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的醫療方法范文
時間:2023-10-13 17:36: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節炎的醫療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在以往的病例中,滑膜炎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病例。而膝關節滑膜炎則是指膝關節受到急性創傷或慢性勞損時引起滑膜損傷或破裂,導致膝關節腔內積血或積液的一種非感染性炎癥反應疾患。膝關節滑膜炎可分為急性創傷滑膜炎和慢性創傷滑膜炎。急性多發于青年人,慢性多發于老年人或身體過胖者及膝關節負重的人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及病例,簡要論述了其病例及中醫理療方法。
【關鍵詞】中醫理療 針灸 膝關節滑膜炎
滑膜炎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多發的疾病,如何及時應對,是醫生和患者都必須具備的常識性知識。對醫生來說,可以及時處理病情,對于患者來說,可以在條件不利的情況下緩解自己的病情,從而為醫治爭取時間。
一、膝關節滑膜炎的成因
膝關節滑膜炎是指當膝關節直接受到暴力打擊,長期負重慢性勞損,間接膝關節扭傷、手術過程中的損傷,劇烈體育活動或超強度訓練,不正確的習慣動作,關節本身退變,膝關節反張,甚至穿鞋不當引起的滑膜損傷或破裂。
膝關節滑膜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膝關節滑膜炎多因打擊、扭轉、運動過度以及外科手術后1--2小時發生腫脹、疼痛、活動困難、走路跛行,局部皮膚溫度高,皮膚腫脹緊張,關節穿刺出血性液體;慢性膝關節滑膜炎一般由急性創傷性滑膜炎失治轉化,或由老年其他的慢性勞損導致滑膜的炎癥滲出,產生關節積液造成。多見于中老年人,有勞累或關節疼痛的病史?;颊吒杏X兩腿沉重,關節腫脹、下蹲困難,或上下樓梯疼痛,勞累后及遇寒后加重,休息后及遇暖時減輕。病程日久者,股四頭肌萎縮,關節不穩,活動受限,關節穿刺可抽出淡黃色、清亮的積液,可見關節腫脹和活動不利。
二、膝關節滑膜炎的病理
在關節的主要結構中,滑膜是組成關節的主要結構之一,因此所有的滑膜病變都發生在關節部位。滑膜是一層具有豐富血管的結締組織,除了關節軟骨和半月板之外,它覆襯了關節大部分結構,包括關節纖維囊內側面、關節內韌帶和肌腱表面,以及關節內骨面?;ぴ谑艿礁鞣N病因如關節炎、骨質增生、風濕病以及創傷、關節內損傷、周圍軟組織損傷等刺激后,呈現出充血、水腫、滑膜血管擴張、血漿和細胞外滲產生大量滲出液,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如不及時治療,晚期可發生滑膜肥厚,關節內粘連,軟骨變性,滑膜下結締組織纖維增生,使滑膜組織再生與修復能力顯著降低。
骨質增生關節退變多見于老年人,主要是由于軟骨退行性改變與骨質增生產生的刺激,繼發膝關節滑膜水腫、滲出和積液等。創傷性滑膜炎多見于青年人,多因急性創傷和慢性損傷所致。急性創傷包括有膝關節扭傷、半月板損傷、側副韌帶或交叉韌帶扭傷,有時也可因單純膝關節滑膜損傷所致,或長期慢性膝關節勞損,加上風寒、濕邪侵襲可使膝關節逐漸出現腫脹、活動受限、功能障礙者,則形成慢性膝關節滑膜炎。
三、膝關節滑膜炎臨床診療分析
在筆者接觸的多例膝關節滑膜炎中,其臨床大多表現為膝關節腫脹,屈伸活動受限,下蹲困難并伴有疼痛。關節周圍可有局限性壓痛點,浮髕試驗陽性,活動增多時腫脹,疼痛加重,休息后減輕,久病者可捫到膝關節肥厚感。膝關節滑膜炎在中醫臨床中可歸為痹證夾濕或濕氣下注之列,而急性滑膜炎多為損傷經脈。氣滯血瘀造成的滑膜炎的發生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內因多為肝腎不足、筋骨不堅、脾失健運、水濕不化、經脈不暢、痰瘀內阻。而外因多為跌打損傷或為風寒外襲或為日久勞傷,內因與外因相互影響而致水濕停留于筋骨關節使經脈不通,筋骨失養,從而產生關節腫脹疼痛,反復發作。
筆者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通過運用針灸、理療、中藥外敷等治療方法,來達到治愈膝關節滑膜炎的目的。主要方法是通過電針刺膝眼、足三里、委中、陽陵泉、血海、陰陵泉、三陰交等穴,然后膝關節外敷中藥加以電磁波治療儀照射后,用醫用繃帶固定1天。結果通過針灸、理療、中藥外敷等治療方法,對治療膝關節滑膜炎有著顯著的療效?;ぱ资怯捎谖⒀h不暢造成的疾病,屬于臨床上難以治愈的頑癥。由于膝關節負重大,運動多,最易受到損傷。膝關節滑膜是人體關節中面積最大、最復雜的,還是最大的滑膜腔。因此,臨床上又以膝關節滑膜炎最為常見。筆者采用通電針刺、理療與中藥外敷相結合治療膝關節滑膜炎,收到較好療效。
四、具體治療方法
由于膝關節滑膜炎的特殊性,因此和一般的疾病不一樣,這不只是吃藥的問題,而且還必須結合其他的療法。筆者根據患者的病情,均以通電針刺,局部外敷中藥,加以電磁波治療儀照射,治膝關節滑膜炎。針灸取穴,每次取膝眼、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血海、委中、豐隆、三陰交等穴,針刺得氣后取其中4個穴位接通電麻儀,每次留針30分鐘。拔針后在膝關節表面敷以自制中藥再用電磁波治療儀照射膝關節40分鐘,以促進藥物的滲透與吸收。然后再用醫用繃帶把外敷中藥固定于膝關節上24小時。上述治療過程每日進行1次,每10天為1療程。經過治療一周后后觀察,結果發現大多數患者經過這樣的療法之后病情逐漸減輕,膝關節腫脹消失,疼痛減輕,積液基本消失,過度活動后有輕微疼痛,膝關節活動基本正常。繼續治療之后膝關節疼痛,腫脹,關節積液完全消失,漆關節活動正常,步行及下蹲無疼痛,患者病情痊愈。之后隨訪一年都未曾復發。
五、總結
篇2
摘 要 一種改良的保留灌腸方法,清潔灌腸后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較單用藥物保留灌腸療效更顯著。可作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優選的保留灌腸法。
關鍵詞 潰瘍性結腸炎 灌腸方法 護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22
潰瘍性結腸炎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病變主要侵犯結腸、直腸的黏膜層和黏膜下層,多累及直腸和遠端結腸。嚴重者可出現腸穿孔、大出血、中毒性巨結腸等并發癥,與克隆病合稱炎癥性腸病,在西方國家相當常見。本病多見于20~40歲的青年,有終生復發傾向,多在飲食不當、勞累或精神抑郁、焦慮時發作,病情輕重的個體差異較大,臨床主要表現多為慢性腹痛、腹瀉、發熱、膿血便伴里急后重,內鏡檢查表現為結腸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等。由于潰瘍性結腸炎局部腸黏膜長期充血、水腫,周圍結締組織增生,血運差,藥物難以吸收,腸黏膜不易愈合,治療效果差,病情遷延,反復不愈,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治療時必須堅持足量、足療程用藥??诜o藥,除胃腸道酶類對藥物療效有破壞作用外,藥物對胃腸道的不良刺激產生的胃腸道反應很多,使患者不能堅持足療程用藥,往往隨著癥狀的減輕而自行停藥,致使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保留灌腸避免了口服用藥帶來的不良反應,腸道吸收規律,受到的干擾少,療效可靠。
用物準備:常規灌腸用具1套、一次性輸液瓶、一次性輸液器1套、一次性14號導尿管。
灌腸液配制:根據不同的結腸炎癥型配制不同的灌腸液。
