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教學策略范文

時間:2023-11-06 17:53: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三生物教學策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三生物教學策略

篇1

關鍵詞:基礎;調整;篩選;共享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3-109-01

高三是高中生物學習的關鍵時期,也是鞏固基礎、優化思維、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高三生物總復習的效果的好與差,將直接影響到高考成績。為了使學生在高三生物總復習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順利度過這一重要的時期,為此在高三生物的教學過程中,特別要注重教學過程,常總結和反思,根據高三各個不同時期使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訓練方式。

一、及時研究高考信息,看準復習方向

1、研究高考生物試題。縱觀每年的高考生物試題,就能發現它們的一些共同特點,如試卷的結構、試題類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開學初我們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題方向及特點,從而理清復習思路,制定相應的復習計劃。

2、熟悉考試說明。考試說明是高考的依據,是生物復習的“總綱”,不僅要讀,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綱中變化的地方,以便明確高考的命題指導思想、考查內容、試題類型、深難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層次要求等。

3、合理利用其他資料。如各種專業雜志、名校試題、網絡信息等。但是,這些資料的使用必須合理,這樣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自身必須投入題海,然后篩選訓練題和資料,備課組內老師資源共享,進度統一,皆以廣泛收集信息為主要目的,以免干擾復習、浪費時間。

二、課本為主,練習為輔,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的材料應用。

1、教材和復習資料的關系。在生物總復習中的抓綱務本就是指復習以考試說明作指導,以教材為主體,通過復習,使中學生物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網絡化,并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拓寬和加深,而復習資料的作用則是為這種目的服務,決不能本末倒置,以復習資料代替教材。

2、重視基礎和教師拓展更加注重能力的培養。

(1)注重知識體系的重組,形成學科知識網絡

從往年的高考試題看,試題編制是從新情況、熱點向下入手,但考查內容仍是書中的基礎知識,即使是綜合考試題也是如此,因此,切不可忽視基礎知識的教學,要尊綱依本,研究考綱,認真完成本學科內的基本概況、原理的復習,并注重學科內知識的聯系,抓住教材知識的主線,加以梳理、歸類和整理,并通過一定的組合方式有機組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結構,建立知識網絡。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復習,更有助于學科內各知識點之間的遷移和綜合。這就是一輪復習的主要任務。

(2)摸索有關線索,加強學科內綜合

高中生物學研究的是生物的共性,是生命本質的特征。生物體的結構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物體與環境也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物體的各種生理都是協調統一的,可見,生物學科內的綜合是生物學科本身的特點。將相關的知識通過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合起來,形成生物學知識的結構和體系是高三生物教學的重要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有利于綜合能力的提高。

①章節內綜合。例如,“細胞”一章中組成原生質的化學成分按一定的方式有機組合,可以體現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狀。細胞內各種結構從功能上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物的新陳代謝”一章中的各種代謝的相關性,如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水分礦質元素的吸收和運輸、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高等多細胞動物體呼吸的過程等。“遺傳和變異”一章中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中的各種物質的相關性和各種結構的統一性。“生物與環境”一章中碳元素的循環、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關系、生態平衡等,各學生綜合起來。

②跨章節綜合。如性激素能促進性腺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形成,激素也是生物發育的重要調節物質。“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與“遺傳和變異”的綜合:遺傳與變異是通過生殖來體現的,營養生殖是通過有絲分裂產生體細胞的,子代的基因型與親代相同,故后代能保持親本的性狀,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發生了基因重組,產生了不同的基因型,子代出現了更大的變異。由于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導致了等位基因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上基因的自由組合,因此,減數分裂是遺傳基本規律的細胞學基礎。個體發育的遺傳基礎是核酸,DNA所攜帶的遺傳物質決定個體發育的方向和全過程,個體發育過程就是特定基因有序地活化和表達的過程。“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的綜合。

三、端正心態 培養素質

1、正確對待考試。對于高考,許多同學對考試成績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考試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時的每一次考試都是練兵的絕好機會,都能夠暴露學生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在后續復習中進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總結經驗教訓,以便學生在高考中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所以既不能因一時失誤或遇到困難而氣餒,也不能因成績進步而沾沾自喜。

2、合理安排學習的時間。學生要動靜結合,既要勤奮學習,也要學會放松、休息、鍛煉,只有勞逸結合、生活得有規律,才能輕松自如地渡過難關。

3、創設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從自己的基礎和實際出發,扎扎實實地復習;愉快地接納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進步,找出存在的問題及時彌補;自覺地控制自己,以明確的目標、良好的意志力調節自己,變壓力為動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

參考文獻:

[1] 張 金.2010.如何增強生物學課堂訓練的有效性[J].生物學教學.35(1):31-32.

[2] 賀占云,郭繼紅.2010.人教版生物學新教材高考復習的策略[J].35(2):17-19.

篇2

一、為何將反思性學習引入生物復習

生物復習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引導學生對以往學習的知識進行回憶、梳理,從而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讓學生對于生物有更新的認識,從而提高自己的生物素養及應試能力。而反思性學習就是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自主性,針對自己的情況進行有效復習。反思性學習的核心即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反思的主體是學生,反思的客體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包括生物學習中用到的探究策略、邏輯推理方法思路等。在生物復習中引入反思性學習有助于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對自己所學的知識與能力進行思考,逐漸由量變發展到質變,實現學生能力的質的飛躍。高三的復習階段是學生在參加最后檢驗之前的最后一次系統性的學習生物的機會,讓學生自主反思學習也是在教學生以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畢業后的學習與生活中也能從中受益。

二、如何將反思性學習應用于高三生物復習

反思性學習有四個特點:自主性、探究性、發展性以及創造性。要將反思性學習成功地引入高三生物復習課堂,需要教學者牢牢把握這四個特征并對學生進行引導。在這四個特征中,自主性是最根本的,因為反思的主體是學生,教學者無法代替學生進行反思,能否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也是反思性學習能否成功的關鍵。其次就是探究性,學習本就是一個探究的過程,復習便是重溫這個探究的過程,重新串聯散落在書本中的知識,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與薄弱知識點,而后探尋解決的方法,則復習效率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發展性與創造性是反思性學習的較高層次階段,發展與創造即是要求學生要學會發散性思考,能夠舉一反三,有清晰的思路,將學習的知識串聯成知識網絡。

以細胞分裂相關知識點的復習為例: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反思,在高一、高二的生物學習中學習了關于細胞分裂的哪些知識,能否看著書本目錄將主要知識點盡數敘述出來;其次,引導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思考,是否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細胞周期這一概念,其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為止的時間。在最初學習這個概念時,大多數學生對于它最深的理解可能也僅僅就是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哪些階段,而在反思性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有探究意識,深入思考,此概念的適用范圍是始終保持有絲分裂能力的諸如造血干細胞等細胞,而對于一些并不具有分裂能力的諸如人類神經細胞等,這個概念則不適用。而后,針對這個概念,教學者可以繼續進行引導,是否所有細胞的細胞周期皆相同?若不同,則影響其細胞周期長短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如此,則使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更深入理解了各個知識點,對于其思維能力的強化也大有裨益。

