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心理的影響范文

時間:2023-12-20 17:42: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從眾心理的影響,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從眾心理的影響

篇1

從眾,指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于群體的引導或壓力,而趨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1]從眾心理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阿施提出,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和行為,從眾心理通常是由于個人受到集體的隱形或者顯形的壓力,而改變自己的目標,最終選擇了和多數人一致的意見和行為。[2]

在大學生群體中,從眾心理表現得很普遍,并且已經給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從眾心理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表現

大學生群體是個特殊的社會群體,生活學習環境相對封閉,生活圈小,接觸的人較少,易受周圍老師同學的影響,在很多方面表現出從眾的行為。

在校園中的從眾行為首先表現出消極的一面,例如考研從眾、擇業從眾、選課從眾、戀愛從眾、消費從眾、逃課從眾,有的男生甚至為了和同宿舍的打成一片學打游戲,出現“打游戲從眾”現象。從眾的行為使他們失去了理性的思考,一味地跟風。大學校園的這種普遍從眾現象,反映了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淡薄,沒有主見,缺乏獨立性,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久而久之,大學生的獨創性和個性思維就會受到影響,阻礙了大學生個性的發展,從而抑制了創新思維的形成。長久下去不利于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進而阻礙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然而創新思維的培養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需要在長期的訓練和潛移默化中形成。

校園里的從眾行為除了有消極的一面還有積極的一面,例如自習從眾,可以從同學中學到積極的一面,可以起到相互監督,相互學習的作用,并對自己的學習產生正確的引導。另外,大學生社團在校園的積極從眾作用也不容忽視,社團組織人員應善于利用從眾的積極作用使整個社團得到更好的發展,更加具有影響力。

學校應善于利用從眾行為的積極作用對學生進行引導,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從眾行為的消極作用要分析其原因,根據原因制定相關的方法策略,但是要克服從眾的心理不僅學生本身要努力解決,學校和老師也要積極面對,為學校和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做出貢獻。

三、造成大學生從眾心理的主要原因

從眾并不是盲目從眾,從眾者要根據自己的認知和判斷做出選擇并付諸行動。從眾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來自自身和外界兩方面。

1、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首先表現在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種反映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它是一種積極、有效地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識特征和心理狀態。自信心的個體差異對他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心理和行為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自信心強的人在做出選擇時能夠堅定自己的抉擇,做事比較果斷。反之,自信心較弱的人,遇事多猶豫不決,優柔寡斷,不確定自己的抉擇,易受其他人的影響,這樣往往會出現從眾行為。研究表明,通常情況下,人們發現自己的觀點與別人的不同時,首先會懷疑自己觀點的正確性,而不去質疑別人的觀點,大多數人都會有這種表現,缺失自信的人會表現得更明顯,而最終放棄了自己的想法隨從大家的意見。

自身因素其次表現在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形成自己的認知和判斷。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其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獨立思考可以免受他人思維上的打擾,更容易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創新思維反映在大學生的身上主要是自己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由于大學生年齡和心智還不夠成熟,沒有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并且自身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和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故容易出現人云亦云的現象。如此下去,不但不利于大學生自身的成長,對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2、外部因素

首先,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儒家文化提倡“中庸之道”,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其實“中庸之道”不僅僅是這層意思,但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把其理解為保守、中立、不冒尖。大學生從小就受這種文化的影響,認為凡事要隨從多數人的意見才是最合適的選擇,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更愿意保持和大多數同學一致的想法或行為。

其次,人的“社會性”屬性。人是群居動物,個體往往依賴群體而存在,在做出決定或選擇時,往往會受到群體的壓力,為了避免被孤立,從而會采取從眾的行為,這其實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法。

最后,社會形勢發展變化莫測。當今社會各方面發展迅速,形勢變化比較快,如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的技術層出不窮,大學生缺乏對當前社會形勢的正確把握,不能做出有價值的判斷。

對于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正處于青春期,世界觀、價值觀還沒有成熟,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價值判斷標準,在提出新觀點時容易人云亦云。此外,大學生在學校會比較在乎周圍老師同學對自己的看法,即使自己有新穎的想法,也不說出來,擔心自己的想法會被同學笑話,為了保持和周圍同學一致,最終選擇和大多數人一致的觀點。并且大學生的社交范圍小,周圍除了同學就是老師,相對外界來說比較封閉并且很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內外因素相互作用導致從眾行為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需要大學生自身有意識的克服從眾心理,培養創新思維。

四、如何克服從眾心理,培養創新思維

1、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要培養創新思維,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只能是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想法,更不要提創新。然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自己要有意識地去獨立思考,從小事做起,比如,每次的作業要獨立完成,不管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遇到難題時不要急于征求別人的意見,應該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對癥下藥。

2、學會理智、自信地面對問題

面對各種問題或困難時要求大學生要理智、自信地去面對,不要被面前的問題和困難所嚇倒,冷靜地思考和分析問題和困難的原因所在、不盲目地做決定。這樣可以增加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避免被其他人的思想和行為所干擾,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觀點,逐步培養創新能力。

3、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鼓勵學生進行創新

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首先教師自身要有創新的意識和能力,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采用啟發式教學而不是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或填鴨式的教學,啟發式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思考問題,避免從眾行為的發生,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在全班形成一種無所顧忌,自由發言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

4、發揮學生社團的主體作用

大學生社團在激發大學生創新潛力、提高大學生創新實踐和動手能力,形成創新氛圍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社團中吸納了不同專業領域的大學生,不同專業知識相互交叉、融合,碰撞出新穎的思想火花。

大學生社團可以通過舉辦各類講座競賽、辯論賽以及其它培養創新思維的活動,積極帶動大學生參與,在校園形成有創新意識的氛圍,逐步培養大學生自身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五、結束語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學生喜歡“扎堆”,喜歡“跟風”,不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比較循規蹈矩,缺乏獨創性的精神。我國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尤其是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改變大學生的墨守成規和從眾的心理,發掘潛在的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鼓勵大學生培養創新思維,克服從眾心理,不僅關系到自身的發展,更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敗之地。針對大學生的特點,采取措施克服從眾的心理,同時也要發揮從眾的積極作用,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努力使我國成為創新型國家。

【注 釋】

篇2

【關鍵詞】揚棄 反思 統一

高中英語新課改是英語教學上的又一大創新, 它對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素養提出了更高和更多樣化的要求。因而,在這一場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教師正面對著一個新的課堂環境,新的課程研究模式,一個要求教師角色向廣度延伸、向深度擴展的時代背景。在這個傳統教育方式與現代教育方式激烈對峙的轉型時期,必然交織著教師的退縮、彷徨、奮進的各種心態。當然作為一門語言的教與學,高中英語新課改是適應時代的更新的要求,教師應以積極的、開放的心態對待英語教學上的這一創新,要從多方面對高中英語教學進行改變。現在我就在高中英語新課改之初我的理性認識和實踐,以及在這一階段課改實行后我所進行的反思談些個人粗淺看法。

