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農村供水應急預案范文

時間:2023-11-27 17:32: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鎮農村供水應急預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鄉鎮農村供水應急預案

篇1

為了切實加強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20*]45號)、《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加強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浙政發[20*]11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1、組織編制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按照城鄉統籌、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的原則,由縣水利、建設部門牽頭,會同縣發改、環保、國土、衛生等部門在20*年底以前編制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明確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

2、深化落實各專項規劃。各有關部門應按照《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的要求》,編制和完善各項專項規劃。由縣建設局牽頭編制完善城鄉給排水規劃,綜合布局城鄉給排水系統,統籌安排供水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合理規劃建設供水管網。由縣環保局牽頭編制完善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合理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地,界定保護區域。縣衛生局要做好相關規劃的衛生學評價及水質衛生監督監測方案。編制實施各種涉水規劃,必須堅持把保障飲用水安全擺在第一位,加強相關規劃的銜接。

二、綜合防治,加強飲用水源的保護

1、認真實施水(環境)功能區劃,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縣生活飲用水源保護辦法》有關規定,落實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的各項環境管理制度。嚴格把好建設項目審批關,禁止對水源有污染的項目和設施進入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新建項目要嚴格按照環評法要求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縣環保局要定期開展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檢查,對查出的問題要進行專項整治并掛牌督辦,對違法違規建設的項目,要責令停建并限期整治或拆除;對違法違規經營的項目如碼頭、飯店等,要責令立即停止經營并限期糾正。

2、進一步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縣環保局要全面推進富春江、分水江以及主要水庫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積極推進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嚴格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繼續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污染整治力度,限期實現整治目標。對不達標排放、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一律實行停產治理,達標無望的堅決予以關閉。加大環保執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排污行為。嚴防城鄉飲用水有機污染,飲用水源上游不得建設生產和使用高毒高危原料和產品的項目,現有的相關企業要限期關停搬遷。

3、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縣農業部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認真做好禁養區的畜禽禁養工作,20*年前完成豬存欄數300頭、牛30頭以上規模化養殖場的治理任務。對養殖大戶實施規范管理,以鄉鎮為單位統一規劃,集中治理,建設一批生態畜禽養殖小區。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要加快形成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處理機制,因地制宜處理好農村生活污水。加快實施種植業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控污”工程,全面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嚴格實施水產養殖證制度,加強水產養殖污染防治,在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嚴禁施肥養魚和投飼養魚、養鴨。縣水利局要加快實施“萬里清水河道”工程,加強農村小流域治理。

4、加強城鎮生活污染防治。縣建設局要加快推進縣城污水處理廠二期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建設,加強對全縣集鎮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工程建設的指導,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垃圾收集處置網絡。

三、城鄉統籌,加快供水工程和設施建設

1、繼續提高集中式供水水廠的供水能力和供水質量。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加快綜合利用水庫、供水水庫建設和已建水庫的供水配套,發揮水庫在城鎮供水中的積極作用。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快集中式供水水廠、管網的建設和改造,增強集中供水的穩定性。加強制水工藝改造,提高常規處理能效,推廣深度處理技術,提高供水水質。凡飲用水水質不符合標準的集中供水水廠,應當提出強制性技術措施,制訂技術改造規劃,采用先進技術,改進水處理工藝。

2、加快實施區域集中供水,以城帶鄉擴大農村受益范圍。縣建設局要制訂實施城鄉一體化的給排水規劃,結合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督促指導鄉鎮加快區域集中供水設施和管網建設,不斷提高區域集中供水的人口覆蓋面。城鎮集中供水水廠要在提高供水能力的基礎上,積極擴大供水半徑,通過延伸供水管網將自來水直接輸送到周邊農村。

3、加快建設農村分片、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對城鄉一體化供水系統不能覆蓋的山區鄉鎮和山區村,縣建設局要會同縣水利局和有關鄉鎮(街道),結合“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生態村建設和改水改廁工作,加快農村現有簡易水廠和供水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提高規范管理水平,落實各項凈水措施,確保供水水質。在人口比較集中的單個或多個山區鄉村,要加快建設小型水源工程,配套凈水和消毒設施,建成一批獨立的供水體系,并盡可能做到互聯互通。

四、加強監管,確保城鄉飲用水水質安全

1、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要指定專人負責生活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對本轄區內的生活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實施監督管理。縣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配合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做好生活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并積極做好農村生活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指導督促和協調工作。

2、切實加強水源水質的監測。縣水利局要按照水(環境)功能區劃管理的要求,對全縣水資源實施統一管理。縣環保局要按照飲用水源保護區的管理要求,優化監測站網設置,加強對飲用水源的水質監測,并建立定期報告和水質公告制度。

3、嚴格實施制水的全過程規范管理。縣建設局要加強對取得供水許可的城鎮和區域集中供水水廠的監督管理,督促指導供水經營單位建立以水質保障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依據國家標準建立嚴格的取樣、監測和化驗制度,落實保障水質的各項技術、工藝和管理措施。

4、加強供水水質的衛生監督。縣衛生局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嚴格實施對集中供水單位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的衛生許可,加強對集中式供水單位和二次供水的衛生監督監測,加強對農村飲用水水質的定期抽檢。對城鄉飲用水監測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查處,督促有關單位限期整改。自備取水的企業和學校等單位要嚴格按規范對自備飲用水進行消毒處理。

五、健全機制,促進全社會節約用水

1、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節水工作。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大力倡導節約用水的生產、生活方式。積極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廢水資源化和零排放技術、中水回用技術,鼓勵生產和使用各種節水設備和節水產品,強化節水技術服務體系建設。

2、加快建立合理的水價機制。積極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非居民用戶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和高耗水行業差別水價政策。加強水資源費征收管理,確保應收盡收,適時提高征收標準,盡快將集中供水覆蓋范圍內地下水的水資源費調整到高于供水價格。開征城鎮污水處理費,確保城鎮污水處理廠保本微利運行。

六、完善制度,加強儲備體系和飲用水安全保障應急機制建設

1、加強城鄉飲用水儲備體系建設。由縣水利局負責,建立全縣水資源和飲用水戰略儲備體系。選擇部分水庫作為區域性戰略儲備水源,并制訂特殊情況下的區域水資源配置和供水聯網調度方案。建立特枯年或連續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儲備,規劃建設備用水源。

2、進一步完善飲用水安全保障應急機制。要根據縣城生活飲用水源突發性污染應急預案,進一步落實好應急措施。各鄉鎮要結合當地實際制訂完善生活飲用水安全保障應急預案。水域周邊的化工、醫藥等重點污染企業以及從事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經營、貯存的企業要嚴格防范水污染事件的發生,并制訂專門的應急預案,確保一旦發生水污染事件能夠及時有效處置,把危險控制在最小范圍。供水單位應當摸清取水口上游及周邊地區存在的污染隱患情況,針對不同的污染源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當原水水質發生重大變化或供水不足時,必須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并報請縣人民政府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七、加強領導,建立完善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政策體系

1、建立組織機構。為了切實加強對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領導,縣政府成立以常務副縣長為組長,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縣建設、發改、水利、農業、林業、環保、衛生、國土、交通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協調我縣的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篇2

一、脫貧攻堅工作

(一)解決貧困村貧困人口飲水問題

按照貧困戶退出對飲水安全的要求標準,市水務局對全市130個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安全飲水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對貧困人口缺水情況逐一登記,并且建檔立卡。全市有9個鄉鎮,13個行政村(9個貧困村),涉及飲水不安全人口570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4人。在調查基礎上,制定了《行業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計劃投資339.5萬元,新建13處飲水安全工程,全部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問題。在上級投資計劃和資金尚未下達,工程實施方案尚未批復的情況下,為確保全市脫貧摘帽,市水務局自4月中旬陸續組織開工,特別是涉及占耕地的管路部分,要求在春耕前將管路鋪設完畢,不能影響春耕,以保證13處飲水安全工程按計劃在10月末全部竣工通水。截止目前,水源井完工3眼,井房完工2座,蓄水池完工3座,鋪設管路8500米,通水試運行1處,解決了60戶、248人飲水難問題,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人。

(二)支持扶貧標準化果園建設情況

1、項目支持扶貧標準化果園建設情況。今年,市水務局爭取省級資金300萬元,圍繞**生態景觀帶,在**、**、**三個鄉鎮,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11250畝,其中:完成經果林2486畝,生態修復1908.3畝,保土耕作6855.7畝。目前,工程已全部竣工,全部納入扶貧標準化果園。

2、支持扶貧標準化果園配水情況。截至2018年5月30日,林業部門確定扶貧標準化果園涉及28個鄉鎮、31處,規劃面積7190畝。經現場勘察,根據上級補助資金情況,2018年能夠進行配水的有25處,配水面積5840畝,估算投資1050萬元,至今,已經完成20處,其他工程正在施工,計劃在6月30日前,水電工程全部完工。

(三)**鎮梯田配水

**鎮坤頭波羅村為市級貧困村,2017年通過坡耕地進行治理,修建高標準農田3000畝,由市水務局制定梯田配水方案,引中水實施灌溉,市水務局負責駱駝營泵站至11個蓄水池主管路的供水。供水工程以**泵站為供水首部,設計兩條供水管路,一條供水管路控制5個蓄水池,另一條管路控制6個蓄水池,工程投資269.28萬元。至今,我局承擔的主管路工程已經全部完成,完成工程總量的95%。