三、高三生物復習反思性學習的輔手段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讓學生在反思性學習中收獲良好的學習成效,教學者可以讓學生準備一本“反思集”,以集子的形式讓學生將自己在復習中遇到的問題與進行的反思記錄下來,時常翻閱,做到“思而時顧之”,并且對自己犯過的錯誤進行記錄,做到犯過的錯誤絕不再犯。每天要解決五個問題,如此堅持不懈地積累,一段時間后必然能有驚人的進步。高三階段的復習一般分成三個階段,復習時間是一年,占據了整個高中學習的三分之一時間,因此在復習的過程中不必急于求成,要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從最基礎的知識點開始積累反思,不僅能讓學生的應試能力有所提高,更能讓學生學會一種反思學習的方法,從而受益終生。

同時,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學者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等輔教學手段,以一種更加直觀有趣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梳理歸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在高中學習最后階段的壓力。多媒體課件可以將知識點以動畫、圖片等更為生動的方式表現出來,是教學者開展教學活動的較好的輔助手段。

篇3

【關鍵詞】 生物實驗;舉一反三 ;高效策略

一、“舉一反三”的重要性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高考實驗部分的考查更加注重學生能否運用恰當的方法驗證簡單的生物學事實,能否對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然而實驗題型往往是學生答題的一個瓶頸。雖然按照大綱要求的實驗,學生都走進實驗室體驗了,但課堂上往往缺少發散、拓展的機會。對實驗過程的理解、對實驗結果的歸納能力以及實驗設計能力距高考要求也還有一定差距。所以,在有限的時間里“舉一反三”,是課堂效率提高的核心問題,也是學生考試成功的關鍵。

二、達成“舉一反三”遇到的問題

1.學生問題

學生課前不預習,課堂上不動手,課后缺少交流。甚至,還有一部分學生會因為害怕“犯錯誤”心理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則不錯,學生沒有真正參與課堂。這是學生信心不足和興趣缺乏的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實驗課讓學生感到乏味和痛苦,更談不上能舉一反三,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指望學生在高考中靈活自如的應對實驗設計的題型也就等于了空想。

2.教師問題

首先,教師按部就班的講解實驗原理、目的,步驟,然后發才號施令讓學生開始自己操作,結果往往是大量的實驗課堂時間是讓學生聽,而少部分時間才是留給學生自己操作、自己思考的。另外,一些對高考出題方式不是很熟悉的教師,也很難做到在新知教學中聯系實際、聯系高考發散教學。再次,實驗結果分析,通常是以《實驗報告》的文字的形式呈遞給教師,這也是多數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的唯一標準。

三、達成“舉一反三”的具體措施

1.激發學生信心和興趣

“誰擁有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讓學生有信心、有興趣,這是實驗教學成功的關鍵。生物學科貼近生活,將課本和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覺得科學并不神秘和遙遠,學生是很容易充滿信心和興趣的。例如,關于《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的原理探究時,讓學生描述自己喜歡的新鮮的蔬菜水果和烈日下的花草樹木形態,學生馬上能通過聯想,認識到水對植物生理狀態的影響。教師給予一定的鼓勵,在講解滲透作用原理的時候,學生就產生成就感,充滿信心地進行實驗的探討,達成“舉一反三”的教學策略就非常容易了。

2.充分做好實驗教學的一切準備

(1)充分的課前準備。教師付出心血做課前準備,是高效完成教學的前提。第一,要做到熟悉教材、考試大綱和高考題型,確定實驗的基本內容,以及在實驗教學可以發散和拓展的知識點。課前做到心中有數,教學起來才能揮灑自如地傳遞最有效的信息。第二,學生的基礎和能力是參差不齊的,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力爭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收獲。

(2)恰當的教學手段。高效的課堂,是師生積極配合的結果。第一,實驗主題及其相關目的、原理和步驟等的認知要求學生課前自學,把傳統課堂中講解實驗目的、原理、步驟的時間讓出來給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思考和交流。第二,課堂上教師通過簡短的談話來了解一下學生課前的自學認知情況,至于從中發現的問題,可以在操作過程中來教學。第三,把一個實驗的操作劃分為幾個環節,完成一個環節討論一個環節,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和分析問題,逐一強化學生模糊的知識點,這樣不但能保證課堂的緊湊性,也能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奠定基礎。

(3)把握好“舉一反三”的時機。實驗課效果好不好,不是有多少學生實驗成功,而是有多少學生能對實驗結果進行客觀的分析。當堂的分析和交流是一堂好的實驗課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最“舉一反三”最好的機會。教師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組織學生當堂交流、爭辯、推敲、歸納總結,讓學生自己分析實驗材料、方法、甚至操作的細微差別導致實驗結果千變萬化的原因,這樣不但學生很快掌握操作要領,更能通過適當的點撥,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真正培養學生不斷探索的精神。

四、“舉一反三”獲得的效果

1.情感和能力

情感方面,學生可以充分的想象和獨立的思考,同時學生的個性、獨立性、協作性都能得到發展,體驗到了實驗學科帶來的樂趣。能力方面,學生會觀察、會操作、會思考、會分析、會總結,這是我們在教學中所能獲得的最直接效果,學生的求異思維、創新能力可以得到不斷的提高,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這些效果都源自于教師的恰當而富有創造性的實施教學方法和策略。

2.應對高考

篇4

在這種背景下,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有著獨特的優勢。合作學習是指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活動中,通過學習、討論和研究,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團隊成績為評價標準的一種教學策略。在高三生物復習課融入合作學習模式,給學生搭建一個開放的、互動的、多元化交流平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激發潛在創造力,無論在教學效果上還是教學效率都能得到顯著的提升。筆者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努力探索和改變教與學的行為方式,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高三生物必修二《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一輪復習,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和自主復習能力,從而實現高三生物復習的高效性。

1 以合作學習指導設計

1.1 教學設計思路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是高中生物的兩個重要核心概念,本節課內容既是對前四章內容合乎邏輯的延續,又是復習下面有關育種與進化內容的重要基礎。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加深學生對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理解,注重對學生實際理解能力和圖形分析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踐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實現知識的內化。因此本節課在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上側重實現學生學習過程的體驗,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任務,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樣的復習課不僅僅復習了課本的舊知識,還將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融為一體,使教學目標由單純傳遞死的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終身發展。

1.2 學生活動設計

高三生物一輪復習課有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在時間有限課堂教學中,既要全面梳理知識,又要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為解決這個矛盾,筆者采用任務驅動型小組合作教學理念,將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將授課班級分為A、B、C、D學習小組。教師對每個小組教學任務,每小組的活動內容進行輔導,提供幫助,并對學生提出的疑惑作出引導與點撥。

任務一:根據導學案的基因突變知識框架雛形,各組同學閱讀課本相應的內容進行構建和完善“基因突變”的知識網絡。A組完成基因突變的概念,B組完成基因突變的原因,C組完成基因突變的特點,D組完成基因突變的意義。

