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和理解范文

時間:2023-10-18 17:39: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和理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和理解

篇1

當前,一些幼兒園在招生時,會以兒童學習知識的數量作為招生的重要招牌,以招攬人數。但是,這種方式是錯誤的,雖然它能增加幼兒園的收入,但卻忽視了幼兒的身心發展,不利于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然而,有些家長和教師為了不讓幼兒輸在“起跑線”上,往往只重視成績的高低,忽略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這種做法只會讓幼兒產生厭學的情緒,對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一些幼兒園會開展所謂的特長教學,讓學生學習英語、舞蹈以及畫畫的興趣班,過多的教學內容增加了幼兒的學習難度。更有甚者,在明知幼兒不愿意學習英語的情況下仍執意讓他們學習,無形中增加了幼兒的心理壓力,催生出幼兒的厭學情緒。當前,很多教師及家長都認為只有讓幼兒打牢學習基礎,才能在日后的學習中更加輕松,不會有太多的學習壓力。這樣的思想促使幼兒的課本知識難度和學習壓力日益增加,各種計算題、唐詩宋詞等均出現在了幼兒的課本中。這些知識已經超出了幼兒的理解范圍和接受能力,他們根本無法理解。如有些幼兒園教師教授幼兒學習乘法,但是幼兒根本不能理解什么是乘法,又怎么能準確地進行計算呢?這樣的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幼兒的個性化成長,厭學情緒會進一步影響他們今后的學習。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解決對策

1.加大對幼兒園的監管措施

首先,教育部門應加大對幼兒園的監管力度,健全幼兒園的管理制度,梳理幼兒園的教學用書以及所要學習的知識,并進行不定期抽查,嚴防幼兒園出現小學化傾向。一旦發現幼兒園不按照規定進行教學,教育部門應當及時對其進行處理,提高幼兒教學的質量;其次,教育部門應當引導幼兒園保持良好的教育狀態,在教學知識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更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讓幼兒得以全面發展。

2.提高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

家長是促成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原因之一。很多家長認為在幼兒教育階段,就應當讓幼兒認識漢字、學會計算,這樣幼兒在進入小學時就不會覺得學習內容太難,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學習壓力,然而這種思想會加重幼兒的學習負擔。因此,學校應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宣傳正確的幼兒教育方式,讓家長的功利心遠離幼兒教育。筆者認為,只有從家長著手,提升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和了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幼兒的高壓教學,還他們一個快樂、純真的童年。

三、結語

篇2

辦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1A-

0004-02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村鎮私立幼兒園辦學規模呈逐年擴張趨勢。從長遠來看,我們不僅要認識到民辦幼兒園在推動農村實現幼兒辦學形式多元化、辦學主體多樣化、推動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還應注意到其在辦學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與不足。切實認識農村私立幼兒園存在的問題是探尋其良性發展的邏輯起點,深入探究并提出有效對策是保證農村幼兒教育實現健康運行的必由之路。

一、農村私立幼兒園辦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對幼兒教育理念的認識不到位

從總體上看,當前家長和幼兒教師在對孩子接受教育的認識上有了很大的改觀,農村幼兒入園率逐步提升。然而當前很多農村幼兒教師,特別是私立幼兒教師還不能立足于農村幼兒教育的實際,不能針對幼兒成長的特點正確地理解幼兒教育理念,亦即說,雖然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提高了,但在對幼兒教育本真內涵的認識上還存在一定偏差。這些錯誤的認識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很多教師把幼兒教育當成小學教育的“預科”,沒有把幼兒的活動內容、生活安排與幼兒的心理發展特征和認知規律結合在一起,總是急于把算數和拼音等小學的教學內容教給這些幼兒。這種教育方式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限制了幼兒的自由發展。從幼兒發展的長遠利益來講,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在孩子日后成長的發展歷程中埋下了一定的“心理隱患”。其次,一些幼兒教師缺乏專業知識,疏于幼兒教育理念的認知,把幼兒園變成了“保姆園”。在這種理念的支配下,教師最大的責任是,只要幼兒身體不受到傷害,能吃飽喝足睡好,他們就完成了自己的教育使命。毋庸置疑,以上教育理念忽視了對幼兒在品德、態度、興趣等方面的培養,耽誤了對幼兒智力的開發和思維的啟蒙,甚至在客觀上給幼兒順利進入小學教育帶來一定的障礙。

(二)缺乏優質師資力量

通過比較不難發現,農村私立幼兒園的師資與公辦幼兒園的師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距。幼兒園開辦者為了以最少的投資取得盡可能多的經濟利益,不僅在辦學條件上從陋就簡,而且在教師聘用上更是敷衍塞責。很多幼兒教師僅初中畢業,即使有少部分幼兒教師是高職畢業,也基本沒參加過相關的幼兒教育教學培訓,不懂幼兒教育理念,不具備從事幼兒教育的知識、技巧和能力。首先,在絕大多數農村私立幼兒園中,工作人員只有“教學”職責,長于“灌輸式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組織幼兒參與游戲活動,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受到了束縛和限制。在師資奇缺的鄉村私立幼兒園,分工不細,“多面手”教師尤為珍貴。在“園主”的辦園意識中也沒有教養員和保育員之分,致使幼兒教育的保育職能被極度弱化。其次,教師既缺乏與幼兒家長溝通的有效渠道,不能有效地將幼兒的成長情況與幼兒園教學情況反映給家長,又不能及時妥善疏通幼兒之間的“摩擦”和“沖突”,常常用帶有否定語氣的話語“批評”孩子,忽視了對兒童的正面教育。最后,幼兒教師流動性大,從客觀上增加了農村私立幼兒園師資隊伍的不穩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園保教工作的連續性。

(三)辦園條件簡陋

目前農村私立幼兒園的辦學條件雖然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由于資金缺乏和上級教育部門管理的不到位,農村私立幼兒園教育辦學條件依舊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幼兒園教室建設不達標。確切地說,絕大多數農村民辦幼兒園都是直接用居民住宅改造而成,為了獲取最大經濟利益,辦園者無限度招收幼兒入園,使本來就不寬敞的屋子變得及其擁擠,再加上窗戶狹小,室內光線昏暗,空氣污濁。有的房子雖然面積較大,但沒安裝樓梯護欄等安全設施,存在安全隱患。其次,幼兒園配套生活設施不健全。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但當前很多農村私立幼兒園為幼兒提供的住宿、洗漱、保潔和消毒、防火等條件極差,尤其是上廁所成為一大安全隱患。最后,幼兒園的游戲和娛樂設施缺乏。農村很多私立幼兒園不僅活動場地狹小,而且各種教具、玩具、大型戶外游戲器材極其缺乏,從而限制幼兒的活動空間,束縛了幼兒的天性。

(四)政府扶持和管理不到位

當前,我國在幼兒教育方面沒有財政支出,義務教育體系又無力容納幼兒教育的運作,致使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對幼兒教育,特別是農村私立幼兒教育管理和監督力度不夠。眾所周知,我國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農村,因此農村的幼兒教育需求量很大。盡管這種以私立幼兒園為主的辦園方式在客觀上對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當前農村的幼兒教育狀態還基本處于一種“無序的自生自滅”狀態,“園主”的辦園理念與國家的幼兒教育政策還存在一定偏差,只注重經濟利益,忽視辦學的教育意義和社會意義。同時,辦園思路不夠清晰,發展規劃不夠精細,對幼兒教育政策和方針的理解不到位,幼兒教師的培訓無從落實等。更有甚者,為了爭奪幼兒生源,很多地方的私立幼兒園展開了激烈的“爭戰”。實際上,當前政府在幼兒教育的管理和扶持方面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門疏于對私立幼兒園的嚴格審批和管理,另一方面,政府對幼兒園在辦園資金投入上無力傾斜。學前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的范圍,地方政府往往不予重視,疏于監管,致使違規辦園的現象愈演愈烈。

