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多態性分析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12-22 17:48: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基因多態性分析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基因多態性分析的意義

篇1

【摘要】 目的 探討CYP1A1和GSTM1基因多態性與個體肺癌易感性的關系。方法 全面檢索相關文獻,應用Meta分析方法對各研究進行數據的合并與分析。結果 共8篇文獻入選,累計肺癌病例1067人,對照1416人,分別對CYP1A1*A和GSTM1-、CYP1A1*B/C和GSTM1+、CYP1A1*B/C和GSTM1-聯合基因型進行統計分析。異質性檢驗χ2值分別為6.43、8.83與9.63,P>0.05,文獻有同質性,各合并OR及95%CI分別為1.36(1.09~2.77)、1.65(1.26~2.15)和2.01(1.57~2.59)。結論 CYP1A1和GSTM1突變基因型為罹患肺癌的易感基因型,且兩者存在協同作用,在腫瘤防治方案中應加以重視從而采取相應措施達到有效預防腫瘤的目的。

【關鍵詞】 肺癌;CYP1A1基因;GSTM1基因;多態性; Meta分析

The Polymorphisms of CYP1A1 and GSTM1 Genes on Inpidual Susceptibility to Lung Cancer:Metaanalysis

Key words:Lung cancer;CYP1A1gene;GSTM1gene;Polymorphisms;Meta analysis

以細胞色素P450(CYP)和谷胱苷肽S轉硫酶(GST)為代表的Ⅰ、Ⅱ相代謝酶是環境化學致癌物激活、解毒代謝通路中的重要酶類[1]。CYP1A1可將無活性的前致癌物活化為終致癌物。GSTM1可以與終致癌物結合使其排出體外,兩者的變異有可能造成終致癌物在體內的大量堆積,導致腫瘤發生。CYP1A1基因5’端4889位點AG的突變,導致編碼異亮氨酸的密碼子ATT被纈氨酸密碼子GTT取代,形成了CYP1A1 Ile/Val 多態,包括常見基因型A(Ile/Ile)、雜合型B(Ile/Val)及純合型C(Val /Val)。GSTM1基因的高度同源區發生了同源染色體的不等交換導致了包括整個GSTM1基因在內的 15KB堿基的丟失,形成了GSTM1+/-多態,GSTM1+為功能型,GSTM1-為純合子缺失基因型。

肺癌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已列為惡性腫瘤死因的第一位[2]。病因學研究已肯定的認為吸煙、大氣污染等是肺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但并非與這些因素密切接觸者都會發生肺癌,表明除這些因素外,還有其他因素起著獨立危險因素的作用或影響這幾種因素的作用[3]。許多學者從代謝酶基因多態變異性與肺癌易感性的方面進行了研究,有關CYP1A1和GSTM1的基因多態型與肺癌易感性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各研究結果不完全一致,本文運用Meta分析方法對此方面的研究進行了綜合客觀的分析評價,從而為肺癌的防治策略提供有意義的參考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文獻檢索以“CYP1A1”或“GSTM1”,“Polymorphisms”,“lung cancer”為檢索詞,檢索1990年1月~2005年1月在Medline、Elesiver等數據庫發表的文獻,檢索語種為英語。以“肺癌”,“CYP1A1”,“GSTM1”為檢索詞,檢索1994年1月~2005年1月在CNKI和萬方數據庫發表的文獻,檢索語種為漢語。各文獻有用的參考文獻亦作為本研究入選文獻。

1.2文獻納入標準肺部原發癌,病理學診斷確診;有關CYP1A1 Ile/Val和GSTM1基因多態性與各型肺癌易感性的病例對照研究;研究方法相似;有綜合的統計指標:比值比(OR);匯總的結果可用相應的統計指標表達。

1.3統計分析方法[4]參考Lichtentein等[5]提供的文獻質量評價標準篩選文獻.以比值比(Odds Ratio,OR)作為評價肺癌與易感基因型聯系強度指標,采用Meta分析進行數據合并。

1.3.1異質性檢驗采用Q統計量法,Q服從于自由度為k1的χ2檢驗。若研究間無顯著異質性(P

1.3.2發表性偏倚的評估采用失效安全數法來評價。據公式m>[k×ln(ORMH)/1.96] 2k分析,k 為文獻數,m為使得合并效應量出現無統計學意義的最少未發表文獻數,為k個文獻的平均權重。

2結果

2.1各入選文獻研究質量的一般描述

按照材料與方法所述,共8篇文獻入選,這些文獻均報道了CYP1A1 Ile/Val位點與GSTM1聯合基因型和肺癌易感性的關系,入選文獻共有1067例病人,對照1416例,各基因多態型的鑒定均采用等位基因特異性PCR和多重差別PCR方法。各文獻研究方法均為分組病例對照研究,肺癌診斷標準明確,肺癌患者吸煙狀況、年齡均與對照均衡匹配,對照均來源于健康人群。各研究特點及各文獻基因型分布,見表1,其中文獻[1113]將雜合子B與純合突變子C合并研究。

2.2Meta分析結果

2.2.1文獻異質性檢驗Q為檢驗統計量,見表2。

2.2.2文獻合并OR分析聯合突變基因型中,擁有B雜合子與GSTM1-聯合基因型個體數在人群中的頻率約是擁有C純合子與GSTM1-聯合基因型個體數的4.5倍[9],故本研究將CYP1A1突變純合子B和雜合子C基因型合并起來加以分析。各OR值以常見聯合基因型CYP1A1*A和GSTM1+個體為參考算出。本研究采用固定效應模型的方差倒數權重法分析,各文獻Meta分析結果見表2、3及圖1。

2.3發表性偏倚評估

結果見表2,顯示本研究受發表性偏倚影響程度較小,結論較可靠。

2.4敏感性分析

應用隨機效應模型方法再進行分析,A和GSTM1-、B/C和GSTM1+及B/C和GSTM1聯表1入選文獻特點及文獻CYP1A1 Ile/Val位點和GSTM1聯合基因型分布 注:*指有顯著性意義;"-"指未從原文獲得;GSTM+:功能型; GSTM-:純合子缺失型表2入選文獻Meta分析結果注:**合并分析時剔除文獻12; m為發表性偏倚評估時使得合并效應量出現無統計學意義的最少未發表文獻數表3CYP1A1和GSTM1聯合基因型和肺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結果合基因型合并后OR值與95%可信區間分別為1.36(1.08-2.72) 、1.66(1.19-2.29) 和2.02(1.49-2.72),與方差倒數權重法合并的OR相比非常接近,說明本研究合并結果穩定性好。

3討論

本文按照經典的Meta分析方法,對有關CYP1A1 Ile/Val位點和GSTM1 基因突變基因型與肺癌的遺傳易感性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CYP1A1 和GSTM1的突變基因型均為罹患肺癌的易感基因型,攜帶CYP1A1 B/C 和GSTM1的聯合基因型的個體罹患肺癌的危險度較攜帶單一突變易感基因型的個體高,提示兩者協同作用的存在,說明基因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會最終導致肺癌的發生,提示CYP1A1突變基因型 和GSTM1基因缺失可能是肺癌的一個生物標志物。

CYP1A1 和GSTM1代謝酶的平衡與人體對環境化致癌物及致突變物易感性密切相關,它們的活性因遺傳多態性的不同而有明顯的差異,從而影響個體對致癌劑的易感性。人群中攜帶B與GSTM1-聯合基因型個體的頻率約是C與GSTM1-聯合基因型個體的4.5倍[9],因此前者對人群肺癌危險度的作用較后者大,更應引起更多的重視,同時有研究也提示CYP1A1 Ile/Val遺傳多態性中的雜合子對人群的肺癌危險度有較大的作用[7],故本研究將CYP1A1突變純合子和雜合子基因型合并起來加以分析。酵母微粒體表達實驗顯示[14]:CYP1A1纈氨酸(Val)型較異亮氨酸(Ile)型有較高的芳烴羥化酶(AHH)活性和誘變性,提示Val型AHH能更好的活化PAH等原致癌物,如不能被GSTM1酶及時滅活,這種聯合基因型個體則顯示有較大的肺癌危險型。由于環境暴露因素的強度也強烈的影響甚至掩蓋易感基因的作用,本研究僅僅從遺傳易感性來研究腫瘤的發生是片面的。環境致癌物代謝是涉及多種代謝酶的復雜過程,肺癌的發生也是涉及環境因子和多種基因相互作用的復雜過程,本研究提示攜帶CYP1A1和GSTM1突變基因型的個體屬肺癌高危險人群,腫瘤防治方案中應加以重視,雖然尚不能通過改變其腫瘤易感的基因型來防治腫瘤,但可以根據其與環境病因相互作用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控制環境病因的措施以達到有效預防腫瘤的目的。

由于各種偏倚的存在,且分析中還有各種混雜因素的存在,因此對于CYP1A1 和GSTM1聯合突變基因型在肺癌易感性中的作用,還需要更多的資料、更詳實的數據來研究和證實。

【參考文獻】

[1] Smith GB,Harper PA,Wong JM,et al.Human lung microsomal cytochrome P4501A1 (CYP1A1) activities: impact of smoking status and CYP1A1,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1 genetic polymorphisms [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1,10(8):839853.

