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jié)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06 17:23: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節(jié)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臨床醫(yī)療實踐中,發(fā)現接受針刀松解術治療的老年退行性膝關節(jié)病,其中有不少病人同時患骨質疏松癥。筆者隨機對該類病人在行針刀松解術時,給予3個月為一療程的骨疏康治療。現將1999年1月~2000年12月治療的一組病人療效觀察作一小結,以期對退行性關節(jié)病、骨質疏松治療的適應證開展進一步臨床治療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治療組37例中門診患者35例,住院患者2例;男5例,女32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2.5歲。病程3個月~33年,平均1.2年。左右膝關節(jié)均有伸屈功能障礙,伸位5°~15°,屈位80°~115°。膝部疼痛晝夜發(fā)作,步履遲緩,下蹲不完全,嚴重時不能正常行走,失去家務勞動能力。所有本組病例都有局部封閉、針灸、輸液、內服及外敷中西藥物療效不理想史。
1.2 治療方法 凡納入病例在針刀松解術治療時,均被要求加服骨疏康,同時停用雌激素、維生素D制劑、鈣劑等其它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其中22例在行針刀治療前2周先服骨疏康,15例在第一次針刀治療開始服骨疏康,針刀療程結束后繼續(xù)服用骨疏康。服法:每次1包,每日2~3包。療程為3個月。
1.3 診斷標準 參照1994年10月第三屆全國骨質疏松研討會擬定的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指標及膝關節(jié)X線改變選擇診斷標準:(1)膝關節(jié)疼痛伴伸屈功能障礙;(2)全身骨骼酸痛,以腰痛為主;(3)X線:膝關節(jié)間隙變窄,股骨髁、脛骨平臺及髁間嵴、髕骨上下緣有大小不等的骨贅,關節(jié)內游離體骨皮質變薄,骨小梁稀疏、細小且排列紊亂。
1.4 病例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以上診斷標準;②年齡50~80歲;③病程3個月以上。(2)排除標準:①經檢查證實較嚴重的心、腦、肝、腎等重要臟器原發(fā)性病變;②重度神經官能癥;③中度以上高血壓,BP在180/110mmHg以上;④X線、血檢等檢查排除膝部腫瘤、結核、急性期類風濕等。
1.5 療效評價 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腰膝酸痛,步行困難,膝關節(jié)伸屈障礙,正常家務勞動能力等。療效標準:優(yōu):疼痛消失,步行速度恢復至相同年齡階段健康老年人水平,恢復正常家務勞動,1年以上無復發(fā);良:疼痛基本好轉,上樓、爬山時膝部仍有輕度疼痛,能堅持日常家務勞動;可:膝部疼痛改善,平地行走或家務勞動稍頻又感疼痛;差:經一療程治療后癥狀無明顯改善。
2 結果
治療前后效果比較:療效優(yōu)良35例,占94.6%;可1例,占2.7%;差1例,占2.7%。說明在針刀松解術治療膝關節(jié)退行性病變時需關注到骨質疏松存在的可能,有明顯骨質疏松癥狀者,以骨疏康配合針刀治療,能夠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見表1。
表1 治療方法療效觀察略
3 討論
現代醫(yī)學認為骨與關節(jié)的退變和骨質疏松在老年人群明顯增多的主要原因是老年骨骼系統自身的老化和退變。關節(jié)的變化首先是關節(jié)軟骨的變性或磨損,軟骨變薄或消失,關節(jié)間隙變窄,對外力的緩沖作用喪失;滑膜變性、增厚、出現游離體;關節(jié)不穩(wěn)定,經常接受機械刺激,異常應力作用的部位產生骨贅。骨質疏松受遺傳、代謝、免疫、營養(yǎng)等多種因素影響,是骨質代謝的退變,表現在全身骨量明顯減少,骨的大小和外形變化不明顯,但有骨組織微結構衰敗凋萎,包括骨皮質變薄、骨小梁減少的細小改變、骨密度(單位容積中的骨量)減少。
我國傳統醫(yī)學認為腎虛是導致衰老發(fā)生的根本原因, 關節(jié)退變是因肝腎虧虛,筋骨失養(yǎng)而脆弱,易受風寒濕邪侵襲,常因勞損或損傷而氣滯血瘀,阻塞經絡,經氣不利,變生為疼痛、麻木、活動不利等諸證。骨質疏松則因腎脾兩虛:腎虛精虧,不能養(yǎng)骨充髓;脾虛血瘀不能通達四肢而失濡養(yǎng),出現腰膝酸軟、乏力。
篇2
[關鍵詞] 骨質疏松;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方法
[中圖分類號] R683.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11(b)-0182-03
The comprehensive therapy treating senile osteoporotic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LIU Ri-xin ZHANG Zhi-gang LIAO Zi-jie LI Chun-xiao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Chen Xing-hai Hospital of Zhong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Zhongshan 5284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therapy treating senile osteoporotic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6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a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11,all patents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theatment such as surgery treatment, anti osteoporosis drugs,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and selective braking and so on.Results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for an average of 18 months after operation,the averag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was 4.5 months,and compared to before operation,the Singh index increased 1 degree in 20 cases,and no change in 66 cases,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postoperative hip joint function was 86.46%.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 senile osteoporotic fracture based on operative treatment can prevent and treat osteoporosis effectively,enhance fracture healing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patients′life quality.
[Key words] Osteoporosis;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Treatment method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增長,社會人口的老年化,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病率也逐年升高。據統計我國老年人口已達1.5億,骨質疏松癥主要并發(fā)髖部骨折的發(fā)生率也明顯升高,有效處理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有較積極的意義。本研究共選取75歲以上并發(fā)不同程度骨質疏松癥的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共86例,采用手術、藥物、康復等綜合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8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54例,年齡75~101歲,平均82.2歲;致傷原因:全部患者均是從床上或椅上跌下和在行走時摔倒所致的低能量損傷,其中新鮮骨折78例,陳舊性骨折8例;骨折分型:按Evans股骨轉子間骨折分型標準[1]分為:Ⅰ型6例、Ⅱ型25例,ⅢA型19例、ⅢB16例、Ⅳ型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診斷依據年齡、胸背部骨痛表現、股骨上端X線片(Singh指數)或骨密度檢查。Singh指數Ⅳ度以下可診斷為骨質疏松癥[2],本組Singh指數Ⅱ度有8例,Ⅲ度有42例,Ⅳ36例。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依據患者的全身情況及骨折損傷程度,給予脛骨結節(jié)骨牽引或患肢皮牽引制動,減輕骨折處疼痛。完善術前相關檢查,了解患者的重要臟器功能情況,評估其麻醉和手術風險,爭取3~5 d內手術。手術在骨科牽引床上進行,麻醉選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術中用C型臂X線機透視指引下行骨折復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術野,鋪無菌巾,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選取不同的手術切口;髓內固定選擇大粗隆頂點的縱形切口;髓外固定選擇髖部外側切口,而人工關節(jié)置換選擇髖部后外側切口。骨折固定方式:用動力髖螺釘內固定35例,Gamma釘內固定44例,PFN釘內固定4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3例。所有患者在術前半小時開始應用抗生素,至術后1~3 d,預防手術切口感染,關閉切口前常規(guī)放置負壓引流管1條,引流24~48 h,并記錄引流量。術前后均規(guī)范用骨化三醇、降鈣素、鈣劑及雙膦酸鹽等藥物抗骨質疏松治療,并制訂個性化的康復治療方案,術后6 h開始行患肢的股四頭肌和臀肌的靜力性收縮,趾踝關節(jié)主動伸屈,術后第三天開始行患側髖膝關節(jié)的被動伸屈(CPM機訓練),幅度及強度根據患者的骨折固定情況及骨質疏松情況等因素而定,由小到大,夜間非康復治療時間給予“丁”字鞋或皮牽引制動。1周后可扶拐或助行器下地不負重活動;根據患者的個體及內固定物穩(wěn)定情況,2周后患肢逐漸部分負重下地活動鍛練,至骨折愈合。出院以后,門診隨訪時間每月1次,在骨折臨床愈合后改為每3個月1次。