二、發展農村私立幼兒園的對策與建議

(一)家長和辦園者要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理念

應該說,在當前農村私立幼兒園中,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是有效組織和發揮有限教育資源、實現幼兒教育利益最大化的根本前提。因此,幫助家長和教師樹立積極正面的幼兒教育理念成為推動農村幼兒教育穩步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積極的幼兒教育理念是家長和教師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所持有的正確的態度和信念,它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內化于教師和家長的一切行為意識當中。幼兒教育的理念和目標應立足于在尊重幼兒個性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幼兒持續、健康的發展,幼兒教育應當依托生活中各種富有啟發性和教育意義的游戲來開啟幼兒的智力,用人文情懷去關心和愛護孩子。總之,就當前農村幼兒教育,特別是私立幼兒教育的教育理念而言,既不能急于教授算數、寫字、拼音等知識,也不應“只保不教”,因為這都忽視了對幼兒的啟蒙教育。

(二)培育現任教師并引進優質幼兒教師

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農村私立幼兒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是切實提升農村幼兒教育辦學質量的客觀需要,也是有效改善農村私立幼兒教育落后現狀的必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能否保證農村幼兒教育師資的質量,不僅關系到農村幼兒將來的身心發展,而且影響到未來農村教育的“續存狀況”。一方面,針對農村私立幼兒園師資水平不高的問題,應重視對現有幼兒教師的業務培訓工作,要盡力做到職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相結合、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相結合、幼教理論與農村實際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提高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各種措施,培養與造就一支穩定而合格的幼兒教師隊伍,提高她們的專業水平。辦園者要在切實幫助現有幼兒教師提高業務水平的基礎上,增強其對農村幼兒的關注和認同及對幼兒教育事業的歸屬感。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在培育現有幼兒教師的前提下,還應著力引進一些師范院校幼教專業畢業生,為農村幼兒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進而為農村幼兒教育事業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有效改善幼兒園的辦園條件

目前,大多數農村私立幼兒園的辦學條件亟待完善。筆者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按照既要符合農村經濟條件的實際,又要符合安全、科學、實用的原則建設或改建農村幼兒園;既要保障幼兒園主體建設的安全,使采光、通風條件、人均使用比率等方面要達標,又要依據各年齡段兒童成長的需要,采購幼兒園的正常教學用具。其次,農村幼兒園的管理者可以通過網絡等各種途徑取得社會各界,特別是城市幼兒園的對口援助。應該說,在發達的信息時代,農村幼兒園,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幼兒園通過網絡向全社會索求一定的所需要的幫助應該成為一種合理的教育幫扶方式。最后,農村幼兒園地處農村,具有很多“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如各種小動物、農作物以及山河、森林等。幼兒教師可以有效利用這些教育資源,有計劃地引導幼兒認識大自然和身邊的事物,從而增長幼兒的知識,開啟幼兒的智慧。

(四)政府應加強對農村私立幼兒園的扶持和管理

從根本上說,加強對教育的管理和扶持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因政府不能為絕大多數的幼兒教育提供配套的教育財政經費,致使當前農村的幼兒教育多為私立教育,近年農村私人辦園的規模更是呈逐年加大的趨勢。為發展好農村幼兒教育,筆者認為政府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要嚴格開辦幼兒園的行政審批制度。要在進行專項綜合評審的基礎上把好幼兒園的硬件設施和管理等項目質量關,對辦園資質達標、教學質量較高的的幼兒園予以充分肯定和獎勵或扶持,對不符合《民辦園等級評估標準》的要責令整改或停辦。其次,政府應在結合各地幼兒教育實際狀況的前提下,幫助農村私立幼兒教育的發展做好長期規劃,并自始至終要負責監督、督促已成型的幼兒教育計劃的執行情況,以確保農村幼兒教育的質量。同時,要加大對農村幼兒教育的宣傳力度,鼓勵廣大幼兒教育專業的大學生或教師到農村幼兒園去支教。再次,各地方政府要加強對農村幼兒教育的統籌協調,健全教育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形成推動幼兒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的合力。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我國,幼兒教育辦學缺少相關法律法規的規范和約束,因此,政府應該加快對幼兒教育立法的研究與實踐工作。最后,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向政府機構申請實施幼兒教育的國有化,逐步形成以公立幼兒園為主、私立幼兒園為輔的幼兒教育辦學新局面,這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幼兒教育的財政資助問題,以促進多元化農村幼兒教育經費籌措機制的形成。

(責編 韋 欣)

參考文獻:

[1]張永祿.江漢平原鄉村私立幼兒園芻議[J].武當學刊,1995年第l期.

[2]宋卓雯.從農村民辦幼兒園教育現狀淺析與政府利益矛盾關系――以東明縣鎮為例[J].法制與社會,2007年第3期.

篇3

關鍵詞 家長教師幼兒教育認識差異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幼兒因為父母要忙于工作,而被送到幼兒園進行全托或者其他形式的委托照顧,在經過或短或長的幼兒園教育之后,再接回家中,這樣就形成了家長對幼兒教育問題上的認識,經過觀察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家長對于幼兒的教育問題并不關心,輕描淡寫。家長因為繁忙的工作,精力有限,把孩子放在幼兒園進行教育,就可以做到萬無一失,根本就不注重有幼兒之間的交流,認為把孩子放在幼兒園自己就沒有什么責任了,不關心幼兒在幼兒園的發展與變化,也不配合教師開展的活動,這樣的方式,往往讓幼兒感到被忽略。

第二,施加壓力,方式粗暴。幼兒時期正是最體現心性的時候,小孩子往往表現得很活躍很調皮,但是家長并不了解幼兒身心的發展特點,對于孩子的這些行為總是歸結于搗蛋破壞,總是認為好孩子是不會有這樣的做法的,并且因此用粗暴的語言嚇唬幼兒,長此以往,孩子就再也不敢向自己愿意的方向發展了,直到最后把很多的創造力就此擱淺。

第三,僅僅重視知識,而忽略其他。幼兒時期正是培養好習慣的最好階段,但是家長往往認為幼兒時期是為入學提前準備的最佳時期,對孩子的認字、學習拼音、英語、算數等知識技能的重視多余其它所有的方面,這樣往往阻礙了孩子在生活習慣、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而且因為太過于重視學習,使孩子滋生逆反心理,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從而影響了以后的學習生涯。

另一方面,就是教師對幼兒教育問題上的認識,通過對現代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教育方式的探析,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重視幼兒好的生活習慣、自理能力的培養。幼兒顧名思義,年齡是很小的,還很多方面都是不成熟的,甚至有太多不會和不懂的地方,在幼兒園的教育方式中,教師的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培養孩子的生活好習慣,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這樣可以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習慣,為以后的生活奠定好的基礎,也讓孩子漸漸的成長起來。

第二,堅持知識技能教育與其他能力提高共重。在幼兒教師的認知中,并不僅僅關注幼兒習慣和自理能力的提高,還要對應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許多的幼兒園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外教老師教授英語,這樣的方式為以后的入學提前準備和培養興趣,這樣的做法可以說是勞逸結合,能夠使幼兒最大程度的學習知識和提高自身能力。

第三,注重多方面的發展,開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潛力。在教育學科方面,不再僅僅是傳統的拼音、算數和英語學科,在這些學科的基礎上又開展了音樂、舞蹈、創新制作和其他相關的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科,如創造活動方面幼兒主要表現在游戲和藝術活動中,從這些學科上可以了解幼兒的動手能力、記憶能力、創新能力、理解和表達能力等等。

通過以上家長與教師在幼兒教育問題上的認識分析,我們了解到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而且在很多方面差異是存在于本質上的,要想讓幼兒得到最好的教育,還是要家長和教師在他們的教育問題上的認識達成共識,這樣不僅對于教育孩子有著很大的好處,同時也是家長、教師與幼兒之間增進感情,以此獲取雙贏的結局。下面針對家長和教師兩者在教育幼兒問題上的認識差異,提出下面幾點調節和改善的方式方法,以便讓幼兒獲得最好的教育。

