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教學常用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10 18:15: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武術教學常用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教學法
完整示范,是把整套動作(或整個動作)從頭到尾的示范一遍。所以,我們在一般的教學中,學習動作之前,教師都會把整套的動作示范一遍,使學生在頭腦中對全套動作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和印象,這樣會提出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看完示范后,會有急于把整套動作學會,一堂課是不可能把一個動作或者全套動作完完全全教會學生。教師必然會把動作分解開來,也就是說,本節課學習1-4節,下節課學習5-7節等等。那么,每節課就要對學習的動作內容進行分解的示范。分解示范是我們在教學中經常用到的示范方法。它可以使學生更清楚、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動作。
二、多面示范教學法
無論進行完整的示范還是分解的示范,為了使學生能夠更明了的看到每個動作的手、腳以及轉身變向等的路線和方向,我們就可以采用多面示范教學法。多面示范教學法包括正面示范法、鏡面示范法、背面示范法、側面示范法和斜面示范法等。在武術教學里,各個面的示范都要采用。一般單個動作或簡單的動作采用一種示范面就可以達到教學的目的。例如“馬步沖拳”用正面示范、“弓步沖拳”用側面示范就可以達到教學效果。而一些連貫動作或路線比較復雜的動作,包括組合動作和段落動作的示范,在教學過程中就會采用正面、側面、斜面以及背面的示范教學法。采用多個示范面的示范,就可以讓學生看清動作的細節部分。它是單個示范面不能馬上解決的教學示范方法,是單個示范面教學方法的補充。它彌補了單個示范面示范的不足。鏡面示范和背面示范(同向示范)是武術教學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鏡面示范是老師面對學生,先右側起動,學生再左側起動;學生做出的動作就是教師的鏡面反射動作,其特點是師生用的手腳是異側,像對鏡子做動作一樣;優點是看到全部學生。這種方法常在教師領做武術操、準備操或整理操時采用。例如:教學生做廣播操和上課前的準備運動徒手操都經常采用。背面示范是老師示范時背對學生,學生跟在教師后面,模仿教師所做動作的路線而運動,其特點是師生的運動方向一致,但這種示范看不到學生所做動作是對是錯、有做沒做、認真不認真都很難看清,要看只能回頭看,這是最大的缺點,所以一般都在學生對動作較熟練后或對紀律好、積極認真的班級采用。
三、技術動作和攻防意義講解法
在講解技術動作要領當中,教師要用簡練的語言,使講解動作的特點、路線過程、先后順序、部位的高低等,使學生一聽就明白。但在講解時,學生難免會出現枯燥乏味的感覺或出現低落的情緒。為了達到提高學生武術的興趣,聽講認真、練習積極,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武術動作技擊性的特點,結合攻防意義進行動作的講解示范,幫助學生加深對動作的理解和記憶。技擊性是武術的特點之一,運用技擊原理示范,講解動作可表現出發力點、著力點,使學生對動作產生了更深層的理解,加深記憶,從而表現出正確的動作定型。這樣不僅使學生更明確動作的用法,加深攻防動作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掌握動作的攻防含義和攻防意識的培養。但必須要加強學生的武德和武風培養,加強思想品質和情操的陶冶。
四、集體練習和分組練習結合法
篇2
【關鍵詞】武術套路教學;示范講解
武術是集健身、修身、防身于一體的中華國粹,它以特有的踢、打、摔、拿、擊、刺等技術動作為素材,以攻、守、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規律組成的各種套路。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武術套路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有自己的風格和教法,但所有的教學方法都離不開示范講解,這也是武術套路教學的必要條件,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教師示范講解的運用能力對提高武術套路教學效果尤為重要。
武術套路一般由十幾個或幾十個單勢動作有機組成,動作復雜多變,形式要求各異,如太極拳的演練每一招、每一式都以柔和、緩慢、輕靈為主,行功走架如行云流水,動作之間節節貫穿,綿綿不斷。而長拳練習則要求節奏鮮明,快速有力,舒展大方。因此,武術套路教學歷來講究“身傳口授”,在教學中通過教師對每個動作的示范講解,和學生的反復練習,使學生體會武術的技法、手眼身步法、精神與動作的配合、呼吸與勁力的配合、以及運動節奏的配合,以便進一步達到“形神兼備”的要求。
一、武術套路教學中示范講解的運用方法及規范要點
1、講解要做到目的明確,重點突出,用語簡練。武術動作講解一般按照先講下肢,后講上肢,然后上下肢配合的順序進行。講解的方法主要有:
(1)術語化講解,指運用動作名稱和武術術語進行講解。動作名稱是按照動作結構、形象和運動方法而取名的,一般能表達動作的全貌,如“弓步沖拳”、“馬步架打”等。
(2)形象化講解,就是用常用的自然景象比喻動作形象,以便于理解和記憶動作。如將“仆步穿掌”比喻為燕子抄水,將“仆步掄拍掌”比喻為烏龍盤打。
(3)單字化講解,指把動作過程歸納為簡明、扼要的幾個字進行講解。如“騰空飛腳”可把蹬地起跳、擺腿、提腰提氣、拍手拍腳擊響的過程歸納為“蹬、擺、提、拍”四個字講解。
(4)口訣化講解,指把動作要領或動作順序編成順口溜。如講弓步,口訣可為“前腿弓,后腿繃,挺胸立腰莫晃動”。講沖拳、推掌的高度要求,口訣可為“沖拳不過肩,掌指齊眉尖”。
2、示范要力求做到準確、熟練、優美,并突出武術特點。它可以使學生了解所學動作的形象、結構、完成順序,是學生通過直觀的感性認識獲得動作概貌的主要手段。優美而正確的示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積極性。示范的形式主要有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在示范的過程中要注意示范面、示范位置和示范速度的選擇與運用。
(1)示范面,教學中經常采用的示范面有正面、背面、側面和鏡面四種。一般情況下,單個動作可采用正面或側面示范,組合或套路動作可采用背面示范,領做武術操或準備活動時可采用鏡面示范。為了使學生弄清楚動作的幾個部位的要點,同一動作也可采用幾個示范面。如馬步,為了弄清兩腳開立的寬度和腳尖正對的方向,可采用正面示范;要看清挺胸、塌腰、膝蓋不能前屈超過腳尖的規格,可采用側面示范。
(2)示范位置,教師示范位置的選擇應根據學生人數和隊形決定,以盡量讓學生看得見為原則。一般可站在橫隊的等腰三角形的頂點;兩列橫隊相對站立時,教師站在中間示范;若是四列橫隊相對站立時,可以讓前面兩列學生坐下或蹲下,教師站在中間示范。示范時盡量避免讓學生面向陽光或迎風,這樣有利于學生觀察。
(3)示范速度,示范速度可分為慢速、正常速度兩種。一般教授新內容時,先進行正常速度的完整示范,對于較難掌握的動作可采取慢速示范。
二、武術套路教學中示范講解運用的情況
武術套路教學中教師示范講解的運用能力,不僅要求教師具備標準的示范講解方法,還要求教師掌握示范講解的時機。教學中示范講解時機不對、過多或過少,說明教師在教學觀念上落后。而且學生的練習效果不是靠多幾次示范講解,少幾次示范講解就能決定,我們應該追求“該出手就出手”,把握示范講解的時機。武術套路教學中在下列情況下可進行示范講解:
1、武術套路教學新授套路動作時要進行示范講解。
新授內容開始時,一般通過教師正確的示范、生動的講解,給學生一個正確的武術套路動作表象,讓學生知道將要學習的武術套路內容和了解下一個初步的動作過程,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主要采用完整示范和術語化講解。
2、對武術套路教學中的重難點要進行示范講解。
每節課都有重難點,如何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通過教師對動作的分解示范和形象化講解,可以有效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以提高學生練習的目的性和實效性。如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第一段,教學的重難點是“白鶴亮翅”動作。學生實踐練習后,教師集中進行白鶴亮翅的分解示范,先進行下肢動作的分解示范,再教上肢動作,最后進行上下肢配合教學。講解時可讓學生體會白鶴的形象,以達到對動作領會。分解示范后應盡快向完整動作過渡,保證動作的完整性,一般應遵循“完整-分解-再完整”的指導原則。
3、武術套路教學中學生出現普遍的共性問題時要進行示范講解。
學生學習武術套路會因為初次接觸而出現學習的困難,在教學中學生會出現明顯的共性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重復的示范和針對性的講解。如“云手”,學生一般都會出現重心起伏、手腳不協調的共性問題。教師就要集中重復云手動作示范,具體講解腳步橫移過程中重心過渡方法和手腳配合的動作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共性問題,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有效性。
4、武術套路教學中學生遇到“瓶頸”現象時應進行示范講解。
武術套路技術動作復雜,同時講究內外合一、形神兼備。我們會發現,當學生基本掌握套路動作后,會出現難以提升或更優化動作的階段,這個現象就是“瓶頸”現象。這時我們可以通過慢速的重復的完整示范和更細致的、有針對性的講解,使學生體會武術動作的勁力和精神要求,以提高學生的招式動作。
5、武術套路教學中學生的個性問題出現時要進行示范講解。
