著大量的藥用植物資源,豆科藥用植物不僅種類多、分布廣,其化學成分也相當復雜,幾乎含有所有天然化合物類型,開發利用豆科藥用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廣闊前景,尤其在當今醫藥界回歸自然的潮流下,包括豆科植物在內的天然植物藥物的開發利用在全球更是倍受關注。
嶗山位于山東半島南部的黃海之濱、青島市境內,北緯36.03~36.24°、東經120.07~120.43°,三面環海,背負平川,主峰“嶗頂”海拔1 132.7 m。嶗山山脈以“嶗頂”為中心四向走開,東、南部陡峭,瀕臨黃海;東北部向沿海伸展;西部丘陵連綿。南北最大縱距40 km,東西最大橫距46 km,面積7 512.4 km2。嶗山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地下水源豐富,屬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區,受海洋的調節作用,又表現出春冷、夏涼、秋暖、冬溫,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和濕度大等海洋氣候特點,適于植物生長繁衍,使之成為山東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加之嶗山地形復雜,局部小環境豐富,為植物多樣性提供了有利條件,也比較適宜豆科各種植物的生長,蘊藏著較為豐富的豆科植物資源。目前有關嶗山豆科藥用植物的報道很少,作者通過系統調查,并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及核對相關標本,對該區域豆科藥用植物資源進行了較詳盡的研究,旨在為該地區豆科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提供參考。
1 研究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對嶗山分布的豆科植物資源進行實地調查(包括標本的采集、記載和拍照),結合相關著作中對豆科植物的描述,并查閱有關模式標本,對嶗山豆科植物資源進行系統整理。另外,利用已有研究文獻分析了嶗山豆科藥用植物的藥用價值及其化學成分。
2 結果與分析
2.1 嶗山豆科藥用資源及其重要種類
通過1年的野外調查、采集和查閱大量相關豆科植物資料,依據《中國植物志》、《嶗山植物志》等文獻,進行了分類鑒定研究,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華本草》等文獻及民間探訪,對嶗山的豆科藥用植物資源進行總結和歸類。結果顯示:青島嶗山有豆科植物42屬90種,分別占全國豆科植物資源總屬數的24.42%, 總種數的5.40%;屬于典型藥用植物的有25屬43種。嶗山豆科植物中含有1種的屬有25屬;含2~5種的有14屬,共37種;6種以上的屬有3屬,共28種。本區無中國特有種。其中有21種藥用價值較高的重要種類為2010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所收載,收載種類的中文正名、拉丁學名、中文別名、生態分布、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和功能主治分述如下。
2.1.1 合歡 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別名:絨花樹、馬纓花、芙蓉樹、夜合樹。野生于山坡草地、林下、灌叢及巖縫隙中,也有栽培。樹皮入藥,稱“合歡皮”: 味甘性平;歸心、肝、肺經;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腫之功;用于心神不安,憂郁失眠,肺癰,瘡腫,跌撲傷痛。花序入藥,稱“合歡花”,花蕾入藥,稱“合歡米”:味甘性平;歸心、肝經;有解郁安神之功;用于心神不安,憂郁失眠。
2.1.2 扁莖黃耆 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 ex Bge.,別名:扁莖黃芪、沙苑、背扁黃耆、蔓黃耆、夏黃耆、潼蒺藜。多成長于山野、路旁;多栽培。種子入藥,稱“沙苑子”和“潼蒺藜”:甘,溫;歸肝、腎經;有補腎固精、清肝明目之效,主治腰膝酸痛、遺精、遺尿、尿頻、白帶、神經衰弱及視力減退、糖尿病等癥。
2.1.3 蒙古黃耆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var. mongholicus (Bunge) P. K. Hsiao , 別名:扁莖黃芪、沙苑、背扁黃耆、蔓黃耆、夏黃耆、潼蒺藜。多成長于向陽草地及山坡上。根入藥,甘,微溫;歸肺、脾經;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
2.1.4 膜莢黃耆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別名:黃耆、膜莢黃芪,多生長海拔2 500~4 000 m的山坡、溝旁或灌叢中。根入藥,稱“黃芪”:甘,微溫;歸肺、脾經;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
2.1.5 刀豆 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別名:挾劍豆。栽培,未見野生。種子入藥:甘,溫;歸胃、腎經;溫中下氣,止呃;用于虛寒呃逆,嘔吐。
2.1.6 決明 Cassia tora L., 別名:草決明、小決明、假花生、假綠豆、馬蹄決明。多生長于山坡、曠野及河灘沙地上,種子入藥,稱“決明子”:甘、苦、咸,微寒;歸肝、大腸經;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用于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
2.1.7 扁豆 Lablab purpureus (L.) Sweet,別名:x豆、火鐮扁豆、膨皮豆、藤豆、沿籬豆、鵲豆。我國各地廣泛栽培,亦有野生。白花品種的白色種子入藥,稱“白扁豆”:甘,微溫;歸脾、胃經;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瀉,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
2.1.8 米口袋 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 Bunge,別名:甜地丁、莎勒吉日。多成生于海拔1 300 m以下的山坡、路旁、田邊等。全草入藥,稱“甜地丁”:甘、苦,性寒;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治各種化膿性炎癥、癰腫、疔瘡(常與蒲公英配用)、高熱煩躁、黃疸、腸炎、痢疾等。
2.1.9 皂莢 Gleditsia sinensis Lam.,別名:皂角、皂莢樹、豬牙皂、牙皂、刀皂。多成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棘刺入藥,稱“皂角刺”:辛,溫;歸肝、胃經;消腫托毒,排膿,殺蟲;用于癰疽初起或膿成不潰;外治疥癬麻風。不育果實入藥,稱“豬牙皂”,成熟果實入藥,稱“大皂角”:辛、咸,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祛痰開竅,散結消腫;用于中風口噤,昏迷不醒,癲癇痰盛,關竅不通,喉痹痰阻,頑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結,外治癰腫。
2.1.10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別名:國老、甜草、甜根子、烏拉草。多成生于干旱沙地、河岸砂質地、山坡草地及鹽漬化土壤中。根和根莖入藥:甘,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2.1.11 細梗胡枝子 Lespedeza virgata (Thunb.) DC.,別名:掐不齊。多成長于海拔800 m以下的石山山坡。全草入藥,稱“掐不齊”:甘,平;清熱,止血,截瘧,鎮咳;用于瘧疾,中暑。
2.1.12 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別名:野葛、葛藤,多生成于山地疏或密林中。根入藥:甘、辛,涼;歸脾、胃、肺經;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透疹,升陽止瀉,通經活絡,解酒毒;用于外感發熱頭痛,項背強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熱痢,泄瀉,眩暈頭痛,中風偏癱,胸痹心痛,酒毒傷中。
2.1.13 補骨脂 Psoralea corylifolia L.,別名:破故紙,常生長于山坡、溪邊、田邊。果實入藥:辛、苦,溫;歸腎、脾經;溫腎助陽,納氣平喘,溫脾止瀉;外用消風祛斑;用于腎陽不足,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
2.1.14 槐 Sophora japonica L.,別名:守宮槐、槐花木、槐花樹、豆槐、金藥樹,廣泛栽培。花及花蕾入藥,稱“槐花”和“槐米”: 苦,微寒;歸肝、大腸經;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果實入藥,稱“槐角”: 苦,寒;歸肝、大腸經;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用于腸熱便血,痔腫出血,肝熱頭痛,眩暈目赤。
2.1.15 苦參 Sophora flavescens Ait.,別名:地槐、白莖地骨、山槐、野槐,生于山坡、灌木林中或田野附近。根入藥: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2.1.16 山野豌豆 Vicia amoena Fisch. ex DC.,別名:落豆秧、豆豌豌、透骨草,多生于山坡、灌叢或雜木林中。地上部分入藥,稱“透骨草”,有去濕、清熱解毒之效,為瘡洗劑。
2.1.17 廣布野豌豆 Vicia cracca L.,別名:金沸草、金佛花、金佛草、六月菊,廣布于的草甸、林緣、山坡、河灘草地及灌叢。全草入藥,清熱解毒,活血平胃、明耳目、疔瘡。
2.1.18 葫蘆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別名:胡盧巴、香草、香豆、蕓香,常生長于山坡、溪邊、田邊。種子入藥:苦,溫;歸腎經;溫腎助陽,祛寒止痛;用于腎陽不足,下元虛冷,小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
2.1.19 大豆 Glycine max (L.) Merr.,別名:菽、黃豆,糧食作物,廣栽培,品種多。“黑豆”入藥:甘,平;歸脾、腎經;益精明目,養血祛風,利水,解毒;用于陰虛煩渴,頭暈目昏,體虛多汗,腎虛腰痛,水腫尿少,痹痛拘攣,手足麻木,藥食中毒。種子經發芽干燥品入藥,稱“大豆黃卷”:甘,平;歸脾、胃、肺經;解表祛暑,清熱利濕;用于暑濕感冒,濕溫初起,發熱汗少,胸悶脘痞,肢體酸重,小便不利。淡豆豉(大豆發酵品):苦、辛,涼;歸肺、胃經;解表,除煩,宣發郁熱;用于感冒,寒熱頭痛,煩躁胸悶,虛煩不眠。
2.1.20 赤豆Vigna angularis (Willd.) Ohwi et Ohashi,別名:米豆、飯豆、赤小豆,糧食作物,廣栽培。種子入藥:甘、酸,平;歸心、小腸經;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用于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2.1.21 綠豆Vigna radiata (L.) Wilczek,別名:青小豆、豆、植豆,糧食作物,廣栽培。種子入藥:甘,寒;歸經入心、胃經;清熱解毒,消暑;用于暑熱煩渴,瘡毒癰腫等癥;可解附子、巴豆毒。
2.2 嶗山豆科藥用植物的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多樣性
豆科植物所含化學成分十分復雜,幾乎包括了所有天然化合物類型,如黃酮類、蒽醌類、生物堿類、皂苷類、有機酸類、揮發油類、三萜類、香豆素、木脂素、脂肪族及多糖類化合物等,其中以黃酮類、甾體類、皂苷類、蒽醌類等為突出特點。
黃酮類化合物的各種類型在豆科中幾乎均有分布,常見的有蘆丁、甘草素、芹菜素、槲皮苷、山奈酚、槲皮素、異鼠李素、木犀草素、異槲皮苷、山奈酚、槲皮素、槲皮苷等。如紫穗槐屬的紫穗槐,其根莖葉含紫穗槐苷,水解后產生芹菜素,有抗菌清熱消腫的功效。合歡屬的合歡,其樹皮富含槲皮苷,具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腫之功效。豬屎豆屬的野百合,含異牡荊素,牡荊素,葒草素和異葒草素,其藥用功效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破血除瘀等。雞眼草屬的雞眼草,含芹菜素、山奈酚、槲皮素、異槲皮苷、蘆丁、木犀草苷、異牡荊素和異葒草素,具有清熱解毒、健脾利濕之功效。
甾體類化合物在豆科多屬植物中均有分布,如扁豆屬、長柄山螞蝗屬、米口袋屬、皂莢屬木藍屬、胡枝子屬、含羞草屬和豇豆屬等。其主要化學成分為胡蘿卜苷、豆甾醇β-谷甾醇等,主要藥理活性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解表散寒、祛風除濕、活血解毒、消腫生肌。
皂苷類成分主要在黃耆屬、扁豆屬、野豌豆屬、槐屬等植物中分布,黃耆屬植物黃耆富含黃芪甲苷、毛蕊異黃酮苷、黃芪苷、異黃芪苷、大豆皂苷等成分,其藥理作用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等。扁豆屬的扁豆種子富含扁豆皂苷Ⅰ,具有消暑除濕、健脾止瀉的作用。野豌豆屬的山野豌豆,即透骨草,含有山野豌豆苷,具有祛濕作用。槐屬植物中的槐含有槐角苷,具有涼血止血作用。
生物堿類成分在豆科植物藥用成分中也擔任著重要角色:豬屎豆屬的農吉利甲素即野百合堿(Monocrotaline)、農吉利乙素和農吉利丙素,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破血除瘀之功效。胡蘆豆屬的葫蘆巴,種子富含葫蘆巴堿、番木瓜堿,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藥理活性。槐屬的苦參含有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具有清熱燥濕、殺蟲等功效。
蒽醌類化合物主要在決明屬植物中分布,如決明中富含的大黃酚、大黃酸、大黃素甲醚、大黃素、蘆薈大黃素、橙黃決明素等。決明屬植物中所含的蒽醌類成分,決定了其具有潤腸通便,降血壓血脂的藥理作用。
豆科藥用植物化學成分的多樣性決定了豆科藥用植物生物活性的多樣性。嶗山豆科藥用植物根據其藥效特性分類如下。
2.2.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類 紫荊屬的紫荊 Cercis chinensis Bunge,豬屎豆屬的野百合Crotalaria sessiliflora L.,米口袋屬的米口袋 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 Bunge、光滑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aritima Maxim.、狹葉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stenophylla Bge.,大豆屬的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甘草屬的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雞眼草屬的長萼雞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a (Maxim.) Makino,胡枝子屬的細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 (Thunb.) DC.,葛屬的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豇豆屬的赤豆Vigna angularis (Willd.) Ohwi et Ohashi、綠豆Vigna radiata (L.) Wilczek,槐屬的槐Sophora japonica L.,野豌豆屬的山野豌豆Vicia amoena Fisch. ex DC.、廣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L. 、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無萼齒野豌豆Vicia edentata Wang et Tang,木藍屬的河北木藍Indigofera bungeana Walp.。