操作方法:為患者提供整潔、安靜、舒適的休養環境,注意病室的溫、濕度,灌腸時關好門窗或用屏風遮擋,注意保暖以免患者受涼。在行保留灌腸前,囑患者排空大小便后行清潔灌腸,第1次用0.1%~0.2%的肥皂水灌腸,以后用生理鹽水反復多次灌腸至排出液清晰無糞便為止,使腸腔保持在清潔狀態。然后將配制好的灌腸液置于灌腸筒內,連接一次性輸液器和一次性14號導尿管,排盡肛管內空氣,以防止腹脹,用石蠟油肛管前端后緩慢插入至所需的深度。保持及周圍皮膚清潔、干燥,減少機械性刺激,必要時肛周涂抗生素軟膏以保護皮膚。灌腸液在腸道內保留較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治療效果,而掌握正確的灌腸操作方法又是保證藥物在腸道內保留較長時間的關鍵。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弛,故灌腸前應練習提肛以增加張力,延長灌腸液存留時間。藥液中加入2%普魯卡因,對腸道平滑肌有解痙作用,使腸蠕動減慢,并且有止痛作用,從而延長藥液在腸道內保留時間。清潔灌腸后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明顯較單純直接保留灌腸效果好。先用0.1%肥皂水清潔腸道糞便,后用生理鹽水進一步清潔腸壁,既清潔了腸道,又消除肥皂水對病灶的不良刺激,還能清潔腸管病灶部位,充分暴露潰瘍面,使藥物直接作用于患處,增加藥物與潰瘍的接觸面積和吸收量,充分發揮藥物療效,加快潰瘍愈合速度。而單純保留灌腸不能充分暴露潰瘍面,使藥物不易直接作用于患處。臨床觀察顯示,清潔灌腸后保留灌腸法止痛止瀉止血時間均較直接單純藥物灌腸明顯縮短,其作用機制可能還與改善結腸腸壁血液循環、減輕腸道水腫、促進肉芽組織新生、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抑制細菌的異常繁殖有關。在操作進程中應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醫護人員應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動作輕柔,切忌在操作時大力蠻插,以免損傷直腸黏膜。同時應密切觀察患者表情的變化,如患者出現便意,囑其深呼吸或張口呼氣,放松腹肌,降低腹內壓,解除腸道痙攣。其他操作同保留灌腸法,具體如下。
患者準備:在抗感染、保護腸黏膜、支持治療等基礎上行保留灌腸。時間宜在下午或每晚睡前進行,操作前向患者解釋操作的目的及注意事項,以取得合作,并囑患者先排空大便,保持腸道清潔,以便于藥物的吸收。
:根據病變位置選擇合適,病變在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者取左側臥位,病變在橫結腸、升結腸者取右側臥位。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為使藥液充分與各潰瘍部位充分接觸吸收,可采取左側臥位10~15分鐘,膝胸臥位20~30分鐘,然后再右側臥位,即可進入睡眠狀態。這樣有利于藥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延長藥液在腸道內的保留時間。同時在處輕輕按揉,以緩解對括約肌的刺激,減少便意的產生。
插管深度:根據病變的部位決定插管深度。病變在直腸部位,插入深度10~12cm,病變在乙狀結腸者,插管深度15~25cm,兒童可根據身高酌減。
溫度:灌腸的溫度過高或過低,病人都會感覺不適。溫度過高,易人為地造成腸內膜損傷或加重潰瘍性結腸炎的損傷,溫度過低則使腸蠕動加快,不僅造成病人腹痛,而且難以達到藥液的保留時間(最低4小時)的要求,藥物便不能被充分吸收。當灌腸的藥液溫度在38~41℃時最佳,接近正常體溫,對病人無刺激,又無燒灼感,無腹痛及其他不適,病人自覺舒適,效果較好。
速度與藥量:灌腸的速度及藥量對于藥物在腸內的保留時間及療效有著直接的影響。如病灶在直腸者,可采用緩緩推注藥液法給藥。每次藥量可在20~30ml;病灶累及乙狀結腸及全結腸者,可采取滴注方法給藥,滴入藥液時要選用一次性輸液器和一次性14號導尿管,速度要慢,調節滴速為每分鐘滴注80~100滴,藥液量可在150~250ml。灌入時壓力要低,灌腸液面距不超過30cm,患者容易適應,藥液在結腸內保留時間較長,吸收充分。
病情觀察:在灌腸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的面色、神志,以及患者有無腹痛、惡心等癥狀。如果患者出現面色蒼白、大汗,或出現腹痛、惡心等癥狀,應立即停止灌腸,并通知醫生根據患者的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同時觀察患者有無腹痛、腹脹等不適,以保證灌腸的效果。
護 理
心理護理:心理因素是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潰瘍性結腸炎易復發、難治愈,患者精神、經濟負擔較重,長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因素如焦慮、抑郁、多疑,不僅刺激副交感神經,使腸蠕動亢進、分泌增加,腹瀉加?。欢夷苁鼓c道黏膜保護性屏障功能降低,引發潰瘍和出血,影響治療效果。因此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時,應首先注重心理護理,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主動關心和愛護體貼患者,經常與患者進行思想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生活、工作情況,耐心幫助患者提高自控能力,保持愉快心境。同時向其介紹治療過程、方法,藥物作用、用法,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介紹本病的主要表現及誘發、加重因素,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對本病的疑慮,講清此治療方法的特點和長處,請成功病例現身說法,消除其不良心理,增強其信心,解釋不良情緒因素對治療疾病的影響,使其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灌腸后應盡量讓患者保持舒適,不斷與患者交談以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緊張情緒。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主動配合治療。
飲食護理: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攝入減少,腸道吸收不良,影響了營養的吸收,因此飲食特別重要。飲食不節是導致潰瘍性結腸炎反復或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必須有合理的飲食及充足的營養支持才能促進疾病的愈合。重度患者禁食,給予完全胃腸外營養。輕中度患者采用無蛋白要素飲食,防止腸道變態反應。指導患者進食易消化的清淡、少渣、富有營養的食物,禁食冷飲、水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蔥、姜、蒜、辣椒及不潔食物,忌濃茶、牛奶,戒煙酒,并限制乳制品的攝入,減少對腸道的刺激,減輕炎癥反應,控制癥狀。所有患者均補充足夠熱量、維生素、電解質。進食逐漸由流質過渡到軟食、普食,禁止食用可引起變態反應的食物。
篇3
關鍵詞:針灸;中藥;膝骨關節炎;治療;臨床
引言
膝骨關節炎,簡稱OA,也被叫做增生性關節炎或者退行性關節炎等。膝骨關節炎的病狀特征是患者關節活動受到限制,膝骨關節僵硬嚴重者伴有疼痛癥狀,它是由滑膜關節老化退變引起的一種疾病。膝骨關節炎主要有兩種,一種為原發性的另一種為繼發性。原發性膝骨關節炎大多與患者平時的生活習慣,患者本身的身體素質等有關系;而繼發性膝骨關節炎,大多是膝骨關節及其周邊組織曾經受損導致誘發OA。膝骨關節炎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特別高,已成為多發疾病,并且女性患者要比男性患者多?;加邢ス顷P節炎的患者,輕則在日常活動中偶發性關節僵硬以及間斷性疼痛,重則關節疼痛為持續性且關節活動受限,更為嚴重者則行動不便、關節處疼痛劇烈。當前國情,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膝骨關節炎患者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1-2],已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質量,患者身心皆疲。在臨床中,現有治療膝骨關節炎有很多手段,按照是否需要手術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3]。非手術治療又分為非手術治療有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手段。非藥物治療是不通過用藥來改善膝骨關節疼痛的癥狀,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抵抗心理和恐懼心理也會減少很多,從而起到減輕患者壓力的作用,患者也會因此而對治療信心倍增。所謂因材施教,治愈患者的過程中根據患者不同的狀況,可以通過功能鍛煉或者冷、熱療等方法使患處血液循環增加以及松弛肌肉的目的。由于受損關節有適應傾向,因此功能鍛煉尤為重要。相關文獻顯示,結合多中康復手段聯合治療,能夠有效提升膝骨關節炎的治愈率[4]。藥物治療是通過藥物減輕患者疼痛感,非激素類的消炎藥可以起此作用。手術治療也分為兩類,一種以保留關節面為主要目的,旨在減輕疼痛感延緩膝骨關節炎的發展,這類手術包括截骨術、關節清理術;另一種是去掉關節面,這類手術主要服務于膝骨關節炎非常嚴重的患者,即關節置換術。在臨床治療中,真正采用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僅為少數,絕大部分的膝骨關節炎患者可以采用非手術治療的方式使病情得到緩解,最終達到治愈的效果[5]。由于西醫治療副作用比較大,為減少患者身體受損程度,尋求對于膝骨關節炎新的治療手段,本研究采用針灸配合中醫中藥的方式治療膝骨關節炎。
