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會監督實施意見范文

時間:2023-12-18 17:49: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財會監督實施意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財會監督實施意見

篇1

【關鍵詞】新醫院財會制度 會計信息化 建設途徑

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信息化建設成為了當前醫院建設的重要方向。各醫院只有積極樹立現代化的財務工作觀念,完善會計信息化內控管理以及推進財務信息的統一編碼才能確保信息化建設的有序開展。從而形成以財務信息為對象,以電算化為核心,輻射其他數據管理模塊的綜合性醫院信息化平臺。

一、醫院開展會計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一)符合新醫院財會制度的要求

新財會制度在舊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了醫院內部各類財務活動。包括優化了會計科目分類、完善會計報表體系[1];深化預算管理、財務風險管理以及資產管理;重視成本控制等。加強會計信息化建設,是推進醫院財務工作現代化的必然途徑,也是符合醫院改革及新財會制度要求的。

(二)適應現代化醫院建設的需要

現代醫院除了醫療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外,還包括科研、培訓、人資、財務等諸多方面的綜合化和體系化。開展財務信息化有助于從會計角度考察審核以及優化醫院各項資源配置,從而實現醫院資源信息的集成化。開展財務信息化能夠有效助推醫院開展管理轉型、醫療創新以及文化建設等各項工作的開展。

(三)助推醫院財務的“中心型”定位

從目前來看,醫院會計信息化建設仍然停留在核算電算化層面上。同時各子系統相互獨立,使得整個信息系統處于割裂狀態。這樣不僅造成了系統的利用率低下,而且不利于人資、財物的資本節約,做了大量的重復性工作。“核算型”的醫院財會工作已經開始逐步滯后于現代醫院的發展步伐了。因此開展醫院信息化建設能夠有效助推財會工作的“中心型”定位。

二、提升醫院財務信息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樹立現代化的財務工作觀念

財務信息化是一項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的工作,并非只是花錢購買財務軟件或是服務就能夠做到一勞永逸的事。醫院除了需要一次性大量資金購進硬件設備及軟件平臺外,還需要長久的系統維護、人員培訓等。因此醫院上下應當積極樹立現代化財務觀念。只有樹立正確的財務觀念,才能確保信息化總體規劃的切實開展。筆者認為,目前大部分醫院已經逐步開展了信息化建設,但成效始終不高,因此今后的建設思路應當把握一點。就是始終圍繞會計電算化開展醫院信息化建設。醫院應當重視財會工作對于其醫療經營、內部管理的全局性和統籌性。以電算化為核心,發散式地開展其與醫院其他信息體系平臺的融合和對接。譬如,依托電算化,藥房可開展收費、藥品零售、庫房零庫存、物資管理等模塊的建設,實現數據的有效傳遞與共享。同時以財務信息為對象,針對醫院各類經營管理活動形成信息采集、錄入、審核、處理以及反饋機制。

(二)積極完善會計信息化內控管理

會計信息能反映出醫院管理的全過程,也能反映出醫院經營工作的流程和具體狀況[2]。要確保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就必須積極依托醫院的內控機制。內控機制能夠確保醫院各項資源(特別是經濟層面)的有效利用,確保會計信息的準確性與時效性。信息化作為醫院經營管理的一大趨勢,因此醫院應當積極建立健全財務信息化的內控機制。具體來說,醫院應當積極結合自身經營管理和信息化建設實際,深入分析財務信息的產生、收集以及利用流程,制定基于人的內部控制管理,規范人的操作。從而助推財會信息化的有序開展,同時也提高其運行安全性。

(三)積極推進財務信息的統一編碼

目前,各子模塊相互割裂是影響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問題。今后醫院應當切實加快財務信息的集中統一編碼和業務集中進程[3]。即加強各子系統之間的平臺對接,信息傳遞交接及共享為著力點。只有建立各子系統之間的信息交互,才算是真正意義的信息化系統。而財務信息的統一則是信息交互的前提。醫院應當盡早成立數據中心,聯合財務部門,并積極協調其他部門工作,不斷地修正、補充以及更新財務信息,確保整個信息化建設中都不存在錯誤分類、重復編碼及多個編碼的財務信息。從而盡快消滅信息孤島,實現全院信息的共享。在信息中心的全權負責,積極協調財務部門,盡早建立編碼統一,業務集中的財務信息體系。

此外,不論是會計信息化工作的總體規劃還是內控管理,抑或是財務信息的統一編碼及業務集中,都必須緊緊依賴于人。因此醫院還必須積極加強財務隊伍建設,圍繞財務隊伍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為目標,積極加強在崗培訓以及優秀人才引進。

三、結語

醫療保障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新醫院財會制度的頒布是醫療改革的重要舉措。隨著國家重視程度的不斷加強,以信息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化醫院財務工作已經是大勢所趨。財務信息化能夠減少人工操作及其可能產生的過失失誤,提高財會管理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醫院應當認清現實,主動出擊,積極加快財務信息化進程,以確保自身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步伐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嚴彬.醫院財務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03(07):176-177.

篇2

    最近我們發現,有些企業在編制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材料的過程中,先聘請未取得從事證券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事務所)進行審計、驗資和盈利預測,然后請有資格的事務所復審并出具報告。而某些已取得從事證券業務資格的事務所在執行證券業務時,不嚴格執行有關法規、制度的規定,不盡勤勉盡責義務;一些有資格的事務所在接受證券業務委托后,不派具備從事證券業務資格的注冊會計師到實地查驗,而是讓其尚未取得從事證券業務資格的分支機構代為查驗后進行復審,并以自己的名義出具各類專業報告;一些有資格的事務所擅自為其他事務所出具的專業報告進行復審確認,甚至出現“賣牌子”的現象。為保證上市公司申請文件的質量,嚴格執行注冊會計師的專業準則;同時考慮到在主管部門實施從事證券業務的資格確認制度之前,某些企業為申請公開發行股票,已聘請了一些事務所進行審計、驗資和盈利預測工作,現做如下規定:

    1.1993年4月1日前,已聘請無資格的事務所和人員完成初步審計、驗資、盈利預測的申請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或已聘請一家有資格的事務所從事審計與資產評估兩項業務的公司,可以再請一家有資格的事務所進行補充工作后,由其出具有關專業報告。

    2.1993年4月1日后不得再發生上述行為。已取得資格的事務所對其他事務所在1993年4月1日后出具的各類專業報告進行的復審或確認一律無效。

    3.已取得資格的事務所在從事證券業務時,必須委派本所(不包括未取得資格的分所)業務骨干和輔助人員按照專業準則的要求到現場查驗。出具的各專業報告必須由具備從事證券業務資格的主辦注冊會計師簽字,并由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除特大型企業的審計、驗資或盈利預測工作可由兩家或兩家以上有資格的事務所合作完成外,一般企業的證券業務應由一家有資格的事務所獨立完成。

    5.有資格的事務所在從事證券業務時,可聘請其他事務所協助其完成部分工作,或替其他機構培訓部分專業人員。但該事務所必須獨立完成重要查驗程序及全部項目中60%以上的工作量,并對出具的報告承擔全部責任。

篇3

宋順生 王永重 彭宏業

村級會計制度的主要內容是村民委員會委托鄉鎮村級會計核算服務中心代建賬、記賬、管賬。推行村級會計制度,一要遵循依法有序原則,即要嚴格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會計法》、《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制度》和《村合作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的規定,經村民代表討論通過,并與會計核算服務中心簽訂會計業務委托協議后,方可實行;二要遵循“五個不變”原則,即村級集體資產所有權不變,村級集體資金使用權不變,村級獨立的基本核算單位不變,村級財務審批權不變,村級財務監督、民主理財機制不變。筆者認為,推行村級會計制度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看清形勢,夯實基礎性工作??h級會計管理局必須看清當前形勢,把握前進方向,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深入調查研究。一要不斷鞏固農村稅費改革的成果。農村稅費改革取消了縣鄉村級“三提五統”的分配方式,規定了涉農收費項目標準,規范了農民負擔范疇及額度,實行了一系列支農、扶農、農補、惠農政策。這些都關系到“三農”利益問題,要實現、維護和發展村級會計制度,就必須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反映及監督工作。二要改變村級財務管理秩序混亂的局面。以英山縣為例,從全縣財會人員隊伍現狀看,絕大多數村級財會人員都屬于兼職人員,大多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且流動性大、業務水平低,客觀上導致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難度加大。從全縣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現狀看,一方面,沒有嚴格執行財經紀律,亂審亂批、亂收亂支現象時有發生;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督不力,失去了有效的約束和監督,導致違法違紀現象的產生。另一方面,會計管理不規范,具體表現在科目設置不一,核算不全面,反映不準確,會計資料不齊全,檔案保管不善等方面。針對上述問題,英山縣成立了調研專班,深入了解財會人員素質、財務收支情況、賬務處理等情況,并聽取村組織、財會人員、村民代表對村級財務管理的建議。通過掌握實情,聽取建議,撰寫了《關于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調查報告》、《關于推行村級財務會計制度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建立健全完善村級財務管理若干制度》等調研報告,為全縣推行村級財務會計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二,理順思路,加強保障性工作。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工作。如英山縣村級財務規范化管理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的縣委常委、副縣長擔任組長,縣紀委、財政、發改局、農辦、審計局等單位主要領導為其成員。同時,要求全縣11個鄉鎮也相應成立財務規范化管理領導小組。原鄉鎮經管站并人鄉鎮財政所后,村級賬務統一由財政所專設總監督會計記賬會計和資金會計,專門負責村級財務核算監管工作,并將村級會計工作納入鄉鎮年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目標考核內容。二要強化輿論保障。應積極開展宣傳活動,順利實現村級財務移交接管。三要強化會計人員管理工作。堅持以政治可靠、品行端正、熱情服務等為標準,選強配齊村級財務報賬員、鄉鎮財政所記賬會計。堅持“先培訓后上崗,上崗有資格,實踐有本領”的原則,分層次全面開展會計人員培訓,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知識水平、實踐工作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

第三,強化職責,做好長效性工作。一是實地考評,整改糾偏。如英山縣財政局組織全縣鄉鎮財政所負責人和會計人員,通過“訪、看、查”等方法,對全縣村級財務管理工作進行考評,查找出如原始憑證要素、記賬憑證填寫要素、啟用會計賬本要素以及會計科目設置不齊全,原始憑證不合規、記賬憑證裝訂不規范、會計科目使用不當以及會計賬簿沒有月計、累計項等方面的共性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分別向各所發出整改意見通知書,限期整改。二是辦點示范,推廣經驗。針對全縣原村級財務實行“村賬站管”,由經管站做賬,核算方法不統一,會計科目設置不一致,總賬、明細賬不規范,記賬憑證、原始憑證管理混亂以及經管站人員財務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英山縣選派業務骨干在兩個財政所辦點示范。具體內容包括督辦交接,理順村所財務關系;建章立制,規范財務管理行為;調研分析村級財務業務往來和收支情況,探索規范財務管理的新思路。三是統一要求,科學管理。應實行四個統一,即統一財務核算,統―會計用品,統一收款收據,統一報賬時間。四是健全制度,完善機制。可建立《村級報賬員管理制度》、《村級民主理財管理制度》、《村級法人代表財務審批管理制度》、《財政所會計管理制度》、《財政所審查村級財務收支列表非準入管理制度》、《村所財務公開管理制度》、《村所財會人員隊伍配備使用管理制度》等,使縣村級財務管理步入規范化管理軌道。

篇4

【關鍵詞】 財會隊伍; 會計基礎; 降本增效; 財務戰略

開灤集團始建于1878年,已有130多年的開采歷史,被稱為中國煤炭工業的源頭和中國北方工業的搖籃。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百年開灤得到了長足發展。2008年以來,開灤集團致力于加快企業轉型發展、科學發展,確定了“開放融入,調整轉型,科學發展,做大做強”的戰略方針,積極探索實現產業格局多元化、發展高端化、發展集約化、資源整合全球化、融資渠道多元化,基本扭轉了單一采煤的格局,初步走出了一條資源型企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子。2012年開灤集團進入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位列500強第490位。開灤集團營業收入從2005年的108.94億元發展到2011年的1 455.88億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這其中凝聚了集團千余名財會工作者的聰明才智,飽含著集團千余名財會工作者的辛勤和汗水。

