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課程特色范文
時間:2023-11-27 17:32: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體育課程特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院歷經十六年的發展和積累,辦學理念有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最近學院提出了“創建特色學院”的辦學目標,各學科都在圍繞“特色建設”努力開展工作,促使大學公共體育課程的特色建設也加快了步伐,幾年來,我院在體育教學、體育競賽、硬件設施及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勇于實踐,不斷探索,在“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原則下,根據學院發展的整體思路,創建出屬于自己的大學體育課程特色。
一、我院大學公共體育課程的特色建設
(一)課程定位
本課程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為指導,堅持“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原則,遵循學校體育教授的體育知識技能服從于當前社會條件下大眾參與體育鍛煉和運動休閑的重要內容的指導方針,以滿足大學生健身為目的,服務于社會體育,這也符合我們國家由體育競技強國向體育健身強國轉變的戰略調整方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結合我院的場地、設施條件,選擇普及面廣、安全性強、能滿足學生健身需求的有特色的教學項目。
高校體育課程既是一個人學校體育的終點,又是一個人成為社會體育一分子的起點,我們作為高校體育教師肩負著為社會體育發展培養中堅和骨干的重任,大學階段不僅要強健學生的身體素質,更要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使其具有完善的人格,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建設人才奠定堅實的身心基礎,要培養學生具備社會需要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其走進社會后仍能持續參與體育活動,成為身心健康的社會公民和家庭成員奠定可持續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著眼于大學生身心可持續發展,著眼于和社會體育有機銜接,培養學生長遠的、可持續的健身能力,養成終身體育習慣。
(二)教學目標
大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生事物快,閑暇時間相對充裕,通過體育教學,努力使學生掌握兩到三項運動技能,使其至少在一個項目上形成體育愛好,進而養成自覺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加強科學的健身理論教學,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和體育衛生保健常識,能夠結合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素質狀態制定科學的健身計劃,奠定堅實的科學體育健身的理論基礎,會參與多種形式的健身項目,養成終身體育習慣,最關鍵是要引導學生激發自己內在的參與體育鍛煉的需求,內因才是起決定性的因素。
(三)特色教學
1.開設有特色的運動項目進行教學,緊跟大眾健身發展的前沿,針對男女生不同的體育興趣和健身需求,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比如深受女生們喜愛的NIKE炫舞,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有氧健身操課程可以開展,如廣場舞、尊巴舞、有氧拉丁健身舞等,而不再是僅僅教授一些健美操規定套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自覺地參與健身。當然,每年搞一兩次大型的炫舞活動只能起一個推動普及的作用,雖然也通過課堂教學進行了普及,但真正的目標應該是象廣場舞那樣形成一個經常自發開展鍛煉的常態,一周有三到四次,每次大概一小時的組織鍛煉,并且定期都有內容的不斷更新,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健身氛圍,達到健身目的,同時促進教學相長。
繼續通過課堂教學推廣普及極限飛盤項目教學,此項目是在國內剛剛興起的運動項目,才進行兩個學期的推廣教學,便已經深受一部分男生的喜愛,通過已經舉行的兩次極限飛盤比賽來看,我們發現學生的不同運動興趣點,很有一部分同學平時對籃球、足球不感興趣,根本玩不好,但是玩極限飛盤卻上手很快,找到了運動的自信心和運動特長,在課余時間也能自覺出來運動健身。我們希望通過二――三年的推廣教學不斷總結,先解決學生的技術問題,再解決戰術打法的問題,然后把比賽形式再拓寬,比如:飛盤擲遠賽、擲準賽、勇氣賽、花式飛盤賽、高爾夫飛盤賽等,逐步形成特色,最終達到使學生像經常打籃球、踢足球那樣自覺組織參與飛盤運動的鍛煉習慣。
另外今年新來的體育教師是體育養生專業,我們也計劃把更多的導引養生功法引入課堂,滿足不同學生的體育興趣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養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針對大學生群體,很多人對體育養生還帶有偏見,認為那是老年人的專利運動項目,不適合自己,其實適度運動才真正有利于改善生命質量,動靜結合才是養生之道,而不是年輕人喜歡的劇烈運動,社會上的養生功法名目繁多,良莠不齊,我們也希望通過體育養生課程的開展,傳授規范有效的養生功法,拓展學生的健身項目,滿足一部分體質本來就比較弱的學生健身需求,使他們增強體質,強健身心。
同時,也探索把更多的傳統體育項目逐步引入課堂,如跳繩、空竹、毽子等,這一類項目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又安全,趣味性也強,有著比較廣泛的群眾基礎,很多項目學生打小就玩過,只是現在這些傳統體育項目也與時俱進,玩的花樣更多了,如果真的想玩好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更需要有恒心和毅力,這樣不僅達到了健身效果,激發創新熱情,形成了運動特長,還找回了童年的樂趣。今后可以舉辦一些單項的挑戰極限賽,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找到實現自我價值、證明自己能力的途徑。
繼續加強集體項目的教學,如籃球、足球等項目,老的教學內容必須賦予新的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尊重這些團隊項目本身的特點和規律,以及學生處于業余階段的事實,更新教學理念,在加強最基本的、最實用的技術教學的基礎上,必須重點通過課堂的教W比賽去強化團隊協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全局觀,克服單打獨斗現象,教師要認真的參與到教學比賽中,對學生在技戰術運用方面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戰術意識的養成不是靠在戰術板上講講就可以解決的,必須通過加強課的小結來實現,首先要使每個人找到自己在場上的位置,然后清楚自己在這個位置上進攻和防守時的不同職責,知道如何與周圍的同伴協作,要樹立球隊的中場核心,強調對中場的控制,教師要用心的培養其自信心和開闊的視野,必須讓他得到全隊的認可,要通過課后小結使大家清楚地知道整節課的表現,不足在哪里,如何改進,整體比上次課有否進步,不能直接就宣布下課,真正達到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團隊協作的教學目的。
2.多舉行各單項的競賽,盡量突出集體項目的競賽,以賽促教,以賽促練,以賽帶動推廣,提高影響力,鼓勵走出去參加競賽和交流活動。畢竟年輕人都有好勝不服輸的個性,都希望表現出自己的特長。鼓勵學生以社團的形式加強對外體育交流參與競賽,重點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全局觀,培養學生樂觀向上、尊重對手、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格。
3.具體教學進度安排方面,突出最實用的基本技術,要圍繞運動項目本身的特點和規律,規范基礎動作,增加練習時間,變換練習方法,每節課不宜安排太多練習,重在掌握住,多開展課堂教學比賽,并以此促進學生對基本技術的重視,最終以培養團隊配合意識和大局觀念目標,引導學生不僅會參與鍛煉和比賽,還要使學生在戰術層面上會欣賞和評價高水平的比賽。
4.重視一些小眾運動項目的n外輔導。如健身房的健美鍛煉,我院的健身房規模不大但器械全面,足以滿足一般的健身練習,經過六年的帶動培養,從只有老師去練到現在已經有一批男生經常性的自覺進行健美訓練,人員比較分散,來自各個年級專業的都有,已經形成一個傳、幫、帶的良性循環,訓練自覺、刻苦,很多學生都收到了很好的訓練效果,人變得健壯有型了,更自信了,最重要的是真正養成了健身習慣,更有兩人畢業后到健身房做了健身教練,收入可觀,把自己的愛好發展成了很好的謀生手段。再如籃球社、舞蹈社和輪滑社等,學生都能自覺組織鍛煉,應進一步的加強支持和指導。
5.教學評價。體育成績的評定,以往的教學評價只是簡單的技術和體能指標,完全不能衡量學生一個學期的進步程度和學習態度,必須重視學術的課堂表現,重視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是促進學生加強鍛煉的一個壓力因素,必須嚴格執行。考勤與課堂表現占20%,身體素質占30%,課堂教學內容考核占50%,并且這部分成績里還包含10%-20%技術評定。
6.師資方面,要求一專多能,向全面教學型發展,根據學院的青年骨干教師提高計劃,鼓勵教師進修學習;加強現代科學健身理論的學習,向學生傳導正確的健身理念;在運動技能方面,每個人都要結合自身優勢,有計劃的學習一些新項目,盡力做到互補。
(四)教學科研
鼓勵老師們立足教學開展教學研究,在教學中發現問題,加以研究和解決,通過教學實踐去檢驗,實現從實踐到理論,再用教學實踐去驗證科研結論的良性循環,培養科研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力爭產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參加高層次的科研項目,以便更好的知帶教學和服務社會。
二、建議
1.加強信息化大數據管理,把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進行統計,便于通過大數據分析研究,為體育科研打下堅實的數據基礎。
2.盡量增設不同項目專長的體育老師。
3.盡快出臺科研獎勵辦法,提高老師進行教育科研的積極性。
4.增加室內運動場的建設。
5.完善體育器材管理,設立專門的器材保管人員,一是避免丟失,加強維護,二是為學生課外活動借器材提供方便。
6.大力支持學生創辦社團,為社團的發展提供資金、師資、場地、器材的支持。
【參考文獻】
篇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10)05―0073―04
在2002年我國頒布的新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指引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幾所一流大學走在體育教學改革的前列,是21世紀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先鋒隊。現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思路歸納并總結,希望對別的高校的體育課程改革有一個借鑒。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我國高等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現狀。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我國近幾年有關體育課程改革和國內幾所一流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方面的資料,全面了解體育課程改革研究現狀。
2.對比分析法。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及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進行對比分析。
二、國內一流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特色與創新
