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區概念規劃范文

時間:2023-10-27 17:50: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旅游景區概念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旅游景區概念規劃

篇1

低碳型旅游景區是指將低碳發展的理念融入景區的規劃、建設和經營管理活動中,在景區的整個建設經營中采用新能源和新技術,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強低碳宣傳和教育,培養旅游景區工作人員和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和低碳環保意識的新型旅游景區。

根據低碳型旅游景區的闡述和我們對旅游景區的界定,本文將低碳型旅游景區定義為:

低碳型旅游景區即以一定的旅游吸引物為依托,融入低碳化理念,進行低碳化建設,采用低碳化經營,來滿足旅游者休閑度假、參觀游覽、康樂健身、學習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間區域。通過定義我們可以對比看出,低碳型旅游景區即是在旅游景區的基礎上,在規劃、建設、經營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采用低碳化的方式來經營景區,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把景區傳統的發展模式轉變成低碳的發展模式,用以實現景區可持續發展。

1.低碳型旅游景區概念

1.1 旅游景區之概念

根據國家旅游總局《旅游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標準》,旅游景區的定義為:旅游景區是以旅游及其相關活動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間與地域,它具有參觀游覽、康樂健身、休閑度假等功能,具備相應旅游服務設施并能提供相應旅游服務的獨立管理區。這樣的管理區應有統一的經營管理機構與明確的地域范圍,它包括風景區、寺廟觀堂、文博物館、旅游度假區、自然保護區、主題公園、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游樂園、植物園、動物園以及工業、農業、科教、經貿、軍事、文體藝術等各類旅游區(點)①。

鄒統釬(2008年)在《旅游景區開發與管理》中對旅游景區的定義闡述為:旅游景區是依靠旅游吸引物,從事旅游休閑、管理、經營活動的,有明確的地域范圍的區域。周玲強(2006年)為旅游景區的界定應以旅游景點概念的界定為基礎,他認為旅游景區的定義應為:旅游景區不同于旅游景點,旅游景區是由多個旅游景點組合而成的旅游活動區域,旅游景區除了包括特定的各種旅游設施、提供各項旅游產品和服務,還能提供其他必要的日常生活服務的場所。旅游景區也可以理解為多個旅游景點的聯合體[43]。

綜合國內外學者和專家對旅游景區定義的闡述,本文將旅游景區定義為:

旅游景區是以旅游吸引物為依托,能滿足旅游者休閑度假、參觀游覽、康樂健身、學習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間區域。

1.2 低碳型旅游景區的概念

低碳型旅游景區是指將低碳發展的理念融入景區的規劃、建設和經營管理活動中,在景區的整個建設經營中采用新能源和新技術,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強低碳宣傳和教育,培養旅游景區工作人員和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和低碳環保意識的新型旅游景區。

根據低碳型旅游景區的闡述和我們對旅游景區的界定,本文將低碳型旅游景區定義為:

低碳型旅游景區即以一定的旅游吸引物為依托,融入低碳化理念,進行低碳化建設,采用低碳化經營,來滿足旅游者休閑度假、參觀游覽、康樂健身、學習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間區域。通過定義我們可以對比看出,低碳型旅游景區即是在旅游景區的基礎上,在規劃、建設、經營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采用低碳化的方式來經營景區,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把景區傳統的發展模式轉變成低碳的發展模式,用以實現景區可持續發展。

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分類標準與傳統景區的分類標準是一樣的。參照闡如良和鄧念梅(2008年)對旅游景區的分類標準與方法,本文將低碳型旅游景區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根據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功能的不同,我們將低碳型旅游景區劃分為低碳觀光游覽型、低碳休閑度假型、低碳歷史遺跡型、低碳風情體驗型、低碳康體娛樂型以及低碳科考探險型;

(2)根據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屬性不同,可將低碳型旅游景區劃分為低碳人工型、低碳自然型、低碳人文型、低碳復合型;

(3)按照低碳型旅游景區的成因區別,可將低碳型旅游景區劃分為:自然形成的低碳旅游景區,如低碳地質公園、低碳森林公園、低碳自然保護區等;人工建造的低碳型景觀和場所:如低低碳名人故居、碳文化遺址、低碳古代工程、低碳宗教場所、低碳園林、低碳主題公園、低碳鄉村公園、低碳野生動物園、低碳園藝公園、低碳展覽館、低碳美術館、低碳博物館、低碳溫泉療養地、低碳度假村、低碳滑雪場等;特殊的低碳節事的活動,如低碳狂歡節、低碳藝術節、低碳傳統民俗節等。

根據旅游景區劃分為自然類景區和人文類景區,我們可以把低碳型旅游景區也劃分為自然類低碳型旅游景區和人文類低碳型旅游景區。自然類低碳型旅游景區和人文類低碳型旅游景區各項的具體分類如下圖2.3所示:

2.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內涵

隨著大家對低碳經濟的熱衷,旅游業界對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建設熱情高漲,同時旅游業界也進行了關于低碳型旅游景區建設的一些實踐和研究。比如在景區內宣傳低碳理念、普及低碳知識、倡導低碳食住行游購娛等措施。這些措施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景區內的碳排放量,有利于降低景區的能源消耗,有利于景區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從整體上來說,這些措施過于局限,不能彰顯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內涵。

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內涵分為自然內涵和認為內涵兩部分。

2.1自然內涵

自然內涵指的是,在旅游景區的規劃、建設、經營管理過程中嚴格貫徹低碳理念,全過程堅持低碳化操作,這既是低碳型旅游景區的本質要求,也是低碳型旅游景區的自然內涵。低碳型旅游景區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整個景區的碳排放量或者是景區內人均碳排放量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標準。

2.2人文內涵

低碳型旅游景區的人文內涵指的是,旅游景區的規劃、建設、經營管理過程中要有一個良好的低碳旅游的社會大環境,要有能夠貫徹低碳消費理念、堅持低碳消費行為的光大參與支持者。

只有在對低碳型旅游景區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才能把握低碳型旅游景區得自認、人文內涵,才能明確景區低碳化建設的方法和途徑,才能走出景區可持續發展之路。

3.低碳型旅游景區的特征

3.1低碳型旅游景區必須滿足旅游者的旅游體驗效果

景區如果不能滿足旅游者的旅游體驗,那么景區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低碳型旅游景區也是如此,不能因為單純強調景區的低碳化而忽視了游客的旅游體驗。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建設是以保證游客的體驗價值、體驗質量和體驗效果為前提的,低碳型旅游景區必須要滿足旅游者的旅游體驗效果。

3.2低碳型旅游景區必須采用新能源和新技術

目前我國旅游景區的能源大多以煤炭和燃油為主,這樣不僅增加了景區的碳排放量,而且造成了空氣污染。旅游景區要低碳化建設和發展必須放棄以煤炭和燃料為主的傳統能源使用模式,而采用現在低碳的能源代替,從而降低景區的碳排放量和空氣污染,降低景區的運營成本等等。

3.3低碳型旅游景區必須降低景區能耗和碳排放量

傳統旅游景區內建筑物和旅游設施的耗能在整個景區的耗能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大量的旅游設施和建筑物一方面缺乏對風能、海洋能、太陽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景區的建筑物和旅游設施達不到國際的節能標準。甚至有一些景區內的餐飲和住宿業將奢侈豪華的建筑和裝修作為目標,這樣給大大提高了景區的能耗和污染。因此,我們要發展低碳型旅游景區,一是要降低景區內的能源消耗,二是采用新技術來降低碳排放量。

3.4低碳型旅游景區需要得到大家的積極參與

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建設不僅要滿足游客的旅游體驗效果,不僅取決于景區低碳技術的應用,更重要的是向景區工作人員和游客灌輸低碳旅游的理念,倡導游客低碳旅游行為,提高景區工作人員和游客低碳旅游的參與度。要實現這些,景區首先要培養景區工作人員的低碳理念和低碳意識,再通過這樣員工的低碳服務和引導,進而培養游客的低碳意識,引導游客的低碳行為。只有景區工作人員和游客都豎立了低碳環保的意識,把低碳理念轉化為自身的低碳行動,景區的低碳化建設才會實現,景區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4.低碳型旅游景區的目標

4.1經濟目標

完成經濟目標,實現經濟效益是景區低碳化建設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建設低碳型旅游景區不僅要采用新能源、新技術來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來實現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建設低碳型旅游景區也要促進各個產業部門之間的聯動,實現景區自身和相關行業的經濟效益,最終為實現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經濟的增長貢獻出一份力量。因此,這里所說的低碳型旅游景區的經濟目標就是保持經濟的增長,推動旅游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為國民經濟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貢獻一份力量。

4.2社會目標

我們知道,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出來的一項艱巨任務就是構建和諧社會,同時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和諧發展也是我們社會發展的目標和方向。而低碳經濟和低碳旅游帶來的社會影響和社會效益是不可小覷的,低碳經濟和低碳旅游代表一種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基于此,低碳型旅游景區建設的社會意義重大。通過建設低碳型旅游景區,可以營造整個社會低碳化發展的氛圍,扭轉人們奢侈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讓人們計算自己的碳足跡,為自己的碳排放量買單,開展碳補償行為。因此,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建設可以實現社會效益和社會的和諧發展目標。

4.3環境目標

景區低碳化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目標是保護環境、改善氣候問題。所以,環境的保護和改善既是景區低碳化建設的出發點,也是景區低碳化建設的終極走向。低碳型旅游景區的建設本質來說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降低污染和保護環境,它是一種可持續的、綠色的旅游發展模式,既要保證旅游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要保護環境,保護家園。另一方面而言,景區的低碳化建設其實是為了人類的生存環境盡了一份力量。

