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級文化布置設計方案范文
時間:2023-11-13 17:50: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班級文化布置設計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載體。通過班級文化建設,為隊員營造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不斷增強學生的人文精神,啟迪學生思想,升華學生人格,陶冶學生情操,弘揚學生道德,使文明守紀、勤奮讀書、樂于助人蔚然成風。
二、活動主題:
創建和諧校園 展現班級風采
三、總體目標:
提煉班級文化精神,營造人文關懷、積極進取的文化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行為和文明習慣,讓班級成為每一個學生溫馨的家。
四、主要依據:
讓教室成為一個散發書香的天地;讓教室成為回歸生活的家園;讓教室成為一個平等對話的環境;讓教室成為一個挑戰自我的場所;讓教室成為一個展示才華的舞臺;讓班級成為一個有精神的集體;讓班級成為一個師生共同耕耘的園地;讓班級成為一個凝聚力量的支柱。
五、具體內容:(簡稱“1121”)
(一)“1”圍繞一種精神(班訓):
用簡明扼要、含義深遠的核心精神凝聚班級所有學生,制定出具有概括力強、震撼力強、號召力強的核心精神,讓它無形地賦予班級一種無盡的自豪和長足的干勁!如:“緊靠團結、力爭上游、 倔強挺立、不折不撓”!
(二)“1”建立一種制度:
為了使學生具有秩序觀念,能夠自覺維護各類公共秩序,遵紀守法,制定切合實際的、大家共同認可的班級公約或守則。
(三)“2”開展兩種活動:
班級靜態文化氛圍布置活動
1、設計好中隊別名和班徽,組織學生學習班名、班徽的深刻內涵,理解班級精神;
2、布置如學習園地、班級風采、衛生角、圖書角等學校統一的和具有班級特色的文化園地;
3、用好“班務公開欄”,主要用于張貼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及班內各項工作安排表等內容;
4、結合活動主題出好墻報,教室后面墻壁可貼學生的書法、美術作品或興趣小組作品。
班級動態文化教育活動
1、有班委會,實行民主管理,并能定期召開小干部例會,圍繞班隊主題開展活動;
2、有社區服務小隊,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校內、外發揮作用;
3、有班級文化特色的主題班隊會,設計一堂圍繞班級精神而開展的中隊主題會;
4、學生積極參加體育、藝術等課外興趣小組等集體活動,活躍班級氛圍,增強班級凝聚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四)“1”形成一個檔案:
積累 “班級成長檔案”, 記錄學生及班集體成長的足跡。內容可以包括:班級公約及學生簽名;大型集體活動的記錄及照片;主題隊會的方案設計;個別學生在某一個班級活動后的體會;學生的讀書心得體會;典型的好人好事案例;優秀的祝歲冊;班級軼事等等,最終加以整理美化,每學年形成一份《班級成長記錄檔案》。
五、時間安排:
起始階段:
第一階段:各班醞釀班級別名(如映雪班)、班徽、班訓。(學校統一制作)
第二階段:各班學習理解班名、班徽、班訓的內涵,據此制定《班級公約》,并將公約布置上墻。
篇2
1 更新裝備理念
中小學圖書館的功能是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為師生提供必要的書刊情報資料和教育教學資料及閱讀服務。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圖書館的作用將得到進一步的發揮。但基于目前學校圖書館建設的現狀和學生、教師的課業壓力,學校圖書館往往束之高閣,學生教師使用起來不方便,需要履行一系列的煩瑣手續,致使其功能發揮大打折扣。因此,現階段我們著力要求各學校圖書館要盡最大可能,方便和快捷地讓讀者獲取所需資料,圖書館應是開放的、自助式的,要做到借書閱覽一體。基于這樣的理念,我們要求圖書館的選址要科學合理,圖書館的設置要改變傳統的有藏書室、教師閱覽室、學生閱覽室劃分的概念。圖書館的功能不在于收藏、管理,更重要的是圖書的使用、功能發揮。
我們提倡:學校圖書館應設置在學校校園適中位置,交通方便、環境安靜,且宜布置在一樓或較低的樓層。規模較小的學校,特別是小學圖書館,建議不單獨設置藏書室,而是設置借閱一體大空間的圖書館;規模較大的學校,考慮有較多的館藏,可單獨設置藏書室,但閱覽室要有書架、期刊架,圖書館的圖書應盡可能布置在閱覽室,當閱覽室擺放不下后,才考慮放置在藏書室內。而不是沿襲現階段藏書室藏書,閱覽室放桌椅、放期刊的傳統方式。
為了充分發揮閱覽室的功能,我們建議,閱覽室盡可能根據讀者對象劃分年段閱讀區、年級閱覽區,也可依閱讀內容分為專題閱讀區。閱覽室桌椅與書架、期刊架應相互交錯排布,創設“人在書中、書在手邊”的閱覽氛圍,方便讀者閱覽。
2 提升裝備品質
提升圖書館裝備品質。圖書館建設不單純是設備清單采購,每個圖書館建設前必須有設計方案、平面布局圖及效果圖。方案必須經論證,方可進行采購。設計時,圖書館設備的造型、色彩、高低、布局應該與學生和教師生理、心理特點和閱讀功能相適應。同時,中小學圖書館也應是多功能的,既要能滿足讀者學習閱讀的需要,也應能提供讀者交流休閑的空間。圖書館不單要滿足閱讀紙質書功能,還應具備電子閱讀功能。
教師閱覽室不單純是教師學習的空間,要集學習、休閑、研討功能于一體。除配備必要的書櫥、閱覽桌椅外,還應配備必要的沙發、藤椅、茶幾,吧臺、咖啡機、顯示設備等。
圖書館也是一個呈現文化的空間,應注重其環境設計與布置。教師閱覽室室內環境,以優雅、清靜為基調,以哲學、人文為主題,進行必要的裝飾。學生閱覽室的室內環境,以寧靜、快樂為基調,以讀書為主題,由師生共同創作一些書法、繪畫作品,布置到墻壁、書柜上或空間中,或以校園文化為內涵進行環境裝飾。閱覽室宜布置適量的花草用于點綴與凈化空氣。
3 拓寬裝備范疇
近年來,我們著力推進書香校園建設。學校圖書館不單純是狹義的圖書館室內空間,而是一個廣義的讀書空間,學校即圖書館。創設全方位、多元化的圖書閱讀環境,利用學校圖書館、教室、公共走廊等區域,打造閱讀環境,使校園處處可讀書,時時能讀書,形成學校泛在閱覽室。除了建設高品質的圖書館外,我們要求學校還要建設班級圖書角,配置與班級格局相協調的,有特色的圖書柜,將一定數量的圖書館圖書、期刊或學生自薦的圖書、期刊,存放到班級,實現開放式閱讀環境建設。
同時,各校還應在校園具備建設閱覽條件的公共空間、走廊等地,配置公共圖書架柜、計算機網絡終端和較為有特色的、舒適的閱覽桌椅等,放置一定量的圖書、期刊,開通網絡端口,建設“閱讀書吧”。在走廊、墻壁建設“墻面圖書館”,在校園網上建設電子圖書館,創建立體式的閱讀空間,實現學生隨時隨地的閱讀。
4 提高圖書質量
圖書采購是學校的常規、基礎裝備項目,一要保證學校裝備數量基本達標,二要保證學校圖書逐年有所增長。
規范圖書配備 每年市里出臺圖書裝備指導意見,從圖書經費安排、配備原則、圖書采購、圖書質量驗收等方面提出要求。
合理制訂圖書采購方案 堅持主導目錄配備與學校自采相結合的方式。主導目錄配備主要目的是通過一定程序和方法形成比較適合的學校供書目錄,便于學校方便地了解、采購近期出版的優質圖書。又通過化零為整,全市匯總集中采購降低采購資金。學校自采便于學校選擇個性、特色需求的圖書。
編制圖書主導目錄 主導目錄包含學校各類圖書的需求,并有一定的合理比例結構。主導目錄通過一定的程序與方法評選產生:
一是成立評選小組,評選小組由校長、教師、圖書館管理、學生組成;
二是公開、公正、透明地進行中小學圖書館(室)書目收集、編制;
三是評選書目;
四是審核樣書;
五是征求意見,綜合評議。
學校根據主導目錄和經費計劃自主進行選訂 市里進行統計匯總,公開招標,中標公司進行配送與服務。為了簡化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工作流程,所有通過自主目錄采購的圖書要求中標企業加工后配發到學校。
由于是經過層層選擇編制的目錄,保證采購的圖書是近期出版、滿足學校需要的圖書,學校普遍感到滿意。
5 推進管理創新
市區裝備主管部門抓好圖書館常規裝備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圖書館工作的管理。成立了圖書館管理中心組,負責學校圖書館業務工作指導。市圖書館管理中心組定期研討圖書館裝備方案、管理規范,開展市級業務培訓和學校圖書館工作檢查指導。各區圖書館裝備中心組定期開展區級的研討活動,參與區級學校圖書館裝備方案論證和項目驗收,開展區級學校圖書館管理工作檢查指導。
圖書館信息化管理是一項基礎工作,全市所有學校均實行圖書管理信息化。圖書借還實行條形碼借閱方式,圖書館所有設施設備均納入省教育裝備資產管理平臺,能實時查閱學校裝備現狀。今后還將配置圖書集群式管理系統,實現學校圖書數據的實時查閱、聯合編目與館際互通互借,隨時掌握學生使用情況、圖書借閱榜單等信息。全市還將建設圖書館信息化系統管理平臺,實現圖書館工作管理,包括工作安排、建設案例、培訓課程、業務研究、活動開展等信息的共建共享。
針對學校圖書館人員配備普遍存在的不足,多數學校創新圖書館管理模式,實行圖書自主管理,通過培訓,讓學生參與圖書館日常事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圖書館工作評估上,我們將學校校園公共閱讀區的面積納入到圖書館館舍面積的計算中,將班級圖書角的圖書納入到圖書館館藏圖書的范疇,將學生到閱覽室閱讀、班級閱讀、公共區域閱讀納入到對圖書館工作的評估之中,改變以往僅憑學生借書證記錄來評價圖書的流通量的單一模式。這一方面是一個評價導向,更主要是適合目前學校圖書館閱讀的現狀,有利于真正發揮出圖書館作用。
6 健全培訓體系
隊伍建設是圖書館工作的關鍵要素。近年來,我們致力于創新培訓機制,健全培訓體系。
一是將圖書館隊伍培訓納入市教育局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體系,在教育局備案,接受市局的考核監督。
二是培訓對象做到全覆蓋,要求每年所有在崗在職的教師均須接受一定課時的培訓學習。
三是培訓課程系列化。南京市每年組織圖書館高級研修班,各區推薦的優秀圖書館館長代表參加,培訓中邀請大學圖書館館長、公共圖書館館長到會作專業講座與指導,提高中小學圖書館館長理論水平、專業素養和國際視野。同時也是為全市圖書館中級班與基礎班積聚師資力量。南京市每年組織圖書館基礎知識培訓班,開展上崗前的基礎培訓,把好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入門關,各區每年組織圖書館中級培訓班,要求全員參加,按照市里的統一要求,每年確定1~2個主題接受繼續教育的培訓學習。
四是定期開展圖書館工作的研討、交流,業務技能比賽,多層次、多形式提高圖書館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能。
7 促進效益發揮
篇3
一、理念做導航
把“培養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扎實的知識能力基礎,健康的身體心理素質,鮮明的個性特長的學生”作為辦學目標,把“讓每個孩子都健康成長,讓每位教師都走向成功”作為辦學宗旨,把“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作為治校方略;把“誠信做人、認真做事”作為校訓,把“求實創新、活潑向上”作為校風,形成了“嚴謹務實、與時俱進”的教風和“勤學善思、誠實進取”的學風;還精心設計了特色校徽――柳樹屯小學校徽是以“柳”、“樹”、“屯”三個字漢語拼音的第一個大寫字母組成了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炬,象征著柳樹屯小學的蒸蒸日上和蓬勃發展,并配以一本打開的書構成了一個展開雙臂、奔向太陽的人,又像是一只展翅飛翔的雛鷹,向著廣闊的藍天馳騁而去,象征著柳樹屯小學正朝著美好的明天不斷奮進。“迎著朝陽我們是展翅的小鳥,吮吸雨露我們是挺拔的小苗……”一首高亢的校歌伴著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馳騁縱橫。校徽與校歌相輔相成,鑒證著柳樹屯小學的成長歷程。
二、環境育英才
我校堅持環境育人,努力創造育人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在高品位的文化氛圍中思考、感悟、理解,以此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升華人格、完善自我。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讓面面墻壁會說話,打造四個文化長廊。一樓設有評比臺、學校簡介;精煉的校徽、校訓、教風、學風給所有的教師和學生明確了方向;二樓文明禮儀知識、中英文禮貌用語的設計教學生從小做一個文明的人,校長寄語更為老師和學生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了教與學的目標,并時刻提醒老師和學生遵章守紀,志存高遠,學好本領,提升品位。三樓禮的文化(孔子的論語)、《三字經》以及古詩文化的設計營造了書香氛圍,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四樓科技長廊,為學生展示了祖國科技飛速發展的現狀,激勵學生學好科學知識,成為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每層樓道的拐角處設置標語各一條,內容與各樓層的主題內容相吻合。比如:“人生的階梯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這些名言警句形成了濃厚的立體環境文化,一墻一壁都能說話,都能起到教育人、啟迪人的作用,就如一位位良師益友,“潤物細無聲”。
2、搞好班級文化建設。每個教室門口由各班自己設計的班級名片,如一塊塊磁石,將孩子們的心靈牢牢的凝聚在一起;走進教室,師生們精心布置的文化墻既會說話,又會傳情。“我們的約定、群星璀璨、遠航”,給班級文化賦予了新的內涵、新的生命。如此健康的文化氛圍,真可謂無聲勝有聲!
