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資源的地域性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1: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旅游資源的地域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地域性是指旅游資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圍,存在地域差異,帶有地方色彩。旅游資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于地域分異因素(緯度、地貌、海陸位置等)的影響,自然環境因素如氣候、地貌、水文、動植物出現地域分異,從而導致自然旅游資源出現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觀、溫帶大陸內部的荒漠景觀、南極的冰原景觀等分別出現于不同的地表區域。其次,由于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有緊密的聯系性,這種聯系性在農業社會及其以前的歷史時期,甚至表現為強烈的依賴性,自然景觀的地域性也導致了人文景觀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風格各異的文化活動、風俗習慣、村鎮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游流產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與文化環境,而旅游者天生有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這使得旅游者在一定的條件下跨越空間限制前往異地游覽。現代旅游開發中,要求要充分挖掘資源特色,開發獨特的旅游產品,因為在旅游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游產品擁有市場的法寶。可見,正確認識和評價區域旅游資源條件,突出自身特色,是資源開發中的重要內容。
旅游資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戰,尤其是人文景觀的地域性正在削弱。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工業生產中的標準化、規范化受到重視,而地方知識、地方技能、地方價值觀遭到忽視。從全球范圍來看,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浪潮的掀起,人文景觀正在經歷景觀趨同,特色消失的過程,因此,保護現有富含人類歷史信息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觀資源迫在眉睫。
2.綜合性
旅游資源的綜合性首先表現為旅游資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組成的綜合體。如山岳景觀是由高聳挺拔的山體與林地、云霧等組成;峽谷景觀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組成;一些氣象、天象景觀更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彩虹、夕陽、佛光等,都是陽光光線與一定質量的大氣作用的結果。由于這些景觀形成因素都有相對不確定性,因此對其開發利用應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條件的滿足。人文旅游資源也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如古村落作為一種旅游資源,它是由多種物質或非物質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來可稱為生態、物態、文態、情態要素。生態要素是指影響村落與環境的關系的要素,如風水、地貌、水文條件等;物態要素指村落的建筑物和構筑物體系,如牌樓、民居、宗祠等;文態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藝術及思想內容,如牌匾、繪畫、雕刻等;情態要素指村落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體景觀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壞,可能導致整個景觀的破壞。
旅游資源的綜合性還表現在旅游資源開發上。由于單一資源的開發往往對旅游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實踐過程中,常將不同類型的旅游資源結合起來共同開發,以形成互補優勢。如西湖風景區雖然以湖泊為主,但還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橋等一系列資源類型。這些資源類型上雖有所不同,但開發中都應服從于一致的主題,資源類型間達到協調統一。
綜合性要求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中都應具備整體的眼光,用聯系的方法來看待問題。開發中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進行破壞式開發建設;保護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從聯系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旅游資源的不可移動性
其他資源經過開發,或以其自身,或以其產品,可以輸往其它地方以供利用。但旅游資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動的,這樣便形成了旅游資源的地域壟斷性。旅游資源的不可移動性可以從以下方面來理解:首先,自然旅游資源是大自然的杰作,它們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環境下形成的,由于其規模往往巨大或與地理環境的緊密聯系性,使其難以發生空間位移。如長江三峽、壺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資源產生于特定的地理環境,無法用人工力量來搬遷或異地再現;第二,人文旅游資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人類社會產物,它們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包含人類社會、歷史信息的豐富性上。由于這類資源與其生成環境緊密聯系,人為割裂其環境聯系,勢必會影響到旅游資源所承載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實性,使資源的價值降低。如中國巍巍群山中蜿蜒不斷的萬里長城,意大利羅馬古城中的斗獸場,埃及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都是與其自然和人文環境緊密聯系的;第三,在現代經濟和技術條件下,在其他地方仿制有名的旅游資源是可能的,如微縮景觀、園林建筑等,但由于脫離了歷史和環境,仿制品往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義,其生命力非常有限。
旅游資源的不可移動性使得旅游資源的開發一般應在當地進行,對于搬遷、移動資源,建設仿制景觀應審慎對待。由于當地開發,旅游者必須離開常住地前往資源地才能完成旅游活動,因此,使得旅游地的一些服務設施、行業納入到旅游業之中,成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地或旅游產品的質量除受旅游資源質量影響外,還受到交通、住宿、接待等服務行業的影響。
4.旅游資源可重復開發性
其他資源多數不能重復利用,在人們消費產品的同時,資源也隨之消耗掉。而旅游資源相反,在妥善保護的情況下多可長期反復利用。旅游者通常不能帶走旅游資源本身(一些旅游商品除外),所帶走的只是關于用旅游資源所開發出的所利用產品的意念和印象。因此,旅游資源可重復利用。開發過的旅游資源在新一輪的開發中,或更深層次的開發中,仍可作為資源來對待。如在原有的觀光旅游地,原來用于觀賞的懸崖,在配套一些相應的設施以后,可用于開展旅游攀巖活動;一些河道,在水深、地形允許的條件下,可開展漂流。
導致旅游資源重復開發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任何旅游資源開發出的旅游產品都存在生命周期,即存在起步、發展、平穩、衰退的發展規律,因此,當旅游產品處于平穩或衰退期時,應積極開發新的適銷對路的產品;其次,由于旅游業的發展,人們的旅游需求發生變化,因此,同一旅游資源或旅游地必須針對市場需求不斷地進行深度開發,才能適應市場需要。從為觀光旅游而進行的旅游資源的開發,到為特色旅游、專題旅游而進行的旅游資源開發,開發活動不斷深化、不斷發展。今后一段時間,高科技在旅游資源開發中的作用和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增加科技含量成為深化旅游開發及旅游開發創新的重要內容,高科技的應用可提高旅游產品質量,并能使旅游資源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5.旅游資源的觀賞性
旅游資源同一般資源的最主要區別,就是它的美學特征,具有觀賞性。雖然旅游動機因人而異、旅游內容豐富多彩,但觀賞活動幾乎是一切旅游過程都不可缺少的內容,有時更是全部旅游活動的核心內容。無論是“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崆朦雨亦奇”的西湖美景,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光;還有多姿多彩的文物古跡、民族風情,以及美食佳肴等,都無不具有觀賞價值。觀賞性構成旅游資源吸引力的最基本要素。觀賞性影響旅游資源的品質,一般來說,旅游資源的觀賞性越強,對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如我國的萬里長城、秦兵馬俑、桂林山水、埃及的金字塔、古羅馬的斗獸場、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日本的富士山、美國的自由女神像等,都因觀賞性較強,成為世界著名的旅游資源。
篇2
【關鍵詞】國際旅 游;導游外語 ;功能結構 ;地域特征;在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形勢下,電子網絡普及應用 ,現代交通的高速性、通達性與便捷性越來越好,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空前快速,這導致國際間交往與旅游活動頻繁發生,國際旅游事業出現了蓬勃發展的態勢。游客是旅游活動的主體 ,因國際游客來源復雜多樣,旅游需求不僅相 同,要實現在異國境內旅游的目標,依靠旅行社的紐帶作用,而旅行社中的外語導游服務工作是旅行社工作的核心(是他們直接將 中國的旅游景觀介紹給國際旅游者),所以外語導游的專業素質與國際旅游活動的需求緊緊關聯,與其服務質量緊緊相關 ,亦與中國旅游業的形象密切關聯。旅游業的發展依賴一支高素質的旅游從業人員隊伍 ,[1]為了中國國際旅游業能在激烈的國際旅游市場競爭中取勝,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積累更多的財富,做出更大的貢獻,必須培養高素質的外語導游人才,提高外語導游服務水平 。
