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病人的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08-07 17:41: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術后病人的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0-0464-02
肺不張是胸外科行肺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多數發生在術后24-48h之內。正常呼吸時有間歇自發性深呼吸可使細胞得到充分的擴張,而術后病人用了物和呼吸器,而固定,并保持著缺乏間歇性呼吸的均勻呼吸,進而導致術后肺不張。也因患者術后疼痛而限制呼吸,不敢深呼吸、咳嗽、咳痰,使分泌物阻塞支氣管管腔,空氣進不到肺泡,肺泡收縮,增加了肺不張的可能性。臨床表現為呼吸增塊、高熱、支氣管呼吸音消失或減弱,有時病人還可出現煩躁不安。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及早采取護理措施以有效防肺不張的發生。
1 肺不張的原因
肺不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①氣管內全麻者由于插管對支氣管黏膜的刺激,物對呼吸道上皮細胞介質的影響及吸咽對呼吸道的刺激均已導致術后大量痰液,氣管分泌物引流不暢,痰液粘稠栓塞引起肺不張。②通氣不足,術后因切口疼痛和胸痛和胸腔引流管刺激,患者不敢做深呼吸和咳嗽,胸帶包扎過緊限制了胸廓的運動,患者過于衰弱,無力呼吸及術后發生支氣管哮喘等均能造成肺通氣不足,支氣管氣流速度下降,在咳嗽時其剪刀作用減弱使分泌物不易排出,導致肺不張。③氣管插入過深,導管插入單側支氣管而使另一側支氣管不通,肺處于萎陷狀態。④術中對肺組織的擠壓導致肺組織挫傷。
2 肺不張的預防
肺不張的預防從以下幾點著手:①對吸煙患者術前半個月勸其戒煙,以減少分泌物對呼吸道的刺激。②對呼吸道炎癥或呼吸道感染者術前應充分利用抗生素治療,在感染控制后方可手術。③術前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進行肺功能鍛煉,練習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方法。④術中氣管插管不宜過深,以免插入單側氣管引起對側肺不張,盡量減少對肺組織的擠壓,術畢吸盡痰液。⑤術后在病情許可下用止痛藥物,預防因疼痛引起的呼吸肌運動受限,造成肺通氣不足。⑥術后經常輔助患者坐起拍背、協助咳嗽排痰是重要的預防措施。
3 肺不張的護理措施
術后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被破壞而造成肺泡不能通氣和灌注,促使氣道關閉,而出現肺不張。肺不張通常發生在術后24h-48h之內,如不及時處理可引起心律失常、呼吸衰竭、肺炎等嚴重病發癥。主要護理措施如下:
3.1 肺不張的術前護理。有效地給患者進行術前教育,對吸煙者術前十五天要停止吸煙,減輕體重。由于有些患者不按醫囑和治療規程辦事,所以我們必須把注意力轉向督促患者執行規定的保健活動上來,讓其意識到發生并發癥會延長住院時間,增加費用,同時增強他們對這種療法的信心,示范有規律的呵欠動作。護士要認真說明這種療法的重要性,同時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讓他們知道即時得了肺不張的并發癥,只要按照期望的呵欠動作的療法去做,也能化險為夷。總之,護士應積極地做好術前指導。
3.2 肺不張的術后護理。
3.2.1 呵欠動作的護理指導。對肺不張的預防,呵欠動作勝過一般的深呼吸,是一種自然的深呼氣,一旦開始打呵欠,病人即使感到傷口疼痛也無法使呵欠終止,其次誘發呵欠相對比較容易,病人很了解打呵欠是什么樣的動作,只需指點或鼓勵病人或護理人員先作示范動作,更能激起病人打呵欠。一次可保持3-5分鐘,可使萎陷的肺泡再度擴張,并有較高的肺泡充氣壓力、較長充氣時間及最深呼氣量,可有效地預防肺不張,特別是對胸部上腹部的手術病人效果更佳。
3.2.2 翻身、拍背、輔助咳痰。患者撤離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后,即可翻身,拍背,每隔2h翻身1次,以防止分泌物沉積在胸背及肺底部;拍背要有節奏地由上而下,由邊緣至中央叩拍患者背部,要求患者進行深呼吸。經過上述措施后痰液大多已從肺泡周圍進入氣管,或痰液已松動,鼓勵患者進行有效的咳嗽排痰。深呼吸時,囑咐患者在呼氣的2/3時咳嗽,重復數次,因深呼吸可帶出少量肺底部分泌物,配合咳嗽可產生痰液移動及加強咳出效果。
3.2.3 視患者病情可適當給予輔助治療。輔助治療有霧化吸入、鼻導管吸痰、氣管內給藥、氣囊加壓等。為有效抗菌消炎稀釋痰液,使痰液迅速排出,保持呼吸道暢通,可采用霧化吸入,有效預防肺不張;病情嚴重、無力咳嗽或全麻未清醒未撤離呼吸機的患者可采用鼻導管吸痰;在呼吸機撤離前如發現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時可采用氣管內給藥,使患者會發生嗆咳,引起劇烈咳嗽,同時濕化氣道,稀釋痰液,促進排痰;呼吸音低、呼吸音粗或干濕性口羅音者如采取其他措施無仍無改善,可給予氣囊加壓通氣,促進肺復張。
篇2
[關鍵詞] 青年直腸癌;Miles手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7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1(b)-063-02
直腸癌是嚴重威脅人群生命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僅次于胃癌[1],病人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直腸癌術式的選擇取決于腫瘤部位。隨著醫學的進步,臨床手術中吻合器的運用,大大提高了保留括約肌的幾率,不需作永久性結腸造口術,但仍有低位直腸癌需要做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Miles手術)。直腸癌Miles手術切除范圍大,治愈率高,但手術創傷大,需行腹壁永久造瘺人工手術,病人很難接受這一術式,特別是青年直腸癌病人,心理更是痛苦、恐懼。近年青年直腸癌病人又有增多的趨勢,如何有針對性地做好病人的心理和生理護理,幫助他(她)們克服恐懼情緒,積極接受和配合手術治療,并在術后逐步適應新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存質量,是護理工作者應該重視的課題。我科2005~2007年收治直腸癌Miles手術病人63例,其中青年4例,現將青年直腸癌Miles手術病人存在的護理問題及相應的護理措施和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青年直腸癌病人Miles手術4例,男3例,女1例,26~38歲,平均32歲。手術切除范圍包括乙狀結腸下部及其系膜和直腸全部、腸系膜下動脈和周圍淋巴結、肛提肌,坐骨直腸窩內脂肪、肛管和周圍 5 cm直徑皮膚以及全部肛管括約肌,乙狀結腸近端在左下腹壁做永久性人工。
