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在教學中的作用范文
時間:2023-12-19 17:50: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鼓勵在教學中的作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鼓勵性評價 貫穿教學 增強自信心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英語教學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評價應是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評價使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與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英語教師應根據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組織教學,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鼓勵性評價是日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一種評價方法,運用得當,它的積極作用絕不遜色于物質獎品的鼓勵,并且更能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
一、在教學中貫穿鼓勵性評價的必要性
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fā)展變化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正是他們個性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逆反心理容易養(yǎng)成的時期。教育引導得當可以塑造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堅韌的個性;反之,引導不當,就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甚至放棄學業(yè)。因此,一個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遭受失意時,最需要的是幫助和鼓勵;相反,如果他遭到的是老師的歧視、同學的諷刺,他就會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積極的自信心就會受到打擊,對教師及其所授課程的信心就會受到影響。長此以往,學生的心靈會受到重創(chuàng),厭學情緒也會隨之產生。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探索,準確把握時機,讓鼓勵性評價在英語教學中發(fā)揮積極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如何在英語教學中貫穿鼓勵性評價
1.把握時機,適度鼓勵。由于不同學生的生活背景和社會文化氛圍不同,導致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策略也就不同。盡管不同的學生使用相同的課本,學習相同的知識,要使其達到同一層次的目標卻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學習活動、習慣和方法,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題思路,而不必強求某一種方法。對于學生來講,也許適合他們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對學生的鼓勵方法要根據其獨特性和差距性而論。鼓勵要把握好時機,因為鼓勵性評價是為了達到激勵學生學習欲望而對學生進行的正面的心理暗示。無論是語言鼓勵還是體態(tài)用語都要把握正確的尺度,切忌過分夸張,以免造成學生的驕傲心理反而不利于促進學生學習。如學生回答問題好或有進步時,我們可以說:“Good,good,very good!”“You're very clever!”“Great!”……但肯定的表揚應該適度,決不可濫用,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2.把握形式,講究方法。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沒有固定的模式,要善于揣摩學生的個性特征,正確把握鼓勵的方式方法。首先,可以恰當運用體態(tài)語言,向學生傳遞關愛的信息。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因此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多用鼓勵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寬松的學習氣氛,以達到讓學生獲取成功的歡樂。如在教學中可以說:“別緊張,慢慢說。”“你再想一想,老師相信你能夠做出來。”“你能更完整地復述一遍嗎?” ……通過這些尊重期盼的語言,滲透著老師濃濃的愛,從而使學生對學習樹立勇氣和信心,敢于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始終保持著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強烈愿望,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具體地說,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首先,老師上課時不要總是站在高高的講臺上,而應該經常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親近些,要和顏悅色、耐心啟發(fā),多用“please”、“thank you”、“very good”、“try it again”、“well done”等禮貌與鼓勵的用語,使學生更加親近老師,消除恐懼和顧慮,不怕出錯誤,大膽參與課堂活動,使他們覺得有安全感、親切感,從而減少焦慮,充分調動起學生語言學習的積極情感。其次,對差生要多加關照,多提問,多啟發(fā),多提供一些使他們覺得有進步感和成就感的機會,對回答正確的或者基本正確的,請別吝嗇“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clever”、“not too bad”等評價語。
3.實時重視學生質疑,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也是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的表現。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同時應保持學生質疑的欲望,讓學生樹立質疑的信心。作為老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多提問,讓學生知道能夠提問是一種認真學習的表現。因此,我們要善于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歡迎他們與自己爭論,對于那些平時特別是在課堂上敢于發(fā)表反駁意見的學生要予以表揚,即使他們的觀點是錯誤的,也要在肯定他們勇敢精神的前提下與其一起討論來加以引導,并糾正其錯誤的觀點,切不可強行要求學生對老師的觀點深信不疑、按老師的思路去思考問題。
總之,將鼓勵性評價巧妙貫穿于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做“有心人”,敢于嘗試,勤于探索,善于總結,使之成為成就教學的“催化劑”,使學生提振精氣神、增強自信心、感受親和力,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學英語教學大綱。
[2]外語教學心理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篇2
一、增強學習興趣,激發(fā)思考探究動機