[2]Kiyohara C,Wakai K,Mikami H,et al.Risk modification by CYP1A1 and GSTM1 polymorphisms in the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and lung cancer: a casecontrol study in Japanese nonsmoking women[J].Int J Cancer,2003,107(1):139144.

[3]Paolo Vin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morphism of xenobiotic metabolizing enzymes and susceptibility to cancer[J].Toxicology,2002,181182(7):457462.

[4]王家良.臨床流行病學[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314325.

[5]Lichtenstein MJ,Mulrow CD,Elwood PC.Guidelines for reading case control studies[J].J Chron Dis,1987,40 (9):893903.

[6]翟永華,石于波,鐘禮杰,等.非吸煙女性肺癌患者細胞色素P4501A1和GSTM1的基因型[J].TUMOR(Shanghai),1998,18(2):8082.

[7]Kel Nakachi,Kazue Imai,Shinichi Hayashi,et al.Polymorphisms of CYP1A1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enes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lung cancer in relation to cigarette dose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J].Cancer Res,1993,53(13):29942999.

[8]Persson I,Johansson I,Lou YC,et al.Genetic polymorphism of xenobiotic metabolizing enzymes among Chinese lung cancer patients[J].Int J Cancer,1999,81(3):325329.

[9]Xue K,Xu L,Chen S,et al.Polymorphisms of the CYP1A1 and GSTM1 genes and their combined effects on inpidual susceptibility to lung cancer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 .Zhonghua Yi Xue Yi Chuan Xue Za Zhi,2001,18(2):125127.

[11]Shinichi Hayashi,Junko Watanabe,Kaname Kawajiri.High susceptibility to lung cancer analyzed in terms of combined genotypes of P4501A1 and Muclass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enes[J].Jp.J Cancer Res,1992,83(8):866870.

[12]Dresler CM,Fratelli C,Babb J,et al.Gender differences in genetic susceptibility for lung cancer[J].Lung Cancer,2000,30(3):153160.

[13]Quinones L,Lucas D,Godoy J,et al.CYP1A1,CYP2E1 and GSTM1 genetic polymorphisms.The effect of single and combined genotypes on lung cancer susceptibility in Chilean people[J].Cancer Lett,2001,174(1):3544.

篇2

[關鍵詞]阿爾茨海默病;AKTl;基因多態性

[中圖分類號]R74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3-37-04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稱老年癡呆癥,是一種以進行性認知障礙和記憶力損害為主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研究發現,載脂蛋白E(ApoE)基因、血管轉換酶基因(ace)、載脂蛋白c1基因(apocl)、雌激素受體基因等都與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有一定關系,但并不能完全解釋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原因。因此,尋找新的阿爾茨海默病風險因子至關重要。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中,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高于正常人群,與2型糖尿病發病有關的胰島素P13K-AKT信號轉導通路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病變過程中的作用值得我們進一步的研究。本研究目的探討胰島素P13K-AKT信號轉導通路相關基因AKT多態性與阿爾茨海默病的關系,以期深入了解AKT基因多態對阿爾茨海默病易感性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0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納入管理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為病例組研究對象,病例組入選標準:所有患者符合美國神經病學、語言障礙及卒中一阿爾茨海默病和相關疾病學會(NINCDS-ADRDA)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由兩位神經內科醫師做出診斷。同時選取年齡及性別匹配的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對對照組研究對象進行MMSE(簡易精神狀態量表)、ADL(日常活動量表)、CDR(臨床癡呆評定量表)的評定,其結果必須均為正常,同時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排除抑郁癥。兩組研究對象均要排除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史、酒精或藥物濫用、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兩組研究對象均為漢族人群,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本人或家屬對本研究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對照組本人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本研究中,阿爾茨海默病組患者共231例,男113例,女118例,平均年齡(79.6±9.9)歲,Apoε4(+)者67例,平均MMSE評分(18.6±3.9),健康對照組患者共231例,男113例,女118例,平均年齡(78.5±8.4)歲,Apoε4(+)者39例,平均MMSE評分(28.3±2.7),兩組患者平均年齡、性別構成、文化程度差別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結果具有可比性。阿爾茨海默病組Apoε4(+)者比例高于對照組,平均MMSE評分低于對照組。

1.2研究方法

1.2.1DNA提取抽取所有研究對象靜脈血并提取基因組DNA,血液標本儲存于-70℃待用,并進行DNA含量及純度檢測。

1.2.2基因分型通過NCBI-SNP和HapMap數據庫檢索,分析AKT基因上的tagSNPs數據,應用PCR測序的方法檢測上述入選對象胰島素信號轉導通路相關基因AKT多態性基因型。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運用Hardy-Weinberg平衡法則進行遺傳平衡吻合度檢驗;x2檢驗分析各組間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頻數分布差異;計量資料(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計量資料的比較,以P

2.結果

2.1 rs2498786基因位點與阿爾茲海默病的相關性分析

rs2498786為G/C多態性,包括G/G、G/C、C/C三種基因型。本研究中,AD組與對照組三種基因型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rs74090038基因位點與阿爾茲海默病的相關性分析

rs74090038為C/F多態性,包括C/C、C/T、T/T三種基因型。本研究中,AD組與對照組三種基因型分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等位基因C、T頻數分布在兩組之間分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rs2494750基因位點與阿爾茲海默病的相關性分析

rs2494750為C/G多態性,包括C/C、C/G、G/G三種基因型。本研究中,AD組與對照組三種基因型分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等位基因c、G頻數分布在兩組之間分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rs2494751基因位點與阿爾茲海默病的相關性分析

rs2494751為A/G多態性,包括A/A、A/G、G/G三種基因型。本研究中,AD組與對照組三種基因型分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等位基因A、G頻數分布在兩組之間分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rs5811155基因位點與阿爾茲海默病的相關性分析

rs5811155為T/-多態性,包括T/T、T/-、-/-三種基因型。本研究中,AD組與對照組三種基因型分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等位基因T頻數分布在兩組之間分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6 rs2494752基因位點與阿爾茲海默病的相關性分析

rs2494752為G/A多態性,包括G/G、G/A、A/A三種基因型。本研究中,AD組與對照組三種基因型分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等位基因G、A頻數分布在兩組之間分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rs2494752的基因多態性可能與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病無關聯。見表6。

3.討論

篇3

關鍵詞:自然流產;基因;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

 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MTHFR)是同型半胱氨酸(Hcy)與葉酸代謝的關鍵酶。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基因的突變會引起酶活性有所降低,結果使葉酸水平降低,DNA低甲基化得產生及血漿Hcy濃度的升高,導致一系列病理的改變引發多種疾病[1]。最新研究表明,不明原因的重復性自然流產與血液的高凝狀態有關。檢測了53例自然流產患者和63例健康人,運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PCR-RFLP)技術,探討了(MTHFR)基因多態性與自然流產的相關性,為探索自然流產的發病機理提供資料。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自然流產非孕期患者53例,年齡(28.4±2.5)歲,平均27歲,其中1次25例,2次18例,3次及以上10例。皆符合自然流產診斷標準[2]:排除生殖器解剖學畸形;外周血染色體異常;內分泌功能異常;對照組63例,均為非孕期正常婦女,年齡(26.9±2.8)歲,平均27歲,無相關病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清晨空腹取外周靜脈血4 ml,2%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抗凝,嚴格參照試劑盒說明,提取基因組DNA。利用RFLP可對其基因多態性進行檢測。MTHFR C677T基因片段擴增及突變的檢測PCR引物[3]:P1(NCO-351):5′-GAAGCAGGGAGCTTTGAGGC-3′;P2(NCO-352):5′-CCCATGTCGGTGCATGCCTT-3′。PCR反應體系總體積30 μl:10×Buffer 3 μl,4×dNTP 1.5 μl(2.5 mol/L),P1和P2各1 μl(6 pmol/L),Taq DNA聚合酶(Promega 1 U/μl)1.5 μl,模板DNA 5 μl(40 ng/μl)。94℃預變性5 min,然后進入循環程序:94℃ 45 s,72℃ 50 s,54℃ 30 s,共37個循環,75℃延伸15 min。2%瓊脂糖凝膠電泳法檢測擴增結果。6%聚丙烯酰胺凝膠垂直電泳法檢測突變結果。