2 護理
2.1 術前存在的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
2.1.1 焦慮、恐懼護理措施:熱情接待病人,關心、同情、體貼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心理承受能力、家庭、社會的支持力。誠懇地與病人交談,介紹同類疾病治愈的病例,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直腸癌Miles手術對青年病人身體外形和自尊方面都是一種惡性刺激,因此,術前應耐心詳細地向病人講解施行腸造口手術的原因及重要性,使病人懂得只有通過手術才能夠解決大便的出路問題。解除病人顧慮,使病人認識到造口手術只是排便出口途徑的改變,對胃腸道功能無影響,病人只要掌握造口護理知識,同樣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護理中,要善于利用家屬因素,并與家屬共同攜手幫助病人渡過生命中最艱難的日子。可邀請配偶、家屬參與診療過程,對于已生育的青年病人,還可利用其子女一般較小的事實,喚起病人做父母的責任感,促使他(她)們下定決心,勇敢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盡早康復。
2.1.2 排便異常護理措施:認真觀察大便的顏色、性狀、量,觀察有無出血,有無腸道梗阻,有無腹脹、腹痛,定時做好病情記錄。
2.1.3 缺乏有關知識包括疾病知識、飲食知識、用藥知識、術前術后的配合知識等。護理措施:疾病知識方面,給病人講解疾病的誘因、主要的臨床表現和預后,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飲食知識方面,囑病人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少渣飲食,講解營養的重要性,進食不足的給予胃腸外營養支持;用藥知識方面,囑病人進行深呼吸訓練、戒煙,預防術后肺部感染;術前術后知識方面,講解腸道準備的重要性,術前兩天口服慶大霉素、甲硝唑,術前1 d全腸道灌洗,口服20%甘露醇500 ml+生理鹽水1 500 ml,口服后注意有無腹痛、腹脹。
2.2 術后存在的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
2.2.1 有生命體征改變的可能護理措施:術后平臥6 h,每小時監測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變化,觀察腹腔引流物的顏色、量、性狀,準確記錄出入量,發現異常及時匯報。麻醉清醒后取半臥位,遵醫囑補充液體、藥物。
2.2.2 舒適的改變護理措施:協助病人取舒適的半臥位,妥善固定各種引流管道,解釋疼痛的原因,必要時給予止痛藥物。
2.2.3 清理呼吸道低效護理措施:鼓勵病人深呼吸、咳痰、預防肺部感染,幫病人翻身、拍背,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
2.2.4 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護理措施:給予胃腸外營養支持,腸功能恢復拔除胃管后給予流質飲食,無腹痛、腹脹后逐步改為半流質飲食,以豆類、蛋、魚類為好,另加菜湯、果汁,使大便成形,便于清潔處理。
2.2.5 排便方式的改變護理措施:術后2~3 d造瘺口開放[2],加強結腸造瘺口的護理。注意觀察瘺口形狀、顏色的變化及大便排出是否順利等情況,及早發現水腫、出血及狹窄等造瘺口并發癥。造瘺口開放初期,糞便稀,次數多,對皮膚有刺激,大便污染被單,青年病人常常覺得很難為情,手足無措,護理人員要主動幫助他(她)們,指導并教會病人及家屬正確使用人工肛袋,指導病人及家屬護理人工,經常清洗造瘺口周圍皮膚,涂擦氧化鋅軟膏。讓病人避免右側臥位,防止大便污染傷口。造瘺口開放1周后指導病人每日擴肛,防止造瘺口狹窄。
2.2.6 潛在感染護理措施:鼓勵病人深呼吸、咳痰,預防肺部感染。每日行口腔護理兩次,預防口腔感染。每日行尿管護理兩次,預防尿路感染。
2.2.7 潛在引流無效護理措施:妥善固定各種引流管道,防止引流管脫落、扭曲、折疊、受壓,觀察引流物的顏色、性質、量,并準確記錄。
2.2.8 潛在皮膚完整性受損護理措施:幫助病人取舒適臥位,定時為病人翻身,保持床鋪干燥、平整、舒適。加強營養,術后3~5 d鼓勵病人下床活動。
2.2.9 缺乏康復知識護理措施:指導病人掌握造瘺口的護理知識,指導病人繼續擴肛,每日兩次,一次2~3 min,堅持3個月。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進食生冷、有刺激氣味或脹氣性食物,如大蒜、韭菜、洋蔥、紅薯、山芋等。避免服用引起便秘的食物,如堅果、玉米、油炸食物等。逐步訓練人工規律排便,掌握造瘺口的自我護理方法。囑病人定期進行化療、定期復查。給病人以安慰,進行心理疏導與支持,鼓勵病人正確對待疾病,面對現實,戰勝自我,保持心情舒暢,生活有規律,積極參加戶外活動。鼓勵青年病人從極度的絕望痛苦中走出來,克服自卑心理,重返社會,健康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3 體會
隨著護理模式的改變,整體護理的深入開展,將護理程序運用到臨床護理工作中,針對青年直腸癌Miles手術病人的護理問題,進行深入的心理、生理護理,最終目的是不但使青年直腸癌病人康復,保存年輕的生命,還要讓他(她)們重返社會,健康地生活和工作,恢復做人的尊嚴。
[參考文獻]
[1]曹偉新.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70.