3、從凈化、綠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學校充分利用每一點空間,將能綠化的地方全都進行了綠化。爬山虎的綠蔭、白楊樹的挺拔、龍爪槐的風姿……既能凈化空氣,又能怡情悅性,為學校增添了新的生命的活力。校園環境寧靜優美,樹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潔;校園干凈、整潔、地面不見垃圾、無衛生死角;教室窗明幾凈,布置典雅,給人賞心悅目之感。
4、各科室功能齊全,美觀大方。打扮得異彩紛呈,各具特色。圖書館、實驗室、少先隊隊室、夢想教室成了學生最喜歡、最關注的地方。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藝術作品隨處都是;使學生們如坐春風,如沾花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之間受到熏陶,從始至終和優美、理智融合為一。
5、設計特色標牌。標牌美觀大方、各具特色。如足球形狀代表教室、墨水瓶形狀代表辦公室、鋼琴形狀代表音樂教室、綠葉形狀代表少先隊室、微機形狀代表計算機室等。
6、利用好各種文化設施。各班黑板報定期更換,內容與每月的少先隊活動主題相吻合。它就像一面窗口,使學生從中看到了書本以外的世界。紅領巾廣播站開展了“校園新聞”、“笑話天地”、“作文天地”、“國家大事”等欄目,每天10分鐘向學生輸送精神食糧。
三、活動促成長
1、隨著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蓬勃開展,整個校園都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在學校教導處和少先隊大隊部的策劃組織下,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學段特點,開設了“五名工程”即“讀名著,誦名詩,背名篇,唱名歌,賞名曲”五項培養學生文化藝術修養的文化工程。在各年級班主任和相關任課教師的積極配合下,迅速擬訂出了“五名工程”的具體內容和實施計劃。通過實施“五名工程”,極好地展現校園中師生奮發向上拼搏進取的精神,展示了師生的藝術才華,陶冶了師生的高尚情操,激發了廣大學生熱愛學校和熱愛生活、勤奮學習、努力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推動了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
2、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深化少先隊員素質教育。
我校于李裕智英雄中隊定期開展中隊會,培養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教育”的活動,培養了學生民族自豪感;及時關注時事,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保釣”班會,更讓學生的愛國情感在心中牢牢扎了根。
3、少先隊緊密結合實際,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了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道德實踐活動。如:為了開展體驗教育,詮釋新時代的雷鋒精神,在3月5號學雷鋒日讓學生走上街頭清除小廣告和白色垃圾。在五一小長假期間,給全體學生布置了特殊的作業,那就是“體驗一天勞動者的辛苦”。通過這次體驗教育,學生們受益匪淺,對普天下所有的勞動者有了深深的敬意。
4、陽光大課間活動。學校推出特色“校園集體舞”,各年級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在音樂教師和體育教師的配合下編排了健康向上、律動感強的集體舞,活躍了學生的課間生活。學習校園集體舞,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和韻律感,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意識;不僅促進了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還讓學生在集體舞蹈活動中接受美的教育,成為藝術教育的受益者。
5、為了維護學校的文明和衛生,少先隊大隊設立了“文明監督員”“環保小衛士”,由各班推選優秀學生代表組成。他們值周的身影成了校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四、研究促發展
(一)、以課題研究促學校發展
學校歷來重視課題研究,以科研工作帶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十五期間,學校承擔了《參與學習過程,體驗快樂數學》市級課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有力地促進了教育教學的發展。“十一五”期間,學校又承擔了《在農村小學開展心理健康的探索與研究》省級課題。在課題研究中,提高了教師的研究水平,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二)、以校本研究促教師、學生發展
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把教研、科研、培訓有機整合,統一規劃,統一實施,構建“以校本培訓為基礎載體,以科研制度為依托”的“三位一體”校本研究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
1、“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日記”(即書香行動)。(1)學校繼續開展“讀名著”活動。中午師生共讀名著活動;充分利用好《讀書行動手冊》,鼓勵學生開展好“寫日記,寫讀后感”活動;開展了書香班級、小書迷等活動。(2)學校繼續斥資幾千元用于添置教育用書,為教師購買了相關教育教學書籍,教導處帶領教師開展好讀書、寫讀后感等活動,鼓勵教師將“教育日記”向“網站論壇”上傳。通過對教師的博客培訓,大部分教師已建立了博客網頁。暑假期間,學校教導處專門編輯“讀書心得”、“走進學生心靈”等《柳小教研》“教師教育隨筆”專輯。
2、開展“夢想課程”,創建特色學校。夢想課程的開展,為學生的發展帶來好處,(1)兒童為本:關注“他要”,以活動、游戲、心理訓練為主,讓學生在玩中學、在互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有新的體會。(2)主題學習:一門課程一個專題,或有幾門傳遞式的課程;以專題的方式組織跨學科的知識,以互動如小組討論、游戲、展示等方式組織多樣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認識夢想,體驗成長。(3)多樣機會:將所有的課程設計成多樣化的機會,鼓勵學生多參與各種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體驗筑夢、追夢、圓夢的各種過程。
幾年來學校外派學習,開展校本培訓30多次,極大提高了教師的水平。教師中,18人考取了本科學歷,全部獲得普通話證書,20多人考取了計算機證書,教師的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先后有10多名教師獲得了市區級優質課,并在各項比賽中獲獎。
(三)以實踐活動促學生發展
開展實踐活動,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各項素質,多年來,學校堅持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創設了很好的實踐活動氛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以“三個著眼點、兩項內容、三種形式”為線索開展實踐活動。
“三個著眼”,一是著眼于學生回歸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具有一定綜合性、現實性的活動來開展,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實踐中,鍛煉能力;二是著眼于實踐能力,讓學生親自參與、主動實踐,進行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三是著眼于能力創新,讓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個性化的創造力得到極大的發展。
“兩項內容”,一是以課題為探究目標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二是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綜合實踐活動。
“三種形式”,一是探究、合作的研究性活動主題,精選優秀輔導教師,成立了小課題研究組,各圍繞一個主題展開,進行綜合性的研究。例如課題《我和水果交朋友》《漫畫書和我們》都是從學生自己喜歡的事物入手,從他們親身經歷的事件中展開,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二是學科整合活動,各學科教學與實踐活動綜合聯系,形成了拓寬和延伸的綜合實踐活動模式。我校開辦的校本課程《夢想課程》就是一門融合問題探究、團隊合作、創新創造、情緒智能等元素的跨學科綜合素質課程。三是節假日探索研究活動,利用寒假和暑假,布置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及特長,選擇一個主題完成,開學后進行交流。去年寒假,我校少先隊以“變廢為寶”為主題,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巧制作。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間,發展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在各項比賽中屢屢獲獎,全國作文大賽、省、市講故事比賽、美術競賽等活動中獲得不同獎項。
五、管理創和諧
篇4
正愁著這事,學校德育處又來任務:每班配置班級文化建設展板,用以展示各班的班級文化,每個月檢查打分。于是我就開始不斷地琢磨,一早上都牽掛著這兩件事,腦袋瓜一激靈,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子來了。
上午第四節自習課,我一本正經地在黑板上寫下活動的名稱: “班級展板宣傳招標會”。在孩子們的一陣議論聲后我就慷慨陳詞,我對孩子們說這是全校乃至全區第一次有班級舉行招標活動。如果能成功開展這個活動的話,我們班就是全校乃至全區最厲害的。這個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關系到我們班的榮譽,是我們班出名露臉的好機會。孩子們經過我這番煽動,群情激昂,很多孩子急切地追問我,老師這活動具體怎么弄。
我說: “給你們一個晚上的時間做投標書,明天開個招標聽證會,每個小組展示自己的投標書,看看哪個小組的設計方案更合理更符合我們班的情況。”最后我強調: “可以動用一切可動用的力量。”
孩子們邊討論邊提出了許多問題,張創世站起來怯生生地問我:“老師我能不能找爸爸媽媽幫忙呢?”他得到了我的肯定。還有的孩子問能不能找學校的美術老師幫忙等等,都一一得到了我的肯定。我再次意味深長地說: “所有可能動用的力量都可以動用,就看哪個組能夠找到合作對象,看哪個組具有合作精神。”
孩子們對這個事情興趣特別濃厚,我也就順水推舟地將這個招標書布置為今天的家庭作業。
第二天一大早學習委員就把一系列的招標書收了上來,孩子們做得五花八門,各式各樣,有些還特別專業。雷霆小組的同學就把他們的投標書用A4紙有模有樣地打出來,內容有小組成員簡介,創意來源,每個人的具體工作分配,版面設計圖,甚至還有顧問這一職位,乍一看很像房地產投標書,后來一問孩子的父親在單位就經常寫這一類的投標書。花兒小組的招標書則做得特別有藝術感,用彩紙打底,很精美。還有一個組的同學更夸張地用各種五顏六色的花做了一個有香味的招標書。我覺得孩子們的創意真是無極限。‘
在審閱完這些投標書后,我又趁熱打鐵,按時召開了“招標聽證會”。為了彰顯這次聽證會的公正性和高水準,我還用一頓飯拉來學校兩個美術老師做專家評審。各個小組派出代表上臺闡述自己的投標書內容,孩子們準備得都特別充分,各有特色。最出彩的是雷霆與花兒小組。
雷霆小組的孩子們做了幻燈片,在上面侃侃而談,他們認為自己的團隊匯聚了各種各樣的人才,有擅長畫畫的,有擅長剪紙的,有擅長書法的,甚至還有擅長最后清潔工作的,一定能夠很好地完成這個任務。他們的發言贏得了評委和全場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花兒小組在介紹完自己的投標書后,來了個小合唱《姐姐妹妹站起來》,掀起了全場的,花兒小組的頭兒肖穎還邊唱邊對著全班的女生和評委拉票,場面相當熱烈。
計票的時候,場面讓人有點喘不過氣來。票數上漲一點,就是一陣掌聲,每失去一票則發出一聲嘆息。最后統計結果出來,雷霆小組以微弱的優勢勝出。雷霆小組跳起來歡呼。花兒小組的孩子們則紛紛低下了頭抱在一起,甚至個別同學還掉下眼淚。
抓住這個時機,我說: “這次小組間的競爭,不論成敗,都展示了各自的特色。為了充分展我們班的能力,雷霆小組完全可以充分調動全班的資源。”我把“充分調動全班”念得重重的,并看著雷霆小組的男子漢們,把他們關注歡樂的目光引向傷心的花兒小組。雷霆小組的男子漢們表現出了大將風度,小毅主動走過去安慰花兒小組的小伙伴們,表示這一次只是僥幸獲勝,還提出讓花兒小組參與美術制作部分。小毅真是一個情商極高的小家伙,既安撫了對手的情緒又爭取到了對手的幫助,小小年紀竟有如此大局觀。我甚是欣慰,并趁熱打鐵:“競爭是為了班級榮譽,合作同樣是為了班級榮譽,相信我們班的同學一定會齊心協力,創造精彩!”