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學習同一個內容時,因接受能力、理解程度和身體素質等個體差異性,學生會經常出現不同的個性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個別輔導或者分層輔導的方法進行,針對學生的個性問題,進行動作示范和針對性的講解,以解決學生的個性問題。
三、武術套路教學中示范講解應注意事項
武術套路平時接觸的人少,一般很少有人有基礎,教師在教學中示范講解時還應注意以下事項:
1、教師在武術套路示范講解時,要盡少進行錯誤動作的示范。有的教師會對一些學生的錯誤動作進行示范,以提醒學生注意,其實效果適得其反。教學中應該以正確的動作示范講解,以強化正確的動作。
2、示范講解時,教師需要提出紀律要求,使學生專注教師的示范講解,提高示范講解的效果。
篇3
關鍵詞 武術 中學生 意志品質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58
0 前言
武術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明,以其極高的健身價值和技擊價值而流傳至今。作為我國的優秀傳統體育項目,武術也經常被引進到體育課中進行教學。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校本課程開發”的一系列嶄新的課程理念,提倡學校要積極開發和利用社會資源,加強對學生進行具有學校特色的教育。武術作為一種優秀的體育資源,具備進入學校,作為一種體育教材對學生進行運動教育的功能,其價值也不應只體現在其健身和技擊的作用上,還應體現在其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上。因此,如何利用武術這一優秀的體育資源,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干預,是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體育工作者重視的一個課題。
本研究欲通過在體育校本課程教學中,采用武術作為教學內容,探討“武術練習”提高中學生意志品質的作用進行研究,探討中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提高中學生意志品質的方法與途徑,以期為體育教學改革和武術進校園提供實踐的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被試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抽取研究者從教的福州市某中學體育校本課程“武術”班的學生共36名學生作為研究被試,其中男生27名,女生9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查閱了關于心理健康量表方面的專著,以了解心理健康測量的工具,為本研究的方法提供支持。在研究現狀上,本研究以“意志品質”和“中學生”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上查閱并下載了相關研究論文9篇,剔除與本研究相關度不大的研究論文5篇,對剩余的4篇進行重點的分析,以了解本領域的研究現狀病確定本研究的選題。
1.2.2 實驗法
(1)實驗設計。采用前實驗設計的單組前后測設計進行實驗:前測――實驗處理――后測。單組前后測設計是指在實驗處理之前增加了一次前測,通過前測可以獲得所抽取樣本的初始水平或心理特征,再與單組后測結果進行比較,以分析實驗處理效應的一種實驗設計方法。①
(2)實驗的過程方法。根據本實驗的設計,在開始試驗前,先采用研究量表,對實驗班的被試學生進行一次意志品質的測量,把測量結果作為前測保存;在進行了為期一個學期的武術教學實驗后,再次采用同樣的研究量表,對被試學生的意志品質進行測量,把測量結果作為后測保存。
(3)本研究的“武術練習”及其要求。本研究的“武術練習”是指:在體育課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師采用的武術教材進行課堂練習。本研究采用的教材為:武術基本功、五步拳和初級長拳。
為保證實驗的效果,本研究要求教學實驗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在進行武術的教學時,除了必要的準備活動外,不再進行其他的體育運動。在教學實驗的運動量方面,由于教學過程帶有實驗的性質,因此,本實驗班的教學采用每周三次課,共一個學期的教學時間,以保證實驗效應的針對性。
1.2.3 量表法
量表法是心理學和教育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指采用現成的量表或自編量表,對研究被試的心理特征進行量化評價的一種社會科學研究方法。②本研究采用現成的《中學生意志品質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對研究被試的意志品質進行測量。《中學生意志品質量表》是李佑發2007年研制的,該量表包括四個維度: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自制性。
《中學生意志品質量表》共有36個條目,可用于中學生意志品質的測定,也可用于對運動員選材和心理技能訓練提供科學客觀的依據。③該量表的結構效度較好,經研究者檢驗: 2/df = 1.52,CFI=.93,RMSEA=.04。
采用《中學生意志品質量表》,對被試學生于實驗前和試驗后分別進行了測量,兩次測量共發放問卷72分,由于采用了當場填寫,當場回收的方式,因此,實驗前和試驗后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100%。
1.2.4 數據統計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的方法,對試驗研究前后的數據進行差異分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武術練習”教學實驗前后被試學生意志品質的得分差異檢驗
運用SPSS13.0軟件的作圖功能,對試驗前后被試學生意志品質得分的情況進行可視化,具體結果見圖1。
從圖1來看,實驗后被試學生意志品質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堅持性、自制性的得分均高于試驗前。為了分析被試學生意志品質得分的變化是否是由隨機因素引起,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的方法,對被試學生在武術練習教學實驗前后,意志品質的得分進行差異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的檢驗結果看,學生的果斷性、堅持性、自制性的前后得分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
2.2 武術練習提升中學生意志品質的效果分析
對試驗效果的分析,一般采用效應量分析的方法。效應量是指干預手段對干預對象的干預效果的大小。為了分析本研究的“武術練習”提高被試中學生意志品質的效果,對被試學生的幾次測量中存在顯著差異的課堂管理維度與教學策略與技巧維度數據進行效應量的分析。具體分析結果如表2。
對效應量大小的分析,一般采用大規模、中等規模和小規模的評價形式進行,具體的依據為國際上對效應量分析所采用的標準。④根據評價標準,從表2可以看出,被試學生的意志品質,在“果斷性”和“自制性”維度上的效應量都達到中等規模;在“堅持性”維度上,顯示為大規模的效應量。表明武術練習對被試中學生意志品質的提升有較好的效果,在實踐中有較好的意義。
2.3 “武術練習”提高中學生意志品質的原因分析
武術項目作為中小學體育教材的可選內容,其存在的必然價值,就是對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正向的意義。⑤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認為武術練習提高了中學生的意志品質,其原因分析如下:在進行武術的教學時,為了嚴格要求學生,教師會要求學生遵守一定的教學紀律和規章制度,體育教師的訓練要求也必然是不折不扣的,保質保量地完成的,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必須按照教師的要求,克服在武術練習時的各種心理惰性,如:累了想休息、肌肉酸了堅持住、動作慢了要果斷加快等,因此,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學生按照教師的上課要求和武術動作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本身就是一個人意志品質不斷得到鍛煉的過程。
特別是在堅持性和果斷性方面,因為武術屬于武術的范疇,因此,在練習時,必然有一些學生尚未掌握的動作,對于這些動作,體育教師就會要求學生加強訓練,二在加強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必然要承受較大的生理負荷,必然要調動自身的意志,以克服生理惰性。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意志品質也將得到提高。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在體育運動中,采用武術作為運動載體,能有效培養運動者的意志品質,從而促進運動者的心理健康。
3.2 建議
作為一種有效的意志品質培養工具,武術具有獨特的效果。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特別是在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為主要目標的體育課中,可以把武術作為一個優秀和有效的教學內容。
注釋
① 佟立純,李四化.體育心理實驗與測量指導手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6.
② (美)Jennifer Evans著.心理學研究要義[M].蘇彥婕等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10:47.
③ 張力為,毛志雄.體育科學常用心理量表評定手冊(第二版)[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46.
