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標下的音樂教學范文
時間:2023-10-12 17:35: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淺談新課標下的音樂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G623.71
作為一名年輕的音樂教師,必須要吃透《音樂教學大綱》和《音樂課程標準》這兩個指導和規范基礎教育音樂課程的文本,才能夠讓自己在讀析音樂新課程基本理念上有所領悟和提高。
教學中要以音樂審美為中心
基礎的音樂教育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研究其教學領域的審美要素和教學過程的審美特征,使音樂課按照美的規律來設置,來構建和實施,是音樂新課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
1、好的教材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表達學生的心聲,:或是蘊含一個美好的寓意、或是抒發一種溫馨的心曲,或襯托出一個美麗的夢幻,或展現出一片幟熱的情懷。而我們作為音樂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挖掘音樂教學內容的審美因素,先將自己的音樂審美體驗積極融入對教材的分析、處理之中,形成強烈而濃郁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
2、音樂學科的教學方法是從感性入手,采用體驗的方式,以情動人,以美感人,重視教育的潛效應。首先,在音樂教學中牢牢把握住情感的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會有效地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使他們在情緒的勃發與激動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
3、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語言盡量要少,而且不要總是試圖詮釋音樂,在音樂的課堂中的教學語言也要以描述性為主,引導和誘發學生積極地參與音樂體驗。
4、音樂是愉悅人們的一種精神食糧,因此,在教學中保持學生的良好心境,使他們覺得上音樂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既是音樂教學獲得成功的前提,也是音樂教學的目的之一。變“苦學”為“樂學”,這就是所謂樂(音樂)既是樂(快樂)。變“要她唱”為“她要唱”,進而產生持久的音樂學習動力。
5、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一個美好的音樂教師形象,不僅能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增加師向性,還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影響和熏陶。在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注意教學的儀態、教學語言、教學氣質。愛音樂、愛學生、愛工作!
二、教學中要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意義,早就被人們認知,在基礎音樂教育中,培養音樂興趣被置于了一個十分突出的地位。新課標中不僅充分闡述了“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前提”的理念,而且把“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的學習的愿望”列為目標之一。
1、音樂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是產生感情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有了對音樂穩定而持久的興趣,就可以激起對各種音樂實踐活動的積極參與,進而獲得良好的音樂學習效果。
2、對于音樂學習來說,一定要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與愛好,知識也好,技能也好,整體音樂素質也好,都離不開音樂興趣與愛好這個根本的源泉。而音樂教育的任務就是最大限度地發展每個人的愛樂天性和習樂潛能,最大限度的發展每個人的音樂興趣和音樂愛好,并使其逐漸提升為一種穩定的、持久的心理品質,成為生活內容的一種有機組成部分,展現一個音樂教學的新天地。讓學生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課堂,保持一份愉悅的心情,學生便會體驗到音樂的樂趣。
3、在豐富的音樂教學實踐中,首先要愛護學生的音樂好奇心。對美好事物的熱愛與追求是人類的本能。兒童與生俱來就有對動聽、悅耳音響的好奇心,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是培養音樂興趣的前提。作為音樂教師,要了解兒童和成人之間的差異,尊重學生的音樂感受。學生都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對于音樂學習,不同年齡的學生有著各自不同的方式和理解。不能以教師感受的經驗代替學生的理解,要在音樂教學中給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表達音樂的機會。
三、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面向全體學生,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認清每一個學生的的優勢,開發其潛能,培養其特長,使全體學生都能走上不同層次的成才之路,乃是當下音樂素質教育的重要使命,切實關懷每一個學生!在音樂教育中,是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使每位學生音樂素養有所提高,能讓他們愛上音樂,是音樂教師的基本義務和責任。無論學生是否有音樂天賦,都有參與音樂活動、接受音樂教育的權利。
但在教學中,音樂教師也要注意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我們心中,每個學生都是一章動聽的樂曲。音樂是體驗性的學科,只有學生主動參加和自主體驗才能夠感受學習的快樂并積累學習的成果。音樂的教育方式,最利于學生情感的抒發和個性的張揚,良好的音樂教學課堂應是學生個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力與創造力馳騁的場所。音樂教師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畫卷,每個學生都是一部精彩的交響詩。
四、教學中要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1、本次課改,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其列為重要理念,而恰恰音樂是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尤其是表現領域更體現出一種技能性的特點。演唱、演奏,綜合性的藝術表演和識讀樂譜,哪一項都離不開實踐活動和具體的操作。比方唱歌,光是了解發聲器官的構造、呼吸、共鳴、咬字吐字等知識而不去練習唱歌,是沒有意義的。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
篇2
【關鍵詞】初中音樂; 新課程; 教學
一、 音樂教師成為課程決策者
傳統音樂課程致使教師成了課程的忠實執行者,這樣較多的喪失了獨立性和創造性,影響了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和教師個人知識的展示。現在的新課程中本來就有的那些不確性,比如:允許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元價值取向的表現;課程的綜合性加大,教材、教參為教師留較大的創造的空間,得分點大大減少和淡化,得分點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師要費很多時間查找資料,補充教材內容;不使用統一規格或評價標準,提倡個別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可以增加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可支配因素等。這樣以來,教師就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并作為主體而存在,教學具有了多樣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師成為課程和教材的決策者,從而為教師根據條件和需要創造新內容,創造新形式,表達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價值留下了廣闊空間。
二、高效課堂設計的前提是教師精心的備課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要使課堂高效,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備課。首先備課標,因為課標是備課的依據,應該改變只看教材不看課標的不良的習慣,應該把課標熟記于心;其次備教材,教材是師生進行共同學習的平臺,老師要整合各種資源,并對教材的分析和教學重難點了解的歷歷在目,力求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再次備學生,就是要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因為教學總是在學生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的。在課間應多與學生平等親切地交流,這樣就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學生。只有充分而又精心的備課,上起課來才能從容不迫,游刃有余。由此可見,設計高效的課堂,備好課至關重要。
三、設計音樂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
教師要不局限于課本,把課堂設計成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音樂活動。如“小小音樂會”活動可以使學生盡情發揮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樂、舞蹈于一體,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我最喜愛的一首歌的小討論”學生可以說出自己喜歡的歌曲、為什么喜歡,好在哪里等,在討論中提高了音樂的欣賞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等;還有象“實話實說”的欣賞活動,學生可以大膽地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看法,對音樂的感受,給學生提供發表、評價、感受的機會,形式新穎,學生放松,參與積極;“設計MTV”活動,學生們可以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設計自己的MTV,有的還能利用節假日,把電影剪輯、圖片、畫面結合起來,興趣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這樣,老師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學生的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索發現等活動中,引導他們去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在活動中,學生是主體,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大膽地去動,去唱,去跳,真正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活躍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發展為本。