圖1 “基因突變”的知識網絡圖

對于高三生物一輪復習,最重要的任務是全面夯實基礎知識,把握核心知識的內涵與外延。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課本知識的系統脈絡,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用概念圖的形式構建起各種知識體系。課堂教學中如果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完成“基因突變”的全部知識網絡圖(如圖1),時間上是不夠的。采取合作學習的策略,學生能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脈絡,教師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大膽提出不同的歸納方式,查漏補缺,全面梳理知識。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活動中有效地克服了知識的遺忘問題,將知識進行遷移、歸納、整合和拓展,橫向比較相關知識,縱向整理知識脈絡,并逐漸養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任務二:了解DNA分子中堿基對的替換、缺失或增添對其編碼蛋白質的影響有何不同。下面已經給出正常DNA分子的堿基序列,當堿基序列分別發生如下變化時,翻譯成的氨基酸序列將如何變化?各組同學利用模型分別回答以下的四個問題。(各種氨基酸所對應的部分密碼子,甘氨酸:GGC GGU GGA; 丙氨酸:GCU GCG; 組氨酸:CAU CAC ;纈氨酸:GUU GUC亮氨酸:UUA UUG ; 谷氨酰胺:CAA CAG)

A組①第6位堿基對C-G被堿基對T-A 所替換;B組②第6位堿基對C-G被堿基對A-T 所替換;C組③第6位堿基對C-G發生缺失;D組④第6位堿基和第7位堿基之間插入一個堿基對T-A。

筆者針對“基因突變是否改變生物性狀”這一內容難點,精心設計四種情況的問題串,引導學生的思維不斷走向深入。開展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爭論、討論等方式,促使學生多角度去理解基因突變的概念,促使學生的思維相互碰撞、互相啟發,暴露出錯誤,將產生認知的沖突。但隨著問題的解決,能達成更好理解基因突變的本質,有效地提高課堂復習課的效率。

任務三:以基因型為AaBb的精原細胞為例 ,請各組同學們利用染色體變化模型組件,根據基因重組類型判斷可能產生配子的種類 ,并在下面的圖2中畫出相應的染色體組成并標注相應的基因。

由于學生前面已經復習了自由組合定律和減數分裂知識,通過讓學生利用染色體變化模型組件進行減數分裂模型的構建,請每組的學生競爭上臺展示所構建的模型,其他小組的學生再提出修改意見。最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基因重組的兩種類型模型范式,讓學生對照、比較( 圖2、圖3)。

圖2 自由組合型基因重組

圖3 交叉互換型基因重組

在小組合作活動中,教師通過預設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參與討論,積極互動,學生在任務驅動下,自主體驗自由組合、交叉互換過程的實質,加深多種配子如何形成的認知,把問題的方向引回本課的教學主題,通過反問、追問來引導全體學生的關注和深入思考,使學生真正做到將知識融會貫通。

2 總結

篇5

關鍵詞: 高三生物 評講課 有效性

教育家約翰?杜威說:“一個有效的反應,就是一個能看到結果的反應。”評講課作為一種重要且常見的課型,最基本的功能是幫助學生明確上一階段學習的不足,及時查缺補漏,完善知識系統和能力系統。一堂優秀的評講課不但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主動性,還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如何上好評講課,提高生物評講課的有效性?筆者根據多年的高三生物教學經驗總結了八個字:充分備課,多問少講。具體實施包括以下七個步驟。

一、分析試卷

一份好的試卷本質上是一個科學的測量工具,試卷得分只是運用這一工具得到的一個精確的測分,不是學績測驗的最終目的,因此必須對試卷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試卷分析。

首先,對試卷本身,我們應分析其信度和效度,并確定其分數分布。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參考的主要是測試結果中體現的平均分(成績數據集中趨勢)、標準差(相對平均分的離散程度)、分數分段布(一般為正態分布,在總結性評價中,負偏態才說明教學是有效的)、試題得分分布(了解期望難度的布局與實際情況的差異)等。

其次,對教學活動,為了對教與學提供反饋信息,從而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我們要分析試卷知識結構分布、能力要求、難度層次,統計各小題得分率等。

在大型考試中(例如省質檢),上述試卷分析有專門軟件完成,在平時的考試中則需要教師掌握相關技能利用已有數據分析得出。其中各小題得分率可制表(格式參見表1)后由學生利用班級電腦錄入個人各小題得分情況,或由教師打印出來供學生填寫。學生的參與能在提高教師分析效率的同時,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班級答題情況,有助于學生理解教師評講時不題題講的原因,并對總體得分率低的題引發共同的學習興趣。

二、調整情緒

試卷成績一方面是學校評價教師的一個重要依據,另一方面是教師教學成就感的獲得途徑之一,因此往往會影響教師的情緒,于是評講課上有些教師或喜形于色,或大發雷霆,甚或針對成績差的學生冷嘲熱諷。這些情緒可以理解,但不論是對學生的學習進步還是心理發展都是弊大于利的。

如前所述,試卷得分只是運用這一工具得到的一個精確的測分,不是學績測驗的最終目的,只有冷靜客觀地對試卷進行準確的分析,既要分析學生的錯因,又要對自己的教學是否存在問題進行反思,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單純的外歸因或內歸因。潛移默化下,學生會越來越冷靜客觀地看待考試成績,形成良好的考試心態。

三、調查錯因

試卷評講課不應題題都講,也不宜面面俱到。找到答題錯誤的真正原因,針對不同類型原因尋求解決的辦法,進行分類評講才能保證評講課的有效性,并為今后教學策略的調整和教學方法的改進提供依據,進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在試卷批改過程中就要注意記錄歸納簡答題的錯答類型,一是有利于判分標準的統一,二是能有效縮短改完試卷到評講試卷之間的時間。例如,我在進行2015年福建省質檢考試閱卷時,用手機拍照方式記錄和整理的其中一個空的錯答主要類型(見圖1):

從錯答情況可知,學生本空答錯的主要原因不是知識點缺漏,而是表述不清。對試卷中同類試題進行歸納整理后,在評講該類型題時就應側重于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表述的準確度上。

選擇題的錯選項可通過讀卡機讀卡得到相應數據,未進行機讀的情況可自制“錯選項自查統計表”(格式參見表2)后由學生利用班級電腦錄入個人各小題得分情況,或由教師打印出來供學生填寫。該數據能幫助教師明確錯誤主要集中在哪些選項上,評講時做到目標明確,精講精評。

有時教師對錯因的預判并不一定準確,應在試卷評講前找不同層次學生抽樣調查驗證預判的準確度,或者在評講課上讓學生充分發言,通過學生的表述明確錯因。

對錯因的分析應兼顧三個維度:

1.知識缺漏。這是大部分教師首先會關注的維度,在這一維度大量丟分的學生往往是由于基礎不扎實,學習主動性較差,未能及時鞏固強化造成的。

2.能力缺陷。福建省生物高考遵循以能力測試為主的原則,要求在考查考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科能力和學科思想、方法應用的考查,重視考查考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分析錯因時應對學生暴露的能力缺陷進行分類,對大部分學生共同存在的能力缺陷應在后繼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題訓練。

3.情感態度。這一維度的錯因具有多樣性,在高三學生中最常見的是由于考試壓力大,過度緊張造成的。針對學生過度緊張問題,教師在平時講課中就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考試成績,傳授一些考試中應對緊張的經驗,有能力的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心理學放松訓練,幫助學生緩解緊張情緒,對于個別癥狀明顯的同學可向學校的專職心理教師尋求幫助。

四、制定目標

布盧姆在教學目標分類理論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的知道期望達到的目標。”評講課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而常見的類型,也應如常規教學備課一樣,認真制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難點。高三生物評講課應在遵循《考綱》的基礎上,依據錯因分析,制定評講課三維目標,致力于“最近發展區”,明確教學重難點。