一、創建學習型隊伍,形成會計人才輩出的局面

為培養造就一支業務過硬、素質優良的財會隊伍,不斷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開灤集團持續加強學習型隊伍建設。

(一)制定建設規劃

開灤集團創建學習型財會隊伍,是從制定規劃、明確目標開始的。一是2005年5月制定下發了《關于創建學習型財會隊伍的實施意見》,闡述了重要意義、明確了指導思想、確定了任務要求、提出了奮斗目標、規定了學習內容、建立了學習制度、制定了激勵措施,為今后5年學習型財會隊伍建設奠定了基礎;二是2010年制定下發了《開灤集團公司2010―2012年財會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明確了指導思想、提出了規劃目標、制定了政策措施、規定了考核評價;三是集團公司財務部會同人力資源部按年度制定實施《關于“2010―2012年財會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的年度落實意見》,保障政策措施的落實、規劃目標的實現。

(二)采取務實措施

為落實《關于創建學習型財會隊伍的實施意見》及《開灤集團公司2010―2012年財會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我們持之以恒地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提升隊伍素質。一是學習培訓求效果。每年除參加省財政廳、省國資委及煤炭工業協會舉辦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外,開灤集團還結合工作需要組織學習培訓,安排自學、集中培訓、全員考試、電視大賽、表彰優勝。如2005年舉辦的《開灤集團公司會計制度實施細則》知識競賽、2006年舉辦的《開灤集團公司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知識競賽、2008年舉辦的《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財務戰略》知識競賽、2010年舉辦的《開灤集團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知識競賽,都使大家受益匪淺。二是學歷教育結碩果。集團與院校聯合辦學,2006年以來,已從在職會計人員中培養畢業研究生38人、本科生202人、??粕?6人。三是調查研究出成果。2005年5月制定下發了《關于在財務系統開展“搞好調查研究,推動管理升級”活動的通知》,此后每年下達政策研究課題并組建課題組進行研究,已經連續7年編輯出版《開灤集團財會系統政策研究成果報告》。四是財稅信息搭平臺。2005年6月創辦了《開灤財稅信息》,給廣大財會人員搭建了一個學習財稅知識、掌握財經政策、交流思想和工作的平臺,創辦至今已刊發了419期。五是崗位輪換提素質。2005年5月制定下發了《開灤集團公司財務會計人員崗位輪換辦法》,當年集團公司財務部的輪崗人數達33人,占人員總數的61%。六是職稱考試助提升。制定實施會計專業技術職稱與工資掛鉤政策;報銷職稱考試的相關費用;調整不具備會計師任職資格而擔任財務副科級及以上職務人員到其他崗位;舉辦會計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申報的組卷培訓、考前輔導等,組織符合條件的會計人員踴躍參加職稱考評:2011年有2人考試合格并獲評正高級會計師、41人考試合格并獲評高級會計師、17人考取會計師任職資格,開灤集團應邀在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會議上介紹“讓會計資格考試培養人才”的經驗。七是征文比賽促工作。為發揮廣大財會人員的聰明才智、促進集團閑置資產盤活利用工作,2012年5月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假如我負責盤活閑置資產工作”征文比賽的通知》,共收到征文110篇;2012年6月,在財會系統組織了“我為會計人驕傲”主題征文比賽活動,共收到征文148篇,講述了會計工作的酸甜苦辣,展現了會計人的風采。八是廉潔從業警鐘長鳴。2006年9月制定下發了《開灤集團公司財務系統廉潔從業規范》,舉辦“開灤集團公司財務系統廉政教育報告會”,組織收看《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片》;2011年8月編印《財會人員廉政教育警示錄》,組織二三級單位財務負責人和財務機構負責人到唐山監獄進行警示教育活動。

(三)強化工作執行

繼承開灤工人階級“特別能戰斗”的光榮傳統,狠抓責任落實,強化工作執行力。一是從2005年3月開始,以后是每年1月1日,制定下發《開灤集團公司年度財會工作指導意見》:確立指導思想、明確工作任務、制定工作措施;二是在每年1月中旬,召開“開灤集團公司年度財務會計工作會議”:總結上年工作、部署當年任務、表彰獎勵先進、聽取集團主要領導指示;三是每年1月下旬,根據《開灤集團公司年度財會工作指導意見》、“開灤集團公司年度財務會計工作會議”精神,制定下發《〈開灤集團公司年度財會工作指導意見〉的落實計劃》:細化工作措施、規定完成時間、責任落實到人;四是2005年5月制定實施《關于印發開灤集團公司財務會計工作例會制度的通知》,每月初召開“月度財會工作例會”,聽取二級公司總會計師工作匯報:總結上月工作、解決存在問題、部署當月任務并形成會議紀要;五是集團公司財務部根據《〈開灤集團公司年度財會工作指導意見〉的落實計劃》,按月編制“月份財會工作計劃調度表”,確保年度工作計劃的完成。

(四)開展創優爭先

為激勵廣大財會人員在集團公司又好又快發展中建功立業,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工作氛圍,創先爭優活動在全集團廣泛展開。一是2005年5月印發了《關于在財務會計系統開展創優爭先評比表彰活動的通知》、《關于印發開灤集團公司財務會計報告考核評比辦法的通知》、《關于印發全面預算管理考核評比辦法的通知》,明確了創優爭先的導向,制定了激勵先進的措施,并年年評比表彰先進;二是制定《開灤集團公司財會系統創優爭先考核辦法》,明確了工作目標、確定了評比原則、規定了內容比例、制定了條件標準、出臺了評比程序、提出了表彰獎勵,使財會系統創優爭先更加規范有序。在2011年集團財會工作考核評比中,有4名同志榮獲“優秀總會計師”、18個單位榮獲“財會工作先進集體”、18名同志榮獲“優秀財務機構負責人”、52名同志榮獲“先進財會工作者”稱號;另外,還有1人獲“河北省先進財會工作者”稱號、10人獲“省國資委系統先進會計工作者”稱號;三是制定實施《開灤集團公司會計人員業績檔案管理辦法》,滾動記錄每一名在崗會計人員的基本信息、工作經歷、工作業績等,以求培養造就高素質的會計隊伍,提高會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

上述工作的開展,有效地推動了學習型財會隊伍建設工作,截至2011年底,集團公司在崗財會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的占在崗會計人員總數的76%,比2004年底的19.98%提高了56.02個百分點;會計師以上職稱人數占在崗會計人員總數的39%,比2004年底的23.18%提高了15.82個百分點,其中高級會計師以上職稱179人,比2004年底的31人增加了148人。

二、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提高會計基礎工作水平

開灤集團在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雖然財務管理模式隨著企業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與更新,但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卻始終如一。

(一)制定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標準

適應集團公司多元化經營、多區域生產、多股東控制的實際需要,建立全集團統一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標準,對于鞏固提高會計基礎工作整體水平非常必要。一是修訂《會計制度實施細則》。為落實集團財務集中管控的要求,適應財務管理體制的調整、會計核算體制的變動、資金結算中心的成立、財務集中管控制度的制定、業務流程和工作職責的明晰,2006年6月,修訂完成了包括會計基礎工作在內、33章、50萬字的《開灤集團公司會計制度實施細則》,使之成為指導全集團會計核算工作可遵循的標準。二是制定《會計準則實施細則》。為貫徹執行《企業會計準則》,2008年6月,完成了包含38章內容、58.5萬字的《開灤集團公司會計準則實施細則》制定工作,并從2009年1月1日起在全集團統一實施,為規范會計核算、提高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水平提供了制度保證。三是制定《財會崗位作業手冊》,2008年6月,組織制定了以財會科為單位、覆蓋全集團所有財會人員的《財會崗位作業手冊》:明確了各崗位的任職條件、工作職責、工作標準、作業流程、操作規范并裝訂成冊,作為財會人員上崗培訓、工作考核驗收的標準,實現了所有財會崗位工作由經驗型向制度規范型的轉變。四是制定《防范會計信息失真管理辦法》。2010年9月,制定下發了《開灤集團公司防范會計信息失真管理辦法》,明確了指導思想、列示了失真情形、提出了防范要求、規定了監督檢查、制定了處罰辦法。

(二)組織專項檢查并整改存在問題

在制定規范化標準、開展全員化培訓、推進普遍性實施的基礎上,通過組織專項檢查并整改存在問題,促進了集團公司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一是開展年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檢查。集團公司每年都組織開展不同形式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檢查,不斷強化會計基礎工作及會計人員的責任意識。如2005年9月下發《關于開展財務工作大檢查的通知》,將獨立稽核、執行《會計制度實施細則》、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信息披露、崗位輪換、內控制度落實等11項列為檢查內容;2005年12月下發《開灤集團公司財務工作大檢查情況的通報》:肯定了5方面經驗、指出了6方面問題、制定了6方面整改意見、下達了針對每個被檢查單位的“整改意見書”;2011年7月制定下發《關于開展2011年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檢查的通知》,撰寫專項檢查報告,強化會計基礎工作。二是組織審計整改月活動。2009年7月,針對2008年度的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監事會專項檢查、會計師事務所年報審計提交的“管理建議書”等所發現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方面的問題進行集中整改。三是開展會計信息真實性檢查整頓。2010年10月,為推動《開灤集團公司防范會計信息失真管理辦法》的貫徹實施,集團財務部組織開展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真實性檢查工作。

(三)加強薄弱環節的會計基礎工作

開灤集團為適應跨越式發展的新要求,面對外埠單位日益增多、新興產業陸續進入等新形勢,切實加強了薄弱環節的會計基礎工作。一是切實加強外埠公司的會計工作。截至2010年4月,開灤集團總部區域外的所屬外埠公司達到40個。為切實強化會計基礎工作、防范財務風險,2010年5月制定了《關于加強外埠公司財務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召開了“開灤集團加強外埠公司財務會計工作會議”,印發了《關于開展外埠公司財務大檢查工作的通知》,下發了《開灤集團外埠公司財務大檢查情況通報》。二是開展新建單位、小單位、各級公司本部的會計基礎工作的檢查。從2011年4月開始,針對新建單位有可能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小單位有可能會計基礎工作被忽視、各級公司本部有可能會計基礎工作“燈下黑”的問題,組織開展新建單位、小單位、各級公司本部會計基礎工作的檢查,使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的觸角延伸到集團所屬的各個角落。三是2011年在多種經營系統組織開展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提高年活動”,專項部署、開展培訓、建立模板、自查聯查、整改提高、逐戶驗收、健全制度、強化執行,提升了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水平。

三、構建內控制度,保障集團又好又快發展

立足于促進集團跨越式發展、適應多元化經營需要、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提升內部會計控制效果,開灤集團從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開展了內部控制體制建設的實踐。

(一)搭建內控體制基本框架

開灤集團內部控制體制的基本框架包括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責任體系。一是建立內控體制的組織體系。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監督委員會,具體負責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在審計監督委員會下設內控管理辦公室和內控審計監督辦公室負責內控制度的執行及監督。二是建立內控體制的制度體系。堅持遵循法規、融入流程、突出重點、全面覆蓋的原則,制定完成了包括《開灤集團公司內部控制管理體制》、《開灤集團公司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開灤集團公司內部控制具體規范》、《開灤集團公司內部控制手冊》四部分內容,共計37.5萬字的《開灤集團公司內部控制制度》。三是建立內控體制的責任體系。包括董事會的主導責任、經理層的實施責任、內控管理辦公室和內控審計監督辦公室的執行與監督檢查責任、審計監督委員會的執行評價責任。