二、項目爭取和招商引資工作

(一)項目爭取情況

今年,向上爭取項目共計12個,爭取資金6551.7萬元,截至目前,資金已到位3441.7萬元。

(二)招商引資情況

成功引進**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產業園項目,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2億元,帶動上下游企業13家。目前,項目規劃設計已完成,正在進行廠房建設。

三、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一)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工作

1、2017年中央財政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節水灌溉項目。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95萬畝,爭取中央資金1754萬元,工程2017年10月開工,2018年5月完工,工程分布在14個鄉鎮,新打和改造水源井118眼,新建蓄水池1座,安裝配套水泵118臺套,埋設輸水管路171.11km。

2、2018年中央財政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1萬畝,分布在27個鄉鎮,爭取中央資金1890萬元,新建水源井88眼,維修舊井42眼,維修改造方塘1座,改建井房130座,安裝水泵133臺套,埋設地埋管路200.53km,安裝變壓器50臺套,安裝農業水價改革計量設備133臺套。

3、2018年省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740畝,爭取省級資金288.64萬元,工程分布在**等9個鄉鎮,改建水源井12眼,維修改造方塘1座,安裝配套提配水設備12臺套。工程于2018年4月開工,計劃11月20日完工。

4、2018年小型農田水利“先建后補”改革試點項目。    2017年開始,省水利廳選取我市進行改革試點,省財政補助資金不高于工程總投資的80%、其余資金群眾自籌。今年省財政補助資金150萬元,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180畝,工程分布在**等5個鄉鎮,改建水源井8眼,安裝配套提配水設備8臺套,埋設輸水管路16km,配套變壓器5臺套。工程于4月開工,5月20日完工。

5、農業水價綜合改革。2017年,省水利廳選取我市進行旱田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全省一個),按照省廳要求,市政府成立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制定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及實施細則》,印發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績效評價辦法》,市財政局、市水務局聯合印發《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獎補資金實施辦法》,組建節水灌溉合作社21個,安裝計量設備320套,建立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信息系統平臺,2017年,在**鄉新亭村完成面積2705畝,省財政每畝補助資金標準5元,共補助資金1.36萬元。今年重點在**等鄉鎮實施,計劃完成面積8.2萬畝。

6、農田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工作。爭取中央農田水利維修養護資金245萬元,重點用于農田灌溉工程維修養護,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確定實施維修養護項目74處。目前74處工程已開工62處,完工49處。其中:已維修各種供水管路0.5萬米,配套水泵6臺,井房維修7座,淘井清淤45眼,更換低壓電纜1580米,已恢復和改善農田灌溉面積10135畝。在抗擊春旱保苗期間,農田水利維修養護項目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作

爭取省以上資金3000萬元,實施水平梯田綜合治理面積1.8萬畝,工程涉及**等8個鄉鎮。工程實施方案、外業踏勘已完成,國家資金尚未下達,待資金下達后,立即組織招投標等工作,確保在10月初進行施工。

(三)防汛抗旱工作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省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議精神。我市于6月12日召開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會議,市政府與各鄉(鎮)區、相關成員單位負責人簽訂防汛責任狀。二是全面落實防汛抗旱責任制。落實37個鄉(鎮)管理區、13座水庫、大凌河及其支流、城市防洪、山洪泥石流、尾礦壩、重要經濟目標、學校等重點區域防汛責任人,共明確行政、技術、搶險等各類防汛抗旱責任人872人。下發《2018年度汛方案》及《防汛工作責任制》,深入貫徹落實市、鄉、村、組“四級包保”責任,確保責任制落實達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三是加強水庫、尾礦庫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全市現有中小型水庫13座,目前僅剩**水庫未除險加固,現空庫運行,已列入2019年加固計劃。153座尾礦庫,具體由安監局負責,已全部落實責任制及各類責任人,制定相關防汛應急預案。四是加強修訂完善各類應急預案。我市已經編制完成《**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抗旱應急預案》、《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等各類預案。重點對鄉、村級《山洪災害防御預案》、《抗旱應急供水預案》及重點區域《逃避險應急預案》修訂完善。五是加強水毀應急度汛工程排查整改。汛前,排點河道險工險段46處,已爭取上級資金修復完成21處,正在修復16處(16處險工險段具體凌河局負責,爭取主汛期前完工),剩余9處險工險段,已逐級落實責任人,制定逃避險預案,主汛期專人值守,根據預警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提前轉移危險區域群眾。六是加強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準備。重點檢查河道、公路橋在建工程帶來度汛隱患,確保在建工程安全。七是加強抗旱工作。今年,春播期間土壤墑情較好,大部分農田5月末完成播種。進入6月,由于降水不均,持續高溫,受旱面積逐步增加,全市受旱面積高達135萬畝,其中輕旱80萬畝、中旱40萬畝、重旱15萬畝。全市共新建灌溉井88眼,維修灌溉井42眼,開動機電井3688眼,投入機車、機具等抗旱及播種設備1.75萬臺套,抗旱澆灌面積達22萬畝。八是加強落實物資儲備、通訊報訊及搶險隊伍。搶險隊伍實行民兵聯防制,市級搶險隊伍由武裝部組織以民兵為主的專業搶險隊100人,鄉鎮級搶險隊伍由各鄉鎮建立不少于總人口數10%的搶險組織。儲備橡皮舟、沖鋒舟、救生衣、編織袋、鐵線等防汛物資總價值80萬元;打井機、送水車、軟帶、噴灌機組等抗旱物資總價值220萬元。

(四)城鄉供水工作

1、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工程施工沿線**4個鄉鎮,共14個村(8個貧困村)、27個組(15個貧困組)發生飲水困難,飲水困難戶數1170戶,飲水困難人口3931人,涉及建檔立卡戶176戶,435人,飲水井干枯369眼,水量不足796眼。正在實施飲水安全工程6處,涉及飲水困難戶數255戶,飲水困難人口756人,建檔立卡戶18戶,31人,工程設計投資370萬元。**組應急飲水工程于4月17日開工建設,于6月15日通水試運行,解決了該組47戶,147人(建檔立卡戶5戶,15人)吃水困難問題,工程完成投資59.22萬元。2018年完成水樣檢測359份。

2、城市供水工作。城市供水工作運轉良好,水源、水廠、泵站全部實行封閉管理,供水水質執行每日檢測,每月進行42項常規檢測,我市水質106項指標全部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日保障供水7.3萬噸,保障了城區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3、園區供水工作。截至目前以為園區供水214萬立方米,保障了園區企業以及人工湖等景觀用水。

4、**二期工程。現新建凈水廠的清水池、綜合樓、加壓泵房、倉庫及機修間等工程已封頂,主體土建工程已完工80%,預計10月份完成主體土建工程。

5、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工程。項目招標工作已完成,待建設資金落實后開工。

(五)河長制工作

1、河長組織體系建立完成。建立了市、鄉、村三級河長體系,設立了流域、河流(河段)三級河長。全市共設立市、鄉、村三級總河長、河長632人。2017年11月2日市編辦印發《關于成立**河長制辦公室的批復》,同意成立市級河長制辦公室,為常設機構,設在市水務局。

2、河長制辦公室設置完成。河長制辦公室主任由水務局局長兼任,設專職副主任一名,兼職副主任14名,分別由相關部門分管領導擔任。辦公室內設綜合股和業務股兩個機構,核定財政全部補助事業編制5名。目前辦公室辦公室設備全部配齊,保證了河長制工作的正常開展。

3、河長制實施方案已印發。5月23日市委辦、政府辦聯合印發了《**河長制實施方案》,明確全市136條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含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及其他重點微小河流,14座水庫全部納入河長制范疇。

4、“一河一策”方案編制完成。我市共有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6條,其中省和**市負責編制“一河一策”治理及管理保護方案的河流22條,我市負責編制“一河一策”治理及管理保護方案的河流114條。目前“一河一策”方案已編制完成,正在征求相關責任部門意見,近期將完成印發。

5、河長公示牌設立完成。我市共設立河長公示牌266塊,其中市級河長公示牌14塊,鄉級河長公示牌252塊。在2018年5月31前已全部完成河長公示牌設立和驗收工作。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做好脫貧攻堅工作,解決好貧困村貧困人口飲水難,做好扶貧標準化果園配水工作。

二是做好項目爭取和招商引資工作,做好各類項目的規劃設計,加快跑部進省,力爭將各類項目納入省廳計劃的大“盤子”內。服務好**產業園項目。

三是對在建的農田水利工程,推進施工進度,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規劃好2019年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做好項目儲備。

四是做好坡耕地綜合治理各項前期工作,資金下達后立即組織實施。做好2019年坡耕地綜合治理和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的項目儲備。

