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范文

時間:2023-10-12 17:35: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

篇1

關鍵詞:舞蹈 鑒賞 意義 審美 藝術 水平

一、舞蹈鑒賞

舞蹈鑒賞是人們在觀看舞蹈時所產生的一種精神活動,是觀眾通過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體地認識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體會其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欣賞其美的動態、韻律和表情,進而潛移默化地接受感染、提高認識和受到教育的過程

中國古代有關舞蹈欣賞的論述,多半是和舞蹈創作與表演的論述融合在一起,散見于中國的樂論、文論和詩文筆記中。如傅毅的《舞賦》、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等。這些作品不僅提高了群眾的舞蹈欣賞水平,也大大推動了舞蹈的流傳和發展。

舞蹈是一種動態的人體形象流動于一定空間與時間中的舞臺藝術。它的美蘊藏在一系列的動作、韻律、表情、構圖、音樂、舞美、服裝的整體效果中。舞蹈鑒賞僅僅是以人體動作為對象的瞬間感受的生活經歷與藝術經驗的感召和凝聚。

構成舞蹈鑒賞活動,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鑒賞主體(作為鑒賞舞蹈藝術作品的人);鑒賞客體(被鑒賞的舞蹈藝術作品)和鑒賞中介(舞蹈審美實踐)。鑒賞主體與鑒賞客體通過舞蹈審美實踐后,兩者相互作用,就構成舞蹈鑒賞活動。對于那些諳熟舞蹈藝術的鑒賞者來說,鑒賞舞蹈表演是一種視聽覺的高級藝術享受。在鑒賞過程中,舞蹈作品積極影響著鑒賞主體,喚起鑒賞者的情感活動;鑒賞者又要根據自己的藝術修養和生活經驗與之相結合,并盡可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即鑒賞者的介入,努力領會和揭示鑒賞舞蹈藝術作品的形式美與思想意蘊,并通過想象和聯想去豐富和補充舞蹈作品的形象,使其更完整生動和鮮明,從而使鑒賞成為一種創造性的活動。

二、舞蹈鑒賞過程

舞蹈是一種綜合性表演藝術。舞蹈欣賞也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感覺與理解、感情與認識相統一的復雜的精神活動過程。需要通過感受、理解、聯想、想象等積極的心理活動和分析、綜合的形象思維,才能達到對舞蹈作品的具體把握,進而完成一次比較完滿的舞蹈審美過程。

舞蹈鑒賞的過程也始終離不開舞蹈形象思維。作者首先從生活感受開始,獲得題材,形成主題,再運用舞蹈手段,塑造出舞蹈形象;而觀眾卻首先從對舞蹈形象的感知開始,產生感情反應,進而認識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和主題思想。

鑒賞舞蹈大致要經歷三個心理過程即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對舞蹈作品動態人體形象的感覺;第二層是由舞蹈作品流動的動態人體形象的感覺所引起的體驗、聯想而進入想象;第三層是通過對流動人體形象的想象、內蘊的探究而得到領悟。這一層可以說是鑒賞者審美過程中的最高層次了。一個舞蹈作品經過審美體驗,呈現出豐厚的內涵,成為一段柔情、一片風光、一個夢境。

在舞蹈鑒賞過程中,想象力的作用極為重要。欣賞者通過感覺、想象、體驗、理解把舞蹈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再創造”為自己頭腦中的藝術形象,并通過“再創造”對藝術所反映的生活進行“再評價”。正是在這種“再創造”的精神活動中,欣賞者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和體驗藝術形象,并且發現或挖掘出藝術形象的內在美和形式美,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并感到由衷的喜悅,在娛樂中接受教益。

舞蹈欣賞不僅僅是一種被動的接受過程,而且也反作用于創作者。通過作者和觀眾之間的這種往復關系,才體現出舞蹈欣賞的全部意義。

三、舞蹈鑒賞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有重要的作用

舞蹈欣賞,是人們觀賞舞蹈演出時所產生的一種精神活動,是對舞蹈作品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整個過程。因此,它本質上是一種認識活動。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認識活動,而是一種特殊的對舞蹈作品的認識活動。舞蹈欣賞,就是觀眾通過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體地認識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對這種生活現象的審美評價。觀眾在欣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往往會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激發起記憶中有關的印象、經驗,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聯想等形象思維活動,來豐富和補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動和鮮明。從而能在觀賞舞蹈作品的過程中體會到更加寬廣的生活內容和深刻的思想含義。

大學生進行舞蹈欣賞這種舞蹈的審美活動,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主觀條件,也就是說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識、舞蹈欣賞水平和認識能力,舞蹈欣賞活動才能正常和順利的進行。我們了解舞蹈藝術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藝術的關系、舞蹈形象構成的各種因素,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現人們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從舞蹈作品訴諸于欣賞者的感覺特點來看,它是一種綜合了聽覺(時間性)和視覺(空間性)的表演藝術。

欣賞者通過對多方面舞蹈美的反復品味,會不斷積累審美經驗,增強對舞蹈美的欣賞能力。對舞蹈傳達美的方式和技巧認識得愈深,理解力愈強,就愈能接受美的信息并不斷強化審美感受,深化自美體驗,內化和提高自身的審美素質,進而升華成對美好人生境界的自覺追求,逐漸養成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開朗、大方、文明、健康的操行儀態,健康、健美的體魄和自由、和諧、完整的人格。

舞蹈是時空表現藝術和動態造型藝術,它以藝術化的人體動作,即通過人體富有協調性、韻律感、審美化的動作、姿勢、造型、動作組合和動作過程來表達內心情感,是人類審美意識和情感表達在人體動態形式中的對象化,是舞蹈藝術勞動的具體成果。

篇2

一、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內涵豐富,包括大學生的政治理論修養思想道德修養、文化科技知識修養和業務修養、身心素質等。由于大學生所學的專業不同,個性品質和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學生綜合素質也呈現出各自特色,它存在于每個大學生的個體身上,作為社會群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大學生,具有與其他社會群體不同特征,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處于大學生整個群體當中。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高等學校為社會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資源保證,絕大多數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過程中,綜合素質不斷提高。隨著高等學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在校學生數量不斷增加,部分大學生綜合素質滑坡。根據各高等學校辦學層次不同和招生對象不同,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存在一定差異,與和諧校園建設存在不和諧現象,主要表現在:有的大學生缺乏團隊精神,以個人為核心的自我意識顯現的比較突出;有的大學生對社會索取較多,缺乏奉獻精神,與社會的期望值反差較大,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在校大學生違法違紀現象增多,犯罪率上升,考試作弊現象嚴重,已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的學生自身精神和物質需要出現偏斜,追求物質享樂大于對精神境界的追求;有的為了尋求精神刺激,往往會迎合那些情調低下的情趣或滿足自我畸形的求新求奇的心理。因此,建設和諧校園,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高等學校面臨著十分艱巨任務。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把德育放在首位,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這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靈魂;二是提高大學生身心素質,是建設和諧校園的物質基礎。三是提高大學生科學文化和專業知識素質,是建設和諧校園核心內容。四是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是建設和諧校園動力。五是強化大學生實踐能力,是建設和諧校園重要途徑。當然,在建設和諧校園中,大學生綜合素質不僅僅包括以上內容,作為高知識群體的大學生,其綜合素質應該不同于其他社會群體,而高于其他社會群體的素質,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

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原則

要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建設和諧校園,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必須堅持全面發展的、創新教育、教育主導原則。

1.堅持全面性原則,使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德智體美等各方面,德才兼備是綜合素質的核心,必須以德育為先導,全面加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要堅持德智體美協調發展,每一個方面都不能偏廢。要堅持“四個統一”,即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的統一,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的要求,正確處理與統籌德智體美的關系,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

2.要堅持創新教育原則,使學生所學的理論和實踐協調統一。建設和諧校園要以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力等創新素質的培養,使大學生創新性得到有效提高,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適應和諧社會的要求。要采取靈活多樣的辦學模式,因材施教,喚起大學生的創新沖動,鼓勵大學生的創造嘗試,要從創造型人才素質結構出發,優化課程結構體系,加厚加寬基礎課程,培養大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增強教育的科學性、實踐性,使大學生盡快適應“社會化”的需要,實現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