2.2.2 祛痰、鎮咳、平喘類 皂莢屬的皂莢 Gleditsia sinensis Lam. 、山皂莢 Gleditsia japonica Miq.,甘草屬的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胡枝子屬的細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 (Thunb.) DC.,補骨脂屬的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野豌豆屬的無萼齒野豌豆Vicia edentata Wang et Tang。
2.2.3 祛風除濕、通經活絡類 錦雞兒屬的錦雞兒 Caragana sinica (Buc'hoz) Rehd.、金雀錦雞兒Caragana frutex (L.) C. Koch,紫荊屬的紫荊 Cercis chinensis Bunge,長柄山螞蝗屬的長柄山螞蝗Podocarpium podocarpum (DC.) Yang et Huang,雞眼草屬的長萼雞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a (Maxim.) Makino,馬鞍樹屬的朝鮮槐Maackia amurensis,葛屬的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野豌豆屬的山野豌豆Vicia amoena Fisch. ex DC.、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蠶豆Vicia faba L.、小巢菜Vicia hirsuta (L.) S. F. Gray。
2.2.4 安神、癰療腫痛類 合歡屬的合歡 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含羞草屬的含羞草Mimosa pudica L.,肥皂莢屬的肥皂莢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刺桐屬的龍牙花Erythrina corallodendron L.。
2.2.5 補腎固精、清肝明目類 黃耆屬的扁莖黃耆 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 ex Bge.,決明屬的決明(草決明)Cassia tora L.,葛屬的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補骨脂屬的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豇豆屬的綠豆Vigna radiata (L.) Wilczek,野豌豆屬的四籽野豌豆Vicia tetrasperma (L.) Schreber、小巢菜Vicia hirsuta (L.) S. F. Gray。
2.2.6 利尿滋養、消腫排膿類 合萌屬的田皂角(合萌)Aeschynomene indica L,黃耆屬的蒙古黃耆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var. mongholicus (Bunge) P. K. Hsiao、膜莢黃耆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決明屬的望江南 Cassia occidentalis L.,黃檀屬的黃檀 Dalbergia hupeana,皂莢屬的皂莢 Gleditsia sinensis Lam. 、山皂莢 Gleditsia japonica Miq.,大豆屬的大豆Glycine max (L.) Merr.,雞眼草屬的雞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Thunb.) Schindl.,豇豆屬的赤豆Vigna angularis (Willd.) Ohwi et Ohashi、綠豆Vigna radiata (L.) Wilczek,木藍屬的河北木藍Indigofera bungeana Walp.。
2.2.7 殺蟲、治瘧類 決明屬的望江南 Cassia occidentalis L.,長柄山螞蝗屬的長柄山螞蝗Podocarpium podocarpum (DC.) Yang et Huang,雞眼草屬的雞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Thunb.) Schindl.,胡枝子屬的細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 (Thunb.) DC.,葛屬的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補骨脂屬的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槐屬的苦參Sophora flavescens Ait.,云實屬的云實Caesalpinia decapetala (Roth.) Alston。
2.2.8 解暑、健脾、止吐類 扁豆屬的扁豆 Lablab purpureus (L.) Sweet,甘草屬的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2.2.9 抗腫瘤、黃疸、心悸類 黃耆屬的糙葉黃耆Astragalus scaberrimus Bunge、膜莢黃耆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2.2.10 理氣、止血、利尿類 刀豆屬的刀豆 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大豆屬的野大豆 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野豌豆屬的歪頭菜Vicia unijuga A. Br.。
2.2.11 益腎、止汗、風痹多汗類 蒙古黃耆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var. mongholicus (Bunge) P. K. Hsiao,胡蘆豆屬的葫蘆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
3 結論與建議
嶗山豐富的豆科資源不但是優美的自然景觀,而且還具有極高的藥用、食用價值, 同時也是嶗山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豆科藥用植物以其極其復雜多樣的化學成分,使其在藥品、保健品、化妝品以及其它許多領域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并有非常廣闊的研究開發潛力。但隨著環境的惡化和旅游業的發展,豆科植物的生存環境受到了較大威脅,不少種類資源處于瀕危狀況,加強豆科植物的保護尤為重要。因此,有必要對嶗山豆科植物資源進行全面調查,充分做好嶗山豆科藥用植物資源的保護工作,從而更好地開發利用其多種多樣的有效成分。
參 考 文 獻:
[1] 中國植物志編委會. 中國植物志[M]. 北京: 科學出版社,1980.
[2] 陳漢斌,鄭亦津, 李法曾. 山東植物志[M]. 青島: 青島出版社,1990.
[3] 樊守金, 胡澤. 嶗山植物志[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3.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5] 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國藥典:1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6] 任強,樊守金,趙遵田,等.青島嶗山藥用植物研究[J].山東科學,2001,14(3):43-47.
[7] 于洋,楊志宏,苑璐,等.青島嶗山菊科藥用植物資源調查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14,46(8):66-70.
[8] 周美,李閃閃,李瑞,等.紫穗槐藥學研究概況[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19):8141-8142,8176.
[9] 施學麗,郭超峰.合歡花的研究進展[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2,18(12):30-32.
[10]陳國輝,黃文鳳.黃芪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新藥雜志,2008,17(17):1482-1485.
[11]李婷,馮占民,楊巡紜,等.決明屬植物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林產化學與工業,2012,32(6):107-118.
[12]陳龍.錦雞兒活性成分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4.
[13]樊輕亞.農吉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析研究[D].廣州:廣東藥學院,2009.
[14]沈奇,王顯生,高文瑞,等.扁豆的研究概況[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2,28(2):72-77.
[15]吳穎,張前軍,陳青,等.尖葉長柄山螞蝗化學成分研究[J].中成藥,2010,32(3):465-466.
[16]魏友霞,陳立,王軍憲,等.狹葉米口袋化學成分研究[J].中藥材,2007,30(8):954-956.
[17]王薊花,唐靜,李端,等.皂莢化學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8,27(6):1-3.
[18]李瑩橋,劉洪章.山皂莢應用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 2011,39(16):9611-9613.
[19]王威,閆喜英,王永奇,等.胡枝子屬植物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中草藥, 2000,31(2):144-146.
[20]劉晨,高昂,鞏江,等.胡枝子藥學研究新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 2011,39(14):8378-8379.
[21]袁珂,呂潔麗,賈安,等.含羞草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 2006,41(17):1293-1295.
[22]馬晶,王洋.透骨草類中藥化學成分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 2009,37(10):4485-4486,4488.
篇2
關鍵詞:跨學科教學;生物多樣性調查;軟件;iNaturalist
中國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正處速發展之中,其中較為完備的有中國自然標本館、甘肅生物多樣性數據平臺及監測網絡、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以及“臺灣生物多樣性網絡”等,但這些圖像或樣本的呈現方式都是靜態化或過于專業化,給初學者閱讀和認知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目前,中國應用市場相關軟件或微信小程序均有拍照識圖功能,雖有助于師生借此識別一些不認識的動植物,但給科學性調查帶來了一定局限性。例如,科學性調查不但對圖片拍攝的分辨率要求高,而且對特征識別度的要求也高,否則會出現錯誤識別情況。為解決以上問題,筆者試用了不同應用軟件,發現iNaturalist軟件能很好地建立起地理與生物之間的聯系。該軟件的一大優勢是,它并不是通過簡單的數據處理分析給出一個結果,而是由全球生物多樣性學者共同對你所拍照片進行鑒定。當對鑒定有異議時,可以在圖片下方進行討論。也就是說,不同地區的生物將會出現在不同的經緯度,并由生物學家進行辨識。據此可知,該軟件具有很強的互動性與實時性。
1iNaturalist軟件的簡介
這款軟件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NathanAgrin,JessicaKline和Ken-ichiUeda3人基于對自然觀察的熱情而聯手開發的,目的是將專業研究者與公民科學家連接起來,同時讓業余觀察者隨手記錄的資料成為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來源。例如,當用戶上傳一張動植物照片時,就有許多自然科學家和博物學家對此進行鑒識,這是iNaturalist回饋機制的具體表現。在鑒識過程中,專家一般圍繞清晰度、研究價值等方面對用戶上傳的圖像數據進行嚴格的篩選與審核,如滿足條件就會共享到GBIF(GlobalBiodiversityInformationFacility,全球生物多樣性數據共享系統),從而成為未來研究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數據。該軟件支持多國語言,使用者可以選擇簡體中文。
2iNaturalist軟件的使用
使用者將觀察記錄到的照片提交至平臺,如照片左上方標識為“RG”即為研究級(ResearchGrade)照片,將共享至GBIF。上傳者可以選擇是否定位自己所拍攝照片的經緯度與拍攝時間(位置可選擇關閉按鈕,即可隱藏坐標),以此實現坐標共享;也可以欣賞其他國家觀察者拍攝的特有物種,以便擴大學習者的知識面。當觀察者上傳的圖片被鑒定完畢后,將自動歸入所屬生物分類階元。iNaturalist軟件的操作界面如圖1所示。
3iNaturalist軟件的回饋機制
對于iNaturalist軟件的回饋機制,圖2所示給予了直觀描述,筆者在此不再贅述。
篇3
廣州市沙面古樹土壤調查
當前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發展的主要“瓶頸”
龍巖市區綠地系統建設相關問題的探討
重慶市主城區城市森林建設樹種規劃初探
武漢地區園林有害生物調查與生物防治
國槐小卷蛾生物學特性及綜合防治研究
宿根花卉在包頭地區園林中的應用
觀賞的栽培
檜柏的繁殖技術
濕地造景喬灌木樹種及草本植物種類的選擇
東營市城郊濕地資源調查與保護初探
現代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的探究
園林藝術創作靈感初探
淺議生態園林的特色與風格
科技動態
信息報道
新優園林植物
垂柳花芽分化發端時間的研究
干旱脅迫對4種碧桃品種抗性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研究
常綠闊葉樹種小果衛矛引種北京的抗寒性比較研究
刺槐及其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香水花的扦插繁殖及栽培技術
奉賢非洲菊設施栽培土壤鹽分累積變化規律研究
上海引進的大規格北美槭樹及其主要病蟲害
河岸帶植被重建的生態修復技術及應用
上海人工綠地群落UVB屏蔽效率與冠層特征關系初步研究
再談垂直綠化在福州城市園林中的應用
太原市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對策研究
唐山市采煤塌陷區濕地生物多樣性調查及評價研究
東營市明月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原生植被情況調查
北京舉辦園林綠化行業新技術新材料推介會
臺灣熱帶植物培育規模居亞洲第一
專家解惑北京銀杏夏季焦葉現象
IFLA第47屆世界大會在蘇州隆重開幕
云南打造生物多樣性世界名片
合水發現最大紫斑牡丹群