下午第二節,雷霆小組和花兒小組就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分工合理,積極協作。小毅是班長,負責指揮統籌;蕭霖人比較細心,在邊上準備材料和衛生;靖遠是寫作高手,負責文字稿件;家樂是美術小組的成員,負責美術作品,還特地請來了花兒小組的伙伴們幫忙。花兒小組的孩子們也特別上心,他們與家樂商量,決定把板報的美術內容分為兩大板塊,先各自完成,再組合形成最佳效果。有了花兒小組的參與,雷霆小組如虎添翼。
沒中標的火焰小組也主動跑過來幫忙,他們跟靖遠商量,板報不同的內容用不同的字體。靖遠擅長楷書,火焰小組的則擅長黑體字,分工合作,沒過多久就把板報需要的文字部分內容做好,并小心翼翼地貼上宣傳板。我好幾次差點忍不住想伸手幫助他們,可最終還是忍住,只在旁邊敦促各小組互動起來,共同參與這項班級大事。
最后一縷夕陽曬在展板上時,我們似乎都感覺到一種叫作幸福的味道。
篇5
學校德育工作總結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本學期我校的德育工作在校長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的辛勤工作和鼎力支持下,在全體學生的努力進取和大力配合下,教育工作井然有序。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樹立遠大志向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教育為主線,不斷充實和完善學校德育內容,努力開創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現把我校一學期來的德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不斷完善檢查與考評制度
班主任隊伍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力軍,班主任工作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關系到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因此,需要我們每一位班主任更多地投入和付出,積極主動開展好工作。努力做到工作及時、細致、務實、有效,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
堅持每月一次班主任例會。每月初,大隊部組織全體班主任召開例會,布臵本月學校德育工作,檢查各班上月的德育工作開展情況,傳達上級德育工作精神。還通過“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每月一事”計劃總結表等形式,提升了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二、建立“德育導師制”,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主動性
學期初,我校按照中心校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開展德育導師制各項工作。
1、宣傳發動,提高認識。在全校教師會上,校長進行了開展工作的宣傳發動,闡述了德育導師制的重要意義,提高教師對德育導師工作的榮譽感、責任感。
2、制訂實施方案,對組織領導、工作職責、工作方法、考核評價等方面作了具體規定,專門召開教師會,組織學習德育導師制實施方案,使德育導師工作有章可循,保證學校德育導師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3、建立組織,確定對象,學校成立由校長室、大隊部、教導處成員組成的德育導師制實施領導小組,由校長趙建學任組長。
建立由全體教師組成的德育導師隊伍,由各班主任對本班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及行為習慣等現狀,特別是家庭情況進行摸底,在此基礎上確定若干名生活自理能力差、行為有偏差、心理有障礙、學習有困難、家庭教育環境不良的學生為導教對象,有重點地對這些“問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思想道德品質及行為習慣的培養與引導。
三、抓好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重點的常規活動學生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我們堅持這一教育的長期性、漸進性原則,多方位、有重點地開展工作,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在期初與學生一起學習了《二十里鋪中心校德育每月一事》活動案例,并針對班級實際情況,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把學生養成教育重點落實在良好學習習慣、衛生習慣、文明行為習慣、遵紀守法等方面。各班還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學校制定的每月養成項目,有針對性地制定好班級養成教育的具體目標,并通過不斷訓練,把養成教育落實到實處。
四、大力開展德育主題活動
開學初大隊部組織開展了新一屆少先隊干部的選拔、任命活動。上一屆少先隊干部的述職報告,為上一學年的少先隊工作劃上圓滿句號,為新一屆少先隊干部起到了榜樣作用。選拔活動采用公開,公平,公平的原則,從眾多報名同學中選拔出隊干部共計15名,充實了我校少先大隊部的建設;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二十里鋪小學舉行慶教師節曁勤奮獎表彰大會,贊助企業宏信達公司經理對師生表示祝賀,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八里鎮鎮長王博同志對老師們這一年來的辛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10月初,少先隊安排各中隊在國慶長假期間學習愛國主義歌曲,并收看愛國主義影片,極大的豐富了學生假期文化生活,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并于學生返校后進行了“愛國”為主題的征文比賽,學生參與熱情高,以身邊小事展示了學生那真摯熱烈的愛國情懷,收到征文40余篇,評選獎項六個,對同學們進行了鼓勵。
10月17日大隊部以“建隊日”為契機,開展了“做星星火炬下的好少年”建隊日新隊員入隊儀式活動,共發展新隊員10名,為我校少先隊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當日下午全校以各中隊為單位開展了“舉隊旗、學隊章、戴隊徽、敬隊禮、過隊日、爭當好隊員”主題隊會,加強學生對少先隊隊史、隊知識的學習,了解了入隊十知道等少先隊文化。
國慶節活動二十里鋪小學全校范圍內開展了“迎國慶詩歌朗誦比賽”,全校共計師生共計表演節目15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激情豪邁的朗誦,有活潑有趣的快板,老師們也帶來了精彩獻唱《祖國萬歲》。本次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師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為擁有強大祖國的自豪之情,同事也提升了學生詩歌朗誦水平及語文素養,展現了學生們的青春活力,營造了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為豐富學生課余活動,檢驗學生練字的效果,二十里鋪小學于11月初舉行了硬筆書法比賽。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小選手們時而奮筆疾書,時而埋頭沉思。收到有效比賽表近百份,經過評委組的認真評審,對表現突出的同學予以表彰,站在頒獎臺上的他們臉上洋溢著自豪的喜悅!
