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辯論范文
時間:2023-06-18 10:54: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基因工程辯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改革教學手段與方法,增強教學效果
1加強課堂交流與互動
基因工程的傳統教學模式基本上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是上課抄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后全忘光,在整個授課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不主動思考,教學效果差。長期下來學生思維遲鈍,無學習的積極性。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筆者改革了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上,課堂討論式教學法是對傳統講授教學的有效補充,教師對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設計一定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交流,學生首先獨立思考問題,再進行小組討論、大組匯報交流,學生在思考、分析、實踐和交流這一過程中自覺地接受新知、探索疑難、總結規律,獲得了學習的主動權,充分調動了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自我反思等多向信息交流方式,在交流中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創新精神得到體現。這種教學方法徹底改變“灌輸式”教學中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受教的地位,教學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現代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
基因工程知識信息量大,直觀性強,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讓學生直接體會某些原理及具體實驗操作,從而加大了學習和理解的難度。使用多媒體、影像資料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提供給學生較大的知識信息量,同時還能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因此,筆者制作了適合甘肅農業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學習的多媒體課件,該課件圖片、動畫、影像較多,直觀地表現出基因工程的原理、技術等。在授課過程中將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討論及現代多媒體課件教學手段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顯著。
以科研促教學,提高授課質量
1科研融入課堂教學,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授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立足生命學科發展的特點,充分發揮自身科研優勢,結合授課內容將科研工作內容融入到課堂教學,促進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改進,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以致用。例如在給學生講述“目的基因的轉化”、“轉基因植物表達檢測”等章節內容時結合自己的研究課題“應用擬南芥K+轉運蛋白基因(AtHKT1)提高馬鈴薯耐鹽性的研究”講述具體的方法、操作過程中遇見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現代農業的發展與基因工程密切相關,將枯燥、抽象的理論融于實踐,擴大了學生的視野,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另外,還可以介紹以往學生的研究課題,增強學生對科研工作的信心,使其認識到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條件進行科學研究,也應該在研究中做出自己的貢獻,大大激發其學習的熱情。
篇2
關鍵詞:基因工程;教學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4-0108-02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分子生物學作為最前沿的生命科學,主要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動的現象與本質,如DNA的復制、基因的表達與調控、遺傳與變異等。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深入與發展,除了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生命的特征外,在分子水平進行更有效的生物學研究以及在分子水平進行物種改造是生物學界共同關心并十分重視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基因工程應運而生。基因工程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它的發展帶動了以其為核心的生物技術體系的發展[1],并且已成為當今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中最具生命力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學科之一[2]。基因工程技術作為生物學的前沿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之而來的是此方面人才的短缺,迫切需要在相關高校加大生物技術人才尤其是基因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作者所在學院(浙江海洋學院海洋科學學院)于2007年新增了生物技術專業,希望能為國家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基因工程課程內容繁雜、抽象,如何能在有限的課時里讓學生既能學習到基因工程必備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手段,又能把基因工程技術最新的研究成果給學生加以介紹成為當前基因工程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當前教育體制下,深化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率成為解決此問題的唯一途徑。鑒于此,我們參考其他高校的經驗,同時結合本校教學實際對基因工程教學內容、手段、方法及考核方式進行了探索式改革,希望能在有限的課時里讓學生對基因工程技術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為以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教學內容改革
(一)精選教學內容
基因工程課程為我校生物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所選的教材是孫明主編的《基因工程》。基因工程課程和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基因操作原理等課程內容存在一定重復。例如PCR技術、基因表達調控在分子生物學中作為重點內容講授,那么在基因工程中就不必占用較多的課堂時間來講解,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同學們進行回顧即可。
(二)調整教材體系
《基因工程》教材眾多,內容豐富多彩,各有側重。在選擇教材時,我們結合本校學生為地方院校的本科生,專業基礎相對薄弱等特點,教材選擇力爭全面、完善、淺顯易懂,即能夠把基因工程技術的精髓傳授給學生又不至于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學習壓力,因此選擇以孫明主編的《基因工程》(科學出版社,2002版)為主,同時為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相關知識,教學內容經過優化設計,使之更具條理性。我們力爭將基因工程課程抽象的理論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加以精煉,同時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進入實驗室的條件,使他們能在實驗室中對基因工程技術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三)緊跟學科發展前沿,更新教學內容
