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的前景范文

時間:2023-12-20 17:42: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養結合的前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養結合的前景

篇1

關鍵詞:合唱;團結協作;素質提升;作用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9-0248-01

團結協作是一切事業成功的基礎,是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團結協作不只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一種道德品質。"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每一個集體都是一個團隊,五音要調,才能步調一致;五味要和,才有美味醇香。由此可見團結協作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之一,也是成功的企業團隊的重要經驗。因此在現代職場中,必須具有很強的團結協作精神,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合唱是一門融合旋律美、節奏美、復調美、和聲美,高度綜合的聲樂表演藝術,此項活動群眾面廣,影響力大,吸引性強,是紀律性、組織性和藝術性要求甚高的一項團體活動,對培養審美能力,提升藝術修養,增強集體主義、團隊的團結與協作精神及其調和個性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合唱活動有助于提升企業員工的審美觀

合唱活動是審美能力提升的重要藝術實踐活動形式,合唱藝術作為一種表現力、感染力極為豐富的音樂藝術形式,有著豐富的審美價值,能有效地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良好的審美情趣、提高人的審美能力,使人在審美實踐活動中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合唱是多聲聲樂藝術,人的不同音色形成不同聲部,同存于合唱之中構成人聲美的多種層次。在合唱中,合唱隊員可體會不同音色交融的豐富,多聲部動態縱橫交錯的變化,不同感情發展的對立統一。合唱歌曲大多為經久不衰、百聽不厭具有藝術性、民族性、思想性的作品,合唱藝術訓練能讓合唱隊員建立起正確的"美"的導向,這種高雅藝術的熏陶能引導建立正確的審美價值取向,幫助他們形成健康、高尚的審美趣味。

2.合唱藝術可以提升企業員工的思想政治素質

在實施素質提升的過程中,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是靈魂。合唱藝術是一種情感藝術,在所有的藝術形式中,合唱是最擅長于抒感、最能撥動人心弦的藝術形式。它所有表達的情感,或莊嚴肅穆,或熱烈興奮,或悲痛激奮,或纏綿細膩,或如泣如訴,都是最直接、最真切、最深刻的,這種音樂的特質決定了音樂可以將人的審美情感內化為道德情感。合唱作為用人聲來表現音樂作品的聲樂表現形式,在較大型、較完整的合唱作品中,還可以包括除歌劇以外的所有聲樂演唱形式。所以,無論是從創作的技巧手段,還是從表現的復雜程度,都可以說是聲樂表演中最高級的形式。然而,它又是一種非常便于實施、易于接受、極具魅力的群眾性音樂活動。歌唱的樂器就是每個人的噪子,既不需要花錢去購買,又可以"隨身攜帶";人數可多可少,場地可大可小;又因為合唱是聲樂藝術,用人聲來表達音樂情感更直接、更細膩,更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再加上絕大部分合唱都有歌詞,所以更容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合唱隊員在欣賞或演唱優秀的合唱作品時,會因激情的旋律、生動的歌詞而深深感動,通過體驗合唱再次升華跳動的心靈,撞擊出音符瑰麗的火花,愛國主義教育寓予合唱藝術這種底蘊豐厚的藝術活動形式之中,把理想信念教育潛移默化地傳導給合唱隊員,完善他們的思想品格。

3.合唱活動可以培養集體主義價值觀

當今受社會一些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潮的影響,當前大部分企業員工的集體主義觀念淡漠,他們個體意識強烈,缺乏社會責任感,只講索取不愿奉獻,只注重自我不關心集體。合唱活動作為一種人文素質提升活動,是集體主義精神教育的較好形式,能夠培養企業員工的團隊精神、協作意識、集體主義觀念。

合唱是一門需要合作的藝術,每一個合唱隊員不但要明確在各自所屬聲部藝術表現的要求,而且還要體會與其他聲部的兼容關系;既要有獨立的聲部觀念,又要有表現作品的整體意識。合唱隊員要以達到作品整體的藝術效果為己任,收斂自己的個性,控制自己的聲音,不能過分張揚,任何一位團員標新立異、獨具個性的表現都會破壞整體的聲音效果。由于合唱有諧和、協調等綜合性藝術要求,合唱的音色、節奏、力度、速度不允許個人有半點隨意,每一位合唱隊員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專業訓練來達到音樂各種表現手段的統一要求。合唱藝術實踐活動是一項集體主義活動,參加合唱訓練有助于培養企業員工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改變他們的"自我"傾向,這種舍小我、為大我的精神,是企業員工具有高素質文明素養的重要條件。

4.可以提高人際關系水品

合唱要求每一位隊員有共同的目標,并為之努力,這就需要他們團結互助、友好合作。合唱的訓練及比賽演出活動,會給合唱隊員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環境,他們在這里相互幫助、溝通心靈,不僅可以接觸到其他專業的朋友,也學會怎樣關心他人、理解他人,怎樣友好相處,正確對待、妥善處理矛盾,進而增加學習和生活的信心,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危機感。使合唱隊員在音樂表演活動的過程中體驗音樂的情感、感悟音樂中的文化積淀、激發個人的表現欲望、學會與人合作交流、適當地宣泄情緒、緩解精神壓力,可以獲得一種愉悅的審美體驗,進入一種審美的體驗之中,內心就會充滿陽光,這種藝術的情感交流活動可以有效幫助企業員工消除焦慮、擺脫生活煩惱,在歌唱中獲得一種生命的活力。

匈牙利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合唱是最能使人受益的科目,因為他能夠對所付出的努力給與最大滿足的報償。任何學校都有能力使合唱達到符合教育的標準,更進一步說,它同樣對大眾具有深遠的意義。"

總之,合唱藝術通過音樂的特性不僅能獲得審美上的愉悅,而且能產生一種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以情感和意志方式表現出來,它直接參與人的生理、心理、文化思想等,對企業員工良好道德情操的形成、審美體驗和審美能力的提高有明顯的作用。以合唱這種極富感染力的音樂形式進行審美教育的提升,使企業員工在自由和諧狀態下團結協作發展,成為21世紀的高素質人才,其意義不言而喻,它的作用是任何藝術形式都不能代替的。

參考文獻

[1]劉家華.音樂審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2]孫甜甜.高校合唱對構建大學生心理的理論思考[j].美與時代,2006,(5).

篇2

關鍵詞:“互聯網+” 醫療健康產業 發展現狀 路徑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醫療健康產業的概念

狹義的醫療健康產業指醫藥產銷及醫療服務自接相關的產業活動,總體分醫藥工業和醫藥服務,其中,醫藥工業包含五大子行業,醫藥服務包含醫藥商業、研發外包、醫療服務。

廣義的醫療健康產業則是指維護健康、修復健康、促進健康的產品生產、服務提供及信息傳播等活動的總和。大健康產業由醫療性健康服務和非醫療性健康服務兩大部分構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產業群體:以醫療服務機構為主體的醫療產業,以藥品、醫療器械以及其他醫療耗材產銷為主體的醫藥產業,以保健食品、健康產品產銷為主體的保健品產業,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調理康復、保障促進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與此同時,我國大健康產業的產業鏈已經逐步完善,新興業態正在不斷涌現。健康領域新興產業包括養老產業、醫療旅游、營養保健產品研發制造、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制造等。

(二)“互聯網+醫療”產生的背景

隨著“十三五”規劃“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健康醫療產業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事實上,從全球范圍看,醫療健康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而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民眾對醫療健康的重視程度也日漸提升,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我國龐大的人口總量和社會日趨老齡化也為醫療健康產業提供了極具潛力的市場。而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應用的普及以及生命科學領域研究和臨床應用等的不斷突破,則在提升醫療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提供技術保障的同時也給醫療健康產業帶來新的變革,醫療器械、養老服務、醫藥電商和移動醫療等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三)醫療健康產業在互聯網時代面臨的發展機遇

一是政府引導發展。“十二五”以來,我國衛生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居民疾病經濟負擔進一步減輕,國民健康水平總體上處于中高收入國家水平。“十二五”期間政府也大力引導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文件促進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也明確指出:“十三五”期間將“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二是健康產業需求巨大。從發展形勢來看,未來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仍將保持上升走勢,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同時,我國居民健康意識在不斷提高,對健康服務的消費意愿也日益增強,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健康意識的日漸增強共同催生了巨大的健康市場

三是人口老齡化。在老齡人口中,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慢性病老人等醫護需求高的群體占據較大比例,人口老齡化對醫療健康產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利潤增長點。在醫療器械方面來說,針對老年人的家庭病床護理、老年康復中心的各種器材、保健器材等都是醫療健康產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在食品方面來說,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營養食品等也是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互聯網+醫療”在大健康領域的作用

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多領域技術與醫療領域跨界融合,新興技術與新服務模式快速滲透到包括預防、診斷、治療等在內的醫療各個環節,給人們就醫習慣、就醫方式等帶來重大變化。

(一)有利于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在線咨詢和遠程醫療借助互聯網實現有限醫療資源的跨時空配置,突破了傳統的現場服務模式,使醫療資源匾乏得以緩解。在線健康咨詢服務可有效解決患者看病無序現象,通過建立疾病數據庫和整合醫生資源,將需要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導診到相應的部門。在遠程醫療方而,可在醫院內部和醫院之間聯網實時共享相關信息,有望改善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困局,充分利用稀缺的醫療資源。

(二)重塑醫院服務流程,提高醫療服務效率

醫院通過移動應用增強與患者的實時互動,有利于完善醫療服務環節。提高醫療服務效率。醫院通過開發手機App軟件,將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等傳統服務全部在移動互聯網實現。患者通過移動應用可實現自助旌擰⒚耪錆妥航煞選⒓觳楹突驗報告查詢、專家排班等信息查詢及滿意度評價等,不僅解決了掛號、候診、繳費時間長和就診時間短等問題,而且增強了獲取服務的便利性,提升了滿意度。

(三)有利于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合理就醫,實現分級診療

大醫院的擁堵很大程度上卡在了慢性病這一領域。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對慢病群體進行管理,包括可穿戴設備,遠程醫療等技術手段,可合理分流患者,實現分級診療。單從互聯網醫療角度出發。擁有大量、優質的醫療資源僅僅是分級診療的基礎性資源,提高醫生接診效率的模式才是關鍵,慢性病管理可以有效利用互聯網醫療的大數據優勢,實現分級診療。

