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范文

時間:2023-12-13 17:08: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資本市場的發展歷程

篇1

資本市場功能

在新興產業發展歷程中,資本市場為其提供融資、成長、進步空間,并且彰顯以下幾方面功能:一是資本市場在新興產業發展中具的產權重組、轉換性功能。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合理、初始的產權界定,是產業一切資源得到有效配置的前提條件。在此背景下,資本市場作用在其中,通過經濟機制的改變,為新興產業合理融資提供通道,實現新興產業產權重組、轉換模式,促進新興產業資源的合理性配置、分配,為新興產業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二是資本市場在新興產業發展中具有融資性功能。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具有一個良好的融資渠道,雙方能夠借助資本市場平臺,進行直接的融資,以此能夠拓寬新興產業渠道,提升新興產業融資效率。在新興產業融資過程中,資本市場能夠在短時間內將社會層面中的閑置資金進行集中,形成較大的資金流,為新興產業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撐。與此同時,針對一些大型產業上市,資本市場提供充足的融資渠道,促進產業規模的擴大。三是資本市場在新興產業發展中具有流動性功能。新興產業在發展歷程中,資本市場彰顯的資金流動性功能,是指產業投資者在市場中購買一定的金融工具,其能夠根據自身實際,在一定條件下出售金融功能,實現市場買賣交易模式。而針對此市場買賣形式,并不是貨物形式買賣,而是通過貨幣化、證券化形式,克服時空障礙限制,實現市場資本的有序流通,維持市場經濟平穩發展。四是資本市場在新興產業發展中具有資產風險定價性功能。在新興產業發展歷程中,資本市場屬于非完全競爭市場模式,存在一定的資產交易風險,但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也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一定的資產風險定價功能,促進新興產業資產的進一步調整。

資本市場促進新興產業成長的價值

拓寬新興產業融資渠道融資是資本市場的本源功能,其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融資渠道,推進新興產業發展及成長。從新經濟學視角分析,資產市場在發展歷程中,會不斷的積累、形成較多的資本,這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流。資本市場以其獨有的資本整合、集聚機制,為一個國家、一個區域的產業經濟發展提供支撐,能夠滿足新興產業不同的經濟發展需要,為新興產業升級轉型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流,并且能夠幫助新興產業度過瓶頸時期,實現資產的合理性分配,以此拓寬新興產業資金渠道。資本市場作用于新興產業成長,其融資渠道拓寬主要體現以下幾方面:一是在新興產業發展以及上市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產業、經濟予以支撐,其中包含法律法規手段以及充足的融資資金流;二是在新興產業成長過程中,資本市場能夠構建一個專門的融資板塊,根據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經過合理的審核,為新興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流以及資金獲取通道,推進新興產業發展;三是資本市場在新興產業成長中,通過合理的配置市場資源,為新興產業長期發展、升級提供資金保障。提升新興產業風險抵御能力資本市場在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僅具有拓寬融資渠道,為新興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能力,更能夠幫助新興產業抵御風險,提升新興產業風險抵御能力。眾所周知,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發展較為成熟的產業在各自發展歷程中都存在風險,尤其新興產業,其對市場發展模式以及風險類型明晰度不足,在風險來臨之際,很容易受到風險的侵害,嚴重者使自身產業發展滯后,甚至使新興產業退出市場發展平臺。同時,由于是新興產業,其信用度較低,財產擔保力度不強,多數銀行很難向其提供融資、貸款等服務模式,使新興產業在發展歷程中不能夠以充足的資金抵御風險。而在資本市場的作用下,能夠幫助新興產業提供融資通道,使新興產業能夠有足夠的資金抵御風險,增強新興產業抵御風險的能力。此外,資本市場根據市場發展模式,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建議,使其對自身產業發展進行明確,使其發展不迷茫,進而推進新興產業發展及成長。

資本市場促進新興產業成長的方法

為新興產業提供低成本融資平臺在新興產業發展歷程中,融資渠道、平臺的明確,為其發展注入動力,使其能夠有充足的資金流,促進自身成長。因此,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推進多個層次的股票市場體系建設,以此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低成本的融資平臺。首先,推進主板性的新興產業進行整體上市。在促進新興產業成長過程中,需要推進較多的新興產業進行一同上市,提供整體上市的融資平臺,減少投資方對新興產業股票的投機,為新興產業提供平穩的證券流通平臺,推進新興產業長遠發展。整合所有同等類型的新興產業模式,實現新興產業整體上市模式,為新興產業融資提供寬廣的平臺。其次,建設中小新興產業板。中小新興產業在資本市場作用下,建設符合中小新興產業板塊,符合證券市場以及大眾監督管理作用,實現新興產業制度、體制的國家,提升新興產業核心競爭力,以此為主板市場發展提供有益補充。在市場發展歷程中,新興產業要想取得良好的發展前景,需要發揮自身融資功能,實現資金的流動。最后,實現場外交易市場發展。拓寬新興產業發展面,實現場外交易市場發展模式,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較為廣闊的融資渠道,以此推進新興產業成長。

鼓勵銀行業態業務創新

在新興產業成長歷程中,銀行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部分,銀行起到關鍵性的融資作用效度。針對新興產業融資困難、發展力度不足問題,銀行應調整業務操作模式,根據新興產業發展模式,開發新的銀行業務模式,推進銀行業務模式的創新。首先,政府發揮作用功能,鼓勵銀行業務創新模式,為新興產業融資提供平臺,此外,銀行在為新興產業服務的同時,能夠提升自身業務發展能力,促進自身全面性發展。其次,銀行業務模式應與新興產業發展模式實現合作關系,加強兩者的交流、溝通,使銀行能夠獲取新興產業相關資料,以此能夠為新興產業提供貸款等業務。例如:在信息技術作用下,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提升銀行獲取新興產業信息資源便捷性、真實性、快速性,以此為新興產業提供相關的以往服務模式。再次,銀行在金融機構準入制中,放寬政策,為新興產業提供融資模式。例如:借助德國等國家的全能銀行發展經驗,鼓勵新興產業參與到融資機構中,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融資平臺。最后,針對新興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情況,銀行業務實施中,應根據此信息內容,拓寬適合新興產業融資渠道。例如:資產抵押等業務活動的開展,加強風險控制,提升融資服務項目模式。新興產業發展債券市場在新興產業發展中,資本市場大力的發展債券市場,為新興產業成長提供支撐。首先,資本市場大力的發展債券市場,管理新興產業發行產業債券模式,針對我國債券市場發展不成熟以及新興產業融資力度不足等問題,借助國外成熟的債券市場發展模式,根據本國債券發展模式,推進本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助力于新興產業成長。例如:在債券市場發展中,多鼓勵新興產業進行債券發行,通過購買債券,使新興產業獲取較多的資金流,拓寬新興產業融資渠道。其次,推進中小新興產業債券的發行。相比較大的產業發展模式,中小新興產業發展模式力度不足問題是眾所周知的,針對此問題,鼓勵中小新興產業進行集合的債券發行,以自身優勢,打造特色的債券發行模式,吸引受眾面關注,獲取較多的融資渠道。最后,推進適合新興產業成長的高收益債券的發行。在新興產業債券發行中,吸引投資者購買收益較高的債券模式,推進自身債券發行模式的升級,促使自身債券順利發行。同時,通過資本市場發展模式,提升債券面值,實現股份分紅等模式,拓寬新興產業融資路徑,推進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結語

研究資本市場促進新興產業成長方法十分必要,是發揮資本市場在新興產業的功能性需要,促進新興產業全面性、綜合性、國際性發展,以此提升我國新興產業在國際化市場發展中的地位,促進我國綜合經濟實力的提升。因此,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依托于資本市場,發揮資本市場功能性,從為新興產業提供低成本融資平臺、鼓勵銀行業態業務創新、新興產業發展債券市場三個維度,拓寬新興產業融資路徑,進而實現資本市場促進新興產業成長的戰略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胡吉亞.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質性與融資模式匹配度研究―――基于120家上市公司數據[J].社會科學,2020(04):44-57.

