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驗的實驗報告范文
時間:2023-10-30 17:32: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學實驗的實驗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小學科學 實驗報告 科學素養
在科學教學中,實驗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獲得科學知識和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以及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從而提高其科學素養??茖W實驗的全過程應包括:明確實驗目的,進行實驗操作,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及數據,得出實驗結論,并寫出實驗報告的一系列活動。把科學實驗的目的、方法、過程、結論等記錄下來,經過整理,寫成的書面匯報,就叫科學實驗報告。因此科學實驗報告的書寫是在學生經過動手操作、觀察現象、分析思考之后作出的書面報告,完整的記錄了科學實驗的全過程,包括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總結,這是對科學實驗的再認識過程,是實驗教學的重要環節。因此實驗報告的書寫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實驗的目的、方法和技能,還能通過對實驗現象和結果的分析得出自己的體會和結論,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得到升華,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多觀察、勤思考、善總結的科學素養。
隨著科學課程改革的日益發展,科學實驗也隨之有了較明顯的變化,實驗的種類日見繁多,如由驗證性實驗向探究性實驗和應用性實驗的逐漸過渡,由定性實驗向定量實驗的逐漸轉變,由課內實驗向家庭實驗、研究性實驗的逐步擴大……在新的形勢下科學實驗報告應該如何書寫呢?不同的年級階段要求不同,高年級階段學生要能夠自主設計簡單的實驗報告或撰寫科學小論文,不同的實驗目的和要求不同,在實驗報告的書寫內容上應不必強求一致,該繁則繁,該簡則簡。
一、 科學實驗報告的書寫:
一般情況下化學實驗報告是根據實驗步驟和順序從六方面展開來寫的:
1、實驗名稱:即本次實驗所要達到的目標或目的是什么。使實驗在明確的目的下進行,可避免學生無目的的忙碌。
2、實驗日期和實驗者:注明實驗時間和實驗者名字。這是很重要的實驗資料,便于老師掌握學生的查找時進行核對。
3、實驗器材:寫出主要的儀器和藥品,應分類羅列,不能遺漏。此項書寫可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儀器的用法和用途,藥品的作用,從而有助于理解實驗的原理和特點。需要注意的是實驗報告中應該有為完成實驗所用試劑的濃度和儀器的規格。
4、實驗步驟:根據具體的實驗目的和原理來設計實驗,寫出主要的操作步驟,這是報告中比較重要的部分。此項可以使學生了解實驗的全過程,明確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實驗的設計原理,掌握實驗的核心部分,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此項中還應寫出實驗的注意事項,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5、實驗現象:正確如實的記錄實驗現象或數據,為表述準確應使用專業術語,盡量避免口語的出現。這是報告的主體部分,對實驗現象進行記錄,應要求學生即使得到的結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過分析和討論找出原因和解決的辦法,養成實事求是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6、實驗結論:對于所進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關現象運用已知的科學知識去分析和解釋,得出結論,這是實驗報告的關鍵所在,有助于學生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
二、在實驗報告的書寫過程中,應注意表達的方式方法。
教師應結合科學實驗報告的特點指導學生書寫??茖W實驗報告有如下特點:
1、以說明為主。即實驗報告以說明為主,不用像記敘文一樣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更不用在說明過程中展開聯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觀感受的出現。
2、必須記實,資料客觀。實驗報告所使用的資料都應是通過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和所獲得的數據。這些內容應是客觀、真實、確切的,不允許有半點虛假。
3、盡量用圖解輔助。圖解可以增加實驗報告的表達能力,比如實驗裝置有時較復雜,光靠文字無法完全說明,如果使用圖解輔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圖解有時也可以省略繁瑣的實驗步驟的表達;對于非標準儀器的使用,則必須進行圖解說明,使他人對本實驗所用儀器能有一個感性認識。
4、表達準確簡明。準確,就是按照實驗的客觀實際,選擇合乎科學學科特點的最恰當的詞句,科學地表達意思;簡明,就是在說明問題時語言簡潔明了,避免冗長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達。教師可以利用書寫表達方面的要求訓練學生的科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提高科學素養。
三、科學實驗報告的書寫格式沒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據實驗類型的不同而不同,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不同的實驗類型設計不同形式的報告。
1、對于常見的驗證性實驗,由于實驗內容較多且相互間無過多聯系,一般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可以分成三大塊: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
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表格形式,只需按照實驗項目的順序,羅列成條,完整表述即可。
2、近年來科學課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探究性實驗。這種類型的實驗重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解決一些實驗問題,因此重點在實驗的設計和評價上。實驗內容較為單一,只圍繞一個主題,但實驗各環節聯系緊密。這類科學實驗的書寫格式較為開放,可以采用表格式、羅列式或論文式等。
3、論文式實驗報告要求以論文形式書寫實驗,除適用于以上實驗類型外,更加適用于科學研究性學習的實驗以及一些家庭和課外實驗。這是對學生更高層次的要求,可以為撰寫科學小論文打下一定的基礎。教師對論文式實驗報告應作細致的說明和指導。論文式實驗報告應包括:
① 選擇該項實驗課題的原因,
② 實驗采用的方法,
③ 實驗設計依據的原理,
④ 實驗步驟和實驗記錄,
⑤ 實驗結果及分析,
⑥ 實驗結論,
⑦ 實驗評價和改進,
⑧ 實驗體會,
篇2
關鍵詞: 大學弱勢群體體育教育體育保健課改革實踐
2002年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綱要》明確指出:“保健課,系為個別身體異常和病、弱學生開設的必修課或選修課,應有針對性地組織康復、保健教學?!苯滩膬热菖c要求雖與正常班體育課不同,但總的教學目的是一致的,即通過體育保健課的教學,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增進其身心健康,增強其體質,逐步使身體康復。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殘疾學生走進了大學校園。我校自2006年起開設體育保健課,3年來結合我校的實際與學生的具體情況,對體育保健課教學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實踐與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人文價值下的大學弱勢群體體育教育理念構建
1.1大學弱勢群體體育教育的身體及心理接受與價值引導。
對于大學弱勢群體來說,當他們面對充滿歡樂的體育場域,面對體育運動器械,必須直面自身的身體缺陷,其內心體驗尤其酸澀、痛苦,因而產生回避體育的意識。客觀地認識自己身體局限,鼓起體育鍛煉的勇氣,追求體育運動的快樂,對每個身體有缺限的大學生都將是心理大于身體的挑戰。為此,大學體育要在課程及評價上最大限度地體現出對大學生生命的關懷及終身體育的教育引導。對大學弱勢群體體育教育的人生價值遷移教育及心理疏導體現了大學教育的人文價值與對大學生的生命關懷。
1.2大學校園人文教育氛圍及對大學弱勢群體的生命呵護。
當代大學都比較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但大多只關照正常的普通學生,對大學中的弱勢群體還沒有給予生命的關懷。沒有人文關懷的大學教育是一種缺憾的教育,它從根本上忽視了對個體生命力的呵護與關照,忘記了對生命的完善和價值的提升。
大學校園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首先要營造出“有身心障礙的學生的存在是理所當然的”校園文化氛圍,普通學生要培養學會關心他人的精神,把大學校園營造成適合身體障礙者生存環境的土壤。另外,為提高全校師生對大學弱勢群體的認識,大學要加強對這些弱勢群體的宣傳報道,有意識經常組織播放有關殘疾(障)人的電影,促進正常學生和殘障學生的相互交流,大學的公共建筑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尤其是這些弱勢群體需要,體現大學教育的人文關懷無處不在。
2.體育保健課的基本特點與教學措施
2.1基本特點。
體育保健課采用運動手段進行治療、康復和預防身心疾病,從而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和改善運動功能,達到恢復自信及增強體質的目的。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不同運動項目、練習強度、幅度、時間等的選擇,注重教學對象的針對性、個別化、具體化等問題,因人而異,區別對待,有的放矢,科學、合理而有效地進行教學,力爭用有限的時間獲取較佳的效果。
2.2教學措施。
2.2.1使學生掌握有關體育運動、身心保健、康復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與方法,自我監督與醫務監督密切配合定期進行定量測驗對照(成績、心率)。注意保持合理、科學的運動量。對健康逐步好轉,體質逐漸增強的學生,可適當增加運動量,以提高進入參加正常體育鍛煉的適應力,運動時心率可保持在120―170次/min之間;但以無不良反應為度。健康情況較差的,運動時心率可保持在110―140次/min之間。對患有心率失常的學生除定期檢查外,應注意有否出現心率失?,F象。進行功能鍛煉要根據負荷,承受力來決定,肌力鍛煉一般感到有脹、酸感為度。
2.2.2集中教學、分組進行與個別輔導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鍛煉相結合,傳統講授與多媒體講授相結合。要貫徹量力性、啟發誘導性的原則,積極采取多種教學形式與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逐步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體育基本理論、運動、康復、保健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方法,養成終身自覺鍛煉的習慣。
3.體育保健課的考核與成績評定的科學化及標準化改革實踐
3.1體育保健班學生上課管理要求。
患急性肝炎臨床治愈后,肝功能3次檢查正常后可上體育保健課;乙肝病毒攜帶者(大三陽、小三陽)在肝功能恢復正常后可上體育保健課,在上課其間,兩個月復查肝功能一次,以便任課老師掌握運動量。心肌炎恢復期和心率失常在觀察期間可上體育保健課,在此期間,應每月復查心電圖。運動外傷、骨折或大手術后體弱,根據醫院病假標準適當延長2倍時間,可上體育保健課。所有參加體育保健課的學生,每學期開學后2周內,應集中到校醫院保健科進行檢查,符合規定者,由校醫院保健科開出證明,交體育教研部,以便統一安排教學。
3.2體育保健課考試項目、內容、方法和標準。
3.2.1考試基本要求
體育保健課考試是檢查康復和體育保健教學是否完成了大綱規定內容、要求的一種手段。考試的內容應全面反映高等學??祻?、體育保健教學的效果,反映學生對體育基本理論、康復、保健的基本知識、技術、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水平及康復效果。
3.2.2教學實踐
根據“高等學校普通體育課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從我校的具體情況與學生的實際出發,我校3年來進行了如下改革實踐與探索??己隧椖?、內容:體育理論,基本理論,保健理論。實踐部分:徒手操、太極拳、太極劍、五禽戲、推拿按摩點穴法、常見疾病防治法,毽球、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跳繩等。每學期酌情選擇以上考試項目、內容。
考核方法、標準與成績評定:體育保健課每學期都進行考試,或單學期考查、雙學期(學年)考試。每學期的考試或考查項目,以1―2個項目為宜。體育保健課采用100分制計入成績,同時套入“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級評分。體育理論(基本理論、保健理論),每學年考試一次。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材《理論教程》為主要內容,結合我校教學的實際情況統一命題、開卷考試,以一次考試的成績記分。體育理論考試成績在體育保健課總評成績中所占的比例不低于20%。實踐部分的考試項目可進行兩次考試,以最佳一次的成績計入總分。學生康復效果如何確認,每學期根據醫院保健科出示的證明、教師觀察考核認定、學生本人的自我評價來綜合打分。學生康復效果在體育保健課總評成績中所占的比例不低于20%。學生學習態度、鍛煉意識、課堂表現占體育保健課總評成績的10%。出勤情況評定占體育保健課總評成績的10%。
每遲到、早退一次,扣1分;有齊全的病、事假手續,每次扣2分;無故缺席、曠課一次扣5分;一學期缺課、曠課1/3以上者(含1/3),體育保健課不予評定總成績,必須重修課程。體育保健課的考查、考試嚴格遵守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學籍管理條例》中有關體育課的條款執行。每學期體育保健課總評成績為不及格者必須進行補考。
4.提高體育保健課教學質量的對策研究
4.1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學校領導的重視是體育保健課程發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加快體育保健課程建設的重要保證。因此,高校各相關職能部門領導應重視對體育保健課程的建設,為體育保健課程提供教學設備、教學場所、專業的體育保健教師,保證保健課程實驗科學研究資金。
4.2加快普通高校體育保健課教材建設。
高校體育保健課教材體系應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為中心,圍繞課程目標而構建。加強對實踐教材體系的改革與建設,新的教材內容要體現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民族傳統健身內容為主,吸取國外娛樂性、趣味性強的內容。在組織教學上,要輕松、活潑、靈活、多樣,貫徹以學生為主的思想。重視對學生保健健身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掌握康復體育保健的運動處方,學會在鍛煉中的自我醫務監督和康復健身評價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方法。
4.3全面提高普通高校體育保健課教師的業務能力。
應重視體育保健教師的再教育,培養具有專業的康復醫療體育保健知識和技能的合格體育保健教師。同時應多開展有關課題的研討會,探討科學、系統、合理的教材建設、教學教法,提高體育保健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術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4.4建立普通高校體育保健課程的評價標準。
建立客觀合理的教學評價標準,是推動體育保健課程朝著正規化、科學化方向前進的必要手段,也是反映教與學過程效果的重要依據。評價標準應從健康教育和健康意識的養成入手,從掌握康復保健知識和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制訂適合自己康復的保健運動處方和執行運動處方能力,以及身體功能恢復狀況、學習過程主動參與度等方面來綜合考評。這不僅僅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體育保健效果的評價,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樂趣與收獲,從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和自覺參與課余健身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同時也是對教學質量的檢驗,并為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提供有效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教體藝[2002]13號)[Z].2002.
