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總結報告范文

時間:2023-12-20 17:42: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養結合總結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養結合總結報告

篇1

【關鍵詞】

中醫優化方案; 糖尿病腎病; 臨床研究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DM)常見的嚴重微血管并發癥,是導致慢性腎衰和DM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早期表現為微量白蛋白尿,隨后可出現持續性蛋白尿,高血壓和進行性腎功能下降,最終發展為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目前尚無針對性強的有效防治辦法,我科有20余年中醫診治DN經驗,我們對我科DN的中醫臨床治療方案[1]進行梳理,優化后,采用優化后的治療方案治療DN105例,取得了比較滿意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對照、前瞻性臨床試驗方法,選取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糖尿病科及附屬醫院二部門診和住院患者210例。其中肝腎陰虛證70例,脾腎陽虛證70例,心腎陽衰證70例。將每一證型者隨機分為中醫綜合治療組35例、西醫對照組35例。即中醫綜合治療組105例,西醫對照組105例。療程為8周。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分期、病情等方面經χ.2檢驗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選擇標準

1.2.1診斷標準

1.2.1.1中醫診斷標準明確的DM病史;起病緩慢,病情遷延,可有腰痛、浮腫、尿頻、尿濁、夜尿多或尿中泡沫滾涌等癥。

1.2.1.2西醫診斷標準DM的診斷參照1999年WHO專家咨詢報告DM診斷標準進行診斷;DN的診斷參照2007年由中華中醫藥學會頒布的《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糖尿病腎病》進行診斷。

1.2.1.3中醫證候的診斷標準參照2007年由中華中醫藥學會頒布的《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糖尿病腎病》及2006年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消渴病專業委員會消渴腎病診斷標準。①本虛證型:a.肝腎陰虛:神疲乏力,腰膝酸軟,少氣懶言,五心煩熱,口干咽燥,兩目干澀,視物模糊,大便干結,眩暈耳鳴,兼有心悸,自汗,面足微腫,舌紅降,苔白,脈細數無力。b.脾腎陽虛:神疲乏力,腰膝酸痛,面足水腫,畏寒肢冷,大便溏薄,納少,腹脹,夜尿多,嘔惡,舌胖暗有齒痕,脈沉細無力。c.心腎陽衰:神疲乏力,腰膝酸痛,尿少浮腫,心悸氣短,不能平臥,畏寒肢冷,惡心納呆,舌胖大伴有齒痕、苔白、脈沉弱或結、代。②標實證候:a.血瘀:定位刺痛,夜間加重;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或舌下絡脈青紫;肌膚甲錯。b.痰濕:胸悶脘痞;納呆嘔惡;形體肥胖;全身困倦;頭脹肢沉。c.濕濁:口粘欲飲;面足浮腫;皮膚瘙癢;大便不通;小便量少。

1.2.2試驗病例標準

1.2.2.1納入病例標準

凡符合上述DN診斷標準,且飲食控制+運動治療+降糖藥治療后,病情穩定2個月以上,承諾原始治療方案不變,DM病程在3個月以上。中醫辨證屬肝腎陰虛、脾腎陽虛、心腎陽衰者,均可納入治療組觀察病例。對照組按就診順序,隨機入組。

1.2.2.2排除病例標準

年齡18歲以下或65歲以上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對所用藥物過敏者;不合作者;有嚴重心、肝、腎等并發癥,或合并有其他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近1個月內有糖尿病酮癥,酮癥酸中毒以及感染者。