五、確定程序

1.根據教學目標,確定評講內容。高三生物評講課不宜題題講,也不宜按順序講,而應在分析后將要重點評講的題目按類型分類,按類評講,在評講中幫助學生歸納分析錯因,找到解題突破口,做到舉一反三和知識遷移擴展應用,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深化和擴展,以應對高考能力考查為主的要求。

2.根據錯答原因,確定評講方式。根據不同的錯因,評講的方式也應有所區別。

例如:記憶類知識點遺忘錯誤究其根本,主要還是由于大部分理科生怕背書,對記憶類知識點不重視造成的。在針對這類錯因進行評講時,應先點明其重要戰略意義,激發學生不在記憶處丟分的決心。為此我分析了近三年福建省高考試卷,向學生明確指出近三年高考生物50分非選擇題部分均有12~14分的同類題型,本次省質檢考中同類題型也占到了14分,而同學們每次考試中平均只能拿到這類題型50%左右的分數。在學生心中引起高度重視后,羅列本次省質檢卷中的所有同類題型,讓學生答出橫線部分答案,引導學生發現大部分知識點他們已經熟記,只要能準確找出自己的知識缺漏進行有針對性的記憶即可,由此減低學生對大量記憶的恐懼。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在最后的50天中,如何合理安排記憶計劃,以確保在高考中不在記憶處丟分。最后與學生一起小結記憶計劃,由學習小組成員互相督促實施。審題粗心的錯誤主要是審題盲目求快心理和審題習慣問題造成的,針對審題盲目求快問題可先利用提問串引導學生思考:“選擇題少看一個選項可以省幾分鐘?做錯一題選擇丟幾分?把少看一個選項的時間用在難題上可以拿到幾分?”三個問題問下來學生就能從理性上明確審題盲目求快心理的弊端,幫助他們克服這一不良心理。再讓學生回憶以前教過的一些快速審題的科學方法:分清主謂賓、明確限定詞、找準自變量,并將這些方法運用在本次考試中的審題錯誤題中,再次感受科學審題法的優勢,在今后練習中不斷嘗試改變不良的審題習慣。

要注意的是,不論是哪種評講方式,總體上都應如例子中那樣,盡量做到多問少講。高三學生正處于年春期向青年期過渡的階段,自我意識增強,心理和思維上都表現出更強的獨立性,多問少講正符合此時期學生的心理需求,能更好地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緩解逆反情緒。多問少講的另一個好處是能更準確地把握學生的錯因,找出最適合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兩方面的優勢均能提高評講課的有效性。

3.根據學習規律,確定評講順序。學習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依據最近發展區制定學習順序,評講課也應遵循這一學習規律。仍以2015年福建省質檢生物部分的評講為例:本次評講課擬用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針對學生在試卷中出現的主要問題進行分類評講,第二課時進行相應深化擴展訓練。第一課時要解決的主要是知識點遺忘、審題粗心、表述詞不達意三大類問題,其中知識點遺忘、審題粗心兩類問題分值比例相對較大,而知識點遺忘又相對較易解決的問題,所以在設計評講順序時將知識點遺忘類放在第一部分,接下來是審題粗心類,最后是表述詞不達意類,并據此為不同層次學生制訂了階段增分計劃,如圖2。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評講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專項限時訓練。

4.根據近期心理,確定評講風格。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者應當深刻了解正在成長的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夠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學生因學業壓力大,每次考試都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心理波動,越是大型考試這種現象就越明顯。一次相對簡單的考試往往會讓學生掉以輕心,而一次相對較難的考試又會讓學生覺得前路一片灰暗。同一次考試,有的學生會覺得簡單,而有的學生卻會覺得很難。因此,高三教師在評講課備課的過程中,不但要事先調整好自己的心理,還要調查研究學生的考后心理,在評講課中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爭取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調整好心態。

六、實施有法

充分備好評講課后就進入了實施環節,備課備得再充分,上課時只是生搬硬套,評講課的有效性還是會打折扣。因此,評講課具體實施過程也應講究方法,遵循及時性原則、目標明確原則、主體性原則和激勵原則。

七、注重反饋

試卷評講課的總體目標是依托試卷評講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矯正、鞏固和提升,因此評講完試卷中的題目后不能就此結束,要注意收集記錄學生聽課后的反饋。在學生方面應要求學生將據錯因分類,將自己易錯的題整理歸納,收入“錯題本”以供后期反復復習強化。在教師方面則要據試卷分析和講評情況再設計一份針對性的練習,包括對位訓練和變式訓練,達到幫助學生矯正、鞏固和提升的目的,這是保證評講課有效性的必要環節。

參考文獻:

[1]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馮忠良.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5]郭瞻予.教師心理健康與自我調適[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6][美]洛林?W?安德森.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7]雷鈴.教師要學蘇霍姆林斯基[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8]葛海霞.差異教學策略在高三生物試卷評講課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篇6

一、圖式的涵義

圖式一詞早在康德的哲學著作中就已出現。在近代心理學研究中,最早對圖式給以理論上高度重視的是格式塔心理學。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皮亞杰也十分重視圖式概念。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圖示是指圍繞某一個主題組織起來的知識的表征和貯存方式。人的一生要學習和掌握大量的知識,這些知識并不是雜亂無章地貯存在人的大腦中的,而是圍繞某一主題相互聯系起來形成一定的知識單元,這種單元就是圖式。圖式實際上是一種關于知識的認知模式。圖式理論是一種關于人的知識如何被表征、被分類和被有效應用的認知理論。在如何高效學習及解決問題備受關注的當代,圖式理論正日益成為提高學習和教學效益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圖式對高考生物復習教學的意義

學習不單純是學習者只將知識存貯到自身大腦的記憶過程,而更應當是以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基礎,促使大腦重新建立新的理解的過程。基于圖式具有的構建、推論、搜索、整合等功能,運用圖式教學不僅使高三學生較好地掌握生物基礎知識,而且可以按知識的內在聯系去思維、推理,發展能力,從而提高復習效益。

(一)有利于生物知識體系的構建

高中生物學知識大至生物圈,小至分子,有現象有本質,有結構有功能,有過程有結果,有實驗有理論,有內因有外因,有正常生理有異常生理,……知識零碎,學生不易理解、掌握和運用。

圖式理論指出,任何知識都不是孤立的,其自身都有一定的結構,并處于一定的體系之中。高中生物教材呈現的知識內容雖然繁雜,但是各章節、各知識點之間都存在著相互的聯系,如果能夠建立生物知識體系,不僅提高識記、存貯效果,而且學生的分析、歸納、推理能力也得到提升。因此,在復習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圖式將生物知識結構化,把生物概念作為知識的最小單位,通過它們的內在聯系和規律進行歸納總結,最終以圖式的形式呈現,再將圖式與圖式聯系起來,構成知識體系。完善的圖式知識體系的建立,使生物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便于學生將生物知識清晰地存貯于記憶中,便于在解題時能準確地進行知識定位,實現知識的再現和應用。

(二)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

部分高中學生的生物知識結構過于簡單、封閉,表現在:基礎知識薄弱,局限于某些章節、某些知識點,缺少全面扎實的生物基礎知識;只重視具體知識點的學習,知識松散、孤立,缺少系統性和有機聯系性等。這種知識結構狀況,明顯是低功能的、缺乏活力,難以面對高考。