3.要堅持教育主導性原則,實現教育的主導與主體和諧統一。高校的教育管理者是學校教育的主導,不僅要“德高、博學、奉獻、自強”,而且在教育教學上確立質量觀念、效益觀念、適應觀念、創新觀念、綜合觀念和特色觀念,充分發揮教育管理者的主導地位。要在教育思想和觀念達到轉變,要由注重專業教育向注重綜合素質教育轉變,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創造能力的轉變;由單一培養模式向因材施教、注重厚基礎之上的個性發展轉變;由注重書本知識向注重實踐能力培養轉變。大學生是學校的主體,要加強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斷提高綜合素質,使每個大學生都要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標。

三、不斷探索有效方法和途徑,努力建設和諧校園

建設和諧校園,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的教育管理者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綜合性的教育體系。

1.要切實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的教育。思想道德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學校必須重視德育工作,堅持正確的人才培養方向。要按照學校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的成才規律,確定學生的德育內容和要求。要以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作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改革教學體系,以專業教育為主陣地促進素質教育。要改革課程結構,通過深化教學改革強化素質教育。在專業知識上,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以專業教育為主,要把素質教育的有關內容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去。要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而且要自覺地將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貫穿于專業教育的始終。

2.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文化素質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文化素質、文化知識及道德品質既有密切聯系,又有重要區別。加強文化素質教育,豐富和拓寬了德育的內涵,對開啟學生智力,開闊眼界,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文化素質教育重點是人文素質教育,核心問題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同時還要使他們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

3.開展心理素質教育,提高身心素質水平。通過開展心理素質教育,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人的心理活動及規律,了解心理活動過程、個性和性格。使學生心理發展問題與心理障礙等共性問題在理論分析和實際指導中得到較好解決,使學生提高自我調整能力,減緩心理障礙,塑造良好的個性心理品格。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咨詢活動,指導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處事、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與問題,使學生的認識、情緒、意志、個性等健康協調發展。要貫徹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標準,通過體育課掌握基本體育技術和技能,促進學生體育鍛煉達標,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積極開展課余體育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晨跑、早操、各種球類比賽,武術、健身操、體育舞蹈等,通過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調動廣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為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

篇3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3--01

民族音樂作為音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通過對民族音樂的傾聽、理解、感受,可以增強學生的創造性表達,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因此,對民族音樂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的探討有其必要性。

一、民族音樂的重要性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形成了各自特色的音樂文化,音樂的交流把各種文化柔和成無價之寶,而且音樂為人類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音樂能陶冶、凈化心靈,提高人的審美價值,因此,這也使得音樂的作用和意義突顯出來,大體上來講,音樂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縮影,它是人民在創造勞動時,智慧的結晶,是全人類共同的無形文化資產,顯然,我國的民族音樂的重要性。

民族音樂是現代文本教育以及人本教育思想中所強調一個重要內容。在我國的教育大綱中,文本教育強調了共性,人本教育強調了個性,而民族音樂教育可以全面地滿足兩者之間的一個根本性的要求,一方面,既可以解決我國傳統教育的刻板統一性,突破相對穩定的傳統教育,通過民族音樂,將文本教育與人本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開發學生潛能、展現學生個性,形成一種完善的教育方式和體制。

另外,在大學生教育中,通過民族音樂教學,激發學生敢于沖破自我束縛、他人束縛、文本束縛,支持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展現個性的性格的發展,讓民族音樂為教育服務,為學生服務。與此同時,民族音樂教育,有效地實現了精英教育。在現在的教育中,就要通過欣賞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強化學生的人格培養,擺脫傳統教育中舍近求遠、文本倒置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喜歡上民間音樂,通過教會學生如何欣賞民間音樂,并且欣賞的同時,加上自己的體會與理解,從而強化教育的效果。

二、民族音樂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分析

眾所周知,孔子的禮樂思想是以人的內部修養為基礎的。因此,民族音樂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關鍵性作用,在這里進行具體的解釋:

1.激發學生音樂興趣,陶冶學生音樂情感

因為音樂擅長于抒感和引感,所以又被人們公認為是一種聽覺藝術和時間藝術,同時也是一種聲音藝術 、情感藝術。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在理論上主張要把民族音樂藝術教育當作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武器,而且身體力行地深入民間采集山歌、小調,創作了許多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教育歌曲作為提高學生素養的重要材料,不斷地完善現有的音樂教育體系,與大學的主要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如歌唱教學、節奏教學、即興表演、動作造型等,進行有效的整合,與此同時,并且由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和組織的民族音樂教育活動,形成自發性的音樂活動,突出教育內容的專業性、滲透性,大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加地熱愛生活,增強學生的內心深處的情感,并將民族音樂教育作為整個音樂教育和諧的第一基礎,陶冶學生音樂情感。

另外,在教學中,學生對當今的一些流行音樂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找到這些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的契合點,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也可以努力挖掘一些流行音樂中的民族元素,將學生的興趣轉移到民族音樂的興趣當中。

2.課內課外結合,提升音樂教育效果

在民族音樂教育中,需要教師制定如教學目標,并以些為出發點,進行民族音樂教學,要保證目標的和諧、內容的和諧以及教學過程的和諧和方法的和諧性,如在欣賞《空山鳥語》這一首民族樂曲時,可以讓學生初步學習找空地方做動作,做鳥飛的動作時盡量不讓別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別人,增強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或者可以組建一些藝術團隊,定期開展一些藝術活動或者民族音樂活動,以學生自身的特點、愛好出發,不僅可以有效完成設定的知識技能目標、學習能力目標 ,音樂感發展目標,而且可在有限的時間內,完善社會性發展目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另外,在民族音樂教育中,教師要改變教育觀念,深化民族音樂教育的思路和方法,這也是教師提高教育水平和增強教學效果的第一關鍵的技能訓練,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提出和撰寫民族音樂教育活動目標,并且在此基礎上,確定教育內容,選擇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制訂和完善現有的教育活動評價方案,讓學生更加好地接受民族音樂的熏陶,進而促進民族教育目標的完成,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3.拓寬教學視野,增強學生體驗

在大學生歌唱教學中,詞曲簡單多重復、歌詞內容是直接描述動作過程的或是比較富于動作性的歌曲,教師可以采用的導入方法,如歌詞創編導入、故事講述導入 、動作導入、游戲導入,既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而且增強學生直觀體驗,從而有效地導入到教學中,與此同時,要根據民族音樂在音量、音色、音高和速度上的特點與流行音樂中的相一致以及存在差異的地方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從中發現異同點,并且進行演唱,通過自己的理解,通過歌聲表達出來。

另外,通過民族音樂的韻律活動,將音樂中的一些基本動作、節奏動作、舞蹈動作結合起來,以舞蹈動作組織形式將民族音樂的內容展現出來,按情節內容組織 按主題動作組織,或者是按音樂的變化組織讓學生一一進行體驗,另外,對于動作結構比較復雜的韻律動作組合教學的民族音樂教學設計,可以采用先觀察或先回憶真實事物再即興創編,或者是先省略細節,從感知舞蹈的大體輪廓入手,再逐步細致化的“完整累進”,并且先放慢速度,邊示范、邊講解、邊練習,然后再逐步增加連貫性和速度,讓學生先采用簡單身體動作感知音樂的性質和結構,然后再學習動作和動作結構 ,通過這樣的表達,從而來增強體驗。與此同時,在表演的過程中要注意傾聽和觀察自己、同伴、集體的演奏,并努力使自己的每一聲部的演奏都能服從于民族音樂整體音響形象的塑造要求,從而來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隨樂能力、合作協調能力、創造性表現能力。

篇4

[關鍵詞]影視 大學生 教育

今天,電視和網絡幾乎成了人類接受知識和信息的主要媒介,對大學生來說,更是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面對新形勢,許多高校教育工作者開始注重利用發揮影視和網絡傳媒的作用來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如舉辦豐富多彩的電影節。但他們更多關注的是通過影視片本身來對學生進行啟發教育,而對影視創作人員的關注很少,尤其是將優秀影視明星與影視作品結合起來。其實,讓優秀影視明星、影視作品與大學生近距離接觸,通過引導大學生對優秀影視明星與影視作品的正確認識,更加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影視是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有調查顯示,20―35歲的青年是主要影視觀眾,在校與畢業的大學生又是其中主要部分,網上免費下載成為大學生最為普遍的觀影方式,60.05%的大學生選擇上網觀看影視節目,96.8%的被調查者承認有喜歡的明星。優秀的影視明星和影視劇應該說可以對大學生產生積極作用。而事實上,僅有8.5%的被調查者重在喜歡明星良好的道德品質、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90%的大學生認為喜歡的理由是明星的才藝,可見。大學生對影視明星的認識缺乏深度。長此以往,是達不到教育作用的。若能夠讓影視明星與大學生面對面地互動,促進大學生對影視明星和影視劇的正確認識,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可以產生深遠影響,畢竟優秀影視劇是優秀影視明星辛勤勞動的成果。

