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驗的特點范文
時間:2023-10-26 17:55: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學實驗的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實驗教科書;化學實驗;特點;內容選擇;設計;陳述
一、化學實驗內容選擇的新特點
(一)化學實驗的生活化
將“面向全體學生的化學”“面向公民的化學”這一新課程理念落實到化學教科書中,就要求化學教科書的內容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使學生學習“有用的化學”。作為化學教科書內容重要組成部分的化學實驗,尤其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這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興趣,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身邊無處無化學;另一方面也可使學生在知道和理解化學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清楚所學的知識能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時對化學的本質和價值,尤其是化學科學的“兩重性”,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此,通過化學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于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1.選取學生身邊的化學物質作為實驗藥品
以學生身邊常見的化學物質作為實驗藥品,可以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感到化學并不神秘,就在我們身邊,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他們進行實驗探究的興趣。例如,“灼燒葡萄糖、砂糖和面粉”“蛋殼的性質實驗”“食用油和洗潔精在水中的分散情況實驗”“純堿、肥皂水、石灰水、食鹽水、蔗糖水的酸堿性實驗”“蔗糖溶液的配制實驗”等。這些實驗所涉及的實驗藥品,都是學生身邊常見的化學物質。
2.選取生活和社會中的化學現象作為實驗內容
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很多化學現象都可以作為選取化學實驗內容的素材,這些素材學生熟悉,內容豐富,易于選取。以這些素材為實驗內容,對于學生注意身邊的化學現象、解釋身邊的化學現象,利用身邊的化學現象,更好地學以致用,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吸入與呼出氣體的比較實驗”“鐵釘銹蝕實驗”“食鹽溶液、蔗糖溶液及水的凝固點的測量實驗”“氫氣流吹肥皂泡實驗”“雞蛋白性質實驗”等。
3.選取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作為實驗內容
化學在給人類帶來巨大福祉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關乎每一個社會成員,當然也應當是作為未來社會公民的學生所關注的內容。因此,選取這些問題為實驗內容,對于學生形成從化學的視角來解釋和解決現實中的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和社會問題,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硫在空氣中和氧氣中燃燒及形成酸雨的實驗”“污水凈化實驗”“小組協作完成當地土壤酸堿性測定的實驗,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議或適宜的種植方案”“設計實驗,探究農藥、化肥對農作物或水生生物生長的影響”等。
(二)化學實驗的趣味化
化學實驗具有動機功能,可以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過分強調“學科中心”的化學教科書,使化學實驗的“學術化”傾向十分明顯。國內外的各種調查顯示,很多中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正在明顯降低,甚至一些學生放棄了化學學習。導致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做了化學實驗,是否就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思考。因此,如何增加化學實驗的趣味性,成了人們開始關注和研究的一個問題。為此,“課標”實驗教科書中采取了“趣味實驗”“家庭小實驗”等新的化學實驗形式。
所謂趣味實驗是指以生動、鮮明、新奇的實驗現象來引發學生興趣的一類實驗。例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上教版”)的“課標”實驗教科書中的“面粉爆炸實驗”“用碘水檢驗馬鈴薯、芋頭、面包等食物中淀粉的實驗”等。所謂家庭小實驗是指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用品作為實驗儀器和藥品,由學生在家里獨立完成的一類實驗。這類實驗儀器和藥品相對易得,實驗較為安全,操作并不復雜,但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人教版”)的“課標”實驗教科書中單獨設計了“家庭小實驗”欄目,選擇了“自制簡易凈水器”“鉛筆芯導電實驗”“雞蛋殼與醋精反應實驗”等。
二、化學實驗設計的新特點
(一)化學實驗的探究化
在化學實驗的設計上,以往的化學教科書過于強調實驗對所認識的化學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的驗證,即使是“探索性實驗”或“啟發性實驗”,也是照方抓藥式的設計。這樣的實驗設計學生幾乎不需要進行什么“探索”,只要按照實驗步驟做下去,就可以得出結論,別說發揮實驗的功能、促進科學素養的發展,就連學生最初的實驗操作興趣,也可能因為這樣的設計而喪失殆盡。改變化學實驗“照方抓藥”式現狀的關鍵,是加強化學實驗的探究化設計。這對于更好地發揮化學實驗的功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科學素養主動、全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實驗的探究化設計離不開實驗方法論的指導。實驗方法論是關于科學實驗的一般過程和方法的理論,對所有的實驗活動都具有指導作用。活動是運用方法的活動,方法是指導活動的方法,兩者的關系如下頁圖所示。因此,化學實驗的探究化設計,不僅要有利于學生通過實驗來學習化學科學知識與技能,而且還要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過程和學習科學方法。
在實驗方法論中,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是設計和實施探究性實驗的最常用的一種方法?!皩嶒?,實際上是條件控制下的觀察”“所有的實驗,都是在條件控制下進行的”。[1]控制實驗條件是實驗這種探究活動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因此,要想對化學實驗進行探究化設計,就必須運用“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所謂實驗條件是指同特定實驗對象相聯系,并對其狀態、性質和變化發生影響的諸因素的總和。中學化學實驗所涉及的實驗條件主要有化學藥品,包括化學試劑的規格,化學藥品的種類、狀態(固態、液態或氣態)、形狀(塊狀、顆粒狀或粉末狀)、質量、體積和濃度等;化學實驗儀器和裝置,主要包括不同規格的化學實驗儀器及其不同的安裝方法;化學實驗操作,主要包括點燃、加熱、冷卻、振蕩、溶解、洗滌、過濾等化學實驗操作,以及對電流、電壓、時間和壓強的控制等。所謂實驗條件的控制,就是將影響實驗對象的諸條件中的一個條件作為可變,其他條件保持不變,探究此條件的變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以便找出最佳實驗條件的一種科學方法。[2]正因為實驗條件的控制對于探究性實驗設計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的“制定計劃”要素中,明確要求學生要具有“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3](10)為了反映和落實“課標”的思想,“課標”實驗教科書中,運用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設計了大量富有創意的探究性實驗。
實驗過程與實驗方法之間的關系圖
例如,“人教版”教科書中的“溶液酸堿度對頭發的影響”的實驗。[4]該實驗通過對頭發在不同pH溶液中(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溶液的pH)浸泡后拉斷難易程度的比較,來討論洗發液的選擇問題。溶液的酸堿度對頭發的影響,是一個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此為背景來學習溶液酸堿性的有關知識,可以創設真實的學習情景;將此課題設計成一個實驗活動,使學生通過實驗來進行探究,因而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探究情景;此實驗的設計體現了“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因而有助于學生體驗科學過程,理解科學方法,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
再如,“上教版”教科書中的“水與酒精混合后體積變化情況”的實驗[5](59)。以往的設計通常只是用“50 mL酒精與50 mL水混合”,直接得出“微粒之間是有一定空隙的”的結論,缺乏探究性。為此,教科書在明確了要解決的實驗問題后,引導學生先進行預測,使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化學知識,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大膽地進行猜想與假設;運用“實驗條件的控制方法”進行實驗設計:體積不變,只改變物質的種類,即50 mL水分別與50 mL水、50 mL酒精混合;50 mL酒精分別與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運用“觀察”和“記錄”等方法“收集證據”,運用“表格”的方法對證據進行處理;在加工事實和證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解釋”,并得出結論。通過這樣的一個設計,學生既學到了化學知識與技能,同時,也學習了多種科學方法,使化學知識的學習與實驗探究活動、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二)化學實驗的綠色化