第一,開設家長學校機構,健全家長學校制度。多數家長對于幼兒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的心理都是不正確的,僅僅只是為了方便了自己,根本不注重自身重視與孩子的教育問題的利害關系,所以設立這樣的機構,可以讓家長樹立科學的育兒思想,同時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第二,互相交心。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只有跟幼兒具有有效的溝通時,才能夠進一步進行下面的步驟,所以在面對幼兒時都應該要進行心的交流,這樣能夠最快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從而選擇最合適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第三,建立教師與家長互相溝通的制度。陶行知說過:“學校的教育功效,一部分要靠著學校和家庭的聯絡。”而建立好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更是教育幼兒的最堅強的后盾,加強了教師與家長的聯系和理解,就能更和諧的處理幼兒的教育問題認識差異,從而找到最佳方式,對幼兒進行教育。

第四,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應切實開展一切有利于幼兒全方面發展的學科。雖說現在的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都開了相關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學科,但是在確實實施時并不是都做得到,有些項目只是針對招生時提出來的擺設,并無實際行動,所以在這方面還有待提高,只有落實了這個問題,才能使教育更上一層樓。

總之,人生中各個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時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是孩子走向自我行為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生熏陶染化的開始,人的表達能力、基本動作以及生活習慣和性格等這些基本能力,往往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在這一階段,家庭和幼兒園擔任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和教師對于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知識的引導和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通過本文的列舉,我們也發現家長和教師在幼兒教育問題上存在著很多的認識差異,但是通過分析和探究,也相應的找到了解決的方法,讓我們落實了這些改善方法,把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的統一起來,縮短家長和教師在幼兒教育問題上認識的差距,讓兩者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幼兒教育重要文獻匯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0.

[2]虞永平.試論政府在幼兒教育發展中的作用[J].學前教育研究,2007,(1).

篇4

一、沒有必要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嗎?

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值得倡導與落實。然而現實中,當前仍有不少人認為沒有必要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為此,在具體論述如何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之前有必要先澄清是否有必要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這一前提性問題。盤點起來,當前認為沒有必要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之觀點主要有“不合時宜說”和“替代說”兩種。

(一)目前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不合時宜嗎?

現實中有不少人都認為,當前幼兒教育需要關注與研究的問題很多,如幼兒教育公平問題、幼兒教育制度建設問題……這些才是目前幼兒教育亟待研究的問題,而幼兒教育史研究雖然必要,但現階段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尚不合時宜。初看起來,“不合時宜”說似乎很有道理,畢竟現階段幼兒教育還有很多根本性、關鍵性問題亟待研究,而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貌似真的不合時宜。其實,進行史學研究常常會遭遇是否合時宜這一困惑,就連科學史之父的薩頓都曾質疑過自己對科學進行史學研究是否合時宜,其在《科學史和新人文主義》一書中曾如此這般問自己:“為什么要考察過去?為什么不讓過去的事過去算了?為了前進,甚至只是為了生存,有那么多要做的事,有那么多實際問題需要立刻得到解決。”[1]是啊,現在有那么多問題亟待研究解決,為何要追溯過去呢?對此,或許有人會說:“未來模糊不清,現在沉重不堪;只有毫無生氣的、完結了的過去才適合于思考。那些觀察它的人活得比它長久——他們是它的產物及其征服者。因此,人們對歷史的關注不足為奇。渴望了解過去發生了什么,以及渴望理解歷史的進程,這些是人類共同的特征。”[2]然而,“關注過去是一種普遍的人類特性,這或許是真實的,但是這并沒有解決問題”[3]。那么我們為何要關注那些離我們如此悠遠的過去呢?事實上,“不管進入歷史的事實多么悠遠,實際上它總是涉及現今需求和形勢的歷史,那些事實在當前形勢下不斷震顫”[4]。“只有借助現在,我們才能理解過去,也只有借助過去,我們才能充分地理解現在。使人們理解過去的社會,使人們增加掌握現在社會的能力,這就是歷史的雙重作用。”[5]具體來說,“歷史雖然已經過去,但卻不會完全消逝,它還以潛在的形式存在于我們周圍;如果了解了中國教育史,再看當今的教育問題,就會意識到在現實社會中隨處都能看到歷史的影子,而且有些還在起作用。歷史經驗和教訓對我們具有現實意義,這并不是說歷史經驗可以簡單地移植或套用到現在,但認識到有些問題并非今日所獨有,當有助于觀察和理解現實問題”[6]。“通過對過去教育問題的研究,有助于思考和解決當代教育問題;有助于為現實教育改革的決策提供服務;有助于闡明現在和將來教育發展的可能趨勢;有助于認識現存的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的特點和相互影響的重要性。”[7]這也就是為什么人們常說:“教育史是教育理論的源泉,這是無可爭議的。”[8]由此可見,幼兒教育史研究不管是對當前幼兒教育的理論建構還是現實踐行都是十分重要、寶貴的,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非但不是不合時宜,反而是非常迫切和需要的。

(二)歷史研究和學前教育史研究可以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嗎?

具體來說,關于歷史研究是否可以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這一問題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歷史研究能否直接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二是基于史學視角來審視幼兒教育是否可以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對于前一個問題很好回答,我們都知道歷史學是很少關注幼兒教育這些“小問題”的。實際上,不僅不關注似乎還有些不屑關注。縱使有極為少數的歷史學家在其言談著作中涉及那么一點點幼兒教育的問題與思考,那也僅僅只是基于個人經驗或感覺的隨意之談,是十分不充分、不成系統的,故企圖用歷史研究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是行不通的。既然歷史研究不能直接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那么基于史學視角來審視幼兒教育能否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呢?對此,我們說這是不合適的,同時也是存在很大隱患的。幼兒教育與歷史的聯姻并非一種“1+1=2”的機械湊合,更不是把現行占統治地位或主流的史學理論看作是一種“既成的”、先于幼兒教育活動的存在,一種具有普遍性、絕對性的原則應用于幼兒教育活動的結果。倘若訴諸史學視角審視幼兒教育,則史學是以外在于幼兒教育的狀態進駐幼兒教育的,史學不是作為“幼兒教育問題”而出場,而是“為了”幼兒教育而被邀的,史學前來是為了“啟蒙”幼兒教育,而不是“分享”。史學是高居于幼兒教育之上的,先知般的誘導者。這種高姿態割裂了與幼兒教育的血脈相連,史學的立場是空置的,導致人們容易采用一種“理論-應用”的思維模式來看這個問題,將歷史視為高高在上的、完美的理論,而幼兒教育僅僅只是歷史學的應用之域。幼兒教育史研究其實是幼兒教育和歷史研究的有機組合,而不僅僅是基于歷史來審視、考量幼兒教育的,歷史高高在上,幼兒教育匍匐在地,如此以后,幼兒教育史研究將喪失其教育學立場,這是很糟糕的,不僅異化了幼兒教育史研究,同時亦異化了幼兒教育。綜上可見,歷史研究不可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那么,學前教育史研究可以替代幼兒教育史研究嗎?對此我們的回答依然是否定的。雖然目前學前教育史體系較為完善,但當前學前教育史大多關注的是學前教育制度、學前教育思想這些較為宏大的話語體系,雖然其間已有關涉幼兒的,但畢竟還是很少、很不系統的,可以說幼兒教育史僅僅只是個腳注而已,故學前教育史研究依然替代不了幼兒教育史研究。

二、如何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工作?

