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文化屬性范文

時間:2023-11-03 17:53: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旅游的文化屬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旅游的文化屬性

篇1

旅游資源文化屬性的理解,首先必須要明確理解文化的涵義。“文化”一詞是我國語言系統中古代已經有的詞匯,戰國末年儒生編輯的《易•賁卦•象傳》:(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當然這里夸大了文化對人的塑造作用,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者對“文化”的理解仍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有三點是共有的:一、文化是人創造的,包括人創造的物質產品、精神產品,沒有人的行為,就無所謂文化;二、文化能影響人,人都是一定文化的產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三、文化具有民族性、時代性、開放性,任何文化要想發展,都要與時俱進,否則就沒有生命力。

一、旅游資源文化屬性建設的意義

(一)旅游資源的文化屬性建設是發展韓城旅游事業的必然之路。

當前,旅游業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回顧自開發旅游以來韓城的發展進程,可分為三個競爭階段:

第一階段是項目競爭。上世紀70年代中期,各個行業都開始快速發展。旅游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也借勢而發,在那時要是能開辟一個景點,就能夠吸引大量游客。只要是有一個像樣的景點,就有著絕對的優勢。

第二個階段是廣告競爭。當人們漸漸認識到旅游是一個利潤豐厚的新興產業時,于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是有一點自然或是人文資源的地方都建設為旅游景點。幾年之后,很多地方都有了初具規模的景點,為了游客,各個景點都不惜工本的打廣告,進而發展成了廣告的競爭。

第三階段是文化競爭。這么多年的發展,旅游業也漸漸成熟,游客的素質也不斷的提高,于是一個新的階段開始了,即文化競爭。景點是否蘊含著獨特文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加強景點文化屬性建設是防止韓城景點趨同化的必然之路。

景點的長久發展與生命力關鍵是區別于其他景點的文化屬性。一個沒有文化特征,沒有個性特征的景點很難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走的長遠。韓城目前的各個景點幾乎是一樣的,沒有鮮明的特色,黨家村與古城都打的是明清建筑的旗號,司馬遷祠墓、大禹廟是純粹的祭拜,其他的都是打著元代建筑的名號,這種幾乎是一樣的思維弱化了司馬故里的文化氛圍,讓游客多出了些許疑問,難道一個以歷史文化著稱的名城竟然只剩下這些?事實上韓城這么多景點,各個都有著不同的文化差異,各有各的特點。

多年的總結可以明白,韓城旅游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是韓城這片富饒的土地上豐富的文化差異造就的。假如去除了韓城特有的文化,就很難依靠古建筑和文物形態給人以永久印象。景點的發展和長久不衰,就必須要在文化建設上下大力氣。

(三)文化屬性的建設是保存和延續歷史的必然之路。

西禹高速路在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魏長城橫穿而過的時候,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也引發了很多爭論,從景點的文化屬性來看我們明白了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一次不經意的破壞,從此再也不會擁有。也許是魏長城無法擋住秦軍的鐵騎,又怎么能擋得住橫穿而過的高速路?如今只剩下斷了的長城和橫穿而去的路。歷史在這里也斷了層,因此建設的本質是營造有利于景點的生存發展環境,是保存和延續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的有效舉措,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二、現階段韓城怎樣走景點文化屬性建設道路

(一)樹立景點文化的意識。韓城在旅游經濟的發展中已經走到了其他地區前面,理解了旅游經濟發展的好處,在景點建設上加大了投資力度,卻不知道景點的經濟價值的最主要部分早已經不在于設施建設,而在于景點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沒有一個區別于其他景點的文化特色,不重視特色文化開發利用,面臨的將是一條不歸路。所以在思想上要牢固樹立景點文化屬性的建設,把文化屬性的建設放到景點建設的前面。

(二)對景點文化屬性的建設做深入研究。旅游資源的文化屬性建設是一個多學科問題,對學術理論依據要求很高,現在還沒從事景點文化屬性建設方面的研究,建議將景點的文化屬性作為一個新的研究課題,組織從事文博事業的老同志,進行有針對的性的研究工作,給后期的建設工作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

篇2

[關鍵詞]798藝術區;旅游吸引物;文化旅游;中外游客;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006(2008)03-0057-06

一、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798藝術區位于北京東北方向的朝陽區大山子地區,是原國營718聯合廠的電子工業廠區所在地。該聯合廠由798等數個工廠組成,建于1951年。1989年,工廠由于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生產的產品不能適銷對路,工人大批下崗,各廠均出租部分閑置廠房以渡難關。

1995年,中央美術學院的隋建國教授租用了798工廠空置廠房作為雕塑車間。這一舉動后來被認為是798藝術區發展的伊始。此后,陸續有一些藝術家進駐。

2002年,中外藝術家進入達到了一個高峰時段。他們在此創建自己的藝術工作室,推動了798藝術區在短時期內的迅速形成。2003年798藝術區舉辦了以“再造798”為主題的當代藝術展,規模空前,從此,798藝術區聲名鵲起。2003年年底,土地所有者七星集團開始在798藝術區周邊展開拆遷行動,希望把土地賣給地產商,以解決企業自身下崗、退休工人的安置問題。2004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朝陽區委、區政府,市區兩級的人大、政協,以及規劃等部門陸續到798參觀、視察、調研,而后決定保留798藝術區。

2003年以后,到798藝術區參觀、訪問、觀摩、學習、交流、購買藝術品的人越來越多,已經對到北京的中外游客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日益成為了北京市城市文化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北京被美國《新聞周刊》入選為“世界上最有風格的12個首都”之一,而798藝術區的存在和發展是入選的重要原因之一;2004年法國總統希拉克的夫人納黛特?希拉克參觀798藝術區之后,把這里稱為中國正在蘇醒的標志;2006年,798藝術區被國家正式評為了“國家文化創意產業基地”。

2007年,798藝術區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根據有關報道,美國CNN最新調查顯示,798藝術區已經成為外國人到北京的第二目的地,在此之前,798藝術區已經被外國旅游者列為僅次于長城、故宮的第三個必須前往的景區。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北京考察2008年奧運會的準備工作時,也慕名專程前往798參觀。現在,通過官方渠道要求在2008年安排參觀798的奧運代表團就有30多個。2007年5月1日,世界著名的西班牙富拉劇團在798藝術區舉行實驗戲劇《帝國》的全球首演。

一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廢棄工廠區,在沒有經過旅游開發規劃部門預先設計的情況下,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迅速成為了外國旅游者的熱門景點,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

筆者基于這一現象,對798藝術區進行了相關的考察。這一考察集中在對到訪798地區的中外游客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對市場中需求者的動機和偏好的了解,來考察798藝術區作為旅游吸引物的價值所在。我們希望以此來探究這一地區是如何成為目前這個舉世聞名的旅游景點的,很顯然,它所成功的一般特征,應該對國內旅游吸引物的開發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研究方法

我們在考察798作為旅游吸引物的意義時,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

在問卷設計階段,筆者除實地調研考察,從各種途徑搜集與訪問者需求動機及偏好相關的信息外,還特別參考了2005年9月北京市旅游局撰寫的《“798藝術區”調研報告》中與訪問者需求動機與偏好之相關題項。

正式調查發放的《北京(大山子)798藝術區調查問卷》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問卷主體,共涉及了16道與訪問者需求動機及偏好相關的問題;第二部分為個人信息,共計6道題。

正式調查采用以實地發放紙質調查問卷的方式。2007年3月底至4月初,調研小組針對798藝術區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具有不同消費能力的中外訪問者進行了實地抽樣調查。此項調查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有效問卷145份,有效率為80.55%;其中,針對中國訪問者發放問卷105份,回收有效問卷84份,有效率為80.00%;針對外國訪問者發放問卷75份,回收有效問卷61份,有效率為81.33%。通過推斷798藝術區中外訪問者所占比例的置信區間得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中外訪問者樣本所占比例的允許誤差為8.04%,即798藝術區的中國訪問者占49.89%-65.97%,外國訪問者占50.11%-34.03%(推斷過程見附錄)。

關于798藝術區訪問者需求動機與偏好的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見表1。在被訪問者總體中,19.31%為藝術工作者,34.48%為藝術愛好者,46.21%為一般訪問者。其中,在中國訪問者中,48.81%為一般訪問者,27.38%為藝術愛好者,23.81%為藝術工作者;在國外訪問者中,42.62%為一般訪問者,44.26%為藝術愛好者,13.12%為藝術工作者。

三、對中外游客的基本分析

1、關于中外游客到訪798的動機與偏好

在調查中,我們使用了到訪798藝術區的目的、對798藝術形式的偏好和看中哪些798藝術區的特質等幾個選項,來主要考察中外游客的動機與偏好的情況。由于這部分我們使用了多項選擇,因此,我們主要用一般的比例分析方法來說明中外訪問者被調查的情況。

中外游客到訪798藝術區的目的參見表2。

在表2中,中國訪問者和外國訪問者訪問798藝術區的目的基本一致,均為參觀訪問、觀摩學習、交流溝通以及購買藝術品等。

然而進一步的細分和歸納匯總后,我們可以發現,中外藝術工作者都以觀摩學習和交流溝通為最主要的訪問目的,但他們各有偏重,外國藝術工作者注重觀摩學習,中國藝術工作者更注重交流溝通。在一般訪問者中,中國訪問者主要體現為一般性的觀賞,其他比例均較低,而外國一般訪問者在各種選項中的比例則相對平均,可見,外國訪問者不僅僅注重一般性的觀賞,他們更熱衷于各種體驗活動。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外國各類別訪問者的購買藝術品比例均高于中國訪問者。

當進一步探究中外訪問者對798藝術形式的偏好時,我們發現,798藝術區的設計對中外訪問者最具有吸引力(51.03%),其次分別是繪畫(41.38%)、雕塑(34,48%)、攝影(28.28%)、行為藝術 (22.07%)、其他(15.86)。在中外訪問者的對比中,除了對攝影這一藝術形式的關注度存在較大差異外,在其他方面并沒有特別明顯的差異(圖1)。

由此可見,無論中國訪問者,還是外國訪問者,在對798藝術區藝術表現形式的認同感上是基本一致的。

那么,798藝術區的哪些特質為中外訪問者所看中呢?我們的調查顯示,中外訪問者所看重798藝術區的特質依次為:文化氛圍(70.34%)、藝術價值(52.41%)、建筑風格(34.48%)、商業開發價值(17.93%)、歷史價值(14.48%)、知名程度(11.03%),以及地理位置(5.52%),且中外訪問者沒有明顯差別。

綜上所述,吸引中外訪問者的主要特征是798藝術區的文化藝術體驗與感受。

2、關于中外游客對798信息的獲取途徑

我們的調查顯示,親朋好友是中外訪問者公認的最主要的信息來源途徑;旅游中介組織(包括旅行社)則極少成為中外訪問者獲取798藝術區相關信息的來源途徑;中國訪問者較多從電視廣播這一途徑獲取798藝術區的信息,而外國訪問者較多通過報刊雜志獲取相關信息(表3)。

通過中外訪問者對798藝術區信息的獲取方式上,我們不難看出,798藝術區作為旅游吸引物是在不為旅游經銷商所知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到訪的游客屬于散客旅游群體。