篇2

關鍵詞:旅游文化 旅游景觀文化系統 都江堰

旅游文化的挖掘在旅游景區的開發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都江堰風景區,如何在開發中把握分布、蘊含于其各處景觀的文化,對于旅游者把握這一處舉世矚目的世界級景觀,對于開發者合理規劃景區以留住旅游者駐足欣賞,并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都江堰風景區占地面積雖然并不大,但是其各處景觀所包含的文化、意義卻復雜而深刻。因此構建一個邏輯清晰、布局合理的景觀文化系統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1 旅游景觀文化設想

1.1 旅游文化

美國學者羅伯特·麥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最早關注旅游文化這個命題,他們認為“旅游文化實際上概括了旅游的各個方面,人們可以借助它來了解彼此之間的生活和思想”,它是“在吸引和接待來訪者的過程中,游客、旅游設施、東道國政府和接待團體的相互影響所產生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1]可見,概念提出者非常關注其完整性。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個亞類,但絕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簡單疊加,它不是一個組合品,具有自身獨立的完整性。但它又不是無所不包的,它只是文化與旅游活動的深度結合,在旅游活動產生的過程中,旅游文化應運而生了。其它文化因為旅游者的欣賞可以轉化為旅游文化,但是不是所有其它文化就直接成為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泛文化現象目前十分嚴重,以至于一提到旅游文化,大家就自然的將其等同于關于旅游景觀的文化。導致其核心部分的關于旅游者的文化,如旅游者的消費行為等反倒被漠視了。本文不擬對旅游文化的概念進行批判,之所以提出此問題,主要是為了明確界定旅游文化中的子類別才能在關于旅游文化的研究中正本清源。

1.2 旅游文化分類

要對旅游文化概念進行深入認知,就必須對其進行分類。由于旅游文化的關鍵修飾詞是“旅游”,因此從“旅游”一詞來認識旅游文化就非常關鍵了。目前國內旅游文化的分類大多從旅游活動的三大要素開展,也容易操作。就是將旅游文化分為:旅游主體文化、旅游客體文化和旅游介體文化等。但具體操作有所不同,如李瓊英、方志遠在其《旅游文化概論》中將旅游文化分為:旅游主體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消費文化和旅游企業文化。[2]如劉敦榮在其《旅游文化學》中將旅游文化分為:旅游主體文化、旅游客體文化、旅游介體文化、旅游審美文化、自然旅游資源文化、社會人文旅游資源文化。[3]筆者認為,為了學術研究的方便,應將分類簡單化,以便于操作,因此本文認為旅游文化應分為:旅游主體文化-旅游者行為文化、旅游客體文化-旅游景觀文化、旅游介體文化-旅游業經營文化。其它一切類別的旅游文化均可歸入其中一類,這樣方便學術交流、構建深入研究平臺。而本文關于旅游景觀文化系統的構建也是建立在這一分類上的。

1.3 旅游景觀文化與旅游景觀文化系統

旅游景觀文化是旅游文化的一部分,陳宗海認為它“探討旅游景觀生成、發展的歷史文化背景,旅游景觀的結構、特點與文化內涵,以及旅游景觀觀賞者和旅游景觀之間的審美與被審美的關系。作為旅游文化的組成部分,景觀文化有其完整的結構和內容,有其自己的特點。”[4]旅游景觀文化構成了解讀和理解旅游景觀的核心,是發展旅游業的關鍵所在,這對于文化景觀尤其如此。旅游景觀文化是旅游景觀的內心世界、精神領域,旅游者要是無法把握旅游景觀文化就無法真正理解旅游景觀的壯美、悠遠、深邃等美學特征。而深刻的把握旅游景觀文化則是我們旅游景區開發的重要前提,只有這樣我們的開發才能完美的展示旅游景觀的魅力。

旅游景觀文化系統是對于旅游景觀文化的整合,它將旅游景區的文化看成是有生命的獨立整體,分別由各個功能不同的部分組成。旅游景觀文化系統運用系統論的觀點解讀旅游景觀,它通過對旅游景區的深度文化解讀,從文化上解構整個旅游景區,然后通過功能配合,以空間布局為表象、以文字表述為內容,建構景區文化系統,為旅游景區開發提供文化支持,為旅游者欣賞旅游景觀建構更方便的平臺。

2 旅游景觀文化系統構建的必要性

當今旅游景區的開發和規劃多從旅游功能入手,多從為旅游者提供流動空間的建筑布局入手,較少考慮景區文脈的關聯性,即使有所考慮,也多零散,不注重景區文化的整體性特征。導致很多游客對于景區的把握缺乏整體性和深刻認識,往往停留在娛樂休閑放松的層面,難以上升到增智益神和精神升華的層面,以至游客對于很多風景名勝無法理解其文化內涵,造成客源的流失,也無法形成回頭客源。因此,現在總體看來,自然景觀被接受程度較高,而人文景觀則較低。這一方面與從業人員素質和游客素質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旅游開發本身有關。旅游景觀文化系統高屋建瓴,整體、深度的把握景區文化,將整個景區文化統合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體。它關注旅游景區文化的哲學命題,關注旅游景觀的意境和內涵。以這種系統統領的旅游規劃和開發必然更加切合景區的文脈,容易展現景區景觀的意境和神韻,此類旅游開發是“寫意”的。與我國的傳統文化切合,具有可持續的科學意義。在當今工具化規劃文本和開發方案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它的構建無疑讓我們的規劃重新關注文本的價值命題,把握旅游景觀的神韻,更加科學和高效的開發我們寶貴的旅游資源,避免出現“焚琴煮鶴”的悲劇。

3 都江堰景區旅游景觀文化系統的構想

3.1 都江堰景區文化解讀

都江堰風景區分為離堆公園、渠首三大主題工程、二王廟和玉壘山公園四大部分,其景觀各有側重,包含不同的文化意涵。綜合看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篇3

全域旅游時代下的旅游景區酒店是全域旅游未來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支持力量。旅游景區酒店中的管理服務以及旅游景區中酒店環境、酒店衛生狀況、酒店軟硬件設施等多方面都是影響旅游景區酒店的酒店銷售額的重要因素,并且也是決定旅游景區酒店是否能在當地旅游景區酒店市場中具備強硬競爭力的決定因素。傳統模式下的旅游景區酒店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在酒店運營管理工作以及酒店服務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眾多問題,所以,旅游景區酒店只有將運營管理工作以及酒店服務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并且進行相對應的創新,才能順應社會形勢的發展需求,推進全域旅游時代的進步。

一、“全域旅游”相關含義

自從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過后,在地震災后重建過程中第一次提出了“全域景區”一詞。2008年,我國浙江省紹興市在《紹興全場旅游區總體規劃》中率先提出了“全域旅游”的相關概念,在提出了“全域旅游”的相關概念之后,也一直在研究、研發的工作過程中。隨著時間的發展,2015年8月,國家旅游局以官方的形式提出和確立了發展全域旅游的發展戰略。2016年2月,相關部門公布了“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全域旅游實踐名單。與此同時,還伴隨著媒體的宣傳和報道,使“全域旅游”得到了相應的傳播,全域旅游被大眾知曉。全域旅游的開展,是將相關制定的行政區域中全面的旅游信息資源與社會信息資源相結合,并且進行合理規劃和統籌管理,從而實現相關行政區域的建設、共融與共享的一種新興化的旅游發展概念、理念以及旅游發展模式。

二、“全域旅游”相關特質

(一)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在開展實施過程中,務必要將旅游景區中的景區、酒店、交通等多方面的旅游資源以及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結合,然后利用“旅游+”進行酒店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合理規劃以及合理分配,使相關資源可進一步優化發展,使其在相關的行政區域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和增長點。全域旅游要求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打造全新的旅游服務,這種服務包含旅游過程中“吃、住、行、游、購、娛”的方方面面,旅游企業要植入新的服務理念,在景區和整個旅游過程中都要有開發、有產出。

(二)全域主題文化

全域旅游在開展的過程中務必要發掘出多樣化和多元化的主題文化,使全域旅游的主題文化有豐富多彩的內容以及獨有的特色,當全域旅游的主題文化確立時,相關部門要進行積極宣傳,使相關行政區域中的人們對于全域旅游都有良好的認識,并且使全域旅游可在相關的行政區域中順利開展,讓旅游游客在全域旅游的氛圍下,從相關行政區域中體驗到相應的文化符號和文化元素所帶來的趣味。

(三)全域共建共享

全域旅游工作的開展,需要所在行政區域內的各個組成部分共同協作,將旅游主業、當地政府機構、當地居民以及相關游客等緊密聯系起來,努力構建出全域旅游的示范地區,使全域旅游的發展更具成效。面對當前旅游消費者旅游行為日漸個性化和零散化的特征,各自為營已不能適應旅游業發展需求,共享共建應是全域旅游時代應有的經營理念,只有這樣旅游企業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投放更多的資金和精力開發和提供個性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提高旅游消費者滿意度。

(四)全域品質提升

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人們對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全域旅游在開展的過程中務必要增強產品的服務質量,提升產品的服務水平,順應旅游需求形勢,滿足眾多旅游游客的要求和需求,推動全域旅游發展。全域旅游時代,一方面參團游客成熟化,很熟悉旅游過程中的流程,只有高質量和有個性特征的旅游體驗才能提高游客的旅游體驗獲得感。另一方面,自駕游和散客有錢有時間,對于旅游消費要求更高,全域品質提升勢在必行。

(五)全域營銷方針

在開展全域旅游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還有相關企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研發出使游客覺得具有性價比的旅游產品,制定出相關的旅游服務,以降低旅游淡旺季的差異化。在開展全域旅游的過程中,務必使營銷方針具有靈活性,減少全域淡旺季差異化,使全域旅游的開展更具成效性。有針對性地對旅游的各個環節進行精心開發設計是全域旅游時代對旅游業發展提出新要求,在有新理念和新產品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營銷,讓旅游產品在各個時間段和各個方面都有價值產出,打造“四季皆可游”的旅游環境。

(六)全域發展理念

全域旅游在開展過程中,務必要在傳統的旅游理念上做出一定的提升優化和改善,使用新視野、新視點、新方法等去開展全域旅游,使旅游格局不斷增長擴大。旅游格局的變化影響旅游產業發展,促進旅游產業升級換代,促進旅游行業發展。