三、“互聯網+”背景下我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現狀

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當下.醫藥電商和移動醫療無疑成為互聯網與醫療健康產業相結合的典型代表,既是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的重點,也代表了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更是當下資本市場的投資熱點。“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在為大眾提供便捷服務的同時,醫藥電商和移動醫療也給傳統醫療健康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而得益于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醫療器械行業已逐漸成為醫療健康產業中一個較為獨立的分支,市場潛力巨大。有相關專家指出,醫療器械是醫療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已超過千億元,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

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醫療器械行業還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但同時也面臨著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端醫療設備發展不足的困境。我國醫療器械行業普遍存在企業規模小、產品處于產業中低端環節,與全球龍頭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等問題,未來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推動高端醫療設備的國產化將成為國內產業發展的重點。

再以養老服務產業來說,自2000年開始我國已步入老齡型社會,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重,與此同時,養老服務產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和投資機遇。

不過,當前我國養老服務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存在配套服務設施不足、服務體系不健全、觀念不到位、資金供應不足等一系列問題。為此,我們應借鑒國內外成功的模式和經驗,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不斷滿足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四、健康醫療產業的未來發展路徑

(一)醫療健康+養老

2015年11月國務院轉發了《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進一步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國家大力提倡醫養融合,就是為了使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樓上養老,樓下看病”的醫養結合模式優化了社會資源的配置,提高了養老院的入住率,同時也減輕醫院病床的壓力,使老人足不出戶也能得到診療和護理的服務。發展醫養結合,強調的就是醫療和養老的有機銜接和融合發展,一方面可以優化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將集中在大醫院或者長期在大醫院住院的老年人逐步引導到康復醫院、護理院或者有醫療服務能力的醫養結合機構,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型綜合性醫療機構的壓力:另一方面,通過支持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等措施,讓一些有醫療護理需求的老人根據健康情況和自身l件在醫養結合機構中接受服務同時,加強對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基本健康管理服務,逐步建立起“治療在大醫院,康復和護理在醫養結合機構或養老機構”的綜合連續的服務模式。

(二)醫療保健器械家用化

根據9073養老模式來看,今后的養老模式主要是社區養老,97%的老人都會通過社區居家來養老,國家也提倡社區養老,要把醫療健康與養老相結合,未來的醫療器械向家用化發展是健康醫療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家用醫療保健器械產品實際上是一種普及化的小型醫療保健器械,具有一定預防、診斷、保健、治療、輔助治療、康復等作用,這種產品適合于家庭及老年人家居使用。家用醫療器械操作方便簡單、安全可控,方便實用,特別是對于一些有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更是不可或缺。隨著生話水平與生話質量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自我保健,家用治療儀、家用檢測器械、家庭護理器具、家庭保健器械、健康遠程監控預警、家庭醫療康復器具等各種自動、半自動的電子家用醫療器械今后也將成為普通居民家庭消費的一部分。

篇3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中圖分類號:C913.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7-000-01

一、人口老齡化現狀

2014年末我國總人口數13.678億人,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已超2億。60周歲以上人口2.12億人占總人口數15.5%,65周歲以上人口數為1.37億人,占總人口數10.1%。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高速發展階段。

2010-2014年我國老年撫養比從11.9%上升到13.7%,勞動年齡人口需要撫養老年人數量增多,加重了家庭撫養負擔。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尚未實現現代化、經濟尚不發達卻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未備已老特征明顯。

二、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發展我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重要性

“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加,空巢、失能老人分e占老年人口總數51.3%、18.3%。經濟新常態下,人口老齡化加大經濟發展壓力,我國人口紅利漸逝成為不爭事實。發展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的多層次養老服務具有現實意義。其一就目前養老服務市場看,老年人服務需求呈現多樣化態勢,老齡事業發展前景廣闊,通過發展老齡事業能夠為待業人員提供就業崗位,在一定程度緩解就業壓力。其次老年人對家庭依賴重,人口流動性強導致越來越多老人不能與子女生活在一起,無法得到子女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居家養老是把服務項目延伸進家庭使老人能夠得到服務又滿足其精神慰藉需求。最后城鎮化和現代化推動下,我國家庭呈現出規模微型化、結構扁平化特征,家庭養老功能急劇下降,傳統家庭養老方式不足以應對高速發展的人口老齡化。

三、我國居家養老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養老設施不健全,養老服務供需不對稱

老人對照料、護理、醫療、康復、精神關愛、文化娛樂服務需求增加,但目前大部分養老服務設施規模小、功能少。有些社區只能提供社區工作人員日常辦公用地,沒有多余場地建設養老設施。

2.缺乏醫養護專業人才,存在醫養分離現象

隨著養老服務事業逐漸興起,社會養老領域面臨護理與醫療康復專業人才短缺的嚴峻挑戰。雖然有些成功的養老服務試點中逐漸將醫療和養老相結合,但仍然沒有普遍實現“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我國養老存在“看病地方不養老,養老地方不看病”現狀,不能有效整合醫療與養老服務資源。

3.缺乏社區養老服務信息交流平臺

社區養老中的信息交流主要以社區管理中心為載體,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向社區提出申請并登記,社區派出工作人員進行上門服務。社區人手不夠或可用資源不足不能及時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服務或者忽略老人需求造成信息交流不暢通、服務不到位等現象,影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有效開展。

4.政府在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定位模糊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大部分都是政府負責完成建設,基礎服務工作也多由政府工作人員從事,政府定位不明確出現大包大攬、越位等現象。不能充分發揮市場對養老資源整合的基礎作用、積壓了社會組織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的市場份額,壓抑企業和社會組織活力和積極性。

四、關于完善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對策

1.合理規劃用地,建立配套的養老設施增加有效供給

土地征用方面,政府、國土資源局要合理規劃土地將養老公益性用地與商業用地區別對待,政府要求開發商在進行住宅規劃時,小區內要建立適應老年人需求的配套養老設施,確保社區養老能夠真正從空間層面上落實。

2.培養專業養老服務人才,建立醫養護相結合的專業化養老服務

第一,通過政府補貼對現有人員進行定向專業培訓,提供不同社區服務人員交流學習機會不斷提高其專業技能。第二,在高校開設與養老、護理相關課程培育專業人才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專業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加強對專業學生培養,使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專業服務團隊人員數量和技能的不足。

3.打造“互聯網”+居家養老聯動平臺,發展智慧化養老

在大數據時代下打造互聯網+居家養老平臺,逐步建立與老年人溝通便捷、服務及時的信息化服務網絡。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OTO)可以使老人足不出戶享受居家養老帶來的一系列便利服務。為社區中需要提供服務的老人安裝一鍵通電話,設置兒女電話、社區電話、急救中心、報警電話、火警中心等快捷鍵解決子女上班無人照顧老人的后顧之憂。

4.構建“看護四邊形”養老方式,發揮多元主體參與居家養老服務

通過構建以政府、市場、非盈利組織/社區、家庭四方聯動的“看護四邊形”養老方式,加強政府、市場、社會“三元合作”與社工、義工、護工“三工聯動”的整體效果并進一步推動養老產業發展。

從政府角度看,政府要從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并分清有效需求與潛在需求。通過制定和提供政策支持、宏觀指導、評估、監督等方式促進供給側與需求側結構性改革,幫助有需要但沒能力獲得服務的老人獲得合適服務,改善養老服務供需不平衡現狀。

從市場和社會角度看,要發揮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基礎作用。充分挖掘社會閑置資源,將城鎮中閑置的土地等資源經過一定程序,加以改造成養老機構、社區養老設施等增加養老服務供給量。

五、對未來居家養老服務的總結與展望

篇4

關鍵詞:成都市;機構養老;模式

中圖分類號:C91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5-0103-03

一、發展與完善成都市機構養老模式的意義

截至2011年底,成都市60歲以上人口已達213.98萬,占總人口比例18.39%,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5%,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位居前列[1]。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傳統的家庭養老已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大力推進養老服務的社會化已成為迫切之舉。根據2011年底的《成都市“十二五”養老事業發展規劃》,成都市已將社區養老、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納入到養老產業發展規劃之中。由此可見,機構養老是社會化養老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機構養老模式的發展和完善對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第一,有助于滿足成都市老年人社會化養老服務需求,提升老年人福利水平。機構養老是居家和社區養老的必要補充,是社會化養老服務的重要組成。完善機構養老模式對滿足老年人社會化養老需求和提高老年福利水平意義重大。

第二,有助于推進養老機構建設,實現《成都市“十二五”養老事業發展規劃》和《成都市養老設施布局規劃(2011-2020)》所提出的要求。上述規劃對2015年和2020年全市養老機構的數量和總床位數等做出了要求,然而,截至2012年末,距離目標差距仍然較大。發展機構養老模式有利于推進養老機構的合理規劃與建設,從硬件方面提供保障,如期實現既定目標。

第三,有助于提升成都市養老機構的專業水平和照顧品質,實現管理與監督的規范化。發展機構養老模式有利于提升養老機構的專業服務品質,促進管理與監督的規范化,從軟件方面提供保障,進而提高成都市機構養老的效果。

二、成都市機構養老模式的現實困境

(一)成都市養老機構供給落后于老年人口需求,機構養老服務的總體供求之間呈現出嚴重失衡的狀態

截至2012年2月,成都共有養老機構218處,總床位數3.73萬張,僅占老年人總數的1.74%[2]。養老機構供求之間存在矛盾,供給落后于老年人口需求,不少公辦的或較大規模的養老院都已住滿,有許多老年人登記等候入院,有些甚至提前一年預訂也難以滿足入住的愿望。另外,根據《成都市“十二五”養老事業發展規劃》和《成都市養老設施布局規劃(2011-2020)》所提出的要求,到2015年全市養老機構總床位數應達到戶籍老年人口的3%以上,養老床位達7.35萬張,布局規劃則要求到2020年,成都養老機構增加到395處,床位數達21.7萬張,以目前的狀況和發展態勢看,要達到以上要求還有較大難度,這也反映出了機構養老服務的總體供求之間呈現出失衡的狀態。

(二)成都市機構養老的功能和目標單一,不能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通過實地調查走訪若干成都市公營與民營養老機構,發現目前成都市的養老機構在目標和功能方面比較單一,處于保障基本需求的階段,主要滿足大眾型消費,如吃飯、睡覺、看報紙、打麻將等,發展層次單一,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缺少專門針對高收入老人和貧困老年人的養老機構。另外,在提供的服務內容方面,缺乏對廣義老年服務的認識,湖南省第三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專題報告《養老服務與產業發展》中提出,養老服務要包括老年食品、產品、醫療保健、保險、旅游和文化教育業等服務[3]。但是目前成都市的養老機構幾乎沒有考慮老年人養護、醫療、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許多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不高,缺少歸屬感。據2010年對成都市6所養老機構169名老年人的調查表明,成都市養老機構中老年人整體需求滿足狀況不容樂觀,養老機構內娛樂設施不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不夠豐富,部分老年人產生孤獨、寂寞、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4]。