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不斷有新技術出現,教材內容的更新遠遠跟不上技術的更新。為了使學生能夠全方位的了解基因工程領域的最新技術,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是在教材教學的同時將最前沿的基因工程技術穿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其知識面,塑造他們的批判精神的創新能力。
二、教學手段改革
基因工程是一門基礎性很強的學科,課程內容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抽象復雜,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具有前瞻性和開創精神,努力使教學跟上學科的發展進程,向學生傳授教材以外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精神,為學生繼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傳統的教學手段,照本宣科,只能使學生得到一些感性認識,無法得到直接的體驗,不能激發學習興趣,加以內容晦澀難懂,久之學生就容易對本課程產生厭倦心理,學生學著很累,老師教起來更累。這就需要教師在基因工程教學過程中勇于開拓創新,不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手段,善于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好地掌握整個知識體系為最終目的。
傳統板書教學延續至今,有其突出的優點,比如板書在黑板上保留時間較長,便于學生總結歸納、復習鞏固,板書書寫靈活互動,有利于捕捉課堂閃現的靈感等等。但是傳統板書在形式上比較單一,不能聲情并茂。另外,板書教學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的“填鴨式”接受,興趣索然。另外,基因工程課程本身有許多傳統的板書無法進行描述的實驗內容等,這就使得傳統的板書教學無法單獨適用在本課程教學過程中。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近幾年,某些有條件的高校開設了基因工程的雙語課程,不僅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使學生在本科階段就能夠掌握專業外語,非常有利于學生以后在第一時間快速閱讀外文文獻,以便迅速掌握和了解基因工程的發展動態[3]。我們借鑒這種教學模式,努力在基因工程課程教學中嘗試雙語教學,很好的鍛煉了學生的專業英語聽說能力。
多媒體教學是彌補傳統板書教學呆板、靈活性差的利器。運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以其獨特的形、聲、景扣動學生的心弦,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此外,多媒體教學還具(下轉第110頁)(上接第108頁)有增加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等優點。多媒體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顛覆,其本身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點,比如容易產生華而不實,不能緊扣教學內容,過于輕視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等。我們在基因工程教學過程中,將傳統的板書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相互穿插,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又將學生的主要精力放在課程內容的學習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法改革
“填鴨式”教學方式沿用至今,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學生的思維特點。必須真正轉變以課堂、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模式,采用新型的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表達能力與批判精神的教學模式。此外,基因工程課程屬學科發展快,內容豐富、抽象,學生難以理解,要想使其全面掌握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改革教學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學過程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一)啟發式教學
單純的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加之基因工程內容難以理解,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我們借鑒前人經驗,在課堂教學中穿插啟發性的問題。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
(二)研討式教學
基因工程技術發展迅速,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倫理問題,比如克隆動物、轉基因動物等的出現。我們在基因工程教學過程中將這些與本課程相關的熱點問題引入課堂,引導學生思考并進行分組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對某些不一致的觀點進行辯論。通過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批判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工作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表達能力與應變能力。
(三)開放閱讀式教學
結合基因工程課程更新速度快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網上瀏覽、圖書館借閱等方式了解本課程最新研究動態,不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他們查閱資料的能力,為將來的深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改革考核方式
為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基因工程》課程考核中,我們采用了平時成績和卷面成績相結合的方式,平時作業、考勤、發言等成績占40%,期末卷面成績占60%,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種多元考核法注重過程型學習能力的培養,克服了學生突擊復習應對考試帶來的弊端,真實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使考核方法具有科學性、合理性。
期末考試也不僅僅拘泥于傳統形式,而是采用標準化統一考試和論文法相結合的方式。標準化統一考試采用閉卷形式,課程小組統一流水閱卷。題型主要包括名詞解釋、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計算題、簡答題、論述題、綜合分析題等,主、客觀題各占一定比例。一般客觀題所占比例較大。論文法則是以閉卷形式出2—5道論文題,學生可以提前準備一些材料,寫在一張白紙上,不能將相關書籍及資料帶入考場,要求在兩個小時內做出論文。
總之,為了使學生全面掌握基因工程課程相關理論和技術,了解最新的研究動態,我們在教學內容、方法及考核方式等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深入探索,力圖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科研思維及創新能力,為將來的讀研及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路漫漫兮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基因工程教學的成功非一朝一夕能夠造就,我們將不斷探索,力爭完善。
參考文獻:
\[1\]楊宜,趙睿.加強實驗室建設培養應用性金融人才\[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2):88-91.
篇3
1高校生物學專業課程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教學體系方面的問題
