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績效管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8 03:14: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預算績效管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預算績效管理論文

篇1

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始于21世紀初,經過近10年的探索,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逐步實現了從“過程管理”到“效果管理”、從“事后考評”到“事前設定績效目標、事中實施績效監控、事后進行績效評價”全過程績效管理的轉變。各部門、各預算單位績效理念和效率觀念初步形成,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部門預算績效管理的組織領導體系日臻完善,支出責任意識不斷增強,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有所提高。2012年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得到財政部的通報表揚,2013年在中央部門預算績效管理考評中成績排名第2,考評結果為優秀。制度建設方面,印發了《水利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預算項目成果管理和績效考評的通知》,初步明確了績效考評的組織管理、工作程序和結果運用,確立了由水利部統一組織、各單位分級實施的績效考評分工體系。目前,按照水利部黨組的統一安排,起草了《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建設工作方案》,對下一步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指標體系建設方面,針對“948”計劃、科技推廣及標準化、防汛業務費、干部教育培訓、基本科研業務費、水利工程建設稽查、水利信息系統運行維護、水質監測業務以及血吸蟲病防控9大類項目,初步構建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分標準,并在2013年水利預算績效評價工作中得到實際應用。績效目標管理方面,2014年部門預算中填報績效目標的項目預算資金占項目支出預算總額的67.54%,提前實現了財政部提出的到2015年達到50%的目標。試點項目績效評價方面,2014年建議納入績效評價試點的項目預算資金占項目支出預算總額的23.23%,占公共財政支出規模的10.16%,也提前實現了財政部提出的到2015年達到10%的目標。

二、主要做法

1.加強理論研究,完善制度體系

理論研究是制度創新的基礎。2005年,水利部啟動了水利預算績效管理理論研究工作;2009年,組織開展了“水利部直屬預算單位行政事業類項目績效考評指標體系”課題研究工作;2012年,將“水利績效管理體系建設研究”列為年度重大課題。通過一系列課題的實施,水利預算績效管理理論研究工作得到明顯加強,解決了水利預算績效評價工作中的多個難點問題。制度體系建設不斷完善。2012年,水利部啟動了“三項機制”建設工作,于該年年底頒布實施了《水利部預算項目儲備管理暫行辦法》《水利部預算執行考核暫行辦法》《水利部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暫行辦法》,并于2013年印發了3個管理辦法的實施細則。2013年年底,水利部黨組研究部署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做出建立具有水利特色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和指標體系的決策。

2.強化組織領導,創新工作機制

2012年,成立了水利部預算管理領導小組,由分管財務工作的副部長擔任組長,相關業務司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初步構建了“財務搭臺,多方參與”的預算績效管理體制,由財務司會同業務主管司局,共同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在項目績效目標、指標和指標值的確定方面,首先報項目負責人(業務主管司局負責人)和單位負責人(業務分管部領導)審核,然后由財務司匯總后統一報部領導審定,最后再上報財政部。同時,績效評價工作機制也不斷創新。2012年首次探索實行了引入第三方中介機構先期開展績效調研審核、再由專家組進行復核打分的管理機制,2013年探索了由各項目單位自評價與第三方中介機構現場復核相結合的工作機制,為下階段進一步探索由第三方中介機構獨立開展績效評價工作積累了經驗,有效地保證了績效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科學性。

3.全面推進工作開展,擴大績效管理范圍

財政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規劃(2012—2015年)》中對績效目標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圍繞相關目標要求,水利部部門預算項目逐年擴大績效目標管理范圍,至2014年,2000萬元以上的前三類預算項目全部填報了績效目標和指標,在2015年項目儲備中,要求所有的新增項目填報績效目標和指標,并對其進行審查、修改與完善。同時,逐年擴大績效評價試點項目的范圍,從初期2006年的2個項目增加到2013年的9個,再到2014年的14個,項目數量逐年增加,預算資金總額也逐年提高。此外,啟動了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試點工作。在2014年部門預算中,選取了2家部屬單位作為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管理試點單位,開展單位整體支出績效評價試點。

4.加強宣傳培訓,夯實工作基礎

推進預算績效管理需要廣泛共識作為基礎。自開展績效評價工作以來,每年的部門預算編制工作會都將預算績效管理作為一個專題進行學習;定期開展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績效管理培訓和經驗交流;同時,還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網絡平臺,積極宣傳預算績效理念,增強績效意識。為加強水利財務管理,水利部開展了水利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工作。該系統把績效管理作為一個重要模塊進行建設,建成后將在為實現對水利財政資金全覆蓋、全過程、全天候監控提供技術保障的同時,也為實現水利預算績效的全過程管理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5.配合抓好財政專項資金評價工作

