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的體系范文

時間:2023-11-06 17:54: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管理會計的體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管理會計的體系

篇1

【關鍵詞】清單管理 會計管理體系 實踐研究

從我國的社會發展現狀來看,會計管理工作已經成為了經濟領域一個較為重要的問題。在對會計管理措施進行優化的過程中,建立在清單管理基礎上的管理機制的應用,成為了國家對會計管理工作進行調整的重要措施。在企業管理領域,清單管理工作可以被看做是與企業的業務工作、管理工作和支持性保障工作有關的一種管理控制體制。它可以通過對表單進行引用的方式,對企業的日常管理工作進行優化。在管理會計系統的應用過程中,清單管理機制作用于這一體系之中的做法,也可以讓企事業單位的會計管理機制得到一定程度的優化。

一、清單管理嵌入會計體系中的優勢

(一)清單管理嵌入會計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在對會計監管機制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清單管理與管理會計工作之間存在的聯系性,是讓這一措施在企業對會計的管理工作中得到應用的一種前提條件,在對二者之間的融合應用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我們首先可以對清單管理融入會計管理體系的必要性問題進行探究。在企業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戰略屬性和價值創造性這兩種因素是企業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工作中表現出來的主要特征。針對清單管理工作所表現出來的執行性和預見性,二者之間的融合,可以讓企業更好的對未來發展過程中所要面臨的環境進行應對。因此,清單管理與會計管理體系之間的融合,是保障企業競爭優勢的有效措施。

(二)清單管理在會計管理體系中的可行性

在對這一機制在會計監管工作中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從清單管理的技術資源和組織方式來看,這一措施的應用,可以讓企業管理人員的工作自主性得到有效的發揮。在管理人員的工作自主性有所提升的情況下,管理團隊自身創新性的提升,可以讓企業的管理工作呈現出一種高效率高水平的特點。因此,從清單管理機制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的可行性來看,清單管理與會計管理體系的綜合應用,對企業自身的競爭力的提升,也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清單管理在會計管理體系的實踐分析

(一)清單管理機制的應用環境

從清單管理機制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的應用情況來看,不同企業在企業類型和自身發展環境中所面臨的差異,往往會讓這一機制在應用過程中要適應不同的應用環境。在對清單管理和管理會計機制進行融合的過程中,從企業自身實際入手,對管理體系的優化,讓這一機制在企業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得以發揮的重要因素。從我國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企業經營規模小、管理機制簡單是我國國內小型企業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點,在小型企業之中,依托管理人員的實際管理經驗的管理措施的正確應用,完全可以讓企業處于正常的運轉狀態之中。但是在大型企業和一部分的中型企業之中,由于企業中的內部結構較為復雜,企業的管理機制需要對企業中的各個I域都要有所涉及,這樣從清單管理機制的應用環境來看,這一機制更能在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的管理工作中發揮自身的地位,因此,從我國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這一措施更適合在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中得到推廣。

(二)清單管理機制的路徑設計

在對清單管理機制的應用路徑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價值鏈模型的應用,與之有關的設計路徑的優化,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對價值鏈模型進行應用的過程中,企業的發展戰略與會計管理機制之間的關系,也是這一機制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的一種影響因素。從清單管理機制的應用給企業發展所帶來的影響來看,這一措施的應用,讓企業對會計的管理工作表現出了全方位和多維度等多個特點。

三、清單管理在會計管理體系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一)對清單管理的靈活性進行強化

在對清單管理機制對企業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一機制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企業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從前文中的論述來看,它對企業在管理方面的競爭優勢的提升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從企業管理工作所面臨的實際情況來看,對清單管理體系的過于關注,也會給企業的自身發展,帶來一些較為不利的影響。在對清單管理機制進行應用的過程中,一些企業會構建一些過于細化的工作制度,在工作規章過于繁瑣的情況下,企業管理工作的復雜性的提升,可能會讓企業的管理成本有所增加,對此,企業需要對清單管理工作的靈活性進行強化。在構建基于清單管理工作的管理體系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對基層員工給予足夠的關心,進而對基層人員的工作效率進行提升。

(二)對經理人的主觀能力進行充分的發揮

從企業的發展歷程來看,經理人在企業管理工作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企業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這一群體往往扮演著一種上傳下達的作用。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這一群體在日常工作中所發揮出的監管作用,對企業管理決策的落實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對清單管理進行應用的過程中,經理人的工作積極性問題也是無法忽視的一個因素。在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中,對經理人群體的管理裁量權的完善,可以讓一些突發事件得到有效的解決,兜底條款的建立,對經理人創造能力的發揮,也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結論

清單管理體系嵌入會計管理體系以后,對經理人的主觀能力的發揮,會讓企業的自身管理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針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在二者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從企業自身實際入手對相關機制的優化,也是企業需要注意的問題。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環境管理管理會計環境管理會計

20世紀90年代以后,各國政府的環境管理強調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推行預防性的綜合環境管理手段,對企業決策中如何考慮環境因素,如何實施與環境有關的企業管理等問題逐漸為人們所重視。環境管理會計是管理會計的一個新領域,管理者在決策中應考慮環境的影響,主要應用于成本分析、投資評價和業績評價。環境管理會計與管理會計在內涵上具有相似之處,但環境管理會計更強調適應組織經濟目標的轉變,為環境管理服務,是在環境問題嚴重,環境管理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的情況下,由管理會計與環境管理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企業環境管理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獲得的信息的質量,然而現有的管理會計系統并未充分辨別環境成本,也尚未全面考慮企業管理決策的環境影響,而環境管理會計則通過對現有管理會計系統進行改進和拓展,為企業管理者進行相關決策,從而實現環境效率和經濟效率的統一。

一、環境管理會計的作用及實施

環境管理會計的實質是傳統信息管理和控制手段在環境管理中的應用,環境管理的許多重要手段,如全面質量管理、環境評審、環境業績評價等都在一定程度依賴環境管理會計的信息,以分析環境行為的財務影響和環境影響,并據此進行環境管理,確保企業環境管理目標的實現。環境管理會計的作用主要表現為:首先,環境管理系統的實施需要耗費一定的代價,環境管理會計的建立,有助于企業認識其所發生的環境成本,以及推行環境管理系統的效益,保障環境管理系統的建立與實施;其次,環境管理會計可以將結果轉化為可計量、可理解的指標,并進行報告,從而使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可行的環境方針;再次,企業制定環境目標和指標時,離不開環境會計手段提供環境成本和效益的信息,以便制定出既符合法規又能降低成本的環境目標;最后,在實施和運行中,環境管理會計又能發揮控制的作用,對環境管理系統的狀況進行檢測,指出偏離目標的差異,并提供改進的建議。

綜上所述,環境管理會計是會計的方法在環境管理中的應用,只有將環境管理會計融入企業綜合管理體系,才能將不同的信息用于建立目標,計劃、實施和溝通等環境管理活動中,而旨在取得某些實質性進展的綜合環境管理活動也必須依賴環境管理會計。值得注意的是,環境管理會計的有效實施,必須得到企業最高管理當局的支持,并且要和企業環境管理體系的發展狀況相聯系,同時也需要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通力合作。企業環境管理會計的建立不必一步到位,在企業剛開始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的階段,企業的主要目標是符合環境法律、法規的要求,這時候決策取舍的主要標準是環境法律、法規的要求;而當企業進入利用環境決策爭取競爭優勢的時候,企業開始在日常決策中考慮環境因素的影響,以期對企業經營效率進行改進,提高全面競爭力,此時可以在一些重點部門率先利用環境管理會計的方法進行決策;當環境管理體系融入企業管理各個領域的時候,則可以在決策中全面采用環境管理會計方法,從而實現環境管理與企業管理的綜合統一。

二、環境管理會計在我國的運用

在我國,不論是當前的環境管理制度,還是企業自愿實施的環境管理體系,都存在著與環境管理會計的聯系,主要表現有:企業在投資決策中,可以利用環境影響評價所確定的主要環境因素,分析其對環境的可能影響,并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從而把環境因素納入投資決策分析中,使企業投資活動對環境產生有利影響;對于建設項目,企業必須對項目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并采取一定的環保措施,即環保投資成為企業必須考慮的投資項目之一,企業的建設項目需要提交環境影響評價和經濟可行性報告,同時對環境損益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反映;另外,要使企業環境行為得到控制,必須有一定的考核制度。企業環境管理體系的運行,要求通過內部審核或外部審核進行檢查,以發現偏離目標的行為并及時糾正,這需要通過建立環境業績評價體系來保障其實現。結合我國企業目前的環境管理狀況,筆者認為應用環境管理會計方法服務于環境管理,建立環境管理會計體系,應在對企業進行外部環境及基本情況分析的基礎上,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明確環境管理會計體系的實施動因。配合國家政府的創建環保城市的活動,企業積極參與,同時考慮實施環境管理體系可以提升企業的形象,可以改進企業的環境業績,激勵員工的參與等。如果企業已有較好的管理模式并已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將為環境管理體系的實施運行創造良好的基礎,會使企業在短時間內建立環境管理會計體系。