(一)北京大學體育課的特色
北京大學歷來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新的變革中,北大體育課程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時代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指導性文件,與時俱進,以培養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為核心,改革體育課程模式。在此背景下,北大體育教育率先提出了“完全開放式”的課程模式。
1.價值取向的個性化。
北大提出的“完全開放式”模式,給學生創造了開放的環境,讓學生擁有較大的自由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和自覺性。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設置內容、專業特點、個人愛好、個人需要來選擇學習內容,學生的價值觀有了良好的體現。課程時間設置也是開放的,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去安排體育課的時間。
2.目標達成的全面性。
共性原本存在于個性之中。北大體育課程總體體現高等學校體育所要求的五個領域目標,這種共性目標的實施并不影響一門課程所要達到的特定目標。其目標實現通過開展正規課程和非正規課程(體育節、體育運動競賽、大型體育活動、體育協會等)使學生的認知、情感、技能等得到全面發展。
3.開設小型化、課題化課程。
小型化和課題化課程是專門以某一個專題來解決特點、以滿足學生需要的課程。北大開設了全校任選課,基本上是以小型化、課題化課程開設的,比如足球比賽指導與欣賞、網球運動與欣賞、體育綜合素質訓練等。小型化、課題化課程的開發,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高效性,更能適合學生的發展和需求,更能體現學生的價值取向,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4.體育協會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體育協會是北大體育課程開放特征的重要體現,它完全根據學生自己的情況自覺參加,沒有任何強制性。它不僅滿足學生對運動的需要,更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和自由發展的空間,對學生終身體育有著關鍵的作用。
(二)清華大學體育課改的創新
清華大學的體育課以必修的形式貫穿本科教育全過程并逐步完善,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三自主分層教學”的體育課程模式構建。新課程模式構建的理念應從以下方面得到體現。
1.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關系。
清華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基點是在堅持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勇于創新、力求發展。一方面堅持取消陳舊過時、脫離實際(學生不喜歡、不認同、健身效益差和有悖于終身體育觀)的課程和內容。設置那些內容新穎、符合實際、學生歡迎、又利于終身體育觀確立的課程,同時能夠展現清華大學師資優勢、場地器材優勢、教育理念的優勢和體育傳統的優勢。另一方面,要吸取傳統教學中的成功部分,特別是要弘揚教師的敬業精神、責任心和耐心細致、循循善誘的為師之道。
2.處理好學生基礎發展與個性發展的關系。
我國高等教育尚處在發展不平衡的狀態,即使是清華大學,學生入學時的體育水平也相差很大,一部分同學的體育基礎打得并不扎實,更需要對這部分同學加強體育的基礎性發展。為此,清華大學在大學一年級時,開設了A、B、C三種類型的基礎課。在實現個性化需求方面,清華大學在體育課程中廣泛地開設了40多個項目,活動內容也出現多樣化、分層化。從體育模式構建來看,仍需要把基礎發展和個性發展兩者密切地結合起來。
3.處理好競技和亞競技的關系。
亞競技是清華大學在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提出的新理念,它在開展競技運動項目的體育課程中,降低競技技術的難度,降低運動負荷的難度,并進一步使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愉悅身心,促進身體鍛煉意識的形成,達到健身的目的。在體育課程中,包括“正規競技”和“亞競技”兩大系列,讓學生根據需要進行自主選擇。
4.處理好運動實踐與保健體育理論之間的關系。
清華大學的保健理論課分為兩個階段:一二年級共開設16課時,列入必修的范圍;三四年級開設單列的保健選修,供學生選擇。但是在處理好運動實踐和保健理論教學兩者關系的前提下,大學體育課程仍然是以身體練習作為主要特征,并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來實現課程的預定目標。
三、當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體育教學目標不清,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增強學生體質,一直作為學校體育的首要目標,但這一目標一直未能有效地指導其他體育教學目標的設立;實現這一目標所要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也不具體,很多時候體育教學只是讓學生活動活動而已,過分強調體育課內教學的作用。但實踐證明,只通過每周一次課的體育教學來增強體質是不現實的,提高運動技術已成為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但目標的達成度并不清晰。
(二)教學內容安排的無序性,影響課程的整體優化
對大學體育課程總體來講,缺乏遞進性和發展性,但對于大學體育課程中的某一單項來講,卻具有很強的階梯性。目前,多數學校還沒有脫離傳統的教學模式,甚至有的學校還按行政班方式授課,即使少數學校已采用了體育俱樂部形式授課,但在教學管理和評價體系中,未能將教學內容的安排有序化、階梯化,來引導鼓勵學生在自己特長項目中得到遞進和發展,使學生大學期間在1―2個運動項目中較系統地學習。最后兩年下來,學的還是體育的初級技術,既滿足不了學生對豐富運動文化的追求,也降低了大學體育課程的地位,影響了學生個性的需要和技術的發展,影響了課程的整體優化。
(三)“課內外一體化”的管理體制過于形式化,影響了鍛煉的效果
近年來,一些高校在探索和研究“課內外一體化”這一課題,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大多數研究還只是停留在理論上,還沒有得到實踐的檢驗。據調查訪問得知,有些學校已進行了一些實 驗和嘗試,但管理體制過于形式化,片面追求在教師輔導下的課外鍛煉,還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學生自主鍛煉的實施辦法;場地條件制約了課外活動的開展,還沒有找到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的管理辦法;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還只是限于幾個項目和部分學生,還沒有真正形成“課內外一體化”,還沒有建立統一的、規范的管理體系和激勵機制,影響了課外體育鍛煉的效果。
四、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策略
(一)盡快克服制約學校體育發展的因素
長期以來,思想觀念、師資、體育經費、場地、器材、教學質量不高等等因素制約了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這些問題如果不能盡快得到解決,那么,談體育課程改革是件很不現實的事情。因此,各級學校和廣大體育教師應努力盡快克服制約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不利因素,創造積極因素,促進我國學校體育跟上國內外教育改革的步伐,使改革不斷走向深入。
(二)牢固樹立“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改革指導思想
從國家到地方、從教育到體育,對學生健康的高度關注,使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必須牢固樹立“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
(三)優化課堂教學,深化課程改革
課程改革,課堂是主陣地。狠抓教學各個環節的優化,不斷改革課堂教學,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益”。充分發揮學校和教師的主體作用,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課程的整合,構建具有地區、學校和教師特色的多元化的體育課程模式,找到體育課程發展的不同定位,順應我國國情和學校與師生發展的需要。
(四)整體設計體育課程的目標與內容體系
只有從整體上設計體育課程目標與內容體系,處理好大、中、小學體育課程的銜接問題,避免大、中、小學教學內容重復,才能符合各個學齡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實現體育課程教育的整體連貫。
(五)開發體育校本文化特色
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課程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之一。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與國家對課程管理權力的下放,一些條件具備的學校紛紛著手編寫符合本校特點的教材。體育課程教材的編寫與選擇應用,是搞好課程建設的重要部分。教材內容應具有基礎性、健身性、人文性、科學性、實用性、時代性。
(六)轉變教師職能,提高教師素質
體育教師要從單一的課程實施者逐漸轉變為課程的開發者、實施者和評價者,教學的中心將由教師轉向學生,教師應采用研究性學習、探究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法教育學生,努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要創設一種輕松、融洽、信任的氛圍,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與幫助,成為教學研究型的育人家,教育、引導、幫助學生有效達成體育課程目標。
(七)體育課程資源的共享
各級學校要創造條件,努力開發利用校內、校外和信息化三類資源,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內現有的體育課程資源,同時加大校際之間、學校和社區之間的合作,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資源,使體育課程形式更加多樣,努力實現體育課程資源的共享。
(八)制定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科學評價體系
評價,既是課程改革中的一個熱點,又是一個難點。對體育課程評價應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建設等多種維度實施綜合評價,內容形式多樣,既注重過程,又注重結果,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領導評價、專家評價、教師評價、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多種方法綜合運用,實現評價內容的整體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結果的發展化,構建激勵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
篇3
體育運動自古以來就是一項鍛煉身體、陶冶情趣的活動。通過體育活動,可以大大增強人的身體機能,提高身體素質,從而有效抵御疾病、毒猛動植物的侵害,增強在自然環境中的生存能力。任何體育運動,開初都是人類適應當地自然環境的產物,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下,會形成不同的體育運動。比如,山區可發展爬山、攀巖等運動,水邊可發展起游泳、釣魚等運動,寒冷地帶可發展滑冰、滑雪等運動,草原可發展騎馬、射箭等運動……