五是全面落實好防汛抗旱各類責任制,全力做好今年各項防汛抗旱工作。

篇3

關鍵詞:抗旱 應急預案 編制

中圖分類號:S33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指導思想和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努力推動抗旱工作由單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轉變,由被動抗旱向主動抗旱轉變,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保障全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城鄉統籌、預防為主、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本著“先生活、后生產,先地表水、后地下水,先節水、后調”的原則,科學調度,優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滿足城鄉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需求。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巴彥縣轄區內干旱災害、供水危機以及供水水質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災害的預防和應急處理。

自然地理

巴彥縣位于黑龍江省中部偏南,地處松嫩平原,松花江中游北岸,南隔松花江與賓縣相望,西鄰呼蘭區與漂河為界,北依泥河與綏化市寶山鎮、慶安縣相交界,東靠黃泥河及駱駝砬子山與木蘭縣毗鄰.全縣幅員面積3137.2平方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45°54′28″至46°46′18″,東經126°45′53″至127°42′16″之間。地勢是東高、西低、北崗、南平、中部多丘陵,海拔110—564.3米。地貌大體為山區、丘陵、平原,洼地四種類型。國土面積4706551畝。土壤有9種類型,黑土類占全縣土壤面積53.5%,素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稱。

主要災害有:旱災、水災、冰雹、風災、霜凍、澇災、蟲災。其中旱災尤為突出,本縣是全省干旱較重的縣份之一,有“十年九春旱”之說。

水文氣象

水文

巴彥縣過境河流有松花江,境內河流有少陵河、泥河、漂河、五岳河、泉眼河、小柳河、豬蹄河、拉三太河、大荒溝、黃泥河、龍泉河、小金河、小銀河和雙林河等14條河流。縣內年徑流總量15483萬立方米。河流流經情況:松花江流經松花江鄉、富江鄉、巴彥港鎮。少陵河流經黑山鎮,鎮東鄉、洼興鎮、龍泉鎮、華山鄉、巴彥鎮、西集鎮和松花江鄉。泥河流經山后鄉、天增鎮、萬發鎮、榆樹鄉。漂河流經興隆鎮、德祥鄉、豐樂鄉、西集鎮。小柳河流經黑山鎮、洼興鎮。泉眼河流經天增鎮、黑山鎮、洼興鎮。豬蹄河流經洼興鎮、興隆鎮、龍廟鎮、華山鄉、西集鎮。拉三太河流經德祥鄉、天增鎮、萬發鎮。五岳河流經龍泉鎮、巴彥鎮、松花江鄉、富江鄉、巴彥港鎮。大荒溝流經興隆鎮、紅光鄉。全縣境內有泡、沼、坑、塘230處。

氣象

本縣地處歐亞大陸,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年溫差大,最高氣溫35.4°C,最低氣溫-40.9°C,活動積溫為2828.9°C-3049.1°C,多年平均氣溫2.0°C—2.6°C。全縣多年平均降雨量為581.5mm,氣候特點影響,降雨量不穩定,降雨量年內分配極不均勻,春季4—5月份平均降雨量為65.9mm,占全年降雨量的11.3%,夏季6—8月份,降水集中,平均約為405.3mm,占全年降雨量的69.7%,秋冬季降雨量較少,平均為110.3mm,占全年降水量的19%。本縣多年平均日照為2640小時,其中5-9月份日照時數為1253小時,占全年日照時數的47.5%。平均蒸發量為1441.4mm。

社會經濟

巴彥縣有18個鄉鎮,116個行政村,1332個自然屯。其中鎮:巴彥鎮、興隆鎮、西集鎮、洼興鎮、龍泉鎮、萬發鎮、龍廟鎮、巴彥港鎮、天增鎮、黑山鎮。鄉:松花江鄉、富江鄉、豐樂鄉、德祥鄉、紅光鄉、山后鄉、華山鄉、鎮東鄉。

全縣有人口69.8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6.71萬人,非農業人口13.13萬人,人口增長率-0.23%。

2004年全縣生產總值386199萬元,2005年生產總值411123萬元,比上面同期增長7.8%。人均GDP5886.64元,地均GDP 1209.2元,工業總產值2005年136487萬元,第一產業占63.1%,第二產業占11%,第三產業占25.9%,農村人均純收入3556元。耕地面積340萬畝,有效灌溉面積 78萬畝,播種面積300.07萬畝,種植結構:糧食作物291.24畝、畝產373公斤、總產108.8萬噸,經濟作物3.69萬畝、總產量2.46萬噸,其他作物5.24萬畝、總產5.07萬噸。

干旱等級劃分

干旱等級劃分

干旱等級分為二級,即Ⅰ級(特大)干旱、Ⅱ級(嚴重)干旱。

顏色標識

按照國際慣例,Ⅰ級干旱為紅色、Ⅱ級干旱為橙色兩種。

干旱應急響應機制及應急措施

應急響應機制

干旱應急響應機制及程序

縣抗旱指揮部根據旱情發展趨勢建立會商、報告制度,確定城鎮居民生活、生產用水情況,干旱預警等級,以及干旱預警信息和解除制度.

不同等級干旱應急響應和應急措施

Ⅰ級干旱應急響應和應急措施

1、Ⅰ級干旱應急響應

由縣抗旱指揮部指揮主持會商,成員單位一參加會議,啟動1級干旱應急響應;抗旱指揮部向社會公眾紅色預警信號,經縣政府批準,宣布進入緊急抗旱期。各相關部門按照統一部署和職責分工、協調聯動、全力做好抗旱工作。

2、Ⅰ級應急響應啟動條件

全縣農田干旱面積170萬畝,耕地面積47萬畝,飲用水困難人口21萬人以上,確定為特大干旱,應啟動Ⅰ級應急預案。

特大干旱區域主要分布在:山后鄉、天增鎮、萬發鄉、德祥鄉、興隆鎮、豐樂鄉、龍廟鎮、洼興鎮、華山鄉、松花江鄉、富江鄉、洼興鎮等鄉鎮。

3、Ⅰ級干旱應急措施

(1)實行縣、鄉(鎮)行政首長抗旱目標責任制,確保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2)強化指揮機構,抗旱工作由縣抗旱指揮部鄉(鎮)抗旱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和組織協調,強化抗旱水源的科學調度和用水統一管理。

(3)指揮機構加強會商,分階段部署工作,按照抗旱預案啟動各項措施。各有關部門按照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部署、協調聯動,做好抗旱工作;

(4)啟動各項應急抗旱措施,如:應急水源、節水限水、應急調水,應急送水等。

(5)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支援抗旱救災工作;

(6)分析旱情災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隨時通報旱情和災情;

(7)加強旱情災情及抗旱工作的宣傳。

Ⅱ級干旱應急響應和應急措施。

1、Ⅱ級干旱應急響應

由縣抗旱指揮部主持會商,各成員單位一出席會議,啟動Ⅱ級干旱應急響應,抗旱指揮部向社會公眾嚴重干旱橙色預警信號,各相關部門按照統一部署和職責分工,協調聯動,全力做好抗旱工作。

篇4

飲用水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確保城鄉飲用水安全,讓人民群眾喝上放心水,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和生命健康的必然要求,是各級政府必須履行好的重要職能。

近些年來,我省深入推進生態省建設,全面開展水污染防治,加強城鄉供水設施和供水工程建設,加強供水調度和水質監管,城鄉飲用水得到較好的保障。但是,局部地區仍然存在水源短缺、水污染加重、水質不達標等問題,存在發生飲用水污染事件的隱患,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的飲用水安全問題比較突出,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決。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45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明確目標,統籌規劃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十一五”期間我省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的基本目標。到2010年,全面完成城鄉合格、規范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創建工作,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基本達標率大于85%;加快建設城鄉一體的區域集中供水工程,每年新增城鎮集中供水覆蓋農村人口100萬人;加快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基本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問題,全面改善農村飲水條件,農村合格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以上;城鄉飲用水供給水量滿足生活需要,水質達到國家標準,實現安全保障。

組織編制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按照城鄉統籌、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綜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的原則,由水利部門牽頭,會同發展改革、建設、環保、國土資源、衛生等部門,抓緊編制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或實施方案,明確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2006年各市、縣(市、區)要完成當地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或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2007年完成全省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編制工作。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規劃或實施方案由同級政府批準后實施,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

深化落實各專項規劃。環保部門要牽頭編制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合理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地,界定保護區域。建設部門要牽頭編制城鄉給排水專項規劃,綜合布局城鄉給排水系統,統籌安排供水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合理規劃建設供水管網。水利部門要牽頭編制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規劃。衛生部門要做好相關規劃的衛生學評價及水

質衛生監督監測方案。編制實施各種涉水規劃,必須堅持把保障飲用水安全擺在第一位,加強相關規劃的銜接。

二、嚴格保護飲用水水源,綜合防治水污染

認真實施水(環境)功能區劃,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嚴格執行水污染防治法的有關規定,落實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的各項環境管理制度。在一級保護區內,禁止一切排污行為和可能污染水體的行為。在二級保護區內,禁止超標排放污染物,禁止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禁止設立裝卸垃圾、油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碼頭,改建項目必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合格、規范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創建力度。2006年完成中心鎮以上合格、規范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創建任務。與此同時,加快推進其他鄉鎮和農村地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創建工作。各級環保等部門要定期開展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檢查,對查出的問題要進行專項整治并掛牌督辦。對違法違規建設的項目,要責令停建并限期治理整頓或拆除。對排污超標的企業和單位,要責令限期達標排放或搬遷。