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能力
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團隊精神、個性、自信心,把音樂放在社會大環境下進行。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這似乎和音樂沒有聯系,但它體現了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培養21世紀人才所應具備的一種品質。例如:在七年級音樂課《陽關三疊》情景劇教學中,設置為一人扮演詩人、一人扮演詩人的朋友、一人吹蕭、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幾人伴舞,模仿詩人和朋友在陽關話別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又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還可加強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在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中,因為中小學音樂教育不是專業教育,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樂為工具和手段來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
五、 音樂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轉變
(1)從課內到課外在音樂學習中,為了讓學生有實際的體驗,可以讓學生收集課堂以外的音樂資源運用在音樂教學中,也可把教學活動拓展到課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單元的《走進大自然》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利用網絡等手段收集相關資料、在大自然中找音樂中表現內容、也讓他們嘗試用自己的音樂語匯表現自己生活中的音樂。
(2)從本學科到跨學科。音樂教育必須具有寬闊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如在各門課程中:語文、歷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與音樂有著一定的聯系,這也使得音樂教學與這些課程之間的聯系成為了可能。課外音樂活動、社會音樂教育環境也應該成為音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如:音樂與舞蹈結合來表現音樂;與美術結合使音樂更形象;與語文中的詩詞、戲劇溝通等。
六、開放教學評價,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3
關鍵詞:新課標 中學音樂鑒賞課 改進 實踐 策略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社會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在中學開展音樂鑒賞課是進行素質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新課標下,中學音樂鑒賞課開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感悟、體驗以及鑒賞音樂美感的能力,教師工作者要認真研究新課標的要求,對傳統的課程開展方式進行改進,那么如何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下面本文就重點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探析。
一、新課標下中學音樂鑒賞課開展的重要意義
新課程改革對中學音樂鑒賞課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有效開展中學音樂鑒賞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在音樂鑒賞課上,通過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學習,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祖國的音樂文化,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和愛國情懷。第二,通過學習世界上各種音樂,讓學生認識到世界音樂的多樣性,擴展學生的審美視野,并增進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第三,增強學生感悟和鑒賞音樂的能力,啟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新課標下中學音樂鑒賞課改進和實踐的策略
(一) 注重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要想對中學音樂鑒賞課進行改進,實現中學音樂鑒賞課開展的目標,關鍵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這是因為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音樂教學的質量,進而影響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一定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和綜合素質,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準確的講解和示范,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例如:在學習《貝多芬》這一課時,教師要重點對這位音樂家的生平和作品進行介紹,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貝多芬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音樂中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后教師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貝多芬的作品進行現場彈奏,讓學生崇拜你,對你刮目相看,這樣更有利于和學生進行交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提高學習質量和效果。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新課標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中學音樂鑒賞課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改變過去“教師講,學生聽”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更加重視音樂的實踐性和創造性,不僅要提高學生對知識技巧的學習能力,還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若想做到這一點,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這種教學方法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被提出,我們一直都在倡導因材施教,但是真正實施的情況卻非常不樂觀,音樂教師要改變這種情況,全面掌握學生基本的音樂素養,然后有針對性地開展這門課程。首先,在選擇音樂時,要注意選擇難易適中的題材,既要保證學生可以聽懂,又要保證旋律的優美性。例如:在學習中國經典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時,如果直接讓學生演奏這首曲子,會顯得難以理解,這時教師就要從故事開始講起,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全面了解這個故事之后,再讓學生去理解作品的含義,體會作品要表達的情感就變得比較容易。其次,教師要盡量避免照本宣科,用通俗易懂有具有藝術性的語言來講解音樂知識;第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將抽象的音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第三,實施“互動式”教學方法,明確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音樂的愿望
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因為興趣是學生學好音樂的先決條件。因此,教師要向學生講述學習音樂的重要價值,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音樂可以對自己產生積極地影響,從而讓學生對音樂鑒賞課感興趣。另外,教師要注重講授學生音樂鑒賞的技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美的感受和體驗,從而獲得學習的成就感,為音樂文化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在學習中外音樂鑒賞時,要讓學生了解各種音樂形式的發展史,從而擴寬學生的審美視野,增強對音樂文化多元化的包容和尊重,并且在學習民族音樂時,要注重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增強民族自豪感,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中學音樂鑒賞課開展的目標發生了變化,因此教師也應該轉變觀念,對中學音樂鑒賞課開展的模式進行改進,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并做好課后總結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實現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淑嫻.新課標下中學音樂鑒賞課的實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4).