一、倡導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新課改時要從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單向傳授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師生思維互動的教學方式,以知識為本的教育觀念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

新課程的教學活動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新為目標,更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活動的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愿望, 教學活動中要采用有利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在每個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它可體現在不同類型的英語教學活動中。

在新課改中,我們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設計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應按照學生的學的規律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要改變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大量時間不是老師講就是聽老師與其它學生講的被動“聽”課的局面。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為每個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提供廣泛的可能性。正如葉瀾教授在實施《新基礎教育研究》課題時指出,“改革的第一步是從‘還’字做起的,即‘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

二、倡導靈活又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實際外語教學中沒有十全十美的教材 ,也沒有完全適用的教材,任何教材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都有取舍和調整的余地,新教材也不例外。為了便于教材內容的更新,新課改沒有規定教學的具體內容,它將教材內容改變為模塊課程設計。由于模塊短,容易調整,教師可以不斷更新內容。這就為實施新課改的教師對教材的使用創設了靈活的空間,但同時也為教師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倡導階段教學要進行問卷調查

教師教學最忌諱只是埋頭教自己的課本知識,而不知學生的想法,即不知學生怎么學?學會什么?想學什么?還有什么學生需要學?教和學應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矛盾體, 作為矛盾雙方的教師與學生如何能做到共同反思教學與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及時加以改正,對于順利實施新課改教學任務是至關重要的。而在階段教學中適時進行問卷調查就是一種能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做到“知己知彼”,從而改進教學方法的好措施。

四、倡導集體備課, 博采眾長。

高中英語教師若要想讓自己的每一堂課都上出新意,推陳出新,備課是個十分關鍵的步驟。英語教師要力圖把每一堂課都當作提高自己教學質量、指導課堂教學、拓寬自己專業眼界的機會。備課時要作到備教材、備學生,力求將課備精、備細。備課內容要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隨天氣的變化而變化、隨班級的變化而變化、備課過程中要加強備課組成員的分工與合作,有經驗的教師要能帶動新教師大膽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避免新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作無用功,力求使新教師盡早適應新課改, 同時新教師年輕有朝氣,觀點新穎,經常會給老教師的教學定勢思維帶來新的沖擊。在這種新思維的影響下,老教師可對原有的教學思路進行適當的調整,力求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反之,新教師應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聽課,多方面閱讀教材知識,力求迅速提高自身教學素質.新老教師要經常交流,做到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有經驗的教師要多上示范課,新教師要多上匯報課,并做到課后及時地客觀評課,力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由于新教材涉及的知識面廣, 在備課時還要積極地與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有效的交流與學習,實現跨學科備課。

當然, “教無定法”,高中英語教學方式不可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 任何一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都不可能滿足不同學生不同時期的各種需求,它要求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挖掘自身潛力,能靈活又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合理地選擇和巧妙地設計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這次英語教學的重大創新也讓我充分意識到新課改的成功不是輕而易舉的或能一蹴而就的,它不但要求實施新課改的老師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它,還要求教師具有足夠的創新意識和奉獻精神,并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使自身在這場英語教學改革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佚名2006. 高中英語新課改的探尋 [J]

[2]程曉棠2006《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解讀[S].

篇3

關鍵詞:護理干預;腫瘤患者;PICC導管;依從性

經外周置人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靜脈穿刺插管,其導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靜脈,是90年代初期引入的靜脈輸液技術,用于為患者提供中期至長期的靜脈輸液治療(7 d~1年),特點是成功率高,并發癥少;不易脫出,液體流速不受的影響;保留時間長,最長時間可留置1年;尤其適用于腫瘤化療患者,可有效或減輕反復穿刺的痛苦,保護患者的外周靜脈,減少化療藥物滲出所致的周圍血管壞死的危險,保證化療全過程的順利。部分患者對置管缺乏正確認識,使置管效果受到影響。為了提高置管效率和腫瘤患者對PICC置管的認知程度,我們對置管患者進行規范化的健康教育,取得較好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科住院行化療的腫瘤患者共95例,其中,肺癌36例,肝癌12例,直腸癌23例,食管癌12例,宮頸癌2例,胃癌10例,。所有患者按住院次序單雙號隨機分為干預組47例和對照組4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用藥及病情等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均使用化療藥物及護肝營養免疫支持治療。對照組;按照常規看到醫囑進行健康宣教,干預組:在常規基礎護理上實施護理干預并根據患者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包括皮膚情況、凝血功能、穿刺部位血管、營養狀況、心理狀態等,制定針對性置管方案。

2護理干預措施

2.1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護士主動關心患者,與患者溝通交流,詢問病史,評估患者的情況,跟醫查房,了解患者治療方案,經評估有PICC置管適應證時,向其推薦PICC導管。

2.2做好置管前的準備工作 由取得穿刺資格證的護士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把留置PICC導管的目的、必要性,置管過程,大致留置時間,告知患者及家屬,讓患者及家屬了解PICC導管,提高患者及家屬對PICC導管的認識。評估患者對治療的心理承受能力,準備程度,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消除緊張心理,積極配合置管。

2.3簽訂同意書 由取得穿刺資格證的護士負責向患者簡述留置PICC導管的操作方法、步驟及配合過程。在有醫囑和患者及家屬充分知情的情況下,簽訂書面知情同意書。

2.4留置后的工作 做好PICC導管留置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并向其講解有關PICC導管的護理知識、常見的并發癥及其預防措施,讓每位置管的患者均能掌握PICC導管的相關知識及護理注意事項,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逐一為患者解答,排除其顧慮。

2.5加強健康教育,增強防護意識 健康教育的方法,通過對置管患者及家屬的評估,主要采用"看"、"講"、"示"、"練"四字教育法并制作PICC置管健康教育手冊,予留置PICC導管的患者人手一冊,由穿刺護士負責講解。

2.6建立出院患者隨訪機制 發放PICC電話咨詢卡,方便患者隨時咨詢;門診設有專門的PICC診室,及時處理各種問題,預防并發癥。有研究資料表明,高達80%患者擔心出院后的導管護理由此可見,對于出院須帶管維持的患者及家屬,掌握相關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3結果