(二)確保內控體制實施到位

《開灤集團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從2010年1月起在全集團全面實施。一是制定實施方案。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主體、部門責任分工、實施步驟及要求等作出了規劃安排。二是開展宣傳培訓。編發“內控制度學習輔導”、舉辦“集團高管內控制度講座”;組織全體財會人員及集團總部相關部門人員參加“內部控制制度培訓班”;進行了全體在崗財會人員參加內控制度全員考試并在此基礎上舉辦了知識大賽。三是落實實施分工。制定印發了《關于〈內部控制具體規范〉及〈內部控制手冊〉實施責任分工的通知》,將18項具體規范及內控手冊的實施責任落實到10個牽頭部門、21個配合部門,并要求各部門進一步分解落實到科室及崗位。四是按月調度督導。針對內控制度實施情況,總結經驗、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并及時印發會議紀要,推動所屬二三級單位的內控實施工作。五是組織專項檢查。集團組成兩個檢查組,開展內控制度實施情況專項檢查,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專門組織整改工作。六是開展實施評價。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2010年度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的通知》,94個會計單位開展自我評價并提交自評報告、北京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提交了《關于開灤集團2010年度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的評價報告》,認為:“被評價單位具備比較合理和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對實現公司內部控制目標提供了合理的保障,滿足和適應了企業發展的需要”。七是進行問題整改。2011年7月,審計監督辦公室下達“關于《開灤集團2010年度內部控制執行情況評價報告》的整改意見”;集團內控管理辦公室組織開展了內控評價報告揭示問題的整改,并于8月底向審計監督辦公室提交了整改報告。八是報告整改結果。2011年12月,集團內控審計監督辦公室組成審計組,對整改落實結果進行核查,認為:“內控管理辦公室及各單位對審計意見及建議比較重視,整改工作及時,整改效果較好”,并向集團公司董事會提交了《關于對開灤集團公司2010年度內控評價揭示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的核查報告》。

開灤集團內部控制體制建設收到了預期效果:一是領導安心。通過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實施,內部控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空前提高,全集團內控環境進一步優化;針對外埠公司大量增加并遠離集團總部的情況,召開“加強外埠公司財務會計工作會議”,防范財務風險。二是企業安定。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全集團科學管理、規范運營水平;針對《開灤集團公司2010年四季度財務風險評估報告》,集團公司審計部組織開展了防范化解情況的審計調查并出具了專題報告。三是資產安全。如隨著《對外投資》具體規范的實施,集團成立了技術論證組、經濟論證組和法律論證組,對新上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并出具報告,作為董事會決策的必要依據。

開灤集團內部控制體制建設,榮獲“2011年度集團公司管理創新一等獎”;榮獲財政部“2011年中國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有獎征文三等獎”。

四、降本增效,發揮會計人員的積極作用

百年開采導致開灤礦區井深巷遠,社會責任致使開灤集團負擔沉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促進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做好降本增效工作。

(一)構建全面成本管理模式

2008年四季度以來,深入開展了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構建了具有開灤特色的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模式:一是理念深入人心。組織開展了兩次“全面成本管理宣傳月”活動、《開灤日報》開辟全面成本管理專欄、集團局域網突出成本管理報道、召開“開灤集團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會議”,使全面成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健全管理制度。集團公司圍繞開展全面成本管理工作先后制定下發了5個制度性文件、集團總部有關部門制定下發了10個本系統的落實方案,各二級公司及三級單位制定了實施辦法,形成了相對完善、縱橫交錯的成本管理制度體系。三是條塊合力推動。建立了集團公司、二級公司、三級單位的“塊塊負責”與集團公司總部各部門本系統的“條條齊抓”相結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機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四是對標整改差距。建立“全面成本管理對標指標體系”,通過對標找差距,分析原因謀改進,借鑒“標桿”好經驗,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五是聯責考核計酬。制定實施《開灤集團公司全面成本管理專項考核辦法》,建立全面成本管理考核體系,加大成本指標的績效考核權重,直接掛鉤員工收入。六是總結推廣經驗。層層選樹典型,逐級表彰推廣,集團每年評比,通過典型引路來推進全面成本管理工作深入開展。

得益于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開灤集團2009年原煤制造成本同比降低11.16元/噸,節支35 913萬元;坑木單耗同比下降8.94立方米/萬噸,鋼材單耗同比下降0.79噸/萬噸,電力單耗同比下降1.34度/噸;2010年原煤制造成本比預算降低7.05元/噸;坑木單耗比預算降低3.59立方米/萬噸,鋼材單耗比預算降低0.39噸/萬噸,電力單耗比預算下降1.44度/噸。

開灤集團全面成本管理模式的構建,榮獲“開灤2010年度十大管理創新獎”、“河北省煤炭行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應用成果一等獎”、2011年度“煤炭工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行業級)二等獎”。

(二)深入開展扭虧增盈工作

為進一步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解決生產經營中的突出問題、全面開創成本管理工作新局面,開灤集團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深入開展了扭虧增盈工作。一是全面安排部署。2010年7月,制定下發《關于開展扭虧增盈活動的意見》,決定“在2010―2011年利用兩年時間,在全集團公司范圍內,深入開展扭虧增盈活動”;組織各二級公司和三級單位全部制定了“扭虧增盈工作方案”:明確了奮斗目標、建立了工作體系、細化了工作措施、落實了工作責任、規定了工作考核;2012年4月,又制定了《關于下發2012年至2015年扭虧增盈工作的指導意見》,召開“開灤集團扭虧增盈工作會議”。二是開展調度督導。集團公司董事長親自帶隊,深入基層先后召開九場重點扭虧增盈單位現場辦公會;集團主管領導帶領工作組對重點虧損單位逐個進行調度督導;集團公司按季度調度扭虧增盈任務完成情況,督導二級公司對下屬虧損單位扭虧工作的調度督導。三是推廣工作經驗。集團公司和各二級公司及部分三級單位先后召開了扭虧增盈工作經驗交流會,進一步營造扭虧增盈工作的良好氛圍。四是編輯推廣《降本增效金點子》。截止到2012年8月底,全集團《降本增效金點子》推廣實施已累計創效益1.74億元。五是開展成本對標。按季通報原煤制造成本完成情況,提交“季度成本專項分析報告”,積極開展內外部對標。六是嚴格考核獎懲。制定《關于下發開灤集團公司扭虧增盈工作專項考核辦法的通知》并進行扭虧增盈工作專項考核、下發《關于2011年扭虧增盈工作考核結果的通報》;2012年5月,制定《關于下發開灤集團公司2012年扭虧增盈工作專項考核辦法的通知》,明確了考核范圍、確定了考核目標、規定了獎罰標準、細化了考核程序,為扭虧增盈工作考核奠定了基礎。七是工作效果顯著。2011年,集團所屬二級公司全部完成了扭虧增盈任務,全集團減虧增盈額實際完成59 402萬元,比扭虧增盈奮斗目標增盈38 946萬元。八是盤活閑置資產。作為應對煤炭價格持續下降的措施之一,開灤集團從2012年4月開始組織開展了閑置資產盤活利用工作。通過下發工作通知、專題會議部署、舉辦征文比賽、全面清查上報、制定利用方案五個階段性工作,現已對總額29 743萬元的閑置設備、土地房屋、材料物資、礦井水的4個“閑置資產盤活利用方案”,以集團公司正式文件批復下達到各二級公司及集團總部相關部門,預期年底前的全面實施將會取得應有的經濟效益。

五、實行財務戰略管理,提升財務工作水平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支撐和保障《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發展戰略》的實施,從戰略角度審視和謀劃財務管理活動,提升財務管理工作水平,2006年11月,開灤集團啟動了財務戰略的研究制定工作,至2007年12月正式完成并經董事會審核批準緝印成書。

《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財務戰略》確定了一個總體目標即“健全體系、積極轉型、提升價值、支撐戰略”;四大總體思路即“搭建開放融資平臺、積極獲取和管理現金資源,探索多元管控模式、加強集團對子分公司的財務治理,強化財務控制力度、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功能,構建戰略保障體系、支撐財務管理戰略實施”;十二大具體戰略即“融資戰略、投資管理戰略、收益分配戰略、稅收籌劃戰略、財務治理戰略、預算管理戰略、成本管理戰略、財務風險管理戰略、會計組織戰略、財務人才戰略、財務信息化戰略和財務文化戰略”。

《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財務戰略》從2008年1月開始全面貫徹實施。一是領導高度重視。集團公司董事長親自對財務戰略的實施進行專題部署,總經理親自做動員報告,成立由總經理任組長的財務戰略實施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具體組織全面實施工作。二是開展宣傳培訓。集團公司黨委理論中心組進行專題學習、舉辦領導干部培訓班、邀請專家進行專題培訓;全體財會人員集中培訓、全員考試并舉辦電視大賽;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簡報、會議、網絡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財務戰略知識。三是搞好規劃分解。每年制定實施規劃、確定實施重點、逐級制定落實方案,保證戰略實施工作的有序開展。四是實現部門聯動。謀實施集思廣益、抓重點密切配合、促落實融入工作。五是定期督導落實。實施辦公室按月調度、領導小組半年督導、重點實施措施納入總經理辦公會調度日程、及時編發財務戰略實施簡報。

財務戰略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效果:一是財務戰略必要性的認識空前提高,實施財務戰略的主動性進一步增強;二是財務管理的中心地位進一步強化,財務會計工作的內部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三是重點問題解決取得實質性進展。通過集團公司財務戰略實施規劃確定的37項戰略舉措、2008年重點實施措施28項和2009年重點實施措施19項的積極推動落實,使集團公司生產經營中重點問題的解決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籌融資方式獲得突破,短期融資券20億元和企業債券20億元以及14億元中期票據均成功發行;稅收籌劃效果顯著,政策性破產壞賬獲批稅前抵扣,利用技術改造項目國產設備投資抵免所得稅獲得批準;確立了現金預算在全面預算體系中的核心地位,有力地推動了集團公司有關部門的管理創新。

《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財務戰略》的制定實施,榮獲“開灤2008年十大創新獎”、中國國際財務戰略管理研究會頒發的“2007年度財務戰略管理成果”、“省級一等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2009年度“煤炭工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行業級)二等獎”。

六、積極進行總會計師隊伍建設,落實財務集中管控

為滿足集團規模不斷擴大的需要,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構筑防范財務風險的體制基礎,汲取因財務管控失敗而毀于一旦的反面典型的教訓,推動開灤集團財務管理創新,2005年3月28日,集團公司黨政會議決定:“用二到三年時間,建成以管資金為核心、管人與管事相結合、程序合理、運轉科學的集團公司財務集中管控模式”。到2007年底,包括八個有機組成部分的集團財務集中管控體系構建完成:資金集中是核心、人員統管是手段、全面預算是平臺、防范風險是關鍵、政策統一是根本、財務監督是保障、會計信息是基礎、考核評價是支撐。

開灤集團財務集中管控得以成功實施,關鍵是把總會計師隊伍建成了財務集中管控的抓手,只有有效行使對總會計師隊伍的管理,才能保障其強化控制和監督職能、落實反饋報告責任、維護獨立性和專業性,進而將財務集中管控落實到位。

(一)人員集中統管

2005年5月制定下發了《關于開灤集團公司治理與管控模式財務集中管控模式的落實意見》,2005年7月制定下發了《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財務負責人管理暫行辦法》,2008年1月制定下發了《開灤集團公司財務負責人管理實施細則》,確立了總會計師及財務機構負責人的集中統一管理體制;規定了集團公司和各二級公司配備符合任職資格的總會計師,相對控股以上的多元投資企業由集團公司派出財務總監,三級公司中資產規模較大的控股及全資子公司配備總會計師;完成了二三級單位財務機構單設工作,形成了集團公司及所屬二三級單位財務機構的完整體系;對財務機構負責人實行下管一級辦法。

2011年5月,制定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總會計師工作的決定》,要求“集團公司投資的第二大股東企業,一般應由集團公司推薦并配備總會計師”。截至目前,開灤集團專職總會計師已達41人,其中12個二級公司中已經配備11名專職總會計師。