當然,人類體質及所生存的地理環境,也有共同性,有些體育運動可為各地所通用,如跑步、拔河、跳高、跳遠、投擲、摔跤等。但由于歷史文化的差異、習俗的不同,同一運動也會產生不同的規則、具體樣式,在各地的受歡迎、受重視程度更是千差萬別。比如,現代曲棍球,參賽的兩只隊伍,人數都是11人。而在我國曲棍球的故鄉——內蒙古東北角莫力達斡爾族自治旗,達斡爾族的玩法就與此不同,5-10人均可。原始的打法,也無射門一說,雙方之間畫一條界限,打過界限就算勝了。正式比賽,才設營門,射入營門才算勝。乒乓球、排球,在我國地位崇高,因為乒乓球在上世紀70年代初曾開啟了中美外交之門,排球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創造五連冠的輝煌戰績,點起了貧窮落后中國的希望之火,對于凝聚人心、振奮民族精神起到了巨大作用。
雖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工業化的出現和推進,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大大減弱,自由度明顯提高,使得體育運動的地域色彩有所減弱,但畢竟無法消除。各個地方體育空氣是否濃厚,擅長項目,大有差異。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表現出兩個方面的趨向:一個是體育的全球化、趨同化傾向。如當今時代,世界各地,生活節奏和工作壓力都在增大,越來越少的人去主動進行體育鍛煉,并且缺乏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知識,所以,體育運動普遍受到重視,全民健身運動在各地勃興,出現了好多全球性的體育項目,一個好的體育項目,會迅速打破地理、行政及文化的阻隔而風靡全國或世界。出自韓國歌手PSY《江南Style》(GangnamStyle)里的騎馬舞,由于2012年7月在網絡上而迅速走紅并席卷亞、歐、美等地。另一個是地域化、民族化、特色化的傾向。在交通通訊異常發達的今天,任何事物如缺乏個性、特色,面貌趨同,那么就很難吸引人的關注。地域色彩、民族色彩鮮明的體育運動反而更容易受到關注,更容易傳播。騎馬舞之所以迅速傳播,風靡全球,也是因為韓國特色而能給人以新鮮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失去自己的地域特色、民族風格,是一個體育項目保持旺盛生命力的要訣。
總的來看,體育的地方特色會永遠存在,不僅各個地區、各個民族會有自己獨特的體育運動,就是通行的體育項目,也會打下或多或少的地方、民族烙印。每個地方,都會有當地民眾特別喜愛的體育項目。比如,河北邯鄲因為出過楊露禪、武禹襄兩位太極拳大師,今日邯鄲人就普遍喜歡練太極拳[1]。河北保定因培養出了17個世界冠軍、22個亞洲冠軍、120多個全國冠軍,便具有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尤其由于郭晶晶這一游泳世界冠軍的影響、帶動,保定人對游泳情有獨鐘。河北滄州自古即有習武之風,單單明清時代就出過武進士、武舉人1937名,1992年被國家體委首批命名為“武術之鄉”,成為全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地級市,今日滄州人自然對武術倍加喜愛。
鑒于體育的這種地方特色,體育教育教學也需與此相適應,著力構建具有地方特色體育課程體系。只有這樣,體育課程才能受到當地學生的歡迎,真正發揮其健身功效;才能有效保護、傳承地域、民族體育文化資源,為培育當地良好人文環境、凝聚當地人心及開發當地文化資源、發展文化產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構建具有地方特色體育課程體系,可起到多方面的功效,有助于學生培養自己的個性,掌握終身鍛煉的運動技能,有利于優化師資配置,發揮教師的專業優勢,還有利于豐富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生活,使有特殊興趣和愛好的同學得到專門的訓練,培養其專長,為體育活動的開展和發揚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我國當前的體育課程體系尚未有意體現地方特色
當前,對體育課程體系的建設問題,已經做了較多探索,有了很大進步,但總的來說,較多強調全國的統一,對地方特色則重視不夠。當前,我國小學、中學、大學各種學校的體育課,都是作為學校教學內容的一個部分,是根據國家和教育部相關的指導綱要和教學文件來統一地進行課程安排的。一般的教學體系中,體育課程分為體育理論課、球類項目、田徑類項目、選項體育課等。雖然模式較多,門類也較多,但并沒有當地的特色項目、民族體育項目適當納入,加之很多學校設施不足,便呈現出較大的局限性,這主要表現為:
1.不利于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導致體育鍛煉嚴重不足
因為體育課具體學習內容,都是根據教材來講授,無法根據當地的體育群眾基礎、學生的喜好做適當調整,有相當多的學生上體育課因不喜歡體育項目而從來沒有進行過鍛煉;甚至有的學生認為體育課是在浪費學習的時間[2]。加之很多學校每周只上兩節體育課,而且真正能夠讓學生進行鍛煉的時間不超過三小時,遇到下雨等惡劣天氣體育課又沒法上,實際的每個禮拜體育課的時間大約只有2.7個小時,這樣,一個學生每年的體育鍛煉時間不超過400小時,嚴重缺少。
2.課內外知識和實踐脫節
由于體育課程的設置,沒有考慮地方特色,體育課所講授的內容,未必是學生真正喜歡的。如此,教師在課堂上講的是一套東西,而實際從事鍛煉的又是另一套東西,二者明顯脫節,不對應,很難去將已經學到的知識進行運用和延續,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加之體育課所講內容較多,很多老師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科目的教學任務,很多的基礎知識只是一帶而過,根本不去感受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而且在實踐的過程當中,老師也沒有過多的精力去指導每位學生,這就更加劇了理論和實踐活動相脫節的情況,雖然老師給學生講解和示范過了,但實際上效果微乎其微。
3.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培養和特長發揮
學生的體質各不相同,所喜歡的體育項目也千差萬別。而當前執行的體育課程體系基本上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教育部的規定而制定的,沒有考慮地方特色及學生的個性、特長等情況,加之還是授課時還是實行傳統的灌輸模式,只注重于灌輸基本的理論知識和理論技能,而忽視實際的鍛煉、指導、培訓[3],學生上體育課只是為了簡單地應付考試,便很難實現體育課程的目標,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培養和特長發揮,
三、具有地方特色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路徑
一個科學合理的體育課程體系的建立,對于體育教育教學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應根據當地的體育文化、群眾基礎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學生、設施、教師等方面,制定一個全方位的課程體系。構建具有地方特色體育課程體系,其路徑大體可分為基本原則和具體措施兩個層次。
1.構建具有地方特色體育課程體系的基本原則
構建任何體系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規律,對于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筆者認為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適應性原則
一個體育課程體系好不好,主要不在于其內容多么齊全,層次多么高深,論述多么嚴密,而主要在于能否真正適合學生的興趣、特長及健身的需要,能否真正符合當地、本校的體育文化傳統、群眾基礎及設施等狀況,做到學用一致,真正化為學生的體育健身實踐。
(2)整體性原則
在進行體育課程體系建設的時,要明確對于學生的培養目標和教學的目標,綜合權衡各方面的利益,從整體上去把握和規劃,力求將教學體系中各個相關的因素綜合成為一個為了目標而統一服務的體系,能夠使各方面的因素得以協調、整體地銜接在一起,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能,盡快實現預定的目標。
(3)科學配置的原則
體育課程的各個項目之間也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4],新的課程體系要在原來的基礎之上進行改進和完善,免得嚴重影響已有各個項目之間的配合協調和功能的發揮,使原本建立起來的各個體系之間的關系遭到破壞。要綜合配置各方面的資源和課程,比如教學資源的添置、教學人員的培訓以及教學內容的改革,借以使新構建的課程體系能夠適應學生對于教學體制的要求,將教學質量提高到最高點。
(4)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每個學生又具有不同的個性和愛好,所以,體育課程體系的建立要以學生為主題,綜合考慮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重視個性的張揚和培養,尊重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努力全方位地去發掘和培養學生的愛好、特長,力促體育教學目標的切實實現。
(5)目標明確的原則
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必須要有自己的目標,或者所要達到的目的,而不能是口號上的改革,這就需要進行充分的理論驗證和實踐調研,明確新體系建立的目標,進而緊緊圍繞著目標進行相關體制和設施的建設,力促新課程體系的目標能夠真正實現。體育課程的改革要遵照21世紀素質教育的目標,力求建立起能夠增強學生素質和身體的體育課程體系,從而培養出具有高素質、強壯的年輕人。
(6)最優化原則
最優化原則是體育課程建設的一項重要原則,它是根據當代人的體育觀、國家的培養目標而制定的原則,它對體育教學的內容也提出了要求,進行了最優的組合和規劃。在最優化的原則之下,學校及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進行課程的組合,選擇最符合學生興趣、特長、需要的內容進行教學,從而培養起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2.構建具有地方特色體育課程體系的具體措施
(1)國家要賦予地方政府、學校及體育教師根據情況靈活設置體育教學內容的權力
目前構建具有地方特色體育課程體系的最大阻力,是國家沒有明確賦予地方政府、學校及體育教師根據情況靈活設置體育教學內容的權力,雖然有的教師作了初步嘗試,但畢竟名不正,言不順,受到的支持不足,有時還會遭到責難,大部分老師都還是完全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教學大綱和教材進行體育教學。因此,國家要出臺政策,明確賦予地方政府、學校及體育教師根據情況靈活設置體育教學內容的權力。當然,國家制定的教學大綱也需做些調整,可把體育教學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全國同類學校都必須完成的內容,另一部分則是可靈活選擇、增減的內容。
(2)地方政府、學校及體育教師要有地方特色意識和自主選擇意識
地方政府、學校及體育教師要充分認識體育課程體系具有地方特色對于增強體育課吸引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體育鍛煉上的重要作用,根據當地的體育文化、群眾基礎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學生、設施、教師等方面,對小學、中學、大學各年級的體育教學內容進行詳細規劃,尤其要對各年級、各學期要把什么地方特色項目納入體育教學進行策劃。比如,邯鄲可將太極拳納入體育課教學,滄州可將武術納入體育教學,內蒙古可將賽馬、射箭、摔跤等納入體育教學,就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時候常玩的滾鐵環、跳房子、官兵捉強盜、翻洋片、打彈珠等體育游戲,也可納入幼兒園或小學的體育教學,引導現在的兒童去玩,不再使他們老沉迷于電腦游戲。
(3)體育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要科學
體育課程的價值取向問題,決定著教學體系的目標和結果。只有合理科學的價值取向,才能夠引領著學生朝著能力綜合的方向發展。學生的素質體現在智力和非智力等各個方面,體育運動的宗旨就是讓不同的人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項目并加以培養,形成個人的愛好和特長。不論是什么樣的體育,只要是能夠陶冶人情操的、增強個體身體素質的,都能夠稱之為科學的體育運動。所以,對于體育課程的價值取向,要注重從多方向的角度去給學生指定培養的方向,借以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其良好的個人習慣,養成其健康快樂的學習氛圍。