從實驗設計來看,“課標”實驗教科書除了重視化學實驗的探究化以外,還非常關注化學實驗的綠色化,體現綠色化學思想。
化學實驗的綠色化是指選取綠色化的原料、采用“原子經濟性”的化學反應,從而獲得綠色化產物的過程。所謂“原子經濟性”,是指化學反應應該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個原子,使它們都結合到目標分子(產物)中去,從而達到零排放(即沒有副反應、不生成副產物、不產生廢棄物)。一個化學反應的原子經濟性程度可以用“原子利用率”來衡量。100%的原子利用率,是化學實驗綠色化設計所追求的理想目標。但是,在實際的化學反應中,在目前的狀況下,很多化學反應很難達到100%的原子利用率,為此,非常有必要研究如何降低化學反應污染程度的問題。
例如,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過去的教科書中通常是采用加熱高錳酸鉀或加熱氯酸鉀這兩種方法來進行。KMnO4是通過焙燒MnO2和KOH制得K2MnO4,然后電解K2MnO4水溶液而制得;KClO3是通過電解NaCl溶液制得NaClO3,然后用NaClO3跟KCl反應而制得。在生產K2MnO4和KClO3的過程中,都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工藝比較復雜,而且還有對環境有污染的副產物產生。為此,國外許多國家的教科書在制取氧氣時,大多使用過氧化氫分解的方法。H2O2主要采用2—乙基蒽醌法,先氫化,再氧化而制得,生產過程中能耗少,成本也比較低,原料可以重復使用。過氧化氫分解反應除產生O2外,生成的副產品是對環境無污染的H2O?;谶@一反應的綠色化特點,“人教版”教科書在介紹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時,選用了“過氧化氫分解”的反應。
三、化學實驗陳述的新特點
化學實驗內容的陳述應該準確無誤,具有科學性。但是,保證科學性并不等于實驗內容的陳述就一定要“學術化”,全部采用學術語言,用學術研究的口氣來陳述中學化學實驗內容。采用什么樣的語言來陳述實驗內容,實際上反映了不同的化學課程觀。以學科為中心的化學課程觀,必然要求“學術化”陳述;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化學課程觀,必然要求“人性化”陳述。“課標”實驗教科書,非常重視化學實驗的人性化陳述。
(一)以人性化的實驗探究情景導入實驗
“景”指外界的景物,“情”指由外界的景物所激起的感情。情景是指能夠激起人們情感的各種景物?;诮嬛髁x的實驗探究學習,特別強調和重視實驗探究情景的創設。所謂實驗探究情景是指能夠激發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形成良好探究氛圍的情景。[6]實驗探究情景的人性化,倡導在敘述實驗步驟和實驗方法之前,應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已有的化學知識、日常生活中的真實現象、社會發展中與化學有關的問題、重要的化學實驗史實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事件等作為實驗探究情景,來導入實驗探究活動?!罢n標”實驗教科書在陳述化學實驗內容時,非常重視創設人性化的實驗探究情景。
例如,“上教版”教科書在引入“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時,就設計了如下情景:“在日常生活中,燃燒現象屢見不鮮。你想過沒有:發生燃燒的條件是什么?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這一問題?!边@樣的情景貼近學生的生活,很容易激發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積極性。
實驗探究情景可以是問題情境,但并不是所有的問題情境都能成為實驗探究情景。如“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質,如果將同樣體積的兩杯水混合在一起,那么,混合后水的體積是否等于混合前兩杯水的體積之和呢?”這是一個基于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問題情境,但不是一個實驗探究情景。如果將這一問題改造成:“水和酒精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兩種物質,如果將同樣體積的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那么,混合后的液體體積是否等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呢?”這樣的一個問題具有探究價值,可以成為實驗探究情景。
(二)以人性化的稱謂陳述實驗內容
除重視創設人性化的實驗探究情景以外,“課標”實驗教科書還注意用人性化的稱謂來陳述實驗內容。在化學實驗內容的陳述中,加進“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使用“請”字,可以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使他們感到化學實驗內容不是“計算機程序”,只呈現操作的步驟,而是“擬人化”的一種交流,是實驗內容與學生的一種互動。這樣的呈現,顯然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人性,體現教師與學生、教科書與學生、實驗內容與學生的相互平等上,比那種“板著面孔”“命令式”的學術化陳述,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上教版”教科書在呈現“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時,就作了如下的陳述。[5](41)
請預測圖中兩個實驗的結果。
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或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描述你所觀察到的現象。
根據實驗現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由此你能否試著說明用二氧化碳滅火的原因。
在陳述之初,就“請”字當頭,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和相互尊重感;在陳述的過程中,兩次用到第二人稱“你”,使學生有一種平等交流的感覺;在第2條的陳述中,用的是“自己”,而不是“學生”;用的是“老師”,而不是“教師”,這樣的稱謂是將學生作為陳述主體的口氣。因而,這樣的陳述很容易拉近教師與學生、教科書與學生、實驗內容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心境下進行學習。
(三)注意觀察與思考相結合
以往化學教科書在陳述化學實驗時,通常只是敘述化學實驗操作與觀察的內容。例如,“把少量KClO3放在試管里加熱幾分鐘,可以看到KClO3熔化后慢慢放出氣泡。這時用帶火星的木條插入試管口,觀察發生的現象。”這樣的陳述形式,容易使學生只注意實驗的操作步驟和實驗現象,不注意思考為什么這樣操作、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實驗現象,因而造成很多學生只是被動地“做”和“看”,而不是能動“思”和“想”。
人性化的化學實驗陳述,就是要從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主動發展出發,使學生在積極、能動的思考中,來進行實驗操作,來觀察實驗現象。“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要做什么和怎么做,還要讓他們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不那樣做的道理和理論依據。還要注意培養他們把實驗操作(動手)、實驗觀察(動感覺器官)、積極思考(動腦)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統一于實驗實施的全過程中。這樣將會有助于提高學生實驗操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減少實驗操作中的被動性和盲目性?!盵7]為此,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的“進行實驗”要素中,特別提出“在實驗操作中注意觀察和思考相結合”。[3](10)
“課標”實驗教科書非常注意將與實驗內容有關的思考性問題引入實驗中,使學生在操作與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與觀察。例如,“上教版”教科書在呈現“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時,就作了如下的陳述。[5](23)
【實驗】
將集氣瓶容積劃分為5等份,并加以標記。
在帶橡皮塞和導管的燃燒匙內裝滿紅磷,將氣體導氣管上的止水夾夾緊,把燃燒匙內的紅磷放在酒精燈外焰上點燃,并迅速深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觀察到什么現象?
待集氣瓶冷卻到室溫后,把導管插入盛水的燒杯中,打開止水夾,又觀察到什么現象?
【思考并和同學們討論下列問題】
紅磷在集氣瓶中燃燒,消耗了什么氣體?
紅磷在集氣瓶中未能全部燃燒,說明了什么?
集氣瓶中剩余的氣體是氧氣嗎?
打開止水夾,為什么集氣瓶中能吸入約占集氣瓶容積1/5的水?
你還能設計什么實驗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含量?
這樣的實驗陳述,使得學生在進行每一步實驗操作時,都要認真思考教科書所提供的有關問題,都要仔細分析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從而達到通過化學實驗促進學生科學素養主動、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耀亭,等.中學化學教學法[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16.
[2]陳耀亭.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德育[M].長春:長春出版社,1991.7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課程教材研究所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3—64.
[5]中學化學國家課程標準研制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9,41,23.