(二)確保權責到位

總會計師發揮職能作用的前提和基礎是明確職責、落實權力。一是《開灤集團公司財務負責人管理實施細則》,明確了集團公司及各二三級單位總會計師的工作職責、工作權限;規定了集團公司財務部負責人以及各二三級單位財務機構負責人的職責權限。二是2007年6月制定下發了《開灤集團公司重大財務事項報告制度》:規定了總會計師是重大財務事項報告的責任人,明確了10項事前報告(審批)的重大財務事項、5項事后報告的重大財務事項、5項事后備案的重大財務事項,并提出了報告要求。三是開展總會計師權責落實情況專項檢查:宣傳集團規定、促進權責落實、解決存在問題、支持總會工作。四是《關于進一步加強總會計師工作的決定》明確了總會計師的七項履職重點:確保全面預算實施、確保資金鏈安全、強化財務風險防范、抓好全面成本管理、確保內控科學有效、為領導決策提供支撐、切實抓好隊伍建設。五是進行年度總會計師履職評估。下發《開灤集團總會計師履職評估暫行辦法》、制定履職評估方案、組建集團評估小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確定履職評估結果、組織評估問題整改。

(三)實行考核評價

對總會計師工作進行考核評價,有利于促進其職能作用的充分發揮。一是2005年8月制定下發的《開灤集團公司財務負責人考核辦法(試行)》,初步建立了業績考核評價制度。二是2007年4月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二級子分公司總會計師述職工作的通知》,開始實施半年一次的二級子分公司總會計師述職工作。三是2008年1月制定下發的《開灤集團公司財務負責人管理實施細則》,細化了總會計師工作的考核評價制度:確定了總會計師年度業績考核辦法及百分制分值,明確了五項“一票否決”事項,規定了各級財務機構負責人的業績考核評價辦法。四是《關于進一步加強總會計師工作的決定》進一步完善了總會計師工作的考核評價制度:實行定期述職制度、實施年度考核機制、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規定一票否決事項、考核評價結果與獎懲及使用緊密掛鉤。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社會組織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核心,以提高社會組織能力建設為重點,優先發展和重點扶持以公益性為目的的社會組織,不斷提高社會組織整體質量,促進社會組織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使社會組織真正承擔起政府轉移的職能,成為構建和諧*的重要力量。

二、基本原則

(一)合理需求的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按照社會需要、群眾需求,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貼近群眾、類型齊全、各具特色、公信力高的公益性社會組織。

(二)政府推動的原則

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扶持力度,建立政策扶持和政府購買服務運作機制,通過設立社會組織發展專項資金、降低登記門檻等方式,推動社會組織發展。

(三)市場運作的原則

通過政府引導、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評估兌現運作機制的建立,將原來由政府部門承擔的一批事務性、服務性工作交由公益性社會組織來承擔,推動新型政社合作關系的建立。

(四)監督管理的原則

政府部門要對政府扶持和購買服務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和管理,確保經費合理使用。凡違反資金使用規定的,一經查出將立即停撥資金直至追回已經撥付資金,并追究責任。

三、發展目標

通過政府政策扶持,社會組織自身努力,力爭到*年,有80%的社會組織具備協助政府承擔事務性、服務性職能的能力;有40%以上的社會組織具備提供政府購買服務的技術能力和資質要求;社會組織年增長率達到10%;全區社會組織達到600個左右,備案社區群眾活動團隊達到2500個以上。

四、扶持政策

(一)凡登記成立以公益性為目的的社會組織和涉農社會組織,屬民辦非企業單位性質的,其注冊資金最低為3萬元;屬社會團體性質的,其注冊資金最低為1萬元。

(二)凡登記成立以公益性為目的的社會組織和涉農社會組織,經有關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認定,根據其規模大小,由區財政給予一次性不超過3萬元的開辦費補貼,用于購置辦公設備和辦公用品。

(三)對已實行分離改革、聘用專職工作人員的社會團體,按照*委辦[*]17號文件有關規定,經登記管理機關認定,三年內由區財政給予每年3—5萬元的經費補貼。

(四)對暫無條件設立財務機構,無專職財會人員的社會團體,按照*委辦(*)17號文件有關規定,委托本區具備記賬資格機構代記帳的,憑委托記賬合同和支付費用憑證復印件,經有關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認定,由區財政給予每年不超過0.5萬元的代記帳經費補貼。

(五)對已實行分離改革在*地區租賃辦公用房的社會團體,憑租賃合同和支付費用憑證復印件,經有關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認定,三年內由區財政給予每年不超過2萬元的房租補貼。對確有困難、原借用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辦公用房的社會團體,經業務主管單位同意,區國資委和登記管理機關備案后,可繼續使用。

(六)凡被國家民政部、上海市民政局(社會團體管理局)、區民政局評為先進單位或獲得榮譽稱號的社會組織,憑獲獎證書,經登記管理機關認定,按照本區現有同等獎勵標準給予獎勵。

(七)對社會組織代表本區參加國際、國家級文化、藝術、新聞、出版等評獎項目獲獎的文化藝術作品,憑獲獎證書,經有關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認定,按照本區現有同等獎勵標準給予獎勵。

(八)對社會組織代表本區參加國際、國家級賽事或市、區級運動會,并獲得獎牌的,憑獎牌或證書,經有關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認定,按照本區現有同等獎勵標準給予獎勵。

(九)對社會組織引進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大型商貿服務、大型會展旅游、文化傳媒等企業以及跨國公司總部,對拉動本區經濟發展確有貢獻的,經有關部門和區經委認定,由區財政給予一定的經費補貼。

(十)凡在*區注冊登記的社會組織,免收其成立、變更登記公告費;對因歸并、重組申請注銷的社會組織,免收其注銷登記公告費。相關費用由區財政預算予以安排。

五、購買服務

(一)政府購買服務的事務應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項目適用于確定評估的量化指標、具備一定的市場化運作條件;項目資金已由區財政安排。

(二)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的社會組織應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能力;具備提供政府購買所必需的設備和專業技術能力以及相應的資質要求;具有健全的會計制度;無違法違紀行為,社會信譽良好。

(三)政府部門將購買服務事項及具體要求通過政府采購等政府公共信息平臺,以公開招標或定向委托等方式確定服務供應方。服務供應方確定后,由政府部門或經政府部門授權的事業單位與服務供應方簽訂正式合同。

(四)政府部門提出年度購買服務具體項目,并編制相應的預算,經區財政部門審定后,列為該年度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對未列入政府部門預算,社會團體根據社會需要、自主開展的公益項目,經相關主管部門就其項目的公益性和經費的合理性認定后,與當年部門預算同步上報區民政局匯總,經初審、專家評審及區財政部門審核后,列入區扶持社會組織發展專項資金預算。

(五)購買服務的政府部門要加強對購買服務項目的管理,并會同區財政部門根據行業特點設置評估標準,評估標準主要包括服務質量標準、服務計量標準、服務成果評價標準等。

(六)項目評估應采用內外部評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內部評估由購買服務的政府部門依據合同要求,按照評估標準對購買服務事項實施情況進行績效評估;外部評估由購買服務的政府部門引入中介機構或組織社會各界人士對購買服務事項實施情況進行績效評估。在服務事項評估結束后,根據評估結果按合同約定支付資金。對資金量大、履約周期長的項目,可根據合同約定分期支付資金。

六、相關要求

(一)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培育扶持公益性社會組織發展工作的領導,制定培育扶持公益性社會組織發展規劃,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促進公益性社會組織發展。

(二)政府部門要按照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要求,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和政府部門的職能設定,合理界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范圍和項目,確保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

(三)政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認真制定本部門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實施意見和方案,并負責組織實施。

(四)政府部門要加強對購買公共服務項目的管理,建立跟蹤監督管理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以確保服務質量。

七、附則

(一)在執行中凡與本區已有規定不相符的,一律按本意見規定執行。

(二)本意見實施過程中如遇國家或上海市頒布新規定,則按新規定執行。

篇6

(一)圍繞發展,謀劃全局,開展了計劃規劃的編制和宏觀經濟運行的預警監測。

1、認真抓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規劃,突出科學性。一是及時制訂年度計劃。年初組織議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20*年度計劃”,經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后及時下達,同時加強了對計劃實施工作的檢查和監督。二是認真編制重大發展規劃。加強部門協調,平衡銜接,編制完成了《*灣港區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規劃》,開展了《*市新農村建設規劃》、《*市大中型水庫移民經濟社會和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十一五”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完成了《*市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前期準備工作。三是積極組織規劃實施。將“十一五”規劃綱要目標和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部門、鄉鎮進行考核,對規劃中的能耗、減排等約束性指標和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預期性指標,進行年度分解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實施。

2、及時做好經濟運行的預警監測,突出針對性。密切掌握全市經濟動態,對國民經濟各階段運行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先后完成了第一季度、1-4月、1-5月、上半年、1-8月、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材料和人大匯報材料,剖析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對策和建議,為市委、市政府做好全年經濟工作提供決策和建議。特別是在上半年,我局針對重點工程和固定資產投資進展不快的狀況,深入分析原因,提出了對策措施,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先后召開了全市重點工程攻堅會議和電力攻堅、工業區進場攻堅等會議,成立專門班子抓落實,有力地推進了經濟和社會建設。搜集相關資料,完成《*市產業集群化發展思路和具體工作》、《*、瑞安、溫嶺經濟社會發展橫向比較》等材料提交市領導參閱。在分析研究當前經濟運行情況的基礎上,預測判斷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提出明年工作思路,安排20*年計劃指標,著手起草市十四屆人大第二次會議發展計劃報告。同時堅持定期、定時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省發改委上報我市經濟運行情況,市府每季一次經濟運行總體情況,加上專題匯報,市人大專項匯報三次。

3、積極開展影響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調研和政策研究,突出實效性。針對我市“轉型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完成了《關于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對策建議》、《加強調控和監管,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等13個全局性發展問題的課題調研報告。《構筑和諧社會要在高起點上建設新農村》和《關于建設生態補償機制的研究與建議》兩個課題分別獲*市發改委調研課題一等獎和優秀獎。完成了“關于對甌江口區域開發建設情況的意見”,分別上報市府、*市發改委建議調整《甌江口開發建設規劃研究》中有關影響*發展的布局、方案和思路,在*市發改委的支持下,*市政府基本采納了我們的意見。針對我市服務業發展滯后的現狀,研究提出加快發展思路和方案,受到了市政府的采納,市政府決定抽調人員組成服務業發展辦公室,掛靠我局開展工作,起草了《*市服務業發展實施意見》、《關于實施“退二進三”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關于培育和鼓勵企業上市的實施意見(試行)》、《*市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暫行辦法》、《20*年*市服務業工作部門分工》、《*市服務業發展部門工作要求》等一整套方案材料,調查搜集“服務業建設項目”,較好開展了服務業發展的相關前期工作。

(二)引導投向,突出重點,加強了投資的綜合管理和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

1、加強基本建設項目綜合管理。針對政府投資項目審批不規范、超概算情況嚴重的狀況,我們從規范辦事程序著手,加強了管理。一是加強財政性投資項目的規范化管理。認真貫徹落實《浙江省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精神,研究起草了《*市政府投資管理實施細則》提供市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并實施。進一步明確了要求,規范了審批,特別是加強了對政府性投資項目投資概算的管理。對城市景觀、市民生活和生態環境有重大影響的項目,以論證、調查或其他方式,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二是努力提高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審批效率。切實優化投資項目審批服務,推行基建項目立項和核準并聯審批制度,對企業投資項目實行核準制或備案制,1-12月項目立項337個,總建筑面積127.69萬平方米,總投資41.83億元,項目備案181個,總建筑面積200.60萬平方米,總投資51.39億元;項目核準15個,總建筑面積72.99萬平方米,總投資33.61億元;全市下達年度計劃176個項目;窗口承諾件提前辦結率為96.7%。三是牽頭組織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項目清理工作。認真貫徹執行省委、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在全省開展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項目專項清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對我市自2005年1月1日以來開工建設的項目、所有在建項目和已審批尚未開工項目進行了全面清理,做好自查工作。