(4)體育課程體系要設計得具有結構層次
體育課程的眾多結構當中,應該綜合地包括課程實踐、理論教學、健康培訓等方面。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培養起健康、科學的鍛煉習慣,養成終身鍛煉的理念。要牢牢樹立起“健康第一”的觀念,不管再忙也要堅持不懈地擠出時間進行體育鍛煉。
(5)以體育教學綱要為指導,拓展體育課程目標
體育教學屬于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也是為了經濟社會和人們的社會生活而服務的,雖然時代不同,但是體育運動的宗旨和目標卻是相同的。我國當前的教育,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青年,具體就是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和社會適應目標五個領域的目標。體育教學就應該圍繞這五個方面,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建立起合格、最優化的教學體系,為社會輸送和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6)基礎性與職業性相結合
體育運動的基礎性訓練對于后期的訓練至關重要,也是所有的體育項目的基礎。所以,基礎性教學要時間長、進度扎實,讓學生借此掌握基本的彈跳、投射以及拉伸等技能。要綜合的利用一些社會資源,對體育鍛煉者進行教育,比如,游泳的學習應該多去自然的環境中進行,培養起野外生存能力,并還原運動的本性。
競技項目的設置,要簡便易行。比如,一些競技類的項目,可以簡化場地,采用非正式的場地進行,重在于營造快樂、輕松地鍛煉氛圍。通過這些簡單的體育鍛煉,提高手腳和大腦的協調能力,愉悅身心,從而達到增進學生健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楊英法.文化圖強正相宜——兼論邯鄲市文化產業發展之路徑.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7.
[2]周曉明.面向21世紀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方向—“健康第一”.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0(4).
篇4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體育教學 模式 創新
一、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有關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非常活躍,國內外對中小學和大學本專科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有較多的研究。由于職業院校在我國興起和大發展才有十來年的時間,尤其是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還較為薄弱,普遍存在著沿用專科體育教學模式或套用本科體育教學模式的現象,存在著諸如專業針對性不強、彈性不足、健康與職業特色教育缺乏等問題。目前高職體育教學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基本上是在統一計劃管理下,要么開設普通體育課,要么開設專項體育課,形式單一,內容甚至與中學體育教學類同,學生普遍缺乏上體育課的興趣。有的的學生喜歡體育,卻不喜歡現行的體育課。原因何在這主要得歸因于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傳授知識――接受知識”單向灌輸式的體育教育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教學程式就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考,學生背。同時,教師對于體育課不論其內容、任務、以及組成諸因素的差異如何,一律分為“開始――準備――基本――結束”四個部分。這種固定而刻板教學模式完全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特色、創新也就談不上了。站在教育時代的前沿,對現行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革新,擺脫傳統陳舊的教學模式,選擇效果理想的又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的創新型體育教學模式,對于貫徹落實《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精神,深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在公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緊緊圍繞職業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指導思想,在制訂大綱、選用教材、制訂教學計劃時增加其靈活性,實行彈性化教學,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教學空間、教學時間。在“厚基礎、重實踐、有特色”的理念指導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體育課程綜合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職業取向及“三自主”的原則,選擇學生自己喜歡的體育課程,以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終身體育思想的實現,真正體現“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現代教育理念和科學發展觀的思想。所以說,完整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體系,應該包括基礎課、選項課以及職業特色體育課程三方面的內容,從而使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形成具有職業特色的結構,適應時代的需要,為“準職業”人員就業打好職業素養的基礎。體育基礎課。第一階段的體育基礎課內容應具有引導性的特征,這對剛進大學的新生來說,有一個適應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過程。因此,這一階段體育課的內容應安排一些適應性、有助于恢復體能、強化鍛煉意識的內容,主要是提高學生整體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和運動能力。在教學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和手段,通過嚴密的組織過程,引導學生投入到濃厚的鍛煉氛圍中來。體育基礎課一般按照固定班級授課;體育選項課。第二階段體育選項課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開設深受學生歡迎并較易普及的大眾鍛煉項目,由學生自己在網上自由選擇。
可設置的項目有: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武術、健美操、跆拳道、游泳、輪滑、定向運動等,選修與必修共存。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根據學生原有的體育水平的不同,進行分層教學,這樣有助于提高不同程度學生的運動水平和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參與競爭的興趣、增強連續鍛煉的主動意識,為終身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職業特色體育教學。第三階段職業特色體育教學,是由職業院校自身的培養目標和辦學規律所決定的,主要體現的優勢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自身的“個性化”、“不可替代性”,創建特色品牌。同時可以根據職業院校學生個性不同、體質不同、專業不同、畢業后工作環境不同,特別是職業院校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一般為2年,專業設置完全按市場的需要,分配制度為雙向選擇,擇優錄用。
這樣,對人的培養規格上因專業和未來工作方式而不同,即專業特點決定了培養規格的特殊性。
三、實施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師是關鍵。隨著學科內容的更新發展,學科的綜合與交叉,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觀念,進修和培養學習有關教育理論、教學實踐方面的知識,成為開拓型、創造型的教師。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即從灌輸轉為啟發,從傳授知識轉為教授方法,從講授課程轉為指導研究,實施創造性教學,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內容的多樣化。
國民體質監測的結果表明,青少年的許多身體指標明顯下降,這一情況值得人們深思和研究。誠然,青少年身體下降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學生學習壓力過大、營養不良或過剩、生活無規律等,但與體育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有著密切的關系。由于忽視了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生活實際緊密相聯的教學內容;忽視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增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忽視學生的職業去向,結果導致一些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內容,也影響了許多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拓展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和豐富體育課程的內容,使課程內容滿足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愛好,以提高高職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和身心健康水平,已成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中一個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
高職院校體育教材向科學化、生活化的方向更新。
篇5
摘 要 校園體育精神是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本文通過對體育精神中蘊含的教育功能進行分析,充分挖掘學校體育中的人文理念與文化精神。通過優化體育課程,促進體育實效;豐富體育群體活動,提高體育素養;依托競技體育,塑造奉獻與拼搏精神等方面來推動大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校園體育精神 探索 實踐
教育部體衛藝司2016年工作要點中強調要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并指出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優勢職業品質與技能的職業人才,包括具有優勢的職業體能素質要求、心理素質等多項要求。該培養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體育這個載體,通過該載體塑造極具特色的校園體育精神,并通過多方面、全方位的培養促進學生體育體質與體育素養的提升,最終促成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一所民辦高職院校,始終把體育作為學校人才培養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年的學校體育工作方針的引領下,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通過體育教育,發展學生的職業體能,增強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通過體育教育,實現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良好精神品質和行為習慣;通過體育教育,培養學生奮勇進取、敢于拼搏的可貴精神品質。
