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理財計劃范文
時間:2023-12-01 17:41: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理財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前言:大學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的接班人,是國家發展的棟梁之才,大學生的一些品質,對于日后國家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影響。理財觀念的樹立,是讓大學生更早地接觸社會,讓他們心中對消費觀念有著新的理解。目前來看,大學生的消費隨意,花錢大手大腳,一旦步入社會,這對于他們日后的生活來說,較為不利。養成理財觀念,合理消費,對于促進大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消費觀念,十分重要。
一、我國大學生理財現狀
就目前來看,我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普遍較差,沒有一個合理的消費計劃,并且消費比重在全國消費總比重當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升。大學生是社會中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很多人并沒有自己的經濟來源,消費大部分來自于父母給的生活費。大手大腳的消費,對于未來大學生步入社會后的消費觀念養成來說,十分不利。大學生理財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消費沒有計劃,主觀隨意性強。大學生的消費大多數是自己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從來沒有一個合理的消費計劃。往往生活費沒有到期末的時候,就已經捉襟見肘,不得不再向家里伸手要錢。這種消費情況在各個大學當中普遍存在,并非是什么鮮見現象。
第二,消費結構存在很大問題。大學生的消費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飲食消費、學習消費、娛樂消費、服飾消費、戀愛消費和人際交往消費。這幾個方面當中,占據最大比例的是飲食消費,而學習消費往往是最少的。除此之外,大學生的消費主要集中在了娛樂消費和服飾消費、戀愛消費三個方面。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消費結構安排的不合理,本應該在學習方面加大消費,但反而學習消費是最少的。
第三,缺乏理性消費的觀念。大學生的消費觀念缺乏理性,往往受到攀比心理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影響,消費追求時尚,攀比心思嚴重,不注重自己的實際消費能力,沖動消費所占的比重較大,往往預計的生活花費根本支持不了多久,自己的生活費就已經捉襟見肘了。這種缺乏理性的消費觀念讓大學生容易產生拜金主義,從而引起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下滑。
第四,理財觀念淡薄。大學生的理財觀念淡薄,對于金錢的用度缺乏明確規劃,很少對自己的消費提前計劃。在大學生心里,認為理財就是將錢存在銀行,或是節省開支,對理財知識認識淺顯。而一些稍微有些理財知識的大學生,理財的方向也僅限于股票、銀行理財產品等方面,并且這種理財行為大都是受到社會投資環境的影響,缺乏對理財風險認識,很容易遭受到經濟損失。
二、大學生理財的合理規劃
(一)創造良好的理財環境
大學生理財環境的創建,要從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學生自身四個方面著手,只有這樣,才能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理財環境,培養大學生的理財意識。第一,在社會方面,要靠政府和媒體共同努力,引導和創造一個良好的理財風氣。加大對理財觀念的宣傳工作,引導大學生理財意識,并且鼓勵大學生進行理財,提升大學生的理財能力;第二,家庭方面對大學生理財意識的培養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家長的消費習慣以及對孩子的教育,對大學生成長來說具有重要影響。家長們對孩子的消費要采取管制的措施,不能孩子伸手要錢,不問孩子要錢的原因,就溺愛孩子,想花多少給多少。家庭應該鼓勵孩子樹立理財的意識,合理安排消費,并且對孩子進行存錢觀念的灌輸,這對于大學生日后理財觀念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第三,在學校方面,校方應該發揮校內社團的積極作用,積極開展理財活動,培養和灌輸學生的理財意識,讓大學生在這種氛圍的熏染下,樹立理財意識。第四,在學生自身方面,要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念,對金錢用度有一個明確的規劃,避免大手大腳的花錢。同時,積極關注理財知識,對理財產品、股票等投資方面有一定的風險防范意識,盡可能地選擇一些保本的理財產品,通過對理財產品的接觸,提升自身的理財能力,漸漸掌握有關理財產品風險知識,確保資金的收益性和安全性。
(二)提高理財能力,制定理財規劃
大學生理財的合理規劃,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由簡到難,一步一步進行。例如先從自身消費觀念做起,控制自己的消費,節約用錢,建立自己的“小金庫”,樹立存錢意識。之后可以試著購買一些保本的理財產品,選擇風險性小的投資產品,一點點積蓄,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最后,等有了一定的理財知識,并且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后,可以投資股票,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在實踐當中積累理財規律和經驗,從而獲得較大收益。除此之外,還要制定一個有效的理財規劃,在大學期間對自己的人生做好規劃。例如樹立和建立起適合自己的消費觀念,制定出一個學期的消費計劃,對各項支出都做到合理安排。在大學期間,多多了解關于理財方面的知識,利用課余時間學習理財知識,掌握理財的風險知識,對一些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有一個很好的了解,之后可以嘗試進行理財投資,并且從中獲取一定收益,為工作后的理財生活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大學生掌握理財知識和懂得理財的重要性,這對于大學生培養正確合理的消費觀念,以及日后大學生步入社會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他們對當下社會經濟發展來說,有著重要影響。在大學期間,樹立良好的理財觀念,合理的進行理財,從大學生日后的長遠發展來看,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篇2
一、大學生理財教育課程體系的基礎
(一)大學生理財教育課程應以科學的理論構建作為鋪墊 該理論建構應綜合運用經濟學、金融學、保險學、財政學、稅收學、財務會計學、消費經濟學、消費倫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和法學等基礎理論。
(二)大學生理財教育課程應將先進的理財理念貫穿始終 沃倫?巴菲特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1956年,他將100美元投入股市,50年間創造了超過400億美元的財富。2008年,其位列全球富豪榜次席。他是這樣認識理財的,即“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于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于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錢勝過人找錢,要懂得讓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因此,在大學生理財教育過程中,要想方設法讓大學生樹立“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光明正大”、“理財的目的――梳理財富,增值生活”及“富翁――源于節流”等。大學生理財教育的重要目標,就是讓大學生自覺地用這些理念去指導自己的行為。與此同時,要徹底消除大學生在理財上的種種誤區,如“我不需要理財”、“沒財可理”、“等我有了錢在理財”、“靠理財一夜發家致富”、“會理財不如會掙錢”和“理財就是買股票、買保險”等。
(三)大學生理財教育課程重在訓練與提高大學生理財實踐能力 “授人以漁”應成為大學生理財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詹姆斯菲爾德對美國大學生設計了專門的“1+1+1”的理財模式,即學會貸款――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學會兼職――讓“增值”為以后的超前消費埋下伏筆;學會投資――為今后的個人理財“投石問路”。通過教育讓大學生明確理財的三個重大環節,即攢錢(理財的起點)、生錢(理財的重點)、護錢(理財的保障)。
(四)大學生理財教育課程的實施要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格局 大學生理財教育涉及到大學生經濟活動的所有領域和場所。在發揮學校教育優勢的同時,還要通過家長、社區活動等多種途徑,積極引導家庭和社會培養學生先進的理財理念、正確的理財習慣和適用的理財技能,形成大學生理財教育的合力。在學校教育中,不僅要充分發揮理財教育課程的獨特作用,還要善于利用學科滲透、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等,形成全方位的理財教育格局,從而提高理財教育的成效。
二、大學生理財教育課程體系的特點
(一)發展性我國理財教育的歷史傳承過程具有發展性。我國傳統文化中重“義”輕“利”的主流文化,與同時并存的對金錢的崇拜心理,造成公眾矛盾的心理狀態,長時期內壓抑人們理財素質的提高。解放后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在客觀上也不利于公眾理財素質的提高。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理財實踐異常活躍,理財教育理論嚴重滯后,社會呼喚理財教育盡快發展和完善,實現系統化、科學化和規范化。