[2]萬哨凱,宋曉丹.江西省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途徑研究―――基于國際經驗及啟示[J].經濟研究導刊,2019(32):23-25.

[3]耿成軒,曾剛.政府補貼、融資約束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效率―――基于雙邊隨機邊界模型的實證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9,39(04):5-8.

篇2

關鍵詞:私募;股權投資;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8-0-03

一、機構數量、募集資金規模將不斷擴張,行業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回顧中國私募股權基金行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中國私募股權基金行業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良機。在近十年內行業新募資金數量與規模均保持12%以上的增速。在持續的政策支持與利好的市場環境下,未來五年中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規模或將上升至萬億,成為除銀行信貸和IPO外第三大融資方式。

全球著名咨詢機構麥肯錫預測,未來五年中國PE行業投資潛力巨大,到2015年將至少有2000多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機遇,其中超過80%屬于民營企業交易。

中國PE新募基金規模

(單位:億元)

中國PE新募基金個數

數據來源:清科研究中心

二、私募股權基金幣種結構、投資方向以及退出方式將逐漸優化

(一)從基金的幣種角度來看,人民幣基金將迅速崛起

新募私募股權基金幣種統計圖

(按募資金額,億人民幣)

數據來源:清科研究中心2012年1月

根據清科的統計,2002-2008年,人民幣PE僅占國內PE資本規模的1/3、投資數量的40%、投資金額的20%。國內PE長期維持人民幣與美元三七開的局面。2009年始,人民幣基金異軍突起,從數據上看,2009年人民幣基金在基金數量和募資總額上雙雙超過美元基金,在投資數量上,也占到投資總量的60%。并且,眾多外資GP開始在國內募集和管理人民幣基金,成為推動人民幣基金發展的又一重要力量。自此之后的2010年、2011年中,人民幣基金都呈現出越來越強勁的發展態勢。

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尤其是退出渠道逐漸通暢,人民幣基金的作用將更加重要。這不僅是國內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人民幣基金優勢的反映。

首先,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財富效應日漸明顯,使得人民幣基金必將成為一種重要的投資渠道;其次,隨著資本市場的完善,我國保險資金、社保資金等有望開閘,未來將開始投資于PE;再次,眾多本土GP將逐漸成熟。而同時一些外資GP也開始轉向管理人民幣基金;最后,在中國市場范圍內,相對于外資PE,人民幣PE在投資鏈條的主要環節上均體現出更便利、更迅速、更靈活的優勢:它擁有比外資PE更多樣的融資渠道、更少的行業政策門檻、更廣泛的投資范圍、更快速的審批進程、更寬松的國內上市條件以及更優惠的稅則。

可以預見,隨著人民幣基金的持續發展,外資主導國內PE的情況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人民幣基金將超越美元基金成為國內PE的主流。而在這一進程中,本土GP也將脫穎而出,出現中國自己的紅杉、黑石和KKR。

(二)從退出方式上看,退出方式多樣化,未來并購退出的比例會逐漸上升

首先,以美國為例比較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狀況。美國的資本市場最早可追溯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因而其資本市場的發展時間遠較我國早,美國在20世紀成為全球霸主之后,在其資本市場中交易的不僅僅是本國企業的證券,還包含了很多國外企業證券,總體市值早已是全球最大。從統計數據來看,美國資本市場的總體市值常常超過其GDP。而作為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證券市場市值占其GDP的比例最高點時僅為16.8%,由此可見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成長,其證券市場市值占GDP比例也必將逐步提高。

中美資本市場市值占GDP的比例對比

數據來源: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US Government ,國家統計局

可以預見,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市值不斷擴大,市場中的上市主體數量也將不斷提升,私募股權投資的主要退出渠道的拓寬顯然是一項可以預見的長期利好。從近幾年,我國私募股權投資退出方式的選擇上也可以看出,雖然IPO退出方式依然占據較大比例,但其他的退出方式也迅速發展起來,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PE退出方式數量比較圖

(按案例數,起)

數據來源:清科研究中心

退出渠道始終是影響PE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2005年以前,PE退出主要以海外上市為主。2005年以后,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PE退出更多地選擇在國內IPO。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上市,IPO都是PE主要的退出方式,同時也是收益最高的退出方式。

但比較美國的PE退出方式可以看出,國外并購是主要退出方式、比例超過一半,而國內的并購退出才剛開始。這與行業的發展程度有關,美國的各個行業已基本趨于成熟,對于成熟的經濟體而言,其經濟的下一步發展方向主要是整合并購,實現規模化發展,即形成一些寡頭壟斷市場。而比較中國的情況,其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很多行業還處在一個起步的階段,自然IPO退出會占一個絕對的比例。但從未來看,并購退出必將興起,其原因主要有一是IPO的高收益率未來會逐步下降,從而并購在收益率上的吸引力會逐漸加大。二是隨著PE專業化的提升,圍繞某個行業上下游進行投資的行業型基金,不僅對行業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在業內也具有豐富的資源,并具有整合這些資源的能力,因而更容易把握行業中的并購機會。

隨著資本市場的完善、場外交易市場的培育,未來的三板也將成為PE退出的一個途徑,中國式的OTC一定會為PE創造更多的退出案例。

篇3

[關鍵字]國際板 資本市場

國際板由于在中國的特殊性可以稱為上海國際版,指中國大陸以外企業在A股市場發行上市,這些企業在國內A股上市后由于其國別性質被定為國際板,其在國內資本市場的地位僅次于主板市場。從2010年5月份至今大概一年多的時間里,國家相關部門在國際板的交易規則、法律法規、技術準備方面、國家監管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有成效的進展。在2011年5月18日星期三舉行的2011陸家嘴金融論壇專題新聞會上,證監會辦公廳副主任王建軍表示,國際板推出條件快要成熟了。國際板的推出順應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逐步與國際接軌和改革開放的內在要求。

一 國際板推出的必要性分析

1.中國參與國際金融發展的需要。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躍居前三甲,但是中國在世界很多行業和地區的國際影響力并沒有隨之相對應。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國家質檢的競爭越來越體現在金融領域的競爭。中國要想真正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在成為經濟總量大國的同時必須成為一個資本市場強國,成為世界金融秩序的制定者。國際板的推出一方面可以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日益增多的外匯儲備和人民幣升值壓力,確保我國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繁榮。