1.3  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觀察數據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MTHF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分布:見表1。

表1  兩組MTHF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分布[例(%)]

組別

    例數

基因型頻率

等位基因頻率

TT

TC

CC

T

C

自然流產組

53

15(28.30)

25(47.17)

13(24.53)

40(54.05)

34(45.95)

正常對照組

63

12(19.05)

18(28.57)

33(52.38)

38(32.20)

80(67.97)

MTHFR C677T相關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比較:自然流產患者組基因型頻率與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05,P<0.05);自然流產患者組等位基因頻率與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42,P<0.05)。總的突變T等位基因顯著高于對照組(χ2=11.35,P<0.05)。自然流產組MTHFR C677T基因型C/C、T/C、T/T基因型頻率分布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05,P<0.05)。自然流產組T等位基因型頻率為54.05%,亦與正常對照組者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35,P<0.05),T等位基因與自然流產發生明顯相關(OR=2.28),95%可信區間:1.24~4.26。

3 討論

重復性自然流產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近幾年研究者發現流產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與蛻膜絨毛缺血性壞死有關[4-5]。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缺陷導致同型半胱氨酸向甲硫氨酸轉化發生阻礙,導致同型胱氨酸血癥。本文已確診的自然流產患者與健康人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自然流產患者突變等位基因頻率與純合突變基因型頻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明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基因的多態性可能是自然流產的一個遺傳風險因素,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4 參考文獻

[1] Goyette P,Sumner JS,Milos R,et al.Human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Isolation of Cdna,mapping and mutation identification[J].Nature Genet,1994,7(2):195.

[2] 董素琴,杜欣瑩,劉學云.MHHFR基因與不明原因習慣性流產的相關性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22(8):500.

[3] 張家穎,左文靜,武廣恒,等.MTHFR基因C677T多態性與習慣性流產的關聯性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35(1):22.

[4] 白慧健,馬太芳,李  釗,等.胚胎血紅蛋白基因變異與自然流產的相關性研究[J].吉林醫學,2011,32(36):7689.

篇4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我院2011年—2012年體檢健康人群,無藥物過敏史,檢測CYP2C19基因型,選擇CYP2C19*1/*1野生型10例,CYP2C19*2/*2 or*3突變型純合子10例,CYP2C19*1/*2 or*3突變型雜合子10例。其中男18名,年齡21歲~34歲(28歲±4歲),女12名,年齡20歲~35歲(29歲±5歲)。研究對象受試前2周及受試期間禁煙、酒,并且不服用任何藥物。

1.2 基因分型 利用ARMS PCR技術建立CYP2C19基因多態性檢測方法,設計特異性引物和探針序列,引物和探針委托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合成及純化。樣本處理:抽取受試者靜脈血3 mL,EDTA抗凝,利用基因組提取試劑盒純化核酸,基因組提取試劑盒購自北京天根生化公司,按照其說明書操作。Taq酶擴增系統購自上海Promega公司。反應條件:95 ℃預變性3 min;95 ℃預變性15 s,60 ℃退火、延伸、信號采集40 s,40個循環。反應儀器:Mx3000熒光定量PCR儀,購自美國Agilent公司。基因分型結果由基因測序進行驗證。

1.3 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分析 受試者在第1天(300 mg)、第2天(75 mg)、第3天(75 mg)早飯前空腹服用氯吡格雷,并分別于首次服藥前和服藥后4 h采集靜脈血3 mL,枸櫞酸鈉抗凝。氯吡格雷購自法國賽諾菲-圣德拉堡制藥公司。采血后隨即進行血小板聚集率分析。ADP購自美國Sigma公司,反應濃度為5 μmol/L,MPG-3型多功能血液凝聚儀購自上海斯隆醫電公司。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同一基因型服藥前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不同基因型之間血小板聚集率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基因分型 采取受試者全血樣本進行CYP2C19基因多態性分型,選擇CYP2C19*1/*1野生型10例,CYP2C19*2/*2 or*3突變型純合子10例,CYP2C19*1/*2 or*3突變型雜合子10例進行血小板聚集率分析研究。分型結果利用基因測序確認,二者一致。

2.2 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分析 通過對受試者服藥前后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進行分析,3組CYP2C19基因型個體服藥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服藥后3組個體均較服藥前明顯降低(P<0.01),其中CYP2C19*1/*1野生型組服藥后聚集率明顯低于CYP2C19*1/*2 or *3突變型雜合子和CYP2C19*2/*2 or*3突變型純合子(P<0.05),CYP2C19*1/*2 or*3突變型雜合子與CYP2C19*2/*2 or*3突變型純合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 論

氯吡格雷是一種常用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劑,臨床療效顯著,備受關注。氯吡格雷臨床效果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實驗室檢測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不顯著,未能達到預期的抗血小板作用,被稱為“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國外研究約20%的用藥者療效不佳[6]。導致氯吡格雷臨床效果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是CYP2C19基因多態性,該基因編碼的酶作用于氯吡格雷前體的活性轉化。其中CYP2C19*1/*1基因型轉化效率最高(強度代謝,EM),CYP2C19*1/*2 or*3突變型雜合子次之(中度代謝,IM),CYP2C19*2/*2 or*3突變型純合子最差(弱代謝,PM)。東亞人群弱代謝突變型分布頻率(20%)遠高于高加索人群(3%~5%)[7]。

基因多態性分析的方法有基因測序、限制性內切酶酶切片段長度多態分析法(RFLP)和ARMS PCR等。基因測序是基因分析的“金標準”,但操作復雜,儀器昂貴。限制性內切酶酶切片段長度多態分析法同樣操作步驟多,易污染,靈敏度低。ARMS PCR操作簡便、快捷,靈敏度高,對實驗室要求較低,適合基層醫院的使用。本研究基于ARMS PCR技術,建立了CYP2C19基因多態性分析方法。并且經基因測序驗證,二者的檢測結果完全一致。

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分析結果顯示,3組CYP2C19基因型個體服藥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服藥后3組個體均較服藥前明顯降低(P<0.01),其中CYP2C19*1/*1野生型組服藥后聚集率明顯低于CYP2C19*1/*2 or*3突變型雜合子和CYP2C19*2/*2 or*3突變型純合子(P<0.05),CYP2C19*1/*2 or*3突變型雜合子與CYP2C19*2/*2 or*3突變型純合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YP2C19*1/*1,CYP2C19*1/*2 or/*3,CYP2C19*2/*2 or*3基因型個體服用氯吡格雷的療效逐步降低,進一步證明了遺傳因素對藥物效果的影響。

綜上所述,本文建立了一種CYP2C19簡便快捷的基因分型方法,進一步證實了CYP2C19基因型與氯吡格雷療效個體化差異的關系,彰顯了藥物基因組學分析的重要性。通過對受試者基因分型檢測,判定受試者的藥物代謝速率類型,從而輔助醫生合理調整藥物劑量,提高藥物的有效性,這也符合個體化醫學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Drug Metab Dispos,2010,38(1):92-99.