篇4
論文關鍵詞:學校體育;武術教育;現狀;對策
論文摘要:本文針對學校體育教學中在師資、設施和學生的學習態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對策:一是教育主管部門加強監督指導,著力培養武術專長教師;二是合理搭配武術教材;三是改善教學方法;四是擴大交流,形成武術學習熱潮。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精華,又被稱為國術,在長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注重內外兼修,練養并存的健身特點。堅持武術鍛煉對人體的機能和心理有著多方面的良好影響,尤其是對青少年兒童有壯內強外、全面促進的健身效果。依托學校來普及推廣武術,可以達到培養人們終生體育的意識和鍛煉習慣,從繼承和發展民族體育項目的角度來說,學校是發展民族體育的中介,武術本身的發展和普及也絕不能忽視學校這塊陣地。
一、學校武術教學的現狀
1、學校武術師資的配備情況
目前學校的體育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知識、運動技能,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的鍛煉觀念。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學校體育教學中,開設武術課教學的學校占一少部分,使得我國學校武術教育幾乎處于名存實亡的現狀。據有關資料表明,在所調查的東北三省32所省會城市大學、中學和小學時發現,有27.26%的學校開設武術課,而72.74%的學校沒有開設武術課,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武術專長教師,缺乏簡明有趣的教材,好的武術教育緣于好的武術教師,解決目前學校武術教育的現狀,必須培養一定規模的武術專業教師。
2、學校武術教材實施的現狀
通過查閱大量相關武術教材的科研論文,對學校武術教材的調查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主要問題:(1)教材陳舊和脫離學生實際。對武術教學內容的調查表明:學校生最喜歡格斗和對練,其次是套路。(2)武術教材的結構過于單調,包括:基本功、基本組合、武術套路。(3)武術基本功的創新很少,缺少新穎的武術基本功組合動作,使同學們失去了對武術的熱愛。有68%的學生不喜歡體育教材中的武術內容,40%-45%的學生沒有體育教材,30%多的教師是沒有體育教材,特別是農村學校,情況更加嚴重。說明了現行的學校武術教材不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3、學生學習興趣較高與教師教學現狀的矛盾
據調查,學生普遍喜歡武術運動,但不愿意上武術課,緣自于體育教師的呆板教學,現實的武術課并不被學生所認同。綜合資料顯示:有50%以上的大中小學生喜歡武術運動,農村學校比例更高一些。學生普遍認為:武術是一項較為簡便的鍛煉方法,通過習武既可以強身健體,又可自衛防暴,同時還可以體會武術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強身自衛是多數學生追求的目標,女生習武更加追求自信和自衛的目標。學生的興趣從不同角度體現了武術固有的健身、修身、防身的作用,也反映了學生不同層面的價值取向。學生喜愛武術,但是在正常的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又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使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之間形成了一種矛盾,教師難以把武術的教學內容真正的傳授給學生,造成了目前武術教學的空洞無力,甚至是流失。有的學校甚至取消武術教學,長期如此,那么這項流傳千年的民族傳統精髓就會不復存在。
二、加強學校武術教育的對策
1、教育主管部門加強監督指導,著力培養武術專長教師
近幾年來,我國體育師資的整體數量和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每年從體育院校培養出來的武術專業畢業生是很有限的,而這些畢業生中能到學校一線從事武術教學工作的是少之又少。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整體素質較高,適合于各種教學,但對于靈巧性和技擊性較強的武術教學,稍顯不足,面對這種情況,上級主管部門應該把培養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武術教師作為長遠目標,解決目前武術教師缺乏的現狀。對學校的體育教師,應選派責任心強,基本功扎實的年輕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加大培訓力度,使這些年輕教師能承擔起武術教學的重任,形成一支具有武術專業知識的教師隊伍,盡可能的使每一個學校都有一名具有武術專業的教師,定期進行測驗,提升整體教師基本水平。
2、合理搭配學校武術教材,提高學生興趣
新的課程標準下,各項目教學都進行合理搭配,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武術教材也在不斷進行改革,不斷更新教材內容,以適應新的體育教學思想的要求。首先,教材要突現武術項目攻防和對抗的本質特點。其次,武術實戰技能與文化熏陶并重。在教材的設計上將豐富而博大的文化內涵轉化為學生易懂、易學并感興趣的形式,要提升武術教材的科學性,深入了解武術項目的特點,深度加工教材,用簡化、變形、游戲等多種途徑進行,綜合與分化相結合,把復雜難學的武術競賽素材進行分解,用其中符合體育教材原則和學生心理的內容作為武術教學的內容,展現武術自身的風格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達到最理想的狀態。
3、合理改善武術教學方法,選擇多種教學手段
學校很多學生不愿意上武術課,與體育教師呆板的教學有關。要想改變目前武術教學的現狀,必須從改變武術教學方法上做一些嘗試。教學方法是教師運用一種主要的手法進行教學的行為方式。在武術教學中,主要運用念動訓練法和表象訓練法,這主要是心理學方法在武術教學中的運用。其中武術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是講解與示范相結合的方法,講解動作的規格,動作路線,攻防含義,引起學生對動作的求知欲望;示范法是武術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生動、具體的直觀手法,在示范過程中,要注意示范面、示范位置、選擇示范時機、變換示范速度等,使學生清楚的了解動作,產生躍躍欲試的沖動,提高學生興趣。在武術教學過程中,應注重音樂在武術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要根據不同的動作選擇不同的音樂,了解音樂與武術動作的內在聯系,使音樂與武術動作的配合恰到好處,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擴大交流,提高影響,形成武術學習熱潮
武術運動是一項群眾體育項目,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更重要的是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學生的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和完整人格的塑造有積極的作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應把各學校開展武術教學和課外鍛煉頗有成效的學校樹立典型,讓各學校參觀學習,交流經驗,擴大影響。各學校應充分挖掘本校資源,利用大課間時間,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習練武術,采取多樣形式,每個班都能創編出不同特點的武術操、搏擊操、器械操、各種套路組合、太極拳等,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真正了解武術運動的內涵,這樣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培養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在學生們自由創編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做適當的技術指導,全班動員、全員參與,形成武術學習的熱潮。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精華,學校是我國普及武術知識、傳成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我國在校的學生有兩億多,如果他們能在學校得到良好的武術鍛煉,掌握武術鍛煉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學習幾套拳械,常練不輟,練得體魄健壯,武德高尚,若干年后,我國整個國民的精神風貌,必將大為改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強中強國”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武術進入學校并得到廣泛普及,勢在必得,只要各級有關領導,尤其是決策層,從思想到行動上真正把武術工作重視起來,加上各基層教育者的認真貫徹落實,那么,中華武術一定會在學校教育中顯示出其博大精深的內涵,真正成為學校教育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 方理勇.淺議民族傳統體育與學校教學內容的結合.體育教學,2003.01 .
篇5
【關鍵詞】表象訓練;武術套路;運動員現狀
0 前言
表象訓練是體育運動領域中最常用的一種心理訓練方法,是指運動員有意識地在頭腦中通過表象呈現出動作的過程,并喚起臨場各種感覺的訓練方法。表象訓練有利于建立和鞏固正確動作的動力定型,有助于加快動作熟練和加深動作記憶。表象訓練法,即運動員在教練員有意識、有目的的指導下,或運動員自己主動地按合理規范的動作要領和模式,教學通過語言暗示,讓運動員腦中重現已形成的一種體育教學方法。它有助于使運動員在體育動作學習過程中自覺地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鞏固表象、回憶表象,用動作表象指導練習,改善對動作的控制程度,促進動作技能的掌握。
從運動學理論探討表象教學法的必要性。現代運動學理論認為,運動學習過程是人腦對動信息加工和處理的過程。運動技能的形成是知覺對各種動作信息進行選擇性過濾的輸入,在中樞神經系統內進行信息的編碼、校正,經過反饋、整合后進行儲存的一個完整的信息過程。動作表象正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來實現的。因此,頭腦中動作表象越清晰,越能促進動作過程的實現,動作技術的提高又能使動作表象更加清晰。從條件反射建立的理論看表象教學法的時效性,巴普洛夫條件反射的理論告訴人們,一切技術動作掌握的過程都是條件反射的建立過程。現代心理學家認為,表象的心理機制是在刺激物作用下形成的神經系統的恢復。
1 國內關于表象訓練對武術套路運動員的研究現狀