2.現階段我國整個金融體系提高風險能力的需要。現階段我國整個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比較弱,不適宜我國經濟體系的整體發展要求,很多情況下受制于國際資本大鱷。加快推進國際板的建設可以為國內龐大資本提供更多的投資渠道,有助于增強我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話語權,將國內的資本優勢轉化為國際影響力,從根本上減少外部風險壓力;對于國內整個金融業來說提供了壓力,逼迫國內金融業加速自身成長步伐和成長,加快推進我國整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增強我國大金融業的抗風險能力。同時國際板的推出也可以加快國內資本市場監管與國際接軌,提高國內監管機構的國際監管能力。

3.我國資本市場和諧、穩定發展的要求。國際板的推出可以引進大型、優質的境外企業在國內上市交易,擴大藍籌股市場規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現階段滬深兩市的高市盈率現象;國際版推出的同時也是吸收國際先進文化的機會,可以吸收國際標準規范,對于培養國內眾多投資者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投資理念,摒棄當前注重資本市場上的投機、短期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層向投資者提供優良、長期穩定的回報,最終強化證券市場自身的融資及資源配置功能,使得證券市場的發展更加健康、更加規范化。避免偏離估值體系的暴漲暴跌問題的出現。

創立國際板市場,將我國的證券市場同國際市場聯系起來,在市場運作機制、市場監管方式、市場服務體系等各個方面向國際標準靠攏乃至看齊,以國際一流的標準和最佳做法來示范、影響A股市場,使得我國監管部門、證券公司、中介機構、公司股東等逐漸熟悉國際資本市場的運作方式、國際慣例等,以此來促進國內證券市場的規范化發展,推動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4.建立全球金融中心的需要。縱觀美國、英國、日本和我國香港自治區等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發展歷程,他們之所以在全球金融市場上有巨大的影響力是由于具有開放性的、國際化的資本市場,為了吸引國際優質企業到其交易所上市制定了不少合理化的政策。雖然說我國滬深兩市按照市值比較的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稱為大國,但是和西方發達金融國家來說,我國在上市公司的數量、質量、類別等角度和國際發達資本市場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推出和建設國際板的進程中,通過制定國際化的、合理的監管政策、交易規定、技術措施等引進具備全球影響力的境外企業到上交所上市,必將吸引國際資金、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信息服務以及其他中介機構向上海集聚,也必將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各個環節向國際標準靠攏,上海不僅是國內金融中心,也必將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二 國際板推出的積極性分析

1.有利于增強我國資本市場在國際金融市場的話語權。我國資本市場綜合競爭力2000-2007年平均排名37名,近幾年逐漸后退,與發達國家相比處于落后水平。我國資本市場的現狀與我國整體經濟規模和發展速度相比表現出不對稱的現象,沒有從根本上反應我國綜合經濟實力在金融領域的影響力。國際版的推出將有助于我國成為全球金融市場上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投融資和財富管理市場;可以在上市公司數量、質量、類別等方面完善A股市場結構,提高國內整個資本市場的規模水平和運作能力,打破現階段區域性的強資本市場、全球性的若資本市場現象。

2.有利于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爭奪國際資本定價權,更好的促進我國經濟安全。現階段跨國金融機構控制著國際資本市場的定價權,我國資本市場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話語權很弱,出于弱者的局面,同我國經濟大國的情況不匹配。目前情況下我國資本市場還處于比較封閉的狀態,國內資本市場一旦放開,國際金融巨頭將嚴重影響我國的資本定價權,對于我國經濟安全、穩定的發展構成極大的威脅。

篇4

一、新三板來源

眾所周知,現如今新三板家喻戶曉,掛牌上市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那所謂的新三板是什么呢?新三板是指擴容后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經過了舊三板市場到新三板市場再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發展歷程。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舊三板與新三板之分,新三板是相對于舊三板而言,實際上,新三板與老三板幾乎沒有任何歷史關聯。老三板指的是包括從原來兩個法人股市場退下來的“兩網股”股票和從主板市場終止上市后退下來的“退市股”股票。

現在的新三板則起源于中關村,最初的掛牌對象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的非上市公司,且主要是高科技企業。不過,這還只是新三板試點的開始。2012年8月,上海張江、武漢東湖、天津濱海三地園區納入新三板試點區域,接著于2013年1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正式掛牌。2013年12月13日,國務院《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這才開始了“新三板”向全國的正式擴容。

二、新三板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

1.新三板準入門檻低

為了推動新三板向全國市場擴容,并吸引大量的中小企業進入新三板這個資本市場,新三板設置的準入門檻很低,只須滿足公司依法設立且存續滿兩年,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公司治理機制健全,合法規范經營;股權明晰,股票發行和轉讓行為合法合規;有主辦券商推薦并持續督導就成。但經過2014至2015年二年的持續發展,股轉公司對掛牌企業沒有明確提高要求,但很多券商在推薦企業進入新三板材市場時,對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等各項指標,以擇取更優質的企業進入新三板市場。雖然新增了一些潛藏的考核指標,但與主板市場、中小企業板相比,進入新三板仍然要容易的多,首先在注冊資本上主板市場、中小企業板不少于3000萬元,而新三板對于這一塊就沒有要求。

2.新三板掛牌費用低

新三板掛牌費用與主板市場、創業板、中小板相比,僅占主板市場的十分之一、二或更低,一般來說,新三板掛牌費用在100萬元到150萬元之間,不同券商、不同地市有所區別,但隨著新三板掛牌企業越來越多,到目前為止,掛牌費用基本達到 150萬元。主板市場的費用至少上千萬元,跟新三板相比,要有投行機構、承銷機構等參與,上市前的輔導費用,各項費用均比新三板大幅提高,上市費用在1200-3000萬元之間不等。

3.政府對新三板的扶持力度大

政府對企業上新三板的扶持力度很大,各地政府為了推進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步伐,相繼出臺各項掛牌意見,要求積極搶抓新三板分層轉板等重大機遇,加大對企業的政策扶持,強化政策引導,優化服務環境,搞好優質服務引導,深入宣傳發動,鼓勵中小企業參與資本市場,深入推進企業股份制度改革,加快企業上市掛牌步伐,發揮資本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增強區域發展動力。政府的具體扶持政策表現在,企業股改、補繳的稅款財政予以補貼;實施掛牌獎勵,以江蘇為例,企業完成股份改制獎勵50萬元,收到股轉公司受理通知書獎勵50萬元,新三板正式掛牌后獎勵50萬元,還有場外資本市場發展獎勵30萬元。因此,中小企業積極響應政府的“資產資本化、資本市場化”號召,只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公司主營業務突出、資產質量較高、盈利水平較好、競爭能力較強、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就加快股份制改制,爭取早日掛牌新三板。

4.新三板掛牌時間短

新三板掛牌時間比主板市場要短的多,企業申請掛牌新三板,從準備到成功掛牌上市,快的企業只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慢的也能在一年左右掛牌成功,除非企業內部整改問題較多,總體來說,一般新三板掛牌時間在半年左右;而上主板市場則一年到二三年不等,其成功與否受外界限制因素很多,從準備上市到上市成功,基本要歷經二年或更長時間。