由于科學故事本身具有的趣味性,能強烈地吸引學生,因而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講述科學故事能很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抽象而機械的物理知識充滿情感;使枯燥無味的物理課堂染上一些人文氣息,讓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感興趣。例如講“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若能結合舉世聞名的伽里略“比薩斜塔實驗”的故事;講“萬有引力定律”時,若能結合“日心說”布魯諾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等等,這些激動人心的故事,就會改變課堂上枯燥煩悶的氣氛,使學生對教師所講的知識感到生動具體,趣味盎然,并且課后印象深刻,甚至終身難以磨滅。科學故事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由于它蘊藏著特殊的精神魅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促使他們樹立遠大的志向。
二、擴大知識領域,促進課外閱讀
講課外科學故事,不受教學內容的限制,使課本的物理知識烙上許多人文精神,使狹窄的物理知識可以得到延伸和拓展。它對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促使他們進行課外閱讀和課外探索,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科普知識。例如講“光的直線傳播”,可以給學生講述“天狗吃月”的故事,了解我國民間及世界各地對日月食的認識,從而調動學生探究自然科普知識的積極性;講“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上的應用”時,講科學家應用數學計算發(fā)現海王星的故事;“阿波羅”載人飛船登月的故事,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他們通過課外閱讀、上網查找等獲得更多的天文知識,使學生對宇宙充滿好奇,從而轉變?yōu)閷W習的動力。講“直線運動”時,講田忌賽馬、龜兔賽跑的故事,從這些故事出發(fā),教師給學生介紹“博弈論”“運籌學”的研究對象及其軍事、生產、體育比賽中的應用,使學生不再認為“直線運動”這一章的知識只是一些干巴巴的公式,進而鼓勵他們閱讀有關書刊,用豐富的知識武裝自己。
三、進行勵志教育,增強愛國情感
在自然科學發(fā)展史,貫穿著科學家不怕困難、艱苦奮斗、不屈不撓、忘我工作、勇于探索、勇于獻身的事跡。教師可從科學家學習、工作、做人做事中汲取引人注目、感人至深的情節(jié),用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聽。例如講“電磁感應”時,在適當時候插入法拉第13歲在書店做學徒頑強自學而成才,在1821~1831年的十年里,法拉第能夠矢志不渝地堅持探索電磁感應現象的故事;講“原子核”時,適時引入被譽為“鐳的母親”的居里夫婦在破舊木棚里提煉鐳;錢三強對我國核工業(yè)的貢獻;錢學森放棄優(yōu)越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歷盡艱辛險阻回國為我國航空航天發(fā)展所作的貢獻;鄧稼先隱名埋姓為我國原子科學事業(yè)貢獻一生等等的故事,這些故事必將給學生以重要啟迪和感召,不但能激勵學生珍惜時間學習,而且培養(yǎng)他們不計名利、鍥而不舍、獨立思考、實事求是的個性品質,振奮他們追求真理、埋頭苦干、勇于創(chuàng)新、獻身科學的精神,還能喚起青少年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心,激起他們愛國情感而產生報效祖國和建設祖國建的抱負和決心。
四、培養(yǎng)樸素的辯證唯物觀點,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習慣
篇3
關鍵詞:新課標;分層次教學與評估;心理輔導
分層教學和評估的教育模式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中得到最好的發(fā)展,然而對于該教學模式下的主體——學生來說,心理上對該模式的承受力和認知力如何直接影響到該模式的成敗,因為只有當學生真正從心理上認可這種教學模式并積極參與其中時,分層教學和評估模式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其受益者。因而我認為在該模式實施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心理變化的分析與研究以及教師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本人將從以下幾方面對其進行闡術。
一、心理輔導在分層教學與評估教學模式實施準備階段的作用
1.心理輔導先行,讓學生對該教學模式有個正確理解,為科學合理的進行教學和評估分層奠定基礎
分層教學與評估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以往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相比,更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以學生為主體,它的有效實施能讓每位學生從中受益。所以,要在新課標下的英語教學實踐中順利實施該教學模式的前提就是讓我們的學生了解它,接受它。要讓學生明白分層教學和評估模式不是去人為地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更不是對差生的輕蔑和歧視。分層不是目的,它是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間”獲得最大成功的最佳途徑和手段,它的順利實施必將讓全體學生受益。因而在該模式實施準備階段,我們教師做了大量的前期宣傳工作,以大量有說服力的理論和事例對該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了論證和宣傳,并根據問卷調查中學生所反映的顧慮進行了細致的解答,讓學生和家長明白我們這樣做的目的,贏得他們對我們的支持和信任,為接下來的工作奠定基礎。
2.注重學生的心理,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層
要想順利實施分層教學與評估教學模式,科學合理的分層是關鍵,學生能否配合分層取決于最終的分層結果是否客觀,整個分層過程是否公正、合理、透明。要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首先應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全面細致了解,我們的做法是先在全班做個摸底考試,在做完摸底考試后我們會粗略地根據學生的成績大致對學生進行分層;然后我們會再拿出兩個星期的時間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觀察,包括對其聽課、回答問題、作業(yè)以及接受能力、學習主動性等各個層面進行細致研究,調整分層結果;最后我們會讓學生自己填一份意向表表明自己的分層意愿,然后綜合考慮以上主觀和客觀因素,最終確定分層結果并把結果向學生公示。這樣的分層結果應該是比較客觀、準確的,學生也不會有什么情緒,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二、心理輔導在分層教學與評估教學模式實施過程階段的作用
1.關注各層次學生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tài),及時對其進行心理輔導,調整其心理狀態(tài)