五、深入開展“每月一事”德語主題月活動
(一)、九月“讀書月”德育主題活動月
為了提高我校廣大師生的人文素養,帶動全體師生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學習習慣,同時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達到以環境育人的目的,我校根據中心校關于每月一事會議精神,結合學校實際,于九月開展了讀書活動。
首先成立班級圖書角,為了讓學生有書可讀,學校要求各班成立圖書角,圖書來源均為師生自愿捐獻,學校圖書館提供等,據教務處檢查數據顯示,基本達到人手一本的藏量,一定數量的圖書儲備已初步形成;為深入認識,扎實開展活動,學校要求各班不定期開展關于讀書活動的主題班會,進行宣傳,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閱讀的重要性,并且學會讀書,真正做讀書的主人;在活動中,大隊部結合教師節的到來,號召全體學生開展了“感念師恩”征文比賽活動,活動結合當下社會較為關注的能體現新時期小學生整體素養的“讀書”、“做人”等熱點,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完善自我,幫助學生借助文字吐露心聲,鼓勵學生走上舞臺展示風采,從而活躍了課余文化生活,提升了學校教育品位。
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通過創設讀書情景,營造讀書氛圍,提高了對讀書的認識;通過廣泛開展讀書活動,使學生從改善學習效果,豐富學生生活,增強適應能力的高度,拓展了視野,提高了生活的品味,從而使書籍成為師生精神與智慧的海洋,思想匯報專題讓閱讀成為師生連接的紐帶和溝通的橋梁。
(二)、十月“感恩”德育主題活動月。
十月也是我校“感恩”德育主題活動月。活動初期,學校大力營造“感恩”氛圍,制作了宣傳展板,橫幅。并在全校范圍內進行了啟動儀式,各中隊又相應召開主題隊會,在中隊輔導員的指導下進行了深刻認識,為后期活動奠定基礎。德育月活動做到周周有主題,日日有活動,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契機,活動以實效為出發,舉行了一系列活動。如“感恩父母一日行”,“感恩父母”調查問卷,“感念師恩”征文比賽,“感恩生命”主題演講等活動。最后學校對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師生予以表彰,除各項活動設臵了獎項意外,各中隊還評選了“感恩”之星。活動取得了巨大成功。
(三)、十一月“口才”德育主題活動月。
十一月是二十里鋪小學“口才”德育主題活動月。學校在中心校大力指導及幫助下,根據中心校“每月一事”德育主題月活動指導意見,切實有效的開展了豐富精彩的系列活動。自十一月來,我校為鍛煉同學們的口才及其綜合素質,開展了以“口才”訓練為主的一系列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還提高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并且使他們找到了自己的特點,從而揚長避短,朝更好的方向發展,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發展的基石。12月6日,舉行了二十里鋪中心校“每月一事”觀摩活動暨德育交流會在二十里鋪小學開展。中心校校長張延海,下屬六所學校校長及各校輔導員一同參與了此次活動。活動結束后各校校長及輔導員齊聚一堂,在中心校的組織下召開了二十里鋪中心校德育工作促進交流會。中心校校長張延海就德育工作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性做出了指導: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一面鏡子,德育工作開展的好,學校各方面工作都將受到良好的促進。
(四)、十二月“日記、自省月”德育主題活動月。
12月份,我校通過開展“日記記錄生活自省促我成長”主題教育活動,月初學校召開領導班子會議,制定好工作方案,首先各班依據方案召開了主題班會,通過介紹一些名人成長歷程,激勵孩子們做一個有心人,積極行動起來,用自己的雙手,為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
1、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寫自省日記。要求學生從自身成長說起,就本年度中的成功,失敗作以記錄、分析、并為今后的發展樹立目標。活動中收到日記130余篇,經大隊部認真評選,對活動中表現突出的12名同學作了表彰。
2、月底我們就12月中各班選送的優秀作品做了展覽。各年級分高中低段進行了書法比賽,五六年級選送書法作品17幅,一至四年級進行了硬筆書法比賽,有24篇優秀作品作了上報。各班還分別進行了學習成果匯報為主題的手抄報,畫面精美,構思新穎,對個人的成長收獲作了豐富的展示,更有許多同學自發制作了一些精美手工制品,有日歷、小盒子做的卡車,筆管,煙灰缸等,充分展示了孩子們的實踐能力。大隊部就學生優秀作品在一樓樓道作了展覽,當學生看到自己的精美作品在樓道展覽時,熱情高漲,課間時總能看到同學們三五成群一同欣賞書法、手抄報、繪畫、手工等作品,不時進行交流,還有同學不時哪出小本作以摘抄記錄。優秀作品展覽進一步促進了同學們參與德育活動的熱情,同時也促進了孩子們健康全面的發展。展覽歷時兩天,展覽結束后對本月表現突出的30名同學做了表彰鼓勵,校長做了簡短講話,對活動中取得成績予以肯定,并對師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對來年的學習生活做了進一步展望,為師生樹立了遠航的目標。
六、建立“三位一體”德育體系,發揮整合優勢
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有效方式。
1、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教水平。我校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培訓、家校聯系、告家長書等形式對家庭教育的內容、方式、方法進行指導,及時向家長通報學校各方面的情況,宣傳當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積極詳細解釋我校的新措施,新做法。使家長對學校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時更提高了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
2、學校少先隊組織特別重視單親家庭、離異家庭、貧困家庭以及外地民工子弟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導和該類家庭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讓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也能象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3、重視學生的法制教育。
學校德育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班主任工作。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在政教處的配合下,我順利地完成了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在從事德育教學過程中,有順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敗,既有困惑,也有啟迪,交織著酸甜苦辣,現就本學期班主任工作做如下。
一、培養良好的班集體
能否形成一個積極向上,努力學習,團結和睦的集合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班集體中,教師開展教育和教學活動,才能收到較好效果。在培養班集體方面,本學期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設
開學初,由于班級教室的重新調整,我組織全班學生把教室布置好,讓教室的每一塊壁,每一個角落都具有教育內容,富有教育意義。在具體布置時,針對班內學生的特點,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制定班級文明公約,張貼名人名言,使學生行有可依,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并設立評比欄。班組設置由專人管理的“圖書角”,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及時反饋學生情況,設置了班級日記,由班長負責記錄。
(二)注意班干部的培養
進入初一以后,班干部換屆重新選舉,由學生民主投票,產生了一支能力較強,有一定影響力的班干部隊伍。對待班干部,我積級引導,大膽使用,注意培養他們的工作能力,要求他們以身作則,“各守其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另外,定期召開班干部會議,研究解決出現的問題,同時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務。這樣,由于班干部積級配合,以身作則,從而帶動全班,收到了較好的成效。
(三)注意養成教育和傳統道德教育的結合
學生對新的校園環境熟悉后,個別學生紀律開始松動起來,不喜歡別人對他們的行為約束和管教,一些不良行為隨之而來,如曠課等,面對這些違紀情況,如果不注意引導或引導不當,學生很容易在這個特殊的學習和生活階段走入岔道。
我的具體做法是:
1、加大學習、執行《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力度。我借助主題班會、會、競賽等各種形式的活動,來引導學生學習,執行《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且配合政教處執行《一日常規》,嚴格要求學生佩戴校徽、穿好校服,不穿拖鞋,每天自行檢查、督促規范養成的效果。
2、注意樹立榜樣。俗話說“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親身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微言輕班主任言行舉止特別重要,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曠課,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講衛生,班主任事先要做到,平時注意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時時提醒自己為人師表。
3、注意寓教于樂,以多種形式規范學生行為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接受心理由觀察能力、感知能力、認識水平、興趣愛好等心理因素構成,因此,具有廣泛性、多樣性、綜合性的特點,單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適合人的接受心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于樂中正好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
為此,我先后開過多次主題班會,如《規范道德》,《我是主人》、《理想與信念》、《要學會學習》、《神圣的使命》。還開過優生學習經驗交流會,舉辦過語文知識搶答競賽,說成語故事比賽,古典詩歌背誦比賽等,效果都很好。
二、嚴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是心靈的耕耘,必須講究教育有藝術。在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馬卡連珂的一句名言:“嚴格的要求是最大的尊重”。的確,只有既嚴格要求學生,又給予他們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俗話說“嚴是愛,寵是害,不教不導要變壞。”有幾個非常調皮的學生,在教育轉化他們的時候,我曾有過失敗和教訓和成功的經驗,先前,我對他們時常板著一副面孔,嚴加管教,結果學生表面上對我產生敬畏感和服從感,其實,并不是心悅誠服地接受我的教育和管理。一段時間后,我改變了方法,對他們給予了大量的愛心,卻忽視了嚴格要求,結果班風渙散,面對這種局面,我苦苦地思索,尋找解決問題的良策,向有經驗的老班主任請教,明白了對學生應嚴中有愛,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既要嚴格要求,又要給予最大的尊重。
三、“三位一體”的互促法
教育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單靠班主任顯然是不夠的,而要先靠各種力量的齊抓共管。通過班主任的工作,把學校、社會、家庭組合成一個整體,形成教育的合力,達到互相促進的目的。我定期家訪,或電話聯系,及時反饋學生情況,取得家長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班主任工作可以說是千頭萬緒,要想帶好一個班級確實值得我們去研究,去多想想方法。
學校德育工作總結
黃松甸九年制學校在蛟河市委市政府及教育局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辦人民滿意教育,做人民滿意教師為宗旨、以創建平安、文明、衛生、和諧的校園為目標,突出“以人為本、以德塑校、以質名校、特色興校”辦學理念,開展了有效德育活動,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具體如下:
一、常規教育
1、新學期進行常規系列教育,各年級、班級根據本年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德育工作計劃,確定不同學年段的德育內容和要求,改進教育工作的方式與方法,充分體現德育工作的整體性,階段性和實效性。
2、為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風、校風,開學后,各班主任立即組織學生學習貫徹《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禮儀規范》以及我校各種規章制度,并做到及時檢查學生的行為習慣,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為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抵制社會大小環境對學生的不良影響。本學期為九年級、住宿生家長各召開一次家長會議;利用教學開放日召開了全校學生家長會并成立了家長學校委員會組織。
4、認真上好每一節班校會,班主任老師認真設計班會內容,班會內容要體現實效性和針對性。寫好教案,重點班會有設計方案。
5、進一步利用好校園"正午陽光"廣播、班級板報、墻報、手抄報、學生征文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文明習慣、遵紀守法等方面的宣傳教育。
6、加強對學生的行為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文明監督崗職能作用,監督崗成員參與學校班級日常工作的檢查與評比,做好當日的值班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
7、面向全體學生,繼續深入開展以轉化學困生為重點的系列活動,政教處建立問題學生跟蹤檔案,配合班主任常抓常管,把不良行為消滅在萌芽之中。
8、政教處深入到各年級、班級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指導督促班級管理,每周一次對全校班級進行量化考核,每月一次班級管理評定,并評出文明班集體。每周(月)檢查情況反饋各班主任。
9、有計劃的培養各班團隊干部,定期召開會議(團隊干部工作會議各兩次),提高他們在班級建設中的骨干作用,發揮學生教育學生的功效。
二、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1、構建一支政治素質高,能力修養強,作風樸實、道德高尚的、穩定的德育工作隊伍。每周召開一次政教處工作會議,安排周工作任務,利用班主任例會組織班主任理論培訓,提高素質,增強責任感。
2、嚴格考核班主任工作,包括衛生、規范檢查、兩操評比、班內宣傳、班校會情況、各種上交資料等,每月向全校公布,并計入班主任業績檔案中。
(1)班級管理,講求實(抓落實不留死角),細(細致入微),牢(定規矩并抓牢,不松懈)
(2)教育活動,講求豐富多彩,體現時代性,實效性,針對性以及創新精神。
三、加強德育科研課題的研究
1、完善"自主教育"和"七年級學生家庭教育與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研究"兩個課題。
2、以自主教育為大課題深入細致地開展了起始年級家庭教育與促進學生良好品行的探究工作,學校通過家長會、組織培訓、家長經驗介紹等形式使家長充分認識到除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也至關重要,甚至有時其作用遠大于學校教育。只有雙方的密切配合,才能培養好學生的品德。
四、創建和諧優美的校園環境
加強校園衛生工作,落實責任到班,作到“三打掃、兩維護”,堅持每天兩次檢查,使校園環境衛生有了較大改觀。繼續搞好綜合治理,借助社會有關力量搞好周邊環境,繼續搞好我校與本鎮派出所警民關系,增強打擊力度,使我校的周邊環境有所好轉,基本杜絕打架事件。強化學生進出校園必須有班主任開條的制度、住宿生請假由班主任批準帶班領導簽字制度,保證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協助體育組組開展了各類體育比賽,比賽中滲透了德育內容,營造德育氛圍。為了創建良好的育人環境,學校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了校園美化和班級亮化建設。
五、本學期開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績
