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恢復護理范文
時間:2023-10-18 17:38: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術后恢復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骨折;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7526(2012)12-0259-01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交通傷等骨科傷害呈上升趨勢,不安全隱患造成事故也屢有發生,創傷性骨折、多發傷患者日益增多,患者的需求及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因此,對骨折患者做好恢復期的護理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復,達到生活上自理是至關重要。筆者認為,骨折術后護理要做從以下幾方方面入手。
1 病情觀察及一般性護理
1.1 生命體征的觀察
(1)密切觀察血壓、脈搏、體溫、呼吸的變化,重癥者應每15~30分鐘測量一次,并準確記錄。
(2)觀察尿色及尿量,如果每小時尿量小于30ml,同時伴有脈搏細速,甚至血壓下降,應警惕血容量不足,及時報告醫生,加快輸液速度,增加補液量及膠體溶液。
(3)了解術中出血量和補液情況,根據病情給予心電監護、吸氧等。
(4)做好護理記錄和出入量記錄。
1.2 傷口引流管護理
(1)將引流管安置妥當,防止管道受壓、打折或脫出。
(2)負壓引流瓶應掛于床沿,位置低于傷口水平線,避免倒流,引起逆行性感染。
(3)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液量,如果術后2小時內引流液>400ml,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警惕低血容量的發生,及時報告醫生,給予補充膠體溶液或血制品。
(4)必要時將負壓吸引改為正壓,以減少出血量。
(5)準確記錄引流液量。
(6)更換引流袋或傾倒引流液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1.3 切口護理
(1)密切觀察切口出血情況,若出血較多應及時更換敷料,預防感染。
(2)注意患者體溫變化及切口情況,若體溫上升,切口紅、腫、熱、痛,提示感染發生,應立即報告醫生。
1.4 專科護理
(1)術后患者取正確臥位,患者應給予抬高,并高于心臟水平,以利于肢體靜脈回流,減輕肢體腫脹。
(2)注意患肢有無神經壓迫癥狀及循環、感覺、運動功能障礙。
2 合并癥的護理
術后患者因短期內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護士除了做好一般生活護理預防褥瘡外,還需注意觀察患肢末梢血運,足背動脈搏動,皮膚溫度、感覺、運動、疼痛等情況,注意有無神經損傷、深靜脈栓塞等并發癥,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同時注意原有疾病的護理,如心臟病、高血壓病、糖尿病等。護士應對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制定訓練計劃,做好飲食宣教及管理。
3 功能鍛煉的護理
功能鍛煉對骨折術后恢復尤為重要。及時恰當的功能鍛煉,不僅可以防止肌肉萎縮,滑膜粘連,關節囊攣縮,使骨折端得到有益于加速愈合的間斷性生理應力,促進骨折修復。同時功能鍛煉對血運有較大影響,可以益氣活血,舒筋活絡,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功能鍛煉要根據現有功能水平及組織情況決定。從少至多,從易至難,從靜止姿勢的靜力練習到運動中的練習,室內和室外相結合的原則。
康復鍛煉同時,結合中醫用藥活血化瘀,另對部分患者配合紅外線照射、熱水浸浴、低頻磁場、低中頻電流刺激等理療方法,結合針灸、推拿等傳統治療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和代謝,有利于血腫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醫結合治療與康復鍛煉相輔相成,能達到筋骨并重,促進骨折愈合和康復的目的。
4 心理護理
骨折患者由于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治療時間長,有的患者害怕終生殘疾等,對今后工作生活顧慮重重,易產生憂慮、悲觀、失望甚至厭世等多種心理狀態。護士應經常巡視病房,主動關心患者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積極地耐心地開導患者,向其說明情志的好壞與疾病康復的關系,使他們消除各種不良情緒,配合治療,以利于早日康復。
骨折發生后,由于疼痛、活動受限,常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患者的思想壓力大,精神負擔重。護士應善于觀察疏導、細致、耐心護理,以增進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減輕或消除心理障礙。對老年患者和兒童,除盡量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和特殊需求外,還應征得家屬支持,醫護、患者、家屬三方面配合,創造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患者住院時間久,陪護人員是他們密切接觸的人,陪護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情緒。因此,也要把情志致病和治病的知識向陪護講明白、講清楚,使他們在做好護理的同時,及時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志變化,做到體貼、關懷、安撫和照顧,使患者思想放松,了解病情,減輕心理壓力,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和決心,配合醫生積極治療,相信自己通過治療完全可恢復健康。做到醫、護、陪三者聯為一體,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護理。
5 飲食護理
骨科病人一般病程較長,骨折后由于傷后氣血失和,骨折組織的修復需要充足的營養,故疾病的調護重在飲食的調護。在飲食調護過程中,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少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產生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姜、芥末、胡椒)等。因創傷和骨折的修復需消耗大量營養物質,同時因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應多進食粗纖維食物,如水果、蔬菜,以防止便秘,多飲水,以防泌尿系感染及結石。骨折病人不必“忌口”,對飲食沒有什么特殊限制,但有一點要特別指出,就是不要吸煙,吸煙可以影響骨折愈合,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強弱,在不影響病情的基礎上,尊重病人的飲食習慣及嗜好,靈活運用,以強筋壯骨,補養氣血促進骨折愈合。
骨折除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外,良好的康復護理是提高療效的重要保證,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術后護理關系著手術治療效果的成敗。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骨折患者時不僅需要觀察患者的軀體征象,同時指導患者根據病情辨證用餐,做好心理護理,加強各個方面功能鍛煉,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確對待的方法。必要時可邀請心理醫生會診,提高骨折患者對治療康復護理的依從性,這也是骨折術后患者得以早日康復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田君葉,劉均娥,穆紅.骨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377-379