在科學合理地對學生分層后,教師在該模式實施過程應注意對學生的正確評價和進行恰當的心理輔導,即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A層學生的心理壓力,B層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我滿足狀態(tài)和C層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對A層學生的高負荷的壓力和承受力,教師應正確引導,緩解其壓力,讓其“良性”競爭。從知識、能力的掌握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大重視力度,讓其在“減壓”的同時在英語學習方面的潛力得到最大發(fā)揮。B層學生由于處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特殊地位,教師的不停鼓勵和加壓是其前進的最好動力。既要讓其客觀認識到和A層學生的差距,也要讓其明白這個“距離”不是無法跨越的,只要其調整好狀態(tài),付出多一些的努力是完全可以“晉級”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清醒地意識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讓他們繼續(xù)努力,不敢懈怠。C層學生往往會由于自己在英語方面能力的欠缺而感到自卑絕望甚至更加厭學,因此他們更需要教師的關注、鼓勵、幫助和支持。面對這些學生教師應適時的對這些學生的長處和優(yōu)點加以贊美,讓其重拾自信,他們重拾自信的那天便是他們蛻變的開始,因為有自信的人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總之,“立足中間、抓住兩頭”,既注重全體“面”的共同發(fā)展與提高,又注意個體“點”的突破與挖掘的心理輔導是分層次教學和評估順利實施的必備法寶。
2.教師應適時對出現層次變化的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和幫助
等級制的分組應是流動的,進步明顯者應調至上一個等級,成績明顯下降者應調入下一等級,以便教學具有針對性,也使學生有壓力感。這種評價方式及成績評定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加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成績。可層次變化有時也會讓一些學生產生思想波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做個有心人,時時處處關注自己的學生,給他們提供心理輔導和幫助,讓他們“勝不驕,敗不餒”,永遠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去迎接自己人生中的每次挑戰(zhàn)。
三、心理輔導在分層教學與評估教學模式成果階段的作用
分層教學與評估教學模式是否有效要用實驗結果來檢驗,而實驗結果應既包括學生的考試成績。也包括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等非智力因素的變化數據。而在目前的教學體制下,學生主要會以成績論成敗,倘若其考試成績雖然比以前有較大提高但要在高考中勝出還是成績差距較大時,他們往往又會失去前進的動力,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對其只是個欺騙,他們的所謂發(fā)展并不能改變什么,甚至部分家長和學生還會對我們的分層評估模式產生抵觸情緒,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積極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告訴學生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所發(fā)展的自主學習的終身學習能力和其對于目標的不懈追求的源動力必然會讓其終身收益,是他一生的寶貴財富。
總之,教師對學生適時的進行心理輔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是分層次教學和評估教學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分層次教學和評估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態(tài)度決定一切,相信學生,給學生一片空間,使其身心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發(fā)展,他們必將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一片輝煌。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關于實施分層教學的探索》.山東教育,2006.
3.《心理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中學教學與研究,2007.
篇4
關鍵詞:整流電路;故障模式;電力電子技術
電力電子技術是自動化專業(y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程,在專業(yè)教學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以高等數學、電子學、電路以及電機學等專業(yè)基礎知識為基礎,并體現其發(fā)展和綜合應用的一門專業(yè)技術。同時,它又是電力拖動控制系統(tǒng)、電力系統(tǒng)等相關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基礎。電力電子技術課程具有理論性強、與工程實際緊密聯系等特點。電力電子技術在直流輸電、風電領域、新能源轉換技術等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整流電路故障模式研究
電力電子電路的故障可分為參數性故障和結構性故障。參數性故障是指電路中器件參數(如:電阻阻值、開關參數等)偏離正常值而導致的故障;結構性故障是指由于電路中電力電子器件出現短路、斷路或由于驅動電路故障而導致電路拓撲結構發(fā)生的故障。通常,將保護電路發(fā)生動作(諸如:保險絲熔斷、斷路器跳閘等)導致的電路拓撲變化也歸入結構性故障。本文對整流電路故障模式的研究就是針對整流電路的結構性故障進行分析。
1.整流電路的故障分析。整流電路故障模式的建立主要是根據整流電路的電路結構,通過對電路的故障工作特性進行分析,并歸納和總結其分析的結果,最終構成整流電路的故障模式。現以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為例進行故障分析。
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如圖1-1所示,主電路中a、b、c三相電源分別聯接有共陰極組(VT1、VT3、VT5)和共陽極組(VT4、VT6、VT2)共六個晶閘管。整流電路工作時,共陰極組與共陽極組分別有一個晶閘管導通,從而構成通電回路。電路中六個晶閘管依VT1-VT2-VT3-VT4-VT5-VT6的次序、相隔60?觸發(fā)導通,并以此循環(huán)控制。在控制角α相同的情況下,可在整流電路的輸出端獲得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六相電壓。
一旦整流電路出現故障(如:晶閘管損壞),則將造成輸出電壓波形發(fā)生畸變。并且,不同的晶閘管損壞時,整流電路輸出電壓波形發(fā)生畸變的情況不同。對于不同結構的整流電路,其故障模式不盡相同。
2.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的故障模式分類。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的故障模式從工程應用的角度出發(fā),一般只考慮一個或兩個晶閘管發(fā)生故障的情況,因為對整流電路而言,三個以上晶閘管同時發(fā)生故障的幾率很小。因此,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可獲得4大類、共計21種故障模式。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的21種故障模式,在電路帶不同性質負載、以及不同控制角α的情況下,整流電路輸出的畸變電壓波形的形狀、波頭數或幅值大小不盡相同。因此,可以從整流電路實際輸出電壓的畸變波形預判電路的故障類型。
二、整流電路故障模式的應用