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不僅必要而且必須,那么我們該如何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呢?這既是務實之舉又是當務之急。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是個系統工程,限于篇幅在此將不系統闡述,僅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初步展開。

(一)明確幼兒教育史研究之研究對象

明確研究對象是開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倘若沒有正確且明確的研究對象,就算投入再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也往往事倍功半、徒勞無益,甚至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故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對于一項研究來說,生死攸關的一個問題就是要明確自己的研究對象。那么幼兒教育史研究之研究對象是什么呢?關于幼兒教育史研究對象這一問題,似乎無須多問,甚至有些明知故問,幼兒教育史研究研究什么?顧名思義肯定是研究歷史上的幼兒教育問題了。這固然沒錯,但倘若就這么將幼兒教育史研究對象界定為歷史上的幼兒教育,則不免簡單、抽象。問題是研究的對象,但還僅僅只是一個抽象的結論而已。為此,我們有必要進一步追問幼兒教育史研究到底都研究歷史上幼兒教育的哪些問題。唯有如此具體的思考,方能把抽象的結論具體化,從而較為精準地回答幼兒教育史研究對象這一問題。一般來說,幼兒教育史研究主要研究歷史上幼兒教育的事實性問題和價值性問題。具體來說,所謂歷史上幼兒教育的事實性問題主要是指歷史上幼兒教育的緣起、發展、演變以及性質樣態等客觀性問題,如幼兒教育是如何緣起的,其又是如何發展演變的,每個時期階段的幼兒教育又有什么性質等等。而歷史上幼兒教育的價值性問題主要關涉歷史上諸種幼兒教育價值主張的競爭、排序問題,通過對歷史上幼兒教育價值問題的關照,人們將能更為透徹地了解和把握歷史上對幼兒教育所秉持的價值觀。在此有必要強調的是,上述兩類問題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常常糾纏著共存于幼兒教育問題中的,只是為了分析的方便,我們常常將其區分開來介紹而已。

(二)澄明幼兒教育史研究之研究價值

事物的價值是實然存在的,但價值的發掘與發揮卻仰賴于人們主觀上對其的了解與認識。并且,對于事物價值的描述,既是對其客觀存在的一種事實性揭示與顯露,同時亦是對現實中該價值彰顯的一種可能性敞開與導向。“教育史研究的功用或價值是教育史學科的關鍵問題。它既涉及教育史研究作為一個專門學術領域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同時也關系到對教育史研究的目的、任務的認識,關系到對具體的研究方向和問題的確定、選擇,關系到教育史學科建設和發展的基本方向。”[9]此外,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具有一種‘求價意志’(WilltoValue),是一種‘價值’動物。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打上了價值的烙印。從理論上說,人類不會去從事那些自己認為沒有價值的事情。這也就意味著,人類對自己所從事活動的價值認識得越清晰、越深刻,就越能夠克服種種困難,追求并最終實現活動的目的。“追求價值作為人們活動的一般目的,它直接規定和影響著活動的性質和方向。”[10]“價值對于活動的意義和力量還在于它使人產生一種強烈的意志、情感,即強烈的活動意識。正確的和正義的價值目標反映在人的意識中,便產生了人們對價值目標的信念和渴求,強烈的渴求便形成意志、情感,使人們在活動中表現出極大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人們進行任何有目的的活動都不可缺少的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這種動力的保持與喪失,不僅對活動的持續進行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關鍵時刻決定著活動的成敗。”[11]教育史研究價值歷來存在求真與致用之爭,實質上,求真與致用二者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可以統一且必須統一的。幼兒教育史研究既要求真又要致用,求真是致用之前提與基礎,但求真往往以致用為旨歸。所以在幼兒教育史研究中,我們要樹立求真達于致用的幼兒教育史研究價值觀。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主要是通過中外幼兒生活,地位和價值認識的變遷,幼兒教育發展過程的展示和幼兒生活場景的再現,幼兒教育規律的揭示和把握以及幼兒教育思想的演進,揭示出中外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幼兒教育的特殊規律和一般規律,為現實中國幼兒教育理論建構和實踐提供歷史資料和啟示。

(三)在堅守敘事研究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幼兒教育問題研究

任何一門科學要想成為真正的科學,除了必須十分明確并堅持它的研究對象外,還必須采取科學的研究方法,兩方面缺一不可。只講方法而不講對象,就可能南轅北轍,相去愈遠;只講對象而不講究方法,就無異于海市蜃樓,望洋興嘆!那么我們該采取什么研究方法來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呢?“敘事原是歷史著作最早形式中的常用模式之一(如修昔底德、波里比烏斯、李維、塔西佗的著作)。”[12]“敘事乃歷史本身所固有的。”[13]“所有歷史都有不可化約的敘事元素”[14]。敘事研究是歷史研究的主要方法。而“長期以來,受史學傳統的影響,教育史研究主要是敘事研究。敘事研究被看作教育史研究的基本功和主要的研究方法”[15]。那么教育史中是如何開展敘事研究的呢?所謂的敘事研究主要強調教育史研究要如實地描述過去的教育實踐,盡可能全面、客觀、詳盡地將教育史敘事清楚。事件是怎么緣起、發展的,又是如何結束的。可以說敘事研究是比較重視教育事件的分期、時段以及發展演變的。公允地說,敘事研究之于教育史研究是十分必要、重要的,教育史研究的求真價值也主要源于敘事研究。但這種研究方式在效力于求真的同時無益于致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致用。為此,教育史研究方法有必要進一步豐富與創新,恰如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張斌賢教授強調的那樣:“教育史學科要不斷地發揮它的固有的社會作用。在研究方法上,也應當不斷改革和創新,與時代共同發展”[16]。為此,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積極訴諸問題研究來開展教育史研究。這里提出通過問題研究來開展教育史研究絕非隨意,其也有學理上的考量與因循。比如在歷史學研究中,法國年鑒派學者(主要以費弗爾和布洛克為代表)就提出:“傳統史學只是敘述歷史上發生的事情,這種史學毫無益處。‘歷史只有從敘述的變為解釋的,它才能成為一種科學’”。因此,他們認為“歷史學家必須提出問題,必須用對問題的分析來取代對事實的平鋪直敘”。[17]當然,這里提出要在教育史研究中積極開展問題研究并不是說不要先前的敘事研究了,對敘事研究簡單否定、揚棄了,而是說我們要在堅守敘事研究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教育史的問題研究,以期對彰顯教育史研究的致用價值有所裨益。故在幼兒教育史研究中,我們要在堅守敘事研究這一傳統教育史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幼兒教育史問題研究。

(四)現實中開展幼兒教育史研究工作需要注意的常見問題

篇5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 問題 解決對策

前言:現如今我國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普遍呈現“小學化”狀態,幼兒教育小學化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教學方式和理念,幼兒教育小學化嚴重影響了幼兒身心的發展,還束縛了幼兒應有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過早的使幼兒被套上了應試教育的“牢籠”,嚴重阻礙了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幼兒教育小學化錯誤的根本原因就是對于幼兒教育的過于重視,使幼兒過早了接觸了其年齡段不應該接觸的知識和事情,這對幼兒的成長是百害無一利。

一、幼兒教育中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難易度掌握不好

現如今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存在著一個共同的思想,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如果幼兒不能拓展知識面,那就是輸在了起跑線上,所以現如今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學內容對于幼兒來說都過于復雜,教學內容早已經超過了幼兒理解水平,這樣只會使幼兒教育效果止步不前,甚至還會降低教學效果。

(二)教學形式大多是課堂教學

現如今幼兒教育的形式大多數都是課堂教學,教師站在講臺上說的口干舌燥,但是幼兒卻因為貪玩或者好奇等心理特點出現溜號的情況,其根本原因就是幼兒無論是身心還是心態都沒有一個成熟的學習狀態,過于枯燥的課堂教學只會使幼兒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還會使幼兒厭惡學習,厭惡聽課。

(三)家庭作業過多

我國的家庭作業一直都是教育的傳統,中學生的家庭作業過多還可以理解,畢竟中學是比較重要的教學階段,但是幼兒的家庭作業卻也很多,作業量一般情況下都是與小學家庭作業看齊,這對于幼兒的知識程度來說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家庭作業過多也會導致幼兒對于學習更多的看成一個任務,而不是興趣。

(四)過早開發幼兒特長

現如今大部分幼兒在完成了學校規定的學習計劃后,家長還要以發展幼兒特長為理由,帶著幼兒學習各種各樣的課程,卻從來都沒有想過幼兒是否想要這些特長。幼兒本身的學習任務量就已經過多,還要擠出時間學習其他課程,這對于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個性發展都造成了極大程度上的阻礙[1]。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影響