二、當代大學生更易陷入人生觀、價值觀的困惑之中,造成不良后果

當代大學生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由于多為獨生子女,對生活享受的關注大于生命本身,特別是屬于“80后”的一代人,被認為是“速食一代”、“e時代”的群體,是非觀念淡薄。價值觀念不清,生命觀模糊。易受壓力影響,產生心理問題。據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研究課題組報告顯示,有超過60%的大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問題:還有數據顯示,由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困惑或偏移,大學生自殺案件越來越多:2002年全國大學生自殺案件是27起:2004年為68起;2005年為116起;2006年為130起。2006年的華南農業大學曾發生一周內就有4名學生自殺。2007年5月就有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四所重點大學的大學生跳樓自殺:2008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一大四學生在英語考試結束后跳樓自殺;2009年2月14日、15日連續兩日,廣東工業大學連續出現兩起學生跳樓死亡事件。除此,還有很多未經媒體披露的大學生問題事件。眾多事件說明,隨著社會各行各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在校學生較高的自我期望值屢屢受到重創時,由于抗挫折能力不高,極易喪失自信,從而選擇輕生作為解脫的方式。

大學生抵御不良影響的意志力還較弱。當代社會,所有文化似乎都成了快餐,任何經典都可以被戲說、歪曲、篡改和簡化。面對金錢、美女、權力、名聲等等太多的誘惑,現代人也變得越來越急功近利,一些人甚至不擇手段惟利是圖: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負面影響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臺文化也對大學生產生的不可低估的影響。這些因素誘導大學生走上違法犯罪之路。近年,多次出現大學生對同學、戀人。甚至老師進行行兇的事件,校園內發生行騙、小偷小摸的事件就經常發生了。

順應大學生的心理特征,通過發揮影視育人功能,來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不失為有效的教育途徑之一。武漢科技學院電信學院自2002年舉辦了影視博覽節以來,順應時展和創新的思路,結合現代大學生的興趣愛好,以“走出去”、“引進來”和“名人效應”三大運行模式有效調動了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性,為同學們提供了展示自己特長和表演才能的平臺。這種打破常規的校園活動,不僅營造了健康向上、寬松活躍的校園文化,而且使同學們變被動為主動,化疏遠為親密,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在2006年和2008年先后被湖北省大學生電影節授予活動組織先進單位,連續三年獲得學校紅旗分團委稱號。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取得榮譽都與影視活動分不開。

三、挖掘影視劇和明星的閃光點,使其成為可用的教育資源,來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影視是創造感人的瞬間,影視是展現激情的藝術,優秀的影視作品具有較高的精神品位。優秀的影視作品所表現的主題,使人受到教育,引人思考,給人智慧,催人奮進。可以從精神上給人以深入骨髓的震撼,使人的身心,得到徹底的洗禮。影視作品有著強大的精神力量。如《美麗人生》通過小人物也能做到的事情來教育人們,它那獨特的藝術創新和深厚的人文關懷,吸引人心和打動人心,使之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獲獎最多的電影之一:第七十一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外語片、最佳原創音樂獎:一九九八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一九九九年法國愷撒獎最佳外語片獎:一九九九年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語片、最佳原創劇本獎,這些具有國際聲譽的大獎接踵而至。通過優秀影視作品和明星可以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人性主義和生存能力的教育。它通過藝術形象的塑造和情節場景的設計。贊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如電視劇《暖春》,這非常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道德品質。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格:同時,優秀的影視作品的誕生,離不開影視明星及劇作人員辛勤的付出。大學生不能只看到明星們光鮮亮麗的一面,無論哪種性質的工作要想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

有些大學生認為自己高考不如意、學業遇阻,并沉溺于自慚形穢之中,其實大可不必。影視巨星鞏俐、姜文和著名導演李安、賈樟柯等均高考多次,其中賈樟柯先后考了四次。最后還是以旁聽生的身份開始了自己的電影夢……“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大發明家愛迪生說過:“失敗也是我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們一樣有價值。”因此,大學生要正視挫折,鍛煉自己的耐挫力,樂觀面對人生,只要自己敢于拼搏,依舊可以前程似錦。

充滿幻想、眼高手低、浮躁、急功近利也是大學生的一個特點。影視明星敬業的工作態度,可以啟發他們在就業的道路上更多一些踏實與刻苦,尤其在金融危機導致就業困難的形勢下。體操明星李小雙在武漢科技學院與大學生面對面時,其“不要小看一個月800元、1000元的工資,它將成為你未來的機會,同時也是你創造的過程”的觀點使現場學生深受啟發。國際巨星成龍從跑龍套到成為很多大學生的偶像,有評論說他成名的根源就是敬業拼命:藝壇常青樹劉德華的勤奮在香港乃至華語娛樂圈都是有口皆碑的,成了“香港精神”的一個象征。周杰倫盡管患有僵直性脊椎炎,靠勤奮。成為當今人氣天王。“天道酬勤”,是大學生必須謹記在心的。同時,這些優秀明星也是忠誠的愛國者,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們的行為深受國人敬佩,其愛國言行對大學生也有深刻影響。

篇5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我國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有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推動了奧運文化在我國學校的廣泛傳播,促進了奧運文化與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融合與互動。奧林匹克運動彰顯了豐富多彩的奧運文化內涵和追求和平、向往美好、頑強拼搏、不甘平庸、不斷進取的體育精神。奧運之父顧拜旦提出的奧林匹克主義最實質的內容就是體育與文化教育相結合,通過體育活動來教育廣大青少年。而校園體育文化作為體育和教育的一部分,它根植于校園,作用于大學生,通過開展校園奧運文化和體育文化的活動,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成才。

一、奧林匹克運動與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

(一)奧林匹克運動的內涵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豐富深厚的世界文化體系,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和生活。其拼搏、參與、和平、進步、團結的文化內涵,對人們的行為意識、倫理道德、心理情感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和征服力。奧運文化促進了校園體育文化的創造性發展,增強了校園體育文化的教育功能。薩馬蘭奇指出:“奧林匹克主義是超越競技運動的,特別是從最廣泛、最完整意義上來說,它是不能與教育分離的,它將身體活動、藝術和精神融為一體而造就一個完整的人”,可見它的教育價值和文化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早已存在于我國的高校教育中。它是大學特區中每個成員所共有的校園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學校的體現,是學生文明素養和道德情操的綜合反映。在現代教育與現代體育這兩大人類文化體系的交匯處,生存著一種獨特的社會文化現象 —— 校園體育文化。校園體育文化已從單純的肌肉活動與文化隔離的狀態下解脫出來,成了既是體育又是文化,既是鍛煉又是娛樂,既是運動又是教育,既能觀賞又能參與的一種特殊的體育文化現象,它可以幫助學生發掘素質潛質,突破肌體和機能極限,實現從“自然”到“文化”,從“現實”到“理想”的嬗變。

校園體育文化具有教育、培養和陶冶三個特性。大學生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能培養愛國主義觀念、增強運動意識、陶冶高尚情操、充實智力活動、激發創新精神,從而不斷擴大經驗范圍,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二、奧運文化和校園體育文化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校園體育文化能創造和諧向上、健康文明的教育氛圍,形成良好的校風。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中最活躍、參與人數最多、開展最廣泛、持續時間最長的活動。通過倡導“更快、更高、更強”、“團結、友誼、進步”、“重在參與”、“公平競爭”等奧林匹克文化精神,通過競賽活動規則的約束,能使大學生懂得遵守規則、公平競爭的意義。校園體育既可增強大學生對人文社會科學的興趣,改善自身價值取向和心理素質,又能與其他大學人文學科教育互補,幫助學生提高文化素質,深化和擴展學科專業。