2、狠抓重點建設項目的工程進度。年初編制了“*市20*年度重點建設項目建議表”提交市政府審核。經審核,計劃實施重點建設項目37項(其中省、*市重點建設項目5項),總投資1*.9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9.00億元。積極履行綜合管理職能,加強重點工程督查、協調工作。一是積極探索重點工程監管新方法,編制了《*市20*年重點工程建設計劃分解表》,將重點工程投資進度考核與形象進度的考核結合起來,切實加強對重點工程執行情況的動態管理。二是加強重點工程動態管理。組織人員經常性深入重點工程建設現場,實地督查核實工程進度,了解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問題和困難,及時向市領導反映問題,提出建議,確保重點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協助市政府組織召開全市重點工程建設工作會議和重點工程建設專題分析會,實現重點工程建設市長督查匯報會、分析協調會制度化,全力為重點工程建設破解難題,排除障礙。全市重點工程總體進展較為順利,截至12月底,全市在建重點工程共32項累計實現投資額19.17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00.88%,比上年同期增長12.95%。

3、主動開展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制定了20*年*市重大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計劃,做好已列入重點工程預備項目名單的35個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建立了20*年招商選資項目庫,主動參與招商活動。積極配合做好高速公路復線,*至*第二通道以及*市大門大橋二期(翁垟至萬岙高速互通公路建設)工程、*市中心區至*灣港區大道建設工程、*南北通道工程、*灣港區船舶制造基地等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多次陪同上級有關領導和專家沿途考察走向、勘探地形、測量,幫助收集資料和協調沿途有關地方之間關系。

(三)積極協調,深入調研,推進了企業改制和上市工作。

積極參與工業企業改制協調會,穩步推進我市農村綜合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事業單位改革等重點領域的改革工作。完成了房管局和勞動局下屬各1家集體企業的改制工作,參與了樂申鞋廠、五龍控股公司和通用機械廠等3家企業改制。整理我市有關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非公經濟發展工作材料向市政協匯報,根據上級文件結合本市實際起草了《關于進一步拓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準入的實施意見》。認真做好省中心強鎮(柳市、虹橋)調研、申報工作和上市企業資源調查工作。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完成年度工作目標,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穩步有序推進。全年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投保戶達26.6103萬戶,占我市農戶總數的92.6%;能繁母豬保險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4200頭任務數,走在全省前列。及時開展受災理賠工作,確保農戶損失得到補償并及時恢復生產。全年我市經歷數次臺風影響,兩項農村政策性保險共理賠1228.61萬元,其中農村住房保險理賠391.19萬元,農業保險理賠837.42萬元。

(四)依法治價,強化監督,規范了市場價格秩序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

1、加強重要商品、服務收費的價格管理。積極穩妥推進我市供水價格改革,逐步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調整了樂成、虹橋片區的自來水價格和*、*、*水庫的水利工程供水價格,及時落實水資源費的征收,開展了全市供水價格成本監審,促進水利和供水企業健康發展。加強住房價格管理,積極探索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價格管理形式。認真審核了萬岙農場康居工程銷售價格,及時審定了“交通大廈”、“新世紀花園”、“縣浦公寓”等項目的建筑安裝工程費,努力規范房地產價格。深化藥品價格政策導向,繼續分批降低政府定價藥品價格。重新公布了我省937種藥品最高零售價格和2945個規格的降價藥品的價格,并督促各醫療機構認真貫徹執行,切實減輕患者的負擔。建立健全價格監測工作制度,充分發揮價格監測預警作用。進一步完善價格監測預警機制,堅持每月兩次對8大類54個品種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的監測和分析,尤其是針對下半年以來,受國際市場油價高漲和國內部分生產資料、消費品價格上升影響,我市成品油、液化氣、豬肉、食用油等價格持續較快上漲的狀況,及時啟動價格預警實施預案,密切關注市場物價動態,加強監測分析,第一時間向市領導反饋信息,報告價格上漲原因,提出應對建議,努力確保市場價格基本穩定。

2、開展清費治亂減負工作。部署并開展了20*年度收費驗審工作,對全市20*年度行政事業性收費、壟斷經營性收費以及以收費形式征收的各種基金、集資、附加的近150個執收單位進行全面驗審。安排對白蟻防治行業收費進行專項驗審,調查了近三年我市白蟻防治總收入、總支出情況,總結出我市白蟻防治收費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向上級部門提出規范白蟻防治行業收費管理的建議。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對全市行政事業性和經營服務性收費單位的收費許可證進行全面換證。規范和調整了建設、土地、公安、工商、交通、人事和農業等16個單位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停止執行部分收費項目。根據上級文件精神,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辦班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對全市職業學校、公辦幼兒園辦學成本進行測算,加強收費管理,規范教育收費行為。根據省定價目錄和聽證辦法的要求,先后組織召開了關于制定16路公交車和雁蕩山公交車票價聽證會,出臺了16路公交車收費標準。認真審核了11個強制性培訓班收費。

3、加大價格監督檢查力度。根據省物價局文件精神,聯合糾風、教育等部門分別開展春季、秋季教育收費大檢查,采取點面結合的形式,重點對義務教育階段“一費制”落實情況,高中“三限”政策落實情況,違反自愿原則強制收取服務性費用的行為進行查處,共檢查中小學校64所,查出的違價金額達185.84萬元,已責令清退91.17萬元,立案3起。根據省物價局、省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省人民政府糾風辦《關于開展全省涉農價格和收費專項檢查的通知》(浙價檢[20*]67號)文件要求,開展了包括規劃、土地、房管、鄉鎮政府在內的涉農價格收費檢查,共檢查單位11家,立案2件。根據省物價局《關于開展全省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重點檢查的通知》[浙價檢(20*)156號]文件精神,分別對市二醫、三醫、中醫院、婦保院的藥品及醫療服務價格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各大醫院不同程度存在著自立名目,擴大范圍收費,提高差率,推遲降價時間等違法行為,查出違價金額達90多萬元。春節、“五一”、“十一”期間,組織開展了對副食品市場、各大超市、旅游行業的明碼標價情況檢查,針對主要農產品生產、運輸、銷售過程中的各種收費進行專項檢查,切實維護了社會穩定。認真做好價格舉報工作,共受理群眾投訴96件,辦結96件,辦結率100%。全年共立案查處各類價格違法案件18件,查出違價金額403.02萬元,其中退還消費者115.61萬元,沒收違法所得102.56萬元,罰款6.3萬元,上繳財政1*.87萬元,其他的正在處理中。

(五)培育市場,強化調控,確保了糧食安全和社會糧情穩定。

1、穩步推進糧食購銷市場化。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制訂了《糧食收購許可證》的辦理制度,建立用糧企業糧食經營臺帳,及時掌握具有糧食收購證企業糧食收支基本情況。認真做好全市糧情監測點的監測和糧食信息的采集分析及統計上報工作,及時為糧食購銷企業提供糧食產銷和市場價格信息。積極與財政部門協調,確定并落實了20*年度糧食各項補貼,提出了20*年度附營企業特困資金分配方案,并進行監管,真正使特困資金用到實處,有效地解決了特困企業的難處。加強企業財會基礎工作,指導企業開展會計核算,按時編制會計報表,及時匯總上報,提供財務分析,為領導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改制步伐,完成糧食收儲公司的組建和財務合并工作,做好糧食附營企業改制的準備工作。同時,認真做好擁軍慰問和軍糧供應工作,并率先在市軍供糧站和雁蕩代銷點正式實行軍糧刷卡供應。

2、扎實開展糧食安全工作。一是認真抓好安全生產。及時調整了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領導小組成員,進一步明確了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和領導責任制。積極開展安全生產執法年活動,并在11月中旬召開全市糧食系統安全生產工作會議,舉辦消防器材的應用演練。組織4位主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參加全省糧食行業安全生產培訓,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工作防范意識和管理水平。根據市府辦《關于組織開展全市安全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的緊急通知》,組織開展了全市糧食系統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地毯式”檢查,對6家存在安全問題的單位當場發出《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檢查不合格整改書》和《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檢查不合格強制整改書》,并督促及時做好整改。二是認真抓好糧食儲存安全。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嚴格按季組織開展全市糧食收儲企業倉儲“一符四無”糧情安全檢查和倉儲千分制考核。指導和督促收儲公司認真抓好倉庫修理、器材維修以及倉容的安排和落實,有效保證了糧食儲存安全。同時,積極開展市地方儲備糧中心庫(二期)建設項目相關前期工作。

3、保證社會糧源和質量。發揮糧食部門引導、服務生產的作用,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按照訂單、核單、定單、盯單、買單的工作鏈條,認真做好糧食訂單跟蹤服務,發放預購定金66.8萬元,全年收購“訂單糧食”10000噸,完成率為95%。及時輪

換儲備糧,確保庫存糧食的質量。根據儲備糧管理規定和市政府的要求,今年落實輪換儲備糧10000噸和儲備油75噸,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委托市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公開拍賣,保證了地方儲備糧油的推陳出新,有計劃有步驟平穩了糧食市場。堅持定期檢測儲備糧油產品,加強糧油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及時完成了省、市、地方的檢測任務,共抽取糧油樣品228個批次,其中早秈谷204個批次、晚秈谷42個批次、食用油4個批次。認真做好日常糧油檢查,對檢驗不合格的產品和企業,及時建議有關部門進行查處,確保市場糧油質量過關和居民放心吃糧。

(六)發揮優勢,履行職能,推進了以電子政務建設為重點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進程。

進一步擴大聯網范圍,鞏固網絡安全,努力建成一個統一、安全、穩定的*市電子政務網絡基礎平臺。按照省電子政務網絡技術規范,繼續做好市電子政務外網改造、IP地址調整和各單位業務專網的接入工作。對電子政務網絡進行調整和完善,增強了網絡管理能力,進一步鞏固網絡安全,并完成了部分鄉鎮的電子政務外網改造。同時,積極主動做好市電子政務網絡遷建的相關前期準備工作。進一步普及短信息辦公業務,推廣電子公文交換系統,努力提高機關辦事效率。完成安裝電子政務平臺系統軟件及環境配置,更新了短信網關模塊。分三批對全市相關單位辦公室主任和負責電子公文收發工作的文秘人員進行運用操作培訓,確保了自8月1日起電子公文交換系統在全市機關范圍內的正常、良好、安全運行。進一步發揮職能作用,扶持信息產業發展,努力推進全市信息化建設。認真做好*市軟件及電子信息產業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20*年度項目申報和20*年項目驗收工作。協助做好“浙江省電子元件*市生產基地”的申報工作,并于11月6日獲省信息產業廳批復同意立項。配合做好電信助推農村信息化試點鄉鎮(10個)和試點村(100個)篩選、確定等工作。此外,按照市紀委的要求,關閉了電子政務網絡有關股票端口,對機關單位聯網電腦使用股票軟件進行封鎖,確保電子政務網絡真正用在政務方面。

(七)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作風建設,實現了機關管理和隊伍建設有序推進。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在全市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實施意見》精神,積極部署、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創建“六型機關”,繼續開展機關“四好科室”創建活動,機關管理和干部隊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各類學習經?;Mㄟ^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支部學習會、機關“學習夜”、“解放思想”和“端正機關作風、建設‘六型’機關”大討論、“作風建設”網上在線知識競賽等活動和安排在職各類學習培訓,實現了“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二是機關管理制度化。通過開辟網上專欄征求意見、交心談心、“陽光行動”、訪基層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并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對全局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修訂、匯編,進一步規范機關內部管理,逐步形成一套長效管理機制。三是政務公開網絡化。除了在局機關辦公場所設立固定公開欄外,還在*市發展改革網站上公布審批事項的辦事依據、辦事程序、辦事時限及辦事承諾,并每月公開審批結果,接受公眾監督,真正做到了能夠公開的事項一律對外公開。四是廉政監督信息化。除了繼續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制定了20*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組織領導和責任分工外,每逢節假日局紀委辦公室通過政務工作平臺向全局同志發手機短信息,強調要遵守好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做到警鐘常鳴。