(三)成都市養老機構的專業化服務以及相關管理和監督方面有待改善

成都市專業養老看護人員十分短缺,以成都市第一福利院和第二福利院為例,其養老機構面臨專業人員短缺、招聘不到專業護工的尷尬,工作人員里80%的護工都在40歲以上,其中50歲以上的占到30%-40%[5]。護工短缺和老齡化是養老機構存在的普遍現象,已經成為掣肘成都養老事業發展的瓶頸,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還是提高護工待遇,但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財政政策出臺。因缺少專業人員,養老機構的專業化服務水平自然也難以提升,照顧品質難以得到保證。另外,2013年5月,成都市出臺并開始實施《居家養老服務管理規范》和《社區養老服務管理規范》兩項標準,但關于機構養老方面還沒有專門的規范,這導致對養老機構管理和監督存在難度,養老機構沒有一套規范的收費標準,也沒有管理標準、護理標準、公寓房屋設計標準、管理和服務人員的素質標準等,另外,養老機構普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獎懲措施。

(四)成都市機構養老方面對民間和社會資本利用不足

目前,成都市在機構養老方面對民間和社會資本進入養老事業的鼓勵和刺激措施不足,甚至存在一些障礙。成都民辦養老產業現狀比較冷清,目前成都市的民辦養老機構占養老機構總數的17%,遠低于北京、上海等城市約50%的比例[6]。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包括:一是用地方面,成都市規劃為養老院的區域很難得到相應的用地指標,盡管2011年末成都市出臺的《關于加快社會化養老機構發展的意見》指出,民間資本可以通過掛牌方式、以不低于土地成本的優惠價格購買,但由于各種原因,從2011年至2012年,成都市并沒有任何養老規劃用地的交易記錄。二是登記方面,民辦養老機構可分為在工商部門登記的企業,以及在民政部門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但是成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基本不受理養老機構登記請求,若在民政部門登記為民辦非企業,稅收優惠力度有限的同時又規定不得贏利,阻礙了民間和社會資本進入的積極性。三是經營能力方面,成都民辦養老機構的目標定位不明確、經營能力較差,目前成都以投資1 000萬元左右的民辦中小養老院居多,主要服務中低收入老年人,漲價空間有限,而人力、物價都在上漲,基本處于虧損邊緣,生存壓力巨大[6]。

三、促進成都市機構養老模式發展的政策思路

機構養老模式屬于老年福利政策的研究內容,因此,針對成都市機構養老模式的現實困境,將從社會福利政策分析的四個維度,即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輸送和資金來源入手[7],對成都市機構養老模式的發展完善提出相應的政策思路,見圖1。

(一)服務對象方面

根據成都市不同社會條件和經濟背景下老年人的需求,設計多層次的養老機構,應包括市場型、福利型和救助型機構三個層次,分別面向經濟狀況較好的老人、中等收入的老人和貧困老人。

這種設計可以幫助解決目前成都養老機構目標和功能定位單一、發展缺乏層次的問題。具體來說,第一,對于那些經濟非常困難、缺乏兒女照料的晚景悲慘的老人,政府有責任將這些不得不困在家中的老人解救出來,將其納入養老機構,其收費標準可參照最低生活保障線由政府財政撥款予以免除,同時鼓勵社會、個人向這類養老機構捐獻[8],這類機構可稱為“救助型”養老機構,主要采取公辦形式,作為整個養老體系的基礎和最后防線。第二,對于那些占大多數的中等收入老人來說,應該發展建立一批“福利型”養老機構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可以采取公辦民營的方式,即政府委托民間來經營自己以公共權力興辦的設施和事業,具體可以由政府提供公有土地甚至部分資金,邀民間機構投資共建老人院,并且共同招標和委托專業民間機構經營管理,也可以由政府投資,在公用土地上建成老人服務機構,招標并委托民間機構經營管理政府或將已經建成的老人院委托給民間機構或者個人承包管理[9]。“福利型”養老機構的硬件設施、日常管理等應有統一標準,同時定期接受專業評估機構的考評,同時政府應根據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變化實時地調整“福利型”養老機構的生活水平和申請限制等。第三,對于少部分高收入的老年群體,其需求和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較高,這就需要“市場型”的養老機構滿足他們較高水平的需求。具體應鼓勵民辦機構進入高端養老市場,目前成都還沒有專門針對高收入老人的民辦養老機構[6],因此具有發展潛力,這類機構應該以市場為導向,通過高收費保證較高的軟硬件水平,提供年輕化、專業化的一對一護理,甚至組織國內外旅游等娛樂活動,其贏利空間很大。總的來看,對于成都市計劃建立的養老機構應該按這種思路進行層次的劃分,對于目前已存在的養老機構,也應按此思路進行整合和調整,絕大部分現存機構仍應歸于“福利型”養老機構。

(二)服務內容方面

根據成都市區域特征,提供多種類的服務項目并各有側重,中心城區主要以社區生活方面的服務為主,二圈層區(縣)突出醫養結合與養護結合的服務,三圈層縣(市)突出休閑養老服務。

按離中心城區的遠近,成都市域劃分為三大圈層,這既是一個地理分區,也是一個經濟分區。三個圈層,經濟規模呈現3:2:1的倍差關系,一圈層為市中心的6個區,其占地不足4%,經濟總量占到全市的50%;二圈層為緊鄰中央城區的6個區縣,占地約26%,經濟總量占全市的33%,三圈層為距市中心較遠的8個市縣,其占地70%,經濟總量占比卻不足17%[10]。發展成都市的機構養老模式,應該考慮到以上區域特征,在強調回應老年人多元化養老需求的同時,有側重地提供養老服務項目。中心城區具有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資源豐富的優勢,主要可以突出社區生活方面的服務,利用社區的便利讓養老機構中的老人滿足生活、交往、社交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提升其需求滿足程度,還可以發展以社區托老服務為主的社區配套型養老機構。二圈層區(縣)可以利用交通和醫療服務便利的優勢,突出醫養結合與養護結合的服務,目前成都市醫養結合或養護結合的養老機構很少,對于一些失能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與患有老年高危疾病的老人,一般的供養型的養老機構是不能滿足其要求的,因此,需要利用二圈層區的優勢,將養老機構與醫療資源進行整合和共享,例如,可以將養老機構規劃在醫院附近,將其列入醫療服務,老人可及時住院就診,出院回到養老機構后,醫院的臨床醫師可以對有需要的出院老人進行隨訪,另外,也可以考慮在養老院中建立醫療衛生室并配置醫生或三級醫院辦養老院,通過兩者合作使失能老人同時享受醫療護理和生活護理。三圈層縣(市)雖然經濟不發達,但環境優美、旅游資源豐富、生活成本較低,這樣可以突出休閑養老服務,讓一些向往田園式的鄉村養老生活的老年人滿足需求,成都可以借鑒上海的經驗,鼓勵中心城區老年人到三圈層區的鄉村去養老,對中心城區的老人入住郊區養老機構實施相應補貼[11]。

(三)服務輸送方面

以提升專業水準和照顧品質為目標,提出要使工作人員專業化、服務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目前,成都市養老機構專業護理人員極其短缺,服務水平和管理監督都不盡如人意。對此,需要適當提升養老機構專業人員的待遇水平,加大針對養老產業的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鼓勵高校設置和培養老年社工和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同時培訓養老機構的主管及各類從業人員,實行持證上崗,只有提升機構養老的專業水平和照顧品質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樂意進入機構安養晚年[12]。另外,還要對養老機構的服務質量標準進行規制,并加強對養老機構的監督管理,規定獎懲措施和淘汰退出機制等。據悉,《成都市養老機構基本規范》、《成都市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星級評定標準》、《成都市養老機構護理服務等級標準》等地方標準已納入成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2013年度地方標準制訂項目計劃[13],應加快這些規范和標準的出臺和實施,使養老機構實現人員專業化、服務標準化和管理規范化,切實提升成都市養老服務輸送的水平和品質。

(四)資金來源方面

要拓寬籌資渠道,政府除建立公辦機構外,還要鼓勵民辦和公辦民營的養老機構建設。僅靠政府財政投入興建公辦養老機構,是難以解決目前成都市養老機構供給落后于老年人口需求這一失衡狀態的。為此,需要拓寬籌資渠道,在政府財政投入外,積極利用民間和社會資金,鼓勵民辦和公辦民營的養老機構發展,以滿足老年人對機構養老的需求。2011年末,成都市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社會化養老機構發展的意見》,在財政資金補貼、項目用地保障和相關費用減免方面做出了相應規定,但是民間和社會資本的進入仍然非常有限,民辦養老院所占比例偏低,這主要是政府相關政策并未落實,前文述及,主要涉及用地規劃和機構登記方面的各種阻礙。為此,成都應該加強政策執行力度,把相關優惠政策真正落實,優先安排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用地并放寬登記條件。此外,金融機構應加大對民辦與公辦民營養老機構及其建設項目的信貸支持,適當放寬貸款條件,提供優惠利率,對于規模較大、前景較好、市場急需的養老服務項目,財政部門應給予必要的貼息貸款和信用擔保,促進養老“福利”和“產業”的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賴芳杰.成都擬出臺兩部養老服務管理規范[N].華西都市報,2012-05-29.

[2]李秀中.成都養老院一床難求,總床位數僅占老年人總數的1.74%[N].第一財經日報,2013-01-11.

[3]艾麗.對我國機構養老模式的思考[J].人民論壇,2013,(4).

[4]胡強,莊紅,等.成都市養老機構老年人需求滿足現狀調查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2,(10):703-705.

[5]福利院護工斷層當我們老去誰來照顧[N].成都商報,2012-

08-09.

[6]熊筱偉.民間資本進入養老領域有三難[N].四川日報,2012-09-04.

[7]Neil Gilbert,Paul Terrell,著.社會福利政策導論[M].黃晨熹,等,譯.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83-85.

[8]梁鴻,程遠,等.養老機構發展主要問題及公共福利政策建議[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3,(1):63-66.

[9]楊團.公辦民營與民辦公助——加速老年人服務機構建設的政策分析[J].人文雜志,2011,(6):124-135.

[10]胡錦楓.三圈一體:聯手共筑產業發展平臺[N].成都晚報,2012-12-13.

[11]休閑養老路在何方?[N].解放日報,2007-08-23.