(一)豐富大學生自身內涵的作用

校園體育文化以熏陶為主要手段,直接影響大學生的精神狀態,培養健康人格。情操是人的感情和思想的綜合體,是一種不輕易改變的心理狀態。校園體育文化有利于大學生的人格發展,對改善校園風氣,提高學生素質,建設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義。我國體育健兒在體育競賽特別是奧運會上表現出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拼搏精神,對大學生心靈世界有著直接的影響。通過觀賞比賽,能夠積極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迸發出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自覺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二)提高大學生對社會適應能力的作用

公平競爭、團結協作、自強不息、自信不止是奧運精神的精髓,它所特有的魅力與作用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大學生有強烈的交往需求,渴望更多的人理解自己,接近自己,尊重自己,成為自己的好朋友。但大學生中獨身子女多,因父母的遷就和溺愛造成獨立生活能力差,加之他們社會閱歷淺,在現實面前遇到一點困難就手足無措。有些學生進校后人際交往不暢,不適應校園生活,心理產生挫折感。如果說,由中學到大學的環境變遷已給大學生帶來了心理沖擊的話,那么由大學到社會的環境變遷將給大學生帶來更大的心理挑戰。而在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中存在著各種人際關系,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將會有更多的接觸和了解。他們在共同的體育活動中可以認識自己,了解別人,既能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也學習到別人的長處,從而掌握人際交往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三)增強大學生體育意識的作用

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園體育文化的地位。奧運文化和校園體育文化的氛圍,可以幫助大學生增強體育意識,使其減輕學習壓力,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走出來,愉快地、自主地從事體育鍛煉。大學生通過享受體育運動,提高運動能力,使自己的生理機能日趨成熟,促進個性化發展,表現出堅忍不拔、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

三、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校園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

當前各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趨勢,是大力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各類創新型人才。在實施校園體育文化計劃中,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深化校園體育文化的改革,充分利用奧運文化和體育文化資源,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奧運文化和校園體育文化活動,接觸朋友,了解社會,培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勇于進取的精神,適應終身體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促進校園和諧發展

校園體育文化是維系學校團體的一種精神力量,在培育校園精神、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營造學校人文氛圍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文化活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奧運文化和體育文化的理解,為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服務。在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力依靠學生體育組織和體育協會,廣泛運用電視、廣播、專欄、標語、有獎征答、知識競賽、舉辦體育節、評選“體育明星”等大學生喜聞

轉貼于

樂見的活動形式,引導學生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從體育活動中享受快樂,體驗挑戰,磨練精神,從而在學校營造一種健康文明、團結向上、高雅清新、競爭有序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加強校園體育物質文化建設,為校園體育文化奠定物質基礎

校園體育物質文化建設是開展體育活動的基礎條件,功能齊全的體育場館和數量相當的運動器材是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環境的體現。環境育人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學生一踏入校門就應該受到校園體育文化的熏陶。要努力適應學校規模擴大,學生人數增多的現實需要,不斷改善校園體育環境,增加運動場地,把體育設施建設作為評估校園環境、教育環境的重要內容。要千方百計克服財力不足對體育環境建設的制約和影響,把改善體育環境的資金需求納入校園建設規劃,采取學校自投、社會贊助等方法,逐年增加體育經費投入,逐步改善場地器材條件,有計劃、有重點地添置體育場地和器材。

(三)加強組織管理,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的開展

高校應有組織地成立學生體協并設立各運動項目俱樂部,制定和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學生體協和俱樂部由學生自主管理,以培養學生的體育活動管理水平、社交能力和協作精神,可以聘請專家擔任體協顧問,參與制定體育鍛煉競賽計劃和規章制度。學生體協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校園體育文化活動,鼓勵和調動學生鍛煉身體、參與競爭和自我創造的積極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參加各類俱樂部的活動,樹立全新體育理念,學會科學健身方法,養成終身鍛煉習慣。

篇6

一、高職院校開設音樂劇鑒賞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

1.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其本身就是情感的載體,高藝術價值的音樂劇作品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音樂劇能像其他藝術作品一樣,通過學生的欣賞活動,增強他們對社會各階層的了解;通過深入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體驗人類豐富的情感,從而獲得超越功利欲念的,純粹意義上的對美的感悟和享受。

音樂劇是音樂、舞蹈、美術等眾多藝術門類的集合體。通過欣賞音樂劇,學生可以獲得綜合的藝術熏陶和美感教育,對于培養審美觀念,發展審美情感,影響道德情操,形成綜合的藝術審美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2. 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音樂劇鑒賞課的學習過程,其實也是提高感受、鑒賞、理解、表現和創造音樂能力,提高音樂修養的過程。音樂劇藝術的題材涉及某一區域、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宗教、文化、習俗等方方面面,欣賞、審美這種舞臺藝術,就是對人類歷史、文化等諸方面的了解和學習。開設音樂劇鑒賞課能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他們的音樂經驗,鞏固和提高他們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加深學生對不同藝術門類及相關知識的理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文化品位和藝術修養。

3. 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和創造是社會發展的驅動力。“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因此,把素質教育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納入音樂教育教學改革中去,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尤為重要。在眾多的藝術形態中,音樂劇的主題中包含著深刻的哲理性,通過活生生的藝術形象,向整個社會提出了許多重大而敏感的人生命題。

開展音樂劇鑒賞課教學對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音樂劇鑒賞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聆聽到動人的音樂,欣賞到優美的舞蹈,還能激發他們的視覺、記憶和思維等同時參與審美活動,審美想象力及鑒賞能力進一步得到鍛煉。教師通過將教學從傳統的教室移植到室外,將舞臺交給學生,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氛圍下參與音樂劇藝術實踐活動,自己挑選創作題材,自己創編與校園生活和時代主旋律相符的音樂劇作品,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藝術潛能,培養創造性思維,激發創造沖動,提高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能力。

二、高職院校音樂劇鑒賞課目前的現狀

通常在大學音樂賞析課里,音樂劇是作為一個版塊進行的。課后很多學生都覺得意猶未盡,很想進一步了解這種通俗而精彩的藝術,但由于:1. 當地可看的經典音樂劇太少或幾乎沒有。2. 票價高昂,音樂劇高昂的排演代價,讓音樂劇的票價總是居高不下(比如最近的《媽媽咪呀》中文版的票價從120元~880元不等),很多工作的人都對其票價望而卻步,更何況是沒有經濟收入的學生。3. 缺乏引導進行欣賞。因此,很難完全感受到音樂劇的無窮魅力。當然,這些只是客觀因素。

那么音樂劇作為一種未來在中國蓬勃發展的藝術種類,作為當代中國大學生來說,如何欣賞到一些優秀的世界級音樂劇呢?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劇的獨特魅力呢?

我們可以通過音樂劇背景資料介紹、音樂劇賞析(戲劇結構分析、音樂分析、舞蹈賞析、舞臺美術分析)、音樂劇經典插曲學唱,由淺入深,先讓學生接觸電影版的音樂劇,比如《媽媽咪呀》,這樣會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音樂劇,畢竟電影版有著劇場版所沒有的優勢:1. 場景的多樣化和真實感。利用自然環境的效果是舞美設計無法比擬的。2. 電影剪輯的運用,將影片制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舍、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并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3. 最為重要的一點,演員有犯錯及改正的機會,因此出現在屏幕上的演員的表演永遠處于最佳狀態。

篇7

【關鍵詞】提高綜合素質;完善德育評價體系;注重德育培養

孔子是最早的民辦教師,也是中國文化第一人。他所推崇的禮教比我們理解的禮貌教育要寬泛,屬于全人教育,包括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被譽為“成人之教”,沒經過這種教育的檢驗,就不算成人。

近幾年來,中國民辦教育不斷壯大,在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大學生又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流砥柱,其素質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說決定了我國社會現代轉型的成與敗。民辦本科高校教育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把教育定位在學生整體素質提高上。樹立以人為本的德育觀念,確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完善德育評價體系,從而使學生既學會做人,又學會做事。

“提高綜合素質”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從小學到大學從家長到教育局局長,提高綜合素質是他們教育下一代的最終目的,因此也提出了“素質教育”的說法。作為一個大學生,在這里我對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發表一些淺顯的建議。 被素質教育很多年,自從進入大學之后,我發現自己和身邊多數同學的綜合素質還是很有待提高的,遇事就爆粗口的,借東西遲遲不還者,甚至上完廁所都不沖水的,這只是行為習慣上的,在學習方面上有遲到早退的,上課玩手機的,翹課的。在外在上,有的大學生出門衣冠不整,不過這個很少,比較常見的是男同學留胡須,給人很邋遢的感覺。還有一些在寢室里褒電話的同學,除了打電話的那個同學,寢室里的其他人都得受罪。