三、目前我國旅游景區酒店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旅游景區酒店中的格局觀念相對較小

目前,我國旅游景區中的眾多酒店都是獨立的個體經濟,并且經營方式以及經營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實際的旅游景區酒店運營過程中,部分酒店只注重自身的經濟效益以及當前的經濟效益,未從長遠的角度和宏觀的角度看待問題,沒有同行酒店進行合作雙贏,并且在全域旅游的形勢下未注重酒店的信譽、聲譽和評價。由于旅游景區中的酒店淡旺季差異明顯,當旅游旺季來臨時,會出現天價房價或天價物價的情況,或者當旅游游客在網站中預定的房價與實際的安排房間不符合等多種情況,或者在實際的酒店運營過程中,酒店服務態度不好,服務質量不對等,這些都是阻礙酒店發展的原因。

(二)旅游景區中酒店受季節和節假日等因素影響

在我國旅游景區酒店的市場中,由于氣候、季節、節假日因素影響以及有關景區的資源特質性等多方面的影響,導致景區酒店的入住率波動明顯并且差異化明顯。當節假日來臨時,全國各地的旅游景區酒店入住率100%,還會出現客人無房住或者重房等狀況。淡季時,全國大多數酒店的入住率普遍不高,出現空房狀態較多,還會有酒店出現淡季運營不下去的情況。所以,如何解決旅游景區酒店淡旺季入住率差異明顯的問題,當旺季來臨時,旅游景區酒店的服務質量一直保持優良狀態,酒店房價合理性等諸多問題,是我國旅游景區酒店面臨且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旅游景區中的酒店沒有特色

在酒店的運營管理工作中,使用傳統的酒店運營方式與管理方法,酒店沒有獨特性,未結合所在行政區域的特色條件來經營和運營酒店。在酒店的設計裝修方面,很多酒店的設計不合理,并且裝修風格沒有主題特色,與普通的酒店裝修一致,導致在旅游酒店市場中不具備競爭力,旅游游客沒有良好的入住體驗,感受不到當地獨特的文化。

四、全域旅游時代下旅游景區酒店經營管理的優化改善

(一)旅游景區酒店要有“酒店+”的意識觀念

在我國的旅游景區酒店市場中,傳統模式下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旅游市場需求,不能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要求。處于旅游景區中的酒店務必要轉變傳統意識,消除狹隘意識,在全域旅游的時代下,改變經營模式,改善管理模式。旅游景區中的酒店要學會相互合作,實現酒店共贏共生存與共同發展。在旺季來臨時,酒店房價的設置要合理,給游客留下好印象,當游客再次來到該地旅游時會優先選擇該酒店,并推薦給親朋好友。旅游旺季是旅游景區酒店最繁忙的時候,在客人到店后務必根據客人在網站預定的實際房間給客人安排,不能出現到店無房或者重房等現象,不利于提升酒店的服務質量。當客人入住酒店時,酒店工作人員務必有好的態度與細致的服務,有效提升服務水平質量。

(二)旅游景區酒店做好淡季營銷

目前我國旅游景區酒店市場,受季節性以及節假日的影響較大,節假日和季節性原因會造成旅游景區酒店的淡旺季差異明顯,旺季入住率100%,淡季呈現大幅度下降,或者會出現長期的淡季空房現象。所以,旅游景區中的酒店在淡季時務必根據酒店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地酒店的市場情況,切實制定相應的淡季經營策略和淡季酒店房間營銷。淡季是旅游景區酒店的蕭條時期,旅游景區中的酒店可進行裝修升級,使酒店的環境以及軟硬件設施得到相應的優化改善,淡季酒店房價需做出相應調整,在維持旅游景區酒店正常運行的基礎上,適當降低房間價格,如果下午6點以后還沒有游客預定,可再次降價,確保酒店房間售出。另外,淡季也需做好服務工作,不能淡旺季差別對待。

(三)旅游景區酒店裝修融入相應的文化特色

我國旅游景區酒店中,無論是經營模式、管理方法,還是旅游景區酒店裝修,都采用傳統模式下,不能適應社會旅游市場中的需求,不能滿足眾多游客的要求和需求,不能促進全域旅游的進步發展。為了提高旅游景區酒店的利益和效益,推動全域旅游的發展,旅游景區中的酒店裝修設備要融合當地特色以及自身的酒店建立理念。在旅游景區酒店中,除了要做好酒店管理工作和服務管理工作,旅游景區酒店在建立前期,務必要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了解當地的文化特色,結合酒店創建人的管理理念進行酒店的裝修設計,使酒店具備自身特色,使酒店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

篇4

Abstract: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tourist scenic zone management innovation's definition to analyze the tourist scenic zone management innovation the principle, further elaborated the tourist scenic zone management innovation content as well as the management tool innovation.

關鍵詞:旅游 景區管理 創新

key word: The traveling the scenic area management innovate

作者簡介:劉義龍(1983-),男,河北邯鄲人,助教,在讀碩士研究生

一、旅游景區管理創新的定義

在旅游景區經營管理創新當中,管理創新是指通過汁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職能的創新,對旅游景區內部進行重新組織與安排,以求在新的經營環境下,提高景區的工作生產效率。

旅游景區內項目的運行好壞與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景區管理者所執行的決策、組織、協調、控制等職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景點項目的成功機會。因此,管理創新是旅游景區創新的保障,其關鍵是根據需求層次理論和現代管理科學成果,建立景區的戰略管理和運行管理的約束機制、激勵機制和監督機制。

二、旅游景區管理創新的原則

(一)層次性與整體性原則

從空間上考察,一個景區新產品要經歷從概念信息到具體投入運行,從產品到產品鏈或群等多個層次;從時間上考察,產品創新要經歷市場研究、功能規劃、成本設計、市場開發等多個階段。因此,景區經營管理創新也必須采用新的方式與手段,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復雜,逐層分析,層層建立評價、優化、決策的創新機制。

(二)目的性與開放性原則

旅游景區進行管理創新必須始終圍繞景區發展的目標,并為其服務。景區在各個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目標,如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提高景區利潤、消除競爭對手等,針對不同的目標,景區推出的服務產品是不同的,所以景區管理創新的方法與手段也是不同。

三、旅游景區管理創新的內容

在體驗旅游的時代,景區管理必須從系統的角度出發,兼顧游客、社區、政府、開發商、環境、生態等多方利益,從各個方面共同構筑起體驗旅游時代的景區管理模式。

1.總體管理

旅游景區要長期規劃、總體控制,實行從家門到景區大門的全程空間管理。政府要鼓勵公眾參與規劃,嚴格監管企業開發行為,制定行業規范,評估與監控旅游影響,對游客進行教育與溝通,培養負責任的旅游者,推行“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以糧代賑”等政策。

2.資源與環境管理

資源與環境的多樣性是游客體驗的必要條件,也是新鮮感的基礎。沒有了生態多樣性,自然就不能給游客帶來新鮮感,必須在滿足經濟、社會和審美需要的同時,保證文化統一、基本的生態進程、生物多樣性和生命支持系統,對文物保護采取“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指導方針,以及因地制宜,采用分區、容量控制、輪休等方法保證資源與與環境的可持續利用,防止“吃祖宗飯、造子孫孽”的惡性開發。

3.社區參與和旅游扶貧

社區是塑造游客體驗的重要道具,社區參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社區居民對景區開發的影響感受最深;二是社區居民本身是構成游客體驗中“友好氣氛”的必要成分。促進社區發展實質上是保護了文化的多樣性,社區為游客的新鮮感以及親切感提供必要的基礎。景區開發要帶動社區發展,增加地方就業、社會收入與人民生活水平。在老少邊貧地區,旅游扶貧是中國特色的景區開發的必要使命。

四、管理手段的創新

管理思想創新直接體現的管理手段的創新上。今后旅游景區之間的競爭是一種核心能力的競爭,是一種非價格的競爭,是一種差異化的競爭。在旅游景區和管理手段上,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景區管理者必須敏銳地抓住景區競爭的核心競爭力,找到自己的獨特優勢,建立起自己景區的市場號召力。

1.景區游客忠誠度管理

游客忠誠的概念包括兩個層面的涵義:首先,游客忠-戚是一個心理學的范疇,它代表了游客對某一產品或服務的高強度的心理依戀,包含著對這一產品或服務性能、品質等的信任,以及在需要該類產品或服務時,首選購買該產品或服務的責任;其次,是在這一心理指導下的購買該產品或服務的行動和對該產品或服務的宣傳推介。

(1)對于游客忠誠度的認識誤區

首先,認為游客普遍出游的初衷是追求新異,對旅游景區重復消費可能性小,因而不存在游客普遍忠誠。其次,認為忠誠度比較重要,但培養游客忠誠度是為了景區利益最大化,而忠誠的游客就是反復來的游客,就是掏錢多的游客,所以盲目選擇增設景點設置和消費點,以期帶動重復消費。

(2)提高景區游客忠誠度的意義

當今市場競爭的性質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對于許多企業來說,重要的問題并不是統計意義上的市場占有率,而是擁有多少忠誠的顧客,即企業競爭的目標由追求市場份額的數量。顧客忠誠的數量決定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2.旅游景區品牌管理

旅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旅游產品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迫使旅游景區重新審視自己的旅游產品。美國的迪斯尼樂園長盛不衰,并且能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連鎖式迪斯尼帝國,這就是品牌的魅力所在。品牌管理就是從品牌定位到品牌增值的全部活動過程。

(1)景區品牌管理的意義

品牌管理是通過識別功能,以品牌作為溝通代碼,承諾和保證產品的質量、價值、用途、信譽,自始至終確保其價值功能,能為消費者提供認為值得購買的功能利益及其附加價值產品。