專項資金是水利財政資金的重要組成,為配合抓好專項資金評價工作,水利部先后配合財政部出臺了《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資金績效考評暫行辦法》《中小河流治理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暫行辦法》《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績效評價暫行辦法》,并組織開展了績效評價工作。目前,正在會同財政部擬訂《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暫行辦法》,與財政部聯合啟動了《全國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規劃》項目績效評價工作。下階段,擬會同財政部對中央財政補助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公益性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經費使用管理情況開展檢查評估。這一系列專項資金考核評價辦法的制定對于提高其使用效益和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尚未健全

一方面,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尚未形成體系。績效管理工作還處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動狀態,缺乏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基層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還存在“不愿管”的現象。另一方面,雖然初步構建了水利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但距離財政部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和針對性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主觀指標多,客觀指標少,指標值確定的隨意性較大。同時,由于部分業務工作缺乏規程與標準,或規范化程度不高,致使績效評價結果的質量受到影響。

2.績效管理結果應用機制尚未建立

雖然每年水利部均根據財政部的批復,及時向二級預算單位分解批復各單位的績效指標,反饋績效評價結果,但由于缺乏具體的機制約束,評價結果既未與單位的預算安排掛鉤,也沒有與單位領導班子的考核掛鉤,很難引起基層單位的重視,“重分配、輕管理,重支出、輕績效”的思想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3.預算績效管理的基礎還比較薄弱

一方面,目前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還沒有獨立的績效管理機構和專職人員,績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業務工作基礎數據缺乏,績效評價實施的主體單一,還沒有按照財政部的要求組織第三方中介機構獨立開展績效評價。另一方面,由于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整體上處于起步階段,基層預算單位對績效管理工作的理解與把握還不全面,還存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不會管”的現象。

4.轉移支付的績效管理工作還比較滯后

一是職責不明晰。財政部預算司相關文件規定,轉移支付地方資金的績效管理由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負責,而財政部經建司、農業司在具體項目績效管理辦法和實際工作中又明確由財政部和主管部門共同負責。二是工作不均衡。一些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尚未制定相關管理辦法,或已制定辦法的需根據新形勢適當調整。三是形勢不明朗。目前財政部正在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進行清理、整合,并調整相應的管理體制,今后業務部門對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的管理形勢還不明朗。

四、加強水利預算績效管理的建議

1.加快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建設

進一步加強水利預算績效管理的頂層設計,按照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穩步推進水利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工作,包括制定關于推進水利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水利預算績效管理辦法、工作規程、實施細則、考核辦法等,構建一套具有水利特色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同時,繼續細化績效目標,完善水利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框架,研究績效目標和指標數據庫,盡可能多用客觀指標,減少主觀指標,健全和完善水利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保障績效評價結果的客觀、真實、準確,切實提高績效評價質量。

2.進一步開展理論研究,強化結果應用

系統總結國內部分省市在預算績效管理方面的探索實踐,為水利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提供理論支撐與方法參考,提高水利預算績效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及權威性,進而提升水利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此外,建立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結果的反饋和應用機制,將績效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各預算單位,并結合預算執行考核機制,作為安排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同時將績效評價結果反饋給人事主管部門及監察部門,作為實施行政問責的重要依據。

3.進一步擴大預算績效管理范圍

一是繼續擴大績效目標填報范圍,在現有績效目標填報的基礎上,不斷增加編報績效目標的水利預算項目和單位,逐步擴大績效目標填報的覆蓋范圍,最終實現預算資金的全覆蓋。二是進一步擴大績效評價試點范圍,按照統籌規劃、重點突破、穩步推進的原則,一方面擴大績效評價試點項目的范圍,由重點評價向全面評價轉變,力爭在未來幾年將所有的水利預算項目納入績效評價,另一方面擴大單位整體支出績效評價范圍,逐步實現對所有單位整體支出開展績效評價。三是鼓勵二級及以下預算單位開展自評價工作,逐步實現水利預算績效的分級評價。

4.進一步夯實預算績效管理的基礎

盡快建立健全預算績效管理的組織機構,增加績效管理專職人員,完善績效評價的主體。同時,結合水利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健全各種基礎數據動態采集機制,逐步實現對各單位機構職責、編制、人員、資產、工資及津補貼標準、業務范圍及工作量等基礎數據的動態管理,實現對各項目對應工作對象的數量、規模、性質、種類、分布等基礎數據和信息的動態管理,提高預算績效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此外,逐步建立健全專家學者庫、中介機構庫及監督指導庫,探索和推動由第三方中介機構獨立完成預算績效評價工作。