1.3 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程度評價標準
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程度評估在骨折平均臨床愈合時間時進行,采用Harris法評分[3],療效標準:優(yōu)≥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
2 結果
隨訪6~36個月,平均18個月,6例在術后1年因內科疾病死亡。骨折臨床愈合的平均時間為4.5個月,骨質疏松與術前比較,Singh指數增加1度20例,無變化66例,3例出現釘切割(Gamma釘2例,動力髖螺釘1例),骨折移位2例(動力髖螺釘)。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的優(yōu)良率為86.46%。 3 討論
3.1 對老年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的認識
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質疏松和呼吸、心血管、內分泌系統等內科疾病,外傷原因雖然多為低能量的損傷所致,但骨折往往呈較嚴重的粉碎性改變,在治療上存在較大的風險和難度,如選擇保守治療,患者需要長期臥床,極易發(fā)生肺部、泌尿系統感染,壓瘡等嚴重危及生命的并發(fā)癥,患肢也極易留下髖內翻、肢體短縮等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于老年性髖部骨折越來越趨向于積極的手術治療,孟增東等認為骨質疏松癥并發(fā)的粗隆間骨折首選外科手術治療[4],能使骨折早期獲得穩(wěn)定的復位固定,患者能夠早期離床恢復活動能力,減少由于患者長期臥床而造成的嚴重并發(fā)癥。本組病例均選擇手術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
3.2 內固定系統的選擇
隨著骨科內固定材料的更新改進,對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內固器械有了更多的選擇。目前較常用的內固定物分為髓內及髓外系統,前者以Gamma釘、PFN釘為代表,后者以DHS釘、對角鋼板為代表。髓內固定系統是微創(chuàng)治療,術中患者仰臥于骨科手術牽引床上,經閉合牽引和手法復位滿意后,在大粗隆頂點上方縱形切口進入,主釘從大粗隆頂點的內后側插入骨髓腔,再在遠端擰入拉力螺釘或抗旋轉釘及鎖釘。該方法是在功能復位的基礎上置入內固定釘,對骨折端不進行剝離,從而減少手術帶來的創(chuàng)傷、失血、感染等并發(fā)癥。髓內系統固定,其承受應力的軸心比DHS、DCS向內移,抗疲勞的能力增大,進而對骨折是否穩(wěn)定的要求不高,故適用于粗隆間粉碎性患者[5-6]。髓外系統是開放復位內固定,DHS釘內固定術是取髖關節(jié)外側切口,顯露大粗隆、股骨上端及股骨頸,在股骨頸的方向打入一根較粗的螺釘,其近端有粗螺紋,遠端有滑槽,側方有套筒鋼板,粗螺紋釘在套筒上滑動,使骨折斷端產生持續(xù)存在的壓力,以促進骨折愈合。由于開放復位內固定,創(chuàng)傷大、出血多,而且過多剝離骨折端,使骨折愈合時間延長,并且在股骨頭受力時負荷傳導通過股頸釘和股骨粗隆外側骨皮質,故髓外固定系統對大粗隆外側皮質的相對完整性有較高的要求,穩(wěn)定性的粗隆間骨折較合適。通過對髓內外固定系統的特點分析,我們認為老年性粗隆間骨折在選擇內固定時,一定要根據骨折的類型做出正確的判斷,對Ⅰ型、Ⅱ型小粗隆上緣骨皮質無壓陷者的骨折髓內外固定系統均可應用,對Ⅲ、Ⅳ型骨折,通用Gamma釘或PFN釘,對Ⅲ型中骨折線未累及小粗隆水平的股骨外側皮質者,可用DHS釘固定,同時結合大粗隆張力帶或大粗隆外側支撐鋼板內固定,對大粗隆有冠狀面骨折者,宜選用髓內固定釘。
人工股骨頭置換或全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也能取得較好的療效。有骨質疏松性的粗隆間骨折,常因骨折粉碎嚴重,行髓內或髓外內固定治療,可并發(fā)骨折復位丟失、主釘切割股骨頭、螺釘撥出,固定失敗等問題,往往導致手術失敗,因此有學者建議使用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不穩(wěn)定性骨折。由于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不存在骨折愈合的問題,因而也就能避免內固治療可能出現的骨折不愈合、延遲愈合或內固物松脫斷裂、髖內翻畸形等一系列并發(fā)癥。Rodop等[7]對54例老年新鮮不穩(wěn)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術后1年Harris評分優(yōu)良率達80%。現在普遍的認識是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主要應用于嚴重粉碎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并伴有嚴重骨質疏松的患者,目的在于減少臥床時間,早期下地部分或全部負重行走煅練,最快地使患肢的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本組有3例選擇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我們的體會是對年齡>80歲,預期壽命≤10年,并有較嚴重的骨質疏松性不穩(wěn)定的股骨粗隆間骨折,能夠承受麻醉和手術風險的患者,選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
本組病例由于手術適應證掌握較好、內固定物選擇合適、手術方式正確,沒有發(fā)生骨折移位、內固定物松動等并發(fā)癥。
3.3 抗骨質疏松的治療
骨質疏松性骨折源于骨質疏松癥,在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的同時,應注意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8]。藥物治療的目的是抑制快速骨丟失、改善骨質量、提高骨強度、減輕疼痛。邱貴興等[9]對77例髖部骨折的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隨機雙盲對照研究,觀察阿侖膦酸鈉(固邦)治療合并骨質疏松癥的髖部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發(fā)現阿侖膦酸鈉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效果顯著,能降低骨轉換、抑制骨吸收減少骨丟失、增加骨密度。本組病例在患者入院后即開始行骨質疏松癥的藥物治療,分別選用骨化三醇、降鈣素、鈣劑及雙膦酸鹽等藥物聯合治療,達到了減少骨溶解、增加骨礦化、改善骨質量、提高骨強度的目的。通過對本組病例的觀察,我們認為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內固術后,積極地運用藥物對患者骨質量進行干預是必要的,能改善骨的質量,有利于維持內固定物和骨折端的穩(wěn)定,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3.4 康復治療
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在行復位內固定治療或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為促進骨折愈合,減少骨溶解,恢復關節(jié)的功能,除應常規(guī)藥物抗骨質疏松治療外,康復治療也是十分重要的,任何治療都無法替代。術后應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骨質疏松程度、內固定的穩(wěn)定性綜合判斷并制訂個體化的循序漸進的康復治療方案。我們的體會是術后2周內以肌肉自主等長收縮體療為主,早期應用CPM機行關節(jié)被動功能訓練,活動幅度根據患者的綜合情況制訂,從小度數開始,患肢關節(jié)沒有疼痛;因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強度較正常人的骨強度弱,為防止內固定物因負重對骨質產生切割、骨折移位或再骨折,患者術后下地負重及行走時間要適當延長,同時早期行患肢功能鍛煉,能夠加速血液循環(huán),防止靜脈和淋巴淤滯,對預防患肢深靜脈栓塞有重要意義。本組病例因早期能正確指導患者行康復訓練,患肢關節(jié)功能恢復較理想。
綜上所述,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在治療上掌握好手術適應證,正確選擇內固定物及手術方式,規(guī)范進行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和個體化的指導康復訓練,有助于防治因骨折而加重骨質疏松,促進骨折愈合和減少并發(fā)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677-678.
[2] 黃俊,紀方,曹磊,等.DHS、Gamma釘和PFNA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8,29(10):1261-1263.
[3] Strauss E,Frank J,Lee J,et al.Helical blade versus sliding hip screw for treatmenl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a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J].Injury,2006,37(10):984-989.
[4] 孟增東,裴福興.骨科中的骨質疏松問題[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3,18(9):570-571.
[5] 盧正楷,錢曉嵐.DHS和PFN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對比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3(18):48-49.
[6] 陸明,潘福根,金冬泉.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兩種髓內固定方法的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0,16(7):59-61.
[7] Rodop O,Kiral A,Kaplan H,et al.Primary bipolar hemiprosthesis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J].Int Orthop,2002,26(4):233-237.