1.3治療方法

治療組與對照組均進行DN教育,選擇適宜的個體化運動方案,著重飲食調攝、血糖、血壓控制。

1.3.1中醫綜合治療組

1.3.1.1中醫藥辨證論治①本虛證:a.肝腎陰虛證:一貫煎《柳州醫話》合杞菊地黃湯《醫級》加減。枸杞子15 g 山萸肉20 g 10 g 生地15 g 山藥10 g 牡丹皮10 g 人參10 g 麥冬15 g 黃芪20 g 丹參15 g 黃連10 g 知母15 g 坤草15 g。加減:胸悶氣短加栝蔞15 g、薤白15 g;眩暈目糊加鉤藤20 g,青葙子10 g,決明子10 g;大便秘結者加當歸10 g、寸云20 g。b.脾腎陽虛證:真武湯《傷寒論》合實脾散(《濟生方》)加減。制附子5 g、菟絲子15 g、茯苓20 g、白術10 g、人參10 g、黃芪20 g、丹參15 g、坤草15 g、澤瀉10 g、車前子10 g、生地15 g、陳皮10 g、大黃10 g、連翹15 g。加減:四肢厥冷者加肉桂10 g,小茴香10 g,腹瀉重者加金櫻子10 g、莧實10 g。c.心腎陽衰證:益氣養陰,通陽利水,活血通絡。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五苓散《傷寒論》合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要略》加減。人參10 g 五味子10 g 寸冬20 g 茯苓15 g 澤瀉10 g 桂枝10 g 葶藶子15 g 大棗10 g 丹參15 g 車前子10 g 坤草10 g。加減:惡心、嘔吐加藿香10 g、竹茹10 g、姜半夏5 g;腹脹便秘者加大黃、陳皮、木香;四肢厥冷者加附子5 g、肉桂5 g、小茴香10 g。②標實證:a.血瘀證:桃仁、川芎、當歸、紅花、赤芍、大黃、牛膝。b.痰濕證:黃連、陳皮、半夏、枳實、竹茹、山梔、澤瀉、大黃。c.濕濁證:茯苓、半夏、薏苡仁、白術、白蔻仁、蒼術、陳皮、砂仁。

1.3.1.2辨證應用中藥針劑

黃芪注射液;丹紅注射液;舒血寧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凍干粉)等,當辨證使用,注重配伍。

1.3.1.3辨證應用中成藥

腎陽不足,腎氣虛弱證選用濟生腎氣丸;腎陽不足選用金匱腎氣丸;腎陰虛證選用六味地黃丸。氣血兩虛,腎陽不足證選用參桂鹿茸丸;劑型盡量選用無糖顆粒劑、膠囊劑、濃縮丸或片劑。

1.3.1.4中醫外治法①針刺療法:主穴以肝俞、脾俞、腎俞、足三里、三陰交、太溪、關元為主;大便秘結加天樞、支溝,視物模糊加太沖、光明。每次留針30 min,隔日1次,2周1個療程。②中藥保留灌腸法[2] :選用生大黃、煅牡蠣、蒲公英、厚樸、制附子等。水煎濃縮至100~200 ml,高位保留灌腸, 1~2次/d。

1.3.2西醫對照組

洛汀新治療(鹽酸貝那普利,北京諾華制藥公司,10 mg/片)用法:10 mg/次,1次/d口服。

1.3.3并發癥處理

DN出現明顯低蛋白血癥,可酌情間斷輸注人血白蛋白,配合利尿劑。合并心衰時可采用擴張血管;強心,如使用洋地黃制劑;利尿。DN出現氮質血癥時,避免使用造影劑進行檢查。貧血:酌情選用促紅細胞生長素注射,必要時可考慮輸血。電解質紊亂診斷和處理參見西醫相關處理。

1.4臨床觀察方法

1.4.1安全性觀察

一般體格檢查(包括身高、營養、血壓等),血、尿、大便常規化驗,心電、肝功腎功能檢查。

1.4.2療效性觀察①主要臨床癥狀變化,按無、輕、中、重分為0、2、4、6分,具體積分表略。②糖代謝的影響:血糖、糖化血紅蛋白。③脂代謝影響: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④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⑤對腎臟功能影響: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蛋白測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測定(UAE);24 h尿蛋白定量。上述指標用藥前后各測l次。均采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

1.5療效判定標準

本研究參照《中藥新藥治療消渴病(糖尿病)的臨床指導原則》(2002)并結合本院臨床實際,特制定DN近期療效標準如下:①中醫癥狀療效:采用尼莫地平法,根據中醫癥狀計分法判定。療效指數(n)=(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臨床痊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醫癥狀療效指數n減少≥90%;顯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中醫癥狀療效指數n減少≥70%;有效:中醫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中醫癥狀療效指數30%≤n

1.6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分析。

2結果

2.1臨床總療效

DN驗證方案在臨床中能有效治療DN,105例患者中顯效59例,占56.19%;有效32例,占30.48%;總有效率86.67(見表1)。中醫綜合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西醫對照組(P

2.2中醫癥狀療效

治療后中醫綜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48%;西醫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2.86%。中醫綜合治療組在改善DN患者臨床癥狀方面,明顯優于西醫對照組(P