知識結構是問題解決的基礎,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是高考備考的基礎。圖式理論認為,圖式的形成和變化有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構建和優化。因此,高三生物復習教學不是將概念以成品方式教給學生,而是要利用圖式理念,通過抓住知識的中心與要領,統攬全局,引導學生打破知識的章節界限,對生物知識分門別類有效地組織起來,并將知識組塊按層次網絡的方式排列。通過這樣的重新組合、綜合貫通,建立整體化的高層次的圖式知識結構,便于快速、準確地提取和應用知識。

(三)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高中生物新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高低,不僅取決于學生掌握知識的數量,更取決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特定知識與技能的缺陷是導致問題解決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圖式理論認為,對于學習者認知能力發展的最高階段――問題解決能力,認知圖式與智能技能、認知策略,三者不可缺一,三者中又以認知圖式最具奠基功能。

圖式作為一種結構良好的知識形式,具有體現知識點的羅列性、知識的概括性、知識間的聯系性等特點,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知識信息的選擇與加工、變通和遷移、預測和推理,從而形成和發展能力。在高考生物復習教學中,教師利用圖式教學,可以讓學生學會將分散的的知識進行有效集合,分析生物知識間的因果、層級、隸屬、比較等邏輯關系,提升對知識的完善、推理、聯想、遷移等能力,從而大大地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

三、高三生物復習教學中生物圖式的建構與啟用

圖式教學過程就是積極建構圖式、正確選擇圖式、靈活運用圖式的過程。在復習教學中可以引導建構多種圖式,并有效激活圖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應用能力。

(一)建構高中生物學知識圖式

復習教學中,可以借助多種類型的圖式將高中生物必修、選修教材的各章節知識點形成橫向、縱向知識體系,從而掌握完整的學科基本結構。

1.尋找聯結,建構概念層級圖式

概念圖思維是由美國的教育家Novak教授提出來的。概念圖是一種用節點、連線、連接詞將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以一種圖示的方式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概念層級圖式有助于教師建立整合的、結構化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教學;有助于學生把握某個知識領域的全貌,理解已有觀念之間的聯系,將知識融會貫通,發展對知識體系的理解。高三復習教學可指導學生用以梳理某專題內容學習要點,使基本知識結構簡要呈現。例如:在復習“染色體變異”知識時,可指導繪制概念層級圖(圖1所示)。

圖1染色體變異概念圖

2.分析比較,建構圖表組織圖式

對于要素分析多呈并列關系的生物事項,可借助表格圖式。使用的圖表有一覽圖表、系統圖表、比較圖表、示意圖表、數字圖表等。一幅幅圖表既美觀大方,又簡潔實用,使原本長篇累牘的知識井然有序,復雜繁瑣的關系一目了然。例如為便于分析“有氧呼吸過程”,可采用圖表圖式(表1所示)。其它如原生質層與原生質、適應性與應激性、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常染色遺傳與伴性遺傳等內容的復習均可應用圖表組織圖式。

表1有氧呼吸過程三個階段比較表

3.梳理脈絡,建構程序流程圖式

流程圖常用來描述事物的起始、發展、終結等過程,多用于反映事物或解決問題的操作步驟即運作程序,在大量的技能訓練中多用此圖式。由于它推理過程清晰、直觀且邏輯性強,能夠比較清晰地表達復雜系統其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生物復習教學中可以創設不同形式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為學生構建一個可視化的思維支架和清晰脈絡,會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圖2 動物細胞培養流程圖

4.厘清關聯,建構網絡綜合圖式

網絡圖是對所學知識的一種圖形化、結構化的表達。知識網絡圖更多與知識本身的邏輯結構有關。教師在進行復習時,可用網絡圖把相關知識點建立關系,將知識結構化,邏輯化,這樣便于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回憶、整合、應用。例如生物由微觀至宏觀的結構層次依次為:元素――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生物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又如生態系統中四種成分的聯系可用圖3表示:

圖3生態系統成分網絡圖

(二)啟用圖式,發展學生理解應用能力

圖式的即已存在于學生大腦中的生物知識僅是備考復習的基礎,面對高考,啟用、激活才是關鍵。圖式一旦被喚醒,圖式所附加的生物知識信息便快速被大腦感知,就可實現圖式的理解、修正、應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1.比較分析

教師根據相關概念的異同、生理過程的相似、原理現象的差別等,可采用比較分析的方式促使圖式有效地活動起來。當遇到學生原有知識不清晰,學生難以應用,或者他們對相關生物概念之間的關系辨別不清時,可以通過設計概念間的異同,來激活學生大腦中不清晰的圖式,這樣既可以鞏固、提取運用舊知識,還可以讓學生明確有關的知識聯系。如復習“減數分裂”時,可以與有絲分裂進行比較,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的有絲分裂圖式,通過比較各時期的主要特點、染色體的形態、數目,較快地掌握減數分裂的知識并明確兩類分裂的異同。比較分析法啟用圖式還可用于如“競爭和捕食”、“高等動物的激素調節”、“DNA與RNA”、“兩大遺傳規律”等的復習教學中。

2.引發聯想

篇7

  生物老師個人總結1

  時間如白駒過隙,匆匆而逝。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本學期我擔任高一(3)(6)(7)(9)四個班的生物教學工作。這一學期在學校領導、教務處領導老師、我師傅楊老師、生化組各位老師及學校各位同事的關心下,我成長著,忙碌著,快樂著,充實著,進步著。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的還算圓滿,可是也有一些不足之處,為了更好地提高以后的教學工作,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簡單的總結如下。

  一、深入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用愛澆灌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蕊

  自從開學之初我就深深地喜歡上了4個班的170多名同學,并慢慢地從陌生到熟悉再到知心的朋友和老師。每個高中生猶如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蕊,需要我們悉心澆灌。因此,我多利用課下時間與他們交流溝通,大大縮短了與他們的距離,使他們也喜歡上了生物課。這樣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問題時他們也愿意及時講出,便于解決。

  二、認真充分備課,精心設計課堂

  我覺得認真充分地備課對于我們新老師來說特別的重要,因此,每節課我自己都先做大量的練習題目、高考題目,閱讀許多相關的書籍,然后每節課之前我都認真地寫出詳案。在課堂上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

  三、經常走進課堂聽課,虛心向老教師及各位老師學習

  聽課對于我們剛步入工作崗位的我們來說尢為重要,通過從各位老師的課上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本學期我在本校聽課30多節,在萬山民中聽我師傅楊老師上課3節,在銅仁一中聽課4節。從這些課中我學到了許多精華,也豐富了自己的課堂。

  四、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我發現學生在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知識時較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較高,記憶也較深刻。因此,在教學中盡可能地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以學生本身為活生生的例子,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如講到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時,以班上的某個同學為例來說明。再講蛋白質一節時以學生的頭發、指甲、肌肉為例,以班上的幾排學生為例講解和氨基、羧基、肽鍵有關的計算題目。再如,再講《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一節時利用學生自制的模型進行講解。講到酶這一部分的內容時結合學生熟悉的健胃消食片、加酶洗衣粉、加酶牙膏等進行講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調動,他們也喜歡上了生物。

