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探究

時間:2022-03-29 10:23:35

導語: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探究

[摘要]家庭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屬性和政治屬性,國內外研究家庭教育的目的莫不如此,特別是在當前社會轉型時期,必須堅守家庭教育意識形態屬性,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就顯得格外重要。當前,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面臨重智育輕德育、多樣化社會思潮沖擊、敵對勢力滲透等問題,要為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提供法理支撐,科學定位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的意識形態功能。

[關鍵詞]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

家庭不僅是構成社會的最基本組織形式,還是培養社會生產力、傳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陣地。[1]家庭是與階級的分化、階級社會的出現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人類社會演進的產物。社會發展離不開家庭教育,人類社會自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家庭教育對社會發展不僅重要,而且必要。家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助推器,起著傳承文化,培養社會棟梁,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非常重視家風家教在黨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成、文化自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2]他多次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廉潔治家,從嚴管好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傳承好我們黨的紅色文化基因。

一、家庭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屬性和政治屬性

馬克思強調:“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3]家庭是社會關系的起點和基礎,家庭關系和家庭教育必然反映人的社會存在,而在階級社會中則必然體現其鮮明的階級屬性和政治屬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提出:“隨著生產資料轉歸公有,個體家庭就不再是社會的經濟單位了。私人的家務變為社會的事業。孩子的撫養和教育成為公共的事情。”[4]家庭的這一重要屬性,使家庭教育不僅僅在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技能的獲取,還必然承擔著政治社會化的功能,即:使家庭成員融入社會政治生活,以塑造其社會存在。馬克思認為,應對孩子進行全面的教育,這既是學校的事情,也是家庭的責任,應該培養孩子崇高道德和堅定的理想。馬克思、恩格斯不僅在理論上揭示了家庭教育的階級屬性和政治屬性,他們還身體力行地重視對子女的家庭教育,馬克思在與女兒的著名對話中,不僅展現了自己鮮明的政治品格,更是對女兒的政治熏陶:您對幸福的理解——斗爭;您對不幸的理解——屈服;您最喜愛的英雄——斯巴達克、開普勒;您喜愛的顏色——紅色;您的座右銘——懷疑一切。如此的交流,就是革命基因的傳輸。三個女兒從小幫父親整理校對文稿、翻譯資料,有的甚至直接參加政治活動,成為忠誠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理解家庭教育的階級屬性和政治屬性,才能深入理解為什么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實際上,在家庭教育中,德行、品格、情操等的培育就處處彰顯政治屬性。從人類社會的歷史來看,古往今來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脫離階級和政治屬性而獨立存在,都或多或少地發揮著重要的政治功能,都是為本階級服務的。因此。家庭教育不單單是“家事”,更是“國事”。中國古代國家治理傳統理念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家國同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密切相關的,修齊治平的理念反映中國傳統的治國理政思想是以家庭為基礎的。因此,傳統中國家庭教育承擔了較突出的政治功能,家規、家范、家禮等都成為承載政治功能的教育載體。儒家思想貫穿并主導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家庭教育,其中的家國情懷,成為中國傳統家庭教育的主旨。儒家倫理不僅立足于個人,更著眼于國家,非常強調個人處理好與家庭、家族、社會和國家的關系,把為國家作貢獻作為個人人生價值的最高體現。中國古代家庭教育中孩童必讀的儒家經典——《禮記•大學》中就明確提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從而把齊家與治國聯系起來,把個人行為操守和國家與社會的發展聯系起來。司馬光為教育子女著作《家范》,作為家族家訓。有人甚至認為其比《資治通鑒》更為重要,首篇引用大學“八條目”,強調修身到齊家治國乃至平天下的重要性。其核心觀點之一就在于“治國在齊其家”。他認為,家風直接影響社會風氣,治國理政必須建設好家庭,教育好子女樹立家國情懷。在中國漫長的古代社會中,家庭教育始終強調“明大德”,即塑造志存高遠,有國家責任感的政治“大”人生,而絕不僅僅局限于個人的幸福,把造就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人生作為家庭教育的最高目標。這毫無疑問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文化基因。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將岳飛身上拳拳愛國精神就來源于其母親的諄諄教誨。母親在其后背所刻“精忠報國”就是提醒他要保家衛國。同樣在宋朝,愛國詩人陸游的詩歌中有很多是教育后代牽掛國事、保國為民內容的。他一生中寫過多篇《示兒》詩教導后代,其中最著名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句成為千古名言。《三字經》被中國千萬家庭選擇成為中國孩子傳統的啟蒙讀物,其中就有“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一句,教育孩子年幼努力學習,長大后學以致用好好做事,上為國家效力,下為人民服務。作為中國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家教訓誡書《顏氏家訓》,其中講到“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告誡子孫后代從小想著報效國家,而不要封侯當官。西方國家家庭教育與中國有著明顯不同的政治思想和價值觀,但家庭教育中政治屬性的滲透和政治價值觀的塑造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在他著名的《理想國》中,把理想社會的實現同家庭的改造和廢除聯系起來。在柏拉圖的理想城邦中,家庭教育實行國家化,兒童的教育由國家統一組織,進行音樂、體操、軍事等方面的訓練,旨在培養他們成為統治者所需要的人。這背后實際上深刻反映了古希臘奴隸制國家與家庭的內在矛盾,反映了力圖從國家統治和治理的角度對家庭教育進行馴化,其政治的指向十分明確。