[2]吳燕丹.生命關懷視野下我國大學特殊體育教育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體育科學,2006,(2).
[3]吳燕丹,白永正.高校特殊群體學生體育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4).
篇3
一、提高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必須強化五種意識
(一)強化職能意識是提高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的基石。稅收作為國家運用公共管理手段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財力保障的財政職能,作為落實國家產業政策、保證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助推器”的經濟職能,以及作為凈化經濟發展環境、規范經濟發展秩序執行者的監督職能,在服務經濟,促進經濟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稅收工作必須以充分發揮固有職能作用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提高執法和服務水平,為優化發展環境作出積極貢獻。
(二)強化法制意識是提高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的要件。一方面,稅務機關要依法行政,規范執法行為,納稅人要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征納雙方共同維護稅法的尊嚴與和諧的納稅氛圍;另一方面,稅務機關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維護好稅收法律法規賦予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盡可能為納稅人提供各種便利,納稅人也要主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出意見、建議和需求,這些都是提高納稅服務水平的必要條件。
(三)強化人本意識是提高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的核心??茖W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提高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也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首先,在稅收決策上要妥善處理國家與個人的關系,充分考慮納稅人的利益和需求,比如近兩年連續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其次,在政策執行上要妥善處理執法剛性與人性化管理的關系,寓服務與執法之中,改進作風、提高效率,切實為納稅人解決實際困難,構建和諧征納關系。
(四)強化責任意識是提高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的保障。一是要樹立大局意識,納稅服務要服從服務于稅收工作全局,服從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要徹底清除個人主義和小集體主義,切實維護優化發展環境這一根本利益;二是要樹立政治意識,增強政治敏感性,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不做,緊密圍繞地稅工作思路和上級部署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三是樹立效率意識,堅持“又好又快”的原則,真正做到想納稅人之所想、幫納稅人之所需、解納稅人之所難;四是樹立廉潔意識,恪守廉政規定,杜絕行業不正之風。
(五)強化創新意識是提高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的動力??焖侔l展的經濟形勢與稅收工作賦予了納稅服務新的內涵,發展環境的日新月異也對納稅服務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稅機關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理念,創新工作思路,落實新的舉措,力求新的成效,不斷把納稅服務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二、提高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必須破解四個難題
(一)破解思想觀念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重執法輕服務的錯誤思想。長期以來,稅務部門所處的強勢和主導地位,以及稅收法規的制定未能達成征納雙方在權利和義務的平衡,把執法與服務割裂開來,造成部分稅務機關和人員“管”字當先而服務意識淡薄,沒有形成執法與服務兩手抓、兩手硬的工作格局。二是重形式輕實效的錯誤思想。納稅服務工作只作表面文章,停留在幾句文明用語、改善硬件環境等初級階段,而在服務范圍的拓展、服務內容的深化、服務措施的細化以及服務效果的量化上與納稅人的需求尚有一定差距。三是重眼前輕長遠的錯誤思想。只落實當前的工作部署,卻沒有長遠的工作謀劃,各個環節間缺乏銜接,工作不系統、延續性差,只能被動應付。
(二)破解工作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缺乏系統的長效機制。從法律層面上看,雖然《稅收征管法》和其它一些稅收法規、規定對開展納稅服務、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做出了明確規定,但在服務的組織保障、制度規范、具體要求、追究問責等方面還有相當大的拓展和細化空間,還沒有形成系統、具體的指導性意見;從各地稅務工作實際看,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定,服務模式、內容、尺度、要求存在一定差別,水平參差不齊;從具體的工作實施中看,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服務措施也缺乏統籌協調,相互割裂、互不銜接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目前企業網上申報與上報財務數據通過網絡和U盤兩種途徑進行,給納稅人帶來很大不便,如果合并為一個模塊辦理,納稅人便可足不出戶,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二是缺乏科學的評價機制。納稅服務的標準、尺度沒有權威、詳細的規定,可量化的指標也比較少,服務質量的高低由誰來評判,考核評價的方法程序、結果的確定都有待于進一步明確。三是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關于納稅服務的監督人、監督形式、監督內容以及對違規者的處罰還沒有具體規定,對納稅服務的約束力有限。
(三)破解服務手段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服務手段不夠多元化,主要表現在服務手段過于單一,不能滿足大多數納稅人的需求;服務手段過于陳舊,與形勢發展不相適應;服務手段過于呆板,與實際情況相脫節等等。二是服務手段不夠人性化,缺乏換位思想,沒有從納稅人的角度充分考慮工作,沒有真正貼近納稅人、貼近普通百姓。三是服務手段不夠集約化,在機構設置、人員、設施配備等方面缺乏科學統一的籌劃,各種服務資源配置不合理,沒有發揮應有的效能。四是服務手段不夠精細化。納稅服務存在粗枝大葉的現象,造成不必要的疏漏,沒有達到精益求精、精雕細琢。
(四)破解人員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稅務人員思想素質與提高服務水平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少數干部責任意識淡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不強;作風較差,對待納稅人態度冷、橫、硬;存在不廉潔行為,籍權力之便謀取私利,吃拿卡要現象時有發生等等。二是稅務人員業務素質與提高服務水平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辦事效率低、差錯率高等方面。
三、提高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必須落實五項措施
(一)搭建多種溝通渠道,滿足納稅人服務需求。一是緊密結合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調研活動,今年以來,我們圍繞唐山為建設科學發展示范區實施的“退二進三”戰略,城市大規模道路改造、外環線建設項目和拆違拆遷工程等,先后組成幾個專題調研組深入相關企業了解其對稅收的影響,對企業遇到的涉稅問題,如稅收管轄權的歸屬、工程結算納稅和房產、土地損失后的計稅等問題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認真分析研究,做好專項輔導,幫助企業及時辦理相關手續,解決了大量的實際問題。二是開展多種形式的稅收宣傳活動,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比如定期上站輔導,舉辦培訓班等,主動送政策上門,讓納稅人及時了解最新最全的稅收政策,真正做到繳明白稅、繳放心稅。三是加強互動,廣泛征求納稅人意見建議。通過走訪納稅人、設立納稅人接待日、召開納稅人質詢會和稅企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納稅服務方面的意見建議,及時制定措施改進工作。四是充分利用“12366”服務熱線,就納稅人申報、減免稅政策變化等發送短信,實行提醒服務。今年以來,我局發送各類信息1100余條(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納稅人的普遍歡迎。
(二)全面履行稅收職能,為優化發展環境奠定堅實基礎。一是履行好財政職能。牢牢把握組織收入這一中心,強化征管、堵漏挖潛,確保稅收較快協調增長,為優化發展環境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同時,要深入分析研究經濟稅收關系,把握其規律并形成有價值的信息和參考性意見,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二是履行好調節職能。在實際工作當中要嚴格落實各項稅收政策,確保國家運用稅收這一經濟杠桿調整產業政策、達成社會公平正義的意圖得以實現;同時要認真總結反饋實際執行中的經驗和問題,為政策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可靠依據。三是履行好監督職能。一方面,通過完善落實監督機制,比如推行納稅信用等級評定制度、欠稅公告制度等,營造正義、誠信的發展氛圍;另一方面,要通過加大稅收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不斷凈化發展環境。使稅收服務于經濟,推進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三)拓寬服務領域、優化服務手段,營造和諧征納氛圍。一是要實現稅收管理的扁平化。要通過合理地設置稅務管理機構,防止職能交叉重疊,減少多頭管理;優化資源配置,規范稅務征管流程,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和手續;加強各項工作的統籌整合,提高各項信息數據的綜合利用程度,減少重復工作;提高辦稅服務廳工作效率,實現“一窗式”辦理各項涉稅事宜。最大限度降低納稅人的負擔。二是要實現納稅服務的多元化。納稅服務要緊密結合地稅工作實際和納稅人實際,要盡量滿足不同層次納稅人的需要,要區別對待不同情況,不搞一刀切;要進一步增加服務的信息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要充分運用現代化設備、網絡和通訊手段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減少納稅人上門辦稅的次數和時間;要增強納稅服務的前瞻性和創新性,要提前謀劃,明確目標措施,抓好落實,要取消和改進過時的,不合時宜的老辦法、老規定,及時推出新舉措滿足納稅人的需求。三是要實現納稅服務的制度化。在立法層面上應盡快出臺系統、可操作性強的《納稅服務管理辦法》,各級稅務機關根據實際制定詳細的實施細則或操作規程,明確納稅服務的具體內容、標準和要求等。同時把納稅服務與基層規范化管理、地稅文化建設和行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服務的經常化,加大監督考核力度,保證服務措施落到實處。
篇4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解決能力就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在數學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是一種重要的數學素質。本課題力圖通過教學實踐研究,尋找“問題解決”能力培養與課程教材知識體系學習之間的互補與平衡,形成穩定簡明的教學理論框架及其操作性較強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數學意識、邏輯推理、信息交流、思維品質等數學素質的提高,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發展個性打下良好基礎。
(一)“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框架
(1)在一定的問題情境背景下,學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借助教師和同伴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主動獲得知識。
(2)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供動力,而系統的數學知識體系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保障。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與數學知識體系的建構兩者之間的互補與平衡有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
(3)學生和教師是教學活動中能動的角色和要素,師生關系是互為主體、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師生雙方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都應得到發展和發揮。
(4)學生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中。
(5)教師的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認識的過程中,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是發揮主體作用的具體表現形式。
(二)“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功能目標
學習發現問題的方法,開掘創造性思維潛力,培養主動參與、團結協作精神,增進師生、同伴之間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覺運用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三)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目標
1.會審題――能對問題情境進行分析和綜合。
2.會建模――能把實際問題數學化,建立數學模型。
3.會轉化――能對數學問題進行變換化歸。
4.會歸類――能靈活運用各種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進行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并能進行總結和整理。