篇3
【關鍵詞】手術病人 手術前 手術中 手術后 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429-02
2010年我院在部分病房推行了整體護理。為使病人從入院到出院過程都能得到系統化整體護理,我們為接受手術的病人實施了術前‘術中、術后配套整體護理,取得了良好的護理。現將護理措施介紹如下:
1 術前訪視 巡回護士在術前一天去病房訪視。會見患者先問好。自我介紹,再詳細了解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區、床號、住院號、術前診斷、擬手術方式、麻醉方式、化驗結果。了解病情和手術部位及過敏史。就病情‘施行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術中配合和術后注意事項,向病人適度的解釋或緩解消除病人的焦慮和恐懼,使其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
2 術中陪護 巡回護士熱情接待病人,加強病人的心理準備,減輕其焦慮恐懼。向其交待手術開始前要施行的治療。如靜脈穿刺、導尿等。為術后減少感染和并發癥等做好宣傳。平穩地把患者送到手術床上。麻醉時,幫助患者維持不動,輕聲平靜地告訴患者會有什么感覺。同時握住患者的手,這一簡單動作,無聲的體態語言,會讓其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愛和體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解釋手術中發生的問題。在術中實行全程陪護,仔細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操作時動作輕柔。要嚴密觀察病情,對手術中發生的特殊情況,要實行保護性醫療制度。
手術結束事,幫助患者盡快麻醉蘇醒。用溫鹽水拭去患者皮膚殘留的消毒液和血跡。幫助患者穿好衣褲和蓋好被單。在送患者回病房時注意保護手術切口及各種引流管。告知患者及家屬報告手術的順利結果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同時給予一定的術后指導。
篇4
【摘要】目的:探討術前護理干預對術后化療患者惡心、嘔吐的影響。方法:將120例惡性膠質瘤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病人采用常規護理及傳統的衛生宣教方法。化療前護理干預組60例病人在采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運用護理干預的方法。結果:化療前護理干預組化療后惡心、嘔吐的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P< 0.05)。結論 運用護理干預的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化療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
【關鍵詞】護理干預 化療 惡心嘔吐 惡性膠質瘤
腦膠質瘤是顱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呈浸潤性生長,是顱內腫瘤中最常見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病理特征,占顱內腫瘤的4O %,膠質瘤治療預后較差、復發率高,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目前仍然是采用在手術切除腫瘤的基礎上輔以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免疫療法、生物治療等措施 ,以提高療效 ,減少復發 ,延長生存期限。惡心、嘔吐是惡性膠質瘤術后化療最常見的副作用。這些癥狀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負擔,阻礙化療方案的實施,影響了病人的生活。目前常用的化療藥物由于達不到治療要求的高度選擇性,故對人體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同時消化道反應還影響病人的食物攝取和全身營養補充。有些患者因忍受 不了這些痛苦而中止化療。在臨床護理實踐中,我們通過術前護理干預,預防化療后惡心嘔吐,取得一定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惡性膠質瘤術后化療的患者120例,年齡18~64歲,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I組)和護理干預組(Ⅱ組)各6O例。所有患者術后及化療前均無明顯胃腸功能異常和惡心嘔吐癥狀,無眩暈癥,無吸煙、酗酒及吸毒史,化療前24 h內未使用任何抗嘔吐藥物。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入院后采用常規的衛生宣教及護理措施;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增加護理干預措施。心理護理干預:在患者住院期間,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出不同的干預計劃進行護理干預,在入院指導時以熱情和藹的態度與病人交談,在取得其信任的基礎上,針對患者不同的文化素質、性格特征、心理狀態等因人而異地做好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對首次接受化療的病人應解釋化療的目的、方法及治療可能出現的副作用,使病人了解有關知識,但不必過于強調對待惡心嘔吐的方法處理,以免人為造成病人緊張心理生不良效果。曾經化療但嘔吐較劇烈的病人,往往在未化療前已經產生了恐懼心理,這時護理人員應做好心理疏導,幫助病人分析致吐的原因,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化療時,應及時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解除其思想顧慮,使其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患者對化療的信心。保持病室內的整潔安靜,為病人營造舒適、輕松的環境。對一些愛好音樂的病人,化療時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病人聽音樂時植物神經興奮性下降,會影響病人的生理、心理及情感反應,可分散注意力,減輕化療中的惡心嘔吐;飲食護理干預:病人在接受化療前可適當的補充營養,鼓勵多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為化療打下較好的身體基礎。化療時少量清淡飲食,惡心嘔吐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抑制消化腺分泌和胃腸平滑肌的蠕動,直接抑制了消化機能,這時患者常無進食的生理和心理要求,護士不必強求病人多進食,可根據病人進食和嘔吐的情況給予適當補充水分,飲食給予流質或半流質如:稀飯、粥等,少食多餐,增加每天的總攝入量。因化學藥物可引起白細胞減少,應多吃些富含蛋白質、鐵、維生素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大棗、桂圓、阿膠、新鮮水果和蔬菜等。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病人可輔之以健脾養胃的食品,如薏米仁、大棗等。對反應嚴重、長期營養攝入障礙的病人,可考慮用胃腸外營養輸入法改善病人狀況。
1.3 護理評估:癌癥患者不僅要承受疾病和治療帶來的痛苦及不適,而且還要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社會壓力。患者往往出現焦慮、恐懼、抑郁、悲觀等心理反應。這些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和生活質量,也降低化療時對惡心、嘔吐的耐受力.給治療帶來不利的影響。惡心可以分為0級,無惡心癥狀;1級,輕度,有惡心預兆但很快消失;2級,中度,有惡心癥狀但很快消失;3級,重度,惡心癥狀非常厲害難以控制。化療前評估患者發生惡心、嘔吐的可能性.能針對性地給予護理,可減輕惡心、嘔吐。化療中曾經有惡心、嘔吐經歷的患者容易產生預期性惡心、嘔吐;女性患者較易產生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降低了機體對惡心、嘔吐的耐受力,特別是懷孕時有妊娠劇吐的患者化療時較易惡心、嘔吐;男性患者較女性患者少產生惡心、嘔吐.上次化療后恢復欠佳。體質虛弱等是引起預期性惡心、嘔吐的危險因素,老年患者嘔吐率高,這是因為老年人胃蠕動和食管下段括約肌緊張度減低,胃排空慢。胃內殘留量增加,胃內壓增高所致。
1.4 統計分析 所測計量參數以(士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對照組與護理干預組兩組病人的年齡、體重、疾病構成比例、術后化療的時間均無明顯差異(P> 0.05)(見表1)膠質瘤術后化療惡心嘔吐發生情況Ⅱ組明顯少于I組(P< 0.01),詳見表2。
表1 兩組病人的一般情況 ( x土s,n=80)
組別 年齡(歲) 體重(Kg) 疾病(良性/惡性) 術后化療時間(小時)
Ⅰ組 47.2±7.761.3±8.4 24/562.43±0.95
Ⅱ組46.1±7.9 61.6±9.229/512.50±0.97
表2 兩組病人術后化療惡心嘔吐情況比較(%)
組別 惡心(級) 嘔吐 術后化療惡心嘔
0 1 2 3 吐總發生率(%)
Ⅰ組29 16 13 1111 63.75
Ⅱ組 56 11 6 4 330.00
注::I組和Ⅱ組比較,*P< 0.O1.