電力電子電路中,電力電子器件一旦損壞將造成電路輸出的各種參數發(fā)生變化,同時可能引起電力電子裝置或系統(tǒng)的損壞。整流電路故障模式的研究就是針對電力電子器件一旦發(fā)生故障,有可能引起的參數變化進行的,為盡快地發(fā)現并解決問題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1.整流電路的工作原理。電力電子技術是以電力變換電路中電力電子器件(如:晶閘管)為核心,通過對電力電子器件的通、斷進行控制,從而實現對電能進行轉換和控制的目的。電力變換電路有整流電路、逆變電路等四大基本變換電路,以及建立在四大基本變換基礎上的組合變流電路的多種拓撲形式。整流電路有多種基本電路結構,如單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等。圖1-1所示為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帶電容濾波負載時的原理結構圖,該電路共有6個晶閘管VT1~VT6,工作時依次觸發(fā)導通。輸出電壓波形每周期6個波頭,波頭形狀完全相同。整流電路在不同的電路結構、不同性質的負載、不同的控制角α的情況下,其輸出電壓具有特定的波形形狀。
2.整流電路故障模式的應用。對整流電路故障模式的研究,基本是對故障電路電壓波形的分析和研究。當整流電路發(fā)生故障(如電力電子器件損壞等)時,必將造成輸出電壓波形的畸變。電路中橋臂上的開關發(fā)生故障時,都會產生與之相對應的畸變波形。如圖1-1所示三相橋式整流電路,只有一只晶閘管發(fā)生故障,即:VT1~VT6。
因此,對整理電路故障模式的應用與研究,即為對整流電路進行分析和研究,將其在各種故障情況下的畸變波形進行匯總,制定各種故障模式,并以此作為分析和判斷整流電路發(fā)生故障起因的參考,從而能夠快速找出故障原因的方法和手段。
三、整流電路故障模式研究對電力電子技術教學的輔助作用
電力電子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單管故障是輸出電壓波形,其內容涉及多個學科和領域。課程內容理論知識點多、難點多,而且實踐性強。在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yè)理論基礎知識,具有對電路進行理論分析、波形分析和參數計算的能力。整流電路故障模式的研究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積極的輔助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知識的理解能力。電力電子技術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專業(yè)基礎課程,課程內容圍繞著電力變換技術進行闡述,其電力變換技術又以整流和逆變?yōu)榛A和核心。電力電子技術的基本電路及其拓撲結構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伴隨著電力電子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不斷普及和發(fā)展,各種理論知識的不斷完善,電力電子技術所涉及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同時,對學生各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對課程知識的了解和認識基本來源于老師在課堂上對知識的闡述和引導,基本圍繞電路正常工作狀態(tài),對電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進行分析。這樣教學的結果往往固化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影響和限制了學生深入領會、認識和理解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本質特征的能力,減弱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對電路故障模式的研究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分析電路的變化,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知識的理解。
2.有利于增強學生對電力電子電路的分析能力。在電力電子技術的教學過程中,對電路的分析主要體現在原理分析和波形分析兩個方面。電路中各點參數(電壓和電流)的波形分析往往被作為對電路工作原理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不同的電路結構,在不同的控制角α的作用下,電路各點電壓、電流波形都具有不同的形狀。在電力電子技術實驗中,電路中各點電壓波形所起的作用更加明顯和重要。通過示波器中的波形形狀,可以直接觀察、分析和判斷出電路和各種設備的運行狀態(tài)。整流電路故障模式研究就是探討整流電路在電力電子器件發(fā)生故障時,其電路輸出電壓波形發(fā)生畸變的問題。針對各種不同的故障情況,研究出了相對應的輸出電壓波形。通過對相對電壓波形的對比和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電路的工作原理和運行狀態(tài),對整個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電力電子技術實驗可以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強化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于電力電子技術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在電力電子技術的實驗過程中,經常發(fā)生由于學生操作不當,造成電力電子電路出現各種故障,其結果往往造成電力電子器件被損壞等情況發(fā)生。由于電路結構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一旦主電路發(fā)生故障(如:主電路中某個電力電子器件損壞),將造成電路輸出電壓波形發(fā)生畸變。只是通過示波器中的波形很難直接判斷出故障發(fā)生的原因。同時,在電路中直接檢測電力電子器件,其結果不夠準確,這也就無形中增加了實驗的難度,使實驗過程復雜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幾乎沒有接觸到這類知識和認識,也就不能直接清楚地認識到故障產生的原因。
整流電路故障模式的研究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它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迅速查找故障原因并盡快恢復正常實驗的方法和手段。實驗中一旦主電路發(fā)生故障,將造成波形畸變,可通過故障模式識別,進行波形對比,直接限定主電路發(fā)生故障的局部區(qū)域和范圍,簡化了檢測過程,理順了實驗思路,從而為提高效率、加快實驗進程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較為成熟的思維和判斷能力。
四、結束語
由于電力電子電路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對電力電子技術的故障模式研究還不夠完善,在實際應用中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對于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而言,由于實驗裝置中組建的實驗電路基本屬于各種原理電路結構,電路結構和附加設備明確,實驗中電力電子器件損壞較常見。因此,整流電路故障模式研究針對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而言,具有較強的輔助作用,是針對教學改革的一種積極地探索。
參考文獻:
[1]王兆安.電力電子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
[2]莫正康.電力電子應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
[3]王云亮.電力電子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8.