篇2
關鍵詞: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5-0249-02
微生物學是高等院校生物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必修課,發酵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都是在微生物學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是一門操作技能很強的基礎課程,其重要性不亞于其理論課程。該實驗課程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與紐帶,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態度、樹立創新意識、提高獨立科研能力和素養的重要環節。傳統的微生物學實驗課程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考核等方面都存在弊端,因而對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進行改革迫在眉睫。
一、該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方法。在很多高校以往的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講授法進行教學,學生往往被動地、機械地按照教師的講解、演示、實驗注意事項等完成實驗[1]。這種方法只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有效發揮,導致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缺乏思考的獨立性。
2.教學內容。微生物學實驗主要包含無菌技術、染色技術、純培養技術、顯微技術這四大技術[2]。傳統的微生物學實驗課程通常將這些實驗技術分散在相對獨立的實驗單元中,各單元之間缺乏方法和內容的有機結合,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融會貫通,以聯系性、全面性的思維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實驗內容多采用驗證式模式[3],該模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往往事倍功半,導致學生到了工作崗位缺乏獨立工作的能力,不能將已學過的微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能串聯起來去設計實驗方案和解決實際問題。
3.課程考核。由于實驗課學時比理論課學時少,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把實驗課當作理論課的“附屬課”,沒有意識到實驗課程對于微生物學科的重要性。實驗課程的評分依據一般以學生課下完成的實驗報告為主,造成學生只看重實驗報告而輕視實驗操作的不良后果[4]。此外微生物學實驗多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存在抄襲甚至篡改數據等現象,不利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研品質。
二、項目研究目標
研究型高校一個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诖?,開發新的實驗教學模式、重組實驗教學內容、最大程度地發揮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中的作用將成為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教改項目在確保學生全面掌握微生物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術和方法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教師更多地發揮引導和服務的功能,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三、項目研究內容和方法
研究型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采用模擬科研課題的方式,將分散獨立的實驗課程內容串聯成有著密切聯系的整體,通過針對解決某一科學問題而展開實踐和探索。
1.探索式研究。在這一層次上,首先由教師將一系列獨立單元實驗設計成圍繞為解決某一模擬課題而展開的系列關聯的實驗環節;然后學生遵循框架式實驗內容,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實驗對象,學習和掌握相關的實驗技術和方法,并學會對不同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比較;最后教師從總體上剖析模擬課題的目標與實驗內容設計的思路,學生在反觀已開展的實驗設計的基礎上探討其他可行方案,從整體/系統的角度看待模擬課題,對實驗課題如何入手、如何安排獲得基本認識。
2.綜合式研究。在這一層次上,教師圍繞某一專題通過課堂集中講述或提供實驗技術錄像的方式,分別闡述針對同一目的的不同技術方法,并設定不同的背景條件或者給予不同的實際樣本。學生通過課堂討論及輔助教學手段學習多種技術方法,對教師提供的一系列不同情況/樣品進行自主選擇適用方法并開展實踐,并對結果進行比較分析。例如:以“微生物的生長和控制”為專題,對不同的微生物(原核、真核),不同的培養基質,不同的細胞濃度(極低、高濃度),圍繞生長測定方法的選擇和使用,半自主設計小型方案研究理化因素(pH、溫度、碳氮源等)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通過實驗獲得數據結果,初步掌握培養條件優化的方案。
3.設計式研究。在這一層次上,采用“學生自主實驗”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和實踐,在開放式的教學平臺上,分組開展獨立課題研究,自主進行方案設計、內容安排、時間分配及相互配合完成整個過程,并獲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提出改進或后續研究規劃。例如:以“產特定目標產物的目的菌株的篩選”為研究課題,通過生境分析明確采樣地點,自行采樣,查找或自行設計快速檢出方法,進行富集和選擇培養,比較獲取相對優良的產生菌株,并進行初步鑒定和簡單的培養優化。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使他們獲得一個真實的實驗研究過程的鍛煉。
4.改革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己说膬热莶粌H應包括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和基礎實驗技能的掌握,還應包括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精神以及科學嚴謹的態度。因此實行實驗過程與結果并重的考評方法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技能和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很有必要[4]。教師要加強對實驗課程的管理和考核,要嚴格規范微生物學基本實驗操作,除了在課堂上做好操作演示外,要隨時指導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方法。對于一次實驗課能夠完成的基礎性實驗,指導教師應當場檢查學生的實驗完成情況和結果,發現問題當場指出,并評定課堂表現成績,并要求學生當堂提交實驗報告。教師將根據實驗課堂表現和實驗報告完成情況,給出每個單元實驗的綜合成績,這樣避免了學生對實驗結果作假和抄襲實驗報告的現象發生。對于需要多次實驗才能完成的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要求提供詳細的原始記錄、實驗結果分析報告作為實驗成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我們希望通過上述改革能夠很好地解決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志偉,屈年瑞,高大威.微生物學開放性實驗的探索與研究[J].微生物學通報,2011,38(1):118-122.
[2]葉輝.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2):58-59.
[3]季淼,葉明,楊柳,王穎.工科院校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08,35(6):977-979.
[4]劉曉紅,曾馳,繆禮鴻.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14):8394-8396.
基金項目:江南大學2013年本科教學改革項目(JGB2013078)。
篇3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課程管理;組織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G546 【文章標識碼】B 【文章編號】1326-3587(2013)01-0074-01
一、研究性學習課程組織實施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必修課列入我國普通高中的課程計劃以來,學校在具體實施這門課程時,感到它和現有的學科教學有非常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教育觀念、教學內容、課程流程、組織實施、管理評價、教師的作用和地位等方面全方位地表現出來。尤其是在我國關于學校意外事故防范和處理的法律尚不健全的情況下,面對一些行為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學生,要完全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性學習,不少校長、老師憂心忡忡,非常擔心。這種擔憂,使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管理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凸現出來,成為整個課程實施中首先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整個課程流程基本上分為三個階段,即選擇課題、開展課題研究和結題展示,換種說法,即提出問題、分析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這種課程實施的流程與學科教學相比,有很多不同。
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者為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運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通過一系列特有的管理行為,組織、協調、指揮和控制教學工作,以求有效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教育管理學中的這一定義界說幾乎適用于所有的課程。但是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和手段去管理課程和教學,則完全由每一門課程組織實施本身固有的特征所決定。上面所舉的種種不同表明,研究性學習的開設對課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由靜態管理到動態管理、由統一管理到分散管理、由直接管理到間接管理、由教師管理為主到依靠學生自我管理、由單純的校內管理到校內外相結合全過程跟蹤管理為主。原來服務于學科教學的那套常規管理,如果原封不動地用于管理研究性學習課程,則顯得無能為力,很不適應,設立新的課程管理規范迫在眉睫。
二、研究性學習課程管理的組織管理系統