高素質外語導游人才最大的特點之一是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而很好掌握導游外語功能結構特點與地域特征是其主要的專業素質之一。所以本文在有關資料調查分析的基礎上 ,著重對導游外語功能結構與地域性特征進行探討,錯誤之處,歡迎指正。
一
、導游外 語功能結構1、功 能 結 構導游外語顧名思義是 為導游工 作服 務的外語 ,它被 應用 于各種旅游需求之中,所以其功能應與游客在旅游活動全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旅游需求相對應。因游客出游后的全部旅游需求基本可分為六大領域:行、食、宿、游、購、娛,e27所以導游外語的功能結構亦對應分為六大類:交通、飲食、住宿、購物、游覽、娛樂等。
關于交通 :主要包括解答 游客的旅 游交通咨詢及預定 問題 :如民航 、火車 、汽車 、輪船等 交通票據 ,路 途遠近 、安全 情況 及沿 途風光等等 ;關于飲食 :向游 客介紹 目的地各種美食 與小吃的品種特色 ,回答游客關 于飯店 的地 理位置 、就餐條 件及特色菜肴 的 品種 品質及預訂餐飲等問題 ;關于住 宿 :回答游客與住宿有關 的所有 問題 。如 :賓館 及酒店位 置 ,住宿條件 及 房 間設 備 情況 (盥 洗 、衛生 問 、電 視、電話 、床 鋪等)等 問題 ;關于購物:為游客解達關于當地銀行外幣兌換的有關問題 ,介紹當地的名優及土特產品、購物商場的地理位置、物種特色及價格等;關于游覽:介紹 目的地旅游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社會環境 、經濟環境、生態環境),重要的 自然景觀(地文景觀、水域風光 、生物景觀方面),重要的人文景觀(歷史古跡、風格化建筑、民俗節慶活動方面),及每一重要景觀的成因及特點等;關于娛樂:向游客介紹 目的地休閑、健身及游戲場所及特種娛樂項 目。
2、功能特 點 (1)與國際旅游活動過程高度關聯:(2)以國際游客為主體服務對象:(3)具 向導服務特征 :(4)口語對話為主體表達形式:二、導游外 語的地域性特征因導游外語的主體用途是將 目的地旅游景觀介紹給國際旅游者,外語導游是聯結外部 游客 和 目的地 景觀 的結點人 物,他 既要 把目的地的景觀特色向游客充分反映出來,同時要尊重來 自不同國家游客的接受習慣。因此導游外語的地域性特征總體依據兩大方面決定 :即國際游客的地域性與目的地旅游環境與景觀的地域性。
1、國際游客 的地 域性 :
因國際游客來 自世界上 不 同的國家和 民族,屬于不 同的群體,有不同的信仰、道德觀念、價值觀、風俗習慣等,用于導游的外語要能為他們所接受(不能與其文化特點相沖突),例如對于信仰伊斯蘭教 的國際游客,導游 用語 中不 能有違 背伊 斯 蘭教的 成分及 宗教歧視的成分,以免引起宗教和民族糾紛;又如西方人忌諱“l3”,在導游 用語 中要 避開這一數字,以免引 起西方 游客 的不快:再 如對 日本游 客,導游用語中要避免 出現 “四字 ”,因 日本人 發“四”音與 “死 ”音相同,聽到“四”音認為是不吉利的。另外在與歐洲人交談交流時,要注意他們不同的業余嗜好,如:英國人喜好 以茶會友:德國人喜歡讀書愛買書,還喜歡吃香腸;法國人喜歡收藏紀念章,愛喝酒;意大利人喜歡服飾等等。
2、目的地旅游環境與景觀的地域性:觀賞游覽異國他鄉的 自然風光、歷史古跡和政教風俗是最常見最主要最基本的國際旅游形式,其 目的達到開闊視野、獲取新知識、滿足追奇獵新身心愉悅的心理需要,這種旅游具有活動空間大的特點。觀光活動所依賴的旅游資源因其形成、發展,受自然條件和社會歷史 的影 響,在 地理空 間分 布上 有著 明顯的地域 性(旅游 業的各個要素的組成和發展是植根于一定的地域的)。這構成了不同地域旅游環境 與景 觀的特色,特色是 區域旅游業 的生命 ,因此 反映不同地域旅游環境與景觀特色是導游外語的特點之一。換言之,導游外語有其鮮明的地域性。
我國國土廣大,有極為豐富的用于觀光的旅游資源,不同特色的旅游資源反 映了不 同的地 域性 特征,用 于觀 光旅 游活 動 的導 游外語應體現這種地域性特征,才能讓游客全面系統了解中國的旅游資源 與環境 的特色 。如在我國西北有干旱景觀與絲綢之路 的旅游特色 ;在青 藏高原有 雪峰與 藏族風情 的旅 游特色 ;在 內蒙 有塞 外草原與蒙族風情 的旅游 特 色;在東 北是 白 山黑 水雪 原林海 的旅 游特色;在西南有巖溶風光民族風情的旅游特色 等等。[3]三 、結論基于導游外語服務對象的確定性,與國際旅游活動過程緊密的關聯性,對旅游地理學科強烈的依賴性,經上述分析可以得 出以下觀點:(1).掌握導游外語的功能結構與地域性特征是高水平外語導游人才專業素質的重要內容之一;(2).導游外語的功能結構與國際旅游活動全過程中所涉及的六大要素“行、食、宿、購、游 、娛”相對應;(3).導游外語的地域性特征由目的地旅游環境與景觀的地域性及國際游客的地域性而決定。
篇3
關鍵詞:歷史;文化資源;旅游;開發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06-0287-01
我國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我國悠久醇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毋庸置疑,文化旅游已成為我國旅游業的主要支點。因此,充分認識民族歷史文化資源的現代價值,全面加強民族歷史文化資源的研究,大力推進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是實現旅游強國目標的重大課題之一。
一、民族歷史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開發的關系
(一)全面認識民族歷史文化資源
民族歷史文化資源作為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產,是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自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帶有明顯的地域文化和歷史烙印,是一個民族智慧和傳統文化的積淀和結晶。民族歷史文化屬于社會人文資源,是旅游資源構成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既包括作為文化載體的民族工藝、民族服飾、民族建筑、寺廟觀庵以及民族文化設施等;也包括能體現區域精神、區域氣氛、區域風格的民族歷史、民族藝術、民族宗教、民俗風情、節日慶典等無形物。
(二)全面理解旅游產業開發
旅游業作為一系統的綜合性很強的新興經濟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構架中涉及的領域寬、跨度大,幾乎囊括了可資開發利用的所有社會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不管是歷史遺存、文化活動、民俗風情、民間技藝,還是工農林水、山川河流、自然萬態,都可成為旅游業發展的文化和物質基礎。因此,旅游產業開發包括潛在或現實旅游景區的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設施的開發,以及潛在或現實旅游資源所在地的綜合開發。
(三)正確認識民族歷史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開發的關系
目前開展的各種旅游活動,都是以一定的民族歷史文化資源作為基礎的。首先,民族歷史文化資源質量的高低,對旅游產業的開發有重要影響。在其他條件相似的情況下,旅游資源本身質量的高低具有重要意義。其次,旅游產業開發的前提是旅游資源。旅游資源的質量、規模、組合和分布等狀況是旅游產業開發的前提和出發點。作為旅游資源主體的民族旅游資源,尤其不可缺少。
二、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在旅游產業開發中的地位
(一)基礎性地位
民族歷史文化資源作為旅游資源的分支,是構成旅游活動的主要客體,是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旅游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基本條件。尤其在當前文化旅游業日益蓬勃發展的今天,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在旅游產業中的地位尤顯重要。因為民族歷史文化資源是深化旅游活動,發展高層次旅游的重要資源,其數量的多寡和質量的高低已成為一個地方旅游業是否發達,能否發達的重要標志之一。可見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在旅游產業開發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基礎性地位。
(二)壟斷且不可替代性地位
民族歷史文化資源作為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鮮明特色的最重要吸引物,因而也往往成為旅游者好奇和興趣的所在,成為最具特色的旅游資源。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具有特殊的使用價值,因而也就具有壟斷性。由于民族歷史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傳承性等特點,往往為一個地區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在競爭中就具有壟斷的地位。可見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在旅游產業開發中往往居于壟斷的且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在旅游產業開發中的作用
(一)民族歷史文化資源與旅游活動互動發展
首先,在發展旅游的初期,民族歷史文化資源的基礎作用不可或缺,它們往往是旅游吸引物的核心因素,是當地旅游業在競爭中能否得以發展、成長的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而在旅游得以發展之后,又可促使當地其他的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得以發現和保護,并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二)民族歷史文化資源與社會經濟互動發展
“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經濟借文化發展,文化借經濟傳播”,往往是許多地方發展旅游的初衷,這也表明旅游活動的開展能促使經濟的發展,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經濟收入,提高區域經濟水平,縮小區域差距。首先,民族文化旅游活動的開展,能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旅游業是一勞動密集型產業,其接待工作中,許多工作都必須靠手工操作,因而需要大量勞動力。其次,又能增加地方稅收或經濟收入。各種類型的旅游活動都伴有消費行為的發生,這些消費對當地經濟來說則構成一種外來的“經濟注入”,可增加當地的財富和收入。