篇2

近年來,醫患關系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醫患矛盾出現激化趨勢,醫患糾紛常見于媒體,醫患關系緊張的現狀令社會擔憂。據中國醫師協會最近一次統計的醫患關系調研報告顯示,有近75%的醫生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護;認為當前醫生執業環境“較差”和“極為惡劣”的分別達到47.35%和13.28%。各地醫院發生醫療糾紛和患者打砸醫院事件的數量仍在增加,單起醫療糾紛最高賠付額達300萬元。而近期發生在哈爾濱、北京等地的多起惡性“刺醫案”和陜西榆林橫山縣患者死亡院長帶領醫護人員集體下跪磕頭等事件更是將醫患矛盾激化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些數據和案例說明,我國醫療服務活動中,醫患關系緊張已成為社會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努力構建相互理解、和諧包容的醫患關系迫在眉睫。

2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

影響醫患關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醫療保障體制不完善,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公眾維權意識明顯提高等源自社會、體制的因素,也有醫院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醫患溝通不足、醫護人員服務態度不好等產生于醫院、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原因。

2.1體制因素

(1)我國醫療體制改革不夠深入,加之我國現代醫療事業起步較晚,導致醫療衛生資源嚴重不足,配置不合理,不能適應不同類型患者的就醫需求,很多患者對中小型醫療機構不信任,從而引發“看病難”“小病大醫”等社會問題。

(2)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公立醫院市場化導致其失去公益性質,部分醫院過于追求經濟效益,以藥養醫造成藥品價格居高不下,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引發“看病貴”,影響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

(3)雖然我國的醫療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但在現行的醫療體制中,患者自身仍需承擔一部分醫療費用,一旦出現大病重病,醫藥費支出依然很龐大。特別是農村地區,農村醫療保障尚未實現全覆蓋,生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時有發生,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屬對社會和醫護人員的不滿情緒。

2.2醫方因素

在醫患關系中,醫院和醫生無疑處于相對強勢的地位。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生命健康權的重視和維權意識的提高,因醫療機構服務態度不好、醫患溝通不到位而導致的醫患矛盾和醫患糾紛呈現逐年上升之勢。根據重慶市某三甲醫院的總結報告顯示,2007~2009年本院服務態度和醫患溝通不足是引發患者不滿、投訴以及發生醫療糾紛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

(1)隨著各種高科技醫療器械的廣泛運用,醫療活動日益“機械化”,導致醫患之間交流相對減少,相互之間的溝通難以達到患者希望的深入細致的要求。

(2)醫院設置的醫療流程復雜,需要辦理的就診手續繁瑣,如再遇診療過程中醫護人員態度不好,容易讓患者及其家屬產生不滿情緒。

(3)醫務工作者由于工作性質,長期處于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狀態,心理壓力較大,個別醫務人員素質較低,責任心不強,忽視患者的合法權利。有的醫患糾紛確有醫務人員技術不到位、醫務人員失職和醫療質量問題,但其主要原因往往是思想上不夠重視、缺乏責任感、態度冷漠、溝通方法和技巧欠缺等,沒有讓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療方案以致由此產生疑慮,為醫患糾紛埋下隱患。

2.3患方因素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法制觀念不斷增強。患者利用法制來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的意識也明顯提高,對生命健康的重視程度也遠超以前,對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醫院和醫生的期望值過高。很多患者認為,進了醫院就等于進了保險箱,就可以得到順利治療。事實上,醫患關系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消費關系,不能用傳統的消費觀念來衡量醫療事件。因此,患者不合理的期望值與客觀現實的差距形成尖銳矛盾,引發患者的不理解,這是造成當前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之一。同時由于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的不同,患者對醫療水平的認識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差距,如出現了并發癥,患者及家屬往往難以接受。