1.校長和學校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全面領導,制定課程實施方案,決定實施計劃和相應步驟,協調各方面工作,組織多種教育力量,監控和評價課程和各類人員的工作,為學校開設課程提供各種保證。
在學校層面建立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是研究性學習和其他課程管理的一個不同點。研究性學習雖然作為國家課程列入普通高中課程計劃,但是除了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以外,這門課程沒有大綱、沒有教材,其組織實施主要靠學校結合本校情況,創造性地進行。因此組織實施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是學校開發建設本校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過程。這一任務單靠教研組、教導處很難承擔,因此,學校有必要建立領導小組來組織和開展本校的課程開發工作。課程開發領導小組的成員主要由校內各部門負責人參加,同時也可聘請校外專家學者參加。
2.教導處、科研處、政教處或課程開發辦公室。學校實施課程管理的職能部門,負責制定具體的課程實施進度計劃和組織課程的日常運作,檢查各年級的課程實施情況,收集相關資料和數據,發現問題及時向校長匯報并提出處理意見,對學生進行科研方法指導,聘請和組織校內外專家的講座,把具體的工作要求布置給年級組。
學?,F行管理的組織機構一般分教學、德育和科研三條線,各自呈單線垂直管理格局。各部門行使自己的職責,各自對自己的上級行政負責,橫向間沒有太多的聯系。研究性學習則不同,它要求校內以教導處為主,各職能部門共同參與一門具體課程的管理。研究性學習課程圍繞著現實世界各種真實的問題而展開,學生解決問題時需要學習知識,但目的不是為了學會知識,而是為了學會學習,為了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創新精神和與人合作的能力等。這一課程目標已經遠遠超出知識、智育和智能訓練的范疇,具有綜合性、全面性的特點。因此,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實施必然涉及學校各職能部門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協同工作。
3.年級組。課程組織管理的重要環節,上承校長和學校課程管理職能部門,下接年級組內各班班主任和學科指導教師,在整個“研究性學習”中起著組織、協調和監控作用。它根據學校關于“研究性學習”的統一安排,具體落實本年級的學生課題研究計劃,在課程實施的每個階段,及時提出和布置對各階段工作的具體要求,安排輔導報告,培訓教師并檢查督促其工作,及時發現和解決出現的問題以規范學生的研究活動等。
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年級組則更多地直接介入課程教學的管理,如規定相對統一的課程進度,組織各種輔導報告,安排指導教師等,這是年級組工作和以往不同的地方。
4.班主任和指導教師。具體負責對學生的組織實施和管理指導工作,要求隨時了解學生課題進展情況,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和困難,關注學生在課程實施中的態度和表現,調動學生投入課程的積極性,負責與家長溝通聯系、通報情況等。
班主任和指導教師是帶領學生開展課程學習的直接責任人。和學科教學不同的是,他們不僅要知道學生學到了什么,更要知道學生是怎么學會的,并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也就是說,除了要了解學生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最后是否達到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預定的目標以外,教師更要關注學生每次活動的具體情況,并給學生許多方法論和學習研究思路的指導。研究性學習改變了“教師不講,就不是教學”的傳統觀念,將關注和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視為教師教學工作的當然的組成部分。
篇4
隨著科學課程改革的日益發展,科學實驗也隨之有了較明顯的變化,實驗的種類日漸繁多,如由驗證性實驗向探究性實驗和應用性實驗的逐漸過渡,由定性實驗向定量實驗的逐漸轉變,由課內實驗向家庭實驗、研究性實驗的逐步擴大……在新的形勢下科學實驗報告應該如何書寫呢?不同的年級階段要求不同,高年級階段學生要能夠自主設計簡單的實驗報告或撰寫科學小論文,不同的實驗目的和要求不同,在實驗報告的書寫內容上應不必強求一致,該繁則繁,該簡則簡。
一、科學實驗報告的書寫。
一般情況下化學實驗報告是根據實驗步驟和順序從六方面展開來寫的:
1.實驗名稱:即本次實驗所要達到的目標或目的是什么,使實驗在明確的目的下進行,可避免學生無目的的忙碌。
2.實驗日期和實驗者:注明實驗時間和實驗者名字。這是很重要的實驗資料,便于老師掌握學生的查找時進行核對。
3.實驗器材:寫出主要的儀器和藥品,應分類羅列,不能遺漏。此項書寫可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儀器的用法和用途、藥品的作用,從而有助于理解實驗的原理和特點。需要注意的是,實驗報告中應該有為完成實驗所用試劑的濃度和儀器的規格。
4.實驗步驟:根據具體的實驗目的和原理來設計實驗,寫出主要的操作步驟,這是報告中比較重要的部分。此項可以使學生了解實驗的全過程,明確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實驗的設計原理,掌握實驗的核心部分,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在此項中還應寫出實驗的注意事項,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5.實驗現象:正確如實地記錄實驗現象或數據,為表述準確應使用專業術語,盡量避免口語的出現。這是報告的主體部分,對實驗現象進行記錄,應要求學生即使得到的結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過分析和討論找出原因和解決的辦法,養成實事求是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6.實驗結論:對于所進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關現象運用已知的科學知識去分析和解釋,得出結論。這是實驗報告的關鍵所在,有助于學生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
二、在實驗報告的書寫過程中,應注意表達的方式方法。
教師應結合科學實驗報告的特點指導學生書寫。科學實驗報告有如下特點:
1.以說明為主。即實驗報告以說明為主,不用像記敘文一樣進行生動細致的描寫,更不用在說明過程中展開聯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觀感受的出現。
2.必須記實,資料客觀。實驗報告所使用的資料都應是通過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和所獲得的數據。這些內容應是客觀、真實、確切的,不允許有半點虛假。
3.盡量用圖解輔助。
圖解可以增加實驗報告的表達能力,比如實驗裝置有時較復雜,光靠文字無法完全說明,如果使用圖解輔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圖解有時也可以省略繁瑣的實驗步驟的表達;對于非標準儀器的使用,則必須進行圖解說明,使他人對本實驗所用儀器能有一個感性認識。
4.表達準確簡明。準確,就是按照實驗的客觀實際,選擇合乎科學學科特點的最恰當的詞句,科學地表達意思;簡明,就是在說明問題時語言簡潔明了,避免冗長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達。教師可以利用書寫表達方面的要求訓練學生科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提高科學素養。
三、科學實驗報告的書寫格式沒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據實驗類型的不同而不同,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不同的實驗類型設計不同形式的報告。
對于常見的驗證性實驗,由于實驗內容較多且相互間無過多聯系,一般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可以分成三大塊: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
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表格形式,只需按照實驗項目的順序,羅列成條,完整表述即可。 近年來科學課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探究性實驗,這種類型的實驗重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解決一些實驗問題,因此重點在實驗的設計和評價上。實驗內容較為單一,只圍繞一個主題,但實驗各環節聯系緊密。這類科學實驗的書寫格式較為開放,可以采用表格式、羅列式或論文式等。
論文式實驗報告要求以論文形式書寫實驗,除適用于以上實驗類型外,更加適用于科學研究性學習的實驗以及一些家庭和課外實驗。這可以為撰寫科學小論文打下一定的基礎。教師對論文式實驗報告應作細致的說明和指導。
論文式實驗報告應包括:
(1)選擇該項實驗課題的原因。
(2)實驗采用的方法。
(3)實驗設計依據的原理。
(4)實驗步驟和實驗記錄。
(5)實驗結果及分析。
(6)實驗結論。
(7)實驗評價和改進。
(8)實驗體會。
篇5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 操作技能 培養目標 三環教學法
從教育理論的角度來分析,小學生實驗科學的培養目標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知識接受能力的領域,二是情感認識與體驗的領域,三是操作技能和方式的領域,這幾個方面的有機統一才能不斷提高小學生的科學試驗的操作能力。
一 實驗操作技能的結構能力目標
小學科學實驗的結構能力目標的培養主要有三個層面的內容,其一是模仿,其二是定式,其三是定型。具體來看,模仿的基本含義就是,在課堂上,由老師做示范,學生充分了解實驗的基本內容之后,按照老師的步驟和方法再跟著做一遍。模仿又可以分成兩種類型,分別是局部模仿和整體模仿。這兩個面在實踐的過程中各有各的優點不足,要根據具體的實驗要求采取適當的方式,以便達到最佳的效果。定式的涵義就是要在模仿的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將所有的實驗動作連貫地完成,沒有任何中斷,都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能力來完成的。定型的涵義就是當學生已經具有了獨立操作實驗器具的能力之后,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訓練和額外的學習,這就反復鞏固了學生已經習得的實驗技能,使實驗操作的能力與水準都符合高水平的要求。這三個方面層層相連,缺一不可,每一層內容的實現都要以上一層的內容為基礎。
二 科學實驗中的“三環教學法”
小學科學實驗課程的設置,為了是讓學生從小就培養一種愛動腦和動手的實踐能力。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套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這就是“三環教學法”。