篇5

保險公司正在養老產業跑馬圈地。近年來,不斷有保險公司通過建設養老社區的方式,對接養老保險,以期進一步擴大公司的養老業務。

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保險業共有9家保險公司已投資或計劃投資25個保險養老社區項目,計劃投資金額612億元。如果截止到最新日期,投入的金額已達到上千億元。

泰康人壽、合眾人壽兩家保險公司均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養老社區的布局,泰康人壽選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進行開發,而合眾人壽則偏好沈陽、南寧等二三線城市。

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等保險公司也紛紛涉足這一領域,與養老社區掛鉤的新型養老保險產品正處于申報過程中。

與其他社會機構相比,保險公司投資建設養老社區優勢十分明顯,首先是在客戶導入上有所優勢,保險公司可以根據保單來鎖定客戶;其次由于在客戶管理方面有數據優勢,因此在定位定價方面也較為準確,利于良性發展。

不過,值得記者注意的是,養老社區屬于重資產,回報時間較長,對于一家以盈利為導向的公司來說,盈利壓力一直懸在頭頂。投入數百億元何時能盈利?如何盈利?這些都成為保險公司發展養老社區的障礙。

泰康人壽專注高端社區

在眾多保險公司中,泰康在養老社區的投入已經有10年的時間,泰康之家的養老社區主要采取醫養結合的模式,為社區居民及周邊社區提供醫療服務,形成預防―治療―康復―護理的一站式閉環式。

《投資者報》記者近日通過泰康之家的客服中心了解到,要想入住泰康之家,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購買泰康人壽幸福有約系列的保險產品,同一投保人的投保金額必須超過200萬元,才能獲得入住泰康之家的資格。另一種方法則是花費20萬元押金再加上購買65萬元~200萬元的樂泰卡即可入住。入住后每位老人每個月還需要繳納5000元~15000元不等的月費,此外,一些醫療服務也需要額外收費。

合眾、新華多家加緊布局

與泰康之家有所不同,合眾人壽開發的合眾優年生活養老社區價位稍低,購買50萬元到75萬元的保險就享有入住資格。定位于中高端人群。合眾人壽相關人士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目前武漢、南寧、沈陽三個地區的養老社區已投入運營。

近年來,合眾人壽不斷擴大養老社區的版圖,甚至延伸到國外,據合眾人壽方面介紹,2015年至今,公司已花費1.5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的15家養老社區。

據合眾人壽提供給《投資者報》記者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9月,合眾養老社區對接產品的保費收入達36.7億,占總保費收入的22%,可謂十分可觀。

除泰康人壽、合眾人壽外,新華保險也在加緊養老社區的布局,在2015年年報業績會上,新華保險董事長萬峰表示,“目前新華投資的養老項目有三個,分別為海南博鰲休閑度假養老社區、北京豐臺蓮花池介戶型的養老公寓,以及北京延慶城區的活躍型的養老社區。其中,海南博鰲一期工程在2016年春節期間已經部分投入運營。”此外,國壽、太保等養老社區項目也正在積極推進中。

盈利周期過長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目前險企介入養老產業仍沒有形成一個行業行為,由于前期資金投入巨大,因此只有一些經濟實力雄厚的大中型壽險公司愿意試水。但各險企的養老社區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差異化,首先在客戶入住門檻上,泰康、國壽、合眾等均優先采取對接保單方式引入,新華及太保則采取直接交費的方式。其次,在價格定位上,泰康、新華等均定位于高端群體,而合眾的價格則相對平民化。

毫無疑問,人口老齡化為養老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一些成熟的養老社區入住率高達100%,甚至出現排長隊的現象。據《投資者報》記者了解,目前大中型險企投資建設的養老社區首年入住率均超過30%,一年后甚至可達80%~90%。

市場狀況良好,使得保險公司愿意投入數百億元砸入養老社區這片藍海,泰康之家上海養老社區一個項目就投入了40余億元,全國7個項目投資總額約為203億元,合眾武漢優年生活社區投資也近百億。但何時能收回成本,獲取利潤呢?

近年來,不僅是保險行業,甚至很多房地產大亨也開始涉足養老社區產業,但至今為止業界并沒有成功的盈利案例。由此看來,養老社區前景誘人,但要從中獲利并非易事。

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曾對媒體坦言稱,一個成熟的養老社區要做到收支平衡需要6-8年,真正實現盈利要8-10年的時間。

合眾人壽方面則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我們認為,養老社區盈利的基礎是優質服務。”合眾人壽下階段將兼顧發展中高端服務及中端養老社區服務。

篇6

從一間名震京城的正骨膏藥老鋪,到國內外擁有300多家門店的行業領先品牌;

從家族長輩言傳身教,到開設專業系統的技能培訓學校……

一段療骨救患的佳話,一段中醫療骨的傳奇,它就是全球首家頸肩腰腿痛康復連鎖加盟機構――筋骨堂。

筋骨堂是國家商務部首批,專業治療頸椎病、肩周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等風濕骨病的加盟連鎖機構,憑借獨創的“正骨四合一療法”及兩大鎮店之寶“正骨散”和“骨康磁貼”,解決了傳統單一療法,易反復、副作用大等難題,治愈了無數患者,被評為“中國骨病市場消費者滿意首選品牌”。國家的認可,患者的贊譽,筋骨堂屢獲殊榮,國內外各地筋骨堂加盟店,每天都門庭若市,進店治療、體驗和購買產品的患者絡繹不絕。筋骨堂的橫空出世,掀起了療骨養骨的熱潮,在全國各地演繹了一段又一段的療骨佳話,給飽受骨病折磨的患者帶來了健康的福音,也為抱著小投資低風險創業的人們,開啟了開采人生金礦的財富之門。

百年治骨奇方 迎來無限商機

筋骨堂創始于1899年,其前身是清朝光緒年間療骨名醫李樹林先生創辦的“李氏正骨膏藥老鋪”。李樹林先生以善醫骨病名震京城,上至權臣顯貴,下至黎民百姓,李樹林都一視同仁,全力救治。遇到貧苦人家,李樹林則分文不取。他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技藝,備受擁戴,被稱為“京城療骨第一人”。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李樹林先生雖然已過世多年,但他的后人卻百年如一日地秉承著他的醫者仁心,傳承著他遺留下的療骨奇方,繼續奮戰在與骨病抗爭的一線。

2009年春天,李樹林的后人李強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將家傳療骨技藝發揚光大,造福更多骨病患者!”陜西筋骨堂藥業有限公司就此扛起了弘揚“中醫療骨文化,強健世界脊梁”的重任。筋骨堂這塊熠熠生輝的牌匾如驚雷乍起,正式樹立在了骨病市場的前沿。

在第61屆中國鄭州國藥會上,筋骨堂藥業展位前人潮涌動。看到筋骨堂獨創藥療、鹽療、熱療、酒療結合的“四合一療法”,打破了傳統單一治療模式,很多人都感到新奇,也表示懷疑。頸椎腰椎有疾患的客戶當場試用了筋骨堂產品,短短二十分鐘就感到患處有舒暢感,神奇的效果頓時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中央電視臺、湖南衛視、河南省電視臺、大河報等多家媒體的鏡頭也對準了筋骨堂,一時間場面火爆異常,各地加盟商、經銷商紛紛索要材料詢問加盟詳情。

三日會展結束后,筋骨堂展會代表團攜帶的材料全部分發,連試用產品也被搶購一空。據統計:此次會展筋骨堂展位人流量超5萬人,有意向加盟商高達3千多人,現場簽約人數200多人,簽約總額接近1000萬人民幣,創造了國藥會不可多得的業績。

筋骨堂加盟連鎖的勢頭洶涌而來,前人留下的中醫藥文化瑰寶散發出前所未有的光輝和能量,如同奔馳的黑色駿馬從骨病市場脫穎而出,吹響了全國各地筋骨堂共創療骨事業高峰的號角。

口碑驗證項目 患者康復加盟

筋骨堂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從一家店發展到300多家店,患者的口碑和加盟商的收益,都證明了筋骨堂是值得信賴的好項目。

西安紅專南路筋骨堂是最早的直營店之一。這家店雖然位置不怎么顯眼,但店里的客人卻是絡繹不絕,店內墻上掛滿了錦旗和“感言照片”。這些患者中有不少都被大醫院宣布了“無治”,卻因為沒有放棄嘗試來這里治療而重獲健康。康復后的患者都對筋骨堂的療效贊不絕口,自發為筋骨堂做宣傳,介紹身邊的骨病患者來筋骨堂,希望他們也能像自己一樣早日康復。

正是有了眾多患者的需要和支持,筋骨堂在全國各地門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骨病患者康復后口耳相傳迅速形成了強大的口碑力量,進一步推動了筋骨堂骨健康事業的發展。許多在筋骨堂康復的患者,都紛紛要求成為加盟商或商。

筋骨堂云南分公司的朱總曾經是一位飽受腰椎間盤突出之苦的骨病患者,在筋骨堂治療幾個療程后愈如常人。切身感受了筋骨堂的神奇療效后,多年經商的朱總看到了“筋骨堂”這塊牌匾后的寶藏。

“商機不等人”,深知此理的朱總當機立斷,連續兩次親赴筋骨堂西安總部,拿下了云南省的省級加盟權。短短半年時間,朱總就在云南開設了30多家筋骨堂加盟店并且店店火爆。看著患者送來的一面面錦旗,朱總不無感慨地說:“加盟筋骨堂真是選對了,是筋骨堂讓我迎來了事業的高峰!”