園林新優植物
水生植物的應用與管理
淺談碗蓮的全年養護管理
武漢地區園林蚜蟲種類與發生動態
三葉草坪蝸牛的發生與防治
重慶園林特色探討
景觀設計與建造中設計手法的探討
植物護坡及其生態效應研究
中小城市公園的發展前景淺析
《國外園藝學文摘》題錄
我國三個百合品種再獲國際植物新品種登錄證書
天津市園林綠化研究所聯合其它單位成功申報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濱海鹽堿地綠化的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項目
“后奧運”北京城市園林綠化不減速
北京夏季可用開花植物過千種
野花首次大規模用于成都園林綠化
復合式節能日光溫室保溫節水
園林綠化與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在京召開
市民出家門500m就有一塊3000m2以上的大綠地——上海城市“熱島”效應逐年緩解
篇4
關鍵詞:熱帶雨林;恢復階段;群落結構;生物多樣性;海南省
中圖分類號:S717.1+2;S718.57;Q346+.5(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0-2347-05
熱帶雨林是一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中心[1]。現在人們日益重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并在這方面進行了許多探討,其中對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的研究已有不少報道[2-9]。海南省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我國重要的熱帶森林分布區之一,這里的熱帶雨林屬于我國熱帶地區發育最盛、最接近赤道熱帶雨林的植被類型,是我國稀有的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之一,也是我國熱帶雨林的典型代表[10]。生物多樣性是現代生態學研究的熱點之一[11];在景觀生態學或群落生態學里,現有物種多樣性時空變化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各群落物種多樣性的測度上,這種測度的結果反映在空間尺度上一般是以離散的形式來表示,而如何反映物種多樣性在空間的連續變化迄今仍缺乏有效的方法與技術[12]。
在過去的40年里,世界上40%的熱帶雨林被毀;海南島也不例外,在過去的25年中熱帶雨林的覆蓋面積減少了71.7%[13]。而熱帶雨林是一個易受人類干擾的脆弱生態系統,一旦遭受干擾破壞,會產生惡劣的生態學效應,將給自然界和人類帶來嚴重的后果,所以當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主要集中在熱帶雨林的保護方面[14]。山地雨林是熱帶或亞熱帶南部山地上的濕潤性常綠闊葉林,其群落的結構和外貌與典型的熱帶森林相比,除林木的高度和種類組成上稍有差異外,其余的熱帶森林特征十分明顯。作為海南島主要水源涵養林的熱帶山地雨林是海南島生態平衡最重要的基本要素[13]。因此保護和研究海南島熱帶山地雨林的物種多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5]。本研究對海南省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3個不同恢復階段的熱帶雨林樣地進行了群落結構、森林資源監測及生物多樣性的調查比較研究,探討不同恢復階段熱帶雨林植被的生長狀況及森林群落結構與生物多樣性的差異,從而尋求保護和管理熱帶雨林的有效途徑。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況
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海南島東南部,地處北緯18°40′13″-18°48′44″、東經109°45′26″-109°56′53″,海拔高度在50~1 499 m,總的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走向。在氣候上屬于東亞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區,年降雨量充沛,為1 870~2 760 mm,干濕季節劃分明顯,8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10月的雨季;而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為旱季。年均溫度20.8 ℃,最熱月均溫23.9 ℃,最冷月均溫16.3 ℃。成土母巖為花崗巖和閃長巖,土壤自低海拔向高海拔延展發育著黃色磚紅壤(海拔300 m以下)和山地黃壤(海拔300 m以上)[16]。 研究選擇的3個樣地位于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試驗區內,基本情況見表1。樣地植被類型屬于熱帶次生林。群落結構復雜,喬木高大;調查區內竹叢、附生植物較多,板根和層間植物較少,偶有絞殺現象,多見有大型倒樹和枯立木。
1.2 研究方法
1.2.1 樣地設置 選擇的3個樣地都設置為永久性樣地,面積都為2 500 m2,樣地1處于20世紀60年代開始恢復的熱帶雨林中,樣地2處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恢復的熱帶雨林中,樣地3是原始熱帶雨林,因原來長勢弱而從未采伐。調查樣地的地理坐標位置、海拔高度采用手持GPS儀完成測量定位,并記錄相應的坡度、坡向和山地類型等數據。
1.2.2 樣地植物調查 各永久性樣地在此次調查時隨機選擇若干個10 m×10 m的小樣方,均采用“單木調查法” 實施樣地調查[17,18],測量、記錄樣方內喬木層所有植物的種名、株(叢)數,測量平均樹高、胸徑、枝下高等林木結構特征值數據。
1.2.3 樣地里林下植物調查 在每一樣地中隨機選2 m×2 m的草本層、灌木層小樣方各6個,分別記錄草本層、灌木層的植物種類、數目。
1.3 數據分析方法
1.3.1 基本數據 對測定得到的3個樣地喬木的樹高、胸徑、枝下高以及物種數、株數等基本數據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軟件分別匯總。
1.3.2 物種重要值 群落內各物種的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IV)用綜合數值來表示,它是確定群落中每一植物種相對重要性的一個綜合指標[2],以體現樣地的優勢種。物種重要值公式如下:
IV=(RD+RF+RP)×100%,
式中的RD、RF和RP分別為相對密度、相對頻度和相對顯著度,群落中所有物種重要值IV之和等于300;有些研究者將重要值除以3,則群落中所有物種的重要值之和等于100[2]。
1.3.3 物種多樣性分析 群落物種多樣性可用α-多樣性指數(Alpha-diversity index)來體現[19]。α-多樣性指數主要關注局域均勻生境下的物種數目,因此也被稱為生境內的多樣性,本研究采用α-多樣性指數范疇中的物種豐富度(Species richness)、物種多樣性指數(Index of species diversity)、均勻度指數(Index of evenness)、生態優勢度(Ecological dominance)以及Gleason指數來分析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不同恢復階段群落的物種多樣性。
①物種豐富度,物種豐富度(R)指出現在樣方(單位面積)內的物種數(S)。
②物種多樣性指數,計算時采用以信息論范疇的Shannon-Wiener函數為基礎的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H′)[19],公式為:
H′=-∑(ni/N)ln(ni/N),
式中,ni為物種i的個體數,N為群落(樣地)中全部物種的個體數。
③均勻度指數,采用以Shannon-Wiener函數為基礎的Pielous均勻度指數(PIE)[20],公式為:
PIE=H′/ln S=[-∑(ni/N)ln(ni/N)]/ln S。
④生態優勢度,用Simpson指數(SN)表示,采用生態優勢度可對群落的物種多樣性結構和動態水平進行更為透徹的說明[21]。公式為:
SN=∑[ni(ni-1)]/ [N(N-1)]。
⑤Gleason指數,
DGl=S/lnA,
式中,A為樣地(群落)面積[22]。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樣地中群落結構分析
2.1.1 群落優勢種 各樣地的優勢樹種個體數和重要值調查與計算結果分別見表2、表3、表4。調查結果顯示,在樣地1里共記錄到喬木897株。經分析鑒別,共有195個植物種。從種的重要值來看,前10種植物九節、大萼木姜子、葉輪木、水石梓、瓊欖、東南栲、海南鵝掌柴、黃椿木姜子、狹葉泡花樹、山杜英為優勢種(表2)。在樣地2里共記錄到喬木946株。經分析鑒別,共有195個植物種。從種的重要值來看,前10種植物米花木、海南楊桐、陸均松、海南鵝掌柴、鈍齒木荷、 水石梓、狗骨柴、華南毛柃、五列木、雞毛松為優勢種(表3)。在樣地3里共記錄到喬木613株。經分析鑒別,共有196個植物種。從種的重要值來看,前10種植物粗毛野桐、嶺南柿、九節、海南柿 、鴨腳木 、柄果木、紅鱗蒲桃、藥用狗牙花、蝴蝶樹、瓊楠柿為優勢種(表4)。
2.1.2 樣地林木結構分析 3個樣地喬木層林木結構特征值匯總情況見表5。通過表5可以看出,樣地3的喬木平均胸徑是10.65 cm,這是3個樣地中喬木胸徑平均值中最大的,而樣地2的喬木樹高和枝下高平均值都是3個樣地中最高的,分別是7.78、4.51 m。個中原因是原始林的樹齡最長,導致其喬木胸徑最大;而樣地2的喬木樹高和枝下高最高則可能是由于人類采伐之后優勢種發生了變化造成的,不過在實地看到,樣地2的各喬木植物總體樹高與枝下高要比其他2個樣地高一些。
2.2 生物多樣性分析
2.2.1 樣地內喬木層物種多樣性分析 群落里的物種數、個體總數及種群個體的均勻度是群落結構的要素[23],而物種多樣性則是這三個方面的綜合體現。通過計算得出3個樣地的喬木層物種多樣性各項指標數值,具體結果見表6。從表6可見,3個樣地的物種豐富度、Gleason指數、生態優勢度和物種多樣性指數的數值都比較接近,只有均勻度指數各樣地的差異相對較大;其中樣地3的物種多樣性指數、Gleason指數和均勻度指數最大,生態優勢度與其他樣地的較為接近,所以樣地3的物種多樣性最大;樣地2的多項物種多樣性指標要大于樣地1的,因而物種多樣性大于樣地1。相比之下,樣地3的物種豐富度最大,樣地1與樣地2的物種豐富度相等。總體而言,樣地3的物種多樣性大于樣地2,樣地2的物種多樣性大于樣地1。
2.2.2 樣地內林下層物種多樣性分析 通過計算得出3個樣地的林下層物種多樣性各項指標數值,具體結果見表7。從表7可見,3個樣地的草本層、灌木層的物種豐富度、Gleason指數、生態優勢度、物種多樣性指數、均勻度指數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可能是人類對森林的經營管理影響了灌木層和草本層物種多樣性發展導致的。
2.3 群落分析
經過統計匯總,樣地1有喬木植物195種,分屬46科84屬;樣地2有喬木植物195種,分屬49科61屬;樣地3有喬木植物196種,分屬45科72屬。在樣地1里,九節、大萼木姜子、葉輪木、水石梓、瓊欖、東南栲、海南鵝掌柴、黃椿木姜子、狹葉泡花樹、山杜英10種植物為優勢種;在樣地2里,米花木、海南楊桐、陸均松、海南鵝掌柴、鈍齒木荷、水石梓、狗骨柴、華南毛柃、五列木、雞毛松10種植物為優勢種;在樣地3中,粗毛野桐、嶺南柿、九節、海南柿、鴨腳木、柄果木、紅鱗蒲桃、藥用狗牙花、蝴蝶樹、瓊楠柿10種植物為優勢種。3個熱帶雨林樣地中,除了樣地1與樣地2具有共同的優勢種植物水石梓、海南鵝掌柴外,樣地1與樣地3還具有共同的優勢種植物九節,其他優勢種植物的種類差異非常明顯。
3 小結與討論
本研究以群落的優勢種為出發點,探討了3個樣地的群落種類組成與結構特征、植物豐富度及物種多樣性等的變化。分析了3個不同恢復階段熱帶雨林樣地的生物多樣性,發現隨著時間的進程,3個樣地植物優勢種的差異在增大;按重要值分析,3個熱帶雨林樣地中排在前十位的植物為優勢種,其中大部分優勢種的種類差異非常明顯。從單木測定的喬木平均胸徑、樹高、枝下高等數據看,20世紀7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以下簡稱7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的平均樹高和枝下高比20世紀6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以下簡稱6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和原始熱帶雨林樣地要高;而原始熱帶雨林樣地的喬木平均胸徑大于6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的,6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的喬木平均胸徑大于7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的,這是由于樣地內的植物樹齡不一樣產生的,樹齡越徑則越大。7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的喬木高度相對于6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和原始熱帶雨林樣地喬木高度在整體上要高一些,這可能是由于采伐后優勢種發生了變化,導致7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的樹高生長較快。從3個樣地的各項生物多樣性指標來看,原始熱帶雨林樣地的物種多樣性指數、Gleason指數和均勻度指數最大,生態優勢度與其他樣地的較為接近,所以原始熱帶雨林樣地的生物多樣性最大;7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各項生物多樣性指標多數大于6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的,因而生物多樣性大于6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相比之下,原始熱帶雨林樣地的物種豐富度最大,6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與7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的物種豐富度相等。由于人類的采伐破壞了森林生態系統,采伐過的林地生物多樣性因而會下降,物種豐富度也會降低,這導致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減弱。調查發現,在林地恢復時間差別不大(分別是40年、50年左右)的前提下,高海拔林地的恢復要比低海拔的林地好一些,這是由于高海拔林地的水熱條件要優于低海拔林地。此外,坡向對森林生態系統也有一定的影響,如原始熱帶雨林樣地的坡向為西南向,植被生長狀況要優于7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7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坡向為朝西,優于60年代恢復的熱帶雨林樣地朝北坡向。總體而言,3個樣地的生物多樣性差別不大,這是由于20世紀60、70年代距今時間較長,并且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保護力度較大,所以被人類采伐過的林地已經恢復得比較好,接近于原始森林的自然生長狀況。同時提醒我們,人類應該保護好大自然,不能亂砍濫伐、肆意破壞生態系統,在合理的砍伐之后要給予林地一定的時間休養生息,才能保持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使人類與自然界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 陳昌篤.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7.63-67.