想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首先就得搞清楚綜合素質的概念,在這里簡單介紹一下什么是綜合素質

綜合素質是指人們自身所具有各種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態方面以及內部涵養方面比較穩定的特點的總稱.它大體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外在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等五大塊 。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重自身基本素質培養

拿齊該拿的證, 爭拿能拿的本。英語四級有資料, 六級才入門。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為具體化和細節化,語言聽說能力的要求更高。朗讀是一種非常好的語言提升技巧。因此, 利用晨暉和夕陽帶來的祥和安靜, 大聲地多讀讀英語文章吧, 或許有一天你就成了第二個李陽計算機的應用能力絕對不限于打字速度和簡單排版,現在的應用軟件品種齊全花樣百出。與其這也會一點,那也通一點, 不如精通一種熟練兩樣。 比如能夠熟練運用POWERPOINT制作出一份圖文并茂,邏輯嚴密,論證說服力強的演示文稿, 那么你可以試著去挖掘POWERPOINT 的繪圖功能和動畫功能。

熱門證書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場發展的趨勢, 也可作為洞察人才需求動向的標桿,大一大二期間最好能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到本專業能夠考取的相關證書和資格證書, 做一個長期合理的學習計劃。

二、提升文化素養

文化素質不只是學校教給你的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更多的是指你所接受的人文社科類的知識,包括哲學、歷史、文學、社會學等等方面的知識。文化素質反映了一個人的人文知識存量,在關鍵時刻也是很有用的。人文素質通過口頭和書面的表達體現出來,只要談到相關的主題,就能知道自己和別人肚子里的墨水誰多誰少了。貌似這是廣泛閱讀并且加以思考得出的成果,想要提高人文素質,多讀人文知識方面的書籍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要利用大學時代這一大好時光, 扎扎實實地學好基礎知識,力求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同時,我們也應當清楚, 現在的社會需要復合型 人才。 大學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對本專業以外的知識領域也要廣泛涉獵, 如果只注重本專業, 而忽視專業之外的知識, 就會成為"井底之蛙" 因為熟練掌 充分利用專業課老師的力量幫助理解通常比他表現出來的要深,不要以為老師只是在照本宣科, 他只不過是由于教學的目的把課程簡化和分解了,以便讓你盡快地了解將要學習的專業, 并消除你的畏難情緒, 課后要多像老師請教, 讓老師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知識涵義, 使你盡早進入專業領域開始深入的研究。

三、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有新的發現

培養初步的實際工作能力, 作為大學生, 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實踐中,但是并不等于我們不需要具備實際工作能力, 所以我們大學生要培養自己初步的實際工作能力. 它會為我們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思維創新,思維即思考, 思考需要時間. 我們每天在學習和活動之外, 還應該多安排一些時間來思考, 思考已發生的,正發生的以及可能發生的一切,那么,就有可能的不經意間產生靈感的火花,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自己的創造力。

四、多留意關注社會行業資訊, 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互聯網的成熟發展, 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外部信息. 除了利用傳統的報刊, 電視電臺外,還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自己專業相關的行業資訊,便于根據社會發展趨勢適時調整自己的步伐, 有些行業常常會組織行業活動, 如廣告行業的廣告大賽,新聞媒體行業的新聞專題大賽,以及營銷方案設計大賽等,參加這些社會活動不僅可以充實社會實踐內容,還能在參加過程中鞏固練習專業技能。

篇8

[關鍵詞]勤工助學 工程訓練 實踐教育改革

勤工助學作為高校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部分,其存在的作用和意義已被廣泛認可。然而,當前高校勤工助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大學生勤工助學崗位非常有限、部分勤工助學同學只是進行一些簡單的機械勞動、大多數勤工助學崗位與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關系不大等。由于現在的社會更注重學生工程實踐綜合能力,因此探索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深化高校勤工助學工作,把勤工助學系統建設成為學生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新課堂,讓大學生在勤工助學過程中自覺接受相關專業的實踐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

一、工程訓練中心勤工助學概況

太原理工大學工程訓練中心作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是學校培養學生綜合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現有八個基礎教學車間、五條教學示范生產線和七個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分三個層次、五大模塊進行實踐教學,旨在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除了進行常規的實踐教學,有義務也有能力給盡可能多的學生提供勤工助學的機會和崗位,讓學生在大工程背景下進行熏陶,并進行很好的工程實踐,在新的課堂中大幅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隨著2007年工程訓練中心各項大學生創新實踐教學工作的充分拓展,創新實踐選修課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四門,作為學校勤工助學工作的重要單位,工程訓練中心增加了12個相對固定的勤工助學管理崗位,使學生參與工程訓練中心的教學管理過程,讓學生對工程過程有一個感性認識,初步獲取工程的基本概念,并通過在工作獲得勤工助學補助金,使學生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

2009年,中心響應學校的號召,大幅度增加勤工助學崗位,讓更多學生能夠在學校就讀期間就有機會接觸實際的工程設計和制作過程,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開闊學生的眼界,鍛煉學生的能力,早日適應社會。在學校勤工助學指導中心的幫助下成立了以教學科為核心的勤工助學指導組,以服務同學為宗旨,以引導廣大參加勤工助學的同學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為理念,統一組織、協調在校學生開展勤工助學活動。截至2011年12月,中心每年組織安排的勤工助學崗位共涉及到5個業務崗位,年勤工助學規模達到了120人次。

工程訓練中心從2007年開始為在太原理工大學在校的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從最初的幾名同學發展到到現在每學期都有幾十名同學,勤工助學工作在規模和組織管理體系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在提供經濟資助使參與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同時,勤工助學工作還幫助學生很好地培養了團隊意識、工程素質、實踐動手能力;同時,這些特殊的“職工”也積極參與了工程訓練中心的建設與管理,提高了中心的軟實力,成為了工程訓練中心建設的重要力量。

二、勤工助學崗位設置和管理模式

(一)崗位設置

為了使中心的勤工助學崗位設置更加合理,中心責成了以創新實踐副主任為首的勤工助學成員組就中心勤工助學工作進行了討論,各個成員進行了明確分工,并根據校學生處精神對每個崗位都做出了崗位要求和考核辦法。制訂了《工程訓練中心勤工助學工作崗位責任和管理評價方案》,要求各用工老師和科室按照該方案進行,做到了管理到位,制度健全,勤工助學工作行為規范。

1)助教崗位和管理崗位:除了常規實習,中心每學期還有9個班近300名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這里進行實踐課學習。如,競賽機器人制作技術基礎班、機械結構創新設計與制作班、電工電子創新實踐班等選修課,這些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所用的器材和元件也較多,為了更好滿足教學質量,特設管理崗位和助教崗位,幫助老師管理和維修創新實踐所用的設施,幫助老師分發和收拾器材,輔導學生硬件和軟件的使用方法,并根據態度,出勤,以及老師及上選修課學生對他的評價進行考核。

2)助研崗位:幫助老師進行創新實踐方面的研究,制作相關PPT,視頻編輯,數據統計,三維機械圖形繪制,電子電路圖形繪制,程序編寫,要求學生動手能力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對創新實踐有濃厚的興趣,吃苦耐勞,品德優秀,有團隊合作精神。并根據工作量和作品進行考核。

3)勞動崗位:對于大一新生,沒有多少專業知識,可利用業余時間協助老師打掃教室及其周邊環境衛生等,然后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并協助實習教室老師整理實訓材料、調試儀器設備、準備實訓工具,對工程訓練的基礎過程進行感性認識,為日后進入助教、助研崗位做準備。

(二)管理和運行

1.勤工助學學生選拔和培養

勤工助學助教崗位學生培養(主要以智能控制創新實訓基地助教為例進行介紹,其他類同):

1)預備成員選拔:學生首先申報相關實踐課進行學習,提高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為日后進行助教作準備。結課時,同學自愿填寫《預備隊員申報表》,申報表中會考察同學們的基本信息,及在本學期的收獲、創新意識、語言表達能力等。結合《預備隊員申報表》以及平時到課情況、《結課報告》、日志和結課作品,老師們會對這些填寫了申報表的同學進行集中考察,提問一些關于創新實踐知識和個人素質方面的問題,合格的同學進入預備組進行學生,與老隊員一起適應助教崗位。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后,會根據預備隊員的個人表現和能力,決定其是否勝任該項工作。