3 討論
根據以往的經驗,化療前2h、化療中和化療后2h盡量不進食,可以減輕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但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許多化療的患者雖然長時間不進食,化療過程中仍然嘔吐,而且由于胃內空虛,沒有食物中和胃酸,加重了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嘔吐加劇,吐出的多是含胃酸很高的黏液,也加重了對食管和咽喉部的刺激,反射性的引起惡心嘔吐。因此,我們嘗試采用心理護理加化療過程中少量多次進食的方法,經過臨床觀察,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合理使用止吐藥。目前防治化療所致惡心嘔吐的藥物較多,應根據患者情況合理應用。目前以5一羥色胺3(5-HT3)受體拮抗劑昂丹司瓊和格拉司瓊應用最為廣泛,多在化療前30 min靜脈推注,止吐作用強而持久 。但是,使用藥物治療一方面可以引起毒副作用,我們針對惡性膠質瘤術后化療病人的心理生理變化特點。通過對膠質瘤術后化療的病人在不同時期實施綜合性的護理干預,主要通過健康宣教、心理疏導、心理暗示及行為指導等措施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以減輕病人的心理應激反應,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緒,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顯著減輕了惡性膠質瘤術后化療惡心嘔吐的發生率及相關并發癥,證明護理干預在減輕膠質瘤術后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治療中有積極的作用。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飲食指導,并且加強基礎護理,降低了化療患者惡心、嘔吐的發生程度,有效地提高了化療病人的生活質量,體現了護理工作的自身價值,進一步豐富了整體護理的內容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勞賢邦,潘玲.惡性腫瘤患者術后化療的觀察及護理體會.廣西醫學,2009,31(6):910.
[2] 王志芹,杜占軍,卜玉華.心理干預對癌癥病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1B):130-131.
[3] 葉燦漫.腫瘤化療病人的心理特點和護理對策[J]. 當代護士,2006,7:89-90.
[4] 鄭明珍.全程護理服務在腫瘤病人化療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9,23(增刊1):152-
篇5
【關鍵詞】甲狀腺;并發癥;護理
甲狀腺疾病是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其包括四大類: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腫、甲狀腺腫瘤、甲狀腺炎[1]。2011年11月~2013年6月我們對38例甲狀腺疾病患者進行了手術治療,并實施合理的護理措施,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將護理方法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38例,男7例,女31例,年齡19~52歲,其中甲狀腺功能亢進21例,結節性甲狀腺腫8例,甲狀腺炎6例,甲狀腺腫瘤3例。
2 術后護理
2.1 安置合適的
術后的安置直接影響著引流、切口愈合及呼吸道是否通暢。頸叢及局麻患者,術后即可半臥位,全麻患者在清醒后改半臥位。對患者的呼吸以及幫助吸引是有利的。協助患者在術后早期頸部的活動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及疾病恢復。
2.2 術后密切觀察病情
術后密切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變化,若出現脈率過快,則遵醫囑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鈉或冬眠合劑二號。注意觀察傷口滲液情況以及引流液的顏色和量,并做好記錄。觀察病人的發音情況,有無聲調降低或嘶啞。
2.3 做好飲食及口腔護理
術后清醒的病人,即可給予少量溫或涼水,若無嗆咳、誤咽等不適,可逐步給予便于吞咽的微溫流質飲食,注意過熱可使手術部位血管擴張,加重創口滲血[2]。甲狀腺術后患者因切口疼痛不肯吞咽致使口腔分泌物多,利于細菌繁殖,因此在術后1~2d要做好口腔護理。
2.4 預防術后出血
術后出血是甲狀腺手術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多發生在甲狀腺次全切或根治術后,發生原因多是術中血管結扎脫落或止血不徹底導致,誘發因素多是咳嗽、嘔吐或活動頻繁。多在術后24~48h內發生出血。動脈出血迅速,量多,色鮮紅、血腫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靜脈出血較緩慢.血液在患者頸部兩側流向背部,并使頸部腫脹,皮下瘀血[3]。早診斷、早發現、及時搶救是本并發癥的治療關鍵。大多是病人自覺呼吸困難或頸部有壓痛感。因此,一旦發現病人切口滲出血液量較多或呼吸不平穩時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醫生清除血塊或送往處置室或手術室采取止血措施,以解除呼吸道壓迫癥狀。
2.5 呼吸困難的護理
甲狀腺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呼吸困難同時也是最危急的并發癥,多于術后48小時內發生,發生的原因主要為術后出血、喉頭水腫、沙袋的壓迫、痰液阻塞等。如搶救不及時則可出現生命危險。術后應密切觀察呼吸、脈搏及切口滲血情況,準備好急救物品:如氣管切開包、氧氣、吸引裝置等以備急用,如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的表現:頸部有壓迫感、憋氣、急躁、心率增快即引起重視,提高警惕,以便早期發現早期處理。對于全麻病人,應用氫化可的松進行霧化吸入,一旦發現病人有喉鳴音,呼吸費力、發紺,大汗淋漓,應立即報告醫生進行搶救,必要時需行氣管切開、進一步止血等處理。
2.6 喉上、喉返神經、甲狀旁腺損傷的觀察
患者術后返回病房時注意觀察患者的發音情況,注意有無聲調異常及進食情況異常。如患者進食時出現嗆咳、誤咽則可能是喉上神經損傷,則給予患者坐位或半坐臥位進食。如出現聲音嘶啞,聲調低沉,則向病人做好解釋安慰工作,并遵醫囑給予促進神經恢復的藥物配合理療促進恢復。如出現血鈣降低、手足抽搐、喉痙攣等則可能因術中誤傷了甲狀旁腺,此時遵醫囑給予葡萄糖酸鈣靜脈注射并做好心理護理工作。
2.7 甲亢危象的護理
一般發生在術后12~36h。本組僅有1例病人發生。主要臨床表現為高熱、煩躁、脈搏增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譫妄、昏迷等。常嘔吐、腹瀉、脫水。如不積極治療,則可迅速導致死亡。一旦發現甲狀腺危象,必須及時報告醫生進行搶救,進行物理降溫、加大氧流量。根據病人的情況對癥處理,醫護人員要增強責任心,密切配合,促進病人的恢復。
3 討論
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取得滿意效果。因此,我們總結,治療甲狀腺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是手術,但術后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若處理不當或未及時處理則有可能導致死亡。因此,密切觀察病情,早期發現異常并及時搶救,針對性地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是降低甲狀腺術后并發癥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11.