生物學內容繁雜,學生們不僅要學習動植物、微生物、基因、概率等知識還要對生物學原理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還要求學生們能在實踐中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當前高校對生物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生物學理論知識和實驗能力,能在高校、科研機構等從事教學、研究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由于生物專業課程內容繁多,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可以講授的內容有限,而學生的自學能力又不夠,這就造成課堂上老師講解完一個知識點之后發現學生還沒找到書本上對應的內容的情況發生。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老師有時候甚至會對一些重點內容一筆帶過,這樣就造成學生所學知識體系不完整,學生面對支離破碎且繁多的知識點不知從何下手。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對生物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然而,在近幾年中,世界上迎來生物學發展的黃金時期,生物學知識理論體系更新換代極快,對實驗方法、理念方面進行的革新層出不窮。這勢必會在今后教材的改革中有所體現。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生物專業學生們將會面臨著既要學習好基礎知識,又要重點掌握新工藝、新理論的格局。這對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
1.2課程設置上的不合理
直到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專業課程的開設還留有前蘇聯教育的影子,這種教學方式是根據專業來進行課程的配置,這種模式在專業技術學校發展的很好。但是,當前高校的教育理念是淡化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然而,就是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上,一些高校做的并不如人意。例如:有些學校過分強調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范圍,想要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然而他們安排的課程過于寬泛,這就造成生物專業學生所學博而不精,看似哪一領域都熟悉,卻是哪一領域都干不了。學校培養生物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初衷是好,但是一定要結合本校的師資力量及實驗室實力進行合理的課程設置。另外,社會對生物專業學生能力的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傳統固化的課程設置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
2高校生物學專業課程改革方法
2.1改進教育理念,合理安排課程
高校要借鑒外校課程改革經驗,嘗試對本校已經嚴重滿足不了社會需求的專業進行課程改革。基于生物專業知識更新快的特點,還有必要對生物專業教師進行定期培訓,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使教師了解到當今生物學的發展趨勢,借鑒全球范圍內生物專業教育的新方法,新理念,對已有的教育教學方法進行變革。在課程改革方面,要加大對陳舊課程的淘汰力度,開設一些引領時代前沿的生物專業課程。具體說來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嘗試在講課期間穿插一些科技前沿的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師在講授基因工程的時候,可以順帶給學生介紹美國“孟山都”公司,與學生探討一下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這樣靈活有趣的教學手法更能調動起課堂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們常常結合生活實際教學,會讓學生感到老師所講的內容離自己很近,與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
(2)在課堂上舉行小型的辯論會,例如:老師在講基因這一章時可以先讓學生預習,然后確定“轉基因對人類的影響”的辯論主題讓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在課下進行資料的收集,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安排學生進行辯論,讓學生在激烈的辯論中了解轉基因技術對人類生活造成的影響。
(3)合理刪減課程。通過調查,筆者了解到生物專業大一開設的課程與高中生物有很大的重復性,對于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來說,在大學里重新學習高中的舊知識是十分無聊的。鑒于這種情況,老師們要敢于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取舍,重點講解高中沒有學到的知識,并添加一些有趣味的生物實驗,讓學生在歡樂中學到知識。
2.2積極打造健康向上的科學研究環境
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和他們所處的科研環境有著很大的關系,只有在一個積極健康的科研環境中教師教學才有動力。任何情況下,只要有競爭的存在,總會有高低勝負的差別。在競爭機制下管理科研人員,決定干部的任免已經成為高校管理的一種方式。競爭機制對科研工作的發展產生一種壓力,利用好競爭機制,可以使這種壓力轉變為科研人員的驅動力。從學科改革建設的長遠利益來看,人才之間的競爭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它主要表現出來的是積極的一面,有助于科研人員認識到自己的獨特價值,增加他們的自信,讓他們在競爭中認識到團體意識的重要,通過對先進人物和事跡的表彰,使他們獲得認同感和成就感。同時,也有助于使他們擺脫工作的單調乏味,激發他們的教學熱情。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事物的兩面性,特別是不正當的惡性競爭,在通過競爭提高員工積極性的同時,也必須防止競爭過度,制定一些不切實際得目標。目標過高容易使科研人員產生急躁,懷疑自己能力,自暴自棄的情緒。進而產生悲觀失望,恐懼競爭的心理,這樣反而適得其反。不正當的競爭擾亂秩序,使人與人之間產生猜疑,隔閡,容易激發矛盾,造成惡劣的影響。所以,在生物專業課程改革中,領導們必須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積極打造一個健康的科研環境。受生物專業科研工作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們也能從中學到科研工作的精髓。打造特色學科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創新,而創新能力的大小則是由人才能力的高低來決定的。專業人才的先進管理理念,可以使本專業在迅猛發展中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學科優勢。具體來說就是依靠專業的人才技術團隊,憑借著他們敏銳的洞察力及時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進到本學科改革中來。
3結語
篇4
關鍵詞 轉基因食品;風險;措施
中圖分類號 TS20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3-0299-02
Abstract Most people are unfamiliar with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were focused on,and the problem of the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were described,and the measures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taken by our country were elaborat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risk;measures
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如今已經在世界上多個國家成了環境和健康的中心議題,也是科學界及民間爭論最多的話題,并且它還在迅速分裂著大眾的思想陣營。有關“轉基因食品”是否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爭議日趨激烈,引起全世界公眾的高度關注。持贊同態度的人認為其可以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較好幅度的提高,畏懼的人則認為其發展太快,可能會有不利的影響。但是在我國,轉基因食品對大多數中國老百姓而言似乎仍然是陌生而遙遠的[1-2]。
1 轉基因食品的定義與發展現狀