[8] Verbeek DO,Ponsen KJ,Goslings JC,et al.Effect of surgical delay on outcome in hip fracture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192 patients[J].Int Orthop,2008,32(1):13-18
篇3
【關鍵詞】肱骨近端; 骨折; 鎖定鋼板; 內固定術
肱骨近端骨折是臨床常見的上肢骨折之一,且多伴有肩袖損傷。為有利于早期穩(wěn)定和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鋼板內固定是治療的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對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應用傳統鋼板內固定術后常因螺釘的松動、脫出和螺釘對肱骨頭骨質的切割而固定失敗。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采用肱骨近端鎖定鋼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療肱骨近端骨折58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58例,男39例,女19例,年齡33~69歲,平均49歲。受傷原因:交通事故18例,跌傷34例,重物擊傷6例,其中合并肱骨頭脫位4例,肩袖損傷6例。按Neer分型:II型21例,III型28例,IV型9例。術前均有X線片,并做CT平掃或三維重建,了解骨折類型、粉碎移位程度。
1.2手術方法
采用臂叢麻醉或全麻,患者仰臥位,患肩墊高,取肩前外側入路,“L”形切口,找到并保護好頭靜脈,沿三角肌和胸大肌間隙進入并分開,顯露肱骨近端,若顯露不充分,可將三角肌于鎖骨下向外作部分切開,即可顯露骨折端,找到肱二頭肌長頭腱,盡量保護關節(jié)囊、肩袖血運及骨塊相連的軟組織,在C臂機透視下進行骨折塊撬撥等間接復位,復位滿意后,用克氏針臨時固定。選取適合長度的鎖定鋼板安置于肱骨大小結節(jié)間后緣,上端不超過肱骨大結節(jié)。用克氏針穿過縫合孔將鋼板臨時固定,然后在頭側安裝導向裝置和鉆頭導向器進行準確的預鉆孔,用3~5枚鎖定螺釘進行鎖定,切勿穿入關節(jié)內,肱骨干部分多用皮質螺釘固定,也可用鎖定螺釘固定,C臂機透視下證實鋼板位置良好,被動活動肩關節(jié)確內固定可靠。最后修復損傷的關節(jié)囊和肩袖,沖洗止血,逐層縫合切口。術后患肢屈肘90度三角巾懸吊。
1.3術后功能鍛煉
術后1d即可做聳肩、鐘擺樣運動,1w后指導被動前屈、外旋活動鍛煉,3w后解三角巾懸吊,開始增加內收、內旋鍛煉,并增加活動范圍,6w后X線片證實有骨痂出現,骨折愈合后開始主動功能鍛煉,加強鍛煉力度,3m后開始力量鍛煉,并加強各方向的主、被動鍛煉。
2結果
本組18例,隨訪4~24個月,平均8個月。無感染,無血管神經損傷,無內固定物松動與斷裂,無肱骨頭壞死,骨折全部愈合,無畸形愈合。按Constant-murley[1]評分標準:活動范圍40分,主動活動與日常生活20分,力量25分,有無疼痛15分,其中優(yōu)32例,良19例,可5例,差2例,優(yōu)良率87.9%。
3討論
肱骨近端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之一,約占全身骨折總數的5%,特別是老年骨質疏松的患者更易發(fā)生此骨折。而肱骨近端骨折大多數為粉碎型,治療相當棘手,往往治療方法的不同,其預后也常常差異很大。保守治療常用的方法有石膏固定、夾板固定或三角巾懸吊等,固定效果不可靠,固定時間長而不能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導致肩關節(jié)功能差,還易引起骨不連和畸形愈合。所以手術治療肱骨近端骨折,骨折復位和穩(wěn)定的固定,便于術后無需制動,盡早的功能鍛煉,是恢復一個無痛的活動范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肩關節(jié)功能非常重要的治療措施。
多數學者認為,骨質量差的二部分骨折、嚴重的粉碎型骨折、大、小結節(jié)受累的二部分骨折及大多數的三、四部分骨折是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手術指征[2]。肱骨近端骨折手術有多種方法。經皮克氏針固定,創(chuàng)傷小,利于骨折愈合,但固定不牢固,容易松動與脫針,常需石膏外固定制動,不利于早期功能鍛煉。T型、三葉草支持鋼板近端體積大,安置時需做廣泛軟組織剝離,破壞骨折端的血供,影響骨折愈合或致肱骨頭缺血性壞死,而且對于復雜的或者骨質疏松的骨折,近端螺釘固定往往不穩(wěn)定可靠,易松動,肩峰撞擊征也是其常見的并發(fā)癥。人工肱骨頭置換適用于老年肱骨近端嚴重骨質疏松、粉碎型骨折患者。
肱骨近端鎖定鋼板(LPHP)是AO/ASIF設計的新型接骨板,與傳統鋼板比較有明顯的優(yōu)點:(1)針對肱骨近端解剖特點設計,術中不需塑型,操作簡便; (2)與T型、三草型鋼相比其體積小,避免術峰撞擊征的并發(fā)癥,且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軟組織的剝離和刺激,對旋肱動脈環(huán)影響小降低肱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fā)生率;(3)鋼板與骨面間的壓力降至最低,即支持微創(chuàng)技術,減少骨膜損傷,保護骨膜和血供,更加符合骨折生物力學固定原則,有利于骨折愈合; (4)與普通鋼板最大區(qū)別是鎖定鋼板的螺釘孔均帶有螺紋,能與銷定螺釘緊密結合,使各骨折塊、鎖定螺釘、鎖定鋼板完全鎖定成一個剛性整體,整個固定系統類似于一個置于皮下的外固定支架,且肱骨頭固定螺釘呈多角度固定,其理想的成角固定在骨質疏松和粉碎型骨折中具有較好的抗拉力和錨合力,防止內固定物松動、撥出,允許早期的功能恢復性鍛煉; (5)鎖定鋼板邊緣設計8個縫合孔,一方面有助于鋼板臨時固定,另一方面對于有助于粉碎骨塊、破裂肩袖修補時縫合固定,有利肩關節(jié)的穩(wěn)定和功能的恢復; (6)鎖定鋼板的遠端使用LCP系統結合孔,匯集了加壓接骨板和帶鎖髓內釘兩種技術的優(yōu)點,這種獨特的內固定系統既可被用作加壓接骨板產生軸間加壓,又可被用作鎖定的內固定支架而不影響血供,既能加壓,又能鎖定,還可以使用拉力螺釘進行骨折的間接復位[3]。LPHP具有內固定支架的功能的內固定裝置,具有支持和成角穩(wěn)定作用,所以近年來被許多學者所認可,認為特別適合于肱骨近端粉碎型骨折[5]。
術中操作中應注意的幾個事項:(1)正確使用導向器保證螺釘與接骨板的鎖定準確,充分發(fā)揮鋼板與螺釘間鎖定結構的優(yōu)勢; (2)大結節(jié)注意不要上移,接骨板要低于大結節(jié)最高點,以防肩峰下撞擊的發(fā)生; (3)術中應使用C臂機透視觀察螺釘在肱骨頭內的長度,一般位于軟骨下0.5cm為宜,以防螺釘突出肱骨頭關節(jié)面,尤其注意骨質疏松引起肱骨頭塌陷導致螺釘繼發(fā)地穿過關節(jié)面;(4)術中應充分利用縫合孔加強對關節(jié)囊和肩袖的修復,不但可輔以關節(jié)的穩(wěn)定,還可以使關節(jié)周圍部分血運重建,減少肱骨頭壞死機會; (5)對粉碎型骨折、骨質疏松明顯的患者,骨折局部出現骨缺損需植入自體骨或人工骨,起支撐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6)正確指導術后功能鍛煉,對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Lungershausenw等[4]的隨訪觀察表明LPHP治療肱骨近端骨折,三部分骨折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對部分四部分骨折,特別是伴有骨質疏松的骨折,或術前CT松查示骨質缺損或肱骨頭骨折較嚴重者,本治療方法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宜行人工肱骨頭置換術。
綜上所述,LPHP與其他內固方法相比,它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簡單、微創(chuàng)、術后功能保存好、能進行早期功能鍛煉等特點,是治療肱骨近端骨折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的一種方法。
參考文獻
[1] 榮國威,王承武,主編.骨折[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560-560
[2]WiLliams GR Jr,Wong KL. Two-Part and three-part fractures:open reduction and interal fixation versus 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Orthop clin North Am,2000,31:1-21
[3]徐鋼,陳鴻輝,陳瑞光,等.鎖定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J].中華創(chuàng)傷骨折雜志,2005,2:121-123
篇4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橈骨遠端骨折不僅可作為骨質疏松的臨床指征,而且也是再出現髖部等處骨折的警示信號。它提示人們要注意預防。
一、橈骨遠端骨折的分型及其治療
橈骨遠端骨折有不同的分型,這是防治這種骨折所必須了解的。現按傳統習慣分別簡介如下:
1.科力氏(Colles)骨折。此型骨折最為常見,尤其多見于中老年人群中的骨質疏松患者。人跌倒時,腕部呈(手)背伸狀態(tài),手掌著地。其他年齡段的人也可發(fā)生此型骨折,青少年則因骨骺未閉合而出現骨骺分離性骨折。
這型骨折的臨床表現是:外傷后感到腕部疼痛,不能活動,局部腫脹明顯;有時皮下淤血,手指處于半屈休息位,不敢或不能握拳,需要健手托住傷手方能減輕些疼痛。如骨折近端壓及正中神經,則有手指麻木等表現。由于橈骨骨折的遠端骨折塊不同的移位,還可表現為“銀叉狀”或“槍刺狀”的畸形。
這型骨折的治療:①閉合手法復位,石膏或小夾板固定。如果沒有骨折移位,一般固定功能位4周即可。如果有骨折移位,則應通過手法復位,再用上法固定4周。在固定期間,由于肢體腫脹或消退,骨折處可出現再移位,造成外固定松動。若出現這種情況,要隨時到醫(yī)院復查和調整外固定。②復雜骨折類型,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指征是:不穩(wěn)定骨折、保守治療失敗、陳舊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等。治療方法包括:切開復位、鋼板螺釘內固定、外固定支架、經皮克氏針固定、外固定架結合克氏針固定等。至于選用哪種方法治療,須由經治醫(yī)師根據骨折的具體情況選定。