[2]譚連花.芻議新課標下中學音樂鑒賞課的實踐與思考[J].速讀(上旬),2014,(05).
篇4
關鍵詞:新課改 藝術教學 高中
高中教學主要強調兩方面的內容:應試教育為主,素質教育為輔。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雖然讓很多學生考了高分,但是素質的缺乏仍然讓他們無法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素質教育能夠提升一個人的品行,展現一個人的良好道德,社會需要高素質的人才,藝術教育也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衡量。
一、(1)藝術教育現狀
高中課堂開展藝術教育已經多年,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卻是遇到了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高中生走在時尚的前沿,對于大眾時尚接觸較多,像是肥皂劇、美國大片、流行音樂、選秀節目、微博微信等了解很多,對于課堂上的藝術教育了解的反而更少。這就造成了學生對于藝術教育的脫節現象,對課堂上的教學失去了興趣。
高中生個性強,喜歡非主流的東西,審美觀價值觀都和教師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產生藝術上的分歧,難以與老師達到一致的目的。
(2)新課標下藝術教育改進
二、(1)新課標中教師的定位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高高在上的傳授者,學生是被動的接收者,兩者之間存在難以跨越的鴻溝。長期的實踐告訴我們,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教育的發展,教師也意識到這個問題,逐漸放下了架子,積極努力的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新課標中要求藝術老師平等的教學,和學生積極溝通,建立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明確地知道,藝術教學并不只是傳授知識,能夠和學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才是教學的真正目的。教師已經轉變自己的身份,由傳統意識上的教學者轉向現代學生的朋友。
(2)藝術教育以欣賞為主
高中藝術課堂教學內容多種多樣,學生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重點學習的部分。例如,在進行繪畫學習的時候,有的同學喜歡中國古代山水畫,有的喜歡外國素描,還有的學生喜歡油畫。這些心理上的偏好會讓學生不由自主的分散精力,喜歡的課程認真學習,不喜歡的課程含糊而過,導致了藝術教育的差別性很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欣賞為主進行藝術教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強硬的學習早晚會產生厭煩,不如培養興趣。高中課堂不同于小學和初中教學,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講解枯燥的時候,學生應該能夠靜下心來,仔細體會課堂中的樂趣,欣賞課堂所講的內容,堅定意志,完成藝術學習。
(3)培養學生藝術自信
恰當的批評和表揚對于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善于表揚和批評,從而達到促進教學的目的。
(4)少強制,多鼓勵
高中生涯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高中的生活學習當中,學生開始建立對社會的初步認識,養成自己的思維習慣,并且開始用自己的眼光看待社會的發展。在高中藝術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避免采取過硬的態度強制學生學習,這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得不償失。教師要注意方式,多鼓勵學生,與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同學主動敞開心扉,從而達到藝術教育的目的。
(5)多榜樣,少壓力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榜樣能夠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與榜樣的差距,從而激發學生自身的潛能進行學習,還會給學習樹立學習的標榜,改正自身問題,積極向榜樣靠攏,爭當榜樣。教師可以在每次月考結束后,將成績優異或者是進步很大的學生公布出來,讓其他的同學積極向他們靠攏,從而提高自我學習的意識。
(6)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的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藝術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新課標中,教師應該主動學習,提升自我素質,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增強專業技能。在藝術教育模式中,能夠主動進步,積極開展與教學有關的教育實踐工作,積累工作經驗,加強教學能力。在教育中遇到了問題,要勇敢的找出問題源頭,主動和其他老師交流,爭取盡快解決難題。教師要仔細的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用知識武裝頭腦。認真研讀新課表對于藝術教育的要求,認真備課,爭取走在藝術教學的前列。
(7)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藝術來源于生活,僅是課堂上的學習并不能滿足高中生對于藝術的追求,教師應該積極開展一系列活動,幫助同學走出去,在生活中升華藝術品位。
音樂鑒賞過程中,教師緊緊依靠在課堂上播放音樂進行講解,限制了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們走上街頭,感受音樂在社會生活中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聽一場音樂會,領略藝術大家的風情。通過不同地點音樂的學習,可以加深對于音樂廣義上的理解,構建大音樂觀。
總結:
新課標對于藝術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首先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然后才能引導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學習。學生在學習中注重現實的應用,提高動手能力,加深對藝術的了解。藝術教育需要教師、學生共同的努力,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積累經驗的過程,深化藝術教育的應用,使得高中課堂的藝術教育更加具有意義。
參考文獻:
[1] 許小若:如何開展高中藝術教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9):52-53。
篇5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城市學校體育教學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是新課標下農村學校體育教學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將通過對新課標下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的困境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為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今后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 新課標 農村中學 體育教學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學校體育建設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已成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重點工作之一。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城市學校體育教學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對于農村學校體育教學還沒有產生深入的影響。根據新課程標準,體育教學在中學生教育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學校必須根據新課標的精神,認真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可以通過開家長會、學習文件等方式使教師和家長的思想觀念改變,使他們切實地認識到體育教學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現階段,農村學校體育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體育課程在農村中學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逐漸被其他課程所侵化;體育課程教學方法不能有效提升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不能符合農村中學生的條件和要求,不能有效激發和釋放學生們的體育熱情。下面將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出農村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的對策:
一、利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情感
體育教學跟其他課程教學一樣,也必須創設一定的情境,通過教師對課堂氣氛的渲染和體育情境的創設,將學生快速地引入到體育活動的想象天地,從而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們對體育活動的創造性思維。情境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已學知識,加上學生們對未知的知識求知欲望,從而激發學生們對體育的熱情和對體育活動的向往。因此,在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中應該有意識有目的地創設一些情緒色彩或者情境場面,讓學生產生出一種態度體驗。將此種情境融入學生的生活,以生活展現學生們的體育情境,通過實物來演示這種情景,通過多媒體、錄像、圖畫來再現此種情境,通過音樂再對情境進行有效的渲染,最后通過學生的活動和表演讓其體會這種情境并以語言加以描述。比如廣播體操、球類比賽、單項運動會、各種體育節的多媒體教學、野營軍訓、韻律體操、郊游等等,這些情境的創設,都將有利于學生體育情感的激發,有利于學生對體育教材和體育知識的理解,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們對體育的熱愛。
二、結合游戲、比賽進行教學,優化教學內容
體育課程作為中學階段的必修課程,其主要是為了改善學生的運動行為,提升學生的體能和體育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在新課標下的中學體育課程教學中,必須根據其教學的目的,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內容是課堂知識的載體,內容組織的好壞是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課堂上對內容進行合理的內容,將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化。在農村體育課堂內容的設計上,筆者比較偏向于“教”同“玩”的結合,在體育課堂知識教學的同時通過做游戲和比賽等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啟發他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游戲能有效緩和課堂緊張的氣氛,使體育課程變得輕松和生動,使其富具吸引力,能有效激起學生們的熱情和興趣,使其靈活運用走、跑、跳、投擲等基本技能,在籃球、排球等競爭比賽中得到鍛煉,不但能培養學生頑強勇敢的作風,也能促進他們的團結互助精神,使得學生們技能和思想的雙豐收,教學質量將顯著彰顯。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只顧著游戲,而忽視了教材教學內容的框架,其必須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必須明確中高考內容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比如中考中的田徑、跳遠、100米跑等,高考中的排球、籃球等。教師必須根據考試的標準合理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們能順利地拿到體育分。只有明確了農村中學體育目標,設定好體育教學的合理框架和方法,才能有效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采取模塊式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除了重視農村中學體育教學和合理選擇農村體育教學的內容之外,還必須選擇科學的體育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農村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首先,必須因地制宜,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當地的運動習慣和體育愛好,合理設置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其體育教材的使用、目標的選擇都應依據當地農村的生活習慣、運動習慣進行設置。其次,采取模塊式教學方法。模塊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對原教材進行充分的技能分析,在嚴格遵循教學規范的前提下,將教材分為多個模塊,同時再將這些模塊按照一定的技能依據分為多個學習單元,從而形成像積木組合一樣的教學形式。比如,在《韻律操》中,其第2套一共擁有12節,過去的教學方法一般是根據順序進行一節一節的上課,但是模塊式教學則將它12節進行4個模塊的劃分,其中每1個模塊中擁有3節,其節數并不是一定要按照之前的順序進行劃分,其而是按照各節之間的相似性進行編排的。比如在韻律操第二套中,其第一個模塊是由第1、10、11節所組成,它們分別為下肢運動、踢腿運動和跳躍運動。模塊式技能教學法具有應用性、針對性強的特點,極適宜組織教學和學生自學。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下農村中學體育教學還存在著體育教學重視不夠、教師隊伍素質不高、體育設施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著農村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影響著農村中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策略進行改善,具體的措施有:加強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力度、加強農村中學體育教師素質的提升、完善學校體育設施;合理選擇體育教學內容,貫徹落實新課標精神;采取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促進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的優化。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字:蘇教版 初中語文教學 情感滲透 互為思考 營造氣氛
語文教育教學是一種人文素質性的教育教學,所以說,它除了要給學生以知識和能力之外,還要具備思想教育和感情熏陶之功效。對于每一位初中生來說,情感交流一定會有助于增進師生之間互相溝通,所以,要上好初中語文課,教師就必須要結合情感滲透于教學之中。本文就以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基礎,以“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滲透”
為話題來進行淺談,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第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滲透需要語文教師通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來將學生們融入其中,使得師生之間具有極為融洽的課堂互動性。
例如,在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你打開一扇門》中,我們可以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來情感滲透,讓學生們在各種情境中去體驗和感受,融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之中,更好地進行學習。教師就是一扇通往知識的大門,學生們在教師的情感引導下充滿對于知識的渴望。教師對學生的各種情感是激發學生們對于老師和所教科目態度的基礎,正面的、積極的情感交流會促進學生們愿意同老師接近,從而愿意學習其所教的科目。
第二,初中語文的情感教學時需要語文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教學語言為基礎和保障的。
想要上好每一堂語文課,教師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如果語文教師再課堂上是一個具備扎實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質的教師,那么,學生們會帶有羨慕和崇敬的情感去學習;并且豐富的教學語言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否則,語文教師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例如,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的講解中,如果教師能夠穿插一些有關航天小知識,那么,學生們會更加信服教師,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