3.1知曉情況干預前大部分患者及家屬都對PICC不知曉。

3.2置管意愿兩組行PICC置管依從性差的原因比較,見表1。

3.3經護理干預后兩組對PICC置管的依從性的對比,見表2。

4討論

經靜脈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給藥途徑之一,但由于許多化療藥物為化學制劑及生物堿制劑,對血管的損傷破壞較常見,而且化療周期長,傳統輸液方法可使血管變細、變硬、彈性下降而致穿刺困難;加之化療藥物外滲,導致局部組織變性壞死時有發生,靜脈炎發生率高達60%~78%使用PICC置管可有效避免化療藥外滲,減輕對血管的損傷,護士可獨立完成,成為靜脈通路的最佳途徑。由于患者對PICC導管知識的缺乏,影響其對PICC置管的認可,造成了置管依從性的低下。如何讓腫瘤患者認同PICC導管留置術在治療中的優點,提高PICC置管的依從性。良好的護患關系、全面的健康教育、嫻熟的置管技術、置管后嚴格的護理行為、出院后的隨訪機制等,可有效提高患者置管的依從性,為患者提供最優化的治療方案。每個人各自的心理應對能力,護理干預時盡可能有針對性、重點放在置管后,注意事項上。患者不但需要護士的經常觀察與護理,還要有能力讓患者學會PICC置管的自我護理,滿足患者的自理需求,不斷提高患者的自護意識和能力,學會家庭護理。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延長管道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鄒勤,謝娟,陳民宵,等.PICC置管后肢體腫脹的護理及研究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07,15(9):1367-1368.

[2]湯小萍,韓留娣.PICC置管在腫瘤患者化療中應用及護理[J].現代腫瘤醫學,2008,16(2):326-327.

篇4

關鍵詞:大學生從眾心理對策

當代大學生從眾心理在學習、工作、生活方面表現較強。從眾心理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作用,高校教育者應努力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從眾心理,可以培養當代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個性品質。

1 大學生從眾心理的主要表現

1.1 學習從眾

大一新生入學報到前,通常由輔導員老師自由安排宿舍,一學年時間過后,便在學習、工作、生活各方面表現出較大差異,出現 “兩極分化”現象。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班級學分加權平均分、優異生總數、獲得獎學金人數、補考人數等方面各班級各宿舍差異明顯,文明宿舍通常比較集中在優良學風班、先進班集體內。班級、宿舍成員常一起跟風參加各類英語、駕照、考研、考證等輔導班,這是比較積極的從眾行為[1]。

1.2 生活從眾

現在大學校園中,既有“吃得高檔、穿戴時髦、玩得夠派”的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也有家庭較困難的同學在從眾的大環境下,不考慮家中父母掙血汗錢的難處,過生日、發獎助學金大吃大喝、整天玩游戲、比吃比穿比玩比享受。

1.3 作弊從眾

近幾年,大學生面對各類考試流行一句話:“不看白不看,看了不白看”,為數不少的大學生平時不好好學習,都想投機取巧走捷徑,臨時抱佛腳,作弊方式花樣百出,考試不作弊的同學被其他屢屢作弊成功的同學笑為“傻瓜”。

1.4 就業從眾

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不顧自身實際條件、興趣特長、社會需求,盲目追求大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千軍萬馬一味搶“公務員”飯碗,無主見隨大流,一味聽從父母、親戚朋友、老師、同學的意見,這是大學生擇業過程中比較嚴重的從眾心理。

引發大學生從眾效應最值得注意的是“班級效應”和“宿舍效應”。恩來班、省先進班集體、考研宿舍、黨員宿舍在班風、舍風中的作用很大。反之,網游宿舍、煙酒宿舍、逃課、戀愛成風班級等從眾行為往往會導致班風、舍風消極落后。因此,要積極支持和誘導大學生從眾心理的積極作用,及時控制大學生從眾心理的消極作用。

2 大學生從眾心理的對策

2.1 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學生群體易產生從眾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目標不明確。

教育者應經常深入到學生宿舍、班級中去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工作,教育大學生在各項學習、工作的競爭中要有爭創第一和敢為人先的精神。要重視建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應該破除對權威的盲從,要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班級輿論氛圍,同時,還應積極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面對紛繁蕪雜急劇變化的社會,大學生群體會產生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的問題,如思想困惑、學習障礙、人際關系糾紛、戀愛矛盾等。因此,高等教育者應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困惑,提高他們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

2.2 大力發展校園文化,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大學要多開展一系列學科競賽、科研活動、文化藝術活動、體育活動,努力營造良好的學術交流和人文關懷的氛圍;要重視高校班級建設和宿舍管理,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和安全、文明、有序的宿舍生活環境。另外,要充分發揮各類學生社團、老鄉會等組織的作用,教育者要加強對各類學生社團組織的管理和引導,那些有感召力的老鄉對大學新生影響較大,容易導致“從良則良,隨莠則莠”的結局。社會、學校要注意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營造一種正確的社會輿論,如召開座談會、主題班會、團日活動,通過辯論賽、演講比賽、素質拓展訓練、社會實踐、黨員義工進社區等活動,使大學生提高獨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深人社會了解民情,增加人生閱歷提高綜合素質。作為高校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成為大學生學習的典范,高校可采取輔導員助理、班主任助理等方式選拔高年級品學兼優的黨員或學生骨干參與低年級班級管理和引導[2],進行黨建帶團建、老生帶新生結對活動,給大學生提供一個可學習的榜樣平臺,逐步培養大學生的“自學能力+自覺性+自控性”,使他們學會在大學里有效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總之,當今社會資訊發達、物欲橫流、社會風氣比較浮躁功利,大學生在這種改革開放新形勢下接觸新鮮事物多而快,思想活躍易偏激,行動積極易沖動、心理波動大欠成熟,高校教師要有意識地發揮大學生從眾心理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推進大學生學習生活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還要耐心疏導大學生消極的從眾心理,及時制止他們的不良從眾行為。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大眾心理;展示空間;上海自然博物館;照明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 [文獻標識碼]A

一、大眾心理概念解讀及主要特性

大眾心理是指一段特定的時間內社會及其群體所呈現出來的統一化的、規律化的心理狀態,可基本表現大多群眾的情緒基調、共識和價值取向。[1]大眾心理的概念不僅僅可以通過這樣系統的一句話概括,還可以通過其字面的含義進行解讀。首先,大是指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主體人群,同時是能夠接受任何傳媒途徑所傳達的信息的人群。其次,心理是人們在精神方面意識形態的體現,是以個體的形式存在于人們內心或大腦中、他人無法體會的心靈感受。而大眾心理的產生需要一定的傳播媒介來刺激和激發,它是立體化的,是人們思想和情緒達到變化的過程,從而使人們有所感所思。因此,大眾心理是指具有意識的社會群體通過傳播媒介而達到的心理特點與心理狀態。嚴格來說,大眾心理并不屬于心理學的知識范疇,但也存在于心理學之中,同樣具有心理學中社會心理、知覺心理等心理學的特性,是一種與人類情感更貼近的表達方式,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大眾心理是將心理學與普羅大眾生活中的一些個性心理活動和感受相結合的一種情感表達。當人們處于一種新的環境時,其感官與心理聯合產生的體驗就是大眾心理的一部分,而這些不同的心理體驗也同樣對應著大眾心理中的部分心理特性。