5.會反思――能對數學結果進行檢驗和評價。
6.會編題――能在學習新知識后,在模仿的基礎上編制練習題;能把數學知識與社會實際聯系起來,編制數學應用題。
(四)“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
教學流程: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從生活情境入手,或者從數學基礎知識出發,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學生實際的基礎知識之中,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欲。
創設問題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過語言描述,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2)利用錄音、錄象、電腦動畫等媒體創造形象直觀的問題情境;(3)學生排練小品,再現問題情境;(4)利用照片、圖片、實物或模型;(5)組織學生實地參觀。
2.嘗試引導,把數學活動作為教學的載體
學生在嘗試進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常常難以把握問題解決的思維方向,難以建立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難以判斷知識運用是否正確、方法選擇是否有效、問題的解是否準確等,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啟發引導。
常用啟發引導方式:(1)重溫與問題有關的知識。(2)閱讀教材,學習新概念。(3)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聯想、猜測、類比、歸納、推理等。(4)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
3.自主解決,把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的長遠利益
讓學生學會并形成問題解決的思維方法,需要讓學生反復經歷多次的“自主解決”過程,這就需要教師把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作為長期的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加強這方面的培養意識。
常用方式:(1)對于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使學生體會到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快樂。(2)對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應該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再進行嘗試解決。(3)對于思維力度較大的問題,應在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共同解決。
4.練結,把知識梳理作為教學的基本要求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合理選擇和設計例題與練習,培養主動梳理、運用知識的意識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達到更好地掌握知識及其相互關系和數學思想方法的目的。
常用練習形式:(1)例題變式。(2)讓學生進行錯解剖析。(3)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命題,相互考察。
總結是把數學知識與技能通過“同化”或“順應”的機能“平衡”認知結構的必要步驟。適時組織和指導學生歸納知識和技能的一般規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記憶和應用。
(五)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1.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目標的確定應重視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能力目標的確定應強調數學思想方法的揭示和培養;(3)情感目標的確定應注意學習興趣的激發、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等等。
2.教學方法的選擇
采用探究式、啟發式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培養積極探索和團結協作的科學精神。
3.問題的選擇
合適的問題至少應有如下特點之一:
(1)重視情景應用,即給出一種實際情景和需求,以解決現實困難為標志。
(2)具有探究性,即問題不一定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條件可以變化,試驗方案可以自己設計,允許與別人討論等等。
(3)非形式化,即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模仿,不是靠熟練操作就能完成的,需要較多的創造性。
4.師生雙主體意識的體現
(1)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意識強,能主動發現和分析問題,能聯系新舊知識,能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同伴開展交流、討論,能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并努力進行驗證。
(2)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能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洞察課堂中發生地各種問題,并準確地判斷發生問題的原因,能動地、有效地處理這種問題,把握教學活動地主動權。
(六)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評價標準與方法
1.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評價標準:(1)能否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2)能否應用各種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3)能否有效地解決問題;(4)能否證明和解釋結果;(5)能否概括和推廣解法。
2.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評價方法:(1)觀察學生解題過程的細節;(2)聆聽學生對解題方法的討論;(3)批改學生的作業、測驗和考試卷;(4)分析學生的學習體會或考試心得;(5)閱讀學生的數學小論文。
(七)研究的成效
1.青年教師的課堂教育思想和觀念從“灌輸型”向“啟發探究型”轉化。
2.學生的學習方式從“接受性學習”向“研究性學習”轉化。
篇5
2009年10月12日人民日報刊載了同志的文章《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同志在文章中提到錢學森曾問他:“為什么現在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同志指出,我們出去這么多留學生,也成長了一批人才,充實了各行各業,但確實很少有像李四光、錢學森、錢三強那樣的世界著名人才。
2013年10月7日,南方都市報以《北大教授稱中小學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試機器》為題報道:
中國12年中小學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試機器?日前,廣州舉行首期廣州教育大講壇,北京大學著名教授鄭也夫作為講壇主講人之一,分析了中國教育的現狀。鄭也夫把中國中等教育的現狀比作壓縮餅干,“學生的天賦和能力參差不齊,教育機構的做法往往是上壓下提。即成績好的學生會被限制,而成績較差的學生會被逼迫去學習,出現了伺候分數的現象”。
一次我從學校九年級窗前走過:全班四十幾人有近三十人在睡覺!老師仍然在講臺前激揚文字、熱情四射。
這是師與生的脫節、教與學的脫節、學與用的脫節、知識與能力的脫節。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已經到了非大改不可的地步。
二、當前教學模式調查
1.形式:當前教學主要形式是說教式。
2.內容:教師直接或間接給予結論,然后強化訓練。
3.方法論:教師備課方便,不需動腦筋而照本宣科。
4.價值觀:文科生缺乏情商的培養;理科生缺乏創新意識的培養。
5.現實狀況:根據我的了解,許多老師上的課,學生很不愛聽。總之是學生困頓、教師迷惘。
三、“六字模式”基本理念
基于“過程”下的“導學”式的“合作”教學模式,簡稱“六字模式”。其基本理念為:導學、合作、過程。
(一)過程理念
形式:文科注重再現感性思維歷程;理科注重再現理性思維歷程。
內容:與“應試”相對,“應試”關注題海戰術;“過程”關注能力培養。
價值觀:關注智商。
方法論: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教師要回避考點、知識點這樣的功利化用語;讓學生感受到一堂課就像是一顆種子在經歷生命的全程。
(二)導學理念
形式:學生人手一張學案。
內容:以問題為線索。
價值觀:關注主觀能動性。
方法論:有課堂前置式導學案,有探索發現式導學案,還有前置與探索結合式導學案。
(三)合作理念
形式:全班學生隱性或顯性地分為若干小組。
內容:(如7人組)組內合作,即1帶2、2幫4、6促1,組間合作,即質疑與交流。
價值觀:關注情商。
方法論:(1)科學組建小組,做到組間同質、組內異質;(2)每個學生要明確責任和目標;(3)組內展示平等與高效、組間質疑熱烈與科學;(4)組內管理與組間評比要具有有效性;(5)教師仍是課堂的主導者。
四、試行“六字模式”教學時不我待
(一)試行“六字模式”的思想基礎
1.教師的共識:
分數只是“敲門磚”,學生的能力是關鍵。
2.學生的內需:
學生需要在欲望中不斷滿足,需要在張揚個性的過程中塑造自我,需要在快樂中成長。
(二)試行“六字模式”的制約因素
1.來源于教師自身:
一是教師年齡結構趨于老齡化。二是教師知識結構趨于陳舊化。三是教師對工作的認識趨于職業化。四是教師對工作的神圣感被弱化。
2.來源于社會輿論:
讀書無用論的觀念依然存在。
3.來源于校長的擔負:
社會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標準是什么?一般就看升學率。怎樣抓升學率?通行的方法就是時間加汗水。
4.來源于教育行政部門的評價:
當前,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綜合評價日趨科學化,但升學率仍是評價中的重點。
(三)克服“制約因素”的可行性辦法
1.給教育行政部門的建議:
教育行政部門首先要強令學校規范辦學行為;其次要淡化升學率在教育質量評價中的比重。
2.給校長的建議:
校長要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育人理念,不要急功近利。
3.對教師工作的引領要科學合理:
(1)幫助教師轉變育人思想。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六字模式”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平臺。
(2)不斷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加強教育理論培訓和教學業務進修,并實行激勵機制,進行適當的績效考核。
(3)轉移并弱化教師的年齡問題。教師老齡化是事實,學校一方面要開展一些富有活力的文體活動,讓教師感受到自己的青春依舊在。
(4)逐步轉變“工作職業化”為“工作事業化”。讓教師把工作當成事業來做,教師在不斷體驗成就感給自己帶來榮耀的同時,學校還要適當滿足教師多勞多得的現實心態。
五、對實行了“六字模式”教學后的展望
1.學生高興:人人參與,人人學有所獲。
2.教師自豪:教師的莫大榮光來源于學生的快樂成長。
3.學校揚名:一所具有正確的人才觀念、先進的教育理念,采用了高效模式化的教學方式,擁有樂于奉獻的育人團隊的學校一定是一所示范學校。
篇6
通過研究,我們認為,采用積極語言的積極教育方式作為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和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會使學生產生愉快情緒,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形成、增強教育者所期待的行為。如果教育過程中采用消極語言,如冷淡漠視性語言、嘲諷侮辱性語言、抱怨打擊性語言、懲罰性語言等,則表現為對學生的另一種教育方式即消極教育方式。
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積極語言,通過語言模式的改變,能夠提升師生的幸福感,為和諧校園的氛圍形成打下基礎。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HAPPY語言;應用
一、研究問題
1.研究目的
積極語言定義為:引發個體積極情緒,發現個體優勢及潛能,促進個體美德及積極品質形成,有利于建構積極人際關系的語言。此研究的目的在于,首先,提升教師積極意識和幸福感,促使教師形成積極語言習慣,給予學生正能量的同時,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效能。其次,探討教師積極語言風格的規律,發現積極語言在提升師生積極情緒方面的作用。再次,提升學生積極意識和幸福感,促使學生愿意學習,快樂成長。最后,探索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系統化、可操作化。
2.研究意義
采用積極語言的積極教育方式作為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和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會使學生產生愉快情緒,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形成、增強教育者所期待的行為。
如果教育過程中采用消極語言,如冷淡漠視性語言、嘲諷侮辱性語言、抱怨打擊性語言、懲罰性語言等,則表現為對學生的另一種教育方式即消極教育方式。消極語言令學生感到厭煩,內心抵制,產生不愉快情緒,導致學生消極地評價自己,對自己缺乏信心,過于關注自己的缺點,個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對學習的意義和價值的評價下降,學習變得機械化且效率低下,產生自卑心理和低成就感。
通過積極語言,培養積極心理品質,提升精神品質,促進人格核心,讓師生終生幸福。作為一種新教育觀和積極的教育方式,積極心理學及其積極語言模式,不僅為我們實施發展性心理教育提供了最新的心理科學理論基礎,而且為發展性心理教育提供了操作模式。
3.研究假設
積極語言能為教師,也能為學生帶來愉快體驗和愉快情緒。積極語言關注的核心是教師到底如何說話,說什么樣的話,能夠有利于引導自己或學生關注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發現和激勵學生的優勢和潛能,促進積極的人際關系,讓生活更幸福,享受健康快樂人生。具體假設有兩個,其一,教師語言風格會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形成有影響。如對學生完成作業快慢、對錯、主動程度及快樂程度有影響。對學生上課時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程度有影響。其二,教師語言風格對教師本人的情緒、工作效率和成就感有影響。
4.核心概念
4.1核心概念:積極語言HAPPY模式 積極心理品質
4.2界定:小學
4.3范圍:本課題僅限于對北京市第十八中學附屬實驗小學的積極語言模式的研究。
4.4概念:“積極語言HAPPY模式”
陳虹博士首次在中國提出的有關積極心理學的語言應用模式)基本解釋和簡明扼要的概括如下:
其中各字母含義是――H:Hope for預想,期望;
A:Action行動;
P:Process過程;