全面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實施水源安全防護、生態修復和水源涵養等工程建設,依法及時查處破壞生態涵養林和水資源保護設施的行為。全面推進水系、主要湖庫、河網以及地下水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積極推進循環經濟,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快發展生態環保型產業。大力推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嚴格實施排污許可證制度,實行跨行政區河流交界斷面水質管理制度,落實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的水環境保護責任。繼續加大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污染整治力度,限期實現整治目標,對不達標排放、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一律實行停產治理,達標無望的要堅決予以關閉。加大環保執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排污行為。

嚴防城鄉飲用水有機物污染,飲用水源上游不得建設生產和使用高毒高危原料和產品的項目,現有的相關企業要限期關停搬遷。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2007年前,畜禽禁養區內現有養殖場全面完成關停轉遷;限養區內豬存欄300頭以上、牛存欄30頭以上規模化養殖場完成治理任務,畜禽存欄量削減到控制范圍以內,同時加快建設一批生態畜禽養殖小區,全面實施其他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污染治理。加快現有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無害化改造,加快形成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機制,因地制宜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加快實施種植業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控污”工程,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全面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嚴格實施水產養殖證制度,積極開展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建設,加強水產養殖污染防治,嚴禁施肥養魚。在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嚴禁投飼養魚,在二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嚴格控制投飼養魚,鼓勵發展保水漁業。加快實施“萬里清水河道”工程,加強農村小流域綜合整治。

三、加快城鄉供水工程和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城鄉供水保障水平

繼續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和供水質量。適應城市化發展和城市人口增加的需要,按照多庫串聯、水系聯網、地表水與地下水聯調、優化配置水資源的原則,加強城市供水水源建設。加快綜合利用水庫、供水水庫建設和已建水庫的供水配套,發揮水庫在城市供水中的積極作用,寧波、溫州等以水庫為主要飲用水源的大中城市要積極研究和實施聯庫、多管聯網供水,嘉興等平原城市要加快研究中遠期引水水源方案。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快供水水廠、管網的建設和改造,完善配水系統,減少供水漏損和管網二次污染,增強集中供水的穩定性。加強制水工藝改造,提高常規處理能效,推廣深度處理和膜處理技術,提高供水水質。凡飲用水水源水質不符合標準的,應當提出強制性的技術措施,制定水廠技術改造規劃,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進水處理工藝。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試點推進分質供水。水源建設和引水有困難的海島及沿海地區,要積極推進海水淡化工程建設。

加快實施區域集中供水,以城帶鄉擴大農村受益范圍。經濟比較發達、城鎮化程度比較高、具備相應地理條件的地區,要制定并實施城鄉一體的給排水規劃,結合實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加快區域集中供水設施和管網建設,不斷提高區域集中供水的人口覆蓋面。城鎮集中供水企業要在提高供水能力的基礎上,積極擴大供應半

徑,通過延伸供水管網將自來水直接輸送到周邊農村。要加強城鄉供水設施建設的統一規劃,注重提高集中供水設施運營的規模經濟水平。要積極創造條件,盡快實現區域集中供水同網同質同價。

加快建設農村分片、分散式供水工程,因地制宜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加強農村現有簡易水廠和供水設施的改造,提高規范管理水平,落實各項凈水措施,確保供水水質。有條件的丘陵、山區和海島地區,在人口集中的單個或多個鄉村要加快建設小型水源工程、配套凈水和消毒設施,建成一批獨立的供水體系,并盡可能實現供水網絡的互聯互通。要優先解決資源性缺水、取水難度大等地區的供水問題和高氟水、高污染、介水性傳染病高發地區農村的飲用水安全問題。飲用水困難的邊遠山區和小島地區,要積極通過下山脫貧和“大島建、小島遷”等辦法,徹底解決飲用水問題。對人口相對集中、短期內無法遷移的地區,要通過雨水集蓄等供水設施建設,解決飲用水

困難問題。

四、加強監管,確保城鄉飲用水水質安全

對飲用水取水、制水、供水水質實施全過程監管。加強對飲用水水源、水廠供水和城鄉各類用水點的水質監測,并建立定期報告和城鄉集中式供水出廠水水質公告制度。環保、水利部門要按照水(環境)功能區劃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的要求,優化監測站網設置,加強飲用水源地和具有飲用水功能水庫的水質監測。建設部門要加

強對城鎮和區域集中供水的監督管理,督促指導供水經營單位建立以水質保障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依據國家標準,建立嚴格的取樣、監測和化驗制度,落實保障水質的各項技術、工藝和管理措施。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對地下水水源地的水環境監測。衛生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嚴格實施對集中式供水單位和涉及飲

用水衛生安全產品的衛生許可,加強對集中式供水單位和二次供水的衛生監督監測。各級都要抓緊建立農村飲用水安全監測網絡,加強對農村飲用水水質的定期抽測。對城鄉飲用水日常監測和專項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查處,督促有關單位限期整改。

五、進一步健全水價形成機制,廣泛開展節約用水

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節水工作。保障城鄉飲用水供給,必須堅持開源、節流并重。要進一步理順節水管理體制,完善節約用水各項制度。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大力倡導節約用水的生產生活方式。積極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扶持發展節水型產業。積極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廢水資源化和零排放技術、中水回用和海

水利用技術,鼓勵生產和使用各種節水設備和節水產品,強化節水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在水資源嚴重不足地區嚴禁建設高耗水項目。

加快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積極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非居民用戶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和高耗水行業的差別水價政策。加強水資源費征收管理,確保應收盡收,適時提高征收標準,盡快將集中供水覆蓋范圍內地下水的水資源費調整至高于供水價格。加快落實城鎮污水處理收費制度,促進水環境保護和水污染防治,促進

企業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2006年,全省所有市、縣(市、區)都必須開征城鎮污水處理費,并盡快將收費標準調整到合理水平,確保城鎮污水處理廠保本微利、正常運營。加快建立按企業排污濃度實行分檔計價的城鎮污水處理費征收辦法。

六、加強儲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應急機制

加強城鄉飲用水儲備體系建設。全省水資源及飲用水戰略儲備體系建設由省水利廳牽頭負責。要合理選擇部分大型水庫和江河作為區域性戰略儲備水源,并制定特殊情況下的區域水資源配置和供水聯合調度方案。縣以上城市要建立特枯年或連續干旱年的供水安全儲備,規劃建設備用水源。沿海平原地區要結合承壓地下水禁采限采工

作,保留和改造一批應急開采井,作為飲用水應急水源。具有供水功能的水庫和河網地區,應制訂枯水季節的用水方案,優先安排飲用水,限制其他用水。

建立健全飲用水安全保障應急機制。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根據水資源條件,制定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應急預案,落實應急指揮機構,建立健全技術、物資、人員保障系統和值班、報告、處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預警和應急救援機制。水域周邊的化工、醫藥等重點企業,從事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運輸、儲存的企業,要嚴

格防范水污染事故的發生,并制定專門的應急預案,確保一旦發生水污染事件能夠及時有效處置,把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供水單位應當摸清取水口上游及周邊地區存在的污染隱患情況,針對不同的污染源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當原水、供水水質發生重大變化或供水水量嚴重不足時,供水單位必須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并報請當地人民政

府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七、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完善城鄉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政策體系

篇5

1.農村地下水安全監管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農村飲水安全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基本生存生活問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工程,是關注民生、解除民憂、謀求民利的具體體現,也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農村供水工程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改善農民生活、提高農民健康水平、保障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設施。目前,農村自來水普及率低,設施簡陋,用水方便程度較低,飲水安全問題嚴重。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農村飲水安全規劃與新農村建設規劃不同步

由于飲水不安全地區主要集中在水質差、縣鄉交界的偏僻地帶,飲水規劃相對先前一步,而目前正在開展的新農村建設,多選擇在交通、住房、水源等條件較好的地方,因此,客觀上增加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新農村改水工程建設結合的難度。如果要求與新農村建設結合,勢必要對規劃進行調整,有的地方調整幅度較大,而國債資金使用方向有著嚴格規定,這種調整勢必導致投資地點與國家批復投資地點不一致。如何使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與新農村建設改水工作有機結合,成為現階段需要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2.2飲水工程建設與管理農民參與度不高

調查發現,許多地方在工程建設的選點、工程規模和資金來源等方面,對農民公開得不夠。多數農民知道水價由電費、維護費和管理人員補貼等組成,但不知自己所交水費是如何確定的,不清楚水價成本到底是多少,水價應該如何定,定多少才合理。

2.3工程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不夠健全

飲水工程建設后直接交給用水單位管理,由于管理人員工資較低而沒有專人負責(基本都是兼管),管理人員的主要任務就是收取水費、看管設備和定時供水,存在管理不到位、不及時的現象。

2.4水價偏低,水費收取不及時

由于農村還沒有形成用水交費的觀念,對水價的承受能力低,因此價格管理中存在著水價偏低,有的村(居)收取的水費甚至不夠電費,造成飲水工程無法正常運轉,不能回收資金、形成良性循環,對以后的持續發展,帶來困難。