1資料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膝骨關節炎病人81例,51女30男,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患者45例,年齡最大75歲,最小49歲;對照組患者36例,年齡最大69歲,最小52歲。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均通過嚴格審查,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類風濕因子、抗“O”、尿常規、MRI、EKG項目檢查均正常,且X線檢查患者皆為膝骨關節炎(OA)。1.2治療方案1.2.1對照組單純予以中藥口服治療。藥方:光桃仁12g,紅花12g,當歸15g,妙五靈脂6g,川穹18g,制沒藥10g,香附6g,羌活10g,秦艽10g,牛膝18g,甘草6g。治療過程中視患者情況予以增加藥量,七天為一個療程,四個療程后觀察療效。1.2.2實驗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輔以針灸治療,選擇血海、梁丘、陰陵泉、陽陵泉、足三里及膝部阿是穴。1.3觀察指標觀察患者身體活動情況的基礎上,治愈后均對患者進行肝功能、腎功能、尿常規、EKG項目檢查。1.3.1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正常行走無任何阻礙感,且基本無明顯疼痛感,膝骨關節功能以及生活恢復正常。1.3.2有效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正常走路活動無礙,但不能劇烈運動,膝骨關節比治療前具有極大改善并且膝骨關節功能趨于正常。1.3.3無效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基本無好轉,膝骨關節功能并未得到改善。2.3.4總有效總有效率等于顯效率和有效率的總和。
2結果
所有患者在四個療程后肝功能、腎功能、尿常規、EKG項目檢查均正常,說明本試驗在肝腎等基本功能方面并無影響。本實驗通過統計學計算,實驗組和對照組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經過四個療程的治療,均取得良好療效,總體治愈效果都頗好。就兩組對比來說,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7.7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4.45%,實驗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45例病人,8例完全治愈,顯效率為17.78%;36例治療效果明顯,有效率為80%;其中有一例治療后無明顯效果,無效率為2.22%。對照組的36例病患,6例完全治愈,顯效率為16.67%;28例治療效果明顯,有效率為77.78%;無效率5.55%。上述指標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說明針灸配合中藥治療膝骨關節炎具有臨床意義。
3討論
篇4
【關鍵詞】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綜合治療;臨床探究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作為臨床常見病癥,在我國的發病率正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它致病原因相對復雜,主要包括慢性勞損、骨密度降低、外傷以及遺傳因素,而且在患病后,患者會先后出現患肢疼痛、關節腫脹、膝部酸軟等癥狀,隨著病情遷延,會出現關節功能障礙和行動受阻,如果治療不當,甚至會導致殘疾與死亡[1]。因此臨床治療上主要采取綜合治療的方法,以此提高患者預后效果。本組探究通過選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進行綜合治療的患者,對其臨床診療資料進行探究分析,以評價綜合治療方法的臨床價值?;仡櫹嚓P資料,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7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男性30例,女性40例,年齡41-77歲,病程15d-20年,其中38例單側發病,32例雙側發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制定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診斷標準:①就診前1個月內,出現持續性膝痛;②活動膝關節時出現輕微響聲;③晨僵時間
1.2方法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中西醫綜合治療方法,首先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理論,對患者進行臨床分型,并根據分型結果分別予以身痛逐瘀湯、獨活寄生湯、十全大補湯進行加減用藥,并且也可以采取中藥外敷,將上述藥劑調制成糊狀,外敷于患處;其次采取關節腔內注射治療,取患者仰臥位,進行常規消毒后于患肢關節腔進行穿刺,如果患者關節腔內有殘留積液,需要抽凈后進行內注射,使用玻璃酸鈉2ml,1次/周[2];再者采取局部阻滯療法,使用消炎鎮痛液,使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家加注到生理鹽水中進行膝部關節腔注射;最后進行局部理療和運動療法,采用電磁波理療器進行局部治療,并結合運動訓練,進行伸膝訓練,每次20-30下,2-3次/d,伸膝幅度需要根據患者耐受性進行調整,而且進行蹲下起立活動,每次10min,3次/d。評價方法:臨床癥狀與體征完全消失,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為痊愈;臨床癥狀與體征顯著消失,膝關節功能基本正常為顯效;臨床癥狀與體征好轉,膝關節功能有所改善為有效;臨床癥狀與體征變化較小,膝關節功能改善不佳為無效,臨床有效率為痊愈、顯效和有效。
2結果
采取綜合治療后,所有患者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其中痊愈42例,顯效12例,有效13例,無效3例,所有患者均無臨床不良反應出現,臨床有效率95.7%,見表1。
3討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多發于中老年人群,患者一般表現為關節疼痛與關節僵硬,采取中西綜合治療,可以更好地提高臨床治療效果[3]。在本組資料中,首先對患者進行了中醫辨證論治,根據其臨床病情,將其分為淤血阻滯型、肝腎虧虛型、氣陰兩虛型,之后進行對癥用藥,能夠提高中藥方劑的使用效率;其次進行關節腔內注射,使用玻璃酸鈉來對關節軟骨進行保護與,同時也會促進關節腔自身玻璃酸的分泌,提高機體自我修復效率;而進行理療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生長,并且起到消腫和鎮痛的作用,結合運動訓練可以提高患者機體康復效率,逐步恢復膝關節功能。而且有關資料顯示,對于中西綜合治療起效不大的患者,可以進行微創手術治療,借助關節鏡清理關節腔內的游離體與病變滑膜。本組3例無效患者經由微創治療,情況有所好轉。
綜上,采取綜合治療可以有效提高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治療效果,減少臨床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袁尚鋒.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綜合治療療效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1,17(7):63-64.