P:(to the) Point關鍵點;
Y:Yield產品,收益。
4.5 HAPPY語言模式層次水平
二、研究背景和文獻綜述
1.理論基礎
1.1積極心理學雙方面論 (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同樣真實)
結合當前教學實際,目前,教學中易出現下面問題:
首先,教學過度關注學生消極方面。以寫作業為例,教師通常關注的是:學生寫作業寫得慢,在規定時間內寫不完,拖著不寫,拿著筆發呆,邊寫邊干別的,老師或者家長看著才寫,錯誤多,同樣問題反復錯,不改錯題,抄作業,寫完作業就又說又打又玩,不想多做等問題;再如,在上課學生注意力能否集中方面,通常認為學生:上課時愛低頭玩手里東西或做小動作,眼睛不看著老師,目光游離不定,東張西望,抓耳撓腮,當被老師叫起回答問題時不知道老師問的是什么,對某些小事反應強烈,情緒難以平靜;提到上課紀律問題,教師常感覺學生:上課鈴響后還不坐到座位上,仍然說話,不準備好學習用具,沒有收起與本節課學習無關的東西,上課和其他同學說話,發出與學習無關的聲音,課間追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通常說一些否定性的話:別人都能完成為什么你完不成,別玩了,不要再惹我生氣了,不要動了,不寫完不準回家,再不寫就請家長……或一些負性肯定學生的話:
你又發呆,你就是貪玩,你太鬧了……這些言語很容易引起學生低自尊。
其次,教學中往往刺激學生比來比去方面。教師們有時會無意識地讓學生互相比。如:“某某已經寫完了,你還不快點呀”“你看誰誰比你強多了,你得向他學習”“你怎么老比某某差”等。比你好、我壞,或比誰最好、最棒,或說哪個同學這回是第一名,目的是刺激學生去追求最好或第一,可能會突出典型,但這個結果一種可能是,有個別或些許學生滿意,但大部分學生麻木,甚至不舒服;另一種可能是沒有贏家,只有輸家,“最好”“最棒”“第一”的學生不但沒有得到好處,反而被孤立、冷落,內心負擔著下次我要不是“最好”“最棒”“第一”,同學們怎么看我的壓力。這種刺激學生比來比去的“比文化”容易讓學生心生嫉妒,或仇恨他人。也就是說,不是學生變壞了,而是環境讓學生的“妒”和“恨”生溫了。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曾說:“妒忌是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的一種消極的攻擊情緒。在家里。父母一定要克服,不要拿自已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這是非常不人道的?!北葋肀热ト菀鬃尯⒆又饾u傾向建立“表現目標”,愛做那些給別人(老師)看的行為,更關心如何向別人(老師或同學)證明自己的能力,關注的是如何出眾,或如何別當眾出丑。而我們的教育,實際上應當盡量引導去學生設置“掌握目標”,常說鼓勵學生的話,如:同學們都很努力,告訴老師你是如何進步的,你是如何變得越來越愛主動學習(做事、做值日、上操不說話、上課不下位子等)的。幫助學生更多關注:我如何努力,我如何進步,我怎樣更愿意主動學習,我遇到問題如何喜歡尋求老師或同學幫助,我越來越會找到提高各種水平和能力的方法,而不要過多關注我要如何出眾,我千萬別當眾出丑。
這些問題的實質在于,教師沒有在教學中運用積極的語言模式,在教學中正能量不足。解決上述問題是是本課題提出的出發點。
1.2 心理教育1.0時代
十幾年來,我國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急劇增加,研究者積極整合各學派對于心理健康的理解,已經在一些重要方面達成共識---心理健康是指一種生活適應的良好狀態。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教育實踐的結合也受到人們充分的關注,各類學校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均已各種方式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然而與心理健康研究的繁榮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個與此相關的主題積極心理學,其研究和實踐工作在我國則剛剛悄然起步。
傳統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可稱心理教育1.0時代,其三大任務是:診斷并解決心理問題;讓普通人更快樂,更幸福;讓天才更天才,普通人更聰穎,幫助人們充分發揮潛能??墒?,心理學家在1887―2000年這100多年間研究的是心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在學校關注的是“問題學生”、“學生的問題”、特殊群體學生,日常工作主題是個體心理咨詢、心理檔案甄選。漸漸地,心理學的三大任務中的后兩個被遺忘了。
1.3 心理教育2.0時代
積極心理學則是以一種新的視角詮釋心理學。正如積極心理學之父,美國前心理學會主席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所說,“積極心理學并沒有改變心理學的研究范式,但不同于以往心理學關注心理疾病和障礙的研究,而將心理學的研究關注點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狀態方面,是一門旨在促進個人、群體和整個社會發展完善和自我實現的科學?!?/p>
積極心理學倡導人類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包括我們常說的許多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并以此來激發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從而使每個人都能順利地走向屬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二十一世紀初,我國心理學界開始有學者敏銳地注意到了美國當代心理學的這一最新動向,陸續有介紹美國積極心理學研究及其最新發展的書籍、文章發表。
例如:心理學博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孟萬金的刊物《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課題研究成果。2007年,創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從而揭開了中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篇章。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 ,心理學博士任俊,現為國際積極心理學會(International Positive Psychology)理事,目前主持“積極心理學在當代教育實踐中的應用”,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學校心理學會會員劉翔平出版了《當代積極心理學》,陳虹主編的《給老師的101條積極心理學建議―積極語言HAPPY》,陳虹,張婷婷的《美國積極心理學倡導的“優秀品質和美德”》(2009);陳虹,李益倩的《美國積極教育引發的“幸福”啟示》(2010);陳虹,吳九君的《積極心理學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2010)等文章。研究者們普遍認為積極心理學是一種新的研究方向,是對傳統心理學的“消極”模式的大反思,認為積極心理學轉換了傳統心理學的研究視野,復活了人本心理學的研究主題,“為心理學乃至整個社會提供了以新的方法看待人類的生存和問題的解決”
積極心理學越來越引起我國心理學者和教育學者的關注和重視。
1.4 習得性無助理論
被動性、退縮以及服從是個人控制減弱的證據。如學生已習得一種不可控的消極的教育語言環境,而且感到無助,當他們接觸到積極語言時,雖然這些積極語言與其行為有關,而且可能是對學生有利的,但學生卻很難相信其有用,也就是說,學生先前接觸過的那些無法控制、無法逃避的來自教育者的消極語言模式,減弱了學生可以讓自己變好的控制傾向。讓學生接觸那些無用的、消極的事件反饋信息(消極的語言評價),不利于學生學會控制這個事件,更不利于學生把這個事件做好。
1.5 自我中心理論
該理論認為,無法控制某些重要結果的個體之所以會停止嘗試,是為了防止他認為自己不具備解決眼前問題的能力。如果他不再嘗試或一直說“我做不了”“我就是不行”“我老是錯”,那么他可以將自己的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或我沒有做,同將失敗歸因于真正的能力不足(我不行、我做不好)相比,這種歸因方式對自我構成的威脅較少。這種習得性無助實際上反映的是一種在失敗時保持自信的方式。令學生厭惡的教育語言,是學生能否變好的關鍵中介因素。教育語言作為一種條件刺激,我們可以對其可控性進行操作,比如,我們可以引入可控性因素:告訴學生你哪些方面變化,我會表揚你,你哪些方面不足我會指出來。讓學生感受到我這樣做了,所以被表揚;我沒有做到位,所以被指出不足。通過告訴學生與事件有關聯的事實(表揚語言和批評語言),可以增強學生自信,改善學生語境,鼓勵學生對原來的失敗或問題做出不同的解釋。
三、研究程序
1.研究設計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2年05月―2012年09月)是課題研究的初始階段,主要是為課題研究的啟動準備理論、環境、氛圍、研究隊伍組建等條件,使老師進入科研狀態,形成并了解課題的總框架,掌握相關的基本理論,課題設計人員收集資料,確定課題實驗方案,填寫課題申請書,做好申報工作。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2年9月―2014年02月)組織開題討論、咨詢、制定階段實施規劃,按計劃分組分段實施,注意過程動態管理、調控。在這一階段中,進行實驗研究交流和培訓活動,開展課例分析、教學設計、撰寫經驗論文活動,收集優秀課例。完成教學設計集、論文集等。并寫出階段性實驗報告,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4年03月―2014年09月)整理分析實驗資料,進行總結提煉和實驗成果的綜合評估,撰寫結題報告,完成課題結題鑒定。
2.研究對象
2.1范圍:小學
2.2范本:北京市第十八中學附屬實驗小學(原豐臺區芳星園小學)
2.3對象及領域:積極心理學HAPPY語言模式在(數學、語文、英語、美術、音樂、心理等)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3.研究方法
3.1操作法:以小學六個年級的每個學科的教學為研究的載體。(我們有專業的各學科的優秀教師,他們掌握了多方面的教學技能和經驗。我們繼續在原有的基礎上在全校各個班級里開展以“積極的心態去學習、去生活”、等活動,同時,在教師團隊中開展積極語言模式的練習和使用并且使用到教學中去,通過自主開發的撲克牌游戲方式使學生逐漸養成二十四項優良的積極品質。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也把操作法作為最基本的方法,用于積累原始素材。)
3.2.記錄法:實時對活動的情況進行記錄和歸納。(在操作法的基礎上對每次活動進行比較詳細地記錄,包括書面記錄、影像照片的記錄等等。)
3.3.問卷法:師生對積極語言模式的調查回答。(在研究過程中,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反映師生對積極的語言模式認同性和參與意識,同時也可以從問卷中反映一部分結果。)
4.技術路線 第一階段,報備階段 2012年8月填寫申報審批書,報總課題組審批,2012年9月審批通過。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 2012年9月課題申報后,首先進行籌備工作。對全體課題成員進行培訓,為每位老師配發一本《給老師的101條積極心理學建議 積極語言HAPPY》,自學積極語言應用案例。要求每人寫讀后感,并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積極語言,撰寫應用案例及體會。在深刻領會課題精神和研究意義的基礎上,結合教師工作實際,從全體課題成員中通過自愿報名加領導小組審批的方式選拔出優秀青年教師為課題核心小組成員參加個案研究。 2013年1月24日核心組成員召開班級情況分析會,確定個案研究對象和積極語言所要干預的行為。 2013年2月,將分析會錄像轉成可編輯的WORD文檔,歸納出學生共同的行為問題,老師通常的解決方式,通常說什么話。確定每個班的個案研究對象。 2013年3月,對每個班選中的個案研究對象進行訪談,了解學生行為問題的原因,通常情況下老師說什么,你希望老師說什么。同時對老師就相同的學生問題進行問卷調查。 2013年4月,將學生訪談錄像轉為WORD文檔,與教師問卷合并,分析歸納老師和學生的共同需要,并列表呈現。 2013年5月,將學生問題,老師期望,老師語言特征歸納表反饋核心組老師修正確認,制定分層指導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目標,明確怎樣說積極語言幫助學生在什么具體行為上關注學生的改變。與學生達成約定,通告家長,每天記錄。 2013年6月正式開題,請專家論證課題方案可行,提出指導意見和建議。 2013年7月個案研究實施。 2013年11月填寫中期報告書。 2013年12月專家對中期報告進行論證督導。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
2014年6月填寫鑒定結題申請書。
2014年9月專家進行課題成果鑒定評估及等級評定。
四、研究發現及結論
1. 研究假設
開始課題之前,我們為課題研究做了研究假設:
首先,教師使用積極語言能為自己,也能為學生帶來愉快體驗和愉快情緒。積極語言關注的核心是教師到底如何說話,說什么樣的話,能夠有利于引導自己或學生關注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發現和激勵學生的優勢和潛能,促進積極的人際關系,讓生活更幸福,享受健康快樂人生。
其次,教師語言風格會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形成有影響。如對學生完成作業快慢、對錯、主動程度及快樂程度有影響;對學生上課時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程度有影響。
再次,教師語言風格對教師本人的情緒、工作效率和成就感有影響。
2.研究發現及結論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的六位老師進行了《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習得與教師積極語言關聯性研究實驗方案》《教師語言風格調查》《教育部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調查研究課題“學生最深渴望比例》《習慣結構養成與積極品質習得記錄表》等測試或調查,我們發現:
2.1教師使用積極語言確實能夠為自己也為學生帶來正能量,教師使用積極語言的模式是促進各學科優質教學、學生“樂學”的基礎。
研究中,在課題負責人王志清校長(現任北京市第十八中學副校長)提出的“積極語言,幸福課堂”的教師評價理念帶領下,課題針對教師普遍關心的部分學生作業不認真、上課不專心聽講等實際問題,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將HAPPY語言的干預方法應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旨在探索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系統化、可操作化。
結合學科建設年活動,教科研一體化,課題組趙靜、丁t兩位老師上示范課《小山村》的第一、二課時,趙靜、趙麗分別上《房頂上的大蘑菇》和《找規律》。在課堂上,她們自覺應用積極語言。老師們發現由于語言模式的改變,師生關系越來越融洽,課堂氣氛越來越和諧,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課后組織老師討論分享,在哪些環節應用了積極語言,如何應用的,效果如何,對自己的教學教育活動有何啟發。重點讓教師樹立積極的語言觀、兒童觀、育人觀。拋棄不能說的語言,養成使用積極語言的習慣。從而達到讓學生享受幸福課堂的目的。趙靜老師應用積極語言的收獲體會一文刊登在《心理健康教育通用能力培訓教程》一書中,撰寫的論文《綻放積極語言,成就幸福課堂》獲區教育學會三等獎。
研究發現,孩子們喜歡的積極語言前六句是: 謝謝你!兒子,你長大了。 你可真了不起,這么難的卷子你居然考了100分。
3、你的表現非常不錯,題全做對了,真不錯啊!