篇5

關鍵詞:TaqMan探針;MTHFR;多態性;DNA測序;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是世界范圍內的高發腫瘤之一[1]。近年研究表明,低葉酸水平可增加包括胃癌在內的許多腫瘤發生的危險性[2]。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是葉酸代謝途徑中的一 關鍵酶,MTHFR參與的體內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甲硫氨酸之間的循環反應,反應中生成的S腺苷甲硫氨酸(SAM)是體內代謝唯一的甲基供體,涉及DNA的修復與合成,影響DNA代謝,與許多腫瘤化療藥物的療效相關。

MTHFR的活性很大程度上可能受基因多態性的影響,從而影響疾病的發生和藥物的療效。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為兩個常見的多態性位點,有研究表明該位點的基因多態性會導致MTHFR酶活性的改變[3],可能導致患者之間出現較大的個體差異。因此,測定MTHFR的基因型對疾病的預防和合理用藥有重要的意義。現已有的MTHFR基因多態性的研究,大多數采用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聚合酶鏈反應(PCR-RFLP)技術,該技術不僅費時,且易污染造成假陽性。不適宜用于臨床檢測。本研究旨在探討一種可用于臨床快速準確檢測MTHFR基因型的方法,故選用TaqMan探針技術對MTHFR的C677T和A1298C兩個多態性位點進行分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CT、MRI或病理組織學活檢確診的胃癌患者43例,來源于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集樣本人群的外周靜脈血2 mL。采用Genomic DNA Purification Kit(PROMEGA公司)對基因組DNA進行提取,使用Nanodrop 2000測定DNA的濃度和純度。

1.2 TaqMan探針技術檢測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點的多態性 TaqMan探針試劑由ABI公司為MTHFR基因C677T(SNP ID:rs1801133),A1298C(SNP ID:rs1801131)多態性設計的TaqMan SNP分析試劑,每個位點的TaqMan SNP基因分型試劑中,含有兩條MGB探針。MTHFR C677T一條以VIC熒光標記堿基G,對應樣本基因突變位點C;一條以FAM熒光標記堿基A,對應樣本基因突變位點T。MTHFR A1298C一條以VIC熒光標記堿基G,對應樣本基因突變位點C;一條以FAM熒光標記堿基T,對應樣本基因突變位點A。探針序列,見表1。

MTHFR C677T及A1298C多態性 real-time PCR采用25 μL反應體系:40×SNP Genotyping Assay Mix:0.625μL;TaqMan 2×PCR Master Mix:12.5 μL;DNA模板:1 μL;dd H2O:10.875 μL。探針檢測在BIO-RAD IQ5實時熒光PCR儀上進行。反應條件為:95℃預變性10 min;95℃,15 s;60℃,1 min,共40個循環。由于儀器的限制,本研究使用的BIO-RAD IQ5實時熒光PCR儀中沒有VIC熒光檢測通道,我們選擇了HEX熒光通道替代,兩種熒光相差1nm波長。

1.3 DNA測序法驗證TaqMan探針技術檢測MTHFR基因多態性

1.3.1目的片段的擴增 設計MTHFR C677T及A1298C兩個多態性位點的測序引物(Invitrogen公司合成),引物序列,見表2。

2結果

2.1 Taqman探針基因型分析 MTHFR C677T和A1298C real-time PCR散點圖基因分型結果分別,見圖1、圖2。

2.2 DNA測序驗證 采用Lansergene SeqMan軟件分析測序結果。

2.3 MTHFR基因多態性分型結果 43例樣本MTHFR C677T基因型分別為野生純合型CC 14例(32.5%)、突變雜合型CT 23例(53.5%)及突變純合型TT 6例(14.0%)。A1298C基因型分別為AA 24例(55.8%)、AC 18例(41.9%)、CC 1例(2.3%)。本研究中,TaqMan探針技術檢測及DNA測序驗證,兩種檢測方法得到的基因分型結果一致。

3討論

中國是個胃癌高發的國家,每年新發病例數占全球總數的40%。胃癌化療方案眾多且無標準方案,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是基于氟尿嘧啶類藥物的化療方案,在實際的化療過程中,氟尿嘧啶類藥物的個體差異較大,氟尿嘧啶類藥物在體內均需轉化為5-FU,繼而發揮抗腫瘤作用。MTHFR是5-FU代謝中的一個關鍵酶,5-FU的活性代謝產物還原型葉酸(CH2FH4)在MTHFR的作用下轉變為5-甲基四氫葉酸,使CH2FH4與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TS)、三磷酸氟尿嘧啶脫氧核苷(FdUTP)組成的三元復合物減少,從而削弱5-FU的抗腫瘤作用。

C677T突變產生丙氨酸被纈氨酸取代的錯義突變,其合成的蛋白質會出現熱穩定性降低和酶活性的改變[4]。有研究提出,MTHFR基因的C677T多態性通過影響DNA甲基化和核酸穩定性,參與了胃癌的發生。A1298C突變使得編碼后谷氨酰胺被丙氨酸替代,有報道稱[5]純合子突變型可使酶活性降低到正常值的60%左右。因此,測定MTHFR的基因型對腫瘤患者的個體化用藥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但是,常規實驗室多應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PCR-RFLP)的方法檢測MTHFR的基因多態性,該方法需要用凝膠電泳對擴增產物進行分析,易造成樣本間污染,影響結果判讀。TaqMan探針技術省時、簡單、準確、安全、實時分析是它突出的優點[6]。同時,TaqMan探針在閉合單管中進行檢測,避免了由樣本間污染造成假陽性的結果[7]。

在我們的研究中,為了進一步驗證TaqMan方法的準確性,我們進行了DNA測序驗證,與TaqMan探針基因分型結果相比較,發現結果完全一致。本研究采用的TaqMan探針分型方法結果準確可靠,故我們認為使用TaqMan技術為MTHFR C677T及A1298C基因多態性分型可用于臨床檢測。TaqMan探針基因檢測法具有很好的臨床實用性,是臨床快速診斷MTHFR基因型較有價值的方法。

參考文獻:

[1]Meyer H J,Wilke H.Treatment strategies in gastric cancer[J].Dtsch Arztebl Int.2011,108(41):698-705,706

[2]Choi S W,Mason J B.Folate status:effects on pathways of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J].J Nutr.2002,132(8 Suppl):2413S-2418S.

[3]Etienne M C,Formento J L,Chazal M,et al.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gene polymorphisms and response to fluorouracil-based treatment in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J].Pharmacogenetics.2004,14(12):785-792.

[4]Ulrich C M,Robien K,Mcleod H L.Cancer pharmacogenetics:polymorphisms,pathways and beyond[J].Nat Rev Cancer.2003,3(12):912-920.

[5]Warren R B,Griffiths C E.The potential of pharmacogenetics in optimizing the use of methotrexate for psoriasis[J].Br J Dermatol.2005,153(5):869-873.

篇6

【摘要】 目的 研究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基因外顯子1+49A/G位點和啟動子318位點多態性與粵西漢族人Graves病(GD)發病的關聯性。方法 應用PCRRFLP分析102例GD患者與100例正常對照組CTLA4基因的外顯子1+49位點A/G及啟動子318位點C/T多態性。結果 GD組外顯子1+49A/G位點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頻率顯著高于正常組(P

【關鍵詞】 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格雷夫斯病;多態現象;遺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xon 1 (+49A/G), promoter (318T/C) polymorphism of CTLA4 gene and Graves' disease (GD) in Han population in western reg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Methods The exon 1 (+49A/G) and promoter (318T/C) polymorphism of CTLA4 gene was detected by PCRRFLP in 102 GD patients and 100 healthy controls.Results The frequency of GG genotype and G allele of CTLA4 gene exon 1 (+49 A/G) in GD patients and those with family histor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subjects and GD patients without family history (P0.05).Conclusion The predisposing factors of GD patients in western reg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could be related to GG genotype and G allele of CTLA4 gene exon 1 (+49 A/G) other than promoter (318T/C) polymorphism, especially in those with family history.