[2] 王伯蓀,余世孝,彭少麟,等.植物群落學實驗手冊[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10.
[3] 李洪遠.生態學基礎[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182.
[4] 蔣有緒,王伯蓀,臧潤國,等.海南島熱帶林生物多樣性及其形成機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220-226.
[5] 王崢峰,安樹青,DAVID G C,等.海南島吊羅山山地雨林物種多樣性[J].生態學報,1999,19(1):45-51.
[6] 周紅章.物種與物種多樣性[J].生物多樣性,2000,8(2):215-226.
[7] 陳紅鋒,嚴岳鴻,秦新生,等.海南銅鐵嶺熱帶低地雨林群落特征研究[J].西北植物學報,2005,25(1):103-112.
[8] RUTGER R, DIETER 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and energy balance in an Amazonian lowland rainforest in Venezuela and the impact of the ENSO-cycle [J]. Journal of Hydrology,2007,337:377-390.
[9] HADAS R, ZENG X I. Hainan Island Geographical [M].Beijing: Science Press,1989.1-27.
[10] 江海聲.海南吊羅山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1] 陳靈芝,錢迎倩.生物多樣性科學前沿[J].生態學報,1997, 17(6):565-572.
[12] 余世孝,臧潤國,蔣有緒.海南島霸王嶺垂直帶熱帶植被物種多樣性的空間分析[J].生態學報,2001,21(9):1439-1444.
[13] 安樹青,朱學雷,王崢峰,等.海南五指山熱帶山地雨林植物物種多樣性研究[J].生態學報,1999,19(6):804-809.
[14] 胡玉佳,李玉杏.海南島熱帶雨林[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15] 俞通全.海南島的山地雨林[J].生態科學,1983(2):1-9.
[16] 林偉強,劉惠明,張 璐,等.廣州帽峰山次生林主要種群間聯結性研究[J].生態科學,2004,23(1):42-46.
[17] 方精云,沈澤昊,唐志堯,等.“中國山地植物物種多樣性調查計劃”及若干技術規范[J].生物多樣性,2004,12(1):5-9.
[18] 杜道林,劉玉成,李 睿.紹云山亞熱帶拷樹林優勢種群間聯結性研究[J].植物生態學報,1995,1(2):149-157.
[19] 錢迎倩,馬克平.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原理與方法[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41-165.
[20] MAGURRAN A E. E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Measurement[M].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63-167.
[21] 孫儒泳,李 博,諸葛陽,等.普通生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61-167.
篇5
【關鍵詞】:植物多樣性;保護;利用
中圖分類號: J522.3 文獻標識碼: A
云南素有:植物王國之稱,云南特點有城在山中 ,人在綠中生活。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對縣城長遠發展的整體安排,加強規劃統籌,促進城鎮化建設和生態建設同步健康有序發展推進城鎮發展模式轉變,實現城市經濟社會與生態資源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升城市品位和綜合競爭力,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著力點,促進城市生態化發展,努力把賓川建設成為經濟全面繁榮富強,社會和諧文明,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美好,創建省級生態園林城市。
1、自然概況及植物多樣性
賓川縣屬中亞熱帶季風高原氣候,其特點光照充足,炎熱多風,熱量豐富,干旱少雨,濕度偏小,立體氣候明顯,輻射強度大,年平均氣溫17.9度。
1.1植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
植物多樣性是植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和它們所擁與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動物、植物、微植物和它們擁有的基因以它們與其生存環境形成的復雜的生態系統。豐富的植物資源對人類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自然財富。目前植物多樣性盡管已大量被人類所利用,但絕大多數植物資源的潛在價值至今仍未被人們所發現。
1.1.2生態環境保護目標
根據城市的“十二五”規劃的總體目標,全縣累計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39.7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50%,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里率達95%,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里率達95%以上,城鎮綠地率達25%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達到8平方米以上,力爭2015年達到省級園林縣城要求。
1.1.3城市植物多樣性
城市植物多樣性是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提高和健康發展的基礎,根據調查研究,我省是個植物資源非常豐富的省份。物種資源最多。賓川縣植物種類豐富,加上多年引種。植物種類多樣,共89個科,185個屬,227個種。
2、城市建設規劃綠化地的功能
園林綠化不但進入人們生存生活的空間,是人們戶外活動好去處,人們向往回歸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美,在公園里滿足人們游憩、鍛煉、娛樂、社交活動的需求。
2.1 園林綠化可以凈化空氣,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質,是重要的外環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氣其自身構成的綠色空間,還對煙塵和粉塵具有明顯的阻擋,過濾和吸附的作用,另外許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對凈化城市污水有明顯的作用。園林綠化還可以通過植物地下根系吸收大量有害物質而起到凈化土壤的作用。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減輕了城市的“熱島效應”;生活的質量有所提高,居民就能安居樂業。
3、園林植物綠化結構多樣性應用
3.1城市植造的對象
結合賓川縣“十二五”期間生態建設重點,城市現狀建設及總體發展思路,現狀流經中心城區的五條河流。煉洞河、大營河、桑園河 、排溝、大中溝的兩側通過對其綠化,道路兩側。融籬帶綠化、廣場、河濱公園、社區4處,組團即公園6處,各大單位、各小區 、房前屋后、種樹、種草等為綠化區。
3.1.2城市植物的應用
城市植物植造各種喬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進行合理組織與配置,在園林廣大應用,具有觀賞、藝術、充分發揮各類植物的形體、線條、顏色、姿態,等自然美。且與周圍環境相適宜,相協調,具有城市綠化特色。
3.1.3城市景觀植物主要形式
植物造景的主要形式有花壇、花鏡、花臺、行道樹,庭蔭樹、園景樹、綠籬、花灌木應用形式、草坪、地被植物、棚架及假山、水景園。盆景、溫室等構成了植物景觀的多樣性。
3.1.4城市中園 林植物的設計原則
以人為本,從生態環境,身體健康,自然大方,因地制宜,科學設計,適地適生,引進能適應本地生長植物和鄉土植物,在一定程度上不要違背植物的自然規律。
4、重視植物多樣性
4.1從某種意義上講,重視園林植物多樣性是一個模擬和創建自然生態系統的過程。如果植物種類單一,在生態環境中平帆,在景觀上也顯得單調的。因林植物配置注意喬、灌、草、結合、植物群落可增加穩定性,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間。葉面積指數增加,對植物生長也起到互補,植物的光合作用得改善,也能提高生態效益 ,有觀葉、花、景、姿、香、藤等充分利用各種植物的特點配置增強觀賞、效果、效益、景觀相協調,合理結構、科學搭配、注重園林植物形態和色彩搭配,豐富城市綠化,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4.1.2我縣的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明確提出了以維護生態平衡,防止污染,保護和改善環境,美化城市為主要目的,植物多樣性取決局部結構及其相互影響,從結構、管理、場地使用,面積的大小,植物的搭配:花、草、樹外來植物和鄉土植物的景觀規劃設計,人工綠地加上自然生態的景觀,配置更合理,更科學,更適應與自然之理生物多樣性的存在使人類有了適應環境的變化和未來需 求的能力,事實上是不斷喪 失生物多樣性是人類需求與自然能力之間不平衡的量度,是城市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與能量交換樞紐,是保護和利用重要環節。
5、加強城市植物多樣性保護管理工作
重視城市園林管理是保護植物多樣性有段手段之一,三分種,七分管,因林綠地效果和成敗。加強園林管理,林業、環保、農業、水利等部門之間協調與溝通。采取系統化、專業化、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議,充善監督體系來保證嚴格執法,要求我縣在城市規劃,建立設計及管理、保護、使城市穩定發展,人人關心、積極參與保護工作才能成功,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切實開展科研監測,建立植物基因庫,完善各種有效技術措施管理。
建立建全政策和規章制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加強城市綠地保護,分區分片管理,對城市園林綠地的監督和檢查,促進植物永續利用。更加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
6、我縣城市園林綠化多樣性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日益增加,城市越來越繁華,需求量就大,園林綠化受到廣泛關注,城市園林綠化作為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和城市的品味重要手段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6.1植物種類單一,在西方發達國家,一般城市綠化植物都在千種以上,而我縣只有二百多種,近年來大規模引進外來綠化植物,主要集中在品種單一,缺乏自己的風格和特點,綠化技術還在研究階段,逐步走向成熟。
6.1.2鄉土植物比例少,目前,我縣城市綠化過于青睞外來物種,忽視了鄉土植物,外來物種排擠本土植物,不利于豐富植物多樣性構建當地特色景觀。
6.1.3環境污染嚴重使一些植物滅亡,水源污染、土污染、外來植物病毒傳播、空氣污染,導致減少物種多樣性。還有自然原因,如地震、水災、火災、暴風雪、干旱等自然災害。
7、結論
城市綠化系統植物多樣性是城市綠化保護與建設的核心,具有植物多樣的應用研究,植物的引種、習性、繁育、群落構建、藝術搭配、城市特色、園林生產管理、生物的多樣性保護、綠化工程的實施和病蟲害防治,加強園林植物品種多樣性利用,綠地系統植物變異現象,基因轉變的研究,建立優良品種植物基因庫,促進我縣城市主要生態系統的植物多樣性建設,增加城市自然色彩,運用豐富的植物資源,營造城市立體景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城市更加美好。
總之,多種植物多樣性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植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科學實踐證明,生態系統中物種越豐富,它創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生物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多做貢獻。
【參考文獻】
【1】賓川縣植物多樣性調查2013年7月.
【2】賓川縣城市規劃設計2010年4月.