篇5
關鍵詞:中老年性膝骨關節炎;方法;中醫;西醫;綜述
膝骨性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骨關節炎中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又稱為退行性膝骨關節炎,好發于中老年人。據流行病學顯示,我國大于55歲的人群中約60%有X線膝骨性關節炎表現,65歲以上老年人膝骨關節炎的發病率可達85%[1]。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關節僵硬、間歇性跛行等。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20年將成為第四大致殘性疾病[2],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及日?;顒印D壳?,治療方法主要是保守療法及手術療法?,F將近5年中老年性膝骨關節病的治療方法綜述如下:
1 中醫內治方法
祖國醫學認為KOA的發病主要與肝脾腎三臟密切相關,老年人肝腎不足,筋脈失養,是本病發病的根本基礎。臨床治療根據辨證不同,治療方案也不一,目前,KOA的辨證有肝腎虧虛型、氣陰兩虛型、寒凝血瘀型、肝腎虧虛型[3],中醫內治用藥重在溫熱補虛以治病求本。張靜宇[4]對60例肝腎虧虛型KOA患者運用骨痹方(獨活、桑寄生、懷牛膝、杜仲、黨參、白芍、秦艽等)進行臨床觀察,其疾病總有效率為93.30%、中醫癥狀療效比較總有效率為93.30%。李建斌等[5]口服仙靈骨葆膠囊(羊藿、續斷、補骨脂、地黃、丹參、知母等)用于預防和治療中老年肝腎虧虛之骨關節炎療效顯著,總有效率為91.31%。蔣怡燁[6]對40例肝腎虧虛證KOA患者運用獨活寄生湯(獨活、桑寄生、秦艽、防風、細辛等)進行療效觀察,獨活寄生湯能有效改善膝骨關節炎肝腎不足證患者的臨床癥狀、關節功能和中醫證候。金橋等[7]對110例患者運用自擬補腎健骨方(熟地20g,生黃芪 20g,羊藿 20g,杜仲20g,菟絲子15g,山茱萸 15g,當歸 15g,川芎15g)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治療3個月臨床療效比較總有效率為78%。
驗方作為臨床醫師治療某一種疾病時的經驗方,在治療時起到關鍵的治療作用,如由克舉等[8]運用疏肝活血散治療膝骨關節炎與西藥氨基葡萄糖對比,采用 WOMAC骨關節炎指數評分治療前后差異顯著(P
2 中醫外治方法
2.1針刀常規療法 牛時季[11]用針刀治療40例KOA患者用四號針刀行手術操作時在輕柔手法的前提下針刀體垂直于皮面刺入到達骨面。術后常規予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囑患者臥床休息6h以上,1w內避免劇烈活動。其總控顯率為75.0%,優于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對照組。張自國[12]對25例KOA患者行小針刀治療,于患者關節周圍存在明顯壓痛感的部位進刀,主要包括脛腓骨副韌帶、髕內外側支持帶以及髕下脂肪墊等,先行縱行松解剝離,然后行橫行松解剝離,每側患膝采用針刀治療約2處,其總有效率為96%,優于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
2.2針刀結合其他療法 王弟紅等[13]運用“膝五刀”(內膝眼、外膝眼、髕上囊、髕下囊、脛骨粗隆皮下囊)結合玻璃酸鈉灌注治療25例70~76歲KOA患者,治療后4個月VAS評分為(1.0±0.79)。朱崇安等[14]對145例40~75歲KOA患者運用五指定位法(掌根正對髕上囊,中指正對髕韌帶中部,食指對應內膝眼,無名指對應外膝眼,拇指正對脛側副韌帶起點及股內側肌下段,小指對應腓側副韌帶及髂脛束行經路線,食指下4cm內后緣3cm為鵝足囊點)配合手法治療,其在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及治愈率等方面,與針灸、手法及口服藥物組比較療效更顯著,具有顯著性差異(P
3 針灸療法
3.1針灸療法 馬磊等[16]針刺太沖、太溪、太白治療30例46~72歲KOA患者,治愈16例,顯效1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優于對照組常規取穴穴位。鄧鏡明等[17]對35例KOA患者進行隔鹽灸:(肝腎虧虛型患者穴位是:內外膝眼、曲泉、鶴頂、膝陽關、太溪、陽陵泉、絕骨)??偗熜П容^西藥組(布洛芬緩釋膠囊,中美史克生產)總有效率為74.29%,隔鹽灸組總有效率91.43%,兩組比較P
3.2針灸聯合其他療法 李千[18]運用溫針灸加中藥(獨活、桑寄生、骨碎補雞血藤等)治療80例KOA患者,兩個療程后有效率為95%,優于對照組(電針配合特定電磁波治療器)。林琳等[19]補肝腎強筋骨基礎方(土茯苓、白芍各30g,穿山龍20g,生黃芪24g,當歸12g,骨碎補、蠶砂、白術15g,海桐皮、威靈仙、川牛膝各18g,烏梢蛇10g)與針灸治療聯合治療平均年齡為66.5歲,平均病程為18.5年的KOA患者,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對照組總有效率77%。潘思安等[20]通過針刺結合骨肽穴位注射治療17例肝腎虧虛型KOA,結果表明此型KOA以針刺加骨肽穴位注射方法療效優于骨肽穴位注射組和普通針刺組。
4 西醫療法
4.1藥物療法 主要包括抗炎止痛藥、非甾體類消炎藥及激素類藥物。其中抗炎止痛藥中的對乙酰氨基酸是《骨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推薦的首選藥物。李軍[21]對96例平均(62.1±3.6)歲KOA患者進行分組,治療組使用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750mg/次,2次/d),對照組使用美洛昔康片(7.5mg/次,2次/d)治療,均治療6w,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9.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4.2%和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4.2手術療法
4.2.1膝關節鏡下關節清理術 梁現會等[23]對56例KOA患者采用關節鏡下半月板修復、增生滑膜切除、游離體及破碎軟骨摘除、切除部分骨贅及外側支持帶松解、術后關節中藥熏洗等。術后根據療效評價標準評價療效,本組共62個膝,優21個,良24個,可11個,差6個,總有效率90.3%。陳為堅等[24]對136例(155膝)KOA患者進行回顧性觀察, 對比膝關節鏡下清理術(A組)、鉆孔減壓術(B組)、膝關節鏡下清理結合鉆孔減壓術(C組)和保守治療組(D組)四種方法治療的療效。術后隨3個月~1年,采用VAS評分,3個月內,A組和C組的活動性疼痛改善均明顯優于D組(P
4.2.2關節置換 李帥壘等[25]選取行膝關節表面置換術的KOA患者186 例(211膝),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分別隨訪1次,以后每年復查1次,并選取術前和術后6個月的評定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為49~78個月,平均(60.8±12.2)個月,186 例患者關節活動度(ROM)及隨訪的影像學結果均良好,假體無松動,假體分區部位未見透亮區及醫學骨水泥斷裂帶。
5 其他療法
5.1健康宣教及生活指導 向患者提供關于KOA的資料并給予正確的鍛煉姿勢及減肥建議,對KOA患者關心的疼痛和活動障礙著重闡述,讓患者保持樂觀情緒,緩解抑郁狀態,避免不良姿勢、受涼受潮等危險因素,保護病變關節。
5.2運動療法 運動鍛煉包括關節松動訓練、股四頭肌肌力等張等長訓練、直腿抬高和股內外側肌群訓練等。李寧等[26]認為在炎癥穩定期,可進行適當的運動以活動關節、鍛煉肌力及預防關節的變形。而在疾病早期,即使存在明顯的炎癥,也應采用股四頭肌等長訓練,因為等長訓練不需要活動關節,尤其適用于老年人或股四頭肌肌力較弱或者關節腫脹、疼痛、積液明顯的患者。因此,通過觀察患者步態,了解膝關節的穩定情況,對于治療方案的選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5.3蠟療 蠟療是醫用蠟溶解作為溫熱的介體,熱敷于局部或將患部浸入蠟液中的理療方法。通過將熱量傳入機體,充分發揮其機械壓迫而將有效成分導入機體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石蠟的導熱性小,熱容量大,有很大的可塑性,其黏稠性和蓄熱性能較好,通過擴張局部的毛細血管,以增加其通透性,促進局部滲出的吸收,從而消除肌痙攣和增加軟組織的伸展性,以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蠟療療效明顯、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患者依從性高,認為是一種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療手段。蔣東生[]等運用蠟療結合短波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與口服雙氯芬酸鈉對比,結果療效顯著(P
6 小結
KOA屬于祖國醫學“痹癥”、“骨痹”、“痛痹”、“膝痹”范疇[28],根據病因病機分為4型,膝骨性關節炎為正虛邪實證,中老年人多由肝腎虧虛,筋骨失養所致。楊青梅[29]對2994例膝骨關節炎患者進行分型,其中,肝腎虧虛證所占746例,構成比為24.91%。KOA 本質為虛證,尤其是肝腎虧虛,所以,膝痹病必然存在肝腎虧虛。中老年人有具有多種慢性疾病,多病體虛,勞損過度,治療當以滋養肝腎為主。
參考文獻:
[1]陸艷紅,石曉兵.膝骨關節炎國內外流行病學研究現狀及進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2,20(6):81-84.