(二)主體性理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大學生的理財素質。任何素質的發展都離不開主體的積極參與。受教育者素質形成過程就是觀念、知識、技能等內化的過程,不通過學生主體內部積極性的調動,這個“內化”就不可能實現。因此,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還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理論,積極參與理財實踐活動。
(三)實踐性 理財教育來源于社會經濟生活的實踐,在實踐中發展,并為個體的、社會的經濟實踐活動服務,因此具有突出的實踐性。首先,理財教育目標是實踐的。理財教育目標既包括對學生觀念、知識的培養,也包括對學生技能和行為的鍛煉,歸根到底是知、情、意、行的統一,落腳點在學生的經濟行為上。其次,理財教育過程是實踐活動。理財教育實踐包括課內和課外、校內和校外的大量教育活動,貫穿于理財教育全過程,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活潑,是學生理財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有效途徑。最后,實踐能力是理財教育評價的根本標準。只有受教育者面對經濟生活情境,其觀念、知識轉化為經濟行為,潛在的理財素質變為顯性的理財實踐行為,才能認識和評定其理財素質水平。
(四)開放性 科技發展、知識激增、社會進步和經濟繁榮的事實,不斷豐富著理財教育活動的條件和環境,使理財教育活動的領域不斷擴展,形式日益多樣,水平逐漸提高。有鑒于此,理財教育要加強課程建設,與時俱進,根據學生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動態,及時地吐故納新。
(五)動態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通過相關的學習、訓練和不斷的理財實踐,大學生的理財水平會不斷提高。理財教育的動態性要求,對個體理財的培養過程要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前后銜接和協調一致。
三、大學生理財教育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
(一)設定課程教育目標,明確課程教育內容具體包括:
(1)設定課程教育目標。理財教育目標是對理財教育結果的預期規定,是理財教育過程的起點,具有定向、激勵、調節、評價的功能,是理財教育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和首要環節。大學生理財教育的總體目標:使大學生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先進的理財理念,掌握科學的經濟、金融、財務、會計、投資等理財基礎知識,具備理性消費、科學理財、有效投資的基本能力,成為適應社會要求的經濟主體。
(2)明確課程教育內容。大學生的理財教育課程要以大學生理財理念的建立、理財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理財水平的提高為目的,以學科自身知識體系為依據,按照大學生在現實社會經濟生活中頻繁接觸的現實問題來明確課程內容。該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一是理財先導――建立理財理念。通過理財教育幫助當代大學生建立先進理財理念,同時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理性的消費觀、自覺的投資觀、積極的創業觀,牢固的法律意識、誠信意識、團隊協作意識,以及創新進取、百折不撓的心理素質。二是理財基礎――傳授理財知識。要向大學生傳授理財必備的基礎知識,如經濟學知識、財務會計學知識、貨幣與信用知識、利率與匯率知識、金融學知識、與個人理財有關的財政、稅收知識和政策、法律知識及網絡理財知識等。三是理財方法――訓練理財技能。通過培訓使大學生系統掌握完整而科學的理財流程,幫助大學生構建適合自己的理財模式,指導大學生“開源”與“節流”的方法和技巧,讓大學生熟練掌握攢錢、生錢和護錢的技能。四是理財工具――分析理財項目。通過分析幫助大學生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理財產品,如儲蓄、保險、基金、銀行理財產品、國債、彩票、機會與風險并存、黃金等。
(二)做好教學基本建設,夯實課程教育基礎具體表現在:
(1)明確課程性質與編制教學計劃。大學生理財教育課程應定性為大學生公共必修課程。以4學分、80課時為宜。在學校的各專業教學計劃中,大學生理財教育課程可以列在“公共課”(“兩課”)板塊之中,也可以列入“素質課”板塊之中。在條件尚不具備的學校或專業,可分兩步走:第一步,將其作為選修課程;第二步,待條件較為成熟后,再將其確定為必修課程。
(2)編寫教材與制定大綱。在沒有《大學生理財》教科書之前可以組織有關專業教師編寫講義,試用中不斷地對之體系和內容進行充實和完善,然后將其編寫出版成教材。在此基礎上,再編寫本課程教學大綱,以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考核方式及課時分配辦法等。
(3)編寫習題與案例集。要組織力量編寫配套習題集。習題的類型,既要有知識型、理解型,又要有方法型、問題型、實務型。每一章(節)內容講授之后,都要及時地進行習題訓練,讓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將大學生理財典型的成功與失敗案例匯編成集,印發給學生,供其借鑒。
(4)開發網絡課程。有條件的學校可將有關教學文件制作成多媒體教學課件并開發上網,形成大學生理財網絡教學資源,面向全體大學生開放,以增強大學生學習理財知識的主動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如從網上下載并指導學生參與有關模擬炒股、炒匯、炒期貨、炒黃金軟件。通過這些模擬操作,一是加深學生對上述理財產品的認識;二是積累經驗,為今后的實際操作打下基礎。
(5)采用有效教學方法。大學生理財教育課程的施教要努力做到:一是形成以學習輔導、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為主的教與學的模式。在該模式中,學生是主角,教師的任務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知識和能力進行必要的引導和輔導。二是采用“課程論文”、“小組作業”、“課堂練習”等形式,使得學生掌握利息(存款、貸款)的計算、資金成本的計算、理財工具的收益計算等,以完善學生知識體系,培養提升學生的認知和智力、知識轉換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三是采用“課堂圓桌會議”、“案例討論”等方式,通過對各種類型的理財實際案例的介紹和分析,加深學生對理財實際的認識,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的思維方式,要求學生對各種途徑中獲取的知識進行辨別、理解和評價,不要求學生死記概念和觀點。四是利用計算機作為教學輔助工具。通過教師和學生在計算機網絡上的互動和反饋,如教師在網上提出演練和實踐問題,引導和鼓勵學生及時提出、討論和解答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利用各種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如讓學生學會利用各種網絡資源獲取知識和信息,學會利用各種數據軟件建立模型,學會利用各種教學媒介拓展知識,學會運用個人理財軟件。
(6)建設好師資隊伍。由于大學生理財教育目前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沒有現成的師資隊伍,因此,師資隊伍建設顯得刻不容緩。包括:一是制定師資隊伍建設計劃。計劃應明確師資隊伍建設的數量、素質和結構目標,提出目標實現的途徑、措施和時間。二是加強師資培訓。可采取組織教師參加校外學術研討活動、理財課程進修班、境內外理財教育考察活動等途徑。三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辦法。選派優秀年輕教師到理財一線去實踐、頂崗實習、掛職鍛煉,并從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單位聘請理財專家擔任客座教授定期講學。四是加強學科研究工作。教師應當在“大學生理財教育”科研上下功夫,充分發揮最新教學成果在課程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三)搭建課程實踐平臺,強化課程實踐教學具體包括:
(1)建立理財教育實驗室與實踐基地。力爭形成“內外并舉,功能互補”,即在校內建理財教育實驗室,如設立金融實驗室,購買證券投資模擬軟件系統,引導學生進行模擬或實務證券投資;建立“校內銀行”,將銀行的各主要崗位設立齊全,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體驗如何存款、如何辦理并使用信用卡、如何貸款以及如何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等。在校外,建立實踐基地,定期地組織學生去見習、實習及調研等。
(2)開展理財教育第二課堂活動。學校要充分利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成立大學生理財協會等社團組織,精心組織社團各種活動。如對大學生進行“財商測試”活動;組織模擬股市(銀行、保險公司、實業公司)活動;開展“金融投資模擬交易大賽”活動等。同時可以組織大學生收看財經頻道的精彩理財、財經節目,讓學生及時獲取國內外財經動態、投資理財資訊及公司運作管理等方面的最新信息和觀點。
(四)建立課程評價體系,做好課程評價工作 課程評價是確認課程教育的“教”與“學”效果,從而判斷既定的課程教育目標是否得以實現。在實施大學生理財教育課程評價時,要始終堅持五個“結合”的原則,即“理念與目標相結合”、“知識與技能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結合”、“靜態與動態相結合”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等。評價時要將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客觀表現作為評價的基礎,并對學生將來在真實生活中的表現具有一定的預見價值;評價內容要豐富、全面而系統,包括參與學習活動的態度、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學習和實踐的方法、技能掌握、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發展等;要將評價看作是調動“教”與“學”兩個積極性,從而形成“教學相長”良性互動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篇3