總之,全面理解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和旅游產業開發的相關內容,正確把握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在旅游產業開發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利用民族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來發展旅游業,不僅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而且可以取得獨家經營的優勢。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旅游資源文化屬性旅游業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作為“陽光產業”的旅游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并成為不少城市或地區的支柱產業。在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中,把握其文化屬性,弘揚民族文化精神,是旅游事業振興的重要因素。
要理解旅游資源的文化屬性,首先必須明確文化的涵義。“文化”一詞在我國出現較早,《易經》中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里,強調了文化對人的塑造作用。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者對“文化”仍然見仁見智,但有三點應當是共有的:其一,文化是人創造的,包括人創造的物質產品、精神產品,沒有人的行為,就無所謂文化;其二,文化能影響人,人都是一定文化的產物,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其三,文化具有民族性、時代性、開放性,任何文化都是民族的文化,一個民族與其他民族的區別,就在于它獨特的文化。任何文化要想發展,都要與時俱進,否則就沒有生命力。文化的開放性,即指文化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融合。
旅游,顧名思義,包括旅行與游覽兩種行為。通常認為,旅游是個人或團體離開自己的居住地到他鄉異國去從事觀光的活動,以此為獲得物質上的滿足或精神上的放松。可見,旅游是人們有目的、有價值的活動。在現代社會中,從旅游者的角度來說,有觀光型旅游、度假型旅游、生態旅游、特種旅游(包括滑雪、登山、探險、狩獵等)、專項旅游(美食、修學、醫療保健等)。
自旅游活動產生以來,它就與文化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上許多有名的人物,其文化上的巨大成就,或多或少與旅游活動有關系。孔子周游列國,傳播儒家思想、治國理念,成為萬世師表;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逢人便問,寫成《史記》名著;詩人李白寫出“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等千古名句,沒有親身的體驗,怎會有如此優美的詩句。地理(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學家徐霞客,到處出游,細心觀察,撰成《水經注》一書。近代的康有為、譚嗣同,本來熟讀經書,茫然于外部世界。但當康有為從廣東到北京、從北京到上海,又到香港游歷,看到西人治國有術,則激起變法之決心;譚嗣同游覽各地,體察民情苦難。在上海,他看到化石標本,認為天地都在變,社會也應當隨時而變。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明旅游在開闊視野、增長見聞的作用。固然,今天的我們,有電腦、互聯網,信息來源與古人相比,其條件不可同日而語,但代替不了人們自身的體驗和感悟。在旅游過程中,旅游者涉足于自身文化相同或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受到有形或無形的文化熏陶,并在這些活動中得到身心的享受。人們看山,山各有不同;人們看水,水各有其狀;帶給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體驗,賦予了文化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旅游是滿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其生活質量的必然選擇,也是旅游向深層次發展的必然。據專家調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國的旅游者,無一例外地把“與外地人交往,了解當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當作出境旅游的重要動力之一。在各國去歐洲的旅游者中,有65%的人是進行文化旅游。可以斷言,旅游是是一種文化行為,文化是旅游的靈魂,21世紀將是一個文化旅游的世紀。
既然,文化旅游是現代社會旅游主體,或者說旅游就是一種文化旅游,那么,形成文化旅游的物質條件,即旅游資源的文化屬性,應當成為我們深入了解和研究的重要問題。對某個城市或地區的旅游業來說,能否快速發展、繁榮興旺,主要取決于其旅游資源是否豐富,是否具有價值。總的來說,凡是能吸引旅游者的以山水名勝、自然風光為主的自然資源和以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古跡、文化遺址、革命紀念地、名人遺跡為主的人文資源,均是旅游資源。除了自然風光外,人文景觀、民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都以文化為主體。也就是說,都以一定的文化形式表現出來,如古戰場遺址、古城墻、古廟寺塔等。以山西平遙為例,雖然只是一個4.2萬人口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城,但卻是全國保護最完整的古縣城。1997年底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后,致力于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大力發展旅游業,“黃金周”期間,曾有每日游客突破五萬人次的記錄。
旅游資源所具有的文化屬性,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產生美感、和愉悅感。人們把自己作為旅游資源的一部分融入其中,把人的軀體和意念融入自然之中,使人也具有自然本性。許多人文資源本身就是一種精神寄托與意念的產物。如蘇軾寫的《赤壁懷古》,所稱“三國周郎赤壁”。他當然沒有見到“周郎”,但想象到周瑜當年的英姿,感嘆自己的命運。這就是旅游的文化,它使人受益匪淺。人們通過觀光活動,可以得到新的知識,許多書本上不曾記載的知識,烙在游人的腦海里。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異性,旅游資源的文化屬性不同。人文景觀千差萬別、各具形態,對游客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人們離開居住地,前來感受不同的文化特征。這種旅游資源的文化屬性,同其他物質資源相比,最主要的區別是它的觀賞性。眾所周知,不論旅游者的動機如何,也不論旅游地在何處,觀賞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旅游資源只有具備觀賞性才能吸引游客,觀賞性越強,對旅游者吸引力越大。如萬里長城、桂林山水,古樸典雅的文物古跡,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甚至土特產、旅游商品,也無不具有觀賞價值。觀賞性是一種文化特征,也顯示經濟效益。旅游資源必須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才具備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旅游資源的價值是通過觀賞來實現的。觀賞性越強,所取得的經濟效益越大。同時,旅游資源具有地域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上。所謂地方特色,指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景觀。不同的政治(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經濟、宗教和文化,也都能顯示出旅游資源的地域性。由于旅游資源是在一定地理(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環境和社會環境下發生、發展的,其空間分布必然受到環境的制約。由此可見,地域性旅游資源劃分的標準,其中的文化屬性為主要因素。
旅游資源的文化屬性,構成了城市旅游的主體。我國有許多優秀旅游城市,基本上以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文化名城著稱,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文化內涵豐富。在這些城市的資源中,地面和地下保存有重要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價值、藝術價值和科研價值的文物、建筑、遺址,再加之優美的環境。我國的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文化名城分為六類,即古都、紀念名人名城、園林、文化城市,少數民族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文化名城,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重要港口和手工藝中心城市。不言而喻,對一座旅游城市而言,注重旅游資源的自然風光非常重要,但同時要大力挖掘其中的文化載體。比如桂林,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如果到了這里不去看山中的水,水中的山,那就不算到了桂林。但桂林既然這么好的山水,一定會吸引大量的名人、詩人、政治(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家、文學家等前來,他們的足跡,他們的詩詞賦畫,桂林的民族風情。游人至此,親身體味前人描述,“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心中頓生無限的愜意。還有,靖江王陵、陽朔古街、恭城孔廟,這些都是桂林的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導演張藝謀等人編導的《印象:劉三姐》,將桂林的山、水、人、景、情融為一體,不禁讓人想起“山川人物熔在一爐內,精靈騰踔有萬千,彼此游戲相愛憐”。這種宏偉、壯觀、幾近完美的文化場景,讓人浮想聯翩,嘆為觀止,為桂林旅游增添更加迷人的魅力。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燦爛的文化,融入山水之間,構成天人和諧。當我們登山涉水,旅游其間時,會處處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我們有京派文化、海派文化、湖湘文化、齊魯文化、嶺南文化等,而這一切恰恰是突出旅游重點,形成旅游特色的必要條件。實踐證明,文化屬性是旅游資源的實質,大力挖掘民族文化資源,無疑是推動旅游業走向興旺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張國洪.中國文化旅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2]鄧愛民,劉代泉.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0.