3、關于中外游客在798的逗留時間與消費

我們利用交叉量表的分析方法,對中外訪問者在798藝術區的停留時間和消費支出進行了相關分析,其結論是:中外訪問者在798藝術區停留時間大體相同,主要集中在2-5小時,相比之下,藝術工作者比一般訪問者和藝術愛好者的平均停留時間稍長一些。對于798藝術區這樣一個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還不夠完善的自發形成的文化藝術區來說,這已足能證明798藝術區的吸引力及其未來發展潛力。而在消費支出方面,中國訪問者在798藝術區的消費支出以0-300元居多,平均花費760.60元;外國訪問者的消費支出以100-300元居多,平均花費844.03元。可見,798藝術區的訪問者具有消費能力強的特點,外國訪問者比中國訪問者的平均消費能力略強一些。我們曾經在2004年對北京市高端休閑旅游市場研究時,對高端旅游市場的平均花費作過定義,即一個游客每人每天平均花費在500元人民幣以上的旅游者,可以被認定為高端休閑旅游消費人群。而這里我們對照著這個定義,訪問798藝術區的中外游客在平均半天的逗留時間里,每人的平均花費均超過了這一水平。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能夠提供游客充分自由體驗的旅游景點,往往是游客的消費支出更高。

4、關于中外游客對798的總體滿意度評價

在分析這一問題時,我們采用了李克特(Likert)5點量表的分析方法。

為了準確地了解中國訪問者與外國訪問者對798藝術區的總體滿意度是否存在顯著差異,我們首先運用SPSS1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獨立樣本均值的t檢驗,結果分析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說明了中國訪問者和外國訪問者對798藝術區的總體滿意度的均值分別為3.55和3.62,二者樣本均值存在著差距。

表5列出了方差齊性檢驗結果為F=0.586,顯著性概率P=0.445>0.05,所以,可以得出假設方差相等成立,即兩個總體的方差相同;此時,均值差的顯著性概率P=0.446>0.05,所以,我們認為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不能拒絕原假設,即兩個組的平均值沒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從總體上看,中國訪問者和外國訪問者在總體滿意度上沒有明顯差異;同時說明,樣本問的總體滿意度差異是由樣本造成的。

在確定了中外訪問者在總體滿意度評價沒有明顯差異的前提下,我們從交通條件、停車區域、環境狀況、衛生條件、規劃布局、藝術表達形式和宣傳推廣力度7大方面來測算訪問者的感知評價。

圖2表示了訪問者感知評價的平均值折線圖。平均值代表了樣本總體的平均態度,總的來說,訪問者對環境狀況(3.66分)、規劃布局(3.64分)和藝術表達形式(3.99分)的感知評價均高于總體滿意度,最高為藝術表達形式;而對交通條件(3.39分)、停車區域(3.28分)、衛生條件(3.37分)以及宣傳推廣力度(2.88分)的感知評價均低于總體滿意度,最低為宣傳推廣力度。這說明,當旅游吸引物能夠為游客提供出足夠的特殊體驗和環境氛圍時,即使沒有進行充分的宣傳營銷,訪問者仍然會對其產生強烈的興趣。

為了找出影響訪問者對798藝術區總體滿意度的主要因素,我們又以交通條件、停車區域、環境狀況、衛生條件、規劃布局、藝術表達形式以及宣傳推廣力度為解釋變量;以訪問者對798藝術區的總體滿意度為被解釋變量,在檢驗數據滿足多元線性回歸的基礎上,運用SPSS12.0軟件來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并進行統計分析,得到的結果如表6、表7和表8所示。

表6是描述統計量,可以得出回歸模型的擬合優度。從這部分結果看出:相關系數R=0.799,判定系數R2=0.639,表示因變量“總體滿意度”有63.9%可以由自變量“感知評價(7個方面)”來解釋;調整的判定系數R2=0.621,回歸估計的標準差=0.360,可以看出此回歸的擬合優度還不是很高,這也說明多選解釋變量還不是很全面。

表7是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多元回歸模型的總體顯著性。這部分結果顯示:統計量F=34.673,顯著性概率值P=0.000<0.05,說明回歸模型的總體顯著性是明顯的,因變量“總體滿意度”與自變量“感知評價(7個方面)”之間確有線性回歸關系。

表8是回歸系數分析,可以得出多元回歸模型系數的顯著性。從這部分結果可以看出:藝術表達形式的檢驗統計量t=5.837,顯著性概率值P=0.000<0.05;宣傳推廣力度的檢驗統計量t=4.827,顯著性概率值P=0.000<0.05;環境狀況的檢驗統計量t=3.116,顯著性概率值P=0.002<0.05;交通條件的檢驗統計量t=2.964,顯著性概率值P=0.004<0.05。由此證明,藝術表達形式、宣傳推廣力度、環境狀況以及交通條件對訪問者總體滿意度有著顯著性的線性關系。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到訪問者對798藝術區的總體滿意度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為:

總體滿意度=0.230×藝術表達形式+0.157×宣傳推廣力度+0.141×環境狀況+0.122×交通條件。

在上面的方程中,我們不難發現,藝術表達形式對中外游客的總體滿意度評價影響最大,其影響因子為0.230。由此可以看出,798藝術區的現代藝術的表達方式和內涵決定了798藝術區對游客的吸引 力,如果能夠很好地保留這個藝術區的創意氛圍和自由空間,該藝術區的文化旅游價值就能夠得到旅游訪問者的認可。

四、我們的結論及引申的問題

798藝術區的形成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廢棄的工業區如何被轉化為藝術區的過程,而這一過程的附帶產品,就是它成為了城市文化旅游的資源,成為了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吸引物。關鍵的問題是,它是一個市場自然生成的產物,而不是人為規劃的結果。

實際上,類似798藝術區的現象在國外并不罕見。以美國紐約為例,20世紀40年代,美國紐約休斯敦街的南端有一個無人居住的廢棄工業廠房倉庫區,被稱為Loft,一批貧窮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因為繳納不起市區住房的昂貴租金,紛紛入住這里開辦工作室,開始了他們自由的現代藝術創作。從此,Loft成為了現代藝術的一種符號,也被當成是一種生活方式,后來這里被人稱為“SOHO”區,全稱為“South ofHouston Street”,SOHO已成為紐約美國現代藝術的發源地。同時,由于SOHO區的形成,各種藝術、文化、媒體很快駐守當地,接著,購物人潮及觀光客大批涌來,自此,這一蕭條的城市街區顯現出了勃勃生機。美國紐約的SOHO區也是一個并沒有進行規劃而自發形成的旅游吸引物。

798地區原有資源的特性,就在于它的藝術功能和文化氛圍,以及它所保持相對淳樸的建筑風格和開放格局,讓游人能夠在其藝術的表達中自由自在地徜徉,來體驗它的藝術魅力。這是一種典型的文化旅游現象。

根據有關學者的研究,文化旅游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解釋。從民族學角度來看,文化旅游可以定義為“基于需求一種全新的深層次文化經歷,無論是在審美、知識、情感還是心理方面都是一種特殊的旅游活動”(Reisinger,1994:24)。而從人類學角度來看,文化不僅僅是文化中心或旅游吸引物,讓當地人表演的一些宗教儀式、典禮或舞蹈,文化旅游的更豐富含義在于這些活動與許多不為人們所熟知的傳統習俗密切相關,也是當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Fridgen,1996)。瑪薩森(Mathieson)和沃(Wall,1982)認為文化包含了行為的條件及其產生的結果。

篇3

[關鍵詞]旅游;文化遺產;旅游者感知;旅游開發;曲阜[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5006(2007)05―0054―07

1 引 言

文化遺產資源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對旅游者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尤其是登錄世界遺產名錄后,往往成為旅游熱點。但從總體看,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水平還很低,難以充分發揮世界文化遺產在旅游發展過程中應有的作用。對于比較成熟的文化遺產旅游地來說,現有的旅游項目和旅游產品如何進一步開發、完善和提高,是非常緊迫的問題。本文以曲阜為研究對象,分析世界文化遺產深度開發的路徑。從全國范圍來看,曲阜的“三孔”比較早地登錄到世界遺產名錄,旅游開發相對比較成熟,但發展水平并未得到很高評價。據相關的游客感知度調查研究,曲阜“三孔”的各種評價指標在中國的文化遺產地中都處于中下水平。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三孔”的文化內涵,無論從深度還是從廣度,都還沒有很充分地展示出來,被旅游者所體驗。因此,曲阜未來的文化旅游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必須從整體上解決文化內涵挖掘與產品品質提升的難題。本文試圖通過對問卷調查數據的定量分析,一方面從旅游者的感知出發,分析文化遺產地的旅游產品體系與文化內涵的關系,研究文化內涵挖掘及產品開發的方向;另一方面,考察文化遺產旅游者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以及文化旅游產品及其他服務性產品在旅游者滿意中的表現和作用,明確產品質量改進的方法與步驟,從而形成遺產旅游深度開發的基本框架。

2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關于文化遺產旅游的深度開發或者說進一步發展的對策,有不少研究者進行了探討。梁學成分析了世界遺產有形價值與無形價值的內在聯系及相互的依存關系,提出了世界遺產旅游價值開發模式。章尚正、董義飛通過對皖南古村落的研究,認為目前的大眾觀光型旅游產品需要過渡到基于體驗性收獲的專題型文化產品。一般旅游產品的創新思路對文化旅游產品的進一步開發當然也有借鑒意義。如孫麗萍、王艷平關于旅游產品創新開發的方向性的認識。金穎若關于旅游資源“羨余”現象與旅游開發的探討等。具體到曲阜的旅游開發與旅游發展,現有的研究基本是從資源角度來探討如何開發旅游產品和發展旅游業,如周長春對曲阜旅游資源進行了分析與評價,唐順英研究了曲阜修學旅游開發的原則與策略,李倫亮提出了建設“儒學文化名城”的戰略與基本的原則。

國外學者多從旅游者的體驗感受出發研究文化遺產旅游市場的進一步拓展。勞斯(Laws)對服務流程設計概念和旅游者體驗與滿意的管理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比霍(Beeho)等將ASEB柵格分析方法應用于新蘭納克(New La-nark)世界遺產村落的研究,并對世界遺產村落旅游吸引物的開發提供了一些建議;麗特(Light)研究了文化遺產地舉行特殊的事件(如旅游節慶活動)時游客的主要特征;愛瑪(Emma)等人利用地方感知理論對新西蘭的庫克山公園(Mount Cook Park)的解說服務體系進行了評估;英國的雅尼夫(Yaniv)等通過調查,研究了4個變量即“個人的性格”、“遺產地屬性”、“知覺”、“認知”和“旅游行為”之間的關系。

國內學者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進展。郭英之研究了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的旅游滿意度及旅游需求特征;劉昌雪對世界遺產地的旅游推力和引力因素進行了研究;張宏等以ASEB法對文化遺產秦兵馬俑的游客體驗進行了分析;羅振鵬等通過對北京故宮景區旅游服務的調查分析,認為服務問題是導致游客對景區不滿意的主要原因。