這次職成教年度會議和技能大賽表彰會議在安康召開,昨天上午我們各位代表參觀考察了旬陽、石泉兩個縣級職教中心,下午又到了安康市,交流發展職業教育的經驗和作法。我和與會代表都有一個切身感受:一是感受到了近年來安康城鄉發展的新變化;二是感受到了近年來安康教育事業的新發展,特別是安康教育事業對安康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新貢獻;三是感受到了安康市委、市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形成了市長、縣(區)長分管教育,分管的市長、縣(區)長主抓教育的領導機制,這是我們全省唯一的,足以體現安康市委、市政府對教育的高度重視。
在會議舉辦過程中,安康市委、市政府給以高度重視,市教育局以及縣(區)的同志們為我們這次會議順利、圓滿舉行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我代表省教育廳和所有與會同志對安康市委、市政府,安康市教育局以及辛勤工作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這次會議是在全省職教戰線深入貫徹教育規劃綱要實施意見精神,全力推進職成教改革創新的背景下召開的。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教育部職成教年度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回顧2011年工作,分析職業教育面臨的形勢,部署2012年全省職成教重點工作任務,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省教育廳將今年確定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年,足見省教育廳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今后一個較長時期內,改革發展是職業教育重要主題,下面,圍繞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我講四點意見。
一、認真回顧總結2011年的工作,不斷增強推動我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信心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省職成教育在省委、省政府及委廳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經過職成教戰線同志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我省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創造了新亮點,積累了新經驗,作出了新貢獻。
(一)改革招生制度,確保全省中等職業學校穩定招生規模。一是充分發揮骨干性中、高職示范校的辦學優勢,探索實施中高職 “五年制連讀”試點工作,省屬11所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與7所高職院校聯合舉辦五年制高職。二是創新招生形式和方法,廣泛開展城鄉合作辦學和東西部中等職業學校聯合招生,既滿足了優質職教資源擴招需要,又解決了農村薄弱學校培養能力不足的問題。三是積極探索中職技能大賽優秀獲獎選手免試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工作。這些創新舉措,有效促進了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全年完成招生31.45萬人,超額完成了教育部和省政府下達的年度招生任務,保持連續5年招生規模穩定在30萬人以上,為實現高中階段教育協調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積極實施基礎能力提升工程,我省職業教育的骨干體系初步形成。啟動實施“職業教育基礎能力提升工程”,落實省財政專項資金2.25億元,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1.6億元,有效地推動了我省中等職業教育骨干體系建設。一是加強骨干學校建設。落實9所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資金1.22億元,通過13所第二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立項建設任務,建設省級示范中職學校10個。全省各類省級以上重點中等職業學校85所(其中,國家級示范15所、省級示范校33所、國家級重點學校49所),占到全省中職學校的24%。二是以中職學校達標驗收為抓手,推進職業教育資源整合。依據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開展了全省中等職業學校達標驗收,通過“合并、共建、劃轉”等方式整合職教資源,與2010年相比,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數量減少48所。安康、咸陽、寶雞等市在加強市級職業教育資源統籌的同時,大力實施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工程,建成了彬縣、旬陽、陳倉、府谷等一批骨干縣級職教中心。三是優化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在學校布點調整的基礎上,要求各地以設區市為單位,積極推進職業學校專業布局結構調整,避免專業重復建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漢中市實施“一縣一品”專業建設戰略,形成了南鄭縣汽車專業、寧強縣電子專業、西鄉縣茶藝專業等特色品牌。
篇4
【摘要】
隨著大學生社會角色的不斷轉變,財與大學生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大學生對理財的認識程度不僅影響其自身的財富觀念和生活品質,更對社會主流理財觀念和氛圍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本文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大學生理財狀況為例,旨在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當代大學生理財狀況的描述來重點分析導致其消費理財認識誤區和行為缺失形成的原因。
【關鍵詞】
獨立學院大學生;消費行為缺失;原因分析
一、總體情況介紹
隨著我國獨立學院的飛速發展,龐大的獨立學院大學生群體已經形成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其理財現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代高校學生乃至整個年輕人群體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本文通過問卷調查、采訪調查等方法進行。本次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約2500份(不含網絡問卷),收回有效問卷共2158份(包含網絡問卷);隨機采訪50名來自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與他們就大學生理財的相關問題進行談話,深入了解其消費觀念與行為。
二、數據分析
(一)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父母,但渠道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根據2158份有效問卷顯示,大部分學生還是以父母供給為主要生活費來源,這部分學生占到了57%,這是中國在校大學生的普遍情況。但也有23%大學生選擇了獨立自強,通過尋找學生兼職掙來的錢作為自己的生活費來源以分擔父母的經濟壓力,而這樣既可增加生活費收入,又增加了實踐經驗。通過獎學金、助學金、貸款等獲得生活費來源的學生約占20%,而2%的學生的主要生活費來源是投資。
(二)消費水平總體偏高,存在一定的消費差距
獨立學院大學生的生活費水平大多在5001000元,這部分學生占了67.27%,月均消費金額有44.44%在500800元。有1482%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在500元以下,而12.22%的大學生的月均消費水平在1000元以上甚至2000元,不難發現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較高,且大學生之間的生活水平有一定差距。
(三)資金分配無計劃,主觀性強
我們重點調研了大學生的消費結構五大方面:自我提升支出、個人興趣培養支出、裝扮消費支出、休閑娛樂支出以及社交活動支出。
在調查中發現,消費支出結構因性別不同導致消費差異巨大。在個人興趣培養支出方面,女生在這方面的支出呈現錐形分布,在個人興趣培養方面的支出普遍較少;男生在該方面的支出顯現出典型的“I型”分布,并且頂部,即愿意花多錢培養興趣愛好的人,消費金額過大,差異明顯。參與調查的1365名男生當中,每個月在個人興趣培養上花費超過400元的有1042人,占男生人數的76%,占總參與人數的48%。究其個中原因源于男生女生的性格差異所致:女生大多性格內向文靜,興趣愛好方面比較局限,多數女生表示自己的愛好很“經濟”,比如聽歌、畫畫、看電影、閱讀等,而男生相對來說大多性格較外向活潑,所以興趣廣泛;并且,由于男生的性格影響使男生之間的交流會相對多些,會主動尋找與自己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所以男生的興趣愛好對比較持久。在調查中還發現,男生的興趣愛好往往受物質價格方面影響,要求較高,導致男生的興趣愛好顯得特別“昂貴”。比如有些男生喜歡模型制作,而購買一套進口模型及其制作美化工具需要400~500元。很明顯,男女的性格差異在有些方面會很大影響其消費選擇。
裝扮消費支出方面,調查的結果顯示(圖1大學生裝扮消費支出狀況),學院學生在這一方面的支出狀況呈現出錐形分布,男女生都是相同的分布。有些人覺得“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所以在這方面的調查中,女生在各個支出段中的人數都高于男生是正常的。
在其他方面,如娛樂休閑、社交活動的支出,也是大致呈現出錐形分布。部分學生表示,在大學時期這個向社會過渡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構建和維護自己的人際關系圈,因此,相應的人情消費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宿舍聚餐、學生組織聚會、同鄉會的聚會等等。但個人消費情況因生源地的風俗習慣而存在差異,比如雷州和茂名地區的大學生,在聚會中一般是男生請客,或者是男生出大部分的錢,女生分擔小部分的費用甚至不用承擔聚會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家境一般的男生經濟壓力就會較大;而某些地區如陽江,陽江的大學生聚會一般是AA制,這樣大家的經濟壓力相對較小。另外,在大學生的婚戀消費方面,主要是由男孩子付款。而在一些諸如情人節、七夕、圣誕節等節日的時候,雙方會互贈禮物,大部分人表示,這筆開支也是較大的,但大多是平時兼職或是省吃儉用出來的。