語文教師要學會說話和敢于說話,因為只有具有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的教師才能在學生中樹立聲望。所以,教師要善于結合與學生實際有聯系的事例來以自己的語言進行生動、形象地表述,僅僅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們感受到親切與快樂。
第三,初中語文的情感教育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善于換位思考,角色互換式的進行教學實踐。
新課程規定,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將以往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模式,尊重和欣賞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互動,并能以寬容和平等態度去認真、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使得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以真誠為基礎進行的。教師就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學生,我會怎么做?”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是師生之間進行感情滲透的基礎和關鍵性環節。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建立好良好的關系,學生們才有可能喜歡上自己的語文課,并努力學習。
總之,以上就是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體會,以“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滲透”為話題來進行的淺談,目的是與同行之間相互交流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教與學的開展。此外,我們還可以利用誦讀、音樂、對話表演等形式的課堂形式來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并同時來尋找師生之間在心靈上的契合點,最終實現教學相長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孫芳蕊。撥動情感之弦,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J]。河南教育(下旬),2011(Z1)。
篇7
關鍵詞:初中;音樂;新課程;教學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音樂課作為考察科目,學生重視程度不夠,上課精力也不夠集中,更不用說理解音樂的內涵,加之學習任務繁重,他們不可能花費很多時間對音樂做深入的了解,因此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較差,基于這種狀況,要求教師充分利用音樂課時間,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和音樂欣賞水平,達到音樂課的教學目的。
一、音樂教師成為課程決策者
傳統音樂課程致使教師成了課程的忠實執行者,這樣較多的喪失了獨立性和創造性,影響了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和教師個人知識的展示。現在的新課程中本來就有的那些不確性,比如:允許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元價值取向的表現;課程的綜合性加大,教材、教參為教師留較大的創造的空間,得分點大大減少和淡化,得分點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師要費很多時間查找資料,補充教材內容;不使用統一規格或評價標準,提倡個別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可以增加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可支配因素等。這樣以來,教師就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并作為主體而存在,教學具有了多樣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師成為課程和教材的決策者,從而為教師根據條件和需要創造新內容,創造新形式,表達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價值留下了廣闊空間。
二、設計音樂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
教師要不局限于課本,把課堂設計成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音樂活動。如“小小音樂會”活動可以使學生盡情發揮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樂、舞蹈于一體,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我最喜愛的一首歌的小討論”學生可以說出自己喜歡的歌曲、為什么喜歡,好在哪里等,在討論中提高了音樂的欣賞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等;還有象“實話實說”的欣賞活動,學生可以大膽地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看法,對音樂的感受,給學生提供發表、評價、感受的機會,形式新穎,學生放松,參與積極;“設計MTV”活動,學生們可以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設計自己的MTV,有的還能利用節假日,把電影剪輯、圖片、畫面結合起來,興趣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這樣,老師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學生的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索發現等活動中,引導他們去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在活動中,學生是主體,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大膽地去動,去唱,去跳,真正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活躍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發展為本。
三、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能力
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團隊精神、個性、自信心,把音樂放在社會大環境下進行。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這似乎和音樂沒有聯系,但它體現了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培養21世紀人才所應具備的一種品質。例如:在七年級音樂課《陽關三疊》情景劇教學中,設置為一人扮演詩人、一人扮演詩人的朋友、一人吹蕭、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幾人伴舞,模仿詩人和朋友在陽關話別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又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還可加強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在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中,因為中小學音樂教育不是專業教育,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樂為工具和手段來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
四、音樂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轉變
(1)從課內到課外在音樂學習中,為了讓學生有實際的體驗,可以讓學生收集課堂以外的音樂資源運用在音樂教學中,也可把教學活動拓展到課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單元的《走進大自然》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利用網絡等手段收集相關資料、在大自然中找音樂中表現內容、也讓他們嘗試用自己的音樂語匯表現自己生活中的音樂。
(2)從本學科到跨學科。音樂教育必須具有寬闊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如在各門課程中:語文、歷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與音樂有著一定的聯系,這也使得音樂教學與這些課程之間的聯系成為了可能。課外音樂活動、社會音樂教育環境便都成為,也應該成為音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如:音樂與舞蹈結合來表現音樂;與美術結合使音樂更形象;與語文中的詩詞、戲劇溝通等。
