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護理要點范文

時間:2023-08-02 17:33: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術后護理要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術后護理要點

篇1

【關鍵詞】ERCP術后;并發癥;護理要點;觀察要點

【中圖分類號】R7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631-02

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指將十二指腸鏡插至十二指腸降部,找到十二指腸,由活檢管道內插入造影導管至開口部,注入造影劑后X線攝片,以顯示胰膽管的技術[1],是目前較為公認的診斷胰膽管疾病的金標準。在ERCP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十二指腸括約肌切開術(EST)、內鏡下鼻膽汁引流術(ENBD)、內鏡下膽汁內引流術(ERBD)、內鏡下取石術等介入治療,由于不用開刀、創傷小,住院時間也大大縮短,深受患者歡迎。但作為一種侵入性的診療技術,不可避免的產生一系列并發癥,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膽管感染、出血、損傷、胰膽管破裂及穿孔等,如何通過加強護理工作減少和預防并發癥的出現,提高ERCP術的成功率和減輕患者的痛苦,現根據臨床經驗總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消化內科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住院行ERCP檢查及相關治療的患者108例。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47例,年齡23到79歲之間,平均年齡46歲。術前經輔助檢查并結合臨床病史明確診斷的為95例,膽道原發腫瘤23例,轉移瘤17例,膽道結石42例,胰腺炎13例;術前診斷不清13例,術后診斷分別為膽道泥沙樣結石8例,硬化性膽管炎2例,腫瘤2例,慢性胰腺炎1例。

1.2方法 根據患者所患疾病及鏡下表現行ERCP檢查及相應的治療,膽道結石患者行機械碎石,網籃取石,如水腫明顯,行切開并鼻膽管膽汁引流術;急性感染性膽道梗阻者,先行非X線監視下ENBD,再擇期行ERCP及相應的治療,預防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發生。

2 結果

95例患者經ERCP術后癥狀減輕,3例患者出現急性胰腺炎癥狀,經內科治療后淀粉酶恢復正常,腹痛患者2例,給予解痙止痛處理后好轉。發熱并白細胞升高1例,給予抗感染治療后體溫及白細胞降至正常。1例出現應激性潰瘍并消化道出血,給與抑酸、止血等治療后穩定。

3護理要點

3.1一般護理 禁食期間,持續胃腸減壓,應妥善固定引流裝置,保持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扭曲、擠壓和脫落,注意觀察引流物的顏色、性質及量,如發現胃管內引流出咖啡色液體時應高度懷疑發生應激性潰瘍,應立即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

3.2急性穿孔的觀察和護理 ERCP術后穿孔的發生率為0.35%~1.80%,穿孔后的主要癥狀是上腹疼痛,后背部放射痛并逐漸加劇。因此,術后密切詢問患者有無腹痛并觀察腹部體征變化,并觀察ENBD管引流量,色性質變化。若造影劑外滲則提示穿孔很大且仍在進展或患者的臨床狀態惡化,應立即行外科手術或經皮穿刺引流術。

3.3出血的觀察與護理 通常情況下,一旦發生出血,無論是括約肌切開術中的即時出血抑或遲發出血,均可通過內鏡下注射稀釋的去甲腎上腺素得到控制。對于即時出血,可用標準封堵球囊進行氣囊壓迫,暫時控制出血并使出血處的視野清晰。避免對有凝血機制障礙患者行括約肌切開術,從而預防術中出血。或對有凝血障礙患者在括約肌切開的位置預先注射去甲腎上腺素甚至硬化劑也可降低出血的危險[2]。術后密切觀察血壓、心率變化,觀察結膜顏色變化,觀察患者大便的顏色、性狀及量,詢問病人有無頭暈、心慌等急慢性失血表現,檢測血紅蛋白。

3.4膽管炎和膽囊炎的觀察與護理 ERCP括約肌切開術可并發膽管炎或膽囊炎,ERCP并發膽道或膽囊感染的主要因素是膽汁引流失敗或不完全,因此對于膽囊或膽道感染的治療最主要的還是成功、充分的膽汁引流,因此保持引流通暢,妥善固定引流裝置,準確記錄引流液顯得至關重要,同時應該觀察患者有無發熱等癥狀,如發現異常隨時報告醫生。

3.5急性胰腺炎的觀察與護理 ERCP術后發生胰腺炎可能與如下因素相關:術中插管困難、注入過量造影劑、造影劑滲透壓高、Oddi括約肌功能不良等。術后應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腹痛情況,有無腹膜刺激征,有無血尿淀粉酶升高,如有異常,及時匯報醫生。穩定患者情緒,囑患者半臥位,做好患者心理護理,遵醫囑給予藥物,并記錄24小時尿量[3]。

出院指導

3.6加強飲食指導 指導患者出院后一個月以清淡飲食為宜,避免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忌煙酒,注意勞逸結合。

參考文獻:

[1] ,冀明,張澍田, 中國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操作指南(討論稿).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08. 28(2): p. 102-103.