篇5
體育旅游產業是我國旅游經濟中的新興產業之一,隨著我國體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和我國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多,體育旅游產業作為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的產業,也因此得到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并在近些年作為發展勢頭最猛的朝陽產業之一開始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與關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中就明確指出要注意推動體育旅游、體育傳媒、體育會展以及體育廣告和體育影視等相關業態的發展。然而,綜觀現階段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狀況可知,雖然近些年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迅速,但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不足。鑒于此,為了促進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該文就在分析了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總結提煉了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有助于我國體育旅游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1 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
雖然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起步時間比較晚,但是作為以大眾運動休閑和主題旅游度假為主要內容和核心產品的新興產業,近些年卻展現出了迅猛的發展態勢和光明的發展前景。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更是為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新一輪快速發展帶來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在此之后,不但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成為了我國體育觀光型旅游的重要地標,而且以北京中國網球公開賽和北京國際馬拉松以及上海F1等一系列國內品牌賽事也開始逐漸的成長起來,成為了國內體育賽事觀戰旅游的明星產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的關注。除此之外,以我國東三省和北京、河北等地區為代表的冰雪主題旅游,在近些年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并逐漸成為了我國冬季旅游的主導產品,以登山、露營和自行車騎行等為代表的戶外運動旅游在近些年也開始迅速的興起,以自行車騎行為例,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自行車騎行愛好者嘗試挑戰川藏線,使得川藏線逐漸成為了戶外運動愛好者,尤其是自行車騎行愛好者的精品路線。綜上所述,可知,雖然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起步時間比較晚,但是隨著我國優質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我國體育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體育旅游產業作為專項旅游和體育產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不斷的發展壯大,并逐步成為了帶動我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2 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現存的問題
2.1 產業結構層面的問題
體育旅游產業的產業結構,簡單來說,實際上指的就是為滿足體育旅游消費者的不同消費需求和消費需要的、各種類型的體育旅游產品的內在比例和關聯。現階段,產業結構不合理是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結構層面的最為主要的問題,其主要表現為體育健身娛樂業、體育競賽表演業等核心產業發展相對滯后,仍然以單一的參觀競技賽和低層次的登山、自行車騎行自助游等為主體,忽視了體育旅游消費者在旅游過程中對參與度和刺激度的需求。而在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核心產業發展的相對滯后勢必會影響到其未來的發展空間,因此,在我國體育旅游產業未來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優化。
2.2 產品開發層面的問題
現階段影響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產品開發層面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幾點:首先,在我國體育旅游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盲目開發和重復開發的問題。雖然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起步時間比較晚,但是其迅猛的發展勢頭和較大的市場潛力讓很多企業都看到了蘊藏其中的商機,很多企業都開始進入到體育旅游行業之中,并不顧體育旅游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實際的市場狀況盲目開發了很多重復的、超過市場容量的體育旅游產品,例如:在黑龍江省亞布力滑雪場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亞冬會之后,很多企業就都盲目投入到了滑雪場的建設之中,短短時間內就出現了十幾所新興建的滑雪場,但是由于這些滑雪場興建的過于倉促,事先也沒有經過科學的規劃,不僅規模小,而且服務質量較低,功能不夠齊全,不但不能夠滿足體育旅游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甚至會因為服務質量等方面的問題影響和限制了消費者的再次消費。由此可見,現階段我國體育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這種盲目開發、重復開發,不但使得我國體育旅游產品類型結構比較單一,而且還因為差異化程度不夠,創意不足,服務質量有限,很難對消費者產生吸引力;其次,我國體育旅游產品開發的過程中還存在地域性體育旅游產品特色不足的問題。我國地域遼闊,擁有豐富的、優質的體育旅游資源,但是現階段我國很多體育旅游企業在進行體育旅游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卻不能因地制宜的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資源,只是簡單模仿和重復重復開發其它地區已有的體育旅游資源,以至于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雖然擁有各不相同、獨具特色的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卻是相似或者是近乎相同的體育旅游產品,從而使得我國地域性體育旅游產品的特色不足,影響了我國體育旅游產品的吸引力。
2.3 營銷層面的問題
從營銷的層面來說,現階段我國體育旅游企業的營銷行為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的問題是營銷意識和營銷能力的缺乏。由于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起步時間比較晚,與此相對應的關于體育旅游產品的營銷也處于摸索的初級階段,不但很多體育旅游企業都沒有意識到營銷的重要性,而且還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熟悉體育旅游產業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以及銷售渠道策略等等各個方面的問題,以至于無法根據體育旅游產品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心理去制定合理的營銷策略和促銷載體,從而影響了促銷的成效。例如:在制定營銷計劃、實施營銷行為時,由于很多體育旅游企業追求的是短期的銷售目標,而不是長期的品牌塑造目標,再加上營銷能力有限,所以只是一味地照抄照搬別人的模式,無論是策劃、設計還是執行都缺乏創新性和特色性,很難取得預期的營銷成效。
3 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對策
針對上文所分析的現階段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幾個問題,為了促進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特提出了如下幾點發展對策。
首先,要解決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結構不合理,核心產業發展滯后的問題,則要注意實施有效的產業調控政策,并注意為我國體育旅游核心產業的發展積極提供公共服務,以此來促進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例如:積極構建我國體育旅游產業框架、實施有效的金融和財政扶持政策以及組織行業協會,通過行業協會來引導體育旅游核心產業的發展以及通過扶持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的發展來帶動體育旅游核心產業發展等等,均是促進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的有效策略。