在關于消費結構的調查結果中出現比較明顯的特點:較注重外在或個人享受,對于長遠的個人發展缺乏意識。用于自我提升的消費支出(圖2大學生自我提升費用支出狀況)普遍較少,并且愿意并主動在這部分消費的大學生也是少數。部分大學生懂得利用周圍提供的“經濟”方式來進行個人自我提升,比如在學院圖書館免費借書,學習網上免費課程。但是,部分大學生表示是其他方面的消費支出過多,而自我提升方面由于“很沉悶”、“沒看出有什么作用”、“課堂上的已經足夠了”等各式各樣的原因往往被優先“節流”。由此可見,部分大學生們尚未意識到自我提升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娛樂心態較重。也從側面反映了大學生們在消費時是沒有進行預算的,一時興起的消費較多。
綜合說來,消費結構出現比較明顯的特點:較注重外在或個人享受,相對的,對于長遠的個人發展缺乏意識。
三、導致獨立學院大學生消費理財行為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父母溺愛,缺乏家庭正確引導
由于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加上部分父母因為事務繁忙,沒有時間陪孩子,對孩子有愧疚感,因而通過金錢來彌補其良心的不安,所以,父母總會毫無條件地、盡可能地滿足子女物質上的要求。這樣易讓孩子養成大手筆、奢侈浪費的習慣,毫無節制地花錢,無錢時直接向父母要,毫無理財意識和消費規劃。
(二)理財意識淡薄,財商不高
財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財商的高低與擁有財富的多少無直接關系。大學生尚未步入社會,生活費主要來源于父母,因而體驗不到掙錢的艱辛和生存的壓力,自然也就體會不到理財的重要性。很多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不成熟,消費主觀性和隨意性較強,消費無計劃,理財意識淡薄,往往手里有錢就花,財商不高。
(三)存在不良消費心理,易受社會不良消費風氣影響
獨立學院大學生家庭背景普遍良好,因而該群體的消費心理也具有獨特的特點:一是對新鮮事物易于接受且樂于嘗試,好奇心旺盛,追求新鮮感;二是注重時尚感和潮流化,強調美觀新穎;三是易情緒化,沖動消費。大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較為特殊,是步入社會的過渡階段,自尊心、好勝心和虛榮心較強,自制能力較差,自我約束力不夠,加上享樂和攀比心理影響,更易受到廣告和社會不良消費風氣的誘惑,而進行沖動、盲目和從眾消費,易被示范和被引導而提高某些方面的消費;四是個性鮮明,追求與眾不同,偏好品牌。部分大學生注重商品的品牌,追求商品的附加屬性,如氣質、品味等,用以炫耀自己。這類大學生消費群體較少地考慮商品的實際使用價值和質量。
(四)學校教育未能與時俱進,忽視理財的教育
高校使用的教材書更新周期長,所承載的理論都是每個學科比較基礎、經典的理論,缺少與時俱進的新理論,特別是消費理財方面的理論。我校大學生不斷被動接收一些已過時的理論,較少接觸當下新的觀點和理念。很多老師還延續了中學那些填鴨子式的教育方法,課堂上不停地講,不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缺少討論的科研氛圍,這些也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也有一部分老師由于自身的理財觀念也較薄弱,所以就不會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培養理財觀念或者作財務規劃。另外,學校為了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按照企業用人標準去培養人才。把精力集中在培養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的人才,在設計教學課程時就會出現偏向各種技能的培訓,而忽視大學生理財素養和個人財富的合理規劃與處理,
四、結論
通過對獨立學院大學生理財現狀的調查,以及消費行為缺失的分析,不難看出,大學生學生消費理財呈現出以下特點:意識淡薄、知識匱乏、技能缺失、消費無計劃。而導致其消費行為缺失的主要原因則為:自身重視不足、家庭溺愛、學校財商教育缺失、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大學時代應該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因此,為促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理財觀念,大學生、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都應通力合作,對癥下藥,讓良好的理財心態、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方法在大學生身上培養和形成,共同提高整個大學生群體乃至全社會的理財素養。
參考文獻:
[1]羅伯特?清崎.富爸爸窮爸爸[M].北京.南海出版社.2011
[2]高晶.獨立學院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8(2)
[3]閆琰,淺談民辦高校大學生如何理財[J].商品與質量.2012(5)
[4]吳少平等.獨立學院大學生理財現狀的分析[J].現代企業教育.2012(3)
[5]李長保.探討正確引導獨立學院學生消費的新方法[J].價值工程
[7]李站穩.試析加強大學生理財教育的必要性[J].消費導刊.2008(9)
基金項目:
本文是2012年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項目名稱:對獨立學院學生理財現狀的研究,項目編號:1262012038。
作者簡介:
林鳳如,女,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11級金融學(證券投資)1班學生;
楊雪珠,女,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11級金融學(商業銀行)2班學生;
篇5
關鍵詞:個人財務;意識淡薄;規劃研究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關于大學生理財的調查研究
收錄日期:2016年5月26日
一、大學生理財現狀
大學生作為未來經濟的創造者和投資理財項目的主力軍,因此他們更加需要增強理財觀念、在學校中多學習一些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實踐的操作,為將來進入社會更加合理有效的對自身理財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問卷調查顯示,有很高比例畢業生未能正確認識到理財的必要性,理財意識淡薄。在我們的調查中,認為在大學期間理財是否有必要的選項中,39.7%的人選擇沒有必要,43.3%的人選擇有必要,其他17%的人選擇不知是否有必要。因此,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掌握必要的理財方式,對于大學生來說并不比掌握一門專業技能的重要性小。
(一)大學生的經濟來源。在現行社會當中,大學生的收入主要有以下幾種:家里給的生活費;學校的助學金和獎學金;勤工儉學和學校以外兼職的收入。在接受調查的對象中,完全靠父母給生活費的比例高達82%,還有15%的學生在家庭供給的同時擁有獎學金和助學金的資助,只有3%的學生有校外兼職收入。圖1是受調查大學生每月的收入情況。(圖1)
在我們本次接受問卷調查的大學生中,他們的人均收入為1,280元。81%的學生是以月收入的方式,13%的學生以一學期為周期,剩下的6%的收入方式為年。在這些大學生當中,有25%的選擇了各式各樣的理財方式,其中15%的大學生選擇的投資是風險較大的股票市場,10%的學生投資于基金。從上面的數據來分析,大學生收入較低,其中以年為收入方式的占比為少數,而以月為收入方式的學生為主,這部分大學生除去日常的開銷,很難有多余的錢進行投資。
(二)理財意識淡薄。現在大學生的主要問題就在于理財知識不足,方式較為單一。調查顯示,在接受我們調查的對象當中,對理財方式的理解比較淺薄,對于理財的概念不清楚,在我們的調查表當中列舉了六種理財方式中包含儲蓄、股票、基金、國債、期貨、支付寶,有76%的受調查對象僅僅選擇儲蓄和支付寶的方式作為自己的理財工具,13%的受調查對象利用了金融工具完成自己的理財方案,還有11%的問卷對象沒有任何理財方式。在本次調查當中,我們把投資理財的習慣分為:規劃投資型;記賬消費型;開源節流型;其他。根據統計顯示,這四個類型所占比如圖2所示。其中占比較大的為其他類型38%,開源節流型為22%,記賬消費型為30%,規劃投資型為10%,由圖2可知,大學生的實際理財習慣以其他為主,其次是記賬消費型,再次是開源節流和規劃投資型。(圖2)
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需要我們去進行規劃,因此錢財也需整理。大學時代是人生最為重要的一段時光,大學生活是我們規劃未來人生,學習生活技能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自身理財觀念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理財能力是一個人得以在社會上生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內容。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理財方面的知識并不只是一些理論上的知識,而是充斥在我們所有的生活當中。大學不像高中時期,上了大學后我們手里可支配的錢相對于以前多了起來,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如何經營自己有限的資源發揮其更大的作用。
二、大學生應學會理財
(一)培養勤工儉學意識。(1)學會開源節流。所謂的“開源”就是通過自己的一些勞動,包括智力和體力來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大學通常的開源渠道有獲取獎學金,做臨時促銷,做書面翻譯;(2)做家教等多種形式的兼職,有一定經濟條件的大學生還可以做一些基金定投等投資。通過努力學習,獲取獎學金是目前在校大學生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至于“節流”,則體現在將有限的錢要花在刀刃上,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消費,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把握好恰當的消費時機,并隨時掌握市場動態,以最少的消費獲得最大的回報。