(一)束縛幼兒的創造力

現如今我國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已經是平常之事,但是這種教學理念本身就是錯誤的。幼兒本身年齡都只是在3到6歲之間,身心和思想都不夠成熟,過早的讓幼兒接觸不在幼兒理解范圍內的知識或事物,會舒服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幼兒最終成為應試教育和中國式教育的犧牲品。

(二)降低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教育小學化最初的目的是讓幼兒能夠提前掌握一些全新的知識,用這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但是幼兒教育小學化最終的結果卻是使幼兒對于學習徹底失去興趣,因為枯燥乏味的知識在幼兒看來難易度過大,使幼兒對學習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從而厭惡學習,大大降低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三)阻礙幼兒個性發展

幼兒教育小學化最初的目的是使幼兒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發展,但是事與愿違,幼兒教育小學化最終的結果就是阻礙了幼兒個性發展。幼兒過早的接觸了不在自身理解范圍內的知識,過早的使幼兒背上了應試教育的“枷鎖”,使幼兒逐漸變成一個孩子會讀書的“書呆子”,極大程度上的阻礙了幼兒的個性發展[2]。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開展相關關愛幼兒健康成長活動

如果想從根本解決幼兒教學小學化的問題,那就 必須從根本上入手,將學校和家長的錯誤觀念進行相應的轉變,只有學校和家長的思想觀念進行轉變,才能從根上將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徹底解決。相關教育部門要積極的開展關愛幼兒健康成長的相關活動,使學校和家長能夠認識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負面影響,從而使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得到改善。

(二)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越來越嚴重的原因之一就是相關教育制度不夠完善,使學校的教育計劃過于提前,在教學內容上的控制也不夠,所以要完善相關教育管理制度,制定適合幼兒的教育計劃,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在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時,一定要要以幼兒的思想角度為出發點進行完善和制定,才能保證教育管理制度更好適合幼兒教育。

(三)選擇適合幼兒的教學內容

通過完善的教學計劃,就可以根據完善的教育計劃進行制定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能夠適合幼兒的自身發展,在不阻礙幼兒個性發展和創造力的前提下,將知識傳遞給幼兒,使幼兒能夠更好的接受相關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最大限度上的保留了幼兒的個性發展和創造力。還能使幼兒對于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從而使幼兒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更好的發展[3]。

結束語:幼兒的成長需要的是循序漸進,但是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家長認為如果幼兒不提前學習其他課程,那么就會輸在了起跑線上,其實并不然。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有其獨有的成長過程和軌跡,過早的給幼兒灌輸超越幼兒理解能力的知識和事物,只會禁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與“揠苗助長”沒有任何區別。所以只有建立適合幼兒教育的體系,給幼兒提供一個適合自身發展的環境才能使幼兒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璐.我國當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

篇6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育;教師

幼兒教育相當于建高樓大廈的基礎階段,在幼兒教育階段打下牢固的基礎至關重要。可是有些農村的幼兒園師資力量弱、教學設備簡陋、教學管理小學化,這些問題制約了教育的發展。因此,農村的幼兒教育亟待加強。

一、師資力量弱

大多數教師不適應幼兒教育,嚴重缺乏專業教師,農村的幼兒教師很多都不是幼兒教育專業的,他們是布局調整后由原來任教的小學教師留下做幼兒園的教師。以某中心校的幼兒教師情況為例:全中心校14所幼兒園,只有中心小學所屬的幼兒園教師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有五所幼兒園的教師都五十多歲了,其中還有兩位臨近退休,盡管他們很敬業、教小學生教得很好,但是教幼兒還是缺乏經驗,還有六所幼兒園的教師是臨時代課教師,她們中多數是初中學歷。這些教師盡管有責任心,竭盡全力去做好教學工作,畢竟沒有適合幼兒特點的基本功,舞蹈、唱歌、美術等教學還得借助播放光盤來完成。

二、辦學條件差、教學設備簡陋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步伐,經費保障機制使義務教育得到了根本的保證。但農村幼兒園投入資金少、辦學條件差、教學設備簡陋。多數幼兒園的桌椅不合格,雖說不是凳是土墩子,桌是泥臺子了,但還是普通班的桌椅。活動用的設備僅有幾根跳繩而已。要加大農村幼教的投資扶持力度,健全農村幼兒園的各種教育、保育和游戲活動的基礎設施,為幼兒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豐裕的物質保障。此外,還要在保證幼兒教育公益性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統籌規劃,爭取更多的社會資金流向農村的幼兒教育。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

因為現在幼兒園工作的教師,他們是從事小學教育十幾年,或是幾十年的小學教師,受此影響,農村幼兒園只注重語言、數學的教學,忽略藝術與科學方面教學現象極為普遍。識字課、數學課上得多,有的在幼兒園里就學了幾百個漢字,能做十以內的加減法,有的還會連加連減。

篇7

一、用“打比方”理解規律

各物理量間的因果關系要求敘述物理規律時各詞語間存在先后順序。比如:光的反射定律在敘述時要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學生疑惑為什么不能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我反問:“你媽長的像你嗎?”學生在大笑之后領悟到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因果關系。

學習了歐姆定律后,學生認為既然電流與電阻成反比,那么電阻肯定與電流成反比。我用一個實例比喻讓學生恍然大悟電流、電阻兩個物理量間的關系。我說:“隨著豬肉價格的上漲我吃豬肉的次數愈來愈少了”能否說“隨著我吃豬肉的次數愈來愈少豬肉的價格愈來愈貴”?聽完這個比喻,學生明白了電流和電阻間的關系是電壓和電阻共同決定電流。

二、用“打比方”區分概念

物理學中有些概念學生難以區分,搞不懂它們間的關系。學習額定電壓時學生難以理解,認為實際電壓總是等于額定電壓。我用吃飯定量進行比喻,我問:“正常情況下你一頓飯吃幾個饅頭?你每頓飯都吃這些個嗎?”學生稍加思索即可明白實際電壓與額定電壓的區別。

三、用“打比方”理解概念

抽象的物理概念難以理解,如果我們用生活中的實例將其比喻的更加生動、形象,就能幫助學生理解。如:學習能量的概念,學生錯誤地認為“一個物體有能量,這個物體就一定做功”,我對學生說:“我們兩個一起去吃飯,你特有錢,這頓飯你一定出錢請我嗎?”學生在玩笑中領悟了“有能量的物體不一定做功”的道理。

中學生認為物理之所以難學,就是因為物理太抽象。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必須以形象論抽象。這就要求物理教學必須注重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方法。為此,適當地引用一些打比方的方法,處理的恰到好處,才會教之得法、受益匪淺。

關于幼兒教育的幾點心得

周金玲

摘要: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幼兒教育。幼兒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引導幼兒正確的思維方式,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應付日后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所以幼兒教育的質量是決定人生命運和幸福的大事。現在獨生子女較多,他們經常處在“獨一個”的特殊環境,家長往往對其縱慣嬌寵,使他們不懂得如何與人友好相處,因此產生“不合群”“不關心別人”“有獨占欲”等缺點。所以,只有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幼兒教育;鼓勵;引導;溝通;表揚

幼兒教育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有目的的活動都屬幼兒教育。如:幼兒在成人的指導下看電視、做家務、參加社會活動等等。而狹義的幼兒教育則特指專門開設的幼兒教育機構的教育。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我對幼兒教育的規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針對現代社會獨生子女較多的情況,對適合他們的幼兒教育有了自己的心得。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家庭教育的宣傳工作,使父母掌握正確的教育子女的知識和方法,另一方面則要讓幼兒更多地在集體中接受教育,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學

例如:秋天來了,帶幼兒散步時,讓他們觀察各種樹木、花草的變化。幼兒在尋找過程中發現好多樹變了樣,“有的樹葉落下來像小船”、“松樹尖頂看上去像一頂帽子”,幼兒在觀察議論、想象中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在一日生活中,如:戶外活動、談話都是幼兒語言學習的有益資源,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引導幼兒學習語言。