篇5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激勵性評價
一、激勵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在語文學科的實際教學工作中,激勵教育的應用對小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激勵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心理比較單純,更加渴望別人對自己的肯定和鼓勵,尤其是家長、老師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使用激勵教育,可以更好地把握小學生的心理,使其對語文的學習熱情得到提高。其次,激勵教育可以鼓勵學生的想象能力。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通過激勵教育可以激l學生想象力的豐富化,從而使學生更加能夠體會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再次,激勵教育有助于學生早期的人格塑造。語文教學不僅是語法和表達能力的傳達,書本中的故事、老師的行為更是對小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人格塑造的重要方式。而激勵教育的有效施行,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正確的觀念萌芽,對其人格塑造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激勵教育在課堂中的運用方法
(一)尊重學生的情感
尊重學生的人格、權益,是對學生進行人本關愛的立足點。教師應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個體性,與學生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吝惜給學生褒揚的詞語,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享受到尊重。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尊、自信的個性品質,使學生愛思考、敢思考、會思考,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有句話“利劍般的陽光”。教學時,教師出示陽光的圖片,啟發(fā)學生:“陽光還像什么呢?”有學生回答:“像面條。”此時老師回答:“你的比喻真有趣!那課文為什么不把陽光形容為面條呢?”學生聯系上下文得出:“因為樹木生長得太茂盛了,面條無法穿透,只有利劍才能穿透。”
可見,在課堂評價中尊重學生的獨特表現,就是在尊重學生生命發(fā)展的獨特性。主動去欣賞每個學生的與眾不同,真正聆聽每個學生的心聲,了解每個學生的長處與不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學中得到發(fā)展,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
(二)利用語言激勵學生
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渴望得到教師肯定、表揚和鼓勵。因此,在小學語言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fā),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恰當的語言肯定和表揚學生,對學生進行有效激勵。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用“很好、對、真棒、真不錯、真了不起”等具有肯定性、表揚性的語言來對學生的表現做出評定,明確地表達自己對學生的贊許、表揚等態(tài)度,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肯定。利用語言進行激勵教育時,教師的語言表達必須立場鮮明、表意清晰,并符合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不能說得含蓄,更不能正話反說。語言激勵除了有聲語言外,還有無聲語言,即肢體語言。在教學中,教師還可充分利用肢體語言對學生進行表揚、肯定和關注。如微笑點頭、豎起大拇指、拍拍肩膀或者撫摸頭等均可表達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和關注,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起自身的肢體語言,恰當地運用眼神、手勢、動作等對學生進行激勵,激發(fā)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興趣。
(三)利用榜樣的激勵
榜樣激勵法也可稱為典型示范法,具體指的是通過樹立榜樣來教育、鼓舞、激發(fā)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一種方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言行舉止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時刻感受到的無形榜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最直接有力的支持。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進行有意識的互動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鼓舞作用,能有效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的行為就是一種無聲的指引和命令,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在教學活動中,榜樣除了教師還可以是優(yōu)秀、典型的學生。以優(yōu)秀的學生作為榜樣也同樣具有極大的激勵作用。在學生的學習中,榜樣就像是一面旗幟。每個榜樣均具有其鮮明的特點和生動的形象,學生可以從榜樣身上看到閃光點,進而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同時,榜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方向和目標,激勵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四)注重評價的差異
課堂評價的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評價的側重點也應該不同。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質和生活環(huán)境,都有自己的愛好、長處和不足。學生的差異不僅指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還包括生理特點、心理特征、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的不同特點。激勵性評價要依據學生的不同背景和特點,為每一個學生提出適合其發(fā)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適當、及時的鼓勵性評價能對學生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
教師在評價時可以運用“低起點、小臺階”的方法,為他們發(fā)展興趣愛好、發(fā)揮特長,為其取得成功提供機會。值得注意的是,在爭取成功過程中,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這也要求教師實施鼓勵性評價,使學生認清自己的力量,找到失敗的教訓,教師要信任和鼓勵學生滿懷信心爭取成功。讓學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不斷地由小成功積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其信心,激發(fā)其內在的學習主動性。
(五)利用公平激勵學生
公平激勵指的是教師激勵的對象不能只針對成績好的學生,很多的時候成績差的學生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注和激勵,因為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比較容易得到老師的鼓勵,上課一個漂亮的回答,就可以。但是成績差的同學卻不然,回答的不好可能只會得到老師一句勉強的“坐下吧”,因此,對于成績不好得學生教師應給和優(yōu)等生相等的發(fā)言機會與更多的鼓勵。對于回答問題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其鼓勵,而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則應當幫助學生共同尋找回答錯誤的原因,并詢問學生為何如此回答,由此慢慢的便能夠更加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從而幫助教師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使用激勵性評價[J].小學教學參考,2012(9).
