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心理分析范文
時間:2023-12-19 17:50: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從眾心理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初中生面臨著學習任務和生活方式的轉型,接觸的人群也開始有所變化,這樣的話心理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變化,而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還是一如既往,就會讓學生產生叛逆的心理,總是認為自己長大了,可以不聽父母的話了,最終讓父母和孩子們都產生困惑,沒有辦法像從前那樣溝通了。教師應該更加關注他們心理發展的問題,不能夠忽略他們產生的心理問題,否則會對他們以后的成長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學校應該重視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他們能夠及時解決心理問題,然后健康地成長。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由于我國不同地區存在的差異和學校教學條件的問題,不同地方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都是不同的,學生產生的心理問題也不相同。教學條件比較好的學校,可以請來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比較強的心理教師對學生進行輔導,這樣的話能夠更好地分析學生的心理問題,并且做到及時解決。但是在教學條件比較差的地區,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重視不夠,更沒有專業的老師進行輔導,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存在留守兒童問題的農村,留守兒童需要格外的關愛,有問題的話也沒有被關注,心理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
2.雖然有些學校已經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但是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都是照本宣科,沒有辦法對每個學生的心理進行分析,并且由于學校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不高,所以,大部分的健康課程還被其他的主流課程所占據,這樣的話開設的意義不大。在課程開設的時候對學生比較好奇的一些問題比如性教育的問題涉及得不深,尤其是教師沒有找到很好的教育方式,這樣的話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也就會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探究,最后容易發生心理問題。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方向
1.提高心理學教師自身素質
不管學校的教學資源如何,都要開設關于心理學方面的教學課程,并且要在教師資源的配備上進行新的探討,要用比較專業的人才。心理學教師應該具備實踐能力,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學校也應該給心理學教師的成長創造條件,定期開展培訓課程還有專業知識的考核課程,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心理學教師還應該與學生多多交流,讓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發現問題就要及時地進行疏導和解決。
2.重視提高心理學教師實踐能力
不僅要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進行實際觀察,還要通過深入學生生活更好地了解到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教師與學生的相處應該亦師亦友,在生活中能夠以朋友的身份相處,這樣的話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問題,把心理學的內容在生活中滲透給他們,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學習心理學的知識。
3.家長與社會的共同參與
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應該幫助學生調節,家長應該承擔起更大的重擔。現在的家長對孩子是比較溺愛的,一家就那么一個孩子,父母就想把最好的東西給他們,能夠給孩子們比較好的物質條件,所以陪伴孩子們的時間比較少,所以,對于家長來說也應該多陪伴孩子的成長,注意學生的成長階段產生的心理問題。還要注重孩子們平時關注的內容,現在很多的社會輿論對孩子們的心理成長有著非常大的沖擊,所以,整個社會都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視,在媒體的內容上,也應該宣導積極向上的內容,防止一些消極、偏激內容的橫行,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對學生的教育方式應該多樣化,因為現在學生的接受方式比較新奇,他們從小就接受比較新鮮的高科技的事物,在心理的成長上也與之前的孩子有所不同,所以,不僅學校和家長要加強對學生心理方面的重視,整個社會也要重視起來,一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讓學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發展的環境。
總之,學生的心理問題應該被廣泛重視,教師不能夠單單把重任放在學校的教育上,還要讓家長和整個社會都參與到保護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上來。學校的主要工作就是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然后讓專業老師解決問題,找到專業的心理教師是學校首要的工作,另外整個社會要關注青少年兒童的成長環境,抵制消極、惡俗的內容充斥在孩子們的生活空間之中,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良好、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篇2
ibm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其業績一路下滑,從年盈利60多億美元到年虧損50多億,短短幾年間經歷了由興到衰的過程,時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埃克斯被迫下臺。新上任的格斯特納對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更換2/3的高層經理人員,將公司原來的分權管理改為強調各部門資源、技能和思想的更大程度的共享。公司開始出現轉機,到1996年盈利再次躍升至60億美元。
ibm公司的衰落與興起原因很多。本文主要是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包括內部治理、外部治理以及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來分析ibm的重新崛起。
ibm董事在痛定思痛后,首先改變董事會職能,替換經營管理層。一般而言,公司董事會至少負有三大方面的職責:(1)重大經營問題審議和決策;(2)經營成果檢查和評價;(3)高層經理人員任免和獎罰。這些職責權限的行使,是確保董事會履行其作為企業所有者的“信任托管人”角色的重要條件。而這些職責能否得到有效行使,自然與董事會的組成是否合理有關。在ibm公司,原來的董事會中3/4成員基本上只起裝飾作用,他們雖然是些知名的人物,如著名大學校長、前政府官員等,但很少真正關心過公司的經營狀況,況且ibm公司的長期好的績效使他們習慣于“享受”董事長每年一次為他們精心安排的一周海外度假旅行會議。這種情況下,董事會議已淪為形式,因此董事會只能依靠其常設的執行委員會來行使職責。在ibm公司執行委員會中,除了大權在握的首席執行董事(由董事長兼任)外,還有5個成員。其中3位是來自強生制藥公司、abc廣播公司和時代出版公司的前任董事長等企業外部人員。他們盡管并無計算機企業經營經驗,可十年來一直受聘擔任ibm公司的董事會的執行董事。在1993年1月前后的東京董事會上,由來自abc廣播公司的墨菲出來主持局面,撤換了經營無方、改革屢不見成效的前公司董事長埃克斯,并將其手下的總裁庫勒提升為董事會副主席,以便給予新任董事長以全面的公司高層經理班子組閣權。