篇2

術后有尿不能自解者,稱為術后尿潴留,是外科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筆者總結了絕大多數患者術后出現排尿困難甚至發生尿潴留的主要原因,并針對這些原因在護理工作中認真觀察,根據不同類型的排尿困難,采用相應的護理措施,為患者解決了不同類型的排尿困難,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文將外科術后排尿困難的原因和護理要點總結如下。

1 術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

術前未對患者進行床上排便練習,患者不習慣床上排便,導致尿潴留,尤其是男性老年患者;患者術后由于麻醉或者手術刺激,使膀胱暫時性收縮功能喪失而引起尿潴留;患者由于對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對促進排尿的重要性沒有正確的認識,并且擔心下床活動會引起傷口縫線開裂。患者術后傷口疼痛,使患者不敢下床活動,不愿排尿,易發生尿潴留;患者術后傷口疼痛,以尿管存在依賴性,不愿自主排尿,愿意使用尿管;拔管前未進行膀胱收縮舒張功能鍛煉。

2 術后尿潴留的護理要點

2.1 術前指導 護士應耐心向患者講解術前訓練床上排便的重要性,指導患者床上大小便以及使用便盆的技巧。

2.2 術后指導 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根據患者的活動耐力,協助患者在床上或者下床在病室內早期活動,以刺激膀胱的收縮功能,促進排尿。

2.3 心理護理 患者擔心術后疼痛,產生消極恐懼心理。護士應與患者溝通,多關心體貼患者,指導患者自我調節方法,如全身肌肉放松、聽音樂。并耐心解釋導致術后尿潴留的原因,減少其緊張焦慮的情緒,取得患者信任,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并安排與康復患者交談,使其解除思想顧慮。

2.4 對麻醉及手術刺激導致的尿潴留可按醫囑給藥,以刺激膀胱平滑肌的收縮,或行導尿術排尿。

2.5 誘導排尿 對病情允許的,可讓患者坐起或者站立排尿。打開水龍頭開關或者交替向盆中倒水,讓患者聽流水聲,利用條件反射誘導排尿;能飲食患者給予熱飲料;使用溫熱便盆;放患者雙手于熱水中;用溫水沖洗會。

2.6 腹部熱敷按摩 部位:膀胱區。方法:熱水袋內盛60 ℃~65 ℃熱水。首先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然后將熱水袋橫放于恥骨聯合上4橫指處,即膀胱區。輕輕上下推轉,時間15 min~30 min,以便順利排尿,預防尿潴留發生[1]。

2.7 開塞露納肛方法 取開塞露1個~2個,剪開開塞露封口,逐個將開塞露全部擠入,囑患者忍耐30 min左右不要排便,30 min后便意急迫,在排便時一并用力,小便可隨之排出。開塞露是一種通便劑,促使神經反射,促使逼尿肌收縮,內括約肌松弛而導致排尿作用。此方法操作簡便,患者無痛苦,易接受[2]。

2.8 針刺療法 取穴:氣海透曲骨,三陰交透懸鐘或于陽陵泉,三陰交等穴做穴位封閉。

2.9 局部理療 用紅外線燈在術后尿潴留患者的膀胱區照射15 min~20 min,效果良好。紅外線的主要生物學效應是熱,熱能進入人體組織后,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可解除膀胱括約肌的痙攣,促使尿液排出。

2.10 導尿 在無菌操作下行導尿術。第一次時不要太快,不要超過1 000 ml,防止膀胱內壓力驟然下降,引起黏膜血管破裂而出血。導尿期間,要保持尿管通暢,妥善固定并及時傾倒尿液。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擦洗完后向尿道口滴入消炎眼藥水2滴~3滴,預防感染。拔管前應先鍛煉膀胱充盈和排空,可做間歇性引流夾管,以鍛煉膀胱的反射功能,即患者在自覺有尿意,并確定膀胱充盈后開放導尿管,排空膀胱后夾管,直到膀胱再次充盈。醫囑囑咐拔管后,夾閉導尿管至膀胱高度充盈,在為其備好便器后,將尿管邊轉動邊緩慢地拔出,并協助立即排尿[3]。

參考文獻

1.劉正英,衛桂梅.兩種不同的方法對骨科尿潴留患者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05:5.

2.李衛東.分娩后尿潴留的護理要點[J].實用醫技雜志,2006:7.

篇3

關鍵詞:  小兒 心臟直視術后 呼吸道管理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大多需要經體外循環下進行手術矯治,由于手術創傷大,麻醉時間長等因素。容易產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不易排出;長時間的體外轉流使肺毛細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產生通透性改變,氣道分泌物增多;手術過程中的低溫麻醉又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造成有效通氣量減少,導致缺氧,所以呼吸道護理是小兒心臟術后護理的重要環節之一。

        1 臨床資料

        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先天性心臟病患兒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室間隔缺損27例,房間隔缺損20例,法樂氏四聯癥8例,法樂氏三聯癥3例,室間隔缺損合并動脈導管未閉2例,年齡6個月~12歲,平均6.2歲。均采用低溫體外循環手術。

        2 呼吸道護理

        2.1正確使用機械通氣 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年齡小、病情重,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也較高,在圍手術期諸多因素均可導致呼吸功能障礙。因此,絕大多數心臟直視手術患兒術后需要一段時間的輔助通氣,以利于安全度過手術早期的危險期[1]。選擇適合患兒的呼吸機及其管道,根據患兒年齡和體重設置呼吸機工作參數:(1)本組60例均采用定容、同步間歇指令通氣( SIMV)模式,潮氣量一般為 10~12ml/kg,頻率為18~35次/分,吸入氧濃度(FiO2)30%~40%,氣道壓力<30mmHg。(2)加溫濕化:濕化罐的溫度為30~37℃, 良好的吸入氣溫度與濕度能保持呼吸道粘膜纖毛正常排除分泌物的功能[2]。一般以管道內壁附著密集的小水珠為濕化適宜。(3) 保持呼吸機管道通暢: 定期檢查呼吸回路, 各接頭處有無松動,嚴防插管脫出、扭曲、受壓、堵塞,管道中的積水應及時傾倒。(4)應用呼吸機監測要點:除術后需監測的一般生命體征外,要重點觀察患兒胸廓活動情況,兩側胸廓活動是否對稱,經常聽診雙肺呼吸音,觀察患兒每分鐘通氣量、潮氣量、氣道壓力、呼吸頻率等。監測血氣分析,及時調整各參數。