篇6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
學習興趣是一種學習的動機,是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它在學習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課要上的有生趣,就要激發(fā)學生的情緒區(qū),并且在學生的學習中運用知識時有所發(fā)現,力求使學生親自去發(fā)現事物的本質和種種關系,使他們在發(fā)現中感到自己所有的進步,這就是興趣,并作用于整個學習過程。”所以說興趣是動力的源泉,要獲得持久不衰的學習數學的動力,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興趣。在教學中我認為應該做到了以下幾點:1、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能接近數學。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演示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圖片,使學生深刻的感覺到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我們周圍,我們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數學。2、溝通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之間的聯系,有抽象概括的數學知識來認識生活,深入探究,提高數學在學習者心目中的價值,在“數學研究性問題”的研究解決方案中,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習慣。教學中重視數學的應用教學,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作用和魅力,從而熱愛數學。3、引入數學實驗,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直觀。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參與探索、發(fā)現內在的獲得知識的全過程,使其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4、鼓勵攻克數學,使其在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數學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數學研究的過程中,充滿了成功和歡樂。5、評價激勵,在教學中,教師要在教學語言,語速,語調和語氣中幽默一些,對學生的答案、作業(yè)等學習成果給予富有情感和動力的評價,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增強不少妙趣。在學習活動中滲透教與學的激情,從而教學雙方積極參與,有效互動,誘導學生主動探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們學習樂在其中,才能培養(yǎng)出學生不斷探索的欲望。
二、指導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大門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充分說明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就能自己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幫助學生“學會”,更要指導學生“會學”。1、教會學生“讀”,這主要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觀察力和歸納整理問題的能力。數學觀察力是一種有目的、有選擇并伴有注意的對數學材料的知覺能力。教會學生閱讀,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材料的直觀判斷力,這種判斷包括對數學材料的深層次、隱含的內部關系的實質和重點,逐步學會歸納整理,善于抓住重點以及圍繞重點思考問題的方法。這在預習和課外自學中尤為重要。2、鼓勵學生“議”,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對于對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沒有把握的結論、疑問,就積極引導學生議,真理是愈辯愈明,疑點愈理愈清。對于學生在議中出現的差錯、不足,老師要耐心引導,幫助他們逐步得到正確的結論。3、引導學生勤“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思考尤為重要,它是學生對問題認識的深化和提高的過程。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反思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反思各種方法的優(yōu)劣,反思各種知識的縱橫聯系等等。
三、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學生學習數學要經歷一定的學習過程,才能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數學認知結構,這個認知結構是數學認知結構和學生心理結構相互作用的產物,這個學習過程是新知識同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知識經過“同化”或“調整”,不斷形成和發(fā)展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所以在教學活動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參與探求知識,培養(yǎng)、發(fā)展主動獲取新知的能力。1、給學生空間,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要使學生主動地發(fā)展,就必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求新知的過程中去,給他們創(chuàng)造獨立思考的空間,從而深化理解知識,掌握規(guī)律。2、創(chuàng)設情境,重視個體的有效互動。要使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必須最大限度的讓全體學生參加探索知識的實際活動。教學活動是全體師生的互動過程,讓每一個人都有參與探索的權利,人人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學習效率就會大大的提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探索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與時間,創(chuàng)造必要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探索動機,教師應把握好教學的節(jié)奏,給予學生反復思考的余地,在教學中凡是學生能想、能說、能做的就放手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
四、鼓勵學習創(chuàng)新,讓學生學有創(chuàng)見
篇7
高校體育教師的語言藝術具有多種特點,主要表現為教育性、啟發(fā)性和鼓勵性、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邏輯性、針對性等特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了解并掌握這些特點,綜合運用,合理貫穿于教學中,用自己良好的語言、思想、行為、修為和職業(yè)道德精神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和激勵學生,做到育人為本,育心為主,才能出色完成教學任務。
1.1、教育性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技術和技能,更應該要做到育人、育心。高校體育教師的語言教育性,要求教師文明用語,在講解知識、教授技術與技能時要具有科學性和思想性,不能空洞、庸俗和隨意。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自身特點,深入簡出、循循善誘指導學生,適時采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激勵學生。課堂教學結束部分的評價要言簡意賅、實事求是和客觀公正,促使學生將自己課堂練習、業(yè)余鍛煉和未來的終身體育充分的結合起來,養(yǎng)成終身體育習慣。
1.2、啟發(fā)性和鼓勵性
高校體育課教授的對象大基本是十八至二十歲的青少年,他們剛剛成年,在思想和行為上日趨成熟。作為高校體育教師的語言,應能夠啟發(fā)他們的潛力思維,啟發(fā)式的培養(yǎng)他們的體育精神和終身體育習慣,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體育教材和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因素,激發(fā)他們克服困難的斗志,鼓勵他們加強課余鍛煉,促使他們形成濃厚的體育興趣,養(yǎng)成終身體育意識。良好的體育技術動作的形成必須靠反復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動作。對于復雜的技術動作,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與方法進行講解與示范,在講解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啟發(fā)和鼓勵學生,指引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技術動作要領的方法,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對于體育技能較差的學生,他們怕別人笑話,信息不足,甚至有的消極面對;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的做動作,大膽的投入到學與練的過程中,尤其是語言上的鼓勵,更直觀,更能激發(fā)他們戰(zhàn)勝困難的斗志。教師應該投入較多的時間幫助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鼓勵性的言語,對于他(們)微小的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適時的讓全班同學鼓掌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這樣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戰(zhàn)勝自卑心理,樹立強大的自信心,更能夠對他(們)的健康成長起著積極性作用。