3.建立長效機制管理的建議

3.1加大《水法》等政策法規宣傳力度

針對農村傳統的用水習俗,絕大部分農民缺乏節水意識的現狀,扎實開展節水進社區、進家庭活動的宣傳,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新型現代媒體與傳統的標語、專刊及村公開欄等形式,宣傳水利法規和節水小常識,將節約用水條款寫進《村規民約》,建立農村飲用水長效管理機制,讓群眾節水意識入心入腦。

3.2以水養水,建立規范的用水管理模式

我縣農村飲用水管理模式主要有四種:⑴城鄉一體化供水,主要是集鎮附近村,由城鎮自來水公司負責管理運營。約占總人口10%;⑵村委會自行管理,指定專人負責日常管理,約占總人口70%。⑶承包經營管理,由村委組織招標發包給單位或個人管理,發包期一般10-15年,約占總人口10%。⑷農民用水者協會(或村老年協會)負責管理,占總人口10%。從目前管理成效看,第一三種模式最為正常,第二四種模式因受管理人員素質、經費保障等因素影響,運營狀況時好時壞。事實證明,管理是關鍵。對已建投入使用的農村飲用水工程,可否采取產權拍賣,長期承包與政府扶助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來推動和規范農村飲用水管理,使農村、農民能真正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最終實現以水養水的良好運營機制。

3.3提高農村飲用水管理隊伍素質

當前,全縣農村飲用水工程有管理組織的約占85%,但各地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要提高管理水平、關鍵是提升管理者的素質。為此,政府部門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教育、培訓和考核,受益村要推薦1-2名有文化、有技術、有責任性、事業心,公道正派、且群眾信任的村民代表擔任飲水管理人員,管理人員必須通過政府部門或相關職能部門組織的考試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培訓工作要經常性、長期性地進行。

3.4健全農村飲用水應急防范機制

針對農村飲用水面廣點多,意味著風險點多,不可預測突實發事件概率增大的情況。因此,要實施好縣政府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暫行辦法》、《農村飲水安全分散工程實施方案》,縣水利部門與鄉鎮要建立工作專班、定期檢查督促,加大水資源管理,嚴格控制取水許可證審批、發放。縣水利部門、鄉鎮要制訂和完善農村飲用水應急預案,一旦有水質事件發生,及時啟動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3.5建管并重,健全農村飲用水保障機制

經驗收合格的集中供水工程,要統一管理、維護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以保證工程的正常運行和長期發揮效益,不斷增強農村飲水安全發展后勁。就我縣而言,單靠村級保障供水經費是不現實的,其因一,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有很多村是空殼村、負債村;其二水費收取困難,農村、農民的傳統觀念水是天降的,是白用的,尚未樹立商品水意識;其三政府沒有設立長效管理專項資金。同時,要明確縣水利行政部門為農村飲用水工程建后管理的主管部門,衛生部門、環保部門為水質監測和供水水源保護的責任部門。

篇6

一、客觀估價我市應急管理工作取得的良好成績

近年來,特別是《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出臺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在完善應急預案、健全應急體系、加強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初步建立了總體應急預案體系。繼去年*月出臺《*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后,各相關部門以及各區、縣(市)政府制定的各專項應急預案、應急分預案和應急保障行動方案也在此后陸續出臺。

二是初步建立了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成立了*市應急管理委員會,正在籌建委員會辦公室。各區、縣(市)和市直有關部門也相繼組建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并投入運行。

三是較好地加強了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市公安局組建了*人的特警支隊。畜牧、公安、消防、衛生等部門,通過應急預備隊的定期培訓和演練,增強了應急救援隊伍的反應能力。去年,全市開展各類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次。

四是妥善應對和處理了各類突發公共事件。近年來,我市先后經歷了諸如*年的非典疫情,*年*月的*江水污染事件,去年*月的*煤礦爆炸等突發公共事件或事故,由于有關方面應急預案啟動及時,采取措施得當,有效地減少了損失和危害,也大大提高了各部門防范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雖然我市應急管理工作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但與新形勢下公共安全的需要相比還很不適應,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比較薄弱的環節。主要是:應急管理機構建設還不夠完善;現有各類專項應急預案缺乏統一標準和綜合管理,預案之間缺乏有效對接,部分預案缺乏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災害預警工作漏洞較多,突發事件的信息報告不及時;專業搶險救援隊伍少,設施設備落后,難以應對高難度、特殊類、復合型災害事故等。對這些問題,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務必予以高度重視,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進一步深化對應急管理工作的認識

應急管理工作事關國家安危、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課題。各級政府特別是領導干部只有居安思危,充分估計突發公共事件的風險和挑戰,清醒地認識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充分理解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義,才能切實增強做好這項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安全是和諧之本,和諧必須安全。只有首先保證安全,和諧的目標才有可能實現。客觀分析近年我市的安全形勢,總體上較好,但是問題不少,不容樂觀。如*年,全市由于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傷亡人數、經濟損失都有所上升,因各種原因引發的群體性上訪事件和環保、衛生、治安等方面的突發公共事件也是接續不斷,凸顯出形勢的嚴峻性。這就要求我們時刻高度警覺、高度重視,時刻繃緊安全之弦,想方設法扭轉被動局面,從而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安定、諧和的基礎條件。

其次,加強應急管理是政府全面履行職能的重要體現。現代政府的基本職能之一就是維護公共安全。依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而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無疑會對人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這個威脅不排除,人就無法安生;政府不能有效地應對和解除這些威脅,那就是失職,也就難以得到公眾的支持和擁護。因此,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妥善處理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機,既是公眾和社會賦予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政府全面履行職能的重要體現。

其三,加強應急管理是實現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基本保障。日前結束的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市第十三屆一次人代會確定了加快建設*城市、實現*全面振興的宏偉目標和主要任務,實現這些目標和任務,必須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共安全作保障,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應急管理工作,不僅是維護政治安定、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利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我市宏偉目標的基本保障。我們三、努力把應急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到實處

全國和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市*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加強應急管理,提高預防和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各級政府以及政府部門要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七項工作。

第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市應急預案體系。沒有制定分預案和專項預案的單位,要根據市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組織專門力量,加緊制定分預案和專項預案;已經制定和正在制定的,要進一步完善。切實增強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各地、各部門要針對各類突發事件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事件發生后誰去處理、怎么處理等重點環節,周密細致地編制應急預案,切實提高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總的要求有兩條:第一條是縱到底、多層次,就是要按垂直管理的要求,從市到區、縣(市)、鄉鎮各級政府和各部門的應急分預案要相互銜接、不斷層;第二條是橫到邊、全覆蓋,就是對所有種類的突發公共事件都要制訂專項預案,確保全方位、不缺失。科學審定應急預案。市應急辦成立后,要組織有關專家,對各區、縣(市)的分預案和各部門的專項預案進行評估論證,然后提交應急管理委員會審定。同時,建立預案動態管理制度,針對實踐和演練中暴露的問題,對預案體系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

第二,要進一步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組織體系建設。加強政府應急機構建設。市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正式成立前,暫由市政府政務值班室代行其職能。各區、縣(市)政府要抓緊建立本級政府的應急管理機構,做到有專門的機構管事、有專門的人員辦事。應急管理機構設置要堅持實事求是和精簡效能的原則,解決好職能和編制等問題。建立專家人才庫。充分發揮專家、學者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研判、決策咨詢、專業救援、事件評估等作用。抓好專業隊伍建設。按照“一專多能,一隊多用”的要求,加強專業隊伍建設,特別要在公安、消防、交管、醫療急救、森林防火等重點行業,著力培育骨干力量。加強預案演練工作。各地、各部門要依據各自實際,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突發公共事件預案演練活動,針對演練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加強崗位培訓,提高實戰技能,鍛煉戰斗隊伍,確保應急隊伍關鍵時刻拉得出、打得贏、靠得住。

第三,要不斷加強應急管理法制建設。近期,國家將頒布《突發事件應對法》。市政府法制辦現在就要著手研究和制定與之相配套的法規和實施細則,逐步把我市應急管理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軌道。要及時清理、修改、廢止與《突發事件應對法》不相符的現行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保持法律、法規的協調性。

第四,要加快完善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運行機制。建立和完善監測、預測、預報和預警體系。要抓緊研究制定科學、統一的風險隱患分級分類標準,組織力量集中做好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各類風險隱患情況,綜合采取防范和處置措施。對重大風險隱患,要進行實時監控,確保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建立嚴格的信息報告和制度。信息報送要做到及時、全面、真實、準確,信息要嚴格執行有關規定,絕不允許虛報和瞞報。完善評價體系。制定科學完備的評價指標體系,定期對各地、各部門的應急能力做出準確評估,把應急能力建設納入政府部門工作績效考核。建立健全應急處置聯動機制,做好縱橫兩個方向的協同與配合工作,確保應急管理體系有機協調、高效運轉。

第五,要切實加強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應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確保群眾一旦受災時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屋住、有醫治。完善物資、裝備、技術和財政保障制度,采取利用社會資源和政府必要投入兩條腿走路的辦法,切實保障應急工作之需。提高公共設施的保障能力。在規劃和建設各類公共設施時,充分考慮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應急處置設施和備用系統。逐步整合應急指揮平臺。按照整合資源、提高效率的原則,推進“110”、“119”、“122”三臺合一,并與急救、市政等緊急信息接報平臺進行整合,實現“統一接報,分類分級處理”。以我市現有網絡資源為依托,切實加強中樞平臺建設。