“三環教學法”的主要內容就是要經過三個階段的教學步驟,才能夠最終實現教學的目的。三個過程分別是仿效模仿、獨立定式、動力定型。這也就是將教學的培養目標進一步具體化和形象化了?!叭h教學法”的層次水平依次是從低到高排列的,也體現了實踐能力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小學科學試驗的操作技能的培養上,進行仿效模仿的時候,要格外重視觀察點的選取。小學生的模仿能力一般都非常的強,如果教師不注重強調實驗中的觀察點在什么地方,就容易誤導學生,出現南轅北轍的操作問題。所以在實驗的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中的基本儀器的名稱、使用的方法、操作步驟、讀數的方法,要讓學生注意觀察實驗對象的主要特點,和在實驗中的變化特點,并能夠用恰當的語言來描述出實驗的變化情況。在模仿階段,學生的操作動作通常不靈活、不熟練,正確性和穩定性也都比較差,動作之間的協調性也比較差,動作系列的直覺性不強,也不善于將整個試驗的過程貫穿為一個統一的整體。所以在模仿階段,教師盡量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操作,同時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多進行試驗的示范試驗,教師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要進行詳細的講解,操作的速度也不能太快。在模仿教學階段要保證學生能夠熟悉每一環節的具體操作要求。
培養小學生科學實驗的操作能力的重要一個階段是獨立定式階段,具體目標就是要讓學生可以按照基本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操作,同時可以根據實驗的要求選取最適宜的儀器和器材,并能夠自己動手組裝儀器,合理安排實驗儀器的布局,發現故障的時候可以及時地調試,有效解決相關的問題,并可以很好地完成整個實驗過程。在獨立定式階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行為情況采取最有效的教學措施,通常處于這一時期的學生的實驗行為特點是,動作的速度有時快,有時慢,一些該連貫的地方會出現停頓的現象,但總體來說,比模仿階段的動作更具備協調性,可以有意識地把分解動作貫穿為一個整體。所以教師就要適時地加強對學生認真細致觀察實驗現象、觀察實驗步驟的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驗分析與概括能力。
在小學科學實驗動力定型的教學階段,主要的培養目標就是進一步完善對組裝好的儀器,科學準確熟練地調試和操作,連貫高效地完成整個實驗過程,并可以提供較具規模的實驗報告。這一時期學生實驗的動作已經有了相當的靈敏性,正確性與穩定性也大大加強。動作之間的協調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很少有多余的動作,動作的控制力得到了提高。這時學生的實驗水平和技能與前兩個階段相比都明顯增強,獨立的實驗能力已經形成。所以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注意在實驗的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加強學生實驗能力的不斷強化性,使已經成型的實驗能力得到鞏固和發展。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的實驗領域,使之更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及時宣傳和表揚學生在實驗中的新發明創造,鼓舞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探索精神,并隨時發現和糾正實驗問題。
三 由扶到放,逐漸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
在小學生科學實驗的培養過程中,必定要經歷從簡單到容易、由扶到放的過程,這也體現了學習的循序漸進的原則。以上論述的“三環教學法”就非常全面立體地展示了這種教學理念的核心與優勢。這不僅可以運用到科學實驗的教學中來,還可以運用到其他的學科教學中,具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性質?!叭h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主要是仿效模仿、獨立定式、動力定型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分別重視學生學習的不同側面,也對學生的能力進行了全方位的培養,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扎實的科學試驗的理論基礎知識,還能讓學生在反復的操作中更加熟悉實驗的步驟與實驗目的,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科學試驗的操作技能。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對小學生的科學實驗能力進行培養的時候,要格外注重動手能力能力的鍛煉,這就要基于以科學合理的培養目標為指導,切實在教學的每一環節都貫徹好“三環教學法”,還要逐漸將幫扶的教學方式轉變為開放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錢光仙.以中考實驗操作考查為抓手努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8(6)
篇6
關鍵詞: 科學實驗教學 發展趨勢 實施對策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與推廣,實驗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創設有利于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實驗教學既是實現科學教育目標的基本手段,又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發展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途徑。本文擬從科學實驗的內容與形式及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兩個方面,與同行一起探討實驗教學的趨勢與實施對策。
一、科學實驗的內容與形式
不同時期的科學課程中實驗的主要內容與形式是分層次逐漸提高的。它們分別為學科知識+基本操作―學科知識+基本操作+生活知識―學科知識+基本操作+生活知識+生產和環境問題。實驗的主要形式為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演示實驗+邊講邊實驗+學生實驗+家庭實驗+設計實驗―編號實驗+科學探究+實踐活動+家庭實驗+習題+模塊。
科學實驗的作用和功能需要具體的內容和形式來體現,相應于科學實驗作用和功能的變化,其實驗內容和形式也呈現出顯著的變化。
1.科學實驗的趣味化、生活化、綠色化。
不言而喻,科學實驗的趣味化可進一步發揮實驗的動機功能,而貼近生活、體現社會熱點問題(如環保)的實驗更有利于科學價值的體現、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同時也具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現行浙教版科學教材體系中,實驗內容的趣味化、生活化、綠色化趨勢已非常明顯,但這些實驗還多分布在選做實驗和家庭實驗等課外實驗中,在新課標課程中,這種趨勢已成為教科書實驗改革的重要方面,這類實驗不僅數量上明顯增多,而且內容深度上顯著加大。
在實驗的趣味化上表現出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趣味實驗不僅出現在家庭實驗一類的課外實驗中,而且類似“彩色噴泉”這樣緊密配合學科教學內容的趣味課堂實驗也增加了。如“通過氣球體積的變化觀察氣球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用石蕊試液染制的花朵代替試紙檢驗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產物”等。這類實驗在完成其呈現原理、概念等使命的同時,用更引人注意的趣味化方式展現其魅力,融學科教學目標與情感培養目標為一體。二是更多地采用了可激發學生研究趣味活動實驗的創新設計,如研究靜摩擦的“筷子提米實驗”。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實驗本身的學科價值和潛能開發功能的作用逐步增強,這正好與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規律相符合。
實驗生活化的體現,一是實驗內容多采用來自平時生活中例子;二是用科學知識、技能探討的也大多是身邊的生活或社會實際問題。如“溶液酸堿度對頭發的影響”、“用塑料瓶,砂石等自制簡易凈水器”。
實驗的綠色化最初是從師生健康角度關注實驗環境的清潔,后來逐步與環境保護聯系起來,不僅教科書的實驗設計體現了綠色化,而且要求學生就實驗的綠色化進行思考、討論,甚至研究、設計。不僅視角更大,力度更強,而且其教學功能大大擴展。
2.實驗形式的多樣化和探究化。
實驗的教學功能不僅與其內容有關,而且與實驗的形式、呈現方式,甚至與實驗在教學中出現的位置均有關系。如課內實驗、課外實驗與家庭實驗,其功能與作用就不盡相同。又如物質性質的實驗,如果安排在相關性質的介紹之后,這個實驗就只是在驗證事實;如果安排在相關性質介紹之前,并配以相應的問題思考,就賦予了這個實驗一定的探索性、啟發性;如果先提出問題,并要求學生通過實驗尋找答案,這個實驗就具有了探究性,而探究程度的高低仍與實驗的具體設計有關。
新課標教科書提倡盡可能由學生動手做實驗,沒有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之分。在“科學探究”“實踐活動”和習題中也安排了不少實驗。這些實驗分布于各章節之中,這種編排將實驗由原先的附屬于各章節變成了與各章節平行的獨立內容,顯著提升了實驗在課程中的地位。新課標不僅多用探索性和探究性兩類實驗,而且統籌考慮安排,使實驗的探究程度循序漸進,隨著學習的深入和學生知識、技能積累的增多而逐步提高,使實驗的探究性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二、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實施對策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初中科學實驗在課程中的地位、作用有了很大的變化和提高,但是從整體上看,“實驗課教學效率不高”、“實驗動手率低”、“實驗紙上談兵”、“觀看課件代替真實實驗”等情況還普遍存在。同時教師對新課程中實驗探究的實施也存在著認識不到位、嫌麻煩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教學時間緊張,怕實驗時間控制不好而影響教學進度;二是學校的實驗設備跟不上;三是教師還不能擺脫傳統的教學手段;四是沒有相應的評價體系。
因此,新課程改革的一線教師應摒棄傳統的理論講授與實驗教學分開的教學方法,注重實驗與理論的有機結合。教材中的多數實驗屬于開放性、探究型,學生必須經過實驗才能得出結論,而且結論可能不唯一。教師應引導學生用“提出問題”“設計實驗”“分析與結論”和“實際應用”等關鍵詞構建“設計實驗”這個欄目的框架。在每個關鍵詞所涉及的內容中又細化實驗目的。例如,在“分析與結論”這個關鍵詞中要常常強調“進行描述”“制作圖像”“整理數據”“分析數據”“辨認關系”“計算結果”“比較結果”“進行推測”“作出解釋”“檢驗假設”等,用具體的實驗內容來培養學生在這些方面的技能。
在具體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取下列方法以供參考。
1.實驗方案微型化。
所謂實驗方案微型化,就是為了保持原教材的邏輯結構體系,同時又體現課程標準的重點,將實驗方案簡化、精煉,安置在相關的科學概念、原理、定律等內容附近,以欄目“小實驗”的形式出現。雖然實驗方案微型化了,但其教學功能仍定位在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對科學探究的本質的理解之上。舉例如下。
實驗:聽力測試
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測試你的聽力。實驗材料是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幣。請實驗合作者按照任意順序將它們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你閉眼仔細傾聽,能辨別出不同的硬幣發出的聲音嗎?