二、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安排的游戲往往很受孩子們喜愛,在其中巧妙的設置比賽項目,則是讓幼兒在游戲的同時獲得了更多的知識。

1 記憶游戲

一個小朋友先說:“昨天,我去動物園看見一只老虎。”第二個小朋友接著說:“昨天,我去動物園看見一只老虎和一條蛇。”第三個要重復前兩人說的再加上一個新的動物。越到后面就要記越多的動物名。小朋友需要全神貫注聽別人說話,才能記住每一個動物名(可以把動物換成其他名詞。如食物等。明天我們去野餐,我要帶……)。

2 增強形象思維游戲

教師說一個名詞,然后小朋友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名詞:

“花”——“紅”(各種顏色)、芳香(臭)、漂亮(丑)、小(大)等;

“蜜蜂”——小、勤快、嗡嗡叫的、美麗等;

“豬”——肥、懶、粉紅色、笨(聰明)等。

這個游戲對幼兒語言表達有很大幫助,有些小朋友日后寫文章寫得形象、生動,就是因為他們平時善于觀察。

三、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

我們有時了解到不少幼兒在校聽話,小朋友有困難也會積極幫助,可回到家中卻不是這樣,誰說話都不聽,一不順心就發脾氣。有一次,一個叫圓圓的小朋友的家長反映了這種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我就給小朋友們講了一個《美麗的大公雞》的故事,講完后讓小朋友分角色表演,然后極力讓小朋友發言,談談自己喜歡故事里的小蟲、大公雞,還是小母雞……正當大家討論激烈的時候,平時最活躍的圓圓慢騰騰地站起來,她不高興地說:“我沒有大公雞做得好,在家里我總是爭著搶著吃好吃的東西,指揮爸爸媽媽搬凳子、擺玩具。圍著我轉,有時候還讓他們生氣,這樣做不對,以后我再也不這樣了。”小圓圓的自我檢討贏得了所有小朋友的掌聲,這樣一來,幼兒不僅在學校知道幫助別人,在家里也能體諒父母、尊敬長輩了。這充分說明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緊密結合的重要性。

四、善于抓住時機及時表揚幼兒

篇8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幼兒教師;專業身份構建

隨著學前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專業身份的構建受到教育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更需要一個日常的情景氛圍,有專業的引領,也要有團隊的歸屬感,這時的幼兒教師才能對自我的身份有一個比較準確的定位。學習共同體正好為幼兒教師專業身份的構建提供了這樣一個脈絡平臺,讓幼兒教師能夠在自由、寬松、民主的氛圍中,深入與其他幼兒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探討,促進幼兒教師主動獲取專業發展所需,最終促成其在學習共同體中對自身專業身份的構建。

一、幼兒教師專業身份的內涵

“身份”作為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共同研究的對象,雖然是一個復雜而模糊的詞匯,但是卻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一般而言,身份是人們對“某人是誰”的理解,是人所賦予自己的以及被別人所賦予的各種意義。

在幼兒教育領域,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已成為既定的事實,成為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因此,幼兒教師的專業身份也是其在幼兒教育教學工作中經常遇到并且試圖回答的問題。目前,在幼兒園教育發展和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已經有很多學者對幼兒教師專業身份的形成、特征等方面作了很多研究。如蒂克爾(Tickle,2000)認為,幼兒教師專業身份指他人對幼兒教師的理解和期待、幼兒教師本人基于其實踐經歷和個人背景認為在專業工作和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綜上所述,幼兒教師的專業身份指的是幼兒教師在專業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表征其在幼兒教師同行、該領域專業教師、職前教師、中小學教師等形成的專業學習共同體中自我特征的符號系統,其表征了幼兒教師的專業地位、實踐領域、實踐方式和生存狀態,在專業實踐過程中應該遵循的特定制度規范和專業文化。

因此,幼兒教師專業身份所表征的這套符號系統將幼兒教師與律師、醫生、工程師等專業工作者區別開來,對“我是一名怎樣的幼兒教師”、“我對幼兒教育領域教學的信念是什么”等問題有著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學習共同體對幼兒教師專業身份構建的價值

幼兒教師專業身份的構建是一個由初步的認知了解走向認可接納,并最終將幼兒教育教學觀念付諸于教學實踐的過程。幼兒教師對于自身專業身份的客觀感知和理解,是對其專業實踐的引導和指向,會受到諸如教育環境、教師個人的教育動機和理念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復雜的特點。因此,需要為幼兒教師專業身份的構建提供一個日常的情景氛圍,除了有專業的引領之外,還要讓其有團隊的歸屬感,這樣才能夠讓幼兒教師對自我的身份有一個較準確的定位。

學習共同體是一個幼兒教師自發組織,以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為根本宗旨,積極探尋各種自主學習形式,注意成員之間的社會確認與經驗資源共享,實現互促共進的教師學習型組織。正是學習共同體這個平臺的搭建,讓幼兒教師能夠在真實有效的情境中產生歸屬感,讓其主動獲取專業發展所需,最終促進專業身份的構建。

學習共同體對幼兒教師專業身份構建的價值具體體現在:首先,學習共同體是不同級別的一線幼兒教師、教育專家們為了共同的教育目標、教育對象,為了更加有效地促進幼兒教育教學工作而聚集在一個平臺上共事,對幼兒教學資源進行共享和整合,展現出一種民主、和諧和進取的學習氛圍,從而構建一種安全自由、暢所欲言的心理環境,為幼兒教師專業身份的構建創造了條件;其次,學習共同體有著豐富的合作形式,為幼兒教師專業發展開辟新的空間,可以促進其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深入,對其自身專業身份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激發其專業自主發展的主體性,讓其在日常的教學探討氛圍中構建自身的專業身份;最后,在學習共同體中,幼兒教師能夠在自在輕松的氛圍中做到真正的融入,并與身邊的同事共同合作、分享經驗,這有利于挖掘和共享幼兒教師群體的資源,并且在遇到問題時能和大家及時溝通,在培養幼兒教師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同時不斷促進其個人主體意識的提升,使其對專業身份的內涵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理解,促使其主動構建專業身份。

三、學習共同體中。

幼兒教師專業身份構建的現實困境

雖然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教育實踐的必然趨勢,并且大家對幼兒教師專業身份的構建在學習共同體中已達成共識,但是在幼兒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大家對其自身專業身份的認識往往較為困難。在學習共同體中,幼兒教師專業身份的現實困惑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幼兒園行政權力過于集中,制約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權力

1996年教育部實行《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實行園長負責制。”基于此,許多幼兒園園長為了加強對幼兒園的掌控,將各種大小權力集于一身。并且,很多幼兒園的管理者將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完全視為幼兒教師自己的事情,認為其專業能力的發展與提升以及自我專業身份的構建都應該是自己主動去思考和規劃的。基于此理念,管理者們并沒有建立系統科學的支持系統來幫助幼兒教師促進其專業發展,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專業發展的權力。因此,即使學習共同體成立了,幼兒教師也很難克服消極、被動的慣性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很難激發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共同體的熱情和激情,最終會影響自己在學習共同體中對自身專業身份的深層次認識,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困惑。

2.缺乏同事問的協作,難以形成良好的專業學習氛圍

長期以來,在幼兒教育教學實踐中,幼兒教師間為了職稱、工資的晉升與評定,同事之間有著許多隱形的隔閡,使得他們之間的相處往往是競爭大于協作,彼此間缺乏經常性的信息和情感交流,甚至會出現人際關系的緊張和冷漠。因此,“關起教室門來上課”是我國幼兒教育中極其普遍的現象,幼兒教師這種“自給自足”、“單打獨斗”、“個體戶”式的教學方式具有“專業個人主義傾向”。受此影響,一些幼兒教師為了保存自身的競爭實力和優勢,在學習共同體中交流、探討時不愿意將自己在幼兒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分享與他人。長此以往,即使學習共同體中的幼兒教師有著共同的學習目標和愿景,但是基于同事間競爭的壓力,他們便會減少交流、協作的機會,從而難以形成良好的專業學習氛圍,阻礙其在團隊中的專業發展,最終會導致其在認識自身專業身份時產生困惑。