總起來看,對于世界文化遺產旅游的深度開發,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應該深入挖掘文化遺產的內涵,提高開發的水平與質量。關于如何挖掘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通常是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一是對文化遺產本身的價值進一步深入分析,更加深入把握其內涵,尋找更適宜的表現形式,形成更有文化深度的旅游產品;二是基于市場調研,從旅游者的需要出發,改進旅游產品,提高發展水平。目前的問題是兩個方面的研究結合不夠緊密,尤其是兩個方面的定量分析較少進行直接的對應聯系。本文重點利用定量分析方法,將兩個角度的認識整合起來,力求對文化遺產旅游的進一步開發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

3 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于2006年10月28日―10月29日在曲阜的孔廟和孔府進行,采取的是現場發放問卷、現場回收的方式,共收回有效問卷186份。最后通過社會經濟學統計軟件包SPSS對問卷進行分析,并結合計劃管理、質量管理方法,對曲阜旅游產品開發進行探討。3.1調查問卷設計

問卷包括三大部分內容:游客興趣、游客滿意度和游客特征(包括人口統計特征和出游特征)。其中游客“興趣”和“滿意度”采用李克特(R.A.Likert)5點量表尺度進行測量。在游客興趣表中,1表示“很不感興趣”,2表示“不感興趣”,3表示“一般”,4表示“感興趣”,5表示“非常感興趣”;在游客滿意度表中,1表示“很不滿意”,2表示“不滿意”,3表示“一般”,4表示“滿意”,5表示“非常滿意”。經過相關評價,我們把旅游者可能在曲阜游覽的人文景點以及其他游覽活動確定為19項游客感興趣屬性,包括游覽孔廟、游覽孔府、游覽孔林、游覽六藝城、游覽孔子故里園、游覽顏廟、游覽周公廟、游覽其他人文景點、欣賞曲阜建筑、欣賞城墻、觀看杏壇圣夢、參加孔子文化節、觀看祭孔大典、和當地居民交談、了解當地民俗、聽導游講解、漫步大街小巷、孔子家鄉修學、購買旅游紀念品;體現旅游者食、住、行、游、購、娛的13項滿意度屬性,包括儒家氛圍、遺產景點、人造景點、文化活動、導游服務、景點管理、餐飲、住宿、市內交通、娛樂項目、購物環境、旅游紀念品和整體滿意度;旅游者的人口特征包括性別、年齡、職業、月收入和學歷;旅游者的出游特征包括“游覽次數”、“游覽目的”、“游覽方式”、“停留時間”。

3.2調查樣本

由于曲阜旅游市場的主體是國內市場,因此本次調查主要是針對國內的旅游者,所得到的人口統計學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來曲阜的旅游者,性別比例相當,年齡集中在21―40歲之間(64.9%),職業分布比較分散,學生比例稍微大一些(28.1%),收入集中在“1000元以下”和“1000―3000元”這兩個水平上, 比例分別為42.4%和42.9%,學歷以大學學歷為主(58.9%)。

4 研究結果

4.1 曲阜文化遺產旅游的開發路徑與程序分析

4.1.1 曲阜文化旅游產品體系的因子分析

從理論上講,世界文化遺產內涵應該有多種表現形式,因此可以開發的具體旅游產品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某種具體形式的產品并不必然與遺產文化內涵的基本屬性相聯系。如果只對具體的產品形式進行分析,則無助于對文化遺產旅游深度開發的宏觀思考。為此,筆者對19項游客感興趣屬性進行了因子分析,以求對游客感興趣屬性進行歸類,因為某類產品的共性特征應該與文化遺產內涵有較強的關聯。

在因子分析之前,先對19項感興趣屬性進行了可信度分析,得Alpha=0.8823,說明它們之間存在較強的內部一致性,同時對樣本進行了KMO測度和巴特利特球體檢驗以判斷觀測數據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KMO值為0.810,根據凱撒(Kaiser)的解釋,如果KMO值大于0.8,表示“適合”做因子分析。另外,參與因子分析的19個變量的巴特利特球體檢驗(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值是1389.280,其對應的相伴概率值為0.000。這兩種檢驗的檢驗數據表明適合做因子分析。最后,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并進行方差最大化旋轉(Varimax with Kaiser NormMizmion)。在確定公因子的個數時,瑞恩(Ryan)指出提取出的公因子最好能解釋所有方差的66%―70%。指標19“購買旅游紀念品”因變量共同度僅為0.399,小于0.5,因此被刪除,其余18個指標經過因子分析,歸納為五個主要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67.511%,這表明提取的結果還是比較理想的。因子分析的具體信息如表2所示。

筆者把這五個因子分別命名為F1=“一般人文景點”,F2=“文化遺產景點”(雖然導游講解不是遺產景點,但導游講解是完全依附于“三孔”景點的,因此筆者把該因子命名為文化遺產景點),F3:“當地民俗風情”,F4=“文化活動”,F5=“當地歷史建筑”。其中,文化遺產景點是文化遺產的直接符號,文化活動是對文化遺產的直接運用,當地歷史建筑是對文化遺產歷史環境的營造,一般人文景點是文化內涵的擴展,當地民俗風情是文化遺產內涵在現代生活中的表現。每一種因子,可以表現文化遺產某一方面的特性。也就是說,每一類型的旅游產品,都可以看作是文化遺產文化內涵的外在表現形式,如圖1所示。

4.1.2曲阜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的路徑與程序探討

由于旅游產品自身的形式、價值或者功能存在區別,對游客的吸引力大小也是有區別的。按照事物發展的一般邏輯,結合因子分析方法,遺產文化內涵深度開發可以理解為表現文化特征的各類因子對旅游者的吸引力由低到高的提高過程,也就是各類旅游產品不斷豐富完善的過程。

在這里,筆者以因子的均值和游客“感興趣”與“非常感興趣”的累計比例作為衡量因子吸引力大小的標準,均值越大,累計比例越高,則表明因子的吸引力越大。計算因子的均值時,由于每個因子都包含若干個游客感興趣屬性,而且每個屬性的均值都已經由軟件計算得到,最關鍵的是確定每個因子中的單項屬性在該因子中所占的權重。董觀志、楊鳳影指出在確定每個屬性的權重時,可以利用SPSS統計軟件對指標的測量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法處理,這樣有助于減少傳統的專家估測法存在的主觀誤差。通過因子分析后,可以得到每個屬性的因子得分系數,系數越大,說明該屬性與因子的關系越密切,對其因子的貢獻越大,所以賦予的權數也越大,然后對因子得分系數進行歸一化處理,即可得到每個屬性在該因子上的權重。因此筆者對每個因子又進行了因子分析,目的是確定每個屬性在所屬因子中所占的權重。在計算因子的均值與游客感興趣比例時,公式如下:

其中因子均值的計算公式為:

MeanFn表示第n個因子的均值,Mni表示第n個因子的第i個屬性的均值,Qni表示第n個因子第i個屬性的權重。

同理,因子的游客感興趣比例的計算公式為:

FrecencyFn表示第n個因子的游客感興趣比例,Fni表示第n個因子的第i個屬性的游客感興趣比例,Qni表示第n個因子第i個屬性的權重。

因子分析及計算出的因子均值與游客感興趣比例的結果如表3所示。

分析結果表明,在現階段,“文化遺產景點”與“文化活動”的吸引力強度相當,對游客的吸引力最強;“當地歷史建筑”對游客的吸引力次之;“一般人文景點”和“當地民俗風情”對游客的吸引力最弱。這也說明,目前遺產的符號及遺產特性的直接運用已相對比較成熟,當地歷史建筑景觀建設初見成效,而當地民俗風情和一般人文景點的開發則較為薄弱。當然我們應該理性地認識因子的吸引力強弱程度,吸引力強的因子如果不能夠實現更新換代,對游客的吸引力也會減弱,吸引力弱的因子如果開發得當,同樣可以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從因子分析情況來看,曲阜深入挖掘遺產文化內涵的路徑可以如圖2所示。

如圖2所示,對于曲阜而言,文化遺產旅游產品開發的優先順序為:文化遺產景點文化活動當地歷史建筑當地民俗一般人文景點,通過這一過程,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挖掘相對比較全面和深入,產品吸引力達到比較高的水平,在此基礎上,曲阜文化遺產產品開發進入新一輪的循環,達到更高的開發平臺。

4.2 曲阜旅游產品的滿意度分析與質量改進

4.2.1 國內文化遺產旅游者的整體滿意度

旅游者滿意度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旅游產品質量的高低。文化遺產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不僅包括旅游產品內容體系的擴充,也應該包括其他產品質量的提高。從本次調查看,來曲阜的旅游者總體滿意度不高,只有48.4%,具體情況如表4所示。

筆者把除“整體滿意度”之外的12項滿意度屬性按滿意度大小分成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所包含的滿意度屬性包括“遺產景點”、“儒家氛圍”、“導游服務”,滿意度在50%以上,主要是對遺產景點游覽的滿意情況;第二層次包括“景點管理”和“文化活動”,這一層次的滿意度超過40%,這兩項屬性均和遺產景點的游覽活動直接相關;第三個層次所包含的滿意度屬性包含“旅游紀念品”、“人造景點”、“市內交通”、“娛樂項目”、“餐飲”、“住宿”和“購物環境”,這一層次的滿意度均較低,這7項屬性除“人造景點”外,均為游覽活動之外的相關服務(或產品)。劃分成3個層次之后,就能很清晰地發現,到訪曲阜的旅游者對核心的遺產景點滿意度最高,與遺產關 系緊密的項目滿意度次之,而對游覽活動之外的相關產品則滿意度較低。說明遺產資源確實能給旅游者帶來滿意的體驗,而遺產的延伸開發和當地的服務系統卻不如人意,不能得到旅游者認可。這一研究結果與國內其他學者的研究有一些相似之處。羅振鵬等對故宮景區的研究表明中外游客對故宮的服務感受為“一般”,郭英之對平遙古城的研究發現旅游者對旅游景點質量評價尚好,而對交通、飲食、住宿的評價為較滿意與一般。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的文化遺產旅游者對遺產景點的滿意度要高于對相關產品的滿意度,對遺產景點和設施本身的滿意度要高于對景區服務的滿意度,反映出目前國內文化遺產地的服務質量普遍不高的現狀。

4.2.2滿意度的影響因素與質量改進對策

旅游者在文化遺產旅游地的活動涉及到各個方面,從理論上講,每個方面的滿意度對游客的整體滿意度都會有影響,因此筆者利用方差分析來檢驗問卷設計的滿意度屬性項目是否對整體滿意度都有影響,以及影響的程度如何。

方差分析主要有3種方法:單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協方差分析。在對12項滿意度屬性和“整體滿意度”進行方差分析之前,筆者先對旅游者的人口統計特征與出游特征和“整體滿意度”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從而進一步確定對12項滿意度屬性和“整體滿意度”進行方差分析時,到底應該采用哪種方法。如果人口特征與出游特征對整體滿意度沒有顯著影響,那么可以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如果人口特征和出游特征對整體滿意度有顯著影響,那么應該采用協方差分析的方法,把人口特征和出游特征當作協變量參與分析,這樣可以消除協變量對于整體滿意度的影響,從而使分析的結果更準確一些。

人口統計特征與出游特征和“整體滿意度”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的結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旅游者的人口統計特征和出游特征對整體滿意度在0.05的水平上均沒有顯著的影響,因此在分析12項滿意度屬性對“整體滿意度”的影響時,可以忽略掉人口統計特征和出游特征的影響,直接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