Key words: 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 (CTLA4); Graves' disease; polymorphism; genetics

CTLA4基因的編碼產物CTLA4是與自身免疫疾病有關的代表標志分子,被認為是Graves病(Graves'disease,GD)的遺傳候選基因,其與HLA基因各占GD遺傳易感性的50%[1]。但其與GD的遺傳易感性在不同地區、人種的研究結論并不一致[23]。為此,本研究對CTLA4基因外顯子1+49 A/G和啟動子318位點多態性與粵西漢族人GD遺傳易感的關系作一研究。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收集2006年1月至6月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內分泌專科門診及住院的GD患者102例(男23例,女79例),年齡(44.17±1.54)歲,其中有GD家族史37例(男8例,女29例),GD患者均根據病史、臨床癥狀、體征、甲狀腺功能檢查得以確診。從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體檢健康人群中100例作為正常組,其中男22例,女78例;年齡(44.20±1.46)歲,無甲狀腺疾病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上人群均無親緣關系,祖籍是粵西地區,三代均為漢族。

1.2 方法

所有觀察對象抽取外周靜脈血,取1mL置于EDTA抗凝試管,用血液基因組DNA小量抽提試劑盒(上海生工)提取白細胞DNA,采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方法進行檢測。 引物設計與合成:根據GenBank中的CTLA4 DNA序列設計兩對PCR引物,外顯子1+49 A/G多態性上游引物5'GCTCTACTTCCTGAAGACCT3',下游引物5'AGTCTCACTCACCTTTGCAG3'。啟動子318C/T多態性上游引物5'AAATGAATTGGACTGGATGGT3’,下游引物5'TTACGAGAAAGGAAGCCGTG3'。取目的基因10μL行PCR擴增反應,再經BbvⅠ內切酶處理后行3%瓊脂糖凝膠電泳,用凝膠成像分析系統掃描。

1.3 統計學處理

以Hardy-Weinberg平衡檢驗分析研究樣本的群體代表性,采用直接計數法計算各組基因型、等位基因數目及頻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算優勢比(OR)及OR值95%可信區間(95%CI)。顯著性檢驗水準為0.05。

2 結果

2.1 各組樣本基因型分布

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具有群體代表性。

2.2 基因型判定

外顯子1的 PCR擴增片段為162bp,酶切結果為:AA基因型為162bp一個片段,AG基因型為162、88、74bp三個片段,GG基因型為88、74bp兩個片段,見圖1。啟動子PCR擴增片段為226bp,酶切結果為:CC基因型為226bp一個片段,CT基因型為226、130、96bp三個片段,TT基因型為130、96bp二個片段,見圖2。

2.3 CTLA4基因外顯子1+49位點A/G多態性分布

GD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頻率顯著高于正常組(P

2.4 CTLA4基因啟動子318位點C/T多態性分布

TT基因型在正常組中例數為1,理論頻數很低,將TT及CT組合并。GD組啟動子318位點的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頻率以及是否有家族史者與正常組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表1 GD組與正常組CTLA4基因外顯子1+49位點多態性分布與正常組比較:*P0.05。

3 討論

CTLA4基因多態性是從基因表達調控角度影響CTLA4分子功能及分子水平。其外顯子1 +49A/G位點A/G多態性決定了前導序列的蛋白質糖基化效率,從而影響前導序列的翻譯后修飾作用[45]。Chistiakov等[6]研究發現外顯子1第17密碼子49位點A/G的二態性導致蘇氨酸/丙氨酸的交換可影響前導鏈的構象,使之不能正確引導細胞內CTLA4分子的運輸,使細胞表面CTLA4分子減少。有研究進一步發現,CTLA4基因外顯子1+49A/G位點為A或啟動子318位點為T的人群,其CTLA4分子表達水平在受到刺激后及CTLA4 mRNA的表達水平在不刺激狀態時均較高[7]。Han等[8]研究認為CTLA4啟動子318位點為T時的啟動子活性較高,可以上調CTLA4分子的表達水平。

由于遺傳易感基因受到種族和環境的影響,CTLA4基因外顯子1+49 A/G位點和啟動子318位點C/T多態性與GD的遺傳易感性在不同的地域、種族、年齡階段不一致。Esteghamati等[4]研究發現意大利GD患者CTLA4基因外顯子1+49A/G等位基因G的頻率較正常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伊朗GD患者CTLA4啟動子318位點C/T基因多態性與GD無關聯性。Braun等[9]則認為CTLA4基因啟動子的多態性與GD的相關性是由于啟動子與外顯子1存在連鎖不平衡,因此它只是GD的一個遺傳危險標志,但不具有獨立易感作用。在本實驗中,GD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頻率顯著高于正常組(P

通過本實驗,我們認為使用基因替代的方法以同源重組方式將保護基因取代易感基因,或者使用免疫基因治療將融合蛋白CTLA4Ig阻斷協同刺激信號途徑以選擇性抑制T細胞活化階段,有可能減少GD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風險。

參考文獻

[1]Zeitlin A A, Heward J M, Newby P R, et al. Analysis of HLA class II genes in Hashimoto's thyroiditis reveals differences compared to Graves' disease [J]. Genes Immun, 2008,9(4):358363.

[2]Akaishi P M, Cruz A A, Silva F L,et al. The role of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alleles in the susceptibility of Brazilian patients to develop the myogenic type of Graves' orbitopathy [J]. Thyroid, 2008,18(4):443447.

[3]Sasaki M, Yuzawa M, Saito T,et al. New HLA DRB1 and DQB1 haplotypes in a pedigree of familial Graves' disease in Japan [J]. Endocr J,2007,54(5):721725.

[4]Esteghamati A, Khalilzadeh O, Mobarra Z, et al. Association of CTLA4 gene polymorphism with Graves' disease and ophthalmopathy in Iranian patients [J]. Eur J Intern Med,2009,20(4):424428.

[5]Tanrikulu S, Erbil Y, Ademoglu E,et al.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CTLA4 and Tg polymorphisms in the recurrence of Graves' disease after antithyroid withdrawal [J]. Endocrine, 2006,30(3):377381.

[6]Kavvoura F K, Akamizu T, Awata T, et al. Cytotoxic T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 gene polymorphisms and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 a metaanalysis[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7,92(8):31623170.

[7] Simmonds M J,Gough S C.Unravelling the genetic complexity of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HLA,CTLA4 and beyond[J].Clin Exp Immunol,2004, 136(1): 110.

篇7

【摘要】 目的 探討張家口地區健康中老年人群CYP1A1基因MspⅠ的多態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異性擴增和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PCRRFLP)技術,分析了360例張家口地區健康成人的CYP1A1基因3′端限制性內切酶MspⅠ位點的3種基因型的分布規律。結果 對照組MspⅠ基因型TT占35.8%,基因型TC占50.2%,基因型CC占14.0%,等位基因TC分別為60.9%、39.1%;實驗組MspⅠ基因型TT占34.0%,基因型TC占51.2%,基因型CC占14.8%,等位基因T、C分別為59.6%、40.4%。結論 張家口地區健康老年人群CYP1A1基因存在MspⅠ的多態性,與健康中青年人群沒有顯著性差異。

【關鍵詞】 細胞色素P4501A1;等位基因;基因多態性;MspⅠ

CYP1A1屬細胞色素P(CYP)450超基因家族成員,是外源性和內源性化合物在體內代謝的重要Ⅰ相酶之一,參與多種內外源性化學物質的體內代謝過程〔1〕。現今,已發現CYP1A1基因MSPⅠ多態在不同的種族、年齡、民族和地區的分布具有差異,并有報道其多態性與某些癌變的發生相關〔2〕。CYP1A1基因主要分布于肺、腎、胃腸道、皮膚、胎盤等組織中,對內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在體內的代謝有重要的作用,主要通過氧化、還原、水解等作用,改變化合物所具有的功能基團,或使其分解。CYP1A1主要參與多環芳烴類化合物(PAH)的代謝,把其代謝為酚類物質活性很強的環氧化物,這些環氧化物在致癌、致突變中都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PCRRFLP)的技術,探討張家口地區健康中老年人群CYP1A1基因MspⅠ多態性分布,以期為本地區癌癥的病發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對照組隨機選擇360例無血緣關系的健康張家口地區人員,均在原籍穩定居住2代以上,年齡18~55歲,其中男性186例,女性174例。老年組隨機選76名無血緣關系的健康張家口人: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5歲,其中女性32例,男性44例。經張家口河北北方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門診查體健康,無遺傳疾病的健康人群。

1.2 標本收集 從上述人群中均抽取空腹外周靜脈全血3 ml,應用賽百盛公司的基因組DNA快速提取試劑盒提取基因組DNA。

1.3 主要試劑及儀器 引物由北京紐英倫生物公司合成,限制性內切酶MspⅠ購于北京紐英倫生物公司,德國Eppendorf PCR擴增儀, DYYIII2穩壓穩流電泳儀(北京六一儀器廠),紐英倫生物公司的基因組DNA快速提取試劑盒,BioRad凝膠成像分析儀。

1.4 CYP1A1 MspⅠ位點基因分型 采用等位基因特異性擴增方法PCRRFLP技術為CYP1A1MspⅠ位點基因分型。PCR的反應條件:反應總體積50 μl,含有200 μmol/L dNTP,上游引物序列為5′CAGTGAAGAGGTGTAGCCGCT3′,0.4 μmol/L,下游引物序列為5′TAGGAGTCTTGTCTCATGCCT3′,0.4 μmol/L,模板DNA 0.4 μg,1 U TaqDNA聚合酶,最后加滅菌雙蒸水補齊至50 μl。擴增參數:97℃預變性7 min,然后95℃變性50 s,66℃退火50 s,72℃延伸1 min,30個循環后72℃繼續延伸10 min。取10 μl PCR產物,加10 U MspⅠ限制性內切酶,37℃水浴4 h,酶切產物經2.0%瓊脂糖凝膠(含0.5 μg/ml溴化乙錠)電泳60 min,電壓100 V,在凝膠成像分析儀上觀察結果。