1.1 表象訓練在使運動員掌握動作方向路線階段的研究
運動員掌握動作的方向路線階段即運動員在動作技術初步形成階段,注意范圍比較狹窄,精神和全身肌肉緊張,動作忙亂,呆板而不協調,常出現多余動作,不能察覺自己動作的全部情況,難以發現錯誤和缺點,動作靈活性差。運動員在學習新動作之前,首先觀察教練員完整的示范,形成一個生動完整的視覺表象。然后體會教練員講解動作的要領和要求。在模仿前進行短暫的外在表象演練,不僅可將運動員的生理喚醒水平調適到適宜水平,而且將運動員注意力指向完成動作的過程上。
李紅要突出動作的特點進行示范。示范應該緩慢,教練員在開始示范新動作時,應該有意識地突出動作的特點,突出每一個套路的攻、防含義,不能過多的講解和要求運動員注意動作的具體細節。否則,學生在觀察示范動作時,就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示范動作的主要特點上,容易與已有的運動神經沖動聯系起來。支川在表象訓練在武術套路中的研究應用中指出,運動員在掌握動作方向線路中要注意語言誘導,語言具有強化的效果,它可以較好地體現運動員的第二信號系統的作用,使運動員較好地理解動作,并能較好地啟發運動員的想象力,提高運動員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教練員講解的語言一定要簡明扼要、準確精煉,并具有生動形象和較好地啟發性。運動員則借助這種語言來獲得和鞏固動作表象。朱杰民在準確精煉的語言誘導要及時中指出,在形成和完善運動表象的過程中,語言具有集中和強化的作用。語言的表達形式包括講述、講解、口令、提示、評價、要求等。它運用第二信號系統的條件聯系,作用于運動員的聽覺器官,使運動員進一步理解動作和獲得如何進行練習的信息。并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和想象,培養運動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技能的獲得效率。語言的表達要準確、清晰、簡練、生動,有節奏感和啟發性。在教學過程中,教練員或教師要選擇明晰簡練的語言說明技術動作的特點,同時要求運動員或學生用同樣的語言記憶,并借助這種語言,提示和鞏固相應的動作表象。
1.2 表象訓練在使運動員完成動作的姿勢達到準確與工整階段的研究
經過第一階段的練習后,運動員逐步掌握一系列局部動作,多余的動作消除,發現錯誤能力增強,姿勢達到準確與工整,并開始將這些動作連接成整體技術。但各個動作結合的不緊密,從一個動作過渡到另一個動作時,常出現短暫的停頓。運動員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差,在同一時間只能注意一個動作,即先集中注意一個動作,然后再注意另一個動作。這種交替慢慢加快,技能結構趨于完善,逐漸形成整體的協同動作。
黃義軍在探討武術套路的姿勢美中指出,任何武術套路的神都必須通過形的準確表達才能得到充分的解釋,而這些有必要經過表象訓練獲得更大的進展,形是運動員對神的理解的物化過程,即我們所說的“以形寫神”。它要求對武術動作的形態進行細心的觀察分析和切身體會,通過反復演練,首先達到外形動作的規整、動作方法的準確,做到手眼身步的協調配合、動作的連貫舒暢,然后以身體外形來表現出運動員內在的精神氣質,最終達到“神由形而生,形隨神造”的目的。
1.3 表象訓練在使運動員連貫完成動作階段的研究
在這一階段,興奮和抑制過程以一定的順序和一定的部位在大腦皮層中交替出現,動作做得更加精確,只有那些必要的肌肉參加工作。這時動作變的連貫、協調而省力,技術動作得到鞏固,達到這種程度可稱為動力定型。這一階段,運動員可以根據肌肉運動感覺來判斷動作的節奏,動覺控制起主要作用。運動員的任務是體會動作節奏,注意動作細節,并逐漸向熟練程度與協調性相融合,速度、耐力與動作規格共同提高的方向發展。
吳家新對動作的連貫協調指出,打太極拳要求周身輕靈,重心穩定,做到輕而不浮,沉而不僵。進退步時,腳跟或腳掌只看地,然后全腳踏實,再緩緩移動重心,隨時注意步法的變換和重心移動,在腦中有意識,清晰展現所有動作的姿勢,保持兩腳位置合度,身體重心穩定。動作之間要連貫銜接,完成定式時,既表現一定的節奏感,不可明顯停頓,做到將停不停,將斷不斷。這就要求運動員有很好的表象意識,身體各部位做到協調配合,手腳動作整齊一致,不可腿快手慢,或手快腿慢,上下脫節。朱杰民(2005)在注意表象練習的時機和時間中指出,在利用表象意識進行武術套路動作的練習時,要注意選擇恰當的時機,同時要注意練習時間的合理安排:過短,難以形成穩定可靠的運動表象;過長,容易使運動員或學生產生知覺疲勞,致使已形成的運動表象模糊和逐漸消失,因此,教練員要選擇適宜的時機和練習時間對運動員進行表象練習。
1.4 表象訓練在使運動員鞏固與提高階段的研究
武術動作技術達到這一階段的鞏固程度還是相對的當運動員的新技術還未鞏固時,則它只有在第二信號系統直接參與下,才能正確地完成。經過反復練習,條件反射鞏固以后,動作技術自動化的成分就越來越多,而意識參與動作的成分就越來越少。注意范圍會擴大,肌肉動作表象更加清晰。在這個階段,表象訓練就能很好地鞏固和提高運動技能,對局部動作進行技術改進,發現和選擇最合理的方式和節奏去完成動作,培養運動員的應變能力。可采用模范式及回顧式的表象訓練來提高武術技術的整體實力。
萬軍林的鼓勵再造想象。想象會在腦子里留下記憶痕,而且腦神經系統對于想象產生的形象留下的記憶痕的反應和對真實的景象所產生的記憶痕的態度是一樣的,因此,細致、真切的想象對于動作的形成是非常有幫助的。教練員可以用語言暗示,描繪運動員練習的場景,盡量做到細致入微,在鞏固和提高運動技能的過程中,對局部動作進行改進,再造想象以此達到練習效果。李紅(2005)在正確運用語言和表達的方法鞏固示范動作中指出,在體育教法中,教師要選擇恰當而有明確的詞或術語來表達示范動作的特點,使之把認識活動的成果用詞語或句子記載下來,鞏固下來。杜巖(2011)在提高武術套路教學效果途經中指出,武術套路教學要運用表象訓練法進行創新,武術套路教學都是由體育教師完成的,體育教師武術套路的練習方法也都是由上一輩老教師傳授所得,同時他們多數是采用老一輩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形式和組織上缺乏時代性,不能夠根據學生變化的特點而改變現有教學方法,想要突破現有的教學手段,就必須在表象訓練法中尋求出路。
2 結語
綜上所述,表象訓練可彌補武術套路教學中的某些不足,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有助于提高學習技能時心理活動的積極性,對攻、防含義,精神、意識、節奏起著相當大的作用,有助于動覺表象的清晰分化和動作概念的形成,從而促進運動技能的掌握;有助于鞏固已學會的套路動作,更快地掌握新動作。表象訓練要與實際技術緊密結合,交叉進行,相互配合。因為實際的技術練習是掌握技術動作的基礎,只想不練是不能掌握技術動作的,但只練不想,盲目練習也是不能更快、更有效地掌握技術動作,只有二者相互配合,互為補充,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為了使武術套路推向一個更高的平臺,為了使運動員更好地掌握套路的練習,也使更多的人了解近年來武術套路發展的狀況,本文對有關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概要的綜述。
參考文獻:
[1]張力為,等.運動心理學[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7.
[2]朱柏寧.表象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師友,2000(2).
[3]漆昌柱.表象訓練的概念、理論及主要研究領域[J].體育科學,2001(3).
[4]體育心理學編寫組.體育心理學[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7.
[5]黃義軍,唐韶軍.再探武術套路的姿勢美和節奏美[J].搏擊.武術科學,2008(05).
[6]吳家新.48式太極拳創編的若干問題[J].武當,2008(10).
[7]何千里.表象訓練在學習技術動作中的作用[J].體育科技,2002(1).
[8]支川.表象訓練在武術套路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34).
[9]朱杰民.表象意識在武術套路教學與訓練中的應用[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5.
[10]萬軍林.武術套路教學中“表象訓練法”的運用[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10).
[11]曾子明.淺論武術基本功訓練[J].體育學院學報,2002,(2).
[12]代林彬,陳峰.武術套路難度動作的特點與訓練[J].福建體育科技,2008(4).
[13]鄧雷,曹龍飛.中國競技武術科學化訓練研究現狀綜述[J].搏擊.武術科學,2011(10).
[14]高誼.武術套路運動員專項力量訓練方法探析[J].四川體育科學,1999(4).
篇6
關鍵詞 競技武術 散打踹腿技術 運動生物力學 分析
1緒論
根據散打的動作特征和技術要求,每一個踹腿動作過程中都要經歷提膝、翻小腿和踹擊三個階段,而踹腿動作中的翻小腿和踹擊往往是同時進行的,所以我們將其分為提膝和翻踹兩個階段。同時為了敘述方便,我們將為完成技術動作支撐人體重心的腿稱為支撐腿,而進攻擊打目標的腿稱為攻擊腿。運動技術水平的表現跟腿法技術密切相關,自古就有諺語“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這充分說明了腿法技術在散打運動中的重要作用。根據馬學智對1999年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的研究表明:在進攻技術中,腿法比拳法的運用次數多。而在眾多的腿法中踹腿是直線性腿法的典型代表,又有“先鋒腿”之稱。因它在技、戰術上具有能攻善守之優點,且在打擊力量、打擊速度等方面明顯優于其它腿法動作故被運動員視為進攻得分的主要動作之一,是散打中運用率較高的腿法。馬莉芳、韋海峰對武術散打王爭霸賽腿法技術的運用進行分析得知,側踹腿共運用544次,占整個腿法使用總數的24.8%,僅次于橫踢腿,是有效的得分手段之一。從現場觀察統計來看,側踹腿攻擊部位多在胸腹部,缺乏高、中、低位的變化,攻擊距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梁亞東、肖紅征對“第5屆世界武術錦標賽”散打決賽腿法技術運用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運動員掌握腿法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其比賽成績。腿法技術訓練質量越高,在瞬息萬變的激烈比賽中運用的實效性越好。蹬腿和側踹腿是遏止國外運動員擅長的重拳及近身摟摔打法的實效技術。在訓練中要針對性的提高其動作速度和攻擊威力。對前腿側踹這個具有代表性的動作進行客觀而系統的分析,從而歸納其內在的運動生物力學特點和規律,對今后的教學與訓練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研究現狀