同時,鑒于公司當時的首席財務審計官梅茨對1992年下半年公司經營狀況的預計和對股東紅利分配的允諾出現重大偏差,他亦被責令辭職。
在最后關鍵時刻,ibm公司的執行董事促成了公司高層經理人員的更替,這些董事在位十年有余,他們對公司的重大經營問題決策負有主要的責任,因而在完成了撤換公司重要經營者的歷史使命后,ibm公司董事會也進行了解散重組。變革后的董事會,其監督職能由執行委員會來行使。股份公司由于投資者人數眾多且分散,要對經營者的行為給予直接的和經常性的監督,這是很難做到的,因此由董事會作為常務機構的執行委員會來行使對企業經營者的監督權。
其次,發揮資本市場對企業經營者的監管和約束作用。資本市場對于企業經營者的行為也具有不可忽視的約束作用。尤其是股票上市的公眾公司,其資本投資者的自由投票權隨時都在對公司經營者發揮一種鞭策和牽制的力量。在股票市場上,股價的漲跌與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資產狀況有著密切的聯系。公司經營狀況看好,股價就會上漲,經營狀況不良時股價就會下跌。這種關系在ibm公司興衰發展歷程中得到了鮮明的反映。1960年,ibm公司股票價值為每股20.6美元,1972年長到80.4美元,緊接著出現大幅度滑落,僅兩年時間就跌至42美元。進入80年代后局面有所扭轉,股價在1987年上升到175美元,但好景不長,公司在1991年到1993年的3年時間,連續虧損后股價跌至17年來的最低點。在格斯特納接手公司后的1993年底的股價僅為47美元.但很快新領導班子便贏得了股民的信任,所以股價很快上升,在隨后3年里分別達到73.5、91.4和158.5美元。一度曾以30%的速度跌落,從而使股民造成重大損失,但僅隔3年時間就使股民的收益增加了約10倍。公司的股票投資者正是從切身利益出發,迫切地希望并堅決地監督著企業經營者,使他們很好地行使著全體股東所委托的經營管理權。
第三,ibm公司的外部治理還包括對產品市場的重新定位。在競爭性市場中,購買者的選擇和競爭者的壓力將決定企業的產品能否暢銷,并對企業的經營行為形成一種客觀的和最終的評價機制。ibm公司在20世紀50年代跨入計算機行業,首先就是順應了市場從機械計算向電子計算發展的潮流。20世紀60年代開發出近乎壟斷整個市場的大型機也是因為符合了市場和顧客的要求,從而使公司得以迅速發展壯大。但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后,ibm的經營者開始變得以企業自身為中心,脫離顧客、不思反思,導致其后來開發出來的新產品只是原來產品線的延伸而沒有更大的突破。正是因為脫離了市場的導向,結果大型機業務逐漸衰敗。這正是因為看不到計算機市場向低廉、日漸小型化的小型機、pc機和便攜機發展的勢頭而造成的。ibm公司在與蘋果、康相等后起之秀的競爭中,最終走到了瀕臨破產和大面積虧損的危機境地,這也正是市場優勝劣汰法則起作用的結果。而20世紀80年代個人電腦的成功開發和新領導的所作所為則從另一方面說明,順應市場需求和變化的方向,公司將走向繁榮。
篇3
【關鍵詞】心理學角度;初中化學;激發;學習動機
初中化學課程太難,沒有教師的引導,沒有同學、家長的幫助,想學學不懂,心有余而力不足。這是很多初中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況。對于學生這種想學學不懂的現象教師往往感到十分地無能為力,而且大多數教師都將學生的這種狀況歸結為學生的智力問題,而不是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習的心理問題、心理狀況,僅僅是從表面現象主觀臆斷。其實,這種做法是相當不可取的。筆者認為,教師要將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轉化為學生實實在在的學習行為,就要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的學習心理,再通過設置合理的目標、做好反饋與評價、增加學習任務的趣味性、適當的獎勵與懲罰四個方法對學生加以引導、教育,才能從學生的心靈深處解決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心理障礙,讓學生在一個健康、愉悅的氛圍中,把自己的學習意愿轉化為學習動機,在把自己的學習動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學習行動。
1 學生的心理狀況
每個人在面對自己難以完成的任務或者險惡的環境時,都會覺得自己完成不了,克服不了。有時還會在心理默默地暗示自己:“這么困難,自己很有可能無法完成,要不放棄了吧。”漸漸地,心里就會產生一種畏懼感。就像在蹦極之前,看著天臺下面的懸崖、奔涌的河流,每個人都會心生恐懼,想要逃避。這就是所謂的畏懼心理。每個人在面對困境時,都會心生畏懼,這是人之常情。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會存在畏懼心理,只是因為性格特點、學習基礎、學習方法、成長環境的不同而表現不同而已。雖然一個班的學生至少也有三十多個,但除了一兩位情況特殊的學生以外,大部分學生的心理狀況都具有相似性。因此,教師需要使用分組整合的方法,將學生分組。根據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我們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以下幾組:
1.1 性格原因:這類學生大都由于性格問題,對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難以啟齒,不愿向教師請教,或者不屑于自己的這些學習問題,認為解決與否都無所謂。
1.2 基礎原因:這類學生大都由于基礎知識不扎實,對化學知識了解甚少,想認真學習,但又因為基礎問題過多,解決問題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猶豫不決,甚至選擇放棄。
1.3 學習方法:這類學生大都因為學習方法不當,在將自己的學習動機轉化為學習實踐時,盡管做出了許多努力,還是無法掌握知識,這類學生往往是最苦惱,學習信心最容易被打擊的。
1.4 成長環境:這類學生大都由于從小到大成長環境過于優越、舒適,而缺乏面對困難的勇氣,在面對問題時舉棋不定,惰性較強,寧愿自己不懂也不愿意解決這些問題。
2 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激發法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
前文所提到的四類學生的心理問題所產生的原因皆不盡相同。對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深入了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出了以下四種可以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將學生的學習動機轉化為學習行動,讓其輕松愉快地學習初中化學的方法。
2.1 設置合理的目標
有目標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動力,目標對于一個人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目標的設置一定要合理,合理的目標才能發揮有效的積極作用,目標設置得不合理,不僅不利于目標的完成,還會不斷打擊學生信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減弱。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首先就是要設置合理的目標。那怎樣讓這個目標合理呢?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難度適中。一般來說,具體明確的、短時間內能夠通過學生的努力完成的、難度針對學生本身來說適宜的目標最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相反,寬泛模糊的、長期的、難度不適宜的目標學生幾乎不可能完成。第二,制定目標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因為這個學習計劃的實施主體都是學生,教師在當中只是起了一個引導作用。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制定目標,其一是因為學生對自身的學習狀況更清楚,指定的目標更符合主體;其二是學生對于自己制定的目標,接受意愿都較強,很少出現抵觸現象。當然,當學生無法自己制定目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引導、幫助,讓學生制定的目標更合理。
2.2 做好反饋與評價
適當的目標制定出來之后,接下來就是目標的實施。目標實施的過程就像學生考試一樣。學生通過平時的實踐,將制定好的目標轉化為實際,這就好比考試做題。當目標實施了一段時間以后,學生希望教師對自己目標的實施情況做出一個評價,這就好比考試的得分。學生達到了自己預想的分數,就會不斷奮進;學生沒有達到預期的分數,會倍感失落;學生實施目標的情況也是這樣的。因此,教師要及時有效地做好計劃反饋評價工作。對于完成計劃的學生,鼓勵其再接再厲,完成新的、更進一步的目標;對于未完成計劃的學生,要鼓勵其不要灰心,并同學生一起尋找計劃未完成的原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與照顧,堅定完成目標的信心。