篇4

【摘要】目的:探討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護理要點和療效,為今后的有效護理積累經驗。方法:選取2013年―2014年在我院治療的32例膝關節置換患者進行手術后的護理措施和療效的回顧分析,探討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護理的要點和療效。結果:患者在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經過護理人員專業的護理和鍛煉,在術后隨訪中發現取得的效果令人滿意,無感染也無并發癥發生。結論:掌握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要點進行正確護理和合理鍛煉不僅能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還能預防各種術后并發癥,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關鍵詞】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術后護理要點;康復鍛煉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452-02

人體最大且功能最重要的關節是膝關節。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膝關節功能開始退化且發病率明顯提高,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骨腫瘤等疾病。患者一旦得病就會出現行走困難、身體疼痛導致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可以有效治療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手術在減輕疼痛,矯正畸形,改善膝關節功能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要想手術后達到預想的效果,不僅在手術前選擇合適的假肢及醫生的準確治療還要保證術后進行全面的護理來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本文探討了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的護理要點和療效,總結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選取2013年―2014年在我院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共32例,其中20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齡24―73歲,平均年齡63歲;其中骨性關節炎患者1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18例,交通損傷患者4例。所有患者都患有膝關節疼痛畸形、腫脹和運動功能受限,并且患者都進行了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根據美國特種外科醫院膝關節百分評比 系統規定:優 85,良70―84,中60―69,差為低于60分。6―24個月后進行了術后回訪,優良率令人十分滿意。

1.2方法

32位患者均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手術后進行疼痛護理、術后切口引流護理,患者肢體血循環觀察等專業有效的護理,結合了指導關節功能和肌力恢復訓練及意識方面的調節、心理調節安慰等護理方法。

1.2.1疼痛護理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不可避免的都會出現疼痛的狀況,該生理狀態還會引起患者身體內激素水平波動,患者心理康復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如果在進行康復鍛煉時疼痛護理不到位很容易引起患者抵制情緒,影響患處愈合。有研究材料指出:關節置換術后的疼痛護理可明顯減輕疼痛感、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關節的活動度。無痛護理組患者療效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人員應該避免患者在康復過程訓練中加重患者疼痛,幫助擺放時動作要輕柔,同時也要避免不合理的操作,例如操作次數過多、包扎使患者不適等。

1.2.2預防并發癥護理

術前護理:手術之前應該嚴格進行皮膚準備,在手術前2天對患者進行碘伏消毒,并使用無菌巾包裹患者的患肢,提前做好預防減少感染的準備。可以在術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術中護理:在手術進行時要保證無菌狀況下進行手術,一般在層流手術間進行,減少人員流動,減少患者的軟組織損傷,縮短手術時間。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注意保持各流管的暢通,并盡早拔出以免造成導管感染,同時要注意保持切口敷料干潔,一旦發現切口滲血或者滲液必須及時更換防止感染。在患者臥床期間尤其要保證患者呼吸順暢,觀察尿液顏色囑咐患者多飲水,消毒尿道口預防泌尿系統感染。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應該密切關注患者的體溫變化,膝關節置換術后1―3天是體溫的高峰期 ,并且手術后創傷大小、截骨面滲血以及壞死組織分解刺激引起的局部炎癥影響體溫升高。一般在第4天恢復正常,否則就要注意是否有假肢深部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

1.2.3心理護理

膝關節置換術的恢復過程周期較長,患者面對壓力或者由于術后的疼痛帶來抵抗消極的情緒,不愿意主動參與康復訓練。因此,醫院護理人員及患者家屬應該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平復患者情緒消除患者畏懼心理,可以通過成功的案例鼓勵患者,增強患者的心理支持,增加患者的信心,引導患者積極主動參與康復鍛煉,提高關節恢復能力,縮短康復時間。

1.2.4飲食護理

患者的飲食指導是護理人員工作的重要部分,正確的飲食有助于患者康復鍛煉。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創傷以及機體應激代謝影響患者對蛋白質營養物和水分的需求。護理人員依據患者喜好合理有效安排飲食,注重蛋白質、維生素的攝入,以及控制糖分的攝入,保證充足的水分等。

1.2.5患肢護理

為了防止夾板外固定患者足部受到壓迫,護理人員在術后應將患肢墊高至26cm左右,保持患者舒適。并用足夠高的沙袋支撐足底,踝關節保持背曲90 功能位 。告知石膏固定的患者應該在石膏干燥后方可進行活動,以防影響了治療效果。同時護理人員也應該關注患者的皮膚溫度及色澤變化,及時發現異常狀況。如果患者末端皮膚溫度低、顏色發紫護理人員應該注意調整夾板的松緊、支撐的高低,保證血液回流順暢改善血液循環。

2結果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主要目的幫助患者緩解膝關節的疼痛,最大程度上恢復運動功能。本研究中32位患者在住院期間都正常恢復無任何意外,比如假體脫節、感染等并發癥的出現,并且在患者出院時傷口已經拆線愈合,無出血、化膿的情況。膝關節的疼痛明顯減輕,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明顯,所有患者治療效果達到期望效果。

3討論

總而言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成功除了精確的手術技術合理有效的術后護理同樣不可忽視。護理人員做好護理工作,包括對患者加強心理疏導,安排患者合理飲食,注重疼痛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等方面在恢復關節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喜旭.彭嘉雯.劉娜.骨折病人術后無痛護理的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2008,17(33):28―29.