二、國內外關于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的研究情況

國內的紅色文化傳承問題研究已經頗為豐富,但專題研究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的還未見相關研究成果。但是,紅色家風、革命精神等在家庭教育中的傳承問題還是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主要形成了以下幾種觀點:第一,家庭教育在紅色文化傳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界一致認為,家庭成員之間天然的親緣紐帶關系會使文化傳承的效果更好,應充分發揮家庭的優勢,讓家庭成為紅色文化傳承的基點。[5]第二,家庭教育是紅色文化傳承的有效路徑。學者們認為,在家庭傳承過程中應加大對紅色資源的挖掘整理力度,融入文化建設之中,將內容體系轉化為傳承體系和實踐體系,通過家庭成員的情感溝通、言傳身教、生活化表達和實際需求等完成代際傳承。[6]第三,女性在家庭紅色文化傳承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學者們普遍認為,由于女性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特殊身份,能夠利用自身主持家務的優勢,傳承美德,繼承和弘揚紅色家風,特別是家庭中的女黨員女干部,在家庭生活中嚴于律己、從嚴治家,就能發揮帶頭示范作用。[7]第四,革命歷史和先進典型是家庭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的載體。一些學者提出,在子女思維形成階段,父母就應當借助革命歷史和先進典型事例教育子女,培養子女對紅色文化的興趣,逐漸使子女具備紅色文化素養。[8]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為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研究提供了更為直接的研究思路和參考素材。國外關于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的研究,尚未檢索到相關的資料。但關于家庭教育中對孩子愛國、拼搏、奮斗等精神培養和堅韌、謙和、責任等品質塑造方面的研究是十分豐富的。近代以來,隨著西方現代國家的建立,家庭教育與國家的關系也更加受到重視。各國開始注意家庭教育為國家建設服務的功能。例如,德國學者認為,為了消除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主義的影響,需要通過立法來規范家庭教育,重點培養孩子仁愛、責任、友善等優良品質。[9]美國學者研究表明,美國的家庭教育,由于父母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較大,更強調在家庭教育中為培育學生美好品德和愛國品格營造良好環境。[10]有美國學者明確提出家庭教育的政治目標,如要借助家庭中民主的氛圍培育青少年自由、平等、包容的價值觀。另外,宗教在美國家庭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學者認為,幾乎每一個美國家庭在教育中都滲透了包容和愛的宗教價值觀。[11]這也是為美國資產階級政治統治所服務的。北歐學者強調,家庭教育要充分利用重要的傳統節日和紀念日,通過濃烈的節日和紀念日氛圍讓孩子們感受到民族文化,激發愛國熱情,塑造孩子的民族性格。[12]這明顯標有階級和政治的烙印。小林哲也在《日本的教育》中指出,日本的家庭教育側重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等“武士道精神”,通過耳濡目染,塑造孩子的謙和忍讓、忠義愛國等品質,同時,日本的家庭教育中也融入了憂患意識、競爭意識等品質鍛煉。[13]秉承儒家文化的新加坡格外重視家庭教育,強調“愛、敬、孝、忠、和”的家庭價值觀,并制定《學校家庭教育計劃》保證實施。[14]總的來看,國外家庭教育研究非常重視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價值觀教育等方面的研究,體現了家庭教育的階級屬性和政治屬性。國外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對我國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啟發和借鑒。