1.5 CYP1A1 MspⅠ基因型測定 擴增產物經酶切后分為3種基因型:沒有MspⅠ切割位點的等位基因為純合子基因型TT(野生型),可見340 bp一個片段;有MspⅠ切割位點的等位基因為純合子基因型CC(突變型),可見200及140 bp 兩個片段;雜合子基因型TC(雜合型),可見340、200、140 bp 3個片段。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5軟件,分析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頻率分布,檢驗群體基因型頻率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組間進行t檢驗。

2 結 果

CYP1A1基因MspⅠ多態分布,張家口地區中青年健康人群該多態位點T及C等位基因的頻率分別為60.9%,39.1%。TT,TC,CC基因型分布頻率分別為35.8%,50.2%,14.0%。經χ2檢驗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χ2=0.031,P>0.05)。張家口地區老年健康人群該多態位點T及C等位基因的頻率分別為59.6%,40.4%。TT,TC,CC基因型分布頻率分別為34.0%,51.2%,14.8%。經χ2檢驗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χ2=0.039,P>0.05)。對張家口地區健康老年和中青年人群CYP1A1基因MspⅠ多態分布差異不顯著。該多態位點PCR擴增產物的MspⅠ酶切電泳見圖1。

3 討 論

CYP1A1是細胞色素P450的同工酶,位于第15號染色體q22qter上,有7個外顯子和6個內含子,基因全序列為6 311個堿基對〔4,5〕。CYP1A1在肝臟總的CYP450含量中存在不到1%,但是參與2.5%的物質代謝過程,廣泛分布于機體組織中〔6~8〕。目前研究發現,CYP1A1基因發生在CYPIA1基因的3′非編碼區腺苷酸下游264 bp處,位于6 235位點,由堿基TC,即CYP1A1基因MspⅠ多態性,突變基因變異導致酶活性增高,而且提高了酶的誘導性,同時,CYP1A1基因MspⅠ多態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區和種族差異。大量研究發現,CYP1A1基因多態性與環境毒素暴露相關的腫瘤遺傳易感性有關〔9,10〕。本研究發現張家口地區健康中老年人群CYP1A1基因呈多態性分布,與中青年人群差異不顯著,為進一步研究張家口地區CYP1A1基因多態性與腫瘤等疾病的關系奠定了基礎,并有助于基因多態性與腫瘤易感性的研究,對識別腫瘤高危人群,有針對性地進行行為干預,對人類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保證,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和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Miyoshi Y,Takahashi Y,Egawa C,et al.Breast cancer risk associated with CYP1A1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Japanese women〔J〕.Breast J,2002;8(4):20.

2 Singh V,Rastogi N,Sinha A,et al.A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 of cytochromeP450 1A1 polymorphism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north Indian women〔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7;101(1):738.

3 Belogubova EV,Ulibina YM,Suvorova IK,et al.Combined CYP1A1/GSTM1 at risk genotypes are overrepresented in squamous cell lung carcinoma patients but underrepresented in elderly tumorfree subjects〔J〕.J Cancer Res Clin Oncol,2006;132(5):32731.

4 李佳圓,龍啟明.有機氯農藥、CYP1A1易感基因型與乳腺癌的相互作用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1):348.

5 Agundez JA.Cytochrome P450 gene polymorphism and cancer〔J〕.Curt Drug Metab,2004;5(3):21124.

6 雷霆雯,饒 敏.苗族人群細胞色素及CSTM1基因多態性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2009;25(10):12023.

7 曹文疆,盛 磊,楊 軍,等.新疆伊犁哈薩克族居民載脂蛋白B基因多態性與血脂的關系〔J〕.實用醫技雜志,2009;16(10):7702.

8 Hou L,Chatterjee N,Huang WY,et al.CYP1A1 Val462 and NQO1 Ser187 polymorphisms,cigarette use,and risk for colorectal adenoma〔J〕. Carcinogenesis,2005;26 (6):11228.

篇8

【摘要】 目的研究中國南方漢族人群中血管緊張素原(AGT235)、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I/D)、心鈉素(ANP2238)、C型心鈉素受體(NPRC-55)和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298)基因多態性與原發性高血壓(EH)的關系。方法選擇EH患者81例及對照者120例,采用基因芯片技術檢測AGT235、ACEI/D、ANP2238、NPRC-55、eNOS298基因多態性,并比較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結果EH組AGT235 TT基因型頻率(53.1%)與對照組(45.8%)無差異(P>0.05);EH組患者ACEI/D DD基因型頻率(48.1%)與對照組(4.2%)差異顯著(P0.05);EH組NPRC-55CC基因型頻率為65.4%,對照組(68.3%)無差異(P>0.05);EH組eNOS298DD基因型頻率為3.7%,與對照組(0.8%)無差異(P>0.05)。結論ACEI/D基因可能是EH的易感基因,AGT235、ANP2238、NPRC-55和eNOS298基因與EH不具有相關性。

【關鍵詞】 原發性高血壓;基因多態性;血管緊張素轉換酶

原發性高血壓(EH)的基因多態性研究有助于闡明EH的病因,為其防治提供依據。目前對于EH候選基因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單個基因,對于多個系統、多個基因的協同研究較少。國內外的研究顯示血管緊張素原(AGT235)、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I/D)、心鈉素(ANP2238)、C型心鈉素受體(NPRC-55)和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298)的基因多態性與EH具有相關性,但結果尚不一致〔1〕。本研究采用基因芯片技術,檢測EH人群5種基因的多態性對EH的影響,旨在確定高危人群探討EH的發病機制。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我院保健體檢部和老年病科的就診患者。EH患者81例,診斷符合WHO關于EH的診斷標準,年齡56~93〔平均(76.79±6.96)〕歲,男62例,女19例。對照組120例,年齡38~59〔平均(50.91±5.59)〕歲,男105例,女15例。經相關檢查除外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疾病,以及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腎病、惡性腫瘤等。所有病例為無血緣關系的華南地區漢族人群。

1.2研究方法1.2.1標本采集抽取受檢者肘靜脈血3 ml,EDTA抗凝,快速裂解法提取基因組DNA。

1.2.2基因多態性分析分別在各擴增液管中加入Taq酶溶液0.8 ml;在各擴增液管中分別加入陰性對照管溶液、陽性對照管溶液或抽提的樣品上清液,混勻;在PCR儀中擴增。取各管PCR擴增產物于98℃熱變性5 min,-20℃保存;在雜交艙進行雜交;加入顯色液,44℃放置44 min;BaiO基因芯片識讀儀檢測,圖像經Array Doctor軟件分析,檢測AGT235、ACEI/D、NPRC-55及eNOS298基因多態性位點。BaiO基因芯片識讀儀和基因芯片檢測所需的試劑由上海百傲公司提供。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軟件包進行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基因型分布兩組基因型頻率適合度檢測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EH組及對照組AGT235TT基因型頻率分別為53.1%和45.8%,無顯著差異(χ2=5.96,P>0.05)。EH組ACEI/D DD基因型頻率為48.1%,與對照組(4.2%)比較有顯著差異(χ2=56.76,P0.05)。EH組及對照組NPRC-55CC基因型頻率分別為65.4%和68.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4.06,P>0.05)。EH組及對照組eNOS298DD基因型頻率分別為3.7%和0.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5.87,P>0.05)。見表1。表1兩組候選基因的基因型分布

2.2兩組等位基因分布EH組ACEI/D D等位基因頻率為59%,與對照組(30%),差異顯著(χ2=31.6,P

S298D等位基因頻率分別為4%和5%,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EH是多基因遺傳病,其發生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相互累加的結果。EH的候選基因涉及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交感神經-腎上腺系統、水鹽代謝、內皮細胞功能等至少150余種。十余年來,國內學者〔2~6〕對漢族EH基因多態性現象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各家說法不一。研究顯示ACE基因I/D多態性不僅與高血壓發生相關,而且與高血壓的多種并發癥有關〔7,8〕。在本研究中,我們采用基因芯片技術分析了201例EH和正常血壓者的5個心血管基因的多態性,結 果顯示,高血壓組ACEI/D DD基因型頻率為48.1%,與對照組(4.2%)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Puddu P,Puddu GM, Cravero E,et al.The genetic basis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J〕.Acta Cardiol,2007;62(3):281-93.