2.4社會因素

當前醫患關系受到了包括新聞媒體在內的各方面的極大關注。由于醫學的專業性很強,一些媒體往往在還未了解醫院、醫療的實際情況下就作出同情患者的報道以獲得公眾支持,給醫院、醫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使醫患關系復雜化。很多臨床一線醫生抱怨做醫生太難,患者及法院還有媒體都對醫生缺乏理解。一些資深醫學專家都認為有些處理讓人很寒心,醫務人員自身尊嚴和安全不能得到保障。近些年來,一般醫患雙方出現糾紛事件時,患方不管醫療機構錯誤與否,在事件原因不明的情況下,聚眾鬧事,拒絕接受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拒絕司法調解,漫天要價,提出無理要求;甚至采取在醫院設靈堂、焚燒紙錢、拉橫幅標語、設置障礙、阻擋患者就醫甚至打砸財物或者毆打醫務人員等極端行為;更有一些職業“醫鬧”參與其中,通過嚴重妨礙醫療秩序擴大事態,以給醫院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形式給醫院施加壓力。為維護社會穩定,多數時候都以醫方妥協讓步,答應患者及家屬無理條件進行了結。以上這些極大地傷害了醫務人員的感情,致使醫方對患方隨時采取防備狀態,為了保護自己不惜增加各種檢查和超范圍用藥,有些能做的手術或治療由于患方不理解就交給患方選擇,常常讓患方無所適從,醫患雙方不信任加劇了醫患矛盾。

3改善醫患關系的對策

3.1加快體制改革是改善醫患關系的根本

目前,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正在深入推進并已取得初步成效,新的醫改政策和方案也已經出臺。但是相比社會發展速度和公眾期望,仍顯滯后,政府對公共衛生事業投入的不足是導致“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原因。作為具有一定社會福利性質的公益事業,應該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快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應制定覆蓋面廣、保障面寬的醫保政策,建立方便合理的衛生補償機制和行之有效的醫療救助體系。合理分配醫療衛生資源,努力縮小衛生服務中的貧富、區域和城鄉差距,充分滿足不同層次患者的就醫需求,最大限度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促進醫患關系的良性發展。

3.2提高醫療水平是改善醫患關系的關鍵

醫院要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注重對醫護人員的醫德醫風教育、培養醫護人員強烈的責任意識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醫療護理服務。同時要通過送派醫護人員到上級醫院進修,鼓勵醫護人員學習深造等途徑提高其業務工作能力和水平。醫護人員要自覺加強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了解現代醫學發展的最新動態,掌握扎實的臨床知識,用精湛的醫術和護理技能解除患者病痛,還患者健康,讓患者放心。盡管醫學是最復雜最神秘的學科之一,醫生是一個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相結合的職業,但是如果每一個醫護人員能多掌握一分理論知識,多提高一分醫療技能,患者就會多一分生存的希望,就會在無形之中增加對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就會以良好的心態回報醫護人員、回饋社會,就會為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創造條件。

3.3重視人文關懷是改善醫患關系的基礎

近年來,一些醫務人員比較重視醫療技術提高,而忽視了對患者的人性化關懷。部分醫院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醫院文化建設相對滯后,職工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應注重加強醫院的文化建設、提升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用醫院文化治療疾病、促進健康、促進醫患關系和諧發展。通過構建醫院文化體系和培育每個醫院各自的特色文化內涵,加強以人文關懷和責任心為核心的醫院文化建設,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做好鋪墊。堅持貫徹“以患者為中心”的宗旨,實行人性化服務,讓單純的醫學技術與心理健康和人文關懷相結合,將醫院的管理和現代醫學模式相結合,教育引導醫務人員如何戰勝心魔,拒絕商業利益的誘惑,不斷改善并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從而建立一種全方位醫療服務和診療體系。

3.4強化醫患溝通是改善醫患關系的前提

醫患溝通需要醫院、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共建、理解和信任。實施良好的醫患溝通,醫護人員是主體。醫護人員在面對患者或診治疾病的同時,只有通過良好的溝通,才能贏得患者的高度信賴,取得患者的積極配合,才能掌握患者的心理波動,從而有效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以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醫生應從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治療以及預后等多方面加強情況分析,根據每一疾病特點,確定與患者和家屬溝通的內容,特別注重對患者的耐心與愛心,在臨床工作中建立起和諧的醫患氛圍。培養和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關鍵,要注重醫生之間、醫護之間、醫患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斷探索和改進醫患溝通的方法與藝術,掌握與患者溝通的一些技巧,逐漸提高溝通能力。特別注意傾聽患者意見,妥善處理不滿和投訴,及時化解醫患矛盾。

3.5加強健康教育是改善醫患關系的補充

健康教育形式多種多樣,如向門診患者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對住院患者的整體護理、定期健康教育課程、電話回訪隨訪、設立宣傳欄、深入社區進行義診咨詢等。應經常組織醫務人員參加各種健康教育活動,多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普遍關心的問題,盡量向患者宣傳醫學科普知識,在培養學習型患者和教育患者的同時,也提高了對疾病知識的認識水平,為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做更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