篇6
【中圖分類號】R736.3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04-078-02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任何不同區域的治療手段對生存無根本影響,目前達到的共識是:手術、局部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可進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1 臨床資料
回顧在我科住院的乳腺癌手術患者208例均為女性,最大年齡82歲,最小21歲,中位年齡48歲,均病理診斷證實。
2 護理診斷
2.1 營養的障礙低于機體需要量與食欲不振進食量減少、癌癥消耗有關。應指導病人進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加患者的食欲,以滿足機體營養的需要,并儲備能量,達到耐受手術的目的。
2.2 舒適的改變疼痛與手術刺激、術后腫脹有關。相應措施為:(1)指導患者掌握緩解疼痛的技巧,如采用舒適的;(2)將患者手臂舉高,放于枕上,使用彈性繃帶;(3)加壓傷口,敷料外置沙袋;(4)指導病人運用放松術,如深呼吸或聽音樂轉移注意力;(5)遵醫囑給予止痛。
2.3 感染的危險與淋巴回流受阻及術后活動減少有關。相應措施為:(1)保持有效的引流,保持負壓定時擠壓引流管;(2)半臥位,將手臂抬高;(3)避免在手術側手臂測血壓;(4)評估傷口引流情況,引流量、色、性質,注意水腫、發紅現象;(5)檢查手術側手的顏色感覺并記錄;(6)觀察植皮處引流情況;(7)按醫囑使用抗生素;(8)向病人及家屬講解有關淋巴水腫與感染的征象;(9)指導病人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完整,如發現感染,及時報告醫生。
2.4 廢用綜合征與術后患側手臂活動不當有關。相應措施為:(1)術后24小時實行床上運動,囑患者做手部、腕及肘部的屈曲、伸展;(2)鼓勵病人自行進食、梳頭和洗臉;(3)術后10-12間可直立運動,如爬墻、鐘擺、拉繩運動等;(4)以乳霜按摩傷口部位;(5)評估傷口疼痛情況及關節活動程度,根據具體情況制定運動計劃。
2.5 自我形象紊亂與切除有關,鼓勵患者多詢問一些有關傷口、瘢痕及未來等問題,消除病人對乳腺癌、切除術后外觀改變及性方面的憂慮。介紹義乳佩戴法及其優點,使患者增進信心。
3 護理措施
3.1 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術畢患者取去枕平臥位,病人清醒且生命體征平穩后取半臥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減輕術側肢體水腫。觀察傷口敷料是否干燥,早期局部用胸帶包扎、沙袋加壓以助皮片附著,避免皮下積血、積液。注意術側肢端血運。
3.2 防止術側肢體功能障礙避免術側肢體上行靜脈穿刺,適當抬高。術后3日開始幫助病人活動上肢,先由肘部開始最后擴大到肩部。鍛煉的方法為自己進餐、梳頭、洗臉及手指爬墻活動,以促進肢體血液循環。
3.3 加強心理護理 由于乳腺癌術后影響病人的形體美,因此多數病人情緒極其低落。護士除應主動與病人接觸進行溝通得到其信任外,還應該盡可能采用她們最容易接受的實施方式,勤巡視、多交談,介紹治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傳化療和放療的不良反應及其并發癥的預防措施。
3.4 協助生活護理術后病人臥床期間,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責任護士應依照Orem的自理模式給予完全幫助、部分協助、支持教育等不同方式護理,滿足其自理需要。
3.5 加強飲食護理術后病人的飲食非常重要,除需要增加熱量外,還應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和無機鹽,以促進組織生長及傷口愈合,早日恢復健康。同時,飲食還要有節制,不過量,合理選食。例如,海帶、海參等海產品,可提取抗癌活性物質,對乳腺癌的防治有益處。
3.6 加強康復訓練乳腺癌手術后要有計劃地進行功能鍛煉,具體方法如下:在術后l、2日即可開始做前臂肘關節屈伸、掌握的運動,每次10遍,每天5-6次。術后2日試用健康的一側上肢幫助患肢做前面上舉動作,使患側肢體舉高到與頭部相干,每次3-4遍,每天約3-5次。術后4日用健側手握住患肢大拇指,幫助患肢向上抬舉,超過頭部,每天3-4次。術后5日用健側手托起患側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起舉,使之超過頭部,盡可能伸直,每次2-3遍,每天3-4次。術后6日可用患側手指順墻漸向上滑行,逐漸提高,每次2-3遍,每天3-4次。術后7、8日使患側手掌越過頭頂,觸摸對側耳朵,每次2-3遍,每日3-4次。術后9日起以肩關節為軸心用患肢做旋轉活動,每次2-3遍,每天3-4次。術后10日以后根據體力、傷口愈合情況經常逐漸做上肢抬舉、旋轉、外展等各種動作。同時要循序漸進,因人而異鍛煉,不可操之過急。
4 小結
通過以上的護理措施,護理問題的總解決率為98%,在208例患者中201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恢復較好,未發生并發癥。4例因經濟困難中斷治療,出現惡病質死亡。3例未見隨診。可見,對手術組患者運用護理程序,以病人為中心,實施動態全面的整體護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和護理,并能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降低了病死率。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吳肇漢主編,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08
2、陳立慧,朱麗萍,武靜,女性激素與乳腺癌.中國現代醫生,2007,45(8):90一91
3 張曉麗.乳腺癌術后護理.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5,18(12):1798―1799
篇7
【關鍵詞】肺部疾病 手術 護理
臨床資料
資料來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門診及住院確診的78例肺部感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用標準的計劃管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一、恐懼
(一)相關因素
癌癥。
大咯血。
(二)主要表現
病人表現為孤獨,無助,不愿說話或表現為脾氣躁,愛挑剔,對一切都不滿意。
(三)護理措施
多與病人及家屬談心,了解病人恐懼心理的原因。
對肺癌的病人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文娛活動,并有意識地將那些性格開朗的病人同住一室,使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
及時巡視病房,防止病人有輕生的行為。