篇6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出現大量“國際式”景觀,導致各地旅游區景觀形式雷同。針對同化現象的出現,此次研究試圖從地域性文化角度出發,探討地域性文化在旅游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手法。
關鍵詞:地域文化;景觀設計;旅游景區;要素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旅游,在其景觀設計中都需要考慮的諸多因素,如:經濟、歷史、文化、社會、生態等。在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下,同化現象日趨嚴重,地域性文化正面臨著被拋棄和被遺忘的境地。旅游區在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容易忽略景區所處地域環境中獨特的傳統文化因素,而文化價值卻是旅游區深層次的價值,傳統的地域特色也是旅游區應該具備的基本特色。結合關中環線地域性文化在旅游景觀設計中的表現形式,系統地研究地域性文化如何在旅游景觀設計中得到傳承與發展。提倡探索新的文化景觀設計方式,將地域文化與旅游區景觀設計很好的融合起來,提高旅游區的景觀吸引力。
關中環線原本是陜西境內一條生態旅游公路,而它的建設帶動了秦嶺北麓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周至、戶縣、三原、扶風等區縣的新農村建設和旅游景觀的發展,形成了一個以西安市為中心的關中環線旅游圈。以西安的灃峪口為起點順時針繞行關中環線,線路如下:灃峪口——馬召——西湯峪——法門寺——乾縣——三原——閻良——渭南——玉山——水陸庵——東湯峪——太乙宮——灃峪口。其中包括了草堂寺、樓觀臺、黑河金盆水庫、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法門寺、乾陵、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岐山周公廟、鳳凰山風景區等大大小小的風景區。
(一)自然景觀特征
關中環線位于陜西省關中地區,指中國陜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平均海拔約500米,又稱關中盆地,其北部為陜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陜南山地、秦巴山脈,號稱“八百里秦川”。形成一個東西延展的矩形,東、西兩側分別與河南、山西、甘肅等省交界,南北與陜南山地景觀地區和陜北黃土高原景觀地區相鄰,是陜西省經濟和文化的精華之所在。
(二)歷史文化景觀來源
關中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氣候溫和,《史記》中稱其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和“四塞之國”。自西周起,先后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此外,中華文明的搖籃在黃河流域,而黃河文明的搖籃是在渭河流域,關中地區不僅是歷史上最早稱為“天府”的地方,也是歷史上最早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地方。
關中自西周起,先后有12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1100多年。此外,中華文明的搖籃在黃河流域,而黃河文明的搖籃是在渭河流域(關中)。從神話、傳說和考古發掘看,出自中國西部的炎帝和黃帝是公認的最早圣王和“人文初祖”。炎帝、黃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關中地區。經考古發掘證實,關中是華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發源地之一。 這里有數十萬年前的藍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如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和寶雞斗雞臺等地是我國最早的原始農業發祥地,形成了最早的農耕、房屋建筑、織布、制陶等生產技術,甚至還創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國最早文化的實證,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農漁工具、最早的陶窯、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筑、出自何家灣的最早的骨雕人頭像等等。關中平原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文明搖籃,也是整個亞洲最重要的人類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三)關中環線旅游資源分布概況
關中環線旅游資源密度大,分布廣泛,目前已開發旅游資源主要分布于長安、藍田、戶縣、周至。旅游資源大多處于初步開發狀態。境內有大量的國家級、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以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陵、明代古城墻、漢陽陵、半坡遺址等人文旅游資源最負盛名。自然景觀包括太白山、終南山、王順山、驪山、樓觀臺等風景名勝區,其中,驪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建有樓觀臺、終南山、驪山、朱雀、王順山等國家森林公園,太平森林公園、黃巢堡森林公園等省級森林公園;擁有周至、牛背梁、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目前已形成以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為依托的生態旅游度假區。
關中環線自然元素的挖掘:①天文影響,天文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文化的萌芽時代,天文學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學學科之一。秦代時,秦始皇應用“象天思想”模仿天象來規劃布局新都,以表現其宇宙中心的合理性,突出的宏偉與尊嚴和天子至高無上的權威。②氣候因素,關中北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潮濕多雨,冬季干燥少雪。③地形地貌,關中環線所位于的關中地區由河流沖積和黃土堆積形成的平原地區,其基本地貌類型是河流階地和黃土臺塬。④水體資源,關中地區河流很多,其中最能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長安八水。⑤植物,關中環線地區土地資源肥沃盛產瓜果。主要有:蘋果、桃、石榴、柑橘、獼猴桃、梨、杏、棗、李、櫻桃等。陜西衛矛、山茱萸、拐棗、銀雀樹、君遷子、山白樹、金錢槭、血皮槭、蝴蝶莢蒾、猬實這十種是被新進評為的陜西鄉土樹種。⑥動物,關中環線上的野生動物資源主要分布在秦嶺山地,有獸類55種,鳥類177種。
關中環線人文景觀要素的挖掘:①歷史遺跡,陜西關中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有著“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譽。②傳統聚落,關中地區中心聚落體系的真正形成是以秦推行郡縣制為標志,到秦統一已基本形成完整的首位城市與縣級聚落二級制體系。③地域建筑,關中傳統民居的布局及空間處理都比較嚴謹,多數為傳統的四合院、三合院,但院落層次較多,錯落有致頗具氣勢。④特色小吃,關中小吃主要集中在西安,由于西安的悠久歷史和包容性,將黃河流域面食文化、長江流域米食文化的食品和伊斯蘭的牛羊飲食文化交融在一起。在進行關中環線旅游景觀的設計中,這些本土的特色小吃也是一個重要的造景元素。⑤,關中地區是中國宗教的一個重要發祥地。⑥民間風俗,在關中這塊黃土地上,由于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關中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
關中環線地域景觀元素的表達手法:
(1)保留——關中環線地域傳統文化的保留
對于典型的傳統文化進行保留,突出形式特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所謂保留,是保留重點和突出的文化特征,這是一種簡單而直接的設計手法,并且效果突出,協調性較高,對周邊景觀環境的破壞力小。
(2)抽象——對地域文化進行符號的抽象提取
整理地域特色資源,從中抽取傳統、地方設計的典型符號來強調民族傳統、地方傳統和民俗風格。與“保留”相比較,這種手法更加講究符號性和象征性,在空間結構上則不一定遵循傳統的方式。要強調的是,抽取的符號必須是地域特色資源中的形象感強、有代表性的元素,它們可以是建筑語言符號,也可以是民俗或文化的典型。
(3)再現——歷史文化的再現
采用恢復景觀的方式,再現昔日歷史這種手法多見于昔日具有成熟的良好景觀基礎的場所。西安園林景觀中,青龍寺的重建與修復了空海紀念碑院和惠果、空海紀念堂。建筑師進行規劃時,從總體入手,相地立基,力求得體合宜。
經濟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景觀設計也需要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地域旅游區景觀的設計是人們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傳承歷史文脈,保護場地記憶的一種途徑。隨著人們地域景觀研究的不斷深化以及地域景觀設計的深入思考,蘊含著地域精神和地域文化的各種地域景觀元素,必然將會成為人們提取展現地域特色、弘揚地域精神、傳承歷史文脈的沃土,也只有通過對地域景觀元素全面的挖掘、科學的提取以及合理的表達營造出符合當地百姓生活習慣、被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旅游區景觀作品。
參考文獻:
[1] 陳敏.淺析城市園林設計中歷史文化的挖掘與表達.北京林業大學.2005
[2] 楊曉麗.西安園林景觀的地域性研究.南京林業大學.2008