五、開放教學評價,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評價中,教師往往采用讓學生唱一首課本上的歌曲來給學生進行評價,有的教師甚至憑主觀臆斷和對學生大體的印象給學生打分。這樣做會讓學生認為音樂課就是唱幾首歌,不必學其它知識,學習音樂的興趣會越來越低,甚至引起學生反感,教師也不能得到正確的教學效果及信息反饋,對提高教學質量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為了克服這種弊端,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采用了平時積累法:即把學生平時在課堂中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態度作為重要成績給予記載,期末再加上特長展示評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進行表演以綜合評價,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很高,平時的音樂課也能保證他們的學習興趣,效果比較顯著。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篇8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7-0112-01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已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高中語文教師應真正領悟新課改理念的精神,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實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促進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轉變,確保不斷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研究新課改下實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鑒于此,筆者對新課改下如何實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閱讀習慣,指導有效閱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只有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一個學生如果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會自主的選擇閱讀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學作品學習語文。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在讀書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如問題式閱讀課、鑒賞品評閱讀課、分組合作探究課、質疑解惑閱讀課、分角色朗讀課、故事表演閱讀課等,給學生預留充足時間自主實踐,使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方法有多種,高中語文教師應結合不同題材的文章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如散文、詩歌宜大聲地、有感情地誦讀,誦讀時讓自己深深地融入作者與作品中最好。高中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時,可以通過具體教讀一些散文、詩歌例作使學生掌握停頓、語氣、語速的技巧,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如在閱讀小說時,一般可同時使用三種閱讀方法,第一步速讀課文,整體感知小說情節結構,了解環境描寫;第二步精讀小說,賞析人物形象;第三步細讀小說,由細節描寫賞析入手,結合三要素把握小說藝術特色、主旨和社會意義。
二、創設情境,尊重情感體驗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采用創設情境的教學手段,積極營造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氛圍,同時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對高中語文教師而言,教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學生的閱讀時間,而應該努力創設語文閱讀學習的情境,使學生進入最佳的閱讀狀態,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對學生而言,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進行語文閱讀,可以用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創設情境激活高中語文課堂,尊重情感體驗,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有以下幾點,一是創設導入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目標,通過巧妙的導入設計,使學生閱讀時一開始就融入到創設的情境中;二是創設音樂情境,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音樂能給人很直接很強的感染作用,運用音樂創設情境,能夠營造出強烈的情感氛圍;三是創設畫面情境,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畫面,使學生在畫面營造的氛圍中,將感情傾注于審美對象,有利于使學生產生和作者情感的共鳴;四是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品質。在創設情境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巧妙的提問創造懸念,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三、組織討論,強化閱讀教學
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還可以通過采取組織討論的教學手段,強化閱讀教學。組織討論,強化閱讀教學,首先要精心設計議題,高中語文教師應對閱讀教學環節合理的設計,其具體內容包括對閱讀文本內容的解析、學生情況的分析、閱讀目標的定位等,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挖掘好教學資源、設計好相關議題,從而不斷引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和多方面論辯。只有精心設計討論的議題,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討論活動中來。
其次,在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還需要高中語文教師積極引導。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來解決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通過集思廣益,互相合作,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可以在討論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相互補充、啟發,有利于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另外,在組織討論完畢后,教師還要及時予以反饋評價。在高中語文課堂上,高中語文教師通過組織討論,強化閱讀教學,可以通過評價活動來激發和放大學生的參與興趣。在對學生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評價時,教師的評價要著眼點于學生認知的正確度、深度、廣度和創新度等方面,評價要以激勵為主,要客觀全面,評價要突出學生的參與態度、思考習慣以及相關能力成長等方面。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總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部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為適應新形勢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應從教學實際出發,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式地討論,積極探索實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這樣才能激活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寶媛.淺談新課標下高中語文的教學體會[J].學周刊.2011,(30).
[2]祝仕國.淺談新課標背景下對高中語文教學的探索[J].教師.2011,(28).