名流療骨首選 榮膺諸多獎項

筋骨堂除了備受大眾患者的信賴,也是社會名流治療骨病的首選。著名導演康寧、亞洲影帝鄭則仕、書法名家吳三大及扮演西游記中豬八戒一角而聞名的演員馬德華等名流人士,都先后因腰椎間盤突出等來到筋骨堂治療,康復后都對筋骨堂的療效贊不絕口,紛紛留影題字以表謝意。

筋骨堂在遍地開花的短短2年時間里,不僅獲得了患者的如潮好評,也有幸獲得了國家頒發的諸多榮譽。

繼成為國家商務部首批頸肩腰腿痛康復連鎖加盟機構及筋骨堂鎮店之寶“正骨散”、 “骨康磁貼”獲得國家專利認證之后,榮譽的牌匾再次花落筋骨堂。筋骨堂獨創李氏正骨散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成為中醫藥文化的瑰寶之一永入史冊。陜西筋骨堂藥業有限公司對中醫藥文化的發揚和推動,也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評價,榮獲陜西省中藥協會、世界華人組織聯盟、全球經濟發展促進會聯合頒發的“中醫藥事業杰出貢獻獎”。

感恩于政府的支持和患者的擁戴,筋骨堂總部為將百年傳承的療骨養骨技藝發揚光大,向各地筋骨堂門店輸送更多專業人才,特創辦了筋骨堂商業研究院,向社會各界希望投身人類骨健康事業的有志之士,提供系統專業的培訓課程,將筋骨堂的療骨事業全面推向了新的高度。

市場前景廣闊 加盟商年入豐厚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3.55億關節骨病患者。隨著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等因素的影響,骨關節疾病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除中老年人群外,長期從事伏案工作、缺乏運動的年輕白領也成為了存在骨健康隱患的群體。龐大的市場需求面前,專業療骨養骨的機構必將備受青睞,筋骨堂迅速席卷國內外多個省市且店店火爆就是最好的證明。

作為筋骨堂加盟商基本都有相似的心路歷程:懷揣著辛苦積攢卻為數不多的血汗錢,期待著叩響事業和財富的大門,在多番了解后躊躇滿志地簽下筋骨堂加盟合同,數月后在自己的店里分享著患者康復的喜悅與自己荷包日益充盈的滿足。筋骨堂的一位加盟商說:“看著患者康復,自己也有不錯的收入,心里是說不完的高興,這樣的事業真是越干越有勁!”

隨著筋骨堂加入了政府惠民資助工程,越來越多懷抱創業夢想的人士投身了這份人類骨健康事業。獲得政府創業基金支持,成功加盟筋骨堂的四川大學生梁銳說:“好的項目才會得到政府的支持,我相信筋骨堂會為我的創業夢,插上騰飛的翅膀!”另外,總部還向加盟商提供統一投放品牌廣告、專家醫療組巡診及駐店幫扶等優惠政策,讓加盟商輕松經營,沒有后顧之憂。

筋骨堂不僅讓加盟商收獲了財富,也讓加盟商獲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支持,筋骨堂是骨健康事業,更是播撒希望與財富的事業。

推行中醫療骨 筋骨堂走出國門

一個企業發展的程度,取決于它定位的高度。筋骨堂助加盟商贏利的同時,也沒有忘記自己弘揚“中醫療骨文化,強健世界脊梁”的企業使命。筋骨堂自創辦以來就站在將中醫療骨文化推向世界,傲立世界骨病市場之巔的高度,默默邁出堅實的每一步。

積極參加國內外展會、制定合理的宣傳策略、大力研發生產專利產品,筋骨堂總部不斷努力著,這些付出也為筋骨堂的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香港KGI投資商、美國華爾街投資者陸續來訪,商務部率領的十二個發展中國家考察團也特別造訪了筋骨堂總部,并對筋骨堂項目報以極高的興趣和關注,筋骨堂項目被國家商務部評為“中國中醫藥國際合作推薦項目”。另外,筋骨堂所屬的香港眾邦藥業集團擁有專業的海外市場拓展團隊,業務遍及歐美十幾個國家。外界的關注及自身優越的條件都為筋骨堂進軍海外市場奠定了基礎。

2010年,筋骨堂總裁李強受邀代表中國中醫企業訪問考察越南,并商榷筋骨堂在越南進一步發展擴大的合作事項,最終取得圓滿成功,筋骨堂第一家海外加盟店在越南正式開設。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筋骨堂目前已擁有50余家海外加盟店!

筋骨堂歷經滄桑洗禮,走過了一個多世紀的路程,如今筋骨堂不僅走遍了全國各地,還成功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筋骨堂中醫療骨的紅色風暴正以銳不可當之勢席卷全球,譜寫著一個專業療骨養骨連鎖店健康與財富的傳奇!

總部全程保姆式支持

享受公司專家巡診制度的支持發展

經營管理權及經營收益權

享有公司長期免費商學院和業務培訓

享受公司店面督導組駐店支持

獨享公司簽約治療,無效退款的政策

享受公司網絡宣傳和地面經營相結合的支持

享受公司各種優惠活動的支持

享受公司品牌廣告的支持

獨享公司會銷、會員經營模式的支持

納入公司上市規劃的范疇

筋骨堂直營加盟合作的基本方式

直營加盟方式是指投資人交納直營加盟費和商標使用費,按照統一VI系統、統一經營管理模式進行運營,獨享經營利潤的直營加盟方式。

直營加盟合作者享有的特別權益

(1)區域維護權:公司對直營加盟店實行嚴格的商圈維護;

(2)安全退出權:合作者因各種原因在合同期內不再合作的,可申請轉讓、收購、安全退出直營加盟合作;

(3)優先續約權:在直營加盟合同有效期滿后,合作者愿意繼續合作的,擁有優先簽約 權。

地址:西安市高新區科技二路65號清華科技園清揚國際大廈A座

電話:029-87651107

網址:Http://省略

篇7

健康養老:養老服務的基礎

社區養老與醫養結合

家住成都石人北路的熊爺爺今年80多歲,在老伴去世了1年后,他來到石人北路100號的晚霞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每天早上7點多,家人護送他來到中心,晚上6點過再來接他。雖然熊爺爺可以自理,但是家人覺得在這里有人照顧,熊爺爺也有伴兒不孤獨。晚霞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也提供上門服務,包括送飯、家務以及聊天等。照料的老人年紀大的達90多歲。

在汪家拐街道為老服務中心,簽協議的日間照料老人有3名。“我們的收費個性化處理。”該中心的院長說。日間照料的老人收費一般每個月為600元到900元,中午管一頓午飯,晚上就接老人回家。

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和《四川省“十二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社區養老服務是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支撐,具有社區日間照料和居家養老支持兩類功能。晚霞居家養老中心和汪家拐街道為老服務中心就屬于社區日間照料中心,主要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人提供膳食供應、個人照顧、保健康復、娛樂和交通接送等日間服務。在社區養老服務中,政策還重點支持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務系統體系建設,規劃到2015年,養老服務信息管理系統、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務系統和應急救援服務網絡基本實現城市社區覆蓋。

2012年,由成都市錦江區政府主導,成都市錦江區婦幼保健院醫療管理集團參與成立了長者通呼援中心,通過社會專業服務機構及社區志愿者和社工、義工隊伍等力量,為居家老人提供24小時的緊急救助和非緊急救助。長者通專門為居家老人配備了座機和遙控器,遙控器可以隨身攜帶,當需要援助時,只需輕輕一按便可以向服務中心發出呼叫。

呼援中心還在推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上進行了探索,將專業醫療機構引入社區養老服務,在醫療緊急救助時,呼援中心同步將老人的健康資料傳送到收治的醫院,并將救治信息及時通知病人家屬。

全國養老養生管理中心主任劉紅塵認為,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其實是一體的,關聯性很大。但目前這一塊還處于初級階段,市場現狀尚不成熟,一直由政府主導。未來將會以企業為主,政府更多的是政策引導、規范行業、扶持企業、監督市場以及購買服務等方面進行扶持。

文體活動讓老年人安心

2014年8月10日到14日,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趙幼斌先生、第六代傳人趙亮先生在四川老年大學舉辦了“傳統楊式八十五式太極拳培訓班”。老年大學太極拳學員以及其他國內外太極拳愛好者100余人參加了此次為期5天的培訓班,老人們紛紛表示受益良多。

老年文化教育體育事業目前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老年大學以及各類老年協會,由政府主導,是推動老年文體活動的重要力量。

《四川省“十二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中提到重點建設工程之一的“安心工程”,即依托各級各類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室)、城鄉基層社區組織,做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到“十二五”期末,各縣(市、區)建有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

而另一方面,自發的老年群眾組織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記者走訪了位于成都市南二環的武侯生活廣場,每天傍晚和節假日,老年活動就自發地組織了起來,包括廣場舞、合唱團、象棋圍棋社等。記者隨機參訪了一位廣場舞的組織者黃女士,她認為“這樣的文娛活動將老年人們組織起來,讓他們樂在其中”,“很多成員年輕時候還是文藝骨干,他們在退休之后又仿佛找到了年輕時的夢想”。而對于“廣場舞擾民”的問題,黃女士表示“會盡量把音量控制在一定范圍,時間控制在早上10點之后,晚上10點之前”。據四川省老齡委數據,截止2011年底,四川省共有縣(市、區)級、鄉(鎮、街道)、村(社區)老年協會22061個,會員超過418.09萬人,其他老年群眾組織1454個,參加人員58.57萬人。

四川省老齡委專家認為,應推廣基層老年組織,使其成為應對老齡化的重要支撐。比如,進一步降低登記門檻,讓實際存在的基層老年協會合法化;通過財政扶持、增強發展力度;通過培訓指導、學習觀摩、經驗交流等形式,推動基層老年協會有序發展、規范建設。

環境養老:滿足多層次養老需求

“候鳥”老人群體的興起

剛參加工作的劉小姐在朋友圈里看見姥爺新發的在邛海邊散步的照片后,迅速地點了個贊。“我姥爺他們這幾年冬天都去西昌住,一住就是好幾個月,天天曬太陽,安逸得很。”

冬春兩季攀西地區氣候溫暖宜人,吸引了大量四川及重慶等地的老人前來過冬。據當地旅游局不完全統計,每年來攀西地區過冬的“候鳥”老人群體,在2~3萬人之間,其中選擇西昌過冬的超過1萬人。

類似劉小姐姥爺這種,老人們到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地方去,在游玩中健康快樂地享受老年生活,集健康服務、旅游休閑、文化娛樂為一體的養老方式,就是“候鳥式”養老。

2014年初,涼山州首家候鳥式國際化老年社區開建,預計8月底入住,由旅行社打造。背靠邛海瀘山風景區,提供600余床位,目前首批預訂入住已有300余名老人,預計一名老人每月花費2500~3000元。

與涼山州同處攀西地區的攀枝花市,也以“宜人的氣候環境”和“周到的養老服務”為賣點,積極推出“養老地產”項目,其中由四川宏義實業集團投資建設的紅山國際項目更是獲得2013年中國房地產新格局論壇的“國際最佳生態養老地產項目大獎”。該項目把旅游、地產、養老結合,走高端化路線。包括了各種休閑、保健、娛樂等設施,也能夠為老年人提供高端體檢、基本醫療和康復護理服務的項目。

環境良好的米易縣則吸引了一批康養保健的大項目。先后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廣東海一投資有限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成立了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米易分院,全面啟動了城南核心度假區、得石山水休閑度假區等重點項目。2013年,四川省人民醫院在米易投資約3.5億元建設攀西陽光康養保健中心項目,計劃2015年投入運營,將形成集醫療復建、保健、養老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型康健保健中心。這也將進一步帶動周邊養老地產的發展。

而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部分人群也開始關注國外如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嘗試在當地購買房產,在國外養老。

養老地產:是否雷聲大雨點小?