5.推進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績效管理

篇2

(一)預算系統復雜

信息不對稱情況普遍存在高校預算是在戰略目標的統領下對其擁有的資源配置情況以預算的方式加以量化,是指得以實現的管控過程。它主要是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研究和處理人—事—物系統運動的規律,并實施對該系統進行引導、整理、優化控制的理論和方法的綜合性科學。預算的編制需要“兩上兩下”,上報時間固定,執行期間明確,執行結果具有一定不確定性,執行和考核所涉及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的各個層面以及各個層面眾多具體人員。因此,其自身復雜性決定了信息的傳遞、反饋在時間上和內容上客觀存在不對稱性。例如,學校領導對發展戰略信息掌握比財務人員和二級單位多,二級單位的預算項目很可能因為部門利益與全局利益不一致而被取消。再如,二級單位是預算的具體執行單位,擁有比財務等管理部門與校領導等決策層更多的項目執行需要什么資源、多少資源的信息,造成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另外,預算涉及具體人員的知識勝任度、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也會使預算信息的不對稱性更加復雜多變。

(二)預算編制模式陳舊

信息不對稱情況難以改變目前,高校預算編制分為對財政上報的部門預算和內部分配預算。一般由財務部門負責,預算的編制原則“統籌兼顧,保證重點”,優先保障的人員、水電煤等基本支出以及貸款本息支出。由于作為預算執行部門的校院二級單位很難在預算申報階段知道有多少資金可用,以及可以得到多少自身發展建設所需項目資金,在預算編制階段信息處于不利地位。所以,在申報預算時盡可能利用實際執行所擁有的信息優勢來多申請資金,財務等管理部門憑借上報和財政批復的預算信息優勢與校院二級單位進行信息不對稱的博弈,導致預算編制的逆向選擇,挫傷了二級單位的工作熱情,造成學校資源利用的低效和浪費。

(三)預算缺乏審計監督與績效考評

無法防范道德風險由于預算的執行、調整與結果的反饋普遍缺乏審計監督與績效考評導致預算執行缺乏剛性約束,增預算額度和預算項目隨意,預算無法達到統領和調節作用;對執行過程中二級單位出現偏差時不能及時糾正,績效考評制度不完善,預算無法達到激勵約束作用。更會使校院二級單位利用執行中的信息優勢采取隱蔽行為,選擇有利于本部門利益而使學校利益受損,加大了預算執行的道德風險。

(四)預算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滯后

信息傳遞成本高信息的獲取是有成本的,不僅表現為資金的耗費還包括時間、人力、物力甚至是機會成本。由于預算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滯后,預算編制過程中仍需要人工處理大量信息,執行中的數據無法做到實時監測,導致信息傳遞成本高,無法對預算及時進行定量技術分析,甚至喪失取得專項資金的機會,造成預算管控的失效。

二、信息不對稱下的校院二級預算管理的改進措施

(一)強化預算管理“全員”理念

提高信息的對稱性對高校而言,預算工作是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不是幾個部門、幾個人可以做好的,只有領導高度重視,各管理職能部門各盡其責,校院二級單位密切配合,完善預算制度,制定科學精細的預算定額,全員恪盡職守完成預算崗位職責,才能真正達到以戰略目標為導向的全面預算管理目標。強化預算管理“全員”理念,提高信息的對稱性,財務等管理部門要做好預算的宣傳引導,不僅要讓各二級部門的領導更要讓二級部門預算具體實施人了解預算相關法律法規、財務政策規章,使業務層面與資金層面深度融合,做到人人參與預算,人人了解預算。同時,加強預算編制人員的專業知識和信息化能力的培訓,減少因專業勝任能力不夠導致未能及時準確傳遞信息,避免因信息誤解、滯后帶來的信息不對稱。