(2)景區品牌的管理

旅游景區的品牌管理是根據景區的競爭狀況和產品優勢確定旅游產品在目標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根據旅游者的需要和動機進行分析,通過傳播塑造品牌形象,與旅游者溝通并得到認知,使旅游者的需求得到滿足,以此形成景區的競爭優勢,從而力圖在旅游者對同類產品的購買動機中,排他性地選擇自己的旅游產品。

參考文獻:

【1】徐偉,沈永田,淺談改革與創新旅游景區管理體制,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 第20期

篇5

【關鍵詞】旅游景區 標識系統 規劃設計 優化對策

旅游景區標識涉及到旅游的方方面面,是一個景區的濃縮展示,是通過符號或是標記的方式對旅游景區的一個抽象說明。通過標識可以讓旅游者對于景區有直觀的感受,并且能夠有助于旅行者完成旅游,它是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一、旅游景區標識系統概述

在中國的古代,標識和標志沒有明顯的區別,幾乎可以認為是含義相同的。在現代漢語中,標識與標志存在這一些細微的分野,主要體現在使用的領域與使用的習慣上,在私人的活動或是受眾面比較小的領域,一般采用“標志”,而在一些受眾面比較大,且與商業活動有關的領域,一般叫做“標識”。所以,代表一個旅游景區的符號或是標號,我們就稱之為旅游景區標識。簡言之,旅游景區內能夠客觀的反應旅游景區特點的圖片、文字、標記等等,我們稱之為旅游景區的標識系統。

旅游景區標識系統的功能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引導功能。也就是使游客通過對于標識的認知,繼而對于景區有一個直觀了解,旅游時更有針對性。

其次是管理功能。從宏觀的角度看,旅游管理部門能夠通過旅游標識的統計,對于旅游景區的服務項目以及主營項目有一個簡單的了解,便于以后開展管理工作。

再次是宣傳功能。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普遍較快。旅游的過程中,如果讓一個人去耐心看一本旅游的宣傳冊,可能一般的人會拒絕。而每個人都能通過最簡單的方式,用最少的時間去認識一個旅游標識,無疑后者的優勢是明顯的。好的旅游標識系統,可以起到廣告的作用,為旅游景區增加客源。

最后是解說功能。旅游標識系統除了具備上述三種主要的功能之外,還可以起到解說的功能,游客通過對于旅游標識的閱讀與欣賞,會大概的了解該景點的重點在何處,該景點的特色是什么,有的時候旅游標識系統可以代替導游員的一部分作用。

按照旅游表示系統所起到的作用不同,我們可以將旅游標識系統分環境保護標識、引導標識、管理標識、宣傳標識等等。

二、國內外旅游景區標識系統規劃綜述

旅游景區標識系統發展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國內與國際的兩方面分別進行探究。

首先是國內方面。對于旅游標識系統的知識,國人在改革開放之前是比較匱乏的,由于當時沒有大規模的商業項目與旅游項目的結合,所以就導致了旅游標識沒有很好的被開發,許多景區都是一些簡單的標牌設計,比如“歡迎光臨”、“XX景區歡迎您”等等這些,沒有特色,不能夠通過這些標語去展示一個景區的特色。到了改革開放之后,隨著國家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對于旅游開發的重視,旅游標識系統也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和利用。一些地區將自身的文化特色或是歷史名人融入到旅游景區標識中,還有一些地區將當地的一些土特產品納入到了旅游標識系統。這些都是我們國家旅游標識系統規劃的進步。

其次是國外方面。對于國外方面的旅游標識系統,從以下幾個比較典型的國家的例子中,我們就能感受到國外的旅游標識系統的合理之處與先進之處。

丹麥屬于北歐地區,由于是童話的故鄉,丹麥政府以及丹麥旅游部門對于童話的元素運用的十分到位。在丹麥的發行的紀念幣上,就有一款是“撒尿男孩”的圖像。丹麥還根據“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將一位擦亮了火柴的小女孩的形象作為哥本哈根市的旅游象征。

美國毫無疑問是世界上的第一強國,屬于移民國家,每年去美國旅游或是探親的人數很多,美國的旅游部門對于美國景區旅游標識的設計從美國文化入手,比如在紐約的哈德遜地區,其旅游部門就以哈德遜河口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為標志,而對于紐約市區,就以帝國大廈作為標志,再比如在美國景區隨處可見的“山姆大叔”,等等。這些都是人們所熟知的有美國特色的符號,看到這些符號就很自然的想到了自己身處美利堅。使旅游標識的設計達到了目的。

法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家,法國的旅游標識系統可以說是全球最為豐富的,比如在法國很容易的見到一些用“法棍”(法國主食面包)的造型設計的一些旅游標識牌。還有比如方尖碑的造型、凱旋門、埃菲爾鐵塔等等造型,都會很恰當的出現在相應的旅游標識中。除了這些之外,法國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音樂作為旅游的標識,到了一些嚴肅的場合或是關系到了法國國家榮譽的場所,都會奏響馬塞曲(法國國歌),激昂的旋律,讓游客同樣感受到來自法蘭西的榮譽。

三、國內旅游景區標識系統規劃存在的問題

國內的景區關于旅游標識的開發與設計越來越重視,但是由于國內外交流比較少,自身的研發能力不強,創新能力有限等因素,旅游標識這方面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我們下面以甘肅天水的著名景區以及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為例,從一個具體的層面看一下中國旅游景區標識系統存在的問題。

(一)標識系統缺乏整體性。

在國內的大多數景區中,標識的設計隨意性很大,缺乏了整體的考慮。伏羲廟在標牌的設計上也同樣存在著這些問題,標識牌在景區中散布,有的游客形象的稱之為“補丁”。還有的一些旅游標識牌,只是純粹的之路或是純粹的景區說明,沒有藝術效果,使游客看了十分乏味。

(二)英文標識問題。

由于改革開放的原因,來中國旅游的外國游客越來越多,為了使其能夠在旅游期間“零障礙”,伏羲廟也同樣設置了一些英文的標識。但是在翻譯的過程中,問題卻出現了很多,沒有尊重英文的習慣方式,使一些外國游客在看了標識后摸不著頭腦,比如“游客止步”,簡單了譯成了“visitor stop”,這種中國英語也許只有中國人能夠看得懂,而英語國家的人會認為這是一個參觀的景點,因為在英語中,“stop”與“station”都是站點、景點的意思,英文直譯為“游客的景點”。正確的翻譯方式是按照其功能將游客止步的原因寫在上面,比如“stuff only”(員工使用)或是“no admittance”(未開發)等等。還有的標牌導游詞將史書記載翻譯為“SHIJI”,而英語中的“SHIJI”單指的就是中國的《史記》。造成了文化上的誤會。

(三)標識的特色性不強。

對于天水的伏羲廟,在設計標識的時候應該將其當地的元素考慮進去,比如這是中國境內唯一的一座有伏羲像的廟宇,就應該以此為特色進行旅游標識系統的規劃與設計,但是在其旅游標識系統中,卻很少能夠看到這類的元素運用其中,取而代之的是很多的塑料、不銹鋼等等元素的運用,將其古樸的、傳統的文化氛圍打破,沒有起到好的效果。

四、旅游景區標識系統的優化對策

(一)做好前期調查工作。

旅游景區標識系統的設計與規劃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是技術含量很高的。在旅游景區設計出合理的、能夠融入景區的旅游標識,必須對于景區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現代人文等方面做以充分的,全面的了解,結合現代的旅游心理學、社會學、統計學以及材料學,對景區的標識進行規劃設計。

(二)標識系統的管理與完善。

景區的標識系統還是以應用為目的的,在設計與規劃的過程中,要注意其應用性。要滿足引導、管理、宣傳以及解說四個方面的功能。并且在此基礎上,使游客能夠通過旅游標識來認識和認可景區,這樣就達到了目的。

(三)外文標識要規范。

這個問題是需要重視起來的,對于外文標識,一定要準確、詳實。可以根據當地的特點,除了英文之外,可以適當的再考慮一些國家的語言,比如在東北地區,可以考慮在旅游標識牌上加入朝鮮語和俄語;在內蒙古地區,經常會接待一些蒙古國的游客,可以在旅游標識中加入一些蒙古語;而一些西部地區,比如等地,法國、德國的登山隊很多,在旅游標識的設計上,可以適當的增添一些法語和德語。景區的管理人員中,如果沒有熟悉外語的、或是外語水平不高的,可以同當地的高校合作,組織旅游標識的翻譯工作。防止出現錯誤,影響國際形象。

五、結論

旅游標識系統是一個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一個景區的門面。一定要具備引導、宣傳、管理與解說的功能,協助游客更好的進行游覽。但是我們國家的旅游標識系統規劃尚處于起步階段,有很多的問題與不合理之處,這些都是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行整改的,從培養人才、規范設計的角度出發,提升旅游景區的管理與服務,獲得精神與物質的雙重財富。

項目基金: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2012年科研項目(KY201210)。

參考文獻:

[1]王維勝.旅游景區的資源培育管理[J].長治學院學報.2010,(03).