篇7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作為昭君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以昭君墓為代表的昭君文化旅游資源為內蒙古的旅游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自治區也在著力打造以昭君文化資源為核心的,多方位,多層次旅游資源開發模式。首先,昭君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昭君作為一個歷史名人,充分體現著在旅游品牌宣傳中重要的宣傳手段:名人效應。就此而言,昭君文化具有地域性廣泛的特點,昭君同是內蒙古地區的旅游資源和作為昭君故里的湖北地區的旅游資源,昭君和親路經過了湖北,陜西,內蒙古,連接了長江,黃河,草原多種不同的自然旅游資源。并且在全國范圍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昭君作為四大美人之一,更是在歷史上馳名中外。古有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抒寫昭君出塞英勇壯舉的詩詞歌賦,也有戲劇等的文化形式。近代以來,出現了更多描寫和贊美昭君出塞的影視作品,話劇等藝術作品,這從另一個層面上擴大了昭君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隨著內蒙古旅游業的深入發展,加強了對昭君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呼和浩特市自1999年8月20日成功舉辦了昭君文化節后,至2014年已成功舉辦了15屆。在此期間組委會精心安排了系列文化旅游活動,以呼和浩特市市區為中心,以盛樂百亭園、昭君墓、響沙灣、成吉思汗陵等景點為主線,向全國和世界展示了內蒙古的歷史文化底蘊。每一屆的昭君文化都有不一樣的新的旅游吸引點。同時每年昭君文化節和民族商品交易會期間,都有大量的商務人士光臨呼和浩特,這些人平時分布在天南海北,是昭君文化節和民族商品交易會的吸引力,讓他們聚集到了首府。這些人來到內蒙古,不僅是旅游觀光,還有商務考察的目的。對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的有關企業和地方政府來說,這是找上門的合作者,是難得的商機。針對這些雙重身份的人推銷產品、發展商、推廣品牌和招商引資,將有機會獲得巨大的成功。就2011年的數據來看,全市共接待旅客1595.2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20億元,同比增長22%,并形成了一個中心、三大特色、五大系列、六條精品線路的旅游業發展格局[4]。昭君文化節是一個成功的以昭君文化為背景和依托發展起來的綜合旅游、經濟、商業等多方面的草原盛會。每年,呼和浩特憑借著昭君文化節吸引著來自海內外的游客、投資者,極大地促進了呼和浩特的旅游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更好地向全國,向世界推薦了內蒙古的自然、文化旅游資源。從一方面來講,內蒙古還是草原文化的發源地,這里擁有著世界最美草原的呼倫貝爾草原和錫林郭勒草原,歷史文化濃厚的蒙古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區,在文化旅游資源方面有著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優勢。借助昭君文化的知名度和品牌效應推出內蒙古獨特的自然風光旅游資源和珍貴少數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成為內蒙古旅游資源的主推的三大亮點。除自然和文化資源外,為拓展旅游模式,加強旅游業的創新和發展,呼和浩特市新城區開發了觀光農業的旅游項目,結合沿山旅游經濟總體發展格局,積極打造觀光農業,大力發展反季節設施優質種植,初步形成了香島、榮豐公司,討思浩、野馬圖、塔利等村級規模生產和區屬農林科技示范園類的9個較大種植基地。以觀光和采摘的形式吸引大批游客前來體驗。另一方面,呼和浩特市有較多企業都以“昭君”二字冠名,希望憑借昭君的知名度為企業自身帶來更好的發展機遇和平臺,如房地產業的昭君新村,是本市早期的高檔住宅小區,還有酒店業中昭君大酒店,是呼和浩特市地區著名的五星級酒店,為早期內蒙古旅游接待做出了重要貢獻,每年與昭君文化節同時召開的民族商品交易會就在此舉行。這些產業的發展和知名度的提高也會增強“昭君”的影響力。以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推動經濟的發展,同時自治區的經濟大發展也會帶動旅游業的成熟和完善,在基礎設施、交通、旅游接待力等方面都將出現較大的進步。
2昭君文化游是草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
如何讓世界人民了解到內蒙古豐富的旅游資源,如何讓內蒙古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就是需要一個知名度極高的宣傳工具,以這個宣傳工具帶動提高整個內蒙古旅游資源的知名度。在內蒙古眾多的旅游資源中,既具有獨特性,又有著極高知名度的旅游資源只有昭君文化旅游資源。從歷史淵源上來講,一個具有幾千年文化底蘊的傳奇女子,一個被冠以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歷史名人,一個為漢匈兩個民族帶來近百年和平安定的英雄人物,以此足夠具有吸引力和特殊性。縱觀中外歷史,如昭君一般的女子寥寥無幾,可知她獨具的特殊性。從影響力上來講,從古至今贊美憑吊昭君的詩詞歌賦從未減少,近些年,隨著影視業的發展昭君的形象以影視劇話劇等形式體現,在影響上昭君文化具有廣度和深度上的優勢。從文化融合上來看,昭君代表著純正的大漢文化,來到匈奴(今內蒙古地區)與內蒙古地區的少數民族文化交融,體現出特殊的文化融合和多元文化的魅力。以昭君文化的廣泛影響力和深厚的歷史淵源將草原文化一并推向世界。可以說草原文化和蒙古族文化孕育了昭君文化的特殊性,而昭君文化又成功發展繼承了草原多民族文化的內涵,兩者互為促進一同發展。借此將內蒙古的自然旅游資源和文化旅游資源一同奉獻給全國和世界人民。讓他們在感受昭君千年傲骨壯魂的同時體驗著內蒙古的青草藍天白馬蒙古包,感受著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地域民族風情。
3結論
篇8
一、前言
旅游文化學是各大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重要的課程之一,對于旅游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各大高校必須要做好旅游文化課程的改革,從而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將地方特色融入到旅游文化學課程中,將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地方旅游文化資源融入旅游文化學的優勢
(一)開拓旅游文化學的深度
在旅游文化教學過程中融入相應的地方性旅游文化資源,能夠促進教師對本地區旅游文化的的了解,促進教師的教學,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旅游知識,從而提升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以及自信心[1]。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在講解南岳旅游文化時,可以將其地域特色為學生進行講解,對南岳的佛教發展歷史進行講解,分析南岳寺廟的景觀特征以及分布等,從而來使學生了解到其中的文化韻味,提升學生的審美修養。
(二)能夠實現隱性教學目標
我國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并且各個旅游資源中都帶有自身獨特的文化特征,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旅游文化只有植根于地方,才能夠顯示出特色。因此,高校教師在進行旅游文化的教學時,一定要站在地方性角度,來表現出地域性特點,以此來提升教學效果。對于地方性旅游文化的顯性教育主要是學生能夠了解地方的旅游文化特點以及旅游的價值,對于學生的教學來說,其中隱性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教師要通過地方旅游文化的教學,來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的文化韻味,為學生樹立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操。
(三)滿足旅游市場的需求
對于旅游管理專業來說,旅游文化學不僅僅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很多時候旅游文化只有經過導游的傳播與展示,才能夠使人們了解到當地的文化特色。因此教師要針對市場的需求,對學生進行培養時,要從實際出發,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對于一些旅游專業的學生來說,不僅僅要對各個地方的旅游文化有一個了解,同時也要能夠深入的挖掘其中的本質,并且要不斷的拓展自身的知識面,對各個地域的文化起源以及各個朝代建筑風格等都有一個全面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走向社會后有一個更好的發展。
三、旅游文化課程教學改革的相關建議
(一)針對市場需求進行教學大綱的設計
對于高校旅游文化課程教學來說,其教學大綱必須要滿足市場的需求,教師要針對市場發展進行編制,將課程的內容,教學的目的以及各項任務等都進行明確的規定,將一些技能的范圍以及深度體系結構等都進行科學的設置,從而來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學。并且旅游文化教學大綱必須要順應地方高校的教育目標,針對市場進行分析,從而來不斷的對其進行更新,做到與時俱進,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學。所以,高校要不斷擴大地方性旅游文化的深度,將各個地方的旅游資源融入到旅游文化課程的教學中,對每一個旅游文化主題都進行重點講解與分析,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二)針對地域地點進行教學內容設置