  五、認真批改作業,注重課后輔導

  作業和課后輔導工作也是教學工作的有效補充,因此,我根據4個班同學不同的層次,精心挑選作業題目,布置合理的作業。課后輔導也是鞏固拓展教學內容的重要環節,利用課下、周末及晚上查寢的時間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耐心、詳細的講解。走進每一間寢室化解了絕大部分同學的難題。

  六、無限的感激促使我的教學不斷成長

  自從我步入教學崗位的那一天就得到了我師傅楊紹華老師的無數耐心、細致的指導,師傅楊老師手把手地帶了我一年,楊老師是最好最好的師傅,一直鼓舞著我前進,鼓舞著我好好地走好每一步。來到八中后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多次指導、得到了教務處陳主任、王主任的多次指導,也得到了我們生化組組長茍丹老師、張老師、胡老師的多次指導,當我心情不好時同事朋友楊向迪給我了許多心理輔導,4個班的170多名同學也給我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感動。我把這些化為無限的感激促使我的教學不斷成長。

  七、不足之處及反思

  回首這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引起我深深的反思。

  1、少部分同學學習生物的興趣仍不高,學習主動性還不夠,還有少部分同學沒能很好地走進學習生物的境界。

  2、自己的課堂教學仍需要進一步的優化,課堂效率仍需要大力的提高。

  3、少部分同學仍然需要進一步地關注,還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4、個別班級的上課紀律還需進一步的優化。

  八、改進措施:

  1、備課要更加認真,更加精心地設計課堂,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對還沒有走進生物境界的同學要多用心與其溝通,多關注,早日把他們帶入生物的境界。

  3、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其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

  4、多關注學生,多在學生身上投入精力,做好各位同學的思想工作,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高效中學習。

生物老師個人總結2   

  新課程實施以來,本人對課堂教學的各環節進行設計、研究、探索,并把吸收的新課程理念變為具體的教學行動,落實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半年的教學工作中,工作中自己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下面是本人教學工作的總結,以便以后有更大的進步。

  本學期,我承擔高一1、2兩個班的生物教學

  一、教育理念:

  本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熱愛人民教育事業,認真貫徹執行學校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樹立素質教育思想,積極投身教育改革,治學嚴謹,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嚴于律已、寬以待人。教育思想端正、關心、愛護全體學生;服從組織安排,認真執行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積極完成本職工作,以校為家,以人為本。

  二、教學工作方面

  中學生物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中學生物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開始關注學生獲取知識與技能的過程,開始關注學生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形式;不再過分強調學科本位,在教學中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開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注重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教學中我總結出生物學教學必須加強直觀教學。首先學生經驗較少,形象思維占優勢,概念的形成需要直觀形象來幫助感知和理解;其次,高一生物學教學內容是細胞,從走進細胞開始,細胞的組成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物質交換,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細胞的生命歷程,相當于把細胞的生老病死以及各個階段的特點全部了解一遍,細胞是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東西,學起來比較麻煩,比如說細胞器,細胞膜,細胞壁,細胞核,以及細胞的分裂等,非常抽象,如果能夠在抽象的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模型,那就簡單直觀多了,像細胞核的模型等。盡量使學生由“接受”轉向“發現”,由單一、機械的“聽講”的被動狀態逐步轉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主動狀態。從而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說,這是比較成功的。它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如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問題與反思

  認真做好教學反思,在每節課或每章后進行教學反思,寫下自己在教學中對知識點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優缺點。對于不足之處,在下一節課堂中可以對其再進行修正補充。

  1、生物學科重要性的認識和興趣的提高:

  作為一個老師,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強自己的基本素質,提高自己的語言魅力,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增強課堂的感染能力。教導學生確定明確的學習目的。

  2、提高生物學科成績方式:

  在五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中,若能恰當地將知識性和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寓教于趣,寓教于樂,便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強烈地學習興趣,從而有利于知識的消化和吸收。

  3、實驗的教學。

  4、在教學工作中,針對1班學生尖子生少,班級猶如一潭溫水,不冷不熱的現狀,我摸索出了一條“低起點、快節奏、高密度、強朗讀、培優扶差、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同時對學生的作業及時批改,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徹的講評,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學期教學工作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一、在學生作業的講評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客觀原因是時間少,主觀原因是自己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擠出時間來完成好這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

  二、對學生的課后作業檢查的力度還不夠,使得一部分學生沒有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在考試中就表露出來了。

  三、自身的專業知識同教育要求尚有差距,今后既要提高專業知識,又要提升實施教育教學的能力。

  今后,我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赤誠之心培育學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生物老師個人總結3

  高三是中學生生物學習非常重要的時期,也是鞏固基儲優化思維、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為了使學生對高三生物總復習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順利度過這一重要的時期,為此我對高三生物教學做了詳細的計劃,注重教學過程,常總結和反思,現小結如下:

  1、認真研究高考信息,看準復習方向

  A研究高考生物試題。縱觀每年的高考生物試題,可以發現其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始終保持穩中有變的原則。只要根據近幾年來全國高考形式,重點研究一下全國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就能發現它們的一些共同特點,如試卷的結構、試題類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開學初我們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特別是課改身份的高考試題,把握命題方向及命題特點,從而理清復習的思路,制定相應的復習計劃。

  B關注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變化。與以往教材、課程標準相比較,現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課程標準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內容的調整,實驗比重的加大,知識的傳授過程滲透了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學習內容和新科技、生物史等閱讀材料。很顯然,這些變化將體現在高考命題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這些變化,將有利于把握復習的方向和深難度,有利于增強復習的目的性。

  2、課本為主,練習為輔,教師適當拓展延伸的材料應用

  教材是生物總復習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資料都無法替代的。在生物總復習中的抓綱務本就是指復習以考試說明作指導,以教材為主體,通過復習,使中學生物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網絡化,并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拓寬和加深,而復習資料的作用則是為這種目的服務,決不能本末倒置,以復習資料代替教材。我們在復習的過程中應隨時回歸教材,找到知識在教材中的落腳點和延伸點,不斷完善和深化中學生物知識。

  因此我們要求學生在復習下一節之前完成基礎知識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課做到有的放失。注重知識體系的重組,形成學科知識網絡由于高三是在高二學習的基礎上,對舊知識進行復習,所以高三的課堂教學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擴展和深化。從往年的高考試題看,試題編制是從新情況、熱點向下入手,但考查內容仍是書中的基礎知識,即使是綜合考試題也是如此。

  因此,切不可忽視基礎知識的教學,要尊綱依本,研究考綱,認真完成本學科內的基本概況、原理的復習,并注重學科內知識的聯系,抓住教材知識的主線,加以梳理、歸類和整理,并通過一定的組合方式有機組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結構,建立知識網絡。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復習,更有助于學科內各知識點之間的遷移和綜合。這就是一輪復習的主要任務。

  摸索有關線索,加強學科內綜合。高中生物學研究的是生物的共性,是生命本質的特征。生物體的結構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物體與環境也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物體的各種生理都是協調統一的,可見,生物學科內的綜合是生物學科本身的特點。

  將相關的知識通過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合起來,形成生物學知識的結構和體系是高三生物教學的重要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有利于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在實踐中摸索學科內綜合的有關線索,加強學科內綜合的研究。

  3、端正心態,培養素質

  正確對待考試。在高三復習過程中,考試是頻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試定終身的負面影響,許多同學對考試成績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考試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時的每一次考試都是練兵的絕好機會,都能夠暴露學生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在后續復習中進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總結經驗教訓,以便學生在高考中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所以既不能因一時失誤或遇到困難而氣餒,也不能因成績進步而沾沾自喜。