1、寒假學生生活豐富多彩,開展的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教育活動之----“我身邊的不文明行為調查”、“我和長輩比一比”踐行活動收效較好。學生能認真按照表格設計內容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能從調查中發現問題并進行分析、總結,并能結合自身查找不足,確定今后發展方向,為我校自主發展教育奠定了基礎。
2 三月份 以“文明在我心中、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腳下”為主題開展了衛生安全法制專題教育并開展了系列主題班會活動。以“雷鋒就在我們周圍”組織團隊員進行了社區實踐活動,使團隊干部深刻體會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含義。為了大造“文明禮儀伴我行”的輿論氛圍,激發學生爭做“在校是好學生、在家是好孩子、在社會是好公民”我校于三月初啟動了“文明從我做起”簽字宣誓儀式。三月末按照校外辦工作部署開展了中小學生安全知識專題教育并組織了安全知識測試。
3 四月份 以“強化安全教育、突出重大節日活動、促進學生的文明與修養”主題,開展了中小學生首屆辯論賽活動。辯論賽的辯題是“未成年人上網的利與弊” “學生零花錢使用利與弊”正反雙方都查閱了許多資料,在賽場上進行陳詞、辯駁、總結。本次大賽本著“培養能力,創新思維、拓寬視野,展示個性,加強交流、注重協作”的宗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4月14日的科技藝術節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愛國熱情與民族情感,而且營造了和諧濃厚的校園藝術氛圍,充分展示了黃松甸九年制學校科技藝術教育豐碩成果和自主發展教育的階段成果,推進了學校科技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
4 五月份以“紅色五月繼承革命傳統教育、燦爛五月豐富團隊活動”為主題開展了系列活動。主要活動有教育教學家長開放日活動,活動中產生了家長委員會組織并召開了常務委員會議;驗收了三至八年級“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班會;以“金色的五月”為主題出了第三期板報;以“端午節”、 “世界無煙日”為專題進行了廣播周教育活動;
5月27日按團市委工作部署號召學生“向國旗敬禮,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網上簽名活動。
篇6
一、創設情境,誘發需要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葉圣陶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水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因此,好的習作應該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要構建一種新型的教學生活,把教學過程還原為生活過程,把教學情景還原為生活情景,把教學活動還原為兒童的生命活動。例如一位教師設計過這樣一個作文練習。他對學生說:“我們鄉鎮地處寶應縣的西北邊,為了加快集鎮建設,樹立良好的對外形象,鎮政府決定投資興建一個公園,現在正招募方案。希望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先畫一畫你心目中的公園的樣子,然后再寫一寫。如果哪位同學的設計方案被采用了,那你就是全鎮人民心中的英雄了!”一席話把學生的興致得很高。學生紛紛拿起筆描畫、繪寫了心中的公園形象,有的在公園中間豎起了一塊水晶雕塑――騰飛,因為西安豐是中國水晶第一鎮,經濟正在騰飛;有的在公園里開辟了一塊方塘,塘里荷葉田田,荷花點點,安豐水鄉的韻味盡顯其中;有的在公園里還布置了一個展覽室,要把革命老區――安豐的歷史向游客開放……教者創新的設計,誘發了學生作為一個關心家鄉建設的小主人翁想有不凡的表現和受人認可的需要的愿望。在情境想象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關注交往,喚起需要
交往是人類的基本生活活動。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在一定范圍內相互打交道,進行各種不同的信息傳遞。每個人的成長、發展都離不開社會交往。學生也有交往的需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解放。
農村小學的許多學生家長都在北京、上海、無錫、鎮江等地打工。他們的音訊牽連著許多家庭的心。由于他們常年在外,學生與家長接觸交往的時間并不多,我想借此特定形式加強學生與家長的情感交流、心靈溝通,不是能很好地促進許多家庭的和諧團結、幸福美滿嗎?也能起到協助政府勸告在外打工的人員安心健康地生活、工作的作用。于是,我及時與學生談了我的想法,并希望他們用經濟實惠的寫信形式向在外的父母好好說說心里話。因為喚起了學生與家長交流的需要,所有學生都用飽蘸深情的筆,寫出了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這次作文成了學生與家長交流心聲的平臺。思念在流淌,親情在噴涌,使親子精神世界更充實、更幸福。
三、鼓勵創造,滿足需要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是創新的翅膀,豐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機盎然,光彩奪目。習作如果失去了想象,就會缺乏生機、黯然失色。
一位老師在作文課上,先生動地給學生講了龜兔賽跑的故事,然后鼓勵學生想象龜兔第二次賽跑會是什么結果。學生思考了一會兒,小手爭相舉了起來,回答異彩紛呈。有的認真地說:“兔子吸取了上回教訓,一絲不茍地跑下去,終于獲得了冠軍。”有的開心地說:“在比賽的路上,烏龜抄近路,游過了一條河,提前到了終點。兔子繞了個大彎,又沒趕上烏龜。”有的嬉笑著說:“比賽路上,恰巧有一段很長的下坡路,烏龜靈機一動,把全身縮進殼里,一只后腿一蹬,骨碌碌地直滾,超過了兔子,又拿了第一。”有的和善地說:“由于兔子跑得急,不小心被路上的一塊石頭絆了一跤,腿受了傷,不能跑了。后來,烏龜把兔子馱在身上,一步一步地爬著,最后同時到達終點,都獲得了冠軍。”……這個故事續編,因為滿足了學生想象和幻想的需要,所以調動了他們的內在潛質,引發了作文動機,激發了創造欲,學生進入了心理的自由狀態。
四、展示成果,激活需要
在小學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現許多學生的作文需要層次是很低的,或者是為了躲避教師、家長指責的心理安全需要,或者是為獲得家長獎勵的物質需要……而要使學生產生強烈的作文動機,必須激活他們較高層次的審美、自我實現等需要。其主要途徑之一就是在作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作文成果的激勵功能。
篇7
【關鍵詞】學生活動 有效 課堂教學 設計
信息技術學科實踐性很強,決定了學生活動應該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在采用傳統的“任務驅動,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的中,學生活動看似“熱鬧”,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也非常好。但缺少學生自我生命體的顯示,缺少學生自我思維的形成。
因而,如何設計好學生活動,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中學生活動的有效性探索是一個長期的課題。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則,通過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基礎性學力,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學生整個生命體得到真實的進步和成長,形成自我的學習思想,讓課堂學習在學生活動中煥發生命的活力。
那么,學生活動設計應該遵循怎樣的原則呢?
一、學生活動設計目標的確定
面向學科體系、面向社會需求、面向學生個人發展三個方向,以學生的個人發展為核心確定目標。目標的確定要把握好幾個度。
(一)目標確立要適度。課堂學生活動設計是根據本班的學生學習需求水平而確定的活動方案。活動的目標是針對學習者個體發展,培養目標而確立的,因此,培養目標要適合本班學生的學情,使每一位學生能順利完成目標任務。
(二)目標實施有梯度。在學生群體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水平、個性特征、興趣愛好都有很大的差異,表現出不同的活動狀態。這樣,課堂教學中,活動任務的實施應該考慮難易適中,有層次,有梯度,讓所有學生都能進步。
(三)目標完成有效度。效度是指檢測目標和結果是否一致。為了達到活動結果與課堂設計目標的一致性,在設計學生活動目標時,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結合實際,確立效度較高的課堂學生活動設計方案及相應的評價標準。
二、學生活動設計內容的涵蓋
學生活動設計既要立足于教材,充分運用教材資源,又要超越教材,結合生活、時事、區域特點、班級學生情況等實際拓展內容。其基本原則有:
(一)具有科學性。教師是學生完成任務活動中的組織者,是學習任務具體內容的策劃者。信息技術課程知識編排體系具有一定的連續性,知識之間也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學習任務內容的選擇上,必須依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身心發展規律,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入手,力求做到科學準確,系統適量,讓學生都能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悅,便于形成系統的知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具有探究性。學生活動的內容具有探究的價值和空間,能啟迪學生思考、探索。設計學生活動時應預設有利于學生生成問題的空間,利于學生的合作和交流,在探究、討論或實踐時,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具有適用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生活即教育”。因此,學生活動設計的內容應該尊重教材,也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符合信息時代的特征,最好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抓住學生身邊的事物,合理利用本土資源,體現信息技術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參與熱情。從而把信息技術內化為學生生命體中的自我成長和發展,進而為適應信息時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四)具有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設計學生活動時應以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物為素材向學生提出任務,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主動積極地完成任務,提高其學習的效度。在不降低教學要求的情況下,追求形式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可教性,減輕學生思想上的負擔。
比如在閩教版的八年級下冊活動七《編輯音頻》中,我設計了“我的手機鈴聲我做主”這一學生活動。情境導入:欣賞個性的手機鈴聲;布置任務:制作有自己特色的手機鈴聲;組織學生討論制作的步驟;提供相關操作的導學案和配音用的音樂素材,學生分組探究活動,老師在學生需要時及時提供幫助;評價。
學生的創作能力是無限的,給學生一個創作情境,給學生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學生便會全身心投入,不用教師強迫去學這學那,學生會主動思考,提出問題并找到相應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本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學生自己設計文字內容進行錄制,自己完善鈴聲。在聽錄音的過程中發現有噪音,就會想到降噪,發現沒有背景音樂太枯燥,就會想到合成音樂,合成后會發現語音和背景音樂長度不一樣,就會想到能不能把聲音截取成一樣長。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只在關鍵點進行點撥,學生即會積極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完成作品。
三、學生活動設計流程要環環相扣
在設計學生活動流程時,要注意活動的連貫性。每個環節要環環相扣,又要注意靈活變通。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充分觀察、交流、嘗試,享受發現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課堂是復雜多變的,教師在設計學生活動時應考慮學生在活動中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他們對哪些感興趣,對哪些感到有學習的障礙,應該怎樣應對。應如何捕捉學生活動過程中的可能的課堂生成及學生思維中的閃光點等問題,都應考慮周全。可以把若干個小的活動彼此相連,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比如:可以用同一主題的任務將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串聯起來,這樣過渡將更自然,學生的活動就具有一定的連續性,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思維不會跳躍分散,有利于知識的建構,提高學生活動的有效性。
四、活動設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由于受遺傳、環境、文化差別等等的影響,個性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它是教育的結果,同時它也是教育的依據。因此,教師在活動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自主探索的空間,鼓勵不同意見和創造性思維的迸發。設計的活動要給學生留有創造的空間。
如八年級下冊活動二《逐幀動畫》中,在學生通過導學案理解了逐幀動畫的原理和操作要點后,任務:自由創作一個逐幀動畫,要求作品健康,內容積極向上,有創意,能表達某個主題。比如,可以是做書本上的實例――倒計時,也可承接上接課時中畫的小丑,做小丑跳舞……任務是開放式的,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一節課結束,有許多同學由于做的小故事,時間不夠,沒形成最終成品。但學生創作的熱情很高,下課了也不愿離開,要求我開網絡,發回家繼續做。因此我不得不把作品的評價時間放到下節課。從最終結果看,不得不佩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的是宣傳交規的,有的是禁煙的……就是倒計時面板都各有各的個性。
總之,學生活動設計要遵循自主學習,自我探究的原則。但俗語說:“教學有法而無定法。”以上內容僅僅是對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重中之重的學生活動設計作出的一點點探索。在課堂教學中也收到了一絲絲效果,最最欣喜的是學生產生的一些些變化,感受到學生這個完整生命體的成長和發展,讓我們的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這便是堅持不懈繼續探索的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篇8
【關鍵詞】微信 大學英語 翻轉課堂研究背景
1.大學英語公共課教學的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隨著大學英語教改的不斷進行,以翻轉課堂為代表的各種新型的教學法與教學模式也層出不窮,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不能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應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掌握最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此外,由于各個地區中小學英語教學水平和方法本身存在巨大差異,導致來自于不同省份和地區的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分級分類教學效果有限,因此給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最突出的問題體現在: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難以滿足全體學生的需求,而學生對教學的消極反應甚至不滿情緒又負面影響教師的積極性。因此,采用新型又有效的教學方法迫在眉睫。