分析結果表明,12項滿意度屬性對整體滿意度均有顯著影響,但是影響的程度是存在差異的(檢驗統計量的F值越大,表明影響程度越大。從上表顯示的各項目對總體滿意度的影響程度看,景點管理、娛樂項目、餐飲3項F值在20以上,是影響總體滿意度的關鍵因素;導游服務、住宿、市內交通、旅游紀念品、購物環境F值在10到20之間,影響較大,是重要因素;遺產景點等4項的F值在10以下,是基礎性因素,之所以稱之為基礎因素,是因為這幾項雖然對總體滿意度的影響較小,但它們是旅游活動的前提與基礎,對滿足旅游者最基本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在單項評價中,除人造景點外,其他項目滿意度都較高。恰恰說明了曲阜的整體旅游產品總體滿意度不高,現階段問題主要存在于相關服務項目上。因此,提高曲阜旅游產品質量的方法應是在保證基礎因素質量的前提下,主要抓好關鍵因素,進而改善重要因素,以提高旅游產品的總體質量和游客的滿意度。

5 結 論

綜上所述,文化遺產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應該有兩個緯度的內容:基于遺產特性的產品體系的深化與擴展以及旅游服務質量的提升,兩個緯度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遺產旅游深度開發。文化遺產旅游深度開發的基本框架模型如圖3所示。

進行深度開發時,文化遺產景點是基礎和重點,因為這是游客必須要訪問的景點。目前,游客對文化遺產景點的滿意度比較高,但是對文化活動的滿意度不高,這就表明曲阜在文化活動的開發上要多下一些工夫,不僅僅局限于開發文藝表演類的產品,而且要多開發一些游客能夠親身參與的文化活動,這樣游客就能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對于當地的歷史建筑要保持其建筑風格,給游客塑造一個良好的游覽氛圍。對于目前游客感興趣程度不高的當地民俗和一般人文景點,則要具體分析,采取適當的措施,將它們與遺產資源的文化特性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吸引力水平。

篇4

[關鍵詞]平遙古城;顧客需求;KANO模型;顧客滿意度系數

[中圖分類號]C9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39-0058-02

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平遙古城具有濃郁的晉商特點,是山西古文物的代表。國內學者關于如何開發晉商旅游資源做了很多研究[1-2]。本文利用KANO模型的相關理論結合顧客滿意度系數,按照平遙古城旅游顧客需求的不同屬性,有針對性地開發和創新旅游產品,合理地配置資源,以鞏固并擴大客源,打造精品旅游景點。

1 平遙古城顧客的需求分析

1.1 平遙顧客層次需求的確定

通過多次實地考察,對平遙古城當地居民以及古城內導游訪談,對平遙古城旅游資源進行系統的調查研究,廣泛收集資料、信息和數據,對旅游資源的分布、數量、特點、類型、價值以及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市場狀況等有了充分的了解,組織由顧客參與的小型座談會,利用KJ法對顧客的零散需求進行親和分類,最終形成平遙古城顧客的旅游需求。經過不斷地調查研究,結合專家小組的意見,我們最終得到了平遙古城顧客滿意的層次需求。如表1所示。

1.2 問卷設計及數據處理

按照狩野模式(KANO Model)的顧客需求分類,將旅游顧客需求分為六類:魅力型需求是令旅游顧客驚喜的旅游特征;一維需求是指顧客的滿意狀況與需求的滿足程度成比例關系的需求;當然需求是顧客認為在旅游中理應具有的基本質量或功能特性;反向需求是指顧客不希望出現的產品質量屬性;無關需求是顧客不在乎的產品屬性;問題質量需求是顧客誤解、回饋有誤或是問題被用于錯誤的階段。運用傳統的卡諾理論結合表1得到的顧客的層次需求,對旅游產品質量進行問卷設計,即設計正反兩個問題,按照KANO模型需求分類評估表[3],對問卷進行處理。其中A、O、M、R、I、Q分別代表魅力需求、一維需求、當然需求、反向需求、無關需求、問題質量需求。

在2013年對平遙古城的顧客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12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00份。將有效問卷的結果進行處理,分析匯總得到數據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顧客的反向需求(R)并不是很多,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問卷在問題設計上不存在問題,所收集到的數據是有效的。

2 平遙古城顧客需求的類型劃分

Bergeretal于1993年提出了顧客滿意度系數(Customer Satisfaction Coefficient)的概念,它利用式(1)和式(2)計算提供或不提供某項屬性時顧客的滿意程度的變化,并據此將不同的屬性劃分到不同的象限,表示相應類型的屬性質量(見下圖)。

式中,Si表示顧客滿意度系數(提供這個屬性,顧客滿意度上升的比率);Di代表不滿意系數(不提供這種屬性,顧客滿意度下降的比率);Ai、 Oi、 Mi、 Ii代表問卷調查中顧客選擇的個數;i=1,…,m,m表示顧客需求總數。

利用式(1)、式(2),對表2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到平遙游客對各需求質量的滿意度結果,并根據滿意度結果畫出了顧客需求分類圖。

顧客需求分類圖

各象限的點所屬類型分別為:若該點位于第一象限,則該屬性為一維需求;若該點位于第二象限,則該屬性為魅力型需求;若該點位于第三象限,則該屬性為無關需求;若該點位于第四象限,則該屬性為當然需求。

根據上圖,我們可以知道,位于第一象限的點有3、4、11、12、13、16,位于第二象限的點有1、2、5,位于第三象限的點只有點15,位于第四象限的點則有6、7、8、9、10、14、17。對應上圖,可以將平遙古城顧客需求劃分為下列四種:

(1)魅力型需求:景區建筑有特色,票號特點突出,民間工藝有特色;

(2)一維需求:城墻文化特點突出,凸顯傳統民居文化,交通條件便利,環境優美,衛生條件好,景區管理人性化;

(3)當然需求:通信設備齊全,住宿條件好,安保條件齊全,餐飲條件好,醫療條件好,導游解說詳細生動,投訴處理及時;

(4)無關需求:信息獲得及時。

3 結論和建議

用KANO模型對平遙古城顧客需求分類后,應該加大對魅力型需求的開發力度,給顧客驚喜,以快速提升顧客的滿意度;加強一維需求的建設,一維需求建設得越好,顧客越滿意;確保當然需求的有效實施,當然需求是顧客認為古城必須有的屬性或功能,當其特性充足時,無所謂滿意不滿意,顧客充其量是滿意。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1)添加歷史文化元素,從觀光旅游轉變為體驗旅游。實行銀票消費制度,提升平遙大戲堂的表演質量和知名度,吸引游客留住平遙,欣賞晉商文化表演節目,獲得全方位的晉商文化體驗,實行全球化品牌戰略,規模化經營推廣漆器,凸顯晉商逐利四海,信譽至上的精神。

(2)有選擇性地、有限制性地開放城墻及民居遺址,城墻文化、傳統民居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游客的需求。但過度的開放使得城墻及民居遺址有所損耗,不能進一步達到顧客的期望。增加綠化面積,完善綠化設施,從根本上改善平遙古城的自然環境。增加旅客舒適度。改善古城內的交通,應該限制車輛進入古城,改為轎子、馬車等適合古城道路的交通工具,這也符合明清時候的實際情況,可以鋪石板、碎石等符合古城古貌的道路,進一步恢復古城原有樣子。

篇5

關鍵詞:體驗經濟;民俗文化遺產;旅游開發

一、體驗經濟產生的背景和旅游業的新趨勢

回顧人類經濟發展史,人類的經濟活動走過了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三個階段,進入21世紀,人們從低層次的生理與安全需求中調轉目光,將興趣投向廣闊的精神需求領域,這一發展趨勢宣告了體驗經濟的繁榮時代已經到來,在此背景下,作為高端文化產品的文化遺產迎來了廣大旅游者青睞的目光。體驗經濟(the Experience Economy)一詞最早見于20世紀70年代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的著作《未來的沖擊》當中。體驗經濟中,消費者消費的客體不再僅僅是商品或者服務,而更多的是獲得一種體驗和感知。因此要求產品的開發商和制造商從生活情景出發,開發能夠獲得消費者心理認同,調動綜合感官體驗的產品,用充滿感情的力量給顧客提供難以忘卻的愉悅經歷,這份經歷是一種冠絕,一種不僅在身體上,更是在情緒上、精神上和智力上的體驗。與前面三種經濟類型相比較,體驗經濟富有的是一種舞臺展示的經濟功能,提供的是難忘且充滿個性的產品,突出感受,并歷時短暫卻能給旅游者留下經久不衰的難忘回憶。體驗經濟的典型特征是消費是一個過程而非產品單純的物質形態,其追求的最大特征就是消費和生產的個性化。

旅游者要獲得滿意的旅游體驗離不開完善的旅游體驗載體系統,不同的旅游單位其旅游體驗系統存在差異,以最常見的旅游景區為例,旅游景區的體驗載體主要有四大類,分別是舞臺體驗載體、活動體驗載體、環境體驗載體和服務體驗載體。其中舞臺體驗系統是基礎與前提,活動體驗系統是核心,環境體驗系統和服務體驗系統是支持系統。在參與旅游活動的過程中,能否獲得滿意的旅游體驗除了外部因素之外,還取決于旅游者本身和媒介。旅游者本身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關系到外界刺激被旅游者感知的深度和所獲得的愉悅感;而媒介則決定了旅游者的需求和市場供給之間的匹配度。

二、體驗經濟背景下的民俗文化遺產特征

文化遺產是指從藝術、歷史或科學的角度評價,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物、遺址和建筑物。文化遺產根據存在的形態可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遺產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中具有典型特征和普遍意義,并具有極高文化價值的那一部分,主要包括民俗活動和民俗事象兩大類。文化遺產旅游產品是從經營者的角度考慮,在文化遺產本身的資源稟賦的基礎上,通過旅游開發和策劃,進一步匯集和提升其文化價值,為旅游者提供豐盛的文化體驗產品。

文化遺產旅游產品的核心是跨越空間和時間的文化體驗。這種文化體驗分為物質、制度和文化心理三個層次。旅游者對文化遺產的旅游訴求是綜合的,因此,光顧文化遺產旅游的游客并不滿足于物質層面的體驗,他們更看重的是體驗思想制度和文化心理層面的旅游產品,這也是大多數深度旅游者對旅游品質的文化層面的要求。從體驗主體上看,旅游者的體驗效果取決于他們的文化層次和知識結構等諸多因素;從客體上看,遺產地文化特色是否通過旅游產品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內容是否豐富等將直接影響旅游者的體驗;而從媒介上看,是否具有統一的主題框架引導和規范旅游者的行為,并為旅游者獲得完整、豐富、創新的旅游體驗提供支持。