第六,要突出抓好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按照立足基層、重心下移、依靠群眾的原則,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抓好社區應急管理工作。社區的各項應急措施要更完備、更具體,便于操作。加強農村應急管理工作。農村應急基礎條件較差,特別容易受各種災害侵襲。要按照全市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把做好農村應急管理工作納入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切實提高農村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強企業應急管理工作。各類企業特別是礦山、石化等高危行業企業,要做到應急有預案、救援有隊伍、聯動有機制、善后有措施,經委等部門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和支持。加強重要部位的應急管理工作。供水、供氣、供電、醫院、地下商場以及能源、運輸、通訊等部門,是公認的應急管理重要部位。這些部位更易發生突發公共事件,而且往往一旦發生突發公共事件,后果不堪設想。因此,這些重點要害部位,一定要有完善的應急管理預案和應急管理措施,力爭做到萬無一失。

第七,要扎實開展應急管理科普宣傳工作。做好群眾的教育和引導工作至關重要。各級宣傳、教育、文化、廣電、新聞出版部門要通過圖書、報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網絡等手段,廣泛宣傳和普及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應急防護知識,增強公眾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訓,推動應急宣傳工作進工廠、進農村、進學校、進社區。有關部門要組織編印公共安全手冊或應急知識宣傳手冊,向社會免費發放。

必須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為順利實現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宏偉目標保駕護航。

四、加強對應急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

應急管理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必須從加強組織領導做起,務求落實責任,形成合力。

第一,切實加強領導。要把應急管理工作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本部門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各級政府和部門主要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要切實擔負起首要責任。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主要領導要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親自調度指揮;較大以及其他各類突發事件發生時,各級領導及具體負責人也要相應負起責任。對在應急管理工作中、不負責任,給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嚴重損失的,要依法嚴肅處理。

第二,密切地區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應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廣,不確定因素多,工作千頭萬緒。各地、各部門一定要有大局觀念和全局意識,在加強本地區、本部門應急預案編制,建立健全快速反應機制,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的同時,還要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一指揮、協同應對的總體要求,加強彼此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篇7

提升社會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水平。出臺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配套制度,全縣所有消防安全管理站要于4月底前實行實體化運作,落實辦公場所,明確消防專(兼)職管理人員,落實人員編制,保障運行經費。推行三級督改、隱患抄告、聯合執法、信息報告、定期會商、應急聯動、群防群治七大工作機制,全面推廣使用消防安全網格化信息系統,并確保消防安全網格與綜治網格無縫對接。

提升社會單位“戶籍化”管理水平。各街道(鄉鎮)、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出臺“戶籍化”管理辦法,全面推行社會單位、村居樓宇消防安全“戶籍化”管理,行業、系統的主管部門應在本行業、系統內組織開展消防安全檢查,督促指導單位(場所)落實消防安全“戶籍化”管理工作,建立消防安全聯勤聯查制度。制定四類“戶籍化”管理建設標準(四類:小單位小場所、一般單位、居住出租房、空巢老人居住的老房子),提升消防安全檔案規范化建設,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人員、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消防安全自我評估三項報告備案制度,實現單位消防安全“安全自查、隱患自除、責任自負”。

提升火災隱患防控督改水平。各街道(鄉鎮)、部門要深入開展出租房、通天房、合用場所、公眾聚集場所、高層建筑及建筑消防設施、消防產品等重點領域專項治理,消除火災隱患。重大節日、重大活動等重點時段,部署開展消防安全檢查工作。加強重點火災隱患集中區域和重點場所的監管力度,定期開展督導,協調督促隱患整改。深化重大火災隱患單位四級政府掛牌督辦,確保9月底前完成政府掛牌重大火災隱患單位的隱患整治工作。年內,居住30人以上的出租房要完成配備滅火器、手電筒、逃生繩或逃生軟梯、簡易呼吸面罩等消防安全“四要件”,單位(場所)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0%。

加強公共消防設施建設,著力夯實火災防控基礎

進一步完善城鄉消防規劃。各街道(鄉鎮)要認真組織實施《縣消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等涉及的區域在編制總體規劃時要同步編制消防規劃,將公共消防設施、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車通道、消防裝備等消防安全布局納入城鄉規劃,并負責組織實施。2013年已完成總體規劃的建制鎮要完成消防規劃編制或在總體規劃中設消防專篇,并將農村消防水源、消防車通道等消防基礎設施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

進一步加強消防裝備建設。根據《縣消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公安消防部隊-2015年滅火救援裝備建設規劃》要求,購置消防宣傳車1輛。

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切實強化消防隊伍保障

加強多種形式消防力量建設。加強“六有”(有執勤車輛、有固定隊址、有必備器材、有人員執勤、有組織訓練、有長效保障)政府專職消防隊建設,霓嶼街道年內要完成政府專職消防隊建隊工作。將政府專職消防隊接處警納入城市“119”大集中接處警調度指揮系統建設。根據公安部等五部委《關于積極促進志愿消防隊伍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全縣應當建立農村志愿消防隊的行政村要建立有組織、有人員、有小型車輛、有消防泵、有固定隊址“五有”志愿消防隊。

加強多種形式消防隊伍保障。各街道(鄉鎮)、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財政部《地方消防經費管理辦法》和《省地方消防經費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精神,進一步健全經費保障機制,要將公安消防部隊、政府專職消防隊以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站的消防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優先保障消防部隊參與事故搶險救援所需的特種器材和個人防護裝備經費。建立健全消防隊員工資福利待遇和醫療保障制度。根據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和管理的意見》要求,政府專職消防隊的隊長、副隊長由鄉鎮事業單位人員擔任。

加強消防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根據消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進一步完善志愿者應急救援中心建設,定期組織開展業務技能培訓,建設志愿者應急救援中心管理平臺,實現應急資源和信息共享。落實綜合應急救援聯席會議制度和滅火救援專家組例會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我縣災害事故形勢,評估隊伍裝備建設水平,密切各聯動部門與應急救援隊伍之間的信息聯絡。建立健全災害事故應急預案聯席修訂制度,實行災害事故應急預案實時動態更新。

深化消防宣傳教育培訓,注重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質

深化消防宣傳基礎工作。創新“進村達戶”式宣傳,將消防安全宣傳工作納入“網格化”、“戶籍化”管理內容,重點抓好《消防安全二十條》的宣傳,編寫適用于普通民眾閱讀的非學歷型短期培訓教材,在全縣開展消防知識大普及行動。進一步深化消防宣傳進機關、進媒體、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進場所、進出租房、進海島“十進”活動,每個社區、村居半年開展一次消防安全疏散逃生演練,并確定一名專(兼)職消防安全宣傳員;80%的行政村(社區)宣傳櫥窗要定期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宣傳。

篇8

自7月以來,河南、湖北中部、陜西南部、寧夏南部等地出現了中到重度氣象干旱,河南中東部部分地區達特旱。8月7日立秋后,河南普遍降雨,“有氣象記錄63年來最嚴重的旱災”,正在逐漸褪去。

但今年汛期,北方大部分氣象干旱區降雨量分布不均,較常年仍偏少,總降雨量一般僅有10毫米-30毫米。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這些地區主要降雨時段在8月23日-25日和8月31日前后。

《財經》記者實地調查發現,盡管近些年各地不斷發生旱災,中國糧食已經11年豐收,這使地方官民對糧食絕收與否并不十分在意。以河南為例,夏糧已豐收,而此次干旱嚴重地區并非秋糧主產區,種植面積和單產所占份額并不大。這也導致大批農村水利工程雖廢棄,卻并未引起足夠重視。對重災區玉米絕收的農民們來說,干涸的水井、破爛的水渠、無電的水泵,仍在等著下一年的旱情。 死保城鄉用水

8月11日,河南舞鋼市飄著小雨,大片已經枯黃的玉米又從下部泛出青翠的顏色。看著面前只有半人高的玉米地,舞鋼市尚店鎮尚東村村民李森林說,現在下雨已經來不及了,玉米結不出棒子,“只能殺了喂牛”,肯定絕收了。

貝加爾湖高壓系統長期穩定控制,加之東亞季風階段性偏弱造成的干旱,主要集中在黃河淮北地區。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下稱省防辦)7月21日的“全省旱情通報”顯示, 5月份入汛以來,河南全省平均降水量121毫米,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五成,特別是6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82毫米,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五成多,部分地區降水量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六成至七成。

這使河南山丘地帶24.5萬人、8萬頭大牲畜出現臨時性飲水困難。尤其是平頂山、許昌等地市出現供水水源不足,城市供水捉襟見肘。

平頂山市水源地白龜山水庫,只能供四天正常用水,市政府不得不宣布關閉大型洗浴中心和游泳池,以保障居民用水。實際上,連很多理發店和飯店也被強制停業。

7月18日,市政府進一步宣布啟動城市供水應急預案。根據應急預案要求,關閉所有洗車、洗浴、足浴、園林綠化用水,對企業供水減少20%,居民供水也開始分時間段進行。

當日,經省防辦批準,啟用白龜山水庫死庫容680萬噸,可以供全市使用12天。

“死庫容,就是水庫死水位以下的庫容。正常情況下是不能動用的,有可能對水庫造成危害。”省防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財經》記者。