篇5

重度脊柱側凸因為畸形較為僵硬與嚴重,缺少標準手術治療方法,并且伴有較高的并發癥[1]。為此,在手術治療中,必須加強護理措施的落實,為手術治療提供可靠保障,實現手術治療的預期目標。本文主要對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0例重度脊柱側凸前后路聯合矯形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闡述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10例重度脊柱側凸前后路聯合矯形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按照隨機方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5例。110例患者中,女患者60例,男患者50例;年齡在15-3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0.1±2.6)歲。入院時,患者肺功能狀態、通氣功能輕度下降30例,中度下降55例,重度下降25例。患者住院時間在25-90天之間,平均住院時間為(40.3±3.1)天。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住院時間等方面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①心理疏導。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之前,均會產生一定的情緒波動,從而出現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此時,護理人員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導,消除或者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為手術的順利完成奠定堅實的基礎[2]。②飲食指導。向患者說明營養的重要性,指導患者進行健康飲食,并且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食用一些富含維生素、纖維、蛋白的食物[3]。③病房護理。在患者手術之后,需要及時轉移到病房予以觀察。此時,需要保證病房清潔、溫度與濕度適宜,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

觀察組患者給予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包括術前護理、術中護理、術后護理,主要內容有:①肺功能鍛煉。患者胸廓畸形情況比較嚴重,肺功能較差,并且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通氣功能障礙。為此,在手術前1周,為患者制定一個肺功能鍛煉計劃,一般就是爬樓梯,每天2次,每次20分鐘,同時予以綜合呼吸鍛煉[4]。②脊柱彈性被動與主動鍛煉。因為患者的畸形情況比較嚴重,并且非常僵硬,需要制定脊柱彈性訓練方案,幫助患者矯正身姿。在患者入院之后,展開枕頜吊帶牽引,每天2次,每次30分鐘,堅持7-20天。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脊柱伸屈練習,每天3次,每次30分鐘[5]。③觀察脊柱神經功能。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脊髓誘發電位進行密切監測,并且展開喚醒試驗,隨時關注患者的中樞神經受損情況。④呼吸護理。手術采用全麻方式,因為插管刺激,非常容易導致患者出現上呼吸道炎性水腫,在術后可以給予患者霧化吸入治療,幫助患者呼吸,每天2-4次。同時,幫助患者無痛排痰,雙手輕壓患者兩肋,指導患者深呼吸,在吸氣2/3的時候咳嗽。⑤疼痛護理。患者手術創傷較大,在術后麻醉效果減退之后必然會出現疼痛。根據患者的疼痛情況給予相應的治療。必要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止痛劑、電子止痛泵等,幫助患者緩解疼痛。

1.3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分析

運用SPSS18.0軟件對研究數據予以統計分析,計量資料表示為(x±s),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n/%),進行卡方檢驗,對比差異明顯(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8.2%,明顯高于觀察組的0.0%,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注:X2=10.1767,P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1.8%,明顯低于觀察組的98.2%,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注:X2=8.1247,P

3.討論

重度脊柱側凸的結構比較復雜,外觀畸形新情況比較嚴重,在進行治療的時候難度較大,為此,必須加強護理措施的落實,配合治療過程,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篇6

關鍵詞:老年患者;股骨頭置換術;康復護理

股骨頭置換術是臨床骨科治療中常用的方法,而術后康復護理順利開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保證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1-2]。為探討股骨頭術后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筆者選取山西省高平市人民醫院實施股骨頭置換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間,我院實施治股骨頭置換術的患者103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4例,女59例,年齡62~89歲,平均(73.43±4.45)歲;股骨頭陳舊性骨折41例(39.81%),股骨頸新鮮骨折62例(60.19%),雙側股骨頭壞死33例(32.04%)。

1.2  研究方法:采用總結回顧分析法,將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并與經治醫師、責任護士共同探討病例,探討老年患者股骨頭置換術后的康復護理要點與臨床使用價值。采用Microsoft  Excel進行統計分析。

2 護理要點

2.1  麻醉后護理:術后患者回室,將枕頭除去,頭偏向一側,保持平臥6~8 h,每15~30 min監測血壓、脈搏以及呼吸,協助患足穿釘子鞋,保持患肢中立位。

2.2  疼痛護理:在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就會感到切口的疼痛,尤其在24 h內最劇烈,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以減輕患者康復。

2.3  切口及引流管護理: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傷口的敷料清潔干燥,一旦發現滲血、滲液時要及時更換。注意觀察引流管有無受壓、扭曲、脫出、引流液量及顏色,保持負壓引流通暢,一般48~72 h拔除引流管。

2.4  基礎護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潔,加強口腔護理,在減少患者肺部感染的同時增進食欲。保持床鋪干燥、清潔、平整,保持睡氣墊,為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預防壓瘡,每2小時抬臀按摩受壓部位一次,保持呼吸道通暢,教會家屬幫助患者正確咳嗽[3]。如果患者咳嗽無力,可進行霧化吸入,必要時進行吸痰處理。