2.史密斯(Smith)骨折。這型骨折是跌倒時腕背著地所致,是一般較為少見的創(chuàng)傷,約占全身骨折的0.11%。此型骨折出現的畸形恰與科力氏骨折相反,故又被稱之為反科力氏骨折。照X光片可見到骨折的遠端連同腕骨向掌側移位。對其治療的方法與治療科力氏骨折相同。
3.巴通氏(Barton)骨折。此型骨折多為間接暴力引起。常見于跌倒時腕背伸而前臂旋前,腕骨沖擊橈骨遠端關節(jié)面之背側緣,造成橈骨關節(jié)面骨折。同時有橈腕關節(jié)脫位。這型骨折的治療也與科力氏骨折的治療方法相同。
4.橈骨莖突骨折。此型骨折是人在跌倒時,手部著地,腕關節(jié)強力尺偏,橈側副韌帶強力牽拉,橈骨莖突造成的撕脫骨折。此型骨折的治療,一般可手法復位,石膏固定于腕中立、輕度尺偏位5-6周。如骨折不穩(wěn)定或再移位,可行克氏針或螺釘內固定,或經皮克氏針固定。
此外,還有兒童橈骨下端骨折等(本文從略)。
二、橈骨遠端骨折的預防
前已述及,橈骨遠端骨折對中老年人來說大多數是因為骨質疏松所致。骨質疏松癥患者只要輕微的外傷即可導致骨折。因此,預防和減少橈骨遠端骨折,至關重要的是要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同時要盡量避免跌倒。應采取的措施包括:
1.進行合理的膳食調理和持之以恒的身體鍛煉,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服用一定的鈣劑和防治骨疏松癥的藥物。
2.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及某些飲料。要通過食補攝入足量的鈣和維生素D,如牛奶、酸奶、奶酪、蔬菜、水果、豆制品等。
3.定期作骨密度測量、檢查。
篇5
【摘要】目的: 比較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動力髖螺釘(DHS)及Gamma釘三種治療方式對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療效,探討合理手術方式的選擇標準。方法: 對我院2003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符合Evans分型III、Ⅳ型的118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47例,動力髖螺釘(DHS)19例,Gamma釘42例。結果:Evans III、IV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行全髖置換術,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明顯優(yōu)于內固定組,術后并發(fā)癥少,術后臥床時間短。結論: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方式的選擇與骨折粉碎程度、穩(wěn)定性及骨質疏松程度有一定相關性;對于粉碎性、不穩(wěn)定性患者Gamma釘療效明顯優(yōu)于DHS,不應首選DHS。同時粉碎性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合并嚴重骨質疏松患者選擇全髖置換術可獲得滿意療效。
【關鍵詞】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全髖置換術
【中圖分類號】R68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6-0149-02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發(fā)生于髖關節(jié)囊線以外至小轉子下方區(qū)域內的骨折,好發(fā)于65歲以上老年人。死亡原因:病人年齡較大,本身存在不同程度的內科疾患,骨折創(chuàng)傷較重,骨折后失血量大。同時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難度較大,由于骨折引起髖關節(jié)病殘率較高,治療方法不當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骨折后患者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治療、康復及護理。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根據患者骨盆X線片及患側髖關節(jié)側位X線片,按Evans法進行骨折分型,選擇Evans III、IV型為研究對象,共118例,男66例,女52例,年齡66―88歲,平均74歲。隨訪時間1~5年,平均隨訪3年。
1.2手術方法:
1.2.1 DHS組: 使用牽引床,患肢輕度外展內旋位,C臂機透視復位滿意后,自大粗隆上2cm向下作外側直切口,長12~14cm,顯露大粗隆及股骨上段,C臂機透視下于大粗隆下1.5~2.0cm打入導針,導針應位于頭頸中心或稍下方,達股骨頭軟骨面下。絲攻,安裝螺釘,DHS鋼板,安裝加壓螺釘應適當。
1.2.2 Gamma釘組: 使用牽引床,患肢輕度內收內旋位,作股骨大粗隆上5~8cm縱切口,分開肌肉,顯露股骨大粗隆頂點,C臂機透視下在其頂點偏內側用開口器鉆透骨皮質,導針插入髓腔,擴髓后放入髓內釘先后擰入股骨頸螺釘及防旋釘和遠端螺釘。
1.2.3 全髖置換組:患者側臥位,患肢位于上部,采用后外側入路,按層切開各層,顯露大轉子和臀中肌。復位鉗臨時固定大轉子骨折塊,內旋髖關節(jié),沿大轉子后緣緊貼骨面依次切斷短外旋肌群。充分顯露大、小轉子的骨折線和股骨頸,切除股骨頭頸,于小轉子平面修整股骨近端,鋼絲捆扎固定大、小轉子骨折塊。按術前準備,安裝骨水泥全髖人工關節(jié)。手術結束時大轉子尖應于頭臼中心在同一高度,以保證雙下肢等長。轉子間各骨折碎片盡量恢復其解剖位置,以縫合線固定于假體上端。術中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1次。
1.2.4 術后處理: DHS組及全髖置換術組患者術后均放置半管或負壓引流,Gamma釘組患者術后不需放置引流。術后常規(guī)應用抗生索3~5d,低分子肝素7d。術后輔以個性化的康復治療方案,鼓勵患者傷肢主、被動的膝踝關節(jié)活動及肌肉收縮等。DHS組及Gamma釘組患者3個月內患肢不完全負重,在床上進行髖膝關節(jié)功能鍛煉,3個月后逐漸扶拐下地行走,患肢逐漸負重,完全負重必須待x線片復查確認有一定量的骨痂生長后開始。
1.3 觀察指標及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評價標準
1.3.1 觀察指標:記錄各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臥床時間、術后髖關節(jié)主動功能鍛煉開始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髖關節(jié)功能評價參照Harris關節(jié)功能評分標準評價。
1.3.2統計學分析:數據以x±s表示,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3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見表 。
3組患者術中及術后觀察指標(X±s)
注: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三組手術時間比較,Gamma釘組與DHS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87,P
與Gamma釘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54,P>0.05),全髖關節(jié)置換組與DHS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45,P>0.05),三組術中出血量比較,Gamma釘組與DHS組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6.55,P>0.05),全髖關節(jié)置換組與Gamma釘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98,P0.05)。
三組臥床時間比較,全髖關節(jié)置換組與DHS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72,P
3 討論
隨著社會進入老齡化,股骨轉子間骨折發(fā)病率逐漸增高,正確的治療方式的選擇對于老年患者的術后恢復及生活自理有重要意義[1]。老年人常伴有骨質疏松,并隨著年齡的增加,骨質疏松程度逐漸加重,輕微外力就有可能導致股骨轉子間骨折,且傷殘率較高。對于穩(wěn)定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治療多能取得良好療效。對于不穩(wěn)定型和粉碎型骨折以及嚴重骨質疏松的骨折患者,內固定治療的并發(fā)癥及傷殘率逐漸增高。EvanslII型及Ⅳ型股骨轉子間骨折后內側骨皮質多有缺損,內固定難以達到穩(wěn)定的復位及堅強的固定,術后易出現內固定松動、髖內翻畸形、股骨頭切割、股骨頭壞死等并發(fā)癥[2]。髓外固定系統DHS是用一枚較粗的螺釘代替三翼釘,通過髓內拉力螺釘的滑動加壓作用和有側方套筒的鋼板使股骨頭頸段與股骨干固定為一體,能有效防止髓內翻。其最大特點是結構堅固,且具有加壓和滑動雙重功能。套筒與股骨頭頸螺釘之間動力固定的設計允許骨折處的接觸。髓外固定系統DHS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被認為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方法,它的靜力及動力加壓作用符合股骨上段生物力學特點。對于穩(wěn)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其優(yōu)點顯著:1.固定牢固,可有效抵抗順轉子間骨折的剪切應力和內翻應力;2.套筒式連接,具有動力加壓及靜力加壓雙重功能,這種動力及靜力加壓的結合有一定的抗旋轉作用;3.DHS的動力及靜力加壓雙重作用非常有利于早期負重和骨折愈合。但對于不穩(wěn)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及嚴重骨質疏松的老年患者其缺點是由于股骨頸及后內側骨量丟失過多,不能有效防止旋轉,易發(fā)生斷釘及出現一定程度的肢體短縮[3]。全髖關節(jié)置換目前主要應用于治療各種髖關節(jié)疾患,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類風濕等。某些學者認為在有嚴重骨質疏松而骨折明顯粉碎時,可考慮行假體置換,但對于預期壽命不長活動要求不高的老年人,這種手術顯的沒有必要[4]。近年來,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醫(yī)療技術及手術方法的不斷改進,對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治療有了新的認識及理念。認為其治療的目的不在于骨折采以何種方式、復位、固定,而在于如何能使患者及早下床,減少臥床引起的并發(fā)癥,降低病死率。人工假體置換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患者不穩(wěn)定型股骨轉子間粉碎型骨折,能迅速恢復患肢功能,減少了髖內翻畸形、骨折延期愈合、不愈合及因長期臥床而導致墜積性肺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且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但應用人工假體置換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應嚴格掌握適應證:患有嚴重骨質疏松癥,不穩(wěn)定、粉碎性的粗隆間骨折可考慮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