查閱《體育與科學》、《中國體育科技》、《體育文史》及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12所體育院校的學報,《浙江體育科技》、《遼寧體育科技》等14家體育科技期刊近十年來有關散打運動方面的研究文獻以及武術領域專著和論文后得知,國內學者對散打運動訓練方法、戰術應用、營養衛生及賽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真正對散打運動技術動作進行深入研究還顯得不夠,運用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方法進行探討散打動作技術的成果還非常有限,其文獻報道寥寥無幾,更談不上綜合分析和量化指標。關于競技武術散打踹腿術的生物力學分析這一課題目前尚屬缺乏。武術對抗性項目的開展,從武術套路的攻防含義中徹底地分離出來,形成了具有實用性技擊對抗的體育項目――競技武術散打。它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相應的防守等技法進行徒手格斗對抗的現代競技體育項目。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武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科學技術不發達,沒有先進的實驗儀器和科學的理論支持,沒有條件對拳理、拳法做科學的分析研究。因此,前輩武術家在練拳習武的過程中,只能由感而發,將拳理、拳法中的一些原理及規律以感性認識的方式記錄下來,以指導后人習練武術,少走彎路。理論源于實踐,理論反過來又能指導實踐,促進實踐更好地發展。競技武術散打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已經推向世界,如果沒有堅實的理論為基礎,它的發展就不容樂觀。所以,競技武術散打的發展需要有一系列的科學理論為其奠定基礎,對散打基礎理論的科學化、系統化研究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運動生物力學作為體育運動的基礎理論,也是散打技術改M和提高的重要依據之一,故用運動生物力學原理對散打技術動作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人體任何合理的動作都要遵循運動生物力學原理,競技武術散打運動也不例外。任何合理的散打技術動作都必須符合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原理、運動學規律和武術技擊原理。運動生物力學是散打運動存在和發展的最重要的理論依據之一,散打任何技術動作都是在人體自身的內力與外力整體作用下完成的,運動生物力學原理貫穿在散打每個技術動作中。競技武術散打與運動生物力學原理交融滲透、密不可分。競技武術散打作為一項體育項目,其動作技術有著自身內在的規律性,如果不對這些規律進行科學把握,沒有一個標準化的通用技術,競技武術散打就不可能更好地發展下去,甚至難以讓世人接受。競技武術散打要想走向世界,和西方體育運動相互融合,共享一個“蛋糕”,就必須與現代科學知識相結合,走科學化的發展道路。本人在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發現在散打中有關技法的論述較多,但大多是基于經驗介紹,缺乏應有的理論依據。運用生物力學手段對技術動作進行診斷和評價的報道極為鮮見,即使有也是零星的缺乏理論深度的或者研究方法和測試儀器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體育運動發展要求的。從目前運動生物力學動作技術研究的方法和范疇分析,已經深入到通過三維測試分析系(下轉第146頁)(上接第144頁)統等來評價和診斷動作技術,但在競技武術散打運動中還很少見到。
3研究方法
本人采用QUALISYS-MCU500紅外遠射測試系統與三維測力平臺測試系統對散打腿法中較為常用的前腿踹腿技術進行研究,對不同水平運動員(優秀組與非優秀組)每組10人,共20人的踹腿技術進行髖、膝、踝關節角度測試、速度測試,并分析,力求找出前踹腿技術的運動生物力學特點及內在的規律,為進一步豐富、完善散打技術理論、優化動作技術、規范技術規格、預防損傷和科學選材作前瞻性探索。
5結論
建議散打運動應該更加科學化地發展,對動作技術的研究應該多借助一些運動生物力學、解剖學、生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并采用當今先進的實驗儀器進行測試與分析,使散打理論得到科學的驗證與補充,不斷豐富散打理論,以推動其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示范方法 示范目的 示范位置的選擇 示范的形式
動作示范是體育教師以具體的動作為范例,使學生真實地感知動作,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是體育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直觀教學法。在小學生和初中生中,普遍存在體質較弱、運動技術較差的現象;他們在體育課中比較易興奮,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對于技術要求說教過多的教學,因其理性思維還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相反,對于直觀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維的體育課比較喜歡,學習興趣較高。而示范法教學正是利用青少年學生模仿能力強、好動及愛表現自己的心理、生理特征,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所要學習的動作的表象,同時使學生建立正確技術概念,以了解所學動作的結構和要領,提高掌握動作要領的效率,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所以,教師示范的水平與運用能力,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筆者主要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粗淺談談自己體會。
一、示范法的運用
示范法在直觀教學中占主導地位,它可以使學生了解所學動作的形象、結構、要領和方法。教師正確而優美的示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對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動作示范目的要明確,重點要突出。
教師在示范之前必須對教學的重點把握清楚,要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動作重點和要點一目了然,避免盲目性。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任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示范,如初學教材,為了使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應先做完整技術動作示范,再根據教學要求講解示范,對關鍵技術動作要重復示范,示范前教師必須向學生講清觀察示范的方向、部位和時間,使學生盡快地明白如何根據自己完成動作的情況觀察教師的示范,達到抓住重點、突出難點的目的。例如:在“單杠支撐后擺轉體90°下”這個動作的教學時,教師應重點突出示范后擺、制動、推杠、轉體等動作要領,并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教師示范時后擺制動、推離器械的動作,這便于學生直觀效仿,有利于加深對動作的理解。另外,教師的示范動作要務求規范、連貫、完整、優美。實踐證明,教師準確、熟練、輕快、優美的示范可以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這對促進學生建立正確動作要領十分重要。
(二)示范面和示范位置的選擇要適當。
在武術教學中,由于武術的動作、方向、路線變化多,結構復雜,因此,正確地運用動作示范面和示范位置便成了提高武術教學效果的捷徑。
1.示范面的選擇
示范面的選擇,要以動作的結構及示范部位的不同,以及教學任務、步驟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運用正面、背面、側面和斜面進行示范。正面示范一般用額狀面內運動的動作,如“并步穿手亮掌”;背面示范一般在進行體側動作教學時采用,如“弓步雙推掌”;側面示范一般在進行體前動作教學時采用,如“提膝穿掌”;斜面示范是介于正面和側面之間的示范,與背面、側面示范結合起來使用,便于學生從不同角度看清動作的全貌。在教學中,個別簡單動作,可采用鏡面示范;較為復雜的動作或器械,若采用鏡面示范,往往給學生視覺造成紊亂,尤其是武術的器械教學。正確地運用示范面能幫助學生掌握動作,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和學生的練習量。
2.示范位置選擇
教師做示范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直觀的感性認識來獲得比較正確得動作技術,因此,應選擇示范面的位置讓全體學生都能看清教師的示范動作。當講解示范時,學生站立隊形應為密集隊形和半圓形(或扇形)隊形,或兩排面對面,或前面兩排蹲后兩排立,前后排左右錯開。教師的示范位置可在學生中間,這樣能便于學生看清楚教師的講解示范。在套路領做示范教學中,教師應位于套路行進的方向,即學生隊伍的斜前方,若套路行進中改變了方向,教師應及時調整領做“位置”。當學生學會動作集體練習時,教師的示范可轉入提示的位置。
總之,靈活準確地運用示范面和示范位置,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提高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反之,如果教師示范的位置和方向選擇不當,會影響部分學生因看不清完整、正確的動作而產生錯覺,形成錯誤的技術概念,這樣就失去示范的作用,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武術教學過程中對示范面和示范位置的運用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三)示范的形式要多樣化。
示范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完整示范、分解示范以及正常速度和放慢速度的示范。如對新教材,教師就應先用正常速度示范一次完整的技術動作,再根據該次課內容用慢速度分解示范,使學生了解動作的要領、要求等,建立一個完整的動作表象。例如:在初學武術少年拳第一套的教學中,應先用正常速度把整套動作示范一次給學生看,使學生初步了解少年拳第一套的技術動作結構,再根據該次課的任務,進行分解示范教學。另外,也可用直觀教具進行示范,如錄像、圖解等,以彌補示范不足和增加講解的實效性。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讓技術動作掌握較好的學生進行示范練習,然后教師加以分析,必要時教師可模仿學生的錯誤動作加以對比,這樣,正確的技術動作會在學生的腦海中產生更深刻的印象,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運用動作示范時的注意點
教師好的動作示范對于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某些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對動作示范的概念理解不清,運用不當,反而給學生學習動作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造成學習效率不高,甚至導致教學任務的失敗。