4、孩子,你寫的字很漂亮。
5、你表現得很好,在關鍵的時候進了一球,為集體爭光。
6、你長大了,知道幫媽媽做家務了。
2.2 教師語言風格直接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形成。積極的語言會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
首先,教師使用積極語言能夠使學生愿意盡早做完作業,愿意花更多時間做作業。有意識盡量做對作業,不重復出錯。由此,可以提高平均分(語、數成績),并能夠提高在班級的排名,等等。
其次,教師使用積極語言能夠有利于規范學生行為規范,比如可以使學生打預備鈴能不下位子、拿出要用的書本、不說話。課上眼睛看著老師,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而且,能按規定要求回答問題,并回答正確,等等。
2.3積極的語言會讓教師保持樂觀的心態、穩定的情緒,并使教師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增強成就感。
教師的積極語言可以引導教師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品質,并能激發自身內在的正能量。進而可以提高自身整體素質、增強履職能力、提高工作效能。由此也可以提高教師的成就感。
五、分析和討論
1.解決方法和理念依據
積極語言定義為:引發個體積極情緒,發現個體優勢及潛能,促進個體美德及積極品質形成,有利于建構積極人際關系的語言。積極語言模式是試圖構建一個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教師或家長趨于穩定的積極的語言表達基本機制。該模式建構思路是:積極語言積極情緒積極人際積極人格積極社會支持幸福、和諧、陽光的人。
1.1對學生報以積極的期待(積極語言HAPPY模式的“ H”)
1.1.1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才能讓自己保持平靜的心境,讓自已變得有耐心,不急躁,不生氣,情緒穩定,讓學生感到很寬松,不緊張、不焦慮。
孩子的身心發育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孩子在知識能力、認知風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的。無論孩子做得怎樣都是有原因的。都給孩子一個好的期待(積極語言HAPPY模式中的H就是這個意思)
1.1.2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評價孩子要從多方面、多角度,給孩子信心、勇氣和成就感。
要改變以往的學生觀,每位學生都是一個天才。重新定位教學觀,根據每個學生的智能優勢和智能弱勢選擇最適合學生個體的方法。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目標,多元智能并不主張將所有人都培養成全才,而是認為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確定每個學生最適合的發展道路。通俗來講,多元智能理論不是讓學生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不是簡單的要求給學生多架幾座橋,而是主張給每個學生都架一座橋,讓“各得其所”成為現實。要改變教學行為,教師備課、上課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僅僅為了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而是更多地從關注學生,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去考慮問題。
多元智力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納從研究腦部受創傷的病人發覺到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核心思想是: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言語、音樂、邏輯、視覺、身體、自知、交流智能各有不同,教育的起點不在于兒童原來有多聰明,而在于教師怎樣使兒童變得聰明,在哪些方面聰明。學校一直只強調學生在邏輯─數學和語文(主要是讀和寫)兩方面的發展。但這并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例如:建筑師及雕塑家的空間感(空間智能)比較強、運動員和芭蕾舞演員的體力(肢體運作智能)較強、公關的人際智能較強、作家的內省智能較強等。
語言智能
這種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聽說讀寫能力,表現為個人能夠順利而高效地利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并與人交流的能力。這種智能在作家、演說家、記者、編輯、節目主持人、播音員、律師等職業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現。
邏輯數學智能
從事與數字有關工作的人特別需要這種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的智能。他們學習時靠推理來進行思考,喜歡提出問題并執行實驗以尋求答案,尋找事物的規律及邏輯順序,對科學的新發展有興趣。即使他人的言談及行為也成了他們尋找邏輯缺陷的好地方,對可被測量、歸類、分析的事物比較容易接受。
空間智能
空間智能強調人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別、記憶、改變物體的空間關系并借此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較強,表現為對線條、形狀、結構、色彩和空間關系的敏感以及通過平面圖形和立體造型將他們表現出來的能力。能準確地感覺視覺空間,并把所知覺到的表現出來。這類人在學習時是用意象及圖像來思考的。
空間智能可以劃分為形象的空間智能和抽象的空間智能兩種能力。 形象的空間智能為畫家的特長。抽象的空間智能為幾何學家特長。建筑學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間智能都擅長。
肢體運作智能
善于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以及運用雙手靈巧地生產或改造事物的能力。這類人很難長時間坐著不動,喜歡動手建造東西,喜歡戶外活動,與人談話時常用手勢或其它肢體語言。他們學習時是透過身體感覺來思考。
這種智能主要是指人調節身體運動及用巧妙的雙手改變物體的技能。表現為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對事件能夠做出恰當的身體反應以及善于利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運動員、舞蹈家、外科醫生、手藝人都有這種智能優勢。
音樂智能
這種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調、旋律、節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現為個人對音樂節奏、音調、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過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達音樂的能力。這種智能在作曲家、指揮家、歌唱家、樂師、樂器制作者、音樂評論家等人員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現。
人際智能
人際關系智能,是指能夠有效地理解別人及其關系、及與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① 組織能力,包括群體動員與協調能力。②協商能力,指仲裁與排解紛爭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夠敏銳察知他人的情感動向與想法,易與他人建立密切關系的能力。④人際聯系,指對他人表現出關心,善解人意,適于團體合作的能力。
內省智能
這種智能主要是指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正確把握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把握自己的情緒、意向、動機、欲望,對自己的生活有規劃,能自尊、自律,會吸收他人的長處。會從各種回饋管道中了解自己的優劣,常靜思以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愛獨處,以深入自我的方式來思考。喜歡獨立工作,有自我選擇的空間。這種智能在政治家、哲學家、心理學家、教師等人員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現。
內省智能可以劃分兩個長層次:事件層次和價值層次。事件層次的內省指向對于事件成敗的總結。價值層次的內省將事件的成敗和價值觀聯系起來自審。
自然探索智能
能認識植物、動物和其它自然環境(如云和石頭)的能力。自然智能強的人,在打獵、耕作、生物科學上的表現較為突出。
自然探索智能應當進一步歸結為探索智能。包括對于社會的探索和對于自然的探索兩個方面。
存在智能
人們表現出的對生命、死亡和終極現實提出問題,并思考這些問題的傾向性。
1.1.3教師與學生在人際認知過程中,會不斷加工和處理對學生的認知,形成帶有一定綜合性、概括性的認識,即“人際印象”就產生了。這個印象一旦產生,將傾向將學生看成是具有協調一致人格特征的人(人際印象的“一致性傾向”)。一旦對他人做出好或壞的評價,就會將它擴展到其他特性上去,也就基本上確定了對此人的總體印象。我們建議,教師能從目前積極心理學框架中六大美德24項積極品質去形成對學生“好的評價”。
比如,一男生被認為是熱情的時候,他同時是友善、有同情心、善于交友、開朗、健談、自信的人。一個人不會被看成既熱情又冷酷,既誠實又虛偽。如果出現相反的特征,出現矛盾,教師也會重新處理頭腦中關于學生的信息,來消除這種不一致。所以,教師對學生如果習慣性地產生積極的“一致性傾向”,將會對學生形成更好的評價。
社會心理學家奧斯古德(C.E.Osgood,1957)等人的研究發現,人們主要從三個基本維度來形成和描述他人的印象,即:評價維度:好-壞;力量維度:強-弱;活動維度:積極-消極。其中評價是最重要的維度,比如,認為學生是好的,是有力量的,是積極向上的,將會使學生受益終身,將會對學生的自我意識和人格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如在“智慧和知識”美德方面,學生更傾向有創造力、好奇心、開放的思想、有視野(洞察力)、熱愛學習品質;在“勇氣”美德方面,學生更傾向真誠、勇敢、有堅持性、熱情;在“仁慈”美德方面,學生更傾向友善、有愛、具備社會智能(社交智力);在“正義”美德方面,學生更傾向公平、有領導力、具備團隊精神;在“自制”美德方面,學生更傾向寬容、謙虛、謹慎(審慎)、自律;在“超越自我”美德方面,學生會審美(欣賞美和完美)、感恩、有希望、幽默、有信仰。