(二)理財就是要花錢有度,合理消費。學會記賬,掌握手上錢的來龍去脈。理財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是記賬。通過記賬,能知道自己收入、花銷狀況和結余狀況;通過記賬,可以從每個月的開銷中總結出各項開支的比例和一些根本不必要花銷的項目,對不合理的花費有督導的作用,從而在今后的日子里加以改善,這樣一來,不必要的花銷將逐漸減少,最終做到開支有計劃,節省費用;通過記賬,還能制定下一步的投資計劃,如用于購買書籍等。堅持記賬的人對自己的開銷結構一目了然,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錢財。根據我們的問卷調查,大學生在消費過程中是否有制定預算計劃情況如圖3所示。(圖3)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在支出方面主要表現為用錢沒有計劃,主觀隨意性強。只有不到4%的學生會列出詳細的預算表并且很好地執行,剩下的18%的學生從不做預算。調查對象中有很多的大學生毫無計劃的支出方式讓人擔憂。問卷調查談及支出是否有計劃時,有62%的學生覺得支出應有計劃,但自己沒有實施或者實施了又沒堅持下來;有18%的學生從未考慮過這方面的問題,認為只要有錢花就可以,不必實施具體的計劃;只有20%的學生平時能制定較詳細的支出計劃。對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記賬和編制預算的習慣,不但可以培養他們合理的消費意識,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耐心、恒心和自信心。
三、對大學生理財的建議
(一)理性看待投資風險。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在大學生對投資理財產品的風險看待情況方面,大多表示在追求相對銀行利率較高收益的同時愿意承擔本金有少量損失的風險,反映出目前大學生對穩健性投資理財產品的投資意向。
(二)對于理財知識的認識和態度。在理財知識的認識和態度方面,有88.6%的受訪學生認為有必要進行專業理財知識的學習,可見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都是很積極正面的。每一個人對于理財都有不同的看法。理財的定義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理財是指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的效能;廣義的理財是指運用他人的資金來增加自己的財富。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社會群體,如何認識財富,獲取財富和管理財富,不僅能有效控制大學生的財務安全,同時對于大學校園的穩定與社會和諧有著重要意義。而學生獲取理財知識的途徑主要通過媒體和銀行宣傳;其次是通過學校專業課、公選課以及專題講座;通過自己看書獲取理財知識的學生比例最少。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學校的圖書和閱覽室的期刊更新速度慢、書籍不全、入庫時間較長、找不到需要的圖書和期刊。學生可以積極從各方面吸取理財方面的知識,對未來進行有效的規劃。
篇6
【關鍵詞】理財 教育
一、大學生開展理財教育的必要性
1.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
“月初寬裕,月底拮據”幾乎成了大學生生活中一種普遍的現象,雖然這其中有部分大學生沒負擔、家庭供給有保障的原因,但對自己可獨立支配的這部分花費,無法做到科學合理的安排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大學里這樣的課程很少甚至沒有,家長又不在身邊,輔導員也不會事無巨細的去管,在經濟方面同學的交流也不是很多,理財只能靠自己在生活中去悟。由此可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從短期效果看是養成學生不亂花錢的習慣,從長遠來看,將有利于學生及早形成獨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發達、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2.促進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在現代生活中,理財能力已被視為生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社會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直接關系到人的發展和一生的幸福。具備一定的理財能力就要求理財者必須具備良好的管理能力、溝通能力、決策能力、規劃能力、計算能力等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在大學生具備了較高的文化素質、專業知識與技能教育的基礎上,開展理財教育,可以促進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3.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所謂創新能力就是人們產生新認識、新思想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這種能力的獲得,僅靠專業知識的學習,遠遠不夠。在理財教育與實踐中,讓學生獨立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智慧,啟迪學生突破傳統的分析范式,增強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效率,看到自己的力量,可以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動力。
21世紀的社會是知識經濟社會。懂科學、會管理、善理財是發展經濟的基礎。財商已成為繼智商、情商之后又一被廣泛認同的現代社會人的基本素質之一。大學生學會理財與大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一樣重要,應該成為大學生的一個生存必備的技能。探尋大學生理財教育體系構建,提高大學生的“財商”,使他們在具備較高的文化、科學和道德修養的基礎上,學會對“金錢”進行經營管理,使個人和家庭財務處于最佳運行狀態,提高生活品位和質量,可以使大學生受益無窮。
財商的形成與培養、提高,既取決于一個人的先天稟賦,更依賴于其后天的教育培訓。因此,高等教育在注重專業技能的教育與培訓的同時,也應留有一定的時間來充實學生的理財知識,培養他們的理財技能。
二、構建大學生理財教育體系
1.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
理財首先是一種觀念。人們改變命運的行動都是由思想發出的,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改變命運。當一個人用科學的理財觀念來規劃人生時,他的生活方式甚至人生命運都將發生改變。當前在大學大多存在著理財觀念的誤區。只有走出這些觀念上的誤區,才是搞好理財的前提。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姚儉建教授提出:“中國青少年理財教育應包括三個基本方面:理財價值觀的教育;理財基本知識的傳授;理財基本技能的培養。”可見,在個人理財教育中,首要的是進行理財價值觀的教育。
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理財是對個人的資產進行合理配置的一項活動,是一項長期的人生財務規劃。專業的理財規劃包括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教育規劃、風險管理和保險規劃、稅收籌劃、投資規劃、退休養老規劃、財產分配與傳承八方面的內容。生活中的每一筆消費支出都可以用科學、合理的理財原理進行規劃。
2.借鑒外國經驗,結合我國國情,按照科學的理論,確定理財教育的內容。
在美國,理財教育的方式是清晰地依據少兒生理和心理的自然發展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教授理財知識。孩子3歲時,能辨認硬幣和紙幣;4歲時,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錢,認識到收入無法把全部商品買完,學會選擇商品;照此循序漸進,到17歲孩子能比較各種儲蓄和投資方式的風險和回報,比較年利率,以便決定把錢存在哪里,從誰那里借錢,嘗試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以及商務、打工等賺錢實踐。與此同時,還注意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使他們懂得勞動創造財富的道理,從而知道賺錢的正當途徑。
進入大學之后,學校也非常重視對大學生的理財教育,美國很多大學開設了理財課,內容涉及財務預算,信用卡管理和其他理財基礎知識。另外,金融公司也會偶爾來校園為學生上理財課。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詹姆斯?菲爾德對美國大學生理財規劃提出了專門的“1+1+1”模式。該模式為:學會貸款、學會兼職、學會投資。在美國,大學生學習進入股市和債券市場比較常見,不過大多數學生不會整天泡股市,而是通過買基金等方式來學習理財。
根據這些國家的經驗我們可以知道,對于構建我國大學生的理財教育內容體系也應該具有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教育方式。
(1)將《個人理財》課程,作為大學生選修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了解必要的理財常識,為大學生活及其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不定期地請有關金融行業的專家給學生作有關的講座,介紹一些最新的金融產品及其在理財活動中的應用,介紹一些先進的理財理念、理財方法,使學生能夠有機會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使學生在學生時代及走向社會的理財活動能夠與時代同步。
(3)適當進行投資性理財實踐。大學生在安排好生活理財的同時,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大學生,可以適當進行一些真正的“投資”―――如股票、基金定投等。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從實踐中掌握理財的規律和真諦。
3.充分利各種傳播媒介,創造理財氛圍。
創設理財協會,充分發揮理財協會及其他社團的作用,使大學生積極參與到理財教育活動中來。
參考文獻
[1] 李洪偉,高化文.理財技巧[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6.