[2]李強,張慶民.膝關節炎臨床多種手段綜合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3):39-40.
[3]勾巍.中西醫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治療概況[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4,28(6):182-183.
[4]張靜宇.骨痹方治療膝關節炎肝腎虧虛證的臨床研究[D].云南:云南中醫學院,2012.
[5]李建斌,劉聯華,吳琦明.仙靈骨葆膠囊對膝骨關節炎患者關節液自由基水平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0:3-4.
[6]蔣怡燁.獨活寄生湯治療肝腎虧虛證膝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D].江蘇:南京中醫藥大學,2014.
[7]金橋,牛志軍.自擬補腎健骨方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2015,33(5):130-131.
[8]由克舉,由莉萍.疏肝活血散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57例[J].河南中醫,2012,4.
[9]劉付強.活血祛瘀膠囊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2011,26(2):272-273.
[10]劉太建,孫仕潤,杜輝君.風濕定痛湯治療膝骨性關節炎296例[J].山東中醫雜志,2011,30(1):17-18.
[11]牛時季.小針刀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J].新疆中醫藥,2014,32(4):43-44.
[12]張自國.針刀治療膝骨性關節炎25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8):82-83.
[13]王弟紅,程鵬."膝五刀"結合玻璃酸鈉灌注治療膝骨性關節炎25例[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7):1196-1197.
[14]朱崇安,曹宏波,范緯泉,等.五指定位法針刀松解術配合手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2015,33(1):158-159.
[15]張曉峰,王春龍,張杰,等.小針刀結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80例療效觀察[J].中醫藥學報,2014,42(6):106-107.
[16]馬磊,施靜.針刺太沖太溪太白治療膝骨性關節炎30例[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5,36(4):61-62.
[17]鄧鏡明,陳瑩,王升旭.隔鹽灸治療膝骨性關節炎35例[J].針灸臨床雜志,2015,31(3):14-15.
[18]李千.溫針灸加中藥治療膝骨關節炎80例療效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73-74.
[19]林琳,史紅逸.補肝腎強筋骨基礎方與針灸治療膝骨關節炎30例[J].山西中醫,2014,35(12):1620-1621.
[20]潘思安,黃潔.針刺結合骨肽穴位注射治療肝腎虧虛型膝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藥雜志,2015,42(1):154-155.
[21]李軍.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和美洛昔康片治療膝關節炎的臨床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1):107-108.
[22]路瑩,車明學.玻璃酸鈉聯合曲安奈德治療中老年膝關節炎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6208-6209.
[23]梁現會,尚志平.關節鏡下治療骨性膝關節炎56例臨床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5,7(9):82-83.
[24]陳為堅,靳安民.關節鏡下清理與鉆孔減壓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3):195-196.
[25]李帥壘,王上增.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治療重度膝骨關節炎療效觀察[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5,4(2):36-37.
[26]李寧,王擁軍,施杞.膝骨性關節炎的中醫藥防治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3,21(5):64.
[27]蔣東生,車興旺,范連彬.蠟療結合短波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2011,12:18-19.
篇6
【論文摘要】目的 觀察超短波聯合中藥薰蒸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應用超短波聯合中藥薰蒸治療膝骨關節炎109例,并設對照組67例,連續服用消炎痛片,分別在治療后2周、1個月、2個月觀察臨床療效。結果 2組病例在治療前后均有改善,治療組優良率大于對照組(P
筆者自2001年12月~2005年1月對109例膝骨關節炎采用超短波結合中藥薰蒸方法治療,同期選擇67例患者口服消炎痛片作為對照,分別觀察其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76例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推薦的膝骨關節炎診斷標準[1],且1周內無應用非甾體類等消炎鎮痛藥物,無局部關節內注射激素類、玻璃酸鈉等藥物?;颊唠S機分為2組,超短波聯合中藥熏蒸治療組109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74例,平均年齡(53.92±12.11)歲,病變部位左膝38例,右膝47例,雙膝24例;X線分期:Ⅰ期17例,Ⅱ期38例,Ⅲ期41例,Ⅳ期13例。對照組67例:男性16例,女性51例,平均(53.35±11.65)歲,病變部位左膝29例,右膝27例,雙膝11例:X線分期:Ⅰ期9例,Ⅱ期23例,Ⅲ期28例,Ⅳ期7例。
1.2 方法 超短波中藥薰蒸治療組所有的病例均采用智能型—中藥薰蒸儀(上海三洲醫療器材有限公司,型號XJZB-Ⅱ)治療,自擬中藥組方:紅花10g,威靈仙30g,路路通20g,秦艽20g,伸筋草30g,蘇木20g,獨活10g,艾葉20g,桑枝20g,細辛10g,川芎20g等組成;每次1劑,加入藥液1 000ml,溫度約(40±1)℃,薰蒸40min/次,噴嘴距膝關節約20cm,薰蒸膝關節前方取坐位,后方取側臥位,連續15天為1療程.療程間隔7天,連續治療2個療程。每次薰蒸后繼續用超短波治療(南京醫用儀器廠,型號USW-A型),中號電極,對置法,溫熱量,每次20min。109例均完成上述2個療程,對照組67例口服消炎痛片(25mg,t.i.d)連續1個月,其中8例因胃腸道反應故在用藥后1~2周內停藥,進入結果分析為59例。2組患者分別在治療后2周、1個月、2個月觀察臨床療效。
1.3 臨床療效判定 采用林志雄評分標準評價療效,根據關節疼痛(休息痛和運動痛)、腫脹、壓痛、活動度及行走情況綜合評分,正常為0分,優為1~2分,良為3~5分,可為6~10分,差為10分以上。
1.4 統計 數據處理使用SAS6.02醫學統計軟件處理,行秩和檢驗。
2 結果
治療組2周、1個月、2個月隨訪優良率分別為77.98%、86.24%、91.74%。對照組2周、1個月、2個月隨訪優良率分別為55.93%、66.10%、61.02%。治療組在2周、1個月、2個月隨訪優良率繼續上升(P
3 討 論
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在中年以后多發,臨床上以膝關節受累最為常見,表現為關節腫痛、活動受限,常應用消炎痛片等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NSAIDS)對癥治療。NSAIDS其作用機制主要為抑制環氧化酶活性,從而阻斷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轉化,使前腺素合成減少,起到消炎止痛作用[3]。但近年來人們發現長期服用消炎痛片等某些非甾體類藥物可抑制軟骨基質成分蛋白多糖的合成,加速關節軟骨的病變,影響其遠期療效。 轉貼于
本組病例對照組服用消炎痛片共67例,在服用2周后,有50例患者疼痛有所緩解,說明消炎痛片對膝骨關節炎有確切的止痛效果。在67例患者中有8例在服用1~2周后因胃腸道反應不能耐受而改用其他治療方法。隨訪2個月,療效未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而提高,故老年患者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其胃腸道和肝腎等方面的毒副反應難以避免,而且遠期療效提高不明顯,我們建議此藥在急性期使用。
中藥薰蒸療法是一種傳統的中藥外治方法,對膝關節炎癥有確切的治療作用,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患者易于接受,其可能的抗炎機制是降低血液中多種炎癥介質,蒸氣的溫熱作用也是可降低神經末梢的興奮性,緩解肌肉、肌鍵和韌帶痙攣及僵直狀態,同時局部皮膚溫度升高,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加速組織的修復,利于水腫的消退[5]。
超短波治療其主要生物物理學作用為熱效應和非熱效應,有使局部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促進新陳代謝、鎮痛及消炎作用[6]。故與中藥薰蒸同時使用,能促進藥液吸收,減少滲出,促進組織修復及增強鎮痛消炎作用。
本組109例病例,經中藥薰蒸結合超短波治療,2周后有109例患者疼痛得到緩解且隨訪2個月,優良率從2周時的77.98%提高到91.74%,說明即使在治療停止后,治療的效果仍能維持一段相當的時間,且無明顯的毒副作用,故我們認為此種治療方法是一種治療膝骨關節炎較為理想的保守治療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 Altman .RD.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Osteoarthritis [J]. Semin Arthritis Rheum,1991,20(6 supp12):40-47.