2趙燕,王峰,苗海衛,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基因變異與上海地區漢族人群原發性高血壓易感性相關〔J〕.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2009;47(4):223-6.

3張琦,沈志霞,李宏芬,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態性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與原發性高血壓的關系〔J〕.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003;20(5):438-40.

4沈國民,龔平原,趙曉,等.AGT基因M235T多態與原發性高血壓相關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7(2):113-5.

5陳劍,周智涓,柯劍婷,等.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多態性與原發性高血壓關系的Meta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8;29(4s):116-9.

6李南方,張艷敏,李濤,等.新疆哈薩克族原發性高血壓與心鈉素基因T2238C多態性的關系〔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5;21(9):513-5.

篇9

【關鍵詞】 雙氫克尿噻

【摘要】 目的 探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管緊張素Ⅱ受體-1(AT1R)基因多態性與雙氫克尿噻降壓療效的相關性。方法 200例未服用過任何藥物或者已停用抗高血壓藥物兩周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入選本實驗,其中符合研究目的且資料完整的共計177例,入選人群同時開始服用雙氫克尿噻12.5mg/日,共6周,在服藥前及服藥后每兩周記錄血壓數值一次。用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限制性酶切方法進行AT1R基因A1166-C位點的多態性分布檢測,并測定入選者的空腹血糖、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入選人群按AT1R基因多態性分為AA、AC基因型兩組。結果 雙氫克尿噻對于AA及AC基因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有明顯的降壓效果(P均<0.05),并且這種降壓效果主要表現在用藥后的前兩周內。AA及AC基因型患者的收縮壓下降程度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AC基因型患者的舒張壓下降程度與AA基因型患者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雙氫克尿噻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舒張壓的降壓效果可能與AT1R的基因型有關。

關鍵詞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1 基因多態性 原發性高血壓 血壓 雙氫克尿噻 療效

Correlation of angiotensinⅡTypeⅠReceptor gene A1166C polymorphism with the 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by hydrochlorothiazide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of AngiotensinⅡTypeⅠReceptor(AT1R)Gene A1166C Polymorphism with the 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by Hydrochlorothiazid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ve patients.Methods 177hypertensive subjects who were untreated or who had untaken medicine for two weeks were enrolled.Blood pressure was measured before taking medicine and was examined every two weeks after taking Hydrochlorothˉiazide12.5mg per day for six week.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combined with 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 was used to detect the variation of A1166C allele.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serum cholesterol、triglyceride and high density lipid were measured in the enrolled subjects.The patients were characterized according to the observed alleles as AA or AC.Results The reduction in SBP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A and AC groups(P>0.05).But the reduction in DBP of AC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A droup(P<0.05).Conclusion There may be correlation of AT1R A1166C polymorphism with the 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in DBP by Hyˉdrochlorothiazid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ve patients.

Key words angiotensinⅡTypeⅠ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 essential hypertension blood presure Hydrochlorothiazide efficacy

盡管目前有多種不同類型的抗高血壓藥物,但是血壓能被較好控制的患者仍然不到40% [1] ,不同的患者對于同一種抗高血壓藥物有不同的反應,患者對于抗高血壓療效的反應及藥物副作用的個體差異與遺傳有一定關系,因此目前對于某些基因多態性與各類抗高血壓藥物降壓效果間的對應性研究頗受關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是體內調節血壓和水電解質平衡的主要系統,刺激或抑制該系統可引起血壓的變化,因此在原發性高血壓(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發病機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編碼RAS的基因被公認是與EH相關性最強的基因。RAS中的血管緊張素Ⅱ(angiotensin II,AngⅡ)收縮血管的作用主要是通過AngⅡ受體-1(AT1R)介導的 [2] ,本研究旨在觀察抗高血壓藥物雙氫克尿噻的降壓效果與AT1R基因A1166C多態性的關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院2001年1月到4月收治的1~2級EH患者共200例,均未服用過任何抗高血壓藥物或者已停用抗高血壓藥物兩周,其中符合研究目的且資料完整的共計177例,男92例,女85例,平均年齡(65±8)歲。血壓的測量方法及診斷標準采用《1999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臨床化驗檢查除外繼發性高血壓、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嚴重肺部、肝臟、腎臟疾病。

1.2 實驗方法 血液生化指標的測定應用自動生化分析儀,隨時質控檢測,性能穩定。檢測AT1R基因:每例采晨起空腹靜脈血3~5ml,2%EDTA抗凝,用低滲法分離白細胞,蛋白酶K消化,氯仿/異戊醇法提取DNA,TE保存。引物設計為:上游5′-ATAATGTAAGCTCATCCACC-3′,下游5′-GAGATTGCATTTCTGTCAGT-3′,PCR反應設置94℃預變性240s,后進入循環94℃變性60s,94℃退火60s,72℃延伸90s,循環30次,后延伸72℃,300s后結束反應。PCR擴增產物經DdeI酶切后,用2%瓊脂糖凝膠電泳,EB染色,紫外線燈下觀察結果。

1.3 給藥方法 入選人群同時開始服用雙氫克尿噻(江蘇省丹陽市藥廠LotNo.242107)12.5mg/日,共6周,在服藥前及服藥后每兩周記錄血壓數值一次,在觀察期間不加用其它任何抗高血壓藥物或增減藥量。

1.4 統計學方法 資料輸入計算機,用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ˉx±s)表示,組間計數資料比較用χ 2 檢驗,組間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組間血壓下降數值的比較因為方差不齊,故比較時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AA、AC不同基因型間的性別、年齡、體重指數、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肌酐、血糖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AA基因型組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較AC組的低,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見表1。

表1 AA、AC兩組人群臨床參數比較 (略)

(2)AA、AC兩組基因型患者服用雙氫克尿噻2周后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有明顯下降,(P均<0.05),并且這種降壓效果主要表現在用藥后的前2周內。服藥4周及6周時的收縮壓、舒張壓與前一次的血壓數值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AA、AC兩組基因型患者治療前、后收縮壓、舒張壓水平變化 (略)

注:組間比較 P<0.05;組內比較 Δ P<0.05(服藥后每經過兩周與前一次血壓值比較)

(3)AA及AC基因型患者的收縮壓下降程度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AC基因型患者的舒張壓下降程度與AA基因型患者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3。

表3 AA、AC兩組基因型患者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下降水平變化 (略)

注: 組間比較 P<0.05

3 討論

EH是一種由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多基因遺傳病,盡管目前有多種不同類型的抗高血壓藥物,但是血壓能被較好控制的患者仍然不到40% [1] ,這與EH發病需要一組易感基因和一組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同患者的發病可能存在這些因素的不同組合有關。基于EH發病機制的特點,目前對于高血壓的治療提倡個體化原則,對于某些基因多態性與各類抗高血壓藥物降壓效果間的對應性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一項在美國進行的TOHP臨床實驗進行了血管緊張素原(AGT)基因的G-6A多態性分析,發現AA基因型組在限鹽攝入或減輕體重后,血壓的降低程度顯著大于GG基因型組,提示基因多態性分析可幫助我們估計患者對治療的反應效果。