篇7
時代飛速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在此形勢下,面對社會和市場對人才日益更新的要求,高校對當代大學生的培養模式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而不斷進行改革創新。為了探究大學生所需金融知識,推進大學生的理財教育,河北經貿大學金融學院科研小組面向省內外高校進行了“大學生所需金融知識”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針對大學生金融知識的需求,調查了有關股票證券、創業貸款、助學貸款、學生信用卡、留學貸款等方面金融知識的需求情況;本次調查的目的是通過調研大學生對金融知識的需求,推進現有高校金融理財教育,并提出相關建議。
本次調查問卷共計500份,主要針對省內外72所高校大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收回問卷共計478份,有效問卷420份(其中河北經貿大學173份,省內外其他院校247份),無效問卷38份,空白問卷20份,問卷有效率為87.87%。
一、大學生金融知識需求現狀
(一)不同性別、專業和年級的大學生對金融知識的需求情況
本次調查男生占70.7%,女生占29.3%;年級選項大一占18.6%,大二占43%,大三占27.4%,大四占11%;專業選項文科生占57.6%,理工科生占41.4%,體育藝術類生占1%。總體來看,大學生對金融知識的需求情況有很大不同,有強烈需求的占24%,有比較強烈需求的占34.5%,需求不大的占39%,沒有需求的僅占2.4%。
通過統計分析發現,不同性別、專業和年級的大學生對金融知識的需求情況有顯著差別,為了研究這種差別的具體情況,我們用spss20.0軟件的相關分析進行了具體研究(見表1)。通過研究發現:專業和金融知識的需求呈顯著負相關,即文科對金融知識需求最強烈,理工科次之,體育藝術類學生最缺乏需求。年級與金融知識的需求呈顯著正相關,即大一的學生對金融知識的需求最缺乏,隨著年級的增長,大學生對金融知識的需求逐漸增加,大四對金融知識的需求最強烈。而性別與金融知識的需求相關性不顯著。
(二)大學生金融知識的來源渠道
對于大學生金融知識的來源渠道,我們設定了網絡媒體、學校教科書、報紙雜志、證券公司宣傳、專家講座、親戚朋友、其他等七個選項,結果如表2所示。
可見,網絡媒體和報紙雜志是非金融專業大學生金融知識的主要來源渠道,從學校教科書獲得金融知識的不到調查人數的兩成。
(三)大學生自認為將來會需要的金融知識
對于自認為將來會需要的金融知識,調查顯示,個人理財類(包括證券投資)占主導地位(占比51.42%),其余依次是實業投資(占比16.19%)和保險類知識(15.24%)。金融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力日益增加,普及金融知識,增進在校大學生對金融產品的認知和了解已成為大學生步入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在校大學生目前金融知識的需求
針對在校大學生目前金融知識的需求,調查顯示,理財(包括證券投資)知識需求占比較大(33.81%),其次是創業貸款(19.05%),這跟大學生創業需求程度有關,大學生信用卡需求占一定比例(18.57%),在某種意義上也屬于理財需求。留學貸款(10.24%)和助學貸款(9.05%)知識的需求相對比例較小。
對股票債券等有需求的在校大學生中,對于相關知識比較了解的僅占13.38%,僅限教材知識的占24.65%;對創業貸款知識有需求的在校大學生中,目前有自行創業打算的只有27.54%,而為以后創業儲備相關知識的占到絕大部分;對助學貸款知識有需求的在校大學生中,對助學貸款相當了解和比較了解的占到55.27%;對學生信用卡知識有需求的在校大學生中,很有需求或有較大需求的占到73.07%,而對學生信用卡了解程度看,相當或比較了解的僅占32.05%,吸引學生辦理信用卡的因素依次是購物分期付款(33.33%)、消費透支(19.23%)、消費積分(17.95%);對留學貸款知識有需求的在校大學生中,有留學打算的占到95.35%,對留學方面的金融知識比較了解的占62.79%,留學時很有可能會選擇留學貸款的占到95.35%,留學時一定或很有可能會選擇留學保險的僅占13.95%。
二、大學生金融知識需求與供給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金融知識需求分析
從調查中可以發現,在校大學生對金融知識有需求的占到半數以上,尤其是對個人理財類(證券投資等)和創業貸款的金融知識需求比例較大。證券投資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講并不陌生,尤其是財經類院校的大學生對證券投資都報以好奇和投機的心理,所以,很多學生最初都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涉足股票投資,由于受到部分學生炒股賺錢示范效應的影響,加之從眾心理嚴重,不少大學生也隨之加入到炒股大軍中來,這一現象在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財經類高校比較普遍。
大學生對創業貸款知識的需求可以說是大學生尋求就業出路的基石。近些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迅速增加,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種種原因造成就業需求與市場供給的矛盾突出,高校創立了自己的創業園,為學生創業提供支持。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影響著一代大學畢業生的畢業選擇。但是,本次問卷調查發現,69.62%的大學生認為創業需要依靠貸款資金。所以,大學生創業貸款知識的需求是比較迫切的。
(二)大學生金融知識供給分析
我們通過查閱石家莊地區幾所高校的教學計劃,發現當前大部分學校尚未開設理財教育等相關課程,開設了理財課程的院校也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理財課程真正得以開花結果的寥寥無幾。通過調查還發現,教育部和地方高校在大學生理財教育的方式、內容和評價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大多數高校都忽略了大學生理財教育,只是開設幾次講座,并未真正達到理財教育的目的。
在開設了理財課程的院校中,大學生理財教育課程設置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高校缺乏培養大學生理財素質的觀念。當前,理財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校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各高校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展了有意義的理財教育嘗試,但是,零星支離、實施過程單一化的理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無法推動大學生理財教育的深入。理財課程設置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把大學生理財素質培養放到應有的位置。我國高校的理財教育仍然處在起步階段,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二是大學生理財教育的內容和方式過于單調和死板。理財課程中講述的內容多為宏觀的投資理財,微觀的個人理財內容涉及較少。教師常常是理論說教多,實際操作少,大多數是在口頭上的理財理論,而真正具有說服力的理財實際操作微乎其微,這必然導致大學生理財意識滯后和缺乏理財實踐,不可能學以致用。
三、對高校理財教育的建議
大學時代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理財教育對于社會發展和大學生個人發展都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大學需要開設理財公共選修課,普及金融知識和培養理財能力。
(一)針對不同學科類別,制定理財類選修課程
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高校應當根據不同學科類別,制定差異化的理財類選修課程,構建文理交叉、互相滲透、專業口徑全方位覆蓋的課程體系。金融知識具有較多的數理知識,對于理工科院校學生來講,運用基本的數理統計知識進行理財、投資、貸款計算不成問題,但對于文史類學生來講,涉及到專業公式、模型等就會稍顯吃力。對此,建議院校在開展金融知識課程時,針對不同學科類別學生,開展不同類型的理財課程,注重文理交叉有針對性地展開理財教學,理工類學生側重投資理財的收益計算、風險分析等,文史類學生可以側重理財管理技能等。
(二)循序漸進,注重課程連貫性
從調查研究發現,年級越高的大學生對理財知識越感興趣。因此,課程開設時間應從大學一年級開始,這一階段是進行理財意識和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理財教育課程的內容可以從在校大學生身邊的金融需求入手,采取生動活潑、形式多樣、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培養理財素質。先教學生制作個人收支平衡表,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收支平衡。然后從小額儲蓄、學生信用卡、助學貸款、股票投資等實際操作逐步推進理財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理財觀念,增強自立感和責任感。進入二年級再開設理財基礎理論知識,如理財規劃原理、金融基礎、稅務基礎、保險基礎和理財法律等,可讓學生對當今比較熱門的理財方式有常識性的了解。到三四年級時,可以逐步開設理財實務性課程,做到學以致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隨著年級的提升,大學生應該逐步學習較為專業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課程的連貫性,循序漸進,這樣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注重實踐教育,提高理財技能
篇8
[關鍵詞] 大學生個人理財消費道德
一、當代大學生開展個人理財教育和消費道德引導的必要性
1.大學生的諸多不良消費行為發人深思
大學生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是中國“應試”教育的勝出者,有“天之驕子”的美稱。但是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辨別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沒有穩定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判斷。應該說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還是理性地、有計劃地在消費,但是也有不少大學生的不良消費行為值得重視,比如:盲目消費、攀比消費、浪費消費以及消費高科技化等,這些不良消費行為很多是因為大學生的消費欲望沖動和浮躁心理而導致的。不良消費行為嚴重阻礙大學生思想道德的正常發展,造成大學生人生理想的失落和人格缺陷,致使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的滋生,導致大學生道德滑坡和法紀淡漠。
2.大學生不良消費行為凸現我國理財教育的匱乏
(1)中國傳統觀念的束縛導致大學生缺乏合乎社會規范的理財教育。
中國的傳統觀念是“君子言義,小人言利”。古代王安石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時,反對變法的人說王安石是小人,因為他口口聲聲說要理財、要聚財。反對派搬出了孔子的語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義利之辯就是君子小人之辯,言義者就是君子,重利者必是小人。所以,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談錢色變”,自己的言行舉止離金錢越遠越好。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時,也就有意識地讓他們遠離金錢,以為這樣就可以培養孩子高尚的人格。但是這種逃避的態度并沒有起到純潔孩子心靈的效果,大學生表現出的種種炫耀消費、攀比消費、戀愛消費、人情消費等現象,正好和家長的初衷相反。
(2)“應試”教育盛行,忽略了理財等基本生存技能的培養。
自從中國1978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應試”教育愈演愈烈。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大家都忙著應付考試,要不然家庭將為之付出高額的“擇校費”。一旦“晉級”成功,家長往往是各式各樣的物質獎勵,大學生的高消費行為也多源于此。在這種情形下,大學生一旦踏入社會將很不適應。“月光族”就說明這個問題,沒有理財觀念學生很難適應社會,更難取得成功。
(3)我國的基礎教育不太注重實用性,與世界上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理財教育相當落后,對少年兒童來說幾乎是一片空白。