【3】宋延齡.黃永青.《物種多樣性研究與保護》.1998年.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篇6
無棱鏡全站儀測量樹高及樹冠的方法研究
長葉刺槐嫁接育苗技術研究
森林火災應急物流資源信息化管理平臺研究
柚木幼樹側芽萌發特性調查與分析
秦嶺冷杉嫩枝扦插育苗技術研究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系統的本體集成研究與實現
貯藏對琴葉風吹楠脂肪酸含量及成分的影響
團花研究現狀及發展思考
樟樹和馬尾松人工林土壤氮礦化季節動態特征
常綠楊苗期光合效率變化動態研
高速公路邊坡植草護坡的根固效應研究
湖南大圍山香果樹群落特征及物種多樣性分析
EDTA與苗木生根靈對欒樹吸收Mn、Pb的交互影響
湖南紫金山馬尾松的群落特征及物種多樣性分析
基于GIS和RS的赤水桫欏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調查
赤霉素+2,4-D及赤霉素+丁酰肼對馬纓杜鵑光合作用日變化的影響1-甲基環丙烯對貨架期中秋酥脆棗鮮果質構特性的影響
超聲波輔助萃取聚氨酯涂料甲組分中游離TDI
山茱萸果核制備活性炭的工藝研究
南方高桿蘆葦收割裝備的適應性設計與探討
橋隧鄰接工程多源損傷室內模型試驗研究
瀝青路面預養護方案的區間關聯模糊優化決策
基于深度圖的相鄰花朵圖像分割方法
基于關聯度和最小方差的人才需求預測模型研究
無線網絡分布式部署及抗干擾研究
遠程無線燈光智能控制開關的設計
基于時態描述邏輯的UML活動圖形式化規約
基于迭代算法和神經網絡的PID控制參數的優化與應用
基于DCT的數字水印加密與解密技術
復雜網絡多層次聚類抽象可視化方法研究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森林植物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簡介
洞庭湖西岸區防護林土壤與植物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湖南會同次生闊葉林優勢樹種的種內種間競爭研究
長沙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質及碳貯量特征
運營期高速公路沿線濕地水環境的時空變化
不同自然光環境下土莊繡線菊的生理生態響
南岳衡山甜櫧林群落分析
湖北省楊樹優良無性系多點造林對比試驗
林分密度及施肥對馬尾松林產脂量的影響
4個油茶優良無性系花器特征及花粉萌發率
湖南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藤本植物的基本特征
基于PCA和BP神經網絡的O—糖基化位點的預測和模式分析
油茶FatB基因全長cDNA的分離克隆及序列分析
臭氧與高氧處理對采后草莓品質的影響
生態旅游發展中利益相關者格局及其角色的定位分析
我國南方道路除冰機振動滾筒的研究
基于混合整數規劃模型的農產品物流網絡優化
月塘公跨鐵立交橋高位落梁設計與施工
鋼纖維再生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因素尾巨桉/金屬板復合材料層間正應力分布特征的有限元解析
里氏木霉Rut—30產纖維素酶發酵條件的優化
光皮樹不同無性系實生苗與嫁接苗的形態比較
響應面法優化芽孢桿菌產脂肪酶發酵條件
天竺桂葉精油成分分析及其對蚊蟲的毒殺作用
三七花總皂苷的微波輔助提取
N~+注入誘變黑曲霉選育單寧酶生產菌株
2種松科植物精油對蚊蟲的毒殺作用
產甲殼素脫乙酰酶霉菌A4菌株的篩選和鑒定
長沙市立體綠化降溫節能效益分析
蛇根木根部生物堿積累的組織化學定位研究
山楂中總黃酮和多糖的提取工藝研究
一種分離自皺邊石杉莖尖共生藻類的鑒定及培養
靈芝多糖提取條件優化的快速方法
土壤鉛污染對小白菜幼苗保護酶系統的影響
殼聚糖添加納米碳酸鈣助劑涂膜對葡萄品質的影響
筍用竹正常植株和病害植株根際微生物的分析
木質層孔菌對不同染料脫色降解的研究
產纖維素酶微生物發酵轉化虎杖提高白藜蘆醇收率的研究
枸骨葉總皂甙提取工藝的研究
篇7
關鍵詞:虛擬仿真;森林保護學;實驗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1-0268-03
實驗教學體系是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以“拓展式實驗教學”為主導,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多層次、多模塊、銜接緊密的科學系統,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與教學內容建設是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的核心[1]。廣西大學自2014年入選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以來,根據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目標,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其中,廣西大學林學院林學專業作為國家首批復合應用型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積極推進實驗教學改革和實驗手段創新,把虛擬仿真技術應用于實驗教學,構建了虛實融合的森林保護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為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和深化教學改革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一、森林保護學實驗的特點
森林保護學是以保障林業植物健康和森林生態安全為目標,研究病、蟲、草、鼠等林業有害生物的生物學特性、發生危害與災變規律及其防治理論和防治技術的學科。它主要由森林病理學、森林昆蟲學、病原真菌學、病原細菌學、病毒學、植物化學保護、林業有害生物預測預報學和林業植物檢疫學等多學科組成的綜合性學科。森林保護學的功能主要是預防和持續控制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和危害,減少災害損失,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森林保護的學科性質和功能決定了森林保護學實驗具有以下特點:
(一)實驗對象的鮮活性
森林保護學實驗的對象往往是鮮活的生物體,如昆蟲發育有效積溫的測定、昆蟲的人工飼養、林木病原菌的分離與鑒定等實驗的對象均是鮮活的生物體,實驗過程需要確保這些生物體正常的生活環境。
(二)實驗事件的偶然性
森林病蟲害、火災等是一種災害,具有偶然性,也是現實中不希望發生的,當它發生的時候也只有在教學進度和時間合適、實驗經費允許的條件下可以安排學生去進行防治實驗。相反,當按照實驗教學日歷要進行森林病蟲害防治實驗以及森林防火等有關實驗的時候卻很難找到大片發生病蟲害或火災的森林進行防治和滅火實驗。
(三)實驗過程的危險性
森林病蟲害的化學防治是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一種常規技術,但是此類實驗由于需要使用具有較大毒性的化學農藥,該實驗過程及其實驗廢物的排放均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而不能開設。
(四)實驗時間的季節性
森林保護學實驗對象的鮮活性決定了森林保護學實驗具有季節性。病蟲害的發生往往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高溫高濕的季節發生比較嚴重,冬季和春季發生比較輕,森林火災則在干旱的秋冬季較易發生。
(五)實驗場所的開放性
森林保護學的一些綜合性實驗(包括探索性實驗、生產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如林業有害生物普查測報、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監測預警、林業有害生物綜合防治、農藥藥效試驗、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應急處置、森林火災隱患排查、森林火災撲救、森林可燃物類型的劃分、森林火險等級預測預報等實驗需要在廣闊的林間進行。
二、森林保護學實驗虛擬化的必要性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是對傳統實驗教學在思想體系、實驗內容、實驗方法和手段等顛覆性的變革。它綜合應用虛擬現實、多媒體、人機交互、數據庫以及網絡通訊等多種技術,通過構建一個逼真可視化的實驗操作環境和實驗對象,使學生在開放、自主、交互的虛擬環境中開展高效、安全且經濟的實驗,進而達到真實實驗不具備或難以實現的教學效果[2-5]。虛擬實驗具有沉浸感、模擬性、交互性、感知性和構想性等特點[6],有利于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虛擬仿真技術于實驗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自主實驗”的氛圍,具有實驗成本低、無污染、突破現實實驗中時空的限制等優點[7,8]。
因此,將森林保護學實驗中一些由于受到場地、時間季節、實驗成本、危險性以及不可再重現等方面的限制,難以在傳統實驗教學中實施的實驗開發成虛擬仿真實驗是非常必要的。虛擬仿真實驗作為真實實驗的補充和擴展,具有仿真性、參與感、安全性等特點,與傳統實物實驗結合,可以使學生獲得全面的訓練,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森林保護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
廣西大學林業科學與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根據“虛實結合,能實不虛,以虛擴實”的建設原則,建了“模塊化、層次化、多元化”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即“森林昆蟲、森林病理、化學保護和森林防火”4個模塊,每個模塊包含“基礎實驗、專業技能和綜合創新”3個層次。形成了虛實融合,以綜合創新為特色,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多層次、多模塊、銜接緊密的森林保護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
(一)虛擬仿真實驗的四模塊
1.森林昆蟲虛擬仿真實驗模塊。本模塊主要針對森林昆蟲的個體發育、行為習性、危害調查與綜合防治等方面的實驗進行虛擬仿真。如在森林昆蟲多樣性調查虛擬仿真實驗中,采用虛擬仿真技術虛擬仿真實驗背景,制作調查樣線及3D化的智能昆蟲模型,每種模型昆蟲的數量參照當地森林中的豐富度來設定。開展多樣性調查時,可將各種昆蟲在樹林中出現的限制因子設定為季節,以便在不同季節進行多樣性調查時得出的結果與自然界相吻合。對調查到的每一種昆蟲,配以真實照片,以便學生進行鑒定,做到虛實結合。
2.森林病理虛擬仿真實驗模塊。本模塊主要針對森林病原物的分離鑒定、病害發生發展與綜合防治等方面的實驗進行虛擬仿真。如桉樹青枯病菌主要通過根部和根頸部傷口入侵,在植物體內繁殖,沿著維管束蔓延全株發病,植株失水萎蔫枯死。但這一過程無法在常規的實驗課中讓學生觀察到,也難以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通過虛擬仿真技術,把桉樹青枯病癥狀診斷、發病規律、侵染循環以及防控技術直觀呈現,提高學生對桉樹青枯病的診斷和防控技術水平。
3.化學保護虛擬仿真實驗模塊。化學保護的核心是如何科學地使用農藥,根據農藥、有害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合理使用農藥。農藥往往具有較大毒性,實驗過程及其實驗廢物的排放均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本模塊主要包括農藥的毒力測定、藥劑室內藥效篩選、林間小區藥效試驗、農藥對植物的藥害作用、除草劑的選擇作用及防除效果、農藥殘留分析等仿真實驗。
4.森林防火虛擬仿真實驗模塊。真實森林火災發生與控制實驗具有極其危險性與不可重復性。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可以模擬森林火災場景,通過調整參數輸入設置不同火災發生發展過程,針對不同火災發展階段調用不同控制火災策略和技術,直觀展示火災控制效果。本模塊主要包括火災發生過程的仿真演示、森林火災隱患排查、森林可燃物類型的劃分、森林火險等級預測預報、森林火災發生與控制技術等仿真實驗。
(二)虛擬仿真實驗的三層次
1.基礎實驗層次。該層次主要是演示性試驗,讓學生了解掌握森林保護學的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
2.專業技能層次。該層次主要是專業技能實驗,讓學生了解掌握森林有害生物的調查與防治、森林植物檢疫、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森林火災隱患的排查與撲救、農藥的配制與使用等專業技能。
3.綜合創新層次。該層次主要面向學科前沿和林業生產第一線,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將科研項目研究成果轉化為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此外,森林保護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常常需要解決林業生產上有害生物防治的實際問題。如天敵昆蟲的人工飼養及其應用仿真實驗可以結合生產實踐開展花絨寄甲人工飼養并用于防治松褐天牛。
四、結語
虛擬仿真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極大地拓展了實驗教學的內容和時空,一些在傳統實驗條件下難以安排的實驗得以全面的開展[9]。但是虛擬仿真實驗不能完全代替真實實驗,只能作為真實實驗的補充和擴展,虛擬仿真實驗必須與傳統實驗相結合,使學生獲得全面的實驗訓練。
多層次、多模塊、銜接緊密的森林保護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把各種森林保護學實驗有機串聯起來,注重縱向知識體系和橫向知識的相互浸透,注重森林保護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和綜合創新各個方面的銜接。該體系把實驗教學、專業能力培養和科研綜合創新有機結合,為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和深化教學改革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陳國輝,劉有才,劉士軍.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實驗教學體系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8):169-172.
[2]張敬南,張H鐘.實驗教學中虛擬仿真技術應用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12):101-104.
[3]劉亞豐,吳元喜,蘇莉,等.生命科學與技術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9):120-123.
[4]王衛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思考與建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2):5-8.