2.確保環境管理會計體系的建立與實施。為了實施環境管理會計體系,企業最高管理當局對體系的建立、實施和維護負最終責任??蓞⒖甲稍児尽㈩檰柕慕ㄗh,其他有成功經驗企業的策略,結合企業自身利益情況,制定環境方針,建立環境管理會計體系。并且通過培訓、宣傳和個人績效掛鉤等方式,讓員工了解企業的環境管理會計體系,為了確保環境管理會計體系的實施,企業應定期編制報告,對查證結果進行評審并進行改進。

3.核算環境管理體系的成本與效益。企業推行環境管理體系的主要成本包括員工培訓費用、宣傳費用、采取改進行為費用、聘請認證人員費用等;企業獲得的收益主要有資源的節約、政府的獎勵、企業形象的提升、知名度的上升、員工意識的提高、對員工健康損害的減少、企業競爭力的增強等方面。充分考慮環境管理體系的成本與效益,將有利于促進企業環境管理系統的決策優化和目標實現。

4.改善現行的成本會計控制系統,分析獲取有關環境會計的資料。通常企業現行的會計系統是根據財務會計的要求設立的,無法直接滿足對企業進行管理的需要,所以在企業的內部報告中應對財務會計信息做一定的加工和分析,以滿足環境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并且通過環境成本會計的計算與分析,為各種企業決策提供相關的信息,這需要技術、環境管理、會計、最高管理當局等多個部門的配合。

5.建立環境業績評價體系,推動環境管理體系的完善發展。環境業績應融入企業的綜合業績評價體系中,環境業績的好壞應成為影響員工報酬一個構成因素。在業績評價方面,企業如果能對不同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其環境目標,并對環境目標的實施情況進行評價,以該目標實施情況來調整企業員工的報酬計算體系,則可以促進環境目標與財務目標的協調發展,體現企業經營理念和環境政策中所包含的全員參與的思想。

總之,在我國環境保護已成為基本國策,并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了影響,同時企業也實施了一定的改進環境行為的措施,不少企業也在努力地將環境管理行為系統化。環境管理會計通過對環境成本的加工處理,可以為不同的決策提供相關信息,并通過將環境業績融入企業綜合業績評價體系,保證環境目標和財務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孟凡利編著:《環境會計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王立彥:《環境成本核算與環境會計體系》.《經濟科學》, 1998年第6期.

[3]郭曉梅:《可持續發展形式下管理會計的創新》.《廈門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篇3

(一)計劃(預算)的數據來源

財務會計核算的資料是管理會計的主要數據來源,既要保障會計報表、明細賬冊和記賬憑證等數據的準確和可靠,也要篩選和深加工這些數據。另外,各業務部門的經營報表和分析報告以及對于未來的預測信息也可能是管理會計所需的部分數據的來源,這些信息都需要和財務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然后在考慮各項指標之后再運用,即做預算報表時候的依據。

(二)充分考慮相關的宏觀經濟因素

計劃管理在實際進行的時候需要考慮許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將這些因素充分考慮才能使得今后的決策和發展更準確。例如,有些企業要積極的依據中央政策加強生態文明的建設,就必須將一部分支出用于環保方面,例如一些環保設施的生產方面的業務可能成為一些企業的新的業務增長點,再如“營改增”的稅制改革不斷的推行,企業應該在政策的基礎上合理的降稅,企業可能就需要在經營方式等等方面做出一定的調整才能合理的降稅。

(三)選擇合理估計方法和模型

要逐漸的建立起一套適用于本企業的規模、類型和人力物力等方面情況的估計方法與模型,并對其不斷的進行健全,使得計劃結果和實際工作的統一性更高。

(四)計劃反映的載體

計劃管理的工作并非是可以直接反映出來的,主要的載體就是財務會計報表的體系,各個企業也會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作出統計表,這樣可以讓管理層在對其進行了解和使用時能夠更加的直觀方便。管理會計成果的重要體現就是財務會計報表反映的數據,所以統一的反映會對分析比對管理會計的成效有所幫助。

二、控制模塊

(一)重點關注兩方面的經營控制

第一,盡量減少成本費用。企業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各個流程都會有成本產生。可以使用的方法有標準成本制度,在目前應用較普遍,且對付現成本和非付現成本重點關注,使企業的經濟利益最大化。在費用控制上企業一般是以上期數據為基數,增量或滾動式的編制預算進行控制,這種方法雖簡單易行但作用有限。本文認為費用控制下達指標計劃需要以測算為基礎,事中監督也要加強,對一些不是必須的開支要及時向管理層反映之后再進行具體的決策。第二,盡量減少資金。在投資、生產經營等等方面都會需要資金的投入,而如果要對資金進行預算則需要在分析項目的概算、生產投入等方面之后才能較準確的進行,資金的使用過程都要經過財務部門審核復核、報告過程進展以及驗收調節的制度,這樣才能更好的將資金的使用和籌集的規模進行及時的更好的調整。

(二)決策控制要充分發揮財務部門的作用

企業的生產、定價、銷售、投資等決策的事前調研論證和可行性研究要有管理會計人員參與,財務部門要對相關部門提出的方案進行審核,管理會計人員要對貨幣的利率等因素進行充分的考慮,對長期的發展的預測需要和目前的居民消費和生產者價格指數相結合來進行,使用一系列的計算方法對決策的可行性進行判斷并選擇最優的方案。并不是全部的企業都適合使用現有的一些決策辦法,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改進這些方法。

(三)不斷加強控制信息系統的建設

一些大中型企業的數據數量是非常大的,這些企業的數據控制管理必須使用現代化的方法即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來進行,建立管理會計的信息平臺,對相關的經營和決策進行有效及時的控制。管理和財務會計兩者的信息系統是不同的,一定要能夠共享,各個業務部門的非機密的端口都是能夠接入的,可以進行數據查詢分析監控等等功能,確保實時的動態監控。一些企業可以在其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增加管理會計的方面,并對財務部門的相關權限開放,使會計管理功能更好的發揮出來。

三、評價模塊

(一)評價的組織機構

財務部門不能單獨進行評價考核,要組建出一個評價考核組,領頭是財務部門,并從各部門選取相關的人員,各個部門的人員都參與其中,則更容易在實際的評價中得到企業各部門的認同,促進評價考核的順利展開,有助于各部門都表達自己的建議和意見,使得考核也更能夠被人所信服。

(二)確定評價的標準

企業期望要實現的目的就是企業的評價標準,這可以分兩個方面,企業期望要實現的目的就是企業的評價標準,這可以分兩個方面:第一,確認計劃目標,對目標的實現情況進行評價,尋找相關的部門來對實際的情況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析確認;第二,各個部門的計劃目標都需要具體到行業的一般值,如果出現了沒有達標的部門,需要將各種原因分析清楚,明確是主觀還是客觀責任,然后明確責任的歸屬,才能夠使得考核的公平性有所保障。

(三)評價的流程

第一,對評價的時間的確認,定期或者不定期,都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第二,評價的方法的選擇需要合理有效,將評價的質和量相結合,對各個部門的運行特點都要有明確的認識,靠考慮在評價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特殊情況。第三,要建立起統一并且規范的評價報告體系,建立起評價的報表企業和各個部門的詳細情況都要充分的揭示,分析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解決措施,報告企業的管理層進行確定。