轉基因食品即為改變動物或者植物的基因,制造出具有與原來特征不同的食品類型。所有的生物均有一套決定其生長發育的遺傳基因,其是生命得以構建和維持的基礎,通過采取合適的手段對基因修改,就可以對生物的一些或者全部的特征進行改變。1983年,世界上第1個轉基因生物在美國問世,即將外源基因轉入煙草中形成含有抗生素抗體的煙草;10年后,市場上出現了第1種轉基因食物,即成熟期延遲的西紅柿。1996年世界上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僅為170萬hm2,2002年全球轉基因種植面積已擴大到5 870萬hm2。迄今為止,全世界已有近50余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轉基因作物種植試驗,中國是全世種植轉基因作物最多的國家之一,與美國、加拿大、阿根廷3個國家一起種植了世界上99%的轉基因作物。當前,很多轉基因食品已經培育出來并成功地投入到食品市場中[3-4]。
美國是轉基因技術采用最多的國家,目前在大豆、玉米、棉花等農產品的生產中,逐步地過渡到基因改制的方式進行生產。據有關資料顯示,可能21世紀左右美國的食品的生產中均會涉及到基因工程方面。除了美國之外,加拿大、阿根廷等國家在轉基因方面發展也較為迅速[5-6]。
我國目前已在轉基因方面獲得了較好的發展,涉及到水稻、玉米、小麥、棉花等農作物,尤其在棉花方面的成效最為明顯。當前我國所有含有大豆的食品均屬于轉基因食品,如醬油、膨化食品等。此外,我國市場上銷售的進口食品中也有一些含有轉基因的成分。
2 世界各國態度不同
轉基因食品是利用新技術創造的產品,也是一種新興技術,人們自然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疑問。2013年12月23日,前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備受大家關注,先是崔永元和方舟子就轉基因食品能不能吃在微博上展開辯論,之后是崔永元央視辭職,自費拍片調查轉基因食品,引來無數網友圍觀,很多人為崔永元點贊。據悉,崔永元此次自費前往日本、美國等地調查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并把拍攝素材和獲得的資料制成紀錄片。崔永元解釋稱,自己沒有辦法阻止轉基因食品的進口、種植,但是他建議在商場設置轉基因食品專柜,誰愿意買轉基因食品誰就買。
目前大部分人不愿意吃轉基因食品,因為它的安全性一直存在著巨大爭議。但實際是市場上到處都是轉基因食品,如國內市場上銷售的木瓜、土豆、飲料、調和油、奶粉等,其原材料中均含有轉基因的影子。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要花費幾十億美元用于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進口轉基因以及產品。很多專家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爭論很多,但報道的卻很少。許多老百姓并不知道轉基因是什么意思,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再加之各個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也各不相同,也間接造成了公眾對轉基因食品的態度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例如目前墨西哥就禁止種植轉基因玉米,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都要求在轉基因食品上明確貼上標簽,說明轉基因成分的含量。英國各大超市禁止使用轉基因生物作為原料生產食品。美國、加拿大的公眾對轉基因改良食物接受程度比較高,美國轉基因開采部堅稱轉基因食品很安全,屬于科技創新的新產品,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歐盟一些國家,很多消費團體則不認為準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一致反對轉基因食品,認為會影響人體的健康,因此歐盟從2015年4月起暫停批準在各個成員國經營新的轉基因農產品。
3 轉基因食品的風險
目前在世界上還沒有確鑿證據證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類有害,但通過一些動物試驗和科學研究推斷,人們所認知的轉基因食品普遍認為存在以下幾大弊端[7]。
3.1 “轉基因技術”是違反自然生長規律,因而是有害的
篇5
關鍵詞:高中教育;英語教學;信息化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是國家社會發展的趨勢。而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中小學教育的信息化實質上就是教育觀念、思維模式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創新。
一、英語教學呼喚著信息化
新時期的教學任務要求培養學生,使他們具有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有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的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設計者、組織者、學習資源和信息的管理者及研究者”。在英語教學中,成功的話題討論是課堂內容的精華所在,是將課堂的氣氛推向的保證,是語言服務于“使用”的最佳體現。信息化時代為話題的展開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作為英語工作者,應該利用這得天獨厚的環境,拓展話題討論,引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最終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二、信息化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信息化時代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優化教學過程,不僅僅滿足于教科書。而網絡環境教學是一個新的課題,沒有什么現成的模式可供借鑒,它要求教師具有開拓新的工作熱情,并付出比傳統教學多得多的精力與耐心。同時,信息技術是一門全新的技術,它還要求教師本身還應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如制作網頁、上網搜集信息、制作課件等。
三、對話題設立的研究
在話題設立這個問題的研究上,我們必須基于一定的研究基礎之上。我們面對的是學生,是具有個性心理特征,興趣愛好的個體,因此第一步必須對學生的特征進行研究。我們的調查的范圍涉及學生平時的閱讀層次面、關注的話題及日記記載的內容等等。我們可以在話題中引入其他學科知識,如引入“克隆人”的話題討論。它不僅涉及生物基因工程,還涉及社會倫理問題,使學生在趣味看認識到“克隆人”的利與弊。
四、利用信息環境,開展多種話題討論形式
1.演講式。演講式的話題討論就是讓學生處于某一個人的位置,去思考解決某個問題。
2.辯論式。辯論式就是讓學生就某一話題,分正反兩方面進行辯論,并在過程中給予評價。
3.報告式。報告式的話題討論必須是在一個課題任務――調查報告的基礎上形成的發言。報告的好處在于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和鍛煉主體精神,使學生由“被動的灌輸”轉為“主動的探索”。
4.討論式。討論式可按人數分成不同的組,每組2~4人。組長由成員輪流來擔任。組員各抒己見,組長組織整理信息并作代表發言。討論式是一種常見話題討論形式,它有利于學生對分散知識點的歸納、組合,培養他們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篇6
1 學案設計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案設計的指導思想、思路、框架安排等都源于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想法,教師對于教材的解讀,主要依據的是自身對于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把握,關注的焦點集中于難點的突破。正是基于這種出發點,教師才容易在學案設計時,將構建學生與知識橋梁的學案設計,慢慢演變成自身與知識之間的教案設計,設計過程中更多的關注教,而不是學生的學。
如果是以學生為主體來設計學案,知識體系最好以課堂總結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本節學案的學習,歸納出相關的核心概念、相關的原理,并建立相互之間的聯系,最后以一定的直觀形式呈現出來。例如在有絲分裂復習學案設計時,教師可以先設計概念、原理的相關知識框圖,讓學生填寫關鍵知識要點,再引導學生畫出有絲分裂每一時期圖像,有絲分裂中染色體、DNA的數量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圖等。
2 學案設計習題化,問題解決結論化
學案是教師為學生設計的有目標、有程序、有題例的課堂學習活動的方案。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拿到手中的學案,除了教學目標、重難點,就是習題,學生拿到學案就找題做題,習題做完,一節課就完了,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結構還是一片茫然。要盡量避免把學案變成習題集,教師在設計學案時,必須把教材嚴謹的、邏輯性強的、抽象的知識,翻譯成學生能讀懂、易接受的知識,要深入淺出,具有一定梯度。例如,在學習“細胞的結構”時,教師可以展示一個雞蛋質疑、這是不是一個細胞?這種質疑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熱情高漲,立即就開始閱讀教材,教師可順勢發放學案,明確了學習要點。