一、校園體育精神的內涵與外延
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中所蘊含著的對人的發展具有啟迪和影響作用的,是有價值的思想作風和意識,是體育運動的最高產物。校園體育精神通過長期的校園體育活動的積淀,凝練成為一種理性的精神,這種精神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在校期間乃至以后都會一直持續產生效應,陪伴學生的終身體育活動。體育精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為宗旨
校園體育精神首要表現為學生以追求增強自身體質為訴求,以增進身體健康為宗旨。校園體育工作的開展圍繞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強健體魄來開展。體育工作者應想法設法通過多種手段增進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并能讓學生樹立堅持鍛煉的決心和信心。
(二)團結協作,奮勇爭先的精神
現代社會分工越發細化,職業人才需要更多的合作。團隊的力量遠遠大于個人的力量,只有團隊的齊心協力,才能引領成功的趨勢。在各種課內外體育活動、體育競技活動中,學生通過團隊的合作與配合,為共同的目標奮勇拼搏,創造了生機活力的校園體育氛圍,學生個體乃至團體逐漸產生了一種催人奮進的心理機制。
(三)公平公正的競爭意識
一切學校體育都融合公平公正的競爭意識,并以此為基本表現形式。以此為基準,才能表現良好的競爭道德,才能保證各項競爭活動的有序開展。
(四)塑造頑強的意志品質與拼搏精神
學生通過各類學校體育活動,表現出頑強的意志品質與奮勇拼搏以及為集體為校爭光的精神品質。該精神品質依托體育課堂、體育群體活動以及學校體育競技活動等來體現。
二、校園體育精神的培育方式
(一)優化體育課程,促進體育實效
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并讓學生能從課堂教學中真正受益,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不斷實行體育課程改革與實踐,目前經歷了三個階段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
1.基礎體育課教學模式
該教學模式以傳統體育+選項課教學為主,傳統體育按男女性別分別推行武術中的劍術和長拳套路,再配合身體素質練習,按行政班進行集中授課與考評。經過一學期的劍術和長拳套路學習后,第二學期再進行體育選項課的重新組班學習。在早期的體育課程改革中,頗受學生歡迎,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得以被激發,當時流行的健美操等體育項目都出現爆滿的現象。學生按照興趣重新組班上課,很有新鮮感,對所選課程的學習當然也抱有更濃厚的興趣,該教學模式維持了6年時間。
2.完全選項課教學模式
在分階段進行體育選項課教學模式實施廣受歡迎的情況下,完全選項課程順應而生。學生進校后第一個學期即分選項進行上課,接受一學期基礎的體育項目的學習,至第二至三個學期,仍采用體育選項課形式進行細化的選項項目學習,選項內容也較為豐富,融合時下流行元素,除三大球以外還開設有羽毛球、乒乓球、網球、健美操、瑜伽、跆拳道、武術等課程,學生在動作技術的學習與掌握方面更加細致與全面。
3.空中乘務職業實用體育課程與“模塊化組合+選項課”的“雙軌制”分類教學模式
隨著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明晰,體育工作者們也在思考如何將體育課程與人才培養相契合。針對如何進一步推進體育課程改革,體育工作者成立研究小組,分別以特色專業―空中乘務專業為抓手,研究空中乘務專業人才的職業需求,經過考證,最終構建了兩學年的實用游泳與水上救護、防身與防衛、休閑體育、拓展訓練課程作為該專業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對于非空乘專業,根據學院開設的職業工作身體需求設定了一學年職業體能、拓展訓練、運動安全與救護以及休閑體育模塊課程,第二學年仍然沿用選項課教學模式。
4.“通識類+選項課教學模式”體育課程與“通識類+模塊組合”體育課程模式
針對前期三輪體育課程改革的實施觀測與效果評價,目前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的體育課程正圍繞通識類體育課程+選項課教學模式或模塊組合這兩種形式著手進行課程優化與改革。其中通識類課程主要進行傳統體育項目之一的太極拳內容的推廣、運動安全與救護內容的普及以及各項體能訓練內容為主。經過對前期課程內容的整合,對非空乘專業實施選項課教學,并對選項課程進行優化;對空乘專業根據專業特點與身體體能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分組模塊內容教學,融合部分選項課內容與第三輪課程改革模塊內容。
各類豐富的體育課程的教學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紀律性與團結協作、相互配合、互幫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以及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與勇于開拓的精神。經過多次課程后續效應觀測與評價,目前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的體育課程目標明晰,前期課程改革頗具實效。
(二)豐富體育群體活動,提高體育素養
體育群體活動是學生施展體育才能、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平臺。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每學年開設迎新生籃球賽與綜合性體育比賽,設有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網球、健美操、太極拳以及田徑項目的比賽,活動內容非常豐富。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性進行參與各類組織有序的競賽活動,對鞏固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學生的體育興趣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大球類的體育競賽,備受各分院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參賽隊員也備受矚目,極大的增強了參賽單位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除院級體育競賽外,以學生會、體育部、班級等各種團體組織的體育拓展活動也開展得有聲有色。體育在凝聚人心方面有著其他任何學科或活動都無法比擬的功效,學生通過一次次全情投入的拓展活動,增進了相互間的友誼、信賴、合作與交流,增進了團隊的凝聚力。
課外體育鍛煉也是群體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堅持多年的體育晨練慣例,試行過晨跑、太極拳、廣播操、健美操等多種晨練形式。目前,以推行較為成功的太極拳項目為抓手,在全院范圍內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太極拳項目的推廣。目的在于通過太極拳的習練,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可以達到形神兼備、精神與形體雙重修煉,培養沉著、耐久、堅毅、機智的品質,平衡身心,并能增進體質的目的,并能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活動的習慣。
(三)依托競技體育,塑造奉獻與拼搏精神
競技體育是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工作的特色與亮點。在學院體育行政主管領導的支持下,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一項意義重大的舉措,培育了3-4項浙江育英職業學院院級體育特色訓練隊,將體育文化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成為校園文化的品牌。目前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建設了多項體育特色項目,通過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給學院注入了新的活力,包括田徑、武術、游泳等項目訓練隊的建設等等方面。除特色訓練隊以外,還建設有籃球、網球、排球、足球、定向運動等訓練隊。我院體育代表隊已參加三屆各類項目的浙江省大學生運動會以及錦標賽等各項院級以上體育賽事,在各訓練隊的訓練和管理工作中獲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優良的成效。截止目前,在院級以上體育賽事中已收獲112金,79銀,87銅的優異成績,并在2015年浙江省第十四屆大學生運動會所有賽事的總成績中囊獲男子團體、女子團體、總團體第一名的優異成績以及道德風尚獎,在同類高職高專學校中樹立了良好的正面形象。
在競賽與訓練中,教練員、運動員們通過高強度、高難度的運動訓練與高壓力的運動競賽,更能夠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拼搏精神、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以及為校爭光的集體榮譽精神,極具突出的教育作用。在競賽與訓練過程中,無論嚴寒與酷暑,學生往往在早上的訓練一結束就要匆忙投入上午的課堂學習,下午的課程完成之后忍著饑與餓就要立刻開始傍晚的大強度訓練。這種苦與累非一般同學可以承受和堅持下來,很多時候,教練員、運動員們正常而又從容的吃頓飯都成了奢望。即便這樣,教練員們仍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感染和影響著學生。教練員們通過身體力行,教會他們學會吃苦耐勞,學會奮勇拼搏。在近幾年的競賽訓練中,教練員隊伍注重運動員們競賽水平與成績提升的同時,也注重學生先進性的培養。學習、訓練全面發展、品行兼優的運動員們每學年都直接被推薦為學院黨校學習對象,如此一來,更是促進了運動員隊伍的管理水平,促進了運動員隊伍不斷向先進靠攏的力量與決心。競賽成果豐碩的同時,學生們在學習等方面的佼佼者也不少,這些高水平的運動員中,不乏“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學院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的獲得者,也不乏“育英之星”等稱號的載譽者,育人成果日益凸顯。
實踐證明,以三大特色訓練隊為主的各訓練院隊是管理科學、師資優秀并集較高體育運動競技水平于一體的院級體育特色項目,已得到了學院的認可,該體育特色項目對弘揚我院校園體育文化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三、結語
校園體育精神的形成依托校園體育的各項體育課程教學、體育群體、體育競賽等活動平臺,各種平臺的構建中無形中就讓學生自覺并自然接收了積極健康的人文熏染,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校園體育精神,并對學生在校期間以及終身都產生一定的影響。體育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更好的建設和利用好各個平臺,并通過各平臺的建設迸發出更多體育文化內容,促進對職業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陳友民.試論大學校園中的體育精神[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
[2] 邱欣.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對大學生人文精神影響的研究[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2007.
[3] 袁明蓮,王志杰.大學校園體育文化中最具人文意義的體育精神初探[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9).
[4] 隋紅.普通高校體育競賽對大學生人格塑造影響的研究[D].山東:山東體育學院.2008.
[5] 湯攀.高校體育精神對培養大學應用型人才的價值研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9).
[6] 丁藝,楊玉偉.論校園體育文化的特征與功能[J].沈陽大學學報.2009.2004(8).