[2] 施桂英.關節炎概要[M].第2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4:25-26.
[3] 魯瑩,蔣雪濤,曾仁杰,等.雙氯芬酸鈉人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1,22(4):364.
[4] 張靜,張力.骨關節炎的診斷與治療進展[J].現代康復,2001,5(3):14-15.
篇7
關鍵詞:膝類風濕性關節炎;MRI;關節鏡;全滑膜切除術;應用價值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炎性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關節,其中膝關節是最易侵犯關節之一[1]。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機制極為復雜,目前臨床尚未明確,不過多數學者認與遺傳、感染、性激素失衡等有關[2]。由于該病癥具有較高致殘率,因此,早期診斷與治療是促進患者病情轉歸關鍵。為了探討診斷與治療膝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效方法,本文選取膝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32例,將其診斷與治療方法及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膝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32例,其中:男9例,女23例;年齡在21~69歲,平均年齡(48.2±3.6)歲;病程在0.6~13年,平均病程(4.9±2.5)年。患者膝關節發病部位分為:單側22例;雙側10例。
1.2治療方法
1.2.1 MRI檢查方法 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后,運用自旋回波序列采集矢狀圖像;運用快速反轉自旋回波序列采集冠狀圖像; 42例膝關節平掃后繼續做增強掃描:釓噴酸葡胺0.1mmol/kg靜脈給藥后,對增厚滑膜組織行矢狀、冠狀、橫軸位連續性掃描,根據繪制曲線對其病情進行分期。
1.2.2關節鏡下全滑膜切除術方法 術中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方式。于膝關節髕下外側處做切口,置入關節鏡,對病灶周圍組織進行檢查,以確定病灶累及范圍。并于膝關節內側做輔助切口,于滑膜增生典型處取組織做病理檢查。當病灶累及半月板或關節軟骨時,先行修復后,采用刨削刀與射頻行滑膜組織清除術。再于膝關節后外側做手術入路,采用同樣方法將后外側滑膜組織進行清除后,使用生理鹽水對關節腔進行沖洗,并留置引流管達24 h,手術切口采用彈力繃帶包扎,并使用冰袋冷敷達6 h。
術后處理:手術結束24 h后,指導患者進行患側肢體活動訓練,術后3 d患者可下床活動;術后指導患者按時服用抗風濕類藥物治療,并根據患者癥狀逐漸減量。
1.3評價指標 采用Lysholm量表對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分[3]:量表包括跛行、支撐、交鎖、不穩定、疼痛、腫脹、爬樓梯、下蹲等方面,總評分值為0~100分,u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膝關節功能狀態越差。
1.4統計學處理 將數據輸入SPSS 19.0統計軟件對其進行統計分析,將均數±標準差與百分率做為數據表示方法,數據對比時分別采用t或?字2檢驗處理。將P
2結果
2.1診斷結果 以病理檢查結果為準,32例患者中,MRI診斷符合率為94.1%。
2.2治療效果
2.2.1 32例患者治療6個月后膝功能評分與治療前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
2.2.2 32例患者治療6個月后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檢測值與治療前相比有較顯著性差異P
3討論
MRI對膝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有效性:近些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發展,MRI可清楚顯示出受炎癥浸蝕后軟骨、滑膜、骨髓等改變,因此,MRI對膝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價值已經得到了臨床醫師認可與青睞[4]。對于早期病變患者,MRI平掃時,可見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且不均勻表現;加強掃描時可見滑膜明顯強化且強化曲線呈現出速升、速降型;對于中期病變患者,MRI平掃時,可見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至低信號;加強掃描時可見滑膜中等強化且強化曲線呈現出速升、緩降型;對于晚期病變患者,MRI平掃時,可見T1WI與 T2WI均呈現低信號;加強掃描時可見強化曲線呈現出緩升、緩降型。從本次研究結果看,42例膝關節病變中,MRI診斷符合率為94.1%,這一結果提示:MRI對關節病變檢查時,圖像清晰且臨床診斷準確率較高。
關節鏡下全滑膜切除術治療膝風濕性關節炎有效性: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研究不斷深入,大量研究結果證實[5]: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早期即可致關節組織出現毀損等改變。因此,及時清除發生炎癥改變的關節滑膜組織可阻斷患者病情發展。本次研究利用關節鏡技術采用不同入路方法,可將關節滑膜徹底清除干凈,并將受損半月板、軟骨等病灶進行修復,其不僅保護了關節免受炎癥破壞,而且也更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有效提高了治療效果。另外,病灶組織切除后,機體炎癥指標得以控制,致使患者手術6個月后血沉、C反應蛋白、類風濕因子等檢測值明顯降低,這一結果說明:關節鏡下全滑膜切除術不僅可清除病灶組織,而且還可改善患者全身狀況,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黃健,蔣煜青,郭維康,等.膝類風濕性關節炎MRI早期診斷價值與關節鏡下全滑膜切除術治療[J].中國骨科臨床與基礎研究雜志,2015,07(3):146-150.
[2]何勇,肖漣波,翟偉韜,等.基于MRI滑膜測量的關節鏡滑膜切除術治療膝類風濕關節炎療效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2(18):1651-1656.
[3]余海龍.關節鏡與切開術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效果比較[J].中國當代醫藥,2014,11(16):32-34.