2.3 增加學習任務的趣味性
如果教師每天上課都穿著同一件衣服,那學生一定會產生審美疲勞。如是,即使是經典的教學內容,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講,學生也會感到厭倦。這也是許多學生對初中化學的學習動機不強的一個重要原因。要在這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務必要從增加學習任務的趣味性入手。首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的運用,即盡可能使用更多的教學方法。其次,選擇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材料。再次,以不同的方式呈現教學任務。最后,讓學生多動手,做做化學實驗,獨立探索。從這幾個方面來增加學習任務的趣味性。
2.4 適當的獎勵與懲罰
篇4
關鍵詞:就業從眾;從眾心理;影響;對策
從眾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行為,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表現尤為突出。例如,大學生購物從眾、學習從眾、戀愛從眾,等等,這些從眾行為體現了大學生在一些事情處理上的不成熟和盲目性。就業是人生大事,對于未來職業的發展影響甚遠,只有拋開從眾心理,才能科學地、客觀地認知自己,選擇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道路。
1.大學生就業從眾的具體表現
第一,就業信息從眾。一方面,從眾心理使大學生忽視了創業機遇,一心跟著就業大軍獲知就業信息、選擇就業方向,這就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的從眾心理導致部分區域、部分行業就業壓力大,就業崗位競爭激烈,影響了大學生就業的成功和事業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在就業崗位上持續地進步。第二,職業選擇從眾。畢業生之間存在著強烈的攀比心理,導致部分職業的應聘供大于求,致使崗位競爭壓力加劇,就業失敗概率提升,影響了學生的順利就業和職業發展。第三,就業區域從眾。大多數畢業生會選擇大城市、發達地區就業,往往會忽略小城市、發展中地區的就業機會。一方面,導致了大城市過大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一些學生會錯失良好的創業機會,使自身所學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甚至埋沒于大都市的車水馬龍之中,致使壯志難酬。第四,違約行為從眾。該行為的發生與大學生對自身能力認識的不足和社會經驗的欠缺有關,在就業中過于重視職位、福利待遇等的攀比,而忽略了自身條件和職業的未來發展,一味地追求表層的“平等”,想取得與大眾一樣的薪資待遇、崗位職業等,致使大學生就業后離職率高、違約行為頻發。
2.從眾心理對大學生未來職業的不利影響
大學生從眾心理對未來職業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從眾心理使部分區域、部分城市、部分崗位的就業壓力明顯增大,學生在就業中的壓力、挫折感隨之增加,其心理要承受更多的壓力,不利于個人的健康和理性的職業選擇,對未來職業的發展程度也有很大影響;第二,從眾心理增加了大學生的惰性,使其懶于思考、懶于發現,在職業規劃、選擇中只知道隨波逐流,不能全面地、客觀地認識自身的優勢,埋沒了自身才華,增加了其就業后對崗位的失落感,不利于個人就業后的持續發展;第三,從眾心理往往會使學生在就業后產生失落感,因為社會的職業崗位不可能完全一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樣化的,而“從眾”中的落差就會影響到大學生對職業的認可,造成頻繁地違約、離職、更換職位等現象,不利于學生的個人發展和創業,亦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業意識的培養。
3.克服大學生從眾心理的對策
針對大學生的從眾心理及其對大學生未來職業的影響,首先,學校應做好就業指導:①將就業指導系統化、規范化,從學生進入校門就引導其樹立職業規劃理念,促進學生就業理想與就業實踐的并軌;②完善就業指導的服務功能,為學生提供多方位的就業服務援助,幫助學生理性擇業、成功就業、持續發展;③引導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結合自身個體特點進行擇業、就業,不要盲目從眾。其次,重視學生就業心理指導,使其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社會觀,使其能揚長避短,在社會中得到最理想的發展,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再次,鼓勵學生發展個性,提倡學生自主創業,結合當前社會形勢和學生情況,培養學生科學的創新意識,使其理想能夠得以實現,事業有所成就。最后,注重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宿舍文化對學生思想情感的影響,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使學生對就業、崗位等有一個客觀的、理智的看法,避免學生個人的隨波逐流、盲目從眾,要求學生結合自身條件、環境等進行擇業、就業、創業,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鋪平道路。
4.結語
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發展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而大學生的從眾心理無疑使其未來職業發展更為艱難。每一個大學生都有其發展的空間和存在的特殊價值,關鍵是要找對人生坐標。因此,一定要避免盲從,選擇有利于自身才華施展的職業,才能在未來的職業道路上得到更長遠的發展,才能將職業當作事業一樣熱愛,使個人在未來的職業道路上更出色、走得更遠。
篇5
本人在國內外的幾個大的數據庫進行相關資料的檢索,得到的相關的研究的文章和報告數量還是不少的。下載了上百篇文章,研讀了一大部分。
國內的文章數量眾多,但是精品很少。存在著極大的重復雷同現象。大多是一些小雜志的期刊類文章。真正算得上有價值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教育工作從業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體會寫的。但是對問題闡述不夠全面系統,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支持。不過有些經驗做法也是很值得借鑒的。
國外的文章相對來說要少一些。他們對于青少年的從眾心理進行的研究也大都放在大的研究之下。幾乎沒有單獨將初中生的從眾心理研究來作為一個大課題的。
從文章的內容來看,有一下觀點基本上被研究者廣泛認可的。
(一)、初中生其身心處于一個人生命當中最為特殊的一段時期,其身體發育迅速,基本上在這段時期身體的機能方面從一個兒童狀態發育到了接近成人的水平,特別是第二性征的發育和性成熟。身體的發育同時會帶來心理的轉變。最明顯的就是兒童時期的“我要長大”變成了“我已經長大”。這種心理狀態的變化,會讓初中生特別向往一種獨立性,表現在不想再受家長的約束,想要得到成人世界的承認,能夠扮演一個全新的社會角色。
但是其身體的發育非常迅速,但是心理上的成熟是不可能同身體的發育一般齊頭并進,故而只能是落后于身體的發育,其個人認識、思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與兒童時期并沒有太大的進步。
但是,因為這種狀態與他們本身想要像成人那樣去獨立承擔問題,得到成人社會的認可相矛盾,故而,初中生的心理狀態是非常矛盾和敏感的。
這種矛盾和敏感,以及迫切想要的獨立性,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相關的認識的不足,導致初中生的叛逆心理和從眾心理特別突出。先不說叛逆心理,但說從眾心理。其從眾心理大多是由于其認識、經驗、思考能力的不足和成人引導的不夠,以及同齡人小群體的自發引導而形成。
(二)、初中生的從眾心理大多是盲目從眾,消極效應比較大
在眾多文章當中,都列舉了初中生的從眾心理的消極效應的各類危害。其中,本人對其做了簡單的分類。