三、當前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重智育輕德育取向增長,擠兌了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的空間。人類現代化的進程,也是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發揮前所未有巨大推動力量的進程,人們越來越重視掌握科學技術技能,這在家庭教育中也鮮明地體現出來。而中國的這一進程,恰恰又同獨生子女政策階段疊加,進一步強化了中國傳統望子成龍的社會心態。由于子女數量的減少,必然對子女受教育程度的要求提高,家庭教育開始從粗放式轉向集約式和精細化,應試教育的熱度始終不退,對家庭教育產生的重大影響突出體現在“重智育輕德育”,家長的一切教育都是為了孩子的分數。20世紀90年代后,雖然提出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力圖將“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但這種努力的效果并不明顯,受市場經濟等所引發的功利價值取向等多方面的影響,家長仍看重智力教育。國家希望學生“減負”,很多家長卻給孩子“加負”;國家要求素質教育,很多家長卻唯分數論;國家要求青少年全面發展,很多家長卻僅重視智力發展。家庭教育中輕視道德養成、品格塑造的現象仍舊存在。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是在中國社會發展實現“富起來”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中國的家庭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長中的青少年充分享受到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優越物質條件、精神文明環境。他們中的大多數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經歷過物質上的缺乏和生活上的磨煉,品德教育的家庭承載環境萎縮了,傳統的“憶苦思甜”等家庭教育的平臺悄然退出了歷史舞臺,各式各樣的知識和智力方面的培訓占據了大量家庭教育時間,必然擠兌了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的空間。(二)價值多元化的不斷擴展,淡化了紅色文化基因傳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導地位。伴隨著改革開放,國外大量異質文化隨之擠進了中國,中國經歷了各種思想文化的大沖擊、大洗禮;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助力了主體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自由意識等現代思想理念的傳播,為價值觀多元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氛圍;互聯網的發展以及電子媒介廣泛普及,開始以多種形式和途徑傳播各種價值觀念,使我國優秀的紅色文化傳統教育面臨多樣化社會思潮、市場逐利性、網絡新媒體、敵對勢力滲透的挑戰。當前,一些青少年思想解放,自我意識突出,對人對己責任心不強,社會意識差。如果不用紅色文化占有家庭教育的主陣地,就會不斷出現極端事件或犯罪行為。有研究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問題日益突出的一個非常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缺乏紅色文化,過于注重知識和個人利益的追求。2014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查結果顯示,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中,家庭因素所占的比例高達16.9%。[15]北京少管所的研究人員認為,不少未成年人犯罪,行為在社會,形成在學校,根子在家庭。[16]在家庭教育中,價值多元化的不斷擴展,淡化了紅色文化基因傳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導地位。(三)西方意識形態的持續滲透,沖擊了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的意識形態功能。無論是美蘇兩極爭霸建立冷戰格局的昨天,還是經濟全球化中國大國地位不斷攀升的今天,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滲透、和平演變的策略從未停止過。他們丑化中國的領導人,歪曲中國的革命歷史,扭曲中國的民族文化,竭力貶低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企圖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大肆宣揚西方價值理念和意識形態的所謂普世性、優越性,對中國持續實施顏色革命文化滲透,通過電視劇、電影、動畫片、書籍、報紙、雜志等載體并借助網絡等各種傳播媒介向國內年輕人,尤其是青少年傳輸,導致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對社會主義前途失去信心。西方的意識形態滲透與其享樂主義、金錢拜物教攜手,迎合了家庭教育中教育子女的目的是為了讓子女以后過上富足充裕的生活,而不是為國家、民族的崛起而讀書的取向,滋長了為一家一族爭榮譽、謀富貴的個人意識,明顯地排斥了紅色文化基因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和志存高遠的氣節風骨等因素,阻斷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影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功能的發揮。