篇9
2.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考谷秋陽
3.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演變——回顧建國后60年來我國人口計生工作取得的輝煌成就賈振霞,王浩,邵麗麗
4.論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缺陷與彌補張宏海
5.TheAnalysisoftheCausesofChinesePeople'sIncorrectUseofPPintheEnglishlanguageandtheSolutions肖志青,潘瑞
6.基于會計實務的謹慎性原則運用探討鄭濤
7.建筑施工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淺析曾慶杰
8.芻議作業成本法在石油機械制造企業的應用李艷
9.大觀周刊 簡述對"道"的認識岳紅玲,秦娜,賈振霞
10.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論輔導員如何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董博
11.淺談中治課教學中學生積極性的調動方法陳曉莉
12.短信文學的界定和特點郭新聞
13.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對十七屆五中全會關于文化建設的解讀何海濤
14.企業培訓中的問題及解決方式黃曉明
15.淺談中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劉在龍
16.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多媒體應用李艷霞
17.關于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核算的問題探討呂曉峰
18.傳統文化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邵麗麗,賈振霞
19.小議"新課標下的初中英語教學"馮蕓
20."等""候""待""俟""徯"的字義淺析王敏
21.學前教育專業簡筆畫教法蔣寬蓉
22.淺議語文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吳艷萍
23.在美國的發展王浩,賈振霞
24.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張艷紅
25.淺析大學生課余體育活動的現狀及對策王綏勇
26.小議"數學探索能力的培養"朱明學
27.甘肅省失地農民再就業問題淺析朱同,余翰
28.試論怎樣做好辦公室的管理工作柏銀華
29.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效率的有效策略夏國輝
30.略論醫院財務風險及其防范車騁
31.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袁澤剛
32.論元雜劇中的老夫人李春秀
33.醫院內部審計相關問題探討林靜,王杏紅,何躍進,李長庭
34.教師的感悟——有感于《走進新課程》羅配蓮
35.淺說小學語文背景資料利用潘茂嬌
36.談歌詞的審美特征龐毅
37.水泥粉煤灰穩定砂礫基層配合比試驗研究汪莉,史曉星
38.隱名間接案例辨析吳杰
39.論大中型醫院醫療設備的購、用、管熊玉環,林建波,艾學瑛,蘇恒明
40.箱粱安裝施工程序設計大觀周刊 張延吉
41.淺談城區自來水舊管網改造措施謝德龍
42.淺議敵后游擊戰失敗原因魏正
43.試論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邊海峰
44.游戲角色設計與中國傳統元素的融合馬江偉
45.身韻在中國古典舞中的重要性王淼
46.中國化的歷史必然性胡麗娟
47.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教學探究張秀剛
48.試論對"實踐"及其"基礎地位"的唯物辯證的把握王學智
49.初中英語現在完成時的復習宋榮枝
50.淺談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時功成
51.探析網絡交換技術以及發展趨勢王藝汀
52.淺談學生干部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谷臣鳴
53.SDH告警事件和性能事件的產生與檢測原理許明嵩
54.多媒體教學的幾點思考汲雷
55.大眾娛樂·政治營銷·民主——對"電視選秀"的政治學思考張皓
56.科教片中的細節之美施君
57.人才觀初探張瑩HtTp://
58.網絡故障排查方法孫飛艷
59.關于圖書館的行業化發展思考及建議周莉
60.目的論關照下委婉語的翻譯汪佳
61.大觀周刊 淺析三輪數學解題法羅國平
62.初中數學作業批改的幾點新嘗試羅桂林
63.甲型肝炎的預防王艷
64.淺談政治課堂結構中的導入滕永春
65.分布式微處理器控制系統在工業自動化中的應用文志能
66.探討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問題謝怡雯
67.淺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之個性教育謝覺
68.初中作文復習方法唐正培
69.淺談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歷史課堂教學胡英歐
70.論大型現場會中新聞報道的駕馭張卉桐
71.保障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張應輝
72.如何發揮圖書館在職業院校中的作用張玉芳
73.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地方入伍研究生管理程鵬,劉喜斌,裴晨琛
74.論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的法律規制趙榆陽
75.試論我國實施行政權監控及構建法治下有限政府的必要性王耀廷
76.水泥生產企業統計工作的重要性錢芳
77.強化信心教育培養留守學生健康心理宋坎侃
78.讓山區孩子同樣沐浴素質教育的陽光王強,楊梅
79.點滴巧積累作文好教學大觀周刊 張慧芳
80.鄒議低壓電器的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包宏棟
81.淺談我國的彈性工作制秦雅彬,王莉紅,王經略,韓俊松
82.汽輪機軸系的狀態檢修馮有剛
83."語文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之我見范艷麗
84.熱功聯產汽輪機在熱電廠中的應用分析王立花
85.市場經濟下我國行政壟斷的危害性研究管文溥
86.發展循環農業經濟的構想苗馨
87.插畫設計的視覺圖像價值及功能價值芻議潘哲奇
88.行為引導教學法的思考與探究孫艷明
89.淺談如何加強任職教育的實踐性教育朱彥冰,劉世同,劉喜斌
90.如何處理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張賢玲
91."粉絲"及其背后的文化思考武忞
92.舞蹈學院學生管理創新思維及探索李歡
93.河南省高等職業院校設計藝術教育在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及提供的有效支撐馮翔宇
94.淺談數學教學中作業的重要性趙建湖
95.大觀周刊 淺談黨的五大建設陸應坤
96.小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幾種方法南庶翠
97.當前社會道德下降的原因探析馮秀娟,張沂,董煥景