1.知覺心理

知覺心理是人們在接受外界事物刺激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通過直接作用于感官來達到促使人們觀察、了解事物的目的,利用受眾的直接知覺來接受信息,間接知覺來總結經驗,是人們認知活動的開端。知覺心理受到人們直觀感受的影響,其中空間秩序和人的通感與聯覺(即人們通過外界事物的刺激能夠產生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視覺的統一)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2.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公眾輿論或多數人期待的行為方式。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從眾心理是帶有一定貶義性質的,多指社會中“隨大流”“跟風”等現象。但同時,從眾心理具有促進社會形成共同規范、共同價值觀的功能,一個社會需要有共同的語言、共同價值觀與行為方式。[2]而對于接觸新鮮事物的大眾來說,從眾心理更偏向于一種求知心理和獵奇心理,即從眾心理中的求知性與新奇性。人們通過對事物的所觀所聽從而形成心理上的所感所思,受之于眾而感知于心,這種體會既是普遍的,同時也是個性的。

3.色彩心理

英國著名的學者約翰?拉斯金曾經說過:“當你在繪畫時,你在畫布上添加的每一塊顏色都會因為你在其它部位添加的別的顏色而有所不同。”[3]色彩心理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意識反映,不同波長的光作用于人的視覺器官產生不同的色感,使人產生某種帶有情感的心理活動。人們的年齡、情感、和情緒等因素影響著對色彩的心理感受,例如看到紅色時想到熱情,看到黃色時想到溫馨等。色彩心理也是人們接觸設計作品與空間時最為直觀的心理特性。

二、大眾心理在展示空間照明設計中的應用

如果說照明是展示空間的靈魂,那燈光就仿佛是靈魂的指引,既照亮了展陳,也為人們營造了賞心悅目的欣賞氛圍。通過對大眾心理的了解進行展示空間的照明設計,站在大眾的視覺角度,進一步體會大眾的心理感受,也是一種營造空間照明環境的方法。筆者將以上海自然博物館為例,分析大眾心理中部分心理特性在其照明設計中的應用和影響。

(一)利用知覺心理營造空間真實感

在展示空間的照明設計中,知覺心理的應用多體現在其空間性與通感性上,從而呈現出展示范圍的空間感和內容的真實感。

首先,展示空間中人們的知覺心理來源于對空間環境的直觀感受,因此利用燈光營造空間秩序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人們按照地面上、或墻壁上具有指示性質的光斑行走,這樣的燈光可以通過射程較遠、色溫較為舒適的筒燈或射燈達到空間導向的效果;自然光的結合也使人們能夠在出入主題展廳時與外界得到某種關聯,上海自然博物館通過建筑物的外形來確定窗戶方向與形態,采用自然采光的兩種基本模式――側向采光和頂部采光,達到空間與空間、人與空間之間的連接[4](圖1);在“生命長河”展廳,懸掛在半空中的海洋動物模型燈光設置根據人流走向、人的視覺習慣進行布置,調整射燈的照射角度,避免眩光的產生(圖2)。

其次,知覺心理強調人的通感與聯覺,即人們通過外界事物的刺激能夠產生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視覺的統一,從而得到更具體的心理體會。在展示空間中,通覺與聯覺需要讓人們參與到展示的內容中,結合燈光營造出的真實氛圍來體會。在上海自然博物館中,動植物演化區域的展柜里運用了軟包天花的燈光處理方式,結合設置在角落的兩盞LED窄光燈進行局部照明,同時展柜下面設有一個可以排放氣體的小孔,參觀者走到展柜前不僅可以看到柜子中的動物模型,還能夠聞到相應的氣味,對所營造的場景有更深入的體會(圖3);鳥類展館中某一展示區域,眩目流動的燈帶起到了指示性的作用,讓人們對所看到的知識一目了然的同時也能夠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溝通(圖4)。

(二)利用從眾心理萌生新奇感求知欲

在展示空間中,人們根據個人喜好觀賞展陳區域,并帶著一定的好奇心進行研究和探討,形成自己獨有的思想意識。因而在展示空間的照明設計中,更多的是利用從眾心理的求知性與新奇性進行燈光布置。

首先,求知性心理具體表現為:對國家大事和國際形勢的求知欲望、對自然科學知識以及社會科學知識領域的探索、對自己專業興趣所在的求知欲望等。[5]而展示空間中人們的求知性心理一般體現在展示板和展柜的陳設區域。上海自然博物館中展示板周圍采用可以單獨調光的導軌射燈,并且根據展示板的形狀和大小進行布置,同時為了保持天花板的整潔,選用尺寸、系列相同的燈具,并且為了防止直接和間接眩光,燈具上都配有擋板等防眩光的配件,使人們能夠舒適閱讀展板上的文字(圖5)。展柜的燈光布置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軟包燈光形式之外,還在大型展柜周圍設置面凹槽,安裝線性熒光燈帶,產生柔和漫射的均勻燈光,同時展柜內采用小型LED燈珠與防紅外線的保護膜相結合,使展品暴露在紅外線照射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既使人們感受到了展示內容的知識性,又對展品進行了保護,一舉兩得(圖6)。

其次,從眾心理的新奇性促使人們對展示空間產生新奇心理,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視覺刺激和感官體驗應用在展示當中,空間面積上要相對大而空曠,借助舞臺燈光的照明形式對空間進行照明,凸顯身臨其境的展示氛圍。上海自然博物館中的“走進非洲”展廳運用了多種營造舞臺效果的燈具,例如景幻燈、天幕效果燈、追光燈和電腦燈等,控制燈光照度和照射角度,避免直射動物模型防止曝光,結合可以收起、放下的幕布播放動畫,使人仿佛真的置身于非洲遼闊的草原之上(圖7);動物標本展示區采用重點照明的方法,利用電腦遠程控制的成組LED射燈及筒燈對標本進行照射,對毛發、頭部進行重點照明,對局部具有特色的皮毛、脈絡進行均勻照明,突出紋理細節,增加光影效果,展現標本的生動性和真實性(圖8)。