在學案教學中,小組討論是常見的教學方式。學生討論后,各小組的學生代表常常依次提供每個問題的答案及解題步驟,教師只做“講得很好”、“不太準確”等肯定或否定評價,然后簡要的總結強調或糾錯拓展。這種教法重“講評”,輕探究,把學生的展示課變成了對答案,問題的解決被結論所代替,學生并沒有真正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生物學案的使用中,小組討論必須要明確本組探究問題的目標、考查的知識點、推理的思路,并要總結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做到這些,才算是問題的解決。如在基因工程的教學中,真核細胞基因中的堿基數、mRNA中堿基數及其指導合成的蛋白質中氨基酸個數的比例常常大于6:3:1。教師要求學生不僅探討答案,而且列出此問題涉及到的知識點(即基因的結構、轉錄、mRNA的剪切與拼接、蛋白質的合成),還要講清是如何得出最后的結論。
3 學生熱衷于互動交流,忽視了獨立的思考和自主訓練
在學案導學的課堂上,許多學生熱衷于互動交流,討論、辯論非常熱烈,學習氣氛也非常活躍,可是卻往往忽視獨立思考和進行自主訓練。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補救:(1)把自學、自做與交流討論嚴格區分開來,先讓學生自學自查,再進行討論交流;(2)強化多人次的板演展示,反饋學生思維與結果的準確性;(3)對學案要收回認真查閱,從中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加以個別或整體的糾錯輔導,促進每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學效率。在基因突變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自學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然后一個學生講解,其他學生討論補充,教師引申拓展理解這個事例,最后引導學生推導基因突變的概念。接下來的時間教師拋出兩個問題:一是如何理解基因突變的實質;二怎樣理解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教師繼續引導學生自讀、討論,激勵學生暢所欲言,引導學生多人次的發言展示,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要比與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容易實現的多。教師此時則成了課堂上的“自由人”,穿插在各個小組中參與他們的合作。課后及時查閱學案,積極配合學生糾錯,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篇7
關鍵詞:高中;社團活動;生物教學
開展學生社團活動是學校推行素質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學生社團是一種新型的教育平臺,是高中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面新旗幟。筆者負責組織成立了我校的生物社團———古細菌生物社(以下簡稱“我社”),利用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和加深學生對生物學的熱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一、通過生物社團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社每學期在制定計劃時盡量使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不僅可以從課堂上學到知識,還可以在社團自主進行一些有關生物學的探究活動。學生也可以提出一些社團活動的意見,開展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課外活動。例如,學生看到市面上售賣的葉脈書簽,就會想要在實驗室中親手制作。我們制定了方案并加以實施,將體驗和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是高中教材的一個重難點內容,在學生看到網絡上有些類似的改編歌曲有利于大家記憶該知識后,社團組織了一次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歌曲自主改編大賽。通過該活動學生再也不會將兩個知識點混淆了,特別是平時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也在這一活動中有了成就感,發揮出了自己的潛能,創造出了意想不到的成果。通過類似的各種活動使學生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感受到生物學知識就在身邊,使其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得到了的激發。從而解決了課本中部分知識抽象、難理解的問題,更加有利于學生平時的生物學習。
二、通過生物社團活動延伸課堂教學
生物社團是實施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理想陣地。很多學生參加古細菌生物社的初衷要么是希望借助社團活動來激發自己學習該學科的興趣,提高該科學習成績;要么是對生物很感興趣,希望通過社團活動學到一些課本以外的生物學知識。社團不但要解決學生的以上問題,還要通過社團活動,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并在潛移默化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例如,我社曾做過一次“觀察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的實驗,做完后引導學生自己設計“PH會影響有絲分裂嗎”的實驗,并分小組討論和設計實驗。通過這種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再如,針對課文中的實驗“提取葉片中的葉綠素”,我社的學生在討論的時候就提出“不同植物的葉片中光合素是不是含量和種類都一模一樣呢?”據此,社團成員分組設計通過實驗探究了不同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和種類,最后再把實驗結果放在一起對比分析。自主探究實驗過程中雖然也有失敗,但同學們積極探究、分析,找到失敗的原因。如果僅僅只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難以理解得如此透徹。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但將課本知識熟練掌握,而且還提高了他們肯于思考,敢于質疑的能力。從而在潛移默化中,讓平時的生物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三、通過生物社團活動鞏固并深化課本知識
由于課時和場所的限制,許多生物學知識光靠課內講授不夠具體和直觀,學生難以掌握。例如,學生學習了基因工程的相關知識,但選修一的教材里面講得很簡單,很多地方學生都不清楚。大家對于這塊知識很有興趣,想進一步加深了解。所以我社就舉行了一次“轉基因食品的利與弊”的辯論會。學生接到任務后,積極地查閱了很多資料,在充分準備后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整場辯論會精彩紛呈,最后學生分組再進一步討論,并總結提煉寫出了相關的小論文。對課本知識更深一步挖掘的小課題讓學生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和幻想,進而保持一種對知識積極探索和創造的欲望,從而有利于他們未來更好地發展。為了更好地鞏固課本知識,社團成員們也想了很多辦法。每到期中期末時,社長和副社長就會組織成員開展生物學科競賽。競賽的題先由各個小組組織備好,然后由社長和副社長將其匯總并整理成小題庫,活動時再隨機抽取其中的試題。這樣讓以前枯燥乏味的復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讓復習效率大大提高。總之,不同主題社團活動的開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自豪,而且使他們鞏固和深化了課本知識,提高了生物學科的學習成績。此外,社團活動的開展也提高了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對于日益成長的生物社團,我們還有許多不足,但我們會不斷改進和創新,讓社團活動對高中生物教學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孔祥萍.學校社團活動淺議[J].文教資料,2015(31):101-102.
[2]張守強.“問題-探究”式生物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5(8):108-109.