三、新三板實施以來所取得的成效

篇5

資本市場“晉江板塊”異軍突

企業上市熱潮為何源于晉江

民營經濟占晉江市經濟總量近90%,是晉江市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和生力軍。改革開放初期,晉江人充分運用僑鄉的獨特優勢,引進僑資發展產業經濟,率先進入門檻較低的服裝、鞋業、食品等傳統產業。雖然經濟規模發展較快,但是這種“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多、小、散”的民營經濟是一種低端的、粗放型的經濟,市場競爭力并不強。民營經濟的先天缺陷是缺乏融資渠道,自我發展能力不強。晉江地方政府對癥下藥,以扶持企業上市,推動資本運作作為地方經濟集約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對策。通過上市,企業拓展了融資渠道,獲得了大量資本,同時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為長遠的科學規范管理奠定了基礎。晉江民營企業羸弱的軀體獲得了充滿活力的造血功能,加快從勞動密集型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重視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從仿樣加工到貼牌生產再到自有和打響品牌,逐步塑造出“品牌之都”,從“滿天星星”到工業園區再到城市工業組團,形成了產業集群和完整的工業體系。晉江鼓勵、支持民營企業上市發展,從“制造企業”到“品牌企業”再到“上市企業”,創造了耐人尋味的 “晉江模式”,打造了集聚區域特色的“晉江板塊”,做大、做強了地方經濟,實現了晉江經濟的“二次騰飛”。

晉江企業上市的發展歷程

晉江企業上市經歷了個別企業自發——政府有序推動——眾多企業自覺的發展歷程。

(1)自發“吃螃蟹”的企業:1998年,恒安國際作為首家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當年公眾認購超額36倍,創下當年港股上市最高市盈率和最高認購倍數的紀錄,使其他晉江企業怦然心動。恒安國際上市嘗到的甜頭,催生了晉江企業向資本市場進軍的萌芽。2004年,鳳竹紡織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交易,七匹狼作為滬深兩市男士休閑裝品牌第一股上市,兩股表現均不俗,完成了在國內上市的成功嘗試。

(2)政府搭臺,全力構建“晉江板塊”:2001年,晉江市成立了企業上市工作領導小組和上市辦,連續出臺多項財稅獎勵和補助政策,扶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成功上市,并逐步培育具有發展潛力的上市后備企業。在地方政府的強力推動下,截至2009年4月,晉江上市企業迅速增至13家。

(3)企業自覺,“晉江板塊”初具規模:近兩年,上市已成為晉江企業提升經營層次、增強發展實力的自覺行為。安踏體育在港上市并融資31.68億港元,創下內地運動品牌境外市場募資最高紀錄。截至2011年12月,晉江已成功培育36家上市公司,其中4家公司在國內A股上市、11家公司在香港上市、6家公司在新加坡上市、5家公司在馬來西亞上市、4家公司在韓國上市、4家在美國上市、1家在臺灣上市、1家在德國上市,初步形成區域特色鮮明的資本市場板塊。

晉江企業上市的重要意義。

經濟增長,喚醒活力,再上新階

晉江企業通過上市增強了融資能力,解決了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目前,晉江36家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折合人民幣約200億元,總市值超1800億元。運用上市募集的資金,晉江企業擴大了產能,促進了地方經濟總量的增長。2011年上半年晉江34家上市企業累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55.29億元,同比增長44.9%,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25.6%;90多家上市后備企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02.15億元,同比增長20.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20.28%;晉江上市和上市后備企業的工業產值占全市比重達到45%。在上市和上市后備企業的推動下晉江經濟多年保持兩位數的快速增長,在全國百強縣市綜合排名中已連續十年名列第5至7名。

企業上市在拉動晉江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推動了當地民生事業的進步。在企業上市的促進下,“十一五”期間,晉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5554元提高到21858元,年均遞增12%;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從2.32萬元增加到5.37萬元,年均遞增13.5%;教育財政投入從4.73億元增加到12.66億元,社會保障參保人次從23.2萬增加到129.04萬;市區建成區面積從42平方公里拓展到6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從44%提高到54%。企業上市為晉江改善人民生活、發展社會事業、完善城市功能作出了重要貢獻。

不斷擴容的晉江板塊,帶動了晉江工業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民生和社會事業的進步,使得晉江成為全國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極具傳奇色彩的“樣本”。

產業升級,集聚發展,奠堅基石

作為行業龍頭,晉江36家上市企業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整合產業上下游鏈條,集聚形成紡織服裝、制鞋、食品飲料、晴雨傘、陶瓷建材、紙制品等6個支柱性傳統產業和裝備制造、航空零部件制造維修、高端印刷、光電能源等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如晉江運動服裝鞋類企業安踏、361度等知名品牌構成了晉江運動服飾的產業集群。產業集群的形成促進了集群內部企業之間的學習和競爭,加速了人才的流動,減少了上下游企業空間上的分散性,節約了運輸成本,極大地提高了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區域經濟的集約發展,創造出一批享有盛譽的民族品牌,提高了行業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占有率,甚至使一些骨干行業形成了“晉江價格”。據統計,晉江的旅游運動鞋產量占全國的40%、世界的20%;夾克衫產量占世界的12%;外墻磚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65%,琉璃瓦產品幾乎壟斷全國市場;制傘業占全國雨傘產量的18%、出口量的26.7%,是中國最大的傘業制造基地。

篇6

一、“兩個市場”對接的發展歷程

1995年前后,一批國有百貨公司在A股上市,揭開了我國零售業市場與資本市場對接的序幕。2000年后,隨著連鎖經營模式的快速發展,零售企業規模迅速擴大,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隨之日趨活躍,如蘇寧電器2004年選擇在內地上市,聯華、物美于2003年赴香港上市,海王星辰引入私募基金等,特別是銀泰百貨于2007年3月20日登陸香港主板市場,募集港元高達23.4億元。近兩年,國內零售企業紛紛加快擴張步伐,出現上市潮。尤其是2009年國內創業板推出后,連鎖企業蜂擁而至,國內共有19家零售連鎖企業在海內外證券市場IPO上市,上市公司數量是2008年的2.7倍。

“兩個市場”日益密切對接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行業的繁榮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關注和青睞。2000年以來,連鎖業的銷售額和店鋪數量的平均增幅均超過30%,1999年連鎖百強的銷售規模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到2009年已占11%,連鎖經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二是商業零售企業迫切需要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搶占市場,做大做強,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像安徽商之都,以及山東家家悅、山西美特好、大洋百貨等商品零售企業都在資本市場上躍躍欲試,積極籌劃上市工作。

二、“兩個市場”對接的形式

一般來說,企業上市方式可劃分為直接上市、間接上市和其他形式。直接上市是指企業以自己的名義向投資人發行股票進行融資,并且該股票在公開的證券交易所流通轉讓,其主要方式是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即Initial Public Offering,簡稱IPO。間接上市是指企業借助其他企業身份過渡上市,其主要方式包括買殼上市、借殼上市和造殼上市。其他方式主要指以發行存托憑證形式進行上市融資。

對于零售企業而言,比較常見的上市方式有兩種:IPO和買殼上市。這里我們不妨將二者進行比較:IPO作為企業上市的主流方式,幾乎集中了股權融資的所有優勢,包括能夠籌集足夠的資金、融資成本相對較低等。而買殼上市則是企業間接上市的主要形式,指非上市公司通過購買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權來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有關業務及資產,實現間接上市的目的。