  合理安排學習的時間。復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的身體就像一臺精密的儀器,決不能超負荷使用,相反地,必須加以維修和保養,這樣,它才能經久耐用。因此,我們要動靜結合,既要勤奮學習,也要學會放松、休息、鍛煉,只有勞逸結合、生活得有規律,才能輕松自如地渡過難關。這就是所謂的一張一弛的文武之道。

  創設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人的心理和行為受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對大多數高三學生來說影響的恐怕就是升學壓力和競爭壓力了,如果處理不好就可能帶來消極影響,這對復習是極為不利的。

  因此,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從自己的基礎和實際出發,扎扎實實地復習;愉快地接納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進步,找出存在的問題及時彌補;自覺地控制自己,以明確的目標、良好的意志力調節自己,變壓力為動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

  4、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篇8

關鍵詞:高中生物 復習教學 知識點 知識面 訓練

一、引言

對于目前高考理科綜合而言,生物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又是學生得分點和失分點。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是各個學校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也是學生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因此,對于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高中生物課程復習也就是每一個生物老師的重要工作。

二、高中生物教學復習的重要性

復習課對于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步,生物教學也是一樣。但是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對于復習課,并不是簡單的將以往的課程重復一遍,而是要求教師能夠將知識點形成一個體系,完成學生對知識整體框架的梳理,完善知識體系。然后對于如何讓復習課發揮其作用,讓學生能積極主動的進行復習和知識的整理,一直是一個未能統一的話題。筆者認為對于高中生物的復習應該根據高考的大綱要求,根據高考真題的變化和用意,以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以及運用為教學的目標。

三、高中生物教學復習課的教學策略

(一)鞏固知識點要注意以點代面

在高中生物知識的第一次學習中,知識點通常都是按照章節有序的展開。但我們在復習課的時候并不是簡單的對知識點進行學習,而是要求能將整個知識體系進行梳理、完善。因此,在復習課的時候,我們對于知識點的學習就可以不必按照原先的章節來復習,可以跳出原來的框架,按照知識點的相關性,一個一個進行復習,用以點代面的方式來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

這種教學方式無需按照以往的傳統教學方法,教師甚至可以采用講學融合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將所了解的知識點進行總結,然后再梳理出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復習課講給其他同學聽,通過大家共同的參與,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和良好經驗,破除以往學習中的固化思維,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和總結能力。

例如,在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如此進行:(1)教師說:可以要求每個學生按照順序將自己所掌握的某一個知識點進行講解,并且每個同學都要注意其他同學所講的內容,不能出現重復;(2)學生甲:每一段基因都包含其特定的遺傳信息,而且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段,染色體是其主要的載體;(3)學生乙:中樞神經系統對內分泌腺進行調節,體液調節也可以認為是神經調節的一個部分,而激素會影響到人體神經系統的發育。等等。

通過這種教學結合的方式可以使得學生將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通過語言表述出來,加深了印象,也可以認識到以前對該知識點的不足,同時在別人的講解中,也能鞏固其他知識點的學習,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的方式既節約了學習的時間,又提高了學習效率,還幫助了學生在跳躍學習時熟練掌握各知識點的目標。

(二)以線串點貫通每條知識線

高中生物的各個知識點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系和邏輯性,如何讓復習課的教學效果達到最優,筆者認為在歷年的高考中,生物知識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其考核重點依然是基礎知識點。所以對于基礎知識點的學習仍然是復習課教學的重點,如何讓學生對基礎知識點形成脈絡也是一個關鍵要素。因此,在筆者多年的實際教學過程之中,通常都將復習分為幾個階段,前面幾個階段主要是將同學們的基礎知識點反復的強調和鞏固,因為只有在牢牢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學生才能熟練和靈活的對其進行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因此在剛剛的第一階段復習中我們是采用以點代面的方式來找出所有的知識點。那么在第二階段的復習中我們就是要將所學習的知識點總結起來,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串聯起來,形成一整棵知識樹的形狀。知識樹就好像我們學習的指引,通過每一個樹杈、樹枝,了解整個知識的結構和布局,快速完成復習的目標,將所有的知識點串起來需要我們教師來指引,然后讓學生自己通過其理解來完成這一復習任務。

我們可以要求每個同學完成知識樹的不同分叉的知識鏈,然后在這樣的分工合作之下,學生晚上對考點串聯的復習,再匯總。這樣的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對復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復習效果。

(三)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

知識點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但我們仍應注意課后練習的重要性,適量的課堂習題和課后習題訓練能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力和理解力。當然,教師選擇的題目可以是多樣化的,填空題、選擇題或者問答題都是非常好的考察題型。總之,使用多樣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同樣的是提高了復習課的教學效率。

四、小結

在高中生物的復習課上,我們要堅持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對知識的分析和運用,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合理的改變教學方法,靈活運用課后練習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消除簡單而重復的填鴨式教育法和題海戰術來提高成績,完成素質教育的要求。按著這樣,使用科學的復習方法,必能高效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果,讓學生在高考中取得更為優秀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陳雙泉.高考驅動下高中生物復習課教學的模式構建[J].中學生物學,2011(3).

[2]楊汝生.高中生物復習課的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0(2).

篇9

【關鍵詞】生物 復習課 問題串 設計 應用

一、設計層遞式問題串應用于強調復習重點,化解復習難點,提升學生理解能力

問題串是指在一定的學習范圍或主題內, 圍繞一定目標、按照一定邏輯結構精心設計的一組問題。使用問題串進行教學,實質上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任務)進行積極自主地學習,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自我建構知識的過程。重難點知識是復習課教學的重心,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主干知識。備課時要根據教學目標,把復習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編設成一組組、一個個彼此關聯的問題,使前一個問題作為后一個問題的前提,后一個問題作為前一個問題的繼續或結論,這樣每一個問題都會成為學生思維的階梯,使學生在問題串的引導下,通過自身積極主動的探索,內化復習中的重點知識。如在復習《通過神經系統的條件》內容時設計如下層遞式問題串:1.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是怎樣產生和傳導的呢?2.信息是怎樣由前一個神經元傳到后一個神經元的呢?3.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傳導的方向是單向的還是雙向的?4.在反射弧中,興奮的傳導為什么總是單向的?5.如何驗證興奮在反射弧上的單向傳導?通過以上的問題串誘發了學生從不同視角觀察、思考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及神經元之間傳導的規律,既加深了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又激發了學生的復習熱情,而這是復習課效率的保證。

二、設計并聯式問題串應用于整合知識點,提升學生舉一反三的歸納能力

復習課要提升學生能力,必須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整合,打破教材的編排順序,將各章節中分散的“點”串成“線”,并進一步形成“網”,復習時可根據所學知識點,發散聯想,將相關知識點設計成并聯式問題串,牽一發(某知識點)而動全身(教材中所有相關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如:復習實驗常用藥品酒精時,設計以下并聯式問題串:1.高中實驗中哪些實驗用到了酒精?2.不同的實驗中對酒精有什么不同要求?(濕度、濃度)3.在實驗中的作用各是什么?4.能否用其他試劑替代酒精?通過問題串,引導學生歸納整理所學知識,掌握有效的復習方法。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遷移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