篇8
中圖分類號: G642;R-4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2.062
隨著開放課件運動的不斷發展,一種新型開放資源模式――MOOC 應運而生,并且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巨大的反響,迅速在全球快速發展和推廣。MOOC(慕課)是Massive(大規模)、Open(開放的)、Online(在線的)、Courses(課程),即“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跨校修讀學分是建立在MOOC基礎上的,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優勢和技術優勢,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整合MOOC課程的教學方式,以第三方網絡教學管理平臺為依托,在前期各高校推出的精品課程的基礎上,學生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根據高校間的協議,選擇其他高校的精品課程進行學習并修得學分,在本校審核后給予認可的一種基于互聯網的新型教學模式。
2014年9月,遼寧省教育廳首次啟動普通高校跨校修讀學分試點工作,開展省內高校跨校修讀學分互認,成為推進遼寧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一種有效途徑。省內各高校可結合各自實際需要自愿申請參加跨校修讀學分試點工作,并在遼寧省精品開放課程平臺上線的課程范圍內選擇跨校修讀課程。2016年初本課程組申請了《生物技術制藥》跨校修讀學分。《生物技術制藥》課程建課方為沈陽藥科大學,該課程為國家級精品課,課程負責人夏煥章教授為遼寧省教學名師,所帶領團隊為遼寧省優秀教學團隊,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作為課程使用方負責人,以該課程跨校教學的模式和開展教學具體細節為例進行探討跨校修讀學分的研究與改革。
1 課程具體實施方案和改革
1.1 課程教學內容微調整
根據我校《生物技術制藥》課程的教學大綱的要求,在藥科課程組的指導下,對課程的整體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安排。沈陽藥科大學的課程內容較多,部分內容不是我校教學大綱要求,經與沈陽藥科大學課程組溝通,將沈陽藥科大學的網絡視頻課件適當刪減;而針對我校教學大綱要求中不同于沈陽藥科大學的內容、或者沈陽藥科大學的網絡視頻課件中缺少的部分內容,如第二章:生物藥物的分類,則通過傳統課堂面授的方式進行講解和補充。
1.2 課程教學模式及特點
1.2.1 碎片化學習 利用網絡視頻將課程整體知識碎片化為零散知識點,學生學習過程主要是通過課下利用相對零散的時間自主觀看沈陽藥科大學的教學視頻;如果學習晦澀難懂的理論內容則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情況下共同進行視頻學習,能夠在第一時間理解消化課程知識點。隨機、靈活、方便是這種視頻學習的主要特點,在方便的時間里,利用手機,電腦等,在任何有網絡的地方如寢室、圖書館,甚至在前往上課的路上均可以完成課程內容的學習,極大的利用了課后的碎片化時間。
1.2.2 翻轉課堂運用 通過面授課堂、網絡討論、同學們課下自主討論,尤其以翻轉課堂等的形式,針對課程中的知識點,限定寬泛的討論議題,從時間角度、從文獻查閱方面均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由度去主動安排討論環節。
翻轉課堂實施前,教師提出問題,問題的來源往往是課程一章中的帶有爭議性或者比較開放的題目,例如基因工程菌不穩定性原因及其對策。是否有必要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對酶分子藥物進行設計改造等。在學生觀看視頻內容后,通過查閱大量資料,課下先進行小組內部總結討論,在翻轉課堂具體實施過程中,由小組的學生代表總結陳述小組討論的收獲及相關疑難點,之后教師針對各個小組出線的問題,尤其是重點問題與重點知識集中講授,對整節課的知識進行系統化梳理,引起學生注意,課下繼續追蹤問題的答案。通過自我陳述而表達個人觀點,分享自己的收獲和需要注意的的地方,從而達到鍛煉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包括查閱文獻、組織文獻、相互辯論、語言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
1.2.3 要點溫故總結 在每章節知識點和整體內容學習結束后,教師根據本課程的重點難點及小組討論的重點問題進行集中講授,對所有課程內容進行系統化梳理,從而加深學生們對重點知識的記憶和消化理解。
課程組教師帶領學生深入生產一線,實際了解生物技術藥物的生產過程和環節,并與相關制藥企業達成帶領學生參觀學習的協議。將為學生進一步強化《生物技術制藥》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環節提供優質教學資源。
課程組也結合課程內容邀請建課方教師走進我校課堂,給學生提供近距離聆聽教學名師授課的機會;同?r我校課程組教師也不定期訪問沈陽藥科大學《生物技術制藥》課堂,學習國家精品課教學模式,提升課程組教學水平。
1.3考核方式改革
課程的考核方式一改期末一張卷一錘定音的模式,而是細化為四大塊。一是觀看視頻學習進度;二是視頻后的網絡測驗得分;三是翻轉課堂表現及討論報告;四是期末開卷考試卷面成績。各部分所占分值比例不同,以翻轉課堂表現和討論報告所占比例較大,但期末卷面考試也增加一定難度,例如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某類生物藥物的設計和生產方案,同時視頻后的網絡作業和測試將協同沈陽藥科大學共同布置和安排,通過作業和測試過程集中體現學生的學習效果。多元化考試形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更多、更深、更廣的參與到課程知識點的討論過程中來。
經過一個學期的網絡在線學習和課堂討論環節等的學習過程,在后期的考試成績和課程總成績分析反映,學生對本課程的知識點掌握的相當不錯。80%學生的成績都在80分以上,19.23%的同學為90分以上,對設計題能夠有自己獨到的設計方案;綜合測試題沒有完全的正確答案,但是學生的思考范圍相對比較寬,能夠較為全面體現對題面的理解和把握,效果較好。
2 課程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2.1教師專業能力挑戰
作為近些年來全球教育關注熱點的翻轉課堂,這種具有信息化特征的教學模式正在我國的教學體系中廣泛應用和開展。這種新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在教學環境、教學方式上有很大不同,對許多教師來講是一個挑戰。
在翻轉課堂實施的環節中,教師也要具備良好的課堂駕馭能力,能夠在翻轉課堂中對學生起到良好的點撥作用,結合課程內容確定有意義和價值的討論議題、課堂中充分調動同學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重視對學生思維由淺入深的啟發,活躍課堂的氣氛。需要任課教師具有廣博的專業知識,能夠個性化的對學生在“翻轉”過程中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等。
2.2視頻與課堂教學相得益彰
篇9
1.明確角色。
作為一個高中生物教師,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教師角色是指教師在社會舞臺上由所處的特殊地位決定的行為模式,不僅意味著充當教師的人應完成的有關行為,而且意味著社會對他們所抱的期望;不僅是教師社會群體的基礎,也是教師社會地位的外在表現。明確教師角色是當好高中生物教師的前提。
在教學中,高中生物教師角色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應是一位學習之師,引導學生學會讀書,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還是一位從教之師,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動手實驗能力的關系,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變;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主體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更是一位為人之師,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別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寓思想教育于教學當中,引導學生學會做人。
2.端正態度。
作為青年教師,雖然缺乏經驗,但要端正態度,不可失去信心,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以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勤奮的工作態度,去贏得同事的理解和信任,并得到學生的擁護,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我們青年教師要大膽工作,放下包袱,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高中生物教學的重任,爭取早日掌握教學規律,成為教學骨干,去體現自身的價值。在教學中,我們年輕教師要取長補短,虛心學習老教師的好經驗好方法,并且學會取舍,摒棄一些不好的條條框框。我們要樹立信心,認清自己的優勢,比如現在的高考在進行改革,更加注重能力和高新技術成果及科技發展動態的考核,我們青年教師思維活躍,容易吸收新事物,能更快跟上改革的步伐,更易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我們與學生年紀上的差別不大,更易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更能接近學生的生活,也更易讓學生接受。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優勢,既做學生的老師,也做學生的朋友,以言傳身教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3.講究方法。