(二)創新預算編制模式

優化不對稱信息制度要打破原有預算編制模式所帶來的預算編制逆向選擇風險就必須創新預算編制模式,改變預算編校院二級單位的信息劣勢地位,讓校院二級單位主動參與預算的編制,根據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自己安排資金,真正做到財權與事權統一,來解決財務信息的不對稱性。首先,預算管理與工作目標實現一致,明確預算管理核心地位。校院二級單位預算與學校總預算都由學校總體工作目標統領,預算管理工作貫穿學校教學、科研、行政、后勤、學生和離退休全面工作,對校院二級單位的考核由“面”集中到“預算管理”一個點上。其次,優化資源結構,協調發展。改變過去預算管理模式帶來的校院二級單位只關心資金使用不關心資金取得,只關心專項資金不關心基本支出,應該下放一定的財權給校院二級單位,讓校院二級單位可以根據事業收入和自身發展規劃,合理安排資金,與學校榮辱與共、協調發展,共同承擔財務風險。校院二級單位預算收入包括:按在編在崗人員和在校學生人數核定的撥款,按學生人數、收費標準、財權分配比例確定的事業收入,校院二級單位利用自身優勢取得的科研項目、中央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等非學校資金安排專項收入和創收收入。校院二級單位預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項目支出和創收支出。基本支出主要用于保障校院二級單位的基本運行,如按照教職工人數、學生數量下放的人員經費和定額公用經費。項目支出包括學校資金和非學校資金安排的各類項目支出,如科研項目、設備采購、學科專業建設等等。創收支出是為取得創收收入而發生的必要支出。校院二級單位預算的編制原則上保持年度收支平衡,進行收入支出的匹配。基本支出與定額撥款和部分自身可支配事業收入配比,學校資金安排的專項支出和部分自身可支配事業收入配比,非學校資金安排的專項支出和特定專項收入配比,創收支出與創收收入配比,實現“以收定支”。校院二級單位在申報階段,可以得到盡可能多的預算信息,充分調動二級單位積極性減少逆向選擇。當然,新預算模式的關鍵在于定額、比例確定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學校與二級單位雙方信息不對稱博弈產生的最優化制度。最后,可以考慮依據中長期發展規劃嘗試編制3年滾動平衡預算。由于很多項目在收入的取得和支出的發生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異,強硬要求年度預算收支平衡可能會導致校院二級單位逆向選擇,如少報創收收入,從而影響到學校層面預算安排。因此,建議嘗試編制3年滾動平衡預算,消除此類信息不對稱風險。

(三)完善預算審計和績效考評

降低信息不對稱風險高校應完善預算審計和績效考評,必須從防范信息不對稱風險角度出發,從預算控制數下達,預算編制、執行、調整、結果反饋以及分析評價各環節著手,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覆蓋監控。年度預算執行結果必須實施必要的審計監督和績效考評,對行為目標的選擇起制約作用,采取激勵性和懲罰性措施來消除校院二級單位的怠慢和機會主義行為。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至少包括產出類指標,反映投入所培養的學生數、學術成果等;效率類指標,反映資金運行效率,計劃執行率、資產的使用效率等;效果類指標,反應支出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等。充分利用績效評價信息,將考核結果與項目撥款、資金使用效果、問責結合起來,建立長效機制。確保校院二級單位利益與校院利益趨向一致,在不對稱信息博弈中不斷糾偏,防范道德風險。

(四)推進預算信息平臺建設

降低信息傳遞成本推進預算信息平臺建設,加強信息部門軟、硬件建設,才能保證信息流通的及時、暢通,數據的安全、完整,才能確保新型預算管理體系“落地”。在預算編制、執行、調整、分析和考評過程中,決策層、管理層和校院二級單位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信息交互處理包括采集、存儲、加工處理、結果反饋等等,這些都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依靠網絡信息系統,改善預算信息不對稱性,降低信息傳遞成本,實現高校信息資源的優化。

三、總結

篇3

關鍵詞:中小企業;預算管理;問題;優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01

一、引言

預算管理是指企業圍繞預算而展開的一系列管理活動,旨在對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單位的各種財務及非財務資源進行分配、考核、控制。它對明確企業預算經營目標、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控制日常經營活動、評價實際工作業績等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是企業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收益的管理方法之一。目前雖然不少中小企業的經營者也逐步對預算管理加以重視,但由于中小企業規模、人力有限,預算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因此,通過研究探討中小企業在實施預算管理過程中的現存問題,并找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達到企業預期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中小企業實施預算管理現狀

現實情況下,我國中小企業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存在著不少的問題,特別是近些年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形勢下滑,從而對中小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預算制定脫離公司發展戰略

從企業發展的角度講,預算管理應與公司戰略目標掛鉤,使其從屬于戰略管理,而不是簡單的進行預測。但在傳統的預算管理模式下,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很難脫離本位主義的影響,通常會站在自身短期利益的基礎上來考慮企業預算的編制,為了完成當年的考核目標,通過放棄新產品的研發,減少新設備的投入等方式,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使得企業預算管理背離了企業長期發展戰略。