對于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來說,其中地域特色文化是旅游文化學教學的核心內容,地域文化特色是吸引游客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對地域旅游文化的教學,學生在進行旅游文化的學習時,一定要充分的掌握到本土的旅游資源,這樣能夠有效使游客獲得認同感[2]。所以學生必須要對本地域的旅游文化資源進行全面的分析掌握,能夠發揚本土優秀文化,促進文化的傳播與交流。高校在進行旅游文化課程內容的設置時,一定要將本地域的旅游文化特色融入到教材中,從而拉我促進學生對本地域的旅游文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夠針對本地區的旅游現狀以及旅游發展目標進行一個良好的規劃講解,促進學生旅游文化素質的提升。
(三)教學過程中要強化地方社會服務能力
目前來看,在很多高校對于旅游文化學的定位不是很明確,僅僅是將其作為專業基礎課程,只是在課堂上進行講解,缺乏實踐教學,導致學生實踐能力無法提升,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3]。因此高校對于旅游文化學課程的教學,必須要結合本地域旅游文化的特點,針對市場的需求進行教學,并且旅游文化學課程屬于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必須要做好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在對學生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一定要結合本地域文化特點進行實訓練習。另外要重視實用性實踐性以及市場需求性,教師要做好教學大綱的整合,做好實踐教學,充分的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高校要為學生提供實訓的機會,能夠增加關于旅游文化項目的實訓課程,要針對本地區重點的旅游文化景點來進行實訓課程的設置,從而來促進學生對本地域優秀文化以及著名景點進行了解,對其發展淵源、建筑特征以及文化內涵等都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四、結語
篇9
農業生態旅游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是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生產過程、生產方式或是生產成果,以及與它相關的生活文化等。其內容十分的豐富,它包含自然資源、生態資源、生產資料和生產活動、農業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包括了山、水、田、林、人等自然存在,又由人類創造生產、生活方式、文化形式和農副產品等。一般地,根據農業資源的地域屬性不同,可以將農業生態旅游資源分為田園風光、牧場、、漁區和農家4類。
二、我國農業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科學規劃。有些地方政府急于發展經濟,缺乏科學的整體規劃,一哄而上,盲目開發,造成旅游布局不合理,功能雷同,無法實現區域內旅游資源的有效整合,使得農業生態旅游的巨大潛力不能有效發展;一些農民急于致富,既不做市場調查和投資分析,也不做產品規劃設計,只是簡單地利用現有的農田、果園、牧場、養殖場發展旅游,市場定位不明確,只利用了資源的原始價值,不能創造資源的再生價值,開發層次低,產品品味不高,因而逐漸衰落停業。
(二)政策措施不到位。盡管以旅游促進“三農“發展是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的共同認識,但相關的配套政策措施還很不完整,甚至是一片空白,如投資開發優惠政策、保護政策、稅收政策、信貸政策、經濟扶持政策、鼓勵吸引外資政策等等方面,還有待于出臺并完善。這些配套政策措施的滯后或空白,嚴重制約了農業生態旅游的快速發展。
(三)產品缺乏特色及品牌。我國現階段農業生態旅游活動主要停留在觀光、采摘、垂釣等常規項目上,產品單一雷同,各地的農業生態旅游產品和服務同質化趨勢較嚴重,缺乏精品和亮點,致使游客重游率低。一些“農家樂”、“民俗游”、“村寨游”等活動內容趨同,缺乏體驗、休閑項目,缺乏文化內涵,地域性、個性化特色不突出,難以滿足游客的深層次需求,造成游客逗留時間短,消費支出受抑制。
(四)服務設施落后,經營管理不規范。因為缺乏規劃,許多景區沒有相關配套的設施設備。有些景區道路凹凸不平,狹窄難行,可進入性非常差;有些景區村戶面貌落后,屋內擺設陳舊,衛生及住宿條件讓人望而生畏,讓游客感覺是在花錢買罪受。農業生態旅游的經營主體是鄉村居民,他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形成了自由、散漫的習慣,又因多未受專業培訓,旅游服務意識較差,服務質量較低。
三、我國農業旅游發展的對策
(一)發揮農業、旅游產業協同效應農業旅游既不是純粹的農業開發,也不是傳統的旅游開發,其發展必須兼顧農業和旅游的發展規律。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旅游發展必須以農業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做到“以農為本,以旅促農”,以一定規模的農業生產為核心,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格局,加快耕作管理的科學化,發展綠色食品和特色作物生產,既滿足人們對無公害食品的需求,又為城市居民提供城市綠化、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等一系列配套服務,從而提高現代農業的市場競爭力,獲得農業、旅游的雙重效益。
(二)重視農業旅游資源環境保護我國農業旅游發展出現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過分依賴非自然技術手段,城市化、人工痕跡明顯,破壞自然生態系統平衡等現象,以及舍本逐末、過分放大農業休閑旅游功能而影響了農業生產和生態功能等現象。因此,農業旅游發展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農業旅游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三)兼顧農村社會福利和農民素質提高我國農業旅游發展必須兼顧農民收入增加、農村基礎設施改善及農民文化素質整體提高。發展農業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拓展農業產業功能,提高農業產業化程度,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城鄉統籌,通過發展農業旅游促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升農村地區的社區環境和福利水平。
篇10
1、旅游活動的三大要素:(記憶)
旅游者是主體、旅游業的服務對象;
旅游資源是客體,旅游活動的基礎;
旅游業是中介體,連接率旅游者和旅游資源的紐帶。有三大支柱:旅游飯店、旅行社、旅游交通
2、旅游者具有的基本條件:自由支配的收入、一定的閑暇時間、適宜出游的身體條件、一定的文化素質和旅游動機)
3、旅游的基本類型
分類依據
分類內容
按游覽區域劃分
國內旅游
地方性旅游、區域性旅游、全國性旅游
國際旅游
跨國旅游、洲際旅游、環球旅游
按旅游目的劃分
觀光、度假保健、公務、宗教和購物五種。
備注:在我國,多數旅游者的旅游屬于觀光旅游。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游客,開始步入獨家保健型和購物性旅游的行列
4、現代旅游活動的特點:①旅游主體的大眾化;②旅游空間的擴大化③旅游方式和內容的多樣性;(內容可以是觀光度假、探親訪友、科技切磋、文化交流、采風問俗、宗教朝圣、體育競技、狩獵考察、訪醫問藥等)④旅游目的的娛樂性
5、現代旅游的六要素
現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購、娛六個基本要素構成的。
①食:這是首要的,只有吃得好,才能游得好,所以,一定要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干凈。②宿:不用住太貴的飯店,因為出來主要是為了旅游,而不是睡覺,所以干凈、舒適即可。③行:選擇游覽目的地,一定要注意該處進得去,也出得來。④游:一定要同導游配合好,才可領略更多樂趣和學到更多知識。⑤購:在異地購買些物品,既有紀念意義,又是樂趣之一。⑥娛樂乃人之常情。
特別提示:a、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動的基本條件。絕大多數旅游者必須借助交通工具,才能實現旅游的愿望;b、“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覽活動主要依托旅游景區開展;c、“購”和“娛”是增加旅游收入的主要途徑;d、“宿”和“食”是人們的基本要求,也是旅游業必須滿足的條件。
6、旅游業是一種“朝陽產業”,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產業之一,并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重要的經濟支柱。
7、現代旅游對區域發展的意義:
①經濟作用:a發展國際旅游,能夠增加國家的外匯收入;b發展國內旅游業是回籠貨幣、穩定市場;c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一業依百業,一業帶百業”);d促進區域經濟發展;②促進社會文化繁榮e促進國民素質生活質量的提高;f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g促進文化交流。③區域環境影響:h有利于保護當地旅游資源;j有利于保護旅游環境;k促進城市衛生的改善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8、旅游業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消極作用:旅游業的不穩定,導致區域經濟的不穩定,旅游業的發展導致消費品和房地產價格上漲。旅游業的發展對區域社會、文化的消極影響
:給旅游區的社會治安帶來隱患,對旅游區居民健康的不良影響,
【討論】列舉旅游業發展有利于保護的措施:①建立各種自然保護區;②申報歷史文物保護單位
舉例說明旅游對環境的消極作用:①由于對旅游資源開發建設不當或失誤,使生態環境惡化;②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排放的各類廢棄物超過了環境自凈能力而造成環境污染;③由于大量游客的接觸或不文明行為引起的對風景、文物的破壞等
9、旅游資源的三種基本類型:①自然旅游資源:包括地質地貌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象景觀等類型。(自然景觀)②人文旅游資源:包括遺址遺跡、建筑設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動,風土人情等類型。(人文景觀)③湘教版還有第三種是自然和文化景觀旅游資源。