(四)建立評價的獎勵和懲罰機制

篇4

國內外開展的管理會計報告研究工作主要圍繞系統論、反饋控制論開展。管理會計報告針對的主體主要可以分為高層管理層、中層管理層與基層管理層,三個主要需求主體分別掌握企業宏觀運營情況、例行性運營情況與日常工作的協調。管理會計報告體系主要表現出目的性、實用性、動態發展性、管理服務性、信息質量的相關性、信息時效性等特點?,F代企業管理會計應當將企業運行過程中的價值運動作為中心,借助生產或者交換的方式,使更多具備價值的信息傳達至管理層,輔助企業決策和管控工作,從而實現最大程度的價值增值。因此可以將管理會計報告的目標歸納為:幫助管理人員實現管理效益最大化。管理會計報告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規劃功能。管理會計報告對財務會計歷史數據進行合理的規劃與利用,從而實現科學的預測,使管理人員的決策更準確和全面。二是組織功能。以企業實際發展情況為基礎,管理會計報告可以優化企業管理流程,進而實現人力與財力的最大化利用。三是控制功能。管理會計報告應當與企業發展目標相結合,及時地反映各類信息,通過信息的整理與分析,可以實現事前的管控。四是評價功能。使用管理會計報告可以進行實際數和預算數的精確對比,從而圍繞責任單位的業績進行相應考核活動,完善分配關系。

二、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現狀分析

西方發達國家關于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研究要遠遠領先于我國,至今我國會計行業對管理會計研究的重視程度依然不足。我國企業管理會計報告現狀存在以下問題。

(一)管理會計報告依附于財務會計報告體系

在企業管理者眼中,會計工作中應該圍繞財務會計報告展開,極少有人將會計工作拓展到管理會計領域,甚至不少企業簡單地認為會計是事后的算賬過程。由于對管理會計的認識不足,管理會計報告體系不完善,導致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財務會計報告體系,管理會計報告被當作財務會計報告的補充。這造成管理會計報告缺少獨立性,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二)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脫節

受限于我國管理會計報告相關研究經驗不足,真正將管理會計報告體系應用于實際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企業管理會計報告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脫節現象嚴重。目前國內一些企業雖然吸收了大量國外理論經驗,而應用過程中卻忽略了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不同國家經濟環境及社會環境差別很大,因此不少理論的應用價值并不高。

(三)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構建缺乏系統性

管理會計是一門結合多學科的新興學科,目前仍然沒有完全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系統性更差。企業財務部門和其他管理者進行的管理會計活動零星而分散,這導致管理會計報告的應用效果并不明顯,從而使管理會計報告更加不受企業管理者重視。

三、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構建

(一)設計原則

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構建必須使管理會計報告能夠真正地服務于企業運行過程,因此要遵循目標導向原則、相關性原則、及時性原則、靈活性原則與成本效益原則。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構建必須實現管理人員的會計信息需求,因此應當具備目標導向原則。目前,使用理論解釋管理會計的應用基礎成為國際學界較為主流的認識。企業內外存在著普遍的關系,因此整理分析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可以合理確定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目標導向。管理會計報告所提供信息的價值與其相關性直接相關。企業管理是一個復雜、系統性的工作,局部的有效性無法替代全局的有效性。因此,管理會計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構建過程中,必須要充分重視系統性和信息的相關性,由企業最高層主持設計,全面統籌、合理規劃。管理會計報告絕不是事后的報賬工作,它提供的會計信息是企業戰略決策重要參考,因此系統的構建必須遵循及時性原則。為保證及時性原則,必須盡可能縮減報告長度,使決策時間更充足。管理會計報告比財務會計報告自由度更大,能夠更加靈活地使用圖表輔助編制,以揭示經濟現象本質為最終目的。企業進行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構建是為了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管理會計報告體系構建時必須考慮成本效益原則。

(二)設計思路

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報告體系應當具備較強的系統性,以設計目標為出發點,報告內容主要由預算報告、決策控制報告與責任考評報告組成。

(三)管理會計報告體系內容

1.預算報告

預算報告是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決策和控制的重要手段。目前全面預算成為大型企業經營管控的必備工具,財政部也就全面預算出臺了一系列準則、規范。預算管理不僅僅是財務管理的工具,也是企業管理流程再造、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預算報告體系主要包括營業預算、資本預算與財務預算等。

(1)經營預算。預算報告中的經營預算報告應當充分考慮企業經營的不同環節,編制采購預算、銷售預算、生產預算等。想要編制好經營預算,首先必須對企業管理流程進行規范,對企業內部管理職責進行明晰。詳細界定采購、銷售、生產部門的分工、定位、職責,制定詳細、科學的部門職責說明書和崗位職責說明書。其次,引入對標管理的概念,提高預算控制者的管控能力。再次,注重經營預算之間的相關性。預算平衡是預算編制過程中的重要程序。因此,在編制過程中,要把不同地域的銷售預算進行比對,對預算差異進行分析,并且要發揮信息分析等部門的作用,從多個視角審視銷售預算,督促執行者深入思考和把握各種影響銷售的潛在因素,提高預算的科學性和執行效果。

(2)資本預算。本報告由投資預算報告與籌資預算報告兩方面構成,前者可以幫助企業更快地發展,實現更高的資本利用效率,后者反映了企業在預算期內所需要短期籌資與長期籌資數額等信息。投資預算是企業發展的年度藍圖,關乎企業的戰略全局,是企業發展的上限所在,因此,投資的風險一般遠大于經營風險,做好投資預算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做好投資預算主要在于,首先做好戰略規劃、制訂可行的發展計劃和做好項目前期考察。預算是年度工作計劃,而對于一項投資來講,往往是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長期規劃。所以投資預算的編制必須要以投資項目的充分論證和企業戰略全局的合理定位為基礎。其次,投資預算必須要與籌資預算以及經營預算和財務預算相結合,投資必須做到量力而行,不影響生產經營。籌資預算的主要作用是彌補投資、經營預算的資金缺口。因此,其具有保障性的作用,關乎資金鏈的安全,是企業生存的底線。主要特點是,籌資預算必須具有充分的可行性,籌資預算的編制需要相對保守,必須確保計劃能夠落實。這需要對國家金融政策、企業自身的信用條件、潛在投資合作的可行性進行充分研究和判斷。

(3)財務預算報告。財務預算報告由現金收支預算、損益平衡預算與財務狀況等信息共同組成。其中現金收支預算可以針對預算期內一切現金收入或支出制定報告,反映客觀的現金使用情況。損益平衡預算報告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利潤情況,分析利潤變化的根本原因,從而為優化企業決策提供重要參考。損益平衡預算以變動成本法為根據,項目主要包括預計營業收入、預計營業成本、預計邊際貢獻、預計期間費用、預計利潤總額等。財務狀況預算可以準確評價企業在預算期內的資產規模與分布情況,財務狀況預算表中的項目主要由預計資產、負債與所有者權益三方面構成。財務預算是對業務預算數據的提取和總結,與業務預算之間具有繼承性和指導關系。因此,做好財務預算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分析財務預算的編制結果,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進而調整業務預算編制,實現預算整體的優化;二是為預算執行提供便捷的控制點和信息來源,從財務預算入手易于實現預算執行情況的比對分析,為調控預算執行提供合理的依據;三是發揮財務部門的價值創造能力,合理預計財務費用,挖掘資金潛力,實現增效。

2.決策控制報告

決策控制報告則包括投資、籌集、經營等方面的決策?,F代企業管理會計報告體系中決策控制報告體系由決策模塊與控制模塊兩個模塊構成,主要實現投資、籌資等服務功能。投資決策報告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內部項目投資與外部投資方式的選擇,通過確定成本與機會成本,得出對企業價值創造優勢最大的投資項目。籌資決策報告主要確定籌資的具體方式與結構,針對資金需要評估并預測最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籌資方式。經營決策報告主要體現在企業成本管理方面,如成本定額分析、作業成本管理、訂單和專案管理等。決策控制報告構建要充分考慮系統性、相關性和目標導向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決策控制報告要融入企業管理體系。權責統一、獎罰有據是企業管理的根本特征。建立完善的決策控制報告編報制度,要對數據取得、數據分析、數據提交、數據差錯有完善管理機制。避免對決策控制報告濫解讀,對責任沒有追究機制,造成報告流于形式。

(2)決策控制報告要與其他管理會計手段的融合。決策控制報告有時是對企業某一領域較長期間的分析,有時是對企業整體較短時間的診斷,其涵蓋面與預算多有交叉,必須要考慮決策控制報告與其他管理會計手段,特別是預算的相互配合。

(3)要重視決策控制報告的質量。決策控制報告為企業經營決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據,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一方面要求決策報告的編制者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責任心,另一方面要求企業要不斷總結決策控制報告方面的經驗,形成報告模板,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證工作質量。