[2] 劉春榮,謝連發.骨科病人的心理康復護理[J].福建醫藥雜志,2006.28(6):160-161
篇2
1 資料
本研究選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3年10月來我院手術經過全麻處理后在恢復期情緒躁動的患病兒童300例,其中男性患兒189名,女性患兒111名,所有患兒年齡在3-9歲之間。在這些患兒中有80例,進行了口腔頜面的手術,有120例患兒進行了包皮治療手術,有52名患兒進行了尿道的手術處理,有43名患者經過了腹部手術。經過全麻術后,患兒躁動情況導致輸液管外滲或者脫出的情況有25例,呼吸管滑出的有1例,胃管脫開的有1例,引發傷口開裂出血的有2例。
2 護理
2.1 評估
在經過仔細評估患兒的情況后再進行手術的判斷,評估的內容主要有患兒的年齡、手術方式、麻醉部位和方式以及用藥情況等,這些都是評估術后躁動情況重要因素,對于院方來說準備好手術器材十分重要。2.2 采取防范措施避免術后躁動產生
2.2.1 適當約束患兒,并注意防止患兒掙脫約束
本組1例腭裂Ⅱ0修補患兒術后口腔放置凝膠蛋白止血,在全麻清醒的過程中,躁動、哭鬧厲害,一手掙脫約束,把口腔里的止血紗布拉出,造成出血。因此我們在約束患兒時不但要注意不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同時要注意約束牢固。
2.2.2 妥善固定各種引液管,并注意觀察各種管道有無滑脫
對一些引流管、血管內置管,如“T”型管、胸腔閉式引流管、支架管、頸靜脈穿刺管等均要在體外進行縫線固定,并外加3M貼紙或膠布固定。在管外做好標志,以便隨時觀察管道的位置,從而判斷有無滑脫的趨勢。
2.2.2 尋找有害刺激因素,并及時處理
術后出現了不良的刺激反映,比如疼痛、腹脹等情況,更容易加重患兒術后躁動情況的出現,本文中因為尿潴留的出現引發了患兒躁動有5名,由于疼痛的出現的患兒躁動有11名,出現了腹脹問題導致患兒躁動的有2名。因此在患兒出手術室逐漸蘇醒的過程中院方護理人員要加強安全護理工作,及時觀察患兒的動態,發現不良的反應后及時采取行動。
對于采用器械通氣的全麻手術的患兒,因為采用氣管插管的方法,所以在恢復的過程中會出現咽喉部的不良刺激,讓患兒感覺氣管不適,出現躁動情緒,嚴重者會出現自行拔管的危險。本文中研究過程中的肝癌患兒有一名9歲男性患兒,因為在術后出現了無法忍受呼吸管機械的刺激,出現了自行拔通氣管的情況,然后護士又再次接入了氣管插管,這樣的方式不僅延長了患兒蘇醒的時間,并且對于患兒身體造成了二次損傷,因此對于患兒術后的安全護理過程中,要注意氣管插管兒童的導管固定情況,必要時加入鎮靜藥物。
2.3.1 根據呼吸情況采取必要措施
醫院要派專門的人員守候在患兒蘇醒的過程中,對于患兒的身體情況要進行嚴密的觀察,對于患兒呼吸、血壓、脈搏的情況,醫院護士要時刻檢查,一旦發現了缺氧情況要及時報告,對于血氣的監測可以幫助判斷呼吸循環的情況。當患兒蘇醒過程中血壓過低,則腦灌注壓不能很好的維持,話呢會出現呼吸不暢通或者血氧量不足出現了缺氧躁動情況,在本研究中,患兒在蘇醒的過程中,有八例患者出現了因為身體出現了功能性的障礙而引發了興奮躁動的情況,有二例因為舌根后墜導致呼吸不暢引起患兒躁動的情況。假設患兒在蘇醒的過程中出現了脈搏緩慢,且十分細弱,血壓過低,則應當按照休克的標準緊急處理,如果出現喉痛水腫、器官阻塞的情況,要考慮是缺氧問題,要及時進行呼吸道的暢通護理,必要時要進行吸痰,但要記得動作要輕。
2.3.2 采用Ramsay鎮靜指數,有效地使用鎮痛劑
小兒患者躁動疼痛時可予咪唑安定0.1-0.2mg/kg靜脈注射[4]。使用鎮靜鎮痛劑后,我們采用Ramsay鎮靜指數進行評估,以便調整用藥量及次數,估計清醒及睡眠的狀態,通常以鎮靜指數2和3為理想鎮靜水平(見
表1)[4-5]。在這一鎮靜水平上,患兒自覺舒
適并且表現合作,對呼吸有反映。如果發現患兒不能維持這一鎮靜水平,通常通過調節鎮靜劑的量和給藥時間來達到理想的鎮靜水平。
篇3
[關鍵詞] 肘關節骨折;肘關節功能;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6(b)-082-03
Impa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function recovery in elbow fracture
XIE Liyu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iyang City in Hu′nan Province, Yiyang413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function recovery in elbow fracture. Methods: 260 cases of elbow fractur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n=150) and control group (n=110).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therapy and nursing, while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received individualiz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s. Results: The elbow scores of the pain, movement range and activity ability were markedly higher in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marked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elbow ROM was considerably improved, demonstrat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Key words] Elbow fracture; Elbow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肘關節骨折是影響肢體關節功能的常見損傷。與上肢其他關節相比,肘關節因其解剖特性,創傷后更易發生功能障礙[1]。康復護理在臨床護理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使患者的殘存功能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活自理的能力。正確的康復護理是骨科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2],對恢復肘關節骨折患者的肘關節功能具有重要的意義。為防止肘關節骨折后并發功能障礙,作者對150例肘關節骨折患者實施個體化的康復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2007年8月~2009年8月收治260例肘關節骨折患者。康復組:為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行康復護理的肘關節骨折患者150例,其中,男103例,女47例,年齡10~79(39.8±11.6)歲;骨折類型:肱骨遠端骨折107例,鷹嘴骨折30例,冠突骨折9例,橈骨小頭骨折4例。對照組:為我院2007年8月~2008年7月收治但未行康復護理的肘關節骨折患者110例。其中,男69例,女41例,年齡12~75(41.2±13.3)歲;骨折類型:肱骨遠端骨折72例,尺骨鷹嘴骨折33例,尺骨冠突骨折8例,橈骨小頭骨折3例。手術患者均于受傷后6 h~2周內手術。兩組在年齡、性別、麻醉方式、治療方法、骨折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和護理,康復組接受個體化康復護理。
1.2.1心理康復
向患者詳細講解術后早期康復訓練的必要性和長期制動的不良后果,指導患者掌握有效的訓練方法。在充分評估和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患者對術后早期康復訓練的依從性。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心理干預,取得理解和支持,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環境。
1.2.2個體化功能鍛煉
根據運動療法安全評定表[3],按骨折穩定性、固定可靠性和軟組織完整性三因素對患者進行評分,并按評分大小實施個性化的功能鍛煉。