2)正式勤工助學崗位申報和面試:每到學期開始,要進行勤工助學崗位申報,這時,大家都在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語言能力較好并且機器人水平較高的,會選擇助課崗位,不善表達但動手能力較好的,會選擇助研崗位。每次工程訓練中心的勤工助學崗位都會有許多同學申報,面試的工作會花費很長時間,因為我們不愿錯過每一個優秀的學生。面試時,會要求學生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這些同學就會被選拔進來,擔任助教和助研工作。

3)在崗管理:面試合格后,要進行1到2天的崗前培訓,還要對每個助課同學進行崗位注意事項說明。然后讓每個助課學生準備20分鐘的講課材料和實物演示,給所有老師和同學輪流試講機器人知識和演示機器人操作,然后同學和老師指出其中的不足,進行改進,還要模擬聽課學生提出一些奇怪的問題讓助課學生回答,鍛煉其應變能力。在正式上崗助課前,每個同學都要進行兩到三次的試講,直到大家都認為合格為止。

2.日常管理和運行

1)例會制度

為了能把勤工助學工作做好,也為了增加大家的凝聚力,每一到兩周要開一次例會,主要是對上一階段的工作總結和下一階段工作的布置。會上,老師布置完任務后,會安排幾個學生發言,一方面對自己近期工作進行總結,給大家講一講自己的收獲,互相交流經驗,另一方面要對下一階段的工作和創新進行設想報告,同學和老師一起給予評價。

2)考核制度

要求學生定期寫工作總結和思想匯報,中心會對學生出勤態度和工作績效進行考核,并要求勤工助學學生進行互評,并把考核記錄入檔,這樣既可以保證勤工助學學生積極性,還可以對學生參加勤工助學活動的情況進行動態的跟蹤和管理,既起到監督規范的作用,又可以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3)工作時間

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對學生一段時間勤工助學的工作總時間有所限制,并對每天的工作時間也進行限制,不允許他們在學習時間進行勤工助學活動。

假期是學生的最佳實踐機會,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工程訓練中心每年都會利用這個時間給更多的學生提供鍛練的機會,讓同學們的假期過得更有意義。

三、勤工助學效果和意義

勤工助學可以說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工程訓練中心進行勤工助學,不僅通過勞動獲得了勞動報酬,減輕了家庭負擔,更重要的是在這里接觸到了將來社會上需要的各種技能,提高了學業水平,教書育人作用不可低估。

(一)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

由于工程訓練中心的課程大都是實踐操作課,需要大量的硬件和軟件支撐,每節課所所需的大大小小材料大約有幾十種,數百個,每次上課學生來之前要準備,學習完后要收回,并對損壞的材料進行維修,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在勤工助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與中心職工打交道,體驗著工作的過程,還要與同樣是勤工助學的“同事”打交道,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增強了與人溝通的能力。在良好的溝通交流環境下,勤工助學的學生也增強了自信心,克服了部分學生常見的“社交困難”問題。

勤工助學隊員對內要做好勤工助學學生內部成員的分工與合作,協調好相互關系;對外則要爭取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及讀者的支持,做好彼此的溝通。通過鍛煉,勤工助學學生之間產生了認同感,團體內部也產生了較強的凝聚力。正如一個同學所說,參加勤工助學加強了我與同學的溝通與交流,一起勞動,一起助教,還拓寬了非專業知識,深入了專業知識。我思考著,努力著,勤工助學不僅減輕了自己的生活壓力,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鍛煉自我能力的平臺。鍛煉了自己的責任心、毅力、教學能力、管理能力、交流能力等等,這絕不僅僅是“勤工助學”四個字所能涵蓋的。

(二)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動手能力

中心設立的助研崗位,主要幫助老師完成科研任務,如教學用具的設計和制作,機器人的設計、模型建立、電路板的設計,程序的編寫和調試等等。幾年來,這些同學幫助老師做出了一些優秀創新作品和教學用具,如彈琴機器人、噴水滅火機器人、自動升降機械、創新教學平臺等,還幫助老師開發了教學用簡單電路板,收集材料編寫講義三本。

通過勤工助學學生的勞動和學習,提高了他們的工程意識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增強了動手能力和實踐水平,樹立了良好的勞動意識,加深了對勞動價值的認識,為他們正確人生觀的樹立打下了基礎。

勤工助學的學生,既是工作者,又是學習者。通過工作,他們知道了應該在學習過程中學習什么,他們也知道學生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為工程訓練中心制定工作計劃和教學方法起到了促進作用。

(三)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工作能力

勤工助學可以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工作能力,督促他們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和做事效率,所以說勤工助學是一塊沃土,這塊沃土上培育了更多的棟梁之才,是培養學生的好方法好渠道。

同學們在進行助課的過程中,需要積極認真工作。上課前,他們要提前幾天進行實踐器材的準備和調試,并對損壞的部分進行維護和修理。上課時,他們要負責分發教學材料,并在老師講完課后,指導學生進行軟件的操作和硬件的組裝,這個過程十分繁瑣,剛來學習的同學什么也不懂,經常會把機器人或其它實踐作品程序或零件弄亂,助課同學需要耐心找錯和糾正。上完課后,要回收各種器材,并進行認真核對,以防弄混或丟失,并對損壞的器材進行修整和維護,在這期間,助課同學需要付出大量的辛苦和責任才能完成。

特別在結課前夕,同學們都必須提交自己的創新實踐作品,這一過程的工作量會大幅增加,除了選修課的時間,還得利用晚上或其它時間來輔導學生,才有了結課時同學們一個個優秀的作品,這些都直接提高了學生的工作能力和意識。難怪有學生感嘆道:感恩學校,感謝工程訓練中心,我很喜歡這份工作,喜歡看到莘莘學子為了知識而來,又收獲知識而去。“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我們每個勤工助學的同學都要做好每一個工時,工作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責任和力量。

(四)與中心人員結構現狀相得益彰

目前,許多高校的工程訓練中心主要由技術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組成,但由于近年來高校的改革造成了工程訓練中心的人才引進成了一個大問題:實踐動手能力強的學歷低的人進不來,學歷高的又不來工程訓練中心,造成了工程訓練中心的職工年齡結構偏大,失去了活力和創造力。

年輕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很強,他們通過勤工助學參與了工程訓練中心的工作,改善了中心職工隊伍結構,給中心注入新的活力。他們思維活躍,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的見解也有獨到之處,所有這些都也能使中心工作人員受到啟發,拓寬思路,從而對現行工作進行改進。可以說,勤工助學學生的加入,減輕了職工的工作壓力,使得中心職工隊伍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更加合理,與中心人員結構現狀相得益彰。

四、有效全面開展勤工助學工作展望展望

1)教師的業務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是取得更好成績的保障:對中心老師要強化學習,提高專業水平,定期加強學習、甚至外出交流相關的知識和政策。只有博采眾長、開闊思路、不斷進取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從而擴大我校在此方面的影響力與在同學中的號召力,為勤工助學創造一片沃土;

2)提升學生的崗位意識:部分學生上崗具有盲目性,因此需強化在崗培訓,除業務提高之外提升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職業信譽等,只有良好的職業習慣才能讓其全面受益;

3)提高勤工助學規模與批次:目前,學生對中心勤工助學崗位需求量越來越大,中心目前還不能全部滿足,應該繼續擴大規模,增加學生輪換次數,為更多學生提供勤工助學的機會。

4)綜合考核與培養學生業務素質:增加中心與學院輔導老師交流的機會,把學生平時在學院的表現和用工時候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針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的崗位設置和培養。

五、結束語

要把在工程訓練中心進行勤工助學視為一項重要的事業,它為學生創造的價值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助學金的概念,更多是一種正確的引導,引導學生們有一種合理的價值觀、一種正確的就業和執業態度,一種良好的職業行為與素質,通過實際與比賽更是一種榮譽感與團隊精神的提升與歷練,這些都將可以使他們全面受益。在此同時也彌補了我中心缺少基層教師、缺少活力與創造力的不足。因此此舉有利于個人、有利于學校、更有利于社會的實踐教育改革方式可謂一舉多得。愿之能夠更好地在我校、甚至更多的沃土上枝繁、葉茂。

[參考文獻]

[1]雷寂.英國高校勤工助學工作述評[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7(6),154-157

[2]王軍.大學生勤工助學創新思考[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9,11(2):96-98.