四、我國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的優勢及策略

(一)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理想傳統為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奠定了堅實基礎。基因本是生物學概念,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可復制和可傳承性。紅色文化基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偉大征程中凝聚起來的優秀革命文化傳統,具體表現為革命精神、革命文化、革命理想等。它產生于中國近百年的滄桑巨變中,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將馬克思主義先進科學的文化因子與中華優秀傳統的文化因子相結合,在指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中形成,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不斷豐富起來的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的基本文化單元。”[17]中國共產黨人非常重視家庭教育,這是同重視整個黨的思想理論建設、作風建設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作為一個百年老黨、大黨,能夠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家庭教育中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發揮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中紅色文化基因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力量是無窮盡的,甚至可以超越生死。二是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中國共產黨深知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去考慮問題。三是志存高遠的氣節風骨。魯迅先生曾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指出:“作為父母和家長,應該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引導他們有做人的氣節和骨氣,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18](二)法治依托,為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提供法理支撐。家庭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范疇,精神文明建設需要社會主義法治為其保駕護航,家庭教育同樣需要依托法治才能健康發展。健全的法律體系、良好的法治環境和有效的監管措施是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的保障。早在200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就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10年,全國婦聯等六部委頒布了《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2016年,全國婦聯等九部委又頒布了《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這些文件都強調家庭教育應當堅持立德樹人,注重道德教育,為家庭教育中的紅色文化基因傳承提供了指導思想,但這些文件的意見和要求,還不是法律的規范,還仍然停留在“倡導”“鼓勵”“建議”層面,缺乏一定的剛性法律約束和保障。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將“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全面依法治國和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背景下,黨和國家應當通過立法將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確立為國家意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將制定家庭教育法,10年過去了,一些省市出臺了地方性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規,現在,國家層面的家庭教育法也進入最后審議階段。2021年1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將家庭教育法草案提上日程,全國人大社會委主任委員何毅亭表示,重智輕德等問題的存在影響了許多未成年人的成長,法律草案將明確父母的責任,提高其家庭教育能力,營造家庭教育環境,規范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式等方面作出積極的法治干預。[19]這就能從法治層面對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提供法理支撐。(三)宏觀布局,科學定位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的意識形態功能。要改變家庭教育“私有化”的認知和狀況,認識、強調和規范它的社會屬性,特別是要重視家庭教育的政治社會化功能,將家庭教育中的紅色文化基因傳承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內容,不能把青少年的政治教育使命僅推給學校。雖然上海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中,力圖構建“大思政”的格局,從頂層設計上打造“大中小幼”思政一體化,但是仍然無法囊括作為源頭的家庭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實際上,家庭是政治社會化的第一平臺,是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重要渠道,在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中,家庭教育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影響最早、最直接、最持久。有學者在研究國外教育合作理論和教育合作模式的基礎上,將三者角色定位為學校教育是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家庭教育是基礎,社會教育是平臺和依托,并提出“兩兩”合作,建立家庭為本的“三結合”教育,形成“三位一體”教育合作模式。[20]科學定位家庭教育的價值、功能、使命和地位,有利于營造家庭、學校、社會、國家融為一體的紅色文化基因傳承體系,建立起多元主體合作傳承紅色文化基因的統籌機制。學校、社區可以在家庭紅色文化基因教育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通過加強新聞媒體輿論的引導作用,借助媒體加大紅色文化基因的宣傳力度,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通過歷史文獻片、電影、優質節目的制作和相關的文化主題活動的開展,普及紅色文化,為家庭紅色文化基因的傳承提供優質素材。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微媒體”的興起,不僅要利用好傳統媒體,還應利用好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擴大紅色文化的覆蓋面,利用好現代傳媒技術,引領家庭教育紅色文化基因傳承。

作者:王茹 朱秋 單位:1.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 2.上海商學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