3.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幼兒教師對專業身份意識易感到迷茫

赫舍爾曾經說過,人是因為他自身不記得“人是誰”這個問題,忽略了對自己專業身份的確定,忽視了人的確實存在,而享有不確實的身份。雖然幼兒教師是基于幼兒教育教學的共同目標和愿景而組建成學習共同體,但是大部分幼兒教師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幼兒教育專業理論基礎相對薄弱,這會在某種程度上造成其對專業身份意識的迷茫。此外,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長期受到諸如國家或者各級教育部門的規則、制度的限定,這些外在壓力一味強調“幼兒教師應該朝著什么方向做”,使得幼兒教師往往都是循規蹈矩遵照上級領導的指示辦事,其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被磨滅殆盡,如此便很難讓其對專業身份進行深層次的認識,也難以調動其參與學習共同體中幼兒教師之間交流、探討的熱情,影響其深刻意識到自身的專業發展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意義,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其積極主動構建專業身份的意識。

四、基于學習共同體視角。

幼兒教師專業身份構建的策略

學習共同體為幼兒教師提供了羅森伯格“溫馨圈子”式的平臺,促進幼兒教師專業身份的展現與建構,而這個“圈子”不僅要擁有豐富、全面的知識和技能,更要有與幼兒教師實踐密切結合的內在執行力,才能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精神家園。因此,基于學習共同體,可以對幼兒教師專業身份的構建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進行有效授權,提升其專業身份的意識

長期以來,幼兒教師受到國家以及各級教育部門專業發展權力的限制,他們都是按照上級規定的“幼兒教師應該往什么方向發展、應該怎樣發展”而進行專業發展方面的學習,并沒有具體分析幼兒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不能調動其參與學習共同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讓其深刻認識到專業身份對其自身的重要性。因此,幼兒園管理者應該遵循“以教師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應該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進行有效授權,提升幼兒教師的能力感,使其感受到學習共同體中領導對其的重視,從而增強其團隊協作的意愿,促進其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分享其在幼兒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成功經驗。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機,而且還能提升其專業發展的活力和專業身份的意識。

2.營造幼兒教師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圍,激發其專業學習的熱情

幼兒教師為了保存自身的實力和優勢,同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競爭,因而大部分幼兒教師會很難在學習共同體中做到與其他教師相互間的交流與探討。因此,在學習共同體中,應該強調民主化的管理,讓幼兒教師能夠真正參與到專業發展的決策中去,將自己在幼兒教育教學專業發展實踐中的經驗分享出來。此外,為了改善幼兒教師之間相互敵對的局面,淡化他們之間的競爭意識,還應該建立幼兒教師激勵機制,如績效考核制度、獎懲制度、評價制度等,適度的提升幼兒教師自我效能感,滿足其成就感,從而在學習共同體中營造出合作、協同和知識共享的文化氛圍,讓幼兒教師能夠在這種氛圍中做到真正的融入、平等的對話,與身邊的同事共同合作、分享經驗,從而激發其專業學習的熱情,推動其專業素質的不斷發展,最終促進其專業身份的構建。

3.建立多種形式的專業引領模式,提高其自身的專業化基礎

以往,幼兒園之間以及幼兒教師之間由于競爭的原因,經常都是“關起門來搞教育”。這種閉門造車的幼兒教育專業發展模式使大部分幼兒教師并不具備扎實的專業化理論基礎,也使得不同幼兒園各自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專業發展模式,導致幼兒教師之間的專業化基礎、理念和實踐的步伐不一致。因此,在學習共同體中,應鼓勵具有豐富幼兒教育專業發展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幼兒教師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以此來促進幼兒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探討;主動邀請幼兒教育專家、名師、教研員等對學習共同體中的幼兒教師進行授課、解答疑難問題,以外在的強大力量推動幼兒教師專業化進程,讓其認識到專業化身份對自身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讓幼兒教師能夠在多媒體資料共享的平臺中加強自身的專業化理論學習。這一系列的專業引領模式,會在某種程度上彌補幼兒教師專業基礎薄弱的局面,提升其幼兒教育的專業化基礎,增強其自身專業身份構建的信心。

4.變革幼兒教師實踐知識共享機制,提升其專業身份的認同感

篇9

關鍵詞:有效教學 幸福課堂 幼兒教育學

構建幸福課堂離不開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獲得成功或表現俱佳的教學行為。[1]實施有效教學是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的需要,是構建幸福課堂的根本途徑。幸福課堂是以人為本、和諧共生的課堂,是快樂而開放的課堂,是求實創新的課堂。幸福課堂是教師教學的理想境界。它擁有“爐邊談話”般的溫馨和真誠,能煥發出蓬蓬勃勃、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2]如何通過實施有效教學構建幸福課堂呢?現結合中職《幼兒教育學》學科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樹立“幸福課堂幸福人生”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師教學行為的思想內核。教師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作為一名中職教師,我深深地體會到中職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中職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是追求高升學率,而是對學生的職業發展、幸福人生負責。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站在“為莘莘學子終生發展奠基”的高度,又要立足當前的現實狀況去實施教學;既要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幼兒教育學》,又要讓自己幸福地工作,在努力創建幸福課堂的同時享受幸福人生。

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實施有效教學的第一步。

幼兒教育學是中職幼教專業的必修主干課程,對培養適應新世紀需要的高素質幼兒師資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是,在剛接觸教材之初,大部分學生都沒有把它當專業課看待。為了點燃學生渴望知識的火種,我不僅讓學生了解城市幼兒教育、農村幼兒教育的現狀與差距,還把永川區舉辦第五屆、第六屆幼兒教師基本功大賽的文件精神傳達給學生。學生通過比較,發現第六屆大賽增加了我的教育觀、教育案例、教育理論知識答辯項目,認識到幼兒教師的基本功不僅僅是會唱、會跳、會彈、會畫,還要具有比較扎實的教育理論知識,不管是設計教學活動方案,還是我的教育觀,都與幼兒教育學理論息息相關。此外,我還引導學生對自己參加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敗得失作細致的剖析,深化學生對幼兒教育學的學習和認識。許多學生感悟道:“學習幼兒教育學能使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幼兒,對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學好幼兒教育學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采取有效教學策略,是實施有效教學的保障。

凡是課堂教學,無論成效如何,教師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但是,只有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全面達成教學目標。

1、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所產生的場效應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基本條件。為了使課堂氣氛和諧,我十分注意自己說話時的語氣、語調、面部表情和溝通的方式,盡力維護學生的尊嚴,不去觸動學生敏感的神經,以免激起她們的逆反心理;而且努力做到情緒飽滿、信心十足,不失師者風范,不用尖酸刻薄的話語挖苦、諷刺、羞辱學生,不用輕蔑的眼光打量學生,即使學生違反了課堂紀律,也能心平氣和、理智地對待學生,讓學生產生信任感、愉悅感。

2、讓課堂教學煥發生機

(1)活用教材。用好教材是提高教學效益的前提。教師通過研讀教材,熟悉教材的編排體系,吃透教材的知識點后,可采用增加、刪減、整合、分解等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價值,合理地對知識進行拓展和重組。如,現行《幼兒教育學》增加了“嬰兒教育”這一章,編排在“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目標、任務和原則”之后。假使按教材編排順序教學,就存在著“幼兒教育-嬰兒教育-幼兒教育”的斷裂現象,不利于學生形成知識體系。我在教學時,就把嬰兒教育提前到第一章進行教學。又如,“保教結合”、“一日生活活動”在幼兒園教育和嬰兒教育中均有所涉及。我將之整合,,學生通過比較分析不僅掌握了這個知識點,區分嬰兒教育和幼兒教育的不同之處,還加深了對教育與人的發展相互制約這一規律的理解。