2.翻轉課堂教學的理論基礎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是2007年由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兩位化學老師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最初提出的一種全新的顛覆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具體是指由教師制作視頻,學生在課前觀看視頻學習知識,在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學生集體協作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和傳統課堂教學步驟的對比如下圖[1]:
翻轉課堂翻轉了傳統課堂中課內和課外的內容,有利于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寫作能力,自我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符合架構主義和系統論的設計思想[2]。
一、微信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優勢
1.移動學習
Mobile-Learning, 移動學習是一種基于便攜式移動設備進行的數字化學習,依賴于移動通信技術和無線計算機網絡實現教育內容與教育服務的傳輸,通過移動計算機技術實現交互式教與學活動[3]。移動學習也經常被定義為借助于移動電子設備的學習[4], 目前學習者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通過無線網和4G網絡隨時隨地學習的模式。其中微信是一種使用范圍最為廣泛的實時通訊工具同時也是比較受歡迎的移動學習工具。
2.微信融入教學的可行性及優勢分析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通過網絡即時發送語音、視頻、文字和圖片,支持多人群聊的智能手機社交軟件,微信公眾號是在微信基礎上推出的一種一點對多點的信息推送平臺。自推出以來受到各個群體的喜歡,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群體。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49億,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超過20種語言。微信用戶平均年齡只有26歲,97.7%的用戶在50歲以下,86.2%的用戶在18-36歲之間,其中18-25歲的用戶占45.40%;在職業劃分方面,學生用戶占19.70%[5]。
龐大的學生用戶群體可以在微信公共平臺上獲取豐富多彩的英語學習素材,而且可以突破課時和學時的限制,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和學習時間,使得英語學習更加靈活并有針對性。學生可以先在各種英語學習相關的公眾號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再利用微信的語音、視頻以及群聊等功能,自主地參與到討論和聽說訓練中去。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以及口語和聽力能力,同時還能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此外,教師作為教學中的輔助者,可以借助微信平成布置教學任務的環節,與此同時也能夠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給予引導和幫助。因此將微信融入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是完全可行并具有顯著優勢的。
二、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思路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在現有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中,一般是把學生的學習活動當做主體,把課前觀看教學視頻當做起點,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和翻轉課堂教與學“翻轉”的顯著特點。然而翻轉課堂是由教師的教授和學生的學習所共同組成的雙方的互動過程,如果過分強調“學”因而忽略“教”,很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失去翻轉課堂的意義。
筆者認為,若想在翻轉課堂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首先就要有合理的教學設計方案,整合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和課堂上的合作學習提供全面的指導。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可以由以下四個環節組成:教學準備、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課堂綜合評價(見圖2)。
教學準備環節主要包括教師將準備好的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重點、任務以及制作好的教學視頻和課件到微信公共號和各班級所在微信群內;記憶理解環節是要求學生在公共號上觀看課件與視頻,了解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和篇章結構;在應用分析環節,學生在線完成教師提出的與該課時相關的學習任務,如課文理解、小組討論、主題報告等等。學生自主將之前所學的相關語言、文化方面的知識運用到各種任務中去,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內化及實際運用,這是超越記憶理解的更高階的學習階段。與此同時,教師的作用是進行引導與適時給予幫助;課堂綜合評價環節是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學習過程,是展示學習成果的最重要階段,是把事先準備好的各項活動呈現給老師和同學們的過程。由于原先傳統課堂上的講授環節被轉移到課前,利用微信平臺在課下在線完成,課堂上用于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時間得到了大幅提高,師生可以針對需要進一步探討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的討論與交流,同時也可以互助協助共同完成基于真實語境的教學任務與各項教學活動,教師給予適時適量的指導、反饋與綜合評價。
圖2 翻轉課堂的四個環節
現以第二版《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三)第四單元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為例,將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作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載體,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自主學習,課中教學活動,課后討論反饋三個環節來闡述。
(1)課前自主學習。課前,教師需要完成兩項任務,分別是錄制微課程和制作學習任務清單。微課程是翻轉課堂的核心內容,教師錄制10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示例講述本篇課文中美國五大文化象征之一的“自由女神像”部分,介紹包括問世時間、設計者、設計原型、地理位置以及背后的故事等背景知識的介紹以及對該部分語言點的把握。同時準備與該部分有關的配套學習材料,如:自由女神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學習任務清單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材料,包括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步驟等,目的在于讓學生依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一系列的學習任務。本單元由于一共涉及到五個著名的文化標志,因此學生們的任務就是搜集其他四個標志(芭比娃娃、美國哥特人、野牛鎳幣和山姆大叔)的相關資料,制作PPT,準備課堂展示(presentation)。隨后教師將微課視頻、圖文資料以及學習任務清單發送至微信公眾號。由于發送學習資料的時間相對固定且與具體上課時間尚有一定的時間差,這樣便于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學生也有充分的時間完成學習任務清單上的任務;另外,對于難度較大的內容或者本身基礎較弱的學生,他們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或者微信群組討論的方式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對于更深層次的問題,學生們可以給微信公眾號留言或者通過微信直接反饋給教師,便于教師把握教學重點,有針對性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2)課中教學活動。學生在完成課前自主學習之后,進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主體。課堂主體教學可分為以下幾個環節:小組討論環節、知識梳理環節、成果展示環節以及鞏固拓展環節。
在小組討論環節,教師針對視頻內容,對照教學目標與要求,對學生進行分組,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通過課前視頻自學后,仍有疑問未解的同學可通過組內討論、組員互助等形式解決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于小組討論之后仍然存在的共同問題,則由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解疑答惑。這種層層推進的教學方法,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也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
在知識梳理環節,教師對微課視頻所展示的內容進行梳理與總結,此環節目的在于糾正學生在自學以及小組討論中可能出現的未解決的難題、可能出現的錯誤以及理解的偏差。學生通過知識梳理環節能進一步強化所學的知識,印象深刻。
在成果展示環節,教師讓學生播放學生自己事先準備好的PPT,并進行課堂展示(presentation)。此環節是翻轉課堂的重點與核心。在完成學習任務清單上的任務的同時,展示學生對已有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新學的知識的接受程度,同時也是展示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的絕佳場合。在成果交流和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認真聆聽,展示結束后指出學生展示過程中的亮點與存在的問題;學生課后修改PPT,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評價彼此的表現,汲取他人的精華。
在鞏固拓展環節,教師可以增加任務難度和要求,如給學生布置一項調查研究任務,介紹其他國家相應的文化標志,并以分組比賽的形式增加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
(3)課后討論反饋。課后互動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擴展。教學活動結束之后,鼓勵學生在微信平臺上討論學習內容、分享學習心得、鞏固已學知識。教師也可在微信群里課后相關作業,學生可通過微信的聊天功能與教師互動交流。
三、結論與挑戰
大學生有充裕的課外學習時間和靈活的學習安排,非常有利于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代社會又是網絡社會,大學生基本具備上網的條件,微信又是在學生群體間最為普及的一種即時通訊工具,因此將微信平臺應用到大學英語翻轉課堂中去是具有可行性的。
總之,基于微信平臺的翻轉課堂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挑戰,它將互聯網時代的新技術應用于教學中去,尤其是大學英語課堂,更是能通過微信平臺的移動學習方式隨時隨地接收最新的學習資訊。學生們通過移動的自主學習與深入的課堂討論展示模式,能夠不斷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胡競. 移動學習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應用與研究[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5(5): 78-82.
篇9
卓越教師培養計劃要求教師的培養必須突出實踐導向的教師教育課程內容改革,推動以師范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變革,開展規范化的實踐教學,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學前教育學課程須秉持實踐取向,重新定位課程目標,突顯課程的實踐性特點;調整課程結構,強化課程的實踐取向;優化課程內容,滿足職業的實踐能力需求;創新“任務設計、提供資源、解決任務、反思提升”的3RD教學模式,突出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轉變考評方式,重視實踐過程的評價;加強與教育實踐課程的整合、管控,鞏固和擴展課程的實踐能效。
關鍵詞:
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實踐取向;卓越教師培養
為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師培養質量,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針對當前我國教師培養仍然存在的“適應性和針對性不強、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陳舊、教育實踐質量不高、教師教育師資隊伍薄弱”[1]等突出問題,教育部在2011年10月《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標準》針對我國現行教師教育課程的弊端并借鑒國際教師教育的經驗,提出了“實踐取向”的改革理念。隨后,2014年9月18日的《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提出以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為抓手,突出實踐導向的教師教育課程內容改革,推動以師范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變革,開展規范化的實踐教學,從而推動師范院校深化教師培養機制、課程、教學、師資、質量評價等方面的綜合改革。誠然,實踐取向是教師教育課程應有的核心理念。教師專業的實踐性本質和教師知識研究的新進展要求教師教育課程必須關注和解決實踐問題,指向于未來教師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也是傳統的教師教育課程在遭遇“在培養學生教育實踐能力上乏力”的困境之后的必然選擇。
一、學前教育學課程的現狀剖析
學前教育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專業課,是傳統三學課程之一,理應受到師生的重視。現實狀況是教師老生常談,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對課程興趣不濃,學習態度消極,學習效果欠佳,課程根本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反而陷入“學生厭學、教師懶教”的困境。形成當前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長期以來課程教材更新不夠,沒能及時反映出幼教改革與實踐發展的新趨勢、新內容。第二,教師教育觀念老化,仍然沿襲“滿堂灌”的傳統模式,沒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第三,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價值認識不足,對理論學習有抵觸情緒。諸此種種使得學前教育學課程的教學淪為“掛在嘴上、流于形式”的枯燥理論復述。
二、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策略
依據卓越教師計劃對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政策導向,學前教育學課程應當秉持實踐取向,“必須關注教師的專業實踐和教育現實問題,必須支持實踐問題的解決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必須支持對實踐的反思和教育知識的建構”[2],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刻的改革。