1.動作示范不能超出學生的承受能力。否則,會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負擔,從而影響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
篇8
關鍵詞:分解教學法 武術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3)07-0065-05
前言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具有豐富多樣的練習形式和練習內容,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能適應不同年齡、性別、體質人的需求,使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和興趣愛好有選擇地進行練習。經常練習武術能提高身體素質,增強自衛能力;還能鍛煉堅強意志,培養健康品德。目前武術已成為眾多學生也喜歡的體育項目,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武術這項體育運動作為自己的業余愛好,來鍛煉身體加強體能。如今武術這項體育運動已納入學校體育教學大綱,隨著體育教學新課程標準的推廣,武術這門課程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發展。而如何教好、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對于武術教學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通過研究武術動作的基本特點發現,在教學中正確運用分解教學法可以降低教學難度,使學生容易學會,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武術教學質量。
1 分解教學法
1.1 分解教學法的概念
分解教學法即分解法,是指將一個完整的動作技術,合理分成幾個部分,按部分逐次進行學習,最后完整地掌握此動作技術的一種方法。通常應用于動作技術比較復雜或難度較大而又可以分解,但用完整法學習又比較困難,在動作技術某一環節需要深入強化練習的情況下,動作多不易掌握時采用。這樣就便于學生了解動作的結構與細節,更好地掌握整個技術動作。它是一種把復雜的教學過程按邏輯分解為若干容易掌握的單項技能,并對每一項技能提出目標與要求的教學方法。
1.2 分解教學法的多層次性
大多數武術教學中運用動作技術的分解教學法,只注重了分解法與完整法的關系,卻忽視了分解教學法的多層次性。在武術教學中,最基本的教學是動作技術的教學,而動作技術的教學常用的方法就是分解教學法,動作技術構成的可分解性,則是分解教學法提出與運用的客觀依據。根據動作技術分解性質的不同,動作技術的分解教學法可具體地劃分為:分部分解法、分段分解法和分化分解法。
1.2.1 分部分解法
每一個動作技術都是通過人體為物質基礎來實現的。人體作為客觀存在的、活的生物有機體,不僅是體育運動作用與改造的實體對象,也是相應動作技術具體體現的載體。人體的各個環節都是以解剖結構為基礎的,以鏈狀結構構成的身體鏈是人體固有的自然結構,它不僅限定了人體各個環節可能的運動維數或自由度,也限定了人體各個環節可能的運動方向、幅度和方式。因而,身體鏈是動作技術構成的最基本的空間物質結構。
在體育教學中,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身體鏈的結構特點,對動作技術作局部分解的分解教學法,稱為分部分解法。其特征是:動作技術從空間結構上被“肢解”為由不同的環節或環節組合所承擔的、相對獨立的部分。
1.2.2 分段分解法
動作技術完整的表現出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可以形象地稱之為動作鏈。它是身體鏈在重心位置的變化中,所發生的各環節構相演變的時間序列。具體地分析身體鏈重心變化的時間曲線與“環節構相”演變的時間序列,是評價動作技術的兩個重要的基本方面。身體鏈重心變化的時間曲線,不僅確切地反映了人體運動的方向、時間和空間范圍,也從整體上揭示了動作技術的特征。而環節構相演變的時間序列,是動作技術狀況具體的、細微的反映。所謂“環節構相”,嚴格地說,就是運動過程中不同瞬間身體鏈各環節的空間分布與造型。“環節構相”在人體運動過程中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連續變化的。一般情況下,通過直接觀察動作技術的運動過程,就能獲得環節構相演變的大體印象。但想要精確、定量地分析和評判動作技術的細節,就需要借助高速攝影,通過連續變化著的圖像來準確地反映“環節構相”演變的具體過程。
1.2.3 分化分解法
現行的武術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大多數都屬于武術動作技術的范疇。正因為如此,武術的動作技術教學在武術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動作技術教學的困難,不僅僅是由動作技術內在構成的時空結構的復雜性,以及這種與學生習慣行為的矛盾性所引起的,動作技術的外在規定和限制的成人化,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因此,在教學中可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適當放寬動作技術的外在規定與限制,來降低動作技術在教學中存在的難度,以適應大、中、小學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例如:減短器械的長度、加大場地的尺寸、適當放寬技術規則的要求,就能比較容易和順利地在小學低年級進行武術動作技術的教學。
在體育教學中,從實際情況出發,對動作技術特定的外在規定與要求進行弱化處理,從而降低教學難度的分解教學法,稱為分化分解法。其特征是:在維持動作技術基本結構的前提下,從程度上被弱化為不同難度水平的、相對獨立的層次。也就是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教學流程,最后達到在特定的條件下完成動作技術。分化分解法在武術教學中主要應用于年齡較小者或初學者,這對他們動作技術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教學保護,以及對可能發生意外的預防,都屬于分化分解法的范疇。
在具體的武術教學中,分部分解法、分段分解法、分化分解法是一體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通常的教學情況是,在分化的條件下把動作技術分段,然后在分段的基礎上把動作技術分解為部分進行教學。總之,一切分解方法的運用,都是為了更快、更好地完整掌握動作技術,但無論采用哪種分解方式,都應注意以下幾點:(1)對動作技術進行分解時,應注意各個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使動作的劃分不致改變整體的結構;(2)使學生明確所劃分的各動作技術的環節在完整動作技術中的位置;(3)分解教學的時間不宜過長,應與完整法結合運用,使學生完整地掌握動作。分解教學法與完整教學法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機體,運用時要從實際出發,注意動作技術完成的效果。
2 分解教學法的心理學分析
在武術教學中,運動表象的形成是影響武術動作技術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才能更好的進行武術動作技術的教學,這就要求武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合理運用教學方法,符合心理學表象的形成和發展規律,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分解教學法,不僅符合心理學規律,由于降低了動作的難度,使學生容易學會,而且每當學生學會一個動作技術時,就能相應地產生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內心得到一種滿足,同時能夠不斷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探究反射,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1 運動表象的形成
運動表象是指在大腦中重現出來的技術動作形象,它反映了技術動作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力量和運動方面的特征。運動表象屬于動作技術記憶的范疇,而動作技術記憶的形成是對動作技術的記憶過程,也就是對技術動作進行感知、辨認和記錄的學習過程。運動表象是關于動作技術在大腦中的形象,每個動作技術都具有視覺運動特征和完成動作技術過程中機體的肌肉活動的力量特征,這說明任何動作技術在人腦中形成的運動表象的結構中都有不可缺少的動作技術的視覺表象和動作技術的動覺表象。正因為運動表象的結構包括視覺表象和動覺表象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武術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形成關于動作技術的運動表象時應做到:首先,要讓學生感知到動作技術的視覺運動特征,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要做正確的動作技術示范,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其次,要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動作技術進行身體性的模仿練習,以獲得關于動作技術的動覺表象。因為只有經過身體的模仿練習,才能使學生得到關于動作技術的肌肉活動的用力感覺,即運動表象。教師的示范動作是以幫助學生形成關于動作技術的正確的視覺表象為目的的,因此,教師在進行動作技術示范時,示范方法要以便于學生的觀察為原則。學生觀察了教師的示范動作后,就會在腦中初步建立動作技術的視覺表象,學生的模仿練習就是在視覺表象的參與指導下進行的。學生對動作技術的模仿練習,是對該動作的初步學習。根據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此時的學習屬于動作技術的分化階段,以幫助學生形成關于動作技術的動覺表象。當動覺表象形成后再對動作技術進行分段,讓學生練習此動作技術的每一段,在充分分段練習的基礎上再把動作技術分解為不同的部分,讓學生體驗關于動作技術的正確的肌肉用力感,通過對技術動作進行分化、分段、分部的分解,讓學生形成對該動作技術清晰明了的運動表象。
2.2 運動技能的形成
正確而又清晰的運動表象形成了,動作技術才能初步地表現出來。運動表象的形成也是要符合心理學的表象形成規律的,教師只有運用符合心理學表象形成規律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形成正確而清晰的運動表象,下面將結合運動表象的形成過程和心理學原理來分析分解教學法對運動技能形成的影響。