參考文獻
[1] 葉韶輝,陳鴻輝,梁偉國等,動力髁螺釘在股骨轉子周圍骨折中的應用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2,10(7),964-966
[2] 梁雨田,郭義柱,陶笙等。老年患者非穩(wěn)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術[J],軍醫(yī)進修學學報,2005,2(1):4-5
[3] 張春林,曾炳芳,羅從風等。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股骨近端骨折療效分析[J] ,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4,19(7),597-599.
篇6
【關鍵詞】骨質疏松癥 骨密度治療儀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簡稱OP)是骨量減少、骨顯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1]。隨著人口壽命的不斷增長及老年人口不斷增加,骨質疏松癥及其所引起的骨折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備受老年病學者的關注。WHO已把骨質疏松癥列為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公眾健康問題。人們對傳統的治療方法如活性維生素D、降鈣素、雙磷酸鹽、雌激素替代療法等所產生種種不良反應感到不滿,不斷尋求新型的非藥物治療方法,電磁場無毒副作用的顯著優(yōu)點而在骨質疏松癥的防治中受到人們的重視。我院采用骨密度治療儀治療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所有樣本選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在太和縣中醫(y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的64例門診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病例選擇標準:①對于64例患者中的36例患者治療前后測定平均腰椎腰2~4(均值)、股骨頸、髖部Ward三角區(qū)的骨密度。②對于64例患者中的54例患者治療前測定平均腰椎腰2~4(均值)、股骨頸、髖部Ward三角區(qū)的骨密度,并在治療后3個月隨訪上述部位骨密度。③對于64例患者中伴有疼痛的43例患者通過專人詢問,了解治療前、后疼痛的改善情況。④所有患者治療前、后測定血總AKP(堿性磷酸酶)、血清BGP(骨鈣素)、PINP(I型原骨膠原氨基端前肽)、ICTP(I型膠原羧基端吡啶并啉交聯肽)。⑤所有患者治療前、后測定血鈣、血磷。
1.2 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參照1994年10月第三屆全國骨質疏松研討會制定的骨質疏松癥綜合診斷方法[2],結合2000 年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制定的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3]。臨床表現為: 全身無力或疼痛,疼痛進行性加重,可伴有關節(jié)腫脹和晨僵;X 線檢查示:骨質密度減低,骨小梁變細、減少、呈縱行柵欄狀排列,或有壓縮性骨折,椎體呈魚尾狀、雙凹狀改變,椎間隙增寬; BMD 減低。同時檢查血清鈣、磷及堿性磷酸酶(ALP)含量, 以除外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
1.3 排除標準
符合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排除由糖尿病、甲亢、血液性疾病、營養(yǎng)性疾病、多發(fā)性骨髓瘤、腎性疾病等疾患所致的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 除外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等原發(fā)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儀器
PEMFs治療儀器為江蘇天馬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TM―OTS―02骨質疏松治療康復系統;骨密度測定:用美國NORLAN 生產的XR―36型雙能X線骨密度儀。
1.4.2 治療方法
每例患者每天接受1次PEMFs治療,20分鐘/次,30次為1個療程。強度5mT,頻率50Hz;同時每日補充元素鈣500mg和維生素D800U以上,從治療開始至治療后3個月。
1.5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1998 年北京市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療效評定標準。顯效: 骨密度檢測較前有所提高, 主要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明顯好轉;有效:骨密度檢查無明顯增加或改變,主要臨床癥狀明顯緩解;無效: 骨密度檢測與癥狀、體征與治療前相比均無改善。
1.6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治療結果
經統計學處理, 治療前、后具有明顯差異性。隨訪中發(fā)現患者依從性較好,無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具體見表1、2、3、4和表5。
與治療前相比:*P>0.05;P>0.05
3 討論
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原因,主要由于骨質吸收大于形成,骨量減少,重建呈負平衡,骨的微觀結構破壞,脆性增加,極易因壓縮變形,而產生脊柱失穩(wěn),支撐作用減低,導致腰背疼痛及骨折的發(fā)生[4]。我國約有骨質疏松癥患者8000~9000萬。調查資料顯示,老年人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男性為60.72%,女性為90.47%,女性患病率尤為突出,隨著年齡增長,患病幾率上升,其終身患病危險度超過40%[5]。骨質疏松目前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西醫(yī)主要采用雌激素、抗骨吸收藥、促骨生成藥、鈣劑等治療藥物,雖有一定療效,但有較大的副反應,且遠期療效不滿意,有一定的局限性。自1977年bassett證實電刺激能促進骨組織生長,此后進行的不少脈沖電磁場對骨代謝影響的研究得出低頻脈沖電磁場(PEMFs)通過磁電效應改變人體生物電與改善生物磁場這一原理,抑制破骨細胞、促進成骨細胞,影響骨的代謝和骨重建來治療骨質疏松癥;同時,利用磁場鎮(zhèn)靜止痛、抗炎消腫的治療作用,迅速緩解患者腰背疼痛等臨床癥狀。現代研究表明,低頻脈沖電磁場可以直接和間接地影響生物體的生理功能,其主要效應有:(1)通過釋放內啡肽和復合胺調整疼痛的敏感性;(2)通過對鉀、鈉元素的調整,再平衡細胞膜的功能;(3)對基本的新陳代謝過程的影響;(4)增強免疫系統功能和組織修復功能;(5)增加膠原質合成;(6)活血和促進骨骼生長。低頻脈沖電磁場上述作用為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提供了一種非藥物治療的可能途徑[6]。本研究表明,低頻脈沖電磁場能促進原發(fā)性骨質疏松患者的骨轉換,使骨的形成作用大于骨吸收,從而增加骨量,改善骨密度;同時,本研究也表明,低頻脈沖電磁場對緩解骨質疏松性疼痛有較好的療效,但對于遠期療效,特別是能否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危險性尚待觀察。
目前雖然對于低頻脈沖電磁場作用于骨質疏松癥的機制還不是完全清楚,但通過科學研究和臨床試驗已經證實它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治療骨質疏松方法,而且相對藥物療法來說。它具有見效快、維持時間長、無副作用等優(yōu)點,并有顯著增加骨密度的能力。但是目前治療骨質疏松所用的參數,諸如治療強度、頻率、脈沖、療程等缺乏合理的標準,到目前還沒有證明哪種參數配置為最佳配置,如何使治療規(guī)范化,以求發(fā)揮最大的療效,是值得今后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隨著電力事業(yè)和電子技術的發(fā)展,超低頻磁場與人類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國外學者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觀察指標、進行了大量的在體和離體實驗研究,分別在信號轉導、基因表達、細胞間通訊等多個細胞水平層面開展研究,但迄今尚無定論。因此就目前的認識來說低頻脈沖電磁場(PEMF)仍不失為一種安全有效的骨質疏松癥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傅祖植.骨質疏松癥. 內科學[M].第五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885.