(2)活用教法。幼教專業全是女生,她們喜歡鮮活的課堂教學。我就充分發揮她們愛唱愛跳愛表演的特長,將游戲、討論、表演、案例、多媒體輔助教學等能深入淺出、活化知識的方法,有效地運用到教學中去。如,在教學“教師與幼兒溝通”時,我采用了表演法,讓學生自由選擇搭檔,一個扮演幼兒,一個扮演老師,進行反復的模擬演練后,再做匯報表演和現場點評,學生受益匪淺。在講授“一日生活活動”時,我指導學生把教材對幼兒的一日活動要求,用朗朗上口的兒歌呈現出來,學生易學易懂。在講授幼兒園教學活動、環境創設等學生難以理解、難以產生想象的內容時,我就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文字、圖象、動畫、聲音融為一體,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果。

(3)講透概念。概念是知識的基本單元,概念教學是知識教學的基礎。[3]講透概念的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概念,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能應用這個概念,解決教育中的一些問題。幼兒教育學是一門集教育基礎理論和幼兒教育應用理論為一體的綜合理論課程。只有老師講透了教育的基本概念,學生才能弄懂幼兒教育涉及到的二級概念。如,在講解“廣義教育”的概念時,我先問學生受了多少年教育,以前受過哪些教育,正在接受什么教育?在學生充分交流后,我引導學生對身邊各行各業的活動進行分析,讓學生感受到教育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緊接著讓學生給教育下定義。再講中國古代對“教”和“育”的分析以及西方教育詞源的分析,學生初步了解到教育是一種活動。隨后,我又問:“動物也有教育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動物的代際經驗傳遞活動與人類經驗傳遞活動的異同,明白了教育是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性活動。此時我又進一步追問:“教育活動與農民種莊稼有何不同?”然后結合案例,分析教育的目的、內容、方式,進而得出廣義教育的概念。學生理解了廣義教育的概念后,再學習狹義教育、幼兒教育和嬰兒教育的概念,就是順藤摸瓜,輕而易舉的事了。

3、有效利用課外教學資源

幼兒園體育、科學、美術、語言等學科教材教法都是中職幼教專業開設的專業課程。在教學中,我不但利用教材教法中的資源,幫助學生把幼兒教育理論知識具體化,而且與這些課程的執教老師合作,共同指導學生將幼兒教育理論應用到教學活動方案設計和試講中去,提高教學技能,為將來更好地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奠定基礎。學生實習期間,我通過蹲點、電話咨詢、Q聊等方式加強學生教育實踐指導,培養學生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初步能力;同時鼓勵學生抓住機會,多向幼兒園的實習指導教師請教,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另外,我還激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利用網絡、圖書了解當前幼兒教育取得的新成果,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幼兒教育理論、用幼兒教育理論的意識,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教育理論素養。

四、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課堂成為幸福的載體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種內心體驗,是正向心理狀態的持續。只有心理健康的學生才能夠更多地體會到幸福。然而,失敗的學習經歷,缺位的家庭教育以及片面的人才價值觀,讓中職生更多地體驗到痛苦、焦慮、憂郁、自卑等負性情緒,有的甚至形成了難以抹滅的心理陰影,他們對自己的社會定位近乎灰色。幼教專業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同樣如此,有時還伴有無名的情緒低落感。這讓學生的幸福感大打折扣。

為提升學生的幸福指數,我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如,教授“幼兒教師”這一內容時,我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剖析自我,認識自我,形成正確的自我概念和自尊態度。在講授積極性原則時,我針對學生當前的情緒狀態,開展了“情緒管理”心理輔導活動,幫助學生破解情緒密碼,掌握調節情緒的法寶,提高情緒管理能力,為幸福人生添磚加瓦。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追求有效教學無止境,構建幸福課堂暖人心。

參考文獻:

1、張大均主編.《教學心理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P131。

篇10

關鍵詞:幼兒教育;情感滲透;幼兒情感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3-0074-01

教育是一個國家進步的動力,是社會發展的永恒話題,而幼兒教育以其特殊性一直被整個社會所關注。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教育也在進行著不斷變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互相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可見幼兒教育中的情感滲透占主要地位,應該受到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在幼兒教育中進行情感滲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情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能促進學生在更加積極樂觀的情緒下健康成長。但是,當前幼兒教育中的一些做法卻與情感滲透的初衷相違,在教學方式和思想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超前教育問題嚴重,長期下去勢必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必須引起學校和社會的足夠重視。

一、幼兒教育中的情感滲透存在的問題

1. 家長不能充分認識到情感滲透的重要性

隨著教育的改革發展,幼兒教育也得到了很大變革。但是,很多人對幼兒教育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或認識不足。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農村的家長,他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孩子的知識能力方面,對孩子的情感教育則關注很少,這是典型的傳統應試教育觀念。家長對孩子情感方面的忽視主要來自于社會的壓力和望子成龍的希望,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會影響將來的學習和就業。而這種片面的家庭教育觀,正在剝奪著孩子們快樂的童年,影響著將來的學習與生活。

2. 幼兒教育中的超前教育現象嚴重

幼兒園教育階段在整個學生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就接觸更多的知識,贏在起跑線上。而有的幼兒園為了招攬生源,迎合家長的口味,打出了雙語教學等口號,甚至有的幼兒班開始教授小學課程,要求幼兒園學生大量學習英語知識,由此出現了目前非常嚴重的超前教育現象。

3. 幼兒教育中對學生過于嚴厲

幼兒教育的教育對象都是3歲~5歲的小孩子,他們的智力發育和自控能力并不像初中生等其他階段的學生那樣強,做一些小動作,習慣追逐打鬧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作為教師應認識到這一點,要細心引導,而不能過于嚴厲地苛責。但是,目前很多幼兒園采取非常嚴格的行為規范,要求幼兒園學生像小學生一樣,專心聽講、少動、不說話,甚至課間都不得嬉戲打鬧。這種違背孩子心理發展規律的教育方式,使得學生不僅不快樂,還給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加強幼兒教育中情感滲透的建議

1. 開展多種形式的開放教育,了解情感滲透的意義

在幼兒教育中進行情感滲透,需要學校、社會和家長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家庭對幼兒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強情感滲透首要的就是要轉變家長的思想觀念,重視孩子的情感教育。首先,幼兒園要主動邀請家長參加學校的情感教育講座等,家長可以通過專家的講座,了解更多的情感教育意義。其次,幼兒園應該開設定期的家長參觀日,讓家長親自到幼兒園感受情感教育的氛圍和它帶給學生的快樂,親身感受情感教育的意義。最后,幼兒園要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有利的機會和平臺,讓家長有機會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加強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溝通,讓家長了解情感滲透的重要性。總之,家長在情感滲透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是突破傳統教育體制的重要部分。

2. 根據幼兒身心健康要求,制訂合理科學的教學計劃和情感目標

針對目前超前教育給幼兒的身心健康狀況造成的負面影響,人們應該意識到對幼兒進行小學課程教學的不合理性,也要意識到,要根據幼兒的身心健康特點,制定合理、科學、健康的課程的緊迫性。首先,每個學校都應該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幼兒教育課程,抵制過度超前課程的出現。其次,幼兒教育課程中應該將情感滲透融入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內,充分體現出情感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情感教育的和諧氛圍。最后,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深度貫徹情感教育方針,對教學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做好教學反思。學校是幼兒發展的重要平臺,只有學校重視情感滲透,才能引起家長和社會的重視。

3.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思想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幼兒的身心發展不夠成熟,有其自身的性格特點。教師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了解每個幼兒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對他們的思想、觀念進行正確引導,避免將對小學生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幼兒身上,從而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努力營造愉悅、寬松的學習氛圍,并為他們創設自主表達的機會,讓其充分發揮天性,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

三、結束語

在幼兒教育中進行情感滲透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是社會發展對幼兒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人們應該認識到幼兒情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研究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將家長、學校和社會三方面聯合起來,共同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