[5]李平,毛昌杰,徐進.開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提高高校實驗教學信息化水平[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1):5-8.
[6]譚珂,潘新華,高原.醫學虛擬仿真教學環境的構建[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26(5):535-538.
[7]張紅賓,趙二剛,張穎.虛擬仿真在電子類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實驗室科學,2015,18(3):44-46.
篇8
關鍵詞:益陽市;外來入侵植物;生活型;管理與預防
中圖分類號:S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5-0001-06
1 引言
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或bioinvasion)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經自然的或人為的途徑侵入到另一個新環境(在此繁殖、擴散并持續維持下去),對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以及人類健康造成經濟損失或生態災難的過程[1]。
外來植物(Alien plants)指的是在一定區域內,出現了歷史上沒有自然發生分布且沒有擴散潛力的,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間接引入的植物,包括這些植物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體[2~4]。因此當外來植物在侵入地建立了可繁殖的自然種群,且對該地域的生物多樣性及其原生物種的生存造成了威脅,給當地的生態系統、社會和經濟發展造成明顯影響或損害時,就成為外來入侵植物[5,6]。
外來入侵植物作為三大外來入侵種之一(另外兩個為動物和病蟲害),其所造成的生物入侵已經是威脅入侵地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因素[7,8]。外來入侵植物通過占據本地物種的原有生態位,進而形成優勢種群,威脅本地物種的生存,或者通過競爭、捕食、雜交間接影響降低本地物種的豐富度。其與鄉土種的雜交往往會導致入侵種具有鄉土植物的基因,加強了其在新的環境中的適應性,使生物區在基因、種類組成和功能上喪失其獨特性,造成遺傳侵蝕,引發生物同質化[5,9]。
由此,外來入侵植物則會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安全。如紫莖澤蘭(Ageratina adenophora)在我國云南、廣西、貴州、四川西南部和臺灣等地區常常形成單種優勢群落,排擠本地植物,影響天然林的恢復,侵入經濟林地和農田,影響栽培植物的生長,造成經濟損失。且全株有毒性,可危害畜牧業[10]。而南方的鳳眼藍(Eichhornia crassipes)與華東的加拿大一枝黃花(Solidago canadensis)等入侵植物給我國的農林牧漁業帶來了嚴重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
益陽市屬于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降水豐富,適宜農作物與植物的生長。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且類型多樣,同時也建成了各種自然保護區與森林公園,其寶貴的生態環境易遭到外來入侵植物的威脅。而隨著益陽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其與長株潭經濟共同體和湖南省其他市區的交通關系也日益密切,外來植物的引種和傳入的機率以及造成生物入侵的風險也在與日俱增。
在對益陽市進行植物多樣性調查的時候,發現多個地區已經有多種外來入侵植物的存在,已對農田、濕地等生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其入侵之后會有一段時間的潛伏期,一旦不加治理和控制而致使其暴發成害后,完全根除的可能性很小。從中國知網的查詢結果來看,目前關于益陽市的外來入侵植物尚未有研究,而近十年來關于湖南省各個區市的相關研究也非常之少。因此,對益陽市的外來入侵植物的種類、現狀及危害等級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以期為外來入侵植物的系統研究與相關部門的科學防治與管理提供基礎資料與參考借鑒。
2 研究區概況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區概況
益陽市位于湖南省北部,位于北緯27°58′38″~29°31′42″、東經110°43′02″~112°55′48″。地處湘中偏北、資水下游,境橫跨洞庭湖區,是資水、沅水、澧水匯入長江的必經區域,水資源豐富。
益陽市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年氣溫總體偏高,夏季涼爽,冬季溫暖,年平均氣溫16.1~16.9 ℃,日照1348~1772 h,無霜期263~276 d,年降水偏豐,降雨量123~1700 mm,適合于植物與農作物的生長。益陽地帶性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類型以華東、華中區系為主,其構造較為復雜,均為次生植被[11]。
2.2 研究方法
根據益陽市的地形圖和遙感地圖,將研究區域劃分為城區、鄉郊區、濕地水體區和自然山體區四個部分來進行入侵植物的野外調查。調查時間為2014年7月14~17日,采用線路調查和隨機樣方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沿著道路及無法進行樣方調查的區域內進行線路目測調查,在外來入侵植物分布集中的地點則設置1 m×1 m 的樣方,記錄下所觀察到的外來入侵植物及其伴生植物的種類,生物學特征,所處的生境類型以及分布的范圍大小。利用GPS定位樣方,利用相機對所調查的區域、植物群落以及植物全株和局部的特征進行拍攝。植物種類的鑒定參照《中國植物志》、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和中國植物圖像庫。在調查植物的同時,還隨機對各個區域內的居民(如小區、公園、農戶、度假村等)進行走訪調查,了解居民對外來入侵植物的認知程度和辨識能力,及對其危害的了解程度。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外來入侵植物物種組成
根據野外調查的結果(去除了只見栽培、未見野外逸生的植物物種),依據恩格勒系統(1964)對植物進行編排,在益陽市內共發現外來入侵植物26種(表1),隸屬于17科25屬。發現的入侵植物皆為被子植物,其中雙子葉植物22種(約占總數的84.62%),單子葉植物4種;暫未發現蕨類植物。其原因可能是蕨類植物大部分都喜好陰濕且溫暖的生境類型,對外界自然條件的改變亦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同時蕨類植物的繁殖方式為世代交替,由雙套的孢子體和單套的配子體兩者循環,這種繁殖方式更利于物種的立地繁殖,因此也大大減少了人畜的無意引入從而引發生物入侵的概率。
從科的角度來看,益陽市外來入侵植物菊科構成了外來入侵植物的主體,有9種,占入侵植物總種數的34.62%,;其次為十字花科和玄參科,皆為2種,共計4種入侵植物,占入侵植物總數的15.38%;剩余14科均為1種入侵植物(表1,圖1)。
菊科植物在我國很多省市地區都是外來入侵植物的主體,如廣東[12]、溫州[13]、上海[14]、杭州[15]、廣西[16]、江西[17]等。這與菊科植物的繁殖特征有很大的關系:①產生的種子數量眾多且質量輕,通常還附有冠毛等器官,便于利用風力或其他動物進行長距離的傳播和擴散[2,18];②其種子具有休眠特性,當環境條件不適宜于繁殖時,休眠可以助其安然度過難關[19],同時適應性強,在貧瘠的生境內亦可形成自然群落。作為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第二大入侵植物科系――豆科(Leguminosae)植物卻只有1種,其原因是許多常見的入侵植物如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紅花酢漿草(Oxalis corymbos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等都只見栽培,還未逸生至野外形成入侵。因此要在景觀、農業、工業和藥用等應用時加強對這類植物的防范措施,嚴格控制物種的使用范圍,以防其逸生至野外而形成生物入侵。
從各科中屬的數量來看,菊科(Compositae)以9個屬為最多,十字花科(Cruciferae)以2個屬為第二,余下的科都只含1個屬。從各屬中所含物種的數量來比較,25個屬中只有婆婆納屬(Veronica)有2種外來入侵植物,其余24個屬均只有1種,占全部屬總數的96%,這說明益陽市的外來入侵植物的物種多樣性較為豐富,這也與益陽市多樣的生境類型(居民點、農田、種植園、棄耕地、池塘、湖泊、沼澤、濕境、次生林、山體等)密不可分。
3.2 外來入侵植物的原產地分析
對益陽市外來入侵植物的原產地信息進行收集[20,21],以7大洲的劃分方式進行初步統計。統計方法如下:若某一物種的原產地為美洲,如鱧腸(Eclipta prostrata),則計南美洲、北美洲各1次;若某一物種的原產地為熱帶美洲或墨西哥,如藿香薊(Ageratum conyzoides)則按北美洲計算;若某一物種原產地有多個,如白車軸草(Trifolium repens)原產地為北非、中亞、西亞和歐洲,則對各個起源地進行重復計數。
統計得出,益陽市外來入侵植物中原產地為南美洲的有6種(約占17.65%),為北美洲的有14種(約占41.18%),為歐洲的有4種(約占11.76%),為亞洲的有6種(約占17.65%),為非洲的有4種(約占11.76%),無來自大洋洲的入侵植物。其中重復計數共14次,分別是南美洲3次,北美洲3次,歐洲3次,亞洲3次,非洲2次,大洋洲0次(表1,圖2)。入侵植物中來自美洲的所占比例最大,為58.83%,這與中國以及我國其他省市地區的情況基本吻合。這可能是因為我國與美洲――尤其是北美洲的緯度范圍大致相同,這就使得氣候因子對外來入侵植物的限制相對較弱,有利于外來入侵植物的擴散和定居[22,23]。因此在以后的新物種引進方面,要特別加強對來自美洲的植物的防范;對于已經出現在湖南省境內的其他美洲植物更是要嚴密監控,防止其由于無意引進而對益陽市的生物多樣性與農業經濟等造成威脅。
3.3 外來入侵植物的生活型分析
生活型是植物在發展歷史過程中,通過對一定的環境條件進行適應后在其生理、結構、尤其是外部形態上的一種具體反映[24,25]。植物的生活型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植物體和環境的統一性,相同的生活型反映的是植物對環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要求或適應能力,這也是對一定地區自然地理條件的綜合反映[26,27]。
參照《中國植被》的生活型分類系統[29],益陽市外來入侵植物中草本所占比例最大(約占總數92%),為24種,灌木為2種(約占總數8%),暫未發現喬木。其中草本又分為一年生草本植物12種,約占總數的46%,二年生草本植物4種,約占總數的15%,多年生草本植物8種,約占總數的31%(表1,圖3)。
由此可見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更容易傳播至非原生地且逸生至野外形成生物入侵,分析其原因如下。
(1)生長特性。草本植物雖然大多數壽命較短,但其生長速度較木本植物快,且數量眾多,可快速占據地面空間,形成穩定的自然群落。同時草本植物雖較為弱小,但其抗逆性和生存能力較強,對瘠薄的環境也有較強的適應性,如北美獨行菜(Lepidium virginicum)和白車軸草(Trifolium repens)的耐旱能力與土地適應性均較強,具有強競爭性;有些喜半陰的草本植物,如鱧腸(Eclipta prostrata)、紫竹梅(Setcreasea purpurea)等更是能快速占據林緣空間,形成優勢種群。
(2)繁殖特性。草本植物的結果時間長且一年內能多次開花結果,種子數量多且質量輕,易于擴散和傳播;同時許多草本植物除了有性繁殖外,還具有無性繁殖的能力,利用根莖、匍匐莖和分蘗等形式進行快速的物種迭代(圖4,存在同時擁有兩種以上繁殖方式的植物,因此有重復計數的),通過這種方式甚至能入侵至一些有性繁殖之后代無法到達的區域。
(3)功能特性。草本植物大多花色豐富、花形特殊、花期長、植株體型小,因此很容易作為觀賞性植物被人為的引入至景觀設計與花卉栽培等應用之中,同時一些草本植物也易作為農業產品和藥用產品的功能而被引進,從而為成為外來入侵植物創造了物種的條件。
3.4 外來入侵植物的危害方式分析
每種外來入侵植物都有著其自身的特點,因此所造成危害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綜合關于外來入侵植物危害的文獻內容,外來入侵植物的危害方式可以分為5種(圖5)。
(1)排擠與覆蓋。通過迅速占據空間,搶奪同等生態位上植物的光、水、氣等生存要素,形成強大的競爭力。這類外來入侵植物通常植株矮小,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如斑地錦(Euphorbia maculata)、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和阿拉伯婆婆納(Veronica persica)等。
(2)纏繞。通過借助被纏繞物生存,影響被纏繞物的生長發育甚至危及其生命,如杯花菟絲子(Cuscuta approximata )。
(3)化感。,通過分泌一些化學物質,直接干擾鄰體植物的生長,還可以通過改變土壤微生物群落和養分狀況以間接促進入侵植物自身的生長,增加自身的競爭力[28],如土荊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鬼針草(Bidens pilosa)和一年蓬(Erigeron annuus)等。
(4)過敏與毒性。某些外來入侵植物含有過敏性成分或具有毒性,其花粉、果實或乳汁等會對人畜造成傷害,如垂序商陸(Phytolacca americana)和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等。
(5)寄主性。是指某些外來入侵植物容易成為一些病蟲害和微生物的寄主,隨著入侵植物的擴張,這些病蟲害與微生物對農作物、人畜或其他本地植物也產生了威脅,如白車軸草(Trifolium repens)、婆婆納(Veronica polita)和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等。
4 建議與措施
4.1 外來入侵植物的管理建議
針對益陽市已有的外來入侵植物,首先應制定出相關的治理方案與措施。目前我國外來入侵植物防治措施主要分為物理手段、化學手段、生物防治和生態替代、功能性開發、綜合防治5個方面。①物理手段:大多是使用機械,或利用焚燒、暴曬等手段,較耗費時間與人力;適用于危害面積較小、易于拔除且不能進行無性繁殖的植物物種。②化學手段:是利用化學噴劑(如除草劑等)去除入侵植物,簡單易行且成本低廉,但易傷及本地物種,同時會造成土壤污染;適用于大面積集中分布于路邊和荒地的入侵植物。③生物防治:是指從原產地引入專食性的天敵動物或者植物致病微生物等對控防外來入侵有害生物種群的方法[29]。但此方法易造成新的生物入侵,因此更為安全有效的方法為生態替代,是通過種植一種或多種生態安全性較高的植物物種如本地種或天敵,使其占據入侵植物種的生態位,從而控制和抑制同一生境下外來入侵植物種的生長。此方法就如同仿造外來入侵植物的入侵方式,所以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有成效。④功能性開發:是指對于外來入侵植物從各方面進行利用,如利用植物本身或提取其活性物質用于農業、工業、生態、醫藥業、食品業等,不僅降低了外來入侵植物的數量,還充分的利用了資源,使其產生有益的價值。⑤綜合治理:則是根據實際情況對以上4種治理方式的綜合應用,全面防治外來入侵植物。