描述與推測:描述聲音的差別,分析引起聲音不同的因素是什么?
學生們通過學習聲音的傳播、音調、響度、音色、分貝等概念、頻率和人的聽覺關系等內容;通過調查研究獲得證據;通過研究聽覺實驗的數據,完成有關的實驗方案。
2.實驗過程活動化。
將科學實驗的教學與學生分小組進行的探究活動、調查、討論、辨別等有機結合,使得實驗過程活動化。這樣設計中學科學實驗可以使課程標準所強調的重點能夠得到貫徹。為了讓學生感受科學與技術的真實世界,實驗過程應包含:活動、實驗、調查、討論、辨論、提出論點和質疑等,使它們相互交織在整個實驗活動中。
活動通常分為五個循環步驟:請你思考、請你做一做、反思與挑戰、科學在前進、拓展練習。在循環步驟二中,一般融入相關的學生實驗或教師的演示實驗。以“家庭用電”為例。
活動一:電流的形成(學生實驗:電路的連接)。
活動二:電路連接(學生實驗:串聯與并聯電路)。
活動三:火線與零線的鑒別(演示實驗:測電筆的使用)。
活動四:保險絲(學生實驗:保險絲的作用)。
3.實驗內容生活化。
新課標認為,科學不能脫離社會,科學是社會的一部分。然而科學實驗本身是非常具有學科特色的。如何將實驗內容和生活世界結合是體現新課標精神的重要問題,因此實驗設計要表現出“實驗內容生活化”的特點。
教材中提出了許多與生活密切聯系、學生感興趣的、有意義的問題,在這些問題的導引下,學生經歷科學證據的收集、整理過程;學習對科學證據的獲得、解釋和評價的方法;探討科學證據的兩面性,即對人們生活、健康、環境等有利和不利的兩個方面,然后自己主動提出問題,并在基于科學證據而不是個人感覺的基礎上作出相關的、恰當的決策。學生親身參與各種科學探究活動有利于他們逐步理解科學的力量和局限性,理解科學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收集與整理證據的過程,而不是掌握一系列現成答案的知識體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材給予學生的經歷,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如何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實驗評價行為化。
通過實驗過程中的行為表現來評價學生對科學內容的理解是否具備各種探究的技能,是實驗評價的重要特點。行為化的實驗評價也是真實而公平的評價的具體表現。
評價學生的學科學習分為四個方面:檔案袋評價、知識評價、行為評價和技能評價。其中的行為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生在“設計科學實驗”和“小實驗”中的表現。行為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是否遵守安全規則:嚴格遵守實驗操作過程中的一系列安全規章制度。
(2)對實驗技能的掌握:觀察、交流、預測、測量、解釋數據、使用數據、制作圖表、控制變量、歸納、推理、推導公式、構建模型、操作性定義等。
(3)對概念和定理的理解:通過實驗現象和實驗過程使學生明確概念、定理建立的依據,掌握其建立的方法,理解概念、定理的內涵,理解相關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4)分析和總結:在遵循證據法則和運用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分析解釋和總結必須具有邏輯上的內在一致性,通過批判性思考,合理地接受他人的質疑,并進行更改。
(5)情景的應用:思考、討論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并發表觀點,評價學生運用科學知識進行生產、生活和對社會問題的看法的能力。
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分為四個方面,并給出每個方面的比重,其中實驗教學的比重最大,分別為實驗室活動和實驗記錄、實驗報告占40%;知識評價占30%;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展示占20%;參加班級活動占10%。學生在實驗活動中對圖表、實驗步驟、實驗內容等的語言描述往往比實驗結果更重要,學生參與討論和表現的過程也是教師評價學生的一個方面。
21世紀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以信息、智力資源為重要因素的社會經濟文化時代。培養公民的科學素養主要并不在于增加其知識和信息的容量,重要的是培養科學思維的方法,以及獲取知識和信息,并利用它們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如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說:“科學不只是定理的收集和事實的羅列,它更是人類智慧伴隨著各種新思想和新概念的創造和結晶?!?/p>
科學發展的趨勢啟示我們應該重新認識和挖掘中學科學的教學功能,并且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設計與課程的三維目標和科學探究內容有機結合的科學實驗,從而使實驗的設計和課程的實施能夠更好地體現和貫徹新課標的精神。
參考文獻:
篇7
論文摘要 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是培養自主、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實驗課教師充分地認識到現有教學模式、內容、方法的不足。改進實驗課教學方法。本文圍繞這個主題,從實驗的內容、儀器和設備、教學的方法入手,提出了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
1 新課程改革的科學實驗與原教材實驗的對比
(1)新課標教材無論從實驗的內容、呈現形式,還是對實驗的要求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科學實驗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由驗證性實驗向探究性實驗的轉變。
(2)新課程中的實驗和以老教材中的實驗有很多不同之處:第一,比以往更注重從生活中尋找資源進行實驗,從身邊的事物中理解科學。第二,注重科學知識的應用,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利用學習的知識處理生產、生活中的遇到的問題。第三,改變以往的實驗課模式,更加注重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如何設計實驗。第四,更加注重學生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自己通過動手實驗,從實驗的現象中總結、歸納出新的知識,激勵他們探究的興趣。
(3)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體會探究的過程,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出自己的方案,強化了實驗方案的設計、注重實驗中出現的誤差以及對誤差的處理分析等等。
2 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現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們國家不少專家學者和廣大科學教師對中學科學實驗的重要性的認識逐步加深,科學教學改革也正在緊密鑼鼓地進行著。但到目前為止,我國科學實驗教學的現狀還是不容樂觀的。(1)學校和教師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驗的思想 不少中學學校的教師對科學實驗重視不夠,而且實驗教學的效果也不理想。有的老師甚至認為學生不會動手做實驗不要緊,只要會動筆考實驗就行。由此而引發了“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的荒謬理論。(2)實驗教學模式僵化,科學實驗教學的基本原則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學方式呆板。以上實驗教學的現狀,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對于學生各種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收效甚微,必須予以改革。
3 實驗教學的改革措施
3.1 實驗課教師觀念的改革
以往的教師總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把實驗的原理、方法、步驟、儀器使用、數據記錄、數據處理等等,認為這樣的教學效果很好。其實不然,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機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所以這種教學觀念應該予以改革。
在實驗課中,教師應該作為一個引導者,應該學會將學習的任務逐步轉交給學生,最終在有效的引導下,學生能學會自己進行實驗和探究。這個過程比較復雜,需要有耐心。同時要有精心的設計,又要保持自然,不能讓學生覺得很“做作”??赡茉诤荛L的時間內,教師要向學生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各種行為,如提出問題、操作技巧、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傾聽別人的意見、良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等,直到學生展現出他們獨立的實驗能力為止。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各小組進行交流,聽聽學生的問題與想法,適時地評價學生的實驗過程。必要時教師可以把學生集中起來,通過討論、示范、演講等形式讓學生獲得更多的信息,進而逐步達成共識。
3.2 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科學實驗教學本身就是創造性工作。新課程的實施,又為教師創造性工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信息瞬息萬變,要求教師學會批判、選擇、加工,現有的科學實驗理論與方法不能照搬,必須經過教師個性化加工,才能適合自己的學生。實驗課教師應該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教學目標,設計實驗方案,使之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善于與學生共同創造實驗的方案,為學生提供討論、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善于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新課程需要創造型的教師;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創造新型教育理念,創造性使用教學資源。我們要在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進行改革。圍繞培養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規劃設計新的課程體系、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根據教學目的的側重點不同,可把普通科學實驗按基本型實驗、提高型實驗、研究創新型實驗三大模塊進行建設。
3.3 培養學生做課外科學實驗的習慣,促進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改革
目前有很多中學的實驗室緊張,管理人員緊缺,實驗教師也配備不足,導致很多實驗不能正常開設。這勢必會影響到中學的實驗教學,挫傷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導致科學教學效果下降。因此,可通過學生做課外科學實驗的方法來彌補其不足。但學生做課外實驗的習慣并不是天生固有的,需要培養、逐漸養成的。要培養學生這種習慣成功與否的關鍵是取決于指導老師的方法,具體是:對學生要做好動員工作,與學生家長也要溝通到位,還要取得社會的信任,而最重要的是提供的實驗素材一定要科學合理,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一旦學生養成了做課外實驗的興趣,就可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實驗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同時,學習方法也會得到改進。這對培養學生今后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素養,有著深遠的意義和廣闊的前景。