[2] 劉忠厚. 骨質疏松癥的診斷和篩選[J].中國老年學雜志, 1995,15(1):53-55.
[3] 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診斷標準學科組. 中國人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第二稿) [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00, 6(1):1-3.
[4] 胥少汀, 葛寶豐, 徐印坎. 實用骨科學[M]. 北京: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04 : 1085.
篇7
【關鍵詞】 骨質疏松癥;中醫(yī)療法;芍藥木瓜湯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增長,人口老齡化是人類在21世紀所面臨的最嚴重挑戰(zhàn),是當今世界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已引起各國的廣泛關注。骨質疏松癥有很高的發(fā)病率、危害性大,正在威脅著越來越多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嚴重影響著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筆者自2004年5月—2009年12月觀察治療143例骨質疏松癥患者,年齡40~93歲;病程1個月~21年不等,均攝X線片確診,選用芍藥木瓜湯辨證論治,取得滿意療效。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43例,男49例,女94例;年齡40~93歲,病程1個月~21年不等。
1.2 入選標準 參照WHO骨質疏松癥標準(外院骨密度檢查結果)及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制定的《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凡確診為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者列為治療觀察對象。
1.3 臨床表現 腰背疼痛,腰膝酸軟,四肢關節(jié)疼痛、麻木、酸軟無力、活動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發(fā)生改變或關節(jié)變形。X線攝片表現為:骨骼密度減低,骨質透亮度增加,骨皮質變薄呈線樣變或蔥皮樣改變,髓腔增大,骨小梁變細、稀少或消失。
1.4 治療方法 以芍藥木瓜湯為基礎方:白芍、木瓜、首烏、川芎、丹參、雞血藤、延胡索、續(xù)斷、骨碎補、熟地、淮山藥、黨參、黃芪、茯苓、蜈蚣。頸肩臂痛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牛膝。每天1劑水煎服,復查,1周為1個療程,一般1~3個療程即可好轉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 劑,堅持3~6個月,以鞏固療效。3個月后復查X線片。
2 結果
2.1 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關節(jié)活動自如,恢復日常生活,骨質疏松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活動劇烈時病變部位仍感不適,骨質疏松有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
2.2 治療結果 所選病例完成療程后,按前述標準判斷療效,143例中,痊愈104例,有效2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91.6%,平均2個療程。隨訪6個月~5年無復發(fā),全部病例無不良反應。
轉貼于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單位體積的骨量減少和骨組織顯微結構與載荷功能異常,繼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性增高的慢性、系統性骨骼疾病[1]。
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是以WHO推薦的骨量低于同性別人群骨峰值的兩個標準差為標準[2]。尚無骨密度儀的單位,可以用X線片初步診斷骨質疏松,一般常用腰椎,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狀骨X線片。并參考年齡、病史、骨折和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考慮。雖然骨質疏松的X線表現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夠靈敏,具有一定局限性,一般在骨量丟失30%~50%時,X線片才能有陽性所見;但其方法直觀、經濟易行,且基層醫(yī)院受檢測儀器的限制,X線仍不失為一種較易普及的檢查骨質疏松癥的方法。本組均攝脊柱、骨盆或跟骨X線片檢查確診,并排除繼發(fā)性骨質疏松。
現代醫(yī)學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措施主要有鈣制劑、雌激素、降鈣素、維生素D及二磷酸鹽等,雖然取得一定的療效,但由于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及費用的關系不易為每個患者所接受。筆者選用芍藥木瓜湯加味辨證論治,取得滿意療效。本方是根據補腎、健脾、活血養(yǎng)血止痛的原則選藥組方。
中醫(yī)學沒有“骨質疏松癥”這個病名, 骨質疏松癥歸屬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疇。中醫(yī)學認為骨質疏松癥根本原因是腎精虧虛。腎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養(yǎng)骨。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養(yǎng)而堅固有力。腎氣不足,腎精虛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營養(yǎng)骨骼,而出現骨質疏松,骨骼則脆弱無力。腎精的盛衰與骨的代謝有密切關系,腎虛是骨質疏松發(fā)生的重要因素[3]。臨床研究發(fā)現,通過中醫(yī)的方法補腎不但可以穩(wěn)定和提高人體內的性激素水平,還能增強成骨細胞的活性,促進骨的形成,因此骨質疏松者須補腎。方中首烏、骨碎補、續(xù)斷、熟地、淮山藥補腎填精。
脾失健運是骨質疏松癥的重要病機。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虛則運化失司會影響胃腸對鈣、磷、微量元素、氨基酸與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肝為血海,主筋脈,肝血足而筋脈始柔。方中黨參、黃芪、茯苓、淮山藥健脾益胃、養(yǎng)血和血。
氣滯血瘀則是骨質疏松癥的促發(fā)因素,血瘀痹阻脈絡,氣血津液不能濡養(yǎng)筋骨,筋骨失于濡養(yǎng)便易疏松脆弱。方中川芎、丹參、雞血藤、延胡索行氣活血化瘀。藥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藥能明顯延緩去勢大鼠及SD大鼠骨質疏松的發(fā)生[4] ,活血化瘀中藥不僅可以改善微循環(huán)和血液流變學,而且具有類似激素作用,通過調節(jié)體內激素及其受體水平來防治骨質疏松,續(xù)斷、丹參還直接參與鈣的代謝 [5]。
骨質疏松癥是慢性頑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療服藥要做到持之以恒。該病起病、發(fā)展都是個緩慢的過程,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診,經攝片等而確診,因此方中重用緩急止痛之白芍(30~40g),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竄,通絡止痛力猛性雄的蟲類藥加強止痛,緩解癥狀,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長期堅持用藥治療,是達到療效的關鍵。
通過以上諸藥配伍,組成補腎、健脾、活血養(yǎng)血止痛之方劑,以奏治療骨質疏松之效,取得滿意療效。因此,認為芍藥木瓜湯是中醫(yī)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一個有臨床應用價值的方劑,也突顯了中醫(yī)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 劉忠厚.骨質疏松癥.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2,169-170.
2 童培建,肖魯偉.老年骨折的預防與治療.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2.
3 李躍華,董元龍.老年人骨質疏松患病率與腎虛證型關系的調查.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5,6:366.