(三)利用色彩心理促進情感體會

在展示空間中,人們會根據肉眼看到的色彩對空間環境產生進一步的心理感受,融合燈光與色彩,營造出該空間獨有的主題氛圍。上海自然博物館中“宇宙起源”展廳,整體采用藍色的環形熒光燈帶與導軌燈相結合,在藍色熒幕和展板的背景襯托之下凸顯宇宙的神秘感。同時因為空間環境光較暗,而出口處與下一個空間的連接較明,為了避免明暗空間交界處燈光對人們眼睛產生的刺激,設計師們在這個區域設置了一些照度相對低的展柜和展板,使人們能夠適應明暗光線的變化(圖9)。

三、結語

光可以是我們探究室內空間,建立視覺層次的強大媒介。[6]展示空間中的照明系統是以具體而精準的形式傳播光源,通過燈光的設置和應用使人們由認識到產生情感和意志,從而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大眾心理是存在于人們內心的、并非直觀的一種意識形態,有時它能夠通過人們的語言表達出來,而有時卻“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照明是具有心理價值的,大眾心理與照明的結合是一種新的嘗試和突破,也是展示空間獨有的一種空間特性。如何在進行照明設計的過程中將大眾心理的特性融入其中,探索新的燈光布置和照明方式,使人產生更多的心理變化,是我們今后仍要繼續研究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徐奉彬.大眾心理在廣告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5(1).

[2]侯桂紅.從眾心理現象分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7(1).

[3]王子健,馬振慶.色彩心理作用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大舞臺,2013(2).

[4]姜萌.博物館自然采光的設計與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0.

[5]王悅.受眾心理對大眾傳媒的影響――受眾選擇心理在大眾傳媒中的定位[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1).

篇6

卷煙作為一種特殊商品,有著高額的利潤空間,卷煙經營戶為了獲取不法收入,就鋌而走險,從事違法卷煙經營活動。為了維護正常的卷煙市場秩序,維護國家利益,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加強卷煙市場管理,打擊違法卷煙經營行為。為了從根本上制止違法行為的發生,就必須做好違法戶的違法心理研究和分析,從中找出根本的對策,一般來說,違法戶的違法行為受到以下四種心理驅動:一、僥幸心理

僥幸心理是人對自己能夠逃避法律追究的自信想象或可能逃避法律制裁的賭注心理,僥幸心理是絕大多數違法卷煙經營戶共有的心理,產生僥幸心理的原因:1、過去曾有過違法經營卷煙的經歷,但其違法行為未被查處,自信此次違法依舊能不被發現;2、自認為違法活動計劃周密,偽裝巧妙,事情辦得隱蔽和謹慎,不會被查獲;3、低估專賣管理部門的執法水平和辦案能力。

對于抱有僥幸心理的卷煙經營戶,煙草專賣部門必須加強專賣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卷煙經營戶的守法經營意識,從思想上杜絕違法的僥幸心理。其次,要加大市場檢查力度,對卷煙經營戶的違法行為要早發現、早查處,始終保持卷煙市場打假的高壓態勢,做好卷煙市場凈化工作,讓違法戶明白沒有查不出的煙,沒有辦不了的案,任何人都不會逃脫法律制裁,只要存在違法行為就會被查處,違法經營卷煙不會有好的下場。防止卷煙經營戶抱有僥幸心理,避免違法經營行為的發生。

二、從眾心理

“從眾”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現象,通俗地說就是“人云亦云”、“隨大流”,大家都這么做,我也就跟著這么做。有些卷煙經營戶原本守法經營卷煙,但看到周邊的人在從事違法經營活動,并且能夠從中獲得違法收益時,得到好處時,這些卷煙經營戶可能受其影響,就會產生從眾心理,守法經營的意識會動搖,于是加入違法經營戶的行列,從事違法經營卷煙的活動。

為了避免守法的卷煙經營戶產生從眾心理,必須對違法經營卷煙的行為及時查處,讓其看到違法經營不會有好的結局和下場,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守法經營戶也就不會產生從眾的心理,避免產生違法經營的模仿效應。

三、委屈心理

委屈心理是一種情感上的宣泄,有這種心理的違法戶多是中小經營戶,由于其供貨級別比較低,在暢銷卷煙的供應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或者由于配送服務不到位,卷煙沒有及時得到供應,“為什么別人都有卷煙供應,唯獨不供應我呢”,特別是一些心理比較脆弱的經營戶,往往就會產生委屈的心理,做為情感的宣泄,這些卷煙經營戶就會對我們的服務就產生不滿,對我們的專賣管理工作產生抵觸情緒,為了使委屈的心理得到彌補,就會從事違法卷煙經營活動,以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在對這類違法經營戶的管理上,應當堅持以教育為主,處罰為輔,避免產生抵觸情緒,積極向他講解專賣法律法規知識,提供個性化服務,做好對其的服務工作,在卷煙的供應上可以適當的予以照顧,促使其要守法經營。

四、仇恨心理

仇恨心理,是指人體受到刺激而引發的對社會或個人的強烈不滿和憤怒的一種心理狀態。對煙草專賣執法存在仇恨心理的違法戶是重點違法戶,他們多次被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處罰過,從心理上排斥煙草專賣執法行為,總感覺煙草執法人員有意和他過不去,感覺煙草專賣主管部門對他的處罰不公,處罰太重,是專門針對他的行為,從而抗拒、排斥檢查,對煙草專賣執法產生了仇恨心理。

卷煙經營戶產生仇恨心理的根源在于,其違法經營行為被查處后,他要么抱怨自己的違法手段不高明,被煙草專賣部門查到了;要么算是自己倒霉,走了“霉運”,要么是懷疑有人在暗地里搗鬼,有意和他過不去,就是不會從根本上考慮自己違法的思想根源,內心上不服輸、不認罪,缺乏違法意識,思想上的抵觸情緒較大。

篇7

【關鍵詞】女性審美消費心理 女性酒水 包裝設計

1 女性審美消費心理

1.1 追求美的心理

“美”是女性追求的永恒話題,在生活中,女性希望自己是美的。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人們的審美意識也在不斷提高,精明的商家懂得用個性、靚麗的包裝來吸引女性消費者,賺足眼球才能引發消費者的購買欲,從好奇到探索的心理轉變,自然而然引發了消費者的購物沖動,也就形成了一次消費過程。