與一般的文化遺產一樣,民俗文化遺產具有歷史性、傳承性等特征,除此之外,民俗文化遺產還具有多元性、變異性、中心發散性、地方性、神秘性、適應性、實用性等特征。多元性是指民俗文化的種類繁多;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間上所顯示的地理特征或者鄉土特征,這一特征是民俗文化民間身份的體現,也說明了任何一種民俗事象都會受到一定地域的生產、生活條件的制約,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變異性是民俗在從一個地區遷移到另一個地區的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強大的適應能力,標志著民俗事象在流傳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變化。也正因為這種變異性,民俗文化的傳承才造就了多元而龐大的民俗文化體系,而非單一文化的單純復制。民俗的神秘性是源于先民在科技不甚發達的年代自由發揮想象力,從大腦中構建出種種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對生活加以闡釋,進而形成了今天流傳于民間豐富多彩的神怪世界和美麗的傳說故事等民俗文化內容。許多民俗文化事象今天看來荒誕不羈且難以理解,而實際上在過去先民所生活的年代正反映了科學的落后和特定時代下的生活方式,只是過去的生活方式已不被現代人所理解,因此對于先民來說來源于簡單而平實的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對于現代人來說平添了幾分神秘。民俗文化的適應性和變異性是相生的兩大屬性,而實用性反映了民俗來源于民間,產生于民眾的日常生活這一原理。

由于民俗文化本身具有傳承性和變異性,因此民俗文化遺產的親民性在旅游產品的體驗性開發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通過對民俗文化遺產生活屬性的挖掘和情景再現手段,可以開發出豐富的體驗性旅游產品,既為旅游者提供了愉悅的經歷,又達到了傳承中華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的作用。

三、民俗文化遺產的體驗性旅游開發策略研究

民俗文化無疑是體驗旅游開發的重要對象,也是旅游開發操刀者不竭的靈感來源。對于旅游開發者和經營者來說,民俗文化遺產是吸引游客參與體驗性活動的有力賣點,隨著民俗文化遺產旅游開發活動的增多,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開發者對文物保護不力,規劃不當,解說不詳,導致民俗被誤讀、誤用、甚至在游客的心里留下了“民俗=低俗”的錯誤認識。如傳統的婚俗中,有些地區在新娘出嫁離開娘家之時在地上撒米驅邪,導游和活動組織者均向游客解釋此民俗源于民眾的封建思想,甚至違背民俗文化遺產的原真性編造故事為此民俗增色。而事實上新娘出嫁向地上撒米源于過去農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農村家家散養雞鴨,新娘出嫁朝地上撒米是為了吸引雞鴨啄食,避免雞鴨啄傷新娘破壞婚禮的喜慶氣氛。因此,為了向旅游者提供真實且愉悅的民俗文化體驗之旅要求開發者和經營者立足實際,提升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在維護民俗文化遺產原真性的基礎上開發體驗性產品。具體來說,可從物質、制度和文化三個層面著手:

(一)物質層面

物質層面是民俗文化的載體,也是旅游者接觸民俗文化旅游產品所獲得的第一感官體驗,物質打造的好壞決定了旅游者對旅游產品的第一印象,關系到旅游者是否愿意進一步深入下去體驗旅游產品更深層次的內容。而要打造物質文化精品要求開發者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的內涵,將民俗文化的物質形態以適應體驗式旅游發展的方式予以呈現,并賦予符號化和象征化特征。民俗文化遺產與體驗經濟的結合要求民俗文化不能一成不變地展示其鄉土的一面,而要結合城市生活方式,以迎合旅游者消費需求,朝旅游工藝品的方向發展(舞臺展示的道具除外,舞臺展示必須較為本真地表現民俗的一面,這樣才能給旅游者帶來真實的民俗體驗)。

(二)制度層面

民俗的制度層面在體驗經濟當中運用較少,主要存在于民俗事象的解說當中,為了幫助游客更深入地理解民俗產生、變異、發展乃至消亡的歷程,為其進一步參與體驗式活動提供真實的知識背景,促進游客獲得滿意的旅游體驗,旅游開發者應對所開發的旅游產品涉及到的民俗活動和事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將其以各種物質形態和手段予以展示,以幫助游客理解民俗活動和事象別后所隱藏的思想和制度文化,從而提升游客對民俗文化價值的認知和保護意識。

(三)文化層面

文化層面是最高層面,一方面要求旅游者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只有國民素質提高了,社會上形成了廣泛的保護民俗文化的氛圍,那么參與并體驗民俗文化才能從單純的娛樂發展成為文化享受。消費者消費需求的轉變才能推動供給的轉型,迫使開發者立足于民俗文化的核心,即文化產品的開發,從而推動深度體驗旅游的發展,觸動旅游者的心弦,使旅游者獲得高峰體驗。

旅游開發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就旅游開發者來說,要注重景區整體人文氛圍的營造,將文化融入景區的方方面面,不僅出于經濟利益,并在獲利的過程中以景區的文化氛圍感化游客,在游客與旅游景區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文化互動,達到弘揚傳統文化,促進經濟發展的雙贏目標。

參考文獻:

1.(美)威廉?A.哈維蘭;瞿鐵鵬,張鈺譯.文化人類學[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

篇6

關鍵詞: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表現

當今社會已進入現代商品經濟和科技高速發展的新階段,社會文化日趨多元化,這就要求在包裝旅游紀念品時不僅要注意它的審美性、功能性,還要考慮與當地的特色魅力相結合。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必須通過其本身的魅力來達到信息傳達的目的。對旅游紀念品包裝,要在積極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同時,還應該注重當地的特色。旅游購物是游客在旅游活動中產生的相隨行為。旅游紀念品就是特指游客為實現其旅游目的或在旅游過程中所購買的以物質形態存在的商品。

旅游紀念品,顧名思義就是是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所購買的構思輕巧、富有地域特并且便于攜帶的工藝品,并讓人銘記于心的紀念品。人們常說旅游紀念品就好似一個城市的名片。旅游紀念品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商品,它是旅游風景區獨特文化的載體,具有文化含量高、工藝性強、有紀念意義、可收藏性、地方性、實用性等特點。這些旅游紀念品很多都是游客饋贈親朋好友的紀念品,以便與他們共享旅游時的愉快與美好的回憶,同時也借以來提高自己的品味。

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的表現方法

1.表現方法

(1)直接表現方法

直接表現手法是指表現重點是內容物本身,包括表現其外觀形態或用途、用法等。最常用的方法是運用攝影圖片或開窗來表現。

攝影圖片

攝影是目前包裝圖形設計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手法之一,它可以完全真實準確地再現原有圖像的特征。攝影圖片形象逼真,色彩層次豐富,能真實地表達旅游紀念品的圖像特征,使游客一目了然。并且隨著攝影技術的不斷改革發展,利用特殊的攝影技巧和光影變化,可以創作出意想不到的表現效果。比如為一個旅游地的特色食品量身定做包裝,用攝影圖片的方式最恰當不過了,其外包裝上的攝影圖片表現了食品的色、香、味,從而引起游客的食欲,激起游客的購買欲望。

繪畫方式

繪畫較之攝影圖片的方法顯得更隨意,它可以不受紀念品品種的限制,任由設計者的思想發揮、創造,是一種極具個性與感染力的旅游紀念品包裝表現形式。繪畫可以采用寫實的手法、歸納的手法及夸張的手法來表現。

半透明包裝方式

半透明包裝方式能夠直接向游客顯露出紀念品的形象、色彩、品種、數量及質地,使游客從心理上產生對商品放心、信任的感覺。開窗的形式及部位可以多種多樣,不拘一格。

(2)間接表現手法

間接表現是一種較為含蓄、內在的表現手法。即包裝畫面上不直接展示商品的形象,而采取借助其它與商品相關聯的事物來間接表現該商品。這種手法具有更加廣闊的表現,在構思上往往用于表現內容物的某種屬性或牌號、意念等。就有些紀念品來說,我們無法直接對其進行表現,這就需要間接表現法來處理,同時為了在紀念品包裝中求得新穎、獨特、多變的表現效果,也往往從間接表現上求新、求變。我們在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中可以運用以下兩種間接表現手法;

比喻法

比喻表現法在我國民間傳統藝術中有許多生動的例子,例如喜鵲比喻喜慶、牡丹比喻寶貴等等,而“喜慶”、“富貴”等概念是無法用視覺形態直接表現出來的,但是借助形象化動、植物等就能得到充分的體現。這是通過表現商品內在的“意”

即表現精神屬性上的某種特征來傳達商品信息的一種手法。

象征法

象征法是比喻與聯想結合的轉化,在表現的含以上更為抽象,在表現的形式上更為凝咎。在包裝裝潢設計,主要體現為大多數人共同認識的基礎上用以表達牌號的某種含義和某種商品的抽象屬性。是某一個地區、某一個國家或某種事物所特有的形象作為代表。象征法與比喻和聯想法相結合,更加理性、含蓄。

表現形式

旅游紀念品作為景點的特色產品是當地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集中體現,游客購買旅游紀念品是出于對異域文化的認同和被吸引,對于旅游紀念品包裝材料的運用如何去挖掘它的民族文化屬性、地方人文屬性和環境屬性值得關注和深思的問題。

不同的材料能體現旅游紀念品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它包含著全部的文化信息。在眾多的包裝材料中傳統的自然材料應成為旅游紀念品包裝材料的主體。用紙、竹、木、藤、泥、皮革、植物的莖葉等天熱材料因地

制宜,量材施用地制作各種紀念品的包裝物品。傳統的天熱包裝材料,包裝時以原始狀態,簡單地加工,精心裝飾三種形態出現,這充分體現了東方傳統美學觀念的三大取向,天飾――取天然為自然之美,飾不奪天然――為文質彬彬的和諧美,天然美――取天然美為自然美。傳統的材料包裝追求自然狀態下的造型,并以手工藝為主,個性特點比較鮮明,具有濃郁的人情味、鄉土味、自然味,符合人們返璞歸真的自然情懷。

因地制宜,設計開發具有鮮明旅游目的地人文或標志形象特征的旅游紀念品,在旅游消費中十分迫切和必要,有著極大的市場開發潛力和商機。努力去發現包裝中的一些獨特的含義和一種更高審美趣味,保持我們對傳統文化、當地民俗的關注和一種對自然、健康、環保的綠色追求,使我們真正的為旅游紀念品設計出具有它自己本身所具有魅力的包裝設計。

市場證明,旅游紀念品在包裝設計中巧妙地運用當地傳統民間藝術作為商品包裝的設計元素,結合現代科學技術,融入現代設計的表現形式,使商品包裝有較強的時代感和民族感,盡顯商品品牌的個性特征,對商品的流通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篇7

一、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一)食品安全現狀不容樂觀農藥、獸藥的大量使用,添加劑的誤用、濫用,工業、環境的污染,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種病原體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等安全問題頻頻發生,生物技術、食品新技術、新工藝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等等。部分游客對自己不熟悉的食品,存在排斥心理。食品的安全問題,使得游客在異地旅游時對食品的選擇具有警惕心理。

(二)區域內的飲食文化旅游資源未為能得到很好的整合,成熟的飲食文化旅游路線較少飲食文化旅游是復雜的復合型旅游,具有地方特色的飲食可以滿足旅游者求新、求異的好奇心理。區域內飲食的融合能夠滿足游客對不同飲食文化體驗的愿望。

(三)飲食文化旅游形式單一現階段飲食文化旅游的形式較多的為農家樂、美食節,對其他與飲食相關的活動開發的較少。霍爾和米切爾將食品旅游定義為“以參觀初級或加工食品生產商、美食節、餐廳和某一食物生產區為主要動力的旅行”[5]。參照以上食品旅游的定義,從田間地頭到餐桌,一切與飲食相關的產業都可以成為飲食文化旅游開發的資源。