種類
舉例
旅游價值
核心
表現形勢
形成過程
自然
旅游
資源
地文景觀
路南石林
對于探險者獵奇、游樂、療養等性質的旅游具有重要意義
地
貌
景
觀
具體
形式
自然
過程
水域風光
杭州西湖
生物景觀
黃山迎客松
天象與氣候景觀
黃山云海
人文
旅游
資源
遺址遺跡
北京故宮
表現在教育性(知識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義
建
筑
景
觀
具體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
歷史過程及當代人類活動
建筑與設施
蘇州園林
旅游商品
景德鎮陶瓷
人文活動
傣族潑水節
注意:自然旅游資源還包括宇宙類(太空、星體、天體觀測、隕石等)。人文旅游資源還包括消閑、求知、健身類(科學教育文化設施、療養和社會福利設施、動物園、植物園、公園、體育中心、運動場館、游樂場所、節日慶典活動、文藝團體以及其他消閑、求知、健身活動)。
說明:地文景觀包括地貌景觀(如丹霞地貌、巖溶地貌)、地質過程遺跡(如火山口、海蝕景觀)等;水域風光如泉、瀑、景觀河段、濕地等;生物景觀如林地、草地、生物多樣性景觀;天象景觀如日月食觀測地等;氣候景觀如海市蜃樓、佛光發源地、避暑避寒地等。
13、旅游資源的特性
與其他資源相比,旅游資源具有多樣性、非凡性、可創造性和永續性等特征,對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特征又各有不同,具體分析如下:
旅游資源
特性
含義
旅游
資源
共性
多樣性
旅游資源極其多樣,且廣泛存在
非凡性
旅游資源是在同類中具有非凡特點的事物或現象
永續性
多數旅游資源可反復使用,并且使用是無消耗的(與其他資源相比是最突出的特點)
自然景觀
季節性
有些自然景觀隨季節變換而呈現不同特色,稱為季節性,如霧凇形成于冬季
地域性
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自然景觀的地域差異
人文景觀
可創造性
人文景觀是人們根據不同的目的建設和創造的
可變異性
人文景觀的性質、功能隨時代的變遷而發生變化
14旅游資源的價值
資源價值
含義
主要的資源類型
美學價值
自然風景名勝區一般具有美學價值,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
自然旅游資源
科學價值
自然風景名勝區在地學上往往具有某種典型性,對一些自然現象的成因、演變機制等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
自然旅游資源
歷史文化價值
文物古跡對于研究歷史上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人文旅游資源
經濟價值
旅游資源的開發,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自然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
價值上:美學價值(形式美、朦朧美、色彩美、動態美、聲音美)、歷史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經濟價值。夏威夷的火山、東非大裂谷、北歐的冰川地貌景觀;廬山、泰山、華山的斷層景觀;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的喀斯特地貌景觀;黃山的花崗巖地貌;長江三峽的流水侵蝕的峽谷地貌;一些地區的生物資源豐富,也成為科學研究內容;有些景觀可以研究氣候、水文等。
15、旅游資源的評價:
①旅游資源的游覽價值:A旅游資源的質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備較高的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具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高質量的旅游資源,才會對旅游者產生強烈的吸引力。B旅游資源的集群狀況(能夠和很多旅游資源構成景觀群,則游覽價值大)C景觀的地域組合狀況(不同類型的景觀在地域上分布較多,則游覽價值大)
②.地理位置與交通:交通位置閉塞,進出不暢,開發條件差;反之,開發條件好(交通位置及其通達性通過影響經濟距離和游客心理進而影響旅游資源的開發價值)
③.客源市場:位于或者靠近經濟發達地區的旅游資源,其開發利用的價值大;反之,開發利用價值小
④.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地區接待能力強,開發條件好;反之,開發條件差
⑤.旅游地的環境容量
16、評價黃山旅游資源①游覽價值:黃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具備旅游資源質量;黃山周圍有很多其它旅游景點,共同構成景觀群,旅游資源集群狀況好;黃山旅游資源的景觀特征和周圍景點不雷同,地域組合狀況好。因此黃山游覽價值很大。
②市場距離:黃山距長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地區較近,市場距離短。
③交通位置及其通達性:黃山位于長江沿岸,交通位置優越,
交通通達性好。
④地區接待能力:黃山旅游活動設施配套,因此地區接待能力強。
⑤旅游的環境承載量:黃山山頂無平臺
,環境承載量小。
17、對武夷山景區開發條件的評價(明白、應用)
①游覽價值(1)美學價值:武夷山具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其中九曲溪自然風光獨樹一幟,以秀水、奇峰、幽谷等諸多風景享有聲譽。(2)科學價值:武夷山是我國典型的丹霞地貌分布區,又好似世界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顯著。
(3)歷史文化價值:武夷山文化遺產豐富,包括公元前1世紀的漢代遺址和宋代思想家朱熹學術活動的書院遺址等。此外,山上還有許多寺院、道觀、亭臺等古代建筑和歷代名人的摩崖石刻。(4)經濟價值:旅游資源的游覽價值高,游客數量多,旅游業發達,有巨大的經濟效益。
②市場距離:武夷山的國內客源市場主要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這些地區經濟發達,而且與武夷山的距離較近。我國的北方、華北地區距離武夷山較遠,客源市場還處于初步開發階段。國外客源市場主要分布在以新加坡、日本為主的亞洲,而歐美和大洋洲因距離較遠,客源市場還處于初步開發階段,前景廣闊。
③地理位置和交通:武夷山游覽區位于我國福建省西北部,臨近江西省;對外交通便捷,有公路、鐵路、航空線通往全國各地,已成為福建省內對外旅游交通的中心。
④地區接待能力(基礎設施):武夷山景區基礎設施完善,擁有多家賓館、酒店,有較強的接待能力。我國的山地旅游的最佳時間是夏秋季節:夏季山上有云海、日出日落、豐富的水文和良好的植被景觀,景色豐富、且變幻莫測,另外能起到避暑的作用。
18、錢塘大潮最佳的觀賞時機是農歷八月十八,因為農歷八月十八日,出現天文大潮,外加此時盛行東南風,東南風推送海水到喇叭形的杭州灣,抬高了潮位);4月鳥類到青海湖鳥島5月在此繁殖,6月飛走,最佳的觀賞時機是5月份。
19、旅游景觀的欣賞技巧
(1)選擇觀察位置
景觀類型
景觀舉例
觀賞位置選擇
詩句舉例
高大雄偉的山峰
廬山(贛)、黃山(皖)、泰山(魯)、武陵源群峰(湘西北)
遠眺、俯瞰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地貌的酷似造型
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詩瑪、廣東肇慶的七星巖、安徽黃山的石猴觀海、青島的石老人
特定的觀賞位置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山中的峽谷、幽洞、一線天
長江三峽(渝、鄂)、科羅拉多大峽谷(美國)、桂林的蘆笛巖溶洞、一線天
置身其中近觀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安赫爾瀑布、莫西奧圖尼亞瀑布、黃果樹瀑布、廬山瀑布
適當距離仰視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江、河、湖、海
洞庭湖、長江、滇池
位置較高的亭臺樓閣(岳陽樓、黃鶴樓、藤王閣、大觀樓)之上俯覽遠望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小的湖沼池塘
濟南大明湖、北大未名湖、南京莫愁湖
多臨水面建亭、榭、廊,水邊鋪小路近觀俯觀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水有機組合景觀
漓江山水、長江三峽
乘船(筏)沿水路觀兩岸風景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把握觀賞時機
景觀類型
景觀舉例及其最佳觀賞時機
隨季節而變化的自然景觀
北方山水風景——夏秋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節雨水多,云霧多,景觀豐富且富有變化,兼收避暑之利);北國風光——冬季
隨天氣而變化的自然景觀
泰山觀日出——凌晨;黃山觀日落——黃昏;海拔較高的風景名山——雨過天晴(可觀云海,又可觀日出日落);飛瀑——雨季
特定時間和條件下出現的自然景觀
錢塘江大潮——農歷八月十八;青海湖候鳥——5月;大理蝴蝶會——5月(農歷四月十五前后);海市蜃樓、峨眉山“佛光”、吉林霧凇——特定的氣象條件
(3)抓住景觀特色
(4)領悟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5)以情觀景
20、黃山“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名冠于世。
黃山的怪石是在奇峰的基礎上,通過外力的風化和侵蝕作用而形成的。
云海黃山云霧多是由特殊的自然條件造成的。黃山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時間短,濕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霧。此外,峰頂和谷底、向陽處和背陰處溫差大,水分蒸發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風的影響,黃山的云霧變幻詭譎。
21、園林景觀要抓住構景手法。①主配②層次③框景④借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