1.3、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將被學生效仿,起著師表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講解和動作示范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尤其是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會影響到學生課余鍛煉和將來從事體育鍛煉的效果。因此,作為高校體育教師,必須要努力使自己的語言規(guī)范與準確,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的聲音語言與肢體語言都必須做到規(guī)范與準確。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避免使用方言和一些粗俗的語言,比如,在學習動作時,描述到身體部位,不能把“手”說成“爪子”,“臀部”稱為“屁股”,“腹部”稱為“肚子”或者“肚皮”;在集合時,語言也要規(guī)范,橫排應稱為“列”,縱隊稱為“路”。有時候,語言看似差別不大,但是用語不當,就會導致迥然不同的教學效果。
2、語言藝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高校體育教師面對的是身體和思想相對成熟的青年群體,其語言對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培養(yǎng)運動技能、發(fā)展智力和心理調節(jié)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有著促進作用
2.1、提高體育課教學效果
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和學生,應該采用不同的語言。在學習新內容時多應用鼓勵語言,在復習階段要多運用贊許語言和啟發(fā)式語言。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少用消極、批評語言,以免學生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校體育課面對的是相對比較成熟的群體,教師應該多跟學生交流溝通,鼓勵他們參與到教學中,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從而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他們就會自主的學習體育技能和技巧,進行課外體育鍛煉,這樣,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就會提高。
2.2、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促使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教學中,教師語言要嚴謹,態(tài)度要嚴肅而又和藹,控制好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自覺主動的學習,從而讓他們產生一種快樂的情感體驗,振奮精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高校體育課堂可能是大學生人生中體育課教學的最后階段,教師的語言藝術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在最后的“體育課階段”的體育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對體育的濃厚興趣,他們就會掌握一項甚至更多的體育項目,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3、結束語
篇8
作用。
關鍵詞:物理實驗;教學質量;學習興趣
一、物理實驗在教學中的地位
實驗在物理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實驗是學生將來從事科學研究的起點。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操作技能。同時,物理實驗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認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能無法理解規(guī)律和概念的本身含義,此時,實驗就能發(fā)揮它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知識聯系到實際生活中去,可以讓物理課堂更加生動形象,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和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在這種物理環(huán)境下可以增進老師與學生的交流,增強感情。使學生在頭腦中產生真正的物理問題,加深對規(guī)律和概念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此外,小實驗、小制作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活躍,學習欲望高漲,如:課本中的“紙杯燒開水”等。教師應鼓勵學生做這些課外的實驗,并有意識地加以評價。
二、物理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中考考查中,物理實驗占據15%,而對概念與規(guī)律等的考查分數較高,但是有一點我們都明白,學生對于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都是源于實驗,所以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物理實驗的演示為學生們提供生動的物理畫面,有利于學生們的記憶。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左半球負責邏輯思維,右半球負責形象思維。實驗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潛在因素,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形成的記憶會牢固而持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實驗,能使學生生動直觀地理解,從而形成深刻的認識。
沒有實驗的物理課是枯燥難懂的。不少學生認為物理學難,難就難在物理學中的概念眾多,而且抽象不好理解。我認為化難為易的辦法就是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
物理規(guī)律大多都是通過科學研究及實踐證明所得出來的。在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實驗加以驗證。通過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物理知識,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想。
篇9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既是指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主要包括興趣、動機、態(tài)度和意志等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情感因素,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動力。情感教育需要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內在情感,從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和改進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方式入手,可以發(fā)揮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語建學中的具體實施
1. 轉變教師角色,加強師生交流
交流是情感建立的基礎,但在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教學中,老師是課堂的主角,往往是嚴肅、高高在上的形象,師生之間存在著情感不統(tǒng)一,交流少等問題。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首先需要轉變老師角色和加強師生交流,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過于嚴肅的形象,提高自身的親和力。如在教學中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去激勵學生,對于英語學習落后的學生要多關注和給予表現的機會。在教學時多采用中學生熟悉的內容進行課堂的互動,可以有效的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對于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也要以鼓勵為主,尊重學生和主動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和個人情感狀況、興趣和愛好等,以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建立一個開放、平等和自由的師生關系。
2.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在教材內容方面增加了與初中生生活相關的生活化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挖掘發(fā)揮其情感作用。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教學在詞匯、語法等方面要求很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多處于被動的限制狀態(tài),對于發(fā)揮情感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和學生全面素質的發(fā)展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老師需要充分的挖掘教材文本的情感因素,如牛津版初中英語 8A 中的第六單元“Natural disasters”的 Reading 部分,講述的是小男孩 Timmy 在 1999 年臺灣大地震期間被困瓦礫堆下的親身經歷,老師可以搜集2012年的汶川地震的資料,用圖片、視頻等教學資料在課堂上播放,由于初中生對此有接觸,可以有效的實現情感共鳴和以情育人的作用,實現情感教育。
3. 采取有利于激感的英語課堂教學方式