3.責任考評報告

責任考評報告是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經營業績考評報告、預算執行報告、投資后評價報告等。責任考評報告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構建責任考評報告體系的要點如下。

(1)報告主體要明確,分工配合要清晰??己俗鳛槠髽I內部管理的焦點環節,涉及員工切身利益,往往造成較為明顯的對立和尖銳的矛盾,加之工作由多個部門共同完成,往往造成推諉扯皮,從而弱化考核力度。因此,企業管理者在制定考評體系時,對于考評報告的編制主體和多部門之間的配合關系要界定清楚,避免由于責任不清造成的質量下降。

(2)考評報告要與預算報告和決策報告緊密相關,與經營管理和決策管理密切配合,不能脫離經營和決策去開展考評工作??荚u報告的編制要以科學合理的評價生產經營和決策行為為目標,以預算計劃、可行研究報告、決策支持報告為基礎,采取對比分析、匯總分析、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取考評數據,為考評工作提供依據。

(3)考評報告的編制要以企業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和核心驅動力。報告編制要充分考慮企業提高效益的根本目的,在報告的信息篩選、信息披露方式、報告編制周期等方面考慮考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成本效益性,避免造成負面影響。

四、管理會計報告體系在A公司的應用分析

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研究必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現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適用性。A公司以物流基礎設施運營為主要業務,企業處于初創期,主業尚未形成規模,物流相關產業定位仍有待明晰。然而近年來物流行業蓬勃發展,大批管理創新型企業不斷涌現,企業從外部高度競爭轉入內部管理競爭,企業紛紛采取管理會計等管控手段,加強內部挖潛。A公司采用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包括預算報告、決策控制報告、考評報告三個方面,但是A公司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系統性較差,報告之間的相互脫節明顯,報告的質量和實用性較差。針對A公司管理會計報告體系所暴露的問題,結合本文提出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構建方法,對系統做出以下改進措施。

第一,強化考評報告的作用。首先建立投資后評價報告制度,對投資項目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對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執行情況進行分析考核。其次,完善對全面預算的考核報告機制,落實預算執行情況的考核,提高生產經營的可控性。再次,對成本定額控制進行考核分析,建立獎懲機制,減少浪費,降低經營損耗。

第二,完善預算編報機制。優化預算編制流程,明確預算編制責任,加強對預算編制的調度,通過采取對標管理、預算橫向和縱向比對等方式,提高預算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建立預算分析和調整機制,加強對預算執行的控制力度,提高預算的有效性。

篇5

一、內部報告的內容

信息報告按照服務對象和目的的不同,分為外部報告和內部報告兩種形式。將企業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稱為外部報告;將企業對內提供的管理信息報告稱為內部報告。

內部報告是指:由企業內部編制,并在企業內部傳遞,為董事會、管理者和其他員工所使用,主要目的在于滿足他們控制戰略實施,實現戰略目標的信息報告,包括憑證、賬簿、報表、表格、圖形和文字說明等多種形式。該定義不涉及企業給股東、債權人、政府或其他外界的報告(這稱之為財務報告)。無論內部報告采用哪種形式列示,只要是對未來的決策有幫助,能為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滿足決策有用性的要求都可以被廣泛采用。

內部報告的目標之一在于控制,其編制期限應該在生產經營結果發生顯著變化,管理當局有效介入之前。但這段時間的長短,根據所計量的關鍵經濟活動而定,內部報告可以以定期和非定期的形式進行編制。當經營性業績指標發生顯著變化,如廢品率異常升高,或者發生了意外的重要事件時,應該立即提出緊急報告,這種報告實際上是實時編制的。與事件發生的時間基本同步,以引起管理者的關注和及時介入。對于重要和多變的事項,可以按照日為單位進行編制,對于責任中心的評價,可以以定期的形式,如月、季度等編制。對于越接近基層的責任單位,其報告頻率越應該頻繁,其目的在于使上級能夠及時發現問題。

二、內部報告體系的內容

內部報告體系是管理控制體系中的一個子體系,它是以內部報告為載體進行信息反饋的過程,以便企業進行溝通、控制、決策以及業績評價。內部報告體系建立的理論基礎應是內部利益相關者的相關決策信息需求。在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的經營決策可從資本經營決策、資產經營決策、商品經營決策和生產經營決策四個層次進行,相應形成四種經營責任中心。

依據經營活動的分類和經營責任中心的設置,企業內部報告體系應當包括:生產經營報告;商品經營報告;資產經營報告;資本經營報告。每一級報告都是對下級報告和本級責任履行情況的匯總。內部報告編制的流程是從生產經營報告開始的,逐級向上報告和匯總的過程。

1.生產經營報告

生產經營報告是指:生產經營中心就生產任務完成情況向商品經營中心提交的報告,包括反映生產成本總體狀況的生產成本表及對表中一些具體項目做說明的附表和附注。附表通常包括單位產品成本明細表、材料成本明細表、人工成本明細表、制造費用明細表、廢品損失明細表、產值成本率計算表、技術經濟指標對成本影響計算表等。附注通常要說明成本計算制度、主要的成本計算方法、制造費用的分攤方法以及對產品成本產生重大影響的主要因素等問題。

2.商品經營報告

商品經營報告是指:商品經營中心就商品經營利潤目標完成情況向資產經營中心提交的報告,包括反映商品經營總體狀況的商品經營利潤表及對表中的一些具體項目做說明的附表和附注。附表通常包括產品銷售收入明細表、產品銷售成本匯總表、材料采購明細表、銷售費用明細表、營業稅金及附加明細表和營業利潤率計算表等。附注通常要說明商品經營中心的組織結構、生產和供銷概況、銷售費用的主要類別及其在各類產品間分攤的方法,以及影響商品經營利潤率的主要因素等問題。

3.資產經營報告

資產經營報告是指:資產經營中心就資產經營情況向資本經營中心提交的報告,包括資產經營利潤表、經營性資產及流動負債表,對兩表中的一些具體項目做說明的附表和附注。附表通常包括應收賬款明細表、存貨明細表、應付賬款明細表、固定資產明細表、購置和處置固定資產明細表、無形資產明細表、經營性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等。附注通常要說明資產經營中心的組織結構、總體資產狀況、購建和處置重要固定資產的情況、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的方法及沖銷原則等。

三、內部報告對管理會計的影響

1.有利于完善管理會計的理論體系

內部報告在建立時,受到目標的約束,不管企業整體的戰略目標還是各個責任中心的責任目標都是內部報告編制的一個起點。管理會計理論體系要想完善,其目標必須明確。通過編制內部報告,不難發現成本、費用、利潤以及現金流量是關鍵性的指標,雖然在不同階段內部報告所行使的職責不同。幾乎每一個階段都沒有脫離這些指標的計算分析,可以把這些關鍵性指標設置為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基本要素。由于內部報告在編制過程中,會采用不同的方法,方法也是管理會計內容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管理會計的理論體系至少應該包括六個內容,即管理會計的目標、管理會計的假設、管理會計的對象、管理會計的基本要素、管理會計的原則以及管理會計的研究方法。

2.有利于明確管理會計的目標

管理會計的目標應該是管理會計活動應該達到的目標,管理會計是適應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為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需要而產生并發展起來。其最終目標應該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目前也呈現不同的觀點。1966年,美國會計學會在《基本會計理論》中指出:管理會計的目標是為管理者服務,幫助管理者制定合理的經濟目標,并為實現目標進行合理決策。美國會計學會管理會計委員會又將管理會計的目標分為基本目標和輔助目標。其中基本目標是向管理人員提供內部經營管理信息,協助管理人員制定決策;輔助目標是協助履行計劃管理職能,協助履行控制職能,協助履行組織職能,協助下屬業務部門履行經營管理職能。

綜合以上觀點,內部報告是在呈現與計劃、控制、評價企業經營活動相關的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這些信息都有利于各級管理者加強對經營過程的控制,實現最優經營。管理會計應該實現以下兩個目標:參與經營管理,為管理和決策提供信息。

四、內部報告和管理會計的相互作用

管理會計作為側重于為企業內部服務的會計,不論如何千變萬化,都是會計系統下的一個子系統。從本質上說,它都應該遵循會計核算的一般程序,即滿足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的要求。內部報告主要是通過綜合運用各種會計數據,包括財務會計提供的數據和管理會計本身收集的數據,結合統計資料,進行分析、計算,從而為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各種經濟預測前景、戰略經營決策、制定計劃預算,從而考核內部經營業績,提供對經濟活動進行日??刂扑枰男畔?。這些信息在許多方面可以不受社會公眾指導性會計原則的制約,結構比較松散,領域比較寬闊,方式方法比較靈活多樣。從會計的本質屬性上來說,管理會計既然稱之為會計,內部報告自然成為它的必要環節之一。