1.2.2.1評分大于7分的患者術后1~3 d即開始患肢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等長收縮訓練,15次/組,3組/d。指導患者進行患側肩關節、腕關節及手指各關節進行主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術后3~6 d開始肘關節持續被動活動(CPM)機訓練,活動幅度由無痛可動范圍開始,酌情增加。訓練結束后予以冰敷15 min;術后7~10 d對患者實施肘關節的被動屈伸運動,3次/組/d。活動結束后予以冰敷15 min;術后2~4周,繼續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及CPM機訓練。患者疼痛可耐受時可行肘關節主動關節活動度訓練,15次/組,3組/d;術后4~8周患者在繼續以上練習基礎上進行漸進性抗阻力訓練;術后9~20周繼續進行患肢肌力、關節活動(ROM)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訓練。
1.2.2.2評分介于4~7分的患者 術后1~3 d患者即開始患肢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等長收縮訓練,15次/組,3組/d。指導患者進行患側肩關節、腕關節及手指各關節進行主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制動解除后開始肘關節被動關節活動練習,由管床護士指導患者實施關節的被動屈伸運動, 3次/組/d,訓練結束后予以冰敷15 min;術后5~8周,繼續以上訓練,并進行漸進性抗阻力訓練;術后9~20周繼續進行患肢肌力、關節活動及ADL訓練。
1.2.2.3評分小于4分的患者術后1~3 d患者即開始患肢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等長收縮訓練,15次/組,3組/d。指導患者進行患側肩關節、腕關節及手指各關節主被動關節活動度訓練;制動解除后開始肘關節被動關節活動練習,由管床護士指導患者實施關節的被動屈伸運動, 3次/組/d,訓練結束后予以冰敷15 min;術后6~8周繼續以上訓練,并進行漸進性抗阻力練習;術后9~20周,繼續進行患肢肌力、ROM及ADL訓練。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3評估方法
于術后3個月按Mayo評分標準[4]對兩組患者進行肘關節功能評定,并進行ROM評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數據比較采用t或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Pearson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2.1兩組術后3個月Mayo肘關節評分比較
術后3個月,康復組的疼痛、活動范圍、活動能力等肘關節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術后3個月Mayo肘關節評分比較(x±s,分)
2.2兩組術后3個月肘關節ROM比較
術后3個月,康復組在肘關節屈曲、伸直、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等肘關節ROM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
表2兩組術后3個月肘關節ROM比較(x±s,°)
3 討論
康復護理是在對原發病治療的基礎上著重強調功能恢復的護理活動,康復方案的制訂越早越好,最佳康復訓練的時機原則上應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積極配合的基礎上與治療同時并進。石榮光等[5]調查發現,85.8%的創傷骨折患者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如恐懼、憂慮、抑郁等。因此,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幫助患者有效應對各種負性情緒和生活應激事件[6],使其建立起康復信心,積極配合康復治療。骨科的康復訓練是是手術或非手術治療的延續,是骨科傷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患者功能恢復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復訓練可預防患者的功能障礙,促進其功能恢復,繼而達到恢復運動功能的目的。肘關節是協調肩關節、前臂和腕關節活動的一個重要復合關節。肘關節骨折及其軟組織創傷后,骨骼的解剖形態出現異常,關節軟骨受損,關節內出現粘連,關節囊和周圍軟組織受損后瘢痕形成,患者易發生關節攣縮,造成關節僵直。骨科護士應早期介入患者的功能鍛煉,承擔起照顧者、健康宣傳者、督促康復的治療執行者、患者和家屬的咨詢者等任務,避免患者肘關節功能出現障礙,為患者的康復提供強有力的保障[7]。運動康復訓練是一種利用力學因素緩解癥狀或改善功能的肌肉運動鍛煉。其作用機制是通過刺激軟骨細胞促進膠原和氨基己糖的合成,防止滑膜粘連和血管翳的形成,促進膠原纖維按功能需要有規律地排列,促進關節骨折的愈合,增加關節活動度和恢復關節功能。術后早期進行肌肉等長收縮功能訓練不僅能促進患者血液和淋巴循環,防止廢用性萎縮,而且肌肉收縮所產生的生物電有助于鈣離子沉積,促進骨折愈合,防止骨萎縮。早期肘關節ROM運動能促進關節內滑液的分泌與循環,防止或減輕關節內的粘連,而早期CPM治療可促進滑膜分泌和吸收,改善關節營養代謝,修復受損的關節軟骨,促進周圍組織的修復。卞榮等[8]的研究結果表明,治療2個月后,CPM組患者肘關節活動范圍及有效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認為CPM能顯著提高骨折后肘關節功能障礙的療效。陳麗文等[9]研究證實,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手術后實施系統的康復訓練和護理能促進髖關節功能康復。骨折康復訓練的實施療效取決于骨折的穩定性、固定的可靠性和軟組織的完整性三個方面。考慮到肘關節骨折康復訓練的安全性問題,本研究采用運動療法安全評定表對患者進行康復鍛煉評估,并針對不同評分的患者進行了包括肌肉等長收縮功能訓練、ROM運動和CPM治療在內的個體化康復訓練,結果顯示,康復組術后3個月的疼痛、活動范圍、活動能力等肘關節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在肘關節屈曲、伸直、前臂旋前和前臂旋后等肘關節ROM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早期合理的個體化的康復護理有助于改善肘關節骨折患者術后關節功能,促進肘關節功能康復。
綜上所述,個體化的康復護理有助于改善肘關節骨折患者術后關節功能,促進肘關節功能康復。
[參考文獻]
[1]劉銳,李姝.綜合康復療法預防肘部骨折術后肘關節功能障礙[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5,27(1):22.
[2]陳建珍,李藝芳,王瓊芳,等.早期護理干預對膝關節骨折術后關節功能康復護理[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8,14(16):133-135.
[3]戴閩.實用骨科治療與康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8-46.
[4]Modabber MR, Jupiter JB. Reconstruction for post-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elbow joint[J].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5,77(9):1431-1446.
[5]石榮光,李冬梅,王琳,等.創傷骨折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狀態調查與心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 2006,21(1):21-23.
[6]葛向煜,王君俏,劉邦忠,等.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肢體功能恢復的康復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 2008,43(6):550-553.