2.5  飲食指導:合理安排患者飲食,應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含鈣高的食物,以增強患者的機體抵抗力,促進傷口愈合。

2.6  心理護理:老人在治療中,多因疼痛、功能障礙、經濟負擔重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思想包袱沉重,甚至有放棄治療和輕生的念頭[4]。因此,護士應耐心聽取患者的述說,多加體貼患者,每項治療護理操作熟練,動作輕柔,盡量減少患者的痛苦。經常鼓勵患者,使其重獲信心,早日康復出院安度晚年。

2.7  健康教育:護士在護理工作中根據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如年齡、性別、文化水平、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等),因人施教,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講解既能使患者聽懂又能使患者完全掌握,并且要求家屬共同參與,以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8  指導功能鍛煉:一般與術后第2天,指導患者行肢體鍛煉,同時在指導鍛煉時,反復示范,直至患者或家屬掌握為止。詳細講解示范鍛煉的方法、時間、目的及注意事項。鍛煉不宜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防止患者再骨折或肌肉損傷。

2.9  術后并發癥的護理:由于老年患者血黏普遍增高,加之術后肢體活動極少,易產生下肢深靜脈栓塞,術后應鼓勵患者進行股四頭肌鍛煉,防止深靜脈栓塞[4]。

2.10  出院指導:囑患者術后半年內,為防止假體脫出,應避免患肢行外旋、內收、下蹲、盤腿、坐矮凳或軟沙發及側臥屈髖。一旦發生假體脫位,立即制動并及時就診。提醒患者注意愛惜假體,禁止單腿跳躍,避免過度負重,防止粗暴或過度活動。

3 討論

由于激素水平的改變和鈣吸收能力的下降,老年人常出現骨質疏松,因此極易出現不同程度的骨折,特別是股骨頭骨折。當股骨頭的血液循環遭到破壞后,骨折難以愈合繼而引發股骨頭壞死,給老年患者的生活帶來諸多困難[5]。因此,對于此類患者,臨床上通常選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以解決老年患者的生活自理問題。而護理康復是術后護理的要點,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較慢,反應和行動比較遲緩,而且由于體質較弱而對手術的耐受力差,也對術后康復缺乏信心,這都不利于老人術后的康復[6]。護士必須給予全面的康復護理,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本次研究中,通過康復護理,所有患者都順利出院,并且對在院期間的護理普遍表示滿意。總之,對患者實施康復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狀況,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4 參考文獻

[1] 李武平.外科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83.

[2] 陳建華.股骨頸骨折人工髖關節置換術53例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8):121.

[3] 任清霞.骨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08,12(21):361.

[4] 陳艷輝.淺談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健康教育及康復指導[J].中外醫療,2010,29(1):145.

篇7

【關鍵詞】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感染創面;護理要點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092-01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即將帶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鹽泡沫敷料通過覆蓋、填充皮膚及軟組織缺損創面的方式,再用生物半透膜封閉,然后將引流管接通負壓源,進而由可控負壓引流促進創面愈合的一種外科引流創新治療技術。其不但可以徹底去除腔隙和創面的分泌物和壞死組織,而且操作簡單,有效的促進了傷口愈合,臨床表現良好,現將護理要點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20例感染創面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52歲。其中,足部外傷術后傷口感染伴皮膚壞死7例,小腿開放性骨折傷口感染伴骨外露9例,下肢皮膚脫套傷伴感染2例,坐骨結節重度壓瘡伴感染2例,病人平均住院時間為40天。

2 護理方法

2.1 術前護理要點

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是行VSD術前的重要環節,尤其是感染創面病人由于病情特殊需要反復治療,如此病人難免出現煩躁、易怒、焦慮等負面情緒,對手術的信任度也會下降,所以,此時醫生、護士應積極地與患者溝通,針對病人當前的心理狀態進行針對性的疏導,比如對病癥的相關問題向病人說明,讓病人治療病情,或者對其類病癥的多個成功案例向病人介紹,提高病人的信心,抑或是對病人感興趣的或是美好的回憶引領病人達到最佳的手術狀態,進而實現醫患間的良好配合。其次,在術前護理中,對于手術要用的各種物品應予以檢查是否齊備,比如電動負壓吸引器和電源插座等,尤其是對備皮的清洗,應注意對相鄰關節皮膚皺褶部位進行徹底清潔,同時為術后病人特點準備多個墊枕。

2.2 術后護理要點

2.2.1 護理:護理是病人術后的首要護理環節,除了所有病人必須都采用拱形支被架避免被服直接壓迫,以保證引流暢通外,還應根據創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護理,①對四肢上的創面應在引流管出口處于低位的基礎上,將患肢抬高20―30°,如此不但能大幅度減輕病人腫脹感,促進血液循環和淋巴回流,而且可以減輕病人腫脹感,便于引流;②對肢體背側面的創面,為避免創面受壓,應在抬高患肢的同時用墊枕墊起,保持創面懸空;③壓瘡病人應在術后對其交替進行俯臥位和側臥位護理措施,同時為便于引流應將床頭抬高15―30°[2]。