筆者認為,企業上市選擇IPO方式還是買殼上市方式,不在于上市方式本身,而在于企業本身。如果企業理念、技術在同行業內領先,產品和服務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擁有著良好的財務狀態,則不需要考慮買殼,而可以直接申請IPO上市;如果企業有財力,但整個行業受國家行業控制,即無法直接通過IPO上市,那可以通過買殼的方式實現上市。

三、零售企業上市應關注的問題

(一)設計一個具有吸引力的主業成長故事

從資本市場的關注點來看,一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的經營模式尤為重要。零售企業在設計成長故事時,除要考慮公司的背景和過往業績以外,還應充分關注商業模式問題,這是吸引資本市場關注和認可的關鍵性條件之一,也是企業上市最大的亮點之一。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今天企業間的競爭已經不是產品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零售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大致可以劃分為兩種:

1、外延式創新。即傳統零售企業向商業領域以外的地產領域進行延伸。有人稱,21世紀的前10年是住宅投資的黃金十年,第二個10年則是投資商業地產的黃金十年。我們認為,“商業+地產”模式,將是未來商業領域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商之都已經進軍這一領域。

2、內涵式創新。一是細分市場,精準定位。(1)近年來,以廣州友誼男士館、1836女子百貨等為代表的一種經營面積只有1000~5000平方米的“小型主題百貨”在一線市場興起。這種小百貨與“大而全”的傳統百貨相比,最大不同是顧客定位于特定人群。(2)專業賣場與傳統百貨。就像當年家電從百貨分離出來,做出國美、蘇寧一樣,把鞋從百貨拔離出來也可以做大做強。(3)高端消費與傳統消費。借助亞運契機,今年許多超市巨頭開始在廣州搶灘高端超市,這代表了一種趨勢。(4)快時尚與慢時尚。所謂“快時尚”,有四點核心價值,即快、流行、低價和限量,他們不是潮流的創造者,而是追隨者。

二是線下線上互動,傳統零售與電子商務融合。近年來,無論是傳統零售企業,還是電子商務企業,都嘗試線下與線上聯動發展,打通傳統實體店零售和網上零售的界限。但目前做的比較好的,還是電子商務企業居多,有不少電子商務企業已經將業務從線上延伸向線下,開設了實體店。相對來說,傳統零售企業發展線上業務,難度更大,目前雖然有不少企業在嘗試,但成功的模式還比較鮮見。作為安徽零售業的龍頭老大,商之都正在探索發展電子商務,我們希望借助已有的品牌、資源、網絡等優勢,打造“徽商E城”,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的聯動發展。

(二)樹立資本市場認可的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包括企業的服務品質、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市場占有份額、優秀的公司管理層、以及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等因素。就商業零售企業來說,它的服務質量和水平是衡量企業形象的關鍵性指標。相對于國外,我國的商業服務品牌建設雖然起步晚,但已經被政府和企業家們擺上了重要位置,像北京王府井、上海豫園商城和商之都等企業在創建服務品牌實踐中已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成效,值得關注。

注重品牌建設。商之都是安徽本土第一家現代化商業連鎖企業,經過15年的發展,在安徽省內有15家百貨門店、17家電器專業店、20家超市直營店、800多家超市農家店,享有“安徽第一百貨”的美譽;公司隸屬于國家重點培育的大型流通企業――徽商集團,母品牌“徽商”商標已被認定為馳名商標,自身擁有的“商之都”、“紅府”、“國生”則是安徽省著名商標;商之都還十分重視自有品牌建設,一批百貨、副食品的自有品牌商品受到消費者歡迎,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力。

注重社會責任。零售業直接連接著上游生產廠家和下游普通消費者,在保障社會就業、保障市場供應、引領生活方式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這是零售企業發揮社會責任、樹立企業形象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注重服務標準化和個性化。服務就是競爭力。現代商業零售企業不但要追求優質服務,還要講究標準化服務和個性化服務。商之都在這方面積極探索,制定了商場服務手冊,使標準化貫徹到每位員工的行為中,提升了服務檔次;針對VIP客戶,制定了專門的營銷策略,以個性化服務贏得他們的認同。

(三)選擇適合的法律和財務會計顧問

1、選擇適合的法律顧問

現階段,我國律師事務所當中僅有十多家證券業務高度專業化的證券律師事務所,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這些事務所規模都不是很大,多為中型所,人員規模為20-60人。從這些事務所挑選法律顧問,建議重點考慮如下因素:(1)挑選那些在輔導零售企業上市方面有豐富經驗的法律顧問;(2)法律顧問被確定后,應對企業的下述問題進行審慎處理:應清楚知道本次改制上市期望值是多少,是否會遇到障礙以及障礙的排除方式,采取何種措施才能使企業本次改制上市達到最佳效果;(3)能夠與管理層充分合作,在盡職調查基礎上,寫一份準確完整反映企業情況的報告,包括公司概況、股東及資產、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競爭力等內容;(4)精通業務,具有處理重大疑難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2、選擇適合的財務會計顧問

財務顧問對企業成功上市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專業的上市財務顧問,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一、熟悉國內外資本市場的特點、上市規則與各環節的具體細節;二、具備進行盡職調查的專業能力,善于發掘企業的潛在優勢,能夠提出符合國際國內資本市場要求的股改與上市整體方案;三、具有足夠的業務網絡和協作關系,可以根據企業的特點和要求選擇合適的中介機構;四、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考慮,提供完整、系統、長期的戰略規劃以及相應的財務顧問服務;五、實際操作經驗豐富,能在企業股改上市遇到困難時,為企業提供多種應對方案;六、業績良好,收費合理,在客戶中有較好的口碑。

當前,中國零售業飛速發展,面臨很多機遇與挑戰,我們相信,只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尋求適合自身的商業模式,加速與資本市場的對接,中國零售業將迎來新一輪大發展。■

篇7

【關鍵詞】中國資本市場開放 深港通 滬港通 風險 對策

中國股市在1990年上交所成立后,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截止發稿止共3011家),其總市值(約52.2萬億)也持續增大。盡管A股市場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態勢都很迅猛,卻一直處于比較封閉的狀態中。資本市場的開放是全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作為世界貿易強國,經濟地位不斷攀升,以更加積極的心態融入國際金融市場是必然之舉。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滬港通”在2014年正式啟動,兩年來為滬港兩地資本市場的合作與進步貢獻了巨大的力量,而“深港通”的開啟讓中國資本市場開放邁入新的篇章。“滬港通”和“深港通”的發展無疑會為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的道路提供良機,但不能忽視其隱藏的金融風險,并需要積極尋找良性前進的對策。

一、“滬港通”與“深港通”

“滬港通”是指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允許兩地投資者通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范圍內(滬市A股568只,港股268只)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是滬港市場交易互聯互通的機制。總理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開幕式時指出,為了推動更高水平的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將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上海與香港的股票交易連接機制,推動內地與香港的緊密合作與互利共贏,創造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更高的地位。“滬港通”于2014年11月17日正式啟動。