有人可能會提出,學生不會全是我們預想、期望的那樣,但是,在我看來,學生就是我們預想、期望的那樣。因為,我們預想、期望的是學生的總體,我們對總體的期望就是學生都向著這些好的品質發展,而每一個個體一定是不同的,這個個體可能這些品質表現突出些,顯現成優勢,其他品質相對不突出。另一些個體可能其他品質突出些,成為優勢,同時,也會有不突出的品質。教師在對學生的積極的預想和期望指導下,會產生對學生的積極語言和行為,會促進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促進產生積極行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對學生的預期,有的可能被證實,有的可能不能被證實。如果被證實,就意味著教師使用的HAPPY模式在學生身上起到了作用,得到了積極的反饋,那么,教師的積極語言將會被強化,教師將會更主動、更有創造性地應用這個模式。如果沒被證實,也就是說,教師期待學生形成哪種行為,或改變哪些行為,教師不一定能看到學生這個行為發生或變化,這并不能說明,教師的積極語言沒有發生作用,只能說明目前還沒有發揮作用,或這個作用還沒有顯現出來。人格特質理論的創始人戈登?奧爾波特(Gordon Allport)認為,盡管個體有一個比較穩定的人格,但行為會在不同的情境中而有所變化。 因此,教師不用擔心,“我用了積極語言的HAPPY模式,為什么學生不見效?”那么,這時候,老師們感受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變化,如果是,那么說明,你對積極語言HAPPY模式的應用已“見效”了。如果不是,那么,請你豐富和完善這個模式,使之“更見效”。
2.說積極鼓勵的話,讓孩子產生積極情緒(積極語言HAPPY模式的“A”)
用積極語言讓孩子感受到快樂,產生積極情感(快樂、寧靜和溫暖)很重要。
積極情緒是指個體由于體內外刺激、事件滿足個體需要而產生的伴有愉悅感受的情緒。積極情緒能夠激活一般的行動傾向,對于認知具有啟動和擴展效應,能夠建設個體的資源,撤銷消極情緒產生的激活水平,能夠促進組織績效。積極情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身體健康具有促進作用。積極情緒對于個體的適應具有廣泛的功能與意義。
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即正性情緒或具有正效價的情緒,“positive”即正性的、積極的。許多研究者對積極情緒給出過具體的描述或定義,如羅素(Russell)曾提出“積極情緒就是當事情進展順利時,你想微笑時產生的那種好的感受”[1]。Fredrickson認為“積極情緒是對個人有意義的事情的獨特即時反應,是一種暫時的愉悅”[2]。孟昭蘭(1989)認為“積極情緒是與某種需要的滿足相聯系,通常伴隨愉悅的主觀體驗,并能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3]。情緒的認知理論則認為“積極情緒就是在目標實現過程中取得進步或得到他人積極評價時所產生的感受”[4]。從分立情緒理論的觀點來看,積極情緒包括快樂(joy,happy)、滿意(contentment)、興趣(interest)、自豪(pride)、感激(gratitude)和愛(love)等??鞓肥侵府斍榫潮辉u價為安全的和熟悉的,或者事件被理解為個人目標取得進步和實現時而產生的情緒感受;滿意是指被他人的接受和關愛所引起的感受,如果情境被評價為安全的、高度確定的和需要低付出的,就會引起滿意感;興趣是指當個體技能知覺與環境挑戰知覺匹配時產生的愉悅與趨近感,當情境被評價為安全的、新穎的和改變的、神秘的以及一種困難感時就會引起興趣;自豪是當目標成功實現或被他人評價為成功時產生的積極的體驗。因此,概括地說,積極情緒即正性情緒是指個體由于體內外刺激、事件滿足個體需要而產生的伴有愉悅感受的情緒。
Fredrickson提出的積極情緒擴展和建設理論(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認為積極情緒比如快樂、興趣、滿意等能擴展個體的瞬間思維活動序列[2,8,9]。消極情緒一般會縮小個體的瞬間思維活動序列,縮小個體的認知范圍,讓個體在當時的情境下只產生某些特定的行為,動員個體身體能量應對特定的環境挑戰。而積極情緒卻能在一般條件下促使個體沖破一定的限制而產生更多的思想,能夠擴大個體的注意范圍,增強認知靈活性,能夠更新和擴展個體的認知地圖。
積極情緒能促使人的記憶功能和提取更多的積極材料,使個體在解決問題時更加靈活、完整、有效地進行思考和判斷。
積極情緒下,個體表現出更高的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效率更高,決策更全面。
積極情緒能夠促進人際問題的解決,協商與談判問題的解決。積極情緒不僅能夠為協商與談判創造友好的氛圍,同時由于積極情緒下認知靈活性的提高,能夠使得談判者想出更多的問題解決策略。積極情緒能夠促進幫助、友好行為,密切人際聯系,擴大人際資源。積極情緒能夠提高應對水平,促進社會適應。
積極情緒能夠撤銷和恢復消極情緒導致的各種心血管活動的激活狀態,使其恢復到正常的基線水平;對于消極情緒所造成的狹小的思維活動序列予以撤銷,使得思維活動序列恢復到正常的水平,能夠緩解消極情緒造成的緊張。盡管這方面沒有直接的研究支持,但研究表明主觀報告積極情緒水平高的個體表現出更靈活的、更建設性的應對方式,表現出更抽象的、更持續的思維水平。
積極情緒不僅對于個體的適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組織內成員的積極情緒對于一個組織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組織內個體的積極情緒可以相互感染和傳遞,對于營造積極的組織氛圍是極為關鍵的,能夠激勵組織中成員的學習績效,提高組織的效能。
3.理解孩子形成好習慣需要過程(積極語言HAPPY模式的第一個“ P”)
如果學生已習得一種不可控的消極的教育語言環境,而且感到無助后,當他們接觸到積極語言時,雖然這些積極語言與其行為有關,而且可能是對學生有利的,但學生卻很難相信其有用,也就是說,學生先前接觸過的那些無法控制、無法逃避的來自教育者的消極語言模式,減弱了學生可以讓自己變好的控制傾向。讓學生接觸那些無用的、消極的事件反饋信息(消極的語言評價),不利于學生學會控制這個事件,更不利于學生把這個事件做好。
無助的人在情緒上并非變得麻木了,而是變得煩躁不安了。希羅托(Hitoro)和賽利格曼的一項實驗也發現,當一個人在一種環境中經歷了不可控事件時,毫無疑問他會在那一環境中變得被動和無精打采。 賽得克與考夫塔提出了“認知耗竭”理論 。他們認為,有關不可控事件的經歷最初激發了個體大量的認知活動,因為個體想要解決出現的問題,并弄清楚他為什么無法解答這一問題,然而,無關聯性導致這些努力必然無功而返。最終,個體進入了一種認知耗竭的狀態,他停止了思考,無助效應就產生了。這一理論的關鍵之處在于,它認為:個體對他們所遇到的事態提出各種假設并進行評估,在隨機反饋的情況下,個體不再繼續不停地提出和評估這些假設,也就是說,無助導致了被試無法思考,即認知缺陷 。被試報告了不確定感和無法集中注意的情況,而且報告自己對成功的預期大大下降,導致被試在之后的那些比較困難而且需要進行努力的任務上表現糟糕。
自我中心理論認為,無法控制某些重要結果的個體之所以會停止嘗試,是為了防止他認為自己不具備解決眼前問題的能力。如果他不再嘗試或一直說“我做不了”“我就是不行”“我老是錯”,那么他可以將自己的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或我沒有做,同將失敗歸因于真正的能力不足(我不行、我做不好)相比,這種歸因方式對自我構成的威脅較少。這種習得性無助實際上反映的是一種在失敗時保持自信的方式。一位十歲女生在彈琴時總說:我怎么彈也彈不好,我不想彈了。一位五歲男孩滑冰時不斷地說:我穿上新鞋就是總摔跤。滑冰一點都不好玩。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1993)提出 ,就像存在習得性無助一樣,也可能存在習得性掌控。正如對無關聯的預期會降低誘發性動機并阻礙對關聯性的知覺,對未來關聯性的預期會增加誘發性動機,并增加對關聯性的知覺。
令學生厭惡的教育語言,是學生能否變好的關鍵中介因素。教育語言作為一種條件刺激,我們可以對其可控性進行操作,比如,我們可以引入可控性因素:告訴學生你哪些方面變化,我會表揚你,你哪些方面不足我會指出來。讓學生感受到我這樣做了,所以被表揚;我沒有做到位,所以被指出不足。通過告訴學生與事件有關聯的事實(表揚語言和批評語言),可以增強學生自信,改善學生語境,鼓勵學生對原來的失敗或問題做出不同的解釋。如果教育語言能夠提高對學生期待的積極度及溝通話語的樂觀率,觀察教育效果可能會有所不同:學生情緒、學生行動、師生關系、動機、效能、學生人格、學生對過去一周或二個月的滿意度(包括做事情的投入程度),對未來的希望 都會有所改善。
4.教師語言促進孩子形成好習慣的關鍵點(積極語言HAPPY模式的第二個“P”)
4.1不是不能給予學生批評,而是怎么批評學生
要看看挫折事件或創傷事件后是否讓學生得到了如下啟示,否則就不是教育,而是教師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第一、批評教育是否講出了學生的優勢(一般講三個優勢,批評一個問題3:1,學生容易接受),是否促進了學生提高其優勢、發揮其優勢;第二、批評教育是否讓學生更熱愛學習、更珍惜生活;第三、批評教育是否讓學生明白我可以采取哪些行動,以解決問題或克服不足,以度過創傷;第四、批評教育是否促進了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或家長與孩子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總會有人幫助我”;第五、批評教育是否理解學生出現問題或錯誤的恐懼心理及被批評后的不愉快情緒及羞怯心情,認識到學生出現逆返情緒或害怕挑戰是正常反應,或創傷后信念崩潰是正常反應,但同時也指出學生應該改進的方面和可以成長的資源。這樣的“挫折”才會讓學生成長,而如果只是斥責,指出不足,學生在被教育之后,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優點可以被利用,不知道我采取哪些行動是有效的,和老師關系越來越差,變得不喜歡學習(不愛做作業了,不想上課了,聽不進去了),說明“這個教育”不但沒有讓學生在挫折和失敗中成長,反而“這個教育”本身成了引發學生挫折的導火索,而不是問題、困難和錯誤本身讓學生感到是挫折。有些挫折是人為設計的,讓學生感到“我不行,我無能”,“學習是痛苦的,生活毫無樂趣”,“我做什么都不對,我找不到什么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老師一點不理解我,我很想好起來,但老師不相信我”;“我再也不想理他了,我恨死她了,他說什么我都當耳旁風,她讓我做什么我都不做”,結果學生的意志被“挫折”打垮了,而這個挫折有可能是“教育的過程”,而不是事實上的挫折。
4.2注意語言層次
4.3避免“比”
比你好、我壞,或比誰最好、最棒,或說哪個同學這回是第一名,目的是刺激學生去追求最好或第一,讓學生拼命競爭,可能會突出了典型,但這個結果一種可能是,有個別或些許學生滿意,但大部分學生麻木,甚至不舒服,另一種可能是,沒有贏家,只有輸家,“最好”“最棒”“第一”的學生不但沒有得到好處,反而被孤立、冷落,內心負擔著下次我要不是“最好”“最棒”“第一”,同學們怎么看我的壓力。這種刺激學生比來比去的“比文化”容易讓學生心生嫉妒,或仇恨他人。也就是說,不是學生變壞了,而是環境讓學生的“妒”和“恨”生溫了。
比來比去容易讓學生逐漸傾向建立“表現目標”,愛做那些給別人(老師)看的行為,更關心如何向別人(老師或同學)證明自己的能力,關注的是如何出眾,或如何別當眾出丑。要盡量引導學生設置“掌握目標”,說:同學們都很努力,我選擇那些不斷進步的同學,然后告訴老師你是如何進步的,或你告訴老師你是如何變得越來越愛主動學習、做事、做值日、上操不說話、上課不下位子等等的,幫助學生更多關注:我如何努力,我如何進步,我怎樣更愿意主動學習,我遇到問題如何喜歡尋求老師或同學幫助,我越來越會找到提高各種水平和能力的方法,而不要過多關注我要如何出眾,我千萬別當眾出丑。這種話不是滿足了學生的需求,而是滿足了老師的需要,因為學生們會更關注老師對他們的看法,結果,是老師被“關注”了,是老師希望被關注的需要滿足了,而學生如何努力、用什么方法提高、每個人提高了多少,則被關注得很少。要讓每個孩子都發揮自己的特長,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自己是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讓每個孩子都關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讓學生感到改正這個錯誤很有趣。讓學生關注自已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比如說:你可以快起來,你只需要今天比昨天快,不必去管其他同學。老師(媽媽)相信你。
少說“誰最好”,多說:你比你原來好多了,比自己某某點進步了。