2.2.2 負壓引流護理 病人術后護理完成后,①立即將引流器的負壓調節到0.04―0.06MPa給予病人2d的持續負壓吸引,2d后改為吸引5mins,間隔2mins的間斷吸引。在此過程中,要保持引流瓶始終低于創面,以及引流管連接良好;②觀察引流液情況,鑒于其與創面大小、深淺、感染程度因素相關,因此應注意在引流的過程中觀察引流液的多少、顏色和性狀,同時做好引流護理記錄,一般正常情況引流液為暗紅色,48h引流量在40―400ml之間,并呈逐日減少的特點。若引流液為新鮮血液,則應及時聯系醫生處理,因為此種情況可能是傷口的活動性出血導致,此外在觀察階段,還應著重注意負壓是否有效,正常指示即可清楚看到引流管管形且薄膜下無液體集聚,若負壓不足或消失,則首先應進行負壓源進行檢查,比如開關、閥門是否出現故障、半透膜密封情況是否良好等;③術后引流護理還應注意應每日更換負壓引流瓶,若時間不足一天但引流液達到引流瓶的2/3時亦應及時更換。更換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定,在保持引流管始終低于創面的基礎上,先用止血鉗夾閉引流管,再關閉負壓源,然后更換引流瓶底液,引流瓶重新安好后,撤掉止血鉗,打開負壓源。此外,若引流物堵塞管腔,堵塞物可截斷負壓通過,使 敷料鼓起,不見引流管管型 護士應先關閉負壓,可打開距堵塞處較近的三通管逆行緩慢注入適量生理鹽水,使堵塞物被生理鹽水完全浸泡約10―15mins 變軟稀釋后重新接通負壓吸引器引流[1]。

2.2.3 其他護理要點,①因病人須長時間臥床,難免食欲不振,加之創面導致大量的蛋白質流失,極易發生負氮平衡,因此護理中應鼓勵病人多喝水,且采取多餐少食的進食方式,同時忌辛辣食物,以促進創面愈合速度和感染性毒素的排泄;②注意病人的體溫變化,若病人出現體溫持續升高,或者突然疼痛加重,抑或是持續疼痛沒有減輕的情況,則應及時聯系醫生,因為這很可能是創面引流無效、負壓值過大、或者感染加重導致的。此外,應密切關注病人患肢的血液循環,尤其是病人活動可能導致的患肢處腫脹,應及時予以干預,并指導病人進行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在不影響負壓吸引效果以及避免肢體廢用性萎縮的前提下進行患肢活動。

3 結果

20例病人術后均獲得隨訪,通過系統的護理措施,再使用敷料后,病人均無毒性過敏反應,敷料拆除后各病人創面肉芽組織新鮮,毛細血管豐富,無水腫滲出,所有病人創面經后期植皮后均得到良好愈合。

4 討論

負壓封閉引流術具有促進局部血流量和蛋白合成,加速肉芽生長的作用,此外其面狀引流的方式可將創面各處壞死組織和滲出液及時排出體外,加之生物半透膜的透氧透濕及防水隔菌作用,有效地避免了交叉感染[3]。故此,運用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感染創面可有效促進創面愈合,為創面后期植皮提供最佳的條件,所以對于應用負壓封閉引流治療病人的護理要點即應維持有效、恒定且適度的負壓吸引,如此才能達到充分引流效果,避免皮下積血、積液,以及防止因負壓過大導致的組織液淋巴液吸出過多帶來的局部供血不足等問題,從而有效控制感染,促進肉芽組織生長,為病人早日康復出院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小紅.樊海英.陳代麗.16例負壓封閉引流(VSD)治療感染創面的護理要點[J].四川醫學,2012,33(1):190-191.

篇8

關鍵詞:闌尾炎;圍手術期;臨床護理;體會

現階段,急性闌尾炎作為一種常見、多發急腹癥,多行手術治療,但是手術實施過程中患者緊張度較高、心理壓力較大,多會影響手術實施效果,圍手術期間針對患者心理及身體狀況給予系統的護理干預對于保證手術治療效果具有必要性。本文選取6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探討了闌尾炎臨床治療期間護理要點與效果,現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為12~60歲,平均年齡為(42.6±5.2)歲,發病時長均

1.2方法 術前均給予抗生素藥物靜滴或肌注,45例患者行連續硬膜外麻醉后進行闌尾切除術,另23例患者在全身麻醉的狀態下進行剖腹探查,并進行闌尾切除,所有患者闌尾切除術均一次性順利完成。

1.3護理方法

1.3.1術前護理 ①常規護理:術前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著重檢測患者血壓、體溫、脈搏、呼吸等指標以此來判斷患者病情變化;加強病房巡視,與患者溝通觀察患者腹部疼痛情況,禁止對患者使用鎮靜或止痛劑以免影響臨床診斷與檢查結果[1];病情觀察期間禁食,以免增加腸道負擔,必要時給予抗生素藥物,禁止服用瀉藥或行灌腸治療以免造成炎癥擴散[2];一旦患者發熱及腹痛等病癥加重需要及時報告醫師。②心理護理:患者發病后伴有腹痛,面對陌生的醫院環境緊張、恐懼情緒會加重,醫護人員需要多與患者溝通,引導患者放松心情,提升配合度。

1.3.2術后護理 術后要結合患者麻醉方法幫助其選取科學的,如硬膜外麻醉患者術后取低枕平臥,腰椎麻醉患者術后12 h內去枕平臥,科學的可以減少頭痛等并發癥[3]。監測生命體征,定期檢測血壓、脈搏等指標,還要觀察手術傷口,定期擦拭消毒,以免發生切口感染。術后當天禁食,術后著重觀察記錄患者腸蠕動恢復時間,并指導患者科學進食。術后最重要的是做好并發癥防控,術后3~5 d內要加強病情檢測,如患者體溫持續上高或傷口持續疼痛,可能與切口感染有關。術后切口感染尤其多發,要定期檢查闌尾系膜結扎線脫落情況,以免發生腹腔內出血或闌尾動脈出血。一旦發生腹腔出血情況需要及時指導患者平臥,并及時給予輸液及吸氧。如術后持續高熱、腹部脹痛并伴有中毒癥狀,多由腹腔殘余膿腫引起,應該及時給予引流處理,并輔助使用抗生素藥物,緩解病癥。