日常生活從眾心理消極效應的危害。1.小群體現象。初中生的小群體經常伴隨著打架斗毆,甚至違反法律,吸毒、犯罪。一般會影響一個班級甚至是整個學校地學習風氣。一部分小群體中的人大部分會從此遠離校園,走上危害社會的道路。2.攀比吃穿玩樂現象。這類危害是在學校最為普遍的從眾心理現象。“別人有了,自己也要有”的心態,不僅會使班中風氣不正,更會給學生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慣。3.追星現象。每當一部青春偶像劇熱播,或者像“超級女聲”等節目的火熱,班內的氣氛和話題幾乎都會圍繞著這一中心。這種現象造成不少學生對“偶像”進行模仿。這些模仿一定程度上對早戀以及叛逆行為起到了促進作用。4.網絡不文明現象。當前初中生沒有不接觸電腦的,但是初中生的網絡文明和安全情況讓人擔憂。幾乎隨處可見這個年齡段的網民在網上留下的不文明痕跡。非主流、人云亦云的批判、不文明網絡用語等幾乎成了初中生網民的最常見現象。5.束縛思維,扼殺創造力。盲從和人云亦云,使得從初中開始,學生的創造力普遍的開始下降。
偶發事件從眾心理消極效應的危害。1.校園踩踏事件。幾乎是每年都會出現的事件,給學生和學校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經常是很小的事情,造成很嚴重的后果。2.自殺現象。初中開始,自殺現象時有發生,近年來更多。這有著其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原因,也有著從眾心理的緣故。
另外,從眾心理具有其積極效應也是普遍承認的。其最多提到的就是可以應用在學習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班級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學風和班風。
(三)、針對初中生的從眾心理,研究者幾乎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對策。大的框架上基本類似: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負責,三方面引導;樹立榜樣,加強對初中生的教育和引導。
但是在具體方法上卻存在著對策空洞,方案不詳盡,和方案可執行性不夠的問題。大多數只是提到了解決問題的方向問題,卻沒有提到具體措施。
二、總結與思考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來說,這一課題的真正研究者并不多,研究并不深入,不系統,但是也得出了大體的成果框架,取得了一些公認的成果。但是可挖掘的東西依然很多。
主要有:
(一)、當前初中生的從眾心理的復雜的表現,除了其自身處于一段身心比較特殊的階段意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比如當前社會的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的不良宣傳,家庭成人對孩子的早期成長和初中生階段的學生身心變化的把握不準和適時的教育不夠。特別是家長方面對于剛從童年轉入青少年的初中生的教育方式缺乏轉變教育內容不相適應等。這一些問題也都是值得挖掘,也是必須要認真挖掘的問題。
(二)、案例分析可以加強。初中生從眾心理的表現非常明顯,要抓出案例來,做更深入的心理分析研究。案例的選取要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并且依托于案例的分析提出解決方案和策略,這樣才能夠使方案策略不顯空洞,切實可行。
篇6
關鍵詞 職務犯罪;心理分析;醫療系統;經濟犯罪
中圖分類號 DF79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4434(2013)01-0116-05
醫療衛生系統職務犯罪人多發生在30歲至60歲之間,按照心理學之原理,“這一時期多已成家立業,自我意識成熟,身心已趨穩定,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獲得創造力,避免‘自我專注’的重要時期,所以一般較難形成犯罪心理,其犯罪行為也大大減少。”然而醫療系統職務犯罪案件近年來卻有增無減,本文擬探討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個體以及群體的心理生成機制。尋求醫療系統職務犯罪人的深層次的犯罪心理,從而為職務犯罪防控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醫療系統心理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屬于白領犯罪,犯罪行為人多是知識分子,從事社會體面行業,行為人實施犯罪,一經發現則會使其生存依據遭受嚴重之威脅,實屬得不償失,所以職務犯罪應該為有理智之人所不愿從事的行為。然而,近年來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卻呈現出增長態勢,筆者認為有必要探究其犯罪心理形成和發展軌跡,真正找尋到此類犯罪的心理防控策略。
(一)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心理分析的必要性
醫療系統職務犯罪作為社會現象之一種,其犯罪原因與犯罪之個人差異有關,所以,對醫務人員個人心理差異之檢討,有助于犯罪原因之了解。
1 中國現狀使得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心理分析成為必要。當代中國,醫療系統職務犯罪防治呈現出二律背反的現象,刑法規定及刑罰懲罰越來越嚴厲,但醫療系統職務犯罪整體趨勢也越來越嚴重。我們已經知道,單純依靠刑罰懲罰并不能完全減少乃至消滅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只有從多方面查找犯罪原因,尋求各種犯罪防范對策,才有可能對職務犯罪做出積極的應對措施。
2 從犯罪學的角度講,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就是醫護人員在犯罪心理的支配下實施的行為,研究醫療系統職務犯罪,首先要研究犯罪人的心理,關注人格障礙引發的犯罪問題。了解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心理形成要素,有助于提供正確的職務犯罪預防和控制對策,使職務犯罪預防更有針對性和操作性。了解職務犯罪的心理要素。就可以針對每個心理要素,制定具體的措施,從社會,家庭等方面落實預防工作。而且。還可以通過對犯罪行為人心理要素的分析,警示其他醫護人員,以免陷入心理的沼澤,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而誤入歧途。
3 功利主義觀點決定了心理分析的重要性。按照英國學者邊沁觀點,快樂或痛苦是實踐中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快樂是一切活動的最終目的:快樂的真正意義在于滿足某種心理需要,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消滅某種心理痛苦。人的行為是在思考利弊得失的情況下做出選擇的,犯罪人之所以選擇犯罪行為,關鍵是對其心理來說,是有樂可圖。當犯罪所受之苦大于犯罪帶來的收益時,他心理上就會抑制犯罪的沖動。所以,我們有必要在醫療系統職務犯罪中進行心理分析。
(二)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心理分析的可能性
1 維護社會秩序,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懲罰和制裁,這當然是司法機關和有關國家機關的有關部分任務,但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領域,對罪犯的再教育領域等是心理學能夠參與解決的問題。職務犯罪行為人實施犯罪是由于主體受到內外因素綜合的影響,并在其意識(心理)支配下實施的,如果存在無心理支配下實施的行為,則該行為無異于自然界之物,不屬于刑事法學考慮之范圍。同時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多是直接故意犯罪,基本上不存在過失犯以及激情犯,所以有心理分析之可能。
2 醫療系統職務犯罪人的犯罪心理不是與生俱來的,我們都是可以找到犯罪人實施犯罪的心理原因,因為行為和心理是互為表里的,行為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發生的。而行為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又強化了違法犯罪的心理和動機,所以我們可以在犯罪行為人的行為過程中尋找到蛛絲馬跡,從而探求行為人的犯罪心理成因。
黑格爾認為: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就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存在是確定之存在,飄忽即逝的(如醫療系統職務犯罪)是不合理性的,其最終是要的,但我們認為仍有分析之必要,它雖然不符合歷史發展進程,最終走向衰亡,但自然過程會很漫長,我們就是在尋找心理原因同時積極尋找心理對策,從而為加速其滅亡——即減少和消滅職務犯罪作出貢獻。
二、醫療系統職務犯罪的心理形成及原因分析
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心理分析主要是從心理角度審視犯罪人的心理成因,首先必須要研究犯罪人的人格,即罪犯人格,指已實施職務犯罪者的人格,其心理一般包括犯罪心理因素和和正常心理因素。在醫療系統職務犯罪中犯罪人的心理結構成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醫務人員職務犯罪之個體心理形成過程