篇6

一、緒論

2008年4月25日,海南省政府了《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行動計劃》,這確定了海南旅游發展的基本目標,發展生態旅游是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重要組成。生態環境是海南省發展的最大資本,也是海南旅游發展基礎。海南的生態旅游已經成為海南經濟發展的亮點。在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背景下分析生態旅游對海南生態旅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分界洲島生態旅游景區借力于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大好時機,依托優越的自然資源條件近些年來不斷發展,以期待實現海島型生態旅游景區的適度開發,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增磚添瓦,為中國海島型生態旅游景區樹立標桿形象。

二、海島型生態旅游景區發展現狀分析――以分界洲島為例

分界洲島位于海南省陵水縣香水灣牛嶺旅游開發區的東側近岸海域,平均水深6米,總面積為45328平方米。從2002年5月起,投資3000多萬元,利用島上400余畝土地,年接待游客量過百萬,實現旅游收入近億元,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納稅企業;創造近千就業崗位,直接或間接帶動相關產業近千萬產值發展。從海南島發展國際旅游島,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島發展最近也成為旅游業熱點,分界洲島是由陵水環球旅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開發和管理,陵水環球旅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自登記注冊起開發建設,到目前為止已投入資金2億多元,建有2個游艇碼頭、辦公大樓、售票大廳、接待大廳、餐廳、VIP接待室及各種配套設施,并引進大型客運船12艘及快艇18艘,形成一個完整的交通運輸體系,為游客提供安全、舒適的島嶼觀光渡假服務。2013年1月,海南分界洲島旅游區晉升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個國家5A級海島型旅游景區。因此,更加吸引了島內外游客來此觀光旅游,體驗山、海、島相融合的美妙。

三、分界洲島生態旅游發展的問題分析

(一)島上的環保機制不夠完善

雖然分界洲島在開發時已經明確發展生態旅游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但是其環保機制不夠完善。沒有明確的自然環保區域,也沒有硬性的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對于游客對景區的破壞沒有明確的懲罰措施規劃。應該明令禁止一些不環保行為,例如禁止采集珊瑚貝殼,禁止隨地扔垃圾,并且有專門人員的監督和明確的罰款金額。

(二)分界洲島生態硬件設施不完善

應該完善生態管理機構污染處理系統,島上酒店等施工對環境污染也很大,需要更加完善的凈化工程。雖然現階段景區環境質量優良,如空氣質量、噪聲質量、地面水環境質量、污水排放分別符合GB3095-1996的一級標準、GB3096-1993的一類標準、GB3838的規定、GB8978的規定。每日產生的垃圾,進行日產日清,不隔夜處理。但是應該隨著島上客流量的和設施建筑的增加而調整完善島上的凈化工程。

(三)生態保護宣傳力度不夠

雖然景區自開發建設以來一直注重景區品牌建設及市場的開拓,以強勢電視媒體為依托,聯動電臺、報紙、雜志、網絡等,展開超強度全方位立體式宣傳攻勢來加強景區品牌的推廣。但是對生態旅游的強調力度不夠。必須以生態旅游為宣傳根本同時也給大眾普及生態旅游概念。同時還要常與相關政府部門、旅行社到其他地區進行生態旅游市場宣傳促銷等活動的推廣。在島上景區內,還沒有足夠的生態旅游宣傳標語,在潛水區和海濱浴場區完全沒有環保宣傳提醒標識。

(四)游客和工作人員的環保意識還相對薄弱

雖然景區工作人員上崗之前會經過嚴格的培訓,但是對于專業的生態旅游環保知識的掌握還是很不足。由于我國的生態旅游發展比較晚,所以生態環保知識的普及還不夠,游客對生態環保旅游的認識還不足。由于很多地區在發展旅游過程中體現出較強的功利,只重眼前利益,對生態旅游資源進行過度開發,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缺乏對生態旅游資源進行有效保護,所以大多數的工作人員只有傳統的旅游景區工作經驗。在強調以生態旅游為基礎的分界洲島區工作,員工的生態知識、環保意識都無法與國外成型的海島型生態旅游景區的工作人員相提并論。

四、完善海島型生態旅游景區訂制策略――以分界洲島為例

(一)建立旅游生態管理機構

政府的執行作用在地方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海南當地政府有著海洋管理和旅游局環境監測等部門,他們可以制定一些有關于海島開發的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對開發商的破壞行為進行約束,并且可以起到監測的作用,定期派人到島上進行生態環境監測評估,保留監測數據結果。同時旅游集團在島上也建立相關的環境監測部門,由政府人員和管理集團同時選拔人員組成,有海水質量、海洋生物、樹木植被、空氣質量、實體垃圾處理等監測員。互相監督,協調合作。企業的企劃領導層制定方案,要以長遠發展方向考慮,制定可延續性的發展戰略,完善明確的發展計劃,從市場到環保充分研究深思熟慮的發展理念。

(二)建立島上環保章程

島上的管理公司制定相關章程,對投資者的行為規范,對施工隊的規章,對工作人員的規章制度、對游客的規定等。在平時定期給工作員工進行環境保護的知識培訓,同時游客在上島前和路行沒有景點的時候進行生態環境知識講解。推廣生態旅游產品,在景區或路邊增加標識,促進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島上的基礎設施如浴場的躺椅,路邊的休息石、垃圾桶、路牌都盡量使用可再生資源、可循環利用資源。提倡員工和施工者都能夠又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不僅僅體現在環境保護上,還包括了在未來幾十年幾百年乃至更遠的市場效益發展,所以我們需要有品牌意識,建立自己獨特的品牌,具有創新精神,在市場發展和規劃中也能夠考慮的更遠,做好前期推廣和促銷,建立好自己的品牌形象,以生態環境定位,吸引高標準的高端游客和國外游客。

(三)強化旅游保護宣傳

宣傳必不可少,促銷力度必須要加強。打造國際性海島旅游品牌,可以借鑒東南亞各國從建筑式樣、裝飾壁畫,到電視和燈箱廣告、隨處可得的精美旅游小冊子,還有熱情洋溢的旅游咨詢人員等多渠道的促銷宣傳模式。景區給大家提供的僅僅是一個服務,而生態環境自身是大自然給予的,并非人為創造的,所以旅游者也應該給予自然多一點關愛。所以在宣傳中充分體現出分界洲島是海島型生態旅游景區,所有的旅游景點和娛樂設施都是建立在生態旅游的基礎上來實現的。

(四)培養生態旅游人才

近中期分界洲島旅游人才的補充以吸引外部人才為主,積極引進旅游行業管理、旅游市場營銷、旅游項目策劃、旅游教育培訓等專業技術人才。制訂高級旅游專門人才培訓計劃,實施持證上崗制度,建立淡季旅游從業人員再培訓制度。注重對一線旅游服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在導游員的培養上,要樹立導游人員的道德意識、形象意識和服務意識,建立一支技能精湛,服務規范的旅游從業人員隊伍。首先,對從業者在學術和文書等方面傳授生態旅游的概念和關于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能先從認知上得到了解。其次,帶領員工在自己景區內實行生態旅游的講解,由實物來像大家介紹生態旅游,或者有關生態旅游的視頻電影。最后在平時工作中,不斷地滲透生態概念,從身邊小事互相感染和督促。

(五)完善旅游綜合設施建設

加強海島從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系統,優質服務,為生態旅游業的發展創造條件。在分界洲島的路海交通、碼頭建設、島內交通、賓館設施建設、旅游區建設、休閑娛樂場所和旅游商品生產等方面都要推行綠色設計,這是建立旅游生態島的關鍵。島內旅游交通應推行徒步、自行車,道路設計要將人為影響降至最小,人行小徑要融入自然。島上的賓館設施建設不應追求城市化的商務賓館設施,應該是低密度、低容積率、中小型化、風格特異和本土化的,融入當地自然環境與文化環境之中,要避免砍伐樹木、破壞植被,把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點。同時從建筑材料、電力供給、能源消耗的節約、廢棄物處理等全方位實施全新的管理。旅游區和休閑娛樂場所的建設更要注意生態環境的營造。旅游商品的生產也要符合環境保護要求,并形成分界洲島的特色。將分界洲島真正建成海島型生態旅游景區的示范區。

(六)增加旅游者環保意識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分界洲島生態旅游以及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且旅游者不斷地增加,對旅游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威脅。因此,加強環境保護和開展各種形式的生態環境教育,提高海島型生態旅游景區旅游者的環保意識是尤為重要的。我們要有目的性、層次性給出幾點建議:可以根據旅游者的受教育程度不同,讓他們接受不同方式的生態旅游概念的講解,例如對一些文化程度較低的旅游者,我們可以給出一些土生土色表演歌唱快板等表演方式傳輸生態環保知識,高等教育游客可以進行文字、授課等方式進行等;積極配合當地旅游景區的相關生態規定,認真傾聽景區安排生態旅游教育課程,從中領悟生態環保旅游的益處;以謙虛的心態進行旅行,真誠地希望從當地居民那里學到更多的知識,對當地民風民俗進行學習,了解禁忌,尤其注意口語、肢體語言以及拍照;花一些時間對你每天的經歷進行反思,以加深自己的理解力。

五、總結

篇7

關鍵詞:濕地型旅游景區;規劃設計;千姿湖濕地景區

Discussion about the Plannning of Wetland Tourist Areas

――Studying the Design of Qinhai Guide Qianzi Lake District

Chon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HuangKui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sign of Qinhai Guide Qianzi lake district and discuss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 of wetland tourist area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function distribution, product design,traffic conn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wetland tourism planning.