新課改對初中英語教學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英語的語言本質。情感教育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個性發(fā)展,是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手段。情感教育要求的實現,需要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以實現師生以及學生與新知識之間的情感交流。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對于活潑好動的初中生來說具有良好的運用效果。角色扮演法是指學生通過對教材文本內容的表演來最終實現對新知識的掌握。在英語學習中角色扮演法可以實現激發(fā)學習興趣激發(fā)和實現口語提高的作用。老師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不同的故事中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利用不同的英語詞語以及表達方式進行角色內心世界的展示,以此來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角色扮演具有形象生動和身臨其境的特點,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這種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下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英語課堂的互動中,可以借助豐富的身體語言進行內心世界的表達,可以幫助學生擺脫枯燥乏味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英語學習的興趣。
4. 注重對學生學習情感的評價
篇10
關鍵字:語文 參與教學 自主學習 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33.3
引言:語文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文學思維以契合時代的要求,要達到這樣的預期,首先就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的文學概念知識,進而培養(yǎng)起文學思維,最終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進行必要的創(chuàng)新及應用。但是現目前的語文教學處于十分尷尬的處境,一則因為其與實際生活的剝離無法形成親切感,二則因為在課堂上學生沒有積極參與教學削弱了知識的實效性。鑒于此,本文首先立足于語文教學中實際案例的分析,進而著墨于語文教學中融入參與教學的策略探析。
一、參與教學的概念及要求
1.1參與教學的概念
參與教學的本質是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學習的助益效果,設定一定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這種方法以學學生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成為其中的積極成分,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生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并能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更加直觀的接觸知識,進而增強教學的效率。
1.2參與教學開展的前提
根據參與教學的概念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在參與教學的實施,必須是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前提下。除此之外在參與教學中,為了保證教學的實效性,還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貼切的教學環(huán)境促使學生輕松的融入教學活動。最后教師要通過設定合理的學習任務,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1.3參與教W的要求
參與教學開展過程中,首先要學生必須是積極主動的;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設定的任務必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此外 還要保證學生擁有相對自由的思考空間;最后為了契合新時期以人為本的教學宗旨,在教學中教師要需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在做到因材施教。
二、參與教學的策略
2.1課程導入生活化
課程導入是教學開展的關鍵所在,優(yōu)質的課程導入能夠為教學起一個良好的開端,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全面提高教學效率。并且為了在語文教學中成功的實施參與教學,首先就應該在課程導入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之后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在課程導入時就應該適當的進行生活處理。因為生活化的課程導入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并且通過聯系實際生活也能夠促進學生應用知識的效率。譬如在教授魯迅先生《風箏》一課時,為了將課程導入生活化。教師可以準備一些風箏的模型,抑或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手工制作。如此貼近實際的課程導入在教學伊始就很好的調用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自發(fā)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2.2教學過程情景化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自我明確學習目標,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這樣對上好一堂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十分注意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集中全部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教學情境化是參與教學的開展的關鍵因素,因為在實際教學中想要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僅僅靠教師的循循善誘和繪聲繪色的講解恐怕都難以達到這樣的效果。通過研究顯示,在具體且貼近教學內容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的學習激情是最為高昂。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學生便可以最大程度跟進教學活動。因此在語文教學中,為了使參與教學的順利進行,在教學中就應該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恰如其分的教學環(huán)境。例如在學習《安塞腰鼓》時,因為文中描繪的情境學生在生活中鮮有接觸,為了使他們更加直觀的學習知識。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將相關的影視資糧向學生展示,同時也可以模擬相關的情境,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的感受知識。如此一來就可以使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到教學中,全面提高教學的效率。
2.3知識與實踐相融合
參與教學從本質上講是與傳統(tǒng)的師本位教學不盡相同教學模式,因為參與教學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從而促進其對知識的運用。由此可見,參與教學的核心內容便是實踐,因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檢驗所學知識的科學性,以及知識結構的完整性。所以在參與教學的最后階段便應該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因為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檢驗自身知識是否確實,與此同時也可以根據實踐的反饋信息廣泛聯系已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顯然在語文教學中,參與教學的最終階段便是根據課程內容進行有關的實踐活動。譬如在高中時期,有一個章節(jié)是介紹劇本的,其中包含了我們熟知的《茶館》雷雨等好劇本。而在所有的文學形式中,劇本是最具有實踐意義。因此在該章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通過對劇本的深入理解,從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簡單的表演。這樣一來,學生在實踐中會對劇本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效率以此提高其學習的效率,并且這樣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總而言之,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是保證參與教學順利開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結言: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效率,可以實時展開參與教學。因為在參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能夠被最大化的激活,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極大的提高。除此之外在參與教學開展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既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其文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趙金珠;語文教學中開展參與式學習的嘗試[j];才智;2013年11期
【2】楊天明;有效:抓住整體特性開展有效教學――淺談整體性教學策略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年14期
【3】沈靜;淺談教學反思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作用與應用[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