1 醫務人員職務犯罪心理之形成是內外因相結合之產物。犯罪原因多種多樣,但總體就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個體犯罪而言,主要是內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內因主要表現為醫療系統職務犯罪人個性心理傾向中具有的心理障礙因素。所謂心理障礙,主要是由于行為人心理的、社會的、生理的或藥物的原因所造成的無法有效適應生活的失常現象。有的醫療系統職務犯罪人的子女在國外讀名牌大學,僅生活費每月就需要一萬多元,而憑其工資是遠遠不能滿足的。這就使部分醫護人員心理產生障礙,于是便將眼光盯上自己手中的職權。所以,錯誤的需要偏離是職務犯罪心理產生的源泉,而動機偏離則是職務犯罪的直接動力。醫療行業領域內存在一些制度漏洞,譬如某些醫療單位的招投標程序都是在負責人的領導下制定的。這就給予了犯罪人以犯罪機會,所以。醫療系統職務犯罪人在犯罪動機驅使下實施犯罪預備,進而實施犯罪行為。
2 醫務人員的個人犯罪心理結構以需要為基礎不斷發生蛻變。人們奮斗的一切都和他的利益相關。申言之,人的需要是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需要是歷史發展動力系統的最深層次,它是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統一。個人的需要由多種,而且需要之間不僅是縱向的,也有橫向的。即使在同樣的橫向里,對于不同的對象。對于不同地位之人其重要性也顯不同,當然,人的某一種需要層次也可能會無限膨脹,如職務犯罪人從貧苦出生,不斷努力,不斷進取,然后又樹立新的崗位奮斗目標,這些都是自我實現的需要。當低層需要獲得一定程度滿足后,尋求更高層次的需要,譬如地位、名譽、財產等,當得不到有效滿足便會產生挫折感,感覺權勢欲等無法得到實現,就會導致內在矛盾激化,部分職務犯罪行為人不是從自身方面尋找原因,如智力、能力不足,等等,反而認為是自己沒有足夠的關系,從而怨天憂人,自暴自棄,導致對周圍環境的持敵視態度,最后就會貪圖享樂私欲膨脹,導致醫療系統職務犯罪行為的發生。職務犯罪人的挫折感的形成有很多種原因,譬如醫護人員是一個高勞動強度、高風險的職業,但醫護人員的收入與其工作的強度和風險并不相稱,于是部分醫護人員心理失衡。醫護人員總體上收入雖有所進步,但相對于其他行業和階層感覺收入總體上在減少,購買力相對不高,導致醫護人員相對剝奪感明顯,便會尋求其他方式增加創收,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 醫療系統職務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形成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漸進的、自覺的過程。當行為人的正常心理因素在心理結構中占據大部分時,此時行為人心理是健康心理;當犯罪心理結構中畸變因素大于正常心理因素,而行為人心理抵抗力又不足時,就有可能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當犯罪畸變因素和正常心理因素處于相等,即臨界狀態時,主要是行為人的心理與外因相抗爭的結果。當行為人防御時,本能的克制(內在的原因)出于外在的強迫原因時只能是不快樂的。如果出于內部原因則服從于行為人的超我功能的發揮,因此,它具有不同的經濟效果。醫療系統職務犯罪人在犯罪前也大多具有正常心理,但當其升任到領導階層時,就產生相應的高層次需要,當其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形成一種不良甚至是消極心理,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一種經驗如果在很短的時期內,使心靈受到一種高度刺激,以致不能用正常的方法去謀求適應,就會使心靈的有效能力的分配受到永久的擾亂,這種經驗稱為創傷,從而導致心理障礙。他們大多“執著于過去的某點,不知道自己如何去求得擺脫,以致與現在和將來都脫離了關系。”用過當的代償行為來滿足其權勢欲,從而使自己不知不覺陷入犯罪。
(二)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團體之心理形成過程
1 團體內聚力的形成。我們一般把對個人、團體、社會問題或個人環境事件予以有組織與固定的反應,稱為態度。個人所形成多數的態度,大多數來自其所屬的團體。如果個人態度與其他成員不同,則團體其他成員便會通過有形和無形的影響勸告其放棄原來的態度,以便形成另一種態度。所以團體經驗對于個人態度之形成很有影響。個人形成的多數團體也是具有感情基礎的人際關系的一種系統。交往的需要是基于在恐懼和情況不明的情勢中保衛自己的需要。如由于分贓和保護自己之需要。情感接觸的發展,從而形成“價值——定向”的統一,這時,團體進一步團結,在共同過程中形成基本價值的吻合,最后,全體團員開始分擔團體活動的共同目的以及與這一目的有關的價值。
2 既成團體形成后,會形成共同的團體規范,約束團體成員的行為,迫使個人順從或服從團體的共同規范。團體規范就是絕大多數團體成員共同認為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它是一種公認的社會力量,具有明顯的團體壓力特點。個體在面對團體壓力時在意志因素中呈現出雙趨沖突,即個別醫護人員不想加入職務犯罪團體當中去,但又怕遭到團體領導以及成員的報復,甚至職位的丟失,從而選擇參加職務犯罪團體。醫療系統職務犯罪之風日趨嚴重,不少醫務工作者內心也曾多有擔心害怕,并給予積極抵制,但在團體壓力下。腐敗有隨波逐流到越陷越深,最終不能自拔。醫療系統職務犯罪人起初迫于壓力,違心的去做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情,但部分行為人感覺能夠撈到一定好處,漸漸態度發生轉變,由起初的違心從眾演變成內心真正的從眾,在自覺的基礎上接受醫療團體等共有的價值觀,并主動承擔醫療團體所設定的違法犯罪義務。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團體心理之形成后,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其犯罪心理又不斷得到強化。
三、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心理預防對策
醫療系統職務犯罪心理的防控對象不僅包括已經實施職務犯罪的醫護人員,還包括產生腐敗犯罪心理尚未付諸行動的潛在犯罪者。但是要想更好地防控醫療系統職務犯罪,關鍵還是對醫務工作者的職務犯罪心理各種誘因從內外兩方面進行干預,杜絕其職務犯罪心理的生成。
(一)注重制度建設,堵塞制度漏洞
在醫務人員職務犯罪心理的形成中,外在環境誘因因素不容忽視。健全、合理的制度有助于抑制醫療行業職務犯罪的發生,因為在健全的制度下犯罪人很難尋找到實施犯罪的機會;在制度設計上有較多的缺陷就會為職務犯罪提供滋生蔓延的條件。“兩高”《關于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明確將“醫療機構中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在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醫藥產品采購活動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銷售方財物,或者非法收受銷售方財物,為銷售方謀取利益”以及“醫療機構中的醫務人員,利用開處方的職務便利,以各種名義非法收受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衛生材料等醫藥產品銷售方財物,為醫藥產品銷售方謀取利益”都可以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定罪處罰。這一方面加大了醫療系統中職務犯罪行為上游犯罪的打擊力度,而醫藥代表心理也面臨權衡,當犯罪成本增大時,會選擇不去犯罪,這樣就使得醫務人員心理再怎么不平衡,如果沒有醫藥代表等的犯罪供給,就會大大減少職務犯罪的幾率。同時,完善醫院內部的采購、分配制度,提高醫療系統的自治能力,從而降低醫療系統的職務犯罪產生的漏洞。對于違反醫療規范的醫務人員,單位可以制定一些嚴格的規章制度(如資格罰),對違紀違反人員進行懲戒,這樣就可以建立醫院內部的提前干預機制,真正對醫務人員之心理形成威懾力。最后,為了從心理上威懾潛在的醫療系統職務犯罪人,我們要加大犯罪偵查力度,力爭嚴懲職務犯罪,絕不手軟。當然,嚴懲職務犯罪制裁的必然性不是指每一個職務犯罪行為都在事實上得到懲處,而是要在人們的觀念中形成制裁的必然性。制裁的及時性是指對職務犯罪行為的發現和處理應當及時,及時地查處案件,其威懾效應會大大增強。因此,要及時采用輕重不同的處罰措施,增強法紀的現實適用性,努力使每一個職務犯罪行為都能得到應有懲罰,才能達到預防職務犯罪的目的。
(二)增加超我監控職能,提高廉潔自律能力