篇8
【關鍵詞】溫針灸 前后交叉韌帶 膝骨性關節炎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的老齡化,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對我國老年健康及其生活質量有嚴重的影響。臨床表現有關節酸痛、脹痛、晨起疼痛或僵直明顯等。目前,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中西醫療法有多種。但都不乏有針刺穴位過多,增加患者痛苦或內服非甾抗炎藥(NSAIDS)產生嚴重的胃腸道反應等缺點,這都給患者增加心理及經濟負擔?,F代醫學認為,穴位是針灸施術的基礎,不同的穴位具有不同的解剖生理特點,對于同一穴位,又可因針刺的深度,方向角度的不同,所涉及的解剖組織結構有所差異,從而在臨床上所起的治療作用也不一樣。為了提高針灸的臨床療效,掌握有關解剖結構也是至關重要的。筆者自2007年—2010年采用單純針刺內膝眼、外膝眼直達內、外交叉韌帶的方法治療膝骨性關節炎28例,此法不僅用穴少,而且療效好,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8例病例均為我附屬醫院針灸科門診患者,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齡最小40歲,最大70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3年。
1.2 診斷標準
全部病例參照1995年美國風濕病協會推薦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 ①在就診前1個月膝關節痛天數≥14d;②膝關節活動時有摩擦響聲;③x線片示膝關節骨端邊緣有骨刺形成;④膝關節周圍有腫脹;⑤膝關節晨僵≤30min;⑥年齡≥40歲。具備①、③或①、②、④、⑤、⑥即可診斷。
1.3 排除標準
①關節間隙顯著狹窄或關節間形成骨橋連接而成骨性強直者;②急性關節損傷、膝關節骨關節結核、腫瘤,類風濕性關節炎;③合并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精神病患者;④年齡>80歲,病程<10年者。
2 治療方法
選內膝眼、外膝眼為針刺點,患者取坐位,雙膝屈曲90°:如果取仰臥位針刺,需在患者膝下墊上一個高枕,使患者雙膝呈自然屈曲狀,也要求保持在90°。充分暴露患膝,定準穴位,用75%酒精常規消毒穴位,用3寸毫針與膝關節矢狀面成60°方向刺入2—2.5寸直達前后交叉韌帶,如遇阻力可把針退至皮下再重新進針。此法進針要求:1)與膝關節矢狀面成60°方向,2)不提插捻轉,3)刺入前后交叉韌帶。
如進針成功,期間沒有任何阻力可直達前后交叉韌帶,患者得氣后,在針柄上插一條長約2cm的清艾條,由下端點燃,燃盡后再換1炷,每次灸2炷。為避免燙傷,針柄上的艾炷與患者的皮膚應相距2~3cm,過燙時用硬紙板隔墊。留針30min。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d,3個療程后統計療效。
3 治療效果
療效標準:參照《骨關節炎的診斷與治療》中有關標準擬定,顯效:患膝疼痛及僵硬消失,關節活動時摩擦音消失或偶見,活動功能恢復正常,計18例,占64.3%。好轉:患膝疼痛減輕,關節活動摩擦響聲存在,活動功能明顯改善,計8例,占28.6%。無效:患膝疼痛、僵硬等無明顯變化,活動功能無好轉,計2例,占7.1%??傆行?2.9%。
4 典型病例
黃某,男,45歲,干部。因右膝關節疼痛、腫脹2年,再發加重5天,于2008年8月19日就診。2年前無任何誘因下出現右膝關節疼痛、腫脹,行走困難。曾多次到我市中醫院、人民醫院針灸科就診,病情有所緩解后停止治療。5天前再發右膝關節疼痛、腫脹,行走困難,經人介紹前來就診。查右膝關節腫脹、微紅,輕壓痛。舌紅,苔黃膩,脈數。診斷為右膝骨性關節炎。遂用上述方法治療,當即疼痛明顯減輕,行走有所改善,治療5次癥狀明顯好轉,3療程后痊愈,隨訪1年未見復發。
5 討論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關節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屬中醫“痹癥”范圍。多因體虛,風、寒、濕三氣雜至,侵入肢體的經絡、肌肉、關節,日久遷延不愈,復感寒濕經絡閉阻或勞累損傷,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而疼痛,關節活動受限。治療主要以溫經通絡,活血化瘀為法。明朝《醫學入門》:“凡藥之不及,針之不及,必灸之”。溫針灸具有刺法和灸法雙重作用,可利用艾絨燃燒時溫熱效能產生熱量,通過針體將熱能帶入關節囊深處,直達前后交叉韌帶,一般物理治療方法難以起到這種作用。前交叉韌帶(antenorcrueiateligament,ACL)與后交叉韌帶(Posteriorerueiatehg~nt,PCL)是膝關節屈伸及旋轉活動的主要穩定結構。ACL與PCL共同保持股、脛骨間的正常滑動、滾動及維持旋轉范圍與軌道。如膝關節炎未得到及時治療,由于解剖結構發生變化,膝關節載荷重新分擔,應力重新分布,從而引起膝關節其他結構損傷,進一步導致嚴重的關節不穩,從而嚴重影響運動功能。灸法的溫熱刺激通過針體直達前后交叉韌帶,能有效地控制前后交叉韌帶炎癥,使病灶血管通透性增高,減少炎癥刺激,加快局部病理性廢物的祛除能力,可明顯改善痛癥。同時溫針灸通過溫熱效應透皮吸收,可促進血液循環,松解粘連,消除炎癥,能使受損的前后交叉韌帶功能迅速恢復,從而達到減輕膝關節疼痛、穩定膝關節和恢復膝關節運動功能的目的。
本臨床研究證實通過不同的角度進針,把針刺入一定的深度直達前后交叉韌帶,配合溫針灸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方法見效快,療效好,減少進針數目,減少患者疼痛,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臨床治療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有良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 考 文 獻
[1]謝莉莉,劉光譜.艾灸的治療作用和機理研究進展.針灸臨床雜志,2000;16(5):55.
[2]嬈作賓,任國良,陳明法.前交叉韌帶的應用解剖.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1989;7(3):141.
[3]吳明霞,李俐,洪昆達,等. 溫針灸治療膝骨性關節炎30例. 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7;17(6):37.
篇9
寧夏第五人民醫院石嘴山中心醫院骨科,寧夏石嘴山 753200
[摘要] 目的 觀察并比較硫酸氨基葡萄糖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治療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方法 資料隨機選擇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該院診治的骨性關節炎患者92例,按照臨床治療方法分成兩組,對照組46例患者采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治療,研究組46例患者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用藥不良反應及VAS、關節壓痛度評分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性指標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10.87%(5/46)低于對照組的30.43%(14/46),治療后30 d研究組患者VAS及關節壓痛度評分情況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硫酸氨基葡萄糖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治療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相當,但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療用藥不良反應率較低,且治療后30 d關節疼痛改善優于雙氯芬酸鈉緩釋片,臨床實際應用價值較佳。
[
關鍵詞 ] 硫酸氨基葡萄糖;雙氯芬酸鈉緩釋片;骨性關節炎;療效
[中圖分類號] R68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2(a)-0102-02
[作者簡介] 王建設(1967-),男,河南舞陽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創傷、關節病。
骨性關節炎作為中老年群體常見多發性疾病之一,其長期性慢性疼痛特點直接影響到患者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質量;臨床治療骨性關節炎方法甚多,效果不一,由此選擇骨性關節炎臨床最佳治療方案是當下相關醫療工作者的重點研究課題[1-2]。該研究將該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間診治的92例骨性關節炎患者分別采用兩種藥物治療方案,并對其治療結果進行綜合性分析,以期為骨性關節炎患者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科學參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擇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該院診治的骨性關節炎患者92例,按照臨床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6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2:24,年齡39~73歲,平均年齡(57.25±3.10)歲,體質量57~72kg,平均體質量(65.25±3.66)kg;研究組男女比例25:21,年齡42~77歲,平均年齡(59.22±4.56)歲,體質量61~77kg,平均體質量(68.55±5.23)kg。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質量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臨床癥狀及X線攝片檢查結果均符合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配合度較高者;均在認真閱讀本研究治療知情書前提下同意并簽字。排除標準:患者體征病情不符合骨性關節炎基礎診斷標準;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肝、腎功能異常者;血常規及心電圖異常者;較難完全配和該研究實驗方案實施者;資料不完全者[3]。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生產于浙江迪耳藥業有限公司,H20083921),口服治療,75mg/次,1次/d,共治療1個療程(8w為1個療程)。研究組患者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生產于永信藥品工業(昆山)有限公司,J20100163),口服治療,250mg一粒,1粒/次,3次/d,共治療1個療程(8w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禁止使用其他非甾體抗炎、上腺糖皮質激素等具有緩解骨性關節炎癥狀的藥物;治療1個療程后比較兩組患者具體治療情況。
1.4觀察判定指標
治療有效性指標:關節腫脹、壓痛、畸形、活動摩擦感、肌肉萎縮;用藥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胃腸道反應、消化道出血、轉氨酶增高、膽紅素增高;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30d的VAS及關節壓痛度評分情況:分值介于1~10分之間,得分越高表明癥狀越明顯[4]。
1.5統計方法