2結果

本組68例闌尾炎患者闌尾切除術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有效率達100%;68例患者住院時長為7~16 d,平均住院時長為(11.6±2.0)d;術后護理及康復過程中無1例患者發生術后異常情況,護理效果顯著。

3討論

闌尾炎是一種常見外科急腹癥,發病后常伴有轉移性右下腹部疼痛,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發熱等病癥,具有起病急等特點。現階段,急性闌尾炎多行切除術治療,操作較為簡易,醫護人員對此重視度不足,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直接影響了手術治療效果,可見,闌尾切除術圍手術期間行系統的護理干預可以切實提升手術成功率,護理效果十分顯著,該結果與文獻報道結果一 致[4]。

生命體征監測是闌尾炎患者護理過程中的重點環節,體征檢測可以為其它護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護理過程中定時進行腹部檢查,并給予科學的飲食指導可以實現患者病情及恢復狀況的動態監測,提升護理效果。本文臨床觀察結果顯示,急性闌尾炎圍手術期間系統的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可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徐明月.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7):340-341.

[2]康紅宇.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7):197-198.

篇9

【關鍵詞】 無痛人工流產;綜合性優質護理;常規方式護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6.085

結合當前社會實際情況可以發現, 女性早熟現象逐漸嚴重, 性生活過早卻未結婚, 使得無痛人工流手術已成為臨床常見手術, 在改善早育女性生活質量上發揮著重要作用[1]。此次研究主要針對本院行無痛人工流手術患者的護理要點進行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6月~2015年11月200例行無痛人工流產手術的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10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3~34歲, 平均年齡(27.41±3.43)歲;

初次妊娠73例, 二次妊娠27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1~36歲, 平均年齡(28.93±2.67)歲;初次妊娠66例, 二次妊娠34例。兩組患者年齡、妊娠次數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方式護理, 即指導患者做好相關術前準備, 并做好術后基本體征的監測等。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性優質護理, 具體如下。

1. 2. 1 心理指導 大多數患者對無痛人工流手術缺乏了解, 考慮到術后疼痛、醫生的操作技術、術后可能出現的癥狀以及醫院的保密性等因素, 患者多表現出焦慮、畏懼、顧慮等負面心理, 針對該類患者, 護理人員需耐心解答患者存在的疑問, 并詳細告知患者無痛人工流手術的具體流程, 有效緩解患者負面心理[2-4]。

1. 2. 2 術前護理 術前, 護理人員需詳細詢問患者各項檢查情況, 包括傳染四項、白帶檢查、B超等, 針對生殖道有炎癥的患者則不宜進行手術。術前6 h左右需指導患者嚴禁進食, 包括飲水。盡可能按照患者要求安排手術時間, 若出現突發狀況需及時向患者解釋。提前準備好術中可能用到物品, 包括心電監護儀、氧氣以及搶救藥品等。在穿刺中盡量選擇較為充盈的血管, 降低藥物對血管的刺激[5]。

1. 2. 3 術中護理 指導患者仰臥于手術床上, 并保持膀胱截石位, 確保呼吸道處于暢通狀態。為避免術中患者因躁動等出現肢體下滑, 可使用約束帶進行固定。術中嚴禁醫護人員交流與手術無關話題, 以免增加患者心理壓力。術中需要對血壓、心率、脈搏等嚴密監測, 一旦出現常需即刻向醫生匯報, 同時因物對呼吸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術中需要對患者呼吸情況密切進行觀察[6-9]。結合臨床實際可以發現部分患者存在對丙泊醇過敏的現象, 為此在用藥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皮膚等密切觀察, 一旦出現用藥不良反應需立即停止用藥, 并給予針對性處理[10]。

1. 2. 4 術后護理 手術完成后, 護理人員需要與醫生做好相關核對工作, 判斷孕囊絨毛情況是否與妊娠時間相符, 并對陰道出血量嚴格進行記錄[11]。一般情況下, 手術結束時患者即可完全清醒, 需幫助患者穿好衣物, 送至恢復室。使患者處于側臥位, 必要時可將床欄拉起, 避免患者墜床。并詳細告知手術情況, 消除患者顧慮。

1. 2. 5 出院指導 對于出院患者, 護理人員需做好對應健康教育工作。包括術后當日, 不能開車, 禁止做體力勞動。術后需連續休息2周左右, 并做好會陰衛生工作, 術后30 d內禁止性生活、盆浴[12, 13]。若出現陰道出血、腹痛等不適感需立即到醫院接受診斷治療。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術后綜合征發生率進行統計, 并使用SAS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出現術后綜合征患者14例(14.00%), 對照組出現43例(43.00%), 觀察組術后綜合征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6355, P

3 討論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國內女性人群中未婚先育的情況日益嚴重。而無痛人工流產手術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該類患者解決了該方面問題。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可以發現, 在技術層面上已相對較為完善, 而臨床對于無痛人工流產手術患者的護理工作卻有待完善[14-17]。為全面提升臨床對該類患者治療效果, 本院將無痛人工流產手術類患者術中護理要點進行分析。經過對比試驗可以發現, 在綜合性優質護理幫助下, 可實現對術后綜合征的有效預防, 兼具備對患者心理狀態的改善作用, 能幫助患者在術后極短時間內恢復。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出現術后綜合征患者14例(14.00%), 對照組出現43例(43.00%), 觀察組術后綜合征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6355, P

總之, 無痛人工流產手術雖然手術較為簡單, 但為全面保障該類患者健康, 還是需要給予綜合性優質護理, 可幫助患者術后極短時間內恢復。

參考文獻

[1] 王英, 賴波, 郝東梅.論無痛人工流產手術的護理要點.醫學信息(中旬刊), 2011(8):3742-3743.