Keywords: Wetland Tourist Areas planning programming Qianzi Lake District

一、背景介紹

(一)項目背景

貴德縣地處黃河谷地,上有龍羊峽鎖關,下有松巴峽守戶,四面環山,平川開闊,土地肥沃,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稱。黃河自西向東橫貫縣境中北部,流程76.8 km。貴德境內黃河碧水清澈,2000年7月原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視察貴德,感慨題下了“天下黃河貴德清”七個大字,一語道出了貴德風物的精魂之所在。目前“天下黃河貴德清”已經成為貴德旅游形象的一個重要品牌,為親眼目睹清清黃河而來的游客逐年漸增,市場潛力巨大。

但由于貴德縣旅游起步較晚,旅游宣傳力度不夠,因此旅游開發存在諸多問題和弊端。最突出的表現是“天下黃河貴德清”名聲在外,卻沒有強有力的產品代言和支撐,由此導致游客停留時間短、消費少,旅游業對貴德經濟的拉動作用并不明顯。因此,充分整合貴德縣千姿湖濕地旅游資源,規劃建設集觀光、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濕地生態旅游目的地,迅速提升貴德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是目前發展貴德縣旅游最緊迫的大事。本文將試以青海省貴德縣千姿湖濕地景區規劃為例,探討濕地型旅游景區的規劃要點。

(二)基地分析

千姿湖濕地景區位于黃河上游,距西寧僅80km,是西寧至貴德的必經之地,連接西(寧)久(治)公路,可進入性良好。景區水域面積廣闊,景觀層次豐富,大大小小的水域,鑲嵌在葦帶林間,極富江南水鄉般的詩情畫意,獨有的黃河濕地風光展現了青藏高原的秀美與嫵媚,是“天下黃河貴德清”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觀之一,具有良好的市場開發潛力。

二、規劃中的難點問題

濕地型旅游景區在規劃上要考慮諸多問題,如濕地自然資源的合理配置、生態環境的保護、多樣化景觀的塑造和周邊居民的安置等。千姿湖濕地景區的規劃設計也同樣面臨著這些問題和挑戰。

(一)如何進行合理的功能分區

在濕地型旅游景區規劃中,如何充分利用各種濕地資源,合理安排功能和景觀是規劃的重點之一。單一的功能配置可能會導致市場群體的單一化,使得整個旅游景區被小眾占據,不同特色的功能分區才能使市場群體多元化,使旅游景區更具活力。同時在分區中對景區內現有居民進行合理的生活安置問題,保障其利益,也值得思考。

(二)如何優化資源組合打造特色濕地旅游產品

濕地旅游景區是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很廣的概念,但目前千姿湖濕地景區在旅游產品開發方面沒有很好利用資源的優勢,開發層次較低,開發規模較小,開發力度較弱,沒有獨特性,市場認知度低。如何在保護濕地旅游資源的前提下,有序開發特色的旅游產品是規劃中的關鍵問題。

(三)如何有效銜接景區內外部交通

內外交通的合理銜接是各種旅游景區規劃的重要因素。對于濕地型旅游景區而言,在內外交通系統的銜接基礎上,更要注重對水上交通系統、濱水步道景觀系統和陸上交通系統的銜接。

(四)如何嚴格保護濕地生態系統

濕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種功能的生態系統,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和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發祥之地,被科學家譽為“自然之腎”、“生命搖籃”、“鳥類的樂園”。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極高生態價值、景觀價值和經濟價值。 因此在規劃中如何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維持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喪失,是關系景區是否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三、規劃中難點問題的探討

(一)功能分區突出特色

千姿湖濕地景區在以保護為主的前提下,強調旅游感受的差異性和旅游活動的連續性,注重整體旅游路線的節奏感和景點間的連續性。在改善旅游環境和旅游服務設施的同時,將民俗風情和旅游服務充分結合,打造千姿湖優美的濕地和田園風光,強化千姿湖特色。在具體規劃中,將景區主要分為入口接待區、濕地風光游覽區、特色接待居住區和還遷安置區。1.入口接待區:位于湟貴公路入口處西面地塊,是景區集散、公共服務和游客接待的中心,為游客提供售票、景區咨詢、導游、投訴處理等服務。游人中心內設置濕地資源館,集科普、收藏、教育、觀賞功能于一體,集中展示各種濕地類型,配合聲光和文字介紹,讓游客有身臨其境之感,周邊可設置小型購物和快餐點,方便游人。2.濕地風光游覽區:位于千姿湖的東面地塊,區域內的主要建筑主要結合江南水鄉風格小品,輔以相關的接待設施,建筑結合湖岸線布置,突出多層次的濕地風貌。在此區域內,主要開展濕地觀光、水上游樂體驗和湖畔休閑游憩等項目。同時利用蘆葦帶、喬灌木林、棧橋,形成各種形態的水景和植物景觀,游人可自由劃船穿梭其間。在湖邊設置駁船點,可供游人臨時上岸休息、游樂、賞景。3.特色接待居住區:主要位于阿什貢村,作為千姿湖濕地景區的功能補充,將其定性為“景區依托型觀光休閑旅游村”。阿什貢村本身單獨的吸引力不大,不必有太多的旅游服務設施及景觀改造,而是同景區協調發展。以農舍村落為單位,保持自然村落式布局,對現有道路和民居建筑進行風貌改造。主要為游客提供餐飲和居住服務。可立足本地資源,在餐飲和居住服務上體現原汁原味的民族風味和濕地特色,如濕地景觀酒店等。4.還遷安置區:在千姿湖旅游景區內,涉及居民調控規劃區域位于阿什貢村西久公路南面。規劃居民點主要包括兩種基本類型:搬遷型、控制型。出于景觀建設和為游客提供一個公共集散休閑點的需要,搬遷三戶居民到村內新建觀光車道的南面。其它民居保持分布現狀,但要做統一的風貌改造。鼓勵當地居民積極參與旅游開發中來,盡可能為村民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引導產業的勞動力合理轉向。建議旅游接待機構在組織培訓后多聘用當地村民為服務人員,同時村民可為游客提供導游、特色交通工具搭乘、土特產品出售等方面的服務。如當地居民可向游客出售尕讓鄉特色的中材、藏藥等產品。

(二)打造多元化產品體系

根據千姿湖濕地景區的旅游資源特征、主要功能和旅游景區級別,將濕地旅游景區定性為:“黃河濕地觀光休閑體驗”,打造以大眾觀光和休閑度假為主,依托現有濕地資源、林地、村落等,開發集觀光、休閑、度假、購物、科普、餐飲于一體的產品系列。根據黃河濕地旅游的客源市場需求、開發定位和用地布局,宜開發濕地生態游和農業觀光游兩大產品系列。濕地生態游包括濕地觀光、濕地休閑、濕地專項旅游。農業觀光游包括田園觀光、農家樂休閑兩大產品系列。具體如下。1一級(導向性)旅游活動項目:濕地生態游:濕地觀光:通過利用現有的濕地資源優勢,合理規劃景區內的水域、蘆葦蕩、喬灌木林及耕地,配合丹霞山和高遠的天空做背景,利用建筑小品和項目設計提升整個濕地景區的主題和審美度,讓游客享受生態自然的觀光游賞體驗;濕地休閑:依托現有資源,設置各種休閑度假項目,修建各種休閑設施,滿足大眾休閑度假的旅游需求,讓游客流連忘返。;濕地專項旅游:結合目前濕地廣受關注的大環境,配合濕地景區的形象展示,通過參觀濕地資源館,實地考察濕地旅游景區,以及定期開展科普活動,提升旅游產品層次,突出旅游景區形象。在遠水域的生態敏感度低的地區開展露營、拓展訓練等特種旅游,豐富產品體系,擴大旅游市場對象人群。

2.二級(重要性)旅游活動項目:農業觀光游:農家樂休閑:農家樂休閑屬于配套性旅游項目,通過打造以阿什貢村為主體的“景觀依托型旅游村落”,將民俗與景觀相結合,發展新型的主題特色觀光農家樂,完善旅游功;田園觀光:利用現有資源優勢,充分挖掘河湟谷地的農耕文化,打造田園觀光體系。

(三)實現內外部交通的分級銜接

結合濕地旅游資源特征、地區交通特色,根據人的行為心理,游覽觀光路線、人流及視線空間組織、景觀意境表征等因素,規劃景區的道路交通游線系統,實現陸上交通、水上交通和濱水步道三級交通銜接的綜合交交通游線規劃。

1.外部交通方式:千姿湖旅游景區的交通區位良好,游客可乘車從湟貴公路直接進入。出于環境保護和組織管理的需要,在入口處修建停車場集中停車,區內修建旅游交通公路,用多種交通方式聯系內部交通。

2.內部交通方式:旅游觀光車路線:由于千姿湖旅游景區面積廣、線路長,因此設置旅游觀光車作為聯系各景區的主要陸上交通方式。旅游觀光車從主入口處的觀光車乘車中心始發,行駛路線分為一個大環線和一個綠色通道。水上觀光船路線:在千姿湖水域安排水上觀光船路線,在東西湖岸重要節點修建對接碼頭,游客可自由選擇碼頭上下船,形成以碼頭為節點的水上游覽環線,水上線路可逆。人行觀光路線:在各景區修建形式多樣的人行路線:沿湖畔以架空木棧道為主,陸上以碎石路、石板路為主,輔以草地汀步。游客可在各景區步行觀光,切身感受沿途美麗風光,體味風土人情。

(四)社區共管的環境保護管理模式

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使濕地利用和濕地生態可持續發展保持平衡,在經濟和生態方面實現雙贏。規劃采用社區共管的環境保護管理模式。所謂社區共管,是指讓社區居民和投資利益主體參與保護方案的決策、實施和評估,并與保護區共同管理自然資源的模式。社區管理具有開放性、參與性、互利性等特征。一方面,它摒棄了過去的封閉式強制性管理方式,主動吸引社區居民和投資利益主體參與自然保護區的資源保護和開發,全面考慮保護區和社區的經濟利益,明確規定保護區和社區的責、權、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雙方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使社區在經濟發展中能持續利用自然資源,減少對保護區資源的破壞,同時也減小因自然保護而給社區發展所帶來的約束,最終實現自然保護區與社區經濟的協調發展。

四、結語

作為濕地型旅游景區的規劃,是規劃設計中比較綜合性的項目,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本項目在整個規劃設計中,較好的處理了三組關系:一是與水的關系,將濕地水體與岸線結合到功能分區、產品設計和交通組織中;二是與當地居民的關系,旅游景區的開發必定會給當地村民的生活和產業結構帶來一定的變化,為使村民能適應旅游的發展并積極配合,本項目進行居民社會的調控規劃,通過建立合理的居民點系統,引導淘汰型產業的勞力合理轉向;三是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濕地生態敏感性很強,因此規劃十分注重通過調整濕地生態系統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保障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完整性和功能的可持續性,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良杰,彭燕等.江西濕地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11).

[2]李麗.論濕地旅游的開展及其可持續發展[J]黑河學刊,2012,(03).