1.2 自我意識的滿足

女性的心理意識是獨特的,有別于男性的。美國女作家黛安萊克曼所著的《氣味、記憶與》一書提到兩性腦部奧妙的區別:“女性的大腦比男性輕10%~15%,但女性的神經元卻有更多的聯結。研究所顯示女性較長于思量和情感相關的事物,情感經驗的聯結和記憶在女性身上比男性身上更密切。”[1]除了物質上的滿足,自我意識的滿足在女性酒水包裝設計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女性的自我意識是極強的,女性消費者希望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能極大地滿足其自我意識的需求。只有充分理解女性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才能設計出真正符合其消費心理的設計,滿足女性消費者的自我意識,從而贏取消費者的認同。

1.3 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也是女性消費者的一種消費心理,從眾心理是一種受外界影響而形成的個人行為。這種心理現象是十分普遍的,尤其是女性更加容易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從眾心理是種在認知、決策及感受上作出符合大多數人和社會輿論的行為表現。女性愿意將自己覺得滿意的物品分享給自己身邊的朋友,這可以使商品在適應人群中的口碑快速傳播開來,口口相傳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廣告方式,進行過消費的消費者會帶動周圍的消費群體,成為新的消費者,周而復始,就造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2 女性審美消費心理與酒水包裝

想要設計出受女性歡迎的酒水包裝,首先要懂得女性的審美消費心理。要在尊重女性思想的同時迎合女性的審美。商品包裝上除了有產品的基本信息以外,更多的是設計師對產品的設計。只有符合女性消費者審美的設計才會使消費者愿意進一步了解此類商品。

在中國古代社會,最早的酒水包裝是大大小小的酒壇子,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演變成今天超市里琳瑯滿目的酒水包裝,再將其細分類,啤酒、白酒、雞尾酒、葡萄酒等類別應運而出。如何在這種類繁多的酒水商品中脫引而出、吸引女性消費者的目光,就是設計師要掌握的一門不容忽視的技能。

以RIO雞尾酒為例,據統計,RIO雞尾酒的消費群體中有79.55%的消費者是女性,之所以RIO雞尾酒會如此受女性消費者的歡迎,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在酒水口味上,RIO雞尾酒選擇了眾多的口味來吸引消費者,同時也形成了雞尾酒不同的顏色。RIO雞尾酒的包裝設計也是一大亮點,它采用透明磨砂質地的玻璃瓶,可以將雞尾酒的顏色透出酒瓶,又有種模糊的即視感,讓女性消費者體會到色彩的朦朧美感。RIO雞尾酒的瓶型設計采用了流線型的設計讓女性更有想品嘗其味道的沖動。由此形成購買欲望進行消費。由視覺上的刺激轉化為心理上的影響,女性消費者容易受情感影響,形成購買欲望乃至行為。這就是商家運用包裝設計來進行的一種銷售手段。

除了普通玻璃瓶形式的包裝,RIO雞尾酒還有易拉罐的包裝形式。當女性兩三好友出去野餐時,基本沒有條件找到開瓶器這一類的工具,這時候易拉罐裝的酒類飲品就成了最佳的選擇。女性不同于男性,有時女性飲酒只是為了制造一種氛圍,大部分女性對酒水需求量還是較少的,易拉罐裝的酒水既輕便,方遍攜帶又小巧,可以隨手裝進女性包袋中也不會有飲用不完的尷尬場景出現。無論是攜帶、開啟、還是酒量上都給了女性人文方面的關懷,為女性提供了一個更加便利的飲酒條件。

3 如何設計出符合女性消費心理的酒水包裝

女性的審美消費心理是獨特的,所以要針對女性審美消費心理做出符合其審美消費心理的包裝設計產品。 在酒類包裝設計中,應從以下三個點出發,才能營造出符合女性審美特征的酒類包裝設計。

3.1 色彩美

酒水包裝中色彩的應用是最直觀的。據調查,人們被色彩所吸引的注意力約為80%,這充分說明了人們在對物體產生第一印象時,往往先記住的是他的色彩,搭配協調的色彩,更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女性很容易受情感影響,所以說符合女性審美心理的顏色搭配更加吸引女性消費者參與到購買流程中來。例如九朵玫瑰花汁飲料,它采用了玫瑰紅的顏色,來體現產品原料的同時,還抓住了女性偏愛柔美色彩的視覺特征,使女性對其產生濃厚興趣。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酒水都采取透明玻璃瓶來作為酒水的承裝容器,這在凸顯酒水獨特顏色的同時,還抓住了消費者的眼球。繽紛多彩的酒水顏色體現了酒水不同口味的界定,給了女性消費者更多可以選擇的空間,不同顏色的運用使消費者聯想到不同的口味,充分調動了消費者的視覺與味覺體驗。

3.2 圖形美

圖形是僅次于色彩的視覺要素,不同的圖案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女性消費者更親睞那些優美、柔和、卡通類型的圖案,有些商家即投其所好,生產不同的包裝。調查結果顯示這種包裝會使產品的銷量有一定幅度的增高,也說明了女性消費者追求酒類包裝圖形美的心理。例如RIO雞尾酒針對女性推出了凱蒂貓限量版雞尾酒,自從推出后網絡銷售以及實體店面常常會供不應求,雖然只有兩種口味,但仍然很緊俏。RIO的包裝采用了人們熟知的凱蒂貓這個經典的可愛形象來作為包裝上的設計元素,再搭配適當的顏色就可以滿足女性消費者追求美得心理,從而引導女性消費者對產品產生好的情感而進一步使消費者產生購買欲望,很多女性消費者能從眾多同類酒水商品中快速瀏覽到該品牌的酒水并形成印象。

3.3 文字美

產品包裝設計中所應用的文字不但起著推介和說明的作用,還能通過文字創意設計,增強該包裝的藝術魅力,從而引起消費者的注意[2]。設計師不僅僅要在色彩和圖案上注重女性審美,文字的攢寫以及形式上也要適當照顧女性的審美以及自我意識。市面上一些女性酒水包裝并沒有華麗的色彩及圖形,但文字上體現的人文關懷卻贏得了女性消費者的青睞。如“美女就愛小任性”(白酒)、“醉月”(櫻花、玫瑰酒)都會使女性消費者產生美好的聯想,從而產生好感最后進行消費。

要滿足女性消費心理,只滿足以上三點是遠遠不夠的,設計師還應注重包裝的細節、瓶型設計、版式設計、包裝方式和人文關懷等方面。使酒水從包裝上引導消費者,達到滿足女性消費心理,使消費者與商家達成一致。

綜上所述,女性消費者在社會中已經占據越來越高的地位,女性已經成為了大多數購買行為的主要群體。伴隨著社會發展,物質條件再也滿足不了女性的要求,只有滿足女性心理上的需求,才能使女性形成購買行為。作為酒水包裝、不但要在視覺上滿足女美、自我及從眾的獨特消費心理,還要在細節、人文關懷等各方面滿足女性心理,才能設計出更貼近女性心理的酒水包裝設計。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大學生;攀比;人生觀;教育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08-0278-01