(四)食品體現的文化屬性有待進一步挖掘相比較于其他的旅游資源,目的地的飲食最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屬性。中華美食文化歷史悠久,各地區的飲食文化都是一筆文化財富,旅游目的地應針對美食所蘊含的歷史典故、飲食文化、民俗風情等方面加大開發力度,使得飲食文化能夠通過餐館的建筑風格、餐館的飲食環境、食器、美食歷史、典故、進食方式等感知性的得以體現。

二、食品供給鏈條的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構想

(一)以食品原料為中心的飲食文化旅游資源農場、農田、果園、茶葉種植地等植物性食品原料地,可以開展采摘節、收獲節、采茶比賽等。畜牧場可以讓游客近距離接觸動物,開展動物與人的交流活動。漁業的捕撈可以開展漁家樂活動,讓游客體驗捕魚樂趣。食品原料基地向游客開放的前提必須是種植基地、養殖基地,基地規范并具有一定的規模,有一定的游客接待承載力。如果此食品原料基地為某一食品加工廠的原料基地,不僅可以供游客進行旅游活動,而且還可以通過旅游活動向游客宣傳此食品廠的產品,提高食品的知名度。食品原料基地亦可作為飲食旅游專線的起點。

(二)以食品加工為中心的飲食文化旅游資源廚藝表演能夠以精湛的技術博得食客的青睞。可以在餐廳的加工區開設一單獨的操作間,在廚師的指導下食客自行加工,加深游客的飲食體驗。加強服務員的飲食文化培訓,在為食客服務時介紹菜品的文化或典故。針對美食加工可以單獨開設廚藝旅游專線,對于喜歡烹飪的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食品加工企業中,可選擇部分車間進行可視化設計,讓游客參觀食品的加工過程,揭開食品加工的神秘面紗,滿足游客的好奇心理。同時可以向游客傳遞“放心食品”的信息,提升食品企業的品牌度,建立食客的品牌忠誠度。

(三)以食品成品為中心的飲食文化旅游資源成品的展現能夠調動食客的味蕾,進行品嘗美食的體驗。而美食的體驗不僅要嘗,還要聽,更要思。要求餐飲企業提供優質的美食服務,可以在食器、美食典故等方面提升服務水平。使食客能夠品嘗美食的味道,傾聽美食的典故,思考美食的意蘊,達到美食的最高需求----享受需求。食品企業開發加工旅游食品,具有地方特色、彰顯地方飲食文化的包裝、獨特的風味、口感地道的特色旅游食品,能夠讓游客回憶起旅行的樂趣。旅游食品的銷售可以提高旅游商品的銷售額度。

篇8

關鍵詞:行為特征;滿意度;忠誠度;河南省;入境韓國游客

入境旅游在國際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入境旅游人數及旅游(外匯)收入是衡量一個國家旅游實力的重要標志;同時它也是許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賺取外匯和解決就業的主要途徑(馬秋芳等,2006)。韓國客源國一直以來都是河南入境旅游市場的“問題市場”,但是卻蘊藏著巨大潛力,如果能主動積極地去開拓市場,將其引至“明星市場”或“金牛市場”,河南省的旅游業將是一番新景象(邵筱葉等,2006)。2007年9月3日起大韓航空公司正式入駐中原,首趟鄭州至韓國定期直達航班在新鄭機場起飛。該航線的開通,無疑將吸引更多的韓國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從而帶動河南省的入境旅游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對韓國游客的嗜好與行為特征的滿意度進行分析,掌握客源的一般性規律,對河南省的旅游國際推廣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相關研究綜述

游客的滿意度在目的地營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影響著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選擇,旅游產品和服務的消費以及再次消費比率。國際旅游學術上于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著手對游客的行為特征以及如何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滿意度進行了積極的研究。烏塞德和捷克伯(Woodside&Jacobs,1985)指出對游客提供便利條件,可以滿足游客的需求。謝爾頓和馬克(Sheldon&Mak,1987)提出了外國旅游消費者選擇目的地的模型,驗證了消費者特性(con—sumerattributes),旅游屬性(tripattributes)和旅游形態屬性(modelattributes)之間的相互關系。在該模型中建立了測量的標準:旅游屬性以游客滯留期、訪問地,旅游形態屬性以團體旅游商品和個人旅游、旅游日程的柔韌性、旅游團的規模、兒童能否參與等。蓋特森和黛伯拉(Gitelson&Deborah,1990)對度假型游客的行為和活動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通過觀察、細致比較游客的行為和活動情況,可以增加游客的信賴性,建立最佳的市場的觀點。申道吉(ShinDo一gil,1993)以赴韓旅游的美國和日本游客為對象,就旅游目的地屬性的選擇進行比較研究,分析得出美國與日本游客之間的差異性,并驗證了對重游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兩個因素:旅游目的地的屬性及游客對各個屬性的滿意度。金漢植(KimHan—sik,2000)以韓國入境游的外國游客為研究對象,利用期望差異理論(expectationdisconfirmation)對外國旅游消費者的人口統計學特性和消費行為進行了比較分析,證明了商品消費之前游客的感知與消費后的滿意度之間存在聯系,并提出不同國籍的旅游消費者其消費前期望與消費后滿意度之間關系存在差異性。徐潤元(SeYun—one,1999)通過分析赴韓旅游的中國游客行為特征和對目的地屬性滿意度之間的關系,指出:訪韓次數、同行伙伴形態、支出費用等行為特征以及對住宿設施、旅游地的魅力性、交通便利性、餐飲設施等目的地屬性的滿意度有所不同,即游客各自帶有不同的旅游目的,所以會有不同的旅游形態,表現出多樣的需求,各自的期待也不盡相同,因此對旅游目的地的滿意度也存在著差異性。金哲元(KimCheol—one,1999)調查了中國游客的訪問動機和偏愛度,分析出了服務要素的重要性和實施方法,提出韓國旅游目的地在規劃開發時,應注意多開發符合中國游客喜好的旅游商品,避免旅行社間的過多競爭,并通過提高自身的服務質量,來提高中國游客的滿意度。

國內20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了顧客滿意度指數及其相關研究,但旅游城市游客滿意度遠比單項服務或產品的顧客滿意度復雜。最近國內少數學者開始關注旅游城市游客滿意度的研究,如連漪和汪俠(2004),萬緒才等(2004),曾忠祿和張冬梅(2005),馬秋芳等(2006)等分別就游客的滿意度進行了研究,但就客源市場的入境旅游者滿意度的研究還未曾進一步深入展開。

二、研究問卷設計及樣本量說明

本研究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原始資料與信息,采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l2.0對所得的數據進行各項統計分析并得出結論。問卷設計為韓文格式。筆者于2007年9月10日、13日進行2次預調查,發放問卷20份,并與被調查者深入交談,修正問卷中語意表達不清的地方,添補有關測定指標,為正式調查做準備。正式抽樣調查于2007年黃金周期間10月1日、3日、5日、6日先后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候機大廳對韓國游客進行調查。正式調查問卷共發放220份,回收201份,回收率為91.4%,排除回答不完全及真實性較低的樣本后,最終使用有效樣本共計192份,有效問卷率87.3%。

(一)問卷設計

問卷的設計包括4部分:(1)韓國游客的行為特征。根據先行文獻中關于行為特征的研究,將游客行為特征劃分為:訪問河南的次數、旅游目的、旅游動機、旅游信息的來源、旅游方式。(2)滿意度的評定。此部分采取了李克特5點量表尺度(LikertScale),依序由1分到5分代表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根據先行理論研究并結合河南省本身的實際,主要從旅游景點景色與旅游活動、導游服務、住宿餐飲、交通購物等旅游目的地屬性因素來進行測評。(3)訪問后評價的測評,采取了李克特5點量表尺度(LikertScale)。針對韓國游客的整體滿意度設計了一個問題:整體上對此次河南之旅是否滿意(1=非常不滿意,5=非常滿意)。針對韓國游客的忠誠度設計了兩個問題:今后你有可能再次訪問河南嗎(1=根本不可能,5=一定會);你會把河南推薦給你的親戚朋友嗎(1=根本不可能,5=一定會)。(4)樣本的個人情況,包括被調查者的性別、年齡、職業、學歷、收入和婚姻狀況。

(二)樣本量說明

在研究的調查對象192份樣本之中,性別以男性104名(54.2%)稍多,女性88名(45.8%);年齡以20歲以下這組人數最多,為46人(24.0%),其次是21—30歲,共計42人(21.9%);已婚112名(58.3%),未婚為80名(41.7%)。按教育水平大學本科^擻最多,為68人(35.4%);職業以公務員和教育業人士為多,共計56人(29.2%);收入方面,月收入1001~2000元美金68人(35.4%)所占比率較多。

(三)數據處理方法

本研究中的數據分析使用統計學工具SPSSl2.0。通過描述行分析,得出了調查樣本的一般特性。通過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提取公因子,并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法(Varimaxrotation)對提取的公因子進行旋轉,以確定調查項目的共同成分。之后為檢定韓國游客的行為特征與旅游目的地因素的滿意度之間的差異性,分析時使用了T一檢證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ANOVA)檢定法。檢證韓國游客對河南省旅游目的地屬性的滿意度與整體滿意度之間的關系,利用多重回歸分析(Multi—regressionAnaIy—sis)方法進行了分析。檢證韓國游客的整體滿意度與游客忠誠度(重游河南意識、推薦河南的意識)之間的關系時,使用了一元回歸分析(One—wayRe—gressionAnalysis)的方法。

三、實證研究分析

(一)韓國游客滿意度的因子分析及問卷的信度

首先針對韓國游客對旅游目的地屬性因素的滿意度的34個描述項進行KMO統計量(Kaiser—Meyer—OlkinMeasure0fSamplingAdequacy)分析和巴特勒球形檢驗(Bartlett’sTest)。其結果KMO值=O.804,大于0.7,說明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較好。Bartlett’s球形檢驗值=4955.788,在自由度為153的條件下和0.001水平上達到了顯著,說明旅游目的地屬性因素描述項的相關矩陣間存在公因子,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其次用SPSSl2.0對36項目的地屬性因素滿意度描述項(旅游目的地景色與旅游活動11項、導游服務5項、住宿餐飲10項、交通購物10項)進行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采用主成分萃取方法(Prin—cipalComponentMethod)提取公因子,并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法(Varimaxrotation)對提取的公因子進行旋轉,以使公因子有較滿意的解釋。按照常用的特征根(Eignvalue)大于1的標準,共萃取出七個公因子。為了提高引資分析的結果,將因子荷載小于0.5和公因子方差小于0.4的滿意度項舍去,最后有28項參與因子分析。共萃取出“旅游景點”、“旅游交通”、“旅游餐飲”、“旅游住宿”、“旅游購物”、“旅游項目”、“旅游服務”等七個因子。

為了檢驗因子分析效果,對提取的公因子進行了內在信度分析,韓國游客的滿意度因子信賴度克隆巴赫系數(Cmnbacha)值為0.728,而各個問項的信賴度其克隆巴赫系數(Cronbacha)皆在0.6以上,本研究結果應數可信。