對咯血的病人遵醫囑給少量鎮靜劑,減輕恐懼心理。
二、知識缺乏:術前檢查與準備
(一)相關因素
未接受過此類手術。
文化層次低。
主要表現 不配合檢查和治療,有的甚至曲改醫師的意圖,造成術前準備時間延長。
(二)護理措施
向病人介紹可能導致肺癌的原因,如吸煙、空氣污染、有害氣體大量吸入等等。
對支氣管擴張病人告知并示范如何行排痰引流,如上肺引流取坐位,下肺引流取頭低足高位,中肺引流取平臥加側臥變換。
向病人宣傳術前戒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配合咳嗽排痰。
講解特殊檢查的目的和操作方法,如支氣管纖維鏡檢查和支氣管碘水造影檢查。
三、潛在并發癥—窒息
(一)相關因素
支氣管擴張大咯血。
肺癌侵犯大血管咯血。
肺手術后痰阻塞呼吸道。
(二)主要表現
大量咯血血塊阻塞或咳嗽無效,痰液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難、嘴唇發紺、煩躁不安甚至意識喪失。
(三)護理措施
嚴密觀察并記錄24小時咯血量。
咯血量多者實施特護,以便隨時處理緊急情況。
咯血時給予精神安慰,必要時給予鎮靜劑。
發生大咯血時要將頭偏向一側,及時吸出呼吸道積血,防止血塊阻塞呼吸道。
對于痰多且咳痰無力的病人常備負壓抽吸器及時清除痰液。
四、潛在并發癥—肺不張
(一)相關因素
與肺部炎癥 有關。
與細支氣管分泌物阻塞有關。
(二)主要表現
聽診呼吸音減弱或消失。
大范圍肺不張出現呼吸氣促。
X片檢查有陽性發現。
護理目標 病人未發生因護理不當所致肺不張。
(三)護理措施
術前囑病人戒煙,注意防止感冒。
術前指導病人訓練咳嗽排痰和深呼吸方法。
術后協助病人翻身,每2小時1次,并扶其坐起拍背咳嗽,協助病人排痰。
注意觀察和評估有無呼吸音減弱,病人呼吸困難的表現。
痰多不易咳出給與霧化吸入,每天2次,必要時行鼻導管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
術后囑病人吹氣球,每天3-4次,每次以能耐受遵醫囑給抗生素,及時治療肺部感染。
五、潛在并發癥—肺癌腦轉移
(一)相關因素
肺癌晚期和惡性程度高的小細胞肺癌。
(二)主要表現
診斷為肺癌,有明顯的肺癌臨床表現。
病人出現精神神志變化。
頭部CT掃描可發現陰影。
(三)護理措施
認真傾聽病人的主訴,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觀察有無肺癌腦轉移的臨床表現,如頭痛、神志變化、嘔吐等,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師處理,并嚴密觀察神志、瞳孔的變化。
協助醫師進行各項檢查,如頭部CT檢查、骨掃描檢查,及時發現轉移病灶。
向病人家屬宣教有關肺癌腦轉移可能出現的癥狀,使之能很好地配合檢查和治療。
病人出現神志變化,給予對癥護理,防止受傷。如加床欄防墜床,使用熱水袋加隔熱套防燙傷。
對嘔吐者,應及時清理嘔吐物,防止誤吸入氣管,并保持病人衣服床單的清潔。
六、心理護理
家庭成員們應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并且要幫助病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避免悲觀、消極等不良情緒。營造良好、舒心的家庭氛圍是十分重要的,要盡可能使病人保持開朗、愉快的心情,避免產生孤獨和憂郁。根據病情可安排病人進行恰當的戶外活動,鼓勵病人多與他人交流,特別是與恢復情況良好的同類病人交流。為了讓病人在手術后能順利地接受化療或放療,家庭成員可以逐步、適當地讓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使病人有心理準備。
用藥護理按醫囑定時定量服藥。若服用抗生素或中藥,必須服完1個療程。
七、特殊護理
(1)術后:肺部手術后,病人的很重要。病情平穩后,通常讓病人取半臥位,頭部及上身墊高30‘~45‘,以利于通氣。肺葉切除術后若允許病人完全側臥,可以面向任何一側;若病人呼吸功能較差,應避免取非手術側側臥位,以免限制肺通氣;一側全肺切除術后只允許平躺,不能取完全側臥位,以免造成縱隔移位,產生生命體征變化,更不允許取健側側臥位,這樣會造成肺受壓、缺氧。
(2)稀釋痰液:術后痰多的病人可以做霧化或者吸人潮濕的氣體,這樣可使氣管內分泌物變稀,利于排痰。吸人潮濕氣體的方法:可將熱水倒人杯中,用嘴吸人上升出來的蒸汽,然后從鼻腔呼出。注意水溫不宜過高,以免燙傷。
參 考 文 獻
[1]陸葉;以人本主義為指導對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的研究[D];第二軍醫大學;2006年
[2]電視胸腔鏡肺部手術病人的護理--《河南外科學雜志》2002年04期
篇8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人民醫院 四川省仁壽縣 620500
【摘 要】目的:探討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護理措施及體會;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42 例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結果:本組42 例患者,術后發生胰瘺1 例, 膽瘺1 例, 出血2 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9.52%,其余38 例患者經綜合治療和精心護理后均痊愈出院;結論:加強手術后病情的觀察和精心護理是非常重要的,護士應熟練掌握術后護理的要點,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手術的成功率,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護理;措施
普外科手術相對來說較為繁瑣,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位列其中,包括:治愈胰頭部急性的腫瘤與壺腹部位的腫瘤以及嚴重的胰頭慢性局限性胰腺炎和胰外傷等。手術的特點主要包括:安全系數不高、后遺癥較多、死亡的情況較多。所以,手術期間對病情的仔細核查以及采取優質的看護措施對手術的成功有很大幫助,對降低后遺癥和死亡率意義重大。現對2013 年1月至2014 年1 月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患者臨床護理資料分析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共計42 例,均為2013 年1月至2014 年1 月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患者,其中男性23 例,女性19 例,年齡48 ~ 65 歲, 平均年齡(56.2±3.3)歲,其中胰頭癌患者18 例,膽管癌14 例,十二指腸惡性腫瘤10 例。所有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情等方面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措施
1.2.1 術前護理