和中國的理財教育相比,美國的理財教育積累了成功的經驗。他們的教育方式方法清晰地依據少兒生理和心理的自然發展規律,體現出取材生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鮮明特點。3歲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4歲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美分,到把認識的商品買回家。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知道錢是怎么來的。照此循序漸進,直到17歲能比較各種儲蓄和投資方式的風險和回報,比較年利率,以便決定把錢存在哪里,從誰那里借錢。嘗試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以及商務、打工等賺錢實踐。與此同時,還注意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使他們懂得勞動創造財富的道理,從而知道賺錢的正當途徑。這種教育更為重要,因為沒有這種教育,孩子就不會明白財富與勞動之間的關系,就有可能只會花錢而不知道錢從何來,甚至會以不正當手段去撈取金錢。
3.把大學生個人理財教育和消費道德引導結合起來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姚儉建教授提出:“中國青少年理財教育應包括三個基本方面:理財價值觀的教育,涉及對金錢、人生意義的正確理解和價值認同;理財基本知識的傳授,包括經濟金融常識及個人家庭理財技能和方式;理財基本技能的培養。”可見,在個人理財教育中,首要的是進行理財價值觀的教育,這說明理財教育也是一種道德素質教育,應該在開展個人理財教育的同時,積極開展消費道德的引導。
消費道德是指人們在消費中形成的指導人們消費活動、調整人際消費關系的行為規范總和。一定的科學文化素質、正確的消費觀念以及良好的消費道德意識并非消費者與生俱有,它往往需要適當的途徑從外界對消費者施加影響和引導。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正處在人生觀形成和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年齡階段,樂于接受各種新的消費觀念、消費方式,喜歡追趕消費潮流。然而,我國高校長期忽視消費教育,消費教育始終未能走進大學課堂,針對大學生的消費教育理論研究嚴重滯后。因此,加強高校消費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當代大學生個人理財教育和消費道德引導的目標和內容
1.認識金錢
如果理財教育僅僅是教會用金錢來衡量一切的話,那就不是真正的理財教育,而是拜金主義的教育。通過理財教育要認識到金錢本身是中性的,雖然金錢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金錢本身并不帶有任何價值色彩;金錢也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如何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是擁有健康人生的必要條件。對理財教育的重視,并不意味著裸的追求金錢,人們缺少的不是金錢而是觀念;金錢不等于富足,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在人格上建立起巨大的財富,有了這個資本,才能建立起金錢的財富,應該體會到財富的心理根源,而不是只看到紙幣。
2.學會攢錢
智者常常能夠儲存好的東西,而愚者則揮霍所擁有的一切。通過理財教育要使學生明白:他們所掙的錢不是泉水,可以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如果不注意積蓄,就顯示不出它的力量。同時,鼓勵學生打工并不在于增加家庭收入,而在于在打工過程中能夠學到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在打工過程中還可以加深對金錢的認識,明白金錢并不僅僅是能夠買到東西的一種物質,還意味著勞動、付出和收獲。這樣的認識對于理財教育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但是,在儲蓄教育的同時,有一點必須加以提醒,儲蓄只是起到攢錢的作用,不能指望儲蓄能夠致富。長期而言,儲蓄的收益率很難戰勝通貨膨脹。所以,致富不能依賴“積少成多”的儲蓄途徑,而是要靠具有“幾何級數、加速成長”的復利效果的投資。
3.讓錢增值
通貨膨脹無處不在,金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貶值,而且貶值的幅度遠遠高于存進銀行所獲的利息。因此,以為把錢存進銀行就能夠高枕無憂是錯誤的。為了保障在通貨膨脹之下減低金錢貶值所帶來的損失,投資計劃更加顯得重要。投資的收獲是金錢和心理的雙重收獲,投資者在理性地權衡風險與收獲的關系后,犧牲目前的一些利益以在將來獲得更大的利益。
4.理財素質
理財道德和素質的培養決定受教育者將來能否獲得金錢以及能否通過正確的途徑獲得金錢。第一,理財教育不可忽視誠實,這決定受教育者一生的金錢觀是否正確。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到現在,對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和生命線這樣一個觀念的認識依然非常淡漠。信用觀念的培養,是理財教育與品德養成共同關注的人的重要素質,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第二,理財教育應重視勤儉教育,財富是在不斷努力創造和精打細算的基礎上逐漸積聚起來的。通過理財教育創立一種節約消費的準則,讓金錢道德化。第三,理財教育要注重樂于助人,也就是把自己的財富無私捐助給需要的人。通過理財教育,受教育者不僅要學會積極創造財富,還要在自己創業過程中不斷給予別人幫助,尤其是那些在社會中處于劣勢的人。此外,理財素質的教育還包括:強烈的服務意識、獨立性、遠大的理想、堅忍不拔的毅力、積極的心態和克制沖動學會忍耐等等。
5.消費道德
高校消費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有道德的消費者”。對大學生來說,做一個“有道德的消費者”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素質:第一,具有價值判斷能力,即對消費品對人的生存和發展的作用做出理性判斷。第二,具有對支付水平的分析能力,根據自己的支付能力有計劃、合理地進行消費,盡可能減少家庭的經濟負擔。第三,具有自主性,在商業廣告的誘惑面前,不盲目跟隨,不盲目攀比。第四,具有相應的社會責任感,對自身消費行為對自然環境和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產生的后果有充分的認識,以此明確一個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即在消費過程中是否會造成資源浪費,是否會破壞自然環境,是否會產生不良的社會后果,是否對人的全面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6.創業致富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作者羅伯特?T?清崎認為做企業主掙錢是最明智的。許多學生在學校成績很好,尋找到了高薪工作,但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讓錢為他們工作,結果為錢辛苦工作并陷入長期債務。在生活中,許多擁有碩士或者博士學位的人同樣陷入財務危機。在中國,對許多出生在計劃經濟時代的父母來說,他們依靠國家和單位生存已經習慣了,社會的發展要求改變這種觀念。
大學生理財教育應傳授的創業基本素質包括:第一,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對一個人的創業歷程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比單純的賺錢還重要;第二,一個人很喜歡自己的工作,那就全心投入,以期獲得更大的發展。如果一個人在畢業的時候隨意找一份工作,缺乏興趣和熱情,工作經常完成得不好或者沒有完成,這樣就更談不上創業了;第三,運籌能力,人生的機會是很多的,關鍵是能否抓住,在面對種種機會時,做出怎樣的選擇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此外,創業的基本素質還包括冒險精神、善于溝通、發揮創造力等等。
三、開展大學生個人理財教育和消費道德引導的合理途徑
1.延伸課堂教育
課堂教育是大學生獲取知識和接受思想的主要渠道,目前高校開設的必修課和選修課中有不少都屬于經濟類課程。對于大多數非經濟類專業學生來說,由于經濟學基礎薄弱、社會閱歷匱乏,經濟學知識接受起來很困難。高校教師在給學生講授經濟學知識的時候,要由淺入深、循循善誘,結合身邊的各種經濟現象,適當地用具體事例講解理財知識,這樣學生才能領會并且學以致用。同時,教師在開展理財教育的同時,自己也要接受新觀念、新思想,要首先說服自己,這樣才能達到預計效果。
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是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專門課程,也是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將消費道德教育的內容納入到思想道德修養課中,既可以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修養課的主陣地進行消費道德教育,使消費道德教育有了正規的渠道和途徑。又能將消費道德教育與大學生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密切相聯,強化教學的針對性。
2.豐富課外教育
大學生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各類社團、各種組織活動多種多樣,通過這些課外活動,也是開展大學生理財知識和消費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可以開展以“大學生如何科學理財”為主題的班團活動,以“如何看待校園浪費現象”為主題的征文或演講比賽,舉行“大學生創業理財”大賽,舉辦自立自強的優秀大學生事跡報告會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將理財知識和消費道德的教育貫穿其中,從而在大學校園中形成一種崇尚勤儉理財、抵制不良消費的好風氣。
3.開設新課教育
目前高校每年都新開設選修課,《理財學》、《創業常識》、《消費經濟學》、《消費倫理學》這些課程既有一定的知識性又有實用性,應該是受到學生歡迎的。可以通過這些選修課的開設,系統地向學生介紹個人理財和消費道德的理論知識,全面提升學生對個人理財和消費道德的理論認識。
篇9
關鍵詞:投資理財;大學生;特性分析;風險預測
中圖分類號:F83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5-0-01
一、我國投資理財市場
1.投資理財的必要性。所謂理財,即管錢,是對自己所擁有的現金流量及風險的管理。這里所說的投資理財,是指主動的理財,是投資意識與風險承擔意識并重的理財模式。
在金融業日趨市場化的今天,個人投資理財日益火熱,其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對個人來講,投資理財可以改善個人及家庭財務狀況,提高生活質量。金錢,是生存之根本。成功的個人理財,節制不必要的消費,預算未來開支,在節流的前提下開源,以錢生錢,以閑置資本為個人創造利潤,從而提升個人生活品質。其二,對社會而言,可以通過投資理財將私人閑置資本集中起來,是社會融資的關鍵環節,有利于社會再生產。個人通過購買金融產品的行為,將資金回流于生產領域,保證了生產部門資金的循環,促進再生產。
2.市場現狀。目前,我國理財市場中,金融業的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割據并立,紛紛推出多種理財產品,如:銀行業中的基金、債券,壽康人壽推出的e愛家長期綜合保障計劃等,但是綜合看來,我國專業理財人員缺乏、理財產品單一。縱觀理財市場,多數為職場人士提供投資理財渠道,工商銀行也曾推出一系列針對兒童的理財產品,卻鮮有機構推出專門針對大學生的投資理財項目。
二、大學生投資現狀
1.有投資基礎 。大學生作為一群特殊的社會群體,是投資理財強大的潛在客戶。他們有思想、有獨立的行為能力,以家庭供給為主導的資金更是具有穩定性的特點。再者,大學生群體也有通過兼職、獎學金等多方面的融資渠道,為大學生的投資理財提供了穩定且具有彈性的資金基礎。
2.有投資意愿。作為有思想、有獨立行為能力、有資金使用的自和決定權的特殊的社會群體,大學生對投資理財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然而,不少大學生因為缺少對投資理財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正確的認識,加之市場上針對大學生的理財產品十分有限,使得他們盲目跟風、急功近利,造成了精神、財富的雙重損失。
二、大學生投資理財分析
1.投資理財特性分析。大學生是投資理財市場上的一群特殊客戶群體,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有較為穩定的理財資金,主要以家庭生活供給為主導,輔之兼職、獎學金等額外收入,但是,大學生很難實現財務上的獨立;其二,有一定的知識為基礎,是受到過高等教育的群體,恰恰由于資金數量有限,對于投資理財表現出極強的穩健性偏好;其三,大學生的投資理財意識仍處于萌芽階段,理財產品的可選擇性小,在投資理財市場上,極少有專門針對大學生的理財產品,需求與供給嚴重失衡。