針對醫務人員在受賄中普遍存在的僥幸心理、從眾心理以及失衡心理等,加強對醫務人員進行集體心理輔導,增強他們對心理的自我調節和控制。提高廉潔自律能力以及防腐拒變的能力。一方面,引導醫務人員通過自我觀察、評價,不斷調控和強化自我控制,完善個人品格,形成正確、清晰、明智、成熟的自我意識。形成良好的內控機制,有效地對抗非法欲望的誘惑,抵御犯罪動機的生成。另一方面,針對醫務人員家屬在職務犯罪中的特殊作用,各醫療部門可通過適當方式,讓醫務人員家屬了解行業道德和規范,建立經常聯系制度,使他們成為醫務工作者廉潔自律的一支重要外在力量。康德認為,人作為理性的自然,可以被看作當他在行使他的意志時,具有選擇自由,這種選擇也許是外加于他的。所以康德認為,人首先要為自己立法,成為自己的主人。當醫務人員個體受到成功的挫折和失落感時。應該注意加強對個體的社會化過程的監督,培養自己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養,增強自身的心理“免疫力”,從而能有效的防御不良因素的侵蝕。
法國心理學家皮埃爾·讓內認為個體適應的失敗來自個體的基本有機構成。他把個人看成要么是結構很嚴密要么是結構很松散的,“生命就象一張資產負債表,患者應變的能力有時同施加于他的要求或壓力相等,有時則不等。”所以從心里分析角度要采取有效的辦法評估和利用每一位患者的弱點和力量。從根本上說,在醫療系統職務犯罪人心理中起制約因素的主要是良好的自我意識,它包括自我認識、自我評價和自我約束。所以要積極培養國家工作人員的良好的心理調節結構,更少地產生不正當的需要,或者可以及時地抑制不正當的需要。從職務犯罪的主體而言,要抑制犯罪需要和動機的產生,行為人就必須要有健全的自我調控機制和良好的自控能力,不斷的調節與完善自我,才能更好的平衡心態,從而更加自覺有效地抵抗不法欲望的誘惑。醫護人員要提高自我心理調節能力,要適當進行自我及借助外力進行心理疏導。
(三)重視醫務人員合理需要解決,加強挫折感教育
篇7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成癮;心理健康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作為人們了解信息、溝通、通訊、工作、學習和娛樂消遣的工具和平臺在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互聯網的使用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帶給我們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互聯網日益介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高效大學生已成為接觸網絡最多、使用網絡最多、喜愛網絡最多的主要群體之一。
一、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研究背景和意義
大學生具有創造性強、理解并且接受新鮮事物快等特點,促使其較好較快的適應高速發展的社會,但由于涉世不深、自控能力較差、喜歡娛樂、追求刺激,這些特點不但使他們成為網絡的極大受益者,也容易使他們沉迷于網絡。錢銘怡教授對北京12所高校的近500名本科生進行抽測,結果表明,在大學生中網絡成癮者占6.4%,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部分大學生由于過度及難以自控地使用網絡,耽誤了學業,變得孤僻,不能較好的適應社會。
二、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心理表現
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學教授基姆伯利博士指出:IAD最典型的癥狀是網上工作時間失控,網上停留時間過多,試圖減少操作時間但難以自控,并為此常對人說謊,早晨醒來后有一種立即上機的需要,有關網絡上的情況反復出現在夢中或想象中,患者多沉湎于網上自由談論或網上互動游戲,而忽視現實生活的存在。患上IAD的學生在網上持續瀏覽、聊天,成績下滑、考試不及格、生物鐘紊亂、人際關系淡漠、情緒低落、思維遲緩,20~30歲的男性“單身貴族”為高危人群。
三、大學生網絡成癮的診斷方法
采用Young編制的IAD測量標準,[2]具體的問題是:
①你是否迷戀互聯網或其他網上服務,并在下線后念念不忘?
②你是否感到有必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網上尋求滿足感?
③你能控制自己上網嗎?
④如果上網時間減少或停止上網,你是否感到不安和憤怒?
上述問題回答有五個以上者,且排除其本身的其他軀體及精神疾病,即可判斷其為網絡成癮者。
四、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心理分析
大學生本身對網絡有很大的好奇心理、從眾心理、宣泄心理等,而且認為網絡的匿名性滿足了他們對安全感的需要;網絡的平等性滿足了尊重的需要;網絡的交互式滿足了他們的歸屬與愛的需要;網絡豐富多變性和環境的相對寬松滿足了他們自我實現的需要。大學生上網主要是進行網絡交往(聊天)和網絡游戲,而且沉迷于其中。在對電子科技大學的大學生調查中表明:因沉迷于網絡游戲和網上聊天而留校察看和退學的學生占總的留校察看和退學學生的98%以上,[3]我們就其進行心理分析。
(一)大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的心理
網絡游戲從廣義上說,是指人們通過計算機組成的網絡相互進行交流、合作、聯絡等活動,主要有網上聊天、電子郵件、網絡文學、網絡廣告、網絡新聞、網絡瀏覽等等。狹義的網絡游戲是指人們通過計算機網絡玩游戲。[4]通過網絡游戲軟件,可以互聯打同一個游戲,游戲的同時可以聊天對話等。調查顯示:近幾年高校在對學生做退學警告、留校察看、退學等學籍的處分中,有近80%的學生是因過度迷戀網絡游戲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調查發現,沉迷于網絡,尤其是網絡游戲的大學生,他們在下網后,腦中一直呈現的還是游戲中的種種情境,即使他們知道這種想法是多余的,且沉迷網絡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影響,對不起父母,但種種游戲畫面,可卻總是揮之不去。繼而又如幽靈般進入網吧,開始游戲生活,然后內心自責更重。于是就在這種惡性循環中,逐步陷入網絡成癮的深淵。[7]游戲的模擬情景已經在他們內心種下迷戀的種子,惡種得不到好的清除,只能是沉迷網絡游戲,一發不可收拾。
(二)大學生沉迷網絡交往的心理
網絡交往主要有QQ聊天、BBS、微博、論壇等方式,泛泛而談就是通過網絡進行非面對面的交往,沉迷于網絡交往的大學生主要是QQ網絡聊天。
有些大學生由于在現實生活中社交面太窄,或者社交羞怯、缺乏社交技巧,熱衷于上網聊天,甚至期望來個“緣分的邂逅”、“第N次親密的接觸”,從而與“網上知音”進行觀念上的溝通和情感上的交流,獲得安慰、支持,宣泄平時的壓抑、煩躁、焦慮等情緒。網絡聊天成為他們熱衷依托的方式,進行情感的交流和情感的宣泄。
(三)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其他心理分析
大學生網絡成癮行為,也是模仿和學習的結果。目前,大學校園及周邊到處是網吧,甚至學生的寢室里都已經安裝了網絡,周圍許多人都通宵達旦上網,大學生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就會模仿和學習上網行為;在上網過程中,大學生可以得到暫時的放松,緩解各方面的壓力;從網絡游戲中獲得成就感,得到獎賞;使大學生沉迷網絡,直到網絡成癮。
五、總結
網絡給大學生提供了廣闊天地,也給當前學生帶來了新挑戰,部分學生癡迷于網絡游戲,沉溺于網絡上的虛擬世界而不能自拔。大學生網絡成癮有著深刻的心理原因,要糾正和克服網絡成癮,必須要從大學生的心理方面入手。通過分析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心理,幫助網絡成癮大學生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監控,引導大學生正視網絡資源,恰當利用網絡,抵觸不利一面,讓網絡實現自身的現實價值。
參考文獻:
[1] 邱 杰.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心理分析及對策.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4(3)
[2] Young KS.l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disorder[J].Cyberp sychol Behav,1998.1:237
篇8
關鍵詞 普通高校 畢業生 就業 桎梏 突破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面臨著新一輪的機遇與挑戰,擺在大家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目前我們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關系著國計民生,所以,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高校學子不把提升自我修養,增強綜合素質作為學校生活的追求,越來越多的學子及家長把目光投向就業上,唯就業與否論成敗,殊不知盲目追求就業率也是對自己對社會不負責任之舉。文章分析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與就業心理,并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較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希望會給我們當代大學生以啟迪。