篇8

關鍵詞:鄉村旅游;問題;有效措施;積極影響

中圖分類號:F590.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3-0257-02

收稿日期:2013-08-19

作者簡介:王玉(1991-),女,遼寧開原人,本科,從事旅游管理研究。

一、鄉村旅游的概念與內涵

鄉村旅游是指以城市居民為主體的旅游者在鄉村自然環境或人文風情的吸引下所進行的一系列的游憩活動,其中包含(以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鄉村旅游,以及以民俗風俗及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旅游,及以康體治療為主題的康體旅游等多種類型)的鄉村旅游。

鄉村旅游發展依賴于鄉村旅游景觀(山、水、田、林、牧、漁以及旅游地民風民俗旅游項目)的開發。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旅游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首先是鄉村自然農業生態景觀為主的觀光農業的發展。隨著觀光農業的發展,中國鄉村旅游的類型愈加豐富,如農家樂、民俗風情游、特色產業鄉村旅游、康體旅游等鄉村旅游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二、開展鄉村旅游的意義

隨著鄉村旅游的日益發展,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能越發感受到它對中國發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1.鄉村旅游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鄉村旅游能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促進當地的資源有效合理的配置,成為促進旅游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鄉村旅游使一大批的貧困農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拓寬農民的就業渠道。據《全國鄉村旅游發展綱要》指出到2015年中國鄉村旅游業能實現創造直接就業989萬人,間接就業3 680萬人,旅游從業農民年村收入增長5%。鄉村旅游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因此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能創造出大量的工作崗位,能大批量吸收剩余勞動力。農民可以有效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家庭收入。鄉村旅游圍繞食、住、行、游、購、娛等多方面的需求,隨著鄉村旅游景區的開發,帶動相關餐飲業、住宿業、交通業等行業的發展,增加當地收入,改善當地經濟發展結構,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維持社會穩定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鄉村旅游的發展能有效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為鄉村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將城市的新的科技、文化理念帶到鄉村。新科技的運用以及觀念的轉變大大促進促進鄉村的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2.鄉村旅游對社會文化的積極影響。鄉村旅游主要是城市居民被城市與鄉村在自然景觀、生活方式、文化特征等方面的差異性所吸引而離開城市到鄉村旅游。鄉村自然古樸的生活環境、簡單樸素的生活、人們的淳樸善良的優良品質、鄉村中的傳統習俗文化,使人們在融入鄉村旅游活動中自覺接受傳統事物及價值觀念的影響,從而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鄉村旅游有利于保護鄉村文化和歷史遺產,提高鄉村知名度,增強鄉村人民的自豪感。據許多的國外的研究證明,鄉村旅游的開發有利于鄉村文化傳承與發展。在鄉村旅游發展中,有利于引起當地相關那個關部門重視從而對景區的文化遺產的保護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其傳承下去。隨著鄉村旅游景區的開發,其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從而增強當地居民自豪感。

3.鄉村旅游對環境的積極意義。隨著鄉村旅游的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景區建設對景區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從而促進景區建設的發展。旅游景區的建設與完善,促進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居住環境的改善,為景區的長期發展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鄉村旅游發展中,促進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愈發認識到良好的環境對其景區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促使他們自覺愛護環境。

4.鄉村旅游對當地人及游客的積極影響。鄉村旅游,對出生并成長在城市的居民來說,是一種新的體驗,是對一種固有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的突破,有助他們對鄉村的了解與心靈的放松;對于從農村遷徙到城市里來的城市居民來說,是對自己曾經十分熟悉的農村生活的一種溫馨的回憶;而對于長期生活在農村的農民來說,通過接觸和觀察到鄉村旅游的游客,可以感知城市文明以及它與農村文明的異同,從而促進鄉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促進鄉村的文明。

三、鄉村旅游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鄉村旅游也不例外。在鄉村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又不得不面對其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具體問題如下:

1.對鄉村旅游概念理解不深導致旅游產品雷同缺乏特色。中國各地的鄉村旅游主體上以傳統的觀光和休閑為主體,還未走上集觀光、考察、學習、參與、休閑、娛樂、康體為一體的綜合方向發展的軌道。在中國大多數地方的鄉村旅游還單純地停留在觀光農業表層上,并沒有挖掘鄉村旅游的內涵、民俗及傳統文化精華,將其轉化為地方旅游發展的優勢,形成自己的特色及品牌,旅游產品過于雷同而缺乏市場競爭力。

2.將鄉村旅游簡單地理解為農業觀光旅游,嚴重掩蓋其內容的豐富性,導致鄉村旅游類型過于單一。中國大部分地區的鄉村旅游發展仍處于以農業觀光旅游為主題的發展階階段上,尚未走上集食、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綜合性發展的軌道上,導致鄉村旅游的各個旅游要素未能組合成多種類型、多樣豐富鄉村旅游形式,造成鄉村旅游的類型單一,缺乏吸引力。

3.盲目開發缺乏規劃,導致開發和運營中出現多種問題。很多鄉村旅游景區在開發前由于資金的缺乏,而不尋求相關專家的理論技術的支持,在開發中缺乏規劃,盲目效仿開發只顧當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導致日后景區經濟效益差,并且出現了一些生態環境問題,使原本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4.鄉村人才匱乏,經營管理混亂。在中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水平較低,仍處于發展不成熟階段。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缺少鄉村旅游經營管理人才,以及相應的績效培訓系統,因此在實際的運營操作過程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服務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差和素質較低,在實際操作中常常出現問題導致客人的滿意度和回頭率差。促使中國鄉村旅游處于粗放經營,輕管理、低質量、低收入的惡性物循環中,嚴重制約了中國鄉村旅游業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

四、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有效措施

1.促進人們對鄉村旅游概念的理解,深化開發鄉村旅游。豐富鄉村旅游的內涵,將其發展成集觀光、學習、參與、休閑、康體等多功能于一體全面發展的鄉村旅游。挖掘鄉村旅游傳統及民俗的內涵,加大對鄉村旅游的宣傳力度,促進大家對于鄉村旅游的理解,將鄉村旅游轉變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印刻在每個認的腦海中,激發人們的旅游欲望,從而促進鄉村旅游的又好又快的健康發展。

2.做好鄉村旅游開發的整體規劃。在鄉村旅游景區開發前,應尋求相關專家人才,在理論技術上的支持,制定具體可行的景區開發規劃,然后尊重旅游規劃的共性,充分尋找、挖掘當地鄉村旅游特色、放大其個性,依托當地資源優勢,結合鄉村旅游規劃市場需求,整合資源優勢、合理配置各個要素,將其梳理形成帶有主題特色的鄉村旅游勝地。通過主題特色來引領鄉村旅游的發展方向,形成特色賣點差異化的鄉村旅游地,有效避開與其他鄉村旅游地同質化競爭,有效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支撐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注重將景區的生態、社會、環境、經濟效益相協調,走可持續性發展道路,促進鄉村旅游景區又好又快的發展,打造出屬于自己的鄉村品牌。

3.加大國家鄉村旅游政策經濟的支持。國家要對鄉村旅游的發展實施長期的經濟政策支持,研究證明在沒有國家經濟政策支持下的鄉村旅游一般效益不太好,因此旅游的長期可持續性的發展需要國家經濟政策的支持,鄉村旅游開發除了需要長期的經濟和技術上的支持外,還要制定對鄉村旅游開發傾向性的政策,并將鄉村旅游的開發納入到各級旅游總體開發規劃中。

4.加強鄉村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的建設,尋求有關部 門的支持與幫助。加強鄉村旅游景區的公共設施及其相應的食宿、娛樂設施的建設。為游客營造良好的游樂環境,激發旅游者的旅游興趣,從而使游客量增加,促進鄉村旅游景區發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如與交通部門的合作,開辟屬于本景區的旅游專線,為游客打開通往景區大門的路。加強與規劃建設部門的合作,為其合理的開發規劃,促進景區合理健康發展。

5.加強對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及素質提升的培訓。鄉村旅游發展要將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游業成為鄉村重要的產業。在鄉村旅游開發中農民重要作用,扮演關鍵角色,要把鄉村旅游做大、做好、做活就得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引導,安排農民定期接受培訓,聽相關技能的講座,并在實際操作中加強對他們的監督,以促進其服務技能的提升。還應激發農民辦旅游的積極性和提高農民從事旅游業的能力,努力開拓鄉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廣大農民更大的效益。對于管理層來說,應高新聘請相關領域的人才獲得精英,制定相關的規章條例,促進鄉村景區的規范化經營。

參考文獻:

[1] 高曾偉,高暉.鄉村旅游資源的特點、分類及開發利用[J].金陵職業大學學報,2002,(3).

[2] 張玉改,蘭貴秋.開發鄉村旅游資源芻議[J].商業時代,2003,(24).

[3] 高曾偉,王志民.論鄉村旅游資源[J].鎮江高專學報,2001,(1).

[4] 金學良,陳常優.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摘錄)[J].人文地理,1992,(3).

[5] 王新偉,吳秉澤.美了農村,富了農民[J].貴州旅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6] 饒悌亮.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三元區旅游局,2007,(3).

[7] 舒象連.中國鄉村旅游資源及其開發散論[J].旅游研究與實踐,1997,(2).

[8] 王靜,方旭紅.基于村民自治的鄉村旅游經營模式研究[J].今日科苑,2008,(1).