[7]李娟,徐燕.上海市部分醫院骨科護士康復護理行為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護理雜志,2008,25(3):3-6.
[8]卞榮,萬里,王國新.CPM對骨折后肘關節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 2009,24(1):39.
[9]陳麗文,吳欲曉,郎史文,等.康復護理程序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后髖關節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08,7(9):696-697.
篇4
關鍵詞:快速康復護理;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
引言:近年來,隨著微創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技術在診治婦科疾病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研究指出,接受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患者若未能得到合理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從而可影響其康復。有研究表明,對接受婦科腹腔鏡手術的患者進行規范化圍手術期護理能夠有效地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促進其康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某院婦科收治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作為大樣本,從中隨機挑選20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各為100例。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第一,患者基本狀況良好,不合并有其他嚴重基礎疾病;第二,患者意識清晰,不存在精神方面疾病;第三,患者對本次研究目的及方法表示知情理解,并簽署相關的知情同意書。對照組患者中,患者的年齡范圍在19~67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7.76±3.39歲,患者的疾病類型包括:子宮肌瘤38例、子宮內膜息肉29例、卵巢腫瘤33例;觀察組患者中,患者的年齡范圍在22~62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5.53±4.12歲,患者的疾病類型包括:子宮肌瘤43例、子宮內膜息肉31例、卵巢腫瘤26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之間存在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手術結束后采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每日監測;第二,協助患者進行過翻身以及調整;第三,術后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第四,對患者的膳食習慣進行調整;第五,營造舒適的病房環境。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應用快速康復護理(ERAS)模式進行護理,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強化心理護理:患者在等待手術的過程中,與患者交談的過程中,多使用鼓勵化的語言,注意耐心回答患者的問題,讓其意識到心理變化與病情變化是緊密相連的,讓患者潛意識里重視其自我調節,以最好的心理狀態迎接手術的到來。(2)飲食護理:術后通過合理的飲食規范,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減輕患者胃腸道蠕動負擔,通常在術后12h以上,患者胃腸開始蠕動后,可食一些流質食物,術后2d可逐步添加高熱量、高蛋白食物。(3)導尿管護理。婦科腹腔鏡手術通常會接導尿管,因此術后護理人員需要注意保持導尿管通常,并記錄患者尿液的顏色、量,倘若發現異常需要及時向主管醫師匯報,待患者能夠自主排尿且得到上級醫師的許可后將導尿管拔除。(4)術后疼痛護理,當痛感比較明顯的情況下教會患者肢體放松訓練,通過深呼吸緩解疼痛,期間避免用口呼吸或吞氣。并且對肩部和腹部進行熱敷,定時按摩。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本研究所得數據,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x±)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術后胃腸道恢復時間
2.2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對于婦科接受了腹腔鏡手術的患者來說,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包括腹脹、疼痛、惡心、肩背酸痛以及低體溫等,對兩組患者術后出現的并發癥進行記錄,得到如下數據。
2.3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對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發放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表,100分為滿分,高于80分為非常滿意,處于60到80分之間為滿意,低于60分記為不滿意。兩組患者對住院期間所接受護理的滿意度情況如下表所示。
通過上述數據可知,通過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接受了快速康復護理的對照組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的時間更短,患者術后出現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率也更低,另外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也更高,且經過統計學軟件計算可知,兩組患者在以上數據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5
開放性眼外傷多見于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眼科需要采取精細的手術操作,以保存最佳視力,手術時要求眼球固定,無躁動,絕對安靜狀態,小兒往往不能配合,一般要在全麻下完成,而麻醉術后小兒易出現生命體征改變、意識改變、窒息,若觀察不及時可嚴重危及生命。因此,患兒麻醉后恢復期的觀察和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1 臨床資料
70例小兒眼外傷中,男38例,女32例,年齡2~12歲,其中眼內異物取出術38例,眼穿通傷18例,外傷性白內障吸取義眼胎植入6例,眼球摘除術8例。
2 觀察與護理
2.1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患兒術后回病房后,立即心電監護、常規吸氧,調節氧流量1~2 L/min,向麻醉師、手術醫師了解患兒麻醉、手術情況,與手術室護士交接班,了解輸液情況,妥善固定引流管,觀察受壓部位皮膚,注意患兒意識狀態的變化、呼吸頻率和幅度,有無一過性呼吸抑制,皮膚黏膜顏色、皮膚溫度、四肢末梢血液循環及肌張力情況,并詳細記錄。應強調的是合理設置監護儀各項報警范圍,報警設置一定要開啟,報警音量調大,出現報警及時處理。注意觀察患兒有無譫妄、躁動、寒戰,一旦患兒蘇醒,需觀察其定向力、判斷力、四肢活動情況及有無惡心、嘔吐,觀察傷口敷料是否干燥、有無滲血滲液等。
2.2 加強安全防范措施:絕大多數患兒術后恢復期常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反應性精神癥狀,如在睡眠中突然出現煩躁不安、易激惹、哭喊、掙扎。因此,患兒要睡有床欄的病床,必要時可用約束帶約束四肢,約束帶要牢固,但以不影響局部血液循環為限度。此時可讓患兒父母或其他親屬陪伴、安慰,以減輕患兒焦慮,但應向親屬做好解釋、指導工作,使他們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護士應用低聲溫和的語氣與患兒交流,動作輕、穩。