除此以外,平頂山市還從白龜山水庫上游的昭平臺水庫調水2062萬立方米,從澎河水庫調水1000萬立方米。根據國務院2012年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的數據,河南省共有水庫2650座,總庫容420.17億立方米。

大旱當前,各級政府不得不全力以赴。河北省水利專家魏智敏說:“地方政府要負全權責任,鄉鎮居民缺水是鄉鎮政府的責任,整個縣缺少是縣政府的責任。”

然而,12天后旱情仍未緩解。平頂山市不得不再次啟用白龜山水庫的死庫容,并向國家防總申請,通過南水北調干渠由丹江口水庫直接向平頂山市應急調水。 供水工程爛尾

大小水利工程保住了城鎮居民飲水,農村干渴卻無從緩解。盡管近些年大量農村供水工程落地,但關鍵時刻卻難以悉數上陣。

“人都吃不上水,還顧得上糧食?!”河南平頂山市下轄的舞鋼市尚店鎮尚西村村民魯克勤說。舞鋼市尚店鎮的尚西村和尚東村,理論上屬于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按照2012年通過的《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要使全國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左右。河南省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已有5.31萬處,供水人口2842.23萬人。

然而,尚西、尚東兩村居民實際上平常吃自家井水,大旱之年外出買水。原因是,集中供水的管道、機具毀損無法供水。甚至當地人都不清楚集中供水何時損毀和停止。

按照2012年通過的《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全國農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將提高到80%左右。然而,前腳建工程,后腳廢棄的現象日益增多。不僅河南一地,農村供水工程爛尾實際上在山西、東北等地多有存在。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于法穩曾在2012年對山東、湖北等地的11個縣城調研發現,各地區在改水工程的設計和材質上有差異,一些地區建成后的工程故障頻發。

河南全省分散式供水工程805.77萬處,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人口3594.34萬人。此外,河南省共有地下水取水井1355.46萬眼,地下水取水量共113.70億立方米。

河南遂平縣岈山區王村打有機井,屬于分散式供水工程,但今年機井都干了。鄰近雖有深井,但是經年干旱,深井也難出水,村民吃水只能到遠處拉,至于莊稼,“旱死了,連大樹都旱死了不少”。一位村民說。

遂平縣沈寨鎮遠程村馬莊五組村民在當地政府網上求助,稱今年的旱情特別嚴重,之前政府組織挖的井也沒有水,“政府是否能出臺政策,檢查之前打的井為何沒水,是否能修出有水的井,多打幾口井”,等等。

遂平縣官方于8月8日的回復稱,遠城村的水利工程是河南省國土局土地整理項目村,2005年立項,2006年實施,2007年完工,2008年遠城村共打機井54眼,全部配套。其中該村民所在的馬莊有機井3眼,由于馬莊為崗地,其中1眼井深120米、水泵下潛63米,另2眼井深80米、水泵下潛40米,“2007年竣工驗收時,出水量全部達到設計標準”。

平頂山市總人口約500萬,其中農村人口390多萬。一位該市水利局人士曾對《財經》記者透露,目前只有47%的農村人口能通過集中供水吃到深井水,而剩余近200萬人依靠自打的手壓水井,只能抽取淺層地下水。

然而,自2010年以后,持續干旱致使一些地區的溝、河、坑、塘基本干涸無水,地下水位也下降嚴重,部分井不能正常出水抗旱。平頂山、駐馬店、漯河、洛陽等旱區的情況大致如此,“有井無水”現象非常普遍,目前尚無良方解決這一問題。 維護扯皮

遂平縣政府只爭取到了打井的項目資金,機井竣工驗收合格后由村、組管護、維修,由于上級沒有劃撥維護資金,鄉、村一級又無財力,被損壞的井,目前采取的是當地民眾自己籌資維修。

“自己修,誰來負責?哪兒有錢!”這是村民們說得最多的話。尚西村村民魯克勤說,該村由于地勢高,水井維修費用貴,所以今年井就不修了,到地勢低的水井有水的地方拉水吃。

農田水利設施存在大大小小不同級別,有國家層面投資修建的,有各級地方政府修建的,也有農民自己集資修建的。不同級別的設施的管理由不同級別的管理部門來負責每年的冬春維修。常規來看,每年冬春修護時節,都要有相應級別的水利部門進行損毀狀況排查、數據統計、上報、下撥資金,然后進行修繕。

然而,“落實到具體的修繕工程時,往往會因為自下而上再到自上而下的這個過程而延誤了維修時機,或者由于資金缺乏導致維修不能落實,從而在旱季來臨時,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應付不過來”。水利部水資源司原司長、教授級高工高而坤對《財經》記者說。

《財經》記者2012年在山西省山陰縣調查時發現,長達200多公里的集中供水工程管線,全年需運行維修費用20多萬元,孤寡老人、五保戶、特困戶每人每年免費供水6噸,這部分成本由水站自行消化。

一旦水站所售水量達不到設計供水量的一半,管理運行資金缺口嚴重,就造成供水點失去維護,兩三年后,供水漸次停止。

歷史上,農田水利設施的維修一般是按照“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通常由各村的村委會“一事一議”,來籌集資金,農民義務投工投勞來進行每年的維修。

難題是現在大批農村勞動力轉移至城市,農村不再投入義務工。因而,像河南省這樣農村水利設施無人管護和維修就成了全國普遍現象。

“水利部門只管大型灌區,鄉村的水利設施的檢修一般都是自己解決。國家沒有這方面的投入,最后一公里不是由國家來負責的,這也不是國家可以大包大攬的。”水利部防洪抗旱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程曉陶對《財經》記者說。

不過,高而坤對“最后一公里”另有說法,“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只是原則之一,這種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管理的問題,理順管理責任、簡化相應的程序會緩解此類問題帶到的后果。

近鄰日韓的類似民生工程,一般由基層公共團體決策,交給農民組織實施,政府給予補貼,以“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中國農村現在農民自治組織不健全,村級組織運轉不靈,日韓的方式亦很難照搬。

湖北省縣級市應城市的農水設施管理模式則是,政府出資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后,將這些設施進行分類,分別明確責任主體,落實管護責任,形成由鎮、村、灣組或用水小組(個人)分級負責的管理體系。

《應城學刊》的一個案例顯示,應城三合鎮鎮級負責12座機泵站、11座小型水庫管理,平時聘請原管理區農機員、水利員作為站庫管理員進行日常管護,防汛抗旱季節由鎮組成六人技術專班負責機泵站、水庫正常運行和管理,每年鎮投入經費近10萬元。村級33個機泵站及小水庫、塘堰等由各村負責管理,費用由村集體承擔。個人或合伙投資興建的水利設施,由個人或用水小組負責經營和管理。同時,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每年維修改造一批小農水設施。

河南遂平縣岈山區王村的井干涸了,但附近一個村有村干部牽頭,維護了一口深井,還能出水,王村村民也去該村取水,條件是喝水可以,澆地不行。現在,沈寨鎮遠城村的村民也開始自己動手,每人集資20元,以每井500元的價格修復了54眼井中的12眼。

但是,舞鋼市的農民李森林還在說:“下雨了。水來了。可我們的水井還是抽不上水。”

篇9

關鍵詞:飲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實踐;應用

張家川縣屬隴東黃土丘陵溝壑區,人均占有水資源量僅為240立方米,分別是全國和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10和1/5。山大溝深,十年九旱,水資源比較匱乏;自然條件嚴酷,尤其是山區群眾吃水歷來十分困難。從2004年開始,縣上搶抓國家飲水安全項目投資機遇,建成了六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到“十二五”末,全縣20.1萬人的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將全部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通村率達100”,自來水入戶率達90”以上。在加快工程建設的同時,始終堅持“建管并重,以管為主”的原則,在全縣統一實行“建卡到戶"計量到戶"維修到戶"服務到戶”的管理服務模式,工程供水保證率達到90”以上,水費到位率達到95”以上。

一是運行管理制度化。建立健全了縣有管理站"工程有管理所"服務有鄉站的三級管理運行模式。在整個人飲工程的運行管理上,縣人飲總站牽頭抓總,各人飲管理所和鄉鎮服務站負責水廠運行"鄉鎮供水服務和收費維修,服務半徑不超過10公里。實行人員統一管理"工資統一發放"績效統一考核"材料(維修用)統一采購"收入統一上解"支出統一報賬的“六統一”管理制度,對所有工程管理人員由管理總站統一調配,量才使用。根據出勤考核和水費收繳核定工資,月底統一發放。年終按照各個管理所收入上解"供水保證天數"安全生產和群眾投訴等主要考核指標,量化兌現目標管理責任書。工程維修材料由縣總站集中采購保管"配發使用和審核報賬。