正是基于養老需求的巨大潛力以及地產行業的轉型升級,地產商和投資機構紛紛投身養老地產,四川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環境也吸引了保利、泰康人壽、中石化等眾多企業。

雖然業界普遍認同養老地產為未來的利益增長點,也在探索合適的參與模式與機會,但始終是雷聲大雨點小,或者進行投資后隨即擱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北京吉利大學健康產業學院院長烏丹星認為,在養老地產開發過程中,最核心的問題是用服務撬動地產。如今我國城市老人的房屋自有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他們不缺房子而缺服務,如果強行用地產綁架服務就會面臨很大風險。

另外,投資規模過大、盈利模式不清、規劃運營能力有待提高也是制約養老地產發展的問題。但成熟、明確的商業模式尚在探索中,據估計,我國養老產業進入成熟期大約需要20年。

養老地產要走出目前的困境,首先要轉變觀念。地產是一次性買斷,而養老是永久性消費;地產是創造居所,養老卻是創造生活方式,兩者截然不同。

以房養老:等待進一步探索發展

成都“以房養老”第一人?

今年81歲的鐘大爺曾被媒體稱為成都“以房養老”第一人。2012年10月,鐘大爺與當地社區管理機構簽訂協議,由社區幫鐘大爺養老,鐘大爺百年之后,將房子贈送給社區。

據了解,鐘大爺原有一套20多平的老房子,由于成都“北改”拆遷,鐘大爺獲得一套60平米的新房以及60000元拆遷補償安置費和20000元獎金。社區管理者用這筆錢設立了“鐘大爺專帳”,各種日常開銷從中支出。整個過程不涉及任何金融中介機構,房屋價值也未進行評估,只是鐘大爺和社區協議,由公證機構予以公證。而在該社區管理者的概念中,也沒有把此當作“以房養老”的嘗試。“新房建成后計劃租出去,每個月1000多元的租金會給他補貼費用,”至于老人去世后房子如何處理,社區管理者還沒有明確的答復。

如今,由“鐘大爺轉賬”支付了10000多元為其購買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鐘大爺每個月可拿到1000多的“退休工資”;購買了居家養老服務,服務機構每周來照顧鐘大爺兩次,每次半天時間。

“以房養老”的嘗試和質疑

“以房養老”就是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又被稱為“倒按揭”,是將金融產品與個人住房、養老問題相結合的一種新思路,是完善養老保障體系的一項重要補充措施。

2013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到“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以房養老”開始大規模進入人們視野;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提出“按照國家統一安排,探索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6月,中國保監會公布《關于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并宣布自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城市開展試點。

此前全國各地的“以房養老”相關探索和實踐也并不鮮見。如2005年4月,南京率先嘗試“租售換養”模式:凡在南京市擁有60平及以上住房且滿六旬及以上的孤寡老人,可申請將現有住房進行抵押,經公證機關公證后即可入住南京市老年公寓,終生免交一切費用,孤寡老人去世時,該住房產權歸養老院所有。上海、北京、杭州也先后嘗試了“以房自助養老”、“養老房屋銀行”、“多項選擇”等模式,四川則啟動了首個“以房養老”試點社區――德陽市旌陽街辦北光社區。社區與老人商議并征得同意和授權后,將房屋以低于市場價格進行拍賣,購買者必須是老人的親友鄰居。還必須與社區及老人簽訂承諾書,承諾對老人履行“孝道”,房子產權歸買方,而老人仍可居住使用,直到終老。

目前,各省市的探索多停留在地方層面的“先行先試”,未能真正形成完整、有效的制度體系。因此,今年6月保監會公布的《指導意見》也可以被認為是在全國層面邁出的實質性一步。但民間也普遍存在著對這項政策和金融機構的疑慮。政府是不是在甩包袱?保險公司是不是會霸占老年人一生的心血?房子抵押出去會不會收不回來?

事實上,“以房養老”屬于個性化的自愿選擇,是一種市場行為,與政府的養老保險公共服務政策沒有任何替代關系。保監會的《指導意見》其實就是鼓勵商業保險公司研發并銷售“以房養老”的保險產品,提供了更多的養老選擇。

保險版“以房養老”將如何開展?

保險版“以房養老”啟動之后,幸福人壽已經向保監會上報了“以房養老”方案,正在等待審批,而前期參與討論的多家保險公司對試點尚處在研究論證的階段。一些險企認為此業務風險大,預計參與人員也不會太多,成本也相對較高。

篇8

關鍵詞:養老公寓;問題;對策

一、昆明市某老年公寓概況

昆明市某老年公寓是云南省民政廳的直屬事業單位,于1997年投資建成并投入使用。(文中相關數據和資料系本文的一位作者在昆明市某老年公寓做義工時取得。因涉及單位和個人的隱私,故隱去真實名稱,下同。)

昆明市某老年公寓占地16畝、建筑面積11200平方米,有床位400張,目前共有282位入住老人,1幢(自理一區)、2幢(護理區)、3幢(自理二區)分別有57、135、90位老人。1幢和3幢的147位老人生活基本能自理,他們中絕大多數的老年人均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2幢的135位老人都需要照料和護理,其中約2/3的老人患有老年癡呆、高血壓、糖尿病、腦中風等疾病;約1/6為骨折或外傷手術后需要靜養的老人;約1/6為完全無自理能力和臨終關懷的老人。

昆明市某老年公寓現有各類工作人員70余人,其中醫務人員9人(中、高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7人;醫生3名,護士6名);養老護理員15人;行政后勤人員40余人,行政后勤人員中只有部分人員具備專業的管理學知識或接受過系統完整的教育。

二、昆明市某老年公寓運營中存在的問題

(一)經營財力緊張

昆明市某老年公寓是由云南省老齡基金會投資80萬和社會募資900多萬,共計投資1000多萬建成的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無財政后期撥款的事業單位。目前該公寓每年的收入約為550萬,每年的人力成本及水電費支出300萬左右。每年只能勉強維持基本開銷,攤上房租及資產的折舊費就處于虧本狀態――每年都有100多萬的虧損,但財政對公寓沒有補貼,在經營過程中財務壓力較大。

公寓在2010年1月中旬貼出了《關于調整收費價格標準的規定》――調漲床位費,加收服務費……該規定一出,立刻引發了住在公寓內老人們的集體簽名抗議,抵制漲價。而公寓自身也有苦衷。公寓雖屬事業單位,卻要自收自支;自建成后曾多年持續虧損經營,再加上規模擴張,管理費用亦在上升。雙方的爭鋒相對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公寓的運行窘境。進一步,如果某些老年人因為價格和自身經濟承受能力而搬出公寓,其享受此類公共資源的權利遂被剝奪,則預示著在局部范圍內社會養老公共資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將會受到質疑和挑戰。

(二)專業人員缺乏,服務層次不高

公寓中約1/2的老人需照料和護理,對長期照料和康復護理等方面的要求較高,急需大量專業的護理員。但在訪談的15名護理員中, 85%的護理員的文化程度為小學,15%的護理員文化程度為初中。相較專業的養老服務護理員或一般的護理員,他們的文化程度較低且欠缺專業知識。另外,需要護理的老人數約為入住老人總數282人的一半,但護理員一共只有15名。每位護理員平均要照料9、10位老人。民政部于2001年頒布的《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針對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護老人的日常護理、康復、心理關愛等內容作了明確規定,但是從目前公寓中護理員和被護理老人的人員配比來看,護理人員即便全天候全身心投入到老人的生活起居、日常護理事務中,時間、精力都唯恐不濟,在面對康復活動和心理關愛,特別是需要達到一定的質量要求時,心余力絀之感油然而生。

(三)未通醫保,老人看病、就醫難

公寓入住老人中約有2/3患有老年癡呆、高血壓、糖尿病、腦中風等;約1/6為骨折或外傷手術后需要靜養;約1/6為完全無自理能力或需要臨終關懷。有很多老人還患有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昆明市某老年公寓雖然配備了一些醫療設備,也具備了相應的醫療資質,但是目前尚未開通醫保及相應的報銷體系。老人由于身體原因外出就醫極不方便,但就近在公寓看病所有的費用又必須自己承擔。對于多數老人和其家庭成員來說公寓的基本費用已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如果加上醫療費用每個月少則3000元,多則5000元甚至更多,很多家庭本已拮據的財力更顯捉襟見肘。

三、對策建議

(一)加大財政扶持力度

基于公共財力的公共養老資源,其出發點在于維護社會公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社會公平性。但如果建成后沒有公共財政的后續扶持,放任市場機制的支配作用,那么公益性的削弱、淡化也就在所難免。就近年來云南省財政支出狀況而言,用于社會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也在逐漸增加,是否可考慮將對老年公寓的財政性供方補貼納入到社會保障支出預算內,用后續財政投入來保證公辦養老機構可持續的公益性和福利性。或者可以考慮就每一年財政結余部分,一個可以接受的百分比安排專項基金,用以扶持養老機構。

(二)培養專業人才,完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機制

繼續增加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培訓養老護理員的部分,以此加大公益金的杠桿效應,增加養老專業人力資本。

另外,可考慮政府、學校、養老機構三方合作模式。即民政部門以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一個比例購買服務――在醫科院校設立養老護理員培訓中心。培訓及相關費用由民政部門劃至醫科院校,然后由醫科院校組織師資對養老護理員進行培訓。在此期間,醫科院校可同時將相同的培訓內容開設為護理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必修課或選修課,在培訓養老護理員的同時完成對學生的授課。在此基礎上,以醫科院校自身的學分制改革為契機,鼓勵學生到養老機構進行社會實踐,以社會實踐作為第二課堂。在完成相應社會實踐后,賦以學分,完成課外學分的考察。這樣養老機構既擁有自身固定的養老護理工作人員,又可以得到外部社會人力資源的經常性支持,有望優化養老護理人員的年齡、學歷、專業結構,提升服務水平,改進工作質量;而醫科院校也在擴招背景下的服務社會中開發出新的實踐基地。

還可設計一些鼓勵性的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穩定養老機構人員隊伍。能否參照政府對“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政策,對在養老機構服務期滿后的大學畢業生,鼓勵留任、擇優選拔、扶持自主創業;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每年留出一定崗位數用以針對此類就業的大學生進行定向招聘;在報考研究生、公務員時適當加分、優先錄用,在未來評定職務、職稱時給予一定傾斜。以此增加養老機構的人才吸引力,增強大學生到這類基層服務、奉獻的意愿,客觀上有利于養老機構為自身未來發展引智蓄力,也為分解巨大的就業壓力進行有益探索。

(三)調整醫保政策,實行醫養結合的發展模式,將養老醫療服務納入醫療保險衛生體系

能否考慮建立和開通養老公寓醫保體系,將養老公寓的醫療費用納入醫保體系。養老與醫療的有機結合或許預示著養老事業的一種未來趨勢。昆明市某老年公寓中絕大多數的老年人均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部分老人則為老年癡呆、腦中風、骨折或外傷手術后需修養的;少數為完全無自理能力和臨終關懷的老人。老年慢性疾病是養老機構中老年人的重要開支部分,特別是不能自理的老人,更多時候他們的醫療費用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他費用。建立和開通養老公寓醫保體系,將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入住老人及家屬的負擔。

參考文獻:

[1]張翔,林騰.補“磚頭”、補“床頭”還是補“人頭”――基于浙江省某縣養老機構的個案調查[J].社會保障研究,2012(04).