三、設計反問式問題串應用于反思習題錯誤,提高學生反思學習的能力

高三復習教學中,習題講評、試卷改錯、卷面分析等與習題相關的環節是決定學生復習效果好壞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在考試后通過改錯和試卷反思總結能發現很多問題。例如哪些知識掌握還不夠熟練,必須再進行鞏固,哪類題型錯得特別多,這類題的解題技巧需要進行訓練和提高,哪些地方一般不會出錯而現在出錯的原因是什么?以后如何避免?等等。錯誤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應通過分析反思試卷或已做習題,找尋復習的方向與考試要求的差距。在試卷分析時,可將易錯知識點設計成問題串,一方面降低難度,引導學生重走解題思維過程,另一方面方便學生找出錯誤的節點,從而加強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并逐步培養學生對學習進行反思的能力。例如:豌豆灰種皮(G)對白皮(g) 為顯性,黃子葉(Y)對綠子葉(y )為顯性,每對性狀的雜合子(F1)自交后代(F2)均表現出3:1的性狀分離比。以上種皮顏色的分離比和子葉顏色的分離比分別來自以下哪代植株群體所結種子的統計:

A .F1植株和F1植株 B. F2植株和F2植株

C. F1植株和F1植株 D. F2植株和F1植株

答案為D。許多學生錯選B。豌豆種子子葉顏色與種皮顏色的遺傳為什么不同時表現出3:1的分離比呢?學生很難理解,所以出現了錯誤。我在分析此題目時,為解決這個問題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①子葉由什么細胞發育而來?其遺傳物質與父方和母方都有關嗎?一個豌豆植株上所結種子中子葉的顏色一定都相同嗎?②種皮由什么結構發育而來?其遺傳物質與父方和母方都有關嗎?③一個豌豆植株上所結種子種皮的顏色一定都相同嗎?④前后兩代植株所結種子種皮顏色分別由誰的基因型決定?學生回答這些問題并不困難,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后,學生很容易發現自己錯誤的地方。經過學生自己的體會,糾正理解上的錯誤,比單純由教師講解訂正效果要好得多。

四、設計類比式問題串應用于明晰概念混淆點,提升學生辨析思維的能力

篇10

一、在基礎知識過關中的應用

在復習過程中,首要解決的是基礎知識的過關。在傳統的教學中,通常的做法是:教師先把知識重新講解一遍,然后布置幾道相關習題讓學生完成,最后教師再歸納拓展;或者是邊講邊練,不過比上新課時多了幾道練習而已。這種復習方式只把舊知識再炒一遍,學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只是比原來更熟練一點而已,根本談不上提升,這就失去了復習課的意義。而在“指導――自主學習”教學中,對基礎知識的復習,通常采取如下做法。

一是設置問題,指導學生找出知識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系。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系統地復習基礎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萌發新的學習欲望。

其次,精心設計復習提綱,指導學生復習,讓學生學會復習,知道該怎樣復習,避免學生復習時無從下手。

第三,精選典型習題,指導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對基礎知識的運用。

第四,精講知識重點,指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總結歸納,初步形成知識體系。

“指導――自主學習”在基礎知識復習過程中的教學流程是:

提出問題指導學生找出知識的聯系出示復習提綱指導學生復習出示典型習題指導學生鞏固知識引導解題指導學生應用知識展示重點指導學生總結歸納初步形成知識體系。

二、在核心知識整合中的應用

復習過程中的核心知識整合是指在基礎知識過關的基礎上,對知識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在“指導――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采取一例一講一練的模式對要點各個擊破,做到精講、多練,多指導、少講解,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各自的參與性。

第一,深入調研,選好典型例題。對例題教師不是直接講解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先嘗試解題,再出示答案讓學生對照。

第二,各請一位做對的和做錯的同學講講解題過程,教師點評。

第三,教師進行重點點撥,解疑釋惑。教師在點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區分易混的概念、找準知識的關鍵、找出知識的聯系、分析易錯的知識點、探究知識應用的規律、掌握解題的方法。對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應特別提醒。

第四,變式訓練、鞏固強化。在例題的基礎上進行變式訓練,指導學生學會分析題目,訓練解題思路,鞏固強化核心知識,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

三、在解題能力訓練中的應用

在“指導――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的訓練,即解題能力的訓練。從“質”上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1.解選擇題的訓練

指導學生熟練掌握解選擇題的方法。如采用由因導果法、類比法、排除法、篩選法、濃縮法、由果導因法、語言轉換法等。

指導學生熟練應用解選擇題的方法。在學生熟練掌握解題方法的基礎上,教師應精選相應的題目,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明確解題思路,應用相應的解題方法。訓練方法是:出示相應題目引導分析、思考用圖表簡要畫出解題思路確定相應方法得出正確答案。

指導學生進行錯題分析,進一步鞏固強化。

2.解圖表題的訓練

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各學習小組在課外通過各種渠道自行查閱并收集生物學的圖表類型及相關解法,并在課堂上討論交流,最后歸納總結出常見的圖表類型及解法。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查閱、收集、討論、交流、歸納、總結等活動,對生物學的圖表類型及解法有了充分的了解,為生物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復習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圖表類型,教師應選好典型例題,設計問題,指導學生分析典例。設計的問題如下:這屬于哪一類型的圖表題?題中涉及了哪些知識?請列舉出來。各知識點有何聯系?解題的關鍵和技巧在哪?簡要說說解題思路。

以問題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分析典例,對圖表有了更深的認知,進一步理解并掌握解題技巧。

此外,精選練習,強化訓練,指導學生靈活應用解題技巧。并引導學生討論,總結解題規律。

3.解實驗設計題的訓練

要求學生注意審題,指導學生找出題目中的關鍵詞,確定實驗的自變量和因變量,學會用簡單的圖表分析題意,用流程法書寫解題思路。

加強訓練,指導學生從題干中讀取信息,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精選例題和練習,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實驗設計“四步曲”:第一步:材料處理,分組編號。根據題目所給材料,需要處理的材料要先處理,如浸泡、研磨、過濾、試劑配制、暗處理等等。然后再根據實驗的自變量確定實驗的組數并進行編號。編號時應注意不要與題目中的序號相同。第二步:根據實驗的自變量和因變量設計實驗步驟。首先根據自變量設計實驗的實驗組和對照組;然后根據實驗原則設計實驗步驟,在設計實驗步驟時應遵循的原則有:①科學性原則;②單一變量原則;③對照性原則;④可重復性原則;⑤可行性原則;⑥簡便性原則。設計時應注意無關變量的控制。第三步:觀察實驗結果。根據因變量確定實驗觀察的現象并做好記錄。第四步:分析、預測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實驗分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兩大類。對于驗證性實驗:根據相關原理解題,結果唯一,結論唯一;對于探究性實驗:遵循完整性原則(將所有的可能性排列出來,并排除不符合實際的情況),結果多種,結論多個。在草稿分析時可以假設該實驗可能得出哪些實驗結論,每個的實驗結論應該對應出現哪種實驗結果,即:假如得出什么結論,則出現什么結果。在書寫答案時再把分析的結果倒過來寫就行了,即:如果出現什么結果,則得出什么結論。

還要指導學生應用簡練的語言和生物學術語進行表述,力求做到科學、規范。

四、在知識結構梳理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