(二)預算管理等同于財務行為

目前,很多中小企業的管理者普遍認為預算是財務行為,應由財務部門負責預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把預算理解為是財務部門控制資金支出的計劃和措施。但預算管理是一個綜合性的體現,包含業務、資金、財務、信息、人力資源管理等眾多方面。盡管各種預算最終可以表現為財務預算,但預算的基礎是各種業務、投資、資金、人力資源、科研開發以及管理,這些內容并非財務部門所能確定和左右。財務部門在預算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是從財務角度為各部門、各項目提供關于預算編制的原則和方法,并對各種預算進行匯總和分析,而非代替其他部門去編制預算。因此,只有明確企業內各部門自身的角色和應履行的具體職責,才能使預算管理得到有效實施。

(三)預算執行過程中重編制輕執行

不少中小企業預算部門認為自身主要工作就是制定預算方案,方案的執行則是執行部門的事情,于是預算部門在執行環節便出現脫節現象,預算缺乏了制定者的參與和監督,必然會導致執行力的下降。此外,由于預算在制定過程中不嚴謹,導致預算方案出現過嚴或過寬的情況,預算與實際嚴重脫離,使得預算在執行時難以按方案執行。即使預算方案制定較為完善,由于領導者經常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調整預算,這些情況都會導致預算權威性的降低,使預算管理在企業中的地位下降,作用無法發揮,企業上下對于預算執行會越來越不重視。這樣的惡性循環,必然導致預算管理在中小企業內部的失效。

(四)預算考核評價體系機制不完善

由于大多中小企業是家族式企業,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存在感情用人現象,以預算標準考核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并以考核結果對他們執行獎懲時常常摻雜個人情感,使考核過程流于形式,這種結果必然導致預算考核事倍功半。此外,中小企業管理者大多數只重視財務指標考核,而不重視非財務指標考核。某些情況下,企業的盈利狀況雖達到了預算數,甚至有很大的突破,但也許是受到宏觀經濟出現通貨膨脹產品銷售價格猛漲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若分析發現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顧客滿意度等一些非財務指標沒有達到預定目標時,就不能盲目樂觀。不重視非財務指標的考核,可能會使企業認識不到自身問題,喪失發展機遇。

三、中小企業優化預算管理的對策

通過對中小企業預算管理現狀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出,我國中小企業現有的預算管理水平亟需提高,從而加強競爭力。

(一)確立以公司戰略為基礎的預算管理新理念

中小企業在實施預算管理前,應在調查分析基礎上明確自己的長期發展戰略,并以此決定預算管理的模式,只有這樣預算管理才能避免盲目性。企業預算管理通過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企業管理,憑借其計劃、協調、控制、激勵、評價等綜合管理功能,按照企業戰略目標制定的企業年度預算指標進行層層分解和落實,可以將企業的經營活動與長期戰略發展規劃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戰略決定行動,行動體現戰略的良好格局,促進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強化預算執行監督過程,重視部門之間溝通和協調

為保證預算管理規范有效地執行,強化對預算的保障作用,中小企業不僅需要建立實施預算的組織機構來完善預算管理體系,還應采取有力的監督手段和保障措施。企業應設立獨立的預算部全面負責預算管理工作,負責處理與預算相關的日常事務,重視與企業各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對企業各部門的預算執行過程進行必要的監督和審查,明確各部門的責任,使總預算與分預算達成一致。此外,由于經濟環境不斷發生變化,預算部應針對市場環境的變動進行預算調整,將有關信息及時反饋到公司決策部門,客觀、真實地反映預算管理的全過程,并及時進行比較和糾偏。

(三)建立和完善預算考評機制

預算的執行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切實可行的考評制度以及是否嚴格執行這一制度。否則,即使有符合實際的財務預算,也無法得到貫徹落實。因此,中小企業應建立一整套嚴格的預算考核、評價、獎懲制度,從而有利于正確評價預算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促進企業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有效的責任制度離不開工作業績的考核,在此過程中要重視財務指標考核與非財務指標考核相結合,并將考核結果直接與企業的工資總額掛鉤,與責任部門的領導和責任個人的收入掛鉤,從而提高員工的主人翁意識,順利地完成預算任務,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四、結語

總之,在當前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只有腳踏實地做好預算管理與控制,才能確保決策目標實現的持續化與高效性,確保企業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