篇7

關鍵詞:藥品 購銷 管理 核算

1.背  景

實施國家基本藥物(以下簡稱“基藥”)制度,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下簡稱“基層機構”)實行零差率銷售基藥,現有的“以藥補醫”運行機制將隨之淡出?;鶎訖C構的會計如何結合本職工作,對藥品收支管理與會計核算工作進行相應調整,是當前面臨的新任務。

2.依  據

我國基層機構執行國家財政部、衛生部制定的《醫院財務制度》和《醫院會計制度》(以下簡稱“財會制度”)?;鶎訖C構實行零差率售藥,在財會制度尚未做出相應修改前,可以通過停止執行不適用條款和適度調整核算方法來完成新老制度間的銜接。調整工作在財會制度的總體框架內進行,衛生主管部門和基層機構有操作的空間。此外,零差率售藥目前只在基層機構實行,未涉及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調整工作可只在財會制度的部分適用范圍內進行。

3.現  狀

進入21世紀以來,醫療機構藥品的購銷方式呈現多樣化。如:藥品的采購方式存在集中招標采購、委托采購、單位自行采購等多種;藥品的“進價”存在中標價、代購價、發票價、結算價等不同價格;藥品的“實際進價”受到打包折讓、延期付款、量價掛鉤等多種因素影響,不再具有唯一性;藥品的“售價”有政府定零售價、指導價、市場價、中標藥品零售價、惠民讓利價等多種依據。此外,藥品的經營主體也顯現出多元化趨勢。如:基層機構自主經營、系統內集中托(代)管、跨行業托(代)管、醫藥分離等多種模式。在藥品成本核算中,采用不同的進銷價格,“藥品收支結余”的內涵相差甚遠。特別是采用跨行業托(代)管和實施醫藥分離的單位,因財會制度中沒有適合“權責分離”的核算路徑,相關收益的賬務處理方式存在“各自為陣”,結果影響到核算的可比性??傊斚禄鶎訖C構財會賬面和報表反映的會計信息,與財會制度規定有差距,需要進行統一規范。

4.走  勢

基藥制度要求基層機構零差率售藥與現行財會制度允許藥品有進銷差價相悖。要切斷基層機構利益驅動鏈條,杜絕繼續以售藥牟利,必須做好不同制度之間的銜接與配套。只有徹底關閉 “藥品進銷差價”的通道,才能調整基層機構經濟運行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由“逐利”向“惠民”轉型,走科學發展之路。

5.思  路

5.1.厘清經營模式,分類開展調整

目前,基層機構有多種不同的藥品經營模式,單位賬面庫存藥品的歸屬主體出現多元現象,在進行藥品收支管理和會計核算調整前,應先厘清相關單位藥品經營的實際模式,再根據不同模式進行分類調整,力求做到有的放矢,規范有序。根據醫療機構實行“權責發生制”的要求,購藥單位已經驗收入庫的藥品,不論采用何種采購方式、也不計購藥貨款是否結清,均構成單位的庫存藥品,不應出現賬外存貨;反之,如存放藥品的產權不屬使用單位,不論所存藥品是否供本單位使用,不能構成單位的庫存藥品。此外,凡由基層機構向購藥人提供醫療機構收費票據的,不論出售藥品的產權歸屬如何,均構成單位的藥品收入;實行“醫藥分離”,購藥人持基層機構醫師開出的有效處方,在掛鉤藥店購藥并獲取商業發票的,不論出具處方的單位與相關企業有無“分利”約定,不能構成單位的藥品收入。

5.2.確定調整程序,做好準備工作

藥品收支管理和會計核算調整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①向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報告政策變化對藥品收支的影響,調整單位收支預算;②制定藥品收支管理和會計核算的調整方案;③盤點藥品庫存和清查相關賬目。

5.2.1.實行零差率售藥,打破了相關單位現有的業務收支平衡關系,影響著單位的經濟運行結構,要建立新的收支良性循環,先要弄清因政策變化對藥品收支帶來的實際影響,如實報告主管和財政部門,調整單位收支預算,爭取政府支持。

5.2.2.為保證會計信息的一致性,調整方案最好由當地主管部門統一制定,同一地區的調整時間也應相對統一。在方案實施前,對基層會計進行必要的業務培訓,調整中開展必要的檢查和指導。

5.2.3.實行零差率售藥,理論上不應影響單位庫存藥品的進價。在實際工作中,因受多種因素影響,單位會計賬面的“藥品”和“藥品進銷差價”余額,往往與藥品管理部門的實物、賬卡不符。此外,各單位庫存藥品的進價與省集中采購中標價之間也有差異,為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在調整“藥品”計價依據、清退非基本藥物前,應對庫存藥品和供藥單位的往來賬目進行全面清查盤點。庫存藥品的清查盤點工作,應堅持實地盤存制。完成實物盤點后,以“基藥”與“非基藥”為標志,分別匯總制表上報。清查中發現盈、虧和因變更計價依據出現調價損溢,按財會制度規定進行處置。為保證實施基藥制度后,相關單位“藥品”科目反映的會計信息,符合國家基藥制度規定,在實物盤點結束后,應將庫存中的“非基藥”金額,由“藥品”和“藥品進銷差價”科目轉入“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科目,經主管部門核準后,按批復要求逐一進行清退等處理。

5.3.制定調整方法,建立新型體系

5.3.1.夯實藥品零差率銷售價格。根據規定基層機構使用的基藥,以省為單元實行集中采購,故其“售價”應以省中標價格為依據;經當地衛生主管部門同意銷售的“???、專病用藥”,應以所在區域統一的進貨價為售價。

5.3.2.調整藥品收支管理與會計核算方法

5.3.2.1.基層機構在開展醫療業務活動中,自行銷售的中、西藥品收入,仍在“藥品收入”科目中核算;實行“醫藥分離”的單位,已經不存在藥品經營業務,“藥品收入”科目應停用。

5.3.2.2.基層機構的藥品銷售成本,仍在“藥品支出”科目中核算。其中自行購銷藥品的單位,月末結轉藥品銷售成本時,可直接按當月藥品收入借記:“藥品支出—藥品費”,貸記:“藥品”、發現實際“藥品收入”與同期外銷出庫“ 藥品”金額不符時,應按藥品盈、虧處置;由企業提供藥品基層機構實行“零庫存”售藥的,月末結轉時,可按當月藥品收入借記:“藥品支出—藥品費”,貸記: “銀行存款”、“應付賬款”;實行“醫藥分離”的單位,“藥品支出--藥品費”成本項目停用。

5.3.2.3.實行零差率售藥的單位,要用好“醫療支出—藥品費”科目,準確核算本單位醫療服務用藥的成本。月末結轉醫療成本時,單位自用藥品(包括“含藥費的醫療服務項目”用藥)等按規定不能向病人另行收取藥費的,借記:“醫療支出—藥品費”,同時根據藥品的不同來源,分別貸記:“藥品”或“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5.3.2.4.實行零差率售藥后,“藥品支出”金額將大于“藥品收入”金額,兩者的差額反映藥品的營銷費用。筆者認為不含間接費用的藥品支出,更貼近開展“藥事服務”所需的費用,有利于測算和補償藥品營銷費用。如衛生主管和財政部門同意,零差率售藥單位的藥品支出最好只核算直接費用,不再分攤間接費用。

5.3.2.5.在實行零差率售藥的單位,應強調“藥品收支總表”中“藥品收入”與“藥品支出明細表”中 “藥品費”金額必須相等的鉤稽關系。充分利用“會計報表”中的差率售藥信息,強化對實施基藥制度的財務監督作用。

5.3.3.理順“藥品”科目的核算對象

5.3.3.1.基層機構自行采購(含“集中采購”)的藥品,除停止執行與“藥品進銷差價”相關的核算內容外,其余有關采購、驗收、領發、銷售等活動,仍按財會制度規定的程序和要求核算。

5.3.3.2.企業提供藥品,基層機構實行“零庫存”售藥的,因藥品在出售前不歸用藥單位所有,企業存放在基層機構庫房的藥品,不應在“藥品”科目中核算。

5.3.3.3.基層機構實行“醫藥分離”管理的,因出據處方的單位不參與藥品的購銷活動,“藥品”科目應停用。

5.3.4.關閉“藥品進銷差價”科目?;鶎訖C構實行零差率售藥后,通過進銷藥品獲利的經濟活動已經停止,與之相關的“藥品進銷差價”會計科目和相應的核算工作,亦應同時終止。

5.4.妥善處置價外收益,保證收支核算質量

基層機構使用藥品的經營方式多樣化后,出現了一些“采購規模效益”、“市場轉讓受益”等與藥品購銷活動有聯系,但又難以計入具體采購批次或品種購藥成本的價外收益。妥善處置這些“價外收益”,對保證藥品收支管理與核算質量至關重要。在現行政策法規尚未指明處置路徑前,對于這類收入最好計入單位的“其他收入”或按主管部門的要求進行賬務處理。做好藥品購銷價外收益的賬務處理,是杜絕藥品購銷活動中不正之風,實行陽光操作的重要環節,為使于監管不宜也不應計入“藥品收入”或直接沖抵“藥品支出”。

6.小  結

基層機構實行零差率售藥,吹響了政府辦醫療機構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號角。明確藥品計價依據,統一藥品計價標準、查清藥品實有庫存、調整藥品管理與核算方法,建立“惠民”型藥品收支管理與會計核算體系,是基層會計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參與保障改善民生,實踐重大制度創新的切入點,責無旁貸。實行零差率售藥,打破了基層機構現有的收支平衡關系,影響著單位的經濟運行結構,要建立新的經濟運行良性循環機制,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甚多,實踐中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多方參與、上下聯動、共同探索、有序推進、平穩發展。政策引領、制度保證、補償支撐、社會認同等外部支持不可或缺?;鶎訖C構藥品收支管理和會計核算的調整,應體現“以人為本”,符合管理規范、核算統一、信息真實、方法簡便,有利于改善民生,服務于基藥供應保障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①財政部、衛生部 財社字〔1998〕148號《醫院財務制度》1998年11月17日

②財政部、衛生部 1999年1月1日執行《醫院會計制度》1998年11月17日

篇8

(一)會計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不相配套

近年來,我國通過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腳步卻并未完全同步,導致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預算管理和財務活動與會計核算的內容、方法等已經不相適應,會計制度相對來講滯后于會計實務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廣泛重視。

(二)財務管理意識淡薄

我國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缺乏財務管理理念,內部制度建設意識淡薄,重支出,輕管理,以權代法,嚴重影響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很多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環境薄弱,內控意識相對淡薄。有的單位雖然按照規定建立健全了相關制度,但存在落實不嚴、有章不循的問題。

(三)會計人員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我國《會計法》規定,會計工作人員要持證上崗;然而,目前個別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很大一部分人是“半路出家”或只是兼職會計,沒有會計資格上崗證,也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故許多會計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理解不深,所以執行比較滯后。而部分單位的會計人員屬于從非會計崗位轉崗過來的,有的甚至缺乏對財務管理知識的基本了解,無法滿足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崗位的要求。

(四)財務基礎工作薄弱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對會計憑證管理不嚴,票據管理不規范。有的單位沒有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對票據等憑證的使用與核驗流于形式,甚至有的單位對票據領購繳銷等都缺乏規范。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對經費管理缺乏全程控制,單位對經費的收支僅停留在核算和帳面平衡的考核,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低下。

(五)會計核算不規范、資產家底不清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混亂,有的固定資產沒有作價入賬,有的資產已經轉移但沒有辦理手續,使實際資產與賬面不對應,資產盤點制度未能有效執行,帳實不符的問題時有發生。有的單位甚至設立兩套賬目,存在賬外賬問題,單位支出核算混亂。此外,部分單位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不規范,導致預算不能真實反映單位收支全貌和工作重點的現象也普遍存在,影響了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使用績效評價的可靠性。