(1)手術準備:術前二周必須戒煙,病人要學會胸式深呼吸鍛煉以及如何保護傷口科學咳嗽等,病人在手術前后深呼吸,能夠避免術后肺不張與低氧血癥以及肺部感染等情況的發生。為了防止術后臥床會發生排便、排尿不易的情況,護理人員應指導病人床上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術前一晚應做好灌腸準備。
(2)患者體征護理:核查病人血糖以及尿糖,確保血糖水平,高血糖胰島素的用量應根據血糖、尿糖的多少進行增減,使用胰島素時,為了避免出現低血糖的情況,要嚴格監控血糖變化,使這個階段的血糖控制在7.2—8.9mmol/L 之間。術前一周要進行每天2 次的補血以及維生素K110mg 的補充,另外要進一步提高患者的凝血能力。其次加強病人的營養護理,讓病人食用營養豐富、熱量與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并用膽鹽幫助吸收。
(3)心理護理:護士與病人要經常互動,并且要真誠的對待病人,滿足病人合理的要求,認真傳授病人關于病癥治愈與護理的知識。實施手術所預期的效果以及會產生的后遺癥要提前告知病人,病人的信任與后期的手術配合以及護理工作息息相關。
1.2.2 術后護理
(1)一般護理:回病房后,病人保持呼吸道通暢須枕平臥6h 頭偏外側。掌握麻醉狀況、手術方法、術中出血狀況以及樸液量管道名稱等,與麻醉師以及手術護士做詳細交接。為了避免腹腔引流,要求清醒的患者采用半臥位姿勢。
(2)引流管護理:病人手術后護士必須明確各引流管的位置、,其中包括:腹腔引流管與導尿管以及T 型管、胃腸造瘺管等,避免發生固定, 防止扭曲、堵塞、脫出等問題, 為了使引流通暢需定時擠壓引流管;在規定的時間內及時置換引流袋;護理人員要注意整個操作過程應無菌護理,對于引流液的量與顏色及特性, 要做好記錄,并仔細核查。
(3)并發癥護理:首先是出血護理,術后對于核查腹腔引流管以及胃管新鮮血液是否流出工作要仔細,如1h 內引流管流出血性液大于或等于100 mL 要及時向醫生報告,對于腹痛腹脹與脈搏細速以及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情況核查要仔細。其次是胰瘺護理,維持低負壓引流,確保引流通暢,在瘺口處皮膚應涂抹氧化鋅軟膏,為了避免皮膚潰爛禁食,皮膚應維持干燥,為了使瘺口治愈,完全胃腸外營養要給足,且輔用抑制胰酶藥物。另外是膽瘺護理,在術后膽汁引流量要記錄以及核查“T”型管引流液的特性與顏色,維持“T”型管引流通暢。
2 結果
本組42 例患者,術后發生胰瘺1 例,膽瘺1 例, 出血2 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9.52%,其余38 例患者經綜合治療和精心護理后均痊愈出院。
3 討論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創傷較大、操作復雜對手術者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在腹部外科中屬于難度較大的手術,手術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配合精湛手術技術和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術后并發癥和死亡率的發生。手術之后為了預防發生出血、膽瘺、胰瘺等并發癥,要求術后對患者各引流管和生命體征進行嚴密觀察,一旦發生并發癥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救治。在加強常規護理的同時配合有效的心理指導是優秀護理人員的職責,在此基礎上醫護人員要特別留心觀察患者引流管和腹部體征,確保水、電解質和營養跟進到位。
本組資料中,術后發生胰瘺1 例, 膽瘺1 例, 出血2 例,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9.52%,其余38 例患者經綜合治療和精心護理后均痊愈出院。總而言之,患者術后病情的觀察和護理是最為關鍵的要素,熟練掌握護理要點是每個醫護人員的職責和義務,為減少患者手術并發癥,提高手術效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做貢獻。
參考文獻
篇9
方法 將400例腹部術后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傳統組200例,給予常規護理,舒適組200例,針對生理、心理、社會方面及出現不適癥狀給予舒適護理,觀察兩組病人的不適、切口疼痛、尿潴留、腹脹、咽喉不適的發生情況及滿意度。結果 舒適護理組術后不適、切口疼痛、尿潴留、腹脹及咽喉不適等發生率顯著低于傳統組(P<0.01),而滿意度顯著高于傳統組(P<0.01)。結論 舒適護理在腹部術后病人中應用,能有效減少不適癥狀的發生,增進病人舒適,利于病人早日康復。
【關鍵詞】 舒適護理;腹部手術;滿意度
文章編號:1003-1383(2012)04-0525-03
中圖分類號:R 4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31
舒適護理(comfort cave)又被稱為“蕭式雙C護理模式”,為臺灣華杏出版機構總裁蕭豐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他認為護理人員應以病人的舒適為考慮的重點,強調護理人員除目前的護理活動外,應加強舒適護理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病人,使基礎護理與護理研究更加注重舒適和病人的感受[1]。腹部手術病人由于手術的創傷及麻醉的影響,術后常出現許多不適。如何使病人安全、舒適地度過術后康復期,減少術后并發癥是臨床護理界學者們一直在研究的課題。我科對腹部術后病人采用舒適護理,并與傳統護理對比,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5月~2011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400例腹部手術患者,男266例,女134例,年齡13~89歲,平均(42.7±18.5)歲,其中闌尾切除術276例,胃腸穿孔修補術48例,肝、膽手術35例,腸粘連松解術21例,其它20例。按住院號隨機分為兩組,雙號為舒適護理組(舒適組),共200例,單號為傳統護理組(傳統組),共20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術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傳統護理組主要按腹部術后護理常規護理,術后予去枕平臥6 h的傳統,吸氧等操作按教科書上的操作規程,不適癥狀出現后遵醫囑處
理。舒適組針對生理、心理、社會方面及出現不適癥狀給予舒適護理,內容要點如下:
(1)心理、社會方面的舒適護理:病人術后返回病房后,在第一時間告知手術過程及目前狀況,對病人手術的成功順利表示真誠的祝賀。把術后相關問題及注意事項向病人家屬交代清楚,每次實施治療和護理措施前,先耐心講述該治療與護理的目的、過程、作用,使病人理解并放心配合;認真做好病人的基礎護理,保持病人皮膚清潔,無異味,儀表整潔,操作時注意遮掩病人,保護病人的隱私和自尊心。術后讓家人、親友多在旁陪伴,使病人能得到來自家人、親友的安慰和鼓勵,滿足其歸屬感,減輕或消除其精神壓力;每天查房及時告訴病人和家屬疾病恢復的情況,多使用鼓勵、贊賞的語言,以解除病人心中憂慮,樹立堅強、必勝的信心[2]。