內部報告提倡的“相關信息適時地提供給相關人”的觀點也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其獨特的戰略地位。圍繞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預測決策會計、規劃控制會計和責任會計,結合中國企業的實際需求,構建了一套基于管理會計的內部報告體系,具體包括預測決策內部報告、規劃控制內部報告、成本中心內部報告、利潤中心內部報告以及投資中心內部報告。

圍繞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聯系各個階段的具體目標,進行信息的搜集與整理,而后選擇具體的分析方法,建立可行性分析模型。在整個過程中,對照結果進行適時監控,隨時調整偏離預定目標的事項,最終完成企業的戰略目標,并以報告的形式把信息詳細具體地揭示出來,即編制基于管理會計的內部告體系。

篇6

>> 管理會計報告體系構建研究 現代管理會計報告體系構建分析 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相關問題研究 論構建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必要性及相關建議 關于企業管理會計報告體系構建及其應用的分析 構建醫療機構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的建議 基于價值鏈的制造企業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研究 基于建筑企業集團的管理會計報告體系研究 芻議管理會計報告體系及特征 基于管理會計的內部控制體系構建 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報告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方法研究 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報告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 管理會計報告概念界定及其框架構建 高校財力資源增值管理會計報告研究 淺談如何加強企業管理會計報告 管理會計報告信息呈報格式影響研究 管理會計報告在價值鏈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基于內部控制的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研究 醫院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 構建企業環境會計報告體系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4-07-31.

[2] 財政部會計司.關于印發《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的通知[EB/OL].財政部官方網站:,2016-06-22.

[3] 張先治,晏超.基于會計本質的管理會計定位與變革[J].財務與會計,2015(2):9-11.

[4] 王玉紅.內部報告體系研究:視角與框架[J].財經問題研究,2010(2):96-101.

[5] 古繼洪,戴國華.管理會計報告在央企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務與會計,2015(13):9-11.

[6] 張先治,顧水彬.西方管理控制學派梳理與觀點述評[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2(1):70-89.

[7] 張先治.內部管理控制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44-89.

篇7

「關鍵詞管理會計;戰略管理會計;局限性;必然性

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科學技術快速進步,國際競爭日益激烈,顧客需求不斷變化,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企業運營環境的巨大變化和戰略管理理論與實踐的蓬勃發展為我們重新審視管理會計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傳統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的脫節問題驅使我們加強對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上的研究,建立符合管理會計發展規律的理論方法體系,以便很好的 指導實踐。戰略管理會計是“為企業戰略管理服務”[1]的會計。它不是管理會計的一個分支,而是傳統管理會計在新的市場環境和企業管理環境下的發展。它從戰略高度,圍繞本企業顧客和競爭對手組成的“戰略三角”[2],既提供顧客和競爭對手具有戰略相關性的外向型信息,也對本企業的內部信息進行戰略審視,幫助企業的領導者知己知彼,進行高屋建瓴式的戰略思考,體現了現代管理會計新的發展方向。從管理會計時展到戰略管理會計時代,既有理論和規律上的“應然”,更有企業現實運營中的“實然”。

一、戰略管理會計的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

對戰略管理會計概念的界定,國內外學者的認識尚不統一,然而都反映出戰略管理會計的一些基本特征,即重視外部環境和市場、注重整體等。筆者認為,戰略管理會計是指為企業戰略管理服務的會計信息系統,即服務于戰略比較、選擇和戰略決策的一種新型會計,它是管理會計向戰略管理領域的延伸和滲透。具體說,它是指會計人員運用專門的方法為企業提供自身和外部市場以及競爭者的信息,通過分析、比較和選擇,幫助企業管理層制定、實施戰略計劃以取得競爭優勢的手段。戰略管理會計的形成和發展不是對傳統管理會計的否定和取代,而是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而對傳統會計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戰略管理會計的宗旨立足于企業的長遠目標,以企業的全局為對象,將視角更多的投向影響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與傳統管理會計相比,戰略管理會計有以下一些特征:

1、戰略管理會計提供更多的非財務信息

戰略管理會計克服了傳統管理會計的缺點,大量提供諸如質量、需求量、市場占有份額等非財務信息,這為企業洞察先機、改善經營和競爭能力、保持和發展長期的競爭優勢創造有利條件。這樣既能適應企業戰略管理和決策的需要,也改變了傳統會計比較單一的計量手段模式,因此,有人提出“戰略管理會計已不是會計”[3]的觀點。

2、運用新的業績評價方法

傳統管理會計績效評價指標只重“結果”而不重“過程”,其業績評價指標一般采用投資報酬率指標,忽視了相對競爭指標在業績評價中的作用。戰略性績效評價是指將評價指標與企業所實施的戰略相結合,根據不同的戰略采取不同的評價指標。而且戰略管理會計的業績評價貫穿于戰略管理應用過程的每一步中,強調業績評價必須滿足管理者的信息需求。

3、戰略管理會計運用的方法更靈活多樣

戰略管理會計不僅聯系競爭對手進行“相對成本動態分析”、“顧客盈利性動態分析”和“產品盈利性動態分析”,而且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如產品生命周期法、經驗曲線、產品組合矩陣以及價值鏈分析方法等。

二、戰略管理會計興起的必然性

時代的變革導致企業經營環境變化,經營環境的變化推動管理科學的發展。順應這一發展趨勢,戰略管理應運而生。戰略管理一經產生,即以強調外部環境對企業管理的影響、重視內外協調和面向未來等為特點而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4].企業管理觀念和管理技術上的變化,對傳統的管理會計產生巨大沖擊。以戰略管理思想為指導,對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加以完善和改進,將其推進到“戰略管理會計”的新階段,是邏輯和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1、基于理論角度的戰略管理會計產生的邏輯必然性

(1)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的發展和管理決策理論與技術密不可分,把戰略因素引入管理會計分析體系,發展戰略管理會計是現行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的一個非常值得同時又是非常自然和符合邏輯的擴展。20世紀40年代盛行的成本會計未能把20世紀50年代已經開始流行的決策分析框架納入其體系中,因而缺乏決策相關性。這導致管理會計取代成本會計成為一種新的決策框架。戰略管理這一新的決策分析范例的蓬勃發展,使人們開始重新審視現行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并普遍認為其缺乏戰略性。傳統的管理會計不能提供諸如企業所處的相對競爭地位的信息,提供有利于企業競爭戰略調整的會計資料,達到預警目的。事實上,“傳統的管理會計只從短期的觀點出發,依據投資報酬率和其他財務數據進行管理”[5].因此,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開始將戰略的因素引入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中,從而將其逐步推向戰略管理會計的新階段。管理理論中出現的戰略管理理論、全面質量管理、柔性管理思想,經濟學中的委托理論,行為學派的行為理論和權變理論等,特別是管理會計方法的發展為戰略管理會計的產生提供了可能。

(2)“信息技術的進步為戰略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條件”[2].戰略管理會計提供的戰略管理信息是多維的。從時間區間上講,它跨越歷史、現在和未來;就會計主體而論,它涉及會計主體及其競爭對手的內外部會計信息;依會計信息的形式來分,它提供的既有財務信息也有非財務信息。傳統管理會計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企業內部管理與運作,在成本控制方面主要是采取降低成本措施來實現成本控制的目的,力求在工作現場不浪費資源、節能降耗、防止事故,以招標方式采購設備和原料,這些都屬于降低成本的初級形態。在預測與決策內容上,傳統管理會計把模型應用和結果計算放在首位,忽視模型應用的前提分析和取數過程,以致影響了支持預測、決策信息的準確性。在業績報告內容方面,傳統會計所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財務信息,忽略了非財務信息對企業的影響。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管理會計有可能以較低的成本及時提供戰略管理所需要的上述信息。另外,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的信息技術將會越來越多的用于解決管理會計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管理會計人員就可以將更多的精力用于解決戰略水平上的問題。從這種意義上講,信息技術把管理會計推向了戰略管理會計新階段。