二是便民服務效益化。全縣提實行“計量到戶"收費到戶"管理到戶”的方式,各管理所對管理人員劃片包干,責任到人,每個管理人員平均負責8~10個村1400戶的管理服務。做到戶有故障在半天"村級管網在一天"主管道在兩天排除,使供水戶有故障不停村,村網故障不停片,片有故障不停網,防止大面積"長時間斷水停水。管理人員電話24小時開機,群眾隨叫隨到,上門服務,配件只收成本,免收人工費。優質服務提高了管理效益,近兩年水費收入在180萬元以上,回收率達到95”以上。管理人員月工資在3000元左右,養老"失業保險金也得到落實。

三是工程監控信息化。全縣建成了集水情監測"視頻監控"調度控制"管道流量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村飲水安全信息監控中心。在水資源周邊"取水口"水處理車間"水廠"高位水池等重點防控區安裝攝像頭,24小時實時監控。利用液位傳感"電動閥控制等技術,對機電設備進行遠程控制和調度,在主干管道安裝電子流量壓力計,即時顯示管道流量"壓力變化,動態掌握運行狀況,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破解了人工管理費時費力"誤時誤事的困局。

四是水質檢測達標化。按照國家有關農村飲水水質安全標準,全縣建成了水質安全檢測中心,定期對每個出廠水源水"戶用水"末梢水取樣,進行大腸桿菌"游離余氯等21項常規指標的檢測化驗,同時接受縣疾控中心和衛生監督所的監督指導,實現了水質安全“零事故”目標。

五是管理方式創新化。不斷創新管理方式,有效破解“三難”問題。在人員使用上,實行聘任制。所有管理人員都屬不占編制的臨時工身份,由人飲總站統一管理"統一調配。因季節性供水需求,由各管理所再雇臨工,按天付酬,解決了管理人員能進不能出"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用人難”問題。在水費收繳上,實行“水價"水量"水費”三公開,用智能水表更換替代普通水表,建成了龍山鎮和縣城便民收費大廳,解決了由進戶收費到自覺繳費的“收費難”問題。在管護維修上,供水主干管道一律埋設醒目的界牌界樁,防止人為破壞,便于常規巡查。建立管道維護分級負責制,主干管道由管理單位維修管護,村級管網由受益村投工維修,管理單位只提供維修材料,解決了受益戶只用水,不參與管理的“管護難”問題。

參考文獻

[1]甘肅省水利廳編(甘肅省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2006年12月)

[2]甘肅省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建設管理辦法)(甘水發[2006]291號文件)

[3]張家川縣人畜飲水工程群眾參與式管理辦法)

[4]張家川縣人飲工程管理使用暫行辦法)

[5]張家川縣人飲工程水源保護與污染防治暫行辦法)

篇10

[關鍵詞]水庫;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TV6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2-0074-01

水庫是我國水利工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攔蓄洪水,調節河川徑流,削減洪峰,保證下游的安全,而且可以將豐水期的水量儲存起來,供缺水時期和缺水地區使用,并且還能發展養殖業和旅游業等。水庫的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財產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社會的穩定。下文將對水庫管理的相關內容進行詳細的論述。

一、強化水庫管理的重要性

興建水庫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效益,而水庫的效益必須通過科學的運行管理來實現。人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成工程實體,形成價值幾十萬元、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固定資產,具有了獲得效益的物質基礎。要使小型水庫工程發揮灌溉、防洪、供水、發電、養魚的作用,抗御水旱災害,促進城市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必須加強水庫的運行管理。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實踐證明:一個水庫工程,建設的再完善,放松管理也會導致工程失修,效益下滑,甚至導致

跨壩失事,使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水利轉變為水害。反之,一個建設上有缺陷的水庫如果在運行中精心管理,工程的缺陷可以得到彌補,功能逐步完善,仍可以保證安全運行,發揮設計效益。因此,水庫的運行管理,關系到工程的安全和效益的發揮,是水庫管理人員的光榮任務和基本職責。

二、我國水庫管理存在的問題

1.水庫存在質量問題

我國當前的水庫工程大多數在改革開放初期建設,在當時建設過程中,水庫工程項目往往都是盲目運行,而這些項目工程的質量往往容易失事。由于當時的財力限制,資金方面的投入不足,有很多水庫基本上形成了“半拉子”工程。從現在來看,絕大多數的水庫在管理、檢測、通信方面還明顯存在不足,在大壩泄、溢洪設施和輸水設施等方面還表現的不太完整,其主要表現在副壩、溢洪道基本沒有觀測設施,自動化監測設施缺乏,而且還有的是水庫建設規劃不太完整,無溢洪道或者是該溢洪道的標準不符合水庫工程建設規范。

2.水庫管理體制不健全

當前我國水庫管理體制不健全,由于水庫大多數建立遠離城市,所以水庫基本上是鄉鎮進行管理,對于小型水庫基本上是由村來管理,而水庫運營的收入基本上由承包人或者是鄉鎮管理,對于承包人來說,他們只重視了水庫給他們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忽略了水庫的安全與管理工作。對于防汛的行為,主要是由于政府承擔,這種現象就導致了管理方面的不協調性,水庫的效益與安全存在著嚴重失衡現象。水庫這種責任與效益的不明確性,嚴重導致了水庫日常的維護和管理。

3.水庫的安全監測和報警通訊設施不過關

檢測設備和報警通訊系統是水庫的必須設備,可以提前預測和告知人們險情的到來,有效降低險情帶來的損失。但是有不少水庫存在著安全監測設備配置不全或老化的現象,甚至有一些水庫根本就沒有落實并安裝報警通訊設施,這些因素會導致在非常情況下,不能及時、準確的將險情和相關信息向相關部門傳遞,給水庫安全帶來不小的隱患。

4.應急預案不完善,防汛物資不充分

為了應付一些緊急情況的發生,各水庫都會制定應急方案,但是,有一部分方案的制定存在不完善的情況:一是多數人認為應急預案就是汛期的應急預案, 往往會忽略非汛期和水庫突發險情等公共安全事件的應急預案;二是應急預案的針對性不夠,致使各種制度只流于形式,再加上通訊和預警的手段不夠多樣化,不能更好的應對不可預料的突發事件。

防汛物資的儲備是解決緊急情況的保障,但是有一部分水庫會因為某些因素,不能儲備足夠的防汛物資,甚至有一部分水庫根本就沒有專門的儲備場所,更別說是儲備防汛物資了。這樣的情況肯定是不能應對水庫險情的,如果險情真的降臨,勢必會帶來更大的險情和危害。

三、強化水庫管理的措施

當前,我國水庫管理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利于水庫工程的健康發展,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水庫工程管理。具體措施如下所示:

1.完善水庫周邊的交通和通信設施

由于水庫大多數處于偏遠地區,所以交通不太便利,所以我們應該首先完善水庫周圍的交通和通信設施,首先聯系當地的交通部門,對于入庫的公路進行建設,使其能夠達到防汛搶險標準,為日后的防汛搶險工作提供便利保證。在對水庫進行硬件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增加水庫的觀測設備,對于工作人員,應該加強其水庫的檢測工作,立項進行壩體、壩基地質鉆探,力求防患未然。在工作環境方面,提高水庫的工作環境水平,使其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工作。

2.建立健全水庫管理制度

在水庫的管理方面,我們應該有效建立水庫的管理制度,規范管理范圍,明確管理相關人員的責任和權力。細化水庫管理的類別,最后將其能夠責任到個人,從而進行有效地定崗定編。對水庫管理人員明確工作職責及福利待遇。有了穩定的工作和待遇,管理人員才會以水庫為家,集中精力來工作,才能激發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激發創造力。

3.加強巡查制度,加快水庫治理

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指導水庫管理單位認真做好水庫的巡查工作,主管部門必須對水庫配備專職的管理人員,而且管理人員應具備全面的管理知識和業務水平;要加大對管理人員和巡查人員的業務培訓,不斷改善管理人員的工作條件,使巡查工作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開展。對已制定的應急預案要開展必要的演習和完善, 在考慮應急預案的全面性和針對性的前提下,提高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此外在規范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的同時,還要對預案編制單位的資質做出具體要求。

加快病險水庫治理力度和進度, 確保水庫安全度汛和在建工程的安全生產各級各部門要千方百計加大病險水庫治理力度和進度,建設各方要認真落實好除險加固工程的各項安全措施,配備充足的防汛物料,按照要求進行限制水位運行和制訂保壩應急措施,確保水庫汛期安全度汛。采取一切措施,減少在建工程施工期的人員傷亡事故。

4.提高管理人員素質

水庫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高素質的管理人員,所以,加強員工的教育和培養,提高其素質。同時,還要定期組織與其它單位之間進行工作經驗交流。特別應注意的是,一定要加強對關鍵崗位上的員工進行專門教育,提高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還要定期強調,學習水庫安全方面的教育課程,強化每個員工的安全意識,提高警惕。有條件的話,可以考慮聘請一些高素質人才,帶動整個單位的向上發展。另外,要改善工作人員的生活條件,增強他們的主動性,這樣將會更有利于提高水庫的管理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關乎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之一,但當前我國水庫管理工作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利于水庫工程的健康發展,所以,需要針對問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完善水庫周邊的交通和通信設施、建立健全水庫管理制度和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等等,從而提高水庫的管理水平,進而提高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以及我國國民經濟的效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