(一)重新定位課程目標,突顯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提出要“著力提升師范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一批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綜合素質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兒園教師”。[1]在此指導下學前教育學課程目標需重新定位:(1)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樹立現代、科學的教育觀念;(2)要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環境創設與利用的能力、合理安排和組織幼兒園一日生活的能力、設計和指導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能力、科學評價和引導幼兒發展的能力等,具備從事幼教職業的基本專業技能;(3)要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運用學前教育基本理論分析、解決幼兒教育的實際問題,在實踐和反思中將“外在直接傳遞的理論知識”內化成自己的實踐性知識和技能。這一課程目標強調了對學生理論聯系實踐能力的培養,突顯了學前教育學的實踐性。
(二)調整課程結構,強化課程的實踐取向由于二元認識論對人們傳統觀念的深刻影響,學前教育學課程始終被貼上與“實踐”相對的“理論”課程標簽,導致課程與實踐脫離,這也是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傳統三學課程改革面臨的最難解的隱疾。事實上,實踐課程中包含有理論的授習,理論課程也設計了實踐內容與環節,實踐與理論并非區別課程性質的標準指標。當前,應當結合改革背景和人才培養的需要,科學調整課程結構,改變以往用理論課和技能課區分課程的方式,將課程整體劃分為“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專業課程、教師教育課程”。[1]當然依據慣例,結合課程內容的特點,有些課程會偏重于技能培養,有些課程則會偏重于理論研習。但此處課程間只有理論內容與實踐環節比重的區分,而不再是課程性質的區別。作為教師教育課程,學前教育學課程應當改變傳統的定位,強化課程的實踐取向,將實踐內化為課程的標準,滲透到課程設置、設計與實施的全過程中。一方面,對幼兒園教師工作流程、崗位職責進行分解,將其與課程設置、內容選擇有效對接,形成模塊化、任務化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深度剖析《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在課程的內容、設計和實施中反映專業標準的理念和內容,逐條落實專業標準的具體要求,具體見圖1和表1。
(三)優化課程內容,滿足職業的實踐能力需求基于課程目標的重新定位,學前教育學課程需“突出實踐導向的課程內容改革”。其課程的建構不應遵循學科邏輯,不應過度強調學科體系的完整性,而應當遵循實踐邏輯,從教育現實問題出發,圍繞實踐問題來組織教師教育課程[2]。慎重選擇和整合教學內容,推陳出新。積極更新教學內容,“將學科前沿知識、課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及時吸收兒童研究、學習科學、心理科學、信息技術的新成果。”[1]課程教學內容尤其要反映當前國內外關于兒童發展與評估、早期適宜性教育、師幼關系、幼師專業發展等方面的新進展,激活課程的時效性、生命力和持續增長點,開拓學生的專業思維和學術視野。課程內容與實際緊密結合。除了微觀上了解和把握幼兒園的常規組織、管理程序及具體狀況,更要主動關注學前教育的熱點、難點問題,比如“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入園難”“擇園貴”“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困境”“早期家庭教育的缺失與誤讀”等。解讀學前教育的相關政策文件,比如《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幫助學生從宏觀上把握學前教育的發展動態和前景。分析教師的專業實踐需求,圍繞教師的必備知識和能力來組織課程內容,并將其與實踐問題結合起來設計,充分融入優秀幼兒園教育教學案例,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和批判反思能力。
(四)改革教學模式,突出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依據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精神,要達成課程的實踐性目標,重在拋棄傳統“一言堂”的課堂教學模式,而要秉承“以師范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開展自主式、合作式的探究學習,靈活采用多種教學形式與方法,為學生思維和行動的解放營造寬容、共生的學習氛圍,真正發展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育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變革教師教學方式和師范生學習方式,提升師范生信息素養和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的能力。”[1]鑒于此,筆者嘗試對學前教育學課程進行實踐改革,總結出3RD教學模式:即任務設計(Design)、提供資源(Resource)、解決任務(Resolve)、反思提升(Reflection)。1.任務設計(Design)課程設計的主體思路秉承“將理論原理應用于實踐問題的解決”,將理論原理與教育實際結合起來,引入現實中存在的真實問題,從而設計多樣化的實踐任務。任務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如下幾種設計形式:(1)思考討論型任務。即對提出的任務對象進行專業性、多角度的思考和討論,從而加深對任務對象的認識,開闊專業視野,激發思維的延展面和縱深度,包括能引發辯論的爭議問題,比如“幼兒學習英語利弊之爭”“幼兒男女同廁與分廁之爭”等;有待解決的難點問題,比如“農村幼兒園發展的困境”“學前教育發展的量與質”“幼兒園教師的素養與專業成長”等;值得探討的真實案例,比如“虎爸虎媽的教育之思”“幼師虐童案引發的思考”等。(2)分析解決型任務。即針對具體的任務對象進行深入分析,找到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原因,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這類任務多與教育現實和教學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包括當下學前教育中的熱點問題,比如“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入園難,進公辦園更難”等;學前教育教學實踐問題,比如“不愿喝水的豆豆”“家長的煩惱和孩子的童年”“六一節的主題墻”等;還有針對幼兒園具體教育活動及游戲活動案例進行的主題式切片分析。(3)模擬操練型任務。即通過創設仿真情境,讓學生進行模擬操練從而初步認識和掌握保教技能的任務,多涉及教育教學的微觀領域,比如讓學生分小組設計并布置幼兒園某一班級的環境,讓學生模擬組織表演各種形式的游戲,讓學生模擬家園溝通的場景,讓學生模擬完成某一領域的一次教學活動等。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要求設計不同形式的任務,既可以是單一任務,也可以是多種類型任務的組合。2.提供資源(Resource)資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支撐,也是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和行為的起點。將多樣化的資源呈現給學生,教師將思考視角從傳統的“要教什么、能教什么”,變換成學生的“要學什么、能學什么”,關注學生學習的程度、狀態、興趣和境況,讓學生依據所需自主選擇、利用和組織資源。資源既包括教材、文獻、書籍、報刊等平面媒體資料,也有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資料,還有諸如MOOC、精品課程等網絡資源,教師的指導也是重要的資源。事實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并非易事,教師要能敏感把握專業發展的動態和走向、清晰辨識信息的真偽、有效篩選優質精良的資源、科學選取資源的最有效呈現方式,還要考慮資源的深度利用率。3.解決任務(Resolve)每一項任務的解決就是一個完整的實踐體驗過程。以往的課程教學中,“理論知識學習脫離了具體情景,縮水成對抽象術語的記憶。”[3]現下將理論知識置于具體任務的分析解決中,將實踐體驗整合到課程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分析思考,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遷移到實踐中去,提升實踐能力。在解決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變講授者為指導者,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創造自主探究的氛圍和機會,學生可選擇自學、小組合作等多種學習形式,教師依據任務的性質和內容運用問題解決法、頭腦風暴法、辯論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模擬教學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多角度思考問題、用專業知識分析問題、多元化地批判和反思問題、針對問題提出合理化可行性建議,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從而切實增長學生的專業知識,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4.反思提升(Reflection)教育教學技能的形成雖然十分重要,但它只為實踐能力的發展提供了一種必要的條件,而非實踐能力的全部,比操作的技能更為重要的是思考的方式,“像教師那樣思考”[2]。課程必須提供學生消化和反思的時間、空間,為實踐的審視和反思提供多重視角,引導學生有效地溝通理論和實踐。同時學生應對自己的經驗和觀念進行反思,在此過程中主動建構或重建教育知識,發展實踐智慧。反思是個體基于教學理論和理性分析,將在日常生活中經歷的主要經驗(primaryexperience)進行分析概括的過程[4]。在每一項任務完成之后,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任務解決過程中發生的有意義的現象、情況進行描述和分析,判斷其與任務結果間有何聯系及聯系發生的機制,從而將教育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清晰呈現出來,從中有意識地發展和提升實踐智慧。以下是結合具體的案例呈現3RD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教育內容:幼兒園教學活動實施的指導教育目標:讓學生掌握幼兒園教學活動實施的方法與技巧任務設計:(1)觀看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教育活動《多彩的京劇臉譜》;(2)觀察和剖析活動實施中開始、展開和結束三個環節中教師的行為與幼兒的反應;(3)分析和評價活動實施的效果、亮點和存在的問題;(4)剖析問題的成因,找到解決的方法;(5)重新設計這項藝術領域教育活動,在微格教室錄制下來,然后在班級中進行展示和交流,進行集體研討。提供資源:(1)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教育活動《多彩的京劇臉譜》視頻;(2)教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3)文獻資料(略);(4)手機網絡,多媒體設備,微格教室;(5)教師的指導;(6)三份需完成的表格,包括“活動觀察表”“活動分析評價表”“活動設計方案表”。解決任務:本次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合作精神,學生們分為四個小組,先觀看視頻,然后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資源進行分析、討論和實踐,教師適時引導、點評和指導。最終各小組順利完成了三份表格,并提交了一份自制的模擬教學活動視頻。反思提升:(1)小組內交流分享本次課的收獲;(2)提交一份課程心得體會。以下摘選的是學生的一段課程反思:教師通過提問來推進教學進程時,問題應該基于幼兒現有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水平來設計,應該是幼兒通過思考能夠回答的問題。如果幼兒不能順利回答出問題,那教師必須反思問題是否設計的合適或是提問的技巧是否存在問題。比如視頻中金老師想讓幼兒明白各種色彩的臉譜有著不同的文化表征,金老師首先直接問幼兒紅色臉譜代表什么意思,幼兒回答出來了,可當她問黑色臉譜代表什么意思時,大部分幼兒回答不出來,金老師補充問黑色臉譜的代表人物有誰,幼兒說有包公,金老師再次問黑色臉譜代表什么意思,幼兒就回答出來了。可接下來金老師又直接問白色臉譜代表什么意思,有個幼兒起來回答說代表曹操,金老師再次強調問題,結果幼兒都很困惑地看著她,給不出答案。此后金老師好像反應過來了,接下來就調整了提問的順序:先問臉譜的代表人物,再問這些人物的性格,最后問臉譜色彩代表的意思,幼兒在金老師的引導下終于答出了這些問題。整個問答過程并不順利流暢,在我看來問題有二:其一,金老師想讓學生理解不同色彩臉譜的文化表征,這對幼兒來說是個非常難理解的內容,這一目標是否適合幼兒當下的身心發展水平,值得探討;其二,金老師在設計問題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思維發展的特點和已有的知識儲備。依據思維發展中先具體后抽象的特點,教師的提問應該先讓幼兒了解每種色彩的代表人物有誰,然后再說出這個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從而引導出臉譜色彩背后代表的文化意義。并且幼兒之所以能回答出紅色和黑色臉譜的意義,應該是對關羽和包公兩個人物比較熟悉。可是他們對曹操、竇二頓、典韋等人物不太熟悉,如果教師不引導,幼兒是無法順利回答出問題的。
(五)轉變考評方式,重視實踐過程的評價對學前教育學課程考核方式和形式進行改革,重視對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評價,力求評價更加全面、客觀,調動和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觀能動性。一方面,改革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將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加大過程性評價所占的比例,將學生的日常作業、課堂表現等納入考核并成為重要指標,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和監督,關注學生的常態表現而非終期性考試成績。在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引入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提高學生的反思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改革課程考核的形式,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起來,不再以突出理論記誦的卷面考試為主要考核形式,而是靈活采用口試、實操練習、模擬教學等形式,引導學生把學習目標從提高試卷成績轉向教育實踐能力的提升。
篇10
【關鍵詞】制約;數學快樂學習;因素分析
Restric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 happy students explore learning factors
Pu Xueliang
【Abstract】Factors restricting the students happy to learn the reason is various, the important factors from environment,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 research method, teaching methods, the family, self-control, the intrinsic factors of self-confidence and perseverance, don't adapt to the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of external factors, their behavior deviation factors, social factors, learning, psychological factors, parents' education ideas, many aspects, such as through the students learning and lif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exist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learning is not happy factor, the intellectual, emotional, conv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measures implementation 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alize the education low, little, much, teaching principle, let students learn happily and long health.