二、加強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建議

一是健全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各單位要在國家相關規定及《會計法》《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的基礎上,建立起有效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流程。通過單位負責人與財務人員的培訓學習,使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真正意識到財務會計工作的作用與重要意義,從而在單位內部營造起支持財務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圍。

二是建立健全經濟責任考核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實行經濟責任考核制度,按照有關實施意見進行申報核準,并進行資產保值增值和經營業績考核。考核工作由財政、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紀檢等部門負責,經考核合格后按規定實施分配。

三是建立高效的內控制度。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各相關部門及人員的職責,使有關人員之間形成互相牽制的機制。各單位要嚴格財務管理程序,嚴格控制支出標準,并定期不定期地開展內部財務檢查,及時發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問題,并加以解決。相關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管理、檢查、監督辦法,形成依法管理的意識。同時,對各類資產進行摸底、清點、核實、明確固定資產的產權歸屬,并登記造冊,規范管理。各單位負責人財務主管人員負責單位的預算編制、審核和調整以及決算的審查工作。

篇9

【關鍵詞】CPA 公共部門審計 機遇 挑戰

【中圖分類號】F239

近年來,國際界有關公共治理、財政透明方面的呼聲日益高漲,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試圖通過開放一定權力的方式來作出回應。其中部分國家相繼要求政府公共部門購買民間審計服務,以期提高國家治理水平,優化公共權力配置。長久以來國內公共部門內部審計都不能有效發揮監督作用,財政部辦公廳于2015年4 月 29 日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研究的通知》,e極組織成立了由財政部會計司牽頭負責的聯合研究小組,開展有關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研究,所以我國就公共部門引入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專門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條件尚不成熟,但鑒于政府對該領域的大力支持和推動,預計很快我國將建立起政府審計、內部審計、CPA審計三位一體并能協調發展的政府審計監管體系,會計師事務所也將迎來快速發展壯大的的契機,順勢而來的當然還有各種挑戰。

一、CPA參與公共部門審計的重大意義

(一)有利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增強政府治理能力

財政是國家經濟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與我國的政治、行政以及經濟體制緊密相關,更是國家治理的基石,而在國家治理過程中始終發揮基礎性和保障性作用的是國家的財稅體制,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新情況,發現的各種新問題,出現的種種新狀況在很大程度上都與其相關聯,均需通過財稅體制變革等方式來加以解決。財稅體制改革取得的重大進展,能夠提高我國整體監管水平,為我國國家建設提供物質擔保和制度保障。對此,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著重強調了我國現今要加強完善財稅制度的重要性,指出預構建和實施符合國情的財政制度就必須加大財稅改革力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將會是一項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加快實現國家現代化治理機制的重大舉措,是關系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實現國家平穩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與實施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就顯得尤為必要,由政府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共部門財務報告進行審計,并要求其出具相關審計報告并要對公共部門財務報告編制中存在的重大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整改意見,同時政府也要強烈要求公共部門結合CPA出具的審計結果及整改建議,對下年度的預算編制和安排部分做出合理的必要性調整。這將大大提高我國公共部門預算編制的合理性、科學性,有利于優化國家公共資源配置,滿足政府各方面的利益需求,同時也利于政府部門規范自身行為,提高行政決策能力,進一步提升國家整體治理水平。

(二)有利于保障政府會計改革的順利實施

2014年底,國務院批轉財政部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國發[2014]第63號),明確提出了未來政府會計改革的重點任務,其中著重強調要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公開機制,且對該公開制度應囊括的重點內容和具體的實施步驟做出了詳細的規定。隨后我國政府會計改革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就在2015年10月,財政部了《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作為政府會計的概念框架,其突出體現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模式,是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有關財稅體制改革的相關精神,推動其順利進行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政府會計改革過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對此,加快建立與實施公共部門CPA審計制度,促使CPA參與公共部門審計,將成為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制度和公開制度建設實施的重要步驟之一。公共部門委托CPA進行財務報表審計可以完善其會計核算體系,有效監督政府會計準則與制度的執行,合理確保政府財務報告相關分析數據的準確性,為我國現階段會計改革的順利實施提供切實保障。

(三)有利于完善公共部門審計監管體系

政府審計機關是我國公共部門審計的中堅力量,其同時受地方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的領導和監督,往往存在 “政出多頭”等系列問題,另外,在監管層面,審計機關隸屬于行政部門,即我國審計機關的領導者和監督者都是政府,這種監督性質很可能會直接影響審計的獨立性和政府審計的效果(李媧,2014)。再者,政府審計受資源限制,主要就公共部門財政收支的合法性和合規性展開審計,很難對公共部門整體的財務報告真實性提供合理保證。另外,目前我國公共部門內部審計尚未全面有效開展,專門設置內審機構的單位為數不多,嚴重阻礙我國公共部門內部審計監管機制作用的發揮。綜合看來,我國現階段的公共部門審計監管存在諸多問題,為建立健全審計監管體制,在公共部門引入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就顯得尤為迫切,政府可充分利用CPA審計的獨立性和專業性,對公共部門財務報告實施審計,充分激發政府審計、內部審計與CPA審計三者的協調整合效力,達到激發市場活力、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強化公共部門的監管體系的預期效果。此外,建立和實施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還可有效緩解審計機關的壓力,強化國家其他戰略領域的監管,實現政府審計機關效用最大化。

(四)有利于提升公共部門透明度和社會認可度

新常態下,政府信息公開是必然要求,是滿足各相關利益主體信息訴求的有效途徑,也是打造“陽光政府”、增強政府透明度、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舉措。2007年,國務院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指出,各級政府應在最大限度內公開政府信息,盡可能提高政府透明度,方便社會公眾及時、準確地獲取政府相關信息。該《條例》取得了很好的落實效果,各級政府的信息公開力度明顯加大,社會民眾的參政議政程度也明顯增強。財政部相繼也陸續頒布了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方面的指導意見,旨在帶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全面深入開展。盡管政府在相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在教育、醫療等領域仍存在財政監管薄弱、信息透明度不高等重大問題,而這些不良狀況的出現及延伸嚴重波及到社會的穩定,同時直接或間接地削弱了政府公信力。推動政府部門購買CPA審計服務,由CPA對其財務報告進行第三方鑒證,將極大地提高其財務信息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各界對政府公共部門財務信息的了解與需求,增強政府和公眾彼此間的相互信任,提升公共部門透明度和社會認可度。同時也有利于建立公眾對政府部門的信任機制,進一步推進公眾與政府的交流,強化公眾對政府的配合力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實現服務型政府的建設目標。

二、CPA參與公共部門審計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動下,我國中央與地方層面都相繼在一些公共領域引入了CPA審計,開始了一系列相關的試點工作。2009年[2009]第56號文件明確了“將醫院等醫療衛生機構、大中專院校以及基金會等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表納入CPA審計范圍”①。2011年財會[2011]第23號文件明確提出“將年度審計、離任和換屆審計、專項審計納入了CPA審計范圍”②,并對審計費用的列支方式、CPA的選聘條件及方式進行了規范。2015年,民政部、財政部聯合了民發[2015]第47號文件③,將注冊會計師審計公共部門的范圍進一步擴展到在民政部登記的所有社會組織,為公共部門開展CPA審計工作的深入發展做了有益探索。同年12月《關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印發,其明確指出各部門可以根據需要適當購買民間審計服務,合理利用社會審計力量來擴大審計范圍,提高審計效率,該意見又一次為CPA參與公共部門審計提供了有利契機。從總體的試點情況來看,我國現階段在中央層面尚未展開大規模的試點工作,只是涉及到部分領域,其中主要還是集中在基金會等社會組織領域。在地方層面,各地區也在積極貫徹落實相關文件要求,其中上海市試點的進展速度最快也取得了豐碩的的成效。目前為止,我國已有14個省市在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實施了CPA審計工作,還有10個省市已將大中專院校的財務報表交由CPA審計。國內近幾年的試點情況分析結果顯示,我國現階段的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取得了充分肯定的成果,但試點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亟待解決的困難,要繼續向前推進仍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三、CPA參與公共部門審計面臨的機遇

(一)國際趨勢的影響與推動

現階段,國際界有關政府治理、財政透明的呼聲日漸高漲,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對此做出了響應,試圖通過下放部分權力與各社會組織、部門的方式來提升國家治理水平,例如在公共部門引入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就是一種被廣泛采取的形式。其中,英國于2015年3月31日起將地方政府審計工作全權交由會計師事務所執行,審計委員會不再履行相關的審計職責。美國的地方政府以及高等院校等非營利組織長久以來則主要由CPA來擔任審計,除英美模式外,還存在政府計機關與CPA聯合審計的模式,典型的如加拿大和法國就采用此模式展開公共部門審計。綜合分析世界主要大國的公共部門審計模式可以看出,不管政府采用何種模式,允許并激勵公共部門購買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都將成為大部分國家用來提高國家治理水平的必然選擇,因實踐證明政府審計資源有限,并不能滿足公共部門日益增長的審計需求,更不能滿足社會公眾在提高政府透明度方面的強烈訴求。

(二)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推動

2015年3月,民政部、財政部聯合了《關于規范公益性社會組織年度財務審計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明確指出我國公益性社會組織在接受年檢時,除上報要求的相關材料外,還要按要求上交由CPA出具的審計報告,登記機關在進行監管時也可以根據需要購買CPA審計服務。該通知擴大了公共部門實施CPA審計的范圍,同時該通知還細化了事務所的選聘機制,放寬了部分公共部門選擇事務所的條件,這也為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拓展業務提供了很好的機會。2015年12月8日政府印發了《關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該文件指出各部門可以依其所需適當引入民間審計服務,合理利用CPA審計優勢擴大審計覆蓋面,提高審計效率。政府部門一系列的舉措都指向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力求通過向社會購買社會服務來增強政府透明度,種種跡象都表明CPA參與公共部門的審計將迎來很大機遇。

(三)社會公眾對公共部門提供高質量信息的期望日益高漲

在當前的新常態下,隨著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逐漸加快,社會公眾對政府有關政務、財政方面信息公開程度的關注越來越多,希望當局各部門供給高質量信息的期望也逐漸變大。政府部門要對公眾的期望做出積極回應,就必須采取一些能夠取信于民的適當方式,雖然政府可以通過審計署對預決算的審計來滿足公眾的期望,但畢竟政府審計資源有限、審計職能受限,其并不能在當前的新常態下完全滿足社會公眾對政府公共部門相關信息的知情權,也不是能夠取信于民的最佳方式,而只能給予公眾有限的滿足。對此,政府提出了要建立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會計體系,將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引入公共部門財務報表的審計中,全面完善公共部門的財務管理體系,以公開公正的方式向社會提供相關信息,可見CPA參與公共部門的審計已成趨勢,預計很快CPA將廣泛參與公共部門審計。

四、CPA參與公共部門審計面臨的挑戰

(一)技術標準與執業水平有待提高

公共部門自身的特征決定了公共部門是公共、政治決定的結果,而不是市場運作的結果,其業務特征與民間企業有很大差異,主要表現在其業務的廣度和專業的深度兩個層面。首先我國公共部門的業務覆蓋面較廣,就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對其業務范圍內的各個領域都要有所涉獵,而且要形成行業專長;其次,公共部門的業務專業性較強,對CPA的專業水平以及執業經驗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從我國現階段的試點情況來看,CPA對公共部門經濟業務的了解深度不夠,尚未形成系統的、針對性的審計理念,其次在業務水平、審計技術、執業經驗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欠缺。此外,受經濟新常態和大數據的影響,國內各行各業都在加速改革中,公共部門也不例外,國家對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和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事務所在審計的過程中更要緊跟改革的步伐,深入了解公共部門的新常態,最大化審計效率,控制相關風險。同時,由于受保密要求的限制,CPA在取證過程中常常處于不利地位,職業判斷面臨極大的挑戰。綜合來看,公共部門審計對CPA的審計技術標準、分析判斷能力以及執業經驗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行業競爭加劇