“深港通”是深圳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術連接,使內地和香港投資者可以通過當地證券公司或者經濟上買賣規定范圍內(深市A股881只,港股417只)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2014年8月,中國證監會出臺了深圳資本市場改革創新15條,提出了深圳、香港在彼此合作發展上應該探尋一種更加緊密的形式2016年8月,國務院批準《深港通實施方案》;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落地。

二、“滬港通”與“深港通”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

(一)有助于深化改革并不斷完善市場機制

香港股市的發展歷史較長因此發展機制也趨向成熟。“滬港通”和“深港通”雙頭并進,實際上是在通過外力來促進內地資本市場的開放和改革。在香港與內地之間搭建起股市買賣的橋梁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境外長期投資進入A股市場。在兩地資本市場實現資金互通和信息共享之后,能夠有效改善現有的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和入場資金結構,推動經濟的轉型和新發展。“滬港通”與“深港通”的運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還會改變目前創業板普遍估值過高、藍籌股普遍估值過低的價格不平衡現象,回歸證券市場的長期資金供給屬性。另一方面,隨著股市的變化,香港的先進投資理念也會對內地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重投機、輕投資”的理念有所轉變,對于資本市場趨于長期穩定均衡的發展有所裨益。

(二)有助于投資者更好的享受經濟發展成果

“滬港通”和“深港通”的啟動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更具有選擇性的股票市場。在互聯互通的過程中,進一步擴大了內地和香港股票市場的投資標的的范圍與額度,對于資深投資者來說,跨境投資和多樣的風險管理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經濟發展在股票市場上呈現出一種此消彼長的狀態,當國內的股市持續走低時,國際范圍內或將呈現完全不同的態勢。因此,有了“滬港通”和“深港通”作為中間橋梁,投資者可以縱觀國內股市和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情況來決定自己的投資方案與計劃,多樣的選擇將實現更完美的共贏局面。

(三)有助于鞏固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兩通”的啟動發展能夠推動中國內地的資本市場開放程度,對香港來說,同樣是一大利好。香港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地位重大,是公認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兩大舉措能夠促進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并為香港投資者提供進入內地資本市場的機會,從內地的經濟發展中收獲更多利益。在中國內地利率市場化不足的現狀下,“兩通”有利于香港人民幣業務范圍的擴大和用處的增多,增強香港在人民幣跨境交易的集聚和輻射作用,擴大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廣度與深度,逐步將香港培育為人民幣交易流通的離岸金融中心。內地在上市公司的資源方面,以及個體投資商數量上占有優勢,在彼此的金融業務合作和股市發展過程,可以為香港的發展提供新機會,強動力,以此來推進香港資金圈的流動,增加投資多樣性。

三、從“兩通”看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風險

(一)監督管理體制差異所形成的風險

金融市場的發展離不開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滬港通”和“深港通”的啟動在推進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同時,給兩地的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帶來了挑戰。因為按照交易地保護原則,香港投資者購買內地市場股票,不能受到香港證監會的監管和保護;內地投資者購買香港市場股票,也不會得到中國證監會的監督和保護。由于香港股市發展更加成熟,因此這種情況的出現對于內地監管部門來說是利弊并存的。另一方面,在連結發展之后,兩地在統一監管的要求之外,如何進行跨境監管和執法合作也是新的問題。最后,如何建設和不斷完善兩地的司法協助機制是目前資本市場亟需解決的問題。如果在監督管理方面不能良性有機的接洽,就很難保證“兩通”在平穩利好的形式下不斷發展。

(二)客觀環境的不確定性

客觀環境是影響經濟形勢的一大重要因素。在“滬港通”和“深港通”啟動后,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的銜接更加緊密,也增加了受客觀環境影響的機會。首先,我國的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一旦其他國家出現金融風險,我國金融體系也會受到沖擊;在兩地股票市場互通之后,整個股票資金的投入量會增大,如果內地資金進入香港市場過快過多,就會導致香港市場的大幅度波動,從而導致市場波動的風險,進而影響內地。

四、引А傲酵ā蔽榷ㄔ誦械畝圓

(一)加強兩地市場金融市場監督管理

相應的監管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第一點,法律先行。制定針對跨境監管的相應法律法規,完善司法協助機制;內地與香港地區就金融股票市場進行合作監管,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并逐步改善。第二,充分利用媒體輿論的監督力量。在擴大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后,人們的關注度不斷增高,社會媒體需要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讓人們第一時間了解金融市場的風向標與發展態勢。

(二)控制資本投入

“兩通”的發展會提高人民的投資熱情,這時需要國家進行正確的引導并加大金融資本的投入。將兩地的流轉資金做出階段性的額度限制,避免過多資金流出后導致的市場波動的風險,保障證券市場的平穩運行。

五、結語

“滬港通”的發展為中國資本市場與世界資本市場的接軌奠定了較為穩定的基礎,而“深港通”已然啟動則標志著其將繼續深化這種資本市場的雙向合作與互動。內地和香港兩地的投資者將通過“兩通”的渠道迎來范圍更廣、程度更深、資本更加融合的互聯互通。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也是中國想要在世界資本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必經之路。在這個過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需要關注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風險,趨利避害,采取措施,才能實現中國資本市場不斷開放的愿景。

參考文獻

[1]]李艷萍.探析滬港通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動作用[J].中國經貿,2014,10:151-153.

[2]李小加.滬港通下一站:探索共同市場[J].中國證券期貨,2015,1:18-20.

[3]張昭,李安渝,秦良娟.滬港通對滬港股市聯動性的影響[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4,6:59-62.

篇8

縱觀我國資本市場近二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國經濟與轉軌的內在要求催生了資本市場,而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始終立足于服務國民經濟的發展這一基礎之上,并為推動經濟體制改革,促進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中國資本市場“新興加轉軌”的基本特征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同時,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國民經濟對資本市場的要求還不夠協調,市場主體的自我約束和相互制衡機制尚未有效形成,市場自我調節的功能還未充分發揮。

具體而言,我國資本市場在實際運行與發展過程中所呈現的問題主要有五個方面,現探討解析如下。

一、微觀經濟基礎的競爭力未能有效提升

(一)企業競爭力無法提升的歷史根源

根據新制度經濟學理論,中國資本市場的出現,意味著直接融資開始部分替代間接融資,即說明政府直接控制著資本市場的制度供給。

而從我國政府對國有企業投資方式的改革過程中可以看出,中國資本市場從建立之初就存在著重大的制度缺陷。

政府管制金融的制度選擇和國有制屬性在資本市場的直接移植,形成了國有信用的過度傾斜和公司治理結構的制度缺陷,使資本市場成為政府政策性分配增量資金,國有企業獲取“免費資金”的渠道。

于是,資本市場就成為國有企業的融資需求焦點與政府制度供給的中心,而國有企業競爭力的難于提升則成為了制約資本市場各種功能發揮的最大障礙。

(二)國家持股制度無法解決國有企業的根本問題

首先,國有持股制度不能解決經營者選擇問題。因為國資委與國有持股公司的人員仍然是政府官員而非資本所有者。這種權責分離體制使得其不可能真正積極主動的把最合適人才放在經營者位置。