[2]邱秋英,袁圣慧.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市場前景分析――以廈門市某民營養老機構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04).

[3]王冠.合理調整養老機構的結構和功能[J].社會福利,2011(02).

[4]朱蓉.關于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的探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2(07).

[5]黃莎莎.民營養老機構的發展困境與未來策略分析[J].學術評論,2012(03).

[6]朱海滔.養老服務:金礦待開,人才短缺[J].職業,2009(02).

[7]曲曉鳴.從我父母住入住養老院的醫保困境談起[EB/OL].百度文庫,2012-11-18.

篇9

[關鍵詞]醫學生 醫學人文精神 主體感悟 培育模式

[作者簡介]王夏強(1979- ),男,江蘇如皋人,南通大學校長公室綜合科科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醫學人文教育。(江蘇 南通 226019)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4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社課題“淺論主體感悟式醫學人文精神培育模式”(課題編號:2014SJB612)、2013年江蘇省社科研究(青年精品)課題“淺析醫學人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項目編號:13SQC-073)和2010年度江蘇省醫學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層醫療單位醫護人員醫德現狀研究”(項目編號:JSYRKJ2010-A2-00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3-0183-02

近期,溫嶺、合肥、沈陽等地接連發生了震驚全國的殺醫、傷醫惡性案件,醫患關系緊張已成為醫療實踐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2010年7月1日《侵權責任法》 正式實施后,醫生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紛紛采用防御式醫療方法,加劇了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感,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如何有效緩解醫患矛盾,重拾人民群眾對于醫生“救死扶傷”的信心成為醫學界必須嚴肅考慮的重要問題。要消除醫患之間矛盾產生的深層次因素,在二者之間建立一種良性的互動,這對醫務人員的醫學人文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精神培育要肩負更為重大的使命。

一、醫學人文精神的內涵

1.醫學人文精神的概念。“人文”一詞源自拉丁文“humanists”,意即人性、教養,主要指人類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文化,包含、文化知識、道德法律乃至風俗習慣等人類文化現象。人文精神則是人類發展中形成、發展起來的一種普遍的自我關懷的文化傳統,是對人類普遍性價值的肯定,對“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其最終指向是人的自由和解放。而醫學人文精神存在于以醫學科學技術為中介的醫學實踐過程中,是醫學的靈魂,是在醫療實踐過程中敬畏生命、崇尚健康、維護尊嚴、撫慰心靈,其核心是“以人為本”。醫學人文精神的基本內涵是人文理念和人文實踐,具體體現為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關注,發自內心地關愛病人。醫學人文精神主要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一個是理念層次,即是以人的生命、價值、尊嚴和幸福為主旨,把人的發展完善和精神自由的信念深植于心;另一個是實踐層次,即在醫療實踐活動中,醫務人員應以病人為中心,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維護患者的生命健康權益。

2.醫學人文精神的價值。醫學人文精神是古今中外醫學的共有屬性,“醫乃仁術”“ 醫者意父母心”,中國傳統醫學處處充滿了對他人的同情、關愛與幫助的人文精神和憂國憂民的生命情懷。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指出:“我將盡我所能與判斷力所及,遵守為病家謀利益之信條。”由此可見,無論古今中外,醫學人文精神才是醫學真正的靈魂,主導著醫學的發展,駕馭著醫學的方向,其真正價值存在于醫學實踐的過程中。在醫學實踐中發揚醫學人文精神,能幫助人們克服重重困難,激發極大的生命熱忱,迸發出偉大的創造力,提升主觀精神境界。

3.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醫學人文精神培育是指對醫學生進行的一系列有目的的訓練,使其真正自發地以人類的最大利益為前提,崇尚健康、敬畏生命和維護尊嚴,關注人類身心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并最終成為德才兼備的醫學專門人才。然而,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迅猛發展,醫務工作者在醫療實踐活動中往往忽略了對患者的關懷和尊重,淡化了醫學中的人文價值和人文精神,雖然具體疾病的診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整體醫療滿意度卻不盡如人意。這也提醒我們,加強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已經迫在眉睫,否則必將付出沉重的代價。

二、醫學人文精神培育面臨的現實困境

1.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醫學人文精神弱化的內在原因。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多元文化思潮的涌入,社會上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非主流社會價值導向悄悄影響著大學校園里的莘莘學子。對追求真理等高尚情懷的漠視、缺少道德楷模、不懂得敬畏自然和生命等現象在校園內屢見不鮮。調查研究表明,堅持“報效祖國的人生信念”的大學生占34%,對于一些大學生來說,理想信念好像是離自己很遙遠的事情,出現了不該有的過度迷失和彷徨。

2.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是醫學人文精神弱化的社會原因。醫學人文精神在當前的醫學實踐中往往顯得有心無力,究其原因在于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理論學者、醫院醫生和臨床患者對于醫學人文精神的理解各不相同,學者和醫生難以達成共識,醫院和患者各有側重,醫學人文精神在醫療過程中發揮的導向作用微乎其微。現行醫院管理制度以營利為目的的價值取向、醫患關系簡單商品化、醫生業務行為的趨利性等醫學實際現象,與醫學人文教育的理論要求相去甚遠。醫療實際中形成了醫學人文精神高置理論神壇、醫學實踐我行我素的局面。加之醫學人文教育內容中“遠、大、空”的理論部分較多,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潮影響下的醫學生實際思想狀況結合不緊,缺乏針對性和現實性,使醫學人文精神培育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

3.醫學人文教育滯后是醫學人文精神弱化的現實原因。我國醫學人文教育起步較晚,在普遍重視醫學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輕視人文知識與素質的培養背景下,各醫學院校醫學人文教育課程的組織落實千差萬別,效果參差不齊。2011年復旦大學醫學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有88.7%的院校沒有專門承擔醫學人文教育教學研究機構,73%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專門教材。有研究表明,我國84 所醫學院校人文社會類課程平均課時為62 學時,僅占總課時的1.71%,與歐美等發達國家達10%~20%的課時占比相差甚遠,且多數院校的醫學人文課程開設隨意性較大。相關研究也表明,醫學人文教育中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醫學人文學科建設較緩慢、課程設置欠合理、師資隊伍力量欠缺、人文環境人文氛圍不濃郁等。

4.忽視醫學人文精神培育是醫學人文精神弱化的直接原因。當前醫學人文教育因為傳統教育方式的慣性,直接把相關的醫學人文學科知識灌輸給醫學生,卻對實用性、實效性和實踐性重視不夠,這與人文教育所提倡的行為模式的示范與切身體驗的實踐有較大差距。醫學人文教學過程中錯誤地將人文知識傳授與人文精神培育相提并論,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僅注重理論知識傳授,課程考核手段單一,形成醫學人文課程“走過場”的現象。學生為應付考試和修完學分,缺乏對人文知識感悟內化的過程,對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應用只停留在感性認知的淺表層次,遠不能形成醫學人文價值理念,因此難以從中真正受益。

三、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實施方案

1.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要以醫學生為主體。在當前醫學人文教育過程中,大部分院校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醫學生僅是單純受眾,造成教師上課滿堂灌,而學生興趣索然的現象。因此,要強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教育理念,關注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精神發展需求。科學分析和正確把握不斷變化發展的醫學人文教育實際,把學生與社會大眾關注的醫學實踐困擾納入教育視野,在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的層面給予及時正確的指導。同時,積極開展醫學生自我教育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領悟到人與人之間的人文關懷,從而激發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之情,增強醫學生實踐醫學人文精神的自覺性。學生自主選擇、分析、反思,教師只是在此過程中加以引導,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自身的主體意識,使其不斷反思,最終形成高尚的理想信念和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

2.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要以體驗感悟為主。醫學人文課程的教學形式主要為課堂講授,這種單向傳輸的教學形式,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醫學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識的升華,是將客觀知識和個人的人格特質相融合內化為一種具有個性特點的人文理念,體現為醫學實踐中的思想自悟和行動自覺。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巧妙、自覺地處理知識傳授與人文精神培育的關系,不把教學目標停留和局限在知識的傳授上,而是進一步引導醫學生樹立同情弱者、關愛患者、尊重生命的觀念。因此,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必須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強化學生的自身感悟,廣泛采用以案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式,積極開展課堂討論、課外閱讀及學術研討,鼓勵并創造機會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和觀念,教師還可通過情景劇的表演、互動的講座、直接的角色示范等活動,使醫學生通過自身體驗把人文價值理念內化為醫學人文精神。

3.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要加強社會實踐。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不僅依靠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很大程度上還有賴于社會實踐活動的磨煉。鼓勵醫學生多與社會、病人接觸,多了解病人,熟悉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模式,才能“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對自己的服務對象沒有深入了解,僅憑醫學專業知識,很難真正地做到“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社會實踐活動既是親身體驗的過程,又是反思總結的過程。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對醫學人文知識的初步理解通過實踐再認識,奠定醫學生把醫學人文價值理念內化為醫學人文精神的社會實踐基礎。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還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精神境界,使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得到進一步提升,培育出符合當代醫學需求的醫學人文精神。

4.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要營造人文氛圍。校園文化環境對于培育醫學生的人文精神有獨特的優勢,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理論知識所無法替代的。校園的自然景觀、學校建筑、學生宿舍布置等都具有相應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導向。校園環境、規章制度和師生活動等都滲透著學校德育內容和醫學人文素質教育要求,形成了一個感情豐富、生動形象、喜聞樂見的教育環境。優秀的校園氛圍會逐漸使醫學生的醫德態度、言談舉止和人際溝通趨同于醫務工作者的職業精神和操守。因此,應加強校園整體人文氛圍營造,強調校園規劃、景觀設計和建筑布局的人文教育理念,著力體現學校的醫學人文精神培育意圖。

[參與文獻]

[1]杜宏.醫學人文教育乃醫學教育之根本[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3(6).