[2] 黃丹.無痛人工流產術圍術期中時間位點護理管理的應用分析.護士進修雜志, 2012(9):840-841.

[3] 方何英.護理干預對降低無痛人工流產手術中不良反應的效果觀察.基層醫學論壇, 2014(33):4467-4469.

[4] 高楊, 唐菲.對接受無痛人工流產手術的患者實施全面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當代醫藥論叢, 2015(12):14-15.

[5] 海展.無痛人工流產手術1406例的護理體會.中國保健營養, 2012(20):4573-4574.

[6] 王正檢. 無痛人工流產手術的護理要點分析. 醫藥前沿, 2016, 6(7):239-240.

[7] 韓鳳紅, 遠秀芹. 157例無痛人工流產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4(16):119.

[8] 楊昌華. 淺談對超導可視無痛人工流產手術的護理體會.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4(21):245.

[9] 楊瑞玉. 無痛人工流產手術的護理人文關懷.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34):634-635.

[10] 王巧芬. 180例無痛人工流產手術的觀察與護理.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31):242-243.

[11] 李淑蓉. 無痛人工流產的手術配合及護理分析. 醫藥前沿, 2012, 2(13):261-262.

[12] 丁射平. 無痛人工流產患者的心理護理. 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11):163-164.

[13] 趙加清. 無痛人流術的圍手術期護理分析. 北方藥學, 2012(11):125.

[14] 鐘燕冬, 李春芝, 徐桂芬. 無痛人工流產病人的心理分析及其護理. 全科護理, 2009, 7(30):2763-2764.

[15] 宮宇新. 無痛人工流產術后人性化護理的效果分析.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4(7):24-25.

[16] 吳麗平. 無痛人工流a手術護理探討.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3):716-717.

篇10

【關鍵詞】宮外孕;腹腔鏡治療;圍手術期護理;要點及對策

宮外孕是一種特殊的受孕,主要是指患者的受精卵在子宮外進行發育從而形成的一種疾病,此類妊娠如若發現、治療不及時則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傷害,甚至失去生命[1],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開放,宮外孕的發病率也隨之不斷升高,國內外均有報道稱約100次妊娠中可出現2次異位妊娠[2]。本文為分析探討腹腔鏡治療宮外孕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要點及措施,進一步為臨床護理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依據,特進行了相關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來我院就診的宮外孕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進行了B超檢查發現盆腔內有積液,宮腔未見胚囊,在宮外可見大小不等的包塊,結合患者及家屬意見均同意進行手術治療。根據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各30例,其中實驗組患者年齡分布在20-44歲,平均年齡為30.1歲,初產婦19例,經產婦1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分布在19-45歲,平均年齡為31.2歲,初產婦18例,經產婦12例,兩組患者在孕周、年齡、等臨床資料上比較差異性小,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圍術期綜合護理,具體內容如下:術前的護理:定期進行術前探視,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講解宮外孕的相關知識,腹腔鏡手術中的基本操作以及手術后如何快速恢復等疾病知識,并通過與患者溝通交流進一步對患者心理進行評估,并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護理。皮膚護理:在手術前對患者需手術區域的皮膚進行清潔消毒,并保持肚臍的潔凈,取松節油棉簽擦拭后去除污垢,最后用碘伏棉球擦干凈。③腸道準備:術一天給予患者流食,當天禁食禁飲。④術后護理:術后放置引流管,患者排氣后給予流食半流食普食流程進食,采取鹽酸哌替啶進行止痛,術后視情況指導患者早期床上適當活動翻身,第四天可正常活動。④出院指導,根據患者情況和工作環境進行調整,一般可在術后7天進行常規活動,并給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補充營養,囑咐患者1個月內不能有性生活[3],一個月后注意避孕,一周后可洗澡,定期復診。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如手術時間、出血量、下床時間及患者滿意度情況。患者滿意度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所有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總分為100分,根據以下標準分類[4]:0-70分,不滿意;70-80,一般;80-90,較滿意,90-100,非常滿意,滿意率=(較滿意+非常滿意)/總人數。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對兩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則采用X2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性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對比發現,試驗組患者在手術相關指標如手術時間、出血量、下床時間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性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過比較后發現,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是96.7%,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0.0%,兩組比較,差異性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為分析探討腹腔鏡治療宮外孕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要點及措施,進一步為臨床護理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依據,特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在手術時間、出血量、下床時間及患者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宮外孕行腹腔鏡手術患者運用圍術期綜合護理方法臨床療效滿意,可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和術后下床時間,同時可提高患者滿意度,促進醫患關系,臨床意義突出,值得大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鄭衛紅. 探討腹腔鏡治療宮外孕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重點及措施[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1):150-150.

[2]付玲. 探討應用腹腔鏡治療宮外孕圍術期的護理[J]. 中外醫療, 2013, 32(20):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