該研究所有數據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以(x±s)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組間比較,用χ2檢驗計數資料。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有效性指標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性指標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研究組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總例數5(10.87%)例,比對照組的14(30.43)例少,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及關節壓痛度評分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前VAS及關節壓痛度評分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0d研究組患者VAS及關節壓痛度評分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隨著社會老年人口的持續性增加,骨性關節炎發病率也呈逐漸增多趨勢,其給患者帶來的關節異常疼痛及活動功能障礙,已嚴重影響到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和社會經濟的發展[5]。由于骨性關節炎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目前認為它是一種有慢性炎癥參與的退行性病變過程,因此臨床治療方案的正確選擇顯得尤為重要。該研究針對該院診治的骨性關節炎患者分別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藥物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有效性指標情況均較佳,研究組患者關節腫脹、壓痛、畸形、活動摩擦感、肌肉萎縮10.87%、8.70%、4.35%、2.17%、0與對照組19.57%、15.22%、8.70%、8.7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果與臨床劉志剛等研究的結果相符合,進一步證明兩組患者關節腫脹、壓痛、畸形、活動摩擦感、肌肉萎縮經硫酸氨基葡萄糖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治療后均得到較佳的臨床治療效果[6]。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是一種非甾體抗炎藥,具有選擇性切斷花生四烯酸代謝系列中環氧化酶的作用環節,阻滯前列腺素E1合成,臨床應用具有消炎、鎮痛、解熱作用。硫酸氨基葡萄糖作為一種天然性氨基單糖,可刺激軟骨細胞產生正常多聚體結構蛋白多糖,提高軟骨細胞的修復能力,抑制損傷軟骨的酶如膠原酶和磷脂酶A2,臨床應用具有緩解關節疼痛、改善活動度等效果。由此,硫酸氨基葡萄糖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治療骨性關節炎臨床效果基本相當。
用藥不良反應情況是藥物治療安全性的重要體現,該研究中針對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情況予以分析,結果顯示,應用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療的研究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發生情況5(10.87%)例顯著少于對照組的14(30.43%)例,具體表現為研究組患者胃腸道反應、消化道出血、轉氨酶增高及膽紅素增高均比對照組少。說明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療骨性關節炎效果明顯同時安全性較高,利于改善患者預后。分析原因是由于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服用后會削弱了患者體內前列腺素自身生理保護作用,易發生胃腸道不良反應,出血等危險不良反應,而硫酸氨基葡萄糖作為人體生理必需構建物質,存在結締組織中,其軟骨中含量最多。臨床應用中對對患者機體較難產生過多不良影響,關于研究組出現的5例不良反應患者,后調查得知均非嚴重性不良反應,分析原因可能與患者機體對藥物的耐受性程度不一所致,經減藥或停藥后癥狀均得到有效緩解,對治療結果未產生影響。該研究結果中顯示,在治療前兩組患者VAS及關節壓痛度評分相當情況下,經治療后研究組患者VAS及關節壓痛度評分情況(1.56±1.25)分、(4.23±0.65)分顯著低于對照組(1.74±0.45)分、(4.52±1.22)分,與孫立勝、陳曉玲等人實驗結果相類似[7-8]。提示VAS及關節壓痛度評分時間在治療后30d,表明兩種藥物臨床療效相當情況下,硫酸氨基葡萄糖療效持續性更佳,使患者治療后較長時間內無明顯關節疼痛事件發生,治療效果更顯著。關于患者年齡對骨性關節炎治療效果的影響,即年齡≥65歲患者治療效果不甚理想,該問題該研究尚未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待進一步實驗探索給予驗證和改進。
綜上所述,硫酸氨基葡萄糖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治療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相當,但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療安全性及效果持續性更佳,具有臨床實際應用價值。
[
參考文獻]
[1]胡萍.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7):83.
[2]孫紅伶,張利珍.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及抗骨增生片治療骨性關節炎的療效比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6):105.
[3]吳建榮.氨基葡萄糖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的平行對照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6):68-69.
[4]李雪武,谷彬,楊益民,等.鹽酸氨基葡萄糖治療骨關節炎的遠期療效[J].醫學綜述,2011,17(4):616-618.
[5]宋科冉,趙慶,王富,等.硫酸氨基葡萄糖聯合塞來昔布治療骨關節炎療效觀察[J].人民軍醫,2011,54(7):583-584.
[6]劉志剛.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療膝骨關節炎療效觀察[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1,28(1):66-67.
[7]孫立勝,蔣青,李建新,等.硫酸氨基葡萄糖對ATDC5細胞分化和細胞外基質基因表達的影響[J].江蘇醫藥,2011,37(8):880-882.
篇10
【關鍵詞】 類風濕關節炎;實驗指標;臨床診斷;診斷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4.027
類風濕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 該疾病屬于發病率較高的自身免疫病, 患者發病后主要以關節疼痛、不可逆的骨關節破壞為典型癥狀, 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1]。目前, 臨床上對于RA機制尚不完全知曉, 常規方法主要以影像學診斷為主, 該方法雖然能夠幫助患者診斷, 但是臨床誤診率或漏診率較高, 導致患者難以獲得更加準確的科學治療。近年來, 類風濕關節炎相關實驗指標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診斷中得到應用, 且效果理想[2]。為了探討類風濕關節炎相關實驗指標的臨床診斷性能及診斷效果,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診治的90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醫院診治的90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作為實驗組, 其中男21例, 女69例, 年齡19.4~83.5歲, 平均年齡(52.4±10.4)歲, 入選患者均符合2010年ACR/EULAR修訂的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診斷標準;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異常者。選取同期入院的9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22例, 女68例, 年齡20.1~85.9歲, 平均年齡(50.8±10.5)歲。研究對象及家屬對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等完全知曉, 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診斷方法 入院后所有研究對象均進行常規方法檢查, 采集3~5 ml靜脈血, 常溫靜置30 min后離心5 min, 離心速度為3500 r/min。同時, 采集3 ml全血, 進行SR檢測。采用電化學發光法定量測定兩組anti-CCP, 儀器為羅氏COBAS601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 [3];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濁法定量測定RF、CRP, 儀器為DIRUI CS-1300A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儀器法檢測SR。相關操作必須嚴格遵循儀器及試劑盒相關步驟進行[4]。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研究對象CRP、SR指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診斷后anti-CCP、RF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類風濕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 這種疾病發病率較高, 患者發病后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 再加上臨床上尚缺乏理想的診斷方法, 常規方法更多的以影像學診斷為主, 該方法誤診率、漏診率較高、特異性較差, 部分患者由于早期未得到有效的診斷, 從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5]。近年來, 類風濕關節炎相關實驗指標在臨床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得到應用, 且效果理想。本次研究中, 兩組研究對象CRP、SR指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診斷后anti-CCP、RF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采用anti-CCP、RF、CRP以及SR檢測效果理想, 能夠為患者臨床診斷、治療提供參考,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高志芬, 張爽, 陳曉玲.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活動相關實驗室指標的測定與分析.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2, 9(19):2457-2459.
[2] 黃宇, 王濤, 戴淑惠, 等.類風濕關節炎相關實驗室指標的診斷性能評價.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4, 35(24):3345-3349.
[3] 夏文娟, 劉月秋, 叢玲, 等.抗環瓜氨酸肽抗體(Anti-CCP)與類風濕因子(RF)在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中的探討. 中外醫療, 2011, 4(22):9-10.
[4] 常會忠, 張加玲.抗CCP抗體和類風濕因子對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意義.中國熱帶醫學, 2011, 5(11):605-606.
[5] 李紅勝, 李勝兵, 孫麗.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檢測在類風濕關節炎診斷中的價值.放射免疫學雜志, 2012, 25(3):335-336.
[6] 萬敬東.抗CCP抗體檢測對類風濕關節炎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 承德醫學院學報, 2012, 29(2):159-160.
[7] Sehellekens GA, Visser H, de Jong BA, et al. The diagnostic prop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tibodies recognizing a cyclic citndli-nated peptide. Arthritis Rheum, 2013, 43(22):15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