1 當代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背景與就業心理分析
據統計,201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超過640萬,這些高校學子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和學校關注的焦點。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職大軍中,如何脫穎而出,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是每個畢業生都在思考的問題。下面就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做以下分析:
1.1 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內部心理分析
(1)懶惰依賴心理。當今社會,隨著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長有能力把自己的孩子送入高校,精英教育好似已成為歷史,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嶄新的大眾教育的時代,提高全體國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與社會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成為全民的訴求,當然,隨之而來的就會是教育質量的下降與貶值。再加上本來就不是非常優秀的人才被吸納到了高校,不能說影響了學校的聲望,但至少增加了學校的負擔,加之諸如此類的學生大多出身獨生子女家庭,所以,上學只是他們的所謂“過程”而已,至于就業自然不是自己考慮的范圍。
(2)過分自信盲目心理。當今社會的畢業生,很大程度上好高騖遠,不切實際,自認為學了很多知識,掌握了諸多技巧和專業技能,盲目樂觀自信。其實,囊中羞澀,不堪重負,離社會真正所需人才的綜合素質相去甚遠。浮躁心理占據主導地位,理論知識的學習盲目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水平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眼高手低,說得多,做得少,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有待日后不間斷的學習、充實、提高。這樣的盲目自信嚴重影響了畢業生正確判斷是非的眼光和標準,嚴重影響了自己在就業道路上的成功。
(3)被動從眾心理。當今普通高校學子中能夠有主動開拓精神的人越來越少,能夠有自己明確目標的學生也為數不多,真正有自己職業規劃的就更是屈指可數,寥寥無幾。甚至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樣的專業,為什么選擇了目前的專業都說不清楚,畢業后的走向更是無法預料,只能是專業能對口或者與專業相關就已經不錯了,大家怎樣我就怎樣,盲目的從眾心理,最終導致了自己就業的失敗。應該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腳踏實地地干下去,多積累實踐經驗,總結規律,而不是人云亦云,最終悔恨終生。
1.2 影響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直接原因分析
(1)普通高校畢業生職業定位不清晰。眾所周知,大學生想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求職方向和求職目標,求職方向和目標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很少有學生能夠清楚地表達出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當今普通高校畢業學子,首先應該考慮的問題就是了解自己有多少,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分別在哪里,我們應該學會用自己的優勢去與別人競爭,揚長避短,自然會少走很多彎路,如果畢業生都能夠有明確的職業定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會干什么,能干成什么,就不至于在今后的就業生涯中四處碰壁,不知所措。
(2)普通高校畢業生待遇定位不合理。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應屆畢業生胃口一般都相當大,要求薪金一般都在5000元以上/月。普通高校的應屆畢業生何德何能要求如此高的薪金,當然不乏出類拔萃之人,但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還是應該選擇腳踏實地從基層做起,逐漸施展自己的才華,慢慢受到領導賞識和重用,從而從待遇上體現自己的價值。我們不是用錢來衡量自己,而是要把自己的期望值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相結合,避免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由于這些畢業生待遇定位不合理,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可以就業的良機,或許他們不后悔,但我們會為他們感到惋惜。認清自己,認清形勢,不斷提升自我綜合素質和實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
(3)普通高校畢業生地區定位不切實際。諸多高校畢業學子首先會考慮北京、上海等知名城市,這些本無可厚非,人人都想更好、更快地發展自我,但一定要注意方式和策略的運用要得當。經濟發達的城市,自然競爭者眾多,高學歷的人才躋身激烈的就業市場就已十分頻繁,所謂萬軍難過獨木橋,普通高校的畢業生要解放思想,適合自己發展的城市與地區廣泛,不能因為一時的選擇耽誤了自己廣闊的發展空間。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享受國家政策的扶持與幫助。部分學生不切實際的就業地區定位影響了就業的大好時機,這是我們所不愿看到的。
(4)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矛盾凸現。普通高校專業課程設置過于老套,不能適合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需求,學校對經濟社會發展趨勢預測能力不足,對學生的教育與培養的重視程度不夠,也是導致高校教育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結構性矛盾凸現的原因。主要是課程設置要與時代同步,與社會發展形影不離才能服務社會,服務民生。專業課程設置的問題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力求最大限度地服務最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多做貢獻。
2 影響當代大學生就業難的間接原因分析
篇9
關鍵詞:違章 心理 安全 對策
隨著勘探作業自動化程度的提高、生產安全設施不斷完善,標準化操作已成為潮流與趨勢。事故發生率越來越低。可是縱觀鉆井平臺所發生的發生事故,違章操作逐漸成為事故的主要原因。國家安全局安全管理專家從170萬宗事故研究和分析中,總結出由于人為因素或缺乏效率導致的不安全動作與行為,占事故總數的85%,中國石化歷年所上報安全事故,主要也是因為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造成的。 因此,分析違章操作現象產生的心理特征,制定相應的消除對策,對石油勘探工作十分重要。
1 違章操作的類型
違章操作就是指不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的動作或行為。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違章操作主要分為兩大類,即有意違章和無意違章。無意違章是指在無意的情況下所造成的違背安全操作規程的動作或行為。無意違章也可分為兩種情況:其一是當行為人或操作者在意識不清的狀態時發生的違章行為。例如,突發性癲癇患者、精神病人、夜游癥患者在發病期間,其意識混亂,在這種狀態下發生的操作行為。其二是雖然操作者或行為人處在意識清醒狀態下,但由于某種生理、心理缺陷或無知造成的違章。例如:一個患有紅綠色盲癥的人闖紅燈,對他本人來說無意的違章。有意違章。又稱故意違章。所謂的有意違章是指違反安全操作規程或有章不循,堅持、固守不良作業方式和工作習慣的行為。例如,石油鉆井隊司鉆不按規定下壓下鉆,導致卡鉆,就是一種有意違章行為。