3.4 科學實驗課教學資源的改革
科學實驗需要利用教科處以外的資源。除了充分地利用學校內的實驗設施、圖書館資料等實驗資源以外,還要尋求更多實驗資源的幫助。(1)發揮校外科研人員對實驗課的指導作用。(2)重視利用校外自然物質資源。(3)通過多種媒體獲取豐富的實驗資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僅僅通過互聯網,人們就幾乎可以獲得大部分想要的信息。當然,因特網只是眾多媒體中的一種,只要有心,總是可以得到有用的實驗資源的。
3.5 實驗教師自身素質和培訓體系的改革
戰斗在教育第一線上的教師是實施教育的直接參與者,作為一名中學教師不僅應具備一定的學歷、資歷,同時還要具有廣博的科學知識,具有設計、改進、自制教具的科研實踐能力;不僅能講好理論知識,而且還要善于運用科學實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能力和實驗技能。所以,每一位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實驗教學能力。通過學習,不斷地更新、完善已有的知識結構,既要學有所長,又要廣泛涉獵;既要精通一門學科,又要研究相鄰學科;既要有理論家分析、綜合、雄辯之才,又要有藝術家想象、概括、表演之才。同時各地區教育部門應組織力量定期對在職的科學教師進行培訓。其他教育教學方面的培訓在部分地區已經開展,但針對科學實驗教學的相對較少??梢葬槍茖W教師在設計實驗、實驗操作技巧、改進實驗等方面進行培訓,還可以通過舉行各級研討會,給廣大教師提供交流與探討的機會,相互促進。
4 總結
要完成改革老式的實驗教學理念,就要注重實驗教學的內容、方法等,注重它們之間的聯系,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要想有效地改革,首先,我們要從觀念上改革,認識現有觀念的局限性。改變傳統的思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構建和思考問題要有整體觀念。其次,應該以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的,代替過去只強調智育發展的質量觀。在改革中,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的作用,把整個實驗教學過程看成是教師引導、師生合作共同探究的過程。
參考文獻
[1]田明麗.基于現代教學論的普通物理實驗教學模式[j].物理實驗,2000,20(12):22-23.
篇8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應立足于生活經驗為基礎,在素質教育的大前提下,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體現出自主互助的教學目的,從而有效利用科學實驗的教學作用,提高小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小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生活化
(一)科學實驗教學課堂生活化
小學生在小學學習階段,具備著好奇心強、接受能力高的性格特點,在小學階段開設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課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鑒于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課程對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應當在貼近小學生學習方法的基礎上,積極地拉近科學與小學生的距離,同時要了解和掌握小學生展現出來的學習習慣和年齡特點,從而設計出符合小學生生活的科學實驗。要時刻注重小學生的參與過程,要積極地利用情境教學方法,創設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盡量貼近小學生的生活環境,以此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小學生的思維邏輯,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的生活化。例如在對動植物的觀察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生活周邊著手,選取貼近小學生的蠶寶寶作為主要觀察對象,我們教師對小學生講解蠶寶寶從卵中孵化的主要過程,然后介紹養殖的注意事項,接著在班級里設立科學實驗角。讓小學生自主地參與到蠶寶寶成長的過程中,從而真正體現科學實驗教學的目的。
(二)科學實驗教材的生活化
科學實驗離不開探究材料的有力支持,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生活中的實驗材料,來完成教學活動,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小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另一方面貼近生活的教材操作起來比較便捷,獲取的渠道較多。比如在“聲音”的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事先對學生們講解聲音產生的基本原理,并通過對音叉的實驗教學,讓小學生們尋找生活周邊可以產生聲音的材料,這時,教師可以先帶頭選擇小學生們必備的“直尺”來作為實驗器材,從而激發小學生的思維創新,這樣使得小學生的參與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加深了小學生的教學記憶力,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加強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實踐教學中重要一部分環節,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不能局限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當積極地拓展教學環境,將科學實驗的教學范圍擴展到課堂教學外,利用教學課堂外部環境中的優勢特長,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茖W實驗就在人們的生活中,在人們的身邊,只有積極地將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有效的結合,架立起一道連接的橋梁,將科學實驗課堂教學充斥在小學生的生活中,滿足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需求。種鳳仙花是一種有效的課外實驗活動,當我們引導小學生參與到鳳仙花的種植過程里,小學生一方面掌握到了種植植物的具體方法,學到了實際的科學知識,另一方面參與到勞動中,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
二、優化教學模式
(一)情境模式
情境教學模式對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極為的有用,對科學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有著關鍵性的作用。在教學制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要求,利用情境教學模式,創設生活化的科學實驗教學情境,讓小學生近距離地接觸到科學,并逐步對科學產生興趣。
(二)信息技術的利用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科學技術的革新速度越來越快,多媒體教學應用在小學教學活動中,有效地將單一的文本教學轉變為直觀形象的音頻教學,提高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有著吸引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積極作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教學內容雖然較為基礎和通俗化,但還是存在科學嚴肅性的特點,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作用較低。鑒于此,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科技,將所要實驗教學的科學,轉化為有趣的圖文教學,加人適當的音頻材料,極大地提高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積極性。比如對常見的巖石的講解,單一的文字和圖片講解,并不能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會因為枯燥乏味的學習過程,影響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適當地搜集符合小學生性格特點以及學習能力的視頻資料,配合我們老師的基礎講解,加深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記憶點。在對植物的繁殖傳播過程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同樣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
(三)強化自主互助能力與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我們教師可以對小學生分組,建立不同的學習小組,組員人數控制在6人以內,引導小組成員積極地參與到科學實驗中,鼓勵小組成員互助合作完成科學實驗項目,并逐步在小組內開展組內競爭,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此要注意的是,科學教師在對學生分組的時候,要注重男女性別的搭配,避免出現多個女生或者多個男生的情況,同時教師要深入了解小學生之間學習能力以及性格特點的差異性,做好優化組合工作,使得組合發揮最大優勢,從而逐步提高小學生的合作互助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
篇9
關鍵詞:科學實驗課;教學情境;多元化
在如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之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僅僅是科學實驗課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引領學生親近自然、走進生活,加強他們對社會實踐的探索以及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
初中科學實驗課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科學素養方面的培養,同時還要注意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科學實驗教學最終的目的不僅僅是簡單地傳達知識,更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踐習慣,讓他們端正科學態度,領會科學精神,從而全面熟練地運用所學的科學知識。
一、目前的初中科學實驗課還存在著某些方面的不足
目前,初中實驗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實驗步驟操作不規范,實驗儀器設備選取出現差錯。長此以往,容易消磨學生對科學實驗課的興趣,使他們在上科學實驗課時習慣旁觀而缺乏參與性。
2.由于科學實驗課的教師主要是依靠板書或靜態示意圖來講解實驗原理,大大降低了教師的示范學生實驗操作的效果。同時,由于某些學生上課時注意力分散,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胡亂擺弄儀器設備,最終造成儀器損壞而無法實驗的后果。