(二)韓國游客行為特征和游后評價

河南省韓國游客的行為特征與訪問后的評價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旅游次數中,初次到訪河南的游客為160人(83.3%),旅游目的為旅游度假(65.6%),旅游動機是想要了解歷史(344%),旅游形態中主要是以團體旅游為主(57.3%),旅游目的地信息來源主要為旅行社(52.1%)。總體滿意度評價中感覺一般的游客最多(49.0%),其次是達到滿意的游客(36.5%)。旅游過程中最為不便之處是語言溝通問題(50.0%)。忠誠度問題的平均值都超過一般(3分),推薦意識和重游意識分別為:3.54和3.61。

(三)韓國游客行為特征與滿意度的差異性檢驗

本研究為檢定韓國游客的行為特性與旅游目的地滿意度的差異性,采用了T-檢定(t—test)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ANOVA)。除到訪河南次數之外,其他旅游目的、旅游動機、旅游形態、目的地信息來源等變量下,目的地旅游滿意度因子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在旅游目的與旅游目的地滿意度因子之間的差異性檢定結果顯示:在旅游交通因子(p=001)、旅游住宿因子(p=000)、旅游購物因子(p=029)、旅游服務因子(p=020)等層面上,旅游目的與旅游目的地滿意度之間有差異。在旅游交通因子上,訪問親朋型的游客的滿意度比旅游度假型、商務業務型、教育留學型的游客低;在旅游住宿因子上,商務型的游客表現出的滿意度比以旅游度假型的游客高,主要原因是商務型的游客住宿賓館設施及酒店服務好于一般的旅游度假型游客,所以滿意度更高;在旅游購物方面,商務型的游客的滿意度膏腴訪問親朋型的游客,主要原因是商務型游客購物消費水平高于其他類型的游客,購物商品的質量與檔次也屬于高消費型,所以對購物的滿意度更高;在旅游服務方面,旅游度假型的游客對服務的滿意度高于商務型、教育留學型的游客,主要原因是教育留學型的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相關信息更加關心,商務型的游客重游河南的比率較高,對當地旅游信息的利用比其他游客更加熟悉。

在旅游動機與旅游目的地滿意度因子之間的差異性檢定結果顯示:在旅游景點因子(p=002)、旅游項目因子(p=049)兩個層面上,旅游動機與旅游目的地滿意度之間有差異。在旅游景點因子方面,因為旅游目地的距離比較近而來旅游的游客對旅游景點滿意度明顯高于周邊推薦型和想要了解歷史型的游客;同時這類動機的游客對旅游項目的滿意度高于費用廉價型和重游型的游客。

在旅游目的地信息來源與旅游目的地滿意度的性檢定結果顯示:在旅游交通因子(p=.009)、旅游住宿因子(p=.000)、旅游項目因子(p=.002)、旅游購物因子(p=.002)、旅游服務因子(p=.000)等層面上,旅游動機與旅游目的地滿意度之間有差異。信息來源為親屬朋友型的游客對旅游交通、旅游住宿的滿意度高于信息來源為旅行社型的客人,主要原因是游客對親朋好友的信任度要高于對商業性質的旅行社,所以滿意度顯現明顯的差異性;從旅行社得到信息的游客對旅游項目和旅游購物的滿意度明顯低于信息來源為廣告媒體的客人,主要原因是廣告媒體對旅游活動形式及購物等特色宣傳的力度要大于旅行社的宣傳,故由于對游客產生的影響力不同,游客的滿意度出現顯著性差異;從親屬朋友和因特網得到信息來源的游客對旅游服務的滿意度高于信息來源為廣告媒體的客人。

在旅游形態與旅游目的地滿意度的性檢定結果顯示:旅游景點因子(p=.000)、旅游交通因子(p=.000)、旅游住宿因子(p=.000)、旅游餐飲因子(p=.000)、旅游項目因子(p=.000)、旅游購物因子(p=.000)和旅游服務因子(p=.000)等七個因子均有顯著性的差異。團體旅游的游客在旅游景點因子、旅游交通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餐飲因子、旅游項目因子、旅游購物因子和旅游服務因子這七個方面的滿意度都高于個人旅游型。團隊旅游型游客相對于個人旅游型游客,更容易把握旅游的服務質量,其餐飲、住宿、服務、景點、購物等都更加的規范化,因此團隊旅游與個人旅游之間的游客滿意度存在顯著性差異。

綜上所述,差異性研究的結果顯示:韓國游客是否來過河南旅游,對旅游目的地滿意度不產生任何影響,即無論是初次旅游還是重游,游客的滿意度之間不存在差異性;旅游目的與旅游目的地滿意度之間有顯著性差異,主要表現在旅游交通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購物因子和旅游服務因子等方面;旅游動機與旅游目的地滿意度之間也有顯著性差異,主要表現在旅游景點因子、旅游項目因子這兩個方面上;旅游目的地信息來源與旅游目的地滿意度之間的差異性主要表現在旅游交通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項目因子、旅游購物因子、旅游服務因子等五個方面;旅游形態和目的地滿意度之間的差異性則全部存在于所有的七個因子:旅游景點因子、旅游交通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餐飲因子、旅游項目因子、旅游購物因子與旅游服務因子。

(四)屬性的滿意度與整體滿意度的關系

本研究為了檢證韓國游客對河南省旅游目的地屬性的滿意度與整體滿意度之間的關系,把目的地屬性因子所測出的滿意度作為自變量,將入境韓國游客的整體滿意度作為因變量進行一般線性多重回歸分析(stepwise),結果發現回歸方程的顯著性很高,采用逐步回歸方法后,最終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根據表2的檢驗,研究結果表明:除旅游交通因子(p=.171)之外,旅游景點因子(p=.048)、旅游住宿因子(p=.000)、旅游餐飲因子(p=.000)、旅游項目因子(p=.004)、旅游購物因子(p=.000)與旅游服務因子(p=.000)所得出的滿意度和整體滿意度較為接近,六個因子是整體滿意度的重要指示器。根據BETA值,這六個因子與整體滿意度的相關系數分別是:旅游景點因子0.068、旅游住宿因子0.315、旅游餐飲因子0.317、旅游項目因子0.244、旅游購物因子0.257與旅游服務因子0.296。

在目的地屬性的六個因子中旅游住宿、旅游餐飲、旅游購物、旅游服務的滿意度在整體滿意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如果能夠提高韓國游客對河南省旅游目的地的住宿設施、餐飲以及旅游服務等滿意度,那么整體旅游的滿意度也將隨之提高。因此河南省在發展對外旅游、招徠韓國游客的時候,有必要開發性價比適當的酒店住宿設施,注重韓國人飲食的習慣,開發適合韓國人口味的餐飲,并建立可提供便利的購物中心,設立配套旅游景區內的韓國語向導、解說詞等,培養韓國語導游服務人員,并利用因特網進行網絡營銷。通過這些手段,均將對河南省招徠韓國游客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

(五)旅游整體滿意度與游客忠誠度的關系

本研究為了檢證入境韓國游客的整體旅游滿意度與忠誠度之間的關系,把整體滿意度作為自變量,將韓國游客的重游意識及推薦意識作為因變量分別進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分析結果發現回歸方程的顯著性較高,韓國游客的整體滿滿意度(p=.000)與重游意識、推薦意識均產生顯著性影響。在R?為0.277的條件下,入境韓國游客整體滿意度所得出的重游河南意識與實際測得的游客重游意識比較接近,根據Beta值,整體滿意度與重游意識的相關系數0.526,整體滿意度對重游意識產生正(+)的影響。在R?為0.233的條件下,入境韓國游客整體滿意度所得出的推薦河南的意識與實際測得的游客推薦意識比較接近,根據Beta值,整體滿意度與重游意識的相關系數0.318,整體滿意度對重游意識產生正(+)的影響。即入境韓國游客的整體滿意度與游客的忠誠度之間有正相關關系。

河南省在招徠外國游客的同時,需要提高河南旅游的質量,提高游客的旅游滿意度,即河南省在開發韓國市場的時候,應努力提高韓國游客的所有滿意度,促使游客能夠向周圍人群進行推薦、推廣,并建立重游誘導戰略,讓韓國游客持續維持河南的嶄新形象,吸引客人再次入境旅游。

四、結論及建議

1、本文通過選取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河南省,研究韓國入境游客的滿意度,通過因子分析法萃取出目的地屬性因素的滿意度因子為:“旅游景點”、“旅游交通”、“旅游餐飲”、“旅游住宿”、“旅游購物”、“旅游項目”、“旅游服務”。在此基礎上通過韓國游客的行為特性與旅游目的地滿意度的差異性檢定發現:除到訪河南次數之外,其他旅游目的、旅游動機、旅游形態、目的地信息來源等變量下,目的地旅游滿意度因子存在顯著性的差異。之后通過多重回歸分析法檢證韓國游客對河南省旅游目的地屬性的滿意度與整體滿意度之間關系的結果為:除旅游交通因子之外,河南入境韓國游客對旅游景點因子、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餐飲因子、旅游項目因子、旅游購物因子與旅游服務因子的滿意度和整體滿意度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特別是對旅游住宿因子、旅游餐飲因子、旅游服務因子的滿意度在整體滿意度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使用一元回歸分析法檢證了韓國游客的整體滿意度與忠誠度(重游意識、推薦意識)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2、根據韓國游客的行為特性,對旅游目的地屬性滿意度的調查結果為:旅游度假型游客對旅游住宿和旅游服務的滿意度比較低,而旅游動機為想要了解中國和河南文化的游客的對旅游景點和旅游活動方式的滿意度比較高,通過因特網得到旅游目的地信息的游客對交通、購物和導游的滿意度較高,團體旅游形態客人對旅游目的地的各項滿意度均高于個人旅行者。宏觀來看,韓國游客的旅游動機、旅游目的、目的地信息來源、旅游形態等各個特性的滿意度有所不同。河南省在規劃開發旅游市場的時候,應考慮市場的細分化,以消費者的需求為目標進行旅游商品的開發,以滿足韓國游客的需求。韓國游客想要了解中國和河南的文化,旅游開發就應注重在文化方面多下功夫,以文化為賣點,努力探討創造間接經濟財富的方案。

3、通過對韓國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屬性滿意度與總體滿意度之間的關系研究,檢證出旅游景點、旅游住宿、旅游餐飲、旅游項目、旅游購物與旅游服務的滿意度和整體滿意度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河南省在發展對外旅游、招徠韓國游客的時候,有必要建設性價比適當的住宿設施,注意韓國人飲食的習慣,開發適合韓國人口味的餐飲,并建立便利的購物中心,設立旅游景區內的韓國語向導、配套解說詞等,培養韓國語導游服務人員,并利用因特網建立韓文旅游網頁對外宣傳,進行網絡營銷。

篇9

關鍵詞:旅游;紀念品;設計藝術

當今社會,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受到經濟發展因素的影響,這一方面起到了促進文化交流的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就文化雷同現象而言,目前國內許多旅游勝地的旅游紀念品設計的雷同化現象就顯得比較嚴重。毋庸置疑,文化的發展需要呈現出多元化,而旅游紀念品的設計作為不同地區文化的一種物化載體,也應該多元發展。為此,針對目前國內旅游紀念品的設計雷同化現象,進行全面和深入的理論探索和設計創新實踐,是從事旅游紀念品設計及教育的人們所應持有的態度。