2 違章操作者的心理狀態
根據安全心理學原理及安全工作的實際經驗分析,違章操作人員一般存在以下幾種心理狀態。
2.1僥幸心理。僥幸心理是許多違章作業人員行動前的一種重要心態。他們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規程和缺乏安全知識,多數是“明知故犯”。他們認為“違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傷人,傷人不一定傷我”。他們把事故的偶然性絕對化,盡管事故的發生常帶有偶然性,但偶然性里包含改變方必然性的因素。一次違章不一定就發生事故,但多次違章顯然就增加了產生事故的概率,而且違章僥幸沒出事故,會給人的違章行為帶來強化作用,容易使這種行為發展成為一種習慣。
2.2惰性心理。惰性心理又稱“節能心理”,它是指在作業中盡量減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將就湊合就將就湊合的一種心理狀態,它是懶惰行為的心理依據。惰性心理對安全的影響很大,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存在這種心理。惰性心理和僥幸心理密切關聯著,認為省點事不至于出問題,孰知恰恰是這種心理,常常成為致禍的根苗。
2.3麻痹心理。麻痹大意是造成違章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麻痹大意者在行為上多表現為馬馬虎虎,大大咧咧,操作時缺乏認真嚴肅的精神,嘴上講安全,心里卻覺得無所謂,缺乏應有的警惕性。造成麻痹心理因素的產生源于操作自負、經驗主義、精神疲勞,個性突出、思想松懈和缺乏創新意識。
2.4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種無視社會規范或管理制度的對抗性心理狀態。它受好奇心、好勝心、思想偏見、虛榮心、對抗情緒等心理活動所驅使,造成行為對抗。表現為:“你讓我這樣,我偏那樣”,“越不充許,我越要干”等特征。具有逆反心理的人往往故意不遵守規章制度、不按安全操作規程操作。逆反心理造成的對抗行為通常表現為兩種方式:一是顯性對抗,例如當安全檢查人員指出他違章操作時,他不但不加以改正,反而會大脾氣,甚至罵罵咧咧,當面頂撞,并繼續違章;二是隱性對抗,例如,當受到領導批評后,表面上表示要立即改正,但當領導一走,仍舊我行我素,“陽奉陰違”。逆反心理很強的人,往往缺乏理智,不辯是非,對自己“討厭”的人和事盲目地加以拒絕或否定,容易導致事故。
2.5逞能心理。逞能心理是爭強好勝和個性炫耀綜合作用的結果。在逞能(或逞強)心理的支配下,為了顯示自己的能耐,往往會頭腦發熱,干出一些冒險的愚蠢的事情來。如一鉆井平臺井架工為受逞能心理的支配,操作鉆鋌柱下鉆,不帶安全帶由于慣性作用,從二層平臺摔至鉆臺致死。
2.6湊趣心理。湊趣心理是指社會群體成員之間人際關系融洽而在個體心理上的反映。個體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溫暖,同時也為了表示友愛或激勵,常與其他同伴開玩笑、說笑話話、交換馬路新聞等,如果掌握適度,可融洽團體氣氛,松弛緊張情緒,增強團體成員間情感。如果掌握不適度會傷害同伴感情,產生誤會、導致無理智行為的發生。如職工湊在一起互相取笑,常會引發憤懣、過急情緒和行為,影響團結、造成心理傷害、而不利于安全工作。
2.7冒險心理。冒險心理源于員工激情驅使,或強烈的虛榮心而產生的非理性的心理需求。例如有的人本來比較膽小,害怕登高,但為了不使自己在眾人面前“露怯”,硬充大膽,做出一些非理智的行為。冒險常是惹禍的根苗。
2.8從眾心理。從眾心理是指個人在群體中由于實際存在的或頭腦中想象到的社會壓力與群體壓力,而在知覺、判斷、信念以及行為上表現出與群體中大多數人一致的現象。從眾心理是從眾行為內在驅動力和根據。
2.9無所謂心理。無所謂心理常表現為滿不在乎。在這類群體中,他們沒有危險意識,認為制度、操作規程是領導用來卡人,安全和制度章程缺乏正確的認識,心里根本沒有安全這根弦。因此在行為上常表現為頻繁違章,有這種心理的人常是事故多發者。
2.10好奇心理。好奇心理人皆有之,它是對人對外界新異刺激的一種反應。有的人違章,由于好奇心理驅使,什么事都想嘗試、非崗位操作也照干,由于沒有工作經驗和技能,往往其一出手就違章,從而產生不良操作結果、造成安全隱患或事故。
3消除違章操作心理的對策
3.1加強員工安全教育,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鉆井平臺要時刻加強員工的安全教育,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注意培養員工的安全防范意識,增加員工的安全知識,提高員工的安全技能。要通過違章案例剖析從中深刻吸取經驗和教訓;
3.2加強檢查和監督。鉆井平臺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做好事故預案并經常開展演練,作業前要制定好各項安全措施、作業中要勤檢查多指導、及時糾正違章行為。同時,還可以運用先進的科學手段進行監控。防范違章操作導致事故的發生。
篇10
一、“雙十一”現象下消費者的心理分析
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是由消費心理引發的,消費者購買一種商品,是因為這種商品能夠滿足某種心理的需要,有了這種需要才會促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一)從眾心理。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個人的從眾行為會受到群體因素的影響。一般而言,參與網購的消費者中大學生和年輕的白領占大多數,大學生和年輕的白領生活在一定的生活學習或工作的圈子里,人們為了適應周圍的環境及群體生活,會盡量使自己與他人保持一致,既能適應環境,又能追隨潮流,不會落伍。因此,當周圍的朋友都在參與“雙十一”購物狂潮時,自己也會受到影響,不自覺地參與到購物狂潮中。
(二)求實、方便心理。所謂“求實心理”,就是指消費者在購物的過程中,不再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購物需求,而是更加看重商品的價格、質量、售后服務、實用性等等。
“雙十一”網購狂潮的興起,極大地迎合了消費者的求實心理,注重消費品的實用價值,消費者可以通過多家對比,選擇購買自己認為的性價比最高的商品。一般而言,大多數人進行網購的動機主要還是來自自己的需要,因此,可以比較理性的消費。
(三)貪便宜、“怕吃虧”心理。“雙十一”的網購活動中,商家通過各種促銷手段來吸引消費者,消費者就會趁著商家打折促銷,買自己一度想買卻因為價格過高而不得不放棄的商品,這樣,消費者就可以用自己可以接受的價格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然而,也有極大一部分消費者是因為害怕打折的時候不買,以后再買的時候就不會這么便宜,那么,如果再想買就會花費更高。
(四)釋放壓力。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購物來釋放生活和情感上的壓力,周志強教授認為,“光棍節”是消費時代由消費者創造的節日。另外,當人們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選擇通過購物消費來緩解抑郁的心情,通過買自己之前一直想買卻一直沒有買的東西來安慰自己的心情,尤其是在“雙十一”購物狂潮的時候消費,既便宜,又可以幫助自己舒緩心情,這也是一種自我調節心情的方式。
(五)補償心理。“雙十一”狂歡購物直接起源于“光棍節”,商家所鼓吹的單身男女在這一天通過購物來安慰自己,讓那些沒有另一半的人在這一天通過消費來忘記自己的不愉快,正是運用了消費者的這種補償心理。
二、規范網絡購物的建議
隨著互聯網與電子商務技術的發展,網上購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但它在給人們帶來方便和快樂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網絡購物的發展。
(一)政府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政府是社會活動進行監督的部門,政府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建立和完善各種規章制度,以規范購物平臺、商家以及消費者的行為。政府在網上購物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監督購物平臺,促進商家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的財產安全等等。
(二)購物平臺要保障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安全。購物平臺不但要加大檢查力度,加強自身的行為規范,形成自我約束機制,提高商家的服務水平,重視品牌營銷,提升商品的品質,避免交易糾紛。同時,購物平臺不僅要引入安全系數高的支付手段,還要大力發展擁有自主產權的核心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