[3]王圓圓.中美高校勤工助學比較研究[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0(2):26―29.

[4]段徐.高校勤工助學基地化建設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5(4):54一55.

篇9

【關鍵詞】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主體地位;科學性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愈來愈多的高校意識到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促進大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方式,并在理論及實踐中積極嘗試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構建及完善。但是,由于我國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起步晚,與發達國家英國相比仍存在不少不足,這導致很難全面反映學生的知識、道德、能力、身心等素質的真實狀況,對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功能的發揮也有不利影響。

二、英國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特點

英國的高等教育以保障與提高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素質全方位發展為核心,以培育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作為宗旨。1997年,英國的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署(QAA)成立了,全面負責保障本國高等教育質量的事宜。2000年5月, QAA發表了《高等教育學術質量和標準保證的實踐準則》,該準則第6部分對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進行了規定,并為其實踐提供指導,形成了英國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特點。

(一)評價的總體要求:清晰、有效、可靠。《學生評價準則》要求高校公布并應用清晰、有效與可靠的評價原則、程序及過程。第一,使評價信息與評價指南對所有學生、教師及評價人員而言都是清晰、準確與可獲得的,使評分實踐潛在的不一致與不公平最小化。第二,使每個評價可以使學生在學科與一般技能上展現他們符合預期的學習結果的程度范圍。第三,在課程里面,要保障對每個學習者公平地評價,以及應用同等的評價政策與原則。第四,確定評分已被準確地記錄,避免出現抄寫錯誤。

(二)對評價主體的構成要求。《學生評價準則》要求高校公布和落實有關評價小組與考試委員會的成員、程序、責任與權力的有效、清晰與一致的政策,主要強調:第一,清晰劃分評價小組職權分配。例如,委員會或部門的小組可以決定學生接受模塊評價的等級和分數,然后隨后的系小組或者委員會能夠決定分數怎樣影響學生進入下一個階段的課程學習,或怎樣影響最終結果。第二,對評價程序的關注。比如,要求規定評價小組成員出席的最少人數,做出決定才有效,以及假如小組或者委員會法定人數不足時的情況處理,以及在緊急情況下考慮缺席者的意圖。第三,對學生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的關注。《學生評價準則》要求高校在課程學習開始時,應當清晰地向學生說明與解釋,通過每個階段以及進展到課程的下個階段的結果要求。其目的是為確保學生能夠理解他們能力上的個人分數會對課程學習的進展及最終完成產生的影響。

(三)評價具體實施的要求。《學生評價準則》要求高校確保評價量與評價時間安排可以促進學生預期學習結果(或成就)測量的有效與適當性;準則認為高校應當小心地考慮該怎樣協調評價的期限,包括重新考試,以及防止給學生與教師形成過度的負擔。同時希望院校考慮下面幾個方面:(1)課程的組織與釋放是怎樣通過恰當的評價計劃安排同學生展示自身水平的機會銜接起來的。(2)如何防止過量的總結性評價,怎樣通過形成性評價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支持。(3)在提高效率且保證評價負荷對教師與學生來說是現實的而非過重的同時,怎樣確保預期的學習結果被評價,以及怎樣確保學生能充分地展示他們的成就。(4)確保學生能夠獲知有關個體評價(如時間安排)的清楚信息,及他們怎樣恰當地與另外以及整個課程的評價形成聯系,避免學生重復評價。

三、英國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我國的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

(一)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倡導素質教育的現在,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應該融入人本因素,重視交流溝通,尤其是評價主體(高校)與被評價主體(學生)之間的對話,促使被評價主體(學生)樂于加入到評價過程中來,素質教育倡導在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評價主體應當不僅僅指學校的各職能部門老師,更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二)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在方法運用上要體現靈活性。目前,在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主要運用的評價方法是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但是兩種方法結合的程度不夠,沒有發揮出兩種方法的優點。隨著素質教育深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大學生素質綜合評價十分復雜,例如情緒、鑒賞力、思想等想要實現量化難度很大,這樣就急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因此,要綜合運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使它們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充分發揮兩種方法的長處,以滿足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需要。

(三)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在設計上應體現科學性。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將學生在校的各種表現作為對象實施的一種價值判斷,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價值判斷產生影響。科學、合理地構建該評價體系可以準確地反映黨與國家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可以發揮正確的導向、控制、檢查與激勵的作用。21世紀要求現階段的大學生,既博又專,既要有廣博的多方面才能又要有深入的專業知識。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標體系應當在考察綜合能力基礎上,根據專業的不同,指標體系應有所差異,因此,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設計應當體現差異,這也是科學地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的體現。

參考文獻

[1] 付剛,趙銳.英國高校學生素質評價的特色及有益借鑒[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8(4).

[2] 程煒.英國《學生評價準則》述評[J].麗水學院學報, 2010(4).

[3] 徐明春.高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分析與設計[D].山東師范大學,2004.

[4] 馮瑞明,侯鐵虎.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存在的問題及改進[J].思想教育研究,2006(3).

篇10

關鍵詞: 大學生 綜合素質 測評系統

在高校工作中,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是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針對的是在校大學生,通過對他們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活動等各方面的行為進行信息收集,將之分類并分別賦予不同權重,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量化,以此考核學生的素質水平。通過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測評所得到的數據,有利于學校對學生培養任務的細化,有利于教師對教學活動的不斷完善,有利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和目標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一、研究目的

為全面、客觀地評價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建立一個科學、全面的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和實踐運行系統。利用信息網絡的手段,通過軟件系統,實現測評的自動化、科學化。具體而言,研究該系統的目的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實現綜合素質測評信息的可持續追蹤

目前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工作普遍是每年一次,在每一學年末進行。通過系統對反映大學生該學年的綜合素質的數據進行保留,直到畢業當年,該生可查看其大學四年的素質變化的記錄。而這份記錄可作為大學生找實習崗位時,用人單位通過這份記錄了解該名學生之前在校的表現,以及綜合素質體現的優勢或優點,給予合適的崗位。也可以作為畢業生求職時,用人單位衡量其大學期間的綜合表現的依據。通過這份記錄,可避免部分學生大學期間表現好,但臨場考試發揮不理想而錯失工作機會的情況。

學校對學生的培養任務,除了通過教師的教學評估得以體現外,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也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如學校對學生的培養任務是德智體全面發展,那么其學生綜合素質體系的指標中德、智、體這三方面的權重要均衡。而如果學校對學生的培養任務是偏向于培養藝術類人才的,則其學生綜合素質體系的指標中“體”這方面的權重要擴大一些。但總的來說,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以學習為主,“智”這一權重要絕對性的比其他方面大一些。但這三方面的權重比例,可以根據學校對學生培養任務的側重點確定更合理和科學的比例。

(三)實現教師對教學活動的不斷完善

通過對各班學生綜合測評結果進行分析,尤其是專業素質方面的專業課和實踐課的結合對提高學生素質的影響的量化,可以衡量教師日常教學活動的效果,從而使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不斷加以完善,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引導學生在專業課的基礎上,積極參加專業相關的實踐,達到學以致用,有所創新。

(四)實現學生的自我衡量和示范作用

通過每一學年的綜合測評,學生總結過去一學年的在德智體各方面的表現,進行自我衡量,找出與標準的差距,發現自身不足,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繼續努力。通過綜合測評,個別學生在德智體這三方面或某一方面表現突出,顯示出其獨有或強大的優勢。這些同學將成為其他同學的榜樣,起到示范作用。

二、目前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系統存在的問題和缺陷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普遍實行的是學生(德、智、體)綜合素質量化評價體系,這種評價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和不足之處。既有理論上需要進一步科學化的問題,又有實踐操作上,如系統設置、系統需要人工操作所需要的結合環節等方面缺陷。

(一)測評指標體系不科學

測評指標的權重比例不科學;這表現各個學校難以將自身的培養任務、高等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這三者有機地統一起來設置測評指標體系,造成測評指標權重比例不科學。如有些學校都把“體”這方面的權重設置較低,這造成學生參加文體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忽略自身身體素質。而身體素質是其他素質的基礎,如果沒有強壯的身體,較強的心理素質的保障,其他素質都是天方夜譚。又如有些學校把“智”這方面的“實踐類課程的參與”比重設置較低,這會使學生只追求學業上的成績獲取測評分數,而忽略關于專業知識在實踐中的參與或創新。