由于利尿劑可使尿鈉排泄增加,使血漿容量、細胞外液容量和心輸出量下降,以致使血壓下降的作用已得到肯定,因此利尿劑在EH的治療中被廣泛應用。最近Turner等人在EH的個體化治療的研究中發現噻嗪類利尿劑(雙氫克尿噻)的降壓效果與G蛋白β 3 亞基C825T基因多態性有關,研究表明噻嗪類利尿劑對于低血漿腎素、主要由容量負荷所致的EH患者中的TT基因型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的降壓效果與CC、CT基因型患者的相比療效顯著、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3]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雙氫克尿噻的療效與AT1R基因多態性的關系,血管平滑肌細胞上主要存在的是AT1R,AT1R是調節血壓的主要中介,它與AngⅡ結合后引起多種生物學效應,如血管收縮、醛固酮分泌、心肌細胞正性肌力作用;此外還參與AngⅡ的促有絲分裂原活性,引起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間質組織膠原表達以及心肌肥厚 [4] ,因此AT1R基因結構與表達量的變化與高血壓關系密切。本研究結果顯示,AA、AC兩組基因型患者服用雙氫克尿噻2周后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有明顯下降(P均<0.05),并且這種降壓效果主要表現在用藥后的前2周內,這與利尿劑在最初幾周可使血容量降低以致使血壓下降有關。雙氫克尿噻對于不同基因型(AA、AC)EH患者收縮壓的治療效果的比較沒有統計學意義,但AC基因型患者舒張壓的降壓幅度要明顯大于AA基因型患者,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說明雙氫克尿噻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舒張壓的降壓效果可能與AT1R的基因型有關。了解不同基因型對于藥物的不同反應,對于指導我們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與估計療效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有研究表明,AT1R基因A1166C多態性與血漿血管緊張素Ⅱ(AngⅡ)活性有關,但本實驗沒有測定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血漿腎素活性水平、血漿醛固酮濃度、尿醛固酮排泄率、血漿AngⅡ活性水平等指標,因此尚不能解釋不同基因型對于利尿劑的不同反應是否與血漿腎素活性水平、血漿AngⅡ水平及醛固酮的激活有關。另外本實驗入選患者年齡較大、樣本量較小,這是本實驗不足之處。基于EH的特殊遺傳背景,今后的研究除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還要在基因 組的水平上,觀察多個EH后選基因與藥物療效的關系。用分子生物學手段檢測基因型對于藥物開發及其療效與作用的評估預測有極重要的意義,藥物基因組學的研究進展將最終使我們能夠根據基因分型結果實現EH患者個體化治療。

參考文獻

1 Meissner I,Whisnant J,Sheps S,et al.Detection and control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the community:do we need a wake-up call?Hyperˉtension,1999,34:466-471.

2 Smith RD,Timmermans PB.Human angiotensin receptor subtypes.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1994,3:112-122.

篇10

【關鍵詞】 人類白細胞抗原;PCR-SSP;基因; 多態現象

Investgation of HLA—DQA1 polymorphism in national minority of Inner Mongolia by PCR-SSP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HLA-DQA1 gene polymorphism in Ewenki and Hui nationalities of Inner Mongolia;Having compared with other groups in China to analyze the charactoristic of the gene types.Methods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s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Results Gene frequncy of 99 in Ewenki were : *0301(0.394),*0104(0.212),*0102(0.152),*0501(0.152),*0103(0.04),*0201(0.051);*0601,*0401,*0302were abcent ;Gene frequncy of 56 in Hui were *0301(0.339),*0102(0.214),*0501(0.143),*0601 (0.143),*0401(0.036),*0201(0.054),*0103 (0.071);*0302,*0101, *0104 were abcent.Conclusion There was not only the same charactoristics but also the special ones in HLA—DQA1 gene polymorphism of Ewenki and Hui nationalities which had some difference by comparing with other groups in China.

【Key words】 human leucocyte antigen;PCR-SSP;gene;polymorphsim

HLA是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它不僅具有個體差異,而且還有不同民族的差異。不同群體HLA基因分布的調查,對于探討各民族起源有很重要的意義[1]。HLAⅡ類抗原DQ由高度多態的A、B鏈構成,研究DQA的多態性對于人類種群關系研究、人類進化、相關疾病和異體移植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鄂溫克族是個人口總數很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國東北地區,少數居住于黑龍江省。回族分布在全國各地。近幾年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對人類健康群體的研究不斷深入。本文采用PCR-SSP法,從探討鄂溫克族、回族HLA-DQA1基因多態性入手,研究其基因分布的異同點,并與中國其他民族做比較。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99例鄂溫克族健康人標本來源內蒙古東部地區三代以上父母均為鄂溫克族,男48例,女51例,平均年齡23.30歲。靜脈取血2~3ml,加抗凝劑,-20℃保存。56例回族健康人,標本來源健康體檢,男34例,女22例,平均年齡38.60歲。

1.2 實驗材料和方法

1.2.1 標本DNA制備 參照文獻[2,3]。

1.2.2 PCR—SSP法1.2.2.1 引物設計 HLA-DQA1特異性擴增引物參照文獻[4]稍作修改, 9個5′引物及7個3′引物共組成12對不同的引物對,能鑒定有表達產物的HLA-DQA1等位基因。

1.2.2.2 PCR擴增條件及試劑 每管PCR反應液總體積為10μl,包括:DNA模板1μl(80ng);10ⅹBuffher 1μl;4ⅹdNTP 1μl(2.5mM);Primer 1μl(各5pmol);Taq DNA 聚合酶0.35U(華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加去離子四蒸水至10μl,混勻,稍加離心,加2μl無菌石蠟油以防蒸發。置PCR儀上按92℃預變性(2′);92℃變性(30″);60℃退火(45″);72℃延伸(60″);72℃最后延伸(10″)的程序進行32個循環擴增。

1.2.3 統計學方法 基因頻率用直接計算法統計,群體間的等位基因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內蒙古地區鄂溫克族、回族HLA-DQA1等位基因頻率 見表1(略)。

2.2 內蒙古地區鄂溫克族、回族HLA-DQA1等位基因分布與其他民族比較 見表2。

根據測得的鄂溫克族、回族HLA-DQA1等位基因頻率與國內學者對其他民族群體該基因位點研究的數據進行了比較,結果見表2。 表1 內蒙地區鄂溫克族、回族HLA-DQA1等位基因的分布頻率(略)表2 內蒙地區鄂溫克族、回族HLA-DQA1等位基因頻率(略)注:與鄂溫克族比較:1)P

3 討論

MHC-Ⅱ類抗原在人類稱HLA-Ⅱ類抗原,他是存在于人體第六對染色體短臂上一組密切連鎖基因群的表達產物,一般認為有三個亞區,即DP、DR、DQ,每一個位點至少有一個α基因和一個β基因。據研究表明[5,6],HLA不同基因座位的各等位基因在人群中以一定頻率出現,且呈現為連鎖不平衡。由于這些特點,某些單體型在群體中以較高頻率出現,并較之單一HLA基因型更能顯示人種和地理族的特點[7]。

本文運用PCR—SSP法對鄂溫克族和回族人群的DQA1基因多態性進行了研究,并與云南漢族、滿族、維吾爾族、北方蒙古族做比較。研究結果表明:鄂溫克族和回族的HLA-DQA1*0301、*0501、*0102的等位基因頻率較高;*0201、*0103均較低,在統計學上差異無顯著性。而回族的*0601基因是高頻率基因,在鄂溫克族卻未檢測到;鄂溫克族的*0104是高頻率基因,在回族卻未檢測到。與其他民族群體比較,鄂溫克族與云南漢族在*0601;與滿族在*0601、*0104、*0301、*0101;與維吾爾族在*0101、*0103、*0201、*0301;與北方蒙古族在*0101、*0102、*0103、*0302、*0601上差異均有顯著性。回族與云南漢族在*0104、*0201、*0601;與滿族在*0101;與維吾爾族在*0101、*0103、*0201、*0301;與北方蒙古族在*0101、*0102上差異均有顯著性。

對上述資料的解釋為: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復雜的融和、變遷的歷史過程。由于歷史、地理、自然環境、社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同民族,甚至同一民族的不同群體的HLA基因型構成存在差異。經比較鄂溫克族與南方漢族僅在*0601上差異具有顯著性,而在其他基因型上卻無明顯差異;回族與滿族在*0101上差異有顯著性,而在其他基因型上卻無明顯差異。這種現象能否運用地理、歷史、環境、社會等因素來解釋,有待進一步加大樣本量,來分析以上兩個民族的遺傳規律及基因結構。

【參考文獻】

1 陳亭平,王琳琳,林偉雄,等.越南中部京族HLA-DQA1等位基因多態性分析.中華微生物和免疫學雜志,2004,24(2):112-114.

2 J薩姆布魯克,E F弗里奇,J曼尼阿蒂斯.分子克隆實驗指南,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919-924.

3 盧圣棟.現代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71-584.

4 Olerup O,Aldener A,Fogdell A,et al.HLA-DQB1 and HLA-DQA1 typing by PCR amplifi cation with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in 2 hours.Tissue Antigens,1993,41:119

5 Gao XH,Winsey S,Li G, et al.HLA-DR and DQ polymorphsim in bullous pemphioid form Northern China.Blackwell Science Ltd,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2002,27:31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