世界主要經濟體對公共部門實施CPA審計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國家制度的實施越成熟,CPA參與公共部門審計的范圍越廣泛,對CPA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要求越高。從世界主要經濟體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實施情況來看,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沒有對參與公共部門審計的CPA提出額外的選聘要求,但考慮到審計獨立性的要求,多數國家和地區都結合自身國情對公共部門CPA審計的選聘機制進行了詳細的規范。在CPA的選聘過程中,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傾向于選聘那些對公共部門相關經濟業務有較深入的了解且執業經驗豐富的CPA,此外,不少國家和地區還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CPA的選聘??傊?,不管實施何種選聘機制,都要求參與公共部門審計的CPA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執業經驗。盡管建立和實施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為會計師事務所拓展業務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因選聘機制的制約,CPA面臨的行業競爭壓力也日益加劇。

(三)理念認知差距加大了審計難度

現階段,我國地方層面公共部門參與試點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模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將醫院、學校、基金會等非營利組織納入審計范圍,另一種是將審計范圍擴大到住房公積金經辦機構和慈善機構,這種模式主要體現在福建和廣東省,還有一種模式是將所有接受財政性資金的事業單位的財務報表納入CPA審計范圍,但這種模式也主要體現在上海市。其中,第一種模式是國務院明確提出的,雖然各地區都在大力貫徹落實,但落實情況并不均衡,差異突出表現在部分地區雖依照56號文件出臺了相關政策,但也只是停留在文件層面,并未進一步制定接地氣的,可供實施的具體方案,甚至還有部分地區至今尚未出臺相關政策。更為突出的是還有部分地區的公共部門理念認知轉變存在困難,致使CPA在計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阻力和障礙,很難得到被審計單位的有效配合,審計難度加大,同時也極大地削弱了相關政策的執行效果,阻礙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再者,受大數據時代的沖擊,各部門的數據量激增,在得不到被審計單位配合的困境下,面對海量變化著的大數據,如何對其進行搜集與鑒證將成為審計人員的又一大難題,其進一步加劇了審計難度。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娜.CPA審計制度引入公共部門審計監督的探討[J].財會通訊.2016(7):96-99.

[2]陸曉暉.我國注冊會計師參與政府財務報告審計的機遇和挑戰[J].財務與會計.2016(10):65-66.

[3]李媧.我國政府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湖北大學.2014.

[4]劉安天.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正在破題[N].中國會計報.2015-05-08(001).

[5]財政部會計司聯合研究組.公共部門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研究(之一)――基于政府財務報告審計的思考[N].中國會計報.2016-05-27(006).

[6]劉安天.注冊會計師參與公共部門審計是大勢所趨――財政部公共部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研究報告出爐[N].中國會計報.2016-05-27(001).

篇10

一、加強采購與付款內部會計控制的必要性

加強采購與付款內部會計控制,既是當前形勢對農發行的客觀要求,也是農發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農發行雖屬政策性機構,但也必須按照銀行經營規律去運作;嚴格預算管理和考核,盡可能地降低運行成本。采購物品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運行成本,進而影響盈利水平。當前在缺乏透明度的采購過程中,各行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暗箱操作、弄虛作假、收受回扣等腐敗行為,導致了采購物品質次價高,資金使用效率低下。這些現象對農發行在履行支農職責上危害極大,不僅會導致經濟案件的發生,而且隱藏著大量的金融風險,影響政策性銀行的健康發展。對采購與付款進行內部會計控制,有利于降低費用支出水平,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對于防范采購與付款業務風險,保障政策性銀行財產的完整和資產的安全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采購與付款內部會計控制的現狀

《內部會計控制規范―采購與付款》規定:單位應當按照請購、審批、采購、驗收、付款等規定辦理采購與付款。但是,從本行采購與付款業務的操作角度來看,與上述規定相比較,仍然存在著以下亟待解決的缺陷:

(一)請購與審批環節控制不到位。按規定,單位應當建立采購申請制度,依據購置物品或勞務等類型,確定歸口管理部門,授予相應的請購權,并明確相關部門或人員的職責權限及相應的請購程序。然而有的行認為采購辦公用品應盡量減少運轉環節,無需書面請購,無需按核決權限呈準等。因此,業務部門需要辦公用品,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有時口頭向辦公室采購員講即可。采購與付款程序過程過于簡單,易導致失控,同樣也會影響采購成本,還可能滋生舞弊。

(二)采購環節控制不到位。按規定,單位應當采取由采購、使用等部門共同參與比質比價的程序,并按規定的授權批準程序確定供應商。小額零星采購也應由經授權的部門事先對價格等有關內容進行審查。而一些行負責采購人員對采購項目沒有訂購手續就直接購買,并且負責選擇供貨單位和確定購買價格等,也均無相關部門或人員的參與或進行合理的、實質性比質比價的監督程序。

(三)驗收環節控制不到位。單位應根據規定的驗收制度和經批準的訂單、合同等采購文件,由獨立的驗收部門或指定專人對所購物品或勞務等的品種、規格、數量、質量和其他相關內容進行驗收,出具驗收證明。然而實際操作中,一些行的物品保管人員不能嚴格驗收商品的質量和數量。一是物品保管員在接收物品時,沒有可驗收的依據。物品保管員收不到經批準的訂單、合同等采購文件,也就不能以此為依據對采購物品的品名、貨號、數量、單價逐一點檢;二是倉庫臺賬的數量沒有與實際收到的物品相互核對。對辦公用品的采購,有的沒有通過物品保管員驗收,就直接交給使用部門,使得物品保管員是收到物品多少,就登記多少。

(四)貨款支付環節控制不到位。按規定,財務部門在辦理付款業務時,應當對采購發票、結算憑證、驗收證明等相關憑證的真實性、完整性及合規性進行嚴格審查。而有的行財務會計沒有按照規定認真審查采購付款的所有憑證,沒有將采購發票與驗收證明及采購訂單等相關憑證相互核對,而僅僅是對采購發票上的有關內容進行審核。貨款支付的情況是,采購發票經經手人、任意一名驗收人簽字及主管財務行長簽批后,往財會部門一送,出納員據此支付貨款,程序不嚴格、規范。

三、產生上述缺陷的原因與危害

(一)重視不夠。部分單位負責人對此項工作重視不夠,以致有的行在采購與付款業務上管理混亂,有的甚至處于完全失控狀態。一是對長期未有采購、請購程序以及不相容職務混崗的情況,未及時發現和糾正;二是對倉庫臺賬進行檢查時,未對物品保管員驗收所購物品或勞務等的依據進行檢查,造成內部控制管理出現了漏洞;三是對會計出納工作進行檢查時,未對采購發票是否與驗收證明及采購定單等相關憑證相互核對進行檢查,長此下去,勢必發生更大風險。

(二)認識不足。目前,不少行的主管采購人員和會計部門將采購業務僅僅定位于只要采購員買進辦公物品,采購員填好單據,主管財務行長一簽批,出納員就得付款等日常的采購與付款業務,如何對采購與付款業務進行內部會計控制、降低采購成本以及如何按照《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的要求和方法去操作,還缺乏了解和掌握,不適應開展對采購與付款業務內部會計控制的要求。

(二)成本費用管理意識淡薄。主要是有些人還存在著“農發行是政策性銀行,不搞成本核算;錢是國家的,省著是為難自己”的錯誤觀念,因而在采購與付款等業務中無降低成本的措施,沒有一套正常發揮作用的成本管理制度,處于一種放任自流的狀態,從而造成一些行費用大幅度上升。據調查,2002年東北縣一個有12名員工的支行,糧食總貸款額不足50萬元,而當年費用卻高達110萬元。

(三)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有欠缺。自《進一步加強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規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下發后,各行內控建設和執行有了明顯地加強,但大多數行建立的內控制度偏重的是履行支農職責性業務操作規范、規程和案件防范方面,在采購與付款內部會計控制方面還有較大缺陷,主要是沒有建立專門的對采購與付款內部會計控制進行檢查、監督、處罰的制度,特別是沒有形成對采購主要負責人員的監督制約的機制,結果誘發了經濟案件,有的行領導及采購員,利用辦公用品的采購活動,損公肥私、收受回扣等,甚至構成違法犯罪。這些給農發行資產安全和質量效益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如果不防微杜漸,加以控制,必然會演變成普遍現象,使經營出現運行不良并陷入困境。1999年初,時任農發行財務部主任的于大路就收供貨商譚謀的賄款30萬元,此事造成了惡劣影響。

四、加強采購與付款內部會計控制的幾點建議

(一)把好請購與審批控制關。為了使辦公用品購置的風險最小化,各行應建立書面請購申請制度。一是對所需辦公用品的采購授權。物品保管員在辦公用品達到再訂購時可直接提出面請采購申請;其他業務部門也可為正常的經營業務直接申請采購有關物品,物品保管員接到請購單后,根據庫存數量進行確認。請購單必須有使用部門負責人簽字,并經采購主管審批,財會部門授權人簽字后,交采購員辦理采購。對于重要物品或勞務的請購應當經過決策論證和特殊的審批程序。二是請購單各聯的處理。請購單一式四份,注明請購部門,請購物品名稱、規格、數量、要求到貨日期及用途等內容。將請購單一聯退請購部門,以示答復;一聯退物品保管員準備驗貨;一聯退財會部門籌備資金;一聯辦公室采購人員作為編制訂購單的依據。

(二)把好定購單控制關。一是預先對所有訂貨單編號,以防止遺失或錯誤;二是辦公室采購員和財會部門對請購訂貨單應設“待辦案卷”,并對待訂單及案卷定期復查。在訂貨單向供應商發出之前,還必須由專人核查,訂單是否得到授權人的簽字,以及是否有經批準的請購單作為支持憑證,確保訂貨單的有效性。

(三)把好采購控制關。單位應當建立采購與付款業務的崗位責任制,明確相關部門和崗位的職責、權限,確保辦理采購與付款業務的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尤其是對詢價與確定供應商等不相容的職務應予以分離。應該由辦公室采購人員和物品需求部門以質量、價格和供貨期等為主要評價標準選擇供應商(一般三家以上),并按照規定的授權批準程序確定供應商。對于小額零星辦公用品或勞務的采購,雖可授權直接采購,但應形成由獨立的人員抽樣暗訪制度??傊瑧獙ⅰ凹械臋嗔Ψ稚⒒?,隱蔽的權力公開化”,從而有利于阻斷個別部門或人員與供應商的特殊關系,有效防止暗箱操作、收受回扣等現象。

(四)把好驗收環節控制關。一是物品保管員應依據經批準的訂購單、合同等采購文件,對所購物品或勞務等的品種、規格、數量和質量及其他相關內容進行嚴格驗收。二是編寫驗收入庫單,對采購物品已驗收,并核對無誤后,由物品保管員填寫按順序編號的入庫單。入庫單一式三聯,物品保管員簽字后,一聯留存,登記倉庫臺賬;一聯隨有關憑證送交財會部門,辦理結算;一聯退辦公室采購人員與訂購單、請購單核對,核對后歸檔備案。

(五)把好付款業務控制關。一是支付申請。采購人員應依據供應商發票等提出貨幣資金支付申請,注明款項用途、金額、預算、支付方式等,并將附有經過審批的請購單、采購主管批過的定購單、物品保管員的驗收入庫單等報主管財務行長批準。二是支付復核。復核人應對批準后的貨幣資金支付申請進行復核,復核貨幣資金支付申請的批準范圍、權限、程序是否正確,手續及相關單證是否齊備,金額計算是否準確,支付方式、支付單位是否妥當等,復核無誤后,交由出納人員辦理支付手續。根據上述要求,審批人對支付申請審批后,財會部門應進行支付復核。復核無誤后,根據有關的原始憑證編制付款憑證,按照資金安全和付款計劃由出納人員辦理付款事項。

各行應由業務熟練的主管會計擔任貨幣資金支付申請的復核,會計主管直接向行長負責,對手續及相關單證不齊備、金額計算不準確等,有權拒絕簽字,有權監督有關部門及人員改正違規及不科學業務操作,有權直接向行長反映問題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