篇6
摘 要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改革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關鍵。體育課作為提升大學生身心健康素質,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平臺,在高等教育結構中處于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陽光體育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了提升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效果的策略。通過本研究為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 陽光體育 高校體育 課程改革 困境與突圍
一、陽光體育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的特征
(一)高校體育課的開放性。陽光體育視域下的高校體育教學,不再是封閉式的教育實踐行為,陽光體育注重對學習者人性和自然性的強調,在豐富學生體育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借助不同形式的體育鍛煉,提高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以此來改變傳統體育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的體育知識和技能。
(二)高校體育課的系統性。隨著陽光體育運動的不斷開展和深化,人們對高校體育課的系統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高校體育課在重視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同時強調了體育課對學生體育興趣、體育體驗、體育學習過程中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通過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能夠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發展學生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三)高校體育課以人為本的特征。高校體育教學作為高等教育實踐,其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樹立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理念。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向著健康、以人為本方向發展的基礎。陽光體育運動以人為本的特征,表現在陽光體育的教學內容的以人為本,避免成人化教學內容在中小學體育課堂的實施。陽光體育教學的以人為本表現在教學評價的人性化。
二、陽光體育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面臨的困境
(一)大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不能保證。當前,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受到考研、就業等壓力的影響,很難保證學生的體育活動滿足強度、時間要求。通過對黑龍江省六所高校的大學生的調查得知,大學生在校期間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頻率,占其閑暇時間的很少比例。不參與體育鍛煉的大學生男生為調查對象的7%,女生占了調查對象的13%。參加三次以上的男大學生占13%,女大學生占9%(見表1)。這一現狀應該引起我們中學體育教育者的重視。陽光體育開展的過程中,如何正確處理好體育鍛煉和學習,與文化課學習之間的關系,成為改變這一現狀的基礎。
(二)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影響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教師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是以體育技能傳授為目的的教育方式,這一現象對陽光體育體育活動的開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副作用,學生這種守舊的傳統思想影響著陽光體育的開展質量。部分教師單方面的認為體育是副科,進而忽視了高校體育課的教育意義。教師的傳統體育教學觀念,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的積極性。
(三)體育場地設施不充足,影響體育課程改革。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黑龍江省部分高校體育設施資源配置不足及校園場地過小等問題,影響著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進行。加之黑龍江氣候原因,冬季天氣寒冷,適合冬季開展的體育項目較少。通過表2我們可以看出,黑龍江省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調查中,氣候環境因素排在了第一位,場地器材排在第二位。這些因素對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三、陽光體育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出路
(一)加強高校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高等教育中的體育教學,在于提升學生借助體育鍛煉提高健康水平的能力和意識。因此,在高校教學開展的過程中,要以體育大課間活動、體育俱樂部等為載體,激發更多的大學生體育興趣。在大課間內容的選擇上,可以選取具有當地特色的活動項目,將這些活動項目校本化,創編成學生樂于接受、樂于參與的活動形式,提高活動的新鮮感。在體育俱樂部組織和開展的過程中,要善于創新組織和開展形式,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進來。
(二)隨著氣候、季節的變化調整體育活動方式。由于黑龍江省冬季天氣嚴寒,入冬時間早、持續時間長等特點,加強對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動態調整,成為黑龍江省高校適應氣候環境變化的重要途徑。在高校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按照體育項目的特點、氣候特點等選擇合適的運動場所,充分利用室內體育場館等,舉辦舞蹈、健美操、籃球賽等活動,吸引學生在每個季節都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
(三)多管齊下為體育課的開展提供支持。在高校體育教學開展的過程中,由于各高校的體育場地、器材狀況的差異,在實施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本校的實際情況,對場地器材的使用進行優化。對于學校空間不足的,要提高場地的利用率,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定期進行更換。除硬件保證之外,還要有“軟件”的支撐,即領導的支持和配合。開展大課間活動既需要廣大的基層學校領導、教師廣開思路,因地制宜因陋就簡挖掘現有條件的潛力,積極主動地組織落實。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我省普通高校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研究。黑龍江省社科研究規劃年度項目。項目編號:12E097。
參考文獻:
[1] 張金銘.社會轉型時期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困惑及對策[J].甘肅科技縱橫.2006(03).
篇7
關鍵詞:獨立學院 大學體育課程 以人為本
獨立學院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中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大特點是辦學經費按民營機制自給自足,不靠政府財政性投入。大學體育課程的開展基本都是沿襲著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學模式,因此云南省獨立學院大學體育課程改革應該在吸取公辦普通高等學校改革的優秀經驗基礎上,結合自身具備的特點、優勢探索出適合學校發展,又能體現學校特色的大學體育課程。
一、云南省獨立學院公共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1.體育教學場地、設施及學生活動場所的基本情況
云南省獨立學院建校初期,由于經費投入不足體育教學場地有限、體育設施不齊全、體育師資不夠教學規模小,有些學校甚至無法正常開設體育課,體育成績只能用出早操來評定。隨著獨立學院自身的發展,規模的擴大,經過近10年的發展目前云南省幾所獨立學院已經擁有相對完善的軟件以及硬件設施。但隨著近年高校的擴招,學生規模逐年增長,體育場地、器材級學生活動場地仍然是出于緊缺的情況。
2.體育師資隊伍結構狀況
目前云南省獨立學院體育師資隊伍主要是以專職與外聘并存自成體系的師資隊伍,自有的專職體育教師學歷要求以碩士生為主,個別本科生必需是專業非常優秀的運動員。在職稱方面講師、副教授數量很少,教授更是屈指可數,主要都是以助教居多,從整個師資職稱結構來看是極不合理的,高級職稱基本上都是校外聘請或兼職的教師。相應的導致云南省獨立學院體育教師科研能力非常薄弱,沒有學科帶頭人,沒有相應的激勵政策促使和指導年輕教師搞科研,偶爾發表一些體育類的文章質量都一般,大部分只能在省級或國際級刊物上發表。
3.公共體育教學狀況
目前云南省獨立學院基本能夠按照國家對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規定,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正常開設體育課,但在教學情況與教學質量上各學校間有所差異。學校體育課只對大一、大二學生開設必修課,體育教學主要以實踐課為主沒有理論課,少部分學校開設選修課,甚至有部分學校體育課只開一年或一年半。為節約成本體育班人數偏多,很難滿足學生對體育的多樣性需求,很難保證教學質量。
4.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
獨立學院的學生起點各不相同,層次參差不齊。獨立學院的學生與普通學院的學生性格特點有所不同,獨立學院學生綜合素質較高,文化基礎素質較差;個性張揚,但又信心不足這些特征與普通高校學生有較大差異。當然,影響學生體育課興趣的原因很多,體育教師缺乏、體育經費不足、體育場地設施不夠、體育教師專業水平及自身運動能力低、教學組織形式單一、學校領導不夠重視等。
二、云南省獨立學院體育課程改革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獨立學院辦學主要是掛靠母校,其學科建設自然是以母體學校的特色專業為主,師資力量及設施設備可以共享的特殊性,導致獨立學院的體育教學出現了走老路,體育教學沒有創新及特色,獨立學院的學生頭腦靈活,喜歡嘗試和接受新事物。要想吸引獨立學院的學生走進體育課堂,必須結合云南省獨立學院自身的特點,在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基礎上,借鑒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成功經驗,提出合理有效的云南省獨立學院的體育教學發展模式。
1.發展有特色的體育課
云南省獨立學院培養的是實用型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通過體育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獨立學院的辦學宗旨是特色辦學,因此云南省獨立學院的體育教學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側重獨立學院的專業特點。實行全校性選課制度打破原有系別、班級建制,根據學生的愛好和需要重新組合進行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體育鍛煉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構建育人為本的立體教育。多開設一些社會上比較流行,開展的比較好、學生比較喜歡的項目如:高爾夫、羽毛球、街舞、網球、瑜伽、體育舞蹈、輪滑、保齡球等。
2.加大體育經費的投入
學校的體育發展必需擁有相對完善的體育場地設施,學生的課余活動必須有充足的活動場地,體育經費投入是保障體育教學和學生開展課余活動的基本要素。目前云南省獨立學院學校占地面積少,體育場地設施不能滿足學生的鍛煉需求,出現器材設施不夠用的情況,據調查有多所學校學生活動場地生均面積嚴重不足,不能達到教育部評估的指標。所以云南省獨立學院不能滿足于現狀,作為學校的投資方應還加大投入,科學系統的整合現有資源,在充分利用現有場地器材的同時,加快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改造,以滿足學生的鍛煉需求,同時也能達到教育部的評估要求。
3.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和福利待遇
云南省獨立學院在有限的條件下,對招聘的專職體育教師要求是一專多能和具備較高的科研能力及外語水平。隨著體育教學改革深入,要求獨立學院體育教師應該有自己突出的專項業務能力,還需要掌握其他基本的體育教學項目,能到達教什么會什么的水平。但是這需要一個不斷提升的過程,學校要努力為體育教師提供學習條件和相關優惠政策,讓年輕體育教師有機會去進修,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業務水平。體育教師在學校地位不如其他專業課教師,在課時等方面與其他專業課有所不同,據調查目前云南省獨立學院體育教師沒有基本的服裝費,這個問題亟待解決,學院應切實保障體育教師正當合理的福利待遇,使體育教師一個收入較高而又穩定的階層,是體育教師也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三、結論與建議
云南省獨立學院體育課程應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素質教育、實用體育、快樂體育和陽光體育的指導思想;根據各自學校的特點,圍繞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進行。從獨立學院特點、學生特點、師資特點、專業設置等方面出發,總結和吸取普通高等院校多年來的體育教學改革經驗,利用獨立學院與公立普通院校不同的特點,利用好社會資源開設與獨立學院學科發展為特色的體育課程,實現獨立學院體育課程改革的過程應合理過渡,規范管理,學校必須提高對學校體育的認識,加大對體育的投入,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在體育教師、學校與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使學校體育的功能最大限度的發揮。
參考文獻:
[1] 李學明.健康第一思想與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關系[J].體育與科學,2000(4):58-60.