在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21世紀,伴隨著人們的不僅僅是生活條件的提高,思想的變化,還帶來了一些盲目與他人攀比的不良心理。作為接受了新生活的大學生也是難逃“攀比惡魔”的魔爪。例如比吃喝,比家庭,比穿戴,比手機,比電腦等等現象已在大學生蔓延開來,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一、攀比現象的產生

攀比在心理學上被界定為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特征,即個體發現自身與參照個體發生偏差時產生負面情緒的心理過程。人際關系學說指出,當人們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時,如果過分注意別人的看法,往往會強化從眾心理,導致虛榮心理的產生。所謂虛榮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自我客觀價值的自我虛構。在大學生中攀比心理主要體現在衣食住行的方面,穿衣的牌子,吃喝的檔次高低。典型的就是現在大學生的蘋果套裝:蘋果手機、蘋果電腦、蘋果平板。很多來自家庭不大富裕的同學也要求家長買這些物件,只是為了不讓同學看不起自己。

攀比心理的產生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原因:(1)社會的大環境是大學生攀比心理滋生的原因;(2)父母從小的教導;(3)大學生相互之間的攀比。

1.社會的進步原因。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迅速騰飛,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值得提高。各種優秀的品牌為人們所喜愛和追求,有了喜愛通過交流就會產生攀比心理。一方面,攀比心理也有一定的好處,會激勵人們為自己所想要的東西或要達到的目的而努力奮斗,從而起到促進個人進步推動社會發展的正面作用。但是攀比心理產生的更多是負面影響,它會使人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或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擇手段,產生犯罪行為嚴重影響社會的治安與和諧。而大學生身處的大學校園同樣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大學生們同樣有攀比心理。

2.個人的原因。有些大學生擁有好面子,炫耀求異以及從眾心理。(1)大學生是前衛時尚的代言人,他們想要以一種富足的生活狀態來向他人展示自己,他們不想再外在看起來輸于任何人從而提高他自己在集體中所占有的地位。(2)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公眾輿論或大多數人的行為方式。是大學生為了更好地融入他人或集體生活而采取的錯誤的消費,從眾消費是盲目消費的典型。

3.攀比心理的產生與家人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不少家長從小就教育小孩子,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什么都是最好的,一味的溺愛孩子,孩子要的家長都盡量滿足,家里的消費支出很大部分上都在孩子身上。其實家長的這種做法助長了大學生們的攀比心理。

二、對策

大學生的攀比心理已經成為了一種很嚴重的心理問題,不但會影響大學生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確立,還影響到當代大學生未來的人生發展,所以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控制住大學生的攀比心理,使大學生更好地更健康的全面發展。

(一)學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校園時大學生進入社會之前的一個平臺,有義務幫助大學生剔除這些不良習慣。所以大學在授予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應該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例如:聘請專門的思想道德老師來向同學們開展專題課堂,外界心理學家開展專題講座,學校舉辦攀比心理危害的案例展,以及多向學生宣傳具有正能量的知識。學校還應加強學生的使命感,提高學校的學習氛圍,讓同學們自發的投入到自己的學業中來,為自己更好地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尤為重要

家長應引導孩子從小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家長是孩子的最重要的導師,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要讓孩子知道勤儉節約是美德,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懂得自己所擁有的點點滴滴,拒絕鋪張浪費。另一個方面就是家長對于孩子不要過度的溺愛,溺愛并不是完全都是對孩子好,對孩子應保持適度,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克服攀比心理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大學生自身

大學生自身就應擺正心態,該保持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在生活中拒絕鋪張浪費,不盲目追求物質的享受,養成正確的生活方式。把追求外在美變成追求內在美。將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學業中來,努力提高自身的內在學識修養和能力才能將自己在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篇9

《清醒思考的藝術》一書中有個例子:假如你跟同伴去采集野果,突然聽見有動物的吼聲后,幾個同伴都跑了,你會停在原地,撓頭思考你看到的是一只獅子,還是一只沒有危險的動物?不,你會跟在你的同伴后面,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在很多時候,從眾行為是簡單有效的快速決策方式,特別是在決策信息缺乏并存在決策壓力的情況下。但群體的從眾行為并不都是有效的,甚至還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后果。

近些年出現的踩踏事件多與這種從眾行為相關,比如華山游客被擠下懸崖、龍慶峽冰燈踩踏事故等,基本都是大眾群體在出現“險情”時的慌亂和從眾導致或者放大了災難結果。

另外,有些人會利用人的從眾心理進行商業行為,比如廣告。一些高明的機構或公司會采用“樂隊花車宣傳法”。樂隊花車翻譯自英文的bandwagon,也就是在花車大游行中搭載樂隊的花車,參加者只要跳上了這樂隊花車,就能夠輕松地享受游行中的音樂,又不用走路,也因此,英文中的“jumping on the bandwagon”(跳上樂隊花車)就代表了“進入主流”。 這些機構或公司宣傳者營造出一種“加入我們,否則就是與大家作對”的氛圍,要求閱聽人接受某種仿佛大家都接受的想法。如加多寶的廣告: “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配方正宗,當然更多人喝”。

什么樣的情況下人容易產生從眾心理?(1)當情境模糊不清時。這是最關鍵的變量,當不確定什么是正確的反應、適應的行為、正確的觀點時,最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2)當情況處于危急時刻,而且常常與模糊情境同時發生。這時,我們通常沒有時間可以停下來思考應該采取什么行動,但又需要立即行動,就很自然地去觀察別人的反應,然后照著做。(3)個人在群體中的地位。人們往往愿意聽從權威者的意見,而忽視一般成員的觀點等。

篇10

摘要: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也強調教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并把教學反思看作是優化課堂教學,實現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文章結合教學實際,從三個課堂片段談談教學反思在提升思品課堂教學效果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 :教學反思;思想品德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21-0088-02