(3)研究戰略管理會計也是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目前管理會計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紹引進國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國家管理會計的研究與發展具有高度發達的經濟背景,我國管理會計的研究與發展應當立足于自身的經濟條件,建立在自身的經濟、社會環境的基礎之上。管理會計的一些方法是在實踐中得來的,是經驗的總結,而有的方法、概念和模式是借鑒經濟學和統計學得來的,如回歸分析、邊際成本、經濟批量、經濟成本等。引入這些方法是管理會計的進步,但實際運用這些方法有一定的難度。在管理會計中導入戰略管理的思想,實現管理會計功能上的擴張,是管理會計發展的必然結果。事實上,企業中的各項決策和計劃以及為實現其戰略目標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不僅與現代管理會計所確定的控制內容與目標密切相關,而且它們的實現也都離不開管理會計功能作用的發揮。再者,現代管理會計的重要歷史使命也在于服從企業戰略經營和戰略管理的需要,其工作重點也應放在配合企業的戰略管理措施的實行方面。

2、基于企業經營環境角度的戰略管理會計的現實必然性

(1)企業的內外部環境是管理會計進行活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企業環境復雜多變需要戰略管理會計。會計是環境的產物,環境決定了戰略會計的形成和發展。會計是在其各種環境下孕育成長起來的,當會計環境變化時,會計必然作出相應變革。“不同發展階段的會計有著不同的客觀條件,如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還包括會計內在本身的條件,即會計理論水平和會計人員素質”[6].這些因素中,經濟環境對會計模式起著主導的作用。從單式簿記到復式簿記,從自由放任的會計核算到會計準則的出現,從各國會計自成一體到會計國際化的趨勢,都無不體現了經濟發展和企業管理的要求。當戰略管理深入企業管理之后,借鑒戰略管理的思想,提出戰略管理會計這一范疇進行研究無疑是非常必要的。它將有利于進一步深入考察企業環境對管理會計的影響和作用,從而使管理會計的眼界更加寬廣,以至于適應企業戰略管理的要求。

(2)研究戰略管理會計也是我國企業管理的需要。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及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使得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的經營管理環境也由封閉走向開放,由死板走向靈活,企業的戰略管理日益重要,而戰略管理需要信息系統的支持,現行的管理會計是不能實現這一目標的。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使人們認識到傳統管理會計不能適應制造和競爭環境的變化,如不能考慮新環境中成本形態的變化,在實務中“從屬于”財務會計,扭曲了產品和勞務的真實成本;不能反映質量、可靠性、生產的彈性、顧客的滿意程度等一系列與企業戰略目標密切相關的指標;缺少重視外部環境的戰略觀念,不能提供成本、價格、業務量、市場份額、現金流量等方面相對水平和變化趨勢的會計信息。而戰略管理會計則可以彌補傳統管理會計的缺陷,可以為企業從戰略的角度審視企業的組織機構設置、市場營銷、資源配置。從整體上全方位的迎接管理會計面臨的挑戰。

三、構建戰略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思考

戰略管理會計在國外是個新興研究領域,其完整的理論與方法體系尚未建立,國內研究亦剛剛起步。筆者認為,從戰略管理會計的發展過程和特點看,戰略管理會計體系是圍繞戰略管理展開的,應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

1、企業外部環境分析

環境對于企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企業發展提供機遇,另一方面又制約企業的經營活動,甚至可能會帶來風險。企業必須充分適應環境變化。在高新技術迅速發展、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情況下,企業對環境變化的敏感程度和反應能力以及對環境變化的適應程度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企業的發展前景。與企業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相關的會計信息,不僅包括企業內部信息,而且應該包括與外部環境相關的信息。戰略管理會計對與企業外部環境因素相關的信息進行搜集、整理的目的在于使企業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修改原有發展戰略,制定新的發展戰略,使企業戰略能夠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之上。如戰略管理會計通過分析、判斷經濟周期的變化情況來確定最近的投資,又如技術進步既可以創造新市場,產生大量新型的和改進型的產品,也使得現有的產品與服務過時。不論屬于哪一種情況,技術環境因素的變化會改變企業在產業中的相對地位及其競爭優勢。因此,戰略管理會計必須根據企業特點及其所在的行業特點,關注宏觀環境的變化,研究與判斷宏觀環境變化可能帶來的機會與威脅,提供相關信息,并對可供采取的管理措施提出建議,使企業戰略建立在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分析的基礎之上。

2、企業價值鏈分析

企業產品的生產過程是價值的形成過程,同時也是費用發生過程和產品成本形成過程。企業將產品移交給顧客時,也就是將產品的價值轉移給顧客。價值是一次移交的,但產品的價值卻是在企業內部逐步形成、逐漸累積的?!捌髽I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進行構成了相互聯系的生產活動鏈,生產經營活動鏈也就是企業的價值鏈”[7].企業的價值活動可以分為兩大類: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基本活動涉及物質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中的各種活動?;净顒涌梢詣澐譃閮炔亢笄?、生產作業、外部后勤、市場銷售、服務。內部后勤是與接受、存儲和分配相關聯的各種活動,生產作業是與將投入轉化為最終產品相關的各種活動,外部后勤是與存儲和將產品發送給買方有關的各種活動,市場銷售是與提供一種顧客購買產品的方式和引導他們進行購買有關的各種活動,服務是與提供服務以增加或保持產品價值有關的各種活動。價值活動是構筑競爭優勢的基石,對價值鏈的分析不僅要分析構成價值鏈的單個價值活動,而且,重要的是,要從價值活動的相互關系中分析各項活動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價值鏈分析的任務就是要確定企業的價值鏈,明確各價值活動之間的聯系,提高企業創造價值的效率,增加企業降低成本的可能性,為企業取得成本優勢和競爭優勢提供條件。

3、企業成本動因分析

成本動因即是引起成本發生變化的原因,多個成本動因結合起來決定一項既定活動的成本,一項價值活動的相對成本地位取決于它相對于重要成本動因的地位。對成本動因的細致劃分難以窮盡,但從戰略高度看,影響成本發生深刻變化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意義的、更具有戰略意義的成本動因,如規模經濟、生產能力利用模式、價值活動之間的聯系及其相互關系、時機選擇、企業政策、地理位置等,這些成本動因對企業的成本發生持久的影響。企業特點不同,具有戰略意義的成本動因也會有所不同。這些成本動因或多或少能夠置于企業的控制之下。識別每種價值活動的成本動因能夠明確相對成本地位形成和變化的原因,為改善價值活動和強化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途徑。由于企業的特點、條件不同,在進行成本動因分析時,除了要認識一般的成本動因外,還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分析對企業影響重大的成本動因。

4、企業業績綜合評價

從戰略角度看,企業競爭能力受到外部環境、內部條件和競爭態勢的強烈影響。競爭使企業經營的不穩定因素越來越多,市場增長、顧客需求、產品生命周期、技術更新等的變化速度大大提高,如何以最直接、最簡便的方式滿足顧客需求,如何構造企業組織體系以便能夠對環境變化作出靈敏反應,如何在激烈競爭中獲得優勢是管理當局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傳統的業績財務計量方法受到挑戰,需要在業績的財務計量基礎上,對業績進行綜合評價,以便從更高層次上對企業的業績進行更為全面的評價。業績的綜合評價包括業績的財務計量和非財務計量兩個方面?!皹I績的財務計量在傳統上占主導地位”[8].然而,當競爭環境越來越需要經理們重視和進行經營決策時,像市場占有率、革新、顧客滿意、服務質量、業務流程、產品質量、市場戰略、人力資源等非財務計量指標便被更多地用于衡量企業的業績,在企業業績計量方面起著更大的作用。業績的非財務指標必須結合公司的行業特點、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加以確定。不同行業的企業和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其目標、使命和戰略各不相同,其業績衡量指標也不盡相同。

「參考文獻

[1]余緒纓 管理會計[m] 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9:112

[2]余海宗 戰略管理會計述論[j] 成都大學學報(自科版),2001,(2)

[3] shankandv govindarajan strategiccostmanagement[m] thefreepress,1993:76

[4]王德中 企業戰略管理[m]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52

[5]孫茂竹 管理會計學[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3

[6]中國會計學會 管理會計與應用專題(1999)[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40

篇8

關鍵詞:管理會計;中國特殊國情;中國特色管理會計體系

一、管理會計的形成與發展

管理會計是應用現代會計方法對財務會計資料以及有關統計、業務資料進行加工、改制、計算和分析,為企業內部管理提供事前預測、決策、計劃以及事中控制、事后評價所需信息的一門學科。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發展,管理思想科學化與完善化,管理會計大致經歷如下三個階段:

(一)“成本會計”階段

這一階段始于20世紀初,到二戰后期,社會物資匱乏,賣方市場居主導地位,企業之間競爭不激烈,“成本會計”依附于財務會計系統進行成本記錄??茖W管理理論賦予“成本會計”一個新職能,即成本管理與控制。標準成本系統將事前計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結合在一起,成為管理會計的雛形。

(二)“決策性”管理會計階段

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到20世紀90年代,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會計形成。前一階段,賣方市場使管理重心在生產上,二戰結束后,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企業規模迅速膨脹,“滯漲”階段加劇企業競爭。多變的市場環境要求將管理重心轉向決策,保持競爭優勢?,F代管理科學的發展,“成本會計”的職責由提供相關成本信息向參與管理決策擴展。由此,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技術方法逐漸成熟。

此時,科學管理決策模式主要是追求最優結果,管理會計也是將相關方案資料量化,確定有關變量的最優數量關系,以進行決策選擇。

(三)管理會計的新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后,知識經濟時代下,知識逐步取代資本成為經濟發展動力。知識來源于思維,由物本管理變為人本管理,要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創造性,實現思想上的推陳出新。

由此,管理會計決策目標由“最優準則”變為“滿意準則”,考慮人文因素,會計人員應以定量分析為基礎,運用學識、經驗,綜合他人意見,深入綜合分析與評價模型結果。

二、西方管理會計體系

作為一門科學,首先要有基礎理論;而作為一門應用科學,還要有具體方法和內容。從基本理論出發形成基本方法,并在基本內容中運用。因此,管理會計體系包括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內容三大部分。

(一)基礎理論

國內外相關學者對管理會計基礎理論的研究主要是圍繞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系進行,由此總結出管理會計基礎理論應該包括:

1、對象。關于管理會計對象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主要觀點有現金流量說、價值差量說、資金總運動說、經濟活動說。

2、職能。管理會計基本職能是提供信息、參與決策。從對象出發,具體職能是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考核。

3、目標。因服務于企業經營管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是其最終目標。但作為決策系統重要組成部分,則更側重于向內部提供信息服務。

4、假設。實踐上升到理論要有一定前提條件來界定工作范圍,統一操作方法、程序。目前,基本假設主要有:理、合理預期與充分占有信息。從職能與目標出發,這三者是做出正確決策的關鍵。

5、原則。為提供有利于決策的信息,基本要求與工作規范必不可少。主要包括:最優化、效益性、決策有用性、及時性、重要性、靈活性等原則。

(二)基本方法

從管理會計目前應用來看,基本方法主要有:

1、成本性態分析與變動成本法。依據成本性態,產品成本進一步劃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因變動成本可控,這種劃分更有利于成本控制與業績評價。

2、本-量-利分析法。建立在成本性態分析基礎上,運用數學模型反映一定時期成本、業務量和利潤間關系,以此找到收入與成本平衡點,是盈利預測與目標管理的重要手段。

3、標準成本與差異分析法。在生產過程中以標準成本為參照,定期對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進行比較,分析差異原因,對異常重大差異及時糾正。

4、作業管理法。20世紀70、80年代,高新技術逐步成為生產的支撐,控制輔助費用也是競爭優勢所在。把生產過程細分為一個個連續作業,根據“作業耗費資源、產品耗費作業”的因果關系精確分配歸結成本。

(三)基本內容

結合科學經營活動順序,從基礎理論出發,運用不同技術方法形成了管理會計兩大組成部分:在規劃與決策會計下,預測分析主要對利潤、銷售、成本、資金進行量化預測,決策分析則是指短期經營決策、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等;控制與業績評價會計包括預算控制與責任會計。

20世紀70年代以后,戰略管理會計逐步形成。第三次技術革命使內向型管理會計不能適應時代需要。管理會計開始引入對外部環境的分析,包括顧客、競爭對手、資源來源等方面,發現機會和威脅,為制定長遠發展戰略提供服務。

三、構建中國特色管理會計體系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不斷推進,要保證中國經濟在激烈競爭中獲得長足發展動力,建立中國特色管理會計體系勢在必行。

(一)借鑒已經形成的管理會計體系

已經形成的管理會計體系中有很多值得我國借鑒。在基本方法中,成本性態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和差異分析法應用于我國傳統產業中的成本分析與控制效果顯著。高新技術在我國的應用程度不斷提高,作業成本法也應該逐步開展。

(二)立足中國國情,調整現有管理會計體系構成

中國有著特殊的政治經濟體制、社會發展階段與文化傳統,對現有體系進行調整,尤其是在基礎理論與基本內容方面進行調整,形成中國特色管理會計體系才能更好的發揮優勢。

首先,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不同于西方以兩權分離為基礎的私有制,因而管理會計目標不能僅是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更應該注重提高社會價值,避免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在職能上,在微觀企業管理要將分析、預測、決策、計劃、控制、考核作用貫穿經營全過程;在宏觀國家管理上還應該服務于整個社會優化資源配置,支撐宏觀經濟管理決策。

其次,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總體水平不高,勞動密集型產業依然占據很大比重。因此成本預測與控制應該作為基本內容的重點,在基本方法中也應進一步探索如何更好的計算成本。但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對外開放程度都在不斷提高,成本優勢不足以支撐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因此,戰略管理會計也應推進。

再次,中國傳統文化受孔孟之道影響頗深,中庸平和的思想也體現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以嚴格量化的財務指標作為業績評價依據容易引起員工反感情緒,因此應當從多方面考察員工工作,并將考核與激勵相聯系。

但是,中庸思想可能會導致企業管理者缺乏足夠的競爭意識與風險意識,而預測與考核評價恰恰需要這兩種意識。因此,還要加強對管理者競爭與風險意識培養,保證管理會計順利推行。

最后,管理會計要求會計人員有很強的專業技術能力,同時還要對企業所處行業特性及環境有足夠認識。這也是我國推行管理會計的一個重要障礙,因此要加強教育工作,培養出高素質管理會計人才作為中國特色管理會計體系構建與實施的重要保障。(作者單位:吉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建設工作

以落實和完善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為目標,以調整和優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結構為主題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出臺,給新時期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的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立下了新的目標,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政策支持。管理會計是一種以成本會計為基礎,按照成本性態的不同,進行成本劃分與成本核算的管理形式。管理會計強調人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地位,是一種以人為中心開展的柔性會計管理活動。管理會計中蘊含的人本主義思潮,與當下堅持“以人為本”共圓“中國夢”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展開對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構建的分析與探討,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構建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必要性

管理會計是一個舶來概念,它最早出現在20世紀初的美國,它是一個隨著市場經濟的健全完善而不斷發展勃興的新型會計模式。改革開放以來,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趨勢迅猛,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勢態。當前我國較多的現代化企業都進行了管理會計模式的優化,但是管理會計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使用情況還是略顯不足,存在國有資源使用無序,行政管理工作混亂的不良局面,極大的阻礙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職能的有效發揮。

(一)以健康高效為目的促進行政事業單位體制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以構建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逐漸步入正軌。在當下國民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為了讓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維持又好又快的穩健發展狀態,我國加大了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的深化改革工作,而行政事業單位因為與國家政治經濟建設的天然性聯系,成為了我國深化改革的前沿陣地。當前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一直采用的是集權式行政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管理方式較為呆板,各單位部門的管理靈活度和積極性沒有得到有效的調動,也阻礙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進程。而管理會計的出現,可以給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注入新的動力,極大的提高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能效性,讓健康高效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機制能夠得以建成。改變單一財務管理會計成本核算的不足,讓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得到加強,促進國家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以管理有序為方式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

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中有一個普遍存在的不良現象,就是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與管理工作之間的關聯度不夠、緊密性不足,以完全成本核算為基礎的財務會計管理方式無法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健康發展提供科學有效的財務數據支持。雖然開展企業會計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給企業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但是因為財務會計工作和管理會計工作在管理目標上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所以兩者對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發展起到的作用和影響也有所區別。管理會計是一種更加強調個性化的會計工作,“對內報告會計”是其特征優勢,它是一種為單位內部各個層級財務委托人服務的會計管理模式,它更加強調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精細化服務與人性化管理,倡導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工作的計劃性和連續性。