(二)測評結果未能準確反映學生的能力

在引入量化的方法進行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后,不僅提高了測評效率,而且避免了之前測評方法中自評、互評、班團委、輔導員和班主任評定這些主觀行為所夾雜著的個人色彩。但由于每位學生的素質是不一樣的,學生的能動性也是不同的,而且測評技術上不盡完善,存在局限性,有些量化指標還比較籠統抽象,造成測評結果未能準確反映學生的能力。如思想道德素質這部分如何量化,如何賦值,而專業素質仍然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標準來測評,實踐及創新方面的賦值也較難把控,是否存在濫竽充數、謊報的現象。

系統方面,有些學校的測評系統,在自評部分本應由學生自己評價,但是系統設置為學生本人自評后還要由班委再評,結果由班委定奪。這難免會造成偏差,班委可能會以主觀判斷、與某位同學的友誼深淺,給予片面、帶有個人色彩的分值。

另外,很多高校的綜合測評工作都是在每學年年底進行,對過去一年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進行量化,這種方法缺乏動態性和主動性。從本質上說,大學生素質是通過心理現象體現的,因此它帶有一定的潛在性、復雜性和不穩定性。對某個素質在量的積累后發生質變的時刻,采用這種每年年末再進行測評的方式,無法及時反饋。另外,某些素質不一定在大學期間就有明顯表現,而需要在特定時期和特定情境下才能表現出來,所以這樣的評估方法往往預測性不高。

三、建立科學的綜合素質測評體系是構建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系統的基礎

針對現階段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存在的問題,探討建立一套科學的綜合素質測評體系是構建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系統的基礎。

表1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指標重要性調查統計表

(一)建立科學的綜合素質測評體系

本項目組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遴選了本校各專業各年級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08份。要求被調查學生根據自己對各指標重要性的認識和對同級指標重要性進行排序。統計結果表明:學生強調集體的認同感和對學校規章制度的遵守;對實踐類的課程積極性較高,希望自己在科研成果上有所收獲;注重身體素質、生活適應能力的提高。調查情況詳見表1。

對各個指標分配的權重不同,直接影響測評結果。目前,國內外學術界普遍采用德爾菲法、專家意見法、層次分析法及頻數統計法等方法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大小。這些方法中,層次分析法在人員評價中的應用已經比較成熟,它結合了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以嚴謹的數學理論為基礎,保證了定量分析的有效性,所做出的權重計算和評價也更科學和客觀。因此,在本文所構建的測評體系中,將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

層次分析法(AHP)是在將決策問題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的基礎上所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該方法是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運籌學家匹茨堡大學教授薩蒂在為美國國防部研究“根據各個工業部門對國家福利的貢獻大小而進行電力分配”課題時,提出的一種層次權重決策分析方法。后由他將之引入教育評價領域用以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系數。這種方法首先要求把問題層次化,按指標體系各指標間的隸屬關系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層次,建立不同層次間的相互關系;然后對同層次中各指標兩兩比較,判斷相對重要程度,并把比較判斷結果按給定的標度量化;最后通過統計計算,得出各指標權重。

在對本校學生對所設定的學生綜合素質各層級指標重要性的調查基礎上,本項目組織長期從事學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各班輔導員老師,對各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再分析,確認各指標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再應用層次分析法,對各指標權重進行計算。關于層次分析法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中的應用已有很多參考文獻,如孫詠梅等(2011)《基于AHP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的設計與實現》[1]、趙潔等(2005)《基于AHP法的高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2]等都詳細闡述了此方法,并且借助計算機軟件,使繁雜的數學計算過程變得容易操作。本文確定的各素質測評指標的權重如表2所示,本文在此不做詳細的過程推導,僅以Uci目標層Uc的判斷矩陣及權重計算過程為例做簡單說明。

依據層次分析法的標度系統(相同:1,稍微好:3,明顯好:5,強烈好:7,極端好:9)和重要性排序情況分析,Uci目標層Uc的判斷矩陣及權重計算過程如下。

表2 Uci目標層Uc的判斷矩陣及權重計算

λmax=2?搖CI=0?搖CR=0

(二)減少測評過程中的不科學、不公平的因素

采用逐月認定的方式。很多高校的綜合測評是每年年底舉行一次,學生多,且每個學生要涉及思想、知識能力、身體心理、實踐創新等方面的各指標的評定,信息量大且復雜,會出現為了節省時間,而對謊報或假報的情況沒有進行查實就給予評定,造成不公平的現象。本系統采用逐月認定的方式,通過系統功能的設置,每月對學生的各方面進行一次認定,由學生申請,提交系統,進行認定。將繁重的任務分解到每個月,既避免堆積到年底,信息量大,又減輕測評工作壓力。

在系統設置上,避免由學生自評的基礎上由班委定奪的情況。系統設置時,可以設置自評和班委各占一定比例,且系統最后要由學生管理的老師確認才能最終將數據提交到系統并進行計算分析。自評所占的比例大些,達到由班委確認各班學生所填項目的真實性和具體性,而非由他們定結果,而系統需要學生管理的老師確認,是確保在自評和班委評定出現沖突和不一致時,由老師確認沖突和不一致的地方,使數據更客觀和全面。

四、建立實踐運行系統是構建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系統的關鍵

在建立了一套科學的綜合素質測評體系后,如何將這套體系通過軟件系統在實踐中運行起來,是構建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系統的關鍵。

(一)采用B/S(瀏覽器/客戶端)架構

B/S(瀏覽器/客戶端)架構,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利用方面被普遍使用,是Web發展后出現的一種網絡結構模式。用于在安裝了Web瀏覽器及其他相關的數據庫軟件之后,就可以很方便地對系統中的信息實現操作。用戶通過瀏覽器向服務器發出請求,服務器對請求進行處理,并將用戶信息反饋到瀏覽器上。這種架構,只要有網絡,有瀏覽器的地方,學生就可以登錄素質測評系統進行操作。

B/S結構其主要的特點有:簡單的維護和升級與較低的開發使用成本,在系統設計開發和實現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具有良好開放性和擴展性,在模塊化設計管理方面具有容易實現的特性。本項目采用該架構的模式如圖1。

圖1 B/S(瀏覽器/服務器模式)的組織架構

(二)實施方案

服務器:通過VC編程作為一個界面與數據庫進行連接。

數據庫:采用MSSQL Sever 2015做一個數據庫平臺,把學生填的數據及系統對其進行計算的結構儲存到這里。

操作界面設計:學生輸入用戶名、密碼之后進入素質測評系統的界面,界面現實幾大模塊,由系統管理模塊、測評成績管理模塊、基礎管理模塊、加減分管理模塊及留言管理模塊五部分組成。

系統實現: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指標體系的基本內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知識能力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實踐創新素質四個方面。依據這四項指標內涵與外延的擴展范圍,進一步確定每項一級指標下分屬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從而構成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指標體系的指標內容。

黑盒測試:隨機抽取學生測試該系統,看功能是否實現、是否有漏洞。

該系統設計了三個角色,分別為“學生”、“教師”、“管理員”。學生登錄系統,可查看、修改個人信息,進行各項素質測評的數據輸入;教師登錄系統,可查看自己所屬班級學生的信息,對學生信息進行管理;管理員擁有最高權限,可修改和分配權限并對系統的各個模塊進行操作管理。管理員業務流程圖如圖2。

圖2 管理員業務流程圖

五、結語

綜合素質測評是高校依據黨的教育方針和人才培養目標,收集大學生在校期間在思想、學習、生活、參與實踐活動等方面反映出的素質的表征信息,建立包括德智體美勞等指標的測評體系,以全面測評大學生素質的一種評估方法。建立一個科學、全面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系統,能使這種評估方法得以成功實現。隨著高校任務的不斷變化,社會對學生的要求不斷更新,大學生綜合素質系統研究是一項與時俱進的課題,在推動高校素質教育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孫詠梅.基于AHP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價值工程:2011.

[2]趙潔.基于AHP法的高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5.

[3]梁晨.基于Web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2.

[4]林欽松.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模型構建――以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為例[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

[5]丁漢強.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吉林大學,2014.

[6]丁旭.基于B/S架構的軟件項目實訓[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