一、反思教學目標,努力實現三維目標有機統一

八年級《正確認識從眾心理與好奇心》一課,知識與能力目標是正確認識從眾心理和好奇心,發展獨立思考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引導學生既善于學習他人的智慧和經驗,又能夠逐步培養自己的個性,不盲從。教材用了這樣的事例:一群游客看見一年輕女子在廣場上專注地抬頭仰望天空,十分好奇,也跟著一起仰頭,結果女子只是在流鼻血,大家搖搖頭,一哄而散。閱讀完材料后,筆者向學生說明:從一哄而上到一哄而散,別人怎么說,自己就怎么說,別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人云亦云、隨大流……這都是從眾心理的表現。然后,讓學生們在書上找“從眾心理的含義、從眾心理的影響、怎樣正確把握從眾心理”等知識概念,并提問讓學生一一回答。可是學生們應聲寥寥,一堂課上得波瀾不驚,毫無趣味。這是為什么?在課后,筆者陷入了沉思,終于找到了問題所在。“回歸生活”,是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能否設置能引起學生共鳴的、符合學生學習的客觀實際的教學情境進行導入,能否使紙面上的文字知識“活”起來,直接關系到學生知識目標能否養成,進而關系到三維目標能否有效達成。忽視學生主觀感受的理論灌輸和空洞說教,往往會使學生昏昏欲睡。于是,在其他班級的課堂教學中,筆者做了如下改進:

先引導學生自己看書,然后舉例。

1.晨讀課上書聲瑯瑯,平時不怎么喜歡讀英語的小王受到感染,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念了起來。

2.小李發現自己做出的數學題答案與其他同學的答案不一致,不假思索地把自己的答案改了,結果卻錯了。

3.小紅的好朋友在學彈鋼琴,小紅知道后,回到家中,吵吵嚷嚷讓媽媽也去買鋼琴,然而小紅對音樂并不感興趣,況且家中的經濟也很拮據。

這些情境很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生們紛紛議論了起來,筆者適時提問:“場景反映出怎樣的心理現象?”學生們大聲回答:“從眾心理!”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什么是從眾心理?對從眾心理我們能不能全盤否定?如何正確把握從眾心理?”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相互討論、相互補充……接著,筆者結合平時對學生的觀察,列舉了兩種在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從眾心理。第一種:舉手。現在上課時幾乎無人舉手發言。是不會嗎?學生說:不是。是因為大家都不舉手,無形中,會的同學也不愿舉手回答了。這是消極的從眾心理。第二種:禮貌。學生碰到老師都會說聲“老師好”,放學時學生也會禮貌地道聲“老師再見”。這是因為全校上下形成了文明禮貌的氛圍,“大家都這么做,我也就做了”,這是從眾心理的積極影響。很多學生頻頻點頭稱是,很顯然,教師的話引起了他們的共鳴。如此教學,不僅重視“知識和技能”,而且注重“過程和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領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并在師生互動中,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真正得到提升,凸現高效課堂。

二、反思教學模式,實施開放式教學,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在執教八年級《有肩就得挑擔子》這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意識,感悟 “有肩就得挑擔子”的情感,筆者先引導學生閱讀《在責任中長大》這篇文章。“剛滿10歲時的一天,爺爺對我說:‘去,去挑擔水!’又粗又大的兩只水桶和長長的扁擔在我面前晃,我猶豫著不想接。媽媽也皺著眉頭說:‘爹,孩子還小……’‘有肩就得挑擔子,小子不能吃閑飯。’爺爺拍拍我的肩膀大聲說:‘接住!’我跌撞著、磕碰著挑回兩半桶水。肩膀腫痛得讓我感覺到了它的沉重。但不久我就發現,這并不算什么,我們村很多孩子都是這個年齡開始挑擔子的。漸漸的我明白,其實每個人都在挑著自己的‘擔子’。”筆者讓學生通過文章想象情境,還配上了一段抒情的音樂和學生一起朗讀,老師的情感十分投入,可學生的感覺仍是淡淡的。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筆者對此進行了反思:學生絕大多數在城市長大,生活條件優越,缺乏實際挑水的生活經驗,所以他們感受淺薄,讀不出真情實感。

很明顯,筆者在課堂中努力營造的教學情境與學生已有的知識、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存在著差異,因此導致學生出現 “吃不了”的現象。為提升教學效果,就必須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傾向,適時地開展適當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趣。于是,筆者設計了一個體驗游戲:請兩組同學站成兩排,裁判喊一時,向右轉;喊二時,向左轉;喊三時,向后轉;喊四時,向前跨一步;喊五時,不動。游戲過程中,做錯的人要出列,站到本組同學面前鞠一躬,然后舉起右手高聲說,“對不起,我做錯了!”有同學先做錯的一組即失敗,另一組則獲勝。學生們來了興趣,迫不及待地積極舉手參加活動。做錯動作的組員會很不好意思地鞠躬并致歉。在幾輪小組比完之后,筆者拋出疑問:老師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是什么?已經有很多學生明白了游戲的用意,積極舉手回答:做錯動作的同學以鞠躬表達承認錯誤,表示愧疚,這就意味著已經有了積極承擔錯誤的責任意識。而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正是一個人長大成人的基本標志。通過開放式活動教學,學生積極參與,通過親身的體悟,在潛移默化中,能實現由“入耳”到“入心”的轉化。

三、反思書本和現實的反差,提高思想品德課堂信度

在講到九年級《人貴誠信》這一課時,筆者說到這樣一件事:2002年,華北煤炭醫學院學生周偉在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承諾書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成為了唐山市紅十字會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兩年后,正在考研沖刺階段的周偉接到了紅十字會的電話,告訴他與一位杭州女性白血病患者的配型成功了,需馬上進行骨髓移植手術。捐獻骨髓,勢必不能參加研究生考試,不捐,會延誤生命。身處兩難,周偉會如何選擇呢?最后,周偉說服父母,毅然捐獻了骨髓,放棄了研究生考試。后來,周偉的事跡被華北煤炭醫學院附屬醫院知道后,醫學院大為感動,破格錄取了周偉。教師本意是要論證:誠信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這筆無形的財富能為個人帶來直接的利益。可是課堂里的學生紛紛發表質疑:周偉舍己救人的行為確實值得稱頌,可是,他的遭遇帶有偶然性,假使以后有人也遇到類似情況,是不是都會被破格錄取呢?更有一位學生舉手發言,說自己的父親是加油站老板,一直在往汽油里兌水,從來沒被工商管理部門發現過,這種不誠信的行為也沒有給自己的父親帶來任何損失,學生誠實的話語頓時使得教室中一片嘩然。本來這是一個深化教材引發誠信討論的好機會,可由于教師事先準備不夠,這種突如其來的狀況讓教師措手不及,不知道如何處理,課堂秩序也就亂了,教師只得結束討論,草草收場。

以反思為鏡,可以明得失。總之,教師要養成經常反思的習慣,在課堂實踐中,隨手記下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想法、一些遺憾、一些思想火花,記錄自己的教學感悟和教學經驗,形成“反思—教學—再反思—再教學”這樣的一個教學鏈條,這樣才能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努力探究創新方法,有效提升自我,打造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