篇8
【關鍵詞】骨質疏松;骨疏康;阿法骨化醇;絕經
絕經后婦女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合成減少,致使機體成骨減少,破骨增多,繼而引起全身性骨量減少以及骨組織微結構改變,嚴重者發(fā)生骨質疏松癥,臨床表現為腰背疼痛,身材變矮,容易發(fā)生骨折。研究報道,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病率為25% ~ 50%,對婦女的生活和生存質量帶來了嚴重威脅。針對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的病因,目前多采用激素替代療法[1]。該療法臨床療效肯定,主要缺點是副作用較多。中成藥在防治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方面療效確切,且副作用小。本文將骨疏康膠囊與阿法骨化醇膠囊聯合應用,治療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觀察其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患者80例,年齡52 ~ 63 歲,平均(57.6±2.2)歲,病程1~9年,平均(3.6±1.9)年。隨機將患者分成2組,觀察組40例,對照組40例。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納入標準:符合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臨床癥狀典型者;年齡50歲~ 65歲的絕經后婦女;自愿成為觀察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配合治療者。
1.3 排除標準:伴有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多發(fā)性骨髓瘤及其它嚴重合并癥者;3個月內使用過影響骨代謝藥物者,包括性激素,甲狀旁腺激素,雙磷酸鹽,降鈣素,糖皮質激素;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肺疾病者。
1.4 臨床治療:觀察組(40例)給予阿法骨化醇膠囊,口服,每次0.25g,每天2 次,同時口服骨疏康膠囊0.32g,每次3粒,每日2 次。對照組(40例)僅給予骨疏康膠囊0.32g,口服,每次3 粒,每日2 次。兩組均連續(xù)用藥6個月,然后評估療效。服藥期間不用其他影響骨代謝的藥物。觀察指標為治療前后療效以及掌骨皮質指數。
1.5 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受檢者右手掌骨正位像X 光片拍照,應用毫米刻度尺測量第二掌骨皮質最厚值與其寬度,計算獲得掌骨皮質指數。結合臨床癥狀,掌骨皮質指數
1.7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掌骨皮質指數>0. 44;有效:臨床癥狀部分緩解,掌骨皮質指數比治療前有增加,但是
1.8 數據分析:采用SPSS15.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均數以( ±s)表示, 兩組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掌骨皮質指數比較:表1顯示,經過6個月治療后,觀察組掌骨皮質指數高于對照組(P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表2顯示,經過6個月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絕經后婦女容易發(fā)生骨質疏松,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所致。骨質疏松的發(fā)展和預后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內分泌因素,營養(yǎng)狀態(tài),遺傳因素和物理因素等。骨質疏松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全身疼痛,腰背鈍痛,疼痛特點為持續(xù)性加重,輕微外傷容易導致骨折。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治療方法一般采用雌激素補充法。補充雌激素可增加乳腺癌發(fā)病風險,這使得該方法在臨床應用上受到一定限制。為此,臨床上在嘗試應用中醫(yī)藥來治療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以減輕激素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我國中醫(yī)認為,骨質疏松癥是脾腎虧虛所致。骨疏康膠囊系中成藥,具有補腎壯骨、益氣養(yǎng)血的功效。動物實驗顯示,骨疏康膠囊能明顯拮抗維甲酸引起的雄性大鼠股骨密度降低和去卵巢大鼠股骨密度降低[3]。阿法骨化醇是維生素D3 的活性代謝物,在體內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增加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調節(jié)骨代謝,促進骨重建和骨礦化,并能夠緩解骨疼痛[4]。長期應用阿法骨化醇,可能會導致病人維生素D中毒的發(fā)生,患者出現高鈣血癥及高尿鈣。因此,在阿法骨化醇使用過程中,要注意監(jiān)測患者血鈣和尿鈣水平。本文觀察到,在治療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時,骨疏康與阿法骨化醇聯用時,治療總有效率高于骨疏康單用,且治療后患者的骨皮質指數顯著增加。
總之,聯合應用骨疏康與阿法骨化醇治療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療效可靠,方法簡便,患者依從性好,適合基層醫(yī)院推廣采用。
參考文獻:
[1] 羅婷,韓陽,劉義。小劑量利維愛短期治療對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5):3284-3285。
[2] 傅華。社區(qū)預防與保健[M]。 第 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98-300。
篇9
采用切開復位,解剖型鋼板內固定,術后早期康復治療。結果28例隨訪3~24個月,平均15個月,采用Neer評分方法評定療效,優(yōu)良率為70%。2例四部分骨折者發(fā)生肱骨頭壞死。結論對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采用切開復位,解剖型鋼板內固定具有內固定牢靠、術后不需要外固定,早期功能鍛煉的優(yōu)點,有助于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
【關鍵詞】肱骨骨折;內固定;手術治療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多見于骨質疏松的老年人。根據國內報道其發(fā)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其中80%~85%無移位或輕度移位骨折,保守治療可獲得良好效果,有移位的骨折需手術治療。
作者單位:355000福建省閩東醫(yī)院骨科;福建醫(yī)科大學教學醫(yī)院
治療方法包括髓內針固定、張力帶鋼絲、鋼板內固定以及關節(jié)置換術等。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解剖型鋼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8例,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齡60~82歲,平均70.1歲。左側19例,右側9例。按Neer肱骨近端骨折分型:二部分骨折Ⅲ型6例,三部分骨折(脫位)Ⅳ型10例、ⅥA型8例,四部分骨折2例,四部分骨折脫位2例。三葉草鋼板固定16例,解剖型鋼板固定12例。
1.2手術方法仰臥位,均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間隙入路,顯露肱骨近端,注意保護關節(jié)囊和肩袖血運,
以肱二頭肌長頭腱為標志,恢復肱骨近端的解剖結構,先復位肱骨頭骨折塊,再復位大小結節(jié)骨折塊,分別用克氏針預固定,對骨質缺損明顯者用同種異體骨植骨,然后選用適當的鋼板固定,修復關節(jié)囊和肩袖。C臂X線機透視觀察骨折復位情況,注意螺釘長度不能穿過肱骨頭,切口置負壓引流管。術后患肢屈肘90°懸吊固定于胸前,2~3d后開始功能鍛煉。
2結果
本組28例均獲隨訪,隨訪3~24個月,平均15個月。采用Neer評分方法評定療效。評分為百分制,其中疼痛35分,功能30分,活動度25分,解剖位置10分;90~100分為優(yōu),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可,70分為差。Neer評分優(yōu)良率為70%。骨折全部愈合,無有感染、無神經血管損傷,發(fā)生肱骨頭壞死2例,皆為四部分骨折者。
3討論
肱骨近端骨折好發(fā)于中老年患者,女性患者發(fā)病率為男性的2倍。肱骨近端骨折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恢復一個無痛,活動范圍正常的肩關節(jié),肩關節(jié)粘連是肱骨近端骨折治療最易發(fā)生的并發(fā)癥。選用合理的固定方法,使骨折早期得到滿意復位,以及盡早地開始肩關節(jié)功能活動,對取得優(yōu)良治療效果有直接關系。治療方法較多,對移位明顯的骨折采用手法復位、小夾板、石膏外固定,無法早期功能鍛煉,易造成肩關節(jié)粘連,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老年人多伴有程度不同的骨質疏松,常導致松質骨較多的肱骨頭內固定失敗,并不能保證骨折的牢固固定和早期功能鍛煉。
肱骨近端骨折60%~80%是輕度移位和無移位,可通過非手術療法治療獲得滿意療效。通常對于“一部分骨折”和大多數“二部分骨折”均可采用非手術方法,而對成角大于45°、骨折塊分離大于1cm或者有移位的大結節(jié)骨折(移位大于0.5cm),常需手術復位。對“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多需手術復位。獲得良好的功能結果是很重要的。因為2/3的過頂活動是通過肩關節(jié)和上臂外展90°來完成。移位的骨折會導致疼痛、無力、活動受限。一般認為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雖然固定較為確切,但需廣泛切開周圍組織,影響肱骨頭的血運[1],并且對肩袖有損傷,易引起術后發(fā)生肱骨頭壞死,肩關節(jié)功能尤其外展功能較差。但采用解剖型鋼板,與肱骨近端的外型相匹配,固定效果確切,解剖型鋼板可以不同方向交叉固定螺釘,提高了內固定物抗拔出力,比較適合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如骨質較好可以達到堅強固定,術后可以早期功能鍛煉。術中盡量減少軟組織切開,保護肱骨頭的血運[2],對一些常常不能做到解剖復位的骨折,而且從功能上也不必解剖復位,主要目標是將肩袖恢復原位,保證肩外展時,沒有骨折塊與肩峰相抵觸。現已認為術后良好肩關節(jié)功能的關鍵是無移位的大、小結節(jié),如果沒有恰當的復位將極大的影響日后的功能;對骨折端減少暴露,盡量采用間接復位,如術中牽引,外展內旋等操作。所以解剖型鋼板內因定治療肱骨近端不穩(wěn)定有移位骨折的有效方法,術后早期功能鍛煉,當采用間接復位時,肱骨頭壞死和骨不連的發(fā)生率將明顯降低[3]。
肱骨近端骨折有肩袖損傷者,應同期認真作肩袖修補,把肩袖修補與骨折固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這樣肩關節(jié)才能獲得良好功能。老年人只有通過牢固的固定和肩袖功能的恢復來獲行早期活動,既可以使肩關節(jié)功能得到較好恢復,又避免了長期制動所帶來的并發(fā)癥,有效地恢復肩關節(jié)功能。
篇10
【關鍵詞】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 PFNA; 特點
中圖分類號 R683.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30-0016-03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nal fixation PFNA.Method:1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group,B group,C group,they were respectively taken PFNA,LPFP and external fixator,three kinds of operation treatment effect were compared,and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measurement was checked to count examination rate of osteoporosis.Result:BMD was measured in 120 cases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the incidence of osteoporosis was 86.7%.A group in the operation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loading time were shorter than B,C group(P0.05);the lowest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A group,B group was second,C group was the highes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Characteristics