(1)學生要正確地掌握動作,就要對動作技術形成一個正確而清晰的運動表象。運動表象的形成,首先是通過視覺表象來進行的,觀看示范動作的目的,就是使學生通過視覺的活動,形成對所學動作的視覺表象,然后把所獲得的視覺表象與相應的動覺神經沖動聯系起來。在運動技能形成的初級階段,學生掌握動作主要是借助于視覺表象來控制、調節的,視覺表象越清晰、正確,就越能有效的完成練習。因此形成正確而清晰的視覺表象是形成運動技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2)要形成正確而清晰的視覺表象就需要人的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在動作上,這樣,大腦皮層才能形成相應區域的優勢興奮中心,以獲得最鮮明、最清晰的反映。但是人的注意在同時間內不可能同時指向和集中到許多方面,尤其在學新動作時,學生注意的范圍更為狹窄,知覺的準確性比較低,所以更不容易覺察教師示范動作的全部細節。分解教學法的目的之一,就是便于學生的注意能指向和集中到所學的動作上,形成清晰而正確的視覺表象。
(3)要形成運動技能,除形成視覺表象外,還應促使動作表象達到明確化的程度,使視覺表象和動作表象結合起來。分解后的簡單動作就容易完成這種結合,即視覺神經興奮中心和動覺神經興奮中心容易形成通路。另外,分解練習也有助于學生知覺的分化(即能充分認識到自己完成動作的準確程度和錯誤的姿勢),因為這樣注意力容易集中,便于促進動作表象的明確化,形成正確而清晰的運動表象。
3 武術中分解教學法的應用
武術是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從而達到增強體質、培養意志及訓練格斗技能的體育運動項目。武術教學內容的動作數量多、路線復雜且方向多變,還要注意手、眼、身、步法等多種要素的配合。學生掌握一個動作的好與壞,關鍵在于對動作技術的掌握情況,武術動作技術要求很高,好的技術動作直接影響到學生武術學習掌握,所以應用分解教學法進行教學十分有利。在武術的教學中不斷運用分解教學法進行教學,可以簡化動作的過程,縮短學生掌握動作技術的時間,提高學生學習信心,總結一下它主要適用于以下六個方面的武術動作技術。下面將充分運用分解教學法的多層次性,以及它符合心理學表象形成規律的特征,通過分部分解法、分段分解法、分化分解法的綜合運用加以說明。
3.1 主要的基本動作
武術中有非常多的基本動作,而基本動作也是學好其它一切復雜動作的基礎。尤其是對于初學者而后一定要把基本動作掌握好,了解它的每一個細節,形成正確的運動表象。對基本動作運用分解教學法例子有很多很多:比如基礎步法“歇步”的動作可以分段分解為預備式、插步式、下落式三小段,再把每段進行分部細化練習,如把預備式分為握拳、外旋、屈肘上提三部分;插步式分為提膝和插步兩部分;下落式較簡單不需要進行分解。又如組合基本動作“弓步沖拳”,就可以分為身體下肢的弓步動作和上肢的沖拳動作兩個部分進行教學。預備式之后,先做上肢動作的練習――沖拳,細化為內旋手臂然后伸直;下肢的弓步動作可以分成跨步、屈膝成90°兩部分。這樣一來,動作清晰連貫,十分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
3.2 方向變換,運動路線復雜繁難的動作
這種動作不用分解教學法,就不容易使學生掌握動作方向路線變化的細節。如二路初級長拳第二節中的“轉身弓步頂肘”,此動作技術更適用于分部分解發來分析。右上肢從頭頂上方開始到屈肘上架,在過渡中有按掌、懸臂、直腕、抖腕等變化。左上肢從身后開始到屈肘平舉,在過渡中也有握拳的變化。兩下肢從歇步開始到成弓步,在過渡中有扣腳尖、轉腳跟、上半步、蹬腿、屈膝等變化。如果不采用分解教學法學生就無法掌握其中的細節,就會使動作流于形式,大大降低武術動作的質量。
再如初級劍中的“云劍”,它是一個防守性的動作,主要用于擋開擊向頭部的器械。它的練習開始時較不易掌握,應該先慢慢練,體會動作的要領;待掌握要領后逐步地加快;快速也熟練后可以結合轉體、步型進行練習。這樣分化分段后,再做分部的細化練習,即右手持劍內旋,肘微屈,平劍于頭頂,左手劍指收腰間,劍臂一線,目視劍尖。
方向變換,運動路線較復雜繁難的動作,在采用分解教學法時,分解的節次、部位不應過細,否則最后結合學生就會感到困難,往往顧及到這一部分,顧不到那一部分。
3.3 需要較高協調性的動作
這種動作對身體的協調性要求很高,如果不用分解教學法就容易使技術動作產生分離,學生做出來的動作會僵化。如更適用于分段分解法的“大躍步前穿”,擺臀與蹬跳要協調一致,先做走步式躍穿動作,體會臀和腿的運動方向和路線;其次做不加手法的躍步練習,體會蹬地提擺動作;最后經上面兩步驟聯系后,做完整的動作練習。注意要多做走步式躍穿動作,以提高上下肢體的協調配合。再如旋風腳,掄臂、踏跳、轉體、里合右腿等環節要協調一致。先做原地的或行進間的“里合腿加轉體90度”的練習;其次做原地的或行進間的“左腿外擺――右腿里合”的轉體擊響練習,再做不加腿法的掄臂旋體跳轉360度的“翻身跳”練習,最后做跳起的轉體90度的擊響練習,逐步增加轉體180度、270度的練習。注意多做轉體360度的“翻身跳”練習,防止上下脫節,轉體角度不夠造成動作的不協調。“提膝仆步穿掌”也是一個上下肢動作高度協調的武術動作,學生學習中難度較大、困難較多,可以把分段分部結合起來運用。把它分成上、下肢兩部分來教:上肢動作以兩臂側平舉準備,轉體900、右臂屈臂900于胸前、左臂收于腰間、左臂經胸前和右臂間向上穿出、轉體、穿掌;下肢動作以分腿與肩同寬準備,轉體轉跨、提膝繃腳、弓步、仆步、弓步。這樣上、下肢動作分解教完后再進行上、下肢整體分解教學,分腿開立,兩臂側平舉準備,轉體90°、右臂屈于胸前,左臂收腰間、穿掌和提膝繃腳、伸腿變弓步、轉體變仆步、穿掌弓步、收勢。
3.4
攻防因素較多的動作
初級拳中有個技術動作“舞花手”,含有攻防因素較多:當對方以右拳向我胸部擊來,我即雙手交叉于胸前接住對方的右前臂,隨即兩手翻轉將對方擒住。在練習此動作時,要先做壓碗、轉腕練習,以提高腕部的靈活性;然后兩腳開步站立,進行慢做舞花手練習,體會動作的運行路線和要點;在掌握要點后逐漸加快速度和力量;經過前面三個步驟后,結合各種步法進行練習。這樣分段練習后再把整體教學法與分部分解發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整個動作。像這種攻防因素較多的技術動作,如果不采用分解教學法,就不容易使學生明白怎樣防,怎樣攻,更不懂得把它運用于不同的步法中。
3.5 富于頓挫的動作
武術很講究抑揚頓挫,一個套路里有套路的頓挫,在一個動作里有時也有動作的頓挫。頓挫性動作的好壞,影響動作節奏的強烈與否。但也不是所有的武術動作都富于頓挫性。富于頓挫的動作,一般有三個因素:
(1)在一個動作里,含有輕重之分的因素。組合動作“震腳馬步架栽拳”,“震腳”是個重動,為了使這個重動和后面的“馬步架栽”形成前呼后應的輕重相映,震腳之后須做稍頓而后接做馬步架栽,這樣是輕重均有襯托。動作輕重有襯托,節奏就顯得強烈。
(2)在一個動作里,含有突然改變方向的因素。如三路長拳中的第八個動作“馬步架掌”,前半部分路線是直線,方向是朝前的,后半部前進路線改變為弧線的回環路線,方向有前變后。如果中間沒有頓挫,就不能表現出動作的意向、節奏和完整性。
(3)在一個動作里,含有擒縱或拿打之分的因素。如一路長拳中的“推掌彈踢”,左掌變拳回收是個拿勢,右勾手變掌推出和左腳的踢伸是個打勢。在拿與打之間如果沒有頓挫,那么動作的一拿一打、一擒一縱,就顯示不出矛盾的對立統一,主賓動無法突出,節奏也無法形成。
富于頓挫的動作,如果不采用分解教學法,學生就無從知道這一動作什么地方該停頓,什么地方不該停頓。學生不掌握動作的停歇頓挫,在練習時也就無法表現出動作中應有的節奏,動作節奏不強烈,武術味也就不會濃厚。
3.6 技法復雜的器械動作
采用分解教學法教授拳術的時候,一般是將一個完整動作分解成上下肢兩部分,或是根據動作的結構或方向,將其分成幾小個小結,依次進行教學;教授器械動作時,要先教器械技法,再教身體動作。例如:棍的基本動作“劈棍”,先練習原地的劈棍練習,再做身體轉動的劈棍練習。
在武術教學中,必須重視分解教學法的多層次性,但分解教學時間不宜過長,應與完整法結合起來運用,一般采用完整――分解――完整的教學步驟。
4 運用分解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4.1 分解后動作的教學順序
4.1.1 按動作順序分解的教學順序
(1)先學動作的重要技術部分,使之有更多的復習、改進機會。然后學習和重要部分相鄰的其他部分,當初步掌握后,馬上進行聯合。
(2)如果整個動作中前面的分解動作對后面的分解動作的完成起關鍵性作用,或后面的分解動作的完成是以前面的分解動作的完成為基礎的,就應先學前面的動作。
(3)如果后面的分解動作是保證前面的分解動作順利結束或安全的,也可先學后面的分解動作。
(4)不屬上述情況的,可視具體情況和需要進行安排。
4.1.2 按身體各部位分解動作的教學順序
(1)先學復雜動作部分,然后與簡單部分聯合。
(2)如果簡單的動作部分也需要專門學習,可先學,然后再學復雜的部分,最后進行聯合。
4.2 分解中應注意的方法問題
(1)分解動作練習之前,教師要先做完整動作示范,使學生對此動作有一個完整的印象,然后再做分解練習。這樣才能使學生知道分解動作在完整動作中的位置,為后來的聯合動作打下基礎。
(2)根據學生的運動水平確定動作分解的程度。分解后的每個動作應是學生經過努力能夠較快基本掌握的動作。
(3)分解動作要考慮各分解的動作之間的有機聯系,使部分的劃分不至改變動作的結構。
(4)做分解練習動作時間不要過長,當基本掌握分解動作后要及早進結動作的練習。
(5)初步掌握完整的復雜動作后再復習時,還應先做些分解動作練習,然后再聯結起來,這樣對鞏固動作有好處。因為復雜動作的條件反射復雜,此時建立的暫時性神經聯系還不鞏固,突然做完整動作可能不易完成,容易產生消極心理或破壞原來的條件反射。
(6)掌握完整動作后,為了改進某一部分的動作,也可再分解做或在完成整個動作過程中對某部分技術單獨提出要求。
4.3 分解中應注意的細節問題
在動作細節方面要嚴格要求,并加強思想教育,明確練習目的,使之從小養成好思想、好作風。對每一基本功,即使動作簡單也不能馬虎要求,要一絲不茍地反復練習,使之建立起正確的動力定型。在練習中要求學生掌握動作、方向、路線,再及時強調動作規格要求,最后要求用力順達。還要特別強調“眼”與“神”的配合。做動作時,眼要向前進方向平視,而且做到目不轉睛且目光有神。在做綜合練習時要求“眼隨手走”“手到眼到”。
在初學基本功和基本動作時,要注意正確的練功方法,注意以下幾個過程的循序漸進:一是動作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二是動作幅度要由小到大逐漸過渡;三是動作速度要由慢到快。這樣能使人體器官有一段充分的活動過程。否則,可能會造成傷害事故;四是發力從少到多。由少用力到多用力地進行訓練,可以使運動員集中精力學習動作。這樣易于掌握正確的動作,而且也可以避免傷害事故。
上述動作的難易、大小、快慢、用力多少是相對的,應根據具體條件靈活運用,而不是不分對象,不分時間、一成不變的。這樣在單個動作較熟練的基礎上,就可以過渡到組合練習。在組合練習中要特別注意手、眼、身法和步法的緊密配合,還要注意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為以后練習套路打下良好的基礎。
5 結論
篇9
關鍵詞:體育 資源開發 健康“超市”
“超市”是現代商業用語。其特點,就是最大限度地為消費者提供輕松、自由人性化的消費環境,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也提倡教師在從事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輕松、自由、人性化的學習環境,以貫徹其“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然而,怎樣才能在實踐中落實“課程標準”,體現“新理念”呢?