2.投資理財重要性分析。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投資理財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說來,首先,可以減輕家庭財務負擔,以錢生錢。在校大學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于農民家庭、工薪家庭,盡早學會投資理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輕父母負擔;其次,可以提高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節流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開源;最后,可以更早的適應社會生存法則,大學生雖說是投資理財的起步階段,但也是黃金階段,美國理財專家康寧漢說,“不能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即使擁有博士學位,也難以擺脫貧窮”。
3.投資理財存在的問題。雖說大學生是投資理財市場最為廣泛的潛在客戶,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在大學生投資理財中,存在諸多顯著的問題,如:經驗欠缺、盲目跟風、急功近利、選擇產品單一、投資理財意識淡薄、缺乏專業知識指導等,處于萌芽期的大學生投資理財市場任重而道遠。
4.投資理財建議 。提高大學生投資理財意識和能力,已經成為學校和社會的共識。針對上述大學生理財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從個人角度:(1)學習專業的理財知識,全面了解理財工具,用知識指導實踐;(2)加強經驗交流,多從父母、老師、同學積累經驗,開闊眼界,補己之短;(3)設立合理的理財計劃,脫離“月光族”,從練習理小財,培養將來理大財;(4)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切忌跟風、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投資有風險,要以穩健為先。從社會角度:(1)改善外部投資環境,做大市場規模,提供更多的、以大學生群體為主要客戶的投資理財產品;(2)完善理財業務的法律框架,糾正不正當的競爭行為,同時,嚴格要求各理財產品在宣傳中做好風險提示,以保證理財產品的健康發展和經濟市場的穩定。
四、總結
個人投資理財在資產的保值增值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大學生這一特殊的客戶群體,必須學會正確的、合理的投資理財,才能適應社會生存法則。索羅斯說,“今天的市場正在被許多沒有經歷過熊市的年輕人主導”,作為未來的投資理財主體,大學生必須在大學這一黃金時期,努力學習理財知識,樹立正確理財觀念,勤儉節約,穩健當先,合理規劃,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同時伴有長期的努力,要知道,投資理財并非一夜暴富,“反蝕把米”的大有人在。當然,大學生投資理財的方式有很多,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項目,“膽”和“識”著實缺一不可。大學生投資理財能為今后的理財道路積累經驗,對樹立正確的投資意識、人生價值觀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丁肇文,熊焱.三成大學生拿父母錢投資理財,15%大學生投資股票[N].北京晚報,2007.
[2]柯寶紅,王珍義,李瑾.大學生投資理財方式研究――基于武漢高校的實證[J].經濟研究導刊,2010(24).
[3]李志軍.高校學生如何理財[J].西部論叢,2004(8).
[4]王文勝.個人理財的定位與誤區[J].現代商業銀行,2005(1).
篇10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理財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2-0-01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我國需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高職院校是我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環節,其擔負著培養優秀人才的重任。會計專業是高職院校中的重要專業,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高素質會計人才,在我國經濟發展轉型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該緊隨時代的步伐,找準定位,積極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會計學生理財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對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理財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一、培養會計專業學生理財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期,目前,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其中中小企業的數量和實力越來越大。受到市場競爭的影響,中小企業開始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來加強對自身的管理,尤其是對企業財務的管理。而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觀念也發生了改變,過去僅僅重視對資產進行計價等工作,如今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更加重視對企業的目標進行分析,對企業發展進行控制等長遠目標上。在這種情況下,會計專業人才也需要進行適當的改變,一方面應該努力掌握會計工作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更要讓自己更好地分析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環境,掌握豐富的理財知識,從而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支持。正因為如此,高職會計專業在培養學生時應該緊隨時代的發展,重視培養學生對會計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重視提升學生的理財能力。只有這樣,會計專業學生才能更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在理財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
高職會計專業對于學生理財能力的培養還并不完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沒有形成很好地理財能力,這就對其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具體說來,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在理財方面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缺乏必要的理財意識。學生并沒有形成一個清晰的理財認知,往往會認為理財與自己并無聯系,只有那些資產眾多的人才是應該理財的。絕大部分人對理財的認識存在偏差,認為理財就是去投資、買股票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根本無法形成必要的理財思想。
(二)對消費沒有計劃性。學生在消費時并沒有形成一個有效的計劃,往往是隨心所欲地消費。大部分學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花銷究竟在哪里,這就造成了月初大手大腳,月末手頭緊巴巴的情況出現,這對培養學生理財能力是個極大的阻礙。
(三)學生的消費結構不科學。目前,學生的消費構成非常不科學,大部分學生的消費都應用在了伙食費以及日用生活品等基礎性消費上,且這部分消費占著大部分,讓人驚訝的是,學生用在學習方面的消費竟然在消費構成比中是最低的。另外,一些學生為戀愛的花費也是相當大的,如請客吃飯、買衣服、購買化妝品等。由此可知,大多數高職學生根本沒有形成一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對待消費較為隨意,沒有形成合理的消費結構。最重要的是,在學習方面的投入太少,這對自身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理財能力策略分析
基于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在理財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考慮到我國對會計人才的要求,在新時期下,高職院校培養會計專業人才的理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具體說來,高職院校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一)充分利用社會實踐,努力激發學生的理財動力。高職學生思維活躍但持久性差,為此,應該將理財從課堂內延伸到了課堂外,將班上學生以班團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為核心組織成志愿者小組,定期輪換到學院附近的各種組織進行社會實踐。利用開展勤工儉學的機會,使學生對錢的來之不易、父母的辛苦和父母的良苦用心有一個長期的心靈體驗,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良理財方式,堅定不移地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和保持良好的理財習慣。
(二)積極貫徹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高職會計教育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堅持“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適應時代信息化和企業管理現代化需要,重視會計實務操作及電算化操作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理財、稅務處理能力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會計理論與會計應用相結合、會計改革與會計發展相結合,注重素質教育,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加強實踐課教學,增強學生的實務操作與動手能力。
(三)整合課程知識。提升理財綜合能力。理財能力的培養不是一門課程就能解決的事情,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應該有意識地捕捉各門課程中有關理財知識的內容,并能進行分析、分類、綜合,進一步對知識重新組織,將理財知識系統化。在財務會計教學中,適時地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以分析、整理,并指出本課程與其他課程如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等的聯系,讓學生將理財能力的培養融入日常的各項學習生活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財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應該認清楚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的任務是努力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人才。在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培養時,重視積極貫徹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努力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更加重視對其理財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余志芳,涂淑娟.論大學生理財能力的培養[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7).
[2]張淑云.大學生理財現狀及培養策略[J].財會通訊:綜合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