2.3 做好呼吸道管理:小兒由于其獨特的解剖及生理特點,其呼吸道較為敏感,分泌物旺盛,加之麻藥作用使分泌物增加,易發生呼吸道梗阻。因此,患兒回病房后應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舌后墜或誤吸導致吸入性肺炎。若分泌物過多的患兒應用負壓吸引裝置吸痰,注意吸引負壓小于100 mmHg,吸痰時動作要輕柔,以免損傷黏膜,待麻醉清醒后鼓勵患兒進行有效咳嗽排痰,做深呼吸。
2.4 防治惡心、嘔吐:由于小兒賁門括約肌發育不全,胃排空時間較長,麻醉后喉反射有抑制,飽胃患兒易致嘔吐、誤吸。故小兒麻醉前應禁食6小時,嬰兒禁奶4小時,術前2小時停止喂水。術后出現嘔吐時,應使患兒頭偏向一側。護理人員準備好吸引裝置及時清除口、鼻腔、咽喉部嘔吐物和分泌物,以保持氣道通暢,同時注意觀察生命體征,觀察和記錄嘔吐物的量、性質、嘔吐頻率及皮膚色澤,嚴重者可給予鎮吐藥。被嘔吐物污染的衣服、被單及時更換,保持床單清潔、干燥,注意口腔衛生,預防繼發性感染。
2.5 做好液體管理:因小兒水代謝比成人快,不能耐受脫水,手術前禁食及手術創傷均有液體喪失,必須及時補充。同時也要防止過快、過量輸液引起患兒循環超負荷,出現心力衰竭、肺水腫。輸液量和速度應根據小兒生命體征、尿量和各項檢查,按小兒千克體重計算,一般安全滴速為20~40滴/分。嬰兒可使用輸液泵調節滴速,輸液肢體要適當約束。
2.6 維持患兒正常體溫:患兒體表面積大,容易散熱,且易受周圍環境溫度的影響,術后容易發生低溫或高溫。因小兒不合作和體表溫度易受環境影響,不主張測口溫和腋溫。一般選擇直腸溫度,室溫控制在24~26℃,濕度在50%~60%。冬季注意保暖,被褥遮蓋好患兒,用體溫毯或熱水袋保溫,熱水袋溫度不宜超過50℃,并用毛巾包裹置于患兒足部,盡量不直接接觸皮膚,以防燙傷,對發熱患兒減少覆蓋物,體表用溫水擦浴,冰敷大血管等物理降溫。降溫時避免寒戰,如有大汗及時更換衣服。
篇6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9月肝膽外科手術患者92例為研究對象,按照術后護理干預措施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6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詳情見表1:
1.2方法
1.2.1對照組術前1天告知患者手術相關注意事項,術前24h進行皮膚準備,術前12h禁食,6h禁飲。術中常規留置引流管,術后3~5d拔出。記錄觀察患者術后排氣時間,排氣后可進流食。
1.2.2觀察組①藥物護理。患者術后可適量注射維生素B1,維生素B1可加速胃及十二指腸蠕動,促進其胃腸功能恢復。有相關研究表示,人體在肌肉注射維生素B1后,能夠幫助患者增加食欲,從而盡早進食,幫助胃腸功能恢復,提前排氣時間;術后補液中根據電解質的生化檢測結果適當補充鉀離子,患者在術中進行大量腹腔內導流、沖洗,胃腸減壓等措施后,會導致機體內鉀離子大量流失,當人體血液中鉀離子含量減少后,會致使胃腸道平滑肌無法正常收縮,從而引發腹脹、胃腸道功能失常等情況出現,適量補充鉀能夠有效預防此類情況發生;情況允許下配合解痙中藥,如中藥湯劑四磨湯,四磨湯屬于中醫理氣調理湯劑,能夠補氣扶正,破滯降逆,對于胸膈滿悶、不思飲食患者有顯著療效,其中木香具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能夠針對術后十二指腸平滑肌痙攣產生針對性效果,枳殼則能夠有效加速胃腸道蠕動。從而促進食物消化與縮短排氣時間。在四磨湯基礎上加服四磨湯口服液效果更佳;②心理護理。患者心情愉悅能夠影響患者預后,患者術后因為麻醉及手術創傷,不能活動及及時獲得身體主動權,會對手術產生質疑心理,加之胃腸功能暫時未恢復,不能進食,會加劇質疑心理,從而懷疑治療效果,甚至產生懼怕、暴躁情緒,因此需要向患者講明相關原因并告知患者只要配合治療,即可痊愈,打消患者對手術恢復的擔心,保持積極態度配合治療;③臥床護理。患者術后還處于麻醉狀態,未完全清醒,幫助患者采取平臥位,頭偏向一邊,可以有效防止術后惡心嘔吐造成氣管堵塞。患者清醒后幫助其采用半坐臥位,可有效降低腹部壓力,緩解創口疼痛感;④科學安排患者進食。患者術后早期進食能夠幫助胃腸功能恢復及積極影響預后,在患者術后出現腸鳴音、排氣后,證明患者胃腸功能基本開始恢復,如果患者沒有并發惡心嘔吐等不適癥,則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先進食流食或營養液,逐步過渡到半流食,軟食,普食;⑤早期功能恢復鍛煉。術后早期功能恢復鍛煉能夠促進機體代謝加快,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促進胃腸功能恢復,肝膽外科手術患者因為術后臥床時間比較長,活動比較少,因此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相對較長,因此,護理人員可以在術后6h后鼓勵患者逐步開始主動鍛煉,可以進行一些簡單鍛煉,握拳、主要關節屈伸運動等等;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情況給予腹部按摩,加強對胃腸道的機械性刺激,促進血液循環,刺激胃腸道神經,加強術后胃腸道恢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腸鳴音出現時間、術后首次通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首次進食時間均早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p
3討論
篇7
關鍵詞:婦產科;腹腔鏡;胃腸蠕動功能;護理方法
近幾年,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腹腔鏡技術逐漸得到臨床廣泛應用,特別在婦產科的臨床治療中逐漸增多。雖然腹腔鏡手術對患者的腸道不會產生直接損傷,但由于術中物、二氧化碳氣體的使用等,術后患者的胃腸蠕動功能被嚴重減弱,對患者術后正常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術后對其實施針對性護理尤為重要[1]。本研究就婦產科腹腔鏡術后護理方法進行觀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2010年7月~2013年7月于我院婦產科實施腹腔鏡手術的患者38例,均經臨床檢查確診。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觀察組19例,年齡26~51歲,平均(38.91±3.08)歲;疾病類型:子宮肌瘤9例,宮外孕5例,卵巢囊腫5例。對照組19例,年齡27~51歲,平均(39.31±3.12)歲;疾病類型:子宮肌瘤10例,宮外孕5例,卵巢囊腫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術后護理,即術后6h,給予少量免糖流質飲食,避免進食豆漿、牛奶等;術后8h,指導其做呼吸運動,并實施被動訓練,活動其上下肢;指導其進行早期活動,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提高活動強度與速度等[2]。
1.2.2觀察組 在常規術后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具體如下:①為患者實施腹部按摩,患者取平臥位,護理人員四指并攏,以臍部為中心,按照順時針方向進行按摩,注意避開切口,并沿切口邊緣按上下方向按摩,按摩力度由輕及重,速度適中;②遵醫囑給予患者大黃蘇打片(由南寧康諾生化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45020499),飯前口服,3片/次,3次/d;③術后6h,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同時雙腿彎曲,使膝蓋暴露,對其足三里穴實施常規消毒,遵醫囑給予維生素B1(由陜西德福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61022044),雙側注射,劑量100mg。
1.3觀察項目與指標
1.3.1腹脹發生率 對兩組術后腹脹發生率進行觀察,其中腹脹判斷標準如下:無腹脹為排氣前無任何腹脹感;輕度腹脹為排氣前腹內有氣體存在感,且切口無痛感;中度腹脹為腹部微隆,切口有脹痛感,但可忍受;重度腹脹為腹部膨隆,切口明顯脹痛,甚至呼吸困難[3]。腹脹發生率=(輕度腹脹+中度腹脹+重度腹脹)/總例數*100%。
1.3.2術后恢復情況 對兩組術后恢復情況進行對比,包括胃腸蠕動、排氣的時間等。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系統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且P