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欲達到預期的效果,就需要講究方法和授課藝術。在教學中青年教師要學會靈活多變,課堂教學不要平鋪直敘,泛泛長述,要學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挖掘教材的新、趣、活的成分。
高中的學習生活是緊張和艱苦的,但教師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新、趣、活的成分,避免枯燥無味和“炒冷飯”,并且把條框的理論聯系到實際生活中,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鉆研熱情,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這樣能達到意想不到教學效果。
3.1突出教學的“新”。
“新”就是指教師注意傳授與教材有關的最新科學成果。學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鮮感,表現了強烈的求知欲。我們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啟發誘導,突出“新”意,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結合近年來生物高新技術成果及科技發展動態,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加以概括介紹來滿足學生求新獵奇的心理,引起學生學習的共鳴。要不斷地吸取新知識,收集新材料,從而豐富我們的課堂教學。
例如在學習基因對性狀的控制和基因工程時,可以介紹基因工程產品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影響及人類基因組計劃所做出的貢獻等;在學習“生物的生殖”時可以讓學生討論克隆技術特別是克隆人的利和弊,教師可從中加以引導和補充;學習礦質代謝時給學生介紹無土栽培及無污染綠色產品,還可組織學生到無土栽培及無污染綠色產品試驗地參觀學習,諸如此類,還有DNA的親子鑒定、血型鑒定等等,我們都可以適時地與課本知識結合講解,使學生輕松有趣,課堂上能凝神靜聽,心馳神往,興趣倍加。只要激發了同學們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熱情,教學效果自然就好,教學質量自然就高。
3.2體現教學的“趣”。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向往、迷戀或積極探索追求的心理傾向。”學生學習的動機是由學習興趣引起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可以在教學中結合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淺出地講解有關的教材知識,也可設置情境使學生以研究人員的心態猶如身如其境地進行探究,甚至還親手去進行實驗和實踐,激情引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很多學生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對日常生活中似懂非懂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總是產生疑惑,引起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給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授之以漁”,引導他們學會初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和現象,幫助他們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進行了“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催化效率”和“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證明酶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教學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探究實驗的方法,并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探究酶的活性受Ph和溫度的影響,條件許可時還可讓學生動手進行驗證。這樣,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熱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方法,滿足了他們的求知心理,學生在歡樂中掌握知識。
我們還可以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進行分組學習,讓他們進行討論、辯論,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鍛煉他們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并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介紹生態系統時我們可以讓各小組設計制作小生態瓶,然后進行展示,討論,比較各自的優缺點。這樣,學生在討論和爭辯中自由表現自己,說得對的地方,會使其他學生更易記牢,說得不對的地方,會激起一場針鋒相對的舌戰,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把正確與謬誤區分開來。這樣的學習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3.3注重教學的“活”。
教學的“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是指靈活地處理教材,年輕教師可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概念的類比的方法,使學生由此及彼、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我們可以把不同章節中出現的同一類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之系統化,讓學生掌握知識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統。以染色體為例,高中生物學教材中出現多次,可以整理成以下幾個方面。①染色體形態、數目;②染色體質化學成分;③染色體的存在部位;④染色體質復制;⑤染色體的傳遞規律;⑥染色體的變異等。通過這樣的整理和處理,使學生真正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
其次是指靈活地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進行小組學習、主體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教學形式。“一個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動探求問題,發現問題,最后解決問題,而不是把現成的結論嚼爛喂給學生。很多青年教師對生物教材中的探究性學習教學感到困難,通過組織小組學習可幫助我們解決這一難題。在教學中,我們可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發揮優勢,集體解決問題。例如在研究性課題《調查媒體對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報道》的教學中,我們可組織各個小組通過網上、報紙、書籍中找到了很多當前科技發展的新動態,在這個過程中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意外的收獲,甚至我們也從中增長了見識,發揮了集體力量。
又如在《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研究課中,不同學習小組可以深入到群眾中去調查不同的紅綠色盲、并指、21三體綜合證、高度近視等遺傳病發病率,小組討論分析出現的原因。各小組群策群力,想出很多有頗有創意而又確實可行的方案,并且付諸行動,親身體驗了工作的艱辛,深刻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堅定了他們勤學向上的決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更有利于全體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和團隊精神的形成。
3.4注意教學的“實”。
“實”是指生活實際,理論聯系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把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我們可以利用自然選擇的觀點解釋生物的適應現象;用“頂端優勢”原理說明果樹修剪、棉花摘心對提高果實產量的道理;用滲透吸水的原理講清一次施肥過多造成作物萎蔫的原因等等。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學生覺得學有所用,自然聽得興趣盎然。這樣不但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有關的教材知識,教學效率提高了,教學效果就好了。