[2] 文源東.21世紀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09(01).
[3] 靖橋,和振東. 獨立學院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發展模式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 2010(06)
[4] 陳華.福建省獨立學院體育教學現狀與發展對策[J]. 體育科學研究.2011(03)
作者簡介:
廖永祥(1981-),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篇8
[關鍵詞]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理論價值;實踐價值
[中圖分類號]G8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3 — 0160 — 02
合理有效地開發與利用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資源,是關系到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的重要因素。〔1〕為充分滿足當代大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對體育健身知識、時尚體育的需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確保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真正成為體育課程學習的主體。應該根據各高等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開發體育課程資源,充分體現學校辦學特色。〔2〕可是,由于部分高校的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資源開發認識不夠,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又比較陳舊和缺少,以及學校體育場地設施投入資金不足,使體育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受到影響。單一的體育課程內容很難滿足當代大學生對體育的需求,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掌握的科學健身方法較單一,很難激發學生體育技能學習的主動性,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部分高校雖然有良好的體育設施,但由于體育教師缺少對體育課程資源開發意識,使許多體育場地器材被閑置,沒有充分發揮體育場地設施為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服務的作用,嚴重影響了體育課程的改革與發展。高等院校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加強對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研究與實踐。本文通過對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理論與實踐價值的分析,可以為體育課程資源的合理有效開發,提供一個比較明確的指導思想,最終達到進一步推動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的目的。
1.大學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理論價值分析
1. 1可以拓寬體育課程研究的領域,促進體育課程及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
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體系,完全是前蘇聯的競技體育教學模式,體育課程資源以競技體育為主。傳統的以競技體育為主的體育課程資源,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對體育的需求,并且制約了大學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必須加快拓寬體育課程的研究領域,為學生提供具有時代氣息的時尚、休閑的體育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終身體育的需求,達到豐富大學生健康的業余文化生活,進一步推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目的。通過研究將提高人們對體育課程的深入理解,拓寬體育課程研究的領域。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將充分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豐富和發展體育課程的內容體系。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將促進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創新與發展;促進高等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民族傳統體育的融合、傳承與發展;促進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1. 2有利于促進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以及競技體育之間的聯系
學校體育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都局限于校園內部,體育教師要根據上級部門制定的教學計劃和內容進行統一授課,學生體育課程學習的是排球、足球、籃球、田徑、體操等傳統的競技體育項目,與社會體育的需求相隔甚遠;各級學校豐富的體育場地設施在完成規定的體育教學任務后,都在閑置浪費;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很難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出現,并得到傳承與發展;由于應試教育現實的存在,雖然學生學習的是競技體育項目,但是通過學校培養的競技體育人卻才少之又少。學校體育、社會體育和競技體育出現了各自為戰的現象,制約了我國體育強國建設。如今,人們已經認識到學校體育是實現我國體育強國戰略目標的前提和保障,如何確保廣大的青少年在學校體育的教育過程中,提高對體育促進健康的正確認識,掌握多種科學健身的方法,養成參與體育活動的良好習慣,培養終身體育的能力。要想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促進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民族傳統體育等的融合與發展。而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資源的廣泛開發,打破了學校的空間界限,使更多社會體育、民族傳統體育和競技體育等,通過提煉、加工等改造成為新穎的大學體育課程資源。使時尚新穎的體育項目在大學校園得以光大,使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得以傳承和發展。
1. 3有利于促進體育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以及校園文化之間的融合
體育學科在很長一個時期基本處于一種自我封閉的發展狀況,阻礙了體育學科的繁榮與發展,影響了廣大青少年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3〕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促使體育與校內其它學科的資源以及校園文化資源得到有效的融合與發展。如,射擊、拓展訓練等體育課程的開設,加強了對學生的國防教育,提高了學生的技能;傳統養生、運動康復等體育課程的開設,既提高了學生對身體健康知識的掌握,又加強了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使體育學與醫學、人體科學、物理學、化學等學科得到了融合與發展。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校的各種體育社團組織學員人數劇增,新的體育社團組織不斷成立,推動了高等學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2.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實踐價值分析
2. 1有利于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
我國傳統的體育教育是“三基”教育。要求學生必須掌握體育教學大綱中規定的體育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要求學生必須按體育教學大綱和體育教材進行體育課程學習,完全不顧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對體育的需求。體育教學形成了“專家設計課程、教師教課程、學生學課程”的模式。新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要求高等學校必須實施“三自主”選課。體育課程“三自主”選課的實施,充分挖掘了學校的體育課程資源,拓展了課程內容,滿足了大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這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充分調動了廣大體育教師的積極性,發揮了體育教師的專業特長,使廣大體育教師根據自身體育專項特長,主動專研新穎時尚的體育項目,改造傳統的體育項目,爭取開出受學生歡迎的體育課程,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資源得到了有效的開發。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需要教師更新專業知識,提高業務能力和體育技能水平,促進了體育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不斷提高。〔4〕。高等學校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合理有效開發,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專業特長和主觀能動性,有效地促進了體育教師專業技能的發展。〔5〕首先,增強了體育教師的課程開發意識。傳統的體育教學,使體育教師被動地執行教育部門統一規定的體育課程計劃,制約了體育教師專項特長的充分發揮,降低了體育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積極性體育教師根本就沒有對體育課程進行改造和開發的意識。新《綱要》的實施,使體育教師主動要求學習,提高專業技能和水平,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課程開發意識。其次,促進了體育教師專業技能的不斷更新和發展。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對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戰,例如,排球、足球、籃球等傳統的專業技能,滿足不了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學生對你的體育課表現出“不喜歡”,學生不選你的課程進行學習,促使這部分教師必須重新進行體育專業技能的學習,有的教師在體育課程資源開發中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明顯感到力不從心。但是,這種壓力促使體育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最后慢慢轉變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強大動力。而且,這種動力是持續的、源源不斷的,是隨著大學生的需求而不斷升華的。第三,提升了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能力。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對于體育教師而言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體育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通過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實踐與總結,不斷進行反思和提高,才能不斷提升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能力。
2. 2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興趣是學生進行體育課程主動學習的原動力,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的興趣豐富多彩,為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體育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大量現代的、時尚新穎的、休閑的、與社會體育相適應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可以給青年大學生更多的感官刺激、信息刺激和思維刺激。這既可以激發大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興趣,調動其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的能力,豐富校園體育文化,促進大學生的個性發展。體育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可以通過選課系統,自主選擇喜愛的體育項目來學習。面對新穎、時尚、豐富的體育課程資源,學生如何對體育“三自主”選課進行正確的認識,如何選擇體育項目來學習,如何看待體育成績的獲得,這些問題直接關系到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體育“三自主”選課的有效性。因此,加強對大學生體育“三自主”選課認識的教育,采取學生主動參與式學習、合作式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各種新的學習方式,引導大學生正確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課程學習。充分發揮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優勢,對培養學生的社會體育實踐能力、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3.小結
隨著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如何激發教師教育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是改革的關鍵所在。新穎、時尚、豐富的體育課程資源,是連接這兩個方面的紐帶。加強對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理論與實踐價值分析,可以合理有效地開發與利用高等學校體育課程資源,是決定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重要因素。大學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可以拓寬體育課程研究的領域,促進體育課程及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促進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以及競技體育之間的融合與發展。有利于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劉賀.對學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探討〔J〕.浙江體育科學,2004,(03):53~56.
〔2〕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Z〕.北京:2002,(09).
〔3〕魏秋珍.大學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02):69~70.