2結果
2.1兩組腹脹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腹脹發生率為10.5%,對照組為36.8%,在腹脹發生率上,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在胃腸蠕動時間上,觀察組為(7.3±2.1)h,對照組為(11.8±3.2)h;在排氣時間上,觀察組為(15.1±2.8)h,對照組為(23.6±3.9)h。觀察組在胃腸蠕動與排氣時間上較對照組均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腹腔鏡手術為臨床治療婦科疾病的常用方法,較傳統開腹手術而言,其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及術后恢復快等優勢,但由于術中人工氣腹的建立及物的使用,導致患者術后易發生胃腸功能紊亂,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及生活質量[4]。我院針對這一現象為患者實施術后針對性護理措施,在常規飲食干預、活動護理的基礎上,為其提供腹部按摩及用藥干預,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38例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對常規術后護理(對照組)與針對性術后護理(觀察組)的胃腸蠕動功能情況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術后腹脹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在術后胃腸蠕動及排氣時間上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
綜上所述,對婦產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實施針對性術后護理,可有效促進術后胃腸蠕動功能的恢復,縮短排氣時間,減少腹脹的發生,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高志英.護理干預對促進婦產科腹腔鏡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體會[J]中國內鏡雜志,2011,10(02): 172-174.
[2]張風英.婦產科腹腔鏡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2,12(05):93-94.
[3]姚再霞.探討婦產科腹腔鏡術后促進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08(20):346-347.
篇8
方法:隨機選取2012年以來在我院就治的腦出血術后患者48例,根據患者及其家屬自愿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觀察者實施康復護理,對照組實施傳統護理。
結果:觀察組患者通過實施康復護理后患者康復快,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
結論: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對應的、全套的康復護理方案,并逐一執行,臨床效果顯著,對患者早日康復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腦出血恢復期重要性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1-0304-02
腦出血是中老年的人群當中比較常見到的一種多發型的疾病。腦出血這種疾病一般突發性比較強,往往病征不是非常明顯,起病比較急,在醫院進行醫療護理的恢復期比較長,而且往往致死亡的比率非常高,這些特點都使到腦出血成為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的有高威脅性的疾病[1]。我院近年在腦出血患者恢復期實施康復護理措施,臨床療效顯著,現將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2年以來在我院就治的腦出血術后患者4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齡36至68歲,平均年齡為(49±3.5)歲。48例腦出血患者中,被重物襲擊腦出血患者10例,摔倒后腦出血患者13例,車禍腦出血患者19例,打架腦出血患者6例。根據患者及其家屬自愿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2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發病原因等基本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觀察組實施康復護理,根據患者自身特點對應制定一套從心里、飲食、運動以及基礎護理等護理全套方案,并逐一實施;對照組實施傳統護理方案。在患者恢復期詳細觀察和記錄患者各方面情況,出現意外情況立即處理。
2結果
觀察組患者通過實施康復護理后患者康復快,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其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3討論
對于腦出血患者的術后護理,很多醫療護理人員都做出了很多方面的探索,除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的基礎護理之外,還應該對腦出血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物理康復訓練,并且更好地提高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等。為了更深入地探索腦出血病患者在手術之后的恢復期里,康復護理能否起到更加有積極意義的作用,作為護理工作人員應根據患者各方面情況制定特定的、全套的護理方案,并逐一實施[2]。
腦出血病患者的術后康復期進行康復護理上,除了基礎性的術后康復護理措施之外,還要注意和使用以下的一些方法。首先,要明確,腦出血病患者在手術之后的康復期進行康復護理,要注意對這些病患者進行兩個方面的康復護理,一方面是基礎的康復護理,一方面是積極的康復訓練[3]。其次,對于康復訓練如何更好地在康復期發揮作用,基本上要遵守一個原則,在腦出血的康復前期,主要還是要以物理上的訓練療法為主,而等到腦出血的病患者在康復的后期,自身的肢體功能漸漸恢復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進行作業的訓練療法治療為主。其物理訓練療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①可以讓病患者進行肢體關節的一些被動式運動,運動的強度主要要依循從弱到強,注重循序漸進的方式,并且要注意,不要引起病患者的關節疼痛以及身體不適。②可以讓病患者進行肢體的曲張運動,并且伴隨翻身的練習,可以通過腕關節的背伸以及腳踝部的踝關節背伸進行牽張練習,這對于病患者的肢體關節靈活度有進一步的提升。③可以讓病患者進行起床練習,患者可以在早期進行某些固體的支撐物輔助的起床的運動練習,后期可以讓自己的上半身把自己帶動起來,然后運用自己的健側的肘關節支撐在床面上,在醫療護理人員或者是家屬的協助之下起床[4]。④可以讓病患者進行站立平衡的訓練,病患者可以放平自己的雙足,然后讓自己的雙腿分開,并且與肩同寬,然后讓自己握拳盡自己全力往前進行伸展運動,低下頭,把腰部進行彎曲,腹部收縮后,讓自己的身體重心漸漸移動到自己的下肢。⑤作業訓練療法,也就是對腦出血的患者進行相應的進食、穿衣以及相關的梳發等方面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也可以通過一些日常的手工訓練進行提高,以增加病患者在康復期的肢體靈活程度。
腦出血病屬于一種突發性的腦血液循環障礙疾病,應對這個疾病的破壞性有足夠的認識。因為病患者的恢復期比較慢,所以,對于這種急性的疾病的術后護理是非常重要的,這涉及到病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恢復,這方面要盡可能利用物理護理和訓練,運用系統的組織能力和可塑特征,讓病患者在相關的護理干預下,積極的康復訓練下,漸漸恢復身體的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5]。