3.5強調教學的“疑”。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為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我們可以在每節課講完后,積極鼓勵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歡迎學生發表創新見解,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教師問、學生答的被動局面,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渴望自我表現是中學生的主要心理特征之一。自己經過獨立思考提出的問題一旦得以解決,心理上就會充滿歡樂,進而產生新的學習動力,以求得下一次的自我表現,延續下去,就會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刻苦鉆研的習慣,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介紹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時,學生提出:噬菌體的DNA分子進入細菌體內后,細菌的DNA分子為什么不能正常表達?哪些因素會影響子代噬菌體的數量?在講細胞膜的分子結構時,學生質疑:為什么磷脂雙分子層肯有流動性?為什么這種流動性是橫向流動而不是上下流動?細胞膜的流動性對細胞有什么生理學意義?對于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要正確引導,解除懸念,使學生感受“釋難”后的痛快,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4.培養情感。
情感是人對外界的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也就是人對現實的對象和現象是否適合人的需要和社會要求而產生的體驗。學生的情感是學生對他們所認識的各種事物和所學習的知識,是否適合他們的需要和社會要求而產生的體驗。如果學生所認識的認識的事物和學習的知識適合學生的需要和社會的要求,則學生會產生愉快、滿意、贊嘆、熱愛等情緒體驗,反之,則會產生厭煩、憂愁、消沉、恐懼等情緒體驗。前者能產生積極的情感效能,成為鼓舞學生認識、學習的巨大動力,而后者對于學生來說,一般會產生消極的情感效能,會影響學生的認識和學習過程。所以,我們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積極的情感,注重情感的培養,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并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做一個學生喜歡的教師。
4.1 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高中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喜歡模仿,容易受老師的人格感染,同時也存在叛逆思想。處理得好,對教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促進效果;處理不好,學生則會產生厭學情緒,嚴重的會導致與老師對抗的局面。作為年青教師,我們要廣泛涉獵人文科學知識,一個博學多才的老師是永遠受人尊敬的,還要關心熱門話題,特別是學生所關注的話題,適時結合生物學科的前沿進行引導,這樣既不會顯得落伍,也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教學中我們要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因材施教,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可親、可言、可信、可愛的,這極有利于對學生的教育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4.2 讓學生體驗成功。
篇10
【關鍵詞】 創新理念 提升 成效 生物教學
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對學生的認知基礎具有全面的了解。有些教學內容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已經初步涉獵過,在高中生物教授新內容時,可以進行前后聯系,自然地過渡到新課教學。例如,在開展“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以前所學的相關知識進行簡要回顧,以使進入新課學習時緩解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要緊扣學科特點進行導入,生物教學內容與學生所生活的環境具有緊密的聯系,教師如果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切入新課教學,也可以發揮出較好的效果。在新課導入環節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可以營造濃厚的教學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在教學“光合作用”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下載專門的教學軟件,將植物光合作用的整個過程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一、改革教學方法,優化生物教學過程 【摘 要】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改革工作也呈現出百花爭艷的良好態勢,各種教育教學理念與創新層出不窮,為生物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廣大高中生物教師在這場教育教學改革的洪流中,要能夠高瞻遠矚,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優化教學過程,有效提升教育教學成效。生物教學成效的提高,首要因素表現在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創新。教師要注重結合教學要求以及學生認知實際,審視回顧自身教學工作,實現教學成效的提升。
【關鍵詞】 創新理念 提升 成效 生物教學
高中生物教學中,探究教學法是一種較為成功的方法。一方面,高中生已經具有了強烈的參與教學過程的欲望;另一方面,探究教學法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在探究教學法組織中,教師要將教學目標進一步細化,將其以一組探究思考題的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布置學生分組進行思考、討論與探究學習,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來實現學習目標。例如教學“光合作用”時,教師對“光合作用發現過程實驗的設計思想”這一重難點,可以運用探究法進行教學啟發引導,幫助學生逐步深入掌握光合作用實驗的原理,順利實現了教學目標。直觀演示法有助于學生直觀地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和原理,儀器演示法和多媒體模擬是通常被采用的演示方法。除了儀器演示之外,多媒體模擬可以在微觀知識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實現直觀演示儀器實驗難以完成的生物演變過程,提高教學形象程度。例如在“有絲分裂、減數分裂”過程演示、“染色體、染色單體、DNA行為變化”詳細分析等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動畫模擬方式,將細胞分裂過程以及染色體、染色單體、DNA周期性變化過程這樣復雜的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加深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提高了教學成效。生物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遇到學生的一些不同觀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觀點與理念的交織與碰撞之中,運用正反方辯論的方式,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了生物素養。例如,在生態保護內容教學中,有教師針對學生“先發展再保護環境”和“邊發展邊保護環境”這樣兩種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觀點進行引導,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二、拓展教學空間,培養學生生物素養
教師可以將學有余力或是對生物學習具有強烈欲望的學生組織起來開展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得到滿足,促進學生的差異性發展。在一段教學內容結束之后,教師要結合學校整體工作安排,相機進行一些知識競賽或是實驗技能操作競賽等,以比賽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習,營造濃厚的教學競爭氛圍。高中生物教學內容具有廣闊的實踐空間,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些實踐的機會,培養實踐運用能力。心理學研究顯示,學生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時,神經系統的激奮水平較高,大腦接受的信息印象就深。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列舉一些與課堂知識有關的常見的生命現象,很自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