語言刺激學生競爭,比如“我看誰最好”、“我看誰的答案最標準”“哪位同學最先舉手,我就叫誰”,“哪個組想出的答案最多”“我看這次誰寫得最快”,對學生有刺激作用,去爭“最好”“最對”“最先”“最多”“最快”,但這是暫時的,因為,只有個別學生能永葆最好、最對、最先、最多、最快,甚至可能沒有這樣的學生,那么,如果幾乎沒有學生可以做得到,我們為什么還要去說呢?建議:不在課堂教學中說讓學生去做“最怎樣”,而多引導學生說:“今天的作業,比你以前進步了,而且也比以前整齊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引導學生多去關注自己的正確之處和點滴進步,多去關注自己是做到正確的或怎樣進步的,多去關注自己如果正確了或比自己進步了,心情怎樣,而少讓學生去和他人比。
自己是否進步,自己如何進步,自己哪點不足,自己用什么方法克服不足,這些自己是可以控制的,自己能控制的事情自己會覺得有安全感,而和其他人比時,自己努力了,別人也進步了,永遠會有不安全感,而且越比越焦慮,越比越沒有信心,心情也越來越糟糕。常聽老師們,也可以說是家長們說,“對對,我一說:你看誰誰比你強多,我那孩子當時就說:你覺得他好,你讓他當你兒子,我走還不行嗎。”有的孩子,當家長一說別人家孩子,或叔叔姑姑家的孩子比自己好,就一摔房門,把門一關,進自己房間不聽下文了。這是因為,學生自己努力時別人也在努力,自己進步時別人也在進步,這種去追別人,會讓學生感到焦慮不安、痛苦不堪。學生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
太多的“比文化”,把本來沒有“比”這個念頭的學生搞得不得不“比”,彼此之間成了挑戰和沖突的對象,這正是嫉妒和怨恨的導火索。
4.4用壞習慣的相反行為,進行懲罰
舉例:日本幼兒園園長,每天面帶微笑、跪在門口迎接每個孩子。孩子進門時要脫掉鞋子,并將鞋子放在鞋架上才可以進園。如果有孩子不能把鞋放好,東扔一只,西扔一只時,園長仍然面帶微笑,抓回孩子,讓他把鞋撿回來放在鞋架上,如果還是東扔西扔,園長仍然面帶微笑讓孩子重復撿鞋,直到放好才可以進園。讓孩子不斷地撿回鞋子直到放好為止,這種重復好行為的“懲罰”(孩子會感到煩燥,讓我沒完沒了的做撿鞋的事)是正向的,有意義的(形成放好鞋的習慣)。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園長始終沒有絲毫的慍怒(源于他對孩子形成好習慣需要過程和訓練的理解,情緒沒有被孩子一時做不到而帶動起來)。
表揚可以從六個方面入手:努力的過程、學習的態度、使用的方法、做此事的原因、產生的作用、表現或結果
趙靜語文課中,【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記住并會寫“房”“座”“兔”,會區別“座”和“坐”,認識“蘑菇”。
整節課上,老師提問學生時始終沒有說:“我看誰答得最準?”“我看誰記得最快?”“我看誰先舉手?我要叫先舉手的同學”,也就是說沒有刺激學生去爭著舉手,爭著發言,而是平靜地說:
A評價努力的過程
“好,老師看到你們都在思考了,同學們都試著記住哦?!保P注學生努力的過程)
“我猜你們都能記得住的,而且是能寫得正確的?!保ü膭顚W生去記憶,去做到正確,關注學習的質量,引導學生關注學習本身)
B評價做事情的方法
“我看有的同學用手在桌子上畫這個字”“我聽到有的學生說:‘坐’是兩個人,坐在土地上,所以上面二個‘人’,下面是一個土;還有的同學說:‘坐’就是在公交車上,二個人扶著高高的扶手,怕摔倒?!薄斑@些同學們都找到了如何記住這些字的方法,好啊,還有什么方法?”(引導學生關注學習的方法,比引導學生答得最對,有意義。)
C評價做成、做好的原因
“噢,你為什么這么想呀?”“有什么道理呢?”“你是怎么知道這個方法的?是不是曾經聽過這個故事?”(學生能做成某事時,當他人追問他做成的原因,其實是讓學生自己激勵自己,讓學生描述自己做成功的過程,容易激發學生更努力、做得更好的動機,這比老師說“你要怎樣”更有效,因為,學生的學習還是要靠學生自己努力,我們老師都是外因,只有調動學生自己的內在動力,學生的學習才會變得自覺,這個自覺則可以靠學生多次描述自己如何成的原因和過程激發出來)
D評價態度
即使有時學生答得不對,或站起來答不出來,但老師仍然說:“老師理解你,一站起來腦子突然空白了,但老師看到你在認真思考了。再想想,不急著回答?!保隙▽W生的學習態度,目的是讓學生在下一個環節更加愿意去思考,而不因為一個沒答上來而沮喪,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E評價產生的作用
而不引導去表現我做得怎樣(形式),因為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都去爭最怎樣,而是學生都能進步、都會,才是我們教師最希望看到的。
問為什么錯,不強調怎么錯,多問怎么對的,多讓孩子描述是怎么做到的、做好的。
說正向話時,后面接“我很高興”是可以接通的。如果說:你怎么又沒完成作業呀,接我很高興,那么“你怎么又沒完成作業呀”就不是正向的話。
總之,用積極語言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因為積極情緒下的行為容易延續;表達自已的滿意的行為,這個行為也是學生容易延續的行為。愛是快樂和被信任的混合感覺,經常表達對學生的信任很重要。
4.5根據研究結論獲得的啟示
結合課題研究實際,我們認為:
首先,教師應該努力轉變觀念,既教授學生科學知識,又形成學生快樂體驗,既重視學生學業成績,又重視學生人文關懷,既指出學生缺點錯誤,又尊重學生人格尊嚴,既幫助學生學業進步,又指引學生人生成長。
其次,教師應該轉變語言模式,從批評、限制、抱怨的語言方式轉向激勵、引導、感激的語言方式。在說任何話前,應先期望學生具備能促進自我發展的積極力量,可以達到某項積極品質的特征,并相信學生能夠形成這些品質的可操作行為。同時,還要激勵和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標志性積極品質或期待形成的積極品質,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參與教育活動的內在動機,愿意發揮特長、創造性地做事。注重學生潛在優勢、內在積極性和發展的可能性。
就目前研究結果來看,此課題是非常有價值的,通過教師語言模式的改變,能夠提升師生的幸福感,為和諧校園的氛圍形成打下基礎。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值得在教育教學中推廣。
六、主要成果
1. 王志清和孫忠共同撰寫的論文《通過撲克牌游戲激發小學生發現優勢美德的興趣》獲北京市心理衛生協會,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年會論文評選等獎并在會上宣讀。
2. 王志清和孫忠開發的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輔助學具――心理撲克牌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核被授予專利產品。
3.趙靜老師應用積極語言的收獲體會一文刊登在《心理健康教育通用能力培訓教程》一書中,撰寫的論文《綻放積極語言,成就幸福課堂》獲區教育學會三等獎。
參考文獻
1.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侯玉波等譯.打開積極心理學之門.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2.心理學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主編,2003
3.高屹,張瑞凱,北京市中小學生不同學習階段心理健康特點的調查,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6):21-27.
篇7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我演講的題目是“誠信天下,穩健一生——我們**保險公司的核心價值觀”
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在2005年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在闡述科學發展觀的時候,講到了誠信建設,要求我們保險行業“大力加強誠信建設”。這不由使我想起了去年12月9日的一條重要新聞:在山西平遙日升昌票號舊址舉行的中國保險行業誠信教育基地掛牌儀式上,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出倡議:共同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保險業誠信建設。
為什么山西平遙成為我們保險行業誠信教育的基地?因為創立于1823年的日升昌,用金融票據往來的方式,代替了幾千年的商業往來必須用銀兩作支付和結算手段的老辦法,從而開創了山西經營金融業務和中國現代信用制度的先河。日升昌前后經營長達一百多年,在北京、漢口、上海等大城市設分號40多處,遍及全國20多個商埠重鎮。其間,別人仿效“日升昌”的模式,先后開設了二十多家類似的商號,山西成為當時赫赫有名的金融中心。山西票號之所以能經營百年以上,誠實守信的商德是其經營取勝的根本因素之一。由此讓我們想起山東一項個人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占80.2%的被調查者表示,最迫切希望了解保險公司的信息是“信譽”,最關心保險公司的信息是“信譽”,而在沒有參加保險的人群中,有43.3%的人不想購買保險的理由是對保險公司不信任。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每個從事保險行業同仁的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保險行業是一個以誠信為本的行業。誠信是整個保險業的生命線,也是保險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制勝法寶。對我們個人而言,誠信,是我們的“業務通行證”,是我們“展業護照”、是我們業務越做越大的“無價寶”。在這里且聽我講一個發生在我們公司的理賠故事——去年9月24日,我們公司理賠部突然接到保戶的報案:投保價值4200多萬元的萬噸輪“嘉慶”號,在天津溏沽港碰撞碼頭,造成碼頭機械設備的重大損失。我們公司理賠部接到報案后,迅速行動起來,立即與南通港方面聯系,請求他們的支持協助;在南通港務局的幫助下,我們公司聘請了上海關于港口方面的專家,我們公司理賠部立即派員與聘請的專家一同連夜趕赴天津。這時,正巧天下大雨,可是我們公司理賠部的同志心想:客戶心里急得很吶,據了解,萬噸巨輪在溏咕港碼頭多停泊一天,就要多損失五萬元。早一天處理這件事,就會給人家減少損失五萬元,我們冒點雨算什么呢?于是,他們一行冒雨在第二天就趕到了目的地。而這時雨還下個不停,客戶看到雨中趕來的理賠人員,十分感動地說:“真沒有想到,你們這么快就趕來了,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我們公司理賠部的工作人員連連擺手。他們與專家一起在現場進行了詳細的查勘。當天就作出合理定損60萬元。出事的“嘉慶”號輪船,第三天就離開了碼頭。輪船開出前,客戶一再要表示感謝,可是我公司理賠部的工作人員說:“不用謝,誠信天下,快速理賠,這是我們太保一貫的作風。”客戶由衷地連連點頭:“你們太保的服務是一流的。相信我會成為你們太保的忠實客戶?!甭犃诉@個故事,你不覺得誠信是多么可貴嗎?
誠信是我們心靈中的一方沃土,感情的鮮花在這里開放;誠信是我們感情中的一泓清泉,它能溝通人與人之間的心府;誠信是我們理性中的一把火矩,它照亮著人們共同的黎明!世界因為有了花兒的色彩而變得燦爛絢麗,人間因為有了真誠的溝通而容易彼此溝通,我們保險業因為有了誠信一定會蓬勃發展!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學會去愛別人,別人同樣也會愛你?!闭\信對于我們保險業也是如此,我們對普天下的老百姓講誠信,我們保險業必定譽滿天下,贏得天下!“誠信天下,穩健一生”是**保險公司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我們將永遠堅持這個價值觀!