綜上所述,根據患者病情采取個性化的康復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維護良好的醫患關系,有效地降低腦出血病患者術后并發癥,縮短住院時間,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宋振林.高壓氧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患者的療效分析及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2(11):146-147
[2]王敏.腦出血術后合并鼻蠅蛆病一例患者的護理[J].中國衛生產業,2012(11):23-23
[3]岑慶君,高忠恩,殷萬春,彭立基,馮榮亮,黎海濱.基底節區腦出血術后中度昏迷患者超早期氣管切開的臨床療效[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12(04):362-363
篇9
關鍵詞:飲食護理;剖宮產;泌乳;胃腸功能
剖宮產術后患者的腸蠕動以及胃腸功能往往由于麻醉、長時間連續臥床以及手術創傷等方面的因素不易早日恢復,導致產婦缺乏營養及過度消耗,常常會影響產婦的切口愈合、機體恢復以及乳汁分泌等[1]。早期進行必要的護理干預對產婦及早恢復胃腸功能以及泌乳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與價值[2]。本研究選擇40例剖宮產術孕婦為研究對象,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飲食護理干預,探討飲食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泌乳和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行剖宮的8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2~38歲,平均(29.38±5.17)歲;孕周38~41w,平均(39.97±0.27)w;初產婦37例,經產婦43例;將本組產婦按照奇偶數字法隨機地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為40例,經統計學分析,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產次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對照組 本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具體方法為:術后去枕平臥6h,然后進食流汁,排氣完畢之后進食半流汁,排便完成之后普通進食。12h改為半臥位,留置尿管24~48h,術后第2d開始下床活動。每日由責任護士按照愛嬰醫院的相關要求,進行母乳喂養宣教,給予母嬰早接觸及早吮吸,鼓勵按需哺乳,實行24h母嬰同室,并指導母乳喂養。
1.2.2觀察組 本組在上述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給予飲食護理干預,具體方法為:術后給予適量的溫開水,產婦取側臥位進行吸取,以解決術后干渴以及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術后產婦無腹脹則可給予白蘿卜湯以促進其進行排氣;術后6h開始禁食,待產婦排氣之后則給予常規飲食;多吃蔬菜及水果,以增加產婦對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物質的攝入,促使其及早分泌乳汁[3]。
1.3護理工作滿意度評定 采用總醫院馮志英等人所編制《應用專家咨詢法設計患者對醫院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3]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進行評價,該量表共分為22個項目,包括3個維度,即服務與技術、關心與愛護以及環境與指導。分值越高,則表明護理工作滿意度越好。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產后泌乳時間。
1.5統計學處理 本文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及分析,計量資料用均值±標準偏差(x±s),計數資料用頻數及率表示,分別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價比較 觀察組技術服務、關心與愛護、環境與指導、總分(51.10±9.56、37.19±7.13、25.17±6.26、125.68±17.29)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2.2兩組產婦術后泌乳及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比較 觀察組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乳汁分泌時間(19.00±3.33、27.89±5.71、37.02±3.45)h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
3 討論
近年來,隨之人們生活水平以及思想認識的不斷轉變與提高,剖宮產作為產科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干預手段,已經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應用與認可。目前,剖宮產率呈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產婦由于麻醉以及腹腔刺激等方面因素,手術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過度消耗的情況,從而引起產婦嚴重的胃腸功能損害,最終導致其難以進食[4],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產婦對營養物質的正常攝入,不僅會對產婦術后愈合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還會影響到產婦的術后泌乳,使其喪失母乳喂養的信心[5]。
剖宮產術后產婦早期活動可促進胃腸發生蠕動,促進產婦胃腸功能的恢復,促進子宮復舊、改善胃腸功能以及避免腹部發生脹氣等。剖宮產術后除了對產婦提供必要的常規護理之外,還應注重對其進行飲食護理干預。據有關數據統計,每天至少需要700卡熱量才能夠產生足量的乳汁[7],術后早期進食不僅可明顯縮短排氣及排便時間,減少腹脹以及隨之而引起的其他并發癥,還可及時地向產婦體內補充營養物質,以彌補妊娠及生產過程中的營養耗損,從而促進產婦大量地分泌乳汁[6],很好地滿足了新生兒的需求,提高母乳喂養的信心。
本文研究表明,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上飲食護理,產婦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乳汁分泌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產婦胃腸功能恢復效果較好;而從工作滿意度量表各指標分析,產婦對護理質量滿意度明顯較高。由此可見,飲食護理干預可促進剖宮產術后泌乳以及胃腸功能的恢復,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彩霞.系統護理干預對提高剖宮產術后泌乳量和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 2012,20(11):163-163.
[2]孫亞楠.假吃配合穴位按摩對剖宮產后胃腸功能恢復及泌乳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1,33(24):3823-3823.
[3]馮志英,王建榮.應用專家咨詢法設計患者對醫院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J].護理管理雜志,2007,7(2):6-9
[4]盧莉紅,趙愛梅,徐榮銘.護理干預促進剖宮產產婦快速胃腸功能恢復增進泌乳的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0):126.
[5]趙霞.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胃腸功能恢復及早期泌乳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21):2702-2703.