[2]葛劍雄,朱永剛.人文精神[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3]朱貽庭.倫理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

[4]楊小麗,劉曉村.重塑醫學人文精神[J].醫學教育探索,2006,5(11).

[5]龐引巧,張京.醫學人文視域下的醫患關系分析與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8).

[6]宮福清,戴艷軍.正確認識醫學人文知識與醫學人文精神的關系[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2(5).

[7]孫靖靖.醫學院校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1).

[8]張大慶,陳琦.中國醫學人文教育:歷史、現狀與前景[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

[9]苗洪霞.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模式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7).

[10]馬靜松,孫福川.醫學人文精神:失落探源與回歸求解[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9(1).

篇10

推進城鄉一體化,是我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

而可持續地推進我鎮城鄉一體化進程,必須要在正確判斷當前發展所面臨的形勢的基礎上,堅持典型引路,注重以項目為抓手,整合資源,以點帶面,重點突破,采取科學推進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的思路和對策,確保城市支持農村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一、老鷹山鎮城市支持農村工作的現狀

(一)經濟概況和基礎設施

我鎮地處工礦區,境內有水城鋼鐵(集團)金河公司、觀音山礦業分公司、觀音山水泥公司、白云石礦、六盤水市鑫源公司、六盤水市佳聯鉛鋅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小河水泥廠、濫壩油庫等十多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旗盛、昌興、大器、泰隆等招商引資大型企業落戶轄區。,全鎮財稅總收入完成10308.4萬元,為年任務9376萬元的109.94%,同比增長38.49%。成為全區第一家財政總收入突破億元的鄉鎮。

境內有貴昆鐵路、株六復線橫貫東西,水納公路、貴煙公路交叉穿越境內,村村公路相通。天然林植被保護完好,有天然林退耕林6.0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4%。全鎮95%以上組通路,70%以上組通自來水,電、電話、廣播電視實現組組通。現我鎮已納入六盤水市第三輪城市規劃修編,六盤水市工業園區、煤化工基地建設規劃,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二)干部人才的管理和引進

近年來我鎮在各項工作中不斷將民主的理念融入了執政理念,探索多種選任方式,營造廣納群賢的用人氛圍。采取群眾推薦與個人自薦相結合,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的辦法推選“村官”,把選擇權交給群眾,真正選出有一定能力和技術,組織滿意,群眾放心的人任村干部。現今,走群眾路線、遇事與群眾商量已成為基本的工作方法。同時越來越多的群眾,也把民主的理念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積極監督領導干部工作,用民主的方法解決矛盾問題已成為主流。

為使各項工作能夠更加有效開展,我鎮積極采用招考、調任、聘用等方法不斷吸納各種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的人才到各鎮直部門和村、居委任職工作或進行專業技術指導。現今已擁有碩士生3名,本科畢業生19名,大專畢業生56名,各種專業技術人員41名,同時已有9名大學生在村掛職,為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推進奠定人才基礎。

(三)各種政策措施的實施和推進

借助國家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鎮政府管理手段的局限性

現今我區財政實行的是“鄉財縣管”的政策,鎮一級的財政收入無法進行自行分配,同時轄區內的很多部門都屬于上級直管。這就使鎮政府在應對很多實際問題的時候,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和經濟調節手段。在現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企業是以獲取最高利潤為終極目標,而政府規劃是以科學可持續發展為行政指南,同時群眾利益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國策。這就使各種大型項目在我鎮建設投產之后,往往會無可避免與政府的總體規劃以及一些民眾的個人利益產生沖突。而在這當中,我們鎮政府是首當其沖站在解決各種矛盾糾紛的第一線,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沒有足夠管理運作的權限,很難對城鄉一體化的推進產生實質的影響。

(二)民眾思想觀念的制約性

我鎮村民因長期受農耕文化的制約,求穩怕亂、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依然嚴重,缺乏經濟發展必需的積極理念和人文精神。雖然物質生活條件比較原來已經改善了很多,但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卻依然如舊。存在決定意識,同時意識也具有很強大的反作用力。隨著物質環境的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會逐漸發生一些轉變,但是由于思想觀念具有很強的頑固性和傳承性,這個轉變的過程會很漫長,往往會由于思想觀念落后于社會現實而阻礙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三)基礎設施不足

雖然我鎮涉農地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但在路網質量以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上與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如我鎮通往外界的水納公路路面段坑洼眾多,致使車輛難以通行;陸家壩村公路洗煤淤泥堆積,無法滿足大型車輛的通行;仁活洞村的三岔地組尚未通自來水,而近期水井多已

干涸,再加上地處偏僻的山間,村名往往要花費數個小時的時間用塑料壺靠人工背水以供家用,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各種基礎設施的不足,致使村民與外界溝通不暢,政府所掌握的信息難以得到及時準確的更新以及各種政策措施在實際工作落實中消耗大量的社會成本。近年來,黨委政府雖然已經在各種政策的扶持下對基礎設施有了大力的投入和完善,但仍然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要求,也成為制約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障礙。

(四)貧富差異懸殊導致各種矛盾和隱患

我鎮原本是由傳統的粗放型種植業為主導的典型農業經營方式,但近年來經濟總量保持了全區第一的業績,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近些年來煤炭工業發展以及各大型項目的落戶。高速的經濟發展為我鎮帶來各種效益和優勢的同時,巨大的貧富差異也無可避免的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帶來了諸多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一些人因貧富差距引發心理不平衡,再加上自身條件的局限和就業壓力的增大,往往會采取違法犯罪手段來獲取不義之財,或對政府的各種福利措施以及征地賠償等工作采取無賴的方式來獲取更多利益,迫使我鎮的治安維穩工作面臨巨大的壓力。

(五)農村勞動力轉移困難

隨著經濟結構的升級,相當一部分企業隨著技術水平的改進和資本密集程度的提高,吸納勞動力數量減少,而農村勞動力由于自身素質、勞動技能、就業觀念等因素的限制,特別是我鎮農村勞動力還對工資要求較高,限制了農村勞動力的進一步轉移。廣大涉農地區還缺乏有效的產業支撐,對促進經濟發展和吸收農村勞動力的就地轉移上明顯不足。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障礙,制約著農業產業化發展.

(六)涉農社區居民持續增收困難

在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集體土地大量轉為城市建設用地,涉農地區居民失去了土地收入,加上我鎮拆違力度的不斷加大,短期內部分涉農地區居民的實際收入可能會部分降低,而涉農地區居民的非農化就業又十分困難,加之生產方式相對粗放,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鎮農業生產的發展。加之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薄弱,農產品科技含量不高,農業信息化網絡尚未形成,商品信息流通不暢,農技專業人員少,整體素質不高,科技設施和技術手段相對落后,農民組織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弱,產、供、銷鏈條不健全,農產品市場準入機制尚不健全,一體化社會服務還不完善,因此不能完全適應日新月異的農業生產變革,。致使部分涉農地區居民的收入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不但增收困難,而且可能下降。

三、對策建議

(一)推進城鄉經濟利益一體化

在各種項目建設投產過程中,征地的賠款難以達到群眾的預期目標而產生的各種事件,是我們基層政府所面臨最頻繁、最嚴重的矛盾糾紛。建議借鑒廣東、重慶等省市已經試驗成功的投資方出資,農民以土地入股分紅的經濟運營模式,從制度層面上緩解建設發展先期投資資金不足的問題,并將農村集體土地升值后的利益保留在農村。實現企業和農民之間的利益捆綁,最終達到互利共贏的目標。這才將從根本上消弭征地拆遷等大型項目中難以調和的深層次矛盾。

(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

借助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的契機,增強城鎮承載和輻射能力,加速實現農村與城市對接。整合城鄉公共服務資源,完成客運站建設,積極創造條件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通過公路等級化改造和各村路面硬化,在有條件的地方開通農村公交車,實現城鄉公共交通快速、便捷。積極支持鐵路沾六復線建設,配合做好繞城環線、畢水興高速公路過境路段等項目建設,努力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

借助煤化工基地等大型項目的建設投資,掙取盡量多的資金,加快各村供水供電供氣、交通通訊、市場物流、金融商貿、信息中介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完善消防、排污、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發揮聚集和輻射效應,促進農村人口和非農產業向小城鎮和中心村轉移,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城鄉之間流動與共享。以農村遠程教育為平臺,整合遠程教育、黨務信息、政務信息、勞動保障信息、醫療服務信息等資訊,實現城鄉信息互動、共享,加快推進城鄉信息一體化。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加快實施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發展農村電信,抓好農村文化活動中心、圖書室等文化活動場所建設。

(三)推進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

著眼于促進城鄉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資,推進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全面優化城鄉產業發展布局。全力支持煤化工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在用水用電用地、項目貸款貼息方面給予優惠便利,積極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做大做強觀音山養雞及石板河養豬產業,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全面加強市場體系建設,以金融、信息、房地產開發、餐飲娛樂等現代物流業為支撐,推進第三產業提檔升級,增強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

(四)推進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

要按照“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和“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要求,加快建立覆蓋城鄉村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強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加大財政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逐步讓農民能夠享受城鎮社保,探索建立可退可轉機制,吸引大批農民創業、就業;實行個人出資,政府補貼,引入商業保險,建立新型農村養老體系,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整合退耕還林補助和地質災害搬遷、困難建房補助等資金,加大對不適宜居住地農戶的異地搬遷和住房困難農戶的建房補助力度,使城鄉居民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助、居有定所。

(五)推進城鄉社會事業一體化

以企業學校移交地方為契機,整合教育資源;改善農村學校教學條件,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實現城鄉教育公平。整合人事、勞動、農技、職教等教育培訓資源,加大對農民和擬外出務工人員教育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素質,增強農民從土地以外獲取收入的能力,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生存能力、發展能力和享受能力。抓好農村文化活動中心、圖書室等文化活動場所建設,促進各種社會公益設施向農村開放,滿足城鄉居民精神文化需要。加強農村衛生院建設,實現城鄉醫療衛生資源共享,構筑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使城鄉居民共同享受優質醫療服務,提高全體城鄉居民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