(三)以規避風險為追求降低行政事業單位運行成本

當前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對于國有資產的管控力度都相對不足,盲目性和重復性的資產購置現象頻發,資產使用階段的審批制度和監管機制的建設工作滯后,這都造成了大量國有資產的無形流失,加重了我國財政部門的壓力。管理會計在行政事業單位日常運營活動中的運用,既可以幫助行政事業單位規避財務管理工作中資產流失的潛在風險,又可以幫助行政事業單位提高內部控制能力,降低單位內部的運行成本。讓行政事業單位能更好的為國家經濟的發展,社會公共事業的進步提供優質的服務。首先,管理會計可以讓行政事業單位獲取更為科學、合理的財務運行信息,讓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更好的適應國家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其次,管理會計可以促使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與管理工作有機結合,建立起健全完善的信息共享機制,打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各個部門之間財務工作的互通性,讓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工作得到整體的強化。

二、構建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方法

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目標是為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決策和財務管理提供科學準確的財務數據支持,讓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業務活動與單位的管理會計工作有機結合,讓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預算、管理決策、項目責任、業績評估等各個內部控制工作的環節能夠有序開展,讓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工作發揮出“健全高效”、“以人為本”的時代標志。

(一)發揮預算管理的基礎性作用

當前較多行政事業單位采用的是以預算管理為主要方式的財務會計模式,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管理會計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也要積極的吸收財務會計立足于成本把控的管理優勢,借助財務會計中預算管理的基礎性作用,來順勢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能力,從而使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在以往“收支兩條線”的預算資金成本核算體系的基礎上,行政事業單位要積極的開展全面預算會計的編制工作,把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職能與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往來活動緊密結合,提高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其次,在預算編制的執行方面,行政事業單位要采取歸口管理和分權管理相結合的方式來落實對預算編制執行工作的管控,明確各單位的經管權貴,讓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工作運行有序。

(二)加強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建設

隨著國家財務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出臺與執行,以會計信息系統數據為支撐、以提升企事業管理成效為目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建設工作也拉開了帷幕。按照《指導意見》的要求,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信息需要具有較強的實效性,能夠及時的依照企業發展的實際給予單位管理層以決策參考。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信息還需要具備較好的集中度,能夠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進行一個有效的整合和樹立,為財務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共享提供數據支持。首先,行政事業單位要依據自身發展的現狀和組織部門的框架,搭建起與行政事業單位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會計信息模型,把管理會計信息體系化建設納入到單位的重點發展工程上來。其次,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信息體系要切實的與單位經濟活動情況中體現出的財務數據相結合,讓管理信息在單位的全面預算、資金管理、成本控制、績效評估等過程中發揮指導性的作用,有效支撐管理會計應用的時代要求。

(三)建設專業管理會計人才隊伍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工作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隊伍的培養。只有加強專業管理會計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才能讓更多優秀的管理會計人員為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發展獻計獻策,才能讓更多專業管理會計人才投入到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保障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體系構建工作的順利施行。首先,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強對優秀管理會計人才的引進工作,通過采取政策優惠的方式,如高額工資、住房補貼等,讓更多的有志青年投入到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會計工作中。其次,行政事業單位還要加強對本單位在職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和優化,通過定期組織培訓和考核的方式,提高在職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力,保障管理會計體系能效性的發揮。

篇10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

政府的公共性質決定了其預算過程應該有多重社會成員的參與,我國預算的委托關系非常復雜,委托的關系異常的冗長,從而使得信息不對稱和權責不明的情況長期存在。當前管理會計在企業的發展非???,但是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卻仍然難覓蹤跡,因此無論從理論角度還是從實踐角度如何建立起現代的管理會計制度都是需要深刻探討的議題。

一、在行政事業單位建立管理會計制度的意義

(一)實現受托責任監督

政府公共受托責任來源于現代的民主社會理論,在現代民主理論中,政府是人,承擔的是民眾賦予的公共權力,也就是所說的受托責任。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這種受托責任的履行過程中長期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和權責的不對稱,這就導致人的責任履行情況不能被很好的了解,不能被受托人切實的評價。而管理會計可以從信息上滿足受托者的了解和監督需求,從而實現以政府為代表的公共部門的受托責任的實現。

(二)提升管理效率,促進機構改革

從改革之初到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市場帶來的變化已經迫使我國的政府管理機構在機構和體制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還在不斷的加強。但是目前無論以政府為代表的公共部門無論發生多大的機構和制度調整,其內在的運行邏輯卻仍然沒有發生改變。一直以來都缺乏有效的可以量化的信息來為政府的行政決策和管理提供支持,因此如果在公共部門中建立有效的管理會計制度,將為管理效率的提升和機構的改革提供支持。

(三)強化控制,改善管理水平

從2012年開始,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過程就已經開始,先后頒布了故多項內部控制規范。從理論角度分析,內部控制制度的規范需要管理會計的支持,管理會計的實施可以為內部控制提供更加準確的,有來源的數據信息支持;另一方面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可以將內部控制的信息進行有效反饋,對于科學執行預算進行規范。

二、管理會計和預算會計

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使用的會計形式都是預算會計,預算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多是組織和部門內的資金活動和收支情況,預算會計的管理過程都是對已經發生的過去的經濟內容進行管控。預算會計的邏輯是收付實現制,以會計報表的形式來對管理內容進行反應。相比較之下,管理會計的功能則更加的豐富,可以全面的從部門的資金、人力、物力等方面進行科學反應和提供決策支持。在公共部門實現傳統預算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融合和滲透將必然是未來內部控制的主要方法。

三、如何建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制度

(一)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構建的思路

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的構建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對管理過程進行全面考慮,可以在借鑒現有的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基礎并進行適度的改進。在行政事業單位內建立起以預算管理為基礎的,資金控制為保證的預算控制體系,并結合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重構,將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控制與內部控制有機結合。在以后的內部控制和預算控制的基礎上,進行管理會計制度設計??梢园凑找韵碌脑O計思路進行:將預算管理與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過程中去,同時將內部控制結合到預算控制中去,這個管理過程所產生的信息和數據就是管理會計信息系統進行呈現和反饋的內容。這些信息可以為公共部門履職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評判提供事實和數據支持。

(二)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構建的內容

1.有效預測的系統或手段

有效的預測是管理會計系統運行的基礎,公共部門可以根據過去的運行經驗和市場經濟水平,結合組織或部門可能發生的事件或業務對未來需求進行科學的判斷和預測,從而為預算編制提供支持,目前常見的預算分析辦法主要是報告分析和定量分析,后者可以更準確的進行規范。

2.科學決策過程

管理會計系統構建的主要目標是為管理提供決策支持,主要是信息方面的支持。但是目前的實際狀況是公共部門的決策過程比企業的決策過程更加復雜,企業可以只考慮單一的績效目標,而企業需要在考慮經濟收益的同時兼顧社會效益。而追求不一樣的收益,就需要不一樣的分析方法,因此管理信息的數據也需要多元化。

3.全面預算

預算的編制是根據目標的要求來制定的,結合業務活動進行全面的預算管理是目前預算管理的要求。因此全面預算管理的核心在于與部門的業務過程結合,重點進行資金的管控,以資金為主要媒介,全面的監控預算的執行過程,從而可以為單位或者部門領導提供有效的決策支持。這個信息提供或者說反饋過程主要可以從經費支出和預算的項目等維度進行。

4.普通預算的控制和項目預算控制結合

公共部門的預算中基本支出的管控是最常見的控制內容,這方面的支出可以按照定額的辦法進行控制。但是對于項目預算的控制就需要專門的全過程控制和管理,從而為項目評價提供數據支持,并有效的控制預算。

5.業績有效評價

上文提到的控制過程并不是管理會計的目的,并不能從質的角度對管理過程進行改善,這里還需要對控制的內容進行評價,并對相對應的個體或者組織進行激勵,從而保障這種管理會計的有效實施。通過對部門的業務和資金預算控制進行有效的反應,可以更加直觀的得出績效信息。根據有效的績效信息,公共部門可以對針對組織和個人進行有效的激勵,從而推進制度的有效推進。

6.最終報告

公共部門內部的管理會計報告是最終反應管理過程的報告,主要包含了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反映的單位資金活動的各種報告和文件,這種內部報告的編撰可以不斷的進行創新,反應公共部門需要的績效提升點,并有針對性的在后續的管理過程中進行有效的反應和改進。

參考文獻:

[1]劉永澤,況玉書.行政單位內部報告體系研究―基于預算管理的角度.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3(3)

[2]羅輝.改善和提高公共部門績效的會計使命―關于建立公共部門管理會計的基本思考.會計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