篇9

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國際國內環境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高速交通體系的快速完善,尤其是隨著人均國民收入的穩步增長而持續增長的大眾化和多元化消費需求,將為我國旅游產業發展提供新的機遇。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旅游接待大國,其總收入將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10%。消費和投資是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雙重動力,而旅游投資在促進旅游產業發展中一直發揮主要作用,但我們也應認識到,資金供需矛盾和投資結構性矛盾的持續存在成為制約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瓶頸,如何發揮政府財政導向投資和市場機制導向投資方式的優勢,彌補其缺陷;如何構建依托原賦景觀的非經營性景區和依托人工開發景觀的經營性景區的投資模式,建立系統的景區投資體系,運用創新的投資方式為景區建設注入資本,從而促進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

2理論基礎和相關概念

2.1理論基礎

旅游學術界在一些旅游經濟學的著作中對經濟學的乘數理論加以修正和發展,從乘數的基本概念中引申出來形成旅游乘數理論,用以測量旅游業的投入對國民經濟總產值所產生的倍增效應的。包括直接效應、間接效應和引致效應。舉例分析乘數效應的過程:假設某景區接待了外地旅游者,帶來了旅游收入或旅游消費支出合計為1000萬元人民幣,同時,我們假設當地的邊際消費傾向為2/3,具體過程如表2-1所示:從表2-1反映的旅游乘數倍增效應的傳遞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旅游初始收入的1000萬人民幣,在乘數效應的作用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總支出最終增加到3000萬人民幣,當地的旅游乘數數值為K=1/(1-MPC), (MPC指邊際消費傾向)。

2.2相關概念

美國學者網恩(GurniCA)于1985年提出旅游吸引物的同心圓模型,認為一個旅游景區應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內核即吸引物的核心,即景區向旅游者提供的基本旅游服務和核心利益;二是保護帶即保護內核的空間,即旅游景區的外形部分,包括旅游景區的質量、風格、進入景區的環境等;三是包圍區,即延伸部分如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見圖2-1旅游資源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吸引功能,旅游者的審美、休閑、娛樂及探險等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從旅游資源的不同層面得到滿足,促使旅游行為的發生和旅游業的發展。發揮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就要求投資主體因地制宜,-根據旅游資源自身的狀況,如資源的屬性、類型、豐度等,按照一定的模式和原則,將旅游資源開發組合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旅游景區。同時,旅游資源是旅游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此對旅游資源的投資開發必須合理和適度,注重投資過程中的環境生態保護,確保旅游資源永續利用,促進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3我國旅游投資現狀和問題分析......17

3.1我國旅游業和旅游投資發展現狀........17

3.1.1我國旅游業現狀........17

3.1.2我國旅游投資發展現狀.......17

3.1.3我國旅游景區的成長歷程.......19

3.2我國旅游投資來源........20

4我國旅游景區投資模式分析........29

4.1旅游投資模式概述...........29

4.2政府財政導向投資模式..........29

5基于旅游資源和產品的景區投資模式構建.........41

6我國旅游景區投資的政策建議

6.1加強旅游景區項目宏觀調控

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特點的投資引導機制,實現政府由直接的投資管理向間接的宏觀指導轉變,為促進旅游業發展掃清障礙。一是應協調相關部門在旅游項目審批、稅收、土地等相關方面制定優惠的政策,實施制定鼓勵旅游投資的產業政策,從宏觀上保證資金的合理利用;二是主動協調旅游業在投資開發過程中與林業、交通業和環保等部門的關系;三是采用協調、引導、規劃等間接性政府作用,引導社會資金來源流向發展較為滯后的區域,避免資金過于集中于投資效益快的項目;四是應制定具體可行的相應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國內外企業特別是國內民營企業投資旅游業,整合優化旅游資源,共同發展旅游產業;五是旅游業投資管理法律法規的完善,政府可以運用立法手段避免旅游業投資中的非理。

6.2實施旅游景區項目分級分類指導

我國旅游業目前存在的核心問題是資金短缺,主要表現在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投資結構仍不合理。政府主管部門應從旅游目的地的實際出發,調整投資結構,改變投資次序,主要包括:加快例如旅游交通系統的基本設施的建設;規范對旅游景區產品的投資傾向,引導資金從占用數量較多的酒店行業向其他服務設施的傾斜;提升對旅游資源文化屬性的開發力度,加大風景名勝區、文化古跡類的投資比重;鼓勵引導旅游企業,特別是大型民營旅游投資企業,加大其在我國旅游業投資中的投資主體作用。旅游項目投資進度快慢、水平高低,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取決于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程度。各級政府針對旅游景區、旅游項目的基礎設

施要進一步完善,建立系統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隨著大眾化旅游時代的到來,自助、半自助式的旅游方式越來越多,游客服務系統、景區安全設施等“短腿”在以后的發展中需要進一步彌補。 .....

篇10

關鍵詞 旅游景區 標識系統 個性化設計 三峽 車溪景區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Personalized Design of Tourism Attraction Sign

System in Three Gorges Chexi Folk Tourist Area

HUANG Rong, CHEN Lou

(S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Tourism attraction sign system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and managing visitors, improving tourist experience, and showing the tourism area image. The current tourism attraction sign system mostly follows the pattern of the wind, single function and lack of features. Based on the above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pecific way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personalized design of tourism sign system,taking the Three Gorges Chexi Tujia Folk Tourist Area (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hexi tourism area ) as an example.

Key words tourism areas; sign system; personalized design; Three Gorges; Chexi tourism area

1 旅游景區標識系統的概念及功能

旅游景區標識系統(tourism sign system)是指通過具有“標記”、“識別”作用的一些載體,如文本、圖片或石刻、楹聯甚至假山或亭臺樓榭等園林小品,協助旅游者在旅游景區更好地完成旅游體驗過程,增加對景區自然、歷史和文化內涵的了解,主要包括景區綜合介紹牌、景點介紹牌、景區指示牌和溫馨提示語。①

簡而言之,旅游景區標識系統就是旅游景區內為游客設立的一些具有引導、管理、宣傳、教育、解說、提升游客體驗等功能的載體。②

2 旅游景區標識系統個性化設計的必要性

富有個性的景區標識系統除了基本的引導、管理等實用功能以上,其本身就是一種旅游吸引物,能大大提升景區整體的美學價值,讓游客在景區游覽的過程中,達到一種文化共鳴,形成一種美的享受。總之,個性化的景區標識系統在提升景區形象的同時能增強游客體驗,由此可見,對景區標識系統進行個性化設計就顯得極為必要了,遺憾的是目前相當一部分旅游景區對此并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

3 旅游景區標識系統個性化實現的途徑

“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種主要以獲得心理為目的的審美過程和自娛過程,作為旅游活動的發生地——旅游景區內的標識系統必然應該具有與一般公共場所標識系統不同的、特有的風格與功能。基于以上理念,特提出景區標識系統個性化設計的實現途徑。

3.1 材料本地化

景區標識所用材料質地應給人以不凡的觸感、聯想和審美情趣,工藝上應力求精致規范、堅固耐用,文字、圖示不易腐蝕,不易褪色,且便于清洗。③建議景區標識的制作就地取材(以當地所產的木材、竹材、石材等)為主,必要時再輔以其他材料。

3.2 形態特色化

每個景區都具有自身獨特的自然或人文資源,因此,要求標識系統有與其相匹配的個性。景區標識的形態設計應結合地方自然和人文資源的特點及該景區的主題綜合考慮,要避免與同地區景區的差異化。

3.3 內容情趣化

“情”是指人情味,考慮游客的心理需求,避免教訓的語氣及其它有傷游客自尊的詞句。“趣”是指趣味性,優秀的標識內容不但能使游客自覺遵守景區相關規定,同時還能平添很多趣味,使人開懷一笑,提升出游的樂趣。

3.4 功能復合化

功能的復合化也是個性化的一種體現:用最少的投入實現最大的功能,把多種功能復合到景區標識系統設施上,不僅增添新意,可還避免重復建設,為景區運營節省成本。

4 三峽車溪民俗旅游區個性化標識設計舉例

4.1 三峽車溪民俗旅游區簡介

車溪景區為土家族聚居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點軍區土城鄉境內,景區整體呈狹長形,全程10km,總面積20km2,由石仙谷、巴楚故土園、三峽民俗村、農家博物館、水車博物館、舊址館、天龍云窟、奇石館、風洞、忘憂谷等10大子景區組成,因水車眾多而得名,現為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④

4.2 車溪景區標識系統現狀

經實地考察統計,車溪景區目前,標識牌數量為 92個,以杉木為主材,大多數存在損毀跡象;安全提示類標識牌用語過于生硬等,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其缺乏個性化設計,不能體現該景區的特色。

4.3 車溪景區個性化標識設計舉例

4.3.1 景區指示牌設計

車溪景區現有的這類標識牌構造比較簡單,雖方位指示很清楚,但缺乏新意,與一般景區無異(見圖1),而且有些已破損,數量也不夠,亟待重新設計和布置。對此,可以結合車溪景區的特色——水車,來設計一款獨特的空間位置標識牌(見圖2),安裝在某些重要分叉路口,以彰顯景區個性,充分體現車溪水車文化的魅力。

4.3.2 溫馨提示語設計

好的提示語設計的效果應達到獨特、豐富、變化、幽默,給人耳目一新、驚喜不斷之感,使之本身也能成為一道景觀。以下為車溪景區設計了一些標識牌提示語:

文明旅游宣傳語:吃不了請兜著走。

垃圾箱提示語:我的胃口特別大,果皮紙屑全吞下。

衛生間提示語:按一下這里,你會有一個驚喜!

4.3.3 標識牌功能復合化設計

在車溪景區,現有的垃圾桶不僅數量偏少,造型過于簡陋,使用的材料也易腐易毀(見圖3),嚴重影響景區形象,亟待重新設計。為了體現設計的個性并獲取最大效應,可以將垃圾收集功能與解說引導功能進行復合,采用車溪當地出產的結實耐用的石料設計一些獨特的標識牌(見圖4):上端是信息載體,內容可以多樣化并適時更新;下端具有垃圾收集功能,確保整潔。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景區標識系統是景區舉足輕重的一部分,忽視了它,可能導致游客怨聲載道,甚至釀成嚴重后果,唯有從規劃設計之初精心謀劃,凸顯個性,才能使游客、景區雙雙受益。而景區標識系統的個性化設計有定法,無定式,關鍵是要抓住旅游的靈魂——文化。

注釋

① 李宏,陳享爾,郭飛.旅游景區標識規劃設計初探[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49-58.

② 李琛.景區標識牌設計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27):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