其次,明確國家的股東身份并不能真正解決政企分開問題。而政企不分的實質是代表所有者行使控制權的政府官員并不承擔資產風險,因此不會像真正所有者那樣對經營者進行最適度干預。

再次,明確國家的股東身份并不能真正解決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問題。國有控股公司官員并非股東,故不會追求剩余價值。

最后,國有企業中“國有股”一股獨大,股權分置,造成流通股東只能屈居小股東位置,資本市場在推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的重要作用無法發揮,企業競爭力難以提升。

二、資本市場的整體規模有待擴大,結構有待完善

(一)資本市場整體規模偏小

截至2009年9月末,中國資本市場資產總額占金融總資產比例約為42%,相比于2006年的22%有了很大提升,但比之同期的美國、英國、日本該比例分別為82%、70%和63%,我們的資本市場整體規模依舊偏小。直接融資比例偏低,在大部分成熟市場和一些新興市場上,公司外部融資主要通過發行股票和公司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而不是銀行貸款。

(二)股票和債券市場發展不協調

股票市場實際進入流通的股份比例偏低,多層次資本市場剛剛起步,不能滿足多元化的投資及融資需求。例如:上海、深圳交易所主板市場規模偏小;深圳交易所中小企業板尚處于發展初期,規模小,行業覆蓋面較窄;缺少柜臺交易市場(OTC市場)等。

債券市場規模過小,尤其是公司債券市場發展滯后;品種結構不合理,國債等占比例過大,企業債規模過小;市場相互分割,投資者結構不合理。

(三)證券交易所競爭力有待提高,金融衍生品市場有待發展

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品種與數量不夠豐富;交易機制有待完善;收入模式比較單一,主要是來自交易經手費,而對客戶的高附加值技術服務較少。

商品期貨和金融衍生品市場規模較小;品種結構簡單;而品種創新相對不足;投資者結構尚需進一步完善;中介機構實力有待提高,表現為整體實力較弱,抗風險能力不足;金融衍生品市場尚未真正形成。

三、上市公司整體實力不足,證券公司綜合競爭力較弱

(一)上市公司整體實力有待提高

首先,上市公司對國民經濟的代表性不足,目前,許多大型企業集團只是將部分業務或資產發行上市,還有一些大型企業沒有上市或僅在境外市場上市,如電信行業四大公司中目前僅有中國聯通在中國境內股票市場上市,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都在境外市場上市。另外,大量創新能力較強生產效率較高的中小企業上市率不高。總體而言,當前上市公司的結構仍然無法全面反映國民經濟的發展特點與趨勢。

其次,公司治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雖然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近幾年有了明顯進步,但由于體制機制多種原因,仍存在許多突出問題。如:部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形似而神不至”,有些上市公司部分控股股東直接干預上市公司事務,高管人員勤勉盡責意識淡薄等。

最后,市場化篩選機制有待完善。主要表現為退市機制與市場化收購兼并機制的有待優化。

(二)證券公司競爭力亟待增強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以及近幾年的綜合治理,中國的證券公司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但與國際大型金融服務機構相比,中國證券公司規模仍普遍偏小,核心競爭力亟待提高。存在整體規模的偏小化、盈利模式同質、行業集中度不高、證券公司治理結構與內部控制機制不完善等一些問題。

四、機構投資者規模偏小,作用力不足

盡管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以基金為首的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上仍未能占據主導地位,市場還是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未能起到大規模集聚資金的作用。目前我國股票市場投資者仍以短線投資為主,缺乏真正的長期投資者。同時,現有各類機構投資者在投資理念、投資標的等方面顯示出較大的同質性,不利于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證券投資基金產品不夠豐富、業務創新不足。基金市場的資產管理結構和產品結構不均衡,現有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股東結構不合理、長期激勵約束機制不到位。保險公司、全國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其他類型機構投資者參與不足。而近幾年隨著基金業規模的快速擴張對專業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基金業人才瓶頸問題日益突出。

五、法律誠信環境亟待完善,資本市場監管體系效率不高

首先,由于中國資本市場處于“新興加轉軌”的階段,市場的一些體制問題仍然存在,需要隨著法律法規的完善加以解決;同時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內外部環境也處于不斷變化發展之中,既有的法律體系與法律制度也需要不斷進行調整、補充和完善。

其次,資本市場監管體制遠遠落后于市場發展,監管隊伍急需進一步加強。

我們對于市場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賴于行政手段,這種狀況不適應資本市場發展的需求;監管體制與監管隊伍的建設落后于資本市場的要求;監管協調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執法的有效性不足,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不完善,造成執法中容易出現的處罰難局面。

篇9

機構投資者是以自有資金或通過各種金融工具所籌資金并在金融市場對債權性工具或股權性工具進行投資的專業化機構,包括保險基金、養老基金、投資基金、信托基金、捐贈基金及進行投資交易的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

在成熟的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占據主導地位,個人投資者比重趨于下降。從國際發展趨勢看,20世紀80年代以后,保險資金運用的資產證券化不斷加強,美國保險公司的證券化資產已超過80%。保險公司已成為發達證券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是證券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是促進證券市場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

1.保險資金是證券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

在發達的證券市場上,保險資金是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特別是壽險公司經營業務的長期性和穩定性的特點,它們為證券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從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的證券資產結構來看,保險公司是美國債券市場上最大的公司債券持有人,是股票市場的重要持有人。

2.保險資金是促進證券市場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

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的發展有利于引導資本市場投資者進行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國外成熟證券市場的發展歷程表明,散戶比例大的市場投機傾向較強,而各類機構投資者占主體的市場則是一個崇尚長期投資的市場。

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養老基金、保險基金、投資基金為代表的各類外部機構投資者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比重迅速增大,導致了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策略從“保持距離”向“控制導向”的轉變,極大地影響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它們憑借控制權直接參與公司決策并監督、制約經理階層的經營行為,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由于股權的分散化而導致的“內部人控制”,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被投資的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和機構投資者自身的收益。其中最為典型的是美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由于機構投資人行為變動所表現出來的顯著變化。(見表1)

美國投資者對各類資產的持有比例結構

表一

(單位:%)

理公司,一是有利于吸收和培養優秀人才;二是有利于明確保險公司與投資管理機構的責任和權利,加強對投資管理的考核,促進專業化運作;三是有助于保險公司擴大資產管理范圍,為第三方管理資產。我國保險公司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就是探索建立專業化的資產管理公司。

2.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

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狹窄,一方面源于證券市場投資品種的缺乏,如市場缺少資產支持債券、住房抵押貸款支持債券等金融產品;另一方面源于政策上的束縛。這種政策的束縛體現于投資比例限制和投資范圍的限制。保險資金的投資品種目前僅限于協議存款、國債、金融債、中央企業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在投資地域范圍上只能投資于國內,不能投資于國外。投資限制過嚴,帶來諸多問題:一是使得保險資金運用面臨著保費高速增長所帶來的巨大壓力;二是保險資金由于準入限制而無法發揮作為機構投資者應有的作用,股票市場缺乏長期資金的供給,不利于股票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三是由于投資渠道限制,保險公司的投資風險較為集中,尤其是利率風險較為突出。

篇10

關鍵詞:

資本市場所層次;中小企業;融資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2)07-0114-02

1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社會經濟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雖然仍處于初級階段,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參與市場競爭的準入條件放低,開放的市場不僅有傳統的國有企業的參與,更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加入到市場經濟的行列中。融資是中小企業當前面臨的最為困難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小企業能夠從銀行獲得的貸款有限。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資本在全球市場的流通和配置,資本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階段。我國的商業銀行,大多數依舊是國家控股的商業銀行,這就決定了,商業銀行的各種經營行為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國家宏觀調控、國家政策的制約。當前我國的商業銀行,在對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這一方面,并不理想。能夠提供的貸款金額有限,并且期限較短,這就使得這種貸款并不能夠有效地幫助中小企業解決其面臨的經濟困境。程序繁瑣、還款期限短,無法解決中小企業的燃眉之急,這就是當前中小企業不愿意通過商業銀行貸款來緩解自身的資金問題的主要原因。中小企業的融資,除了解決眼前的問題以外,更主要的是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而生產規模的擴大是一個周期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資金的周轉極為重要。當前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通常只有一年的期限,對于擴大企業的生產規模而言,一年的時間極為有限,即無法滿足企業規模擴大的周期需要,同時也無法解決資金周轉的問題。從這個角度看,當前商業銀行提供的貸款方案,更如同“雞肋”,很難引起中小企業的興趣。

第二,我國的市場投資類型有限,能夠提供融資的企業和機構較少。從當前我國的市場經濟來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財富的累積,我國雖然也出現了一批風險投資公司,但是他們主要的投資對象是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以及在中小企業中發展勢頭較好,已經初具規模的企業。一般中小型民營企業要想獲得風險投資,還是非常困難的。除此以外,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并不是今天才暴露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針對這一問題,有些地區已經早早的開始利用第三方擔保機構的形式來緩解民營企業的融資困境。但是從其實施的效果看,并不理想,沒有一個統一的擔保機制,沒有一個健全的運行維護體系,缺乏社會公信力,使得它最終難以發揮應有的效果。中小企業的融資,在未來依舊是困擾其發展壯大最重要的原因。

2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的缺陷分析

我國資本市場的不健全,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在當前的國際市場上,雖然資本的全球性運作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但是我國的投資公司、風投企業等在數量上和規模上還極為有限,能夠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擔保的第三方機構還沒有形成一個全國通行的健全的體系。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得不到緩解,與我國資本市場的建設發展落后有關。在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顯然是欠缺的。

第一,風險資金的退出困難。國內風險投資項目的退出方式包括股份轉讓、IPO和清算三大類,其中,股份轉讓是風險投資退出的最主要方式。在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中,資本的運轉應該表現出一種靈活自由的特性,既有開放的環境讓資本進入市場,同時為資本退出市場準備好通道。從近期我國風險投資項目統計情況來看,有70%以上的項目退出方式為股權轉讓;只有20%的項目實現了IPO退出,其中,境外上市的退出項目又占IPO退出項目數的90%。

第二,資本市場運行機制的缺陷。風險資金的退出難,從根本上講還是因為在我國的資本市場運行機制中,存在著大量的缺陷。當前國內的投資市場上,除了主板上市公司的資金能夠較為自由地退出外,其他資本形式要推出資本市場還有著諸多困難。我國主板市場雖然發展非常迅速,但是其市場容量小,進入門檻高,深滬兩市的上市公司加起來只占全國企業總量的萬分之一,融資能力有限;二板市場到現在未能建立,曾被寄予厚望的創業板現在已經演變為“四不像”的中小企業板,成為主板的附屬,投入此板塊的風險資本只能尋求海外上市來實現退出;三板市場目前剛剛試點,政府步步小心,未來很難定論,也很難將其視為一條可靠的風險資本退出途徑。

3 資本市場多層次發展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

要健全資本市場的發展,多層次是必然的選擇。資本市場的多層次化,意味著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規模、定位來獲得不同的融資幫助。當前資本市場多層次化發展對中小企業的融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私募融資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私募融資的出現,在于一個國家經濟整體發展趨勢的穩定,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使得許多外國資本對中國市場有了更多的投資信心,當前國外私募資金在我國的運轉,主要是通過收購優秀的企業和金融機構來運作。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的私募資金,實力和整體運作水平已經非常成熟,這些私募資金創造的價值和財富也不容小覷。這些外國私募資金的出現,也為一些中小企業提供了機遇,但是最終的收益卻是大部分流向國外。在這種旺盛的市場需求下,建立我國的私募融資制度,就顯得極為必要。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所作的報告,我們可以看到,當一個中小企業的資金運轉出現問題時,有高達60%的企業會選擇向銀行借款,另外一些則是通過向職工、親友、朋友等非金融機構借款。也就是有40%左右的企業,本質上是通過民間資本的借貸來進行資金運轉的,這個需求是非常龐大的。如果能夠建立私募融資制度,就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中小企業對非銀行貸款的需求。

第二,完善證券市場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證券市場,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進行證券交易的場所,一個國家設置證券場所的目的是為了在自由的市場環境下資本能夠盡其所能地實現優化配置。在經濟學上,判斷一個證券市場是否發揮了其應有的功能,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在這個證券環境下,企業是否能夠均等地獲得融資機會以及盡可能低的融資成本。但是就當前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水平來看,很顯然是難以達到這一標準的。我國的資本市場在當前層次單一,股票交易只有在滬市和深市兩大證券交易所進行。而進入兩家證券交易所的門檻使得許多中小企業很難通過這種正規的證券市場來獲得資金,這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而言非常不利。要建設我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完善證券市場的建設就是一個必然之舉。從證券交易所的數量來看,一個交易所能夠接納的上市公司不足3000家,而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上超過1000萬家,當前深滬兩所上市的公司不足2000家,從這個數據對比我們就可以看出,在數量上,我國的證券交易所就無法滿足中小企業市場的需求。所以,僅僅靠深滬兩家交易所來承擔起我國中小企業在證券融資上的需求是不現實的。除了數量上的限制外,當前中小企業想要進入證券市場進行融資的可行性不大,既然場內交易市場受到局限,那么只能積極地發展場外交易市場,爭取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平臺和融資機會。

第三,場外交易市場的發展。所謂場外交易市場,指的就是與深滬兩大正式證券交易所相區別的融資市場,它主要針對一些中小企業和創業型企業。場外交易市場的特點在于他的進入條件要遠遠低于主板市場的水平,這是由它的服務對象的發展水平所決定的。中小企業本身的發展歷程短,企業規模下,資本積累不夠雄厚,很容易受到市場環境的沖擊和影響。所以,在其初期必須借助于外界的力量來實現企業的發展壯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在場外交易市場上對企業自身的實力毫無要求,恰恰相反,場外交易市場上市公司一般都要求有高度集中的業務范圍、嚴密的業務發展計劃、完整清晰的業務發展戰略和較大的業務增長潛力等特征。場外交易市場為這類企業的股份提供了流通場所,提高了這類企業股份的流動性對改善這類企業的融資環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紀敏.為私募融資與場外市場打開制度空間[R].上海證券報,2006-03-27.

[2]張承惠.中國需要多層次資本市場[J].中國改革,2005,(6).

[3]梁冰.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狀況調查報告[R].21世紀經濟報道,200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