篇10
關鍵詞:肝移植;柔性護理;依從性;服務質量;效果
近年來,護理工作主要以各種制度作為基礎及指導。然而,隨著病人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的提高。這種剛性的管理方式,并不能使病人主動、持久地配合醫療活動。因此,柔性護理孕育而生[1]。相關研究表明在多個科室實施柔性護理均可明顯改善病人的精神心理狀態、疼痛程度以及病人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2-5]。然而,目前尚無實施柔性護理對肝移植病人精神心理狀態、疼痛、滿意度等影響的研究。因此,我們選取實施柔性護理實施常規護理的肝移植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對兩組病人的精神心理狀態、疼痛、滿意度等指標進行比較,探討對肝移植病人實施柔性護理的優劣性。
1研究對象
選取2014年—2015年于我院行肝移植術的病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行經典原位肝移植術;②有基本的理解溝通能力,文化程度在小學以上,能夠配合完成量表檢查;③無神經病、精神病史;④愿意參加此項研究。排除標準:①既往有重要臟器功能損害;②有嚴重感染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③手術后合并嚴重并發癥的病人;④有認知和精神障礙的病人;⑤不愿參加此項研究。對照組選取2014年實施常規護理的肝移植病人,共55例。實驗組選取2015年實施柔性護
2柔性護理干預
2.1建立肝移植護理團隊及隨訪辦公室
肝移植護理團隊由主任、主管肝移植醫生、肝移植住院總、3名肝移植協調員和臨床護理人員組成。其中,護理人員為醫生臨床決策提供準確、及時的病情信息;為病人提供咨詢服務及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同時,在建立的肝移植團隊基礎上組建隨訪辦公室,主要負責建立病人個人檔案,解答移植相關問題,疏導病人心理。
2.2心理護理
對肝移植病人實施個體化的心理護理的具體措施包括:①勤巡視病房,多與病人溝通,及時發現問題;②向病人列舉病友成功的例子,消除病人緊張恐懼的心理,增加病人信心;③注意調整病人對移植的期望值,縮小病人手術前后的心理反差。④鼓勵病人保持開朗心態,并指導病人家屬給予病人最大限度的物質及精神支持。⑤對于自我調節能力差,性情多變的病人,可以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對其進行針對性治療。
2.3健康教育
每周為移植病人進行健康宣講,向病人及家屬介紹肝移植相關知識。同時,講解在康復鍛煉、日常飲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及術后口服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告知病人術后疼痛相關知識以及自我改善疼痛的方法。從而增強病人的自律性及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2.4個體化康復指導肝移植病人術后需要臥床休息,故需要定時給病人翻身。另外,鼓勵情況允許的病人早期下床活動。對于合并其他疾病的病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等,需要指導病人分別進行吹氣球鍛煉及防治腸道菌群失調。康復指導的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心理康復,避免負性心理及疾病導致的孤立感出現,以便盡快恢復社會屬性。
2.5效果評價
采用問卷調查法,具體如下。2.5.1依從性依從性調查主要包括3個方面。第一是終末期肝病及肝移植術的相關知識。其次是對終末期肝病及肝移植術的認識。最后是服藥依從性,參照Mofisky-Green評分表推薦的標準,通過4個問題確定調查對象的服藥依從性。累計得分越高,表明服藥依從性越好[6]。2.5.2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對病人的情緒狀態進行評定[7]。病人的希望水平采用趙海平翻譯的Herth希望指數量表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說明希望水平越高[8,11-13]。2.5.3兩組病人的疼痛程度比較病人疼痛程度采用疼痛NRS評分標準。其中0分:無痛;0分~3分:可忍受的微痛;4分~6分:疼痛加劇已經出現影響睡眠等臨床癥狀,需要做相應的處理;7分~10分:疼痛加劇相當嚴重無法忍受。2.5.4兩組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采用10分制標準,對護理質量進行評分。其中0分~6分:差;6分~8分:合格;8分~10分:優秀。
2.6資料收集方法
根據研究需要,在肝移植術后當天、術后1d、術后2d及術后3d對肝移植病人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其他指標則在肝移植術后2周進行評估。評估由研究者到住院病房發放問卷,采用統一的指導用語,由病人當場填寫問卷。
2.7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統計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或中位數(最小值-最大值)表示,分類數據采用頻數表示。計量資料根據是否符合正態分布采用t檢驗或者秩和檢驗,分類數據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肝移植病人的一般資料
根據納入及排除標準。2014年及2015年的病人性別、年齡、病情等均無明顯差異(見表1)。
3.2實施柔性護理前后肝移植病人依從性比較
實施柔性護理的肝移植病人,其依從性明顯增高,尤其是服藥依從性,提升作用接近100%(見圖1)。
3.3實施柔性護理前后肝移植病人精神心理狀態比較
柔性護理可以降低病人的焦慮與抑郁程度(見圖2)。同時,提高病人的希望水平評分,其中希望水平總分提高約19%(見圖3、圖4)。
3.4實施柔性護理前后肝移植病人疼痛水平比較
實施柔性護理的肝移植病人其手術當日與術后1d的疼痛程度與常規護理組沒有明顯差異。但在術后2d及3d實施柔性護理的肝移植病人其疼痛程度明顯較常規護理組輕,且實施柔性護理的肝移植病人其疼痛隨時間延長而減輕的幅度較大(見圖5)
3.5實施柔性護理前后肝移植病人對護理滿意度及投訴比較
實施柔性護理的肝移植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較高(7.95分±0.34分vs6.75分±0.40分,P<0.05),比實施常規護理的肝移植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提升了18%(見圖6)。同時,實施柔性護理后未見肝移植病人對護理質量提出投訴。而實施常規護理的肝移植病人中出現了3例對護理質量的投訴(見圖6)。
4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