篇8
一、調查時間、調查對象和調查目的
1.調查時間:2012年11月19日至2012年11月30日。
2.調查對象:高一年級12個班,共651人。
3.調查目的:通過調查,全面了解各個班級開展“三四五”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學習小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為調整與推動課堂模式的改革提供第一手資料。
二、調查方法
利用信息課時間,采用網上問卷形式調查。網上答卷突破了時空的界限,沒有了平時課堂上的種種顧慮,也不易受周圍同學的影響,能更坦誠、更真實地反映實際情況。
三、調查內容與結果統計
調查內容與結果統計請參閱附件《小組教學問卷調查》結果統計,或網上查詢,地址:http:///shuxue/Survey/ListReport.asp? SurveyID=3。
四、調查結果分析
1.從對待這種授課方式的態度上看大多數學生是喜歡的
調查顯示:70.41%的學生認為座位分小組擺放好,42.45%的學生很喜歡這樣的課堂,只有13.07的學生表示不喜歡,持中性態度的占44.46%,這樣的比例在我們意料之中,和入學成績相比,我們已經很滿足了。89.13%的學生認為在這種課堂模式下,班里的學習風氣有好轉,對學習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2.從學習習慣上看大多數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具備“獨學”能力
調查顯示:44.46%的學生能完成預習,36.82%的能簡單預習,很少預習的占18.71%。有82.69的學生有做筆記的習慣,對于導學案中的探究題,有46.68%的同學會先獨立思考,36.61%的同學會粗略思考,很少思考的占16.70%。這樣的結果還是令我們欣喜的。
3.從小組合作情況看,多數同學有表現的欲望,但競爭意識不強
調查顯示:36.82%的學生非常愿意參與交流,想成為一個表現優秀的學生,33.80%的學生愿意,但反應慢,總是被別人搶先一步,一般及不愿意的占到29.3%。在交流展示時有43.05%的學生會搶著回答,28.57%的學生害怕出錯,總是很謹慎,不想展示的占8.45%。另外,對于現在的課堂,最需要提高的能力中,28.88%的選“自信,敢于表達的能力”,25.79%的選“積極探究與創新能力”,18.06%的選“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學生是有強烈的參與愿望的,這是最為寶貴的資源。
4.從教學效果上看,雖然還不夠高效,但在改革的路上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調查顯示:50.10%的同學認為現在的課堂更規范更活躍,認為跟以前差不多的占36.01%,認為不好的占13.88%。對于每堂課的檢測,25.15%的學生能順利完成,63.98%的學生能完成大部分,仍有10.85%的學生很少能或不能完成。和以往相比,前半部分數據明顯提高。要想使課堂高效,教師需要更加關注后面這10%左右的學生。
5.從教師角度看,學生對教師的依賴逐漸減少,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
調查顯示:43.25%的學生認為現在的課堂老師講的少了,自主探究展示的機會多了;58.55%的學生認為小組評價使小組的凝聚力增強,競爭意識提高,比較在乎老師的態度;28.57%的學生在交流展示時,害怕出錯,總是很謹慎,他們需要老師的鼓勵;24.08%的學生急需老師教給他們預習、學習的方法;24.8%的學生急需交流展示,歸納總結的方法等等,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口味”,需要教師用智慧去調和,用專業的知識去調控。
五、教學建議
1.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學校和教師都要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作為學校要加強督促、評價、考核,打破“舊”的教學習慣,使課改成為教師自覺的教學行為。作為教師要勇于嘗試,積極探索,不斷調整,不斷創新。
2.積極培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其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從調查來看,多數學生都有積極參與的愿望,但只有愿望是不夠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競爭意識需要積極地引導培植,需要精心地呵護,只有學生全方位的積極參與才能保證教學效益的不斷提高。
3.做好科研學習小組的后期培育工作。通過組長培訓,組內合理分工,小組評價與獎勵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合作意識,增強小組的凝聚力,使學習小組健康正常運行,成為課堂走向高效的真正推動力。
4.做好學生學習方法、組內分工與合作、組間合作與競爭的指導工作,通過多種途徑,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將正確的信息及時地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的糾正學習行為。
篇9
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一直以來都是成人職業培訓持續關注的內容。辯論式教學是在討論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基礎上融合辯論賽的高強度、高質量、競爭性的特點,打破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讓成人職業培訓有活力、有氣氛,提升培訓學員的學習力、執行力、心理調適能力等職場需要的職業素質,按照高端人才的培養方向研發的教學模式。
二、課題的突破與創新
1.引導個體對辯論的關注
鼓動和激發學員的參與熱情是需要一個心理鋪墊過程的,因此激發學員參與熱情、啟發學員對于辯論的關注,在于學員對辯論的理解。課程第一階段著重滲透和提升個體與個體間的辯論意識,理論操作依據來源于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辯證法,主要是讓人說出自己的觀點,然后依照觀點進一步推理,最后后引出謬誤,從而使人認識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動改正。這種方法可以使辯論雙方從科學、理性的角度對自己的、他人的、周圍的不合理觀念進行挑戰和質疑。這個環節可以視頻案例展示、講授或情境模擬的方式進行,激發學員對辯論技術的好奇及應用渴望。
2.辯題獲得的形式
辯題的獲得是辯論式教學法的第二個階段,它是組織出一次成功的辯論式教學的關鍵。為了鼓勵學員參與,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可采用分組出題、評委選題的方式獲得辯題。具體操作的方法是,現場由培訓教師將學員分為幾個大組,每組學員都在10~12人之間,每組由最年輕的學員為記錄員,最年長的或資歷最高的學員為臨時負責組長,組長負責組織討論并集合本組意見、決定本組的辯題。在學員討論的過程中,培訓教師關注每組學員的討論情況,并指導如何在本組辯題生成后,選出參賽辯手,集合參辯論內容。辯手人數為每組內正反雙方各三人。其他人為正反“護辯手”,并自由選擇正反方。實施過程要控制在20~25分鐘以內,各小組辯題生成后,由4人組成的評審小組進行決選。將評審小組的決定結果進行全班公布,被選中的小組一般在1到2個為宜。
以某一次辯論式教學為例,辯題情況第一組為“在職業發展中能力比關系重要還是關系比能力重要”,第二組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是父母為主導還是孩子為主導”,第三組為“是否應該延遲退休”,第四組為“培訓期間是以學習為主,還是以吃喝玩樂為主”。這樣的辯題實實在在地反映出了學員的需求。學員對于問題感興趣,希望獲得深入了解和解決的途徑。最后評審組決定選用前兩組為最后辯論會的辯題。
3.設置評審組
選擇資深的學員作為評審小組的意義在于,他們可以把握辯題的方向和意義,不會使辯論內容過于娛樂而沒有教學意義。另外,評審組還可以作為辯論會的總結和評價者,這對于提升教學形式的完整性、教學內容的時效性非常有效。
4.學員主持辯論
培訓課程的第三個階段就是在學員中選出有較強臨場應變能力和較高表演熱情的學員,最好選擇辯題淘汰小組的成員。這樣可以減小淘汰學員組的被忽略感和挫敗感,獲得積極參與而不是圍觀看熱鬧的心理。辯論賽由學員主持開場,公布辯論規則和順序。正反雙方各三名學員分別坐于主持人兩邊的桌子后,成面對面但略面向觀眾的形式。先分別由各方一辯申訴本方觀點,二辯接著進行自由辯論,護辯手也可以在這個環節參與辯論,自由辯論的時間可以控制在10分鐘左右,太長時間會有辯“散”了的感覺。最后由三辯進行總結陳詞。主此人宣布本組辯論結束。如果時間控制合理,一組辯論在20分鐘左右為宜,這樣不會出現由于過度競爭或過于重復的辯論手段與內容導致辯論疲勞。最好可以留出第二個小組得以上場的時間,第二場辯論會出現和第一場完全不同的辯論效果。一是辯論變得有序、理性,二是辯論更加注重內容本身的指導意義,三是會體現教學與實際相結合的特點,因為學員的注意力會轉移至內容,而不再簡單地拘泥于是否了解了辯論的流程。
5.評估與總結
辯論式教學的第四個階段就是評估與總結,評估與總結階段可根據實踐情況安排一名參賽辯手發表參辯感言,由一名或幾名觀眾學員發表辯論教學感言,由評審會指派一名資深學員進行參評及辯論式教學的總結性發言。最后由培訓教師總結和評價課程的整體運行和組織情況,針對學員課堂收獲的教學成果一一進行清晰地點評。這樣也會讓學員理性地認識到培訓課的收獲和成效。
篇10
【Abstract】Micro-class as an emerging curriculum resour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form of our country's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From the teach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the teach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gun to use a wide range of micro-class mode, its related research is also emerging after the micro-class in the jewelry related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lated research and the shortage of this article will be micro-class in the university jade jewelry appraisal course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hoping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icro-class. So that micro-class service to better serve the university jade jewelry appraisal course students to serve, serve the teaching of teachers to establish a more suitable form of digital resources for student learning to create a new model of effective teach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o achieve high-quality micro-class resources Build and share.
【Key words】Micro-class; Jewelery identification; Teaching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學習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簡單化、碎片化、可視化、趣味化等特點。伴隨著以開放、共享為理念的網絡教育資源運動的蓬勃發展,為了適應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對高等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在專業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一種必然趨勢。教學信息化主要體現為將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進行整合,即通過信息技術來更便捷、更有效、更趣味地展示專業教學內容?!拔⒄n”在這樣背景下應用而生,逐漸興起。隨著兩屆全國微課大賽的成功舉辦,讓微課走進高校,逐漸成為眾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領域,并將微課的應用到事跡的教學改革中去,甚至延伸至高職、中職教學改革中[1]。
1 微課的定義及特征
1.1 微課的定義
微課(Microlecture),顧名思義,即微型課程,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于 2008 年秋首創的,我國最早引用這個概念的是胡鐵生。胡鐵生從系統觀的角度認為“微課程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2]。從該角度理解,微課的主體是一段教學視頻(時長 5-8 分鐘,一般不超過 10 分鐘),圍繞該視頻,還有配套的課程設計、課件素材、練習測試、學生反饋、教學點評等教學資源,這些資源綜合構成一個為完整的教學系統。從名稱上來看,微課的首要特點就是“微”,以一段 5 分鐘左右的教學視頻為主體;從內容上來講,不同于傳統課程“大而全”的課程內容,微課側重于深入講解大課程中的某個重點、難點或疑點,這就是“微”引發的“精”;而“精”的教學內容又要求學習者在使用微課學習之前對學習內容有一定的基礎,這就使得微課的教學模式由傳統的先教后學轉變成先學后教,改變了課堂的教學結構,形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高級思維能力[3]。
1.2 微課的特征
根據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參賽要求與參賽作品,以及最新陜西省高校微課教學比賽評審規則(表1),得出微課具有以下特征:
1.2.1 應用廣泛
微課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應用廣泛,不但可以用于高校教學,還可以用于培訓機構教學、企業培訓、社會各類知識普及等方面。
1.2.2 教學時間短
微課雖然短小,但它的知識內涵和教學意義非常巨大,有時一個短小微課比幾十節課都有用。
1.2.3 教學內容少
每節微課雖然內容少,但可以做為教?W的切入點,基本知識普及推廣,教學效果顯著。
1.2.4 資源組成/結構/構成情景化
微課教學應用廣泛,方式多樣,因此微課的資源組成/結構/構成可采用更為形象的方式來表達,而情景化的教學是實現微課教學的高效方法。
1.2.5 主題突出、內容具體
微課是碎片化教學,但每個碎片都是主題突出,內容明確具體的知識點,呈現的都是具體的知識點。
1.2.6 成果簡化,多樣傳播
微課內容簡單易于接受,同時可通過網絡進行多途徑傳播。
1.2.7 反饋及時,針對性強
微課可搭建微課平臺,通過微課平臺應用管理進行課程在線評價、移動學習、輔助工具使用,為專業學習提供集中全面的單元資源包,實現翻轉課堂,最終為課堂教育服務,提高學習效率,完善學習成果。
2 微課在珠寶玉石鑒定課程教學的應用
(1)微課主要是以教學片段為主線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素養、教學反思、教學點評、教學測試、學生家長反饋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一個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真實的情景化微課教學資源。使珠寶玉石鑒定課程教學避免單調教學模式。
(2)微課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一個知識挖掘的平臺,通過微課,學生可根據自身所需搜索相應學習資源,自主挖掘所需知識點,有針對性開展學習。微課是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剪短完整教學活動。從而可以做為珠寶玉石鑒定課程教學的課前翻轉課堂資源包,又可以做為課后復知識點資源。
(3)微課允許學生在自己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場所隨時隨地的開展學習,微課主題集中且簡短,適合在各種閑暇時間段(如坐公交,排隊等)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無形中使學生將珠寶玉石鑒定課程的課堂教學自覺延伸至課外,增加學習時長加強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