First-author’s address:Wush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sheng 6384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30.008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指股骨小轉子至股骨頸基底部范圍內的骨折,多見于老年人。治療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由于保守治療需長期臥床,并發(fā)癥多,不利于患者功能恢復,目前已較少使用。因此,手術治療是其主流的治療方法。由于老年人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特點與中青年人不完全相同,手術內固定方式的選擇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觀察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特點,從而尋找一種療效好、創(chuàng)傷小和并發(fā)癥少的固定方式就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近年來,筆者通過分析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特點,并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微創(chuàng)內固定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7月-2014年2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骨科就診并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病例納入標準:(1)新鮮性、閉合性骨折;(2)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且簽訂知情同意書。病例排除標準:(1)陳舊性及開放性骨折;(2)嚴重心腦血管、內分泌疾病及肝腎功能障礙不宜手術者;(3)孕婦及精神障礙者。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成A組、B組、C組三組,每組40例,分別采用PFNA、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內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療。A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65.6±5.7)歲,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13例,Ⅲ型19例,Ⅳ型6例;B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64.2±5.1)歲,Evans分型:Ⅰ型3例,Ⅱ型14例,Ⅲ型18例,Ⅳ型5例;C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66.2±5.9)歲,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16例,Ⅲ型19例,Ⅳ型4例;三組患者年齡、性別、骨折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骨質疏松檢查
使用使用雙能X線吸收儀(DXA)檢查對所有患者進行骨密度測量。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骨量正常:t值>-1.0 SD;骨量減少:-2.5 SD
1.3 治療方法
1.3.1 A組 采用PFNA微創(chuàng)內固定。具體方法:患者取仰臥位,墊高患側髖部,麻醉滿意后利用骨科牽引床進行復位,C型臂透視下骨折端復位基本滿意,頸干角恢復良好后,消毒鋪巾,于大轉子頂點向上做一約4 cm長縱型切口,用開口器開口,置入導針并沿著導針擴髓,沿導針插入合適長度的PFNA主釘后移除導針,運用近端定位瞄準器置入導針,C臂透視下位置滿意后置入螺旋刀片,隨后置入遠端鎖釘和尾帽釘,沖洗創(chuàng)口、留置橡皮引流片,逐層縫合。
1.3.2 B組 采用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內固定。具體方法:患者取側臥位,麻醉滿意后常規(guī)消毒鋪巾,從患肢大轉子頂部向股股外側做一約12 cm長縱型切口,逐層切開,暴露骨折端及股骨近端,牽引復位,復位滿意后于大轉子頂部下l cm處放置適當長度的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在股骨頭頸內分別置入3枚導針,C臂透視見三枚導針位置均滿意后置入合適長度的螺釘,遠端分別置入4~5枚雙皮質鎖定螺釘,再次C臂透視下骨折端及內固定物位置滿意,沖洗創(chuàng)口,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
1.3.3 C組 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療。患者取仰臥位,麻醉滿意后利用骨科牽引床進行復位,C型臂透視下骨折端復位基本滿意后,經皮從大轉子鉆入2枚導針,空心鉆鉆孔,擰入用2枚固定釘,2枚針要求在同一冠狀切面并盡量靠近股骨頸上下兩側皮質,再于股骨上段外側擰入2枚皮質骨固定釘,聯結外固定棒。術后釘眼縫合包扎。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
觀察指標主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負重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骨折愈合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比較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采用Harris評分標準評價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90分以上為優(yōu);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可;低于70分為差[3]。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骨質疏松檢出率
本研究對120例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進行骨密度測定,結果發(fā)現,共有104例患者被檢出骨質疏松,其中,男34例,女70例,骨質疏松發(fā)生率為86.7%。
2.2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情況比較
A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及負重時間上均較B、C組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Harris評分優(yōu)良率比較
1年后髖關節(jié)Harris功能評分顯示:三組優(yōu)良率分別為97.5%、90.0%、87.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A組1例發(fā)生遠端鎖定釘斷釘,無髖內翻及骨折延遲愈合,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B組中1例髖內翻,2例出現內固定物斷裂,2例出現骨折延遲愈合,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5%;C組出現5例髖內翻,4例出現肢體短縮,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2.5%;A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最低,B組次之,C組最高,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數量的增加,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因其臨床特點與中青年股骨轉子間骨折不完全相同,因此治療方法也存在差異。本研究通過對120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進行骨密度測定,結果發(fā)現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具有以下臨床特點:(1)常常伴有骨質疏松。(2)以老年女性患者居多,研究顯示,絕經后的女性骨質流失快于男性,因此,更易發(fā)生骨質疏松。(3)致傷原因多為低能量暴力損傷引起,由于老年患者存在骨質疏松,低于常規(guī)暴力就可導致股骨轉子間骨折。(4)保守治療并發(fā)癥多,如墜積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血栓形成及褥瘡等,嚴重者可導致患者死亡。針對以上臨床特點,其內固定方式主要有PFNA、LPFP、外固定支架及動力髖螺釘等。
PFNA是在Gamma釘和PFN的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新型髓內固定系統,它有效避免了后二者的缺點,主要體現在用螺旋刀片代替了股骨頭頸螺釘,旋進打入螺旋刀片不但可壓縮周圍的松質骨,增加把持力,而且具有更好的抗旋轉及抗切除穩(wěn)定性,對老年患者特別伴隨有骨質疏松的患者更為適宜,并且適用于所有類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研究表明,PFNA是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最為理想的內固定方式之一[4]。
LPFP特點是螺釘與鋼板之間可以鎖定,固定時不要求鋼板與股骨緊密接觸,相當于內固定支架,因此手術可以不用對骨膜進行廣泛剝離,保證了骨膜正常血供,從而有利于促進骨折愈合。另外,股骨近端3枚鎖定在空間上屬于立體排列,故能有效防止應力集中,對疏松的骨質能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5]。但LPFP對股骨內后方骨折塊固定作用不佳,并且鎖定釘無加壓作用,屬于彈性固定,不利于早期下地進行功能鍛煉。
外固定架操作簡單,不需要切開剝離,創(chuàng)傷很小,出血少,手術時間明顯短,尤其適合于身體條件差不耐受長期手術的老年患者。缺點是固定強度有限,抗內翻應力差,易發(fā)生骨折期骨質疏松,導致髖內翻及肢體短縮畸形,并且穿脫衣服不便。
本研究結果顯示,PFNA在術中術后各觀察指標中總體上較LPFP和外固定架有明顯優(yōu)勢,并且優(yōu)良率高,并發(fā)癥少。結果表明,通過對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臨床特點進行觀察分析,選用PFNA微創(chuàng)內固定治療具有臨床療效好、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快等優(yōu)勢,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飛,陳偉,張曉琳,等.成人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特點及其變化:單中心3201例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14,52(9):697-701.
[2]章振林.骨質疏松診斷與骨密度檢查報告的解讀[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2):117-118.
[3]鄒璇.DHS、LPFP、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中的療效對比分析[J].江西醫(yī)藥,2013,48(9):790-791.
[4]徐沁,田守進,倪善軍,等.不同手術方案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對比[J].河北醫(yī)學,2014,20(11):1781-1783.
- 上一篇:護理診斷排序原則
- 下一篇:春季森林防火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