其次應建立地區的外來入侵植物數據庫,其內容除了入侵植物的物種信息和生物學特性等基本信息之外,還應包括其種群狀況、危害程度和擴散潛力的研究[12];同時還應采集和保存相應的標本,為科研及管理工作提供并保存第一手資料[30]。此數據庫還可作為對外來入侵植物進行動態監測的基礎,包括對強入侵植物采用治理手段之后的治理效果的跟進監測,以及對于弱入侵植物與栽培性入侵植物的防范監測。本次野外調查因技術、人力和時間的限制,只能獲得一些基本信息,希望能借此提供數據,幫助建立和完善益陽市外來入侵植物數據庫。
4.2 外來入侵植物的預防措施
一個新的入侵種一旦被發現造成重大影響時, 它已經在該地區定居,完全消滅已建立種群的入侵種幾乎是不可能的[31]。因此除了對已入侵外來植物進行管理與治理,還要防止新的外來植物進入益陽市形成生物入侵。
(1)可對其他省市,尤其是對周邊省市地區的外來入侵植物進行了解,建立預防物種數據庫,了解其基本生物特性,進行風險等級評價,提出入侵應急預案,建立預防機制。
(2)在利用外來入侵植物預防數據庫的基礎上,加強檢疫監測的工作,制定規范新物種引入(如農業、醫藥業和景觀行業等)的程序及其引進之后的后續監測程序,減少人為引入外來植物且逸生為野外入侵植物的機率。
(3)進行科普教育。一個是對普通民眾進行宣傳,了解入侵植物的危害,提高對入侵植物的認知度;同時防止其購買并栽種一些易形成入侵的花卉草木。另一個是要對從事與植物相關行業(如景觀行業、植物養護行業、保護區管理等)的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深入了解本地區已入侵和可能入侵的植物,與政府機構共同建立外來入侵植物的防治和預警系統。
參考文獻:
[1]李 星,金荷仙.植物入侵研究[J].農學學報,2013,3(3):39~43.
[2]李振宇,解 焱.中國外來入侵種[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347~365.
[3]徐正浩,王一平.外來入侵植物成災的機制及防除對策[J].生態學雜志,2004,23(3):124~127.
[4]丁 莉,杜 凡,張大才.云南外來入侵植物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06,35(4):98~103.
[5]王蘇銘,張 楠,于琳倩,等.北京地區外來入侵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J].生態學報,2012,23(15):4618~4629.
[6]馬金雙,閆小玲,壽海洋.中國入侵植物名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324.
[7]黃紅娟,葉萬輝.外來種入侵植物的多樣性研究[J].生態學雜志,23(2): 121~126.
[8]孫江華,袁德成,歐陽華.外來入侵種及其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威脅:概念和對策[J].中國森林病蟲,2002,21(6):32~35.
[9]張斯斯,肖宜安.中國外來入侵植物生活型與性系統多樣性[J].植物研究,2013,33(3):351~359.
[10]張修玉,許振成,宋巍巍,等.紫莖澤蘭(Eupatorium adenophorum)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J].生態環境學報,2010,19(7):1525~1531.
[11]陳國平.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評價體系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8.
[12]王 芳,王瑞江,莊平弟,等.廣東外來入侵植物現狀和防治策略[J].生態學雜志.2009,28(10):2088~2093.
[13]高 末,胡仁勇,陳賢興,等.干擾、地形和土壤對溫州入侵植物分布的影響[J].生物多樣性,2011,19(4):424~431.
[14]汪 遠,李惠茹,馬金雙.上海外來植物及其入侵等級劃分[J].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2015,37(2):185~202.
[15]金祖達,謝文遠,方國景.杭州重點濕地入侵植物調查及其風險管理對策[J].天津農業科學,2015,21(5):51~60.
[16]林春華,唐賽春,韋春強,等.廣西來賓市外來入侵植物的調查研究[J].雜草科學,2015,33(1):38~44.
[17]張 杰.鄱陽湖南磯山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外來入侵植物調查與分析[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15,23(4):419~427.
[18]Weber E,Sun SG,Li B.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China: 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insights \[J].Biological Invasions,2008,10(8):1411~1429.
[19]壽海洋,閆小玲,葉 康,等.江蘇省外來入侵植物的初步研究[J].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2014,36(6):793~807.
[20]閆小玲,劉全儒,壽海洋,等.中國外來入侵植物的等級劃分與地理分布格局分析[J].生物多樣性,2014,22(5):667~676.
[21]謝紅艷,張雪芹.湖南省外來入侵植物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5):178~179.
[22]吳曉雯,羅 晶,陳家寬,等.中國外來入侵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與環境因子和人類活動的關系[J].植物生態學報,2006,30(4):576~584.
[23]馮建孟,董曉東,徐成東,查鳳書.中國外來入侵植物的風險評價及空間分布格局[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3(2):57~63.
[24]劉 濂.河北植被[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1~364.
[25]Mueller-Dombois D,Ellenberg H.Aims and methods of vegetation ecology [M].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1974:139~147.
[26]Whittaker R munities and ecosystems [M].New York: Macmillan Company,1970: 6~17.
[27]高賢明,陳靈芝.植物生活型分類系統的修訂及中國暖溫帶森林植物生活型譜分析[J].植物學報,1998,40(6):553~559.
[28]吳征鎰.中國植被[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1~236.
[29]黃喬喬,沈奕德,李曉霞,等.外來入侵植物在中國的分布及入侵能力研究進展[J].生態環境學報,2012,21(5):977~985.
篇9
關鍵詞: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17-135-02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環境關系的知識體系,是協調和統籌人與自然關系的指導性學科,是引領人類實行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理論基礎。生態學野外實習主要以植物和動物為研究主體,將植物學、動物學和自然地理學野外實習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將植物學和動物學理論知識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與環境結合起來。生態學野外實習的開展是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必要環節。合理的實習內容安排和設計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野外實習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生態學野外實習的教學改革,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的方針政策。
針對目前高校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吸取國內外優秀的教學實踐經驗和自身多年來野外實習做法,探索適用于高等院校的生態學野外實習的新模式、新方法,以期為新形勢下培養出生態專業知識扎實、應用能力過硬的新世紀人才。
1 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存在的問題
很多高校在生態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個共性的問題,即只注重理論教學,而輕視實踐教學。長期以來,在教學過程中,生態學實踐教學被認為是理論教學的一個輔助環節,而非必要的補充。因此,一些高校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計劃過程中,往往將生態學野外實習放在生態學實驗中,以很少的課時完成相關的教學內容和任務,課程實多流于形式。
生態學教師隊伍良莠不齊,部分學校缺乏專業任職教師,甚至有些生態學專業教師僅僅是從事過生態學相關專業領域的學習與研究,未受過系統生態學的教育;或者是缺乏野外教學實習經驗的剛剛碩士或博士畢業的青年教師[1]。另外,在現有的高校考核體系中,一線教師除了繁重的教學任務,還面臨著較重的科研壓力,存在教學與科研的矛盾,往往難以抽出1~2周的實習時間,更難以全身心地投入生態學野外教學實踐。
生態學野外實習設計不合理,很多高校的生態學實習往往過于機械,使學生缺乏主動性,致使實習的主體―學生被動地完成實習任務,缺乏主觀能動性。同時在野外的實習過程中也有部分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甚至袖手旁觀,達不到應有的實習目的與效果。
實習經費緊缺和實習安全問題也是很多高校不愿意開展生態學野外實習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學校教學三項經費相對較少,加上交通、生活等費用上漲,致使野外實習很難開展。同時實習安全也是學校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生態學野外實多安排在山區,存在很多安全隱患。
2 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
2.1 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基地的選擇 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基地選擇的原則是:考慮到生態系統和植被的完整性,同時兼顧交通和食宿條件的便利,最終將生態學實習教學基地選擇在金寨天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寨天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勢陡峻,群峰林立,植被垂直分布規律明顯。海拔400~900m為落葉、常綠闊葉林帶,海拔900~1 300m為落葉闊葉林帶,海拔1 300m以上,多為山地矮林、山地灌叢及黃山松林。保護區內物種豐富,現已查明維管束植物有178科、1 881種;陸棲脊椎動物61科、185種。
2.2 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環節的組織 在進行野外實習之前,積極動員,做好準備工作。首先進行學生分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擬定出野外生態實習的課題方案,提交給實習教師進行修改[2]。實習方案一旦確定后,實習小組依照指導教師修改后的實習方案進行野外生態調查,根據野外調查結果,并查閱資料撰寫生態學野外實習調查報告。組織全班學生進行野外實習報告交流。根據學生的實習情況、實習態度、實習作業、現場提問、實結等綜合評定學生成績。
2.3 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方法的創新 很多高校的生態學野外實習往往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的實習。因此有必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開展一些開放性的野外實習創新項目,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3]。生態學野外實習創新性項目可以持續1~2a。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行查閱資料,制訂實習方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常綠闊葉林植物葉片蟲食規律調查”,本研究以常綠闊葉林植物為研究對象,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對植物葉片的蟲食與防御進行調查和分析:(1)植物葉片蟲食狀的多樣性調查;(2)植物葉片特性及其與蟲食的關系。學生通過此項調查可以獲知葉片蟲食規律,揭示昆蟲――植物相互作用機制,豐富昆蟲――植物關系多樣性認識,進一步深化對常綠闊葉林結構與功能的理解,為常綠闊葉林受損指標的篩選及生態恢復和森林蟲害的監測與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3 結語
近年來,很多院校學者對生態學課程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認為要培養知識能力型和創新應用型人才,需要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筆者承擔了《安徽農業大學2012年教學研究項目》《生態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子項目,對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進行初步改革探索。通過對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必要的改革,以期培養出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生態學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杜照奎,王江生.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3(2):81.