一、完善體育設施,開設健康“超市”
體育設施的完善與否,是學校開展體育活動好與壞的物質基礎之一。由于體育學科在新課時實施前處于邊緣化的狀態,很多學校的領導把目光聚焦的必考科目上,致使很多學校體育場地、必須的體育器材不足,器材的競技化、成人化、模式化嚴重。伴隨新課程實施以及中考體育加試成績計入中考分數,體育也成為了教師和領導的關注焦點。因此,學校要想辦法把場地、器材進行重新規劃、設計,改造成適合少年兒童生心特點的健康體育“超市”,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鍛煉需求。
1.改造場地器材,滿足學生需求
學校要從學生需求出發,重新對場地、器材進行規劃、設計,改造成學生喜愛的健康體育“超市”。例如,可在操場兩邊增設小足球門,改造成幾個小足球場;在場地圍墻上一定高度安裝籃圈、畫出籃板,改造成適合兒童練習投籃的小籃球場;在矩形小場地中間拉上網子,改造成小羽毛球場或軟式排球場;在其他空地,填空式地增設一些乒乓球臺、軟索橋、肋木、輪胎障礙、繩梯、秋千、浪木、多功能活動區等,以滿足不同年齡、性別及個性學生的興趣愛好。
2.自制簡易器材,彌補數量不足
制作簡易器材,開發常用器材的新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器材之不足,改善教學條件。如利用報紙制作投擲球、雜志制作接力棒;欄架可以用來跨欄,也可以用作投射門,還可以用作鉆越的障礙,等等。對場地器材的規劃設計與改造上,要做到以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為出發點,打破競技化成人化的場地器材規格限制,如把籃球架改為升降式,足球場設四個門,聯合訓練器械與游樂器具組合,校園內空地畫上可供活動的圖案,運動場邊設置多功能墻板等來發揮場地器材的最大效益。在自制器材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這樣,不僅添置了器材,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還使他們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
3.發揮器材價值,體現一物多用
充分發揮現有器材價值,體現一物多用,也是充實健康體育“超市”的另一種方法。例如,小體操墊,它不僅是練習滾翻的器材、也可以當作障礙使用、還可當作搬運物使用;實心球、手榴彈不是投擲物,也可以用作傳接物、標志物、搬運物,還可把手榴彈并排擺在一定距離上,用實心球代替保齡球使用。另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也可替代器材。如帽子、手絹、紅領巾用作標志物、傳接物;書包、小板凳可用作負重物、障礙物、標志物等。
二、充分發掘課程資源,落實體育“新課標”
1.大力引進地方課,開發校本課,體現學校特色
我國歷史悠久,體育文化源遠流長,各地各民族都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在教學中只要稍加改造,就能成為學生喜愛的教學內容。如我縣武術在本地有著濃厚的影響,民間亦有諸多武當武術高手。經過努力,已聘請了一位武術高手作為我校業余武術教練,同時武術也打算被列為我校的地方課程。其他如打陀螺、踢毽、踩高蹺、跳皮筋、象棋等也成為我校的校本課程。
2.適時引進新興運動項目,彌補教學內容不足
打開網絡、留心影視,我們不難發現媒介上眾多的新興體育健身運動項目在傳播,加上少年兒童好奇好玩的天性,它們很容易被學生所接納。各地學校可從實際出發,在教學中適當選用。當然,新興運動項目也有一個改造的問題,應當使其成為健康、安全、學生參與性強的課程內容。比如,有些新興運動項目也是少年兒童喜愛的,學校可以從實際出發,適當選用。如山地自行車、滑板、旱冰、獨輪車、現代舞等項目。但新興運動項目有一個難度、規則的改造問題,應當使其成為參與性強、健康、文明、安全的課程內容。
3.充分利用自然地理資源,豐富體育課程內涵
自然地理資源取之不盡,是最簡便、最經濟實用的體育課程資源。讓學生走出校園,到大自然中去,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開展體育活動,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可利用山坡、樹林、原野進行爬山、越野跑、繞障礙、采集動植物標本、遠足、野炊;沙灘可進行沙灘排球、沙雕、赤足沙灘跑、沙浴;水可進行游泳、垂釣、打水漂、航模比賽等。另外日光浴、空氣浴等自然資源也是不錯的課程內容。
4.運用媒體和網絡資源,開拓學生視野豐富體育知識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突破時空限制,使得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成為可能。一方面,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資源,通過消化、整合來擴充體育教學內容源;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合理選擇和利用信息資源,獲取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形成積極的余暇體育生活方式。
比如,學校要借助現有的校園廣播、有線電視、因特網等現代化媒體豐富學生體育知識。引導學生觀看、了解、評判電視直播體育比賽,以及其他各種國內外體育動態。當然,傳統的媒體如錄音機、投影儀、教學掛圖、小黑板繪制簡圖等在教學中也要輔助使用。只有多種媒體共同運用,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化。
5.競賽趣味化、娛樂化,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篇10
摘 要 隨著體育運動的發展,現代競技武術套路競爭日益激烈,優異成績的創造對運動員的要求越來越高。運動員的心理素質直接關系到比賽成績,在武術套路競賽中真正優秀的運動員不僅應當具備出色的技術水平和身體能力,而且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對運動員技術水平的發揮起著決定作用。這里僅就武術套路運動員賽前心理素質培養的主要方面談談個人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 心理素質 比賽成績
運動競賽是體育運動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體育運動的有效手段,也是激發人修養斗志和進取精神的重要推動力量,武術套路運動已是國內外的重要比賽項目,培養運動員賽前心理素質,讓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充分得到發揮,更好的完成比賽任務沒,已是一項重要而不可缺少的工作。
一、心理訓練的概述
心理訓練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的兩種理解。廣義的心理訓練是指有意識、有目的的地對運動員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施加影響的過程,是培養心理品質,以促進戰術提高和增強身心健康。狹義的心理訓練是指采取專門、具體的方法和手段,使運動員學會調整和控制自己和心理狀態,消除不良心理障礙,保持心理穩定性,發揮運動潛能。
二、心理素質訓練的作用
(一)培養自我調控心理狀態的能力
在訓練和比賽中,常有些運動員的心理活動水平過于強烈,造成情緒激動、注意力狹窄、思維雜亂而無序,使動作不穩定、技術水平發揮失常。因此,在訓練和比賽中,應使運動員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提高大腦對內臟器官和思維過程的調節支配能力,加強情緒的穩定性。在訓練和比賽中運用認識行為療法的控制技術,可有效的調控運動員的思維過程,進而影響到運動員的情緒和行為,使之向好的方向發展。
(二)完善個性、增強運動員心理適應能力
運動員必須具有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才能保證競技水平正常或超常發揮。心理訓練有助于運動員良好個性形成和發展,培養積極健康的情緒和傾訴以及良好的一致品質,從而提高運動員的各種適應能力。如系統脫敏訓練,其目的就是提高運動員的心理適應性,使其保持鎮靜、積極的心理狀態。
(三)消除疲勞、恢復心理活動的能量
運動員經常處于超負荷的訓練或競賽中,要消耗大量的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造成身體或心理疲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其生理與心理能量的不到及時不充,就無法繼續堅持工作。心理訓練的作用之一,就是恢復已消耗的身體能量和心理能量,尤其是運動員出現神經系統的疲勞時,必須通過精神調節、心理放松等練習才能有效的克服。
三、武術套路運動員賽前心理分析
(一)武術套路運動員個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個體特征的核心,也是決定運動員心理水平的重要方面。一般認為高水平的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個體特征是情感的高度穩定性、堅強性、自信心、勇敢和主動性。
(二)結合賽前心理素質的培養對運動員進行全面心理訓練
心理訓練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認識過程的訓練、注意力的訓練、運動記憶的訓練、想像思維的訓練、運動員的意志、情感、個性特征的訓練。制訂長期的、系統的心理訓練計劃,同時結合賽前的心理訓練,使運動員能達到心理、技術能力比較完美的結合,出色地表現心動統一的技術效果。
四、賽前心理素質訓練方法及其要求
(一)表象訓練法
表象訓練法是體育運動領域最為常用的一種心理技能訓練方法,被視為心理技能訓練的核心環節。它是在按時語的指導下,在頭腦中反復想像某種運動動作或運動情景,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
(二)模擬訓練法
模擬訓練法是針對比賽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或問題進行模擬實戰的反復練習,目的是為運動員參賽作好適應性準備。模擬訓練法主要在于提高學生對比賽應激情境的適應性,在腦海中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結構,以便使技術在意外情況下正常發揮。
(三)自我暗示訓練法
自我暗示訓練法是利用語言等刺激物對學生的心理施加影響,進而控制行為的過程。體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自我暗示能夠提高動作的穩定性和成功率。根據學生武術訓練和比賽的特點,可適時運用暗示的方法,把運動員對比賽名次及多方面的焦慮和擔憂,轉移到正確運用技術和提高自信上,這樣會緩解武術運動員比賽中的緊張情緒,從而正常發揮水平。
(四)激勵調節法
激勵調節法是教練員用稱贊和忠告的語言對運動員的心理活動施加影響的方法,當運動員臨場時情緒過分緊張時,教練員應說:“你的水平我知道,前三名沒問題!如果失敗了,由我承擔責任”。
五、結論與建議
現代武術套路比賽,由于動作的不斷創新,并且不斷的向高難度發展,競技水平在不斷提高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要想在高水平的競技運動比賽中良好的發揮技術水平,獲得成績,除了要有高水平的運動技術外,還應具備該水平的心理素質。賽前心理訓練是現代競技體育訓練和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堅持長期和短期相結合,科學化,系統化地抓好這三個方面,使運動員的技術得到充分提高,心理狀態達到充分的穩定,在重大比賽中才能賽出好成績,收到較好的比賽效果。
參考文獻:
[1] 過家興等.運動心理學[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6.
[2] 葉奕乾,祝蓓里.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7.
[3] 馬啟偉,張大力.體育運動心理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 約翰,塞爾.運動員心理訓練指南[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