篇9
關鍵詞:體育 課程 改革 實踐 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2(b)-0197-01
體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成大學教育任務的重要方面。隨著人們對體育教育認識的不斷深入,大學體育課程的反思和各種改革實踐活動不斷進行著,全國高校也掀起了大學體育課程新一輪改革熱潮,并且取得顯著成果。本文就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實踐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探討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1 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學體育課程改革也不僅僅只停留在理論上。各個高校在進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開始進行有計劃的改革實踐,為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探索之路提供了寶貴經驗。具體來說,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實踐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1 體育課程理念的轉變
大學體育課程課程改革最重要的一點是轉變體育課程理念,只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到能做到正確的實踐。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國的大學體育課程理念也要與時俱進,與世界課程理念發展一致,才能保證我國大學體育教育的成功。現今,許多高校已經認識到并轉變了自身的體育課程理念。從以前的“學校體育以增強體質為主”到“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轉變,從“學科中心論”到“科學與人文主義融合的轉變,可以說,我國大學體育課程理念已經基本做到與時俱進。
1.2 構建不同體育課程模式
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實踐的一個突出成果就是出現了許多不同的體育課程模式。比如北京大學的完全開放式,清華大學的三自主式,深圳大學的俱樂部教學模式等,這些多元化的體育課程模式滿足了不同學生、不同地區的體育需求,既提高了大學體育課程教育的質量,又培養了大學生自主參與體育的意識,有效地完成了大學體育課程培養的目標。
1.3 體育課程內容設置趨于合理
在進行大學體育課程改革之前,多數學校的體育課程內容比較單一,而由于每個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程度和需要不同,每個高校的辦學特色及其具體情況也不同,于是體育課程內容的改革也呈現出多樣化。
1.4 體育課程評價體系更加全面
體育課程評價體系是大學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摒棄以往陳舊的、缺乏科學性和多樣性的體育課程評價觀念,把學生態度、學習過程等都納入課程評價體系,既使得體育課程評價體系更加全面、公平、合理,又促進了學生的自我鍛煉和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2 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實踐中出現的問題
雖然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及其實踐一直在向前推進,可不能否認的是,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實踐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我們去發現和改進。
2.1 未能完全擺脫傳統體育課程模式的影響
從實際的教學來看,雖然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在教學方法、內容能方面也有所突破。但是很多高校仍未擺脫傳統體育課程模式的影響,比如課堂組織形式仍然是以班級上課形式為主,課程內容也是以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為主,體育理論學習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單一的課程評價體系仍占有主導地位,而且應試教育在一定范圍仍然存在。這些傳統的體育課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學體育課程的改革和進一步推進。
2.2 體育課程的改革實踐缺乏系統性
大學體育課程的改革實際上是一個全面性、系統性的工程,不僅包括體育課程的理念、內容、模式、評價體系等,也包括高校體育教學乃至整個教學系統、工作系統的協助。我們可以看到,在一些高校中,體育課程的改革往往只偏重于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整合,也缺少其他部門的輔助,因而容易造成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效果不明顯,或者改革效率低下,從而也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2.3 體育課程的改革實踐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
體育課程的改革不僅需要國家教育部門的大力推進,學校教學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更需要體育教師和學生的積極響應。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實踐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就是體育教師和學生,但現今的體育課程改革重點是如何改革,卻缺少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以及忽視教師在改革中的地位和影響,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不能更好地激勵教師和學生在課程改革中積極實踐和參與。
3 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隨著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結合高校在課程改革實踐中取得的經驗和教訓,可以預見,未來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將會在不斷總結提高的基礎上,向著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
3.1 體育課程將向著綜合化方向發展
大學體育課程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鍛煉身體的方法,增強學生體質,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從更深一層來說,體育課程還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未來的發展改革中,體育課程更要和心理學、生理學、美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學科緊密聯系在一起,充分凸顯出其人文特性和社會特性。
3.2 體育課程將向著生活化方向發展
所謂的生活化,就是指大學體育課程不僅僅是指教師和學生在課堂的的活動,它應該擴展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時間上不局限于每周2課時,在空間上不局限于操場、體育場館,組織形式也不局限于課堂班級。從另一個角度說,體育課程的內涵應該從狹義延伸為廣義,廣義的體育課程應該包括校內活動課程,校外的比賽訓練,學校的體育文化活動,社會體育文化活動等。
3.3 體育課程將向著多樣化方向發展
體育課程向著多樣化方向發展已經是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從課程教學模式、課程內容、評價方式等都體現出這種趨勢。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多樣化發展并不能只局限于技術方面,我們應該開拓自己的思維,容納各種不同形式的教育理念;在放眼世界的同時,還要根據本地區、本校的實際情況,開發出屬于自己特色的體育課程,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有效的多樣化。
總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驗證實踐的可靠性,更應該發現問題,吸取教訓,努力推進大學體育課程的進一步發展和改革,實現大學體育課程的最終任務和目標。
參考文獻
[1] 高健,顏天民.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探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12).
篇10
關鍵詞 人文教育 大學體育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QIU Peng
(School of Sport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Abstract Humanistic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university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 process in by consistent idea. Only on the basis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Students set up the "value" concept, to make students set up the "lifelong learn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ealth first" of the new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idea,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Key words humanistic education; college PE; curriculum reform
人文教育是人本精神的體現,落實到體育課程中,它應當是一種滲透到理論和實踐中的關懷。人文教育觀要求發揚人本身的自主性和人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意愿,按照學生自身的意志和興趣接受體育教育,確保學生體育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全面彰顯,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它旨營造一個生動、活潑、自由的體育學習新環境,把學生對體育的學習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1 人文教育觀,大學體育教育的應有之念
人文教育觀強調學生全面發展,體育教育是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教育方面,兩者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上不謀而合。人文教育觀的提出要求大學體育教育在提升學生體育素質的同時注重學生學習意識和興趣的提高以及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使得學生在掌握體育技能的同時樹立全面終生學習的體育學習新理念。
人文教育觀尊重學生能力的實現,即在體育教育這個過程中,應當時刻注意學生主題地位的確立和彰顯,不能喧賓奪主地把老師放在重要位置而忽視學生。通過教學目標、教育內容、教課方法、教授體系合理和諧的穩定統一,讓每個學生都能站在自己興趣的舞臺上自由發展,體驗體育的妙趣無窮。
2 樹立人文教育觀,大學體育教育改革的成功之道
2.1 “全面發展”觀
當下大學體育課程朝著綜合化、生活化和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僅僅掌握一點的體育理論和實踐知識遠遠是不夠的,只有在體育改革中樹立“全面發展”的觀念,全方位教授多方面知識,讓學生更好地挖掘自己的喜好與潛力,最大化地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才能更好推動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
2.2 “終身學習”觀
學貴有恒,學習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體育學習關乎個人身體狀況和健康理念,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必須有一項全球性的、民主化的終身教育制度來保證體育活動與運動實踐得以貫徹于每個人的一生。把對體育的學習變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成為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這是體育課程教育的重要著力點。
2.3 “學生價值”觀
填鴨教育被人詬病多時,避免填鴨就應當充分肯定學生自己的個性和價值,尊重學生的意識和精神。學生時有著主觀意志的生命個體,他們有自己的價值理念和思想觀念,有選擇自己發展方向和方法的權利,他們與家長和老師之間應當建立在一個雙向度的溝通基礎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大學體育課程要滿足學生的主體情感,把尊重和挖掘學生的價值作為教育的出發點,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實現,提高大學體育教育效率。
2.4 “健康首位”觀
體育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讓學生強健身體,在強調人文教育觀的同時不能忽視體育教育本身應當宣傳的理念。康健的體魄是人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得以實現的必要前提,大學體育教育要提倡“健康首位”的觀念,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健康水平,在運動中感悟生命與健康的重要性。
3 落實人文教育觀,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建議措施
3.1 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發展方向
3.1.1 綜合化、生活話、多樣化
體育教育不光強調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提高,更講求對學生心理素質進行教育的作用。大學體育教育為了滿足對學生心理素質進行教育的作用,應當涉及心理學、生理學、行為學、文化等多個方面知識。
體育活動形式不固定統一,它是可以超越場地和時間,延伸到了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大學體育教育應當打破課時局限,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隨心運動的觀念,推動體育文化活動的發展。
體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體魄強健,它是一個多樣化的含義,是應當超越技術層面,在思維、理念等方面實現多樣化、特色化,全面協調發展的。
3.1.2 創新性、系統性
大學體育教育改革要注重對新形勢、新情況的分析,推進體育教育模式的創新,適應時代需求。大學體育課程應當是一個全面系統的課程結構,這個結構對理念、內容、評估等各個因素進行有效的整合,多方兼顧,不失偏頗。只有這樣一個系統全面的結構才能卓爾有效地提高課程改革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3.2 大學體育教育改革課程結構建設
3.2.1 教育目標上
大學體育教育目標應當明確,不能含糊抽象,區別初小學“全面發展”的口號,擺脫“傳授體育技藝”的狹隘目標。要注重對學習內容的理性和文化性,教育過程中兼顧娛樂和實用雙重特色,統籌理論、技能、習慣,讓體育學習接近大學生生活實際,操作性更強。
3.2.2 課時設置上
在設立體育必修課的基礎上開設任意選修,保證所有愛體育的學生能在任何學期學到自己喜歡的課程。根據學生喜好開設盡可能全的體育課程,大而全地滿足學生需求的同時,深而精地傳授體育技能,充分發揮不同運動項目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傳遞體育文化的積極作用。
3.2.3 課程內容上
通過內容引發學生思考,提高積極性不僅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豐富完善,更需要對課程結構進行優化調整。理論和實踐齊抓,在實踐中講授理論,在理論中指導實踐。知識和方法并舉,多角度讓學生了解需要掌握的知識,為學生開啟供他們自由探索的知識大門。
3.2.4 成績考核上
調和多方因素對學生進行綜合行的考核,淡化選拔,重視參與,不以單因素論成績。采取級別評定,通過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定性的方式對學生學習予以考核,同時對兼顧學生學習態度和本身體育素質,綜合性評判,提高學生積極性。
4 小結
大學體育課程改革應當注意從人文教育觀的立場出發尋求解決之道,把人文教育觀體現到大學體育課程的各方面,增強學生對體育的熱愛,推動大學體育教育的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 郝光安.人文教育觀與大學體育課程改革[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
[2] 程傳,鮑志宏.關于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課程論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4(4).
- 上一篇: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和理解
- 下一篇:鄉村文化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