3.在目前所開設的科學實驗課中,驗證性及測定性實驗所占的比例極大,而探究性及設計性的實驗少之又少,無法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同時,這種設定對于學生實驗探究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4.某些教師在學生做完實驗后不對學生的實驗結果加以認真分析,學生難以察覺到自己操作上的失誤,因此,也沒法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由于某些教師實驗操作的步驟不規范,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實驗,從而造成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缺乏。
二、如何彌足初中科學實驗課的不足
1.充分利用實驗教學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實驗教學情境,把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轉化成令學生耳目一新的創新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創新思維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導他們自覺追求新知識,令他們不知不覺中步入到探究科學實驗的活動中去。同時,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確探究實驗的內容和方向,適當地對他們的學習目標進行強化。此外,為了讓學生養成自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習慣,科學實驗課在實驗的取材上可以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以便于他們就地取材進行科學實驗操作。
2.將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機結合,提高科學實驗課的教學質量
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的特點,啟發學生的思維,增強他們的注意力,有助于他們展開聯想并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同時,將多媒體技術與科學實驗課充分結合,還能有效地優化課堂的結構和教學信息的傳遞路徑,并擴大教學信息量的傳輸,提升教學的質量。
通過多媒體實驗教學,一方面能夠生動并細致地將原有的實驗教學進展下去;另一方面還能彌補學生不能動手操作的不足,增加學生的理解能力。
3.以學生為本,把自主探討的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科學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自己看成是全班研討中的一員,充分體現民主化,盡量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讓學生敢于講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再針對其中的問題向其他學生征求看法,做到讓學生擁有自主探討的權利。教師在研討過程中,應注意把全班討論、小組討論以及個人討論結合起來,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討論爭論的時間,避免他們為揣摩教師心理而順從教師愿望回答問題,營造良好規范的班級研討氛圍。
4.綜合考慮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關注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高以及他們在學習和科學實驗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科學精神態度,符合新課程標準大綱對學生學習評價的基本要求。因此,為了激發初中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對加大自身能力培養的重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教學評價時,應當綜合考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期末考評時,把初中生在科學實驗教學中的各種表現作為基礎,讓各個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以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
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探索研究問題的意識。同時,初中科學實驗教學通過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師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教學結構的優化和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此外,通過初中科學實驗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科學實驗活動之中,大大地提升了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高雙鳳.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04):45-46.
篇10
一、確定實驗科目的基本要求
(1)事先告知實驗目的
做實驗前,只有給學生提出做該實驗的目的是什么,任務是什么,才能使他們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們深入細致地去觀察去做。因此,確定實驗的目的對于學生上好實驗課是至關重要的,它能讓學生明白該實驗是為了研究什么而設置的。
(2)理解實驗操作過程
每個學生理解能力不一樣,實驗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學生對實驗中的重點、難點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總結。做實驗每個學生都喜歡,但由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觀察事物時常是雜亂無章的,缺乏系統性和目的性,觀察時受興趣和情緒的影響很大,有時常常偏離觀察的主要目標。他們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盲目亂動,做了這一步不知下一步該做什么,顛倒操作過程,少做漏做,導致實驗失敗,所以在實驗前就要理解操作過程。
(3)布置實驗觀察任務
只有讓學生明確了實驗前的觀察任務,才能在實驗過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和感知。運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覺器官去觀察和感知實驗過程中形態、特征和聲、光、色、味、溫度等變化情況,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和感知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個細小的變化。
(4)推測實驗結果的運用
從現象到分析比較、得出實驗結論,是一個以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是思維從感性到理性的質的飛躍,只有完成了這個飛躍,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識。如《磁鐵》單元,首先讓學生明白地球上具有一種特殊的力,和電一樣,磁也是人看不到也感覺不到的,可是它的影響力卻處處可見。當我們看到磁鐵能把帶鐵的東西吸起來,我們就知道磁鐵有吸引鐵的性質,所以我們就把磁鐵的這種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強弱,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我們把磁鐵用細線懸掛起來,等到它靜止時,磁極分別指向南方和北方,我們把指北的磁極叫北極,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然后提示:古代的指南針就是根據磁鐵的這一特性發明的。
二、想方設法拓展實驗時空
小學科學實踐課的實驗場所不局限于學校的實驗室,實驗教師應該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把實驗場所搬出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搬到學生自己的家里、搬到商店、搬到社區、搬到兒童娛樂場所等。
學校周圍有豐富的課程資源,根據實驗科目的需要,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本山取土”進行實驗原材料的選擇。如我在做《拓印樹皮》時,實驗材料需要紙、筆和樹木,于是我就安排學生上課時去學校內的美化樹身上獲取實驗素材,同時還安排學生觀察樹上的螞蟻、蝸牛、蜘蛛等小動物的活動情況。
三、讓學生親臨科學實驗的樂境
科學實驗興趣的培養,一是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典型活動:如《空中跳動的乒乓球》實驗,首先讓學生思考:吹風機朝上方,對著乒乓球吹風,你認為乒乓球會被吹走嗎?學生各抒己見。然后我讓他們看實驗演示:我用一只手握住吹風機,另一只手將球放在吹風機的上方。開動冷風和熱風分別吹動乒乓球。結果乒乓球,沒有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動。最后說明:無論開動冷風和熱風吹風機朝上對著乒乓球吹,由于力的平衡作用,上方的乒乓球不會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動。學生發現實驗這么有趣,學習興趣自然會逐日加深。
二是要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科學實驗應該讓學生充分參與,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實驗教師既要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器材,又要充分發揮環境在小學科學教學方面的優勢。
(1)寓安全和玩樂于學習實踐中
要充分利用實驗室的資源開展一些生動有趣的科學實驗。如《觀察金魚的身體》、《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較》《設計制作一個雨量器》等這些具有小制作、小實驗性質的實驗課時,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實驗,在無危險時,盡情地實驗,痛快地玩耍,學中玩,玩中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讓學生在生存環境中積累知識
我們的學生生活的環境,既有實驗的劣勢——實驗器材不足,也有實驗的優勢——天然教學資源。學校的周圍有豐富的資源,能為學生科學學習提供很好的學習資源;農村學生的家庭周圍一般比較開闊,能為養殖動物、種植植物提供合適的場所;農村的空氣清新、天空清朗,能為學生觀察天文和氣象學習提供很好的條件;農村學校的周圍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師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隨時帶領學生到野外觀察各種動植物、地貌等。
四、盡心盡力造就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 上一篇:城鄉規劃編制資質管理辦法
- 下一篇:文明禮儀的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