在旅游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對具有民族特色,本土特色的造型與樣式進行深度開發與創新設計是旅游紀念品行業得以發展的必要前提。旅游紀念品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和旅游業相聯系的一系列帶有一定審美價值、實用價值并能體現地域民俗文化特色的富有紀念意義的旅游商品,屬于工藝品范疇。旅游紀念品設計是伴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誕生的一朵奇葩。而旅游業的繁榮和發展,將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賴旅游紀念品的支持。現在,幾乎所有的旅游界人士都承認:旅游紀念品對于旅游事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設計及市場的發展已得到了旅游業前所未有的重視。因此,要使旅游紀念品設計為旅游業做出最有價值的貢獻,我們首先必須把握旅游業市場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消費時代,服務行業逐漸變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旅游紀念品除了具備普通工藝品的流通和收藏屬性外,還具有由行業特點賦予的自身屬性。其一,是對文化的傳承作用。人們在旅游消費的同時,人與人的交流更是不同地域的人的互動,其各自文化交流的形成促進了旅游活動的內在品格的形成。因此,我們在設計紀念品時,既要考慮游客的表面消費需求,更要對自身地域的文化背景加以深入了解,這樣設計出的旅游紀念品因其文化價值的提高,自然其收藏價值也會得以提升并受到游客的歡迎。其二,民族性的體現。民族性是最能體現地域特點的屬性,我國幅員遼闊,是眾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庭,這樣自然就具備了多元化的自然風貌和各異的民族風情。在設計紀念品時,當地材料的應用、人情風貌的展現、獨特制作工藝的傳承都會提高紀念品的收藏價值和消費價值。其三,觀賞性和實用性的統一。作為工藝品之一的旅游紀念品,其藝術觀賞價值不言而喻,但也有些時候游客購買紀念品除了收藏把玩之外,也希望能在生活中有實際作用,以提高生活質量或情趣。這樣在設計旅游紀念品的時候,除了追求藝術的展現也要從生活實際出發,注重其功能的研究和質量的保證。

旅游紀念品首先展現給人的就是帶有特定環境標簽式的藝術品,因此區域特色的屬性必須是表現的重中之重。例如,旅游環境的地理特征最能給游客留下鮮明印象,如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廬山之秀,以外形體現特色;又如西南的巖溶地貌、東南的丹霞地貌、西北的風沙地貌、東北的火山地貌,在紀念品設計時可以優先考慮這些因素的運用。另外,旅游環境的水源也是具有鮮明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旅游紀念品反映地區的風土人情,即注重該地區的民族性。一件帶有當地濃厚民族韻味的紀念品,能夠讓人們產生美好的聯想,并讓我們通過對其欣賞、品味,來了解該民族的文化底蘊。因此,在設計中要注重反映該地區的風土人情,著重展現民族特色。由于信仰、習俗、語言等生活習慣的迥異,不同的民族其穿著打扮也各不相同。例如,在材料上,生活在北方高原地帶的蒙古族和藏族的服裝厚重結實,云南傣族的服裝則比較輕軟;在工藝上,廣西壯族的織錦、湘西土家族的刺繡、瑤族的挑花、苗族的蠟染等服飾都體現出該民族獨特的織造工藝。另外如飲食、娛樂活動等也能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例如,不同民族往往擁有自己獨特的樂器,像朝鮮族的長鼓、廣西的銅鼓、傣族的葫蘆絲、侗族的蘆笙等,都體現出該民族的特征。總之,游客除了領略旅游勝地的自然風光也會想要加入當地所獨具的風土人情之中,這樣的回憶也更具紀念意義。

篇10

關鍵詞:茶文化旅游;產業態勢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茶文化的復興和旅游產業發展,以茶文化為主體的茶文化旅游得到了飛速發展。伴隨著茶文化旅游的發展,在學術界,茶文化旅游的研究也是方興未艾。目前,在學術界的研究中,主要偏重于茶文化的產業發展,對茶文化旅游的理論,特別是有關茶文化旅游的概念、特征的研究少之又少。有鑒于此,有必要對茶文化旅游的相關概念、特征以及產業發展態勢進行研究,以期達到豐富茶文化旅游的理論研究內容的目的。

一、茶文化旅游的概念

(一)茶文化與文化旅游。研究茶文化旅游的概念,要首先界定茶文化與文化旅游的關系。茶文化的概念有其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茶文化是指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茶文化則是專指其“精神財富”部分。最早提出文化旅游概念的美國學者羅伯特?麥金托什認為“文化旅游包括旅游的各個方面,旅游者從中學到他人的歷史和遺產,以及他們的當代生活和思想”,這是從廣義上定義文化旅游的概念。國內學者任冠文認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費文化旅游產品,體驗與享受旅游活動中的文化內涵,從而獲得身心愉悅的一種旅游活動”。從以上概念可以看出,茶文化和文化旅游都屬于文化范疇,都具有文化的屬性,并且都處于行為文化層面。而茶文化旅游不只是茶文化與旅游的簡單相見,它既是茶文化內涵的延伸,又是文化旅游業發展到新階段的產物。

(二)茶文化旅游的概念。關于茶文化旅游的概念,目前學術界不但沒有統一的定義,而且有關茶文化旅游概念的論文也是少之又少。張琳潔認為,茶文化旅游是指茶業資源與旅游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旅游方式。畢劍、尹鄭剛認為,茶文化旅游是以茶文化及其衍生藝術形式為主要吸引物,以了解茶文化、認識茶文化、欣賞茶文化為主要目的,融觀景、品嘗、參與、購物于一體的一種文化主題旅游。以上關于茶文化旅游的概念,作者都是從旅游產業化的角度進行界定,沒有考慮到旅游者與茶文化旅游內涵之間的關系,沒有突出旅游者的文化動機。筆者根據世界旅游組織對文化旅游的定義:“人們想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時所發生的旅行”認為:茶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為了解、鑒賞和體驗茶文化內涵,而對茶文化旅游區進行的旅行,從而使旅游者獲得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種旅游類型。

二、茶文化旅游的特征

(一)茶文化旅游的文化性。茶文化旅游作為文化旅游的一部分,表現出很強的文化性特征。文化性不但是當今旅游的整體屬性,更是茶文化旅游的根本屬性。如果在茶文化旅游的過程中沒能表現出茶的文化性特征,不但沒有吸引力,而且行之不遠。茶文化旅游的文化性是有關茶葉的生產、加工以及飲用等方面而產生的物質形式和精神形式。在這些表現形式中,都是圍繞茶的這個核心來表達,如讓旅游者參加茶葉的采摘、炒制過程,使游客體驗到茶葉的生產文化;通過茶藝表演,使旅游者體驗中國茶的“廉、美、和、敬”的茶德文化;通過旅游者欣賞茶詩、茶畫和茶歌等藝術,使游客體驗茶文化的精神內涵。

(二)茶文化旅游的休閑娛樂性。作為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在內涵方面表現出很強的文化性,茶文化旅游的一個重要的特征是,它在內涵上更多地體現出休閑娛樂性特征。旅游的屬性不僅包括文化性,還包括休閑娛樂所帶來的愉悅性;茶文化在表現形式中也更多的是使受眾體驗茶所帶來的休閑娛樂享受。從以上兩點來看,旅游和茶文化的休閑娛樂性特征是相一致的,這也是茶文化能適應當今旅游業的發展,迅速開發出茶文化旅游的前提。在茶文化旅游中,主要是通過有關茶的藝術表現形式來突出這一特征,特別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它在表演過程中,所展示出來茶的休閑、養生的文化都能使旅游者得到身心的愉悅。除了茶道之外,茶文化旅游的其他形式所追尋的目的也是使旅游者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得以休閑娛樂。

(三)茶文化旅游的經濟性。茶文化旅游作為當今旅游產業的一個分支,它的經濟性特征表現的非常明顯,這是由于茶文化旅游的市場化和企業化所決定的。茶文化旅游企業在開展旅游的過程中追求經濟利益是首要的目標,也是無可非議的做法。茶文化旅游的經濟性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現今世界是市場經濟世界,追尋經濟性就能用經濟手段更好地保護茶文化藝術,豐富茶文化內涵;另一方面由于過度地追求經濟性使有些茶文化旅游企業偏離茶文化的傳統形式,甚至把一些糟粕帶進茶文化旅游中去。因此,鑒于茶文化旅游的經濟性特征,在開展茶文化旅游的過程中不但要追尋經濟利益,還要兼顧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三、茶文化旅游的產業態勢

(一)國內茶文化旅游發展初露端倪。國內雖然茶文化旅游發展迅速,但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這主要表現為:產業規模較小,知名度不高,旅游產品稀少。目前,我國開展茶文化旅游的地區主要是較大的產茶區,這些茶葉產區雖然茶產業的規模較大,但是與茶相關旅游產業的規模卻相對較小,沒有形成專門開展茶文化旅游的大型旅游景區和旅游公司,這樣就不能適應當今旅游業飛速發展的速度。我國茶文化的知名度舉世聞名,但是與此相關的茶文化旅游知名度卻不高,如很多旅游者只知道杭州的西湖龍井很有名,卻很少有人知道與龍井相關的旅游產品。縱觀國內的茶文化旅游市場,茶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十分不足,產品不但稀少而且形式太單一,沒有形成一條與茶有關的旅游產業鏈條。以上幾點說明我國茶文化旅游開發十分不足,還處于水平較低的初級階段,要想發展我國茶文化旅游,必須擴大產業規模,提升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大力開發適合我國茶文化旅游的產品。

(二)茶文化旅游重“茶”輕“旅”。我國茶文化旅游產業普遍存在重視茶產業發展輕視旅游產業發展的現象。由于我國茶文化旅游是在茶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又加之以茶為主的旅游收入沒有茶產業收入高,導致在開展茶文化旅游的過程中旅游一直處于從屬地位。再者,我國的茶產業發展和旅游產業發展都是政府導向性,以政府為主導的產業模式中,政府在開發的過程中只重視茶產業發展,輕視與茶有關的旅游發展,有的地方政府之所以發展茶文化旅游無非是為了豐富茶產業的內容,這種發展模式勢必影響茶文化旅游的健康發展。

(三)節會旅游帶動茶文化旅游發展。近年來,節會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特別是我國的一些茶葉產區開展的茶文化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加。鑒于此,這些地方政府改變了過去“茶葉搭臺,經貿唱戲”的老傳統,紛紛在茶文化節時把旅游要素也整合進去,這樣達到了“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良性循環,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茶文化旅游的發展。如,上海市把以前的茶文化節名稱就改成了“茶文化旅游節”,旅游元素的加入豐富了茶文化節的內涵。但是,這些節會旅游還是以“茶”為主,以“旅”為輔,不能使二者有機地結合。

四、結語

茶文化旅游無論在理論研究還是在行業發展態勢上都處于起始階段。要促進茶文化旅游的發展,就要加大對其的理論研究,提高理論研究水平,從理論高度上指導行業的良性發展。

(作者單位: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

主要參考文獻:

[1]陳文化.中華茶文化基礎知識[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