篇10
關鍵詞: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
中圖分類號:X1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3)12016703
1生態環境現狀
隨著襄陽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綠色襄陽”,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漸增強,生態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1.1地形地貌和氣象條件
襄陽全境面積19727.7 km2,地勢為西高東低,地貌類型多樣。地處我國地形的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過渡地帶,其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是山區,東部為低山丘陵,中部多為崗地平原。襄陽氣候資源南北兼宜,基本屬于大陸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在15~17℃之間,年均降水量820~1100mm之間。
1.2生物多樣性
現有維管束植物189科828屬1698種;分布有國家級珍貴樹種61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0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紅豆杉、珙桐等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銀杏、大果青扦、小勾兒茶等13種。陸生脊椎野生動物268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白鸛、金雕、金錢豹、林麝等10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紅腹錦雞、鳳頭鷹、獼猴、黑熊等50種,國家“三有”保護和湖北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68種。另外還分布有3萬多種非脊椎類陸生野生動物\[1\]。市境內漢江流域漢江干支流共采集到魚類共216種。魚類組成以流水生態魚類為主,經濟魚種(如鯉、鯽、草、鳊魚等)占大多數。另外浮游生物共5門38種,底棲生物8科34屬35種。
1.3森林生態系統
襄陽是湖北省森林資源大市,現有國家級2家、省級6家等8家森林公園。全市林業用地面積1267.8萬畝,森林覆蓋率42.62%。近10年來,全市相繼實施的林業重點工程有退耕還林工程、長江中下游防護林工程、鄂北防護林工程、日元貸款造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治沙造林工程、生態公益林建設工程等。
1.4濕地資源
襄陽是濕地資源大市,1條漢江,6條支流(南河、北河、唐白河、滾河、蠻河、沙河),854余座水庫構成了襄陽濕地主體。全市濕地資源的顯著特點是河流濕地、水庫濕地眾多,生物多樣性豐富。全市現有濕地公園國家級1個(谷城漢江國家濕地公園),省級3個(保康五道峽、南河、崔家營濕地公園)。
1.5自然保護區
全市共建立省級、市級、縣級自然保護區及省級自然保護小區共28個,分屬森林生態、濕地生態、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16.8萬hm2,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8.5%。
1.6生態建設
全市農村建設“全國環境優美鄉鎮”2個(保康縣龍坪鎮、谷城縣五山鎮),國家級生態村2個(谷城縣五山鎮堰河村、老河口市李樓街道辦事處朱樓村),2013年新增省級生態鎮2個(保康縣過渡灣鎮和南漳縣東鞏鎮),省級生態村16個(保康縣后坪鎮堰塘沖村等)。市區主城區已建和在建有漢江兩岸景觀帶、峴山森林公園等23個生態景觀,主次干道150余條,綠化帶60余萬m2,10萬余株行道樹。綠化覆蓋率達到40.18%,綠地率達到38.7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9.05m2。
1.7土壤類型及水土流失現狀
全市土壤類型分5大類,分別是漢江市區、老河口、谷城、宜城段沿岸的潮土,西南南漳保康山區的石灰土和紫色土,市區、襄州、宜城、棗陽崗地的黃棕土,全市丘陵、水稻種植區的水稻土。
據遙感普查資料分析,襄陽全市水土流失面積達8900 km2,占全市版圖面積45%,平均年水土流失量達2.53×106t,年均侵蝕模數2821t/ km2\[2\]。
2主要生態問題及成因
2.1生物多樣性下降
砍伐樹木,公路、橋梁建設,礦山開發等導致天然林、草地面積減少。野生動植物生境受到嚴重破壞。非法獵捕使原有的白鸛、林麝等野生動物已很少見到。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后,近期年調水95億m3,遠期年調水130億m3。漢江襄陽段水資源必然下降,水體自凈能力降低,加上水產捕撈的迅速發展,珍稀魚類資源比20世紀80年代下降50%以上。濕地面積減少,破壞了珍稀鳥類棲息繁殖。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排入水體,導致浮游動物生境質量下降嚴重。
2.2森林資源分布不合理
襄陽市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南漳、保康、谷城等山區,其他區域相對較少。林相結構簡單,樹種單一,林齡結構不合理,中幼林占比較高,成熟林偏低。亂砍濫伐、亂耕濫占現象依然存在。
2.3濕地污染和功能退化
工業生產污水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及過度養殖而使水體污染,水體有逐漸富營養化趨勢,進而影響濕地生態功能,南水北調工程實施,漢江水位降低,草地、江灘濕地、江中洲灘濕地面積減少,研究用TM影像資料(2001年)及經驗資料估算調水引起的江中洲灘濕地岸邊河灘濕地可能減少總面積為3716.9~4062.75hm2 \[3\],出現大片沙灘將形成新的沙化危害。
2.4自然保護區建設有待加強
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滯后,管理水平不高,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自然保護區的發展。自然保護區數量和面積不能滿足現有野生動植物資源等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需要。宣傳力度不夠,公眾對自然保護區建設的價值和重要性還普遍缺乏認識,保護意識不強。
2.5生態建設相對落后
鄉鎮企業布局不合理、治理不達標產生的工業污染和農村面源污染日趨嚴重,農村生活垃圾大多露天堆放,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堰塘,農業化肥殘留,畜牧養殖業糞便、污水,地膜用量逐年增加。人口的增長,導致生活垃圾增加,而處理處置設施落后,加劇了生態環境污染。
在城市綠化覆蓋率、建成區綠地率、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及城市萬人擁有城市綜合公園指數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未來建成區按200km2,200萬人口計算,襄陽市建成區綠地面積尚差3000hm2,公園綠地尚差1200hm2。
2.6水土流失嚴重
近年來,由于公路建設、水電工程,以及城鎮建設導致的水土流失呈加劇趨勢。水土流失引起河床抬高、農田被毀、河道水庫淤積、誘發地質災害、水旱災害加重、表土喪失等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襄陽市的水土流失成因以水力侵蝕為主,兼有重力侵蝕。強度及以上的侵蝕區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南漳、保康山區、宜城部分鄉鎮和東北部棗陽市桐柏山余脈的丘陵地帶。
3生態環境保護對策和建議
3.1加強生物多樣性管理和保護
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部門和區域規劃,促進持續利用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與監測。對典型的自然地理區域、自然生態系統區域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天然分布區域盡快建立和完善自然保護區,對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就地保護。對于一些已不能就地保護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遷地保護。加快珍稀野生動植物繁殖中心基地建設。在漢江崔家營大壩等嚴重影響漁業資源的設施設置過魚通道,實行人工魚苗投放,加大禁漁期管理力度。加強外來入侵物種和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3.2強化森林系統建設
在森林資源分布覆蓋率低的區域大力發展人工林建設,嚴格執行森林限額采伐管理制度。撫育采伐工程,伐除有害木、保留有益木、培育優良木,在林冠下或林中空地種植目的林\[4\]。保證長大于消。應建立長期監測網,加強蟲情和病情的預測、預報工作和護林防火規章執行力度,以便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3.3加強濕地資源保護
治理污染,減輕對濕地資源的威脅。實施濕地恢復與重建工程,要根據襄陽濕地資源的保護現狀,采取生物技術、工程技術和綜合措施,如恢復植被,特別是有治污能力的濕生植物。調整濕地周邊種植業,減輕農業面源對濕地的污染等措施。控制水土流失、退田(養)還濕、改造棲息地,疏浚河道,清淤擴濕。建立濕地定期調查和動態監測體系,掌握濕地資源和環境動態\[6\]。加強污染濕地水體監察監測力度。加快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建設,保護濕地資源。
3.4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
3.4.1強化機構建設,建立完整規范的管理體系
全面提高對自然保護區在生態保護和建設、維護生態安全和弘揚生態文明中基礎地位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中關鍵地位的認識。努力提高自然保護區的管護能力和水平\[5\]。
3.4.2切實加強自然保護區內資源開發活動的監督管理
禁止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內開展任何旅游和生產經營活動。在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停止一切導致生態功能繼續退化的開發活動和其他人為破壞活動,停止一切產生嚴重環境污染的工程項目建設。已造成損害的,必須采取補救措施。
3.4.3加大自然保護區宣傳力度,提高人民群眾的環
保意識在與自然保護實驗區重疊的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旅游,應在自然環境和資源保護的前提下進行,不得從事破壞植被森林、野生動植物資源和地形地貌的活動。
3.4.4加大自然保護區資金投入
在大力爭取上級行政主管部門資金投入的基礎上,要充分調動全社會各種積極力量支持和參與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采取多種形式發展自然保護區事業。
3.5大力發展生態建設
完善鄉鎮企業布局,淘汰落后工業設備和生產工藝,落實環保設施的配置運行。著力建設現代文明村莊,率先實行垃圾分類處理,開展資源循環利用,實施“一建四改”(建沼氣、改水、改廁、改灶、改圈),做到垃圾不出村、污水不入河;大力發展有機農業,棗陽優質桃、南漳食用菌、老河口優質梨、保康有機茶都可作為有機綠色產業發展\[7\]。
發展中心城區綠化工程、主題公園建設工程,大力實施“出門500m見綠”工程。道路綠化采取喬木、灌木、草坪、鮮花多層次結合,植物品種多樣化,一路一景,一街一樹,地方特色鮮明,綠化與美化相融合構成城市綠色網絡。重點推進綠化廣場和社區公園、小游園建設。推進漢江、南渠和小清河生態廊道,魚梁洲生態旅游區建設。在東津新區生態建設上高標準,高要求,新區規劃預留綠地建設,嚴格遵守從工業濃厚的城市到宜居、繁榮、歷史文化生態城市理念。
3.6加強水土保持管理
根據“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針,重點應放在預防監督管護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通過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因地制宜地種植植被和經濟作物\[8\]。建設水土保持監測網絡。
(1)在強度及以上侵蝕的宜城部分鄉鎮和東北部棗陽市桐柏山余脈的丘陵地帶應多層次造林,對于流失嚴重、坡度過陡,造林不易成功的陡坡地,挖水平溝,修水平臺地,在侵蝕溝的溝床適當位置筑壩攔泥。
(2)在強度侵蝕的南漳、保康山區就地勢平整田塊地面,整修地埂和排灌系統。種植經濟林、木耳、茶葉、香菇等經濟作物。
(3)在輕度和中度侵蝕的襄陽其他區域營造防護林,改善林帶結構,提高防護效果。興建水利設施,挖堰筑渠,加強預防監督力度。
3.7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力度
加強法制建設,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力度,制定和實施生態保護行動計劃和生態保護規劃。加大科技支持能力,完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環保部門應積極會同其他相關部門,加大環保查處力度,擴大監測范圍。嚴格監督控制工業企業排污。加強農業化學品的管理,大力開展土壤修復與治理工程。規范養殖場建設,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加大環保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環保意識,保護生態環境。
4結語
生態環境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對人民的生活會產生重大的影響。襄陽市生態資源豐富,生物物種繁多,但生態環境保護仍存在不少問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生態環境會受到更大的壓力,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刻不容緩。保護生物多樣性,建立和強化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建設,加強農村城市生態建設和水土保持等都對襄陽市生態環境有著積極而重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襄陽市林業局.襄陽市森林資源概況——襄陽年鑒(2012年度)[EB/OL].[2012-04-30].http:///news/cbnews/201207/30/cb8607_1.shtml.
[2] 張中旺,李長安,胡立山.南水北調對漢江中游襄樊市生態環境影響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0(1):119~122.
[3] 劉年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漢江中游襄樊市生態環境影響及對策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2(12):136~141.
[4] 樊冬溫,杜鵬東,劉明剛,等.森林工程與森林生態系統保護[J].森林工程,2009,25(4):22~25.
[5] 程鯤,馬建章.中國自然保護區有效管理措施探討 [J].林業資源管理,2008(2):11~14
[6] 雷昆,張明祥.中國的濕地資源及其保護建議[J].濕地科學,2005,3(2):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