【Key words】Restriction; Mathematics learning happiness; Factor analysis
國力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這要求我們改良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使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都得到提高。據報道:在我國現有的3億多學生中,被教師、家長列入“差生”行列的學生已達5000萬人,即每5個學生中就有一個差生,鄉鎮中學“差生”呈不斷上升趨勢,如此多的“后進生”不但體會不了學習的快樂,走入社會后,使我們的民族整體素質降低,甚至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因而改變教學模式,減少學困生,讓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而造成學生學習不能快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
1 內在因素
(1)自信與毅力缺乏導致學習不快樂:自信與毅力的缺乏是造成學習不快樂的主要內在因素,調查發現,學習成績總是與學習自信心、學習興趣和不斷克服學習困難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九十年代后出生的中學生大多數是家中的“小皇帝”,家長對他們百般寵愛,造成他們的情感脆弱、意志不夠堅強、心理承受能力差,一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和學習興趣,進入初中后,教學內容難度加深,教學方式的變化也較大,教師輔導的時間相應減少,對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要求增強,若教師沒能很好地教給學生應對各種困難和挫折的辦法,隨著學習的積極性的降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也會隨之下降,必然使他們的成績隨之下降,對學習的興趣不斷下降,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這是學習感到不快樂的主要的內在因素。
(2)學習心理因素而導致學習不快樂有:①消極、厭倦心理:有這種心理障礙的學生主要是想搞好學習,而又學得不法,主要是由于高強度、長時期持續學習活動而導致的學習能力降低,學習效率不高,學習壓力大,對自己的期望又高,學得不成功、學習方法不對,錯誤率增大,久而久之就對學學習產生消極、厭倦的心理,興趣下降,無法感受到學習的樂趣。②畏懼學習而產生自卑心理:有這種心理障礙的基本上是學習方面的差生,主要原因有:智力較差、學習方法不當、刻苦努力不夠,或考試屢考屢敗,形成嚴重的失落心理,從而產生頹廢、畏懼、傷感和焦慮、困惑等情緒,天長日久在心里上形成了“學習是痛苦”的條件反射,憂慮、畏懼心理自然產生,常常以失敗者的心態迎接新知識的學習,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個別學生甚至能愿打掃衛生、沖廁所等,也不愿學習。③惰性心理:有這種心理學生大多是意志薄弱,最多是有幾分熱度,但堅持不長,過后又恢復了原樣,由于長期養成的松散、惰性習慣,害怕艱苦的腦力勞動,缺乏毅力造成了意志薄弱,當遇到難以逾越的學習內容時,他們中大多數就會退縮不前,喪失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很難在學習中難體會到快樂。④心理失衡而引起自責、依賴心理,造成學習不快樂: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心理素質較差,對學習有一種天生的“恐懼癥”,而自身學法呆板,當教學內容沒有觸及到自己的興奮點,學習環境不良時,往往喪失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對學習冷淡,由于缺乏信心,心情緊張,導致嚴重的自責、依賴心理,調查發現,學生普遍對教師存有依賴心理,七年級尤為明顯,在統計中約有43.6%的人有這種心理,表現為缺乏學習的主動鉆研和探索精神,期望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分門別類地歸納、概括、一一講述給他們,最好是不動任何腦筋便能統統地“被動接受”,課內外練習習慣于一步一步地摸仿,生搬硬套,這樣的學生鉆研精神被壓抑,創造性思維受抑制,學習興趣喪失殆盡,被動地學習。
(3)自身行為出現偏差:學生從小成績不好,從小到大都得不到父母和老師的肯定,很難感受到學習帶給他們的快樂,只好利用網絡游戲代替學習,沉迷于網絡游戲中,借助網絡游戲的通關殺敵發泄情緒,獲得心里成功的滿足和,調查發現:沉迷于網絡的原因90%都是由于家庭不正確教育有關,當小孩成績不好時,很少有父母靜下心來,去跟孩子交談、聊天,去了解孩子的心里渴望,由于從小開始,得不到父母和老師的肯定,父母教不得法,輔導不力,久而久之就出現會厭學情緒、學,出現行為偏差。
(4)不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七年紀學生普遍反映的是,上課部分能聽得懂,但作業不會做,考試成績多數在30~70分之間,從教師的課堂教學中發現:小學教師重視直觀、形象教學,把重點題型分類,反復多次重做,且每講完一道例題后,都要布置較多相應題目,讓學生課內外反復練習,甚至讓學生死記解題方法和步驟。而初中階段,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教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造成小學、初中教師教學方法上的巨大差異,中間又缺乏有效過渡手段,使得初中新生普遍適應不了初中教師的教學方法,由于教學無方,內容過深,學生接受困難,隨著時間推移,在學習中感到不快樂成為必然。
(5)意志品質與意志力低: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因素是學生自身的因素,此外智力因素對學困生學習狀況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但并非主要因素,而造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因素是:學生用功的程度不夠,學習缺乏主動性,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專心聽講,不能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等意志品質、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狀況等非智力因素,沒有養成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上課時不能做到認真聽講,部分學生在老師講課時精力不能集中,他們經常走神或做小動作。能堅持每天拿出一定的業余時間學習的僅占少部分,能堅持獨立完成作業的僅占三分之一,另有部分學生基本上不做或很少完成作業或抄襲作業,讓他們很難感受學習的快樂。
2 外在因素
(1)受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父母整天忙于生計,只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對孩子的學習、行為不聞不問,從小讓孩子自己去學習,自己關照、管理自己,孩子從小得不到父母的精神關愛,由于這部分孩子心理還不夠成熟,自控能力差,及易被社會青年拉攏、利誘,上網玩游戲,早戀、偷盜、打架成性,造成行為偏差,再加上無人督促學習,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認為學習與否都一樣,對學習毫無興趣,是直接導致學習不快樂的主要外在因素。
(2)受教材、課時、學法的變化因素影響:農村中學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寄宿生”,他們遠離了父母的呵護,諸多方面的事情都要自己獨立完成,在生活上,必須有一個由陌生到熟悉的適應過程,學習上,小學階段,教材內容少、通俗具體、題型簡單、課時充足、課容量小、教學進度慢、講得細,重難點反復強調,類型歸納齊全,對各類知識反復訓練和強化,且有足夠時間對各類知識進行復習鞏固,進入初中階段后,學習內容變為抽象,知識點增多,課容量增大,課時減少,進度加快,對重難點內容沒有更多的時間強調,各類題型不可能面面俱到、歸納整理,升華提高。這些不適應因素均會逐漸影響學生學習,從而使部分學生對學習逐漸失去信心和興趣,進而造成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讓“后進生”很難感受學習的快樂。
(3)受教學評價因素影響:陳舊的教學評價是產生學困生的催化劑,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評價就是以考試的結果為標準,評價教師看成績,評價學生看成績,這種單一的教學評價只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沒有關注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而沒有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就扼殺了學生時時都可能會有的成功、快樂與體驗,泯滅了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及主動、自覺學習的興趣;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及主管部門仍采用陳舊的教學評價(重成績、看分數)來對教師進行評價、獎懲,致使部分教師不敢放手進行素質教育,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現在的課改書,穿新鞋、走老路,上級主管部門來督查時,派一兩名教師代表,上一兩場“示范課”,領導走后,一切是外甥打燈籠――“照舊”;使素質教育啼笑皆非,這猶如在生產學困生的反應堆中添加了催化劑,讓低水平的學生難感受學習帶給他們的快樂。
(4)受教師教學、教材編排因素影響:①教學目標過高,教學內容不恰當是產生學習不快樂的重要因素:由于應試教育體制、考核制度等各種不良因素的驅使,教師的教學目標往往定得過高,并且無論學習者是哪個層次,都用同一個目標來要求,整齊劃一,用尖子生的標準來要求那些基礎薄弱,認知結構還遠未達到教師所要求層次的學生,隨之而來,其情感狀態必然受阻,這就勢必使得一些基礎稍差,思維不夠靈活的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有失敗感,喪失自我、缺乏自信,若教師對他們關注得較少,久而久之就完全踏入了學困生的行列,更談不上學習的快樂。 ②教師教不得法,“導練”內容設計不合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快樂是在不斷的戰勝困難中培養起來的,其一:我們的大部分中學老師都是教學生“接受知識”,而不是教學生“學知識”,學生的學習以老師的講授為主,只有很少的自學時間,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老師的精心安排下進行學習,所學內容也都是由老師選定的,是那種典型的“要我學”,是一種被動的學習,課堂上聽,課后作業應付了事,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缺乏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整理等環節,知識松散零亂,沒有形成系統,對概念、性質、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不善于歸納,總結,比較,不能使知識網絡化,加上理解不深,推理不嚴謹,影響了知識的掌握,直接導致教與學的脫節,這也是產生學習不快樂的催化劑之一。其二:部分老師教學方法單一,在內容上沒有精心編排好讓學生“跳一跳,摸得著”的問題,更沒有培養學生在“不斷解決新問題”中體會到成功與快樂的方法和手段,教師教學時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練習、作業設計難度過高,學困生為了完成,抄襲成了家常便飯,教師又難以據此對學困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效率,從而惡性循環,導致學困生的增加,學習樂趣越來越低。③教學內容編排不合理:教學內容主要依據是教材,現行教材內容的編排,有的編排違背學生認知規律,違背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規律,難度偏大,脫離學生實際;由于年齡關系,理解能力薄弱,根本無法學懂,加之教材內容精簡,說理不透徹,點到為止,匹配的相應習題較少,致使學生無法自主學習,使照本宣科的教師束手無策。最終給學生的感覺是很枯燥乏味,從而缺乏學習數學的內在動機與興趣,致使意志薄弱、學習目的不明確的學生煩躁、厭倦;久而久之就會厭學、甚至逃避,學習感到不快樂。
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后,教材的知識結構變化很大,如小學的“數”發展到中學的“式”,隨著平面幾何的增加,又使學生從數上升到圖形的研究與學習,對抽象思維、數學建模有一定的要求,在新教材中又新增了與實際生活、社會實踐的聯系的知識部分,實現了課程內容的現代化、生活化,出現了大量培養學生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優秀的知識內容,新增了如移動話費、球賽、最優設計方案、資源最佳調配等很多現代數學問題,學生以前也沒有接觸過,但現在這些新穎的內容在解應用題時卻很常見,因此,新教材對老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若處理不好,容易導致學生學不得法,很難體會學習帶來的樂趣。
(5)學習方法不妥,也是產生學習不快樂不可忽視的因素:良好的學習方法是為學好學習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先決條件,學生們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法,在七年級時還能應付,可到了八、九就無法應對,能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老師并不多,這就是大部分學生愛好學習、成績的最佳時期是七年級,而到八、九年級就無法面對,是學習逐漸走向困難的原因之一。
(6)班額龐大,教師組織不力:實施課程改革,進行素質教育,班額不得超過40人,而鄉鎮的初中班級每班六、七十人是常有的事,一個老師面對如此多的學生,即使是千手觀音也力不從心,無法組織教學,稍有不慎,就會使數學學困生的產生成為必然,當班風不正、學風不良時,教師若引導不當,就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他們很難在學習找到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