篇10
【摘要】目的 探討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的各種因素和護理方法,為臨床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對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132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出現術后恢復期再出血58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對術后再出血有關護理多因素分析,采取準確的治療方法,并配以科學的護理措施。結果 58例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患者,經過及時準確的治療和科學的護理干預,恢復良好者31例,重殘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8例。結論 護理人員扎實的護理基本功,專業的業務技能,強烈的護理責任心,嚴謹的工作態度,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明顯降低腦出血并發癥的發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恢復期;再出血;護理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recovery care of 58 cases of rebleeding
TanLing FengJuhua
【Abstract】Objective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of the various factors of rebleeding and care,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Method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08 - March 2010 treated 132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period and then 58 cases of bleeding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linical data, according to the care of postoperative bleeding multi-factor analysis, to take an accurate treatment, and with scientific care measures.Result 58 cases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bleeding, through timely and accurate treatment and sci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31 patients with good recovery, severe disability in 6 cases, plant survival in 3 cases, 18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 Nursing care and a solid basic skills, professional business skills,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care, strict working attitude, take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bleeding complications, reduce patient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Keywords】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Recovery; Rebleeding; Care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是術后最為兇險的并發癥,且是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在術后患者機體康復過程中顯的尤其重要。本文對我院132例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與護理有關的誘因和護理對策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132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再出血58例,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60.9歲,經臨床調查,患者均有高血壓史,切入院時癥狀明顯。
1.2 術后恢復期再出血的臨床表現 出現血壓再次明顯升高32例,出現相對時間意識障礙11例,瞳孔不等大小15例。
1.3 再次出血與護理干預有關的誘因 高血壓25例,情緒不穩定,躁動不安導致血壓不穩定16例,排便用力導致血壓升高17例。
1.4 誘因分析 患者原有基礎病變是引起術后再出血的潛在病因,術后血壓重復波動或急劇升高是發生再出血的主要原因[1],尤其是躁動不安、用力排便、心理和情緒波動大的患者更易發生血壓的波動。顱內壓的改變也是導致再出血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血腫抽吸術一次性抽空過快形成相對較低的顱內壓,腦血管內外壓差增大引起再出血,術中止血不徹底也是術后再出血的常見原因[2]。
1.5 護理干預
1.5.1 術后意識狀態的變化是術后最早最多反映的重要標志之一 。通過GCS評分可以觀察意識有無障礙和意識障礙的程度。瞳孔的觀察對判斷術后顱內再出血的發生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如術前散大的瞳孔術后縮小后又散大,說明是病情加重的表現多為有再次出血的可能。若能及時觀察并做好記錄,為準確診斷,再次手術贏得時間其療效將顯著提高。
1.5.2 術后有效地控制血壓是防止再出血的關鍵之一。有條件者可采用多功能監護儀監測血壓,術后要保持血壓的穩定。有效控制腦水腫,防止再出血除用好脫水劑外根據血壓的監測數據,早期可采用靜滴硝酸甘油或微泵推注硝普鈉,可進食者或有胃管者改用 口服降壓藥。維持血壓在140―160/90―100mmHg,不宜過度降血壓,否則導致腦灌注不足,引起腦組織廣泛的缺血,缺氧性損傷,不利腦功能恢復。
1.5.3 呼吸系統的護理 ①給氧:根據血氧監測數據給予每分鐘氧流量1―3ml。必要時可考慮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②神志清醒或輕度意識障礙:(無顱內高壓癥狀)應鼓勵咳嗽,每2h定時協助翻身,拍背。并采用氧氣霧化吸人等方法協助排痰。③對短期內不能清醒者:應及早行氣管切開,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出氣管內分泌物,痰多粘稠時可在吸痰前注人少量氣管滴液(NS20ml+慶大霉素8萬u+糜蛋白酶+地米5mg)可達到稀釋痰液及增濕作用。吸痰時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要輕柔,吸力適當。時間過長以免氣管支氣管粘膜損傷并繼發出血,缺氧。④做好口腔護理,防止口腔感染[3]。
1.5.4 引流管的護理[4]高血壓腦出血術后,頭部引流管一般放置3―5天,最長者可達15 天,因此對引流管的護理特別重要。防止打結,扭轉,拔脫。檢查是否通暢,可用一手固定引流管近端,另一手由內向外擠壓引流管 ,這樣可把凝固的小血塊擠掉。注意每日引流量,顏色。顏色鮮紅,提示腦內有繼續出血的可能,并做好記錄。注意頭部敷料是否干燥,如有滲濕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可抬高床頭15―30度,有利于靜脈血的回流,減輕腦水腫,減少引流液的分泌。拔管后注意傷口敷料的干燥,合理安排20%甘露醇靜滴降壓,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咳嗽。
1.5.5 消化道的護理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常會導致消化道出血。清醒者,術后6h可給予少量溫開水喝,無嘔吐可少量多餐進食。術后3天未清醒可行插胃管飼流質飲食。通過進食可減輕胃酸對胃粘膜的刺激,減少消化道出血。同時通過對胃液的觀察了解消化道是否有出血及出血量。
1.5.6 心理護理 這類病人待神志轉清,意識到自己癱瘓后,部分病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多表現出強烈的情緒震動,如極度消沉,自暴自棄,脾氣暴躁,出言不遜,不配合治。或憂郁重重,不愿講話,不愿活動等。護理的關鍵是要有心理護理 的技巧,護士要有耐心,經常用解釋,開導,勸慰的語言。在治療護理中給予鼓勵調 動病人的積極性,對病人每一點進步,給以充分及時的肯定。針對不同心理狀態,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做出相應的心理護理。
1.5.7 出院指導 出院前向病人及家屬做好健康教育,指導出院后按時服藥,定期監測血壓。保持良好情緒,避免不良刺激。對有煙酒嗜好者,應忌煙酒。科學的飲食搭配,堅持鍛煉身體,勞逸結合。如有異常及時就診。
2 結果
經過及時準確的治療和科學的護理干預,58例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患者,恢復良好者31例,25例隨訪1年,生活均能自理。重殘6例、植物生存3例均轉入康復醫院繼續治療。死亡18例,死亡原因: 11例因再出血量較大發生腦疝致中樞呼吸循環衰竭死亡, 7例死于嚴重肺感染合并腎功能衰竭。
3 討論
引起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次出血的危險因素很多,其中血壓波動和增高時主要因素之一[5],控制患者的血壓,嚴密觀察患者血壓變化,降低外在因素刺激,肉用力排便、情緒波動、避免呼吸道感染等,強化專科護理,加強護理責任心,仔細認真的護理觀察和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明顯降低再出血發生率和早期發現再出血,以利于早期治療,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
參考文獻
[1] 李勝.復發性腦出血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0, 8(1):212.
[2] 崔寶文.腦出血早期血腫擴大76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7 ,10.
[3] 宋占美,楊鳳英.高血壓腦出血術后的護理[J]. 泰山衛生。2005,1(29).
[4] 秦家振, 李運軍, 羅永春, 等.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再出血原因分析及對策[J]. 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 2008 , 7 ( 2 )178- 179.
- 上一篇:城市道路運輸管理條例
- 下一篇:工程造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