98.新課標下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秦秀美
99.別制造高智商的傻子施旭慧
篇10
關鍵詞:小學;音樂;雙基;審美;教學
【分類號】G623.71
音樂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藝術形式古往今來在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作為一門課程音樂最重要的價值正如新課程標準指出: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創造性發展潛能,提升創造力。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能力正處于發展時期,在音樂教學中設置符合幼兒成長特點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成為一線音樂教師的重要挑戰。
一、分辨小學音樂教改中的“殼”與“魂”
在新課程的改革理念中,音樂課重在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落實在教學中需要以培養學生興趣為動力。針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抓住了興趣的“殼”。例如,不少教師致力于把課堂氛圍提高,而不去注重學生在課上獲得的關于音樂知識的獲取和體驗。以人教版教材中小學四年級上冊的教學課題《小螺號》為例,在學生學習唱歌的同時,本節課還伴有反復記號的音樂知識的學習,但是,為了課堂氛圍和幼兒音樂課上的興趣老師往往將音樂知識的要求一帶而過。而事實上適當的音樂知識學習和掌握才是提升學生學習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內容,沒有一定的音樂知識背景,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沒有一定的衡量標準。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擺正興趣的位置,發揮其積極的作用,這樣才能抓住音樂教學的“魂”。
沒有樂理和讀譜知識的音樂課是有形無實的。在音樂的學習中學生需要在課堂上收獲相應的音樂基本知識,才能在不斷學習中逐漸提升音樂的表達、審美甚至是創新能力,但是新課改的理念讓不少老師有些迷茫,在針對如何處理好樂理知識、技能學習同審美體驗的關系上存在誤區和困難。很對這些問題,我在教學中進行了實踐探索。
二、審美體驗在音樂教學中的實踐
在新課程標準中把教學分成了“感受與欣賞”與“表現”兩個領域,感受與欣賞可以說是音樂審美的基礎,學生在沒有接觸豐富的音樂內容的情況下無法形成相應的音樂鑒賞能力與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設計中為學生鋪墊豐富的音樂體驗顯得至關重要。
以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彝家娃娃真幸福》為例,在教學設計中通過準備課前資料讓幼兒在掌握相應知識從而在練習后能自信快樂的演唱。同時在演唱中把如何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力的技能傳授給學生,并讓學生結合對歌曲的理解進行具有自己特色的演唱。最后,通過相關背景資料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彝族人的風土人情,體驗和欣賞彝族音樂的獨特韻味。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融入到音樂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把各個環節融入到具體的情景中,或者設計游戲為載體進行寓教于樂的教學,讓學生在自然的狀態下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進而得到良好的音樂體驗。
以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東海漁歌為例,單元內容中設計了欣賞歌曲《大海啊、故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體驗創作者從歌曲中表達出對祖國的眷戀之情,但是這僅僅是對歌曲從內容上的欣賞,要深入到歌曲中就不能遺漏對歌曲樂理知識的傳授,例如歌曲是F大調,音域有九度,四三拍這些基本的知識需要老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歌曲時傳授給學生,把樂理知識與歌曲表達的情感聯系起來學生才能深入去理解和獲得音樂方面的成長。
三、“雙基”素養在教學中的探索
基本技能與基本知識是音樂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在新課程改革下重視情感體驗和音樂實踐讓不少教師在教學中走進了另一個誤區。在課堂教學中回避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教授,或者把應該學生掌握的樂理知識在教學中一筆帶過。長此以往嚴重的影響了音樂課的教學質量。因此,正確看待“雙基”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將培養持續的興趣與教學結合起來成為教學探索的新方向。
以三年級上冊中《法國號》的音樂教學為例,在本節課的音樂教學中需要學生體驗歌曲旋律掌握三拍子的歌曲特點,感受歌曲內容對內容進行識記,學習唱歌,最后還需要做二聲部的練習。為了達成這些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與實施中教師提前準備好法國號,讓學生從直觀的視覺的感受中接觸音樂樂器,播放歌曲讓學生聆聽并為練習唱歌曲做準備。在掌握旋律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生動的比喻讓學生去理解其中的特點,例如,在講述旋律線時告訴學生斷開的地方要有輕輕跳躍的感覺就像彈跳的小球一樣,而連著的地方則需要連貫起來就像小溪流過一樣。最后是二聲部的練習,教師首先通過將音樂與動作聯系起恚重音時就用拍手代表,輕音時就用握拳去擊打另一只手掌。其次將學生分成兩個組,通過分組練習成熟以后再進行和聲聯系。
“雙基”在教學中包含的知識和技能還很多,在教學中只有雙基為載體學生才能在音樂上獲得更多的知識和體驗、感受,如果教師僅僅把音樂課當做活動來進行,學生就很難在其中的到深入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雙基”素養顯得很重要。
四、教學實踐反思
音樂不同于其他文化課,音樂產生的律動感不是學生坐在椅子上就能體會的,同時練習唱歌時也需要學生調動身體的各個機能把對歌曲的理解和表達有情感的表達出來,因此,這對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新課程下,教師更應該在處理好“雙基”素養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情景體驗,把音樂融入到更多的實踐中去,讓學生在音樂中得到更為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瑩. 小學音樂教學如何提升學生節奏感[J]. 中國校外教育. 2016(02)
[2] 賈輝. 小學音樂教學中游戲的運用[J]. 通俗歌曲. 2015(11)
[3] 童琳. 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讀書文摘. 2016(06)
[4] 崔蕾. 音樂軟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 廣西教育. 2016(05)